中外农产品物流比较及发展对策研究

时间:2019-05-12 19:10: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外农产品物流比较及发展对策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外农产品物流比较及发展对策研究》。

第一篇:中外农产品物流比较及发展对策研究

中外农产品物流比较及发展对策研究

农产品物流,可以提高农产品的标准化程度,减少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损耗,加快农产品流通,降低流通过程中的物流成本,促进农产品增值,稳定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的产业化、现代化进程。发达国家在发展农业和农产品物流的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学习国外农产品物流的先进经验,找出自己的不足,对于发展我国农产品物流,构建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外农产品物流比较

1.物流主体方面

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主体组织化程度较高,其物流主体主要是企业化经营的农场、农产品批发与零售企业以及农民合作组织,而非个人;同时农工商一体化经营的程度较高。例如美国的农场规模大,但农户仍组织起来进入市场,全国有150多万农场主参加了“全国农场主联盟”和“美国农业联合会”,还有众多农户参加了不同类型的农业生产与销售合作社。在日本,约97%的农户加入了“农协”,90%的农产品由农协销售。又如美国的产销一体化组织把农产品生产同其生产资料的制造与供应(产前部门),以及农产品的储运、加工和销售(产后部门)等有关环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发达国家,单个农户在农产品物流组织体系中不占重要地位。物流主体较高的组织化程度,能极大地增强其谈判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我国农产品物流主体呈多元化格局,既有实力相对较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各种类型的批发商、终端大型零售商、农民合作组织、农民经纪人、贩销大户、各类物流企业,也有力量单薄且分散的农户、个体运输户及个体摊贩。农产品物流主体的数量虽然很大,但众多的参与个体和组织规模小、实力弱。众多小规模、分散的、无差异的农户组成物流主体的一部分是我国农产品物流的一个特点。据商务部和中国农业大学调查,42%的农户自己销售农产品,45%的农户卖给个体商贩,其物流效率极其低下,成本高昂。农民经纪人、贩销大户和农民合作组织是目前农产品流通的核心主体,但经营条件简陋,经营方式落后,专业化水平低。农民合作组织虽然有了一定程度发展,但数量相对较少,覆盖率低,规模不大,规范性发展不足。截至2006年底,全国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成员数为 3878 万户,仅占全国农户总数的15.6%。

2.物流环节方面

美国农产品物流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渠道短、环节少、速度快、成本低、效率高。其原因在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为异地交易提供了基础,便利的交通运输加快了农产品的物流速度,物流管理水平较高。美国78.5%的农产品物流通道为“生产者—配送中心—各种零售商—消费者”,经由批发市场销售的农产品只占交易总量的20%。

我国农产品大宗物流仍是“商物合一”,全国有70%-80%的鲜活农产品是经由批发市场流通的。农产品物流过程被人为地分割成若干阶段。农产品从农户或农户合作组织售出,经过产地批发商、销地批发商及其他各类中间商到达零售终端,再经过零售商送达消费者手中。这其中历经多道环节,使得农产品物流周期延长,农产品被多次装卸、仓储、运输,物流成本大大增加,同时也造成大量的损失和浪费。据农业部市场司调查,西红柿从寿光产地农户手中到北京超市市民手中,其物流通道为“农户—一级批发商—二级批发商—农贸市场零售商—超市零售商—市民”。价格从每斤1.21元涨到3.8元,市民支付了较高的价格,而农民每斤仅获利0.167元。

3.物流技术方面

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冷冻保鲜技术和包装技术先进。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率均在80%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约为4∶1,加工食品占食品消费 总 量 的 比 重 为 80%。我国农产品加工率只有20%-30%,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仅为0.8∶1,加工食品占食物消费总量的比例不到30%。由于经营链条短,我国大部分农民只获得农产品生产环节的利润。

欧美国家进入冷链系统的农产品比例为85%,其果蔬产品实现了冷链物流:田间采后预冷→冷库→冷藏车运输→批发站冷库→超市冷柜→消费者冰箱,水果蔬菜在物流环节上的损耗率仅为1%-2%。目前我国只有10%的肉类、20%的水产品、少量的牛奶和豆制品进入冷链系统,80%以上的农产品物流仍是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造成水果蔬菜损失约20%-30%、粮油15%、蛋15%、肉干耗

3%。

发达国家的农产品上市之前通常进行严格分级、初加工、包装等处理。其包装实现了标准化、系列化甚至礼品化,不仅有利于农产品的远程销售,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实现价值增值。我国绝大多数上市农产品分级简单、粗糙,极不规范,包装简陋甚至没有包装。

4.物流管理方面

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的专业化和社会化程度较高,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规模和服务范围越来越大。第三方物流企业经营理念新颖,技术装备和管理手段先进,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健全,能全面及时地了解客户的物流服务需求,能对物流过程实施合理的、有效地控制,能为客户提供综合性的物流服务。

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社会化和现代化程度不高,自营物流仍占相当比重。与农产品物流有关的部门、行业和企业各自为政,各自投资建设自己的物流系统,如货场、仓库、运输车队、装卸搬运队伍、包装厂、铁路专用线和码头等,它们自成体系,独立运作,相互之间缺乏联系和协作,造成社会物流资源的重复配置和闲置。目前,从事农产品物流服务的企业,大多是由传统体制下的运输、仓储及批发贸易企业转型而来。企业规模偏小,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陈旧,技术装备落后。大多数企业还只是被动地按照用户的指令和要来,从事单一功能的包装、运输、仓储和配送,很少能提供物流信息服务、物流成本控制、物流方案设计以及供应链的全过程管理。

5.物流设施设备方面

美国的交通运输设施十分完备,公路、铁路、水运四通八达。高速公路遍布城乡,公路呈网状结构,能够直接通往乡村的每家每户。铁路运输也十分方便,一些农产品收购站和仓库、加工厂建有专门的铁路线。多式联运交通网络形成并日趋完备。其装卸输送机械化水平高,仅粮食装卸输送设备就有螺旋式输送机、可移式胶带输送机及低运载量斗式提升机等。日本农产品批发市场配备有完善的保管设施、冷风冷藏设施、配送设施、加工设施等,并灵活运用计算机处理技术,已实际演化为农产品物流中心,物流功能强大。

我国农产品物流设施、设备落后。尚有部分行政村未通公路,一些地方道路等级低,路况差,关卡多,收费重,有的地方交通经常拥堵,尚未形成多式联运交通网络。农产品物流体系中专用性资产严重不足,标准化程度不高。农产品运输主要靠敞蓬汽车散装运输,集装箱、箱式冷藏车供不应求。在储藏方面,通用仓库较多,专用仓库、特种仓库,如低温库、冷藏库、立体仓库极为短缺,导致简易仓库储藏和混藏、农民分散储藏、露天堆放问题比较突出。专用叉车、托盘、货梯、升降平台、巷道堆垛等机械化装卸搬运设施远不能满足需要,很多操作只能靠人工进行。现有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道路、供水等基础设施陈旧,电子信息、冷藏等设备设施不完善,服务功能单一,大部分批发市场缺乏信息服务、质量检测、交易结算、安全监控、垃圾处理等配套服务设施。

6.物流信息方面

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比较完善,表现在:(1)农民文化水平和科技素质较高,信息意识较强,能较好地运用物流信息,例如美国有85%的农民上网,16%的农民从事网上购买业务,农业电子商务占总电子商务的8%,在各行业中列第五位。(2)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健全,各种农业网站、信息咨询公司能方便地为农民提供各种实用信息。(3)批发市场发挥了信息中心的功能。如日本的批发市场实现了与全国乃至世界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联网,能发挥信息中心功能,可以实行按样品交易,做到商物分流。(4)物流企业信息化程度高,如德国的企业通过信息网络将各国的需求信息和遍布全欧洲的连锁经营网络联结起来,置于同一个信息平台上, 相互间的信息交流非常方便, 确保了物流信息快速、可靠地传递。

我国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滞后:(1)农民文化科技素质较低,信息意识淡薄,信息运用水平低下。(2)农业信息网络不健全,不能有效地进行农产品市场信息采集、加工、整理和发布,信息时效性差、质量低,农民获取信息难度大,成本高,收益小。(3)批发市场本应是农产品物流信息枢纽,然而由于信息处理手段和技术落后,大部分农产品批发市场不能提供供求信息和价格信息,更不用说发挥物流信息的处理和传递作用。(4)物流企业信息管理水平和技术手段比较落后,缺乏必要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订单管理、货物跟踪、库存查询等物流信息服务功能较弱。

7.物流人才方面

发达国家十分重视物流人才的教育和培训,他们的物流从业人员都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和严格的考核。据美国俄亥俄州大学2003年统计资料显示,美国物流从业人员中的95%拥有学士学位,45%拥有硕士学位,22%的人获得了各种从业资格证书。荷兰在教学中特别关注国际物流的发展趋势,他们通过各种课程使学生获得实用的物流知识和技能,从业人员必须经过重重严格的考核,拿到国家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才可以正式从事物流业。

我国物流人才的教育和培训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我国高校物流教师普遍缺乏物流实际操作经验,物流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践联系不够密切,直接造成学生毕业后的实际操作能力不强。物流从业人员大多数没有受过系统的物流教育,也没有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农产品物流从业人员尤其如此。

二、发展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对策建议

1.积极培育农产品物流主体

一是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要加快土地的合理流转和优化配置,鼓励土地适度向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集中,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以获得规模效益。加大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扶持力度,提高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对农民的覆盖范围,改变以分散农户为物流起点的现状。大力推进“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和“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将更多的农户纳入这类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之中,从起点上消除农产品物流的杂乱无序。二是加快培育农村经纪人、运销大户和农村各类流通中介组织。加强培训和业务指导,支持其与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物流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2.加快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将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范围给予支持,拓宽投资渠道,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农村流通领域。加强交通运输建设,切实改善乡村道路状况,实现村村通公路,提高道路等级和通达率,确保农产品通道畅通无阻。加大农产品物流仓储、运输工具、装卸搬运等设施设备的建设,降低农产品在运输、仓储、装卸、搬运等环节的损耗,提高物流效益。

3.加强农产品物流技术研究

按照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区域规划,对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进行统一规划。鼓励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创办自己的加工销售企业,加大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信贷支持。加快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鼓励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工艺,提高加工能力、加工深度和产品档次。积极发展以鲜活农产品冷藏和低温仓储、运输为主的冷链物流系统,提高农产品冷藏保鲜能力与市场均衡供应能力。提高农产品的包装技术,改变过去那种散装、裸露销售的经营方式,根据不同产品的特性,不断改进包装。

4.大力发展第三方农产品物流服务

第三方农产品物流企业从农户、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或加工企业手中接过农产品,将它们直接送交零售商甚至消费者手中,能减少物流周转环节,缩短物流周期,节约交易成本,保持农产品的“生鲜”,有利于物流企业提升自身的物流水平,整合社会物流资源,激励物流环节专用性资产的投入,这不仅有利于农产品的远程营销,还能取得更好的效益。要采取多种方式鼓励专业化社会化农产品物流企业的发展,一是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降低生产企业、流通企业从自营物流中退出的成本,消除国内存在的各种不利于现代物流社会化、专业化服务的障碍,营造全国一体化的第三方物流服务经营环境;二是整合原有农产品流通系统物流资源,加快传统农产品物流企业向现代第三方农产品物流企业转变;三是鼓励各类投资主体依法进入农产品物流服务市场,促进物流领域的竞争;四是在贷款、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

5.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

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与发展,特别是重点建设和发展一批跨区域、辐射力强的各具特色的产区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检验检测系统及物流配送中心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推进入市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标准化和经营规范化。要突破传统交易方式,加快创新新型交易方式。努力将农产品批发市场打造为商品集散中心、信息交流中心、价格形成中心、资金结算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

6.确立现代物流理念,培养农产品物流专门人才

通过教育、培训使农民、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加工企业以及农产品流通企业的领导和员工确立现代物流理念,了解现代物流和传统物流的区别,充分认识第三方物流,使之把物流业务逐渐从自身的生产和流通业务中分离出来。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物流教育体系,培养农产品物流专门人才。各高等院校应按照农产品物流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开设农产品物流专业或相关的专业课程,为农产品物流培养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采取多种形式,引导企业、行业组织及民办教育机构参与并开展多层次的农产品物流人才培训和教育工作;借鉴国际经验,推行农产品物流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各物流主体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自身的物流管理水平和运作效率。

7.加快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

当前应主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增强农户、农村经纪人、运销大户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收集能力,降低他们获取信息的成本。二是健全和完善农业信息网络,对现有的农业网络进行集成、整合,改变重复建设、小而散的局面,加强软硬件建设,扩大网络覆盖面,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用。三是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农业信息人才队伍,有效进行农产品市场信息的采集、加工、整理和发布,提高信息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略。

第二篇:浅析绥化市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析绥化市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

王新星

(黑龙江绥化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绥化市是黑龙江省重要的农业城市,有“寒地黑土之乡”的美称,农产品物流对于绥化市的农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通过分析绥化市在发展农产品物流方面的优势及制约因素,得出发展绥化市农产品物流方面的可行策略,为绥化市经济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绥化市;农产品物流;农产品专业技术

一、农产品物流的概述

农产品物流是指为满足用户需求和实现农产品价值,从而进行农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实体及相关信息的物理性流动。农产品物流是物流业的一个分支,它包括了农产品的运输,储存,包装,流通加工,装卸搬运等环节。通过这些环节来增加商品的附加价值,进而满足消费者。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目标是增加农产品附加值,节约流通费用,提高流通效率,减少农产品的损耗。

二、绥化市发展农产品物流的优势

1、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绥化地区土地集中平坦,土质优良,日照时间长,雨量充沛,而且绥化市的土地是寒地黑土最丰富的地区,寒地黑土富含大量的有机物和微量元素,能为寒地黑土农产品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从而非常适合粮食作物和农作物的生长,并且农产品的营养价值都比较高。绥化市是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和农副产品出口创汇基地。是甜菜、亚麻、烤烟三大经济作物基地,还是全省最大的绿色食品之乡。目前,全市粮食总产量占全省四分之一,商品量约占全省三分之一,是国储备粮大区之一。

并且,绥化市交通便利。滨北、滨佳、滨洲铁路贯穿全市6个市县,哈大、哈黑、哈伊、明沈4条主要路线贯穿全市7个市县。其中,哈绥高速公路与京哈高速公路连通。外贸可通过黑河、绥芬河、佳木斯等口岸进入独联体各国市场,还可通过水路经俄罗斯庙街出海直达日本、朝鲜等东南亚各国。

2、满足消费需求的经济增值

当今时代,人们消费的所有食品类都要求健康、绿色、环保、无害、营养。而绥化市的寒地黑土能提供这样的产品,并且绥化市“寒地黑土”品牌产品已发展到8大类32个系列135个品种,寒地黑土绿色物产的加工链条和企业集群已扩展到玉米、大豆、水稻、乳品、肉类、山特产和亚麻等各个产品。所以这就需要高效、快捷、专业的物流运输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这样就给农产品物流发展提供了契机。

3、政府的政策优势

绥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上,明确指出:以综合物流园区建设为重点,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首先,加快物流园区的建设。重点建设兰西亚麻纺织原料、安达石化、庆安绿色食品、海伦大豆四大专业物流中心,不断提高物流集中度和现代化水平。全力打造滨北最大的申禄达建材市场、欧亚达农机大市场、田地源农资市场、绥化市果蔬批发大市场、北方汽车城。

其次,加强物流平台的建设。重点发展涉农物流和冷链物流。完善路网建设,提高配送能力,降低运输成本。整合现有各类信息资源,重点建设公共信息平台和电子商务两大系统,形成全市物流信息网络平台的基本框架。推进现代流通方式的广泛应用,提升交易手段。

最后,大力培植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工业、农业、商贸流通等领域培育一批专业化、规模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对正在建设的第三方物流项目,要引导企业立足高起点,把目标定位在提供整个供应链管理和服务上,尽力培育一批大型现代化物流企业。

三、制约绥化市农产品物流的相关因素

1、农户对农产品物流意识较差,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对农产品物流缺乏专业的了解,很多农户并没有意识到农产品物流的重要性,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对农产品物流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

2、交通运输与通讯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农村路况差,严重影响农产品运输的时间和路程,同时也造成产品在途的损耗,从而导致物流成本的增加。在网络信息化方面设施建设不够健全,使农产品在物流的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上缺乏信息沟通,信息传递面窄,信息质量低,无法达到“进村入户”的水平。

3、缺乏专业的农产品物流技术

农产品是具有生命的。如果没有专业的农产品物流技术,像水果和蔬菜,极易降低鲜活程度,变质、腐烂等。寒地黑土农产品各个物流环节中保鲜技术明显落后。在绥化大多数的运输车辆都是以常温作物为主的敞篷运输车,没有专业的农产品冷藏链物流。并且,在包装加工技术方面做得也不是很好,这就导致了物流中各个环节的成本增加,降低了绥化寒地黑土农产品的附加价值,制约了农产品物流的发展。

4、专业物流人才匮乏

目前在我国大多数院校都开设物流管理的专业,但是大多数都侧重的是工业物流人才的培养,从事农产品物流的人才寥寥无几。并且目前从事农产品物流的行业人员的专业知识也不够健全,对于一些相关问题不能很好的解决,从而严重影响绥化农产品物流的发展。

5、农产品的规模化和标准化都比较低

农产品物流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来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而绥化在农产品物流运作方面只是小农小户,农产品物流量占物流总量的比例较小,产值增长速度缓慢,无法形成规模化经济。在标准化方面也没有形成统一,导致在物流的各个环节效率低,操作复杂繁琐,农产品损耗加大,物流成本较高。

四、发展策略及改进措施

1、提高农户素质,增强农产品物流的意识

在现今社会,农民素质对市场竞争具有重要作用。可以通过广播宣传,本地电视教育等方面来提高农户素质。加大宣传力度,使农户意识到农产品相关知识及重要性,为农产品物流发展提供先期基础保证。增强农民的市场经济观念,改变单一的运输观念,切实改变自货自运的运营模式。运用现代化的物流管理办法改善农产品的流通方式,提高运作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农民收入。

2、加强农产品物流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的好坏,决定了农产品物流的便利与否。因而首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才是发展物流业的基本要求。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具体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建设:首先,应该是农村公路的建设,农村公路是农产品运出的必经之路,农村公路建设要保障路况质量并且做到路途畅通,保证货物快速便捷的运转。其次,要引用专业的物流设施设备。建立现代化得仓库、专业的运输车辆,保证货物的快

速准确的周转,增加产品的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最后,完善农产品物流信息网络,提高农产品物流信息技术水品,使农产品物流的各个环节沟通准确迅速,从而减少因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损失。推动农产品物流的快速发展。

3、应用现代化的农产品物流技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将现代化得农产品物流技术应用到绥化市场,会大大提高经济效益。例如:条形码、仓库管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包装技术等。这样不仅保障农产品的鲜活度,并且延长了农产品的保存时间,扩大了绥化农产品的经营范围,尤其是包装还会增加农产品的附加价值,久而久之还会创造出寒地黑土特有的产品品牌,打造出绥化自己的品牌。

4、培养专业的农产品物流人员

一方面要大力培养专业的物流人员,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让他们到绥化的具体地方去实践。只有了解绥化具体的情况,才能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另一方面加大对行业内部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拓宽他们的眼界,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只有两方面都能做好,才会保证绥化农产品物流行业快速稳健的发展。

5、加强规模化、标准化的建设

在绥化地区下的城镇和农村保证好农贸市场的管理,将农户集中化、规模化。不仅方便农产品管理,统一存储等,实现规模化、经济化。建议绥化市政府鼓励农产品物流企业采用国际标准的物流设施设备,如:托盘、装卸搬运设备、货架、运输车辆、条形码等。使农产品物流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

总结:发展绥化农产品物流可以促进绥化市的经济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的稳定发展。要利用好绥化市的农业优势、政策优势等。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不断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使我市农产品的物流的发展更加现代化、机械化、合理化。

参考文献

[1] 万寿桥,等.农产品物流的改善[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8):14—16.[2]张平,唐立东,改善和发展黑龙江省农产品物流的思考[J],物流技术 2008(1)

[3]绥化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绥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低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N],绥化日报,2011-03-03(1)

[4]唐步龙,我国农产品物流现状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院,2008(07)

第三篇:现代物流发展对策研究

甘肃现代物流发展对策研究 内容摘要:在当前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趋势下,甘肃能否抓住机遇解决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发展现代物流是关键。为此,甘肃要打破原有物流格局,建成功能比较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平台、信息技术平台和政策平台,培植现代物流龙头企业和人才队伍,形成以兰州为中心的覆盖全省、辐射西北地区的多层次、多功能、专业化、社会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服务网络体系,把甘肃建设成为西北地区的现代物流中心。

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 甘肃物流状况 甘肃现代物流

在经济一体化趋势下,整个经济结构都需要根本性的调整。其中,现代物流是调整产业结构、激发新的增长点的重要手段,甘肃能否借助开发大西北的平台,顺应经济一体化趋势,实现“十一五”计划,腾飞甘肃经济,发展甘肃现代物流是关键。但物流业这几年我们一直尝试着“东施效颦”。物流有着鲜明的个性化,不能生搬硬套向国外学习,作为大西北开发区的甘肃,物流必须是建立在甘肃本土化的现代物流。所以有必要分析甘肃的产业结构与物流状况。甘肃产业环境与物流

物流的发展,可以起到推动产业布局合理化的作用,可以发现现实产业布局的问题并予以反馈,但是,更加重要的是,物流必须适应国情,必须在现实条件下努力做好自已的工作。所以生产产业地理,是物流的一个重要条件。

从全国的产业布局看可分为四类物流产业环境:农业环境;原、材、燃料工业环境;装备工业环境;轻工业环境。甘肃省拥有河西走廊的粮食作物及其地产特产农产品、敦煌的长绒棉及其产品、甘南地区的畜牧业产品等农业产品;酒钢等地区的钢铁及有色金属产品、靖远的煤炭、兰炼兰化的化工产品、兰州平板玻璃厂的建材制品、长庆油田石油工业制品等原、材、燃料工业产品;兰通厂的机械制造产品等装备工业产品;三毛纺织制品及其原料运输、张掖地区的酒制品、兰州卷烟厂及其所属厂的烟制品、佛慈制药厂及其他在兰投资制药厂药品、以及各大小在兰投资建厂生产的家电产品等轻工业产品。可见,四大产业布局分布全省各地,甘肃物流内容丰富、地域广泛,且对物流需求都很大,技术要求高、物流质量难度大且多样等。

甘肃的现代物流具有如下特征:行业多元化、功能集成化、运营信息化、手段技术化、管理科学化、设施自动化、服务个性化、合作紧密化、范围全球化。而甘肃的物流现状却不容乐观,须加以分析,做现实的调整。

甘肃物流现状

根据调查分析,甘肃物流业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一是以原甘肃省商业、物资、外贸粮食等系统内仓储分拨为主的物流服务企业;二是以铁路运输部门为主,开办的三产物流企业;

三是以全省交通运输和航空运输部门所属企业与有关企业联合形成的物流配送企业,它们多为商业、物流、外贸、粮食等贸易或生产型企业,在甘肃物流市场上所占份额不算太大;

四是以私营、个人等形成的非专业物流零散业主,这是一个较大的甘肃物流队伍,在物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甘肃尚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物流企业,传统物流企业基础设施特别是电子商务发展滞后,影响了甘肃省物流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按照目前的物流水平,一方面外省物流企业很有可能抢滩陇原,另一方面,根据中美WTO协议有关物流的承诺,我国将于3年内取消分销限制,外国商人可以分销进口产品和我国制造的产品。甘肃省物流企业的压力巨大,面临严峻挑战。

甘肃物流存在的问题

就甘肃省物流的现状看,现代物流的发展尚处在起步阶段,物流规模、物流质量与经济发展水平极不相称,物流企业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具体存在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

企业对物流重视不够。全省大部分企业缺乏对企业内部物流业务进行主动整合重组的热情,企业管理模式和思想意识还没有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下的产、运、销一条龙的模式中转变过来。

服务方式和手段比较原始和单一。目前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送货)和仓储服务,而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物流增值服务方面,在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等更高层次的物流服务还没有全面展开,物流企业组织(包括传统的运输和仓储等流通企业和新兴的专业化物流企业)规模和实力都比较小、网络化的经营组织尚未形成,缺乏必要的竞争力。

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首先是观念上的不适应。传统的流通企业还缺少竞争意识以及市场需要、用户至上的经营理念;其次是人才队伍的不适应。过去主要是从事简单的购销业务,营销队伍整体素质较低,知识结构很不全面,具有信息、金融、管理、法律等复合型物流专业人才奇缺,特别是第三方物流设计与管理人才更是难予觅得;三是管理制度不适应。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无内部管理规程,经营管理十分粗放,很难提供规范化的物流服务。物流行业的管理机构不健全。物流活动各环节分属于商贸、铁路、公路、民航、水运等多个管理领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甘肃物流体系,管理体制比较分散,法规、政策、利益部门条块分割化,在物流规划、建设中难以科学、有效、统一地配置资源,管理和协凋难度较大。

物流中心无规模效益。据初步统计,全省90%的仓库、80%的铁路专用线、60%的运输车辆分散在商业、物资、粮食、供销、外贸五大系统的批发和零售企业里,这种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大而全、小而全”作坊式的经营方式,重复布点,重复投资,不是社会的合理分工,而是一种分散、低效率、高耗能的物流组织形式,不能适应现代物流业务流程跨行业、多元化的需要。同时还缺乏支持社会化配送中心动作的综合物流系统,难以满足现代化物流发展需要,难以适应未来发展需要。

物流作业效率不高。在货物运输设施和装备方面、铁路的货运重载、高速、自动化管理,目前仍处在起步阶段,且区域布局不尽均衡;各种运输方式之间无合理分工关系,企业在同类货源上进行盲目竞争;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物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衔接等等,这些因素均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物流运输、储存、搬运过程中机械化和自动化的提高,对运输工具的装载率、装卸设备的荷载率、仓储设施的利用率方面影响较大。

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滞后。一方面,工商企业内部物流信息管理和技术手段都比较落后,多数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MIS)、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和货物跟踪系统,甚至连最基本的条形码技术、物资采购管理和企业资源管理等物流软件的应用水平也比较低;另一方面,缺乏必要的公众物流信息平台,造成服务与需求信息不能在全社会范围内有效共享、共用的目标。

发展甘肃现代物流的思考

针对甘肃的产业特征及其物流状况,应充分利用甘肃省地处西北地区中心的区位优势,发挥甘肃省有较好工业基础和交通枢纽的条件,在全省主要城市建成功能比较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平台、物流信息技术平台和物流政策平台,培育一批大型骨干现代物流企业和人才队伍,形成以兰州为中心的覆盖全省、辐射西北地区的多层次、多功能、专业化、社会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服务网络体系,把甘肃建设成为西北地区的现代物流中心。具体对策如下:

根据政策和经济结构调整物流结构。根据甘肃省政策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思路,分为五个经济区:中部经济区,包括兰州市、白银市和定西地区;河西经济区,包括金昌、嘉峪关、武威、张掖和酒泉五个地级城市;陇东经济区,包括平凉、庆阳两个地区;陇东南经济区,包括天水市和陇南地区;民族经济区,包括临夏、甘南两个民族自治州。作为甘肃经济腾飞点——现代物流,应围绕各经济区的产业结构特征、并在城市数集中的地区,如兰州-白银地区、酒泉-嘉峪关-玉门地区,发挥城市群体的综合功能,形成点(城市)-轴开发格局。依托铁路、国道公路,加快沿线经济的发展,尽快形成物流、商流、信息流优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带。

建立第三方物流模式。工业、商贸、运输、仓储等部门如何合理布局,如何有效连接,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关键所在。一是整合以上几种类型物流企业的现有物流资源,合理设置物流设施,发挥整体合力,避免存量资源闲置,增量资源浪费,共享物流规模效益;二是不论国有、民资、外资,要转变传统观念,改革传统的自我服务模式,逐步将原材料采购、运输、仓储和产成品加工、整理、配送等物流业务剥离和外包,建立第三方物流模式,同时必须注重培植龙头企业;三是将原分属于各公司企业的运营功能作为第三方物流的分支部门,利用物流信息平台大力推进物流的共同化、合理化,积极推进综合配送和第三方配送;四是在资源整合和重组的基础上,要正确引导工商企业的物流需求和物流企业的服务供给。建立一批物流配送中心。高效畅通的物流配送体系对联结生产和消费,降低营销成本起着重要作用。加快连锁企业内部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抓紧规划建设和完备大中型连锁经营企业的物流配送中心,构筑物流基础平台,使大型连锁企业统一采购、配送的比重分别达到100%和80%。在满足企业自身需要的基础上,建造对中小企业配送服务的物流配送中心。

总之,重点打造以农资、建材、汽车等物资商品为主的西部生产资料物流园区和以东部市场群等生活资料为主的东部生活资料物流园区,以把握和应对经济

全球化的机会和制约。

积极进行物流的技术改造。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发展现代物流的重要基础和支柱,特别是交通枢纽、工业基地、商贸中心、物资集散地等,按照区域经济特点和经济发展要求,重新规划和构筑仓储、铁路、公路、水运、空运一体化的物流系统,切忌“一哄而起”。从总体上看,甘肃省的物流仓储设施比较陈旧落后,物流基础设施结构不合理,货场、低档通用库多,适合当前社会要求的冷藏、调温等专用库少。应当把新建与现有物流基础设施的改造、重组、挖潜相结合,以较小的投入和代价,尽快形成配套的综合运输网络、完善的仓储配送设施、先进的信息网络平台等,为现代物流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条件。

构筑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如果说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体系的建立是物流的基础格局,那么信息平台的建立将是物流经济有序运行的保证。为此要促进企业运用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如ERP、MRP等在内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MIS)、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和货物跟踪系统,全面提高企业的信息管理水平。在运输、仓储、分拣、装卸、加工、整理、配送、调度等方面,通过公众信息网络平台,联结信息技术制造商、供应商以及货主、用户与物流公司,实现资源共享和连通、综合调度,对物流各个环节及时跟踪、有效控制和全程管理,避免空载、漏运等现象,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以物流电子网络信息化带动物流的现代化。

建立完善统一的政策体系。各经济区应建立物流行业领导机构,对各种运输方式进行合理分工,统一各种运输方式的装备标准,不断完善物流发展的政策措施,尽快废除不利于现代物流发展的法律规章;同时政府应设置综合信息部门,利用物流信息平台,制定有序竞争的法律法规,对各经济区进行全局的协调调度,为发展现代物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法制环境,以避免物流竞争的负面效应。培养、引进物流专门人才,为现代物流的发展服务。物流企业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没有一流的物流人才,难以建设一流的物流企业、打造一流的物流平台。甘肃现代物流的发展,迫切需要既懂物流、商流、又懂信息流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同时也是发挥甘肃物流“后发优势”的必然选择。一方面,要动员各方力量呼吁教育主管部门在高等院校设置“现代物流管理”等专业,培养高中级物流专业人才;另-方面,全省要开展统一的物流人才培训工作,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多层次、多方面的物流教育和培训,尤其要加强物流企业、物流部门经理、物流策划人员和物流信息系统开发人员的培训,以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加大物流产业的开放力度,积极引进外资和国外物流企业在甘肃发展物流业。我国加入WTO后,物流市场已开放,要积极引进、利用外资改造和重组甘肃原有的以仓储为主的传统物流企业,利用其雄厚的实力和先进的管理经营理念来促动甘肃物流业的整体发展,政府部门也应增加这方面的投入,对物流业设施的建设给予一些低息或贴息贷款支持,营造内外双重竞争环境,消除瓶颈环节,建立开放、竞争、公平、有序的跨地区、跨行业、统一的现代物流大市场。

努力提高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客户为中心展开物流。“随需而动”是对供应链中所有企业的要求,尤其是第三方物流企业,要赢得更多的客户,就必须洞悉客户外包物流的主要原因,如降低物流成本,或强化核心业务,还是改善与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与质量等。另外还要了解客户在选择第三方物流企业时所考虑的一些主要因素,是首先注重行业与运营经验,或是注重品牌声誉,抑或是注重网络

覆盖率,还是注重较低的价格等。据此制定个性化的竞争策略,可在品牌经营、科技应用、网络运作、系统管理等方面,依照现代物流的经营理念和方法,成就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一定区域或服务领域内形成一定优势,从而提高企业的物流能力。

充分发挥甘肃“口岸物流”的作用。将甘肃打造成西北地区的现代物流中心,提升通关速度,利用现代仓储和跨国公司区域配送等功能,形成集电子商务、进出口贸易、国际货运代理于一体的供应链。

参考文献:

1.王之泰.现代物流学[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5

2.张铎,周建勤.电子商务物流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江超群,董威.现代物流运营管理[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

第四篇: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陈武元

一、加速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指出,要从增加农民收入出发,加速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四川是农业大省,加速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更具有现实意义。

首先,农产品加工可以改变农产品的特性,解决集中上市与分散消费的矛盾。农产品多为鲜活产品,这就要求就地及时加工,以减少损失浪费,并能均衡供应市场。第二,农产品经过加工可以增值一般可增值2~3倍。农产品通过加工,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档次和利润空间,而且还延长了农业产业链,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如柑橘,经过筛选、包装,进入超市,身价就倍增,如果进行精加工,还可以带动饮料加工业、包装、运输业等发展。第三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和增加农民收入。据测算,四川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的比值每增加0.1个百分点,就可以带动10万~20万人就业带动农民人均增加收入100元~200元,从而为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近转移的空间和农民增收的途径。第四,能有效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农产品加工让大量农产品进工厂,从而引导农民为加工而种,为加工而养,消除农民的后顾之忧,提高农民的种田积极性。第五,农产品加工业可以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第六,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可以提高四川农产品的竞争力,把四川劳动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价格和出口贸易优势。一句话,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意义作用重大。

二、四川省农产品加工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产品加工率低。四川的粮食、生猪、油料蔬菜等大宗农产品产量在全国名列前茅,但加工比重小,精深加工更小,处在初加工和粗加工阶段,资源综合利用率低。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产品产值之比一般在2.0~3.7∶1,最高的达4∶1。目前,四川为0.5∶1;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率达80%~90%,四川为10%。我国居民消费的农产品仍然以鲜食为主,经过加工的只占总农产品消费量的15%~20%,这种低水平的加工,既减少农产品增值的机会,又加大了资源的浪费程度。

2.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总的状况是加工集约化程度低,规模小,多数为家庭作坊,上规模的大型企业少。目前,世界上很多大型的食品加工企业年销售收入都在100亿美元左右,其中食品加工企业50强里最小的一家企业,年销售收入都达38亿美元。四川目前有115家农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其总资产和销售收入之和还不足300亿元。

3.农产品加工技术落后。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多数加工设备简陋,加工工艺落后,技术人才缺乏,加工技术远远低于国际水平,与世界相比,至少落后15~20年。加工技术落后导致加工原料损耗严重。以果蔬为例,我国果蔬收获后的损失率高达25%,而发达国家,如美国为1.7%~5%。4.农产品加工产品品种单调,质量差。目前,我们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多以生产传统加工品为主,开发新产品、系列产品少。比如专用面粉品种,我国目前仅20种,而日本为60多种,美国达100多种;食用油,我国仅有几种,日本多达400多种。四川农产品加工的品种单调,且质量不高。

5.农产品“出省转内销”,导致价值流失。目前,四川很多农产品自己不进行初加工和深加

工,而是以原材料卖到省外进行深加工后再返回省内销售。如蜂蜜、蜂王浆卖往广东制成高级滋补品,再高价反销四川就是一例。据调查,目前四川省内各超市的农产品加工品多为外省所占据,本省的品牌极少,事实上多为“出省转内销”。

6.农产品加工的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及监管体系不健全。由于加工设备简陋、技术水平低、作坊式生产,因此,农产品加工品质量难以保证,且监管不力。在利益驱动下,一些不法企业和商贩常以次充好,以假充真。农产品加工品质量标准差不仅不能满足国内需要,还影响农产品出口,最终影响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

三、加速四川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确定奋斗目标。根据全国农产品加工推进行动计划的要求,结合四川实际,通过加速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力争每年吸纳农民就业20万人,为农民人均增收贡献100元~200元“十一;

五”计划末,全省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达到1∶1,农产品加工率达到50%。2.发展支柱产业。根据四川农产品的生产规模及市场前景,农产品加工重点发展五大支柱产业:

(1)畜产品加工业。依托全省猪、牛、羊、兔等畜产品的资源优势,瞄准国内、国际两大市场,大力发展肉类产品、生物制品、皮革制品等,搞好畜产品综合利用,加速畜牧业发展。

(2)乳品加工业。近年来四川各地纷纷大力发展乳牛业,因此,乳品加工将成为四川农产品加工业的新兴产业、支柱产业,应作为一个重点产业大力发展。

(3)粮油加工业。重点发展优质粮油产品的深加工和精加工,提高粮油产品的加工率,生产多品种、质量过硬的产品供应市场。

(4)水果蔬菜加工业。重点发展优质和无公害的水果、蔬菜生产,通过科学的加工、保鲜、储藏、包装等供应消费者,实现其价值。

(5)中药材加工业。根据四川产中药材的优势及良好的市场前景,应加强中药材的深度加工与开发,努力创造名、特、新、优中药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让川药成为农民增收的一大支柱产业。

3.抓好农产品基地建设。按照产业重点,搞好优质专用农产品基地建设。大力发展专业化、标准化、优质化的大宗农产品基地建设,为农产品加工提供原料保障。

4.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与投入。要改变四川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设备简陋、技术落后、生产基地碎弱的状况,就必须加大投入,加大对龙头企业、生产基地的信贷扶持,提升企业的素质和能力。目前,四川农业生产多数是苦于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但也有有“龙头”而缺“龙尾”的现象。如广元市引进的“娃哈哈”饮料企业,有矿泉水、茶叶饮料、乳品饮料三条生产线,前两条生产线已开工见成效,乳品生产线却因缺乳品原料而闲置。加工企业讲只要广元有4000头以上乳牛饲养规模,就收购乳品开机生产,而广元市因缺乏300万元~400万元的购牛启动资金无法与“龙头”企业配合。广元有良好的乳牛饲养条件,可自己无资本饲养乳牛赚钱。像这种情况,省上应重点扶持。

5.推进科技进步,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要实现农产品加工由初加工向深加工、由粗加工向精加工转变,关键在科技进步。如棉花、油料除了加工成棉纤维、油脂等主产品外,还可以开发生产高蛋白饲料、多种纤维素和卵磷脂等产品;玉米可以加工成食品、饲料、化工、医药、纸、纺纺品等产品达500多种,其加工增值率可达96%~210%。要达此目的,当务之急是扭转农业产后科研投入不足的问题。各级政府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加大农产品加工业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力度,加快传统企业技术改造步伐,促进农产品加工的升级换代。

6.积极开拓国际农产品市场。农产品加工企业在着眼国内巨大市场的同时,要积极开拓创新,在逐步实现生产规模化、技术设备现代化、资源利用综合化的基础上,将企业的战略重点从国内向国际转移,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这也是加入WTO后四川农产品加工业的必然选择。

7.建立健全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和监管体系。要从产品质量安全和力争达到国际质量标准水平的目标出发,加强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和检测体系建设,并不断完善。同时,加大质量安全的管理力度,保障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质量安全,杜绝有损于人们生命健康的假、冒、伪、劣产品出现。8.加大政策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涉及到用地、资金、产品运输、税收、科技等方面的政策,如土地的征用、财政的投入、金融信贷的扶持、税费的减免、农产品运输的绿色通道、科技的转让等方面都需给予政策倾斜与优惠,才能使这一新兴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作者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农经所研究员)

来源:《.农村经济》

第五篇:中国农产品物流现状与发展对策

中国农产品物流现状与发展对策

1.概述

1.1农产品物流定义与主要环节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农产品物流的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不同的学者对农产品物流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借鉴2001年8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和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定义,结合农产品运销特征,本文把农产品物流界定为:为了满足客户需求,实现农产品价值而进行的农产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产地到消费者之间的物理性经济活动。它包括高效率、高效益的农产品及其信息的正向和反向流动及储存而进行的计划、实施与控制过程。具体来说,农产品物流就是农产品的运输、储存(常温、保鲜和冷藏)、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环节的有机组合。包括一系列物质运动过程、相关的技术信息组织和处理过程、以及各个环节上的物流管理活动。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创造了时间价值、场所价值和部分加工价值。

1.2农产品物流成本

一般而言,企业物流总成本由运输成本、存货持有成本和物流管理成本构成,包括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显性成本体现于农产品物流企业运输、仓储、装卸、搬运、配送、信息传递等具体作业行为中,而隐性成本则隐藏于企业的不当行为中,如物流运作不畅而导致的库存增加所形成的利息成本、库存占用资金的机会成本、保管不善造成的货物损失、因质量不符合要求而发生的退货损失等。

物流成本的计算公式一般有三种:第一种是按支付形态计算物流成本;第二种是按功能计算物流成本;第三种是按适用对象计算物流成本。就本质来说第一种和第二种物流成本计算方式是一样的。对农产品物流企业来说,由于农产品品种繁多,如按适用对象计算物流成本难度较大,按功能计算物流成本则可以归类简化。

农产品物流成本一般包括:库存成本、运输成本、服务成本、管理费用。就其功能来说可以分为:(1)存货持有成本。指农产品在仓储阶段所发生的仓储费用、资金利息以及库存资金占用的机会成本。(2)运输成本。指农产品在运输(公路、铁路、承运、空运等)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包括路况不良、没卡收费等不良成本。(3)装卸成本。指在农产品装卸、搬运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包括因作业安排不当而发生的设备闲置成本。(4)加工成本。指农产品在加工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5)信息成本。指农产品物流企业在信息发布、采集方面的费用。(6)包装成本。指农产品在配送前所发生的包装费用。(7)管理费用。指农产品物流企业在内部管理中所发生的费用。(8)逆向费用。指由于退货或包装物回收等发生的费用。(9)其他费用。指意外损失所发生的费用,如失去市场先机、货物保管不善等而造成的货物损失。我国现行企业会计核算制度没有考虑到物流成本的核算问题,农产品物流企业将物流成本的各个项目分散在企业成本核算的不同会计科目中,如将因收购农产品而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仓储费、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等,作为存货的实际成本核算,最后作为销售成本的一部分冲减销售收入,得出农产品物流企业的总利润,而物流利润就掩藏在企业总利润这一“冰山”之下,使得农产品物流企业对农产品物流成本不明确,无法有效开发这个利润源。

2.我国农产品物流现状

首先,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物流存在巨大的现实与潜在市场需求。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提供的数据,农产品物流总值1978年为527亿元,到2006年为13546亿元,增长了24倍。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特别是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产品物流的潜在市场需求会越来越大。其次,已初步具备了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产业的基础设施条件:一是道路。2006年7月,交通部、商务部等七部委联合下发了5关于进一步完善五纵二横鲜活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网

络实现省际互通的通知6,到2006年年底,全国新改建公路里程34万公里,其农村公路26万公里。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348万公里,高速路4154万公里。行政村通公路率已达8411%,客车通达率已达8312%;二是信息化建设。国家加大了农业信息化进程的推动力度,初步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农业信息网络互联中心。再次,农产品物流运作主体与载体已有一定基础。广东佛山建立海峡两岸农产品合作物流基地,安徽铜陵打造现代物流中心,宝钢物流中心落户大连湾新港,厦门荆艺物流软件成功打入印度市场等等,这些大型、高效的农产品物流公司的出现,已形成多层次、多类型、多渠道、多主体的农产品流通体系。

3.中国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

中国农产品物流业虽已得到快速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流通渠道狭窄、物流技术落后、信息不畅等因素仍需大力改进。

(1)物流主体组织化程度低,物流专业人才缺乏

中国农产品物流主体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发展趋势,其中主要包括:国有商业企业、供销社、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等各类企业,农村生产经营大户、专业协会、专业场(站)、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最主要的力量还是一家一户分散的农户。虽然农产品物流从业主体数量很大,但是众多的参与个体组织规模小、层次低、离散性强、联合性差、组织程度低,再加上融资渠道不畅,加工信息能力不足,难以获得物流规模效益和实现供应链物流的一体化管理,最终结果是我国农产品物流主体只能提供简单的运输、仓储和初加工服务,无法深入开展附加值较高的需求预测、精深加工、物流信息、成本控制和物流设施网络建设等增值服务。

物流专业人员的缺乏也严重阻碍了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据相关部门预测,2010 年中国的物流人才缺口为600 万左右,其中高级物流人才缺口约为 40 万左右。农产品物流涵盖面广、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在各个环节上都需要有大量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农产品物流主体还主要是教育水平较低的农民,整体素质不高,即使是第三方物流从业人员也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巨大的人才缺口,严重制约了农产品物流的发展。

(2)物流基础设施落后

中国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整体水平不高,难以满足农产品物流发展的需要。铁路和物流枢纽建设相对滞后,各种运输方式缺乏有效衔接,成为物流发展的“瓶颈”。并且绝大多数的企业在物流方面技术装备水平低,仓库老旧,新技术、新装备应用较少。长期以来,农产品物流是以常温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加上农村道路状况差,使各种鲜活农产品难以及时外运和保存,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损失较大。据统计,中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的损失率在25%-30%左右(发达国家控制在 5%以下),生产后损失占粮食总产量的 12%-15%。采用先进的保鲜技术,将使果蔬损耗率减少一半,也就意味着年平均增产水果 500 多万吨,蔬菜 3000 多万吨。由于中国的食品冷链建设刚刚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从经济发展的消费内需来看,还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都十分明显。目前,大约 90%的肉类、80%的水产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销。冷冻食品产销冷链情况稍好,但由于部分产品流入集贸市场拆零散卖,冷链存在中断现象。

(3)物流信息化程度低

农产品物流实体的流向和流程,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效率和效益与农产品物流的信息体系密切相关,而现在农产品物流信息系统所能提供信息品种和质量都不能满足需要;缺乏有效的信息导向;农资和农产品物流的流向带有盲目性;流程不合理等问题导致在途损失严重,严重影响了流体保值增值。据农业部对我国 1000个农村固定观察点农户信息使用情况的一项调查显示,尽管计算机和网络已经走进农村,但我国能够通过互联网获得市场和技术信息的农村家庭和通过计算机网络购买生产资料或出售农产品的农户所占比重很小。

(4)环节多,效率低,模式单一

中国农产品物流的常见模式(如下图所示):生产商-购销商销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消费者。经过采摘、分选、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损失率高达 25%-30%,这种传统的物流模式延长了可控物流时间,增加了物流损耗。目前,中国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约有 5000 多个,城镇乡村农产品集贸市场约 8万个,然而多数农产品批发市场处于较为原始的状态,市场的硬件设施和服务功能都很薄弱,功能未分化,管理不统一,交易方式也主要以协议买卖、现货交易为主,农产品批发价格形成多是通过讨价还价的形式,效率低,而且不能真正体现农产品价格,实际是业务批量放大了的集贸市场。

4.改进措施

(1)培育和壮大农产品物流主体,发挥农民合作组织的作用

要充分重视发展壮大农产品物流主体。物流主体的主要形态可以包括:农业(或粮食)公司、供销合作社、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输公司、农产品物流经纪人队伍等。应在壮大原有农产品物流主体的基础上,鼓励发展“生产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农户”、“配送中心+农户”等模式,实现物流规模化。此外,可以借鉴日本政府把大量的涉农业务委托给农协进行专业化协作的思路,鼓励农民发展自己的合作组织——农协。通过农协,在农业生产与市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引导农户或农产品顺利进入市场,使之更有效的推进农产品物流发展。

(2)大力发展第三方农产品物流服务

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应积极发展第三方农产品物流。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具有专业化程度高、信息集中、流通环节少、物流配送高效、物流规模大等优点,发展第三方农产品物流不但有利于保持农产品的“生鲜”,节约大量交易成本,保障供应的及时性,而且还有利于扩大农产品的流通半径和流通量,扩大物流的规模和专业化水平。要采取多种方式鼓励专业化、社会化农产品物流服务企业的发展。一方面,鼓励多元化投资主体进入农产品物流服务领域,另一方面,支持农产品运输、仓储、货运代理和批发配送企业的发展壮大,以提高农产品物流的组织化、专业化程度,从而为规模化的农产品物流体系形成提供良好的条件。

(3)加大对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及专用设备的投入

农产品物流业是固定资产投入较大的产业,很大程度上依赖完备和便利的基础设施,因此发展农产品物流业的当务之急就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要加强交通运输建设,不断完善运输网络,提高公路网的通达深度和能力,确保农产品的运输道路畅通无阻、货畅其流。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农产品储运设备的投入,改进原有的设备或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运输设备,及时淘汰不符合公路及食品卫生标准的车辆,加强保鲜冷藏库的建设,以确保冷藏农产品的质量。

(4)加快农产品物流技术和物流信息系统的研究开发

①加快农产品物流技术的自主研究和引进。我国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损失率高出美国20%以上,造成此浪费的原因就是由于冷冻保鲜物流理论知识不足,技术落后。因此,研究农产品物流的冷冻保鲜技术是当务之急。②把信息化建设作为提高农产品物流效率的重点来抓。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产业之所以发展迅速,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农产品物流信息化程度高,而我国农产品物流信息体系十分落后,严重影响了现代农产品物流的发展进程。为了建立现代化的农产品物流信息体系,就必须对现有的农业网络进行集成、整合,改变重复建设、小而散的局面,提高网络信息质量,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用。要推广网上订单、拍卖、配送等物流方式,对农产品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

(5)建立和完善以批发市场为主的农产品物流体系。

根据我国农产品物流现状,宜采用以日本为代表的物流模式,发展以批发市场为主的农产品物流体系。鉴于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已有的基础,重点以改造为主。应借鉴荷兰花卉批

发市场的经验,在软件方面,加紧对现有市场的股份制改造,完全按市场化模式运作;在硬件方面,强化投资,加快设备的更新改造,建立较为现代的电子服务和结算中心,加大信息网络建设力度,把批发市场真正办成农产品交易和服务的多功能市场。目前需要重点改造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的全国性和跨区域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强仓储、物流配送等基础设施和检验检测中心等准公益性设施建设,进而发挥标准化市场的示范作用和辐射效应,带动和引导农产品批发市场全面改造,提升和完善服务功能。

5、结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物流量快速增长,由此带来的物流成本也急速增加,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产品物流的支持与投入,农产品物流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在后续的发展中,必须正视不足,努力改进,提高物流效益。

下载中外农产品物流比较及发展对策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外农产品物流比较及发展对策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产品物流标准化研究

    农产品物流标准化研究 班级:09物流管理一班 学号:2009160031 姓名:李会 摘要:文章阐述了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我国农产品物流标准化工作已刻不容缓。分析、......

    农产品物流发展分析研究

    物流0822 黄珍宇 05 农产品物流发展分析研究 内容提要: 在对农产品物流进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比较农产品物流发达国家的农产品物流发展情况,分析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预测我......

    黑龙江省农产品物流问题研究与对策5篇范文

    黑龙江省农产品物流问题研究与对策方 芳摘要:结合黑龙江省农产品物流的现状,分析了农产品物流目前存在的问题。以现代物流理论为支撑点,探讨现阶段适合黑龙江省农产品物流发展......

    安庆市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探析

    安庆市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探析段春晖(安庆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安庆246003)摘要:当前影响我国农业发展,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正从生产领域逐渐转向流通领域。如何有效地推......

    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特点及发展对策分析

    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特点及发展对策分析 核心提示:在农产品日益丰富的今天,现代农产品物流在现代农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逐渐成为刺激生产、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之外的农产......

    福建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现状与对策探讨

    福建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现状与对策探讨 减小字体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来源:本站整理发布时间:2010-06-06 23:13:40摘要:农产品物流已经成为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

    中国第三方物流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中国第三方物流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目前世界第三方物流平均仅占物流市场总额的5%,即使在物流较发达的国家,第三方物流在物流市场中的份额也只有30%左右,如德国占23%,法国占27%,英......

    中国医药物流发展对策

    中国医药行业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摘要:通过分析我国医药行业物流配送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国医药行业特点,通过运用现代化医药物流管理的核心,就是要求医药企业利用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