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年全面提升日光温室生产效益实施方案4.6
2012年日光温室瓜菜生产效益提升实施方案
近年来,我区以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为主线,大力实施4301强基富民工程,着力推进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实现了农业节水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2011年底,全区日光温室面积9.56万亩,总产值14.2亿元,棚均纯收入1.6万元。但由于茬口安排不合理,生产管理水平不高,技术服务不到位等原因,导致部分日光温室生产效益不高,影响了农民发展日光温室的积极性。为了全面提升日光温室生产效益,实现棚均增收4000元的目标,特提出本方案:
一、提升思路
按照区委、区政府大力实施4301强基富民工程的要求,着力推进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通过调结构、提品质、集技术、育品牌等途径,壮大产业集群,发展一村一品,加强精细管理,推广标准化生产,提升装备水平,不断完善服务方式,积极探索有偿服务机制,着力提高农户生产水平,努力实现品种优良、种植规范、管理精细、特色明显、生产标准的要求,确保实现棚均增收4000元的目标。
二、目标任务
全区日光温室棚均增收4000元,达到2万元以上,其中3万元以上的高效棚面积达到30%以上,1.5万元以下的低效棚面积下降到15%左右。
三、主要推广模式与技术
重点推广配方施肥、机械化生产、膜下滴灌、补施二氧化碳气肥、物理防虫等5项主推技术和四茬西瓜、黄瓜-番茄、黄瓜-辣椒、黄瓜-架豆、一大茬番茄、番茄-西瓜、番茄-辣椒、西葫芦-番茄、西瓜-番茄、三茬小乳瓜、番茄-番茄、一大茬辣椒、一大茬茄子、人参果等14种主推模式。
四、主要增产增收途径
1、调整优化种植茬口,实现结构增产增效。按照“常规瓜菜反季节,特种瓜菜赶佳节”和“避旺、补缺、抓节日”的原则,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打好“时间差”、“季节差”和“空间差”,秋冬茬一般育苗7-8月育苗,11-1月产品大量上市,冬春茬一般11月份育,3-4月产品大量上市。在发放、高坝、清水、大柳、金羊、中坝、羊下坝、四坝、清源、长城、吴家井等日光温室生产效益较好的乡镇或其它乡镇30座以上的日光温室,按照“一村一品、一园一品”,的要求,重点发展精细蔬菜、西瓜、小乳瓜等高产高效作物,使主栽作物种植比例达到60%以上,山水灌区乡镇重点发展双孢菇――西红柿、红提葡萄间作金针菇等模式,棚均收入可达2万元以上。使2.5万元以上的中等收入温室提高到3万元以上,3万元以上的高效棚面积由20%提高到30%,可增收5000万元。
2、推广优质种苗,实现品种增产增收。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科级助理员的技术优势,加大与清水百利、金帆科技的合作力度,探索技物结合的有偿服务形式,通过与合作组织、种苗公司的合作,有偿推广种苗、推销生产资料等,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力度,提高农户的收入。使年推广优质种苗3000万株以上,可供应1.5万座标准棚,可增产1050万公斤,可增收3100万元。
3、集成推广实用技术,实现科技增产增收。按照品种优良、种植规范、管理精细、特色明显、生产标准的要求,完善中心领导+首席专家+合作组织或种苗公司+专业技术服务小组+农户技术服务运行机制,加强精细化和智能化管理,集成组装综合技术,重点推广高产高效种植模式,最大限度提高日光温室单棚产量和效益,实现科技增产增效,棚均增产10%以上,可增产4800万公斤,可增收14200万元。
4、推行标准化生产,实现品牌增产增收。依托合作组织、种苗公司,注册品牌,培育品牌,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建立生产管理销售档案,大面积推广卷帘机等机械化设施,指导农户按照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生产,发展绿色、有机食品,力争实现“两个百分百,两个全覆盖”提高蔬菜销售价格,每公斤可提高0.1元,如果70%的产品达到标准,可增收3800万元。
通过以上途径,可增收26150万元,平均棚均增收3845元
四、保障措施
1、落实工作责任。各乡镇、农业技术服务单位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按照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技术人员具体负责的要求,细化工作职责,把各项增产增收措施落实到具体领导,落实到温棚内,确保达到增产增收目标。
2、加大典型宣传。各乡镇、农业技术服务单位要选择培育一批区域布局合理、建棚标准规范、种植水平高、生产效益好的典型示范点、典型种植户,总结好的做法,加大对典型人、典型事、典
型做法的宣传报道力度,组织农户现场学习交流,将典型在面上推广发展。
3、完善技术服务方式。按照特长明显、业务专
一、技术精通的要求,由区农技中心领导分别牵头,聘请多名首席专家,依托合作组织或种苗公司建立的示范培训基地,由首席专家负责,分别组建辣椒、番茄、小乳瓜、西瓜、人参果、茄子等专业技术服务小组,形成中心领导+首席专家+合作组织(种苗公司)+专业技术服务小组+农户的技术服务运行机制。区农技中心领导负责组织协调、管理考核等工作,首席专家重点负责本专业技术服务小组的主攻方向、技术攻关、技术研发、主推模式,研究解决技术难题,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每半月组织专业服务小组成员到示范棚培训一次。专业服务小组成员重点负责制定技术服务方案,搞好技术服务,确保农户日光温室取得最大收益。
4、建立激励机制。区农牧局、农技中心整合项目资金20-30万元,重点用于院地合作、聘请专家、技术攻关、技术培训、小课题研发、个人奖励等方面。鼓励支持技术水平较高,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技术专家,实行定产定酬承包责任制,积极探索有偿服务机制,与农户签订技术服务承包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对完成产量指标的,由农户每座棚付150-200元作为技术服务报酬。加强与与合作组织、种苗公司合作,有偿推广种苗、推销生产资料等,每推广一株种苗,由种苗公司提取0.05元作为技术服务费,充分调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广大农技干部全身心投入日光温室技术服务中。
3、强化监督检查。各乡镇、区农技中心要加大对区乡农技干部的考核管理,建立技术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把技术人员的考核与同包乡包村包棚任务的完成情况和农户的种植管理情况相挂钩,对技术服务不到位、工作不细不实、生产效益不明显的技术人员,年底不予评先评优,不得评聘、晋升技术职称,并在全区通报批评;对造成重大技术失误的,要进行责任追究。对超额完成产量指标的技术人员给予相应奖励,并在职称晋升、评先评优优先考虑。
二〇一二年四月六日
第二篇:课堂教学效益提升工程验收实施方案
粥店中学课堂教学大比武
暨“课堂教学效益提升工程”验收活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落实区教研室关于课堂教学效益提升工程的指导意见和学校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在全校营造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积极探索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教研氛围,推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全面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经学校研究决定,在期末复习阶段,在六七八年级开展本次活动。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益为中心,以强化集体备课为手段,以我校“目标驱动突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依托,参照区教研室的各科课堂教学模式,切实落实“三讲三不讲”的原则,处理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间的关系,全面实施“二要五防六落实”的课堂教学策略。
二、活动安排
1、宣传发动阶段(6月6日——6月8日)
传达学校关于本次活动的相关安排,制定并下发实施方案
2、确定人选,积极准备阶段(6月11日——6月15 日)
各学科以备课组为单位通过抽选,确定授课教师和授课内容,以备课组为单位,通过集体备课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3、具体实施阶段(6月18日——6月22日)
三、相关要求与说明
1、全体教师要认真领会学校开展本次活动的意义,积极参与讲、听、评等各项活动。执教教师要认真准备,同备课组教师积极参加研讨与打磨工作。
2、各级部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要以高度的责任意识,按照学校的要求认真参与本次活动的组织工作。
3、执教教师要认真学习区教研室关于课堂教学效益提升工程的指导意见和学校的实施方案,在课堂教学中全面实施“二要五防六落实”的课堂教学策略。
4、名额分配
语数外以备课组为单位任意抽选一人(共9人),理化政史地生以学科为单位任意抽选一人(共6人),音体美学科各抽选一人(共3人)
5、学校按文理科由胡校长、苏校长、教务处、教科室、级部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组成评委组,根据《粥店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结合本学科特点,对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打分,结果计入本备课组全体教师的课堂教学考核。
6、各学科具体授课时间由学校统一安排。
注:活动日程安排表
四、组织领导
组长:胡朝军
副组长:苏健君
成员:丁桂宝孙庆芬李明张金龙陈兆瑞朱兆英、刘庆孟
周长虎付翠玲贠海燕刘淑晓卓荣翠刘学英郭明明
孙冬雪朱涛朱利孙晓燕毕东明许爱珍李英李晶
2012/6/6
第三篇:日光温室蔬菜安全生产实施方案(写写帮推荐)
日光温室蔬菜安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 示范推广项目实施总体方案 为全面完成日光温室蔬菜安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示范推广项目规定的各项指标,根据山东省财政厅《关于下达2012年财政支持农业技术推广资金预算指标的通知》(鲁财农指[2012]147号)的要求,制定项目实施总体方案如下:
一、目的意义
日光温室蔬菜产区由于常年连作,管理技术参差不齐,化肥、农药过量使用等问题,使土壤条件恶化,病虫害发生加重,导致蔬菜的产量、质量和效益不稳定,已经影响到日光温室蔬菜的可持续发展。日光温室蔬菜安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的大面积示范与推广,对于解决目前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上的突出难题,提升我省日光温室蔬菜栽培现代化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确保蔬菜的安全有效供给,保障生态环境友好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主要技术内容
(一)主推技术内容
1.选用结构优良棚型及设施材料。推广应用山东Ⅳ型、Ⅴ等结构性能优良、抗风能力强的日光温室;选择透光性好、长寿、消雾、无滴EVA膜或PO膜;选用保温效果好、防雨雪的保温被,提高保温效果;采用自动卷帘机及微滴灌设施,减轻劳动强度,控制棚内温湿度,减少病害的发生。
2.选用优良品种。选用符合目标市场需要,耐低温、耐弱光,品种优良的日光温室专用蔬菜品种。
3.采用集约化育苗技术。采取穴盘集约化育苗技术,根据蔬菜种类不同,选择适宜规格的穴盘,选用或配制专用基质,选择优质适宜的嫁接砧木,改进嫁接方法和工艺。加强苗床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管理,培育适龄壮苗。
4.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取测土配方施肥,减量施用化肥,增施优质有机肥和生物菌肥等,降低面源污染,改善产品品质。
5.推广科学的土壤消毒技术。采用石灰氮或棉隆等进行土壤处理,防治土传病害,减轻连作障碍。
(1)石灰氮消毒技术。在7、8月份闲臵季节,在棚内开沟,每亩铺施细碎的作物秸秆1000~2000公斤,再撒施石灰氮,起垄,灌水后用地膜覆盖,再盖严棚膜,闷棚15~20天,提温杀菌。
(2)棉隆处理技术。土壤深翻30厘米,土壤湿度保持在60%~70%,亩铺施有机肥5000公斤、均匀撒施棉隆30公斤左右,旋耕后及时覆盖无破损农膜,封闭消毒20~30天,可有效地杀灭土壤中线虫、病原菌、害虫及杂草种子。揭膜后,透气7天以上,进行正常农事操作。土壤消毒后,配合施用“凯迪瑞”、“多利维生”等,进行土壤修复。
6.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方法防治病虫害。
(1)农业防治。应用抗病品种、培育壮苗、轮作(如蔬菜与水稻)等农业防治方法,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物理防治。在棚内距地面1~1.5米设臵黄板和蓝板,分别诱杀蚜虫和蓟马,减少病害传播;在日光温室出入口,或者在日光温室四周通风口,铺设防虫网,棚内悬挂电子杀虫灯等,有效防止害虫进入危害。
(3)生物防治。采用丽蚜小蜂天敌、武夷霉素、浏阳霉素、苦参碱等生物措施防治病虫害。
(4)化学防治。使用高效安全的化学药剂,如氟吡菌胺〃霜霉威、异菌脲、嘧菌酯、苯醚甲环唑、噻虫嗪等,防治日光温室蔬菜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霜霉病、白粉病、晚疫病等病害,以及白粉虱、蚜虫、蓟马、斑潜蝇等虫害。
(二)集成技术内容
1.引进筛选品种。引进黄瓜、番茄、茄子、辣椒、西葫芦、西瓜、甜瓜等蔬菜新品种,通过试验和示范,筛选抗病性能强、品质优、产量高、适合日光温室栽培的优良品种。
2.引进筛选药剂。引进3~5种符合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要求的药剂,在日光温室蔬菜上进行试验,筛选出防治效果突出,使用安全的药剂,在项目区进行推广应用,减少农药用量。
3.开展减量施肥试验。针对不同蔬菜作物,开展减量施肥试验,筛选并推广投入少、效益高的最佳施肥量。
4.完善集成配套技术。通过试验示范,集成完善日光温室蔬菜安全高效生产配套技术规程,并在项目区大面积示范推广。
三、实施地点、规模及任务
(一)实施地点
在济南市历城区、长清区、济阳县、淄博市周村区、博山区、枣庄市新城区、东营市东营区、河口区、烟台市芝罘区、牟平区、海阳市、蓬莱市、寿光市、济宁市任城区、泰安市岱岳区、荣成市、文登市、日照市岚山区、莱芜市莱城区、临沂市罗庄区、莒南县、平邑县、德州市德城区、经济开发区、平原县、齐河县、临邑县、夏津县、聊城市东昌府区、阳谷县、冠县、滨州市滨城区、惠民县、定陶县、鄄城县等35个县(市、区)组织实施,承担单位共计38个。
(二)实施规模及任务目标
每个项目区各安排日光温室蔬菜安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示范样板棚10个,核心示范区100亩,辐射带动周边地区推广5000亩以上;培训县、乡技术人员和种植户120人以上;发放技术资料3000份以上;日光温室蔬菜平均亩增产800公斤以上,农药、化肥减少用量15%以上,亩增收1200元以上。
四、任务分工
(一)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1.制定实施方案。根据项目下达的任务目标,制定项目实施总体方案。
2.组织技术培训。邀请有关专家,编写培训教材,针对关键技术内容,结合相关市农技推广部门的技术力量,对项目区县、乡技术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培训100人以上。
3.召开现场观摩会议。在日光温室蔬菜生产关键环节,选择有代表性的项目区,召开现场观摩会议。
4.做好督导检查和技术指导。根据项目的实施进展情况,组织相关市县农技推广部门,对项目的落实、进度、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检查督导。组织有关专家,对项目区进行巡回技术指导。
5.搞好验收总结。在县级实施单位对项目区蔬菜产量初测的基础上,邀请有关专家进行测产验收,及时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总结上报。
6.开展绩效评价。根据检查督导、档案资料审查、项目落实以及测产验收等情况,对各项目区执行情况进行绩效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对各项目实施单位进行排序。
(二)项目实施单位 1.根据省级总体方案的要求,制定本项目区实施方案,细化任务目标,明确责任,落实技术措施,确保项目规定的各项任务指标顺利完成。
2.落实具体实施区域。将项目区落实到村、到户、到田。3.开展技术培训。组织对县、乡农技人员和示范户进行技术培训。培训2期,每期60人以上。利用广播电台、报刊、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举办专题技术讲座。印发技术资料和明白纸3000份以上。
4.搞好物化服务。组织指导乡镇农技推广单位,帮助农户落实优良品种、种苗、优质棚膜等。
5.建立健全项目实施档案。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全程记录,对试验数据、图片、文字、影像等资料,进行归档整理并刻录成光盘。建立项目资金使用台账,做到专款专用。
6.组织测产和总结。组织技术人员对项目区日光温室蔬菜产量进行自测。项目结束后,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并及时上报。
五、资金用途
项目资金严格按照《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鲁财农„2007‟41号)的要求进行管理,合理使用资金,做到专款专用。
(一)省级项目资金用途
本项目资金30万元,主要用于省级总体方案制定、技术培训和指导、检查督导、绩效评价及总结验收等。具体如下:
1.省级总体方案制定和项目部署费4.5万元。主要用于省级总体方案的制定、论证,召开项目部署会议等。
2.技术培训和指导费15万元。主要用于组织专家编写培训教材,印发技术资料和明白纸,举办技术培训班等。
3.检查督导费7万元。主要用于组织专家对各项目区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督导。
4.绩效评价和总结验收费3.5万元。主要用于项目结束后,对各项目区实施情况进行绩效评价,对整个项目工作进行总结和验收。
(二)项目县的资金用途 各项目县的资金主要用于:
1.日光温室改造补助费3~4万元。主要用于核心示范区试验、示范日光温室的建设改造。
2.新品种引进筛选补助费2~4万元。主要用于引进国内外高产优质抗病的黄瓜、番茄、茄子、甜辣椒等新品种,安排试验筛选等。
3.技术培训和部署会议费8~12万元。主要用于召开部署会议,组织专家编写培训教材,举办技术培训班,召开现场观摩会等。
4.技术指导费2.5~4万元。主要用于印发技术资料和明白纸,开展技术咨询,对种植户进行田间指导等。
5.示范基地补助费2~3.5万元。主要用于种苗补贴、生产资料购臵、劳务费、示范地租赁等物化补助。
6.测产验收和总结费2.5万元。主要用于组织专家对项目区进行测产验收,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总结等。
六、进度安排
1.2012年10-11月:制定项目实施方案,进行项目部署。
2.2012年11月:落实试验、示范区域;分解示范推广任务。
3.2012年11月-2013年4月:举办技术培训班;安排相关试验;开展技术指导;召开现场观摩会议。
4.2013年2月-4月:分阶段、分作物组织进行测产;研究制定技术规程;开展检查、调度、督导。
5.2013年5月-8月:开展典型调查;搞好宣传报道;做好验收和总结工作。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项目组织管理工作
成立由省农业厅分管厅长为组长,厅有关处站负责人及项目县(市、区)实施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统一部署、解决项目实施中经费的落实、组织协调、项目的督导、检查验收等工作。成立由省农技推广总站站长为组长、有关蔬菜专家及项目县(市、区)技术骨干为成员技术小组的技术小组,负责制定和落实技术方案,开展技术培训、召开观摩会议、组织技术人员外出参观学习、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和技术总结等工作,做好项目的技术支撑。
(二)科学制定项目实施方案
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组织专家,研究制定合理可行的总体实施方案。各项目区按照总体实施方案的要求,分解细化任务目标,制定出针对当地实际、可操作性强的具体实施方案。
(三)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为加强项目的管理,将建立项目《技术人员指导培训制度》、《专家巡回指导督查制度》和《项目实施区域技术人员量化考核制度》;同时在项目区建立绩效考评机制,结合技术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和综合考评机制,与年终评先评优等挂钩,充分调动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四)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在项目实施中采取“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明确项目负责人和联系人,强化责任,便于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及时调度和督导,确保按时完成项目的各项任务指标。
(五)加大培训力度,创新培训模式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一是大力开展各项技术培训。组织相关专家精心编写培训教材,举办省级培训2次,使各项技术落实到位;二是创新培训模式,结合生产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培训。
(六)加强宣传,扩大项目影响力
利用网络、电视、报刊等多种媒体,加强对推广项目的宣传推介,同时,在项目核心示范区要统一建立项目标牌,标明项目规模、目标、关键技术、技术负责人、工作责任人等,进一步扩大项目的社会影响力。
(七)建立健全项目实施档案
为保证项目实施工作具体化和制度化,项目承担单位要对项目的实施活动和环节进行全程记录,收集保存好图片、文字、影像等资料,归档整理,建立全程的工作、技术文字和电子档案。
(八)抓好资金管理
严格按照《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加强资金管理,按照项目预算使用资金,实行专账支付,建立资金管理档案。
(九)强化检查督导
省农技推广总站会同有关市农技推广部门,在关键环节搞好检查督导和技术指导,强化中期调度和绩效考评。项目承担单位要及时上报项目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十)搞好总结验收
项目完成后召开专题会议进行总结,并形成技术和工作总结报告。搞好典型调查和经验总结,利用媒体进行宣传,提高项目的社会影响力,为下一步项目开展积累经验。
食用菌周年高效栽培技术示范推广
项目实施总体方案
为全面完成食用菌周年高效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项目规定的各项任务指标,根据省财政厅《关于下达2012年财政支持农业技术推广资金预算指标的通知》(鲁财农指„2012‟147号)的要求,特制定本项目实施总体方案。
一、目的意义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具有营养保健功能的食用菌需求量越来越大,而且要求周年供应。传统栽培设施一般1年只生产1季,不仅设施利用率低,菇农增收受影响,而且不能周年满足市场需求。食用菌周年高效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即在同一传统栽培设施内,通过不同温型优良品种进行合理搭配以及选用高产配方、加强科学发菌和出菇管理、综合防控病虫害等一系列配套措施的实施,可实现1年栽培2~3季或1年栽培2~3个品种,达到食用菌传统栽培设施周年利用的目的。本项目的实施对于提高栽培设施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满足社会对食用菌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以及解决项目区菇农在项目实施前大棚闲臵时的就业问题具有非常重要意义,推广前景非常广阔。
二、主要技术内容
(一)主推技术内容
1.选择适宜栽培设施。简易大棚、生产菇房(无控温设备)等。大棚包括简易冬暖式大棚,半地下冬暖式塑料大棚、菇房指无控温设备砖混式结构菇房、土坯结构菇房。
2.选择适宜的周年化栽培模式。在不同栽培设施内,通过高温平菇等高温品种与中低温型食用菌如杏鲍菇、白灵菇、金针菇等品种的合理搭配实现周年化栽培。主要推广高温平菇(草菇)搭配杏鲍菇、高温平菇(草菇)搭配白灵菇、香菇不同温型周年搭配、金针菇搭配鸡腿菇等多种周年化栽培模式。并筛选优良菌株,推广应用优质高产、适销对路及价值较高适宜周年化栽培的品种,且按照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进行母种、原种、栽培种生产。
3.采用优化高产配方。选用秸秆主料基质并经过验证的优化高产栽培配方。栽培原料要求新鲜、无霉变,不含有毒有害物质,保持适宜的颗粒度和一定的吸水能力。培养料采用通风发酵处理和高压、常压灭菌,达到防霉速生增产的效果。如白灵菇配方:棉籽壳60,玉米芯40,麦麸15,棉籽饼粉4,玉米粉5,过磷酸钙1.5,尿素0.3,石膏粉1,石灰粉1.5,水135~165;高温平菇配方:玉米芯60,棉籽壳40,麦麸15,棉籽饼粉6,玉米粉5,过磷酸钙1.5,尿素0.3,石膏粉1,石灰粉1.5,水145~170。杏鲍菇配方:棉籽壳40,玉米秸60,麸皮15,饼肥7,过磷酸钙1,石膏1,尿素0.3,水160(均以公斤为计量单位)。
4.科学发菌技术。根据不同品种温型特点,进行科学的发菌管理。如:白灵菇发菌温度24℃~26℃,菌丝长满后在18℃~25℃进行30~50天后熟培养,菌袋生理成熟后低温温差刺激出菇;杏鲍菇发菌温度20℃~22℃,菌袋发满后低温刺激出菇;高温平菇发菌温度25℃~30℃,发满后直接出菇。在不同品种搭配衔接过程中,对需要提前发菌的品种,控制好发菌的温度和时间。
5.加强出菇期管理。根据推广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合理调控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因子,进行科学出菇管理。如:白灵菇菇蕾发育成小幼菇后,应逐渐增加菇棚通气量,温度在12℃~16℃;空气相对湿度在85%~90%,光照强度150~300勒克斯较为适宜;杏鲍菇温度在16℃~20℃,空气相对湿度在85%~90%,光照强度以300~800勒克斯为宜;高温平菇菌墙内部菌料温度在26℃以下,空气相对湿度达到85%~95%,菇棚中CO2浓度一般应控制在0.06%以下。
6.综合防控病虫害。坚持以环境控制、栽培、物理、生物防治措施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原则,使用已在食用菌上登记的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以喷洒走道或菌畦覆土为主,且要无菇、避菇使用。在两季或三季栽培的衔接环节特别注意做好环境消毒。
(二)集成技术内容 1.引进筛选品种。引进杏鲍菇、鸡腿菇、白灵菇、金针菇、香菇等不同品种,通过筛选试验和示范,筛选产量高、品质好、抗病性强的适宜周年栽培的优良品种。
2.优化高产配方。根据当地推广的不同周年搭配模式,利用当地的原料资源,优化筛选验证适宜品种栽培的高产配方。
3.配套集成技术。通过试验示范,集成完善不同品种搭配周年栽培模式生产技术规程,在项目区大面积示范推广。
三、实施地点、规模与建设区任务目标
(一)实施地点
本项目在淄博淄川区、桓台县、东营河口区、广饶县、垦利县、利津县、烟台牟平区、栖霞市、昌邑市、寿光市、梁山县、微山县、鱼台县、东平县、文登市、日照市东港区、莒县、莱芜市莱城区、费县、郯城县、武城县、莘县(2个)、滨州滨城区、惠民县、定陶县等共计25个县(市、区)26个项目承担单位组织实施。
(二)实施规模
每个项目承担单位安排1个核心示范区(2012年继续承担实施该项目的单位要重新安排项目核心示范区),每个核心示范区要求具备20个以上成方连片的食用菌栽培设施(简易大棚、无控温设备的生产菇房等),有种植不同温型品种技术基础,组织保障能力强,当地政府非常重视、群众积极性高,交通便利。每个核心示范区辐射带动周边200个以上。全省安排26个核心示范区,示范栽培设施数在520个以上,辐射带动周边1万个以上。
(三)任务目标
每个项目承担单位安排1个核心示范区,每个核心示范区要求必须具备20个以上成方连片的常规栽培设施(简易大棚、无控温设备的生产菇房),且至少成功示范一种食用菌周年高效栽培模式,辐射带动周边200个以上。全省安排26个以上周年高效栽培模式核心示范区,示范栽培设施数在520个以上,辐射带动周边1万个以上。项目核心示范区食用菌生物学转化率提高15%以上,核心示范区产品质量95%以上达到《绿色食品食用菌》标准要求,核心示范区单个栽培设施纯收益较项目实施前提高80%以上,每个项目区培训能够熟练掌握食用菌周年高效栽培模式的生产技术人员200人以上,发放技术资料3000份以上。验证形成一套及以上不同品种搭配及周年栽培模式生产技术规程。
四、任务分工
(一)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1.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根据项目下达的任务目标,制定项目实施总体方案。
2.组织技术培训。聘请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农业大学等单位的专家作为技术顾问,编写培训教材,针对关键技术内容,结合相关市农技推广部门的技术力量对项目区县、乡技术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共培训100人以上。
3.召开现场观摩会议。在食用菌生产关键季节,选择组织实施较好的项目区,召开现场观摩会议。
4.搞好督导检查和技术指导。前期,组织力量对项目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督导。中期,检查项目的进展和资金使用情况。在不同品种栽培关键季节,组织专家对项目区进行巡回指导。
5.搞好测产验收总结。由省农技推广总站组织或委托市级农业部门对项目区食用菌进行适时测产和现场检查验收、总结。
6.开展绩效评价。根据检查督导、档案资料审查、项目执行、测产验收等情况,对各项目区执行情况进行绩效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对各项目实施单位进行排序。
(二)项目承担单位
1.总体要求:项目承担单位为县级推广单位的,要负责组织管理实施好项目,选择的项目实施地点要具有一定技术基础力量,有一定规模,且推广优势明显。项目承担单位由专业合作社或企业承担的,县级推广单位在协助省市做好项目管理、监督检查、技术培训与指导的同时,协助专业合作社或企业,做好项目组织与协调以及材料搜集整理和汇总。2.制定项目区实施方案。根据省级总体方案的要求,制定本项目区实施方案,细化任务目标,明确责任,落实技术措施,确保项目规定的各项任务指标顺利完成。
3.落实具体实施区域。项目实施地点要具有一定技术基础力量,有一定规模,且推广优势明显。严格将项目区落实到村、到户、到每个栽培设施(大棚、菇房、土洞),并在每个项目实施区域张贴相应标识。核心示范区要设示范、对比试验区域。
4.开展技术培训。组织对乡、村生产技术人员和示范户进行技术培训。培训2~3期,每期40人以上。利用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举办技术讲座1期以上。印发技术资料和明白纸3000份以上。
5.搞好物化服务。组织指导乡镇农技推广单位,帮助乡镇负责食用菌推广的部门和种植户落实食用菌相关菌需物资。
6.建立健全项目实施档案。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全程记录,对试验数据、图片、文字、影像等资料,进行归档整理并刻录成光盘。建立项目资金使用台账,做到专款专用。
7.测产验收总结。按照省财政厅、农业厅有关要求,积极配合省农技推广总站或市级农业部门组织测产、检查验收,并及时上报有关材料。
五、资金用途 项目资金严格按照《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鲁财农„2007‟41号)进行管理,合理使用资金,做到专款专用。
(一)省级项目资金用途
省级项目资金20万元,主要用于:
1.项目论证和制定方案费2万元,用于专家会议、材料印制、前期调研和现场勘察等。
2.技术培训与指导费10万元,用于专家授课、专家指导、技术材料印刷以及现场观摩会等。
3.检查督导费4万元。用于站有关领导以及组织的有关专家对各项目区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督导等。
4.绩效评价、总结验收费4万元,用于绩效考评、对整个项目工作进行总结验收等。
(二)县级项目资金用途
淄博淄川区、桓台县、烟台牟平区、鱼台县、文登市、莒县、莘县(莘县食用菌管理办公室)、定陶县项目资金各为30万元,东营河口区、广饶县、垦利县、利津县、栖霞市、昌邑市、寿光市、梁山县、微山县、东平县、日照市东港区、莱芜市莱城区、费县、郯城县、武城县、莘县(莘县同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滨州滨城区、惠民县项目资金各为20万元。具体资金用途如下:
1.技术培训费6~10万元。主要用于组织专家编写培训教材,举办技术培训班,召开现场观摩会等。
2.技术指导费2~4万元。主要用于印发技术资料和明白纸,开展技术咨询,对种植户进行田间指导等。
3.试验、示范补助费8~12万元。主要用于新品种引进、菌种补贴、劳务费、示范试验等补助。
4.测产验收和总结费4万元。主要用于组织有关专家对项目区进行测产验收,对本地区项目执行情况进行总结、验收等。
六、进度安排
根据推广区域的实际情况和选择的品种的生物学特性要求,具体时间进度安排如下:
1.2012年10月,制定项目实施方案,进行项目启动与部署。落实试验、示范区域,分解推广任务。
2.2012年10月-2012年5月,省、县、乡举办不同形式的培训,安排相关试验、示范。
3.2012年11月-2013年6月,进行技术指导、召开现场观摩会议。
4.2012年11月-2013年8月,分阶段、分品种组织进行测产,并经过验证、论证形成不同的技术规程。
5.2013年9月,开展典型调查,搞好宣传报道,做好总结与验收。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与管理
成立由省农业厅分管厅长任组长,厅财务处、科技处、省农技推广总站及项目县(市、区)实施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统一部署、组织协调、督导检查和验收总结等工作。
成立由有关食用菌专家及项目县(市、区)技术骨干为成员的技术小组,负责制定和落实技术方案,开展技术培训、现场指导和现场测产等工作。
各项目县(市、区)要成立相应的项目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要明确专人具体负责项目组织与实施,各项目县(市、区)举办的重要活动如技术培训、现场观摩会、现场测产等要及时汇报省农技推广总站。
(二)科学制定实施方案
省农技推广总站制定省级总体实施方案,在项目总体实施方案框架下,各项目县(市、区)要按照分解的任务,制定出针对当地实际、可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并严格按照方案内容进行逐项落实。
(三)强化资金和档案管理
各项目承担单位要认真按照《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和项目资金预算,建立专门资金管理台帐,加强资金管理,做到专款专用,报销用票据要保留复印件。同时各项目承担单位要对项目实施的各种活动和各个环节进行全程记录,收集保存好图片、文字、影像等资料,建立全程的工作、技术档案,并明确专人负责,以备考核。
(四)加大技术培训和宣传力度
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会、技术讲座、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加大“食用菌周年高效栽培技术”的培训宣传力度,提升技术人员和菇农的科技素质,提高项目区食用菌生产水平。同时对于举办的重要活动要在市级以上媒体进行报道与宣传,努力提高本项目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五)抓好督导和验收
为确保项目全面有效实施,省农技推广总站将建立推广项目绩效考核制度,制定绩效考核办法及标准,将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组织与管理、核心示范基地建设、人员培训与现场指导、现场测产、验收总结、资金使用及档案管理纳入考核范围,加强对项目的绩效评价。考核采用百分制,其中平时工作考核占40分,总结验收考核占60分。
项目实施过程中,各项目县(市、区)要对整个项目进行检查指导,随时掌握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项目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在项目启动后、项目实施中期、项目实施后期,要主动将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并上报省农技推广总站。省农技推广总站、各市级食用菌主管部门在关键生产环节不定期进行督导检查,并适时进行现场测产。项目实施结束后,省农技推广总站组织或委托市级农业主管部门进行现场检查验收、总结,并形成验收意见。
对各项目县(市、区)进行全面考核后,考核优秀的进行表扬,考核不合格或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重大问题的要进行通报,并取消下一省财政支持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申报资格。
第四篇:抓好柠檬技术宣传提升柠檬生产效益
抓好柠檬技术宣传提升柠檬生产效益
为更好地指导柠檬种植户生产,提高柠檬产量,提升果品品质,7月21日,农业局多经站协助县广播电视台进行了“农业之窗”系列节目的录制,本期录制的主要内容包括柠檬套袋、柠檬夏季抹梢及壮果肥的施用技术,农业局技术专家现场演示了相关技术要点,同时强调柠檬套袋可以防止多种病虫危害果实,保持果皮光洁度,色泽鲜艳,减少果实与枝叶间相互摩擦而造成的机械损伤,减少柠檬果实上的农药残留,提高果品安全性,增加种植效益,通过运用柠檬套袋技术,可进一步提高柠檬套袋后优质果率、柠檬果品等级和商品价值,柠檬种植户的经济效益将明显提高。
第五篇:绿色食品_日光温室番茄生产技术规程
绿色食品日光温室番茄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日光温室A级绿色食品钢架大棚番茄生产的产地环境条件、生产管理措施、采收及技术档案。
本标准适用于xx农业科技有限公司A级钢架大棚绿色食品番茄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
NY/T391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393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394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T655绿色食品 茄果类蔬菜行业标准
NY/T658绿色食品 包装通用准则
NY/T1056 绿色食品 贮藏运输准则
3产地环境
应符合NY/T391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的规定,选择地势高燥,排灌方便,交通便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地块所建造的钢架大棚。4生产管理措施
4.1 保护设施
日光温室:半地下式冬暖型日光温室。
4.2 栽培茬口
以越冬茬为主,8月中旬播种育苗,育苗期30天,9月上中旬定植,12月中旬进入始收期。但要根据市场行情进行适当调整,也可采取秋冬茬和冬春茬。
4.3 品种选择
选用抗病,抗逆性强,耐低温弱光,连续结果能力强,优质、高产、耐储运、商品性好的品种。
4.4 种子处理
用55℃温水浸种10~15min,不断搅拌,当水温降至30℃时停止搅拌,再浸泡3h~4h,可预防真菌病害;用10%磷酸三钠溶液常温下浸种20min,用清水洗净再浸种催芽可预防病毒病。浸种后的种子置于25℃~28℃条件下催芽。
4.5 育苗
4.5.1 苗床准备
作高畦并采用防虫防雨棚遮荫、防雨、防蚜育苗。
4.5.2 营养土配制
肥沃园田土60%,腐熟有机肥40%,过筛混合。每方营养土中加入尿素和硫酸钾各0.5kg,磷酸二铵2kg, 拌匀备用。所用肥料应符合NY/T 394的要求。
4.5.3 播种
60%的种子出芽即可播种,包衣种子可直接播种。播种前后,苗床及周围严密喷药防蚜。
4.5.4 苗床管理
白天高温天气,要进行遮荫,床温不宜超过30℃,雨天加盖薄膜防雨。育苗期间注意不使夜温过高。
4.5.5 分苗
2~3片真叶分苗。将幼苗分入事先调制好营养土的分苗床,行距12cm,株距12cm;也可分入直径10cm~12cm的营养钵中。
分苗后缓苗期间,午间适当遮荫,白天床温25℃~30℃,夜间18℃~20℃。缓苗后,白天25℃左右,夜间15℃~18℃。定植前数天,适当降低床温锻炼
秧苗。
4.5.6 壮苗标准
苗龄25天左右,株高15—20㎝左右,下胚轴2—3㎝长,茎粗一般在0.4—0.6㎝,节间短,呈绿色;叶片4叶一心,根系发达,吸收根多;植株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
4.6 整地、施肥
定植前10d~15d,每亩施10000千克腐熟优质有机肥(鸡粪与等量作物秸杆堆积发酵),80kg复合肥(15-15-15),施肥后深耕耙平。
4.7 定植
越冬茬栽培番茄,采取大小行、小高畦方式栽植。每亩定植2000~2200株。
8月~9月下旬定植。栽苗后,浇透水,地面干燥后中耕2~3次,由浅渐深,7~10d后,向植株培土形成小高畦。
4.8 定植后管理
4.8.1 温湿度管理
缓苗前白天室温28℃~30℃,夜间17℃~20℃,地温不低于20℃。缓苗后,适当降低室温,白天22℃~26℃,夜间15℃~18℃。
果坐住后,适当疏花疏果,每个果穗留3~4个果。
室内温度,白天20℃~30℃,夜间13℃~15℃,最低夜温不低于8℃。晴天,午间温度达30℃时,可开天窗放风。若达不到30℃,可不放风。若天气晴好,室内湿度较大时,可于揭苫后随即放风10min~20min。
4.8.2 不透明覆盖物管理
上午揭草苫的适宜时间,以揭开草苫后室内气温无明显下降为准。注意
清洁薄膜,保持较高的透光率。下午室温降至20℃左右时盖苫。
一般阴雨天,室内气温只要不下降,就应揭开草苫; 大雪天,可在清扫积雪后于中午短时揭开或随揭随盖;连续阴天时,可于午前揭苫,午后早盖;久阴乍晴时,要陆续间隔揭开不透明覆盖物,不宜猛然全部揭开,以免叶面灼伤。揭开后若植株叶片发生萎蔫,应再覆盖,待植株恢复正常,再间隔揭开。
4.8.3 肥水管理
缓苗后到坐果前,要控制浇水。第一花序的果似核桃大时,在畦侧开沟,每亩施三元复合肥30kg~40kg,覆土后再覆盖地膜,并于膜下浇水,尽量浇透,深冬期间少浇水。
2月中旬至3月中旬,15d左右浇一次水,可配合每亩冲施复合肥(15-15-15)20kg。3月中旬之后,10d浇一次水,每次亩施尿素15kg和硫酸钾15kg。
4.8.4 植株调整
单干整枝,及时抹杈、绑秧。
4.9 病虫害防治:
4.9.1 主要病虫害
4.9.1.1 主要病害
病毒病、灰霉病、晚疫病、青枯病、猝倒病等。
4.9.1.2 主要害虫
蚜虫、白粉虱等。
4.9.2 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化学防治使用农药应符合NY/T 393的规定。
4.9.3 农业防治
4.9.3.1 抗病品种
针对主要病虫控制对象及地片连茬种植情况,选用有针对性的高抗多抗品种。
4.9.3.2创造适宜的生育环境
采取嫁接育苗,培育适龄壮苗,提高抗逆性;通过放风、增强覆盖、辅助加温等措施,控制各生育期温湿度,避免生理性病害发生;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减少化肥用量;清洁田园(棚室),降低病虫基数;及时摘除病叶、病果,集中销毁。
4.9.4 物理防治
4.9.4.1 增设防虫网
通风口处增设防虫网,以40目防虫网为宜。
4.9.4.2 黄板诱杀
在棚内用黄板诱杀白粉虱、蚜虫和斑潜蝇成虫,每667m2悬挂黄色粘虫板30块~40块。
4.9.5 化学防治
灰霉病、早疫病:发病初期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25克/亩,兑水稀释后喷雾防治一次。
晚疫病:发病初期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克/亩,对水稀释后喷雾防治一次。
白粉虱:在虫害发生期,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5克/亩,兑水稀释后
喷雾防治一次。
蚜虫: 每亩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g兑水稀释后喷雾防治1次。5采收
果实达商品成熟时,在严格按照农药安全间隔期前提下,及时采收。6技术档案
建立绿色食品钢架大棚番茄生产技术档案,应详细记录产地环境、生产技术、生产资料使用、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各环节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并保存3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