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哈尔滨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办法发展与协调
公
司诉 讼
理由
是什么?
【法规名称】哈尔滨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办法
【发布单位】哈尔滨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哈尔滨市人民政府令第218号
【发布日期】2010-04-26
【生效日期】2010-06-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正文】
哈尔滨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办法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令第218号)
(2010年4月8日哈尔滨市人民政府第6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2010年4月26日哈尔滨市人民政府令第218号公布 自2010年6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整合城市管理资源,规范数字化城市管理行为,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建成区内数字化城市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数字化城市管理,是指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量化管理标准,细化管理行为,对城市管理部件、事件相关信息发现、处置,以及对处置情况实施监督的完整闭合管理活动。
本办法所称城市管理部件,是指纳入城市管理,与公用事业、道路交通、市容环境、园林绿化、房屋土地有关的各类设施。
本办法所称城市管理事件,是指人为或者自然因素导致城市市容环境、道路交通、治安秩序等受到影响或者破坏,以及发生突发事件需要相关部门处理并使之恢复正常状态的事情和行为的统称。
第四条 数字化城市管理,应当坚持资源整合、统筹协调、快速反应、及时处置的原则。
第五条 本办法由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市、区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以下简称市、区监督中心)按照各自职责权限,负责数字化城市管理具体实施工作。
市、区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权限负责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二章 规划建设
第六条 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编制本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发展规划,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七条 市、区城管监督中心应当按照国家标准组织建设市、区、街道、社区联网的闭合式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平时用于城市管理,战时用于人民防空,突发公共事件时用于应急抢险指挥。
第八条 下列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建设单位应当配套建设视频监控系统,与新建项目同步设计、施工、验收:
(一)城市道路、桥梁、隧道、人行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
(二)广场、公园、沿江和沿河景观休闲区域;
(三)火车站、长途客运站和码头的广场。
其它公共区域的管理单位,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管理区域内建设视频监控系统。
按照市人民政府有关规定已经建设视频监控系统的,不再重复建设。
第九条 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所需要的摄像机、视频编码器,以及立杆、支架、设备箱、电源接地、防雷等前端辅助设施设备,由建设单位负责采购和安装。
第十条 新建视频监控系统的使用单位应当在工程交付使用后60日内,向市监督中心备案,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新建视频监控系统工程备案表;
(二)使用单位所处区域位置示意图;
(三)视频监控系统工程布局图;
(四)工程检验合格报告。
本条前款备案内容发生变更的,使用单位应当自变更之日起30日内到市监督中心办理变更备案。
第十一条 市监督中心应当将备案的新建视频监控系统点位设置部位向社会公示。
第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坏、侵占、挪用数字化城市管理设施设备。
第十三条 政府投资建设与城市管理相关的信息资源,数字化城市管理可以共享。
第三章 视频监控系统运行及维护
第十四条 视频监控系统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安全运行、维护、应急处置制度,保证视频监控系统正常运行。
视频监控系统使用单位不得擅自改变视频监控系统用途、监控位置和范围。
第十五条 视频监控系统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值班监看、信息资料管理和信息使用登记等制度。信息资料保存不得少于15日,重要信息资料应当备份保存。
视频监控系统使用单位不得擅自删除、修改视频监控系统运行程序和记录。
第十六条 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施工、维修、使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保密工作,依法保护国家、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第十七条 市、区政府投资建设的视频监控系统由市、区监督中心负责管理,可以根据需要委托专业运营公司负责日常的运行维护和管理,费用由市、区财政列支。
住宅小区和单位自建项目配套建设的视频监控系统,由物业服务企业和投资建设主体承担运行维护和管理。
新建配套视频系统与市监督中心联网所发生的光纤租赁费用列入市财政预算。
第四章 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处置
第十八条 市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是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联动单位,应当按照职责权限,联动做好城市管理部件、事件处置的协调、督办工作。
承担城市管理部件和城市管理事件处置与服务职责单位和相关部门,是城市管理部件、事件问题处置的责任主体(以下统称问题处置责任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做好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十九条 市、区监督中心通过无线监管数据采集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无线微波系统等方式采集城市管理信息。
市监督中心通过12319语音服务系统、政府网站、新闻媒体等方式采集和受理社会公众提出的相关求助、咨询。
本办法所称无线监管数据采集系统采集城市管理信息,是指通过组织专门人员(以下称城管监督员)按照划定的网格区域,通过采取日常巡查或者其他方法发现城市管理中的部件、事件问题,并将信息传输到市监督中心系统平台。
第二十条 城管监督员采集信息,应当按照数字化城市管理部件、事件标准及信息采集规范要求,及时采集传输至市监督中心系统平台,不得虚报、瞒报、假报。
第二十一条 城管监督员采集信息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支持,不得阻止或者干扰。
第二十二条 市监督中心应当对采集的信息按照城市管理部件、事件管理标准确认立案,并及时向区监督中心或者联动单位派遣指令。
区监督中心采集的信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直接确认立案,并向问题处置责任单位派遣指令。
第二十三条 区监督中心或者联动单位接到市监督中心派遣指令后,应当按照时限要求,指令问题处置责任单位进行处置。
第二十四条 责任单位在接到区监督中心或者联动单位发出的处置指令后,应当组织相应人员按照规定时限进行处置,并将处置结果反馈区监督中心或者联动单位。
第二十五条 问题处置责任单位不明确的,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一)城市管理部件、事件跨区域的或者经所在区监督中心协调仍无法确认的,由市监督中心组织协调、确认;
(二)经市监督中心组织协调仍无法确认的,由市监督中心指定单位代替处置。处置费用经市、区监督中心认定,并由市、区财政部门审核后列入市、区财政预算。
第二十六条 市监督中心应当根据区监督中心或者联动单位反馈情况,指令城管监督员及时核查。经核查通过的,予以结案;经核查未通过的,应当再次向区监督中心或者联动单位派遣指令。
第二十七条 市监督中心应当定期对区监督中心和联动单位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市政府考核城市管理工作完成情况的依据之一。
市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问题处置责任单位处置城市管理部件、事件情况纳入信用评价考核体系。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市监督中心责令改正,处以1000元罚款:
(一)损坏、侵占、挪用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设施设备的;
(二)使用单位擅自改变视频监控系统的用途、监控位置和范围的。
违反本条前款(一)项规定造成损失的,责任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九条 使用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删除、修改视频系统运行程序和记录的,由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市监督中心责令改正,处以800元罚款。
第三十条 违反本办法其他规定的,由有关部门按照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予以处罚。
违反本办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 市、区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数字化城市管理中未认真履行职责,推诿、扯皮、拖延的,由具有处分权的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县(市)城区数字化城市管理可以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0年6月1日起施行。2006年9月18日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哈尔滨市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暂行办法》哈政发法字(2006)33号同时废止。
第二篇:哈尔滨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办法
哈尔滨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办法
《哈尔滨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办法》,已经2010年4月8日市人民政府第64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0年6月1日起施行。
市长:张效廉
二〇一〇年四月二十六日
哈尔滨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整合城市管理资源,规范数字化城市管理行为,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建成区内数字化城市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数字化城市管理,是指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量化管理标准,细化管理行为,对城市管理部件、事件相关信息发现、处置,以及对处置情况实施监督的完整闭合管理活动。
本办法所称城市管理部件,是指纳入城市管理,与公用事业、道路交通、市容环境、园林绿化、房屋土地有关的各类设施。
本办法所称城市管理事件,是指人为或者自然因素导致城市市容环境、道路交通、治安秩序等受到影响或者破坏,以及发生突发事件需要相关部门处理并使之恢复正常状态的事情和行为的统称。
第四条 数字化城市管理,应当坚持资源整合、统筹协调、快速反应、及时处置的原则。
第五条 本办法由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市、区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以下简称市、区监督中心)按照各自职责权限,负责数字化城市管理具体实施工作。
市、区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权限负责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二章 规划建设
第六条 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编制本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发展规划,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七条 市、区城管监督中心应当按照国家标准组织建设市、区、街道、社区联网的闭合式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平时用于城市管理,战时用于人民防空,突发公共事件时用于应急抢险指挥。
第八条 下列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建设单位应当配套建设视频监控系统,与新建项目同步设计、施工、验收:
(一)城市道路、桥梁、隧道、人行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
(二)广场、公园、沿江和沿河景观休闲区域;
(三)火车站、长途客运站和码头的广场。
其它公共区域的管理单位,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管理区域内建设视频监控系统。
按照市人民政府有关规定已经建设视频监控系统的,不再重复建设。
第九条 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所需要的摄像机、视频编码器,以及立杆、支架、设备箱、电源接地、防雷等前端辅助设施设备,由建设单位负责采购和安装。
第十条 新建视频监控系统的使用单位应当在工程交付使用后60日内,向市监督中心备案,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新建视频监控系统工程备案表;
(二)使用单位所处区域位置示意图;
(三)视频监控系统工程布局图;
(四)工程检验合格报告。
本条前款备案内容发生变更的,使用单位应当自变更之日起30日内到市监督中心办理变更备案。
第十一条 市监督中心应当将备案的新建视频监控系统点位设置部位向社会公示。
第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坏、侵占、挪用数字化城市管理设施设备。
第十三条 政府投资建设与城市管理相关的信息资源,数字化城市管理可以共享。
第三章 视频监控系统运行及维护
第十四条 视频监控系统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安全运行、维护、应急处置制度,保证视频监控系统正常运行。
视频监控系统使用单位不得擅自改变视频监控系统用途、监控位置和范围。
第十五条 视频监控系统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值班监看、信息资料管理和信息使用登记等制度。信息资料保存不得少于15日,重要信息资料应当备份保存。
视频监控系统使用单位不得擅自删除、修改视频监控系统运行程序和记录。
第十六条 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施工、维修、使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保密工作,依法保护国家、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第十七条 市、区政府投资建设的视频监控系统由市、区监督中心负责管理,可以根据需要委托专业运营公司负责日常的运行维护和管理,费用由市、区财政列支。
住宅小区和单位自建项目配套建设的视频监控系统,由物业服务企业和投资建设主体承担运行维护和管理。
新建配套视频系统与市监督中心联网所发生的光纤租赁费用列入市财政预算。
第四章 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处置
第十八条 市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是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联动单位,应当按照职责权限,联动做好城市管理部件、事件处置的协调、督办工作。
承担城市管理部件和城市管理事件处置与服务职责单位和相关部门,是城市管理部件、事件问题处置的责任主体(以下统称问题处置责任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做好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十九条 市、区监督中心通过无线监管数据采集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无线微波系统等方式采集城市管理信息。
市监督中心通过12319语音服务系统、政府网站、新闻媒体等方式采集和受理社会公众提出的相关求助、咨询。
本办法所称无线监管数据采集系统采集城市管理信息,是指通过组织专门人员(以下称城管监督员)按照划定的网格区域,通过采取日常巡查或者其他方法发现城市管理中的部件、事件问题,并将信息传输到市监督中心系统平台。
第二十条 城管监督员采集信息,应当按照数字化城市管理部件、事件标准及信息采集规范要求,及时采集传输至市监督中心系统平台,不得虚报、瞒报、假报。
第二十一条 城管监督员采集信息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支持,不得阻止或者干扰。
第二十二条 市监督中心应当对采集的信息按照城市管理部件、事件管理标准确认立案,并及时向区监督中心或者联动单位派遣指令。
区监督中心采集的信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直接确认立案,并向问题处置责任单位派遣指令。
第二十三条 区监督中心或者联动单位接到市监督中心派遣指令后,应当按照时限要求,指令问题处置责任单位进行处置。
第二十四条 责任单位在接到区监督中心或者联动单位发出的处置指令后,应当组织相应人员按照规定时限进行处置,并将处置结果反馈区监督中心或者联动单位。
第二十五条 问题处置责任单位不明确的,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一)城市管理部件、事件跨区域的或者经所在区监督中心协调仍无法确认的,由市监督中心组织协调、确认;
(二)经市监督中心组织协调仍无法确认的,由市监督中心指定单位代替处置。处置费用经市、区监督中心认定,并由市、区财政部门审核后列入市、区财政预算。
第二十六条 市监督中心应当根据区监督中心或者联动单位反馈情况,指令城管监督员及时核查。经核查通过的,予以结案;经核查未通过的,应当再次向区监督中心或者联动单位派遣指令。
第二十七条 市监督中心应当定期对区监督中心和联动单位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市政府考核城市管理工作完成情况的依据之一。
市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问题处置责任单位处置城市管理部件、事件情况纳入信用评价考核体系。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市监督中心责令改正,处以1000元罚款:
(一)损坏、侵占、挪用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设施设备的;
(二)使用单位擅自改变视频监控系统的用途、监控位置和范围的。违反本条前款
(一)项规定造成损失的,责任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九条 使用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删除、修改视频系统运行程序和记录的,由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市监督中心责令改正,处以800元罚款。
第三十条 违反本办法其他规定的,由有关部门按照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予以处罚。
违反本办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 市、区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数字化城市管理中未认真履行职责,推诿、扯皮、拖延的,由具有处分权的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县(市)城区数字化城市管理可以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0年6月1日起施行。2006年9月18日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哈尔滨市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暂行办法》哈政发法字(2006)33号同时废止。
第三篇:济南市城市公有房屋管理办法发展与协调
公
司诉 讼
理由
是什么?
济南市城市公有房屋管理办法
(1994年10月19日山东省济南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
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 1994年12月6日
山东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批准
1994年12月6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公有房屋管理,保障公有房屋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市区城市公有房屋的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公有房屋,是指国有房屋和集体所有的房屋及其附属设施。
第四条 公有房屋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公有房屋权利人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对公有房屋负有保护责任,不得利用公有房屋牟取非法利益,不得从事有碍公有房屋安全的活动。
第五条 济南市房地产管理局是本市公有房屋的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称市房地产管理部门),负责本市公有房屋的统一管理工作。
各区房地产管理部门受市房地产管理部门委托,负责本辖区内公有房屋的具体管理工作。
第二章 产权管理
第六条 下列公有房屋由市房地产管理部门直接管理(以下称直管公房):
(一)国家、地方财政投资购建的房屋;
(二)建造成本已进入商品房成本的拆迁安置用房(因产权调换安置的房屋除外)和公共服务配套建筑;
(三)依法接收和没收归公的房屋;
(四)产权人申请交由房地产管理部门管理的房屋。
经省、市人民政府确定由有关单位管理的直管公房,按省、市人民政府有关规定管理。
第七条 下列公有房屋由单位自行管理(以下称自管公房):
(一)单位自筹资金购建的房屋;
(二)国家授予企业经营管理的房屋;
(三)军队的房屋;
(四)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由单位自行管理的房屋。
第八条 市房地产管理部门应将直管公房委托房屋经营单位经营管理,受委托的单位只有经营权而无处分权。
自管公房由单位按有关规定自行经营管理,或委托房屋经营单位经营管理。
第九条 公有房屋产权转移时,该房屋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也随之转移,产权人除按规定办理房屋产权转移登记手续外,还应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土地使用权转移登记手续。
第十条 对暂时不能确认产权归属的公有房屋,由市房地产管理部门代管。房屋在代管期间因不可抗力遭受损失的,市房地产管理部门不承担赔偿责任。
第十一条 公有房屋的接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公有房屋经营单位接管直管公房,应在房地产管理部门监督下进行;撤管直管公房,应经市房地产管理部门批准并办理撤管手续。
第三章 产籍管理
第十二条 市房地产管理部门对本市公有房屋的产籍实行统一管理。
第十三条 本市实行公有房屋产权登记发证制度。
《房屋所有权证》、《房屋共有权证》(以下统称房屋产权证)是公有房屋产权的合法凭证。
第十四条 公有房屋进行登记发证,市属和市属以上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军队向市房地产管理部门申请登记,由市房地产管理部门审核,颁发房屋产权证;区属和区属以下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向房屋所在区房地产管理部门申请登记,由区房地产管理部门审核、登记,报市房地产管理部门核准后,代发房屋产权证。
第十五条 公有房屋产权的取得、转移、变更、灭失,产权人或受其委托的经营人应自取得、转移、变更、灭失之日起三个月内向房地产管理部门申请确权、转移、变更、注销登记。因特殊情况不能如期申请登记的,可申请延期登记,延期登记最长不得超过一年。
第十六条 申请公有房屋产权确权、转移、变更、注销登记,须分别提交下列有关证件:
(一)新建、翻建、改建和扩建的房屋,须提交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土地使用证和工程竣工图;
(二)购买的房屋,须提交原房屋产权证、买卖契约和交易审批文件;
(三)交换的房屋,须提交双方房屋产权证、交换协议书和交易审批文件;
(四)分割的房屋,须提交原房屋产权证和分割协议书;
(五)单位撤销或合并,房屋产权发生转移的,须提交原房屋产权证和县级以上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
(六)房地产管理部门直管、代管的房屋,已划拨或发还单位自管的,须提交市房地产管理部门出具的划拨或发还文件;
(七)经人民法院判决房屋产权发生转移的,须提交人民法院的判决书;
(八)城市拆迁调换的房屋,应提交产权调换协议书。
共有的房屋,还须提交共有人协议书。
第十七条 房地产管理部门自接到房屋确权、转移、变更、注销登记申请之日起,应于十五日内办理完毕有关手续。因特殊情况需要逾期办理的,应书面向申请人说明情况,但逾期办理最长不得超过三十日。
第十八条 公有房屋设定他项权利的,他项权利人应会同公有房屋产权人持房屋产权证、他项权利申请书及契约,按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的登记发证权限申请他项权利登记,领取《房屋他项权证》。
第十九条 房屋产权证和《房屋他项权证》不准涂改和伪造,如有遗失或损坏,应向原发证机关申请补发。
第二十条 拆除公有房屋,拆除人应在房屋拆除前到市房地产管理部门办理房屋拆除登记手续,并于房屋拆除后三个月内办理房屋注销登记手续,缴销原房屋产权证和《房屋他项权证》。
第二十一条 房地产管理部门在确权发证时,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对公有房屋进行勘察、测绘。
第二十二条 各类公有房屋产籍的原始证件由市房地产管理部门集中建档管理。直管公房原始证件的副本由经营单位负责建档管理;自管公房原始证件的副本由产权人和区房地产管理部门分别建档管理(军队房产除外)。
第四章 租赁管理
第二十三条 出租公有房屋,出租人应当持房屋产权证到市房地产管理部门办理《房屋租赁许可证》。
第二十四条 租赁公有房屋,出租人和承租人应按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的登记发证权限,到房地产管理部门申请登记,经审核后办理租赁立契手续。
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公有房屋,不得出租:
(一)无房屋产权证和土地使用权证的;
(二)产权或使用权有纠纷的;
(三)共有房屋未经其他共有人同意的;
(四)因城市建设批准拆迁的;
(五)经鉴定属危险房屋的;
(六)原租赁契约尚未解除的;
(七)法律、法规规定其他不得出租的。
第二十六条 公有房屋的租赁实行标准租金和协议租金。标准租金和实行标准租金的范围由市人民政府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确定;协议租金由租赁双方协商议定。
承租人应按契约规定交纳租金。
承租人改变公有房屋使用性质,须经出租人同意,租金标准应作相应调整。
第二十七条 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承租的公有房屋经产权人同意,可以转租第三人。转租人与受转租人应按本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办理租赁登记手续。转租的房屋实行协议租金,租金由房屋产权人、转租人和受转租人三方协商议定。
第二十八条 承租人共用的房屋部位和院落,应共同合理使用,不得独自占用。
第二十九条 公有房屋租赁期限届满,经双方同意可续订租赁契约。
第三十条 承租人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出租人有权解除租赁契约,收回出租的公有房屋:
(一)将承租的房屋转借他人使用的;
(二)擅自改变房屋使用性质的;
(三)擅自转让房屋使用权的;
(四)擅自改变房屋现状或损坏房屋及附属设施的;
(五)擅自以承租的房屋作为投资条件合资、合作经营或入股经营的;
(六)无正当理由,拖欠房租累计六个月以上的;
(七)利用承租的房屋进行违法活动的。
第三十一条 经出租人同意,承租人可以将承租的公有房屋与他人的房屋互换使用权,不受房屋产权性质和地域的限制。
互换房屋使用权,应按有关规定办理互换手续。凡互换房屋使用权理由正当、无租赁纠纷的,出租人应予许可,并与新承租人重新签订租赁契约。
第三十二条 直管公房在租赁期间需变更承租人的,须到房地产管理部门办理更名手续。
第五章 买卖管理
第三十三条 出售直管公房,须经市房地产管理部门批准。
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出售自管公房,由其依法自行决定,其中含有国有资产成份的房屋,须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批。
第三十四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公有房屋不得买卖:
(一)无房屋产权证和土地使用权证的;
(二)房屋产权和使用权有纠纷的;
(三)设定他项权利的;
(四)共有的房屋未经其他共有人同意的;
(五)因城市建设批准拆迁的;
(六)法律、法规规定其他不准买卖的。
第三十五条 买卖公有房屋,买卖双方当事人应持有关文件到市房地产管理部门申请登记,签订公有房屋买卖契约,办理立契审核手续。
第三十六条 出售公有房屋,产权人应到依法认定的具有评估资格的机构申请房屋价格评估。买卖双方成交价格明显低于评估价格的,按评估价格计征税费;成交价格高于评估价格的,按成交价格计征税费。
房屋价格评估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三十七条 出售共有的公有房屋,在同等条件下,共有人有优先购买权。出售在租的公有房屋,在同等条件下,承租人有优先购买权;买方为非承租人的,卖方应告知买方出租事宜,原租赁契约继续有效。
第三十八条 买卖公有房屋,当事人可委托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或经纪人办理。
第六章 抵押管理
第三十九条 公有房屋产权人可将房屋产权连同该房屋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抵押。
第四十条 公有房屋抵押前,抵押人与抵押权人应到房地产管理部门办理抵押登记。登记后,须经依法认定的具有评估资格的机构对抵押的房屋进行评估,抵押双方参照评估的价格签订抵押契约,领取《房屋他项权证》。
第四十一条 公有房屋抵押,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同一房屋设定数个抵押权时,其抵押担保债务之和不得超过该房屋总价值的百分之九十;
(二)在公有房屋抵押期间,未经抵押权人书面同意,抵押人不得将抵押的房屋转让或改变房屋现状及用途;
(三)因城市建设需要,拆除的抵押房屋,原抵押契约即行终止,由抵押清偿债务或由抵押双方重新设定抵押权。
第四十二条 公有房屋抵押期间,债务清偿完毕,抵押契约即告终结,双方当事人应在十五日内到登记的房地产管理部门办理抵押注销手续。
第四十三条 公有房屋抵押期满,抵押人未按照约定偿还债务的,抵押权人可以依法处分抵押的房屋,并有权优先受偿。
同一房屋设定数个抵押权的,按抵押登记先后顺序清偿。
第四十四条 处分抵押房屋所得价款,依下列顺序分配:
(一)支付处分该抵押房屋的费用;
(二)支付房屋抵押应当缴纳的税费;
(三)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依法缴纳相当于应缴纳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款额;
(四)按抵押契约偿还债务;
(五)剩余部分退还给抵押人。
第七章 修缮管理
第四十五条 公有房屋的修缮,是房屋产权人或受其委托的经营人(以下统称修缮责任人)应当履行的责任。
异产毗连房屋的修缮,由修缮责任人按有关规定承担修缮责任。
第四十六条 直管公房租金中的维修费及财政划拨的公房修缮资金,应当全部用于房屋修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自管公房的修缮资金,由产权人自行解决。
第四十七条 修缮责任人对所管理的公有房屋,在正常情况下应当定期检查修缮;在暴风、雨、雪等特殊情况下,应当即时检查,发现损坏即时抢修。
在房屋修缮过程中,对妨碍修缮的违法建筑物,由使用人或修缮责任人无偿拆除。
第四十八条 公有房屋经市房地产管理部门鉴定为危险房屋的,依照危房鉴定书和有关规定修缮处理。
第四十九条 公有房屋使用人不得擅自对公有房屋进行翻建、改建、扩建和改变结构的装饰装修,不得利用公房搭建违法建筑。使用人经房屋产权人同意,对公有房屋进行翻建、改建、扩建和改变结构的装饰装修的,双方必须签订协议,明确权属,并按规定办理建设审批手续。
第五十条 对具有重要历史意义、文化艺术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的公有房屋,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保护和管理。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一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房地产管理部门按下列规定给予处罚:
(一)未按规定办理确权、转移、变更、注销登记手续的,责令其限期补办手续,并处以房产价值百分之一以下罚款。
(二)伪造房屋产权证和《房屋他项权证》的,没收其伪造证件,并处以房产价值百分之二以下罚款。
(三)涂改房屋产权证和《房屋他项权证》的,责令其限期申请更换,并处以房产价值百分之一以下罚款。
(四)擅自出租公有房屋的,经审查属于允许出租的,责令其补办手续,补交有关费用,并对出租人处以出租期间租金总额一倍以下罚款;属于不允许出租的,租赁契约无效,没收非法所得,并对出租人处以出租期间租金总额一倍以下罚款。
(五)擅自转租公有房屋的,收回房屋使用权,没收非法所得,并处以非法所得二倍以下罚款。
(六)擅自买卖公有房屋的,经审查属于允许买卖的,责令其补办手续,补交税费,交对卖方处以买卖金额百分之五以下罚款;属于不允许买卖的,买卖契约无效,没收非法所得,并对卖方处以买卖金额一倍以下罚款。
(七)在公有房屋买卖中隐瞒实际成交价格的,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对双方当事人处以实际成交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五以下罚款。
(八)擅自拆除公有房屋的,经审查属于允许拆除的,责令其限期补办手续,并处以房产价值百分之一以下罚款;属于不允许拆除的,责令赔偿经济损失,并处以房产价值一倍以下罚款。
(九)故意损坏、危害公有房屋造成损失的,责令赔偿经济损失,并处以经济损失的五倍以下罚款。
(十)未按本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向市房地产管理部门移交和申报房屋产籍原始证件的,责令限期移交申报,并按未移交和申报房屋面积处以每平方米0.5元罚款。
(十一)修缮责任人由于未及时修缮公有房屋,给使用人造成经济损失,责令其限期修缮,赔偿损失,并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
(十二)挪用直管公房修缮资金的,责令退回挪用的资金,并对挪用资金的单位处以挪用资金总额二倍以下罚款,对责任人处以五千元以下罚款。
(十三)未按本办法第四十九条规定,擅自对公有房屋进行翻建、改建、扩建和改变结构装饰装修的,责令补办手续,并处以房产价值百分之五以下罚款;利用公房搭建违法建筑的,责令无偿拆除,并处以搭建房屋价值百分之二以下罚款。
第五十二条 执行罚款应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罚款收据,罚款交同级财政。
第五十三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自接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自接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五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五条 公有房屋权利人因产权取得、转移、变更、灭失以及房屋租赁、买卖、使用、修缮、毗连关系等发生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五十六条 房地产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章 附则
第五十七条 公有房屋的租赁契约、买卖契约和抵押契约须使用统一文本。
第五十八条 各县(市)城市公有房屋的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五十九条 国家在住房制度改革中,对公有房屋管理另有规定的,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六十条 市人民政府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六十一条 本办法自批准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哈尔滨市城市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办法
哈尔滨市城市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办法
政府令第230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户外广告设置行为,合理利用城市空间资源,保护城市景观风貌,美化城市环境,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建成区和本市规划区内实行城市化管理区域内的户外广告设置及其相关管理活动。
户外广告的发布登记及监督管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和有关法规、规章的规定执行。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户外广告设置,是指利用户外场地(所)、空间、建(构)筑物、设施、交通工具等载体,设置、张贴、绘制、涂写、镶嵌、悬挂介绍商品或者服务的商业广告、指示标明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位置的牌匾、标识、指示牌等招牌广告以及公益广告等非商业性广告的行为。
第四条 市城管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城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办法。
市城乡规划、工商、公安交通、交通运输、国土资源、城乡建设、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水务、环境保护、质量技术监督、安全生产监督、财政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管理工作。
区城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辖区户外广告设置的审批、监督管理和综合协调工作。
集中行使城市管理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执法部门(以下简称城管执法部门)按照职责权限,负责实施本办法规定的行政处罚。
第五条 实行户外广告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本市户外广告设置管理重要工作。城管、城乡规划、工商、公安交通、交通运输、水务、城管执法等相关部门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联席会议由市城管部门负责召集和组织。
第六条 设置户外广告,应当根据城市的风貌、格局和区域功能、道路特点等统一规划,整体设计,分区控制,合理布局,保证城市容貌的整体美观。
户外广告设施的设计风格、造型、色调、数量、体量、形式、位置、朝向、高度、材质应当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提倡在户外广告制作中采用新工艺、新技术,使用节能环保材料和产品。
第七条 城市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户外广告设置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建立户外广告设置管理投诉举报受理制度,公布投诉举报电话,及时调查处理投诉或者举报事项。
单位和个人有权对违反本办法规定设置户外广告的行为进行举报或者投诉,并就户外广告设置行为是否符合法定要求向城管部门查询。
第二章 设置规划和设置技术规范
第八条 户外广告设置规划由市城管部门会同城乡规划、工商、公安交通、交通运输、水务等部门组织编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
第九条 编制户外广告设置规划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符合本市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总体城市设计和本办法的相关规定,与城市建设发展相协调;
(二)有利于保护城市传统风貌、改善城市容貌、提升城市形象、体现城市特色与风格,与城市市容环境建设协调;
(三)分区管理和重点控制相结合、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与区域环境相协调;
(四)维护公共安全、公共利益。
第十条 户外广告设置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严禁设置区、严格控制区、一般控制区、适宜设置区的范围;
(二)户外广告布局、总量、密度、种类的控制原则;
(三)户外广告设置的位置、形式、规模、规格、色彩、材料、照明等基本设置要求。
第十一条 户外广告设置技术规范由市城管部门会同城乡规划、工商、公安交通、交通运输、水务等部门组织编制并公布。
第十二条 户外广告设置技术规范应当根据户外广告设置规划、城市容貌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法定标准等编制,并就下列事项作出具体规定:
(一)户外广告设施的空间关系、规模、规格、风格、形态、材质、工艺、照明等涉及城市容貌的事项;
(二)户外广告设施的设计、施工、安装、监理、维修养护、安全检测等涉及设施安全、建(构)筑物安全或者公共安全的事项;
(三)其他需要规定的事项。
依据本条前款所列事项作出的具体规定,应当区分为强制性规定和引导性规定。强制性规定必须严格执行。
第十三条 组织编制户外广告设置规划和户外广告设置技术规范,应当采取听证会、论证会或者座谈会等形式,公开听取相关部门、行业协会、有关专家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及建议。
第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禁止设置户外广告:
(一)利用交通安全设施、交通标志、消防设施的;
(二)影响交通安全设施、交通标志、市政公共设施、消防设施、无障碍设施使用的;
(三)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的;
(四)妨碍生产生活、影响观瞻,损害城市容貌或者设置后可能产生不良影响的;
(五)危及建(构)筑物安全、公共安全的;
(六)利用临街建筑物玻璃窗的;
(七)占用城市湿地,影响城市绿化景观、树木生长的;
(八)户外广告设置规划规定的其他禁止设置情形。
第十五条 禁止在下列区域、位置设置户外商业广告:
(一)国家机关、学校、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名胜风景点的建筑控制地带;
(二)市人民政府确定的纪念性建筑、有代表性近代建筑及标志性建筑;
(三)建筑物屋顶、立交桥和人行过街天桥(户外广告设置规划确定的适宜设置区除外);
(四)道路两侧各种护栏、杆体、树木、绿篱、通透围墙、道路隔离带;
(五)电力、通信等设施;
(六)出租汽车车体外部、轮渡船只船体外部、公共汽(电)车车体外部(不含车体两侧),轮渡船码头及售票厅、公交线路调度室等公共交通设施;
(七)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禁止设置商业广告的区域、位置。
第十六条 在城市道路两侧设置户外广告,不得延伸扩展至道路上方、跨越道路或者违反限高规定,外观不得与交通标志颜色和式样相同或者近似;配置夜景光源的,不得与道路交通信号相近似,或者设置影响驾驶人视觉、存在交通事故隐患的强光灯饰设施。
第十七条 在建(构)筑物上设置户外广告,不得遮挡玻璃窗,妨碍相邻权人的通风、采光、通行等合法权益。
第十八条 在居住区内的商业和办公用房及其控制地带、居住区周边设置电子显示屏或者其他附带夜景光源的户外广告,应当避免噪声污染、光污染和遮挡日照等对居民生活造成的不利影响。
第十九条 利用公共汽(电)车车体两侧设置户外广告不得遮挡车窗、乘客上下车门、线路牌及对原车身颜色全部遮盖,影响乘客识别和乘坐。
利用公共交通候车廊(亭)、站牌等设施设置户外广告的,应当在指定的广告栏内设置。
第二十条 禁止在江面设置水上漂浮物户外广告。
在堤防及堤防范围内的建(构)筑物、设施上设置的户外广告,不得影响通航和堤防安全。
第二十一条 禁止在飞行的飞行器上悬挂户外广告。
第二十二条 因组织举办文化、旅游、体育、商品交易、产品展销、节日庆典等活动需要,经批准可以临时设置条幅、彩旗、标语、充气模型、实物造型等户外广告。
第二十三条 市城管部门应当会同城乡规划等相关部门定期对户外广告设置规划和户外广告设置技术规范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对评估结论认为确需修改的,应当及时组织修订。
相关部门、行业协会、有关专家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有权向市城管部门就户外广告设置规划和户外广告设置技术规范的实施和修改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三章 户外广告设置审批
第二十四条 设置户外广告应当符合本市户外广告设置规划和设置技术规范,经批准后方可设置。未经审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设置户外广告。
第二十五条 户外广告设置申请由城管部门负责统一受理。涉及法律、法规规定由本市其他部门负责审批事项的,由城管部门负责将申请材料转相关部门分别提出意见后统一办理,或者组织召开联席会议集中办理。涉及省有关部门的,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办理。
第二十六条 城管部门应当在其办公场所、政务公开网站,公布户外广告设置审批的事项、依据、条件、程序、期限以及需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和申请书示范文本。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审批依据或者条件。
设置户外广告的单位或者个人,可以在申请前到城管部门或者通过其他公开方式,查阅户外广告设置规划、户外广告设置技术规范等资料,并可以就与设置户外广告相关的事项进行咨询。城管部门应当及时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
第二十七条 在下列区域、位置内设置户外广告,应当向市城管部门提出申请:
(一)市区主干街路及其两侧建筑物规定范围内;
(二)重要城市广场、旅游景点及其周边建筑物规定范围内;
(三)交通工具,候车廊(亭)、站牌等公共交通设施;
(四)松花江城区段南岸堤防至沿江建筑物规定范围内;
(五)政府投资、融资建设的公共场地、公共设施;
(六)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区域。
本条前款规定的具体范围,由市城管部门会同相关区政府和管理部门划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在本条第一款规定范围以外设置户外广告的,应当向所在区城管部门提出申请。
第二十八条 对利用公共交通工具和公共交通设施设置户外广告的,由市城管部门委托市交通运输部门审批;对利用其他车辆的,由市城管部门委托市公安交通部门审批。
第二十九条 区人民政府和哈西新区、群力新区以及其他市人民政府批准的特殊区域的相关管理机构应当根据户外广告设置规划和户外广告设置技术规范组织编制本辖区的户外广告设置详细规划,经市城管部门审查备案后公布,作为本区域内户外广告设置审批的依据。
第三十条 市城管部门可以根据户外广告设置规划、户外广告设置技术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会同城乡规划、工商、公安交通、交通运输、水务等部门,组织编制主要街路、重点区域、公共场地(所)、公共设施、公共交通工具和公共交通设施等的户外广告设置专项规划,公布后作为相关户外广告设置的审批依据。
第三十一条 申请设置户外广告,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按照规范填写的户外广告设置申请表;
(二)营业执照或者其他证明主体资格合法有效的文件;
(三)设置户外广告所利用的场地、建(构)筑物、设施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证明;
(四)户外广告位置关系图、正立面图及彩色效果图;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利用业主共有的居住建筑设置户外广告的,还应当提供相关业主同意的证明材料。
第三十二条 申请在地面、建(构)筑物上设置大型户外广告设施,除提交本办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的申请材料外,还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设计的户外广告设施结构设计图及安全影响评估分析;
(二)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审查机构审查合格的户外广告设施施工图;
(三)户外广告设施施工安全措施及安全责任单位、责任人;
(四)由房屋安全鉴定机构出具的房屋安全鉴定报告(仅限国有土地上已建成交付使用的房屋)。
第三十三条 申请设置临时性户外广告,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临时设置户外广告申请书;
(二)营业执照或者其他证明主体资格合法有效的文件;
(三)有关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庆典、促销活动除外);
(四)临时户外广告设置的形式和范围;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三十四条 城管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书面决定。批准设置的决定,应当抄告城管执法部门并予以公开,公众有权查阅。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相关部门应当在收到城管部门转来的户外广告设置申请后5个工作日内提出书面意见,并不得要求申请人重复提交申请材料,需要进行现场核验等实质性审查的,由城管部门统一组织。
第三十五条 城管部门在审查中发现户外广告设置直接关系相邻权人的采光、通风、通行或者居住安全等重大利益的,应当告知利害关系人,听取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意见。
第三十六条 城管部门在作出审批决定前,对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提出听证申请或者户外广告设置后可能对公共安全、交通安全以及建(构)筑物、电力、通信、照明等公用设施的架空线路、设施、设备安全产生重大影响的,应当依法组织听证,根据听证意见作出审批决定。
第三十七条 户外广告设置期限按照下列情况核定:
(一)通过招标、拍卖等方式取得公共场地、公共设施使用权设置户外广告的,设置期限不得超过3年;
(二)利用自有产权或者通过借用、租用、租赁等方式取得使用权的场地、建(构)筑物、设施设置户外广告的,设置期限不得超过2年;
(三)利用工地围挡设置户外广告的,设置期限不得超过工程竣工日期;
(四)因举办大型文化、旅游、体育、公益活动或者商品交易会、展销会等活动需要,设置临时性户外广告的,设置期限根据活动期限确定;
(五)庆典、促销等活动设置临时性户外广告的,设置期限不得超过2日。
第三十八条 经城管部门批准设置的户外广告,属依法应当办理户外广告发布登记的,设置人应当按规定到相关工商部门办理。
第三十九条 户外广告设置期限届满需要继续设置的,应当在期限届满前30日重新办理审批。
第四章 牌匾设置
第四十条 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含其他非公共组织)设置带有名称、字号、简称、注册商标、形象标识等内容的牌匾,本章有规定的,适用本章规定;本章未规定的,适用本办法其他有关规定。
第四十一条 城管部门应当根据户外广告设置规划和户外广告设置技术规范,结合不同街道、区域、建筑物的城市容貌要求,会同相关部门分区域制定牌匾设置技术规范,公布后作为审批依据。
区城管部门制定的牌匾设置技术规范在公布前应当报市城管部门备案。
城管部门可以组织设计、收集、推荐体现本市特色的牌匾范例,供设置人参考。
第四十二条 编制牌匾设置技术规范,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在同一道路或者同一街区相邻建筑物上设置的牌匾标识,其形式、体量、色彩、灯光效果等应当达到整体和谐,并与该区域内户外广告设施风格相协调;
(二)在建(构)筑物外立面设置的牌匾,应当与建(构)筑物本身及相邻招牌设施的高度、形式、造型、规格、色彩等相协调,建筑物外立面同时设有其他户外广告设施的,应当协调兼顾,保持建筑物外立面的整洁美观;
(三)设置在建筑物顶部的牌匾应当使用单体字形式。
第四十三条 多个单位共用一个场所或者一个建筑物内有多个单位的,设置牌匾应当由该场所或者建筑物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根据所在区域牌匾设置技术规范整体规划设计。
第四十四条 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不得在其经营场所建筑物立面上直接涂写或者以纸张、条幅形式悬挂、粘贴其名称、字号、简称。
第四十五条 申请设置牌匾,应当向城管部门提交下列材料:
(一)营业执照复印件或者有关机关批准的名称证明;
(二)牌匾的用字、制作规格、式样、材料和设置位置等说明文件;
(三)设置牌匾所利用的场地、建(构)筑物和设施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证明;
申请人选择城管部门推荐的牌匾样式的,不需要提交本条前款第二项规定的材料,由城管部门在审批时确定。
第四十六条 城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牌匾设置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作出书面决定。
第五章 设施设置与维护
第四十七条 户外广告应当按照批准的地点、具体位置、形式、规格、结构图、效果图等要求进行设置。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变更。
经批准设置的经营性户外广告设施和公益户外广告设施,应当按照城管部门规定标注审批编号,标注的位置应当易于识别。
第四十八条 准予设置的经营性户外广告设施,应当自设置之日起5日内发布商业广告,逾期或者在招商期间连续5日不能发布商业广告的,应当按照城管部门的要求发布公益广告,直至发布商业广告为止。
设置人按照前款规定发布公益广告的,可以同时发布设施招商内容,招商内容应当位于公益广告下方,所占面积不得超过该户外广告面积的五分之一。
第四十九条 准予设置的公益广告设施不得发布商业广告。
第五十条 设置户外广告应当符合户外广告设施的安全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规范,保证户外广告设施设置的安全和牢固。建设和维护户外广告设施,应当遵守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
第五十一条 户外广告设置人应当对户外广告设施进行日常检查和维护,保持户外广告设施安全牢固、完好整洁。
户外广告设施出现破损、倾斜、残缺、污损、褪色的,设置人应当及时修复或者更新;霓虹灯、电子显示装置、灯箱形式的户外广告设施应当显示完整,出现断亮、残损的,设置人应当在3日内修复、更换,并在修复、更换前停止使用。
涉及公共安全的户外广告设施,设置人应当按照规定建立自检制度,及时排除安全隐患。设置满2年的,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机构检测,检测报告报城管部门备案。具体规定由市城管部门会同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制定并公布。
第五十二条 非临时性户外广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设置人应当在5日内自行拆除:
(一)户外广告设置审批被撤回、撤销或者吊销的;
(二)户外广告设置期限届满前停止使用的;
(三)户外广告设置期限届满,重新申请未获批准的。
户外广告所利用的场地(所)、建(构)筑物、设施的产权人或者管理人应当督促设置人及时履行拆除义务;设置人未履行拆除义务发生弃管的,由产权人或者管理人负责拆除。
临时性户外广告,应当在设置期限届满后6小时内拆除。
第五十三条 城管部门因户外广告设置规划调整或者城市公共利益需要,依法变更或者撤回已作出的户外广告设置审批,给户外广告设置主体造成财产损失的,应当依法给予补偿。
第五十四条 经批准设置的经营性户外广告设施变更经营主体的,受让人应当自变更之日起5日内持营业执照和转让双方签订的转让合同副本到准予设置的城管部门办理设置人变更备案。
第五十五条 利用政府投资、融资建设的公共场地、公共设施设置经营性户外广告设施的,其设置位置的使用权应当通过招标、拍卖的方式取得。
政府投资、融资建设的公共场地、公共设施的户外广告位置,由市人民政府授权的单位作为产权主体。市人民政府授权的单位在组织招标、拍卖前,应当会同市、区城管部门,依据户外广告设置规划和户外广告设置技术规范等制定具体的户外广告设置条件,并纳入招标、拍卖文件。未制定户外广告设置条件或者设置条件未纳入招标拍卖文件的,不得组织招标、拍卖。
户外广告设置位置使用权招标、拍卖所得由财政部门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的有关规定进行监管。
第五十六条 在户外广告设置规划允许设置户外广告的区域内,新建建(构)筑物及其他设施投入使用后需要设置户外广告的,应当根据户外广告设置规划和户外广告设置技术规范预留户外广告位置。未预留户外广告位置的,不得设置户外广告。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五十七条 市城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全市户外广告设置管理活动的监督、指导和协调,对违反规定审批户外广告设置、未按规定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应当责令其改正,并可以依职权问责;对应当给予行政处分的区城管部门和受委托机构的工作人员,应当向其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提出处分建议。
第五十八条 城管部门和受委托机构应当加强对审批范围内户外广告设置活动的监督检查,记录检查情况和处理结果,公众有权查阅监督检查记录。
市城管部门可以将其负责日常监管的区域委托区城管部门管理,并对委托区域的户外广告设置秩序负责。
城管执法部门对投诉、举报以及巡查检查中发现的违反户外广告设置管理规定的行为,应当及时立案查处。
第五十九条 城管部门和受委托机构在进行户外广告设置监督检查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设置人提供与监督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并进行复印;
(二)责令设置人停止违反有关户外广告设置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为,并监督当事人改正;
(三)责令设置人履行户外广告维护管理责任,对批准设置的户外广告设施进行安全检查;
(四)对拒不履行改正要求的,抄告城管执法部门依法进行处罚。
第六十条 城管部门和受委托机构向城管执法部门抄告应予处罚的违法行为,应当以书面形式载明当事人、违法事实、处罚建议及依据等事项,并根据需要提供监督检查记录等资料。
第六十一条 城管执法部门应当自收到城管部门或者受委托机构抄告事项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予以立案,自立案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作出处罚决定并抄送城管部门或者受委托机构;因特殊原因15个工作日内不能作出处罚决定的,经本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对依法应当强制拆除的户外广告设施,应当及时组织实施拆除。
第六十二条 城管部门应当制订并组织实施户外广告重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方案,遇暴雨(雪)、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应当及时督促设置人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第六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组织召开户外广告设置管理联席会议:
(一)组织实施户外广告设置规划、户外广告设置技术规范的编制、修订及实施情况评估;
(二)涉及户外广告设置审批和管理中的重大事项;
(三)需要统一组织或者协调的其他事项。
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应当按照职责分工落实联席会议议定事项,加强协作配合与信息沟通。具体工作制度由市城管部门会同其他成员单位制定。
第六十四条 城管部门及受委托机构在履行户外广告设置审批和监督管理职责时,不得向户外广告设置人提出购买指定商品、接受指定的户外广告设计、制作、施工、检测等单位和个人的有偿服务等不正当要求。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城管执法部门实施处罚:
(一)未经批准擅自设置户外广告的,责令限期拆除,对牌匾、指示牌等招牌广告并处以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对其他户外广告并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逾期未拆除的,强制拆除。
(二)未按照批准文件要求设置户外广告,或者不及时履行户外广告设施维护、更新义务影响城市容貌的,责令限期改正,并按每处处以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逾期未改正的,强制拆除。
(三)未按照规定拆除户外广告设施的,责令限期拆除,并处以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逾期未拆除的,强制拆除。
(四)经批准设置的经营性户外广告设施未在规定期限内发布商业广告又未按照规定发布公益广告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五)经批准设置的公益广告设施发布商业广告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逾期未改正的,按照未经批准擅自设置商业广告的规定强制拆除。
(六)未按照规定进行户外广告设施安全检测或者未履行安全防范义务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以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因未采取有效安全防范措施造成严重后果的,强制拆除。
(七)经营性户外广告设施设置人发生变更后,未按照规定进行备案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对受让人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八)经批准设置的经营性户外广告设施和公益广告设施未按照规定标注审批编号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城管执法部门依照本条前款第一项至第五项规定作出处罚决定的,应当在处罚决定中载明责令改正(拆除)的具体期限;对前款第六项至第八项规定情形,城管部门或者受委托机构已作出责令限期改正决定而当事人逾期未改正的,城管执法部门接到抄告后应当直接按程序实施处罚。
第六十六条 户外广告设置活动违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交通运输管理、水务管理等其他规定的,由公安交通、交通运输、水务等相关部门依法处罚。
第六十七条 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相关规定予以问责:
(一)未及时组织编制户外广告设置规划、户外广告设置技术规范等,致使户外广告设置审批及监督管理无明确依据的;
(二)未履行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职责,影响联席会议机制有效运行或者联席会议决定事项落实的;
(三)对应当实行统一办理、集中办理的设置申请,未按照本办法规定的程序办理的;
(四)行使户外广告设置审批自由裁量权缺乏明确依据,或者不按规定行使自由裁量权,导致审批混乱的;
(五)对违反户外广告设置管理规定的行为未能及时发现、处理或者移交处罚,对应予处罚的案件不及时依法处罚,对应予拆除的户外广告设施不及时依法拆除,致使户外广告设置无序的;
(六)未按规定公开与户外广告设置审批有关的事项、拒绝公众查阅监督检查记录的;
(七)对上级机关责令撤销的户外广告设置审批不按要求执行的;
(八)未经市人民政府授权的单位同意,擅自出让、转让、出租政府投资、融资建设的公共场地、公共设施的户外广告位置使用权的;
(九)向户外广告设置人提出购买指定商品、接受有偿服务等不正当要求的;
(十)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问责情形。
第六十八条 有问责权的机关通过下列渠道发现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本办法第六十八条情形的,应当按照规定权限和程序实施问责:
(一)在检查、调查中直接发现的;
(二)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检举、控告经调查核实的;
(三)上级机关指示、批示的;
(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的;
(五)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建议的;
(六)财政、审计、法制、政府督察、绩效管理等监督考核部门建议的;
(七)新闻媒体曝光事项经调查核实的;
(八)其他反映应予问责信息的。
实施问责可以单独或者合并采取责令限期整改、责令作出书面检查、通报批评、调整工作岗位、责令辞职、建议降职或者免职等方式。
第六十九条 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在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工作中不履行法定职责、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监察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未按照审批权限、条件、程序等规定办理户外广告设置审批的;
(二)对违反户外广告设置规定的行为和接到的举报、投诉,不依法处理、推诿扯皮或者对违法行为包庇纵容的;
(三)未履行户外广告设施安全监督管理职责,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
(四)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的;
(五)其他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八章 附则
第七十条 县(市)建成区和实行城市化管理的区域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可以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七十一条 本办法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2006年10月11日哈尔滨市人民政府第153号令公布的《哈尔滨市城市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第五篇:哈尔滨市城市房屋安全管理办法
哈尔滨市城市房屋安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房屋安全管理,维护房屋使用安全和公共利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城市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上已建成交付使用的各类房屋的安全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房屋安全管理,是指为保障房屋结构使用安全而进行的管理活动,包括房屋使用安全管理、房屋安全鉴定管理和危险房屋管理。
房屋的消防安全和设施设备使用安全管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四条 房屋安全管理应当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保障安全的原则。
第五条 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是全市房屋安全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办法的组织实施。
区人民政府和建设、规划、市容环境卫生、财政、公安消防、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房屋安全管理相关工作。
第二章 房屋使用安全管理
第六条 房屋所有人、使用人应当按照房屋设计的结构和用途合理使用房屋,保证房屋结构的整体性和安全性,不得擅自拆改房屋结构或者影响毗连房屋的使用安全。
经房屋安全鉴定为严重损坏或者危险等级的房屋,不得进行拆改。
第七条 房屋所有人、使用人除依法取得规划、建设行政许可的改建、扩建工程外,不得有下列涉及建筑主体结构和承重结构的拆改行为:
(一)拆除基础、梁、柱;
(二)拆改混凝土剪力墙;
(三)挖掘室内地面,扩建地下室;
(四)拆除连接阳台起抗倾覆作用的墙体;
(五)拆改具有房屋抗震、防火整体功能的非承重墙体;
(六)其他危害房屋结构安全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建筑主体结构,是指房屋实体的结构构造,包括屋盖、楼盖、梁、柱、支撑、墙体、连接点和基础等。
本办法所称房屋承重结构,是指直接将房屋自重与各种外加作用力系统地传递给基础地基的主要结构构件和其他连接节点,包括承重墙体、立杆、柱、框架柱、支墩、楼板、梁、屋架、悬索等。
第八条 除本办法第七条一款规定外,对房屋的其他主体结构和承重结构进行拆改,属公有房屋的,应当依照《黑龙江省城镇公有房产管理条例》的规定,到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房屋拆改审批手续;属非公有房屋的,应当到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房屋拆改备案手续。
办理房屋拆改审批或者备案手续前,涉及保护建筑、历史建筑或者房屋外立面的,应当事先取得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 涉及临街建筑物的,应当
事先征得城市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
第九条 房屋所有人或者公有房屋承租人申请房屋拆改审批或者办理备案手续时,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房屋拆改申请表或者备案表及申请人、经办人身份证明;
(二)房屋所有权证等房屋权属证明或者公有房屋承租证、产权单位同意意见;
(三)房屋安全鉴定报告;
(四)原设计单位或者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设计单位出具的设计文件;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十条 申请人或者备案人应当如实向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提交有关材料和反映情况,并对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第十一条 房屋拆改前,房屋所有人或者公有房屋承租人应当将拆改内容和范围及时告知房屋管理单位,并将房屋拆改批准的相关材料送房屋管理单位存档。
第十二条 房屋拆改的内容和范围应当与批准或者备案的拆改内容、范围相一致,并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
需要变更拆改部位、超出拆改批准或者备案范围的,应当到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重新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三条 房屋所有人或者公有房屋承租人实施房屋拆改时,不得侵害其他相关利害人的合法权益。
其他相关利害人对侵害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十四条 房屋拆改施工结束后,备案人应当持房屋拆改备案的相关材料到房屋所在地权属登记机构办理房屋权属相应的变更登记。
第十五条 房屋所有人、使用人应当定期对房屋使用安全进行检查,发现损坏及时修缮,保证房屋的正常使用。
第十六条 房屋管理单位应当对管理范围内房屋的使用安全进行日常巡查,发现违法使用房屋可能影响房屋安全的行为,应当及时予以制止,并向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第十七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现有危害房屋安全的行为,有权向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举报或者投诉。
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接到举报或者投诉后,应当及时处理,并将处理结果答复举报人或者投诉人。
第三章 房屋安全鉴定
第十八条 本办法所称房屋安全鉴定,是指房屋安全鉴定机构依据国家规定的房屋安全鉴定标准和其他相关技术规范,对房屋安全状况进行的鉴别和判定。
第十九条 房屋安全鉴定机构由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设立。
房屋安全鉴定机构作出的鉴定结论为认定房屋安全状况的依据。
第二十条 房屋所有人、使用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均可委托房屋安全鉴定机构进行房屋安全鉴定。
房屋安全鉴定机构应当按照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收取房屋安全鉴定费。
第二十一条 房屋交付使用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房屋所有人或者使用人应当委托房屋安全鉴定机构进行房屋安全鉴定:
(一)拆改主体结构或者承重结构的房屋;
(二)在屋面或者依附墙体设立大型广告设施、通讯设施等,明显加大荷载的房屋;
(三)超过规定设计使用年限仍需继续使用的房屋;
(四)改变原设计用途,可能影响使用安全的房屋;
(五)学校、影剧院、体育场馆等公共文化娱乐场所和大型商场、饭店等公共服务场所使用时间超过设计使用年限一半的房屋;
(六)房屋存在安全隐患需要鉴定的其他情形。
在旧城改造过程中需要拆除的房屋,拆迁人应当按照规定委托房屋安全鉴定机构进行房屋安全鉴定。
第二十二条 房屋所有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委托房屋安全鉴定,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房屋安全鉴定委托书;
(二)委托人身份证明;
(三)房屋权属证明或者与被鉴定房屋有利害关系的证明;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二十三条 建设工程基础施工时,周边有相邻房屋的,建设单位应当在施工前委托房屋安全鉴定机构对相邻房屋进行安全鉴定。
建设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应当对相邻房屋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对受到施工影响的相邻房屋,施工结束后,相邻房屋所有人或者使用人要求进行房屋安全鉴定的,建设单位应当委托进行房屋安全鉴定。
因施工造成相邻房屋损坏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鉴定意见给予治理修复,并承担相关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 房屋安全鉴定应当由2名以上专业鉴定人员进行,特殊复杂的鉴定项目,可以聘请专家或者邀请有关部门参加。
第二十五条 房屋安全鉴定机构受理鉴定委托后,应当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房屋安全鉴定,并出具房屋安全鉴定报告。情况复杂或者需要跟踪监测的,出具房屋安全鉴定报告的期限可以适当延长,但应当向委托人说明情况。
第二十六条 经房屋安全鉴定为危险房屋的,房屋安全鉴定机构应当自鉴定结论作出后24小时内通知委托人,同时向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第四章 危险房屋管理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所称危险房屋,是指结构严重损坏或者承重构件属于危险构件,随时有可能丧失结构稳定和承载能力,不能保证居住和使用安全的房屋。
第二十八条 房屋所有人为危险房屋监护、治理责任人(以下简称危险房屋责任人),应当承担危险房屋的监护、维修、加固、解危等治理责任。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因迟延治理给他人造成损害的,危险房屋责任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九条 危险房屋实行属地化管理。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本辖区内危险房屋的管理,并指定专门机构负责所辖区内的危险房屋管理工作。
第三十条 区人民政府指定机构应当定期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进行房屋安全检查。对检查中发现有安全隐患的房屋,应当及时将情况报告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
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报告及时委托房屋安全鉴定机构进行房屋安全鉴定。
第三十一条 经鉴定为危险房屋的,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向危险房屋责任人下发《危险房屋通知书》,同时通知房屋所在地的区人民政府指定机构。
第三十二条 经鉴定为危险房屋的,应当视房屋危险程度不同,分别按照下列情况处理:
(一)观察使用。适用于采取适当安全技术措施后,尚能短期使用的,但需继续观察的房屋。
(二)处理使用。适用于采取适当安全技术措施后,可解除危险的房屋。
(三)停止使用。适用于无修缮价值,暂时不便拆除,又不危及相邻建筑和影响他人安全的房屋。
(四)整体拆除。适用于整幢危险已无修缮价值,且危及他人安全或者相邻建筑的房屋。
第三十三条 危险房屋责任人接到《危险房屋通知书》后,应当根据鉴定结论和建议及时进行维修治理。
区人民政府指定机构应当督促、指导危险房屋责任人对危险房屋进行维修治理。
第三十四条 经鉴定为危险房屋需要拆除的,所在地的区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房屋使用人及时迁出。
经鉴定为危险房屋需要翻建且符合城市规划要求的,房屋所有人可以根据需要到有关部门办理翻建批准手续。
第三十五条 设置在危险房屋及其附属物上的牌匾、线路等悬挂物、支立物,妨碍危险房屋治理的,其设施所有权人应当及时拆除、迁移。
第三十六条 危险房屋发生险情时,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所在地的区人民政府应当按照险情级别及时启动房屋安全应急预案,组织抢险救灾。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按照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未按照批准、备案的拆改内容、范围或者设计文件的技术要求进行拆改的,属非经营行为的,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属经营行为的,处以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二)除本办法第二十一条
(一)项规定外,应当申请房屋安全鉴定而未申请的,属非经营行为的,处以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属经营行为的,处以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予以警告,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个人处以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处以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对不得拆改的建筑主体结构、承重结构进行拆改的;
(二)未经批准或者备案擅自拆改建筑主体结构、承重结构的。
第三十九条 申请人以提供虚假材料等欺骗手段取得批准手续或者办理备案的,由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予以撤销,责令限期恢复拆改部位,属非经营行为的,处以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属经营行为的,处以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条 违反本办法其它规定的,由有关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
以处罚。
第四十一条 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当认真履行职责,不得利用职权徇私舞弊。
违反本条前款规定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二条 县(市)房屋安全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十三条 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规定制定实施细则。
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市人民政府1992年10月6日发布的《哈尔滨市城镇危险房屋管理规定》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