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终总结及2012工作计划-李慧
2011年终总结及2012工作计划
2011年,我经过人才招聘会,进入汇德物业雅安项目,担任工地护卫一职,入职初期,我同其他同事一样,对工地的工作没有一点头绪,在公司领导的指导下,在第一任领班高玉林的带领下,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工地的工作,工地的工作到目前为止,未发生过一起重大事故。
2011年9月,高玉林调至工程部担任库管一职,承蒙公司领导信任,我被项目领导任命为工地护卫领班,主要负责工地护卫和夜间协管的管理。任职初期,我对管理工作摸不着头绪,在项目领导的帮助下,我不断学习,很快适应了管理工作岗位,转眼间,我在公司也是半年有余,值此年终之际,我将工地护卫及夜间协管的工作作以下总结: 好的方面有以下几点
一、安全责任牢记于心
1、俗话说:安全人人抓,幸福千万家。无论任何企业,任何工种,安全永远是首要的,必备的。工地的每一个工种都是危险的,而有的危险就能避免,工地护卫的主要责任就是管控人员车辆进出。并对工地的各种危险源头进行巡查,将隐患清除于萌芽时期。
2,、工地面积较大,进出口较多,人员进出较为复杂,为规范管理,我联系了各个班组的主要负责人,对于人员的进出进行了统一,施工期间,无特殊情况,所有人员的出入全部由规定出入口进出。
3、落实工地管理制度,对进出的人员进行安全检查,未佩戴安全帽的等违反工地管理制度的,不管是谁,一律不予放行。对进出的车辆进行检查,并进行详细的登记。
4、夜间协管工作较为单纯,但并不意味着可放松责任,晚上是各种盗窃的高峰期,夜间轮流巡逻时,佩戴对讲机,保持与夜间工地护卫的联系。
二、公司利益高于一切
1、工地的物品消耗较大,施工班组浪费较严重,巡查发现后能及时报告于相关部门。
2、车辆进出的时,对车辆进行检查,防止公司物品在未经公司允许的情况下离开工地。
3、检查物资外运的出门条,并做好登记,无出门条的一律不予放行。
4、各种材料的进出配合库管进行收放,对不合格的材料一律不予签收。
5、夜间协管值班期间如有施工或物品外运,及时通知部门管理人员,并根据领导的指示完成各项手续。
三、人员管理
1、部门组成人员年龄大多数位中老年,学问较低,对公司制定的制度不能理解,经过细心的讲解,人员能够理解各种制度的含义,并能准章守纪,争做部门优秀员工。
2、部门个别责任心不强的,经过上级领导的教育,现在已经成为先进的典型。
3、人员工作积极性较高,上班时间从未发生过迟到早退现象,在工作需要是,能坚守岗位,从未一句怨言。存在不足
1、夜间协管之间有个别斤斤计较的,不能相互理解同事,不能谦让,这对工作大为不利。
2、工地护卫责任心不够强,导致发生一起商混超量的事故。
3、工地人员消防意识淡薄,工地上商混司机有用明火的现象发生,未能及时劝阻,经过提醒,才理解消防的重要性。
作为班长,对以上几点,我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下步工作中,我将针对以上问题,作出相应的处理办法将问题在2012年的工作计划中落实到实处。
1、多找员工沟通,理解他们的想法,并因人施教,加强他们的团队意识。
2、加强责任心,让员工理解自己在工作中的价值,在公司中德重要性,自己的工作质量与公司的利益息息相关。
3、观看消防纪录片,理解基本的消防基本知识。懂得运用消防器材。
4、增强服务意识,更好的为公司,为客户服务。
总结人:李慧
2011-12-9
第二篇:李慧事迹材料
扎根深山终不悔 奉献一片慈母情
-------中方县泸阳小学残疾教师李慧先进事迹
中方县泸阳镇最偏远的山界--黄花树村教学点,钉满了纸板的一间简陋教室里,每天都坐着11位孩子,这是一个由2个年级组成的复式班,这些天真可爱的小孩,由一位40岁出头的女老师带着,孩子们习惯地称她 ‚妈妈老师‛!
孩子的 ‚妈妈‛叫李慧,右手从小不慎烧伤导致残疾,失去了五个手指头,只能靠右手板和仅剩一小节拇指夹着粉笔写字,书写极为不便。21岁那年她成为了一名民办教师,从此开始了她 ‚手板‛执教大山深处的教学生涯,这一教就是24年,24个年头过去了,一茬一茬的学生走了出去,李慧老师却一直留在了这个大山深处。
‚手不方便,腿脚却发达起来了……‛
黄花树教学点是典型的‚一师一校‛模式,在孩子们眼里,李老师是老师,又是校长;是管理员,又是炊事员;是保姆,又是妈妈。要带好这个复式班11位学生,李老师承担着常人难以承担的艰辛。李老师前些年工作日都住在学校,因在石门读初中的儿子迷恋上了上网,彻夜不归留宿网吧,成绩一落千丈,李老师意识到对儿子所欠太多,便从学校搬下来一起住在石门。这样以来,李老师每天早晨不到5点就起床,要给脚亦残疾的丈夫和在读中学的儿子做早餐,6点钟独自一人打着手电从石门街上出发,徒步行走近30里山路赶往学校,因为黄花树村地处泸阳镇与新建乡相交的山界上,平日没有通汽车,加之李老师手不方便骑自行车,每天需要花费5个多小时奔波在学校与家庭之间,用李老师自己的话说,‚我的生活像一只座钟,每天的弦都绷得紧紧的‛。
李老师忙着搬凳子招呼我们的时候,望着李老师粗壮的脚,不禁让我们想起她往返在山路的身影,常年在山路上来回奔波,李老师不知道磨穿了多少双鞋。不经意间看到正屋墙角放着一双沾满泥土的 ‚高桶油鞋‛,玩笑中和李老师细算了一笔帐: ‚每天徒步来回60里路,一个学年下来,大约要走5600多公里。多年下来,就好比走了几个二万五千里长征。‛ ‚手不方便,腿脚却发达起来了……‛李老师笑着迎合我们。
‚学生心里有我,我感觉值……‛
面对一群质朴纯真的山里娃,李老师倾注了全部心血。黄花树300多户村民分散在30多个大大小小的山旮旯里,11位读书的孩子中有3位孩子家长长年在外打工,‚留守孩子‛只能寄托在爷爷奶奶家,孩子们早上出门至傍晚放学回家,这一整天都交给了李老师照管。学生上学时衣服被雨水打湿,李老师就生火帮他们把衣服烤干再上课;遇到下雪,在放学送学生回家的路上,李老师总是走在前头,将年幼的学生安全地送到家才反程。2006年的一个下雪天,正值新学期刚开学,李老师的爱人想到这样的下雪天,又刚开学,便劝说其不要去上课了,但李老师想到孩子们一定都会去学校上课的,因为学校从来没有随便停过课,她就照常赶往学校去上课。因下雪,路非常难走,一不小心,她从一个陡坡上滑下十几米,把脚给扭脱臼了,只有 ‚手板‛的右手也被树枝划得鲜血直流。但她忍着剧痛爬了起来,继续赶往学校,一路上脚慢慢肿起来了,赶到学校时,脚已经肿得碗口那么大了。当李老师用右 ‚手板‛撑着粉笔在黑板上写字时,学生们看着慢慢染红的粉笔,个个都哇哇大哭起来。这一次,李老师与11位学生哭成了一团,回忆起这段往事,眼角有一丝红润的李老师笑着说道:‚学生心里有我,我感觉值……‛。
‚看到11个孩子都坐在讲台下,我才踏实……‛
用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用百般的热情激励每一个学生进步,李老师一直以来都这么做。2002年‚五一‛黄金周后,一个叫蒲海波的学生,因为父母从外地打工回来,要求将其从外地转到李老师班上。当时只有学前班和三年级,而海波在外地读的是二年级,想到如果要到外校读书极不方便,在他父母的再三恳求下,李老师最终答应接受蒲海波跳级到她班上。为了把蒲海波的课补上来,李老师不知花了多少心血,由于补课时间太短,蒲海波的成绩在全镇统测中还是不太理想,最终还影响到李老师的年终考核评优。对别的老师来说,多数是会拒绝接受蒲海波跳级的,但是李老师却选择留下了海波。
不放弃每一个来黄花树教学点求学的孩子,更不让在黄花树教学点上学的每一个孩子辍学。2006年春季,二年级班上有位叫蒲宏丽的女学生开学一个星期后未来报名,周未,李老师便找到这个女孩子的家里,劝她的父母送孩子上学。可这位父亲说:‚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不读也罢!再说了,以后到外地打工只要会写名字就行了。‛李老师耐心地劝说:‚话可不能这么说,男孩女孩都是宝,关键要把书读好。你就忍心让女儿跟你一样吃尽没有文化的苦头吗?以后就是要外出打工只会写自己名字也是行不通的。这样吧,如果是钱的问题,我给你垫上,你明天就送女儿来学校吧!‛。第二天,家长还是让蒲宏丽来上学了。其实,李老师何尝不知道,这学费一垫出去,指不定要垫到什么时候啊!她的爱人告诉我们,到现在为止,还垫资近三千元的学生学费。李老师无奈地笑着说:‚只有看到11个孩子都坐在讲台下,我才踏实……‛。
‚李老师不回来,我们的崽女就不读书了……‛
李老师对工作的兢兢业业,在周边群众心里是家喻户晓,在当地赢得了学生、家长及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2002年的暑假,她突发阑尾炎住进了医院,本该动手术。因为学校即将开学,她怕影响了自己的教学工作,最后她选择了不动手术,而是出院靠服用中药控制病情,毅然拖着病体,赶回学校为孩子们上课。
2005年,对于李慧老师来说,是从教20年来的一个转折点,因学校布局调整,泸阳镇将靠近新建乡山界上的2所村小撤并,学校领导考虑到李老师的不便,将其调到邻近一个规模较大的村小工作。重新安排一位老师担任黄花树教学点的负责人,村民们得知此消息后,村支书、村长及部分群众一行10人提着鸡蛋、西瓜等物品来到李老师家中,劝说李老师留下,要李老师继续留在这里工作。村长用山民最原始的方式劝求到: ‚李老师,你带我们的子弟我们放心,学生也都喊您 ‘妈妈老师’,要是您不回来,我们的崽女就不读书了……‛。也许是为黄花树村民的诚心所感动;也许是李老师对那些孩子们太眷恋,也许……,最终李老师留了下来。
对儿子来说,李老师是位‚不称职‛的妈妈;对黄花树教学点的孩子们来说,李老师是位慈祥的‚妈妈老师‛;对黄花树的山民们来说,李老师是位受人敬重的‚智者‛;对山旮旯里的山路来说,李老师永远都是踏在自己肩上‚强者‛。
第三篇:跟李慧波教授一起“搓麻绳”(终版)
有了好“麻线”,加上好“搓法”、再有个好“领线”,好“麻绳”自然功到“搓”成,同样的步骤,好的团队也会孕育而生,这就是《团队力量》教会我们的。
跟李慧波教授一起“搓麻绳”
大家应该还记得,在不久前结束的第19届足球世界杯上,一国三都、种族多元的南非交给全球人一份竞技之外的多彩答卷吧!非洲首映的世界杯,初次捧杯的西班牙,“乌鸦嘴”失灵的贝利,更有那场德国对阿根廷(4:0)的比赛,一时间舆论哗然,风云变幻不仅倾世倾城,还外加倾覆赌场。但任何奇迹都不能归结于偶然,读完李慧波教授的新作《团队力量》,便知这种必然本无可厚非。一场似乎愚弄了全世界球迷的比赛,实则是一场团队力量秀!阿根廷的无奈就在于,拥有“以一当十”的梅西们儿,却发现“以一当十并不难,难的是以十当一”!阿根廷最终败给了团队协作的德国队。若照李教授的理论来看,4:0的完胜不过是德国队主教练勒夫将全队拧成一根绳的团队力量的胜利,也可算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在笔者看来,李教授教会我们的是怎样“搓麻绳”,这就与众多阐述“麻绳”重要性的书籍有了实质差异。这些方法论汇聚成一部无论是“团长”(管理者)还是“团员”都
适用的践行宝典,助力精英们打造出一支克难攻艰的劲旅。正如“打黑英雄”重庆公安局局长王立军说过的,团队力量是推动世界进步的动力。一支劲旅,所向披靡!
退后两步 当上等“麻线”
做麻绳须先劈麻草取麻线。环境使然,麻线的结长、柔韧、劲度不尽相同,制作者必须甄选上等麻线,才能制作出质量达标的麻绳。选麻线的工序况且如此重要,说明选拔合格的成员自然也是团队建设之首。
李教授在《团队力量》中列出了一个优秀团队成员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团队力量》是一本鲜活的教科书,是海“拔”和催生队员的遴选标准。对这本浓缩了队员成长要素的书,只要读于心,践于勤,必能捷于径。同时,我在日常工作中看到过许多勤奋敬业、埋头苦干的员工,职场成绩不错却鲜有骄人的成果。大概在读完《团队力量》后,他们也会找到阻碍自己的顽疾。因为他们只将目光盯在自己某一面的光环上,殊不知于合格团队成员来说,其它方面还所差甚远,他们需要做的是退后两步,对自己做一个全面、清醒的评判。不沉迷于过去的小成绩,而是积极地融入团队,独善自身,躬省转变,才能真正转化为团队里一个合格的队员。本书中所述实例正是他们正在或必将经历的某一步,如果你和他们一样迷惘,不妨比对一下本书,相信你会尽快找到一条蹊径,把自已塑造成一条合格的“麻
线”。
加长起跑线 扎实麻道
有经验的搓麻者都知道,麻线必须齐头并进才不会跳麻,这样全部麻线都能吃上劲,麻绳承载负荷才能最大。所以李慧波教授说:“团队需要精英,但更需要合作。”
合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精诚合作的德国让身价超过本队之和的梅西最终面对4:0的尴尬,这就是合作的力量。《团队力量》指出,让团队里的精英纳透合作,避免成员“旁观”,同起步、共超越,精武之师便会无艰不摧。在我从事的化工行业里,每个个体都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每个工艺流程进行中,员工的工作既相互独立又密不可分;每项任务的完成,都依赖于大家的协同合作。若某甲的岗位出现了差错,某乙干得再出色也要黯然失色;一个环节出现的纰漏,引发了满盘皆输的风险。因此,每一份产品都是生产线上所有员工辛勤劳动的合作果实,大家步调一致,才能保证整套装臵的安稳运行和产品优良。正如李教授所说,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合作变得越来越重要!《团队力量》中细致分析了怎样靠真情凝聚、借荣誉感激励、凭责任双赢的合作智慧。加长起跑线,让所有队员站在同一起点,不让精英领跑,不让后进掉队,保证这个工序不“跳麻”,将团队拧成股好“麻绳”。
知人善任 领线要优
领线是否到位,是搓好麻绳的压轴。领线不准,麻绳一用力就打弯,还会出现错结。在团队中,领导者就是根领线,他的实力起最终的决定作用。
在《团队力量》中,李慧波教授定义翘楚的领导者为“不仅有知人之明,还要有善任之能”的人。他要明察秋毫,善于授权,熟谙团队中的问题,理顺团队中的人际关系,为团队合作发展创造组织环境。我们厂流传着这样一则实例:有一个班长非常有能力,得过“优秀党员”、“先进个人”等许多殊荣;但他所在的班组却长年表现平平,还偶有事故出现。李教授在新作中给出了这种现象的正解:强者强,弱者弱,团队力量没有均衡发展。后来这位班长及时转变了治班之道,在班组里推行“师带徒”、“共进小课堂”、“培训自选菜单”、“班组家文化”,确立了清晰而明确的目标,合理运用团员的多样性,在管理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让员工有了责任,认同了责任,班里的团队氛围与日俱增,大家积极努力,进步有目共睹。近年来,不仅再无事故发生,还荣获了“工厂先进班组”、“吉化优秀班组”、“优秀五型班组”等称号,甚至还拿到了“中国石油模范班组”的荣誉。人尽其才,离不开班长的明智与转变,这便是团队领导者所应该发挥的作用。《团队力量》就像一面镜子,映射出领导者的必备素质和通病所在,让人顿悟,原来成功近在咫尺。
近来东北地区普降暴雨,导致许多地区出现洪灾,在抗
洪一线,你或许被驻队官兵手拉手站在水里减缓水速的行为深深打动。那么,为什么他们能在危险面前挺身而出?又为何站得如此坚定?你可以翻阅一下这本《团队力量》,在找到答案的同时,提升自我。
第四篇:人力资源终总结和工作计划
人力资源部2010年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思路
2010年,在公司领导及省公司人力资源部的指导下,人力资源部认真落实各项政策制度,审视在公司发展中的定位和价值,全程思考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追求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关注企业和员工的发展需求,加大队伍和员工能力培养、素质提升,规范了人力资源基础管理工作,为企业营造了健康和谐的内部环境,较好地完成了2010年各项人力资源工作,现将2010年主要工作及2011年工作思路总结如下:
一、2010年主要工作总结
(一)关注绩效管理四大环节,企业员工共成长
绩效管理有四大环节:绩效计划制定、绩效指导、绩效评估、绩效反馈,而以往的绩效管理只关注绩效评估,却忽视了绩效管理的其它环节,2010年人力资源部会同业务部门共同加强绩效管理,通过月初领导与员工共同制定绩效计划、月中领导对员工绩效实施进行过程指导与强化、月末领导对员工进行绩效评估与绩效沟通打造“闭环”管理模式。人力资源部通过不同期抽查等方式督促各部门有效开展,强调了管理者和员工的互动,使管理者和员工形成利益共同体,管理者和员工为绩效计划的实现而共同努力,绩效管理成为提升员工和企业双重竞争力的有力保障。
(二)逐级宣贯职级管理办法,提高员工感知
2010年上半年省公司下发了新的职位职级调整方法,有利于员工
更好地实现职位发展,在新的文件精神下,公司约有1100名员工拓展档次有所提升,为更好地让员工理解政策,提高感知,人力资源部对中层管理人员、各部门综合管理员进行细致培训,并要求各生产单元对员工进行逐级宣贯。同时,人力资源部还利用各种机会,如新员工培训、调研、电话沟通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让员工从心理上能真正领会文件给他们带来的实惠,从而提高员工的感知。
(三)持续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升企业整体效能
2010年人力资源部组织了生产单元及市公司职能部门部分职位的公开竞聘,优化了公司人力资源配置,激发了近些年新进大学生潜能,通过竞聘发现了一批优秀人才,适才适岗,提升了企业整体效能。
(四)夯实人力资源基础管理,有序推进各项工作
2010年下半年人力资源部对员工基本信息进行全面梳理,通过组织员工填写员工履历表、对信息进行认真核实、HRMS信息维护等环节确保员工各项信息的准确性。同时,人力资源部还对公司各种制度进行重新优化整合,规范了流程,使每一项工作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基础管理工作的扎实推进,有利于人力资源各项工作的顺畅开展。
(五)完善人力资源培训制度,满足员工提升需求
尽管每位员工的成功标准各有不同,但追求成功却是每位员工的终极目标。因此,培训不仅是员工追逐的个人目标,是员工梦寐以求的福利享受,也是企业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更是企业激励员工的颇为有效的激励手段。给员工成长的空间和发展的机会,是企业挖掘员工潜力,满足员工需求的重要表现。2010年,通过落实《员工培
训计划》,分层级的对全体员工进行了培训,继续推行新员工培训体系,深化优秀员工回炉培训,建立客户经理认证制度,健全基层班组长资格认证体系。全年培训计划执行率100%,完成员工培训千余人次。
二、2011年工作思路
2011年,大洋分公司人力资源部将在公司领导及省公司人力资源部指导下,继续扎实做好人力资源基础管理工作,构筑以“职位管理为核心、绩效管理为动力、培训管理为手段、薪酬管理为保障”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在做好主动服务、满足员工诉求的基础上,以公司战略及业务发展为导向,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潜能,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转型。
(一)以职位管理为核心,拓展员工成长空间
职位管理涉及员工工作分析、职位职责说明、定岗定职、职级晋升、职位竞聘等诸多内容,为进一步做好职位管理,人力资源部拟于2011年开展如下工作:
1、建立人力资源配置模型。依据业务发展状况和效率标准,通过工作分析、标杆对比等方法,逐步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总量配置模型,探索建立分层分级岗位定额标准,测算各单位、各专业用工人数,以探求人力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2、探索构建专业能力测评体系。根据公司战略,在省公司能力素质评价指导操作手册的指导下,在继续总结基层班组长资格认证的前提下,逐步推进其他专业人才的资格认证,形成一套具有大洋分公
司特色的能力测评体系,准确定位员工的知识、能力、素质。
3、梳理人力资源现状。待2011年省公司任职资格体系文件下发后,对全区员工进行宣贯,由部门领导与员工共同制订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员工成长,同时视情况对公司部分职位进行梳理、对人力资源配置使用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实现人才合理流动,有计划培养一支后备人才队伍。
(二)以绩效管理为动力,达成组织个人目标
全业务运营环境下,公司外内部环境都在悄然发生变化,传统的考核方法、考核体系已不能准确反映公司发展的实际,也不能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2011年人力资源部将逐步探索适合全业务发展的新的绩效考核体系,以有效达成组织和个人目标。
1、优化考核体系。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能够准确反映公司的战略方向,有效指导员工开展工作,2011年人力资源部将结合公司内外部环境,主动合同业务部门,优化考核体系。
2、加强绩效指导。对全区客户经理、营业员、渠道经理、话务员、后台管理人员等绩效考核情况进行调研,对考核标准进行优化处理,对反馈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引导管理人员和员工意识到考核的目的,帮助员工成长。
(三)以培训管理为手段,锻造队伍提升素质
针对新的竞争格局和队伍现状,以全面提升全业务运营下团队管理能力和巩固核心人才优势为主线,构建全新的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员工职业发展力的双提升,增强队伍凝聚力。
1、根据培训需求制定培训计划。对于劳动合同制用工,根据员工进公司的时间和岗职的不同按周期制定培训计划进行培训,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定期开展调查问卷等形式争取员工的意见从而确定培训计划;对于劳务派遣制用工,主要是按照员工公司的时间结合工作中的表现制定针对个人的培训计划,入职培训(或回炉培训)—值班长认证培训(进公司1年左右,表现优异者)—班长认证培训。
2、利用外训提升骨干员工综合能力。为鼓励劳务派遣制用工员工的工作激情,以及培训劳务派遣制用工精英员工的综合能力,2011年打算开展一期针对骨干的社会用工员工的外训。
3、持续做好班组长沙龙活动。
4、加强内化,整合公司资源,加大内训以及培训后的二次培训是2011年培训工作的又一思路。
5、加强培训过程监控和跟踪。2011年的培训工作将会加强过程的监控和跟踪,对于参加培训的学员提出严格的要求,每期培训指定班长,配合完成过程跟踪,从考勤到课堂表现到班长打分到考试成绩,针对以上综合出本期最终的成绩,本成绩归档,必要时通报。
(四)以薪酬管理为保障,管控期望提高感知
2011年,对于公司和人力资源部门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面对国资委提出的大洋员工每年递减10%薪酬的说法,面对当前物价上涨,员工收入水平的下降,如何使员工的满意度、感知度不下降,对于从事薪酬福利管理岗位的管理员工来讲,是一个挑战,需要仔细思考。
1、多项措施提升员工感知
(1)针对公司用工人工成本额的下降、社会用工劳务费额的提高,如何做好两类用工人工成本和劳务费分配的平衡,如何提高公司用工的感知。
(2)制定出详细的全年人工成本和劳务费的分解计划,进行实施。考虑更全面、细致,在财务、税务制度允许范围内,既能避税又可列支成本。
(3)在现有福利分配方案和标准的基础上,2011年福利分配要求更丰富化、感知化。
2、夯实基础管理,做好薪酬管控
(1)对于各营销单元、职能部门在上报月度、季度、各种报表时,进行常态化管理,从严要求,养成习惯,在上报时间和质量上做到实时、高效。
(2)对三家劳务代理公司的报表上报进行规范管理,2011年要进行劳务代理检查(保险缴纳、个税申报、代发工资的及时等),使三家公司真正发挥为我们劳务代理进行服务的功能达到最大化。
(3)人力资源部薪酬福利管理岗位上报省公司的各种报表、分析数据,要求在时效性方面,排在全省前列
(4)提升各营销单元人力资源专员的业务能力,加大政策的学习、培训导,使一些基础工作能前移,指导他们编制各自的薪酬报表的基础数据,把好审核关,力争在2011年二季度进行独立工作。
3、提升创新意识,在扎实的基础工作下,多思考、多观察,多
沟通,提炼工作中的精华,进行创新实践。
4、针对政策的复杂性,事情的多变性,做好风险防范。
5、加强基础数据的分析、利用,给公司领导进行薪酬福利分配提供参考,给市场一线做好服务支撑。
(五)扎实做好班组建设,营造良好文化氛围
2011年人力资源部将继续推动班组建设,坚持做好九项规定动作,加强理论研究,指导各单位开展自选动作。九项规定动作为:班组建设一本通、班组建设活动积分系统、读书我先行、爱心助孤行、与青年文明号同行、店长宝典、班组长认证、班组长沙龙、班组拼图大赛。
第五篇:李慧娟案
河南种子案——李慧娟事件再调查
一年前,因在判决书中“自然无效”的表述,被地方人大定性为涉嫌“违法审查”,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年轻的女法官李慧娟面临被撤职的命运。
五一黄金周后的第一天,李慧娟如常回到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上班。李慧娟事件似乎轻轻划上了一个句号。然而事件所涉及到的不仅仅是一个法官的命运问题,更折射出建设法治中国的许多新老问题。法官面对法律冲突的抉择时怎么办,人民法院是否应享有有限司法审查权?
李慧娟事件再调查
第一次听说李慧娟是在去年11月,当时清华大学法学院邀请记者参加一场关于“法院与司法审查”的研讨会,此成为记者关注此起也被称为“河南种子案”的开始,然后就陆陆续续知道,李慧娟事件成为了各大媒体的焦点,并成为“2003年末最热点法治事件”。第一次正式与李慧娟接触,已是在今年5月8日。今年1月初,因为身体原因,李慧娟休假回到北京。4月初,洛阳中院打来电话催促她尽快回来上班。所以五一黄金周刚过,她就乘坐火车回洛阳。返豫前,记者与李慧娟约定了采访的时间。
李慧娟,女,刑法学硕士,河南省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就是外表文静柔弱的她,在去年5月27号对一宗代繁种子纠纷的案件进行审理的判决书说――“《河南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作为法律阶位较低的地方性法规,其与《种子法》相冲突的条自然无效„„”,此判决一出,开始在河南、继而在全国引发轩然大波。
惹“祸”的判决
事情的起因是一宗代繁种子纠纷的“小”官司,李慧娟是此案的审判长。一份认定《河南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与《种子法》冲突而“自然无效”的判决,为这位年轻的女法官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结果。
2003年5月27日,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审理一起种子赔偿纠纷案时,遭遇法律冲突问题。在庭审中,就赔偿损失的计算办法原、被告争议激烈,原告主张适用《种子法》,以“市场价”计算赔偿数额;被告则要求适用《河南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以“政府指导价”计算。面对摆在眼前的法律抵触问题,承办该案的女法官李慧娟在院审委会的同意下,支持了原告的主张,并在判决书中做了“《种子法》实施后,玉米种子的价格已由市场调节,《河南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作为法律位阶较低的地方性法规,其与《种子法》相抵触的条(款)自然无效”的表述。
这一表述激起河南省人大的强烈反响,河南省人大认为这样的表述“其实质是对省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地方性法规的违法审查,违背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严重违法行为。” 10月18日,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在民事审判中违法宣告省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地方性法规有关内容无效问题的通报》,要求河南省高院对洛阳市中院的“严重违法行为作出认真、严肃的处理,对直接责任人和主管领导依法作出处理”。洛阳市中院党组根据要求作出决定,撤销判决书签发人民事庭赵广云的副庭长职务和李慧娟的审判长职务,免去李慧娟的助理审判员。该决定只是尚未履行提请洛阳市人大常委会讨论的法定程序。
“李慧娟事件”由此拉开序幕。
而由于事件在舆论和专家、学者、法律界人士的关注下逐渐发生戏剧性的转折和趋向明朗化,提请洛阳市人大常委会讨论的法定程序就一直没有进行。李慧娟也一直没有收到法院送达的任何书面处理意见。4月初,院里电告她如果身体允许,希望她尽快回来上班。置身繁华的北京街头,呼吸雨后清新的空气,渐渐恢复了往日的平静,李慧娟感慨良多,心里甚至漾起不真实的感觉,事情真的就这样过去了吗?
法官面对法律冲突的抉择
回首往事,李慧娟告诉记者,她自始至终在尽自己作为一个人民法官的责任。但是分析事件的原委,我们不难理解当时的她面对法律冲突的慎重与判决后面临的尴尬境地。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负责种子管理的隋司长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种子法》出台的精神就是市场化,现在种子没有政府指导价,都由市场定价。各地有关和《种子法》冲突的规章的条款都应修改、废止。”在这一点上,下位法与上位法的冲突无疑存在。
在我国,由法院直接宣告地方性法规某些条款无效并不多见。但近年来,由于下位法即地方条例、规定与上位法即国家法律发生抵触较多,法官该如何选择适用法律的问题却逐渐增加。法院有权拒绝适用地方性法规吗?法官有权宣布地方性法规条款无效吗?面对地方条例与国家法律有抵触的时候,法官该怎么办?“河南种子案”,一桩普通的合同纠纷演变为一场法律“地震”就缘于此。
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曾经不止一次的法律冲突摆在众多的法官面前,但他们中大多数不得不选择小心翼翼地绕道而行。在此案中,李法官没有停止审理,她无意中直面了一直没有得到解决的法律冲突问题,这是一个负责任的法官的做法。
李慧娟法官惹“祸”,却带来了一场关于司法实践的务实的大讨论。来自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国家行政学院等高校及研究机构的知名学者、专家,以及长期从事法律实务的律师、法官们,纷纷予以极大的关注。国家行政学院杜钢建教授认为,李慧娟事件是我们促进统一法治秩序和统一市场秩序进程中的标志性事件之一。入世前中央已经在对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包括地方法规进行了清理,而且从2000年至去年的清理力度更大,很有成效。但问题依然很多,具体表现在:中国目前的市场经济是一种缺少统一市场秩序的市场经济,没有一个在一个主权国家中应有的以宪法法律尊严为基础的市场经济。
记者最新获悉,最高人民法院2004年3月30日《关于河南省汝阳县种子公司与河南省伊川县种子公司玉米种子代繁合同纠纷一案请示的答复》上是这样说的,《立法法》第七十九条规定:“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行政性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解释:
(一)第四条规定:“合同法实施以后,人民法院确认合同无效应当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性法规为依据,不得以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为依据”根据上述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认为地方性法规与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不一致,应当适用法律、行政法规的相关规定。这个批复所传达的信息,无疑是比较明确的。
李慧娟事件似乎就这样轻轻划上了一个句号。
一个法官的命运在中国的法治进程中也许算不得什么,但却颇具意味。
链接: 人民法院应享有有限司法审查权
2003年11月19日,肖太福、涂红兵、陈占军、朱嘉宁四位律师依据立法法规定,向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递交了“关于审查《河南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的建议书”。建议有两条:一是依法审查《河南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的法律效力,并向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书面审查意见。二是尽快审查和清理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和各地的地方法规,责令制定机关废止或修改与宪法和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
2000年3月通过的《立法法》为法律冲突提供了解决的途径和机制,即允许有关国家机关或者公民、组织在认为法规和宪法、法律相抵触时可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申请处理。但《立法法》实施至今,公民直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提出审查法律、法规是否违宪、违法的申请并不常见。
一直参与并关注事件发展的清华大学宪法与公民权利中心副主任、北京中孚律师事务所肖太福律师有自己的思考,他认为,在目前我国宪法框架和司法体制下,人民法院没有合宪性审查权是毫无疑问的,但人民法院有无合法性审查权却是值得深思的。当下位法与上位法相抵触时,司法审判实践中人民法院可以选择三种方式:其一,中止审理,逐级上报,等候裁决。其二,直接使用上位法,避开下位法。其三就是行使“有限司法审查权”,审查下位法的效力,适用上位法。即在判决中明确审查下位法,指出下位法与上位法相抵触的地方,并根据宪法的精神和立法法的依据宣称与上位法相抵触的条款无效。这种方式是对双方当事人的一种同等对待,通过解释法理和法律,明确告诉当事人判决的理由,使当事人心服口服。对于“有限司法审查权”,肖太福是这么定义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人民法院应当享有的对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的合法性进行审查的权力。由于合宪性审查权在我国法律中明确赋予给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因而,各级人民法院没有合宪性审查权,只有合法性审查权,即对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是否符合法律的审查权力。这种只有法规合法性审查权的司法审查权就是有限司法审查权。“与完整的司法审查权相比,有限司法审查权有以下特点:
1、没有合宪性审查权,只有合法性审查权;
2、限于对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以及各种规章的合法性进行审查,没有对法律和宪法进行评判的权力;
3、对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以及各种规章的合法性所作的审查和评判,效力只限于具体个案,对其他法院和案件没有必然的效力;
4、限于对与法律相抵触条款的效力作出评判,对整部行政法规、地方法规或规章的效力不做评判;
5、所作评判不是最终的,当事人和制定机关有异议,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申请对争议中的法律条款做出最终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