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陈列馆讲词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陈列馆讲词(20分)
(车上)各位来宾:大家好!欢迎来到甲午故地刘公岛。我是游客中心的导游员***,非常高兴为您服务,希望我的讲解能使您对刘公岛有一个全新的了解。
今天我们首先参观的是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陈列馆。该馆是在中央领导的直接关怀下启动建设的,是一座全面展示中日甲午战争历史的综合性展馆。
(车上或车下)陈列馆占地面积10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8800平方米。主体建筑由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中科院院士彭一刚教授设计,该建筑创造性地将象征北洋海军舰船的主体建筑与巍然矗立的北洋海军将领塑像融为一体,被誉为“20世纪中华百年建筑经典”。
(台阶)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是日本蓄谋已久的一场侵略战争,战争是以中国战败,割地赔款而告终,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陈列馆分上下两层,以《甲午战争史实展》为基本陈列,通过详实的文物、史料,全面展示甲午战争历史画面,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陈列馆外围部分是名为《勿忘甲午》的浮雕,将与甲午战争有关的历史人物及重大战役,通过艺术手段展示出来,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下面,让我们一同走进陈列馆,走进这段历史。
各位来宾,接下来我们参观《甲午战争史实展 》,国殇1894--1895
序 厅 序厅舰首造型与大型的沉积岩背景融为一体,象征着历史的深邃与久远。
甲午战争的失败不仅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同时也唤起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正如近代著名政治家梁启超先生所说:“唤起吾国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
这里陈列的是北洋海军舰船的模型。北洋海军成军之初,大部分舰船从英、德两国定购,加上部分自制的国产战舰,实力称冠亚洲。那么这支强大的舰队是如何建立又是怎样发展的呢?这要追溯到鸦片战争。两次鸦片战争,西方列强用舰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国门。为了挽救垂危的封建统治,清廷内部出现了一批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的洋务派。他们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创办军工企业,培养军事人才。十九世纪中期,清军使用的武器已经由后膛枪替代了前膛旧式步枪,虽然不能与现代武器相比,但是比起刀工火箭的冷兵器时代已有了较大的进步。与此同时,清政府派遣留学生到德国学习炮术,从德国购买先进的克虏伯大炮。这些都见证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进程。
为了统一海军的指挥权清政府于1885年设立海军衙门,北洋海军得到优先发展,1888年12月,北洋海军正式成军,成军初期,实力位居亚洲首位。
作为亚洲第一的舰队,北洋海军拥有远东一流的基地。它们分别是天津的大沽、辽宁的旅顺和山东半岛的威海卫,三大基地形成三角防御体系,内卫京师,外御侵略。基地的建成,也标志着晚清国防近代化进入了崭新的时期。
然而,当北洋海军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清政府却停止了海军的继续发展,甚至挪用海军经费修建颐和园和三海工程。导致北洋海军从成军到甲午战争爆发前的六年里没有添置一舰一炮。而作为中国的邻国,日本经过1868年的明治维新后,走上了对外扩张和军国主义的道路。制定了征服中国、称霸亚洲的大陆政策,并为此作了精心的准备和策划。为了尽快发动侵略战争,日本加大了海军的建设力度,以天皇为首举国捐款,扩充海军,到甲午战争前,日本海军总排水量达到7万多吨,实力远远超过了北洋海军。面对这种情况,李鸿章在1894年5月校阅海防后发出“窃虑后难为继”的感叹,两个月后,甲午战争全面爆发。
下面我们进入本馆的第二部分:日本打开战争魔盒。朝鲜同中国东北接壤,与日本仅隔朝鲜海峡,因此,日本决定先占领朝鲜,而后把朝鲜作为进攻中国的跳板。
1894年春,日本以朝鲜 “东学党”起义为借口,出兵朝鲜。并在丰岛海面挑起战争事端。8月1日中日双方宣战,甲午战争全面爆发。这是两国宣战诏书。平壤战役是甲午战争爆发后两国陆军的首次大规模交锋。平壤之战,清军溃退五百里渡过鸭绿江。朝鲜成为日本侵略中国的基地和跳板。
这是在平壤战役中牺牲的清军总兵左宝贵。平壤之战后两天,中日双方在鸭绿江口外大东沟海域爆发了震惊中外的黄海海战。接下来进入黄海海战演示区。通过大银幕了解黄海海战的战况。
黄海海战的失败,进一步激发了日本大举进犯中国的野心。经过一个多月的休整后,日本便兵分两路向中国发动进攻。日本第一军首先选择突破中朝两国的边界--鸭绿江,第二军则在海军的掩护下,从辽宁花园口登陆,袭击旅顺的后路金州。日军占领金州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这里复原了金州曲氏一家投井殉节的凄惨场景。
当时金州城西南住着一户姓曲的人家,家中的男人全部都上了战场,一家只剩老少三代7名妇女和3个孩子。为不受日军侮辱,7名妇女怀抱着3个孩子含泪跳下水井。100多年来,曲氏一家的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不少文人歌咏称颂,其中,最著名的是清代官员王志修的《曲氏井题咏》。诗中写道:“曲氏井,清且深,波光湛湛寒潭心;一家十人死一井,千秋身殒名不沉”。后来这口井得名“曲氏井”,遗址仍然保存完好。
然而日军的野蛮暴行远远不止这些,对面的大型浮雕真实揭露了日军在旅顺犯下的滔天罪行。当时,旅顺城内尸体遍地,堆积如山。日军占领金州后,经过数十天的休整,又向旅顺发动了进攻,仅仅一天的时间,清政府苦心经营16年的重要基地旅顺被日军占领。日军占领旅顺后,对手无寸铁的无辜平民进行了三天四夜的屠杀,2万多中国同胞惨遭杀害。旅顺失守后,海城、营口、牛庄、田庄台等辽东重镇也相继失守。清军在辽南的防御也彻底瓦解,辽东之战宣告结束。接下来我们到楼下展厅继续参观。
日军在辽东战场取得优势后,决定实施进攻山东半岛、封锁渤海湾、消灭北洋舰队的作战方针。他们经过详细侦察和周密布署,1895年1月20日,在联合舰队的掩护下,于山东半岛东端的荣成龙须岛登陆,向威海卫发起大规模的进攻。
这组大型复合场景再现了威海卫保卫战的激烈场面。(对面是刘公岛,那边是威海南帮炮台,当时日军就是先占领南帮„„)
日军在短短四天的时间里完成了对刘公岛的海陆合围,此时的刘公岛成为一座孤岛,北洋海军只能驻守刘公岛精心组织防御,等待援军救援。
这是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的塑像。面对日军的海陆合围,丁汝昌一面艰难的维持着战事,一面派兵到烟台求援。苦苦支撑了三天,等到的却是援军西撤的消息。此时外有日军的诱惑紧逼,内有洋员兵痞的作乱,面对如此的内忧外患,在必须做出决断的最后关头,丁汝昌毅然选择了宁死不降的大义之举。2月12日凌晨,丁汝昌在自己的书房里服毒自尽。
2月17日,日军占领刘公岛,北洋海军全军覆没。被俘的清军共5137人,舰船11艘。(按照国际惯例,被俘的清军被解散回乡。)
接下来我们走进本馆第三部分 民族屈辱与抗争 威海卫的沦陷和北洋海军的全军覆没,极大的震动了清政府,加速了其妥协投降的步伐,最终导致了《马关条约》的签订。《马关条约》割地之多,赔款之巨,都开创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最高记录。
《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的消息传出后,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度愤慨。台湾人民发出“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的呼声,他们组成抗日义军,推举爱国将领刘永福等为首领同日军作战。在外无援助,内缺粮饷、军械的情况下,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持续了4个多月,打死打伤日军32000多人,比甲午战争中死亡日军人数还多出近一倍,最终反割台斗争以失败而告终。
甲午战争的失败,不仅使中国失去了所有的藩属国,而且本土也直接成为各国瓜分的对象。短短几年内,整个中国大地被瓜分得支离破碎,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
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目睹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萌发革命思想成立了同盟会,发动多次武装起义,终于以1911年的武昌起义,推翻清王朝的统治,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复兴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尾 厅
甲午战争的失败告诫我们“落后就要挨打,腐败必然灭亡”。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非常重视海军及海防的建设,并作出了重要的指示。
作为一个海洋大国,我们应居安思危,增强全民的海权意识,加强海防建设,让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让历史警钟长鸣!
第二篇:走进甲午战争博物馆
《走进甲午战争博物馆》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了解甲午海战的屈辱历史,分析战争胜负的原因。2.树立努力学习、振兴中华的民族荣誉感。3.了解甲午战争博物馆,了解刘公岛。
4.图片展示甲午战争博物馆,介绍各个照片中影像代表的含义。活动重难点
1.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同学们知道甲午战争的屈辱历史。2.激发同学们努力学习,振兴中华的热情。活动准备
教学视频。PPT。
教师准备:教学PPT,搜集甲午战争的资料,照片。去一趟刘公岛。
学生准备:提前通过视频,网络途径了解甲午战争,了解刘公岛。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
教材呈现刘公岛实景图,压题文字点明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刘公岛的作用,再通过三个学生的交流点明本节课的重点:博物馆呈现了哪些文物?反映了一段什么样的历史?给我们带来的思考。
出示一段刘公岛的视频,引导去过刘公岛的学生交流自己对刘公岛的初步印象,进而引出刘公岛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话题。随机指出今天神游刘公岛的三大主题。
二. 通过教材和图片展示:
北洋海军提督署、济远舰主炮、威海水师学堂、旗顶山炮台等有历史意义的四个景点的图片和文字介绍。两名学生的对话揭示了参观其他场馆的途径。
【设计意图:刘公岛对于威海的同学们来说,大部分都很熟悉,教师可以举行“我当小导游”活动,布置学生课前搜集刘公岛的图文介绍、自己游览的照片等带到教室,学生做小导游,介绍刘公岛的各处场馆或者设施。其他学生则在认真听的过程中,交流自己印象最深的场馆。】
三. 屈辱的历史:
由梁启超先生的感叹“唤起吾国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使也”引出屈辱的历史这一话题,接着通过“战前的中国和日本”“甲午战争爆发”“威海卫之战”“马关条约”等几个板块,还原战争前后的中日政府,让学生全面了解那段屈辱的历史。
提出一个大问题“为什么甲午海战以清政府的全面失败告终”?引导学生分组就战争前、战争中、战争后几个方面分别深入研究,寻找原因;全班交流时,出示模拟视频和相关图片以及故事,给学生直观感受。最后交流从这段历史中感悟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从梁启超的感叹开始讲起,让同学们的思维回到甲午战争的年代,进而真切的感受屈辱的历史,激发奋发图强的感情,在通过提出的问题让同学们知道失败的原因,从自己的感悟中但其振兴中华的责任。】
四.实地感受:
同学们作为威海的土著居民大家都去过刘公岛吧?
让同学们来自己讲解亲身游览刘公岛的感受,在刘公岛甲午战争博物馆的所见所闻,并表达对甲午战争的感受
五.参观体会
通过四个学生交流的图文,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谈自己的参观体会,包括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等。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进一步启发同学们思想。】
第三篇:陈列馆展览策划与博物馆建设
陈列馆展览策划与博物馆建设
陈列馆展览策划,陈列展览是博物馆最基本的职能之一,是博物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直接载体和最佳切入点。陈列展览策划作为创造性运作陈列展览的有效手段,与陈列展览水平及博物馆建设密切相关。陈列展览策划能力是博物馆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构成要素,加强陈列展览策划是适应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需要,深化陈列展览策划有助于提升博物馆的文化影响力。探析陈列展览策划与博物馆建设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深化对陈列展览策划的理性认识与实践探索,有益于增强对陈列展览策划与博物馆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当今,坚持博物馆的社会职能,不断提升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已成为博物馆建设的核心内容。陈列展览是博物馆最基本的职能之一,是博物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直接载体和最佳切入点,陈列展览水平直接影响到博物馆文化传播和社会教育职能的体现,进而影响到博物馆的竞争实力和社会形象。而从理论层面和实践结果来看,陈列展览策划虽不是什么灵丹妙药,但的确对陈列展览水平有着直接和重要的影响。可以说,陈列展览策划与文化市场竞争相伴随,与陈列展览水平及博物馆建设息息相关。正因为如此,陈列展览策划越来越受到博物馆界的重视。对陈列展览策划与博物馆建设之关系进行梳理,有助于深化对陈列展览策划的理性认识与实践探索,有益于通过陈列展览带动博物馆各项建设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谈谈粗浅认识。
虽然不少博物馆在陈列展览延伸项目的策划方面取得了令社会关注的成果,但还有一些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值得引起重视。
其一,在配合陈列展览策划出版物方面,目前主要以编辑出版同名展览画册或图录为主,该类出版物的内容框架基本上是陈列展览主要内容的复制。也有的博物馆将观众留言集结成书,如2007年,配合“复兴之路” 大型主题展览,国家博物馆编辑出版了《心声———“复兴之路”大型主题展览观众留言精粹》。但反映与陈列展览相关的课题研究成果,以及有关陈列展览的访谈、媒体评论等方面的出版物则很少。总的来讲,围绕陈列展览策划出版物的思路较单一,缺乏系列性和延续性。
其二,在配合陈列展览开展相关文化活动方面,很多博物馆对此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已初见成效。如配合陈列展览设置专题片演播厅,为观众特别是儿童开设互动体验空间,开设文物艺术品鉴赏沙龙,组织华夏古乐舞台展演等。但总体来看,依托博物馆这一平台,充分挖掘和利用博物馆自身优势开展文化活动方面,还显得比较薄弱。这一现象实质上所反映的是博物馆对最大化实践自身文化使命,在认知和实践上还存在着不足。创图展览认为博物馆如何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社会、以多元的方式服务社会,将博物馆建成公众共享与参与的文化中心和精神家园,应该成为今后研究和实践的重点。
第四篇:甲午战争与中国近代史
甲午战争与中国近代史
首先我们来看甲午战争发生的背景。国际形势:19世纪末,世界资本主义由自有资本注意进入帝国主义阶段,随着垄断资本的形成,更为疯狂的夺取海外市场、原料供应地和资本输出的场所,掀起了瓜分世界领土的高潮。中国:甲午战前,清政府极其腐败,主要集中在清中央政权的腐败,以慈禧为例。总而言之,甲午战前的中国,由洋务派推行的改革,无论是 “求强”还是“求富”,主要 还是限于学习西方的物质文明,而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基本原封不动;对于新兴资本主义势力,扶助不够,发展迟缓;对西方列强幻想守约求和,信义笼络,国家主权不断丧失,致使中日两国国防近代化的距离迅速拉开。日本:政治上:建立了内阁、宪法、议会等一整套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经济上:明治政府通过“殖产兴业”政策,极力促进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实现了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迅速转变,为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和扩军备战提供了物质基础。军事上:甲午战前,日本正在紧锣密鼓地疯狂地扩军备战,甲午战争前夕,日本海军已经拥有新式舰艇21艘,其中9艘是1889年以后完工下水的英德制最新型快速巡洋舰,装备有10英寸左。右速射炮数十尊。思想上:明治政府大力向军队和国民推行军国主义教育和宣传,要求军人和国民绝对尊崇天皇。
我们再来看甲午战争的过程。大概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清军陆军自平壤败退鸭绿江,日本海军夺得黄海制海权。期间经过平壤之战、丰岛海战和黄海海战。第二阶段:日军突破清军鸭绿江防线,并在花园口登陆。清军鸭绿江防线崩溃。在此阶段,清军节节败退,战局更加急转直下。第三阶段:清军在山东半岛和辽东两个战场全面溃败,期间主要经过威海卫战役,1895年4月17日, 签订《中日马关条约》,甲午战争结束。比较一下双方的军事力量:甲午海战前夕,中国拥有军舰78艘,鱼雷艇24艘,总吨位为83,900吨;甲午海战前夕,日本拥有军舰31艘,鱼雷舰24艘,总吨位为60,470吨。直接参战的中国北洋舰队和日本的联合舰队比较:北洋舰队共拥有舰船25艘,总吨位为35,500余吨;日本联合舰队拥有舰船12艘,总吨位为36,700吨。对于战争的失败,还有这几方面的原因:
1、军事指挥:缺乏一个科学决策、统一指挥的军事指挥机关,指挥方法陈旧,指挥效率低下。
2、缺乏协同作战,是北洋舰队失败、覆灭的又一原因。
3、北洋海军管带群体与甲午海战。
4、北洋海军训练水平低劣。
5、北洋海军军纪涣散。
6、北洋海军的后勤保障存在严重问题。
甲午战争的影响。从政治上看,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虽然还保留着形式上的独立与自己政府,但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的领土主权、司法主权和关税自主权等遭到严重破坏,许多都掌握在列强手中,中国清政府逐渐成为列强控制、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失去了独立地位。从经济上看,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占统治地位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瓦解,逐步产生了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形成了以封建经济为主、多种资本主义经济并存的半封建社会的经济特点。从思想文化上看,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封建思想文化虽然仍占统治地位,但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已影响中华大地、诸如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知识等。甲午战争所签订的,<马关条约>是自鸦片战争<南京条约>来对中国危害最大的不平等条约,它表明世界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帝国主义时期.条约签订后,中国大片领土沦为殖民地,便利日本进一步侵华,助长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巨额赔款,加重中国人民负担,增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力量.允许在华设厂,增辟商埠,便利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甲午战争及<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还有战争赔款,战争赔款破坏了清政府的财政收支平衡,使中国财政经济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恶化。赔款加剧了清政府对国民的大肆搜刮,中国人民的生活更加困苦。赔款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中国对日外交,中国的行政主权遭到破坏。赔款警醒了中国人民,客观上促进了维新运动的兴起。甲午战争之前,清朝虽然屡败于西方列强,却还是维持了一个亚洲最强国家的架子,东亚地区仍然被视为中国的传统势力范围。而且三十年的洋务运动还是取得了一些成绩,尽管步履维艰,进展缓慢,但总算是在向近代工业化国家的道路上前进。但甲午败战后,亚洲最强国家的空架子哄然倒塌,洋务运动宣告失败,北洋海军几近全灭,近代化成果化为乌有,更重要的是,对朝鲜的宗主权丧失,落入日本的控制,台湾被割让,彻底丧失了在亚洲的大国地位,也引来了列强进一步的瓜分狂潮。甲午战争之前,中国封建官僚虚骄自大,盲目乐观,虽然对西洋列强比较忌惮,但是根本不把日本放在眼里,其它列强也较高地估计中国实力。甲午战争的结局,暴露了清朝政府的腐败和国防力量的虚弱,从此也改变了远东国际关系原有格局。自此以后,帝国主义列强都以中国为宰割对象,争先恐后地在中国掠夺利权,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从1895年到1898年短短三年内,各国列强利用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强租或强占等手段,将中国大部分土地变成了他们的势力范围:俄国的势力范围在长城以北,德国在山东半岛,法国在滇、粤、桂三省(包括海南岛),英国在威海卫和港九地带,日本在台湾和福建。此时的中国处于被瓜分的境地,中华民族面临着严重的存亡危机。
甲午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变化。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从各方面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而控制了中国的政治、经济甚至军事,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更严重的是,甲午战争后,列强以武力威胁、政治利诱等手段开始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加紧在华争夺势力范围、强租军港、构筑炮台、修建军事基地,控制了南起广州湾,北至旅大的多个重要港口,从而形成了一个中国门户洞开、藩篱尽失,京师腹地处于列强炮口之下的不利局面,中国主权进一步丧失。甲午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中国的社会结构和民族心理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保持着巨大的惰性。甲午战争中国竟被东方蕞尔岛国日本打败,并且败的那样惨。这对中国人而言,无疑是当头一棒,朝野上下认定:抱残守缺不能挽救中国,只有进行根本的改革,中国才有希望。甲午战后中国知识分子的变化,甲午战后,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向近代新型的知识分子转化。当时知识界掀起一股读西书、译西书的热潮。同时,他们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的功名意识逐渐淡薄,许多知识分子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败于“蕞尔小夷”的严峻现实,割地赔款的巨创深痛,给中国社会以全方位、深层次的巨大震荡。于是,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各种势力集团演出了一场场短暂而又壮烈的悲剧。洋务运动结束了,维新运动早产了,而顽固派的得志和仇洋排外运动的勃发,使中国在本世纪初几乎惨遭亡国之祸。一时近代化的前途变得更为坎坷。如果说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进程的话,甲午战争则使其近代化的进程蒙受了巨大的挫折。
甲午战争以中国的惨败而告终,是持续30余年之久的洋务运动最后失败的标志,又成为中国近代民族觉醒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甲午战争犹如中国近代史之网的纲,抓住了它就必然会带动整个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拓宽和深入。”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乃至远东近代历史上划时代的重要事件,不仅对中日两国产生了巨大的直接影响,而且使远东国际形势的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作为处在风雨飘摇中的近代中国,甲午的战败对中国的影响深入到政治、经济乃至思想文化等多方面,历时之久,百年延续。
第五篇:关于金沙遗址博物馆陈列馆的调研报告
关于金沙遗址博物馆陈列馆的调研报告
08建筑1班
1.区位 1.1地理位置
金沙遗址博物馆位于成都平原的东南边缘地带,成都市区的西部,地处成都市西二环路与三环路之间,北纬30°40′,东经104°。金沙遗址是四川省继广汉三星堆之后最为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金沙遗址的发掘,对研究古蜀历史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2周边道路关系
东距市中心约5公里,其范围北达羊西线,东临同和路和青羊大道,西至三环路,南接清江中路和西路。陈列馆位于摸底河以北,河的南面为金沙村,北面为黄忠村。出校门赶96或者13路到金沙车站,下车后一直向后走,到了第二个十字路口的时候向左拐,就可以很明显的看到金沙遗址的售票厅。买学生票40元进入
金沙遗址,一直向前走,过了摸底河,就看到了陈列馆,途中还可以见到遗迹馆。
2.历史沿革
金沙遗址是民工在开挖蜀风花园大街工地的时候发现的,在沉睡了3000年之后,遗址被发觉。2001年2月考古工作人员在遗址中清理出来了珍贵文物多大千余件,包括了金器、玉器、铜器、石器、象牙器,出土的象牙总量近一吨,此外还有大量的陶器出土,并确定金沙遗址是商末至西周时期古蜀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鉴于大量的文物保护、研究问题,在此就地建立了金沙遗址主题公园式博物馆,更好的展示金沙遗址及出土文物。陈列馆展示了大部分的文物,起到了很大作用。2007年4月16日正式对外开放,并在2006年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项目类型
金沙遗址博物馆是在金沙遗址原址建设起来的专题博物馆,与国内其他遗址博物馆有一定的特殊性,金沙遗址博物馆位于城市中已经够建设得比较成熟的地区,而其他的遗址博物馆一般是远离城市的郊野遗址博物馆,可以着眼于自然环境和历史积淀,营造天地洪荒、雄浑粗犷的气势氛围,金沙遗址博物馆解决了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城市对文物的影响,同时又不阻碍城市的正常的生活,取得了资源的适度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平衡。
金沙遗址博物馆由遗迹馆、陈列馆、文物保护中心、园林区和游客接待中心五部分组成。建筑总面积37895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约28000多平方米,地下面积约9000平方米,绿化面积138000平方米,绿地率约70%,栽种的植被有银杏、水杉、桢南等古老树木。官方投资金额是3.89亿元。
陈列馆呈方形,建筑面积约16200平方米,其中展陈面积约6000平方米,是一个下沉式建筑,地下一层,地上3层,南高北低。陈列馆是一座斜坡式的方形全钢结构建筑,它与遗迹馆的外形一方一圆,一起构成博物馆内的两个主体建筑,各具特色,相得益彰。其中采用了斜坡的方式赋予了陈列馆独特的建筑文化,喻示着金沙遗址从大地上冉冉升起。
4.交通流线
由陈列馆的南面入口进去,从左边上一段很高的台阶进入第一展厅“远古家园”,面积约900平方米,位于二层西厅。整个第一展厅的流线是一条迂回的S 型,流线十分明确,且不易造成拥堵,又能很好的浏览展品。进入第一展厅直接进入眼帘的是关于远古时期的一幅半景画,模型和画面同时展现;在半景画前,4座类似吧台坐椅的机器颇为引人注意,这就是红外感应定向查询系统,只需要转动显示器,屏幕上的箭头便会在半景画上移动,点到某处时屏幕便会出现关于此处的视频资料;半景画的对面是击拍式多媒体互动系统,是博物馆采用的高科技设施,全国唯一,在多媒体系统左右还有各有一个展柜,里面是一些挖掘的动物骨骼,两个展柜和多媒体系统形成三面围和;在多媒体右前方,是一个斜坡,通往第二展厅;在斜坡处还有两棵朽木,造型独特。
第一展厅的特色点有如下几点。一,独特的入口设计,从最下面的台阶开始到入口,高度差差不多有六米;采用了大理石石材做为台阶和柱式的装饰,整个墙面显得简洁、干净,给我感觉也很稳重;屋顶的灯光起到了引导的作用,略微的黄光一点点的向入口延伸而去;入口墙面很简单,整块的墙面中间整洁的开了一个洞,没多余的装饰,入口幽深的黑还和整个黄色的墙面,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了入口的位置;台阶的最左边还有电梯,可以为腿脚不方便的人群提供方便。二,独特的地面设计,走在地上感觉十分轻盈。在整个展厅的中央有一块十余平方的钢化玻璃,透过玻璃可以清晰的看见下面挖掘时遗留的迹象,让人全方位的感受着金沙遗址的昌盛。整个展厅的地面有起有伏,也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进出口处下沉,中央主题部分在一个水平面。三,灯光的处理,明暗的灯光变幻,半景画大量的白色灯光,玻璃地面下的散点灯光,文物陈列柜里一个个的小灯,直射着每个小型文物,黄色的灯光更显衬出每个文物的珍贵。逼真的半景画,充分考虑了视觉区,垂直和水平视角都很好的呈现在视野内。
进入第二展厅“王都剪影”,面积约900平方米,位于二层东厅。直接映如眼帘是很大的一个地形模型,展示着金沙遗址的整体概况;第二展厅整体流线运用了一个马蹄形,靠着墙壁依次是,一个等人比例的作坊,砖窑,金器展示,玉器展示,陶器展示,还有一个3D动画,生动形象展现王都的手工业;最后出口处还有金沙墓葬文化展示。马蹄形流线的中间是一些大型陶器,木材和墓地的展示。马蹄型流线引导性良好,游客不易倒流。
第二展厅特色有如下几点。一,逼真的展示方式,模型、原址的从新塑造、3D动画。运用了沙盘展示了整个金沙遗址的全景,水晶做的陈列馆和遗迹馆被河分成了南北,相互呼应。泥塑的金沙手工作坊,还原的瓦窑,都清晰的向现在的我们展示着金沙文化,让我们深深感受着他们,把远古和现代的距离拉的很近。展厅出口的左边是一个3D动画展示,逼真的小人在展柜里惟妙惟肖的上演着金沙陶器、金器、玉器的详细制作过程,选材、造型、打磨,这一步步的制作都可以清晰的看见。在展示金沙墓葬文化时,几具白骨躺在墓地里,虽有点恐怖,但是更加真实的再现了当年的情形。二,如同山峦一样的展台设计,一进入第二展区就能看到沙盘后面一座像山一样的东西,在它周围一圈是一些大的展区;还原瓦窑的展台,抬高了地面差不多二十厘米,展区又依靠着墙角,如同另一座小山丘;顺着瓦窑,墙面上凸显出形似山峦的装饰,把依墙而建的其他几个展柜连接起来。
通过电梯下到第三展厅,设置于一层东厅,面积约1000平方米。进入第三展厅,走过一段很黑暗的走道,光明处是一个铜像的个人展区;走过铜人展区,向后是象牙的陈列区,很大的象牙封存在液态硅胶里面,泛着黄光;再向前就是一个圆形展区,和一个方形展区,符合了中国传统的天园地方的观念;圆形展区的两边是被铁丝帷帐隔离的展区,里面的展品分别分成一块一块的,人们可以再里面穿梭。第三展厅采用了一个W 型的流线,先单独的一个铜人,再大型的象牙,大片的小型文物,游客可以自由的再各个展区参观,且不易重复。
第三展厅的特点有如下几点。一,飘渺的墙面设计。飘的不是幕布,而是由黑色铁丝编制成的铁网,这是我第一次看见如此的设计,感觉十分新颖。触摸着铁网,感觉指尖的律动,凹凸的质感,听着铁丝网发出的声音,能由心的感觉到展厅给我们的神秘感。二,大小展柜相互的运用。在第三展厅里有三四米长的大展柜,也有七八十厘米长宽的小展柜,游客不会感到雷同和厌倦,每个文物也可以更好的展示在世人面前,而且每个展柜的灯光也都不同。大小展柜也区分了各个文物的重要性,普通的、重点的,游客很容易就辨认出来,比如大型的象牙和小型的石器,方便了游客的参观。
走出第三展厅,对面就是第四展厅“千载遗珍”,设置于一层西厅,面积约900平方米,此厅荟萃金沙遗址最有特色约30件精品。正对第四展厅大门的就是“太阳神鸟”金饰,金饰放在了被抬高的一个红色的圆形展区中央,环绕着抬高的展台,四边墙面还有对这30多件特殊展品的介绍;在“太阳神鸟”金饰左上是金面具,在一个独特的角落闪着耀眼的光芒;圆形展台的其他三个角还陈列了一些金沙遗址的重要文物,每件都是价值连城的珍品。第四展区,采用圆形流线,整个展厅对称处理,圆心就是金沙遗址的标示“太阳神鸟”,正门刚好在中轴线上,游客可以直入展厅,再下展台环绕展厅参观,一个不漏的看完所有的展品。
第四展厅的特色点如下。一,为重要文物设立的展台,太阳神鸟所在的展台被抬高了三个台阶,地面铺设了红色地毯,在一个玻璃柱里面太阳神鸟金饰放在一个玻璃斜柱上面,焕出缕缕金光显得更加夺目。通过金饰的反光隐射到屋面,影像随着圆柱的转动缓缓转动着。屋面特殊的材料十分华丽,如含血的碧玉,一丝丝的红隐含在整块圆形的屋面内,似梦似幻,如星际间的浮云,圆柱里射出的一柱光线浮现在屋面,仿佛与天连通,把展台上的文物衬托的更加珍贵。二,详细的文物介绍,不仅有解说人员的解说,在展厅中还有专门设计的“记忆”过道,走下展台,有一面隔断的墙,墙面上挂满了关于展厅内文物的详细介绍,游客在里面听着解说人员的解说,看着文物的介绍,品味着文物的珍贵,展厅全方位的给游客感官和精神上的享受。
乘坐电梯到达第五展厅“解读金沙”,设置于底层西厅,面积约830平方米。进入第五展厅直面是一个大型的沙盘,画分了当时的国界,还有一名解说人员专门为此讲解;向展厅的右边走去,是一个黑暗角落,里面是七个2米高的蓝色“迷雾”柱,七个若隐若现的蓝色显示器,里面出现着淡淡的黄色字体,幽深诡异;走过“迷雾”区,向左边走去,是许多陶器的展列,在那个远古的时代,能做出那些精细的陶器真的让人瞠目结舌啊;再向左走就是一个古时祭祀的类似天坛的建筑物模型,完全用泥土制作,还有一个等比例制作的茅草房。第五展厅外面还设有书吧、礼品商店、咖啡厅、快餐店等休闲设施,在我们的发现金沙之旅结束后,可以到这些地方去看看、坐坐。
第五展厅的特色点如下。一,出口阴暗的处理,本展厅光线充足,但在出口处却完全的没有照明,还设置了七个蓝色“ 迷雾”,黑夜中发出的蓝光显得出口异常突出,也显出了迷雾的主题。二,屋面层次的处理,大型沙盘上的屋面做了吊顶出来,让整个沙盘的空间感更强,其他展品都环绕着大型沙盘,屋面也用了曲线,可以起到引导的作用。
建筑中央位置设有充满阳光的中央庭院,通过纤细的柔索结构将太阳神鸟标示悬于庭院顶部,直径差不多23米,神鸟图案的光影投射于庭院的弧形壁面上,随着时间变化不停地运动,纯净的空间引发参观者对蜀文明的思考,为观众提供积淀情绪,静思冥想的精神性空间。天然的采光,让整个通道完全不需要人工照明,光线充足,和展厅内幽暗的光线形成对比,强调了过渡的作用,又有中国园林艺术中的穿插。
陈列馆满足了所有的陈列要求,陈列布置有系统性,参观路线避免了迂回,方向性明确防止了日晒和风吹,很好的避免了馆外的噪声干扰。陈列馆的流线还满足了参观的要求,人流组织合理,路线简洁、通畅、不重复、不交叉。防止了逆行和堵塞,使观众有明确的前进方向,避免了遗漏,并有良好的 光线和视觉条件,使参观者对陈列品看得清楚和准确,使观众在参观时不易感到疲劳和厌倦。
5.空间感受
进入南面入口,感觉到了一种体量的增大感,再从一个很广阔的空间通过一个很窄小的门进入馆内,给人一种很强的对比感,让人们清楚感觉到,进入了两种空间;再到高高的台阶,走在台阶上,一步一步上去,让我有种到达天界和神通话的感觉,从下向上看更有一种黑夜中看到一束光明的感觉;陈列馆没个展厅的光线处理都很到位,不仅可以营造一种气氛,也可以防止一些人的拍照,一般的相机在里面拍照都是模糊的,如果有人想进入盗窃的,也不能很好的弄清楚里面的情况吧,第一、二展厅灯光都是淡淡的那种,第三展厅几乎是完全的黑暗,只有展品的地方才会有灯光,第四展厅灯光幽静,但在几个重要文物的地方,还是特别加强了灯光,第五展厅的光线较充足的多,灯光的处理让人能很快感觉到空间的变换。还有各个展厅的特殊处理,给我的感受十分强烈,如第二展厅如同雕塑般的墙面,第三展厅飘渺的铁丝网帐,第四展厅碧玉般的屋面,第五展厅典雅的蓝色“迷雾”,把每个展厅的特色之处都加以强调。第一展厅感受古人的生活气息,第二展厅感叹他们的制作工艺,第三展厅敬畏他们的文化,第四展厅叹服古人的智慧,第五展厅思考他们的文明。观看完前四个展厅后,下到第五展厅,第五展厅外很宽敞,又是自然采光,感觉从远古回到了现在,心情也会随着变化。6.优缺点分析
陈列馆的外型独特,从远处看它的东西俩侧面看过去更像一座金字塔,由于金字塔造型本身就能给人以神秘的氛围,陈列馆也显得神秘了几分;陈列馆的斜坡线让建筑更加生动,具有方向性,但又不失稳重,同时象征了金沙文明的冉冉升起;体型的简洁有利于内部交通联系简捷,有利于结构布置的统一,有利于节约用地、降低造价,有利于抗震;造型简洁朴实大方;整个建筑的造型、色调和环境很好的融合,建筑更像是从地下冒出来的感觉,远观就如一个在平原上 的小土坡,强调了建筑应该和当地地形的结合。
陈列馆的立面效果十分美观大方,没有过多的修饰,用材料的对比和凹凸的处理,让人就能清楚的感觉到这个建筑存在。玻璃和石材,一个实一个虚,这么的简单,却那么的漂亮,为什么文明做设计的时候就没有好好的想过这么简单的事情。
建筑灯光处理很好,根据陈列品的大小、形状、质地、颜色细部的简繁、各部分色想的对比程度,选择了不同的照度水平,加深了博物馆内的神秘感还有就是各个展厅特色设计鲜明,让游客不会乏味。
过道处理也很好,每层的过道都设在两个展厅的出口,且过道顶上还有很大的一个开窗,一个好大的“太阳神鸟”图案印在上面,不仅美观,还给了很好的采光。
金沙遗址博物馆公共空间的开放性、共享性与个性特色,充分满足博物馆的使用要求,也深刻地体现了博物馆理念的巨大变革,展示了一种不同于纯粹郊野遗址博物馆或城市建成环境博物馆的设计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