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东南大学机场规划设计--简答题
东南大学机场规划设计
大作业
第一部分 问答题
一、问答题:
1、简述航空运输系统的组成。
航空运输系统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飞机、机场、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和航路(航线)四个部分。各部分的内容如下:
飞机是航空运输系统的运载工具。按运输类型的不同,民用飞机可分为由航空公司定期航班或非定期航班使用的运输机和为工农业生产飞行、商务飞行、教学飞行等服务的通用航空飞机两大类。
机场是航空运输系统中运输网络的节点(航线的交汇点),是地而交通转向空中交通(或反之)的接口,也是使人们直接感受到航空运输系统对环境影响(土地、噪声、生态、空气和水污染等)的接触点。运输机场又可分为枢纽机场和非枢纽机场两类。前者为主要航线的文汇点和存货流的集散和中转地,集中了大部分运输量。
空中交通管理系统是为了保证航空器飞行安全及提高空域和机场飞行区的利用效率而设置的各种助航设备和空中交通管制机构及规则。空中交通管制机构通常按区域、进近、塔台设置。空中交通管制机构及规则包括飞行层的配备,垂直间隔和水平间隔的控制等。管制方式分程序管制和雷达管制。
航空公司开辟的由甲地航行到乙地的营业路线,称之为航线。航路是飞机按指定的航线由一地飞行到另一地的空中通道(空域)。航路可分为西部分:航站区空域——供飞机进出机场的交域;航线空域——连接各航站区的航路。航路由空军划定,经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批难。航路有一定的高度和宽度限定.各部门的飞机,经申请批准后在指定的航路上飞行。
2、简述机场系统的组成。
为实现地面交通和空中交通的转接,机场系统包括空域和地域两部分。前者即为航站区空域,供进出机场的飞机起飞和降落。而后者由飞行区、航站区和进出机场的地面交通三部分组成。
(1)飞行区
分空中部分和地面部分。空中部分指机场的空域:包括进场和离场的航路;地面部分包括跑道,滑行道,停机坪和登机门,各种保障飞行安全的设施、无线电同行导航系统和目视助航系统,以及一些为维修和空中交通管制服务的设施和厂地,如机库,塔台,救援中心等。
(2)航站区
航站区为飞行区同出入机场的地面交通的交接部。因而,它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①地面交通出入航站楼的交接面——包括公共交通的站台、停车场、供车辆和行人流通的道路等设施;
②航站楼——用于办型旅客和行李从地面出入交接面到飞机交接面之间的各项事务;
第一部分 问答题
③飞机交接面——航站楼与停放飞机的联结部分,供旅客和行李上下飞机。
由市区进出机场的地面交迫,可以采用各种公共交通(例如公共汽车、轻轨、单执、地铁等)和小汽车(私人车和出租车)。
机场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有飞行区和旅客航站区,其他的一些设施还包括货运区、机务维修设施、供油设施、空中交通管制设施、安全保卫设施、救援和消防设施、行政办公区、生活区、生产辅助设施、后勤保障设施、地面交通设施。所以运输机场应具有的功能是:①保证飞机安全、及时起飞和降落;②安排旅客和货物准时舒适地上下飞机;③提供方便和迅捷的地面交通连接市区。
3、机场跑道设计与城市、公路道路设计的异同。
(1)相同点
首先,机场跑道的设计与城市、公路道路的设计都受到周围地形、工程发展规划、可用面积大小以及周边相应基础设施状况的影响。
其次,如果存在高速公路机场建设的情况,将跑道与高速公路紧密联系在一起。以高速公路为基础,借用平直、宽阔的高速公路作为飞机起降跑道的“准机场”。,使地面公路交通的功能实现了立体化。高速公路技术标准与飞机跑道的技术要求接近,高速公路建设无需做大的、质的改动。高速公路飞机跑道只需在宽度、纵横坡度、路基高度、路面厚度(强度)等方面满足飞机起降的要求即可。
(2)不同点
首先,跑道方位在设计的时候主要受风力负荷的影响;而否则受风力影响较小。其次,机场跑道主要有5种主要跑道构型(单条跑道、两条平行跑道、两条不平行或者交叉跑道、多条平行跑道以及多条平行及不平行或交叉跑道),跑道构型的设计取决于:交通需求量。运输不很繁忙,且常年风向相对集中的机场,只需单条跑道,运输非常繁忙的机场,则需要两条或多条跑道。
再者,跑道道面应有合适的粗糙度(抗滑性)和良好的平整度。跑道道面只有同时满足强度、粗糙度和平整度三方面技术指标的要求,才能保障现代飞机的起飞、降落时的安全、舒适,才能延长飞机和道面的使用寿命。
最后,跑道为满足飞机的顺利起降,基本都采用长距离的直线线路设计,而城市公路道路考虑到行车人员的驾驶体验与疲劳状况,多为曲线设计,尽量避免长距离直线道路的设计;
4、跑道方位最主要受哪些条件影响?最佳方位如何确定?
(1)跑道方位设置影响因素:
① 风力负荷。风力负荷是保证跑道使用率的重要因素。
第一部分 问答题
②净空条件。净空条件是保证飞机安全和跑道正常使用的主要因素,同时还受到周围地形、机场发展规划、可用面积大小以及相邻机场状况的影响。(2)机场跑道布置原则
① 在飞机着陆、滑行和起飞的过程中受到的干扰和延误最小; ② 从航站区(门位)到跑道端部的滑行距离最小; ③ 滑行道路线尽可能避免穿过跑道 ④ 保证着陆飞机不与起飞飞机相互干扰; ⑤ 繁忙机场,应设置单向平行滑行道;
⑥ 提供充分适当的出口滑行道,使得着陆飞机占用跑道的时间最少,并沿尽可能短的路线到达门位;
(3)机场跑道最佳方位确定方法:风向分析
为了确定侧风速度分量不超出上述规定的主导风内的覆盖比例,以判断跑道使用率是否满足95%以上的接求,需对下述两种情况下风的特性进行分析:
① 全年各种气象条件下的主导风向覆盖情况;
② 坏大气(能见度差和(或)云层低)条件下需利用仪表着陆时的主导风向覆盖情况 风向分析可按下述步骤进行:
① 向机场或附近所在地(新建机场)气象站收集不少于5年的风向和风速资料(每天8次等时间间隔观测的16个方向的风速记录);同时对云层高不高于152m和能见度小于等于1.61km的坏天气予以注明;
② 将收集到的数据按不同方位和风速编成统计表,分为全部天气和坏天气两张; ③ 根据统计表,绘制风力负荷计算图或者风徽图;各同心圆的半径相应于不同的风速(按比例绘制)。将不同方向和速度的风出现的频率(观测到的次数除以总观测次数)填入图中相应的扇形分格内。在一张透明纸条上绘出3条平行线,2条边线到中线的距离各为容许侧风风速。将透明纸放在风徽图上,以中线透过圆中心,绕此中心旋转透明纸,直到两边线之间覆盖的各扇形分格内的频率总和达最大。如边线切割的风格不足一格。则目测其覆盖的比例;
④ 找出风力负荷最大的方向,即跑道的方向;
5、跑道长度有哪些影响因素?对跑道长度起什么影响? 确定跑道长度时,主要考虑五个方面的因素:
①飞机起飞和着落性能的要求;②飞机质量;③气候条件(温度和风等);④跑道特性(纵坡及表面特性);⑥机场高程。由于供运输机用的跑道长度主要根据起飞要求确定,因此下面只介绍影响起飞所需跑道长度的因素。其因素主要有飞机、机场、大气三类,下面分别介
第一部分 问答题
绍。(1)飞机 ① 飞机质量
飞机越重,所要求的跑道长度越长。由第一章第二节中已知,飞机质量由基本重、商务载重和航程用燃油和备用燃油重四部分组成。通常,起飞长度要求按最大起飞重确定,而着陆长度要求按最大着陆重确定。然而,在起飞爬升面上有障碍物而必须以更大的坡度爬天时,起飞重按低于最大值的障碍物限制重确定。最大起飞重受飞机结构的限制,与大气、机场压力高程、跑道特设等因素无关。面障碍物限制重则与障碍物的位置和高度情况有关,也与机场的压力高程和大气条件有关。
机场现有跑道长度不能满足飞机按最大起飞重起飞的氏度要求时,可以采用降低质量的办法起飞。质量组成中,基本重和备用燃油重一般不会坐功。备用燃油量通常规定由飞往备降机场和在备降机场上空等待区盘旋待用油量。航程用燃油量则随航程远近而定,改变商务载重和航程用燃油量(航程许可的话)来降低飞机的质量。
② 机型,如发动机推力和飞机襟翼偏度等。(2)机场 ① 跑道特性
跑道的纵向起伏,对飞机起飞和着陆所需的长度也有影响。纵向起伏以跑道中线的有效纵坡麦征,其定义为中线最高点和最低点的高程差除以跑道的长度。一般情况,有效坡度每增加1%,跑道长度需增加10%左右。
飞机着陆时跑道表面的积血或和积水会降低其摩擦系数,使减速滑跑距离增长。而轮胎在水或雪浆K?驶时,会出现飘滑现象,导致方向操纵失去控制。同时,积水和积雪增加了对飞机的阻力。试验表明,积水或看浆深度大于1.3cm时,飞机不宜远行;在0.6--1.3cm之间时,起飞重需大量减轻;在0.5cm或以下时,着陆时易产生飘滑。因此,道面表面应采取充分的排水和除雪措施,并进行刻槽或做粗构造。
机场的情况为海平面、标准大气、无风、有效纵坡为零、表面干燥、飞机以最大起飞重和最大着陆重运行时,称作基准条件。按基准条件确定的场地长度,称为基准场地长度。当大气、高程、跑道特性等同上述基准条件有出入时,则应考虑这些差异进行修正。在没有合适的飞行手册参照时可参考上述—般情况下的变化关系进行修币。
首先按飞机起飞和着陆性能要求确定所需塞准场地长度。然后,按跑道高程(以主跑道中线上最高点的高程为准)进行修正。再依据机场的基准温度,按它同该高程标准大气温度的差值进行修正。上述高程和温度修正的量如果超过基准长度的35%,则需进行专门研先来确定修正值。接着,按跑道的有效坡度值进行坡度修正,② 飞行区等级
第一部分 问答题
飞行区等级用两个部分组成的编码来表示,第一部分是数字,表示飞机性能所相应的跑道性能和障碍物的限制。第二部分是字母,表示飞机的尺寸所要求的跑道和滑行道的宽度。对于跑道来说飞行区等级的第一个数字表示所需要的飞行场地长度,第二位的字母表示相应飞机的最大翼展和最大轮距宽度。
③ 停止道及净空道(3)大气
大气对的道长度要求有重大影响。大气因素包括相互关联的压力、密度和湿度。如果空气的压力和密度降低,飞机的升力会降低,发动机的功率和推进效率也会降低,而着陆时的阻力减少。因而,起飞和着陆所需的长度都会增加。在压力一定而温度增高时,空气密度会因之而下降,At行使发动机在起飞时的效率降低,因而,考虑起飞长度要求时,应计入环境温度的影响。温度对着陆长度的影响则较小。
① 气温
在气温较低时,发动机的推力随温度增加可保持基本不变;当气温增加到一定值时,发动机的推力随气温的增加而减小。在气温较高时,发动机的推力随气温增加而减小的比例很大。气温每升高1℃,长度需增加1%。跑道长度计算气温:高温使航班延误起飞及减载起飞所造成的总损失等于跑道长度减短获得的总受益。我国跑道长度计算气温:每年最热月的每天最高气温的平均值,近期多年均值。
② 气压
空气压力下降,所需跑道长度增大。跑道长度计算时,必需采用当地气象台的实测气压,即相当于计算气温的实测气压。
③ 风
顺风起降,跑道长度增加,风速每增加9.26Km/h,长度增加7%;逆风起降,跑道长度减少,风速每增加9.26Km/h,长度减小3%;
如果跑道采用可以双向起降的使用方案,也即始终保持逆风起降,则起飞和着陆长度都可按无风条件确定。
6、叙述机场障碍物限制面的作用和组成。
为了飞机的安全起降和机场的正常使用,根据机场使用的飞机特性和助航设备的性能,对机场及其附近一定范围规定了几种称为净空障碍物限制面的平面、斜面用以限制机场周围及其附近的建构筑物,对超过障碍物限制面的物体应进行处理。机场场址选择时,要考虑净空要求,在规定必须保持无障碍物的空域内要检查是否有障碍物存在。如有障碍物,须同有关部门协商移去或拆除;如无法拆除,则须研究确定可否在不降低飞行安全的条件下改变进近程序。否则,须另选场址。
第一部分 问答题
障碍物限制面的组成及来源:
(1)进近面
是在跑道人口前的一个倾斜平面或几个平面的组合。进近面的起端从跑道人口外60m(飞行区代码l的非仪表跑道为30m)开始,其起算标高为跑道人口中点的标高,按相关规定的宽度和斜率向两侧散开,并以规定的各段坡度和长度向上、向外延伸,直到进近面的外端,进近面的起端与外端平行。
(2)过渡面
过渡面是从升降带两例边缘和进近面的部分边缘开始,按相关规定的坡度向上、向外倾斜,直到与内水平面相交的复合面。沿升降带两侧边缘过渡面底边上每一点的起算标高等于跑道中线或延长线上距该点最近一点的标高;沿进近面两侧的过渡面底边上每一点的起算标高为进近面上该点的标高。
过渡面是根据保证飞机正常复飞时安全的要求确定。正常复飞的起点,对非精密进近通常在近距导航台上空,对精密进近则在决断高度与下滑道的交点。(3)内水平面
内水平面是高出跑道45m的一个平面,以跑道两端人口中点的平均标高起算,其范围以跑道两端入口中点为圆点,按相关规定的半径画出圆弧.用平行跑道中线的两条直线与圆弧相切形成的一个近似椭圆形。
内水平面主要根据目视盘旋进近程序的要求确定。(4)锥形面
锥形面从内水乎面的周边开始,以5%的坡度向上和向外倾斜,至相关规定的外缘高度为止。锥形面的尺寸,是根据飞机沿目视盘旋进近程序平行跑道方向飞行时,与飞行高度相同的障碍物有足够的距离来确定。(5)复飞面
复飞面用于精密进近跑道,为梯形斜面。其起端位于入口后按相关规定的距离并垂直于跑道中线,其起算标高为该处跑道中线的标高,按规定的起端宽度和斜率向两侧散开,并以规定的坡度向前向上延伸,直至与内水平面相交。(6)内进近面
内进近面用于精密进近跑道,呈长方形。其起端与进近面起端重合,按相关规定的宽度、长度和坡度向上向外延伸至内进近面的终端。(7)内过渡面
内过渡面用于精密进近跑道,它较过渡面更接近跑道。其作用是限制那些必须设在接近跑道的助航设备、飞机、车辆等物体,除了易折装置的物体外一极不得高出这个限制面。(8)起飞爬升面
第一部分 问答题
其起端位于跑道端外规定距离处或净空道末端(当净空道长度超出上述规定距离时),按视定的起端宽度和斜率向外向上扩展到末端宽度,然后在规定的起飞爬升面总长度内维持这一宽度。
7、简述飞行区容量的影响因素及增容办法。
飞行区的容量,通常由跑道的容量所控制。下面主要讨论飞行区的容量。容量分析主要用于判别现有设施是否满足运输需求,确定设施新建或扩建所需的规模,延误分析则主要用于方案比较及经济分析和评价。影响跑道容量的主要因素有以下4个方面:(1)空中交通管制图素
为保证交通安全,作出了如下一些交通管制方面的规定:
1)跑道上不容许同时有两架飞机运行——着陆飞机必须滑行到出口外,起飞飞机才能放行,其时间间隔取决于着陆飞机的跑道占用时间(通常约为1min);后一架起飞飞机必须待前一架起飞飞机升起后,方可进入跑道,二考的间隔时间也取决于跑道占用时间(约为l min)。
2)着陆优先于起飞——当着陆飞机离跑道入口一定距离(约2海里或lmin)以内时,应首先安排着陆;否则可插入一次起飞。
3)同一飞行路径的两架飞机之间应有足够的水平距离间隔。由于飞机翼端在飞行时产生的尾流涡流会对后随飞机的飞行造成危害,因此,对前后两架飞机间的水平间隔作出了规定。
4)交通管制系统的完善程度(控制精度)和管制员所采用的顺序原则(按速度快慢排序原则或按先到先安排原则)。(2)机队组成
机队中各种类型飞机的组成比例不同,会影响到其平均水平间隔距离和平均速度,从而影响到容量。除了机队组成外,影响容量的飞机组成因素还有;在总运行次数中着陆和着陆—离地(飞行训练时采用)各占的比例。(3)跑道布置和使用方案
当跑道为两条和两条以上时,其布置和使用方案对容量有较大影响。两条平行跑道而间距较近时(中线到中线的距离为213.4—761.7m),由于飞机在进入最后进近段时的横向偏差,两架飞机不能乎行起降,而仍需保持纵向水平间隔的要求。因而,其容量与单条跑道几乎一样。通常,采用一条供起飞而另一条供着陆的方案,但两条跑道仍不能完全独立运行。问3E为中等时(762一l 310.3m),两条跑道可同时分别进行起飞和着陆。通常,起飞跑道的容量要比着陆的大,但从长时间来看,起飞率与着陆率应相等,因而,跑道的容量决定于着陆
第一部分 问答题
跑道的容量。当跑道间距大于1310.6m时,两条跑道可分别独立起降。(4)环境因素
影响容量的主要环境因素为能见度、风、跑道表面状况和噪声减除要求。能见度差时,需较长的水平间隔距离和跑道占用时间,因而其容量低于能见良好时。侧风过大(风速的垂直分量不应超过24km/h),跑道湿滑或积雪,都会增加跑道使用时间,甚至引起跑道关闭。面减除或减轻噪声的要求,则会限制跑道在一天内某些小时的使用。机场增容措施:(1)扩建现有机场设施
扩建现有机场设施是增加机场系统容量的一个重要措施,也是机场当局为适应航空需求的增长而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扩建现有机场设施包括了众多方面,如扩建跑道系统、停机坪位、改进滑行道系统等飞行区的扩建以及为适应处理旅客设施的不足而扩建航站楼或新建另一航站楼、建设新机场等。(2)高峰时间管理
①经济手段:高峰时间的价格措施;高峰时间使用权拍卖。
②行政手段:高峰时间交通配额;航空交通流量控制;限制通用航空飞机的运行。(3)航空需求科学管理
① 提供远程服务设施 ; ② 发展超级枢纽机场 ; ③ 简化国际到达旅客手续 ; ④ 某些航空运行的调整 ; ⑤
短距航空运输的其他方式化。(4)改进相关技术措施及提高运行效率
包括改进飞机技术、航站楼设计、门位分配技术、航站处理系统技术。
8、简述机场噪声的计量方法及降噪措施。噪声的计量(1)声压
声音的强弱主要由声压来度量正常人耳刚刚能听到的声压叫听阀声压。很强的噪声如球磨机等声压达20N/m2,这样强的声压台使人耳产生疼痛的感觉,所以叫痛阀声压。从听闻到痛闻,声压绝对值相差100万倍,用声压绝对值表示声音的强弱很不方便。因此采用对数标度,用“级”度量声压,称为声压级。这正如用级表示地震的强弱一样。
声压级通常用符号LP表示,单位为分贝(dB),其定义为;
第一部分 问答题
式中
P---声压;
P0---基准声压。
(2)声强
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声波传播方向单位面积的声能称为声强。声强和声压都可以衡量声音的强弱。前者用能量的方法,后者用压力的方法。声强级用符号L1表示,单位为分贝(dB),定义为:
Lp20lgpp0LI=10lg式中
I——声强;
I0——基准声强.(3)声功率
I; I0声源在单位时间内辐射出来的总声能量称为声功率,常用R表示,单位为w(瓦)。声功率只反映声源本身的特性,与声波传播距离及声泥历处的环境无关。
声强与声源辐射的声功率有关。声功率越大,在声源周围的声强也越大。如果声源在没有边界的自由场中向四面八方均匀辐射声波,则在离声源相同距离处的球面上各点的声强相同。
声功率级用符号Lw表示,单位为分贝(dB),定义为:
Lw=10lg
式中
W——声源的声功率;
W0——基准声功率。噪声的主观评价量(1)响度
人耳对声音的感觉不但与声压有关.而且和频率有关,对高频声音感觉灵敏,对低频声音感觉迟钝。声压级相同而频率不同的声音,听起来感到不一样响。如纺纱车间的噪声和小汽车车内噪声的声压级基本相同,约90dB。可是前者是高频,后者为低频。听起来会感到前者比后者响得多。由此可见,声压级只能表征声音在物理上的强弱,不能表征人对声音的主观感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模仿声压级而引出响度级的概念。
W W0
第一部分 问答题
响度级是表示声音响度的量。它把声压级和频率用一个单位统一起来,既考虑声音的物理效应,又考虑声音对人耳听觉的生理效应。它是人们对噪声作主观评价的基本量之一,其单位为方。
(2)噪度
噪度与响度不同,限度是人们在主观上对噪声烦恼或厌恶程度的衡量。
人们对同一种燥声的陶度感觉与烦恼感觉并不一样。通常,高频燥声比同样的低频吸声更为烦恼;强度变化快的噪声比强度变化侵的噪声要吵;两个强度相等的声音,其中包含有纯音或能量集中在窄频带内的声音更为吵闹。
(3)常用的主观评价量
目前我国城市及各种土木建筑的噪声标准,其评价量通常采用A声级和等效声级。3 降噪措施
飞机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有管理措施、飞机措施、飞行措施和机场工程措施四种。(1)管理措施
噪声的管理措施,世界各国都很重视,认为这是防治噪声污染源有效的措施。其基本方法是成立管理机构、立法和督促执行。目前新建和扩建的民用机场都做环境影肉报告书。报告书主要内容之一是预测机场建成后飞机噪声污染的情况,提出防治措施及周围土地使用规划的建议。管理工作员主要目的,是使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得到落实。因此,机场环境评价报告书批准后,要督促有关单位严格执行。在验收机场主体工程的同时,要检查噪声和拆迁等防止飞机噪声污染的工程是否全部完成及其质量。
严格执行土地使用规划,是世界各国公认的防止飞机噪声污染员基本的措施。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在飞机噪声影响范围内修建任何建筑物,机场当局无权干涉,然而一旦建成后受到飞机噪声干扰时,当地居民就怨气冲天,甚至去上诉。因此,报需要订出规定,要求在飞机噪声影响范围内新建各种建筑物必须先征得机场当局同意,然后报请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现在没有这种规定,应紧紧依取当地政府,把土地使用规划交给城市建设部门,并向群众宣传,动员当地各个单位及居民密切配合执行。
(2)飞机措施
降低和限制飞机本身的噪声,这是防治飞机噪声污染的重要措施。1)用低噪声飞机取代高噪声飞机; 2)禁止噪声过大的飞机进入机场。(3)飞行措施
1)飞机起飞着陆避开噪声敏感区
当噪声敏感区在跑道延长线上并且距跑道较远时,可规定飞机起飞及着陆都避开这个较感区;噪声敏感区在跑道延长线上并且距跑道较近时,可规定有噪声敏感区的跑道一端不
第一部分 问答题
飞行,只在跑道另一端起飞着陆;或规定有噪声敏感区的跑道一端只许飞机着陆,不许起飞;
噪声敏感区在跑道的一侧附近时,可规定飞机起飞着陆只沿没有噪声敏感区的跑道一例飞行,或规定在离开噪声较感区足够远的地方绕过。
2)夜间不飞或少飞
夜间飞行严重影响机场附近居民的睡眠,容易激起公愤,所以夜间不飞或少飞是减轻飞机噪声污染的重要措施。
3)提高飞机上升串或减小油门
当噪声较感区在跑道延长线上时,可以考虑采用提高飞机上升串,使飞机以较高的高 度飞越噪声敏感区;也可以考虑采用当飞机到达噪声敏感区上空时减小油门的措施。这两种措施,由于效果不大而且会影响飞行安全,因此通常不采用。
4)在机场周围对需要限制噪声强度的航道进行监督
在需要限制噪声强度的航道上设置噪声监听仪,监听每架飞机起飞着陆的噪声大小,井 规定允许噪声的等级。如果发现噪声超过许可等级,就进行罚款并令其改正。如不改正就 禁止该飞机在这机场起降。(4)机场工程措施
在机场设计及使用过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下列措施减轻飞机噪声污染。
1)改变跑道方向或移动跑道位置
在机场设计时,如果发现跑道延长线上有范围不大的噪声敏感区向或移动跑道位置,使飞机起落航线避开噪声敏感区。
2)改变机场位置
在跑道附近有范围较大的噪声敏感区(如城市),考虑采用改变机场位置的措施解决。
3)机坪的位置和朝向尽量避开噪声敏感区
在机场设计时,要尽量使得机坪,尤其是僚机坪的位置和朝向远离噪声敏感区。无法避开噪声敏感区时,也可以考虑设置消声设施。
4)植树造林
声波通过较茂密的树林,每行进10m,要衰减2—3dB。因此,在不影响机场净空的条件下,可在噪声敏感区邻近跑道的一带植树造林,以减轻飞机噪声的污染。
5)建筑隔声或搬迁
根据机场飞机噪声预澜等值线图和土地适用参考规范,对噪声污染超过标推的建筑物可采取建筑闻声或搬迁的措施。
6)合理布局机场使场内的飞机噪声污染减至最少
通常人们只注意飞机噪声对机场外部周围的影肉,而忽视对机场内部的影响。机场环境影响评价,通常只做对机场外部影响的评价,而不做对机场内部影响的评价。事实上,飞
第一部分 问答题
机噪声对机场内部的影响比对机场外部周围的影响大得多。因此应注意对机场内部的飞机噪声污染采取切实可取的防治措施。在进行机场总体布局时,应先作出1:5000或1:10000的飞机噪声等值线图。参考相关的要求,布置机场各个建筑物的位置。对于与飞行区没有联系或联系很少的建筑物,尤其是生活区应尽量离跑道和站坪远些,使其室外的声环境达到规定要求。至于航站楼和航管楼等必须取近站坪和平行滑行道的建筑物,应采取建筑隅声措施,使室内声环境达到规定要求。
9、结合课堂讲解内容,谈谈机场平面布局的方法。
机场平面布置是指机场各项主要设施的总体布局,包括:跑道的数目、方向和布置,航站区同跑道的相对位置,滑行道的安排,各种机坪的位置等。下面对主要部分的位置和设计方法逐一说明:(1)跑道的布置
单条跑道是最简单的—种跑道构形,单条跑道在VFR条件下的小时容量约在50一100架次之间,在IFR条件下的小时容量约在50一60架次之间,而年容量约为19—24万架次。在需求量低于这一容量阀值的情况下,都可采用单条跑道方案。
在确定跑道的方位时,应避免使飞机飞越人口稠密地区的上空和避开障碍物。同时,跑道的方向应平行于主导风向,使飞机在午内能有95%以上的时间可在侧风风速低于容许值的情况下使用跑道。为此,将对机场的风向和风速进行统计分析。当单条跑道的布置无法满足这个要求的方位时,需增设一条侧风跑道,使机场利用率在9成以上。当需求量超过单条跑道的容量时,可采用平行跑道方案。平行跑道系统的容量在很大法皮上取决于跑道的数目和跑道之间的距离。通常为2条平行跑道,交通量大时,也有采用2条以上的。
航站区设在两条平行跑道之间,则它们通常相隔得较远,以便有足够的地方设置航站楼、滑行道、机坪等。由于受跑道修建场地的形状的限制,或者为了减少飞机起降时的滑行距离,可将平行跑道的入口位置错开布置。当单方向的跑道布置不能满足95%以上的机场使用率要求时,需设置另一个方向的跑道,供侧风强时使用。而在风轻微时
则两条跑道可同时使用。两条斜向跑道可布置成开口V形或交叉。开口V形跑道的容量要比交叉跑道的容量大,特别是当飞机的起飞和着陆为从V形顶端向外散开时。交叉跑道的容量同跑道相交的位置和跑道使用方案有关。相交点距离起飞和着陆人口越近,则容量越大。(2)航站楼的布置
航站楼通常设在飞行区中部。为了减少飞机滑行距离,航站楼应尽量靠近平行滑行道。当飞行区只有一条跑道而且风向较集中时,航站楼宜适当取近跑道主起飞的一端。当飞行区只有一条跑道,为了便于旅客与城市联系,航站楼应设在靠近城市的跑道一侧,不宜设在远离城市的跑道一侧。当飞行区有两条跑道时,航站楼宜设在两条跑道之间,以便飞机来往
第一部分 问答题
于跑道和站坪并且充分利用机场用地。
而且航站楼要离开跑道足够距离,给站坪和平行滑行道的发展留有余地。大型机场的航站楼较长而且站坪面积较大,为了便于航站楼布局和站坪排水,航站楼应设在既平坦又较高的地方。航站楼应离开其他建筑物足够距离,以便将来发展。
(3)滑行道布置
滑行道的主要功能是为飞机提供从跑道到航站区去的通道。滑行道的设置,可使着陆的飞机迅速离开跑道,从而使跑道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容量潜力,提高机场的运行效率。
1)道面宽度满足最大主起落架外轮外侧的间距加2倍主起落架外轮外侧与滑行道道面边缘的净距;
2)弯道曲线半径应同飞机的滑行速度相适应 ;
3)增补面的设计方法有:模型模拟法、数学计算法、图解法等。(4)航站区与跑道的关系
航站区的位置,应该布置在从它到跑道起飞端之间的滑行距离最短的地方,并尽可能使着陆飞机的消行地两边最短。
对于单条跑道,如果在每个方向的起飞和着陆次数大致相等,航站区设在跑道中部位置,则不论哪一端用于起飞,其滑行距离均相等,并且也便于不论从哪个方向着陆。在设置两条平行跑道的情况下,如果飞机起飞和着陆可在两个方向进行,航战区设在两条跑道的中间部位最合适;如果一条只用于着陆,而另一条只用于起飞,则平行跑道的端部宜错开布置,使起飞或着陆的行距离都城小。如果风向要求多个方向的跑道时,宜把航站区设在V形或交叉跑道的中间。航站区不宜放在两条跑道的外侧,因为它一方面增加了沿行距离,另一方面飞机在沿行到另一条跑道时需穿越正在使用的邻近跑道。采用4条平行跑道的,宜规定两条专用于着陆,两条专用于起飞,并规定邻近航站区的两条跑道用于起飞。
10、结合课堂学习,谈谈你对机场规划的认识和疑惑。对机场规划的认识
机场规划是规划人员对某个机场为适应未来航空运输需求而做的发展设想。它可以是一个新建机场,也可以是现有机场某些设施的扩建或改建。机场规划的目的是为了在某些方面提出指导方针,供机场当局制定短期和长期的发展政策和决策,向上级部门或其它单位寻求财政资助,争取当地政府和人民的兴趣和支持等。
在机场规划之前,要搜集机场服务地区的有关数据,为规划提供基础信息。所需采集的资料包括:现有机场的性质、规模和使用情况;空域结构和导航设施,场址的物理和环境特性,周围土地的目前使用情况和规划;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等。
第一部分 问答题
预测是规划的基础,此外还要对机场进行容量需求分析,并将预测的飞机运行次数同飞行区场道、空域和空中交通管制设施的容量进行比较;旅客预测量同旅客航站楼的容量相比较。通过上述比较分析,可以提供基础以确定所需的设施和可行性。在场址选择和设计过程中,要对环境影响进行细微的研究,以保证机场与环境的协调一致。
然后是场址的确定。机场的规划应包括场址选择这一部分内容,场址选择是从环境、地理、经济和工程观点出发,寻找一块尺寸足够容纳各项机场设施而位置适中的场地。选择场址最重要的是对各候选机场场址(包括现有机场的扩建)进行正确的评价,如可利用空域和净空要求是否满足等。
在前面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就可以绘制机场总平面图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机场布置图,即在选好场址和确定所需设施后,可进行机场平面布置,安排跑道、滑行道和停机坪的构形,划出留待建立航站楼设施的范围,顺定导航设施和跑道进近区的位置等;土地使用图,在机场场界范围外则定下受机场净空标准和噪声暴露级位影响的范围,对这些地区应提出土地使用的建议;航站布局图,航站区的布置主要包括旅客航站楼、货物航站楼和服务道路等位置和范围的安排,它们与飞行区的构形和土地使用规划有关;最后是出入机场地面交通图。
规划方案可以制订多个。经分析比较,选出其容量能满足飞机、旅客、货物和地面车辆要求,驾驶员、旅客和工作人员感到最有利,修建和运营费用最低,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最小的方案。规划方案得到公众和领导部门的认可和批准后,可付诸实施。然而,规划是个连续的过程,需每隔一段时间搜集资料重新评价,按经济、运营、环境和财务条件的变化进行修改。疑问
通过半个学期的学习,在对机场规划设计方面的知识有了一定了解之后,我也有一些相关的疑惑:
1)机场的建设是根据地区的人们需求和发展需要而规划的,一般规模较大。特别像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本来土地资源就很紧缺,很难规划出一大块用地用于新机场的建设或者旧的机场的扩建,加上航空公司越来越多,对机场的发展和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在机场规划中土地资源紧缺的问题应该怎样合理的解决?
2)机场运营的噪声会影响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加之夜间飞行较为危险,所以一般机场都采用夜间停飞的措施,这无疑会严重影响机场的收益。能否通过噪音低的小型飞机并增加航班次数等措施恢复夜间飞行,从而提高机场资源的利用率?
3)在环境保护和健康安全日益受到人们重视的今天,机场的建设和运营也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节能减排。除了采用新技术、提高机场运行管理效率等方法外,能否提前(即规划阶段)就采取相关措施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4)在机场与地面交通衔接方面,存在衔接不畅的问题。除一些中大城市的机场附近存
第一部分 问答题
在地铁站外,对于大多数机场,乘客需转乘铁路、公路等其他交通方式到达目的地,现有的衔接通道的快速性和便捷性还有待提高。以后的机场建设可以在规划阶段合理解决,如与地铁站的建设协调统一,将地铁站直接接入机场航站楼中,降低乘客的换乘走行距离等。
第二篇:机场规划设计技术管理探讨论文
摘要:以上海机场规划设计为例,介绍了运营单位参与建设的全过程,并通过“设计回头看”的创新管理方法,从旅客处理能力、商业设施、航站楼功能流程、机电设备等方面,评价了机场的建设效果,使机场的规划设计更加人性化。
关键词:机场,规划设计,航站楼,商业设施
1、概述
机场建设项目是一项异常复杂和艰巨的系统工程项目,由于其航空枢纽的高端定位,涉及的利益主体多,协调难度大,工程技术要求高,任务多,责任重,工期紧,增加了建设管理的难度,也面临许多独特的问题,例如不停航施工。要保证机场项目最大化的发挥综合效益,就必须充分考虑社会、经济、技术和环境等各方面发展因素;必须做好统筹规划、界面协调管理、系统的前期准备和目标的全过程控制。在规划设计方面,上海机场建设指挥部坚持将服务航空枢纽建设作为重要的指导思想,坚持功能为主、流程合理的原则,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处处考虑用户的需要和方便。上海机场的建设从规划设计伊始,就展开了一系列的深度研究和调查,进行机场建设工程用户功能需求的再分析。期间,吸收运营部门参与项目前期规划,让未来机场运营主体参与到机场建设的决策中来。项目设计中,邀请运营部门参与设计,充分听取和考虑运营部门的需要。在设计阶段的中后期,还通过“设计回头看”等创新管理方法和活动,让运行单位参与审查设计成果,反映用户对规划设计的意见和要求。
2、运营单位的建设全过程参与
上海机场建设指挥部始终将满足用户需求作为工程建设的宗旨,以“建设面向运营”思想为指导,全面展开航空枢纽的建设工作。机场建设指挥部在项目策划前期就明确提出“面向运营”的建设理念,并贯穿于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及移交的全过程。在建设前期,机场建设指挥部坚持“功能为主”的原则,在组织结构中配备具有丰富机场运营经验的人员,建立与运营单位之间的信息沟通平台,深入分析用户的需求功能,邀请运营单位参与规划设计。工程竣工阶段,运营预案的研究、移交计划的编制与实施,对运营人员的全过程培训等,都是面向运营的建设理念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与实践。
2.1 机场运营公司参与工程建设
在机场建设工程中,机场运营公司通过设立工程办公室,组织专业团队与机场建设指挥部进行协调沟通,配合工程的顺利完成与交接。
1、与指挥部联合进行机场运营模式研究。在机场运行指挥平台的建设过程中,上海机场集团采取了规划建设和模式研究同步开展的形式,坚持模式确立先行,建设配套跟进的原则,使建设方向能够满足逐渐清晰的管理模式的需求。以浦东国际机场扩建工程为例,在建设前期,机场建设指挥部与机场股份公司、集团战略发展部、安全运行监控中心有关人员分别设立课题组,并组成领导小组和联合课题组,开展机场未来运营模式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为日后管理做好了组织框架,同时在机场建设期间,对具体的设备选型、设计与采购,设施布局等提供了指导,避免了后期的大规模调整,真正实现了建设为运营服务的理念。
2、参与航站楼分配方案等课题研究。上海机场定位为门户复合枢纽,意味着运营期间众多航空公司的入住,各航空公司及联检单位工作区域的分配直接关系到各个航站楼的规划及系统设置等一系列相关工作。工程伊始,为适应航空公司及其联盟的代码共享航班的枢纽运作,最大程度地方便旅客出行,合理有效利用机场资源,机场建设指挥部多次走访、听取和协调航空公司、联检单位等用户的意见。在综合考虑机场客流数据及各航空公司的发展及联盟要求,借鉴国外机场多航站楼的分配经验,结合浦东国际机场、虹桥国际机场航班生产及运行情况,考虑机场长期发展需要的前提下,形成了各航站楼分工方案。航站楼分配方案为初步设计提供了依据,使机场能够根据各航空公司要求进行规划布局,确保航空公司的运作便利,为旅客流程分析提供依据,同时为运营方案的研究做好准备,是确定各运行中心的基础。
3、全方位配合工程建设的推进。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机场运营单位组建的工程办公室全部参与由机场建设指挥部领导主持的大中型例会。工程办公室既了解建设状况,又反馈运营问题,并在其高效的组织模式下,及时解决建设单位向运营单位提出的合理要求。机场运营公司打破了原来“先建设,后检查,再整改”的工作思路,从方案设计、招标采购到工程实施、竣工验收的各环节,不断提出意见和建议,既保证了建设为运营服务,又使机场运营公司能更深入了解机场建设的各环节,为日后运营打下基础,更节约了时间、成本,推进了工程建设节点的顺利进行。
4、适时发挥运营部门的主导作用。对于一些特殊环节的管理工作,机场运营单位具有一定的决策权。例如标识系统,对于航站楼这样的大型建筑,小小的标识、标志对旅客正确办理手续并登机、下机以及获得其他信息等起到关键作用。机场股份公司通过广泛地调研,根据各航空公司提出的各种标识布置方案,包括对标识的大小、颜色及内容的要求等,确定了具体标识方案。
2.2 航空公司和联检单位参与扩建工程建设
机场经营单位的参与使得机场建设面向运营的理念进一步落到实处。各航空公司与联检单位是机场运营的主体,是展示机场形象的窗口,直接为旅客提供各种服务,更了解用户需求。建设过程中,经营部门的参与不仅宏观上为机场定位及功能构架提供技术支持,而且微观上直接关注旅客需求及服务便利。
1、参与用户功能需求分析。上海机场建设中,坚持将服务航空枢纽港作为建设总体目标,重视功能流程设计,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建立环境友好型机场系统的理念。例如,浦东国际机场一期工程建设项目在建设时对中转功能考虑不足,在客流量逐渐增加时显露出来。机场建设指挥部开展了一系列的调查与研究,主动邀请功能需求的主体———各航空公司及联检单位参与T2航站楼旅客流程的研究,从国际惯例出发,分析浦东国际机场的航线及其结构,了解联检单位的查验程序和设施要求,最大程度地使扩建工程的旅客流程合理、规范,方便旅客换乘。以航显系统为例,调研对象涉及建设、设计、其他系统集成商、运营等多家单位,其中包括机场股份公司的机电通信分公司航站楼管理分公司、航空服务分公司、安检护卫分公司以及东方航空公司、上海航空公司、星空联盟、国际航空电讯协会(SITA、、傲创电子机场系统(Ultra、等数十家机场运营单位,运营部门在调研对象中所占的比例达到65%,其中航空公司占44%.通过采访信息持有对象、召开需求调研工作讨论会、原形模拟、场景模拟等多种方法,机场建设指挥部确定了扩建工程航显系统的功能需求,为机场运营提供了合理的显示规则设计和航班业务处理流程和信息,保证了系统间相关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可靠性,从而保证了系统开通后的用户满意度。
2、参与规划设计与论证。机场建设指挥部在前期规划时,就充分考虑到运营单位的需求,邀请他们参与到规划方案讨论小组中来,就如何强化上海机场枢纽地位以及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机场中转能力和国际通航能力,能否提供畅通、可靠的航班连接,能否应对大量的转机人流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论证。
3、参与土建装饰施工。施工阶段,航空公司及联检单位对工程建设的建议除了直接向工程部门反映外,多数是通过航空业务部和机场建设指挥部进行沟通和协调.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机场建设指挥部多次组织用户检视施工现场。用户将其对工程建设的意见向航空业务部反映,航空业务部收集、汇总后协调规设部、工程部及设计院对用户的意见进行论证,若三方认为用户意见可行,能方便机场的运行,或节约投资,则由设计院出优化方案交于规设部,由工程部门实施。这样不仅避免了机场建设指挥部与用户的多头接触,方便用户反映意见及提出建议,也使指挥部各部门的职责明确、行事顺畅。
3、以“设计回头看”完善和改进设计
“设计回头看”是在结构工程已初步完成,施工图纸已基本结束,在安装与装修工程全面展开前,以满足旅客和客户需求为中心,以利于运行和管理,满足规范标准为基本原则,对工程设计的各个细节进行校核和再确认的活动,以检查设计成果的质量是否与设计目标相符,从中发现工程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同时,以事实数据作为评价依据,对各个设计单位的设计管理情况进行考核,是完善和改进设计的重要举措。
3.1“设计回头看”的内容与组织
机场建设指挥部以建设国际一流枢纽航空港为目标,成立了“设计回头看”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整个工作的开展实施。“设计回头看”将设计成果与设计目标、标准规范进行对照比较,最终设计成果得到了机场股份公司、航空公司及咨询专家的认可和肯定。“设计回头看”主要是以专业咨询公司的咨询报告和设计单位施工图设计为基础,将设计成果与工程建设的原始目标对比,其内容包括设计总体目标、旅客及货物流程、功能性设施的布局(包括机电信息、航站楼设施、安检、商业、标志标识及广告、、使用单位(联检单位、航空公司、的特殊需求等,立足于具体细节,对设计进行再确认,注重可操作性。
3.2“设计回头看”的工作成果评价
设计成果是评价设计目标实现与否的重要依据。以浦东国际机场T2航站楼为例,在“设计回头看”活动中机场建设指挥部及机场股份公司和各航空公司主要从四个方面的设计成果进行了评价。
1、旅客处理能力“设计回头看”。旅客处理能力的高低是机场工程建设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体现。为此,机场建设指挥部在旅客处理能力回头看中,充分体现服务旅客的宗旨。针对年旅客流量逐渐递增的趋势,“设计回头看”着重检查服务于旅客手续办理的设施设备,从办票柜台、安检、行李提取、卫生检疫、边防、入境海关等多个方面,衡量航站楼的旅客处理能力。机场建设指挥部通过“设计回头看”分析出航站楼旅客处理能力存在的一些功能不足问题,如卫生检疫通道空间不足,X-光检验机的数量不够等。再会同设计单位、使用单位、咨询专家等相关单位或部门,最终将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妥善解决。
2、商业设施“设计回头看”。机场建设指挥部在商业设施“设计回头看”中,首先将航站楼设计的商业设施面积与标准的需求量进行比较。无论是陆侧商业面积,还是空侧商业面积,其提供数量都满足了IATA所推荐的最低限度的目标。机场建设指挥部又将不同航站楼商业种类的面积分配情况进行了比较论证。经过比较,新建航站楼在商业种类、商业总面积、旅客服务设施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改进,能为旅客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服务,满足其建成后运营的需求。
3、航站楼功能流程的“设计回头看”。为不断完善航站楼的功能,较好的满足机场灵活运营的需求,机场建设指挥部对航站楼功能流程进行“设计回头看”。以浦东国际机场T2航站楼为例,通过设计回头看发现T2航站楼总体实现了旅客流程简洁、明晰的目的,克服了T1航站楼中转流线不完善的问题。如针对国内转国际、国际转国内的旅客以及国际航线国内段的旅客,T2航站楼设置了中转中心,国际转国际、国内转国内的旅客则就近中转。各种中转均能满足衔接时间的要求,而且考虑了设施相互兼用,方便管理,增加了设施使用的灵活性。因此,T2航站楼的功能流程较一期更加合理,很好地满足了今后机场灵活运营的需求。
4、机电设备“设计回头看”。机场建设指挥部在“设计回头看”中,着重将不同航站楼的机电设备设计进行了比较。以浦东国际机场T2航站楼为例,机电设备的设计在许多方面有了较大的改进,主要集中在暖通空调及动力系统、给排水工程、强电和弱电设计四个方面。从经济运营的角度,T2航站楼的机电设备更加运行高效、经济合理,如主楼夹层采用1台50RT的风冷冷水机组,有效改进了机场T1航站楼空调冷负荷量小,夏季从能源中心供冷的不经济方法;从旅客服务的角度,机电设备提高了旅客的适宜度,给人以舒适、温馨的感觉,如卫生间和吸烟室排风量的加大;从环境可持续的角度,机电设备更加绿色环保、节能清洁,如在不同的季节,弱电机房采用不同的三套系统,分别为中央空调、分体空调与通风系统,既满足航站楼空调使用需求,又达到了节能的效果。
4、结语
上海机场要打造成世界级的机场,就要以世界的眼光规划建设浦东、虹桥国际机场,规划设计必须把握枢纽机场发展的脉搏,符合世界级机场规划要求。获得了一个好的规划方案,就能为机场的项目定位、战略布局和后续建设等奠定坚实基础。实践表明,项目的规划设计不仅关系到整个项目建设是否站在世界前沿、实际施工能否实现,而且对建成后的项目能否满足正常运营,满足功能需求具有重要影响。为了保证机场运营的有条不紊,在前期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到运营单位的需求,让他们参与到规划方案讨论小组中来,进行充分的交流。在设计阶段,要从施工图的设计管理、交底、审核各个环节严格把关,业主、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多方共同参与,提出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一同制定解决方案,并对设计图纸的审核规定严格的程序,确保设计图纸的质量,也为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上海虹桥国际机场扩建工程可行性报告[R].2008.
[2]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扩建工程初步设计[Z].2005.
第三篇:十三五机场规划
中国民用航空网讯:5月25日-27日,由中国民用机场协会、长沙市人民政府、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湖南省机场管理集团公司联合主办,本届大会由中国民航科普基金会特别支持,为期三天的中国机场发展论坛暨机场设施设备展今天在长沙拉开帷幕,30多家机场设施设备企业参展,一些高精尖机场装备均是首次亮相机场大会。
论坛上,中国民用机场协会理事长夏兴华说道,按照“十三五”规划,中国机场的旅客吞吐量要达到9.1亿人次,货物运输量要达到1409万吨,年均分别增长10.4%和8%;运输机场新增68个、改扩建138个;进一步提升北京、上海、广州机场国际枢纽竞争力,巩固和培育成都、深圳、昆明、武汉、郑州、沈阳、乌鲁木齐、杭州等区域枢纽,推进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中部地区机场群的布局建设,进一步完善通用机场网络,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安全高效的机场网络体系;航空服务范围将覆盖我国93.2%的地级市、89%的县、92%的人口规模;中国机场通往国际和地区的国际航线将大幅增长,航空运输规模持续扩大。
夏兴华表示,为了认真落实“十三五”中国民用机场发展规划,本届机场大会以“面向未来,引领机场发展新常态”为主题,深入探讨民用机场在新的国际环境和经济形势下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重点分析机场建设如何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并重点展望未来10年机场发展趋势,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本届论坛特意邀请国家发改委基础产业司副司长任虹并从国家战略层面的高度阐述了对我国未来机场发展的思考。
任虹表示要在推进双向开放的大环境以及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这个大框架下看待和思考机场的发展。下一步,相关部门要重点思考如何优化机场的结构,考虑货运功能为主的机场发展,以及一市两场、一市多场、一区多场的发展,做好机场迁移的工作,加强现有机场的保护,机场扩容优先选择改扩建方案。
本届为期三天,邀请来自国内外近200家机场公司、航空公司、机场建设及设计单位、机场设施设备制造商与服务商等企业参会,规模超500人。大会采用“主论坛-分论坛-主论坛”的组织模式,邀请业界代表就国内外机场产业政策解读和趋势展望做主旨发言。
大会开展“智慧机场”、“机场建设与规划”、“绿色机场”三场分论坛,以“科技点亮机场智慧的梦想”、“未来机场新概念”以及“打造两型窗口,建设绿色机场”等议题发表演讲。
第四篇:人力资源规划部份简答题
第一章
1、简述组织机构的类型以及不同类型的组织机构的特点。P3~
5直线制(军队式结构)结构简单,指挥系统清晰、统一;责权关系明确;横向联系少,内部协调容易;信息沟通迅速,解决问题及时,管理效率比较高。缺乏专业化的管理分工,经营管理事务依赖于少数几个人,要求领导人员的管理能力强 规模小或业务活动简单、稳定企业直线职能制(集权分权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形式)
事业部制(分权制)直线职能制演变而来 “集中决策,分散经营”原则。权力下放,有利于领导人员摆脱日常事务 组织机构重叠,管理人员膨胀,容易忽视整体利益 经营规模大、业务多样化、市场环境差异大,要求具有较强适应性的企业采用矩阵制 具有双道命令系统,便于协作沟通,解决问题;组建方便 组织关系比较复杂 子公司不是母公司本身的一个组成部分或分支机构,有自己的公司名称和董事会,有独立的法人财产,并以此承担有限责任,可以以自己的名义从事各种业务活动和民事诉讼活动 分公司是母公司的分支机构或附属机构,在法律和经济上均无独立性,不是独立的法人企业,没有自己的独立名称,没有独立的章程和董事会,其全部资产是母公司资产的一部分。
2、简述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的关系。P1
11)组织结构的功能在于分工和协调,是保证战略实施的必要手段;组织结构服从战略。
2)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其规模、产品和市场变化都发生了变化,企业应采用适合的组织发展战略,对组织结构做出相应的调整。主要战略有:增大数量战略;扩大地区战略;纵向整合战略;多种经营战略3)战略的前导性与结构的滞后性。从战略的前导性与结构的滞后性可以看出,经济发展时,企业不可错过时机,要制定出与发展相适应的经营战略与发展战略。一旦战略制定出来以后,要正确认识组织结构有一定发应滞后性的特性,不可操之过急。
3、岗位分析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岗位描述的主要内容)P13岗位分析的主要内容有:岗位名称分析(工种 职务 职称 等级);岗位任务分析(任务性质 内容 形式 执行任务的步骤 方法 使用的设备 器具 以及加工影响的对象);岗位职责分析;岗位关系分析;岗位劳动强度和劳动环境分析前面5项综合分析构成岗位描述的主要内容。岗位对员工的知识、技能、经验、体格、体力等必备条件的分析(侧重于岗位对员工必备资格的分析)
4、企业人员需求分析的方法有哪几种?请简述其主要操作。P31~3
3集体预测法;因归分析法;劳动定额法;转换比率法;计算机模拟法
德----法,一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听取专家们对企业未来人力资源需求量的分析评估,并通过多次重复,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德---法既可用于企业整体人力资源需求量预测,也可用来预测部门人力资源需求。一般分四个步骤进行:1)提出预测目标和要求,确定专家组,准备有关资料,征求专家意见。
2)提出预测问题,所提问题须简明扼要并以调查表方式列出,交付专家组讨论评价,然后有预测组织统计整理。3)修改预测结果,充分考虑有关专家的意见。4)进行最后预测,在第三轮统计资料的基础上,请专家们提出最后意见及根据。回归分析法;根据回归原理对人力资源需求进行预测。先确定产量或服务的业务量,然后研究员工人数随着这种因素变化的规律,得到业务规模变化趋势和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趋势,再对未来的人力资源需求进行预测。劳动定额法:N=W/Q(1+R)在已知计划任务总量及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劳动定额的基础上,运用劳动定额法能较准确地预测企业人力资源需求量。转换比率法:计划期未需要的员工数量=目前的业务量+计划期业务的增长量/目前人均业务量*(1+生产率的增长率)
5、简述劳动定员的原则。P2
5原则:1)定员必须保证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为依据;2)定员必须以精简、高效、节约为目标;3)各类人员的比例关系要协调4)做到人尽其才,人事相宜
5)创造一个贯彻执行定员标准的良好的内外环境 能力高绩效差的应找出影响绩效的因素,帮应聘者的智力水平和个性方面差异的一种科
6、简述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规范类型及人助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提高绩效,对于能力学测量方法.力资源管理制度制定的基本要求 P35~37依低绩效差的,关注他们是否能改善现状,或根据岗位和才能要求选择对应的方法:应根照制度规范涉及层次和约束的不同内容可分培训或搞好激励,或调整岗位,以使人与事据单位的具体情况岗位的要求才能需求侧重为以下五种类型:企业基本制度、管理制度、匹配。点的不同,选择相应的方法进行人员选拔:1技术规范、业务规范、个人行为规范招聘策划包括哪些内容,相应的技巧有哪些:经营管理能力:情境模拟中的文件筐方法2企业组织管理中各项制度的制定和形成,要
(一)招聘计划处策略:1)人员需求清单2)人际关系能力: 情境模拟中的无领导小组讨满足以下基本要求:从实际出发、根据需要招聘信息发布时间,渠道(3)招聘团人选4)论3智力状况:笔试方法4工作动机:心理制定、建立在法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基础上、招聘者选择方案5)招聘截止日期(6)新员测试情境模拟面试等5心理素质:心理测试系统和配套、合情合理、先进性。工上岗时间7)招聘费用预算(8)招聘工作中的投射测验6工作经验:资历审核面试中
7、简述工资项目预算的程序及其内容。P38时间表(9)招聘广告 的行为描述法等7身体素质:体检等 工资项目的预算:首先应当进行以下三个方
(二)招聘人员策略。A主管的积极参与。B离职面谈的技巧:1离职面谈的准备:面谈面的分析检查1)分析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本招聘人员的胜任特征。C热情公正文明,高地点应选择轻松明亮的房间,时间以20~40发布的最低工资标准对工资预算的影效,具备专业知识,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分钟为宜。准备好离职者的个人基本资料,响,如有新的变化将影响到企业工资标准水
(三)招聘地点策略1.招聘范围的确定:离职申请书,以往考核记录掌握离职的真正平,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以此为依据,测根据计划招聘人员的数量,能力要求圈定招原因。2离职面谈中的咨询技巧:先建立相算出上一与本的最低工资标准的增聘范围。2.成本的考虑:比较不同招聘地点互信赖的关系,面谈过程中,应随时察言观长幅度;2)分析当年同比的物价指数,是否所需成本,进行成本收益分析,确定最优方色,专注倾听,可以做记录。3面谈后的作大于或等于最低工资标准增长幅度。一般情案。地点固定才能节约成本。业:将面谈记录汇总,针对内容分析整理出况下,物价指数只会大于或等到于最低工资
(四)招聘时间策略1遵循劳动力市场上的员工离职的真正原因,提出改善建议。并将标准的调整幅度,因为最低工资标准时根据人才规律。在人才供应高峰期到劳动力市场了解到的情况汇报,还要了解员工看中的另物价指数进行调整的,如发生特殊情况,物上招聘,可节约成本,提高招聘效率。一家公司的情况,并与自己的公司做出比较。价指数小于最低工资标准增长幅度,那么,2制定招聘时间计划。根据工作经验,计划第三章 应在确认最低工资标准增长幅度后,经此增好招聘各阶段的时间。节约成本尽快网罗人
一、如何运用绩效分析的方法确定培训需求长幅度作为调整工资的标准。总之,二者取才,并有助于树立高效的组织形象。与培训对象? 其增长幅度最高的指数,作为调整工资的标
1、通过绩效考评明确绩效现状。绩效考评能准,以保证公司既合法经营,又不降低员工如何分析岗位胜任能力。
1、关键胜任能力分提供员工现有绩效水平的有关证据,可以运生活水平;3)分析 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发布析: 是指任职者的哪些能力因素是在未来工用从纯粹的主观判断到客观的定量分析之间的工资指导线,作为编制费用预算参考指标作中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A必要的任职资的各种方法,确定哪些工作领域是最重要的之一,更重要的是还要掌握并理解企业高层格是任职资格的最低要求。B理想的任职资和哪种培训效果是最好的及哪些人最需要培领导对下一工资调整的意向,这种调整格与工作类型的特殊需要有关,常见的理想训,并尽可能的收集和分析数据,在此基础的意向只要大于或等于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幅的工作能力有任职能力,工作风格,人际交上决定是否真正地需要培训及培训对象。度与物价指数两者增长幅度最高的比例即往能力等,有时对成功的作用更大。
2、胜任
2、根据工作说明书或任务说明书分析绩效标可。这是因为政府虽然对计划期内的工资指特征分析:A发现胜任特征,一方面查阅现准或理想绩效。工作说明书明确工作对任职导线即基准线、预警线和下线提出了建议,有的资料,另一方面对关键的事件分析,通者的绩效要求。员工从事工作所需要的知识、但采取何种工资调整策略,完全取决于企业过典型案例分析找到导致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技能和能力可以通过任务目录或技能目录来高层领导者的决策。在职能部门工作的人力—常是关键胜任特征B界定胜任牲:常包括描绘,在职工作人员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是资源管理人员虽然不是决策者,但可以根据对胜任能力的定义和行为表述,还要将行为什么?通过资料收集来确定工作需要同个体自己的分析判断,针对上述三类指标,通过描述划分为几个等级。C评估胜作画牲水平:能力之间的差距,以及对工作绩效的影响状对比分析,写出研究报告,提出工资调整的运用图形对胜任能力水平界定,得出招聘依况。建议。如当企业对下一工资调整的意向据。
3、确认理想绩效与实际绩效的差距。在工作小于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幅度与物价指数二者如何选择合适的招聘渠道。
(一)招聘渠道选领域中,未达到理想绩效水平的员工的比值增长幅度的最高比例时,应建议企业适当提择程序。1.分析招聘要求2.分析招聘人员表明,工作的哪些方面存在差距、差距有多高调整幅度,以求正确解决现存问题,切实特点3.确定招聘来源。大、哪些人员应对这些差距负责等。
4、分析保证企业合法经营。4.选择招聘方法。5.选择发布信息的大众绩效差距的成因及绩效差距的重要性。主要在上述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工资总额的传媒。6.收集应聘者资料。分析理想绩效与实际绩效的差距对个人、部项目逐一进行测算、汇总,就可以编写出工
(二)招聘来源分析。内部招聘:优点:对门、组织的后果是什么。资预算表。员工了解全面,准确性高,了解本组织,适
5、根据绩效差距原因分析培训需求和培训对第二章 应快,鼓舞士气、激励性强、费用低。缺点:象。根据上述原因可以确认否需要培训、在1、简述人员配置状况分析的内容与调整方法.来源少、难保质量、“近亲繁殖”,因不会有哪方面培训、需要多少培训及哪些人需要培(1)人与事总量配置分析。矛盾。外部招聘:优点:来源广,有利于招训、哪些人俦培训。如果考评结果表明工作A、它是指人与事的数量关系是否匹配。即高质量人员,带来新思想,新方法,树立组效率低的程度并不明显,先派人员参加培训多少事要多少人去做。这种数量关系不是绝织形象。缺点:筛选难度大,时间长,进入项目的必要性就不大,如果不是因培训不足对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组织中角色慢,了解少,决策风险大,招聘成本大,产生的绩效问题,应寻找其他可行的有效的的任务处于变化中,人的能力处于变化中,影响内部员工积极性。渠道:广告—中下: 一解决方案。因此,这种数量匹配是动态的。B、实际中三般中介—中下;猎头—热门、尖端;上门—
6、针对培训需求和培训对象拟定培训计划:种情况:·人力资源过剩—利用多种渠道妥初级;熟人—专业人员 谁将设置培训优先权?选择何种类型及内容善安置。转业训练,缩短工作时间,遣散临时用工,外包劳务,提前退休,下岗,不再须签合同等。·人力资源不足—单位内部调剂,外部补充。培训,借调,招聘,任务外包等。人力资源过剩与不足并存—调整现有人力资源结构(2)人与事结构配置分析.A它是指不同性质特点的事应由具有相应专长的人去完成,把各类人员分配在最能发挥专长的岗位上,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B工具:单位岗位与人员配置表(3)人与事质量配置分析A它是指人与事之间的质量关系即事的难易程度与人的能力
三、如何根据培训目的和培训内容选择培训办公室员工,单位经理或主管外部招聘——水平的关系。实际中的两种情况:人员素质方法?
1、保证培训方法针对具体的工作任务 生产服务类,专业技术类,销售类 低于岗位要求—职业培训,降职。人员素质
2、保证方法与培训目的课程目标相适应 3.猎头公司使用A对猎头公司进行资质考察高于岗位要求—晋升到更高的岗位B怎样看
3、保证选用的培训方法与受训者群体特征相B约定双方权利,义务C选择猎头公司最好待人才高消费负面效应:1高才低用的浪费适应:学员构成、工作可离度、工作压力
4、的顾问服务 2/高成本 培训的方式方法,要与企业的培训文化相适如何选择合适的选拔办法:
1、面试是一种最(4)人与工作负荷是否合理状况分析。体现应
5、取决于培训的资源与可能性(设备花古老而又最基本的选择方法:让应聘者在试在事的数量是否与人的承受能力相适应是人销场地时间等)卷笔答事先拟好的试题,根据应聘者解答的力资源能够保持身心健康。使工作量既成为
四、如何做好培训规划?包括哪些必要的环正确程度予以评定成绩的一种选择方法
2、一种压力,又成为一种动力。节?做好培训规划要遵循这样的原则:政策面试:最常见的招聘方式,应聘者与面试考(5)人员使用效果分析。A 它是指管理者保证、系统完善、广泛适应与务求实效官直接交谈,面试考官根据应聘者在面试中 将人员的绩效好坏与自身能力的强弱做比包括的环节:1、培训项目的确定2、培训内的回答情况和行为表现来判断应聘者是否符较,分析问题,提高员工的能力,并与员工容的开发:要适应需求突出能力具有超前性合应聘岗位要求,3情境模拟:非常有效的方共同制定改进绩效的措施。B 工具:人员使
3、实施过程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各个环节和法,将应聘者放在一个模拟的真实环境中,让用效果分析:对于能力高绩效好的,单位要阶段,合理安排培训进度,要考虑教学方式,应聘者解决某方面的一个现实问题或达成一留住重用他们,对于能力低绩效好的员苛,要考虑培训环境
4、评估手段的选择
5、培训个现实目标.4心理测试:比较先进,通过一鼓励他们保持原有的工作热情的基础上,培资源的筹备
6、培训成本的预算 系列手段,将人的某些心理牲数量化,来衡量训提高能力使其向能力高的方向发展。对于
五、为什么在培训过程的每个阶段都要重视
评估问题,其重要意义如何?
评估是一个由几个核心成分组成的系统,大多数成功的评估方案是在进行需求分析、提出影响该培训项目的问题过程中就有所计划的,在实施培训项目之前之中之后都要考虑评估问题。在实施培训项目的过程中,练习和活动都是为达到即定的结果而设计的,在培训项目完成之后,还要对更多的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汇报,评估活动贯彻于培训项目的全过程的每一步,因此在培训过程的每个阶段都要重视评估问题。企业培训评估的价值与作用在于,对培训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培训计划是否具有成效等进行检查与评价,然后把评估结果返馈给相关部门作为下一步培训计划与培训需求分析的依据之一。第四章
一、说明企业绩效管理5个具体阶段的内容和实施要点 准备阶段
1、:明确绩效管理的参与者:考评者 被考评者 被考评者的同事下级企业外部人员
2、绩效考评方法选择:应考虑的三个因素是管理成本,工作实用性,工作适用性
3、确定各类人员绩效考评要素(指标)和标准体系:指标要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标准要具体明确
4、对绩效管理的运行程序的要求:时间的确定和工作程序的确定 实施阶段
1、收集信息资料积累:所采集的材料要以文字的形式证明所有的行为,详细记录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参与者,并尽可能地对员工的行为过程环境和结果做出说明,汇集并整理原始记录,并做好保密工作
2、绩效沟通与管理:目标第一,计划第二,监督第三,指导第四
考评阶段
1、提高绩效考评的准确性;考评的偏差:标准缺乏客观性和准确性,考评者不能坚持原则,观察不全面记忆力不好,行政程序不合理、不完善,政治性考虑,信息不对称、资料数据不准确,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等
2、保证绩效考评的公正性:绩效评审系统和申诉系统
3、考评结果的反馈:主要目的是为了改进和提高绩效,开展绩效面谈
4、考评表格的再检验:指标相关性、标准准确性、简易程度
5、考评方法的再审核
总结阶段:各个考评人完成考评工作、形成考评结果分析报告,针对问题写出分析报告,制定出下一期企业全员培训与开发计划、薪酬奖励员工升迁与补充调整计划,汇总各方面的意见提出调整和修改的具体计划。
1、全面论断:是对企业绩效管理中各个五一节和工作要素进行全面检测与分析的过程,也是对企业整体管理现状和管理水平进行深入检测与分析的过程,通过透视和分析,揭示并分析组织中现存的问题,并及时反馈给有关的员工和主管
2、各个单位的主管应当履行的重要职责:召开月度或季度、绩效管理总结会
应用与开发阶段:1考评者绩效管理能力开发
2、被考评者职业技能的开发3绩效管理的系统开发
4、企业组织的绩效开发
二、为了保证企业绩效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行,应当采取哪些具体的措施?
可以对考评参与者进行培训与动员:
1、对考评者和被考评者进行培训,以短期的业余培训班为主,内容主要有企业绩效管理制度的内容和要求,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指标和标准的设计原理,程序、步骤、贯彻实施的要点,各种误差与偏误的杜绝和防止,以及如何建立有效的绩效管理运行体系,如何解决矛盾和冲突,如何组织有效的绩效面谈等
2、思想和组织上的动员:做好宣传解释工作,使所有的人对企业绩效管理制度实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一个深入和全面的正确认识,具体的策略是:获得高层的全面支持,羸得一般员工的理解和认同,寻求中间各层管理人员的全心投入
可以进行绩效管理的面谈:
1、做好绩效面谈的准备工作,先拟定面谈计划,收集与绩效相关的信息资料
2、提高绩效面谈的有效性,及时做好绩效面谈的反馈工作
绩效改进和方法:
1、分析工作绩效的差距:运用目标比较法,水平比较法,横向比较法
2、查明产生差距的原因
三、说明各种绩效考评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主要特点: 行为导向型主观考评方法:
1、排列法:简单易行,花费时间少,不能比较不同部门的员工,个人取得的业绩相近时很难进行排列,也不能使员工得到关于自己的优点或缺点的反馈。
2、选择排列法:易发现极端,不容易发现中间的心理
3、成对比较法:能发现每个员工哪些方面比较出色,哪些方面存在不足和差距,但费时费力,适用于涉及的人员范围不大进用
4、强制分布法:克服平均主义,如果员工的能力呈偏态就不适用了
行为导向型客观考评方法:
1、关键事件法:为考评者提供了客观的事实依据,内容不是员工的短期表现,以事实为依据,保存了动态的关键事件记录,可以全面了解下属是如何消除不良绩效改进和提高绩效的。观察和记录费时费力,难作定性分析不能做定量分析,不能具体区分工作行为的重要性程度,很难使用该方法在员工之间进行比较
2、行为锚定等级评价法:精确度高,考评标准明确,具有良好的反馈功能、连贯性和较高的信度。
3、行为观察法:费时费力会使员工和考核者忽略行为过程的结果
4、加权选择量表法:打分易核算简单便于反馈,适用范围小
结果导向型评价方法:
1、目标管理法:战略目标设定,组织规划目标,实施控制
2、绩效标准法:适用于非管理岗位的员工,全面的评估,对员工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需要较高的管理成本
3、直接指标法:简单易行节省成本
4、成绩记录法:需要从外部请来专家参与评估,费用高时间长。第五章
一、说明两种制定薪酬方法,即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法各自的优缺点
自下而上法:实际、灵活、可行性高,但不易控制总体的人工成本
自上而下法:可控制总体成本,但缺乏灵活性,且由于主观因素过多,降低了准确性,不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二、列举薪酬调查的实施步骤 薪酬市场调查工作程序:
1、确定调查的目的:整体薪酬水平的调整,薪酬差距的调整,晋升政策的调整,具体岗位薪酬水平的调整
2、确定调查范围:确定调查的企业(可比性)、岗位(可比性)、数据(货币性和非货币性薪酬)、时间段
3、选择调查方式:企业之间相互调查,委托调查,调查公开的信息,调查问卷
4、统计分析调查数据:数据排列(25%、50%、75%点处的薪酬水平),频率分析:了解企业的平均薪酬情况,回归分析:制图:形象的分析工具,可以直观的反映调查数据,包括直线图柱状图饼状图等 薪酬满意度调查工作程序:
1、确定调查对象:所有员工
2、确定调查方式:常用发放调查表
3、确定调查内容回收的调查问卷要进行统计分析。
三、岗位评价与薪酬等级的关系,怎样根据岗位评价来确定薪酬等级?
岗位与薪酬的对应关系可以是线性的:薪酬差距大,遇激励作用也大。也可以是非线性的:岗位等级低的工资水平低,提高比较少的工资就能产生激励作用,而岗位等级高的,工资也高,需要增加较多的工资才能达到激励效果。
四、说明确定薪酬结构的各种方法适用范围和主要特点?
传统的薪酬结构类型:
1、以绩效为导向的薪酬结构:员工的薪酬根据近期的劳动绩效来决定,随着劳动绩效量的不同而变化,优点是激励效果好,但是员工不重视长期发展,没有学习新知识技能的动力,只重视自己的业绩,不重视与人合作交流。适用范围:任务饱满有超额工作的必要,绩效能够自我控制,员工可以通过主观努力改变绩效等
2、以工作为导向的薪酬结构:员工的薪酬主要根据期所担任的职务(岗位)的重要程度、任职要求的高低以及劳动环境对员工的影响等来决定。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无法反映在同一职务上工作的员工回技术能力和责任心不同而引起的贡献差别,适用于各工作之间的责、权、利明确的企业3以能力为导向的薪酬结构:员工的薪酬主要根据员工所具备的工作能力与潜力来确定,有利于激励员工技术能力,忽略了工作绩效及能力的实际发挥程度等因素,企业薪酬成本也较高,适用范围小,只适用于技术复杂
程度高,劳动熟练程度差别大的企业,或者处在艰难期,急需提高企业核心能力的企业4组合薪酬结构:音乐会 薪酬分解成几个组成部分,分别依据绩效技术和培训水平职务年龄和工龄等因素确定薪酬额。全面考虑了员工对企业的投入,适用于各种类型的企业。新型薪酬结构:将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相结合的薪酬结构,在此结构中,除了有固定薪酬部分和效益工资业绩工资奖金等短期的激励薪酬部分外,还有股票期权、股票增值权、虚拟股票等长期激励薪酬部分。一般情况下,高级管理人员的中长期激励部分比重大,而中级管理人员的薪酬结构中长期激励部分比重小。
五、说明薪酬设计应包括的内容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薪酬水平及薪酬结构的设计:薪酬策略有三个层次的薪酬水平,第一,能够吸引并保留适当员工所必须支付的薪酬水平,第二,企业有能力支付的薪酬水平,第三,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所要求的薪酬水平。从性质上可分为三类:高弹性类,员工的薪酬在不同时期个人收入起伏大,绩效工资与奖金占的比重大,以绩效为导向的薪酬结构属于此类,高稳定类:员工的薪酬与实际绩效关系不大,主要取决于年功及企业整体经营状况,员工的薪醉相对固定,给人一种安全感,在薪酬结构中,工资占的比重大,如日本的年功工资。折衷类:高弹性成分,以激励员苛提高绩效,高稳定成分,以促使员工注意长远目标,如以能力、以岗位为导向和组合薪酬结构,采用该类型的企业较多。薪酬等级设计:
1、分层式薪酬等级:企业包括的薪酬等级较多,呈金字塔排列,员工薪酬水平的提高是随着个人岗位级别向上发展而提高的,在成熟的等级型企业中常见。
2、宽泛式薪酬等级类型:企业包括的薪酬等级少,呈平等形,员工薪酬水平的提高即可以是因为个人岗位级别向上发展而提高的,也可以是横向工作调整提高的,在不成熟的业务灵活性强的企业中常见。由于企业的岗位等级一般都是金字塔形,岗位级别越高,可提供的岗位越少,员工的升迁机会越少,为了弥补由于岗位数量少而给员工薪酬带来的损失,薪酬等级间的标准可重叠。固定薪酬的设计:
1、薪酬级差:确定企业内最高等级与最低等级的薪酬比例关系以及其他各等级之间的薪酬比例关系。在高级别岗位间的薪酬级差要大,低的要小一些。在同一薪酬等级中,高档次的级差大一些,反之则小一些。
2、薪酬浮动幅度:分层式员幅度小,宽泛式,幅度大。高薪酬等级的浮动幅度大于低薪酬等级的薪酬浮动幅度。
浮动薪酬(奖金或绩效工资)的设计:先确定浮动薪酬总额,然后确定个人浮动薪酬份额。
过渡办法:如何从旧的薪酬管理制度向新的制度过渡
其他规定:对新参加工作军队转业干部外单位调入员工病事例员工、在职培训员工等的薪酬支付办法做出规定。还应对其他人力资源相关制度的接口问题做出规定。
第五篇:第一章 人力资源规划简答题
人力资源管理师复习资料——第一章简答
第一章 人力资源规划
一、组织机构的类型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优缺点?
(一)直线制
直线制特点:
1、厂长(经理)对业务和职能部门均实行垂直式领导,各级直线管理人员在职权范围内对直接下属有指挥和命令的权力,并对此承担全部责任;
2、职能管理部门是厂长(经理)的参谋和助手,没有直接指挥权,其职能是向上级提供信息和建议,并对业务部门实施指导和监督,因此,它与业务部门的关系只是一种指导关系,而非领导关系。
直线制是一种最简单的集权式组织结构形式,又称军队式结构。其领导关系按垂直系统建立,不设立专门的职能机构,自上而下形同直线。
直线制结构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指挥系统清晰、统一;责权关系明确;横向联系少,内部协调容易;信息沟通迅速,解决问题及时,管理效率比较高。
直线制结构的缺点是:缺乏专业化的管理分工,经营管理事务依赖于少数几个人,要求企业领导人必须是经营管理全才,尤其是在企业规模扩大时,管理工作会超过个人能力所能承受的限度,不利于集中精力研究企业管理的重大问题。因此,直线制的适用范围是有限的,它只适用于那些规模较小或业务活动简单、稳定的企业。
(二)直线职能制
直线职能制是一种集权和分权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形式,它在保留直线制统一指挥优点的基础上,引入管理工作专业化的做法,既能保证统一指挥,又可以发挥职能管理部门的参谋、指导作用,弥补领导人员在专业管理知识和能力方面的不足,协助领导人员决策。因而各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和协作将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加上各业务和职能部门都须向厂长(经理)请示、汇报,使其往往无暇顾及企业面临的重大问题。
(三)事业部制
事业部制的特点:具有集中决策,分散经营的总原则,实行集中决策指导下的分散经营,按产品、地区和顾客等标志将企业划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经营单位,分别组成事业部。各事业部在经营管理方面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并可根据经营需要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总公司主要负责研究和制定重大方针、政策,掌握投资、重要人员任免、价格幅度和经营监督等方面的权力,并通过利润指标对事业部实施控制。
事业部制的优点:
(1)权力下放,有利于最高管理层摆脱日常行政事务,集中精力于外部环境的研究,制定长远的、全局性的发展战略规划,使其成为强有力的决策中心。
(2)各事业部主管摆脱了事事请示汇报的限制,能自主处理各种日常工作,有助于加强事业部管理者的责任感,发挥他们搞好经营管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企业经营适应能力。
(3)各事业部可集中力量从事某一方面的经营活动,实现高度专业化,整个企业可以容纳若干经营特点有很大差别的事业部,形成大型联合企业。
(4)各事业部经营责任和权限明确,物质利益与经营状况紧密挂钩。
事业部制结构的主要缺点是:容易造成组织机构重叠,管理人员膨胀现象;各事业部独立性强,考虑问题时容易忽视企业整体利益。因此,事业部制结构适合那些经营规模大、生产经营业务多样化、市场环境差异大、要求具有较强适应性的企业采用。
(四)矩阵制
矩阵制的特点在于具有双道命令系统。
矩阵制的优点:将企业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较好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和配合,及时沟通情况,解决问题;能在不增加机构和人员编制的前提下,将不同部门的专业人员集中在一起,组建方便;能较好地解决组织结构相对稳定和管理任务多变
之间的矛盾,使一些临时性的、跨部门的工作任务的执行变得不再困难;为企业综合管理与专业管理的结合提供了恰当的组织结构形式。
其缺点:在于组织关系比较复杂。
二、影响和制约组织机构的因素有哪些?
(一)信息沟通
(二)技术特点。技术特点主要包括技术复杂程度和稳定性两个内容。
(三)经营战略。组织结构必须服从于经营战略,随着经营战略的变化而调整,在组织起步阶段,重点是扩大规模,不需系统完整的结构;在地区开拓阶段,则需设立若干职能部门;在产品多样化阶段,组织结构重大变革,从集权向分权制转变。
(四)管理体制
(五)企业规模
(六)环境变化
三、部门结构的模式有哪些?
部门结构的模式主要有直线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模拟分权制、矩阵结构等。
1、以工作和任务为中心来设计部门结构,其设计的结果是直线制、直线职能制、矩阵结构(任务小组)等组织结构模式,也就是广义的职能制组织结构模式。
2、以成果为中心来设计部门结构,通常表现为事业部制和模拟分权制结构模式。
3、以关系为中心的组织设计形成的系统结构,出现在一些特别巨大的企业或项目之中,如某些跨国公司。
四、什么叫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
正式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有意识地加以协调的行为或力的系统。
1、正式组织的内容是以组织人格为特征的行为。
2、个人所提供的行为或力的相互作用,是正式组织的本质特征。
3、正式组织行为可能大于、小于或等于个体行为的累计,是具有一定结构、统一目标、特定功能的整体。
4、正式组织是动态的、发展的。
所谓非正式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人的无意识地体系化了的多种心理因素的系统。
五、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的关系是什么?
1、组织结构的功能在于分工和协调,是保证战略实施的必要手段。
2、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其规模、产品和市场部都发生了变化。这时,企业应采用适合的组织发展战略,对组织结构做出相应的调整。主要战略有:
(1)增大数量战略。
(2)扩大地区战略。
(3)纵向整合战略。
(4)多种经营战略。
3、战略前导性与结构滞后性。
六、企业组织机构的外部环境有哪些?
1、政治和法律环境
2、经济环境
3、科技环境
4、社会文化环境
5、自然环境
七、岗位分析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岗位名称的分析
2、岗位任务的分析
3、岗位职责的分析
4、岗位关系的分析
5、岗位劳动强度和劳动环境的分析
6、岗位对员工的知识、技能、经验、体格、体力等必备条件的分析
以上第1-5项的综合分析构成岗位描述的主要内容,而第6项主要侧重岗位对员工必备资格条件的分析研究。
八、改进岗位工作设计的内容是什么?
1、扩大工作范围,丰富工作内容,合理安排工作任务。
(1)工作扩大化。包括横向扩大工作和纵向工作。横向扩大工作可将属于分工很细的作业单位合并,由一人负责一道工序改为几个人共同负责几道工序;在单调的作业中增加一些变动因素,从事一部分维修保养、清洗润滑辅助工作;采用包干负责制,降低流水线传动速度,延长加工周期,用多项操作代替单项操作等。纵向扩大工作可将经营管理人员工的部分职能转由生产者承担,工作范围沿组织形式的方向垂直扩大。如生产工作工人参与计划制定,自行决定生产目标、作业程序、操作方法、检验衡量工作质量和数量,并进行经济核算。
(2)工作丰富化。在岗位现有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充实工作内容,使岗位工作多样化,消除因从事单调工作而产生的枯燥厌倦感,从心理上满足员工的需要。A、多样化;B、任务的整体性;C、任务的意义;D、自主权,员工自行设定目标,提高工作责任感;E、反馈,员工可获得各种有关信息,特别是自己工作成果方面的信息。
2、工作满负荷
3、劳动环境的优化
九、岗位设置的基本原则
某一组织中的岗位设置是由该组织的总任务决定的,“因事设岗”是设置岗位的基本原则。
1、岗位设置的数目是否符合最低数量原则,即是否以尽可能少的岗位设置承担尽可能多的工作任务?
2、所有岗位是否实现了有效配合?是否足以保证组织的总目标、总任务的实现?
3、每一个岗位是否在组织中发挥了积极效应?它与上下左右岗位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否协调?
4、组织中的所有岗位是否体现了经济、科学、合理、系统化原则?
十、劳动定员的原则、标准是什么?
劳动定员原则:
1、定员必须以保证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为依据。
2、定员必须以精简、高效、节约为目标。
3、各类人员的比例关系要协调。
4、要做到人尽其才,人事相宜。
5、要创造一个贯彻执行定员标准的良好的内外环境。
劳动定员标准:
1、按其范围可分为全国通用标准、行业通用标准和企业标准。
2、按其综合程度,分为单项标准和综合标准。
十一、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范的类型
1、企业基本制度。它是企业的“宪法”,是企业制度规范中带有根本性质的,规定企业形成和组织方式,决定企业性质的基本制度。
2、管理制度。是对企业管理各基本方面规定活动框架,调节集体协作行为的制度。
3、技术规范。它是涉及某些技术标准、技术规程的规定。
4、业务规范。业务规范的程序性强,是人们用来处理常规化、重复性问题的有力手段。如安全规范、服务规范、业务规程、操作规范等。
5、个人行为规范。
十二、制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基本要求
1、从实际出发。
2、根据需要制定,即制度规范的制定还要从需要出发。
3、建立在法律和社会道德规范基础上。
4、系统和配套。
5、合情合理。
6、先进性。
十三、工资项目预算的基本程序和要求
1、工资项目的预算
首先要做以下三个方面的分析检查:(1)分析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本发布的最低工资标准对工资预算的影响,如有新的变化将影响到企业工资标准水平,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以此为依据,测算出上一与本最低工资标准地增长幅度。(2)分析当年同比的物价指数,是否大于或等于最低工资标准增长幅度。一般情况下,物价指数只会大于或等于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幅度,因为最低工资标准是根据物价指数进行调整的,如发生特殊情况,物价指数小于最低工资标准增长幅度,那么,应在确认最低工资标准增长幅度后,以此增长幅度作为调整工资的标准。总之,二者取其增长幅度最高的指数,作为调整工资的标准,以保证公司既合法经营,又不降低员工生活水平。(3)分析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发布的工资指导线,作为编制费用预算参考指标之一。针对上述三类指标,通过对比分析,写出研究报告,提出工资调整的建议。
在上述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工资总额的项目逐一进行测算、汇总,就可以编写出工资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