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典舞“提沉”对舞蹈作品的重要性

时间:2019-05-12 22:32: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中国古典舞“提沉”对舞蹈作品的重要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中国古典舞“提沉”对舞蹈作品的重要性》。

第一篇:浅谈中国古典舞“提沉”对舞蹈作品的重要性

浅谈中国古典舞“提沉”对舞蹈作品的重要性

摘要

古典舞是指在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时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被认为是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和古典风格特点的舞蹈。中国古典舞讲究的是身韵、身法和技巧,身韵即“身法”和“韵律”。“身法”属于外部的技法范畴,“韵律”则属于艺术的内涵神采,它们二者的有机结合和渗透,才能真正体现中国古典舞的风貌及审美的精髓。提沉的练习是身韵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这样的练习,使得舞者在舞蹈时动作连贯不僵硬,圆滑,平缓,没有停顿和棱角,情感更加饱满具有感染力。

关键词:提沉 作品 要领 重要性

目录

一.中国古典舞............................................3 1.1中国古典舞概述.....................................3 1.2中国古典舞的发展...................................3 二.提沉..................................................4 2.1提沉的概述........................................4 2.2提沉的要领........................................4 2.3提沉的艺术特征.....................................5 三,提沉对舞蹈作品的重要性...............................6 3.1提沉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6 3.2 提沉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艺术特征....................6 3.3提沉对中国古典舞的影响.............................7 结束语:.................................................8 参考文献:...............................................9

一.中国古典舞 1.1中国古典舞概述

中国古典舞是中国艺术文化的延续和传承,它是历朝历代工作者通过对戏曲、民间舞蹈和古代宫廷舞蹈,以及外邦舞蹈进行研究、整理、复现而发展得来。在唐宋乐舞中,在汉魏“舞戏”中,甚至在商周礼乐中,都能见其蛛丝马迹。中国古典舞的概念有其历史性和风格性,在动作特点上也有它独有的严谨性,同时也是一个发展着的概念。它是可以与欧洲芭蕾舞媲美的一个中国特殊舞种。其中更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及古人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

1.2中国古典舞的发展

中国古典舞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宫廷舞蹈或更为遥远时代的民间舞蹈。早期的古典舞以民间自娱性舞蹈宗教性舞蹈为主,随着历史的发展至周代开始,到汉、两晋乃至唐代五代宫廷设立专门的乐舞机构,集中和培养专业乐舞人员,并对流行于民间自娱性舞蹈和宗教舞蹈乃至外邦舞蹈进行了整理、研究、加工和发展,形成了宫廷舞蹈。这一时期的古典舞是历代统治者愉悦享乐、歌功颂德的一种重要工具,以女乐为主。由于宫廷舞蹈以统治者的审美情趣而创作,其中的一部分作品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风格上的绮糜、内容上的消极;但大部分还是多由艺人们在中国民间舞蹈基础上创作出来的,所以不乏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美之处。继此之后宋元时期,由于战乱频繁,文化受到破坏,舞蹈的发展也受到影响,汉唐时代的许多著名舞蹈竞相失传了。在传统舞蹈

基础上形成的宋代舞蹈,以戏曲的形成和发展逐步代替了歌舞艺术。元代,宫廷乐舞与民间歌舞,乃至“白戏”、“滑稽戏”、“角抵戏”等相结合,逐渐形成了戏曲艺术形式。戏曲艺术要求唱、念、做、打相结合,具有舞蹈、音乐、美术、杂技、文学、说白等多种因素,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戏曲中的舞蹈,含有中国传统舞蹈的精华,它根据人物情节需要,吸收了某些生活动作,并加以改造,加强和丰富了舞蹈的表现力。元、明、清三代以后,社会矛盾相对复杂,复杂的社会生活提供了许多素材,使舞蹈进一步得到发展。

二.提沉 2.1提沉的概述

提沉是中国古典舞身韵练习里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的步骤分为两步:提、沉。提沉在身韵基本韵律元素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起到贯穿个元素的作用。“提沉”的呼吸和人体自身的自然呼吸有很大的区别,并且有一套严格的呼吸方法,它对身韵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学习古典舞,身韵的训练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舞者的表演素质,当然也只有掌握了提沉才能达到。提沉需要练习者反复练习方可达到效果,也是练习身韵的基础,舞者通过提沉的练习,对于领悟身韵有显著的帮助。

2.2提沉的要领

提沉的练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为着重在呼吸上,所以对于舞者的基本心里素质有很大的要求,俗话说: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也就是这个道理。盘腿坐,这种姿势有利于练习时排除身体其他部位肌肉的干扰。调整坐姿,身正直,腰向上立,头顶心使劲上顶,沉肩,假想有绳子拴着头顶向上尽力拔起拔直整个身体。

1、沉,从尾椎开始,脊柱由下向上,一节一节下沉放松。最终到埋头为止。最后的时候,假想自己盘腿坐着昏过去了,全身一点儿力气都不用。

2、提,从尾椎开始,脊柱由下向上,一节一节向上挺直挑起,最后回到头顶心使劲上顶,沉肩,头顶心尽力向上够。不论提、沉,整个过程都要像打太极拳一样,圆滑,平缓,没有停顿和棱角,运动方式是传递式的。身体分的节越多越好,最终想象自己的脊椎就是一条绳子或者一条蛇,整个传递过程非常平滑,没有折角断点。先练慢,熟练后再练快,然后快慢交替自如(动作感觉好像拉皮筋一样,黏黏糊糊的,有弹性的,拖泥带水的)。熟练后加上气息,下沉时逐渐吐气,上提时逐渐吸气,吐气如抽丝,吸气如闻花。气息要与动作节律完全一致,沉到底时气吐尽,提到顶时气吸满(如果有后续停顿动作要有点预留),同样要匀速、匀加速或匀减速非常平滑,最后加上神态,提一般是表现由梦到醒的过程、被吸引的神态过程;沉常用于表现是由醒到入梦的过程,需要练习者完全放松,去感受身体的每一个呼吸。

2.3提沉的艺术特征

提沉是不断练习呼吸的一个过程,而呼吸在整个舞蹈中也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充分表现舞蹈的魅力价值所在,就像一个木偶注入灵魂,一下鲜活起来。一个成熟的古典舞蹈作品,对于舞者的要求非常高,中国古典舞是中国众多舞种中较为特殊的一个,它不是突如其来的新领域,也不是顽固不化的旧方式,它是随着时间不断演化而来,而且还在发展中。这就像一个不断在成长的孩子,而成长呼吸的需要显得刻不容缓,所以一个优秀的舞者对于“提沉”的掌握非常重要。在古典舞中能否很好的运用呼吸是训练和表演的质量保证,也是一个古典舞价值的保证。控制好呼吸的大小,可以帮助舞者保持动作与动作之间的链接,帮助舞者的肢体更加完美的做出各种舞姿。

三,提沉对舞蹈作品的重要性 3.1提沉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中国古典舞是属于中国特有的舞种,它结合了中国民间舞蹈、古代宫廷舞蹈,以及戏曲和武术的众多重要特征,所以称它为中国舞蹈的代表一点都不足为过。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这样的多元化也正是它民族性的体现,而舞蹈的完整呈现也是最具说服力。古典舞的众多特征里游刃有余的运用就像太极一般以柔克刚,这点也正符合中国人的特点。提沉是不断练习呼吸的一个过程,而呼吸在整个舞蹈中也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充分表现舞蹈的魅力价值所在,由于中国古典舞的民族色彩鲜明,所以“提沉”的民族风格也随着舞蹈凸显出来。

3.2 提沉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艺术特征

“提沉”是不断练习呼吸的过程,而一个成功的古典舞作品,它动作的连贯性、身体的柔韧性,情感的丰富性都是达到一个较为标准的尺度,更有甚者过之。我们欣赏一段优美的古典舞,感觉总是仿佛舞者在向观众表达着什么,就像一种无声的语言般让人着迷。那平滑的线条,圆润的肢体摆动,好像连着一条线一般的动作韵律,这些都是舞者通过长年累月的不断刻苦练习才能完成,但在这之前,提沉的练习是最为重要的,它是舞者练习的基础,也是身韵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

提沉着重练习的就是呼吸,而要达到舞蹈动作平滑圆润的效果,呼吸的方法很重要。通过不断加强提沉的练习,舞者可以摒弃身体很多杂气,使舞蹈更加优美完整。

3.3提沉对中国古典舞的影响

我们一直在说呼吸对于中国古典舞的重要性,的确,倘若“提沉”的练习不够或者不足,它将直接使得舞蹈失去灵魂,就像一个不断卡条的时钟,不顺畅、不连贯。而且“提沉”的练习也同时是身体本身的练习,它可以让舞者更加柔韧,整个腰部网上就像一条蛇一般柔软。只有这样才能表达出一段连贯、平滑,没有折点的舞蹈。对于舞者来说,神行统一方才是大成,外练身体柔软,内练神韵丰富,两者的统一和谐才能表达出一个优秀的中国古典舞作品它的真正魅力所在。

结束语:

中国古典舞是中国舞蹈的特殊招牌,它形象具体的表现了中国的古典魅力,也诉说了一段漫长的中国历史,犹如一段史诗讲述了中国这个历史悠久的国度的演化进程。它是包罗万象的,也是不断成长的,它不属于任何一个舞蹈范畴。中国古典舞不仅是一种舞蹈的表现形式,同时它也是一本记载历史的史书。书写中道具的使用很重要,“提沉”之于中国古典舞就像“笔”之于书写,两者缺一不可。无论是从“形”还是“神”,“提沉”的练习都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魏冰.论呼吸在中国古典舞身韵中的作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2.]李凯伟.论古典舞中舞蹈元素的运用[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8年12期

[3.]刘治宗;徐晓淇.谈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课性格组合的提炼和运用[J].大舞台.2011年07期

[4.]高阳.气息在中国古典舞中的运用[J].剧影月报.2011年03期

[5.]芦金钢.浅析“和”思想在中国古典舞中的展现[J].群文天地.2011年12期

第二篇:实践教学对舞蹈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实践教学对舞蹈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摘要】时至今日,高等教育的开放式教学开展得越来越深入,在舞蹈专业教学中,实践式教学对于课堂教学可以说也越来越重要。本文将结合本人工作以来的教学探索与积累的实践经验,从实践教学扩展了课堂教学的思路、提升了师生的艺术创作水平、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这三个方面来阐述实践教学对舞蹈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实践教学;舞蹈教学;课堂教学;素质培养

在舞蹈教学中,实践式教学是不能或缺的重要的部分。我们通过实践式教学,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让教师和学生共同经历各种艺术表演形式的组织的过程中,能够相对完整地掌握编排、创作及表演的重要知识和技能,从而与教学理论相结合,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通过实践式教学环节的操作,完善和巩固了课堂教学中的内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质,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实践能力。

一、实践教学扩展了课堂教学的思路

在舞蹈课教学中,课堂教学和实践式教学这两部分就是其形式的主要体现。重视实践教学是实现舞蹈艺术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一直以来,舞蹈教学大都重点重视课堂教学部分,对于实践式教学的概念和意义还不够清晰,很多时候也许会认为实践教学也许会影响的课堂教学部分。本人一直以来对教学的深入探索与实践后认为:实践式教学与课堂教学并不矛盾,实践教学不但能够强化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又可使教师在实践中发现并解决课堂教学中潜在的问题,并及时的解决好潜在的教学问题,通过强化实践式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辅相成,提高教学水平。

1.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神形兼备”的动作。强调动作本身与个体表现力的完整统一实际上就是要给只有外壳的动作素材加上血液与灵魂,让舞蹈表现浑然一体、有血有肉、神形兼备。舞蹈训练中有这样的口诀:“形未动、神先领、形已止、神不断”,说明神韵是舞蹈表现的情感核心。“神”是舞蹈内在的韵味,是内容;而“形”是舞蹈的动态,是形式;只有内容与形式和谐统一才是完整的舞蹈表现,神韵的融合运用能够大幅度提升个体表现力。神韵的塑造是从心开始的,由内向外的抒发。眼睛是内心情感传达向外界的媒介,在面部表情的运用中,眼睛起着核心的带头作用,其它表情的运用可以违心,所谓“皮笑肉不笑”,而眼睛则很难,这也使得眼神传情达意的功能更具有准确性。新疆维吾尔族舞蹈传统经典作品“摘葡萄”,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呈现葡萄园里的丰富画面,眼神的正确表达以及良好的表现力,让观众从无声的肢体语言中读懂了找葡萄、闻葡萄、尝到酸葡萄、尝到甜葡萄等等各种有意思的生活情景。表现力如此丰富精彩、准确到位,这与这位新疆舞蹈演员对摘葡萄这样的生活情景有过深刻的艺术体验自然也是分不开的,艺术体验配合个体优秀、突出的表现力通过综合性舞台表现呈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情与生活情趣。从眼神到整个面部的其它表情能力培养,除了学习者要在平时注重观察自已的表情特点之外,也需要刻意的练习,找到适合自已以及自已擅长的表情,提高自身的综合表现力。

2.注重舞蹈表现力的体验。舞蹈表现力的准确把握需要有良好的艺术体验的基础。舞蹈表现包含着对动作二度创作的过程,这需要表演者首先拥有对动作的体验经验,才有可能在表现过程中完成经验与自身表现能力的配合。如果没有艺术体验的经验,表现力的添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本”了,表现力就显得势单力薄,只做到了动作的外壳而无从体现动作的精神层面,自然也就不能准确表达出动作的内涵与情感。生活中充满了艺术创作的素材,主动地观察生活中这样那样的细节,我们会获得许多艺术体验的感受,这些感受会慢慢转化成经验,而这些经验在进行舞蹈表现的同时,会随着人的主观情感在动作中自然坦露。

在本人的教学生涯中,有这样一些学生,她们对于课堂教学知识的把握很准确,但在真正要通过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的实际过程中,大都认为找不到“感觉”。事实上,课堂教学中的一部分学生只训练到了动作的连贯性和熟练程度,单纯地进行机械的动作重复,而并没有完全透彻地理解舞蹈中的每一舞段甚至每一舞句的真正意义,在完成舞蹈艺术表达层面上,没有做到深刻的诠释。但当其中有一些学生有过演出经历后,她们会慢慢地认识到,什么才是舞蹈,什么才是表达。在演出排练的过程中,编导老师会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的身体要传递给观众的一种责任,那就是要在所规定的场景和情感中舞蹈,学生才能逐渐地学会寻找、感悟到舞蹈动作的内在情感及其联系,并转化为舞蹈呈现给观众。另外,在演出的实践表现中,我们也能及时的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有利于在以后的教学中及时的改善。例如,部分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动作规范性的讲授相对注重得多一些,而对于动作的相互联系和内在情感表达会忽略过去。在舞台呈现时,这些问题就会暴露出来,师生通过这样的实践机会,共同探讨并总结出各自的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既让课堂知识得以在舞台上呈现,通过总结经验又能扩展了课堂教学的思路,从而能够促进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从课堂到舞台呈现,再从舞台呈现回归到课堂总结,两者相得益彰,良性循环。

在2013年由我院承办的原创舞蹈作品晚会的活动中,我院师生联合承担了整个演出舞蹈节目的创作、排练及演出的任务。由于舞蹈师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此次活动中去,把在课堂上教授的内容放在排练的过程中解决。这不仅仅是一次调整,同时也是我院对教学方式、方法的一次大胆的尝试和创新,提出了“以赛代练,以演代学”的教学模式。通过演出实践,使教师把课堂中的教学问题拿到排练过程中解决,收到了很好的成效。这台原创舞蹈作品晚会在全院领导及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丰硕的成绩,并且通过这样的演出实践,也扩展了教学的思路。

二、通过实践教学,提升师生艺术创作的能力

在舞蹈教学中,舞蹈作品的创作是教学科研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那么在实践式教学中,舞蹈作品的创作更是课堂教学走入舞台表演的一条必经之路。舞蹈作品的创作需要有几方面要素:编导、演员、音乐、服装、道具、舞美等等。这些要素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所学习到和接触到的机会还是相对有限,而创造这样的机会和条件是对实践性教学的实施是最好的方式。第一,为师生们提供了大量的创作艺术作品的机会和演出的平台,使教师、学生有条件、有机会进行艺术的创作,通过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不断摸索与历练,能够提高教师的编创水平。第二,学生们通过这样的机会,作为演员身份的他们,也能与作为舞蹈编导的老师们进行学习与交流,懂得作品的修改,了解艺术创作的全过程,以及作曲、服装道具、舞美等工作部分与舞蹈创作的关系,思考作品的表达,作品的表现,从而极大地拓宽学生们的艺术眼界和创作观念,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们的艺术修养。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升华学生的内心情感。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师生们从创作思路、创作手法到创作水平都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使师生的整体创作水平逐渐形成了十分活跃的舞蹈创作力量。

三、实践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在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和相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创造性思维可以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因此,在舞蹈创作中,首先要进行思维创造,以及对观念的改变。这就是一种创新思维。当前,舞蹈事业的不断发展,需要高等教育下的学生们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求新求变,立求培养具有高素质、创新思维、以及拥有技术技能实际应用能力的舞蹈专业人才。然而,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和技术技能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应对这样的要求,我们要怎样实施计划和寻找平台,让学生在创作、实践的“真枪实弹”的磨练中,亲自体验、操作、完成整个创作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的同时,又潜移默化的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还需要我们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①于平.高教舞蹈总论[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

②徐尔充,隆荫培.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③张林.舞蹈语言[M].人民出版社,2005

④[美]约翰?马丁.舞蹈概论[M].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

第三篇:浅谈中国古典舞身韵课在基训课中的重要性

浅谈中国古典舞身韵课在基训课中的重要性

摘要 :身韵的出现做为一项重要的中国古典舞教学成果,使中国古典舞的训练走向自身形式的规范化、舞种化。它不仅是完整的训练体系,而且是训练与创 作、表演相互统一的中国古典舞审美特征的体系。身韵训练是中国古典舞的教学成果,而中国古典舞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结晶,为中国舞蹈艺术之典范,凝聚着千百年来中华民族舞蹈艺术的精髓与民族审美风范,具有中国传统舞蹈艺术的独特风韵。中国古典舞作为我国舞蹈艺术中的一个类别,是在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时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和古典风格特色的舞蹈。古典舞创立于五十年代,曾一度被一些人称作“戏曲舞蹈”。它本身就是介于戏曲与舞蹈之间的混合物,也就是说还未完全从戏曲中蜕变出来,称它为戏曲,它已去掉了戏曲中最重要的唱与念;说它是舞蹈,它还大量保持着戏曲的原态。戏曲中的歌也好,舞也好,是为了演故事服务的。即便是不唱不白的武戏也还是戏,其舞对角色行当的从属性也是十分鲜明的。关键字:古典舞 身韵 基训 重要性

古典舞从其源来说,是古代舞蹈的一次复苏,是戏曲舞蹈的复苏,是几千年中国舞蹈传统的复兴。十分明显,它的审美原则不是什么新发明,而是几千年中华文化的流传和延续,是用一根长线从古串到今的,这些原则非但在戏曲中可见,在唐宋乐舞中,在汉魏“舞戏”中,甚至在商周礼乐中,都能见其蛛丝马迹它的文化特征;就其流来讲,它是在原生地上生成的一个崭新的艺术品类,这是一个可以和芭蕾舞、现代舞相媲美的新的舞蹈种类,这个衍舞种是地道的中国货,中国古典舞现在仍未渡过它的童年,其自身还在成长发育中。但是身韵的创建,使它的审美内核已趋稳定,其理论基础也已比较扎实,运动系统已经形成,我们完全有理由说它已摆脱戏曲的原形,向真正舞蹈的范畴迈进。产生于八十年代初的中国古典舞《身韵》课,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已逐渐为中外舞蹈界和学术界所认识。1993年,它被国家教育委员会列为优秀教学成果而获得奖励。北京舞蹈学院李正一和唐满城两位古典舞老教授,毅然整理、创建了古典舞“身韵”课,它使中国古典舞重振雄风,使古典舞事业曙光再现。李正一教授在诠释“古典舞”时这样讲道:“名为古典舞,它并不是古代舞蹈的翻版,它是建立在深厚的传统舞蹈美学基础上,适应现代人欣赏习惯的新古典舞。它是以民族为主体,以戏曲、武术等民族美学原则为基础,吸收借鉴芭蕾等外来艺术的有益部分,使其成为独立的、具有民族性、时代性的舞种和体系。”

古典舞身韵“元素”训练的重要性

所谓元素,包括基本技法、身法、神韵、呼吸、形、态、点、线等诸多核心因素,在教学当中,要基于“从元素出发,从韵律入手”这样的教学方法,以“云肩转腰”、“风火轮”、“燕子穿林”为例,它们的素材并不是很多,然而却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展。“云肩转腰”既是元素又是韵律,元素中有韵律,韵律又通过元素展现。“风火轮”在基本功训练上腰部是一个三百六十度的大环动,所有拧、倾、圆都在其中,有很强的生命力,再加以繁衍,既有训练价值,又有实用价值,足可以派生出其他动作。正如唐满城教授所说:提炼元素、发展元素、运用元素,是解决身韵训练之有效办法。

“身韵”从字面上解释,是身法与韵律的总称。身法属于外部的技法范畴,韵律则属艺术的内涵神采,两者需要有机结合和渗透。身韵训练的目的就是使学生懂得并自觉地掌握以神领形、以形传神的本领。同时,身韵中的身法也不同于一般的能力和技巧,一套技法的规律与难度要经过长期的磨练,即把训练身法与陶冶神韵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体现中国古典舞审美上的神韵和风采,身韵训练包含着“形、神、劲、律”这四个不同而又不可分割的方面。一个成熟的民族舞演员在舞台上展现的动作之所以具有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是因为体现了“形、神、劲、律”的高度融合,这正是中国古典舞身韵的重要表现手段。“形、神、劲、律”作为身韵基本动作要素,高度概括了身韵的全部内涵。形,即外在动作,包含姿态及其动作连接的运动线路。神,即神韵、心意,是起主导支配作用的部分。劲,就是力,包含着轻重、缓急、强弱、长短、刚柔等关系的艺术处理。律,也就是动作本身的运动规律。这四大动作要素的关系,是经过劲与律达到形神兼备,内外统一。其规律是“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形合”。这都是精辟的概括与提炼。而这些文字又与元素性动作高度统一、谐调,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舞蹈美学理论。在古典舞训练中,从头至尾都贯穿着身韵练习中的一些元素,身韵在总结了戏曲、武术等传统艺术的动作规律后,确定了以腰为核心,强调中段训练的重要性。而“提沉冲靠”等几个动律元素无论是对人体中段的肌肉或是呼吸,都各有其独到而不同的训练价值。其具体表现为:强调对中段肌肉,尤其是后背肌肉的训练。背阔肌的强化,更是身韵元素在训练上的一大突破。而元素中的“含腆”从形态和规格上看比其他元素的幅度要大。它的运动范围具有一定的延伸性,而它的发力点主要就是背阔肌,当“含腆”交替运动共同扩大范围时,背阔肌便随之交替曲伸,反复地强化,达到背阔肌真正曲伸自如、随意控制的目的,从而充分利用背阔肌这一表现区域,加强了中段的表现力。

“身韵”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将身韵融化在古典舞的一切舞姿和技术、技巧中,这一点集中表现在对节奏处理和舞蹈动作的连接上,以及点线处理、舞蹈动势的渲染和表演者内在的修养等方面 把握舞律精奥之处

身韵的出现作为一项重要的中国古典舞教学成果,使中国古典舞的训练走向自身形式的规范化、舞种化。它不仅是完整的训练体系,而且是训练与创作、表演相互统一的中国古典舞审美特征的体系。身韵教学法包括:形、神、劲、律。

形,指形体外部的动作。它表现为形形色色的体态,千变万化的动作及动作间的连接。凡是一切看得见的形态与过程都可以称之为“形”。形是形象艺术最基本的特征,是古典舞之美的传达媒介。中国舞在人体形态上强调“拧、倾、圆、曲”,“仰、俯、翻、卷”的曲线美和“刚健挺拔、含蓄柔韧”的内在气质。从出土的墓俑和敦煌壁画中不难看出这一点是由古至今一脉相承而不断发展演变的。中国民间舞《胶州秧歌》的“辗、拧、转、韧”,《海洋秧歌》的 “拦、探、拧、波浪”和《花鼓灯》的“斜塔”,武术中的“龙形猿步”、“八卦”等无一不贯穿着人体的“拧、倾、圆、曲”之美。

神,这是泛指内涵、神采、韵律、气质,握住了“神”,“形”才有生命力。身韵强调内涵的气蕴、呼吸和意念,强调神韵,强调内心情感。在形与神的关系中,把神放在首位,“以神领形,以形传神”,正是这种意念情感造化了身韵的“韵”。可以说,没了韵就没了中国古典舞。没了内心情感的激发和带动,也就失去了中国古典舞最重要的光彩。

劲,即赋予外部动作的内在节奏和有层次、有对比的力度处理。比如运动(即“静中之动”),都是靠“劲”运用得当才得以表现的。中国古典舞的运行节奏和有规则的2/

4、3/

4、4/4式的音乐节奏不大相同。它更多的情况是在舒而不缓、紧而不乱,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自由而又有规律的 “弹性”节奏中进行的。“身韵”即要培养舞蹈者在动作时,力度的运用不是平均的,而是有着轻重、缓急、长短、顿挫、符点、切分、延伸等等的对比和区别。这些节奏的符号是用人体动作表达出来的,这就是真正掌握并懂得了运用“劲”。“劲”不仅贯穿于动作的过程中,在结束动作时“劲”更是十分重要的。无论戏曲、芭蕾舞、武术套路都十分重视动作结束前的瞬间节奏处理,中国古典舞更不例外。

律,包涵动作中自身的律动性和运动中依循的规律这两层含义。一般说动作接动作必须要“顺”,这“顺”是律中之“正律”,动作通过 “顺”似乎有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之感。“反律”也是古典舞律动中十分重要的因素,如“双晃手”,当臂向左晃时,身要有向右拉之势,才能显示动作的圆润与韵味。“不顺则顺”的“反律”,可以产生奇峰叠起、出其不意的效果。一个动作和动势的走向分明是往左,突然急转直下往右,或者由向前突变向后等等均是这种 “反律”,这是古典舞特有的,可以产生人体动作千变万化、扑朔迷离、瞬息万变的动感。从每一具体动作来看,古典舞还有“一切从反面做起”之说,即“逢冲必靠、欲左先右、逢开必合、欲前先后”的运动规律,正是这些特殊的规律产生了古典舞的特殊审美性。无论是一气呵成、顺水推舟的顺势,还是相反相成的逆向运势,或是“从反面做起”,都是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圆、游、变、幻之美,这正是中国“舞律”之精奥之处。

“身韵”教学法给中国古典舞教学及创作带来了实质性的突破,它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本质特征,是中国古典舞的现代重构,也体现着当代人对古典舞高度的理解,创造性地把握与运用。

古典舞身韵与基训有机结合

中国古典舞教学法有基训法和身韵法。基训法是以戏曲为基础,以芭蕾基础为框架,任务是培养演员的全面与根本素质:技能和技巧、正确方法、舞蹈体态。是塑造和创造中华民族舞剧和舞蹈作品中人物形象不可缺少的艺术表现形式。身韵法,“身”即“身法”,指中国古典舞的外部表现技法;韵”即 “韵律”,指中国古典舞的内在气韵,是指训练身法与陶冶神韵的方法。身韵的产生使中国古典舞从此摆脱了对古典戏曲舞蹈的依附,并形成了自己的舞蹈模式特征,这些艺术的特征直接影响着、规范着古典舞的教学与艺术创作。

作为舞种名称的“古典”绝非是“古代”的同义词,“古”应理解为传统性,“典”可视为典范性。它是充满活力的表现形态,灌注其间的神采韵律,作用于舞台上形象塑造时,是以实现与现实生活直接对话为艺术目的的。中国古典舞作为我国舞蹈艺术中的一个类别,是在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时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具有一定典范意义和古典风格特色的舞蹈。

古典舞从其源来说,是古代舞蹈的一次复苏,是戏曲舞蹈的复苏,是几千年中国舞蹈传统的复兴。十分明显,它的审美原则不是什么新发明,而是几千年中华文化的流传和延续,是用一根长线从古串到今的,这些原则非但在戏曲中可见,在唐宋乐舞中,在汉魏“舞戏”中,甚至在商周礼乐中,都能见其蛛丝马迹的文化特征。就其流来讲,它是在原生地上生成的一个崭新的艺术品类,这是一个可以和芭蕾舞、现代舞相媲美的新的舞蹈种类。中国古典舞现在仍未渡过它的童年,其自身还在成长发育中。但是身韵的创建,使它的审美内核已趋稳定,其理论基础也已比较扎实,运动系统已经形成。它已摆脱戏曲的原形,向真正舞蹈的范畴迈进。

现在的舞蹈教学一般是将基训与身韵做为两门课程安排,不免会给人一种错觉,即片面认为基训是主科,身韵是副科,基训是学生训练的关键,身韵是为加强风格而设立的点缀课。表层的主与次不是内在的质,是“壳”还是“核”,应通过两门课程所体现的精髓来确定。因此,关键问题不在设置的是一门课程还是两门课程,而在于中国古典舞的教学实质是什么。假若基训课和身韵课体现的是各自的质,而不是统一的质,那么就形成了“两层皮”的局面,基训也就变成了只有技术的“壳”,而没有身韵的“核”,两者很难形成一个统一于一体的古典舞风格,最终的结果只能是片面追录古典舞的形,却忽略了古典舞的神,而我们要求的恰恰是形神兼备,只有劲与律的协和统一。才能全面的达到古典舞训练的基本要求,这才是二者训练所要求的一致标准。由此发展到更深层次,就是要求在基训课教学中的每个动作,每个过程,每个细节,每个过渡的环节动作,静与动的变化,技术与技巧的操作,都要由身韵的神、形、劲、律来统帅,并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从而达到“壳”与“核”的完美统一。即使是两门课的设置与安排,也能达到合二为一的效果。那么基本功训练的标准和身韵的训练标准是什么,是统一于一体的两个阶段,还是将所要达到的目的自始至终地溶为一体完成整体训练的目的,就目前而言,两门课程的安排要求我们任课教师把握一个标准,就是在基本训练的教学过程中,将身韵渗透到基本训练的全过程,在课堂中体现中国古典舞的精髓。

中国古典舞神韵的教学要从训练的角度开始建立,要同时要解决形体训练、素质训练、技术技巧训练、艺术表现力训练,直到舞台上形象塑造训练等任务。所以说,以解决肌肉素质、软开度、耐力、爆发力、韧性、重心等方面,对于训练学生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平时可以加强对人体运动的科学研究,在运动的幅度、韧带的柔韧性、重心的把握、肌肉能力等方面都要达到训练的效果。比如“前旁搬腿”要完成180o,而且还要求主力腿、动力腿都是绝对的直膝,还要求主力脚半脚尖,控制到最高度,并保持很长时间(两个八拍)。这说明在素质训练上要向动作的极限要求发展。所以说古典舞基本训练的目的是着重解决学生身体的基本素质问题,以跳、转、翻等技术技巧来增强舞蹈表现力,这可称为技法训练。我认为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有机结合、密不可分相互渗透的整体。如果说古典舞基训是一种训练手段,身韵则是衡量舞蹈动作的标尺。它们的关系就好比“把动作比做肌体,那么韵律就好比血液。血液停止了流动,肌体就会僵死。”这个形象的比喻,生动地说明了动作与韵律的血肉关系,可以想象,如果古典舞缺少韵律,那么动作、舞姿、组合一定会使人感到僵化而没有味道。所以身韵不仅仅训练中国古典舞的风格、韵律及外部技巧等,从中还可以发展古典舞的连接动作和舞蹈语言。身法韵律是基训课必须加以贯穿的,而且要从基训的风格性、身体艺术表现力和技巧的民族性高度性里加以结合和运用,并逐渐形成基训教材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古典舞基训有了身韵的元素才流动了起来,使基本能力、技巧、舞姿、动律、节奏、舞句等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基训彻底摆脱那种游离于民族特性之外的所谓纯功能性训练的影响。同时身韵有了基训技术技巧的训练才能使得舞蹈动作力度更强、幅度更大,更充分地表现了人物丰富和变化的内心世界,在展示人体的表现力的同时,也努力挖掘了传统舞蹈形式的潜力与创造力。

身韵的产生并非是简单的由“身段”到“身韵”的字面改变,而是一次质的飞跃。它是对戏曲中身段的改造与升华;是从审美的角度来继承和研究传统的身法;是根据舞蹈自身的特性和时代精神的要求加以发展演变的结果。身韵突破了原有“身段”的动作定式,取而代之以变幻无穷,富于表现的艺术方式,这种方式在“身韵”中的表现就是元素的提炼、动作的派生以及动作性格的可易位性。

身韵的出现解决了中国古典舞在从戏曲中产生时就存在的风格化舞蹈与功能性训练的矛盾,改变了在戏曲与芭蕾之间进退维谷的局面。它以其丰富多彩的动作形态、古今适用的时代风格以及舞蹈性与民族审美特征相结合的特点,在发掘人体的表现力上,充实和发展了形体表演的功能。不拘泥于已往古典舞中已有的人体动作的表现范围,而着重“以腰为轴”的人体中段部位的艺术语言,展示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深遂的艺术魅力。使人体潜在的表现力得到了充分发挥,对于创造生动鲜明的舞蹈形象赋予了新的艺术手段。

身韵的形成以及被引入舞蹈创作机制之中,使得中国古典舞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转机。作为中国古典舞的一种新的舞蹈语汇,身韵深得众多年轻的中国舞编导、演员们的青眯,并将其充分运用到创作之中,使中国古典舞在创作上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如舞蹈剧目《黄河》,大量运用了身韵中人体后背的表现,从拧倾的动态和水云的意象烘托出震撼人心的气势,无论在地面动作还是空中技巧中,都充分地发挥了被发掘出来的表现区域,展现出人与大自然的抗争,与饥荒的搏斗。《江河水》以水袖为表现手段,然而我们看到的不是那几尺的长袖,也不是繁杂的袖技,看到的却是充满无限情感的人体,表现了后背在呻吟,后背在哭泣、悲嚎,以情带袖,袖与人融为一体,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运用身韵舞蹈语汇创作的优秀作品还有《木兰归》、《长城》、《梁祝》等,这些作品气势磅礴,形象细腻,舞姿流畅,不仅具有浓郁的民族特性而且具有崭新的时代风尚。它们的编创使古典舞真正摆脱了具体的人物形态而走向一种情绪语言。唐满城教授曾经诙谐地说:“身韵训练是一本万利的”。中国舞蹈界对此亦为之刮目相看,他们发现这就是独树一帜的中国传统舞蹈神韵的延续。吕艺生教授说:“这正是我心中的当代中国古典舞蹈!”

五、结语

“身韵”不是终结,而是一个具有衍展性的生长源点。它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风貌及审美的精髓并以其丰富多变的舞姿、浓郁的民族风格及强有力的表现能力成为中国古典舞的核心和主要标志。它是中国古典舞艺术灵魂的所在!

【参考文献】

[1]唐满城、金浩,《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法》,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

[2]唐满城,《唐满城舞蹈文集》,中国,中国戏剧出版社,1993年,第一版

第四篇:探讨古典舞身韵课对舞蹈教学的意义及实践分析

探讨古典舞身韵课对舞蹈教学的意义及实践分析

时间:2014-01-11 17:06 来源:发表吧 作者:黄源 点击: 15 次

摘要:我国的古典舞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中的艺术结晶,在我国的舞蹈历史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可以被称为舞蹈界的艺术典范。古典舞凝聚中华民族舞蹈艺术的精髓和民族审美风范于一体,诞生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由于其是戏曲与舞蹈相结合的产物,被称为“戏曲舞蹈”。“身韵”作为古典舞教学中的一门课程,使中国古典舞的训练形式逐渐趋向规范化和舞种化。因此,本文针对古典舞身韵课队舞蹈教学的意义及实践进行分析。

关键词:古典舞;身韵;舞蹈教学;意义

中国古典舞是在我国民间传统的舞蹈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在经过传承、精炼以及整理下,构成了我国传统具有古典特色的独特的舞蹈艺术形式,自身具有时代性和历史性的特点,是以汇总具有典范意义和古典风格特色的舞蹈,其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了延续与发展。古典舞中的精髓“身韵”也随着其发展而不断的得到完善,日趋体系化。身韵的构建,保证了古典舞审美内核与理论基础的稳定,并形成了运动系统,使古典舞摆脱了戏曲舞蹈的形式。

1古典舞身韵课队舞蹈教学训练的基本要素

古典舞身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形和神。神指的是对内在感情进行表达的重要手段,形指的是古典舞外部的舞蹈工作。实现神与形的互相结合,达到神形兼备的目的,进而将古典舞动作的艺术魅力进行展现。身形主要体现出外在舞蹈动作。“身”主要指身体,“形”指的是舞蹈的姿势和造型。简单来说,身行主要来源于社会生活,但是是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不是对社会生活进行完全的照搬和模拟。其是对艺术中人物形象进行塑造、对人的内心活动进行提示的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法,是古代舞蹈艺术家智慧的结晶。在对学生进行身韵教学时,最重要的是对学生的“身形”特征进行捕捉,对“神韵”进行表现。进行身韵训练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动作的内外合一、启承转合以及身形兼备的动作要领进行培养,以腰作为核心技术。形态和神韵不同,所表达出来的风格特性也就不同。因此,需要建立一套与之互相适应的方法、形式进行训练,达到内外统一、身心兼用、形神兼备的境界。另外,要准确抓住最核心的元素,为了将身韵的“形神兼备”动作进行体现,需要注重运用好形、神、劲、律等动作,并掌握其之间的关系,最终实现形神兼备、内外统一的教学效果。

2古典舞身韵课队舞蹈教学的意义及实践

2.1身韵课“元素”在舞蹈教学过程中的意义

中国古典舞作为一种具有民族文化精神的舞蹈,“身韵”的出现帮助古典舞确定了立身之本,摆脱了戏曲舞蹈的形式,从原来的戏曲程式动作中将“元素”化的动作提炼出来,从元素的角度出发,从韵律入手。例如古典舞中的“青龙探爪”、“云肩转腰”以及“燕子穿林”等千变万化的动作和“身韵”中的“提、含、沉、靠、腆、移”等“元素”体现出来。提炼、发展以及运用元素,是进行身韵训练的有效方法。此外,“元素”还含有要素的含义。中国古典舞的“身韵元素”与此相同,本质上存在有区别,发现其中存在的共通性和差异性,能够使其在崭新的排列与组合中得到新的意义。将中国古典舞身韵中的七种元素进行融合、排列,就能够发生“化学”反应。例如,身韵中的“提、沉”元素主要对人体的自然呼吸进行严格、规范的训练,是一种最基础的练习;“移”元素是左右平势;“含、'腆”元素属于前后动势;“冲、靠”元素是斜前和斜后之间的动势。这些不同的元素之间是一种对立、统一、融合的关系。另外,这些动律因素不仅能够为千变万化的“圆”做准备,而且还能够由此衍生出“八字圆、立圆以及平围”等路线元素,使古典舞的舞姿和舞动形式具有丰富性和典型性。通过将此元素和彼元素相结合,转变过去拼凑动作的做法,确保中国古典舞的语言性更加明朗和独立。因此,“元素”在古典舞身韵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2身韵课“呼吸”在舞蹈教学过程中的意义

身韵呼吸运用的好坏,对于舞者给作品的表现产生直接的影响。身韵主要立足于动作元素,从呼吸中寻找根源。呼吸是人体动作发生变化的最主要、最基本的动力来源,每一个动作主要由用气吸带动,进行呼吸循环机能的调控对于动作形态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身韵的元素和呼吸有十分紧密的联系。例如在进行“提、沉”训练的过程中,就实现和呼吸的结合,提沉带动身体中段与头部之间的运动是实现呼吸和外部动作互相配合的重要步骤,然后通过与不同的音乐节奏相配合,使身体方位发生变化,进而慢慢体验到呼吸与身体的关系,在赋予动作和生命力后,形成古典舞特有的神韵。由于“提沉”元素在古典舞身韵中是最基本的训练元素,是实现呼吸和动作相结合的最简单、直接的方法。

2.3素质训练方面的意义

通过将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素质训练方面进行分析,其还包括对学生进行形体、素质、艺术表现力、塑造形象以及技术技巧等方面的进行训练,能够有效的锻炼学生的耐力、软开度、爆发力、重心以及韧性等。例如在学习“前旁搬腿”动作时,身体要弯成180°,并且要求主力腿和动力腿是直膝,主力脚过半脚尖,达到最高度,坚持两个八拍的时间。因此,可以说古典舞的教学训练还对学生的身体素质问题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跳、转、翻等技巧,以便能够增强舞蹈的表现力。3高校古典舞教学的创新思考

随着世界日益朝多元化的方向的发展,二十一世纪作为多元化的世界,对我国的古典舞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我国已经构建了健全、完善的古典舞教学体系,但是在现代环境下,古典舞的教学要与时俱进,跟随时代的发展潮流,在对优秀理论进行借鉴后,要求古典舞教学运用开放的意识,实现古典舞艺术和训练教学的多元化,逐渐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教学体系。教师在对学生讲解古典舞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古典舞的“灵魂”进行把握,对学生的神韵、创作能力进行培养,丰富古典舞的教学内容,构建多元化的古典舞教学训练体系,实现古典舞教学的创新。

4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古典舞“身韵”的身韵教学,作为我国古典舞教学中的重要成果,促进我国的古典舞训练朝自身形式的规范化和舞种化方向发展。因此,在进行古典舞教学时,要实现具备舞蹈基础素质的“身韵”课和舞蹈教学互相配合,互相促进,进而有效的增加学生的力量、提高学生的柔韧性、控制力、稳定性、灵活性、协调性以及灵活性等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耿苗.舞蹈教学在风格与个性之间的作用--关于中国古典舞基训教学实践的思考[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1(5):152153.[2]钟文敏.乐之韵舞之魂--试论舞蹈教学中舞蹈动作与音韵的和谐统一[J].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08,08(10):9596.[3]刘娜.提高音乐欣赏水平对舞蹈教学的重要性[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04(12):4647.[4]宁芬.“言传身教”在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J].吉林教育(教科研版),2007,07(04):133134.[5]高双凤.如何把中国古典舞身韵引进高职课堂探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11):188189.

第五篇:浅谈开设体育舞蹈对在校大学生的重要性

浅谈开设体育舞蹈对在校大学生的重要性 陕西西安欧亚学院

710060

王亚红

摘要:舞蹈教育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舞蹈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是艺术与运动的高度结合。在高校素质教育中开设体育舞蹈课, 对全面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个性,提高审美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关键词:体育舞蹈

学生

重要性

体育舞蹈是根据人体解剖、生理特征,在音乐的伴奏下通过人体各环节有节奏的变化而塑造出不同难度的形体动作和造型,表现不同的情感和技艺,达到自娱自乐和增强体质或进行竞技的一项体育运动,是既有文化艺术内涵又具备体育竞赛形式的一种体育运动。因此,在高校开设体育舞蹈对学生自身的身心发展以及人际交往、审美能力等方面都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1.体育舞蹈对大学生的影响

1.1体育舞蹈能增强人体的心肺功能

体育舞蹈是一项生理负荷较大、锻炼和欣赏价值很高的运动项目,尤其对发展耐力素质,提高人的心肺功能有着良好的效果。如:连续跳三支曲子大约需十分钟,就可促使心肌收缩,心脏输出的血量增加,血液循环加快,起到进一步增加心血管动能有氧代谢运动的作用。据有关专家测定,连续跳上三支曲,体育舞蹈的运动量就相当于长跑10-12km/h.游泳50-60m/min。骑自行车25—30km/h的运动量。因此说。体育舞蹈华尔兹、探戈舞持续时间10分钟的话,就可使人体新陈代谢率增加60%一80%,而跳拉丁舞,如恰恰和桑巴舞持续时间同样是10分钟,则增长更多。未经专业训练的青少年参加的一般是普通交谊舞的锻炼,普通交谊舞对舞者的要求相对较弱,如慢

三、慢四的负荷量相当于华尔兹和探戈舞的60-80%,这个运动量对普通青少年健身非常合适。

1.2体育舞蹈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

参加体育舞蹈锻炼能使剩余能量得到释放,生理机能得到增强,它能有效地消除疲劳。体育舞蹈做为一种有机性刺激的手段,能使舞蹈者在美的旋律中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在轻松自如的舞步中抒发内心的情感,使生活既丰富又充实,使人们得到心理与生理的平衡,从而使身心得以健康发展。

1.3体育舞舞蹈的开设对大学生审美意识与能力的提高

审美能力是人们评价、感受和欣赏美的能力。在大学中,由于每个学生所处环境及文化素质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各个学生的审美意识、经验、修养、感官和心理结构思维、想象力都不尽相同。体育舞蹈对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提供了潜在的能量。各种舞蹈的风格形式、音乐、速度不同,蕴藏着丰富的内涵,能给大学生以较强的艺术感官刺激。学生在参与这项活动时,不仅可以欣赏到优美的舞曲,还可以在优美的舞步中领会人们的形体美和动作美,并充分展现他们的青春活力。

2.体育舞蹈的开设对和谐社会的作用

2.1体育舞蹈能提高大学生的社交能力 青年大学生们具有活泼爱动、广交朋友的特性。然而大学校园里分系、专业,分班级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和限制了大学生的广泛交往。优美的音乐与婉转的旋律将不同专业、不同爱好的年轻人重新组合在一起,在这个临时团体中,同学之间的交往是多层面的。首先,在个性基础上的交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班干部还是一般同学,学习成绩是好还是坏,个人的性格是开朗还是腼腆,都必须按照乐曲的节奏共舞,从而展现自己的舞蹈技艺,实现信息的交流和自我价值。其次,中国传统的男女“授受不亲”的思想有时也会在男女学生之间受舆论和某些个人的心理制约。体育舞蹈的性质决定了运动必须是异性之间同步进行,由此,男女同学可以相互翩翩起舞,通过身体语言相互沟通,多理解,增进正常的同学友谊。第三,体育舞蹈中的礼仪审美倾向要求男士要衣着庄重,体态端庄挺拔,充分展现出男士的潇洒和风采。对舞者来说,高雅的风度、挺拔的体态,标志着健康、教养、礼貌与自尊,它能给人以愉快、振奋、富有青春活力的感觉。而舞姿优美、动作娴熟的舞者,在舞场与异性的交往中落落大方,风度翩翩,则更会受到广大同学的欣赏。学生的社交能力加强了,这会对他们将来毕业走向工作岗位有深远的影响。

3.体育舞蹈有利于大学生智力的提高

3.1使学生了解一些国外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

体育舞蹈是由非洲、欧洲、拉丁美洲等不同国度的民间舞和宫廷舞发展而来的,各类舞种都有着传奇色彩的典故。如:探戈是由阿根廷的民间舞米隆加演变而成的,其风格特点庄严、豪放、干净、平稳、洒脱。相传阿根廷斗牛士在跳探戈舞时,男士腰佩短剑,女士身穿长裙,两人共舞要防范情敌暗算,所以脸上不带丝毫笑容。所以,大学生在学习舞蹈的同时也可以了解到各个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

3.2使学生学习到舞蹈专业知识和音乐专业知识

体育舞蹈两大类10个舞种,是芭蕾舞、古典舞、宫廷舞、民间舞、现代舞、土风舞的集中体现,涵盖面非常大。通过学习体育舞蹈,不但能使学生掌握各个舞种的动作特点,如,华尔兹的前身是宫廷舞,通过对华尔兹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宫廷舞的风格特点;同时,学习体育舞蹈还能不断加深对舞蹈音乐、舞蹈语汇的理解,任何一个舞者,只有在充分理解音乐的前提下才能跳好舞。这样就会促使学生不断地充实舞蹈专业知识和音乐专业知识,并能在实用中培养自己的想象力、理解力。

以上的几个方面,清晰地展示了体育舞蹈对大学生的有用性和进入高校的必要性体育舞蹈课是一个综合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课。在形体美的练习中,它可以培养学生的高雅气质,能使大学生达到强身健体、自娱自乐、陶冶情操、消除疲劳等目的,在有力地推进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同时,也利于形成良好的素质教育环境,促进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总之,体育舞蹈课愉悦了学生的身心,他们也必定会以健康的体魄、优雅的气质、开朗的性格和高品位的欣赏能力进入社会的竞争。它符合我国高校素质教育的内涵,能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杨慧婷,高岚,汤小勇.论体育舞蹈对青少年健康的作用[J].考试周刊,2008.(03). [2] 黄碧恒.高校体育课设置体育舞蹈之探索 [J].高教视窗, 2009,(01). [3]荆光辉,谢军.从本质的角度认定体育美与艺术美之异同.体育学刊,1997,1.[4]黄宽柔,姜桂萍.舞蹈、体育舞蹈与健美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0,2.[5]姜桂萍.舞蹈、体育舞蹈、艺术体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6]崔熙芳,王怀玉.体育舞蹈课与高校素质教育.天津师大学报,1998,(3).

下载浅谈中国古典舞“提沉”对舞蹈作品的重要性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中国古典舞“提沉”对舞蹈作品的重要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