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高职专业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写写帮整理)
论高职专业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摘 要:在高?专业教学的过程中融入人文精神的教育内容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重点的问题,尤其是在当前深化教育事业改革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下,人文教育在近年来标成了关注的热点,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都在研究如何将人文教育与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所以,当前研究高职专业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就具有了更加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两方面,论述高职专业教学与人文教育结合的方法。
关键词:高职 人文精神 专业教学
人文精神是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通常所说的人文精神相对于科学精神来对比显得更加柔和,具有很多主观性的因素,例如情感、意志、性格、思维等都属于人文精神的范畴,同时具备着理性与非理性的特征,二者互相交织对抗,占据上风的因素则成为人类行为的具体表现。而人文精神的对高职专院校教育的渗透体现在对学生形成优秀的价值观取向与正确的道德思维观念等方面,从而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故本文对高职专业教学中的人文教育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一、优化专业课程内容,将职业人文素质模块与职业知识技能模块相融和
根据当高职专业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计划安排,职业基础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的安排都比较科学合理,在教学中的重难点都有所体现,但是缺少的是素质教育的相关内容,人文精神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只有在实践过程中才具有一定的人文教育内容,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弊端,例如对所有专业的学生进行的人文教学内容与方式都相同,综合性强,导致人文教育的过程缺乏专业性,没有根据专业和岗位要求的不同而对学生建立起具有符合需求、具有实际意义的人文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将类似爱岗敬业、务实创新、乐于奉献、团结协作之类的口号与大方面的宣传十分到位,但是在实际教育的过程中却缺少实质性的教学内容,即缺少具体的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探究与实践。同时,最对人文素质的考核过程中缺少专业性的考察方式,不能够与专业知识的考察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学校对人文素质教育的不重视也导致了人文素质教学没有好的考核方式,无法对人文教育的质量和实际效果做出有效的考察,这也导致了学生们对人文教育的不重视。
人文素质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具体体现就表现为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原则与爱岗敬业精神,但是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同时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而共通之处在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具有适应社会就业形势与职业生活的能力,当前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许多高职专学生面对职业选择的过程中高不成低不就,浪费了许多时间,同时当前学生在毕业后普遍存在着缺少团队意识与协作能力的问题,人文教学也需要在这方面进行着重关注。
二、活化专业教学环节,让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洋溢浓郁的人文色彩
高职专院校的学制时间不多,在专业课程的教育之外还需要增加人文教育,就必须将所有的教学时间有效利用起来,并且将人文教育与专业知识技能教育连接起来,才能够保障学生能够学好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能够培养出良好的人文精神。
(一)结合教学内容,穿插案例,把人文精神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始终
受学制时间与教学内容的限制,高职专学生所需要面对的课业压力是比较繁重的,留给学生的人文教育的空间较小,在这一基础上仍然采取死板的教学模式来对学生无疑是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甚至会让学生产生抵触的心理。所以,在人文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将其与专业课程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并且采取兴趣教学的方法,让学生们喜欢人文教育,人文教学是繁重的课业压力中能够让学生放松减压的内容。在这一方面可以充分采取案例教学的方法,对近年来许多具有负责品质的优秀职业工作者的事件向学生们传授,可以丰富学生们的见识,也可以对学生们的职业精神进行培养。而不同专业的学生未来所要驻足的行业或所从事的工作都是不同的,所以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案例选取的典型性,从而满足学生对自身的需求以及对未来的展望,这样的教育过程才能够学生的职业道理提供积极的助益效果。
(二)开展讲座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企业文化
对于学生来讲,进行知名人士的讲座,将他们的亲身经历引入到人文教育的过程中所能够起到的效果是最好的。例如当前许多高职专院校会请来当地著名的企业家来到校园中为学生讲述未来的职业规划,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又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需要以什么样的心态与精神才能够对未来的职业生涯进行积极面对与帮助。还可以将已经毕业的学长学姐们邀请回校园对学生们进行现身说法,从而增加学生们的情切感与信任程度,由毕业生来讲述自身在毕业之后的求职经历,在工作过程中所经历的艰辛与拼搏,从而鼓励学生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三、结语
人文教育一直是当今教育领域关心的主题,但目前我国高职教育中的人文教育仍存在过于死板甚至缺失的情况。笔者以为,将人文精神更为灵活的渗透进学生课堂需要针对于当前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做出更加具有时代气息和发展的教育规划。优化专业课程内容,活化专业教学内容,让丰富多彩的讲座等教学活动洋溢浓郁的人文色彩,把人文精神贯穿在高职教学的始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祥薇,张梅.论高职专业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127-129.[2]杨茹.高职英语精读教学中的人文教育[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02):154-155.[3]尤海臣.人文教育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渗透[J].当代体育科技,2017,(12):149+151.[4]徐公芳,李强.高职专业教学中的人文教育[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01):177-181.
第二篇:浅谈数学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
浅谈数学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
钱学森先生认为:科学与人文是硬币的两个面,缺一不可。因此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单纯的传授知识,而要把人文主义教育渗透在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养成必要的观念和理念,丰富学生的心灵,完善学生的人格,以适应今天的信息社会。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活动,体现和反映了参与者的伦理观、人性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一.加强数学史料的认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
数学是最古老的科学,是古今中外无数的数学家及数学工作者和仁人志士不畏艰苦,努力探索,刻苦追求而形成的一门科学,研读它的发展史将会使我们思想上得到启迪,心灵上受到熏陶,有助于加深对数学素质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树立科学世界观。
例如:认知我国数学大师钱伟长,知道他出身清贫,在进入大学之前,从未穿过一件新衣服,穿的都是叔父们从小时穿旧了经过母亲改裁以后的旧衣,腰部都是折叠着缝起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放长,时间长了别处都褪了色,腰部就像围了一条深色腰带,布鞋、布袜都是补了又补,有的补了五、六层之多。为了糊口,他努力帮助祖母、母亲和婶婶养蚕、挑花刺绣、拾田螺、挑金花菜、马兰头、芥菜等各种活计。但他从小就有远大志向,刻苦学习,终于考上了津华大学。为了科学报国,在大学里,他一天最多水五个小时,他每天早晨6点起床,晚上学校宿舍10点熄灯后,他就跑到厕所里看书,一直到12点才回去睡。
由于钱伟长的不懈努力,最终他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为物理学、应用数学及中文电脑的开发做出了巨大贡献,被周恩来誉为“三钱”之一。对于学生来说,这就是一部极具教育力的、生动的德育教科书。
二.发扬合作竞争精神,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会做人 学做人,就是要学生铸造自己健全的人格,使自己成为符合社会需要,时代需要的人,为此,我们必须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创造性的设计教学过程,善于挖掘展示教学内涵的宝贵财富,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学会做人。
合作交往意识和竞争意识是学生成为适应现代社会人才的重要素质,要培养学生这些意识,关键是教师敢于变革传统教学模式,树立全新的育人理念,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展开讨论,积极思维,集体交流,各抒己见,把教学过程创设成个性发挥,合作交流,相互竞争的过程。
例如:在一次“设计××牌墨水瓶纸盒”的教学中,我拟订以下几个步骤的探究活动来达到教学目标。
①深入调查常用的墨水纸盒的长、宽、高尺寸;纸质、生产成本等。
②设计纸盒的形状,表面和侧面的展开图形的形状和面积的大小等。
③设计纸盒的品名、商标、广告等。
④制定营销渠道,销售方法、策略和付款方式等。⑤研究售后的承诺,服务的到位等。
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但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而且还能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会合作、学会发现、学会竞争、学会创造、学会做人,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构建了学生的人格。
三.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的认知心理结构出发,把学习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去探索数学规律,鼓励学生去发现、去创造,在交流中掌握数学知识,把成功的机会留给学生,激发学生的成功动机,磨练学生不畏艰难、奋力求索、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
例如:你能比较两个数1997
1998
和1998
1997的大小吗?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先把它抽象成数学问题,写出它的一般形式,即比较n和(n+1)的大小(n是自然数),然后,我n+
1n们分析n=1,n=2,n=3……,这些简单情形入手,从中发现规律,经过归纳,猜想出结论。
(1)计算比较下列各组中两个数的大小(在空格中填写“>”“<”“=”)
①1()
2②2()
3③3()4 ④4()5……
(2)从第(1)题结果经过归纳,可以猜想出n和(n+1)的大小关系是()(3)根据上面归纳猜想得到一般结论,试比较两个数的大小:1997()19981998
1997
n+1
n421
本题从简单情形入手,从中发现规律,经过归纳、猜想得出结论:既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探索规律的能力,又具有一定的思维深度,增强学生的耐挫素质。
四.让学生体验数学美,培养他们的高雅情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经过抽象提炼,因此,随着数学的产生,自然美、艺术美就存在于数学之中,数学的美是具体、形象和生动的,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学生们通过数学美的体验活动,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审美情趣,体验到数学知识所蕴涵着巨大的人文内涵。
例如,我在“比例”的教学过程中,适当介绍“黄金分割”的有关知识,并对其进行扩展,书法柳体中的上下结构的字形,上下分界线为黄金分割点;人物绘画中眼睛在人脸中的比例为黄金分割,“美神”维纳斯可算是处处存在着黄金分割点;窗户的长宽比值为黄金分割时,给人的印象最美;双门电冰箱上的上下两门的交叉点设计在黄金分割点处造型最美;音乐会的主持人站在舞台的黄金分割点处给人的形象最美;室内温度调至23c(23:37=0、618)时人感到最舒服……,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在认识到数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是紧密相连的,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分享了学习的快乐,接受了数学的美育,感悟了人文精神,使学生真正受到真、善、美的教育。
总之,人文精神和数学息息相关,互相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由此可见,树立面向未来的数学教学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数学学科的特点,注重人文价值的追求,我们的数学教育才能担负起培养优秀人才的重担,这样的数学教学才能真正成为数学教育!
0
第三篇:浅谈数学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
[初中数学论文]
浅谈数学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
“卡特里娜”在英语中表示女性纯洁、美好的意思,但是去年以她命名的飓风并没有给美国带来好运,在整个飓风前后我们看到的不是镇静、团结、互助的公民社会,而是灾难后的混乱、暴力、官员的失职、推卸责任和延误救灾时机等等令人发指的现象。我们看到了美国的高度物质、高度文明下面的巨大漏洞——人文教育的欠缺所带来的道德沦丧。反思我们现行的教育:①中学生价值观念金钱化和极端个人化现象突出;②部分中学生的道德水准偏低;③不少中学生缺乏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人际交往能力有待提高;④有部分学生在努力学好数学的同时,却逐渐地厌烦、冷漠数学,而且随着数学知识的丰厚,厌倦的程度也在加剧;⑤还有一部分学生从学校毕业后,你问他哪些数学知识还能派得上用处?他茫然不知所答,或者干脆说忘了。难道数学教育的功能仅仅是解题,仅仅是为了考试的高分?这不能不说是数学的悲哀.数学教育的功能和任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提供给学生一门技术性、工具性的学科,以适应今后工作和生活的需要:二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素养。从种种现象中我们都感受人文教育确实有待重视,那么就从数学课堂上做起吧!
所谓人文教育就是人文素质教育,即教学生怎样做人,怎样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以知识的整合、发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为基点。”这就是说,人文教育是数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数学教师,应把数学的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挖掘、发挥教材中的人文教育功能是数学教师面临新一轮教育改革的一个课题。
一、发挥数学史的德育功能,塑造学生的高尚人格
数学史是一部科学发展的历史,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材料。在我们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在教学中适时地、自然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学生遇上挫折时,我给学生讲了华罗庚的故事:华罗庚的父亲是经营杂货店的小业主,由于经营惨淡,家境每况愈下,致使上中学不久的华罗庚辍学,当了杂货店的记账员。在繁琐、单调的劳作中,他并没有放弃最大的嗜好——数学研究。正在他发奋自学时,灾难从天而降——他染上了可怕的伤寒症,被医生判了“死刑”。然而,他竟然奇迹般地活了过来,但左腿却落下了终生残疾。他常挂在嘴边的是这样一句话:“所谓天才,就是靠坚持不断的努力。”这位没有大学文凭的数学家,凭着坚持不懈的努力,刻苦自学,最终成为世界级的数学家。诸如祖冲之、陈景润等等伟人的真实典型的数学史实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起学生努力、刻苦的进取精神,使学生的各方面品质都得到良好的培养。
二、揭示数学的美,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
数学美是一种科学美,具有特殊的美学价值。美感的一般表现形式——自然美、艺术美就存在于数学之中:直线的刚劲平稳、曲线的柔和之美、对称图形的对称之美„„无不充满大自然的诗情画意;而符号的简明、公式的流畅、推理的精炼„„ 使数学和音乐一样充满艺术魅力。英国学者波兰尼提到的“意会知识”认为:数学是概念的音乐,音乐是“感觉的数学”,这是将数学和艺术揉合在一起.数学的美包括简洁美、对称美、统一美、奇异美等等,数学的美是具体、形象和生动的。我们要使学生不仅有一双善于捕捉美的眼睛,而且有一颗感受美的心灵,追求美的愿望。
中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爱美之心尤其强烈。虽然他们还不能理解数学
43x3yx23y美育的深刻内涵,但他们有朦胧的数学美感。如要学生判断和两个式中哪个更美,653874192 与123456789哪个更美,他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记得在上轴对称图形这堂课时我出示了一副龙凤呈祥的图案让学生看,立即有人说出了图案的意义。我说,很好,我们中国人是龙的传人,所以对龙有独特的感情,图案上龙显示了阳刚之气,凤代表着阴柔之美。立即有学生说,男孩象龙,女孩象风,我说很好,希望你们显示出龙凤的气质,有孩子说,老师我觉得你也象凤,我说,好,那我们共同努力,表现出我们中华民族最美的气质。接着,我们又欣赏了双喜临门,花间戏蝶、牛背晨读、年年有余、老鼠搬家等许多美丽的剪纸,我问:看了这些图案,你们有什么感觉,孩子们说:“很美、很吉祥。”后来,我们单独拿出一副作品仔细观察,抽象出数学问题,知道了什么是对称,什么是对称轴,从一副正方形的图案中找到了不同的对称轴。后来,学生已经很有创作欲望了,有性急的学生已经拿出了纸,我趁机诱导,这些美丽的图案是怎么剪出来的呢?你们猜一猜,有孩子用纸演示从中间折条折痕,然后设计图案剪后再展开,就是对称图案了。接着,孩子们分小组合作剪对称图案。有学生问:“老师,这是数学课吗?太有意思了。”我说:“当然是,以后你们能把所学的数学知识用到办墙报办黑板报的设计中去,那就更好了,数学学了之后就是要用的。”这节课,学生各有各的收获,老师上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数学课再也不枯燥,充满了人文魅力。
诸如此例举不胜举,这就是数学美育的潜意识作用。应该指出的是,在数学教学中实施美育只能借助对具体知识的解剖、揭示,引导学生去逐渐认识、理解。因此,数学美育只能是“润物细无声”式的渗透,通过耐心的启发,步步诱导,使学生在不断地摸索中去领会。
三、充分挖掘教材的社会功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学正影响着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不断为人类创造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数学与国防、数学与交通、数学与通讯以及数学与日常生活等数学与各个领域密切相关的内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知识在社会和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在尽情领略数学带给人们的便捷与舒适的同时,增强回报社会、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义务感。数学最讲究真实,掺不得丝毫的虚假,一切推理论证都必须有根有据、严密严谨,经得起反复推敲和论证。
宏观上数学涉及到:以色列地平线-6卫星原计划作为目前在轨侦察卫星地平线-5的补充,加强以色列的预警系统,监视突然来袭的导弹。该卫星也可以用于实时监测伊朗等国家的军队调遣、导弹发射架机动以及核武器发展等情况。由于技术人员在计算中的一点失误,导致这次发射失败,使以色列情报收集能力严重受挫,所带来的经济损失高达1亿美元。而中国的“神五”“神六”发射恰恰说明中国科技的发达是离不开数学的。微观上数学涉及到:如到
4xy2商店或菜场买东西如何付钱和找钱?坐在公共汽车上与对面汽车之间的速度?如何测量学校操场的大小和跑道的长度?到银行存款利息的计算?三角形特性在生活的运用?如何估算家与学校间的距离?汽车的轮子为什么是圆的等等。生活中的数学枚不胜举。又譬如说,怎样去掌握报纸上的广告和图表所提供的信息?怎样储蓄获得的利息多?有奖促销活动中谁是大赢家等等。教师引导学生品尝生活中的数学,体验数学中的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做生活的有心人。
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责任感同时,应该看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甚至灾难。教学中,我们也要毫不回避地向学生说明:由于科学技术应用的考虑欠缺,人类正面临着如环境污染、能源枯竭等严重的威胁。但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要依靠科学方法去解决,而科技本质上是数学技术。要让学生去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都离不开科学技术,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意识。
四、确立人文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教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鉴于此,我们应当摒弃“以本为本”的教学思想,大力提倡“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数学需要一个人具有强烈的探究心理,没有探究心理品质就不可能培养出创新能力。教学中要立足课堂,面向全体,让每一个学生成为研究者,给学生一个形象生动的、内容丰富的研究对象,营造一个活泼的课堂氛围,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能使学生身临其境,真正作为一个主体去从事研究。要让学生暴露思维过程,不仅要给成功的范例,还应展示失败和挫折,让学生了解探索的艰辛和反复,体验研究的氛围和真谛。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去,特别要关注的是如何适时恰当地介入到学生的活动中去,尽可能少地去干扰、干涉他们的思考和探索,并充分地为他们提供合作讨论、发表意见的时间和机会,这是课堂教学中和谐氛围营造的一个重要标志。教师要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用解决问题的多方位、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立足于开发智能潜力,致力于求异创新,这里教师善于创新的模范作用至关重要。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有一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古人也说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都说明教育不只是教给人一种知识和技术,更要的是要人借着教育获得对于事物和人生价值的了解和感悟。因此在数学教育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我们除了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融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外,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发展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引导他们进行多种丰富的人文实践,看到隐含在数学知识里的思想、精神、观念,使教育更趋于人性化,更关注人生意义和价值本身,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加健康地成长并成熟!
第四篇: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论文
摘要:高中语文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与人文素养的重要课程,从人文教育概况出发,结合教学实践中的问题,重点阐述了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对策。提出了树立人文教育理念、营造人文教学环境、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现实与教材有机结合的对策。
关键词:高中语文;人文教育;策略
素质教育改革的日渐深入,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要求,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要求在高中语文的教学实践中融入人文教育。但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学未能关注人文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与人文教育均缺少必要联系,从而制约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同时也降低了高中语文的教学质量。
一、人文教育概况
人文素质涵盖的内容较为复杂、繁琐与宽泛,对个人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人文教育主要是提升受教育者的人性境界,塑造其理性人格,以此促进其实现个人及社会价值。人文教育蕴含着人文精神,其实质为人性教育,其最为突出的特点为时代性。高中语文具有专业性与工具性的特点,通过有效教学,可完善人的知识体系,提高生活质量。在教学实践中渗透人文教育是必要的,通过日常学习,可以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真善美,培养学生正确、积极与健康的人生观。在社会经济交融发展的环境下,为了有效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需要发挥人文教育的作用,特别是借助语文课文及文学作品,让学生感受深刻的内涵,正确的价值观,激起共鸣,进而达成素质教育目标[1]。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问题
首先,思想认识。高中语文教师过于重视考试成绩,未能关注人文教育。在教学实践中,难以有机融入人文精神。其次,教学内容。高中语文属于基础性学科,承载着传承文化的重任,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为了提高考试成绩,教师的教学侧重于文章背诵及语句分析,而对语文文字美、情境美、结构美及精神美的关注度偏低,抑制了人文内涵的传播及人文教育的渗透。第三,教学评价。当前,教学评价仅关注考试结果,缺少全面性与发展性,不仅会影响教学的高效开展,也会制约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对策
(一)树立人文教育理念
高中语文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通过自主学习,认识以人文本的重要性,并逐渐树立新型的语文教学观。还要重构基本价值体系,充分考虑教学目的、教学评价及教学考核等内容。此外,教师应积极参与相关培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特别是人文素质。
(二)营造人文教学环境
人文教育的有效渗透,需要借助愉悦、平等与轻松的教学氛围。经过不断探索发现,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合作、协作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交流、竞争意识。例如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组别,让其朗读精彩段落,以此营造真实、激动的教学氛围。在此情况下,学生对语言人文素养的认识将更加准确与深刻。例如屈原的《离骚》,通常情况下,古文教学比较枯燥乏味,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应调整教学结构、创新教学形式,特别是要结合屈原的生活背景、性格特点等,以此降低文章理解难度,保证教学质量[2]。
(三)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根据“新课标”要求可知,教学评价体系应具备动态性与全过程性,在教学开展时,考察学生的表现与发展,具体的评价指标有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等,经多因素分析,不仅可以掌握学生的课业成绩,还可明确其情感动态。为了保证教学评价体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应认识到学生的差异化特点,借助分层式评价方法,认可学生的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现实与教材有机结合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下,各种诱惑直接影响着高中生的学习与成长。当今,高中生紧随社会风气步伐,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掌握与认识;过于关注个性化发展,轻视了团结、合作等精神。例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在教学实践中应收集、整理与毛泽东有关的资料,如生平事迹、爱国情怀等,在丰富的信息支持下,学生对毛泽东的认识将更加全面[3]。此外,高中语文教学要突破课堂的局限,借助实践活动,以此展现生活的多彩性与丰富性。通过小组活动、任务分配、角色扮演,也可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及组织等能力。例如《烛之武退秦师》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让其扮演不同的角色,从而促进学生对人物的把握。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学质量影响着人文素质的培养,因此,应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人文教育,从而促进人文教育作用的发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尤宇杰.探析人文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语文天地(理论综合),2013(7):75-76.[2]朱佶芝.沐浴人文关怀焕发生命之光:高中语文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思索与实践[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2):157-158.[3]张学君.从语文教学走向人文教育:当代五位语文教育专家的比较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11):22-27.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论文
一、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突出人文主题
1、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语文教材是学生的精神与态度形成的重要载体,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促使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启发学生对生命、社会进行深入地思索。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在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等传统目标加以关注的同时,应该真正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放在突出位置。例如人教版五年级《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中,教师应该在讲授课文前,让学生自主阅读古今中外关于祖国、民族的文章,通过多种方式了解伟人和名人的爱国故事,体会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树立对中国与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树立为国家繁荣与民族振兴奋斗的远大志向。课堂上学生再阅读这篇《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时,情感与价值取向都自然勃发,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2、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素质教育提出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我国的审美教育与西方比相对落后。美育能促进人的感性思维活跃,使人的创造力和生命力更加活跃。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捕捉教材中蕴含的情感,能通过调动教材中的情感使学生产生共鸣,从而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注重教学双边活动中的学生的审美体验。首先要培养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即让学生通过阅读,学会欣赏语文学科的语言艺术,从语言文字的描述中,感受到文学作品中的自然山川秀美、社会和谐之美、人类心灵与创造之美,等等。其次要培养学生深层次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学会用灵魂去感受美、接受美、创造美,即能用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去概括和分析教材中表达的意境和思想,能自己书写和表达美好的事物,进行文学创作,用自己的行为在生活中诠释和实现美的价值。例如人教版《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中,可以设计问题,让学生体会:生活中是否有这样的美的行为?
3、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小学语文教材还呈现了多姿多彩的人格教育素材,为我们培养小学生健全人格搭建了平台。例如小学五年级《钓鱼的启示》《落花生》等文章,教师应该在语文训练和讲授各环节中,进行良好人格的潜移默化教育,让学生在心灵的震撼和启迪中,学会更好地做人、做事,能更加诚实、进取,主动学习高尚的精神和思想,成为有独立和健全人格的新一代人才。
4、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
语文教材以其丰富、广博的题材,成为人性教育和人文精神的最重要课程资源。语文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特性,能改变传统的一刀切式的教学方法,能尊重学生的人格、爱好、兴趣、性格等,能辩证分析学生的个性,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多方面发展自己。例如有的学生爱好写作,有的学生善于朗诵,有的学生阅读广泛,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有利于在备课时做合理安排。教师应该多设计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运用多种思维和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锻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形成个性化的教育目标。
二、在教学活动中贯彻人文精神
1、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
①感悟教材单元渗透的人文元素。小学语文教学以组为主题,收录了相关文章,对学生进行抒情、写景、叙事等描写。例如四年级下册第五组安排了《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生命》《花的勇气》四篇文章,以“热爱生命”为主题,探讨了生命的美好、坚韧、尊严、意义、价值,让学生加深对生命意义的理解,更加热爱和珍惜生命,懂得对社会与他人的付出是人的真正价值所在。在这一组的《语文园地》中,教材安排了对生命的感悟与非典中的感人故事,对小学生的生命体验进行升华,增强小学生对生命与人生价值的正确认识。教师必须善于挖掘和利用教材中蕴含的一切人文因素,才能在教学中体现文化的厚度。
②感悟教材人物体现的人文精神。对小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不能靠讲大道理,应该利用教材中的人物进行深入分析,从而进行人文精神体验。《慈母情深》是四年级语文课文,“母亲”为作者买书的形象塑造,体现了母爱的伟大;作者为母亲买罐头的细节,体现了儿子对母亲的理解和心疼,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了慈母的情深与儿子的懂事。教师可以通过对教材细节的分析,引领学生从母亲的外貌、动作、神态等进行品读,联系父亲已经过世的背景,感受到母爱的伟大。教师应该进一步对学生展开启发:你的母亲是如何为你的成长付出的?学生会将自己母亲日常的关爱与母子之间的爱心故事回忆起来,进行母爱的体会和表达,从而实现了情感教育的升华。教师再进一步引导:你将如何做,才能回报母亲的一片深情呢?学生会展开思考与探讨,进行心灵的对话与自我拷问,从而达到了人文教育的目的,使语文课堂充满了人性美与人文情怀。
2、打造人文情境,激活学生的情感。
儿童的感性认识比较丰富,更善于在形象、直观的场景中进行情感的抒发与思考。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学习新课改理念,进行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充分利用情境化教学,打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将学生带到与教材适合的特定情境中去,从而调动学生的情感与体验,进行人文精神的自然渗透。情境法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创设:音乐渲染、表演、语言描述情境、多媒体影片、游戏,等等。例如诗歌都可以用音乐作为背景,《开国大典》《长征》《老人与海》等可以用电影创设情境。教师要注意让教学手段围绕教学的人文目标实现有效互动,避免为了热闹而活动,应注重教学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有机统一。
三、在回归生活中体现人文关怀
教学素材和课程都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更好地适应生活与社会,学生正确观察和评价生活中发生的事物和现象,教师负有引导和点拨的使命。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对于教材内容相关的社会与自然、人文现象进行拓展和深化,指导学生学会细心观察生活,热爱自然,通过带领学生野游、参观等实践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对人文素养的体验。例如在讲授了《触摸春天》课文后教师可以带领小学生到公园或者郊外,呼吸新鲜空气,学着教材中的情境闭着眼睛感受绿地、触摸小草,体验生命的勃勃生机,珍惜大好时光,更加热爱故乡和祖国。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多进行课文阅读,多参加课外活动,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为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增强奠定文化与实践基础。小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渗透是一个具有广阔挖掘空间的教育与科研课题,需要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依托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不断进行教学目标与方法的合理调整,认真分析教材中的人文教育素材,结合语文学科教育的任务,将人文精神的培养自然贯彻到课堂中,促进小学生的审美精神与个性发展,提高人文素养与综合能力,为我国基础教育做出应有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