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二声乐教学之探索与思考 (一式5份)李海霞
2013中国移动“校讯通杯”中小学优秀德育论文
(参评作品)
论文题目:《高二声乐教学之探索与思考》 论文作者:李海霞
工作单位:信宜市镇隆中学 职
务:科任教师 职
称:中学二级教师 联系电话:*** 通讯地址:广东省 茂名.信宜市 镇隆镇 镇隆中学大院 邮
编:525347 高二声乐教学之探索与思考
【摘 要】
本人从事专职的声乐教学工作已整整有五个学年,虽在经验上远远不够,但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我读懂了很多以前在课堂上不曾学到过的东西。我认为:声乐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是一门技术性与实践性很强的音乐艺术学科。是音乐表演、发声技艺、音乐审美三个运动环节为一体,以相当灵活的方式组织专业技术课教学,扬长避短,殊途同归,达到提高教学素质的教学目的。教学的方法灵活多样,解决问题的手段和途径各有不同,没有一套固定的模式,也没有具体的规律可循,这是声乐教学的基本原则。同时,在教学实践中我也深深体会到:在基层教学,所面临的困难相对就更大!因此,要让学生的闪光点真正得到充分发挥,除了与学生自身的努力分不开外,更与教师本身的素质修养、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关联。以下是我个人在教学中所常运用的几套方法、原则,如有不足之处,希批判指正。【关键词】
声乐、训练、方法、教学、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分类教学、启发、协调
一、因材施教、循序渐进,重抓基础训练
对于学生来说本来就已具备了的一些自然歌唱的优点以及天赋条件,因此必须设法巩固这些优点并使其能更好地发挥,对于学生基本原则应逐步地、有计划地纠正。例如,首先应对有的学生姿势不正 确,尽快设法纠正,学生来自农村的比较多,遇有咬字、吐字不好的,应尽快改变,使学生早日进入状态。如果有的学生具备了这些条件,就不必花太多的时间练习这些,而去训练一些更加适合学生声音发展、拓宽音域的练习曲,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到有针对性地教学。对初学者与学过一段时间声乐的学生,在教学上也应有区别,真正做到“对症下药”。而声乐教学,难就难在因材施教。要真正做到对不同的学生,都有不同且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需要师生间的密切配合、有很好的默契才行,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有一个互相了解、沟通和认识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
(一)先“相才”再“施教”的原则
要做到因材施教,了解学生即“相才”是关键。在开始系统训练之前,老师对学生必须有全面的了解。而要了解一个学生,决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过程。要充分掌握学生的生理结构、特点、习惯、语言、歌唱条件、发声缺限等,然后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出一套系统的训练方案。
(二)坚持把握基础训练和秩序渐进的原则
声乐基础训练,就像修高楼打基脚,基础不打牢、不打扎实,是修不起来的。学习声乐往往都有急于求成的毛病,都喜欢和别人比,老师也有拔苗助长的现象。主要原因是看到人家学习进步快,心里便着急,心里一急便急于求成,结果误人子弟。声乐教学一一定要循序渐进。在基础训练过程中,一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声乐理念,培养学生正确的声乐审美观和正确的声音感觉(包括内心听觉和内心感觉)。
二是:先从学生唱得最好的一个母音开始训练,逐渐过渡到其他母音的演唱,形成正确的、良好的歌唱习惯,即能“张口就来”。三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感受力,在进行基础训练时,千万不可光“练声”不“唱歌”。老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演唱能力,安排丰富的曲目让学生唱,要认真分析作品,教学生充分表现好每一首乐曲,哪怕是很简单、很小的声乐作品,不断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在这,我认为正确分析好一个作品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正确表达品的内涵。
四是:锻炼学生正确的运用歌唱气息。曾有人说:“气息是支持声音的灵魂,是顶梁柱”。在气息练习中,有的人喜欢专门教学生先找气再发声,这样往往造成学生找到了气息,使气息疆硬、不灵活、唱歌呆板,我们不妨让学生在歌唱中找气,让声音更加流畅、自然的表达出来,或许效果会更好。其实,歌唱气息是本能的,情绪有了,状态对了,激情来了,气息自然就有了,我们需要的是对学生高、低音区的引导和训练,千万不可故意深呼吸。
二、循循善诱、深入启发,在思想上做功夫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声乐教学关键在于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结合,缺一不可,教师的经验与素质,当然起着极为重要的决定性作用。教师若能根据学生的条件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是很关键的,起着一个引路的指导作用。也体现在教师对学生在学习中一点一滴的进步都不要轻易放过,要加以肯定,给予表扬,要满腔热忱地鼓励学生任何一个细微的进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求知热情和克服困难的坚定信心,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情绪与强烈的歌唱欲望。并因势利导地用学生的长处克服其短处。我记得曾经有位老师说过:“好学生是夸出来的”。现在的学生心灵特别脆弱,一不小心就容易受伤。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耐心启发、循循善诱,以平等待人的态度,亲切、热情的谈话,恰到好处的经常给予学生以鼓励,从心灵上给予启发和教育,用广博的知识向学生道来。既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绝不能急噪动怒,使学生产生紧张恐惧的情绪与心理,反而会适得其反。而教师要用委婉的批评法,从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说话含蓄,不要过分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采用幽默委婉的批评法,恰恰会使学生心情愉快,接受自己的缺点。因此,我发现在声乐教学实践中,要想学生学好,得先要在学生的思想上做足功夫,才能将被动变为主动,教起来才能事半功倍!
三、分类教学、取长补短,达到共同进步目的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虽然是同步学习,但由于学生自身的态度、认真度、认识上以及先决条件的差异等各种原因,使得学生水平在学习不久就得到了体现。因此,要做到因材施教就得分类教学,以利于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取长补短,进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 的。这一学年来,我主要担任的是高二(4)班的声乐教学工作。上的一般都是两人课,我是按照学生的水平相仿、条件差不多来安排分组的。一个学年下来,看着学生都在进步,心里除了欣慰外,我更加相信了这个计划的可行性!我这个分类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同学生自身努力有很大关系。根据学生的情况变化而不断调整。进步特别大的还有机会上个人课,否则,“落后就要受挨打”,不努力将会被调到上大课的组别去。以此来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壮实自己、整体协调,时刻为高考作准
高二的学生眼见马上就要进入高三的紧张学习当中,而且音乐考试在高三第一个学期的中下旬就开始高考了,因此时间非常紧张,师生之间都要有时刻面临高考的思想准备。学生也要在边打好基础、壮实自己的同时应该坚持声乐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原则:整体协调的原则。首先,声乐教学的整体协调,体现在必须树立歌唱发声的整体协调概念。即在全身放松的基础上,将歌唱发声各个有关的部位(呼吸、发声、共鸣)积极的调动起来。其次,声乐教学的整体协调,还体现在要把发声的技巧、歌唱的语言、完美的音乐和情感的表现有机地融汇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通过声乐训练将声音、咬(吐)字、情感紧密地结合成一个歌唱的统一体,达到 “声情并茂”这一歌唱艺术的高度协调统一。虽然学生现况仍处于声乐学习的初、中级阶段,但只要自己努力要求自己,认真去做到这一点,即使不是很高级、难度 很大的歌曲,我相信也会演绎得很好的!
总之,在歌唱训练过程中,只要始终坚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循循善诱、做学生心灵上的导师,分类教学、整体协调等的声乐教学原则,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摆正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协调好歌唱器官内在之间的相互联系及作用,在整体稳定的基础上,就能够全面、客观地分析和解决好声乐教学中出现的每个问题,这样就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发声的技巧,更快地步入声乐的殿堂,更好地迎接高考!
【参考文献】
① 《高考音乐强化训练〃声乐卷》(余开基 编著)湖南文艺出版社
② 《声乐》
(一)、(二)、(三)教育部体卫与艺术教育司组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
③ 《声乐基础教程》(周新华 编著)湖南文艺出版社
④ 《声乐实用基础教程》 湖南长沙出版社
⑤ 《金铁霖声乐教学曲选》(主编 金铁霖)人民音乐出版社
第二篇:幼师声乐教学探索与研究(模版)
幼师声乐教学探索与研究
摘 要:
幼师教育是国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幼儿教育紧密相关,随着家长认知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幼师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幼师这个职业是从事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专门人才,必然要适应幼儿园的模式体系。幼儿教学中,绝大部分的教学活动都是通过游戏的形式来实现,而在游戏活动中音乐无所不在,音乐可以说是幼儿游戏的引领者。而声乐教学在幼儿园中最为常见,是组织课堂教学和参与游戏活动的催化剂。为适应幼师学生将来所从事的幼儿教学,声乐教学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一直以来,幼师声乐教学大多采用专业声乐教学的方法,只重视演唱技能的提高,从而忽略了技能的培养,并且缺乏实践,造成教学内容单
一、乏味、不够突出,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减退等许多问题,使幼师声乐教学的现状令人担忧。
本文通过对声乐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对比、提出了相应的方案,希望能对提高幼师声乐教学的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幼儿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声乐教育 幼师 声乐 幼师学生
一、前言
随着社会对幼师人才需求的加大,幼师专业学生的教学也在不断的调整和更新。幼师声乐教学是幼师教育的重要环节,与其他学科一样,服务于幼师人才的培养,以提高幼师演唱水平,提升学生全面素质为目标。幼师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岗位对音乐素质有一定的要求,教学水平决定了学生的声乐水平。因此,声乐教学要围绕幼师学生专业进行开展,以适应幼儿教学的实际需求为准则。
声乐课是幼师专业的一项技能课,更是幼教专业学生在校期间重点学习的内容,对幼师素质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声乐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其具有的特殊性,因材施教才能真正的促进声乐教学。目前,幼师声乐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阻碍声乐教学发展的因素。在幼师声乐教学中,学生音乐素质低、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备稀缺、教学方法单一等都是阻碍声乐教学发展的主要因素。然而许多声乐教师对幼师声乐教学的认识依然停留在发声练习、演唱技巧上,对幼师学生将来所面对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缺乏重视,与培养幼师人才的目标相背离。为了幼师声乐教学的生存和发展,进行教学改革和实践探索,是每个幼师声乐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同时能够通过自己的教学探索,为幼师声乐教学科学、合理、有序、健康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薄力,对促进幼师声乐教学工作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幼师声乐教学现状分析
1、生源素质较低
幼教生源多来自农村或乡镇,所接受的音乐教育有限,很多学生在基础教学阶段没有上过正规的声乐课,缺乏音乐技能性训练。目前幼师的学生大多存在着音准差、乐感差、节奏感差的问题。有些幼师 2 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只简单的学习一些曲目蒙混过关。由此可见,幼教专业学生总体的声乐素质比较低,驾驭声乐作品的能力也很有限,这些都迫切的需要声乐教学来改变现状。
2、教学材料缺乏
教学资料的完善是促进教学发展的有力保障。现在开设幼教声乐教学的学校,大部分都存在着教学材料紧缺的情况。首先是乐器的数量太少,达不到学生学习需求。对于声乐学生来说,乐器是辅助声乐教学最得力的工具,课上老师需要进行对知识进行讲解和示范演唱技巧,课下学生需要练习曲目。其次声乐书籍和光盘紧缺,声乐是一门综合的学科,涵盖了丰富的内容,教学资料的匮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阅读书籍,了解作品的来源、背景、历史、内容,来加深对声乐作品的理解,还可以通过对作者的介绍、创作的灵感和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全方位的认识,加深对声乐的把握。光盘是必备的教学资源,许多国内外经典的歌剧、优秀的声乐教学讲座、传统的戏曲以及声乐比赛、声乐作品的范唱都对幼教声乐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学生可以通过对教学书籍、光盘的借阅和翻录进行学习,从而开阔自己的眼界,拓宽学习的思路。
3、师资队伍薄弱
声乐教师的能力对幼师声乐教学的影响是最主要的,能力水平较高的教师,在声乐教学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反之,对幼教声乐教学的良性发展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目前,许多学校存在着声乐教师能力水平相差较大,教学经验参差不齐,教师人数紧缺,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等问题。许多教师参加工作后缺少对外学习的机会,缺乏主动更新知识的意识,导致了 3 幼教声乐教学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也有些声乐教师年龄偏大,教学思路和方法陈旧,致使学生兴趣度不高。
4、教学质量较差
教材选择混乱是幼师声乐教学的一大弊病,这可能会影响到整体的教学质量。声乐教学现今没有统一规范的教材,大多选取一些国内外的艺术歌曲、歌剧片段,缺乏流行歌曲、幼儿歌曲、民间音乐等内容,再加上在歌曲的选择上比较随意,并且缺乏对声乐新作品的更新,致使幼师声乐教材曲目陈旧,缺乏科学性,针对性。
同时受传统声乐教学的影响,幼师声乐教师经常会按照学生的嗓音和音色分为民族和美声唱法。然而,学生对声音的鉴赏能力参差不齐,有些学生一时接受不了,很难培养学生对某种唱法的审美意识,导致其逐渐的丧失兴趣。声乐教学课堂上教师过多的示范,引导学生进行模仿,使得学生自主学习声乐作品的能力很差,很难发挥自主学习能力。学生一旦脱离了引导,演唱技巧和驾驭歌曲的能力就会大大下降,等到学生工作之后,很难将在校所学的音乐知识和演唱技巧应用到教学。
另外,幼师声乐教学的时间一般都控制在两年和三年不等。每周安排一节或两节声乐课,一学期也是寥寥无几的几节课。同时大部分都采用集体课的形式,很难兼顾到每个学生,由于学生的人数众多,上课的时间又短,声乐教师很难照顾到每个学生,即使课堂中出现的问题都没有太多的时间进行纠正,所以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三、幼师声乐教学改革措施
1、转变思路,构建先进的教学理念
传统声乐教学不认同通俗唱法,也不赞成学生学习流行歌曲,并 4 且教师对学生缺乏了解,每个学生有着不同的条件和个性,多数教师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声乐教师一般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将学生分为民族和美声唱法,随着当今社会对原生态音乐的关注,原生态唱法也逐渐的引起了重视。因此,教师要有广阔的眼界和思路,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破除民族和美声的禁锢,给学生们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优秀的声乐教师更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收获,他教会学生如何运用知识、方法来开启声乐殿堂的大门。学会唱歌,不如掌握会唱歌的方法,教学的目的不是让学生会唱几首歌就可以,而是能够欣赏作品,结合自身去演唱歌曲,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2、注重创新,不断更新教学手段
幼师声乐教学现在依然是以声乐技能练习为主,在练习方法上下了很大的功夫,这对学生来说是极其不利的。教师要在传统教学基础上,结合国内外优秀的方法,改变陈旧的方式,而且要针对幼师声乐教学的特殊性,在教学中巧妙的利用舞蹈、绘画、文学、游戏等多种形式与声乐教学进行整合,全面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声乐与舞蹈的结合,歌舞不分家,歌舞相随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会使学生对声乐的兴趣度更高。特别是在学生今后的幼儿声乐教学阶段,歌舞相结合的模式对孩子的吸引力更大。再如,声乐与不同艺术的结合。社会的不断发展,各民族、地区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多元文化的包容,使得音乐艺术的形式精彩纷呈。传统的民间戏曲、丰富的电视、电影艺术已经成为人们欣赏、娱乐、休闲的享受,所以将这些大众熟悉和喜欢的形式与声乐教学相结合,有利于声乐教学的发展。
单一的教学手段导致学生学习兴趣较低,这极大的阻碍了声乐教学,教师必需要学会利用不同教学手段和内容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 5 效率。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以下几种方法:第一是开展集体课,集体课是幼师声乐教学采取最多的方式,对于没有声乐基础的幼师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教学意义,但在教学中,其有不能因材施教,全面兼顾和体现个体能力水平的缺点。短时间的集体学习,只能照顾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进度,对于个人能力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阻碍。但是,集体课具有声乐入门快、节省时间和培养自信心等优点。幼师学生一般基础薄弱,培训时间有限,其演唱能力与高师声乐专业的学生相比有一定的悬殊。集体课应该打造成一个舞台,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对学生进行专业的训练。让所有的学生能够进行声乐实践,展示自我,培养学生的唱歌能力,提高对歌曲的驾驭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第二是开展汇报演出教学。教师要清楚的认识到教学与实践不能相接轨,是声乐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提供实践平台,增加学生的经验。比如在小范围内让学生自主策划演出进行实践,这可使学生提提高学习的紧迫感,和学习的动力,也能使其得到充分的锻炼,提升自信心,巩固课堂教学内容。第三是实施合唱教学。通过声乐合唱教学,可以使学生的演唱能力得到提升,视野得以拓展,但学生的基础不一样,乐感和音准上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只有运用正确的方法才能得到满意的教学效果。首先根据学生不同的能力,划分声部,其次合唱曲目可以在集体教学时作为声乐曲目进行学习,先让学生加深对歌曲的认识,然后再进行合唱曲目的编排,最后合唱曲目的选择要难易适中。
3、重视感情,加强情感教学运用
在许多声乐艺术表演中,只有用真挚的情感,发自内心的感触和表达,才能赋作品予灵魂。在教学中,教师就是引导者,教师的情感 6 具有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如若教师的行为充满了感情,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很高。声乐演唱的过程本身就是情感的表达,通过歌曲的形式来抒发自身的情感。每个人对声乐作品的情感体验,除了与自身的音乐天赋有极大的关系以外,丰富的音乐知识和个人生活经验也有着极大的联席,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幼师学生只有从内心深处去走近音乐,才能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4、丰富内容,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
幼师声乐教材内容要符合学生的特点,也要符合他们将来从事的职业。演唱能力是一方面,不但要教会学生唱歌,还要培养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情趣,进行全面综合的教育,所以,有计划,有目的,合理科学的选择教学内容非常重要。幼师声乐教材要以国内艺术歌曲为基础,选取一些国外经典的声乐作品进行补充,教学中要重视幼儿歌曲的学习,应多选择一些新颖、有趣的儿童歌曲和本地音乐做为教学内容,不但丰富了教学内容,又调节了课堂气氛,这样就可以将课堂知识与工作实践结合起来。声乐教师对教材的合理应用,根据教学内容和需求整合资源是非常必要的,不能单从美声、民歌、通俗、合唱和儿歌这几个方面选择教材,同还要注重本地音乐元素的融入,要让学生对自己家乡的音乐有所了解,增加学生对本地传统戏剧的热爱。但这并不是说,所有教材和歌曲的选择都是独立的,所有方向的选择之间是相互联系,互相作用的,只有进行合理的编排,形成科学逻辑的教学计划,才能使声乐教学更具有科学性和发展性,才有利于幼师综合实践能力的开发。
五、结论
幼儿教育是基础,是关键,孩子更是祖国的明天,也是未来的希 7 望,幼师作为服务幼儿教育的工作者,在其培养的力度上,我们更应该重视。幼师培养与幼儿教学紧密相连,幼儿教师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着少儿基础教育的扎实程度。为适应社会对幼师人才的需求,以及幼儿教学对幼师人才的需求,声乐教学的开展和改革是非常必要的,声乐教师对声乐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探索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只有明确幼师声乐教学的目标,把握幼师声乐教学的正确方向,才能真正的服务于幼师教育,才能真正的培养幼师人才。本文旨在希望通过自己对幼师声乐教学的研究,能够为幼师声乐教学的发展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余朝红.新时期幼师声乐教学探讨[J].教师.2009(09)[2]马磊.内蒙古地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探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1 [3]赵晖.幼师声乐教学中情感表现的重要性[J].音乐天地.2011(05)[4]袁萍.浅谈声乐教学中的情与声[J].中国校外教育.2010(15)[5]彭金云.浅谈高师声乐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南方论刊.2009(06)[6]张志瑛.师范声乐教学原则浅谈[J].中国音乐教育.1994(04)[7]赵宇涛,郝磊 多媒体教学环境下高师声乐教学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0(15)[8]张慧.浅议高师声乐教学方法的多样化[J].安康学院学报.2009(04)[9]周杰.幼师生声乐课教学浅谈[J].职业技术.2011(06)[10]尹燕妮.幼师声乐分层教学法研究初探[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04)[11]禹魁英.新形势下声乐教学形式与方法探讨[J].成功(教育).2010(08)9
第三篇:幼儿声乐教学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
幼儿声乐教学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
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艺术学校杨桂兰
摘要:从事幼儿音乐教育工作,既要把握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又要熟悉音乐艺术的特殊性,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幼儿音乐教育能够切实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音乐教育起一种特殊的美感教育,它把旋律、节奏、和声、声调等音乐要素有机地组合起来,将美好的情感付诸声音的表达中,能拨动幼儿心灵中的琴弦,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幼儿音乐;声乐教学;理论建构;实践探索
一、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心理学家指出,儿童社会化的发展终结在善于协调各种关系,并在一定社会秩序中达到相对自治,这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年幼的儿童在家庭里往往只处于服从的地位,或处于撒娇邀宠的“小皇帝”地位,要发展平等自治的伙伴关系是很困难的。但在音乐活动中,我们可以使幼儿逐步体会到活动规则对活动本身的保障作用。第一,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它本身包含着许多规则,如节奏、音高等。只有严格遵循这些规则,音乐才能表现出优美的旋律。通过音乐活动所获得的这种规则意识会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在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活动中理解并遵守这些规则,以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
第二,音乐教育活动能够提供在其他各种教育活动中相对缺乏的与同伴的共同活动(尤其是音乐游戏)。在儿童发展中,恰恰是这种相互作用的平等交往的环境中,孩子们才能理解要把活动进行下去,必须遵守规则。这时,规则不再是成人强加于他们的了。这种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为幼儿今后遵守社会规范、适应社会秩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协作的意识与技能
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大多需要协作才能完成:唱歌以合唱为主;舞蹈以集体舞为主;打击乐中合奏占主要地位;音乐游戏中集体游戏又最受幼儿欢迎。这些音乐教育形式对促进幼儿协作意识与协作技能的发展都有其独特的作用。演奏打击乐
时,只有各种乐器的音色、节奏协调配合,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合唱时,也只有当音色、音高协调起来,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在这两种活动中,协调的意识格外重要,因为协调的活动来自于协调的意识,协调意识的培养有赖于合适的教育方式。我们可以先让幼儿整体地学习乐曲,引导幼儿自己选择乐器,集体讨论分组的方法和演奏方法,最后引导幼儿倾听集体演奏的音响效果。这种自编、自奏、自我欣赏的活动很受幼儿喜爱,因为他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协作的快乐,从而萌发出协作的意识。集体音乐游戏及集体舞是很受幼儿欢迎的音乐活动形式,这里同样有促进幼儿社会化的潜在功能——协作技能的培养,如协调角色扮演的技能、共享空间的技能、协同动作的技能等。教师如能挖掘其潜在的教育功能,并充分利用它,就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幼儿协作技能的发展。如在跳集体舞时,幼儿必须先找合作的同伴,然后找到合适的空间,还必须使双方相同乃至不同的动作协同一致,从而使他们逐步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
三、培养声乐乐感,加强声乐内涵理解
乐感的培养可以从小做起。当孩子进入歌唱状态后,便可以开始演唱一些儿童歌曲。很多孩子在歌唱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对音乐本体的认识和把握,演唱时虽然是唱了,却不知道是唱了什么,表达的是怎样一种情感,还不能对自己演唱的作品有很深的了解,最多只是从歌词的表面意义上理解歌词的含义,对于小班的孩子能理解到这个程度已经很好了,但对于大班的孩子更好地诠释作品是远远不够的。作为幼儿教师应该对歌曲的创作背景、作者的创作风格等给学生作一个详细的介绍。包括对整个作品的速度、力度、音量、音色以及风格的把握等等。只有充分理解作品,做到有备而来,才能真正地演唱好儿童作品。一是让孩子们多听故事特别是有趣的童话故事。这样不仅可以从中学到很多知识,丰富情感体验,还可以因此增加对乐曲和歌曲内容的感悟和鉴赏能力。二是让孩子们多听多念儿歌。多听多念儿歌,可以训练他们的咬字、吐字能力,如果边念边做一些简单的动作,则可以培养他们的韵律感、动作协调感和表达能力。三是让孩子多欣赏音乐。平时要让孩子多欣赏音乐,使孩子从音乐中感受乐曲的音准、节拍、节奏、力度、强度、速度、音色等,在孩子吃饭时放一些轻柔的音乐,不要太刻意,要无意识、无负担的让孩子受到感染和熏陶,逐步领会音乐的妙处。如一些钢琴名曲或一些用民族乐器演奏的电子合成音乐,不仅成人爱听,也很受孩子们的喜欢。有些曲子应要求孩子们反复听。
四、要遵循幼儿声乐的教学原则
首先是循序渐进的原则,是歌唱训练的基本顺序性原则,在幼儿学习歌唱的最初阶段,对孩子要尽早建立一种良好的发声习惯,孩子应该接受正确的歌唱基本功指导,这对幼儿教师的音乐基本功的素质有很高的要求。其次按照由浅入深的教学基本次序,不要随意插入式、跳进式或不科学的教学方法,必然会给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带来很多障碍。幼儿开始学声乐时必须要慢。我们在建立乐器的过程中,必须以乐器各个部分的形状、地位和关系的正确为第一要求,并且每次都能准确地重复它。做到了这些才能渐渐增加速度。第一个练习一般是单音的,用比较容易打开喉咙的母音来练习,顺着半音阶由低到高,慢慢扩展音域。但对于幼儿歌唱教学还要融入到幼儿感兴趣的情形当中,在歌唱中训练,在情形表演中训练,在角色中训练,对于幼儿绝不能像对成人发声训练一样枯燥的进行训练。因此,幼儿教师只有慢慢地摸索,才能得到好的教学效果。在单音稳定后,我们可以增加音高的变化,音阶的、级进的、跳进的、琶音的、单次的、多次的等。最初用三度以内的,然后慢慢扩展到五度、八度。节奏开始也是简单的,用较慢的速度来练习,再过度到复杂一点的节奏。变换母音最初应该在单音练习上进行,就是在一个音高上从一个母音转换到另外一个母音。母音转换可以用开口母音再变成闭口母音。当孩子的母音练习到一定程度后就可以唱练声曲,即简化的儿童歌曲,它不同于歌曲的地方就是文字上的变化少些。初期的练声曲应该是音域不宽,节奏平稳,子音母音变化不多的,也可以用一个母音来练习。无论练声曲或歌曲,都应该逐步增加难度,技巧上的问题才能够顺利解决。
结束语:幼儿声乐是一门教学技术,和其它技术一样,有其特定规律,幼儿声乐教学就是要把这一规律传授给孩子。学习声乐并非一朝一夕的功夫就能取得很大的进步。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教师应该不急不躁,充分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寓教于乐中开发幼儿的歌唱潜能和兴趣,才能使幼儿在学习歌唱的道路上取得长足进步。
第四篇:学习改革声乐教学与训练的思考
学习改革声乐教学与训练的思考
陈美霞
为了适应声乐教学改革发展的要求,我们的声乐教学方式也应该要不断创新。然而声乐界的声乐教学训练各学派,都有自己的声乐教学方法。并且只对具体的演唱教学方法比较注意,往往对教学方式容易忽视。怎样的教学才是声乐演唱与教学训练有效的方式呢?经过近两年来的声乐教学实践,顺应声乐课改新形势教学要求,倡导歌唱的科学性教学方法与训练方式。我们应用体验式教学法在声乐歌唱教学与训练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声乐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认为体验式学习是支持声乐教学与演唱实践学习的平台的一种最为有效的学习方式。我们认为体验式学习(Experiential Learning)在声乐教学与演唱实践中能综合声乐界各学派的教学方法,给学员建构一种开放的声乐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不同声乐知识的手段。由于改变了传统的声乐教学方式,不受一个声乐学派教学方法的影响,为声乐教学训练与演唱拓展了广阔的声乐学习行为空间。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打破了声乐界独门声乐教学训练学派的界限,使学员从多方面的信息渠道获取掌握学习声乐知识的方法。
一、问 题 的 提 出 体验式学习是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方法,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它的形成和发展有许多重要代表人物的努力。杜威(john Deaey)是实用主义哲学与教育家,提出学习者应从自身的活动中去学。特别强调“经验学习”,认为经验是由现在伸向未来的过程。经验的能动性和发展性,是对现有事物的一种改造。学习是基于行动的,在不确定性情境中探索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要保障人类经验的传承和改造,学校教育就必须为学生学习知识提供一定的材料,要真正获得真知必须通过运用、尝试、改造等实践活动来获取,这就是杜威著名的“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思想。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认为人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杰出的认知理论家维果茨基(Lev S.Vogotsgy)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作用的“社会文化历史观”与“最近发展区”理论。深入地研究了“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社会性的建构使学习者认知结构得已更健康的发展,于是合作学习、交互作用教学等方法应运而生。心理学家布鲁纳的认知结构理论,以鼓励去发现新知识的奥秘,去掌握学科的结构。应该把发现式学习作为教学的主要方法,引导从所见的事物的表面现象去探索具有规律性的潜在结构。大卫、库伯立足于认识论、心理学和生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阐述了体验式学习的知识观、发展观和评价观,概括了体验式学习理论来源的共同特征。建构了完整的理论框架,展示出体验式学习运用于教学、终身学习等领域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所有这些研究都使建构主义理论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为实际应用于教学过程创造了条件。
因此,我们将体验式学习应用在声乐教学与演唱活动中,强调的是以“学”为中心,“学”是学员对声乐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声乐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能体现出学员的首创精神。在体验式声乐教学与训练的应用中,只有通过具体的声乐实践活动即“做”,才能达到改造学员声乐歌唱能力的学习行为的目的。使学员们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声乐情境下去应用所学的声乐演唱知识。根据自身歌唱训练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歌唱体验的认识和解决歌唱训练的实际问题方案。由于要求的学习环境,得到了当代最新信息技术的强有力支持。使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日益与广大声乐教师的教学实践普遍地结合起来,可以成为国内声乐界深化音乐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二、教学设计的原理
体验式声乐教学的基本原理主要就是围绕声乐教学训练与演唱学习活动展开,对给定的声乐训练的问题进行声乐知识的查询、收集各种声乐教学训练和演唱实践的主题信息资源(如著名声乐专家讲座视频)。采取声乐教学训练自主学习、经历积极声乐训练的经验体验,激发学员主动学习声乐教学与演唱的热情,探讨声乐训练问题的新观点和新方法。同时特别强调学员围绕声乐教学与演唱的主题协作学习、合作、交流、讨论,有助于形成多种声乐艺术发声新观点(如咽音发声方法)。对声乐教学训练的问题进行论证、探究有重要意义。制定解决声乐教学训练问题的行动计划,实施该计划并根据声乐教学与演唱学习的声乐训练经验的信息反馈,补充和完善原有声乐教学训练问题的认识。让学员对声乐教学训练主动参与、不断思考进取,使学员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得到高度发挥。我们应用体验式声乐教学法的理论,建立了声乐教学与演唱的体验式学习循环模示。
1、亲历过程:我们从民族声乐歌唱发声教学训练与演唱方法的学习过程开始体验的。参加者投入在民族声乐的发声练习活动中,以观察、行动、表达的声乐训练形式进行。这种初始的声乐艺术体验是整个过程的基础。是学员进行具体的民族声乐歌唱的发声练习实践;在这个教学任务活动中,学员要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声乐发声训练的经验体验,描述更多发声时遇到的训练问题;我们利用类比体验、换位体验、情景体验、体验实践等多种体验的方式,为学员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创造了良好环境。——比喻体验1:我们用生活中咬苹果的动作方法,类比声乐发声训练的问题—--张大嘴巴咬苹果法类比打开喉咙,说明咬苹果法与打开喉咙的类比特点。学员讨论在咬苹果的过程中有什么体验。当张大嘴巴后頜关节是充分打开的,但肌肉比较紧张是应注意的问题。必需放松肌肉活动。本环节活动创设了一种轻松、民主、自由的环境,温馨的课堂气氛使学员愉快地参与声乐发声方法知识的获取过程,以最快、最自然的状态融入课堂。为学员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创造了良好环境。
——合作体验2:学员两人一组就自己能做到打开喉咙与不能完全做到打开喉咙事情进行问答。设计3-5个选题,题目涉及民族声乐发声常识。
——感觉体验3:分别介绍自己训练民族声乐发声方法的体会,叫一两组学员就体验感觉情景进行简单对话,选出一两组汇报打开喉咙的方法和应该注意的问题。根据不同学员所擅长的方法继续对话。还列举一些其它方法,予以热烈讨论如:感觉微笑法、感觉吹气法、感觉意境法、感觉模仿法、感觉哭泣法等。这一组话题难度不大都有话可说,感觉情景体验为课堂增添了几分快乐。找到打开喉咙的感觉。
——现场体验4:要找到民族声乐的发声训练特点,就要找到打开喉咙时正确的生理感觉。正确打开喉咙时的状态 :深呼吸状态,喉头自然下降,软颚抬起,下巴放松,在此状态下发声,声音位置与气息的支持有一种垂直感。像含了半口水的感觉。喉结稳定下移是“打开喉咙”的重要标志 : 喉结应放在自然活动范围之内的最下方,要使喉结还能保持松弛状态为准。从练声入手:通过实践发现,发“u”音的时候,喉结是最稳定地下移的。充分认识打开喉咙与气息、情感、声音的关系。首先要兴奋,有歌唱的欲望。保持喉头稳定下移的状态,需要呼吸的不断支持。即边吸气边歌唱,体验到是在呼吸气息上唱,而不是用力量的气息来唱。
2、反思感受:体验式声乐学习需要注意发挥学员的“自主学习”民族声乐的能力,开始自己的声乐艺术体验。经过民族声乐发声练习体验以后,学员要观察自己发声练习的效果,或者发现一些能帮助了解发声练习新方法的线索;通过体验去重组过往声乐演唱知识和声乐训练的经验,发现隐藏的声乐知识和创新声乐知识。在这个阶段,学员要对发声训练问题思考,简单写下与民族声乐发声有关的表达方法和对民族唱法的认识。让学员对声乐发声练习体验有新的感悟,容易激活学员的民族声乐背景知识,激发学员主动学习民族声乐的愿望。探讨民族声乐训练的新观点和新方法。吸引学员主动积极、富有创造性地在参与声乐教学与表演活动、充分认识和体验声乐作品的内涵。
3、协商讨论:在个人自主学习声乐艺术的基础上,特别强调的是学员要与其他体验过或观察过相同训练活动的人交流声乐训练的艺术感受。通过前一阶段声乐训练的经历、观察、思考,在声乐教师的引导下归纳出新的民族声乐训练的方法。然后,学员讨论声乐训练艺术问题,口头表达出各自找到的声乐艺术训练的答案,这是另一种形式的再次民族声乐训练的具体体验。提倡声乐艺术训练“协作”讨论和交流,建构民族声乐训练发声方法的意义。学员交流有助于形成多种声乐艺术假设,用多种民族声乐的发声观点(如咽音发声方法)看待同一个民族声乐发声主题问题。体验式学习中民族声乐训练发声观点的分歧和碰撞是经常发生的,声乐教师要敏锐地洞察学员的思维与情绪的变化。分析判断学员真实的声音,引导鼓励学员更具体、更明确地提供民族声乐歌唱信息和表达声乐艺术训练的意见。要尽量避免声乐教师主观意见介入,力求公正性和客观性,使学员感受到充分的关心与尊重。声乐教师不是直接告诉学员应当如何去解决民族声乐教学中发声训练面临的问题,而是向学员提供解决民族声乐的发声训练问题的有关线索。
4、效果评价:要从亲身经历的民族声乐发声训练问题中总结归纳、提取出民族声乐歌唱发声方法的精华。帮助参加学员进一步认清体验中得出的民族声乐歌唱发声的不同方法。检验自己了解民族声乐发声的方法是否准确。通过这一实验性阶段学习,学员可以了解自己对声乐训练理解的完整程度,对自己发声能力的评估。于是在课外,要学员去网站浏览民族声乐发声方法的信息,了解美声、民族、通俗唱法的不同发声方法和声乐艺术发声特点。这种学习技能也是在我们声乐教学与表演过程中需要经常注意培养的。由于声乐体验式发声的学习过程就是解决民族声乐歌唱发声方法问题的过程,该过程可以直接反映出学员的学习效果。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每个学员的表现。为检验民族声乐歌唱知识的建构,在经过自主和协作式学习阶段后应对民族声乐歌唱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过程中作出的贡献、是否达到民族声乐发声意义建构的要求三个方面进行自我评价.。要考查学员对民族声乐歌唱的思考能力、演唱能力,分析能力、解决演唱中声乐问题的能力。
5、强化提高:根据声乐导师评价、小组评价和自我评价三个方面的结果,为学员设计出一套可供选择的有一定针对性的民族声乐发声补充学习材料和强化练习。声乐导师有针对性地对声乐训练薄弱环节作补充学习与练习。使学员能纠正原有民族声乐发声错误的理解或片面认识,最终达到符合要求的民族声乐发声方法的意义建构。声乐艺术教学与表演应用本身也成为一种体验,有了新的强化训练体验,循环又开始了。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策划如何将这些体验应用在声乐教学与表演工作中,要特别注意对学员的民族声乐教学与表演能力的培养。选择观摩、专题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强化训练形式,营造一个积极的声乐训练环境,调动和激活每一个学员的兴趣和参与意识。
三、教学设计的步骤
开展体验式声乐教学对于如何加速艺术高校声乐教学进程,如何缩短学院与社会、理论与现实的声乐学习差距,融声乐知识传授、表演能力培养与素质提高为一体,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开放型声乐教学与表演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选择以民族唱法的学员为研究对象,对声乐创新教育分析,观察声乐教学与演唱训练的初步过程和声乐艺术的学习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声乐教学与表演教学方法的创新。
1、确定学习主题
我们主要选择体验式声乐教学法对民族声乐教学与演唱的整门民族声乐课程及各民族声乐教学单元进行民族声乐艺术教学目标分析,目的是确定当前所学民族声乐的“声乐训练的问题”。由于民族声乐问题包含在教学目标所需的民族声乐教学知识之中,通过民族声乐教学目标分析可以得出当前学员掌握和确定民族声乐学习的主题如:民族声乐的特点、歌唱的发声、歌唱的呼吸、歌唱的混合共鸣、歌唱的语言训练、歌唱艺术的再创造等内容。围绕民族声乐教学目标,要求注意培养学员民族声乐的发散性思维与创新意识。我们选 择民族声乐教学中发声训练方法为例作为研究民族声乐主题内容,这也是学员们认为比较难掌握的方法之一。
2、创设问题情境
声乐情境创设仍然是体验式声乐学习中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声乐课堂情景体验式教学,就在师生共同观看声乐教学与演唱学习影片的资料中开始。从著名声乐专家讲座视频、声乐教学与演唱的电视表演(如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的现场录像表演)、声乐艺术故事片、声乐艺术纪录片以及音乐片中精选一些片段通过电脑多媒体,用于突出民族声乐教学与演唱情境。尽管这些民族声乐的教学录像资料不能取代授课内容,但可以用来激活学员对民族声乐的认知和情感区域。但是创设协作学习环境的设计应注意的问题是:能引导学员对声乐艺术争论的初始问题讨论,能逐步引向深入的后续声乐讨论的话题;声乐教师要超前于学员声乐讨论的话题发展的边界上,通过提问来引导声乐艺术讨论,切忌代替学生思维直接告诉学员声乐讨论话题的答案。对于学员在声乐艺术讨论过程中的表现,声乐教师要适时作出恰如其分的声乐讨论话题的声乐艺术评价。民族声乐的教学与演唱情境创设的一般途径有四个方面:范唱教学:范唱教学就是声乐教师根据民族声乐的教学与演唱学习内容,以成功的声乐表演的试范为例(象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让学员通过自主的思考和广泛讨论,理解、总结民族声乐学习内容。情景模拟:还原声乐教材中声乐主题知识发生的背景,让学员亲历表演实景,通过亲身的感受民族艺术表演,发现和思考民族声乐主题问题。有助于让学员对民族声乐训练主题知识的应用产生兴趣,知道民族声乐教学与演唱的实际水平。现场观摹:带领学员参观有代表性的声乐演唱会,增加声乐感性认识,熟悉演出环境,到声乐实际学习环境中寻找民族声乐主题问题,解决民族声乐主题问题。参加演出:与相关演出团体形成合作关系,让学员与声乐导师共同主办民族声乐演唱会,将声乐理论与声乐实践紧密结合。
3、利用信息资源
体验式教学法最突出的特点要求学员有自主获取民族声乐主题信息资源的能力,培养具有处理交流声乐艺术信息资源的技能;一般获得各种民族声乐主题信息资源的主要途径如下:计算机网络等英特网:国家声乐艺术图书馆;音乐学习专业网站;国家音乐期刊;国家音乐论文数据库;世界名牌的音乐学院;声乐艺术双向视频会议系统等。音乐与艺术等学习教材:声乐艺术纸质教材(教学大纲等)、声乐艺术音像教材(录音带、录像带、光盘)。根据自己的声乐学习需要和使用条件选用。移动通讯设备作为声乐教学媒体:目前,移动学习(M-learning)突破了传统声乐教学环境的限制,使每一个自由人能够在任意自由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声乐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可随时通过短信或者登录MSN、QQ等实时交流平台进行声乐信息交换、共享。
因此,学校、教师、Internet、移动通讯等都将成为声乐学习的资源,为声乐学习者服务。多种民族声乐教学多媒体的选择,对民族声乐的教学带来很大的方便和帮助。
4、体验学习过程
民族声乐教学主题问题学习过程的体验,是声乐体验式学习的主要任务。声乐体验式学习过程是学习者通过在真实或模拟声乐训练与演唱环境中的具体体验活动,获得亲身体验声乐训练与演唱的感受,并通过声乐训练与演唱学员之间的实现交流。然后通过声乐训练与演唱后的反思、总结提升为指导声乐训练与演唱的理论或成果,最后将理论或成果应用到声乐训练与演唱实践中。在声乐歌唱训练教学中,运用体验式教学方法改革歌唱训练方式是最突出的特征性教学经验,强调实践是检验声乐教学的唯一标准。在声乐教学与与训练活动中,体验是声乐学习者接触声乐实践活动对声乐原貌的一种真实感受与体验,具有两个明显的特性:一个方面是体验的独特性:应允许和鼓励学员对声乐作品有不同的理解,因为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声乐演唱经验不同,文化素养不同,对声乐的歌唱训练感受与理解也会不尽相同。另一个方面是体验的过程性:在声乐课堂中,声乐导师切记不要用过多的讲解代替学员对声乐歌唱训练的聆听与体验,不要用自己的歌唱训练理解代替学员的歌唱训练感受。声乐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一个最大不同就是没有“标准答案”。声乐体验是学员自己建构声乐知识的过程,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是使声乐学习从认知、理性范畴扩展到情感、人格等领域的学习过程的歌唱训练活动。我们在民族声乐教学与演唱训练的过程中,通过设计课堂活动来促进学员对民族声乐发声训练方法技能的提高。声乐体验学习过程的基本步骤由五个环节组成,学习的过程一般由既独立又是密切关联的。
亲历过程——反思感受——协商讨论——效果评价——强化提高
(循环往复)
体验式声乐学习过程的基本内容是了解基本慨念:发声是发音器官与呼吸运动即气息流过声带振动所协调形成的一个复杂丰富的心理-生理活动过程。掌握基本原理:声带是发声的音源,人声音的形成是气息(动力)和声带(发音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我们也可以通俗的把声带理解成为发音体——“哨片”(像单簧管的哨片)只有当它处于良好闭合状态,加上正确的呼吸方法才能有动听的声音。运用基本方法:“哈欠”状态是打开喉咙的好办法,张开嘴半打哈欠,自然放松,口盖抬起,口腔内空间增大。喉结下移,会厌立起,软颚适当抬起,使歌唱者保证了一个很好的演唱状态。民族声乐歌唱的发声训练方法是通过学员的亲身体验和理解、评估展开的。
四、教学训练的体会
体验式声乐教学有许多方面的优点,但在声乐教学与演唱运用中也有最容易忽视的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才能发挥体验式学习更好的效果。我们结合声乐创新教学过程,阐明了体验式学习与声乐创新教学的关系和实施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1、教学主要创新点:
在选择声乐教学方法时,我们强调必须有助于声乐学员学习的主动积极地参与。表现的主要创新点:
(1)声乐教学方法的创新: 我们认为体验式声乐教学方法主要是使学员对声乐教学与表演知识的主动建构,充分发挥学员对声乐教学与表演知识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打破了声乐界独门声乐教学训练学派的界限,使学员从多方面的信息渠道掌握获取学习声乐知识的方法。缩小了各音乐学院之间的声乐资源的差异,实行优秀声乐资源的共享。声乐教师只是声乐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我们使用的声乐教材所提供的声乐歌唱与训练知识不再是声乐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员主动对声乐教学与表演知识建构意义的对象;声乐媒体也不再是帮助声乐教师传授声乐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声乐训练情境、作为学员主动声乐学习、协作式声乐探索的认知工具。显然,声乐教师、声乐学员、声乐教材和声乐教学媒体四要素与传统声乐教学相比,各自有完全不同的作用,彼此之间有完全不同的关系。但是这些作用与关系也是非常清楚、非常明确的,即在体验式声乐教学方法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声乐教学模式。学员合作交流是学习手段,提倡声乐艺术训练“协作”讨论和交流,建构声乐训练发声方法的意义,是我们一项经常化的应用学习手段。使学员接受多种教学方法,打破了独门声乐师徒教学关系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声乐教学与表演的教学方法的创新。
(2)声乐教学管理的创新 随着以“学”为中心的声乐教学模式的转换,声乐教学与表演活动教学管理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声乐教学活动以学员自我管理为主,学员自我管理的内容有声乐小组学习计划、学习声乐资源管理、声乐活动内容安排、声乐学习阶段总结等。声乐教学活动的设计、协调、监督、控制与评估的职责主要由声乐教师来承担,具体声乐学习活动的策划、组织与实施则主要由各声乐学习者来承担。因为体验式教学方法强调协作学习环境的设计,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邀请不同年级的学员2-3人共同开展小组观赏、讨论、协商,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声乐主题知识的意义建构。我们是面对的音乐教育系的学员,与声乐表演系的学生培育目标管理不同。都是学习声乐,但是音乐教育系的学员更多的是培育学生掌握各种不同的演唱方法,发现不同学员在演唱过程中的问题。所以整个协作学习过程显得犹为重要。为了对体验式声乐教学成效进行科学的评估,要制定实施声乐教师工作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与考核方案和学员学习声乐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与考核方案。音乐教育系的学员根据课时计划,每两周才有一节声乐课。为了让学生每周都上课,我们把学员集中2-4人。只给2人上课,其他同学旁听。吸取不同学员歌唱训练教训和经验,现在我们的学员的成长过程就是她们今后当老师要经常遇到的问题。了解和掌握不同学员的不同声乐表演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协作学习均由声乐教师组织引导,讨论的问题皆由声乐教师提出。协商讨论在个人自主学习声乐艺术的基础上,特别强调的是学员要与其他体验过或观察过相同声乐歌唱训练活动的人交流声乐训练的艺术感受。声乐教学质量考核从片面强调对声乐教学与表演知识学习成果的考核转向强调对声乐教学与表演知识学习与能力素质提高的综合考核,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声乐教学与表演的教学管理的创新。
(3)声乐人才培养的创新
由于体验式学习特别强调的是学员与其他体验过或观察过相同声乐教学与表演活动的人交流声乐训练的感受,提倡声乐训练“协作”、讨论和交流建构民族声乐知识。不同学员声乐体验都有不同学员的新感悟,通过讨论容易激活学员的民族声乐背景知识,激发学员探讨民族声乐主题的新观点和新方法。富有创造性地在参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声乐教学与表演的人才培养的创新。在声乐歌唱教学中,我们认为最具有生命力的声乐艺术关键就是声乐艺术的个性。主要任务是强化声乐艺术的个性练习设计,策划如何将这些声乐体验应用在声乐教学与声乐表演工作中,特别注意培养学员声乐艺术的个性声乐学习主题的运用能力。选择声乐观摩、专题声乐讨论、声乐角色扮演等多种声乐训练形式,营造一个积极的声乐艺术环境,调动和激活每一个学员的声乐兴趣和声乐表演参与意识。根据声乐导师、小组评价和自我评价的结果,应为学生设计出一套可供选择并有一定针对性的声乐艺术的个性补充学习材料和声乐强化练习。这类声乐材料和练习应经过精心的挑选,适应不同学生声乐艺术的个性的要求。以便通过强化声乐艺术的个性练习纠正原有的声乐错误理解或片面认识,最终达到符合要求的声乐艺术的个性意义建构。导师演示声乐艺术的个性问题的解决过程。根据自我测试结果,有针对性地对薄弱环节作声乐艺术的个性补充学习与练习,以深化与加强对声乐艺术个性的理解与验证的能力。
2、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1)要作好声乐教学目标管理
在体验式民族声乐歌唱学习中,往往存在容易忽视教学目标分析的偏向。不进行教学目标分析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因为声乐歌唱“意义建构”是对当前所学声乐歌唱知识的意义建构,而“当前所学声乐歌唱知识”这一概念是含糊的、笼统的。每一节声乐歌唱知识课总是由若干声乐知识点组成的,但是各个声乐知识点的重要性是不相同的,我们要抓住声乐学习主题的重点。可见,对当前所学声乐歌唱知识内容不加区分,一律要求达到深刻的理解与掌握是不适当的。学员是声乐教学与表演的主动建构者,充分发挥学员学习声乐知识意义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声乐教师是声乐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声乐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声乐教材所提供的声乐知识不再是声乐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员的声乐知识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声乐媒体也不再是帮助声乐教师传授声乐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声乐情境、作为学员主动声乐学习、协作式声乐探索的认知工具。显然,声乐教师、学员、声乐教材和声乐媒体四要素与传统声乐教学相比,各自有完全不同的作用,彼此之间有完全不同的关系。但是这些作用与关系也是非常清楚、非常明确的,即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声乐教学模式。(2)要重视声乐教师指导作用
在声乐教师指导下,以“学员”为中心的体验式声乐教学与演唱设计过程,绝不能忘记声乐教师的责任,不能忽视声乐教师的指导作用。要学会适时在学员声乐体验式学习中进行管理和组织,调动学员参与声乐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事实上,声乐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要取得较理想的学习效果都离不开声乐教师的认真组织和精心指导。在体验式声乐教学与演唱中,教师的责任并不意味着减轻,声乐教师的作用并不意味着降低。相反,对声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声乐教师是注重声乐学习效率的组织者,使每个学员都有参与讨论声乐教学与演唱的机会,善于将开放性的声乐讨论归结为有序的体验式声乐教学与演唱解决声乐问题的过程。如果忽视了声乐教师作用的发挥,忽视了师生声乐交互式学习的设计,这种声乐歌唱教学与训练必定失败无疑。学员的声乐体验式学习将会成为没有目标的盲目声乐探索,声乐讨论交流将成为不着边际的闲谈。体验式声乐教学与演唱声乐知识意义建构将会花费很多时间,甚至可能会钻牛角尖。声乐教师参与的态度和行动,能激发学员对声乐学习和声乐教学活动的热情。
(3)要明确声乐体验重点是总结
体验式声乐教学强调的是体验,并不是排斥声乐理论学习。声乐歌唱体验和理论学习是相辅相承,缺一不可的。声乐体验是为了说明、理解、运用声乐歌唱理论,声乐理论是指导歌唱实践的。声乐歌唱理论学习可以在声乐体验之前,或者在声乐体验之后。我们现在的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是缺少歌唱理论学习,典型的师徒关系。声乐歌唱体验式教学的重点环节是声乐体验后的声乐歌唱分析总结,上升到理性认识和声乐理论。没有声乐歌唱体验,就没有深刻的声乐歌唱感受。只有声乐歌唱体验,没有深入的声乐教学与训练的分析总结,只能停留在浅薄的声乐歌唱感性认识,不能上升到高层次的声乐歌唱理性认识,结果就是范唱教学成了声乐训练娱乐游戏活动。只能通过体验后的声乐探究、交流、分析、总结,才能使学员成为声乐学习的主体,体验式声乐歌唱教学才会收到预期效果。
总之,如果真正领会体验式声乐教学法的特点,就能使我们的声乐演唱水平有很大提高。我们认为运用体验式声乐教学法,强调声乐实践是检验声乐教学的唯一标准。把许多复杂的音乐基本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声乐歌唱训练提高。特别强调声乐试范教学,现场汇报声乐表演与总结作为评价声乐演唱好坏的标准。在声乐教学与演唱训练中,强调学员之间声乐合作学习与提高。强化学员的声乐艺术个性特征与个别指导的训练声乐技术方法。愿体验式声乐教学法能使每一个演唱者尽快地掌握科学的演唱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显著效果。能培养教育更多更好地优秀声乐人才,作出更大贡献。
第五篇:美术新课程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教育工作会议交流
美术新课程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富裕县逸夫小学田晶鑫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对学生是极有帮助的。所谓帮助,主要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自己去求得知识,也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是社会成员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美术教学进程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提供了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通过美术课程培养的创造精神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美术创作教学不仅是技能教育,更是一种人文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此理念的指导下,为充分发挥美术的教育功能,发挥美术教育特有的魅力,对新课程美术教学所采用的策略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几点探微。
一、创设情境,激发美术创作的热情
所谓情境,即情形、景象、境地的组合。课堂的情境包括课堂的场境和学习的氛围。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所谓创设情境,就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反映儿童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场景以及与之相应的学习氛围。创设情境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内在的动力支持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是激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的内驱力,创设情景教学法首先要设置情境。根据教学目标,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通过语言描绘、实物演示,幻灯或绘画再现,音乐渲染、游
戏等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情感、美感,生动形象的特定氛围,以激起学生的创作兴趣、热情。其次要让学生体验情境,通过参与各种游戏、表演、唱歌、听音乐、谈话、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在特定的气氛中主动积极地从事创作活动。
二、在探究中进行美术创作活动
“美术创作”教学指在美术领域内“运用材料、技法、过程、要素和分析来制作视觉艺术作品”的行为,是与复制、临摹相对的,它不同于诸如美术技能、理论和以临摹为主的教学,更不用于其他学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这样写道:“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认为儿童在学校的学习固然包括学习现成的书本知识,但更主要的是自己进行研究发现。因此,我认为儿童美术创作教学迫切需要引进探究式学习方式,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技法,会产生不同的视觉艺术效果。美术创作是一种创造性的行为,不可能由老师教出来,而只能由学生自主探究来进行。
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探究式学习方式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创造性特点。其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增强探究意识,学会探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设自主、民主的学习氛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保证,是探究式学习的最佳情境。教师巧妙地“引”,学生主动地“学”,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在和谐的教育气氛和积极主动的学习生活中得到发展。此时此刻,学生处于—种放松状态,思维极其活跃,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教师以学习者的身分参与了学生的质疑、讨论和辩论,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使学生在做学习主人的意识支配下,自主探究,集思广益,从而以极大的学习热情去遨游只是的迷宫,去探究未知的世界,去寻找合适的答案。
三、在合作中进行美术创作活动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依不同性别或能力,混合编成若干小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相互扶持,彼此指导,共同努力达成教学目标。合作学习在教育领域中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中期的美国,结果发现,合作学习不但有利于儿童形成积极的同伴关系,而且对儿童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美术课程标准》中这样要求“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体验、观察、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合作学习需要改变传统的整齐、标准化课堂教学模式,建立美术课堂中学生思维活跃,表现风格多样的教学景观。座位排放是合作学习的教室物理环境,教师可根据各种美术创作活动的需要来合理设置座位。积极的相互依赖是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因此教师可根据学生认知差异,构建一个结构合理的合作群体,在生生互动中进行“帮扶”学习、互帮互学。合理的合作环境的营造,能使合作学习运作更加流畅、和谐、默契,合作的成果也会因此而水涨船高。
对学生而言,未知的领域是无限广阔的。当学生对美术创作有了探索的欲望和探究的能力时,仅课内是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的。此时,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把探究的领域扩展到课外生活中。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是教材内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新课程的美术创作教学,应是知识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整合,课程内容只有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融会贯通、整合构建,才可能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深刻、牢固,让学生获得终身学习发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