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有效性(五篇)

时间:2019-05-12 22:46: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有效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第一篇: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今天我想就“教师如何有效的教,幼儿如何有效的学?”这么一个话题与大家交流,其间有些问题仅代表我个人的一些意见,在这儿提出来与大家一起商榷,请大家批评指正。教师如何有效地教,幼儿如何有效的学,打造高效课堂,是当今课程教学中大家正在密切关注的问题,今天提出这个话题,我感觉非常有必要。

一、什么是有效的教?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在一定时间的教学之后,幼儿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成效,不一定是指教师是否认真负责,而是要看幼儿的学习是否有收获,他们在活动中有没有学到什么、获得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幼儿没有收获或对学习不感兴趣,即使教师教得辛苦也是无效教学。

案例一: 一天晚上,刚上小班的竺xx正在兴致勃勃地看儿童片。突然,父亲一下关掉电视机将其拉到身边说现在学外语。孩子不乐意,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总是出错,其父亲逐渐变得不耐烦而责骂孩子。孩子被骂哭了,年轻父亲也手足无措。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或者说到底怎么教孩子才是正确的呢?

案例二:某幼儿一岁,爷爷想教孙子看图说话,于是他把孙子按在小板凳上,然后手持一叠图片,抽出一张则问孙子“这是什么?”过了一会儿,孙子不愿再学,想离开小板凳,爷爷把他按住,说尽好话,仍没有用,孙子逃掉了。爷爷很不高兴,暗自想,自己曾带过研究生,是国内某领域的知名专家,怎么就无法教自己的孙子?几天后孩子带到了外公家,这些卡片就随身携带,外公也教孩子这些卡片,但他的教法是先把所有的卡片;撒到地板上,然后对孩子说:“外公的老花镜不见了,我们一起来找吧!”外孙兴奋地趴在地上找,一会儿手拿“眼镜”的图片高兴的说:”外公的眼镜找到了“。随后孩子得到了外公的表扬。从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有效的教也应建立在幼儿的兴趣之上,它离不开问题情境的创设,因为在6岁以前幼儿的学习以游戏为主。

作为教师,面对幼儿,要认真反思自己的行为,学会打破自己的固有状态,改变教师的身份位置,关注幼儿的内心世界和兴趣需要,多从幼儿的角度考虑,追随幼儿的自然状态来调整预设的目标、程序和内容,尊重幼儿的现在状态和水平。教师只有在坚持尊重幼儿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发挥自己在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才能真正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以上事例也折射出,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教师“教什么”、“怎么教” 的问题。

二、什么是有效的学?

我个人认为:有效的学习是指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主动获取经验、能力、知识,以获得最大的发展。

清华大学老校长蒋南翔曾说过:学校给学生的不是面包和水,而是猎枪。有限的食物总有一天要耗尽,只有拥有猎枪,才能保证在各种环境条件下长久生存。德国作家莱辛说过:“如果上帝一手拿真理,一手拿着寻找真理的能力,任凭选择一个的话,我宁愿要寻找真理的能力。”这些话道出了教师只奉献给学生现成的知识是不够的,应该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远比记住现成知识重要的多。二十一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知识给人力量,而方法使人聪明。好方法能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存在如下的一些问题

(一)选择的教学内容不适合适(有的是不适合年龄特点,有的没有考虑孩子的已有经验,有的不适合季节特点等等)

(二)主题名称缺少层次递进性。

(三)所选择的材料与达到完成目标关系不大

(四)对确定主题的目的不明确(就是对本节的教学目标不清楚)

(五)教学流程模式化

(六)教学方法单一

四、对问题的思考

针对以上存在的这些现象,就要求我们应该回归教育教学的原点,并需要思考、明确以下问题:

(一)我选择的教学内容合适吗?

(二)我确定这一主题的目的是什么?

如:是让幼儿学习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是让幼儿了解科学学习的完整过程?还是让幼儿通过探索了解某些现象、获得某方面的知识?还是重在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引发更强烈的探究欲望?

(三)我所选择的材料是不是达到完成目标的最佳材料?有没有更适宜、更简便的其它材料?

(四)我所设计的教学程序是否体现了循序渐进,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每一个环节是不是有必然的联系,缺一不可?整体时间的安排是否合适?核心环节的感知与质疑、探索与发现等时间是否足够?有没有给幼儿相互交流和讨论的机会与时间?

(五)我运用的指导策略是否适当、有效?幼儿学习的兴趣、积极性是否得以激发?教师的引导、点拨是否恰到好处?是否能引发幼儿作深层的思索与探究?是否适时提升幼儿的学习策略与学习经验,并在同伴中分享与交流?

总之,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从教学的目标与需要出发,从幼儿的需要出发,不能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任何情境都不能游离于教学之外。教师要恰当地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因为有效地教学设计是组织有效教学的保障),要理解、洞察幼儿的想法,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幼儿的学习提供表象的提示和支持。

五、那么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

适宜的内容是有效教学的前提。适宜就是我们要选择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地区、本班的实际发展水平的教学内容。我们选择的内容要符合幼儿现有生活经验,能引发其兴趣,激发幼儿学习动机,对幼儿长远发展有益的教学内容。例如,小班主题《新年好》的分主题《我长大了》,一位教师为了让幼儿感受长大的乐趣,培养孩子独立睡觉的好习惯,选取了绘本《小老鼠的漫长一夜》作为素材,在讲完故事后,教师让孩子体验小老鼠当时的心情和讲述“你独睡时的心情是怎样的?”由于现在的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备受呵护,尤其是小班,他们没有独睡的经历,更缺乏这种经验。所以,这种提问导致了幼儿的 “鹦鹉学舌”或说些与教学无关的东西,很难配合老师的提问,显然,课的后半部分就出现了教师唱独角戏的情况。这就是偏离了幼儿的生活经验,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

(二)要确定适宜的教学目标

恰当的目标是有效教学的基础。我们的目标必须是合理的,因为如果目标本身不合理,与幼儿的发展是冲突的,那么活动再“精彩”也仍然不合理。

首先,我们设计的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能操作。

在平时的备课和教学中,我们往往忽略教学目标的设计,我们依靠的蓝本是我们的省编教材,大家可能认为设计好的目标没有必要更改。可是教学目标的设计决定着教学的成功与否,目标过大,游离了我们的教学内容,就会出现“跳三跳也够不着的现象”。目标不具体、不明确,导致我们的课堂混乱,不知道该朝哪个方向走。因此我们自设计教学目标时,应该摒弃那些“培养什么感情?培养什么能力?培养什么兴趣”之类的虚晃的目标。

例如,某一音乐活动目标为:(1)理解歌曲内容,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2)根据歌词内容大胆创编动作表演歌曲。这些目标都存在过空过大、不够具体明确的问题,对老师来说缺乏操作性。其次,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应相匹配,不游离。再者,我们在预设教学目标时还应注意:

1、教学目标预设的应是幼儿在教学活动后发生的变化。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目标是预期幼儿学习的结果或预期的学习活动要达到的标准。因此,教学目标预设的应是幼儿通过教学活动之后,他们在知识、技能、能力和情感上的变化;教学目标不应陈述“教师做什么”,因为教学目标预期的是幼儿的学习结果,用“教师应该做什么”的语句陈述,在逻辑上是讲不通的;再者,如果教学目标陈述的是“教师应该做什么”,如“教育幼儿热爱劳动,爱惜劳动成果”,那么教师“教育”过了,他的目标就达到了,至于幼儿的情感是否发生了变化,能不能经得起测量和检查,以教师的行为陈述的教学目标是不要回答后面的问题的。

2、教学目标要尽量用具体、明确的,可观察、测量的行为术语陈述。

预期幼儿要获得的学习结果,应尽量避免使用含糊的和不切实际的语言陈述教学目标。目标不明确,对确定教学内容、对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的安排以及对学习结果的评价都是不利的。如有位教师在写生活活动的教育目标时这样写“培养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这样的目标陈述就不符合要求,一是它过于含糊而不具有可测量性和可操作性,对教育实践不具有指导意义;二是它所反映的“培养”说明的是“教师应该做什么”,我们应该把它改为“学会独立地穿脱衣服/吃饭/上厕所„„”,这样的目标就比较具体,有可观察性和可测量性,同时对教学的具体实践也具有指导作用。制定具体、可测量的教学目标的目的,一是为了使整个教学过程目标明确,有利于教学的开展,二是为了更好地对教学的结果进行评价。

3、教学目标应反映学习结果的层次性。

华东师范大学的邵瑞珍教授认为认识领域的教学目标一般反映记忆、理解、运用三个层次,不能把教学目标都笼统地陈述为“掌握„„”,因为这样的教学目标不够具体,在教学实践中就不易操作。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我们还可以参考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学的划分方法。

4、对需要长时间的教学才能达到的教学目标,在具体教育活动中表述一定要慎重。

如情感、态度、能力、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等方面的教育目标,一般而言不是一次、二次教育活动所能达到的,并且它比认识、技能领域更内在些,所以要把它们具体化为可观测的行为确实不容易。遇到这些教育目标时,教师只要明确规定幼儿必须参加的活动,而不必精确规定每个幼儿应从这些活动中习得什么。如“升国旗唱国歌”这样的教育活动,我们规定幼儿在升国旗唱国歌的过程中的态度、表情等即可。不管怎样,在一个教学目标中,行为的表述是基本部分,是不能省略的。

例如:桥的承重实验的操作目标:

1、在探索“桥墩的结构与桥的承重的关系”时,能够发现和提出一些问题,并大胆尝试自己解决问题,体会成功的快乐。

2、利用自己知道的有关承重的知识,通过操作发现桥墩的数量和桥墩之间的距离与桥的承重的关系。

3、在边操作边记录的过程中,提高记录的准确性,尝试“借助尺子的测量来增加记录的准确性”的方法。

4、在实验中鼓励幼儿与同伴协商,进行合理分工合作;结合实验结果进一步巩固对生活中桥的承重的特点的认识,体会科技的发展给人们行路带来的方便。因为任何教学活动都需要预设教学目标,使之对整个活动具有引领性和统领性。教师应该是目标的知觉者,目标处于活动的主线,有了目标才有教学的流程,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一切安排,也是教学有效性的重要衡量指标。

评价一个教学活动孰优孰劣,首先看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所以,需要十分重视教学目标的制订,克服教学目标制订上的随意性和模糊性。

(三)要充分尊重幼儿

幼儿具有独立的人格,教师要真正理解与体味“尊重”的深刻含义,就必须站在幼儿的角度去思考。教师应尊重每一位幼儿,让他们感受爱,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人到活动当中。尊重幼儿要求教师用自己良好的情绪情感感染幼儿,用亲切的语言启迪幼儿的智慧,用真挚的爱哺育幼儿的心灵。

例如:一位教师在大班进行“顶纸盘”的科学探索活动。活动中幼儿的情感被充分调动了起来,每个幼儿都很投入,他们不停在操作、尝试。在孩子们操作几分钟后,教师要讨论、小结。可是因为孩子们对此次尝试很感兴趣,他们因找到秘密而兴奋,幼儿意犹未尽,以至于老师无法进行下一环节。这样课堂就有些混乱,以至于老师手忙脚乱„„其实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这是教师经常遇到的一个难点,即如何将幼儿的注意力引向下一个环节,如何能更好的让不同能力的幼儿都能够尽兴。当教师遇到这样一个问题的时候,普遍的做法就是不管用什么方法,最终都要将幼儿的注意力转移到下一个环节,而不管幼儿是否愿意进入到下一个活动。但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原因,为什么幼儿不愿意停止操作呢?很显然,这是因为幼儿的情感和操作的欲望没有得到满足。就上面的活动而言,让幼儿探索“怎样才能把纸盘顶起来?”因为这一问题对幼儿来说具有挑战性,孩子们探索完一种,还想用其他的材料继续探索,这说明孩子们很有探索精神,教师完全可以满足幼儿的兴趣和要求,可以适时引导,“你还能用哪种材料把纸盘顶起来”让他们继续操作,甚至延伸到区角活动中。作为教师,面对幼儿,要认真反思自己的行为,学会打破自己的固有状态,改变教师的身份位置,关注幼儿的内心世界和兴趣需要,多从幼儿的角度考虑,追随幼儿的自然状态来调整预设的目标、程序和内容,尊重幼儿的现在状态和水平。教师只有在坚持尊重幼儿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发挥自己在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才能真正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四)要进行有效地教学反思。

叶澜教授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也不一定成为名师,但如果一个教师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有效反思是有效教学的保证,同时寄寓着教师职业的人生价值。反思不是简单的停留在表面现象的描述上,应该是更深层次的,要为提升自己的教学行为服务。我认为在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时,首先寻找自己的闪光点,然后再反思“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形式?”,促使自己成为一名学习型、积累型的教师。如果把节节教学活动的反思比喻成珍珠的话,经过日积月累,你将会得到一串串美丽的项链。

生活如诗,教育如诗。在我们的教育生涯中,当我们面朝“大海”的时候,我们思考过面朝的是什么吗?是教材文本?是方法策略?是目标理念?还是教育对象----我们的孩子?因此,在今天的教育教学中,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且尤其关注教学的细节!关注我们的教育对象---孩子!想象那海里的每一滴纯净的水珠—我们的孩子。我们更应该做的是:珍视我们的教学活动,做我们老师应该做的,使每一个教学活动都能 “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相信:我们同样会享受“春暖花开”的绚烂。

第二篇:浅谈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山东省肥城市龙山小学幼儿园 尹衍翠 幼儿园有效教学,是指通过教学让幼儿获得具体真实的进步或发展,即幼儿学有兴趣,学有发展,学有创意。《纲要》中提出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怎样操作,才能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呢?

一、游戏互动,关注幼儿主体地位。游戏活动中教师要敢于放权给幼儿,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给幼儿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进行充分实践和操作,条件具备了,幼儿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幼儿经历知识的发生过程、引导幼儿去探索、去发现,让幼儿去体验成功与失败,在成功中品尝喜悦、从失败中寻求经验,鼓励幼儿动脑、动手、动口,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游戏活动中显示自己的才华,锻炼自己的能力。

二、激发兴趣,因材施教,用好赏识教育这把尺子 关注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是否主动参与学习,是否有浓厚的兴趣,是否去主动探索研究,尊重个性差异,帮助幼儿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教师要区别对待不同层次的幼儿,对同一问题的回答、对相同任务的完成程度、对同一问题的认识,不同层次的幼儿会存在差异,教师应能针对不同的水平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

三、教师智慧,释放课堂生命力 生成是课堂教学无法预约的“美丽”,是无法事先设定或无法预料的。如果教师在生成面前不懂灵活变通,那么课堂就会失去生命力。但如果老师们善于调节与利用这个课堂资源,那么我们的课堂就会五彩斑斓,生机勃勃,活力无限。仅仅让幼儿掌握知识远不是教育的目的,还要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提升幼儿生命的质量。教育的理想在于将一个孩子的知识转化为智慧,推动他们去体验人生去关注了解社会,从而构建起一个现代人所应有的价值观,而这一切的获得是不能强迫的,是不能靠教师灌输的,只能让幼儿在平等的被欣赏和被关爱中获取。老师只有关注幼儿的生活实际,把握幼儿的主体情绪,通过点拨和引导,才能让幼儿的心动起来,让幼儿的知识真正转化为能力。

四、开心教学,轻松引导,关注教学的有效性 “每天改变一点点,创新其实很简单,少一点华丽,多一点平实,少一点控制,多一点自主,小教学大智慧。”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敖颖园长独道的见解,新颖的教法,人格的魅力,渊博的知识无不影响着我,感染着我,使我明白教学要转变思想,自己要提高能力,转变教学思想,由重知识传授变为能力培养,一定要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我们不应该仅仅教给孩子们知识,还应该教给孩子们学习的能力,既“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中,课堂上孩子们是主体,因此,我们要尽量不要面面俱到的去讲解,要学会放手,让孩子们有充分的时间、空间自己去学、去探索,调动孩子们学习的主动积极性!

五、小处抓点,大处着眼,小教学需要大智慧 小处抓点———抓具体可操作适合孩子的点,大处着眼———抓对孩子发展最有意义的点。细节决定成败,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既要脚踏实地,更要仰望星空才能让每次的活动都精彩,精彩就是教学内容的美:在选材上下功夫;精彩就是教学结构的美:活动的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精彩就是教师的感染力:教师用自己巨大的热情和对幼儿的关心就能激发幼儿对知识的酷爱的情感,激起幼儿相应的情感体验,同时,对看课的老师来说就是被吸引,精彩就是教师智慧的绽放:教师会接住孩子抛过来的球,做到有效回应;精彩就是有创意:精彩就是有新意,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幼儿有兴趣,积极思考。教学活动的好与差,不取决于教师自己的“表演”,如果幼儿基本是在老师的“压力”和一再要求下完成活动,即便有配合的表象,也是被动的,其教学效果也是打了折扣的,好的教学活动, 幼儿是积极的、投入的、感兴趣的,胸怀大爱,立足微尘,教育需要大爱,做好每一件小事,才有可能成就大事,当我们具有了这样的心态,我们也可以像教育家一样自豪地说,为了上好一节课,我是一辈子都在认真思考的„„

第三篇:幼儿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探讨[范文]

幼儿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1.十堰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彭丽华 湖北,十堰 442000 2.十堰市政府机关幼儿园 李平湖北,十堰 442000)

[摘要]针对目前幼儿园常见的美术教学现状,做为教研人员总在思考:如何更好地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基本理念,让孩子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灵动的展现自己的想象和创新,更加多元的发展和提升自己的能力?对比实际美术教学中的矛盾和问题,试图通过问题的呈现提示和引领一线的老师们更多的学会读懂孩子,在读懂孩子的基础上顺应孩子的特点和需求把幼儿园的美术活动开展的更为生动和有效。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教学 有效性 读懂孩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到:“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原本应该轻松、快乐、有趣的幼儿园美术教学,却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呈现出许多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教学有效性的探讨就是亟待解决的话题。

回顾幼儿园的美术教学,我们可以发现:

一、幼儿园美术教学现状

1、美术教学类型的单一

幼儿园实际的日常美术课中,老师们的美术教学以油画棒和水彩笔为主要的绘画工具。纸工活动要用剪刀,危险,而且活动后的纸屑不好收拾;泥工活动脏、有味道,作品不易保留,时常会把橡皮泥类的东西丢在地上不易打扫;水墨画要用毛笔和墨汁,麻烦,而且容易脏桌椅;欣赏活动不容易上,加上老师自身素质的原因,活动效果不够明显,所以几乎省略。

2、美术教学形式的枯燥和乏味

在实行分科教学的幼儿园,大部分教美术的老师性格比较内向,或者年龄偏大,课堂上以老师讲解、示范、孩子完成作品、讲评为主要教学形式。因为幼儿老师的繁琐工作性质所致,老师们通常会利用平时的美术教学进行嗓音的保护和

[1]调节,因为只有在美术活动中,孩子们才会安静的闭上小嘴巴,投入去创作。于是,简化了的课堂程序和少动嘴、少动脑替代了幼儿园的日常美术教学,课堂上,一支白色粉笔、一幅成品范画即是活动流程的全部,而正规的美术活动只有在举行观摩活动时才会刻意准备和精心设计。

3、美术活动中的色块作品繁多

走进幼儿园,我们看到的大部分幼儿作品以涂色块为主。形式为彩笔或记号笔勾线,油画棒涂色,或彩笔水、或水粉涂色。而在历年“六一”临近的各种绘画竞赛中,也以此类的作品居多,因为画面大,孩子的耐心有限,于是大面积的水粉涂色成为主流,而近些年油画棒颜色的鲜艳也为作品的装饰增添了不少色彩。在一些兴趣班里,有些老师为了“省事”,也以先勾线,后涂色为主要活动形式,一是效果好,二是可以把兴趣班时间灌满。

4、幼儿作品的相似和雷同

在孩子们的作品栏里,我们会经常看到雷同和相似的作品。如:画面的上半部分一般为笑哈哈的太阳和花朵状的白云,间或有几只小鸟,中间是树、房子,近处是花;小猫、小鸟、小鱼、小花和树永远都是一种姿势和造型;小姑娘是小辫子、喇叭裙,小男孩是方方正正的衣服等等。是偶然还是教学僵化的必然?值得我们去深思。

5、幼儿作品中的成人迹象

名目繁多的幼儿绘画竞赛中,我们喜欢看幼儿作品,因为它稚嫩、直接,又不乏天真和可爱,但名利的驱使,或是宣传的必须,让很多的幼儿作品蒙上了浓浓的成人痕迹。出现最明显的就是画面线条过于流畅,线条太直、圆形太圆,表情太细致;还有一些就是选材过于成人化,主题偏离幼儿的实际生活;更有甚者是色块涂得太过均匀和细腻,失去了儿童作品所特有的“笨拙”和“缺陷”的美。事实上,孩子的作品自然流露即是“好”,真实再现即是“真”,能勾起赏画者无尽的回忆和遐想就是“美”,过分的雕琢反而让孩子的作品没有了生机和灵性。

6、活动中注重结果,忽视过程

因为美术活动中以幼儿绘画为主,老师只是示范和指导,所以大部分老师在 2 孩子们作画时就“无事可做”,或聊天、或做杂事,直至时间到了收作品时,老师才给予一些的点评。事实上,孩子在绘画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关注的不仅仅是作品的结果和绘画的效果,还有更为重要的是孩子握笔的姿势和绘画的习惯培养,其中不乏绘画工具的整理收拾和完成作品的耐心和专心。

7、对幼儿作品的评价匮乏、单调

我们常常会听到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你看看,你怎么和老师画的不一样?”曾经,“和范画像不像”成为一些非专业人士对幼儿绘画作品的评价标准。在幼儿园,我们可以看见常有的评价方式是:一种是对出色的作品进行全班性展示和说明,对不够“标准”的作品或是对比一下,或是避而不谈,结束时所有的作品进入作品袋里面对所有家长展示;另一种则是在公开的观摩活动中运用的,由孩子来评判自己的喜好,做上标记(贴红花或其他卡通),谁的作品得的多,谁的就算好,其它的作品“视而不见”。幼儿园的美术活动中,对幼儿作品的评价一直是值得思考和斟酌的环节,这个环节很重要,但往往落实起来就不够理想,或忽视孩子的感想,或忽视作品专业化的引领,或是评价的过于片面„„总之,对幼儿作品的评价在语言上匮乏,在方式上单调。

幼儿园的美术教学应该“提供丰富的材料,如图书、照片、绘画或音乐作品等,让幼儿自主选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模仿或创作,成人不做过多要求”。同时强调“幼儿绘画时,不宜提供范画,特别不应要求幼儿完全按照范画来画”。对比幼儿园的实际教学现状,如何更为有效的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是一个值得长期探讨和实践的话题,下面就个人的实践经验,谈一下美术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探讨。

二、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幼儿园所提供的环境和材料,通过教师和儿童双向的交流和作用以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过程;它也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组织传递一定的教育内容,落实幼儿园教育任务的手段。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形式以及幼儿园课程的实施载体,它是以儿童为主体,在教师创设的以适合儿童身心发展需要和特点的多种形式的活动和与环境材料的互动过程中,引发儿童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并大胆表现的教育活动系列,旨在促进儿童全

[3]

[2] 3 面、健康、和谐、整体的发展。所以我们的有效教学活动应该关注以下几方面:

1、适宜化教学

幼儿园美术教学中,因为孩子年龄、个性及环境的不同,导致幼儿的兴趣爱好也有许多的偏差,于是,在选择活动内容时,考虑其适合和适宜度是很重要的。小班美术教学中,由于年龄偏小,老师的选材就显得更为重要,必要之时还要搭好“桥”,以便幼儿顺利踏入绘画的乐园。如在小班上学期的公开观摩活动中,为了让孩子执笔初步绘画出比较有规则的横线、竖线,课前老师把“大灰狼”绘制在绘画纸上,再以故事和音乐导入,引导幼儿用横线和竖线把“大灰狼”关在“铁笼子里”,以防伤害小动物,并告诉幼儿线条绘制时的要求,孩子们兴趣索然,很快投入细致的“工作”中,孩子们在游戏中悟到美术活动的乐趣,教学目标也很容易达成!

2、故事化教学

孩子们天生是喜欢故事的,如果在美术活动中用故事的形式导入和范画,能很快激发起幼儿的创作欲望,而且能极大激起幼儿的创作想象,最重要的是在故事的讲解中老师自然而然的激励了孩子们根据自己的能力去任意发挥。如大班孩子们的美术活动“海底世界”,大部分幼儿的经验积累是有限的,老师需要些许的范画使孩子们的眼界更加开阔、创作更加多彩,老师采取随意创编故事让海底世界的“宝贝”们逐个登场,并添加上不同的表情和相应的对话,让整个的范画环节生动起来,孩子们似乎是在听故事,但眼睛没有离开老师的运笔,耳朵始终倾听着故事的发展和变化;最后老师请孩子们自由选海底世界的“形象”和不同“表情”,配以自己的创作想象,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海底世界”。活动中孩子是快乐的、轻松的,作品也自然是孩子内心愉悦的充分展现。

无论大班还是中小班,孩子们都对故事百听不厌,恰如其分的运用也能让它在不同领域的活动中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情境化教学

适宜的情境能大大的激发幼儿的想象和创作,尤其是幼儿园的孩子,创设生活中常见的情境,就能迅速引发出孩子们的回忆和联想,延伸出更多的灵感和潜 4 力。在如今多媒体普及的时代,淋漓尽致的运用好它,就可以创设出许多活灵活现的情境,它融合了声音、影像和非常直观的可视屏幕,甚至孩子们刚刚完成的作品就能及时出现在屏幕,让多媒体中的情境与幼儿互动,产生出的教学效果是令人吃惊的。例如大班的一次美术观摩活动《画妈妈》,老师运用诗歌配图,并插入范例,让想象、绘画方法和对妈妈的浓浓情意通过多媒体展现在孩子面前,孩子们透过画面理解了对妈妈的爱,学会了运用各种各样的常见水果和蔬菜来进行替代绘画的技法,很好的达成了教学目标。

4、多样化教学

幼儿园的美术教学形式多样,在求新求变的过程中让孩子们接触到更多样的教学内容,对老师来说是一种挑战,而对孩子们来说,更多了许多的体验和尝试。比较常见的教学内容有简笔画、水彩笔画和油画棒绘画,有时会穿插一些折纸、添画等,而水粉画、水墨画常常会出现在各种各样的美术竞赛中才突击进行,还有一些幼儿园会采用兴趣班的形式让绘画品种多样些来吸引孩子们的参与。事实上,孩子们进入幼儿园后,美好的童年体验和尝试很重要,孩子也应该是平等的,不能把应该给与幼儿的体验与赚钱画上等号,而应该提供更为丰富的教学形式,让美好的体验在孩子的脑海留下记忆。例如:印染画、撕画、贴画、剪纸、泥塑、名画欣赏等等都应该有所安排和尝试。

5、趣味化教学

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的兴趣大部分来自于自己的喜好和活动的趣味性,如果我们的教学活动有趣,那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也会很快被激发出来,所以,我们幼儿园的教学应该趋向于趣味化、游戏化。同样的教学内容,用心的老师会迁移出相应的生活体验,融入游戏进行教学,孩子们也会在这样的活动中兴致盎然、充满朝气;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老师讲、孩子听、孩子画、老师点评,使原本有趣的活动显得呆板而缺乏生气,再好的教学内容也会让孩子们逐渐丧失兴趣。

三、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的思考

孩子们喜欢美术活动,因为它能通过绘画宣泄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无法言表的 5 心情感受,也因为它有五彩斑斓的色彩让孩子们陶醉其中,更因为它能通过小手的灵动很快呈现出不一样的世界,让每一个孩子更容易体验到变化和成功。所以,幼儿的美术作品一直是幼儿园大小活动必然呈现的成果和骄傲,因为美术是孩子们参与面最广的活动之一,也是最容易装扮幼儿园气氛的代表之一。

源于幼儿园美术活动的普及性和广泛性,也结合自己入园看活动的感受,我认为一线老师在美术活动中应该关注和解决好如下的问题:

1.孩子美好的童年记忆中,什么最重要?

我觉得应该是快乐。美术活动中的快乐从哪些方面体现呢?首先应该是快乐的感受和体验;其次是自我情感的及时表达和抒发,并能得到回应和理解;最后是成功感的归宿。

2.美术活动中,孩子们自主、自由吗?

孩子们天生是好动、好问的,可实际的教学中,老师怕孩子动、怕孩子说得过多,事实上是老师怕自己预设的活动不能按计划完成,所以有意控制着孩子。我们该怎样把握好孩子的自主、自由的“度”?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在顺应孩子年龄特点的同时,走近孩子的内心世界,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让活动真正成为孩子自己的活动。

3.培养幼儿的技能技巧重要,还是培养兴趣重要?绘画的学习习惯要不要强调和重视?

答案是直接和肯定的,因为大部分老师已经意识到,只是在实践时,有时会忘掉,有时会忽略。

4.美术活动中,老师如何起到适宜的“鹰架”作用?

这就需要老师在活动中把握好“孩子是主体”、“老师是主导”的关系,如何衡量和把握,关键还是看活动中的孩子的表现。

幼儿园的美术作品彰显着孩子们的个性和对美好生活的再现与创造,幼儿园美术活动开展得有没有效关系着孩子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表达能否得到实现。所以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6 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更要知道“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幼儿独特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4]创造的萌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2002.1 [2]、[4] 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9 [3] 黄瑾《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7

第四篇:关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关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

一、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包含哪些要素:

1、教学目标:目标是教学有效性的基础。目标的确立应满足幼儿的学习兴趣,尊重幼儿的学习需要,即符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要有将活动过程与活动目标联系的意识,对活动的要求指向明确。

2、教学内容:适宜的内容是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条件。遵循“适用、必要、科学、精巧”等原则,做到“需中求好,好中选精”。挖掘学科特有的价值。精选教学内容,突出学科特色,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学科感悟。我们首先要弄清楚:哪些教学内容是属于现有发展区的问题,幼儿可以通过独立学习掌握的,哪些教学内容是属于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是需要同伴互助和教师帮助才能掌握的。整个教学过程就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断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能力,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由小到大的增长,教师的作用在量上也就发生了相反的变化,最后是学生完全的独立,教师作用告终。

3、教学方法: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的导向下,教学中十分注意和强调学生的参与和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主动精神,但在“参与”和“活动”的背后,却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倾向,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真正被激活。典型表现在“自主”变成“自流”,只赋权却不增能,课堂展现的是学生肤浅表层的、甚至是虚假的主体性,失去的却是教师有针对性引导、点拨和具体帮助的重要职责;合作有形式却无实质:学生之间在缺乏问题意识和交流欲望的背景下,应付式、被动式地进行“讨论”,缺乏平等的沟通和交流,尤其是缺乏深层的交流和碰撞;探究有形无实,学生只是机械地接部就班地经历探究过程的程序和步骤,缺乏好奇心的驱使和思维的探险以及批判性的质疑,从而导致探究的形式化和机械化,变成没有内涵和精神的“空壳”。教学的方法很多,如情景创设、游戏表演、讨论交流、观察、操作、示范讲解等,要选择最容易达成目标的、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的方法。

4、师生交往:教师积极引导幼儿多种感官全方位地主动参与学习,促进智能有效发展。首先,教师心中要有教学目标,教学思路要清,对教学内容钻研要透,这样可以避免引导的随意性。不少教师由于对教材的钻研不透彻,只注意到教材表层所叙述的事件、描述的词句,很少考虑教材深层蕴含的内涵,所以,把握不住揭示内容的主线,启发引导就很难到位。其次,引导必须建立在幼儿的兴趣与关注点上,引导幼儿回忆、提取与本次活动相关的经验,将学习活动一步步深入。最后,既要尊重幼儿的表现,又不能把幼儿的表现都视为金子,要有选择地加以引导和提升。

5、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第一,注意提问的针对性与辐射面。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第二,注意为学生提供思维的时

间与空间,不要逼迫学生做立即反映,或急于把答案告诉学生。第三,注意反馈的积极态势。教师应始终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自尊心与自信心。第四,注意鼓励学生思维的创新性。

6、教学媒体运用的有效性适宜的材料是教学有效性的保障。提供有价值的学习操作材料,能促使幼儿主动建构知识、获得有效发展。教具、材料不能对幼儿的学习产生干扰;操作起来方便。是选择课件,还是图片、实物都要依据活动的需要,合适的就是最好的。成功而有效地运用教学媒体进行课程教学,应该进行周详的设计,遵循一定的运用步骤。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学生背景;拟订教学目标;准备教学媒体;使用教学媒体;激发学生反应;评量教学效果。

7、教学时间安排的有效性第一,要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的时间密度,即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活动的紧张度。第二,把握好课堂教学节奏。主要考虑好教学要求的高度、教学内容的难度、教学进程的速度。第三,对教学时序的优化。教学时序是指按时间顺序安排教学活动的程序,最佳的教学时序应当符合科学知识的逻辑序列和学生学习心理序列。第四,捕捉好教学时机。把握教学时机,通常与教师的教学机智联系在一起。

8、教学评价的有效性有效教学评价应注意的几个方面:第一,有效教学评价应综合运用理论方法、科学方法和艺术方法。第二,有效教学评价、要求弘扬师生在有效教学评价中的创造性,关注师生的人文需要,即注重师生的自我内在性评价。这种评价不是等到教学结果出来以后再给予评价,而是边教学边评价,对可能出现的偏差进行

及时纠正。引导幼儿相互评价、相互学习,发挥同伴资源的作用。

9、要把生成和预设和谐统一起来,既要注重高水平的预设又要注重动态的生成,从而既提升知识教学的效率又提升能力培养的效果。

10、教学细节的处理,如场地的安排,教具、材料何时呈现,如何呈现的问题,幼儿座位安排的问题等,都是活动前老师要考虑的细节问题。

第五篇:谈幼儿园教学的有效性

谈幼儿园教学的有效性

---曹妮妮

一、从活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考察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幼儿园教学活动内容,是实现幼儿园教学活动目标的手段,对于教师和儿童而言,主要解决的分别是“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幼儿园教学活动内容与教学目标相符合的程度,是与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者所持有的价值取向能否被得以实现有着直接关联的。在考察幼儿园教学活动有效性时,是不可能不涉及幼儿园教学活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的。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内容有不同的取向,不同取向的教学内容,反映了人们对教学内容的不同理解,在其背后,体现的是不同的教育目的取向。在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过程中,教学活动内容的选择首先涉及的是对教学内容取向的思考,随后才是有关教学其他方面的问题。在考察和评定幼儿园教学活动有效性时,不是去考察和评定不同教学内容取向孰是孰非,孰优孰劣,而是考察和评定在确定某种目标取向和内容取向的前提下为教学活动所选择内容是否“对路”。

幼儿园教学活动内容的组织有不同准则,有与此准则相一致的组织方式。教学活动内容的组织,是与教学活动的目标相一致的,也是与教学内容的取向相匹配的。在考察和评定幼儿园教学活动有效性时,不是去考察和评定不同教学内容的组织准则和组织方式孰是孰非,孰优孰劣,而是考察和评定在确定某种目标取向和内容取向的前提下为教学活动所采用的组织准则和组织方式是否“对路”。

二、不同的目标、内容取向,不同的内容选择方式

幼儿园教学活动由于活动中所包含游戏成分的多寡而呈现活动的不同结构化程度,在一个从“纯教学”到“非教学”(即纯游戏)的连续体上,各种教学活动(注:在理论上,不包含纯游戏)林林总总,五花八门,纷繁复杂。

幼儿园教学活动内容存在不同的取向,教学内容的不同取向会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有决定性的影响作用。较为常见的内容取向有“内容即教材”、“内容即学习活动”和“内容即经验”等。

将教学内容看作教材的取向,是与将教学内容看作为向儿童传递的知识这一基本点联系在一起的,而知识的传递是以教材为依据的。在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中,尽管较少采用儿童使用教材的形式,但是,对教学内容持这一取向,会使教

学活动设计者将教学内容的重点放在教材上,会较多地考虑知识本身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使之成为在教与学过程中的基本材料,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运用教材,将系统的知识和技能传递给儿童。

教学内容即教材的取向,将教学内容作为是预设的东西,规定了教师应该教什么,儿童应该学什么,其长处在于知识和技能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强,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据可依。由于这些长处,使这一取向在幼儿园经常被人采用。但是,这一取向使教学内容成为了规定儿童必须接受的东西,而这些教学内容不一定是儿童需要的和感兴趣的东西。

将教学内容看成是学习活动的取向,把其关注点放在儿童做些什么方面,强调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儿童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对教学内容持这种取向,会使教学活动设计者设计和安排大量的活动,并让儿童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去探索和发现。

教学内容即学习活动的取向关注了儿童的活动,但是,这往往是儿童的外显活动,尽管这些活动在表面上可能很活跃,但是,这往往不是儿童对教学内容的同化,不会从根本上引起儿童深层次的心理结构的变化。

教学内容即学习经验的取向把教学内容看成是儿童的学习经验,认定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决定学习的质和量的主要方面是儿童而不是教材,换言之,儿童是否能够真正理解和获得教学内容,主要取决于儿童已有的心理结构,取决于儿童与环境之间的有意义的交互作用。根据这种取向,知识是儿童自己“学”会的,而不是教师“教”会的;教学内容应由儿童决定,而不是由学科专家支配。对教学内容持这种取向,会使活动设计者关注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和儿童学习经验的获得,会使他们将儿童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作为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的出发点。但是,儿童的经验主要还是儿童自己的心理体验,这是一种主观的东西,活动设计者难以把握,容易使教学内容出现泛化,甚至被异化的状态,从而有可能使教学活动出现低效、无效,甚至有害的问题。

不同的内容取向,对活动内容有不同的选择方式。活动内容选择的准确性,即活动内容选择与活动目标、内容取向的一致性,才是考察和评定幼儿园教学活动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不同的目标、内容取向,不同的内容组织方式

在涉及幼儿园教学内容的组织时,必然会涉及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这三个基本准则。所谓连续性,是指教学内容如何直线式地陈述;所谓顺序性,是指教学的后继内容如何既以前面内容为基础,又为以后的内容打下基础;所谓整合性,是指各种教学内容之间的横向联系。因为教学内容的这三个基本准则都是教学内容组织中必然要涉及的问题,需要通过权衡,通过决策,确定教学活动内容的组织主要采用的是逻辑顺序还是心理顺序,采用的是纵向组织方式还是横向组织方式,采用的是直线式组织方式还是螺旋式组织方式等问题。

例如,教学活动内容的组织如若主要采用的是逻辑顺序,就应根据学科本身的系统及其内在的联系组织教学内容,就应强调学科本身的逻辑顺序,而不是强调这种逻辑顺序与儿童之间的联系。这种组织教学活动内容的原则,是与教学活动目标的目标取向相一致的,是与“内容即教材”的内容取向相匹配的。

又如,教学活动内容的组织如若主要采用的是心理顺序,就应以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方式组织教学内容,就应给予教学内容的组织留有空间,充满弹性,而不是主要考虑这种心理顺序是否具有学科逻辑。这种组织教学活动内容的原则,是与教学活动目标的过程取向相一致的,是与“内容即经验”的内容取向相匹配的。

在幼儿园,“分科教学”将教学内容分成各种学科,如语言、计算、科学、音乐、美术、体育等,并按每门学科内在的逻辑顺序组织教学内容,使这些内容保持连续性和顺序性,这种内容的组织方式往往是以学科专家对学科本身的理解而确定的。相反,“综合教育”则倾向于是一种以心理顺序组织内容的方式,它打破了学科界限,以儿童心理顺序的方式组织教学内容,使各种教学内容之间保持整合性,这种内容的组织方式往往是教学者根据儿童的经验设计的,或是儿童自己生成的,并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儿童对教学内容的反应而加以调整的。在教学实践中,无论是按逻辑顺序组织教学内容,还是按心理顺序组织教学,都存在相当的困难和问题。即使是学科专家,也很难就某一学科本身的逻辑顺序达成一致的意见,这就是说,迄今为止,人们对许多学科的基本结构的认识尚缺乏深度。根据儿童心理特征组织教学内容的做法存在更多的问题,这不仅是因为人们对儿童心理特征的认识还很肤浅,而且还因为每个儿童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教学内容要适合每一个心理特征各不相同的儿童就更为困难。

事实上,所谓“分科教育”或“综合教育”只是教学的组织形式,而究竟是按学科逻辑顺序组织教学内容,还是以心理顺序组织教学内容,这才是实质。例如,打破学科界限只是“综合教育”的外显形式,如若在组织教学内容时,仍然过多地顾及每个学科的逻辑顺序,那么,即使学科的界限被打破了,教学内容组织的实质却依然与“分科教育”没有差异,而且,还可能因为对学科逻辑顺序考虑的削弱,而使这种“大拼盘”式的“综合教育”反而显得低效或无效。

按逻辑顺序或心理顺序组织教学内容各有其长处和弱点,使两者取长补短,以达到和谐的统一是组织幼儿园教学内容的一种做法。“条条道路通罗马”,有无数种途径可以达成这样的做法,但是要真正达成“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的和谐统一”是不容易的,衡量的标准不是其外部表现形态,而是教学的有效性。

四、在活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中,活动材料的选择和运用

在考察幼儿园教学活动有效性时,必然会涉及幼儿园教学活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在涉及幼儿园教学活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时,必然会涉及活动材料的选择和运用。

幼儿园教学活动内容中会包含各种活动材料,包括故事、儿歌、歌曲、舞蹈、图画等等。为了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一定要选择和运用品质好的活动材料。品质好的活动材料,一般是经由“千锤百炼”的东西,而不是可以由哪个编制活动材料的人心血来潮信手拈来的东西凑合而成的。具体地说,在教学活动中运用的故事要好听,要有趣,要富有内涵;运用的儿歌要简洁,要压韵,要朗朗上口;运用的歌曲要优美,要有表现力,要富有激情;„„。如果选用的活动材料不好,一个教学活动就不可能是一个有效的教学活动

下载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有效性(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有效性(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提高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有效性教师:冯推珊幼儿园是小朋友的快乐天地,它可以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度过童年时光,不仅学到知识,而且可以从小接触集体生活。孩子刚进入幼儿园,从刚开......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有效性研究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有效性研究 【摘要】幼儿教育对于人的一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良好的幼儿教育能够极大的促进幼儿将来的发展。在幼儿教育中,语言教育是其中的一个重要......

    —年级组教育教学有效性体会

    履行职责,做好年级组长工作——年级组教育教学有效性体会 七年级组长 沈庆华 本届初一学生于2007年暑假进校,原本电脑派位有168名学生,最后进校的只有132名,其中37名民工子弟,学......

    教学有效性

    “教得对”,才有“教得实”和“教得好” --- 一谈幼儿园教学的有效性 幼儿园教育必须解决的两难问题 与其他各级各类教育有所不同,幼儿园教育必须解决一个两难问题,那就是“......

    关于教育的“有效性”

    关于教育的“有效性” ——听朱家雄教授讲座有感2011年10月19日,国培班迎来了学前教育界的一位领军人物——华东师范大学朱家雄教授,朱教授以他独特的讲学风格,高屋建瓴的见解,......

    幼儿园集体教学有效性培训心得体会

    幼儿园集体教学有效性培训心得体会 幼儿园集体教学有效性培训心得体会1 在春暖花开的四月,我非常荣幸参加了幼儿园组织的上海幼教名师有效教学现场交流会。这次学习感触颇深,......

    如何提高幼儿园谈话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幼儿园谈话教学的有效性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

    小结:幼儿园集体教学的有效性

    小结:幼儿园集体教学的有效性 小结:幼儿园集体教学的有效性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如何提高幼儿教学的有效性,开展好每一节教学活动,我认为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准备非常重要。《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