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临床特点分析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临床特点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和分析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临床特点。方法 将该院在2015年9月―2016年12月期间接受治疗的40例冠心病以及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为该次的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研究对象为冠心病患者,研究组对象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将两组患者的血脂、血糖指标以及临床症状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 研究组相对易出现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临床症状表现,研究组除了个别几个指标其他各项血液检测结果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由于糖尿病会导致患者血糖升高,因此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症状相比单纯的冠心病,其临床症状更加严重,各项指标均容易出现异常,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
[关键词] 冠心病;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临床症状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3(b)-0026-02
冠心病属于威胁国民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心血管并发症是导致冠心病患者死亡死亡主要原因,冠心病患者体内血液中的粘稠度会在患者发病时不断地持续上升[1],患者的心排血量会出现降低的情况,病情严重的患者会出现血液循环受到障碍,冠状动脉出现缺血情况[2]。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在逐渐提高,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也随之发生改变。使得糖尿病的发病率也急剧上升,糖尿病会导致蛋白质、糖以及脂肪代谢发生严重障碍[3]。而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危险性更高,糖尿病患者会出现血脂异常的症状,血脂异常会引起心血管病的暴发,因此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发病率极高[4]。该文将会对冠心病以及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特点进行分析与探讨,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在2015年9月―2016年12月期间接受治疗的40例冠心病以及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为该次的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研究对象为冠心病患者,研究组对象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10月我国DM协会采纳的新的诊断标准[5]。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8例,女性12例,年龄最小的为46岁,年龄最大的为85岁,平均年龄(58.93±6.4)岁,冠心病平均病程为(4.3±5.2)年,BMI为(25.4±3.6)kg/m2;研究组患者中,有男性7例,女性13例,年龄最小的为48岁,年龄最大的为83岁,平均年龄(57.36±6.3)岁,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平均病程为(4.2±5.5)年,BMI为(26.7±3.6)kg/m2。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基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上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的患者空服时间均需要在12 h之上,采集静脉血。选用全自动高效液相法对HbA1c进行测定,采用磷钨酸镁沉淀法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进行测定,使用酶法对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进行测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对血糖进行测定[6]。
1.3 统计方法
所有得到的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量资料组间的比较和计数资料将分别选用t与χ2来进行检验,计数资料用率(%)的方式来表达,主要临床症状的评分采用(x±s)的形式来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为(7.3±2.8)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7.8±1.4)%,对照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为(4.4±0.8)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7.1±1.3)mmol/L,研究组相对与对照组有明显增高,两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患者的LDL-C、TG水平相比对照组有明显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水平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PG水平相对有明显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研究组患者的收缩压为(137±22)mmHg,舒张压为(80±15)mmHg,对照组患者的收缩压为(130±21)mmHg,舒张压为(76±13)mmHg;研究组患者的舒张压以及收缩压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相对易出现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临床症状表现,研究组除了个别几个指标其他各项血液检测结果均高于对照组患者。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与时代的不断发展,冠心病的病发率也在不断的上升,对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冠心病一般在老年人群体中比较多发,但近年来也呈现出了年轻化的趋势,造成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就是人们较差的生活习惯导致。糖尿病很容易让人的血糖、血脂升高,人体的代谢功能发生紊乱[7]。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往往会受糖尿病的折磨而降低,患者出现多食却身体消瘦的症状。并持续加重患者代谢功能紊乱的情况,损坏患者的血管细胞,将凝血机制彻底打乱。冠心病患者一旦发生高血脂症,则会对患者构成重大威胁。因此,糖尿病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两种疾病之间相互产生影响,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更大伤害。同时也因为两种疾病之间互相关联,使得对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诊断治疗面临更大的困难[8]。该次研究显示,研究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增高,研究组相对易出现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临床症状表现,研究组除了个别几个指标其他各项血液检测结果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冠心病患者体内血液中的粘稠度会在患者发病时不断地持续上升,患者的心排血量会出现降低的情况,病情严重的患者会出现血液循环受到障碍,冠状动脉出现缺血情况,因此冠心病血液粘稠度与血浆中的红细胞量和蛋白量变化情况有非常密切的关系[9]。冠心病属于威胁国民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心血管并发症是导致冠心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会使患者的死亡率大大增加,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危害。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一般会受血液稠度升高的影响而出现心力衰竭、心绞痛以及心肌梗死的表现症状[10],针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而言,需要对血脂以及血液中血糖的含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在早期及时治疗,可以有效的防治患者的病情症状发生恶化。
综上所述,由于糖尿病会导致患者血糖升高,因此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症状相比单纯的冠心病,其临床症状更加严重,患者一般会受血液稠度升高的影响而出现心力衰竭、心绞痛以及心肌梗死的表现症状,各项指标均容易出现异常,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
[?⒖嘉南?]
[1] 赵华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14):55-56.[2] 宋立格.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临床特点与治疗体会[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19):90-91.[3] 贾起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6):32-33.[4] 杨天,王莉娜,智宏,等.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与单纯冠心病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比较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9):1218-1223.[5] 李利军.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临床特点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4(13):38.[6] 韦艳.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临床特点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4(8):74,76.[7] 燕晓翔.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分析[J].安徽医药,2013(3):419-421.[8] 衡雪芹,凌哓菲.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54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2(26):50-51.[9] 贾露.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临床特点分析[J].求医问药,2012(7下半月):61.[10] 张伟.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特点及炎症因子对事件预测的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收稿日期:2017-01-21)
第二篇: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护理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护理
鲁雪娇
黑龙江省传染病医院
摘 要: 目的:为临床上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记录2016年1月~2016年11月本科收治的35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及恢复情况并进行总结归纳。护理上应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密切观察药物的副作用,要做好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和健康教育。结果:本组35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血糖控制良好,肺结核病灶缩小或闭合,胸腔积液明显减少或消失。两病并发患者,病变重,痰菌阳性率高,预后差,易成为结核病复发和耐多药结核的传染源,临床上要重视两病的防治,最大限度发挥临床护理作用,达到控制结核病的最终目的。结论: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及个体差异做好临床护理和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能更好地促进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康复,减少结核病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关键词:糖尿病 肺结核 临床护理 正文
近年来,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饮食结构也随着相应的发生改变,而糖尿病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糖尿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代谢内分泌障碍疾病,迄今为止其病因还尚未明确[1]。临床上糖尿病并肺结核患者的几率非常高[2]。两种疾病都属于当今医学界较为难以治愈的疾病,且对患者身体各项机能影响较大,二
者还表现为相互促进的作用,这样一来不仅能相互加剧病情的恶化,而且由于两病共存的临床护理方法较单一疾病的护理方法有着明显区别,且难度更大,需二者兼顾,而良好的护理措施不仅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还能促进疾病的康复。
糖尿病诊断标准符合中国糖尿病学会的诊断标准。治疗前均行胸部x线片检查,了解结核病灶的情况,所有患者均接受抗结核和降糖 治疗,在治疗期间定期监测血糖,肺结核治疗遵循抗结核治疗原则。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治疗组患者重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出院指导等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痰菌转阴率及血糖控制况。(1)健康教育:增强疾病知识宣教,增加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患者通常不了解疾病而产生恐惧心理,护士应该用容易理解的语言向患者解释糖尿病及肺结核的相关知识,包括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运动是糖尿病的一项基础治疗,适量运动能促进糖的利用,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降低血糖[2],在患者存在结核中毒症状或者痰培养结核菌阳性时不宜进行体育锻炼。(2)心理护理:肺结核和糖尿病患者心理压力大,担心糖尿病难以治愈,肺结核会加重糖尿病病情,因此要告知患者消除紧张情绪,有良好的心态,鼓励患者并向其介绍治愈的病例,增强其治疗信心。(3)饮食指导:对于肺结核、糖尿病这2种疾病,饮食至关重要,是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基础。护士应告知患者及家属饮食的重要性,原则上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应主张低糖、中蛋白、高热量、高纤维、适量脂肪、丰富维生素的饮食,因为抗结核药物对胃肠刺激较大[3],应调整食物种
类,提高食欲。(4)出院指导:出院时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指导患者正 确服用药物的同时,向患者强调出院后规律生活的重要性,避免暴 饮暴食、情绪波动,继续坚持饮食治疗,同时做好家庭消毒工作。
疗效评定: 血糖控制标准:显效为治疗后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空腹血糖4.46.1mmol/l;有效为症状仍存在或部分存在,空腹血糖在6.1-7.0mmol/l之间;无效为空腹血糖7.0mmol/l。痰菌转阴标准:强化治疗后连续3次查抗酸杆菌为阴性。统计学分析:本组资料以率(%)表示,组间采用c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人数×100%。
结果 :2组患者痰菌转阴及血糖控制情况
讨论: 糖尿病与肺结核合并存在,互相影响,因为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引起脂肪和蛋白质代谢失调,导致机体营养不良,同时血液及组织糖量增加,有利于结核杆菌的生长繁殖。本组资料表明通过积极的护理干预能有助于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从而提高对治疗的依从性[4],掌握自我保护能力,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在合理规范治疗糖尿病、肺结核的同时应从心理、饮食、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等方面对患者进行干预。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系统化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参考文献
[1] 宋玉娟,陈小红,杨继芳,等肺结核合并糖尿病32例临床特 点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6):69
[2] 李士娥,李蕾,李娟.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
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9,9(7):501
[3] 马秀丽.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护理体会[j].山东医 药,2010,43(5):65
[4] 郑佳娜,李丽娜,黄志玲.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 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9,17(11):875877.
第三篇:妊娠合并糖尿病健康教育
妊娠合并糖尿病健康教育
一、心理护理
糖尿病孕妇除了承受疾病本身带来的痛苦外,还要担心胎儿安危,所以心理压力较正常孕妇大。妊娠糖尿病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症发生率达25%,尤其焦虑症和焦虑水平均高于正常孕妇。通过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告知孕妇在妊娠期严格控制血糖,加强监测,使母儿预后较好,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以有利于胎儿正常发育。临产后孕妇情绪波动大,紧张、疼痛、兴奋均可引起血糖大幅波动,故产程中更应该严密监测血糖变化,给予耐心细致的解释,消除各种顾虑,使其有安全感,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二、药物治疗护理
胰岛素是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唯一的治疗药物。因为它不透过胎盘,对母婴均安全。通过教育、指导使孕妇及家庭掌握糖尿病相关知识及应用胰岛素的重要性,掌握剂量、注射部位,每日有序更换,观察注射部位有无硬化。讲解注射后有无头晕、无力、饥饿、脉快等低血糖反应,若出现这种情况,应即进食含糖食物,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
三、专科护理
孕期护理孕妇高血糖本身可降低胎盘对胎儿血氧供给,并且胎儿高血糖及高胰岛素血糖使机体耗氧量增多,导致胎儿宫内缺氧,严重时发生胎儿死于宫内。在孕期应加强母儿监护,严格检测尿糖、血糖变化。准确核对孕周,教会孕妇自测胎动,若胎动频繁或减少,应立即就医。孕妇应进行超声检查、胎心监护,了解胎儿宫内发育情况。产时护理孕妇临产后情绪紧张及疼痛均可引起血糖变化,临产后应设专人护理,严格观察神志状况、呼吸变化及呼气有无酮味,血压、心率变化及胎心、宫缩、宫口等产程进展情况。妊娠合并糖尿病若胎儿发育正常,无产科指征,应尽量阴道分娩,减少手术产,且尽量缩短产程。因疾病本身不是剖宫产手术指征,但大部分胎儿偏大,常伴宫缩乏力,故剖宫产率较高。
四、产后护理
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出血发生率随之增高,故应积极预防产后出血,使用缩宫素促进子宫收缩,宣教并指导母乳喂养,向家属及产妇解释新生儿的吸吮有利于子宫收缩。预防感染,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皮肤清洁。
五、新生儿护理
所有新生儿不论孕周及体质量,均按早产儿护理,加强保温,生后即喂葡萄糖水,密切观察新生儿有无低血糖症状(呈安静昏睡、不易激怒状态)。若口服葡萄糖低血糖未能纠正,应静滴葡萄糖,并检测血糖变化。因新生儿出生后体内大量红细胞破坏,胆红素产生增加,容易发生高胆红素血症,表现为生理性黄疸出现早,黄疸重及消退时间延长,故应常规检查。
六、健康教育
妊娠合并糖尿病者将来患糖尿病机会逐年增加,故产后应控制饮食,调整食物结构,参加积极有益的运动,控制提质量,有助于延缓糖尿病发生,应加强随访与指导。
第四篇:糖尿病的临床指标
糖尿病是由于人体内控制血液葡萄糖浓度的胰岛细胞内分泌功能失调引起的葡萄糖代谢障碍,从而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点的糖、蛋白质、脂肪、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的一组综合征。典型症状表现为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此外还可引起一系列的消化、呼吸、泌尿系统等并发症[1]。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下面介绍几种糖尿病的实验室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空腹血糖(FBS)或餐后血糖: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得的血液葡萄糖即空腹血糖,是临床生化检测中最常用的方法,其正常值3.9~6.1 mmol/L(70~110 mg/d1),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当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时即为高血糖。另外,需注意的是高糖饮食、情绪紧张等亦可引起血糖增高。
尿糖:正常人尿中糖含量极低,尿糖定性为(一),24 h尿中糖<0.5g,当血糖>8.82~9.92mmol/L时,超过肾小管重吸收最低血糖浓度即肾糖阈时,尿中可测得尿糖阳性。阳性主要见于糖尿病、甲亢,也可见于食糖过多或颅内出血等一过性糖尿,此外妊娠、哺乳期妇女也可引起尿糖阳性。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在服用一定量的葡萄糖后,间隔一定时间测定血糖和尿糖,观察血液葡萄糖水平及有无尿糖出现,称为耐糖试验,OGTT是检查人体血糖调节功能的一种方法。对服用葡萄糖后,各时限血糖或空腹血糖、高峰值与2小时血糖值大于相应年龄的正常上限者可诊断为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组分(HbA1c):GHb是血红蛋白与糖经过非酶缩合而成的产物,GHbA1c是糖化血红蛋白的主要成份,与糖尿病关系最为密切,它反映的是患者抽血前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GHb的正常参考值为3.8%~6.2%[2],当GHb≥6.5%时即可确立糖尿病的诊断。GHb增高主要见于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对服药后血糖控制不好的患者。
糖化血红蛋白组分(GHb,HbA1c)GHb是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的产物,该过程为不可逆反应,其浓度与血糖浓度成正比,可保持120天左右,故GHb测试通常可反映患者近8~12周的平均血糖水平及血糖控制情况。正常参考值为3.8%~6.2%[2],当GHb≥6.5%时即可确立糖尿病的诊断。GHb增高主要见于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对服药后血糖控制不好的患者。
糖化血清蛋白(GSP):GSP是血糖与白蛋白或其他蛋白分子N 末端发生非酶促糖基化形成的糖化血清蛋白,它反映的是患者过去1~2周内的平均血糖水平。其正常值为1.65~2.15mmol/L,增高主要见于糖尿病病人,当GHb和GSP处于高水平时,说明患者存在持续性高血糖,并可能出现糖尿病肾病、动脉硬化、白内障等并发症,故GHb和GSP可用来评估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情况。
糖化血清蛋白(GSP):GSP是血清白蛋白或其他分子蛋白在高血糖情况下发生糖基化形成的糖化血清蛋白,其半寿期约17~19天,故可通过测定GSP平来反映患者过去2~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其正常值为1.65~2.15mmol/L,增高主要见于糖尿病患者。当GHb和GSP处于高水平时,说明患者存在持续性高血糖,并可能出现糖尿病肾病、动脉硬化、白内障等并发症,故GHb和GSP可用来评估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情况。
酮体:酮体包括丙酮、乙酰乙酸、β-羟丁酸,正常血中浓度为3~23mg/L(酶法)。糖尿患者由于胰岛素缺乏,不能进行有效的三羟酸循环,血糖不能有效分解,从而脂肪分解增多,产生大量的脂肪酸,脂肪酸在肝脏合成酮体增加,血酮体升高使血中有机酸增高,引起酸血症。酮体阳性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还可见于妊娠剧吐,长期饥饿,营养不良等。
乳酸:乳酸是体内糖无氧酵解的终产物,正常情况下血中乳酸含量很低。全血乳酸测定(分光光度法):全血乳酸0.5~1.7mmol/L(5~15mg/dl)。尿液乳酸为5.5~22mmol/24h。血浆乳酸测定(比色法):小于2.4mmol/L(22.0mg/dl)。乳酸增高常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肾衰、呼衰、心衰等缺氧和低灌注状态。
以上七项检测可单独检测,也可联合检测,并可对糖尿病进行尽早的明确诊断,以便于及时治疗,预防糖尿病人急性和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提供有效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胡志新.糖尿病的实验室检测.中国现代实用医学杂志.2005,4(11):42.[2] 赵协忠.糖尿病的实验室检测.中华腹部疾病杂志.2006,6(7):F0003-F0004.
第五篇:分析精神病患者合并糖尿病的用药依从性情况及护理对策
分析精神病患者合并糖尿病的用药依从性情况及护理对策
[摘要] 目的 研究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方法及用药依从性情况。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43例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个体化护理策略,统计护理前后患者血糖、用药依从性情况。结果 个体化护理策略实施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在用药依从性、合理饮食依从性、合理运动依从性以及生活自理能力执行率方面均明显高于实施前,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个体化护理策略实施后,患者的平均空腹血糖水平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护理精神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中,应加强对患者用药指导、健康教育、饮食护理、运动指导等多方面的护理,多关怀患者,并寻求家属支持,以提高患者治疗信心及用药依从性。
[关键词] 精神病;糖尿病;用药依从性;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8(a)-0113-02
精神病患者具有自理能力差,心理功能缺陷等特点,患者常处于淡漠状态,且日常活动明显减少,易躁动、易兴奋,无特定生活规律,甚至出现意识障碍等情况。对于精神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而言,需要严格进行饮食控制,但精神病患者饮食控制能力下降,用药依从性极差,长期血糖控制效果不佳,可导致多个系统损害,甚至引发酮症酸中毒等严重糖尿病并发症,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在护理精神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时,护理难度大大增加[1]。为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用药依从性,该次研究选取了2015年2月―2017年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43例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个体化护理策略护理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43例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女性,患者年龄介于35~67岁,平均(52.16±3.56)岁,糖尿病病史4~15年,平均(8.74±1.35)年,精神病类型:15例为偏执型精神分裂症,7例为未分化型精神分裂症,17例为抑郁症,4例为精神分裂症衰退期。
1.2 护理方法
患者入院后,根据血糖控制情况、有无并发症、精神疾病种类等情况,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护理策略,具体内容如下。
1.2.1 安排同种疾病病友同室 护理人员根据患者所患疾病的种类,安排同种疾病患者到同一病房,以方便患者间及患者家属间互相交流沟通病情,在生活上互相照顾,在治疗中相互鼓励、督促。
1.2.2 合理安排饮食 糖尿病患者必须严格限制饮食摄入,以提高血糖控制效果。对于合并精神病的糖尿病患者而言,饮食控制较为困难,在稳定患者精神疾病的同时,还需为患者制定个体化饮食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寻求家属帮助,避免患者随意饮食,为患者家属讲解控制饮食的重要性,以获得家属理解及协助。在日常护理中,护理人员还需多鼓励患者,提高患者控制饮食积极性。为更好的??现饮食合理性:首先需教会患者及其家属正确选择食物,每日定时定量饮食,如患者出现饥饿感,可指导患者多食芹菜、白菜、西红柿、冬瓜等食物,多补充蛋白质,如蛋类、瘦肉、鱼等。但需注意少食多餐,每日控制脂肪摄入量,避免进食蛋黄、内脏、鱼子等食物,以避免增加肾脏负担等。每日适当活动,活动时避免空腹,并在兜内放葡萄干、糖块等食物,在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及时食用,以免低血糖加重,引发昏迷等危险情况。每日多进食高膳食纤维食物,以利于大便保持通畅。其次应严格控制甜食的摄入量,常见的甜食包括糖果、白糖、点心、水果、饼干、含糖饮料等,如偶发低血糖时,可少量进食,但在日常应严格控制甜食摄入量[2]。
1.2.3 积极与患者家属沟通 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具有意志行为减退的情况,因此在实施饮食控制计划期间,患者极易出现暴饮暴食现象,针对这一情况,护理人员应掌握食物来源,提醒家属不能私自为患者购买食物,讲解饮食控制对病情康复的重要性,提高患者对控制饮食的了解程度,并能积极协助护理人员控制患者饮食,在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应提醒周围人看管好自己的食物,必要时将患者转移至单人病房。
1.2.4 用药指导 了解患者精神疾病类型,发作特点等,并根据患者病情特点,与患者沟通,为患者讲解糖尿病用药方法、治疗注意事项等,提醒患者每日按时服药,并要求家属协助或督促患者用药。参与该次研究的39例患者,应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药品种类包括盐酸二甲双胍、格列本脲、达美康。用药方法为:每日早6:30用药,下午16:00用药,于餐前30 min服药,到时间后由护理人员为患者发放药品,患者服药后离开[3]。有4例患者采用胰岛素注射治疗,初始由护理人员为患者及其家属示范注射方法及部位,并教会患者及其家属注射方法,告知其注射时应常更换位置,以免局部组织产生硬结,影响药物吸收,必要时对患者进行热敷,每日用药后,均需密切监测患者血糖水平,并判断患者是否出现低血糖、糖尿病昏迷等严重并发症,告知患者家属如患者有不适感受及时告知护理人员。
1.2.5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面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内容包括:①讲解糖尿病可能并发视网膜、肾脏、神经系统等多种并发症,提高其对控制血糖重视程度。②指导患者加强自我护理,了解用药剂量,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预防不良反应方法。③讲解饮食控制在病情治疗中的重要性,并提出具体要求及方法。④讲解日常活动的方法,并鼓励患者合理、规律活动。⑤指导患者注意个人卫生,在出现身体瘙痒等不适感受时,避免搔抓并及时通知护理人员。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采用该院自制的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价量表,评价患者护理策略实施前、后用药依从性、合理饮食依从性、合理运动依从性以及生活自理能力执行情况。②血糖水平:监测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指标水平,评价护理前及护理1个月后患者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指标水平。
1.4 统计方法
该组研究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1 护理策略实施前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比较
实施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在用药依从性、合理饮食依从性、合理运动依从性以及生活自理能力执行率均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护理策略实施前后患者的血糖指标比较
实施前,患者的平均空腹血糖水平为(9.52±2.43)mmol/L,患者的平均餐后2 h血糖水平为(13.64±3.87)mmol/L;??施后,患者的平均空腹血糖水平为(6.48±1.23)mmol/L,患者的平均餐后2 h血糖水平为(9.45±2.15)mmol/L,实施后患者的平均空腹血糖水平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实施前,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讨论
糖尿病的病因相对复杂,与自身免疫、遗传等多种因素相关,在实际护理中发现精神病合并糖尿病由于患者治疗依从性差,因此护理过程更为复杂,大大增加了护理难度。为改善这一情况,该次研究总结了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方法,并为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制定了个体化护理策略,通过一系列护理策略的实施,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明显提高,在控制饮食、合理用药、适量运动、自理能力等方面均有大幅度提高。此外,个体化护理策略实施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明显降低,说明加强对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个体化护理,还具有提高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护理精神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中,应加强对患者用药指导、健康教育、饮食护理、运动指导等多方面的护理,多关怀患者,并寻求家属支持,提高患者治疗信心及用药依从性。
[参考文献]
[1] 龙丽芬.200例精神病合并糖尿病的护理研究探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7(2):180.[2] 王永良.使用阿立哌唑治疗精神病并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18):23-25.[3] 王燕.40例住院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18):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