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校羽毛球课堂上的学生体能训练与考核评价策略专题
高校羽毛球课堂上的学生体能训练与考核评价
策略
摘 要:根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我们可以了解到: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素质教育逐渐的上升为主体地位。根据相关的文件,我们清楚的知道了教育的终极目标分为三步完成,第一,在人的本质上逐渐加以完善;第二、提高学生的根本质量;第三,从整体上来说,使得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而素质的发展,不仅仅是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生活技能素质,它还包括身体素质,所以说,体育教育成为了教育的重要部分之一。下面,我们就高校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这门课程的考核来进行具体的分析。
前言:在这个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的新世纪,人才的身体素质成为了竞争中的一项评判标准。这对于高校的学生来说,加强体能训练成为大学生涯中的必修的课程。在全国大多数的高校中,羽毛球课逐渐成为了学生喜爱的选修课,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认为有两点因素:学生个体热爱羽毛球和老师教学的技能。那么,在课堂上学生的具体表现为何?针对这一门课程的总结,教学老师又会怎样去评定学生的考核标准呢?这一点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去探讨。下面我们针对这两个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首先是学生在课堂的体能训练。
一、羽毛球课堂上的体能训练现状
一般来说,羽毛球课堂不仅仅是一个理论的课堂,他需要的是学生与老师之间的配合,是一个理论与实践并进的课程。针对于学生在羽毛球课堂上的训练,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来两个方面出发进行探讨:老师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在课堂的积极性。
1.羽毛球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现状
羽毛球课程重在实践,实践不仅仅是老师和学生进行教学的依据,更重要的是,实践活动更能激发学生对羽毛球的兴趣。一般来说,关于羽毛球的实践课的教学步骤都是从步法和握拍开始的,握拍和步法是学习羽毛球的基础。当然,其内容还包括发球、正手高远球、正反手击球、扣球杀球、正反手搓球、单打战术比赛和双打混双战术比赛等着九项内容。我们的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这几项作为教学的主要课程。在这单纯的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教学任务虽然很容易完成,但是忽视了学生的教育和培养能力,从而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首先,从教师的角度来看,老师在课堂上根据理论知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会进行统一的教学,虽然这样的教学过程会相对顺利,但是很容易忽视教学的创新。其次,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在课堂上单纯的听老师的讲课内容,会遏制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从而造成学生在课堂上的懈怠,这一点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是相违背的。再者,每一名学生的课堂接受能力大不相同,有的学生很容易吸收老师的专业用语,有的则是听得一头雾水,针对这一情况,老师“一刀切”的做法明显的影响了教学效果。
2.学生课堂体能训练的现状
具体来说,学生是课堂上的主体,是教学的对象,所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知度以及课堂表现的积极性是组成课堂教育成果的重要部分。针对羽毛球课堂的情况,我们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析:第一,大多数学生都会保持积极的状态,会按时的到达教学场地,按照老师的教学方法进行实践练习。第二,但是也会出现一些课堂不出现的同学,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学生对体能训练的消极怠工,也可能是由于学生本身就不爱运动。第三,从教学场地来看,由于场地有限,有些学生不能够及时的占到场地训练,针对老师所讲的内容不能及时的进行实践练习,这一点会影响到学生的理解程度。在课堂上,有些学生不会主动的去练习,只会机械的跟着老师的脚步练习,只是单纯的完成老师不值得作业。根据以上分析,学生在课堂的体能训练只是根据老师的教学步骤走,没有自己的创新。
二、考核评价分析
考核是老师针对教学效果衡量一项标准,是作为教学质量的一项参考,当然,对于学生来说,最直接的是对学生学习水平的总结。羽毛球课程的考核内容目前还在创新阶段,下面我们就当前的考核方法进行分析。
1.一般来说,羽毛球现有的考核标准可以分为四种:平时成绩与达标、技评相结合;达标与技评;理论知识、单项技能和体能项目;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锻炼相结合;这四种情况中第一种是高校中常用的考核方法,但是总的来说,不管是哪一种方法都存有不足之处。具体表现为,首先,重视技术,轻看兴趣。针对学生选课这一方面,肯定会有部分学生是不明事理的加入的,对羽毛球的接受能力并不是很强,老师的这种评定方法使得这些学生只是单纯的加大技术方面的学习,从而忽视了学习中的兴趣。第二,重结果,轻过程;一般来说,大部分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都处在被动的状态的,而且学生本身的素质不同,造成了在期末考试中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些学生课下练习刻苦,考试却失误;有些学生平时不练,却凭借自身的条件在期末取的好成绩。这样的情况不仅仅会造成学生的消极性,还会使得一些学生借以偷懒。
2.对策
(1)首先,根据学生的兴趣标准来选择考核内容。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激发学生对羽毛球的学习兴趣和爱好,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和练习,这不仅可以完成教学的任务,还可以达教学目的。在考核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考核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重视过程评价
过程评价考核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这样就可以对那些本身体能素质不好的学生给予一定的鼓励,有助于学生对羽毛球的主动性的提高,督促学生在课下积极地锻炼。
总结:在教育课堂上,体育课一直伴随着教育的始终,不管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体育似乎都是不可避免的一节课程。尤其在教育改革后,体能素质更被高校重视。从20世纪80年代高校公共体育课改革以来,羽毛球课程逐渐的成为了大学生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因而羽毛球课成为了大学生的主要的选修课之一,也成为了体育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说,羽毛球课关乎到了国民健康,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
(作者单位:咸阳师范学院)
第二篇: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学生评价的策略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学生评价的策略
论文摘要:
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完成课程目标提出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师必须在每一节课中认真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强化他们的学习效果,随时自我调节,检查教学效果,促进教学实现因材施教。
关键字:自我评价、创新、改善过程、主体
《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中提出的小学计算机课程教学的重点应注重让学生通过计算机课的学习,掌握具有一般性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巧以及能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由此可见,信息技术课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教学目标。但是目前,大多数学校的信息技术课时每周都只安排了一节课,在时间少任务重的情况下,怎样才能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喜欢学习,还要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我认为学生只有学会了自学,他才能不断地自觉学习,提高自己。学生对计算机感兴趣了,他就会主动地学习,超前学习。
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教师必须在每一节课中认真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强化他们的学习效果随时自我调节,检查教学效果,促进教学实现因材施教。
虽然近几年信息技术教育迅速发展,但是评价相对落后,多数还是采用传统的笔试或上机考试的方式,这种方式往往比较注重结果,而忽视了过程评价,课堂评价总体上呈现出两大特征:一是量少,教师和学生不重视课堂教学评价的作用;二是质不高,许多课堂教学评价仅局限于简单的陈述性知识的再现。具体情形是课堂里只有教师在认真地演“独角戏”,教师关心的是自己教学方案的按计划完成,对学生的参与情况、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重视不够。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进行的,而大部分问题是质量不高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机械问题。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限制了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当说是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一个弊端。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学生学习评价改进的目标。
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学生学习评价是信息技术课教学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的目标也就是信息技术课学生学习评价的目标。课堂教学学生是主体,通过新的学生学习评价方法,整个评价活动学生也应成为评价的主体,使学生由过去评价活动的被动变为主动,使评价活动变为学生再学习的动力。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评价,要灵活多变,既要注重教学效果,又要能体现出发展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的特点。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应注重多元性、整体性和过程性的特点,并遵循发展性、学生中心和全面性的原则。评价是调动学生主体性的有效机制,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己的积极努力才能习得,通过教学评价要激起学生的主体参与性,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进取的力量,分享合作的和谐,发现生命的灿烂。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学生学习评价改进的方法
第一.必须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评价活动。方法是由人制订的,正确的意识产生正确的方法。只有对旧的评价方法进行批判才能制定正确的评价方法。我们现在提倡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基本观念就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发展、让学生主动发展”它已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就可以发现旧有的评价方法的弊端。有破才有立,不破不立。如果不转变旧观念,即使有再好的评价方法,你可能不愿意执行,即使执行了,也可能走了样。
第二.明确评价的功能。
中央教研所张家全教授对评价有过精辟的论述,他说“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改善过程”,“评价要与人为善,立足一个‘帮’字”我非常赞同这句话。这句话里包含着深刻的教育思想。一个评价活动不仅是前一个学习过程的结束,更重要的是又一个新的学习过程的开始。后一个学习过程的开始决不是前一个学习过程的重复,而是质量更高的一个学习过程。这就是“评价的核心目的为改善过程”现代先进的评价方法就要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这就是现代先进的评价方法的功能。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在信息技术课学生学习评价中采取了“后‘优’改前‘良’”的评价方法。如果一个学生在同一个知识单元的学习评价中,前一个阶段学习评价如为“良”,而后一阶段知识学习是在前一阶段知识基础上发展的,这个学生由于努力,后一阶段学习评价为“优”,他就可以拿着评价表由老师把前一个成绩“良”改为“优”。这种“后‘优’改前‘良’”的评价方法,明显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用了这种动态的评价方法后,很多学生得了“良”以后,就努力学习,争取后面的考核得“优”,达到把前面的“良”变成“优”。
第三.明确评价的主体。
中央教研所张家全教授对评价讲过六个字“平等、民主、合作”,他说现在全世界都在讲这六个字,要让学生会在这六个字中参与评价。话中的指导思想就是在对学生的评价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师生平等,教学民主,评价民主,教学过程中提倡师生合作,学生与学生合作,这就是现代的教育思想。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小学信息技术课中高年级的学生学习评价应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老师评价为主导的原则。使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
小学信息技术课实施学生学习自我评价,是根据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本身的特征决定的。首先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相对比较简单,学生上机操作的过程相对比较简单,操作成功与否,答案正确与否,学生容易判断。其次信息技术课学生操作的结果是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的,所以学生操作的结果不但清楚明了而且公开,易于周围的同学进行判断与监督。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这些特征为实施学生学习自我评价,创造了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条件。小学信息技术课学生学习自我评价的方法是通向“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发展、让学生主动发展”的重要手段。
第四.制定评价方式。
1. 注重分层评价,鼓励学生求新
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效果如何,最终要通过一定的形式给予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我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任务要求,并针对学生进行不同的评价,承认学生实际掌握水平之间的差异,充分肯定他们各自的成绩,并鼓励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各自提高。例如:每一次的操作课上我给学生打的实践综合分,既包括了学生的实际上机成绩,也包含了对这个同学个人努力的一种承认。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与动力,又可促使其发挥自主能力与创新意识。实际上,评价成为促使学生学习的一个手段。
2、注重过程评价,鼓励学生创新
计算机的操作不仅体现在结果明了,更体现在同样一个结果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完成。这是计算机软件本身性能的完善,更体现了计算机作为一个辅助工具,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操作中,相对于一个同样的任务,学生会利用不同的操作方法完成,其过程却是有差异的。这时教师不能仅仅只关注一个答案,而应更多关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以及在实践中所获取的经验与教训等,这是符合人的认识发展规律的。充分肯定学生的自主实践过程,即是鼓励学生在自主的操作过程中的理解力与创新力。
3、重视学生自我评价,激励学生进步
信息技术课上,我在黑板上写有优、良、达标、待达标的参考标准,每个学生在下课之前参考标准把当堂课的学习成绩填写
第三篇: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难点与策略探讨论文
摘要:高校辅导员工作对于学生的成长有指导作用,但是当下高校学生的行为状态反应出了辅导员工作质量远远没有达到预期。本文首先指出了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开展的难点,然后讨论了管理工作对策,希望本文为高校辅导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学管工作
一、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开展的难点
1、学生管理的能力和经验不足
我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指出,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的政治思想教育的实施者、指导者和组织者,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必须掌握心理学、教育学、政治学以及管理学等多种学科知识,具有良好的沟通、组织管理和人际交往能力。目前,我国很多高校辅导员在能力方面极大的欠缺,所学专业与辅导员工作并不贴合,在学生管理上存在很大的问题,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极大的影响了工作质量。
2、管理方式不当
高校生源逐渐增多,但质量却有所下降,现代90、00后学生问题突出,给辅导员管理增添了难度。现阶段,一些高校辅导员在管理方式上存在偏差,一方面,管理方式过于严格,不尊重学生们的主体地位,缺乏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未能及时给予正确疏导。另一方面,对待学生不能一视同仁,处理问题时站在管理者的角度上,态度生硬、冷漠,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师生间的矛盾,也给学生带来了新的心理问题,无法达到最佳的教育和管理效果。
3、工作热情不高
一些年轻的辅导员对职业前途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认为辅导员这个岗位没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情绪比较消极、工作热情不高、缺乏责任心,他们的职业能力和敬业意识就很难提高,从而大大降低了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二、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开展的对策
1、强化管理的理念和管理意识
辅导员的工作热情不高,学生管理工作效果就很难有提升。所以,要强化辅导员的管理意识和管理理念。在管理意识方面,要对辅导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工作,通过明确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意义来强化辅导员关注学生生活,指导学生行为,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学习生活意识。在管理理念方面,要对辅导进行职业培训,让其了解当下学生群体的沟通方式和主流意识形态,了解当下高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此,学校要采用有效的对策来解决辅导员工作热情不高的问题。首先,在辅导员入职后,要对辅导员进行岗位培训和考核。经过考核后的辅导员才能够进入工作状态。第二,对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要进行绩效考核。只有当工作效果与工作绩效挂钩,切实影响到了辅导员的自身利益,才能够提升辅导员的工作热情。第三,学校要对辅导员工作进行评比,这样可以激励辅导员发动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高工作热情。
2、采用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方法
良好的学生管理工作方法能够让工作事半功倍,无效的管理方式只能让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学生管理必须以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帮助和引导学生们更好的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难题。首先,辅导员可以经常去班级和学生宿舍,与学生们沟通交流,了解学生近期的思想动态,发现情绪波动较大的同学应及时做好疏导工作。其次,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注重与学生之间进行情感交流,关心学生日常生活,与学生做朋友,理解和支持学生。第二,采用学生习惯的方式来进行思想层面上的沟通和交流。当下智能手机和网络是学生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学校和社会都没有能力让学生戒掉网瘾,也不能让学生离开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网络。所以,辅导员老师要充分利用微信和微博平台来与学生互动。发放各种通知,学生未必能够收到,但是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信息,学生很快就会回复。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班会是一种方式,但是学生容易逃课,如果在微信群中讨论相关话题,学生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够积极参与到班会讨论话题当中。第三,辅导员对学生思想意识形态的引导工作要创新工作形式。互联网时代的学生,因为物质和精神生活环境都非常优越,所以学生的生存危机和道德观念都与以往不同。多元文化对学生三观的影响很大,学生在大学阶段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念。所以,老师采用说教的方式来灌输各种传统思想总是收效甚微。老师需要从学生自己既定的价值观念,通过时事热点来让学生的思想自相矛盾,然后老师在为学生分析利弊,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3、建立和完善精细化管理制度
由于辅导员的工作经验不足,工作能力较弱,在短时间内又无法快速提升。所以,学校要建立和完善精细化管理制度。这样辅导员就可以按照相关制度来开展工作,维持学生管理工作的正常节奏。在实行精细化管理模式时,应建立和五女山精细化管理制度,并依照制度办事,将制度落实在工作中。学生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新时期的学生心理变化较大,辅导员更应该严于律己,首先自己应遵章办事,才能够要求学生们遵守学校规定。辅导员在工作中可以根据学校要求,制定班级考核制度,礼仪制度,作息制度和安全制度等。学生群体特点随着时间改变而改变,所以精细化管理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进行动态修改的。所以,学校要阶段性地与辅导员老师开会讨论,根据管理成效来对既定的精细化管理制度进行修改和完善,最终在不断的摸索中制定出切实有效的学生管理工作方案。任何管理工作最终都是要依靠制度管理,学生人数众多,辅导员人数相对较少,庞大的管理工作量和很高的管理难度系数,确实会让辅导员产生寡不敌众的工作状态,当学生管理工作有精细化的制度作为依据,各项工作必然会顺利进行。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能力、方法、态度是影响管理工作质量的关键因素。只有解决了辅导员老师的能力问题、工作方法问题和工作态度问题,才能够让学生管理工作顺利有效开展。因此,辅导员自身要通过有效途径提升能力,探索有效的管理方法、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去。相关教育部门则要完善相应的工作制度和辅导员入职培训,从而让辅导员在入职之前掌握基本的学生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杜俊玉.高校学生管理听证制度的现状及提升途径探析[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6(02)
[2]张洪敏.浅析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及其改进措施[J].中国校外教育.2012(06)
第四篇:浅谈课堂教学改革中课堂教学评价的策略与方法
浅谈在课堂教学改革中课堂教学评价的策略与方法
兴和县育才小学
史平原
课堂教学改革推行至今,形成了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新的教学方法模式,同时也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新的课堂教学评价。课堂教学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价值标准,运用科学的评价手段和方式,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诸多因素及其发展变化所进行的评价。新课程标准提出,每一门学科课程标准都在注重评价功能的转变、评价手段的改变及评价的多元化,但目前尚缺乏更多的行之有效的教学评价方法,而有效的教学评价不但对教师的教学起到导向、激励、反思、改进的作用,更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同伴合作、师生互动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等。要通过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获得结论及其过程等等学生的行为表现,来评价学生学习的好坏。因此,在新的教育观念的指导下,在实践中摸索出符合教育规律、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教学发展性评价具有现实意义。
当前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相去甚远,发人深思。
一、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评价意识淡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评价目标应多元化、评价主体应多元化、评价方式应多元化。但是,实际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不能适时进行评价,整堂课中对学生学习状况和学习结果没有只言片语的肯定和鼓励;也不能对做得不够好的孩子给以善意的提醒和要求,让他们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即使有评价,方式也非常单一,只有教师对学生的单向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赏识和尊重的评价基本缺乏。这样的课堂沉闷,压抑,学生显得拘谨、被动,课堂的有效性极低。
(二)评价语言单调、空洞、笼统,缺乏激励性和趣味性。在课堂中部分教师为评价而评价,评价语言形式化,“好”,“很好”,“你真棒”,“不错”等评价语言是教师的口头禅,即使学生做得不够好,教师也会给以肯定和夸奖一通。这样的评价平淡,普通,随意,对学生没有丝毫的激励和肯定作用。
二、课堂教学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一)充分认识评价意义,适时恰当实施评价。教师应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深刻领会课程标准关于评价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应把评价作为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催化剂、兴奋剂。适时的恰当的评价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并让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
(二)评价语言应贴切、恰当。
评价语应准确的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结果,语言应简练,不含糊。准确性是评价语言的灵魂。评价不真实、不贴切,就不能恰当肯定和鼓励学生,相反还会滋生学生虚伪心理,养成坏的学习习惯。所以,评价语务必恰如其分,有分寸感。评价时因人而异,体现个性化。评价更多的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主动,是否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否去主动探索研究。就根据这样的现状我谈几点看法:
一、课堂教学过程中 “师、生” 评价的必要性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评价只是教师的专利,这样的评价极具片面性,学生常常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根本不利于他们更好的发展。而现代课堂教学模式中一个学生学习行为的好与不好,不能只由老师来评判,老师也不再是权威,学生有权利对老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评价。经验表明有时学生对学生的认可,在一定程度上更能起到激励作用,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生对老师教学行为的评价就象一面镜子,可以很好折射出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优缺点。因此新课程必须强调评价形式的多样性。
二、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评价的诠释
结合几年的教学评价探索经验,我认为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的评价,包括几下几个方面:(1)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做出的评价,也就是师对生的评价,简称“师生”评价;(2)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鼓励学生对老师的教学进行适当的评价,也就是生对师的评价,简称“生师”评价;(3)学生针对其他学生的学习行为做出的评价,也就是生对生的评价,简称“生生”评价。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让学生参与评价,使评价成为一种双向甚至多向活动。
三、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评价的策略和方法
(一)“生师”评价: 人无完人,每一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难免出现问题,所以作为一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经常组织学生针对自己近期的教学行为进行评价,但对于学生的负面评价,老师应该敢于直面问题,及时向学生反馈自己的改进措施,并邀请学生监督,只有这样老师才能更及时地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为教学的调整、巩固、提高提供充分的依据。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老师敞开心扉,更加相信老师,才能构建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师生”评价:
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应以正面的语言激励为主要形式,但激励性评价应具体化。不能都是像“太好了!” “你真棒!”等概括性的、单一性的语言表达形式,而是针对学生的回答,更加具体化、准确化。如“再想想,你会回答得更精彩!”、“你的想法很有创意”、“你的方法很有独创性,我都没想到”等。并不失时机地穿插一些体态语言。例如,给他一个赞许的微笑,或伸出大拇指表扬等。这样学生可以充分体会到老师对他的鼓励和关爱。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生生”评价
这种评价方式以学生对学生的语言评价为主,同时对于表现优异的个人和小组老师可以给予物质奖励,如送给他们一本好的辅导书;一个好的解题方法;甚至可以是一个学生们很感兴趣的题目,也可以是一个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等等。
“生生”评价宜在合作学习中展开,让学生独立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意见不一致或需要解决的问题难度较大时,可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辩论(其实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辩论就是学生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很好的体现),通过学生对学生的评价使问题来越明朗,达到对知识的更深层次的理解,但学生在进行自评和互评时,教师不应做一个旁观者,应该及时给予评价者再评价。这样不但能帮助学生学会评价,还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认真听别人发言的习惯。比如:当一个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首先让他自我评价,“你认为自己做得怎么样?”,老师在对其进行适当的评价后,然后再让同学对其进行评价,“你从他身上能学到什么?”“其他同学有没有别的想法” “你更欣赏哪一种?” 等等。长此以往,学生就会逐步学会评价自己和他人。当学生回答有错误时,教师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我批评、相互批评,不但纠正了学生思维的偏差,而且为学生提供了一次思考改正的机会,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也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之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其实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留意,评价就会如影随形,只要我们用的恰当就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就会让学生的学更加充满自信,让老师的教更加充满激情,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便指日可待!
第五篇:培养学生课堂互相评价的研究与实践
培养学生课堂互相评价的研究与实践
安龙县兴隆镇青龙小学 郑纯才
一、课题的提出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以学生课堂学习的相互评价为突破口,把学生引导到评价中去,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评价中交流,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落实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大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实验的假设与依据
课堂评价是一个收集、综合和分析信息的过程,是了解学生的各项技能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等信息的过程。在这21世纪,人们开始重视精通人际交往行为的重要价值,体现在生活中,这项智能可以使我们了解别人,与别人沟通,注意他人的情绪、气质、动机和技能方面的差异,深化到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擅长人际关系技巧的学生喜欢和年龄相仿或不同类型的人交往。由于具有影响同伴的能力,他们在小组工作、集体攻关和合作中经常有优异的表现;同时一些缺乏自信或低自尊的学生,通过那些乐于社会交往学生的帮助,双方共同营造“同伴支持网络”,从而成就了一个有凝聚力的团体,他们自身亦提升自尊,发展友谊,促进学习。
传统课堂教学大多采用“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总结性评价”的模式,教师成了课堂评价的“主宰”。反观现代学生的情绪特点,他们的情绪易兴奋强烈,而且极不稳定,很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有时当他们处在热情洋溢的时候,如果受到教师不当评价的挫折,就很容易灰心丧气。引导学生互相评价,能使学习的整个过程都确实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这种需要正是学生在精神上特别强烈需求的。引导学生到评价的过程中,正是为学生提供了发现、研究、探索的空间。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倾听别人发言,进行评价交流,深入学习,最终获得知识,这也正是布鲁纳所说的“知识的学习”的一种手段。例如我们班有这样一位学生,她是刚转学来的,基础差,在课堂上学习觉得很吃力,但我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常常为她创造机会,将一些简单的问题留给她,让她在班级同学面前有所表现,有时我甚至在课前先为她开个小灶,课堂上把我刚刚向她解释的道理通过她自己的语言在班上再复述一遍。本人发现这的确是个一举多得的好办法。首先,就她本人的知识学习而言,基本能掌握大纲的要求;其次,通过她来评价其他学生,而且是使用她自身的儿童语言,对她的同学来说,更易于接受;再次,也是最重要的,对她自身而言,大大提高了她学习语文的兴趣,树立起学好英语的信心。作为学习的主体,其主观能动性完全被调动起来,学习的效果更是显而易见地好。
三、研究的目标
通过互相评价,促进学生自主独立地发展;学生在互相评价、共同讨论的过程中,学会互相帮助、互相激励、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学会合作,并在合作中发展;从而正确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己。
四、研究的内容
1、要让学生对互相评价产生兴趣。
2、保证学生能充分地参与合作评价
3、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评价方法。
五、研究的对象、方法、步骤
(一)研究的对象 三年级学生。
(二)研究的方法
对比实验法、个案发展观察法。
(三)研究的具体步骤
1、要让学生对互相评价产生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学校所规定的功课,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对教师而言,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学习和生活的“聪明环境”,其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因此在进行试验前,本人先抽出一些时间来考虑目前的硬软环境。硬环境包括了书籍、磁带、学习栏、光荣树等;软环境包括了为学生树立学习对手,提供可取长补短的小组组合,尽力创设同学间的相互交往的机会等。本人相信,置身于积极、充满刺激和互相作用的环境里,教与学的双方才能够持续地、长期地、稳固地促进心智能力的发展。
做好环境创设的准备工作之后,本人就循序渐进地在课堂上进行合作评价的改革试验。从教师方面来讲,本人逐步改掉以前较为模式化的“复习—新课—练习”的课堂教学形式,多为学生创设情景,同时串联各课的对话,引入游戏,也就是多为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调动他们参与评价的积极性;从学生的角度着手,本人并不追求一蹴而就的效果。本人用一周的时间让同桌两人进行互相评价,此时他们之间的交流都比较从容自然。接着再用三周的时间让四人小组进行讨论交流。这时问题就浮现出来,有表现过多、过分积极的;也有因害羞、内向而渐渐趋于沉默的,这一阶段的问题需要我们把握好处理的方式和方法。对于积极的学生应引导他向言简意赅的层次上发展、提高;相对消极的则更要多给机会,多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他们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只要有一点点进步,哪怕只是声音响亮了些,语句流利了点,就毫不吝啬地给予充分肯定。根据本人的实践经验,这对他们树立评价的信心大有裨益。接下来再用一个月的时间将这种评价推广到整个小组,即八个四人小组之间的交流。本人发现这个程度的交流难度竟是出乎意料的小。原来,小组活动他们常有,包括交作业、卫生劳动等,学生之间的接触较多,较少陌生感,加上之前有四人小组的锻炼,因而这个阶段只是相当于上个阶段的加强演练与适当加深。当然对于那些交际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由于在准备工作时已在各组设立了他们的对手,因此这个阶段的评价对他们来说就特别的刺激,作为教师此时需要了解的就是他们的情绪,要让他们学会在评价中尊重他人,同时自己也能获得更多知识;而那些较为普通的学生,他们在小组里能感觉自己听到的评价多了,涉及面广了,如果能在小组里也发上言,自信心也就更足了。最后本人把评价的面铺向全班。有了前面的评价经验,此时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大了,精神活力得到充分的释放,思想也就被激活了,因此能在轻松愉悦的学习交流中主动发言,积极互动。
2、保证学生能充分地参与合作评价。
要充分注意到学生发展的潜在性、主动性和差异性,在课堂上保证学生有自主表现和发展的空间,着实地为每个学生提供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
3、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评价方法。
本人在试验前就先让学生明确互相评价是一种互相学习的方法。它归根到底的作用还是为了促进学习,提高成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风格,他们并非全然独立,没有人的习惯或特质一定比别人好,他们只显示出某种差异。在合作评价时,一定要培养尊重个别差异的良好心态。在进行评价时,学生必须明确自己的角色与作用。评价者在评价之前,必须将对方的发言听清楚,根据发言内容进行思考,结合自己所学知识,选择适当措辞进行评价,然后再虚心地倾听别人的反馈意见。在进行评价时鼓励他们可以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可以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异议,据理力争;也可以在赞同别人的同时,说明自己的理由,补充自己的特点。总之,本人主张他们在课堂上能大胆地对其他人的表现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在班级中形成友好互助的学风。此外,要特别引导学生掌握评价的语式,内容要简洁,原因要准确清晰,解决办法要能有说服力等等。我相信这从另一方面来讲,也正好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语言智能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六、预期研究成果
通过互相评价,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有显著的提高,学习能力也得到加强,学习效果明显好于从前。此外,通过互相评价,促进学生自主独立地发展;学生在互相评价、共同讨论的过程中,学会了互相帮助、互相激励、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也学会了合作,并在合作中发展;与此同时,学生通过各种评价正确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从而促进了人格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