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探究农村中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探究农村中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普定县马场中学
袁云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一些体现学生素质的文艺活动越来越多,由此引发了城市的各种培训班与日俱增,如绘画、书法、舞蹈等。随之学校也愈来愈重视那些被称作“豆芽科”的教学,开齐了诸如美术、音乐这些课程的课。似乎使这些学科平反了以前的尴尬处境而名正言顺了。很多农村学校任教美术的都是多少有点专业的老师,不再像先前那样学校一律上主科,其它科基本上是虚设。这应该说是对应该教育的一点转变吧,也是一种好的发展趋势,然而,在具体的教学中,农村和城市的差别就凸现出来了。
关键词: 农村中学
美术教育
问题
策略
当前,在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虽一再提倡素质教育,可应试教育却仍然是主流,与考试无关的美术课免不了成为 “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在很多地方,尤其是在偏远的农村,作为素质教育重要内容的美术教育始终处于一个很尴尬的境地,同样是“名不正,言不顺”,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投入简单,教学模式陈旧。
本人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深深地感受到要切实搞好农村中学美术课程的教学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现就农村美术教学所存在的问题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一、首先,家长的肤浅认识和农村经济的制约。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不害怕”几乎成为至理名言,影响着农村百姓祖祖辈辈,在他们看来,读书就是要学主科,其它几乎不管,每到学期期末测试,他们关注的就是主科的分数。在七年级的美术教学中就有这样一个事情,王同学是一个爱画画的孩子,在老师的引导下,曾经在县艺术节中获过美术现场创作二等奖,但主科成绩就是不理想。学期结束后,我在他的成绩单上,为美术科打了90分,其它科则实事求是,然而一次他家长赶场时顺便到学校跟我说:“老师,你还是关心一下他的主科吧,美术那些学来没用,叫他少画点,我们说了他不听。”我听后,我跟他家长讲了一些所谓的大道理,希望他支持他孩子,说不准将来就成为一个画家什么的。但这引起我的思考,这是应试教育留下的残余思想,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彻底革新。人们把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政治以外的称为副科,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美术课只能说是教学中的“调味品”,是附属品,不大要紧。况且在农村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画画是“不务正业”,既耽误学习又浪费钱财,只有学好文化课才是正路。有这种思想的家长即使发现孩子有美术方面的兴趣爱好,或者说偏长也不会支持的。他们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甚至戳伤孩子的自尊心,撕碎孩子的画等。还有他们也认识到学美术本身就是高消费,笔墨纸砚,需要很多钱,不是每个家庭都能承担得起的,即使将来考上美术院校,那相对较高的学费也令农村家长兴叹莫及。由此很多农村很有美术天赋的学生就在这种种因素的笼罩下“忍痛割爱”,几年书一读就草草收兵。
二、其次,学校与教师方面
虽然说现在很多学校都开设了美术课,并且也纳放学校管理的范畴,但是很大一部分农村学校没有及时摆正美育与学生全面发展的关系,仍然只抓主科教学,对美术教学也就心照不宣。表面上看学校还是对美术教育有所关注,如搞一些展览、画画儿比赛等,但实质上没有对“人”进行关注。特别是一些美术特长生关注不够,不能与语数优等生同等对待,客观上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举个明显的例子,每学年的终考,这是很多学校、老师盯着的出成绩的关键点,于是不惜重金悬赏,种种优待惠及,目的就是希望老师肯出力,学生愿努力。而美术呢?你辅导老师愿意,自己投资投劳,带上一两个学生,出点成绩,那是你自己的,出不了啥成绩,那叫费力不讨好。正因为这样,可以说很多学校几乎不搞美术这方面的教研活动,更多的是关心主科的教学发展。这使得美术课像可有可无的,但又碍于种种因素,又不可能完全舍弃,大家也就这样混着过去,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语数上,一些美术专业毕业的学生到农村从教后,几年时间也就把本行忘得差不多了。当然美术也不可能与语数同等重要,但它在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占有一席之地,是其它科不能代替的。
三、学生自身的差异
不可否认,热爱美、追求美是人的天性,少年儿童纯洁的心灵尤其如此,但由于传统教法的影响,美术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差异,不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有的学生本来自控力就较差,管不住自己,如果上课的内容、方式千篇一律,教师在课堂上又只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无法兼顾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接受能力,使这部分学生得不到同步发展,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
四、教、学用具跟不上,美术教学成了“独角戏”,无法彰显个性差异。
这一点是令所有农村美术教师头痛的事,巧媳妇再会当,也做不出无米之饮吧!可在农村美术教师就是这样的,上课了,几十个学生稀稀拉拉的有那么零星的几个人拿着极其简单的工具,一小盒水彩笔或者一支铅笔,一巴掌大的一个图画本。这与城里的孩子相比,这算哪个等次呢?老师无可奈何,尽管如此,课还是要上的,给学生讲着不着边际的中国画、水彩、蜡笔画等,学生也如行雾里。可真正的美术教学,这样能行吗?老师只是说教,没有示范,学生只是聆听,没有实践,这从哪来感受“美”呢?本来美术是一科非常能彰显学生个性差异的科目,可以从学生的绘画作品中看出,不同的个性,不同的风格,画出不同的作品。但由于传统教法的影响,美术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别差异,不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上课的内容,方式千篇一律,教师在课堂上又只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兼顾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接受能力,使一部分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发展,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也就致使学生美术成绩两极分化。这泯灭了学生热爱美,追求美的天性,给少年儿童纯洁的心灵罩上美术神秘的面纱
五、美术评价太单一,学生厌倦,老师乏味。
不同的评价观将得出不同的评价,不同的评价对被评价者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但在农村美术教学中,美术成绩对他们的毕业、升学和就业基本上没有意义,许多学校、家长、学生对美术评价的结果毫不在乎。只简单、草率的凭感觉给一个皆大欢喜的高分,这样的评价从根本上失去了评价的意义。再说美术本就无统一答案,用线、形、色表达情感的美术作业,变成了以教师个人审美情趣为评价标准,铸造出一批又一批以教师为模型的学生,象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谈何创新与个性。况且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受欣赏者个人阅历、兴趣爱好、历史背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造成了不同的审美观。这使得美术教师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不尊重学生个性,几乎不让学生参与评价。这样的评价能对学生的美术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有多少促进作用呢?这样久而久之,评价失去了它应有的功能,淡化的应有的作用,评价成一个过场,一个无实际意义的形式,学生感到厌倦,老师也觉得乏味。可以说这是导致农村美术教学质量低下的不可忽略的因素。
在农村的美术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需要。由此在教学工作中,美术教师应该本着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培养有用人才的精神和认真负责的态度,解决以上问题。
1、协调好与家长的关系
虽然社会环境的大气候不是我们所能左右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自己辛勤的工作、无私奉献,回报社会。可以经常和学生谈话、耐心的个别辅导,让他们知道自己爱好的发展前途,应如何争取得到家庭的支持等,通过家长会和电话的手段密切联系学生家长,让家长看到学生的进步,分享到学生成功的喜悦,争取家长的支持,坚定学生的信心,营造好学习的大环境。
2、密切联系学校领导、教师,争取他们的支持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使领导和广大教师认识到加强美术教学的重要性,它不仅可以开拓学生视野、丰富知识、提高审美意识,还能促进学生智力、人格、修养和创造精神的全面发展,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还要密切联系班主任,了解特长生的学习情况,有的放矢,帮助其建立良好的兴趣爱好,学好美术。
3、提高自身素质,明确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教材既要把握重点,又要灵活掌握,在不违背新课程标准的情况下,适当“改造”课本,针对学生实际情况,适当增减内容,或自主安排一些校本教材,如剪纸、手工等能提高学生兴趣的内容,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鼓励、肯定,使他们置身于艺术美氛围的同时,大胆想象、创作。特别要注意的是对那些文化课、美术课上的“双差生”,除了与其他学生一视同仁外,要给他们加倍的关心、爱护,使他们树立自信心,将艺术美的种子更多地播撒在他们稚嫩的心灵。
另外,还要上好活动课、选修课,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处理好教材,选好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特长发展、全面发展的空间。
总之,在教学工作中,美术教师应该本着提高学生审美意识,促进全“人”发展的精神和为学生负责的态度,面对我们面临的问题,而不是逃避、敷衍。当然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需要一个过程。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心,脚踏实地,以重视美术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尽职尽责,多一点奉献精神,就一定能使农村美术教学工作上一台阶。
第二篇:探究永德县农村中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探究永德县农村中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美术的“春天”在哪里?
临沧市永德县第二完全中学 景璟
2012年9月22日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一些体现学生素质的课外活动越来越多,由此引发了永德县城各种培训班与日俱增,如绘画、书法、舞蹈、音乐等。随之学校也愈来愈重视那些被称作“副科”的教学,开齐了诸如美术、音乐这些课程的课,并逐步安排专业老师任教,不再像先前那样学校一律上主科,其它科基本上是虚设。这应该说是对应试教育的一点转变吧,也是一种好的发展趋势,然而,在具体的教学中,农村和城市的差别就凸现出来了。
关键词: 农村美术教育
美术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一门特殊学科,它不仅能传授艺术知识,培养艺术技能,它更是使学生发展智力、提高审美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学科。不是说我们都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要成为一个有高尚品位的艺术家,而是要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学会欣赏和发现我们身边的美的存在。本人是刚参加工作进入乡镇中学的一名美术老师,在近一年的教学过程中,深深地感受到要切实搞好农村中学美术课程的教学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现就农村美术教学所存在的问题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一、首先,家长的肤浅认识和农村经济的制约。“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几乎成为至理名言,影响着农村百姓祖祖辈辈,在他们看来读书就是要学主科,其它几乎不管。每到学期期末考试,他们关注的就是主科的分数。相比语数外等,美术只能说是教学中的“调味品”。况且在农村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画画是“不务正业”,既耽误学习又浪费钱财,只有学好文化课才是正路。有这种思想的家长即使发现孩子有美术方面的兴趣爱好,或者说偏长也不会支持。还有他们也认识到学美术本身就是高消费,笔墨纸砚,需要很多钱,不是每个家庭都能承担得起的,即使将来考上美术院校,那相对较高的学费也令农村家长兴叹莫及。由此很多农村很有美术天赋的学生就在这种种因素的笼罩下“忍痛割爱”,几年书一读就草草收兵。这种现象在祖国的西南边陲永德县农村非常突出。
二、其次,学校与教师方面。
虽然说现在永德县14所学校都开设了美术课,并且也纳入学校管理的范畴,但是很大一部分学校没有及时摆正美育与学生全面发展的关系,仍然只抓主科教学,对美术教学也就心照不宣。加之美术教师缺乏,全永德县14所中学只有75名专业美术老师。表面上看学校还是对美术教育有所关注,但实质上没有对“人”进行关注。特别是一些美术特长生关注不够,不能与语数优等生同等对待,客观上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正因为这样,可以说很多学校几乎不搞美术 这方面的教研活动,更多的是关心主科的教学发展。这使得美术课像可有可无的,但又碍于种种因素,又不可能完全舍弃。一些美术专业毕业的学生到农村从教后,几年时间也就把本行忘得差不多了。当然美术也不可能与语数同等重要,但它在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占有一席之地,是其它科不能代替的。
三、学生自身的差异。
热爱美、追求美是人的天性,少年儿童纯洁的心灵尤其如此,但由于传统教法的影响,美术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差异,不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有的学生本来自控力就较差,上课的内容、方式千篇一律,教师在课堂上又只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无法兼顾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接受能力,使这部分学生得不到同步发展,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
在农村的美术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教学用具跟不上,美术评价太单一等。而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需要。由此在教学工作中应逐一解决以上问题。
(一)转变观念,反思扬弃,让美术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
多年来,农村的美术教育受传统观念的禁锢,加上教育管理意识落后,师资队伍力量不足,相应教学设施落后,使得这旧传统教学模式依然与新课程下的教学模式相互并存,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课改的实施。中学美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当然,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重专门化,而轻综合能力。创造是艺术成就的基础。美术教育应以更宽广的胸怀包涵更多的美术样式,只要有益于我们的学生,我们的教育,在适应学生的性格、兴趣、能力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丰富和活跃教学过程,促进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因此,美术教师应努力走出课堂,让学生开拓视野,体验生活,在开放的情境中去体验美术的趣味,感知美术带给生活的魅力。
(二)加强师资,改善条件,释放美术教师的活力。农村中学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而且多是兼职,因此学校应加强美术师资队伍建设,抓好教师的培训工作,促使教师有学而不厌。培训中可充分发挥专业能力较强教师的带动作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优秀团队的建设、举办各种绘画展览和比赛等多种渠道提高教师的专业及自身素养,调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
此外,要鼓励教师不断总结经验,结合永德县的实际情况,挖掘傣族土司、茶马、芒果、彝族俐侎人乡土文化,自制乡土教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科学的态度和创业精神去研究美术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全面开展各种特色的乡土教学。(三)重视教研,开展活动,给美术课堂增添春天的气息。
1.农村美术教育教学科研活动得不到开展,其主要原因是缺乏正确理论导向,没有教育研究成果作借鉴,加上美术教师自身美术素质不高,多半是美术爱好者。因此,美术教师必须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提高学校美术教育活动高水平,给学校带来生机,给学生创造一个美的氛围。
2.开展农村美术教育科研活动要循序渐进。不可盲目不讲方法不讲顺序,教师兴趣一来就教,活动一来就搞,是创作就搞创作,不管学生是学了还是未学,也不管学生能否接受。因此,首先要重视美术课堂教学的优化,教师要灵活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新颖、实用和科学的教学手段,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安排教学内容。
3.开展农村美术教育科研活动,美术鉴赏是不可忽视的。多年来,农村美术教学很少上美术鉴赏课,而重点是临摹,再其次是写生,因此,导致有些学生一本书上完了,还不了解书中内容怎么欣赏,欣赏什么。
(四)因地制宜,激发兴趣,让美术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为此,在课堂上应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与手段,如:多媒体的运用、情境的创设、游戏的贯穿、材质的变化,使学生的多种器官 参与美术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兴趣。将美术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在农村,要让学生配齐所有的美术用品是不太可能的,但可以让一部分学生先“富”起来。有些学生的家长对孩子的培养很重视,教育投资意义比较强,抓住家长这个心理,为孩子买好一点美术学习用品以此来带动班里其他同学的进步。当然,美术应从幼儿园、小学开始培养兴趣,教学内容不能面面俱到,就该因地制宜作些调整,发挥农村自身的资源优势。
1.绘画:它能帮助学生认识造型活动的基本规律的过程,提高表现生活和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在教学中,不单学习简单的绘画,还穿插进去学生年龄阶段喜欢的卡通漫画。通过临摹一幅画到创作自己的一两幅绘画作业,在学画画的同时处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问题。从严格意义上讲,学习绘画之初要先学习素描,一般从石膏几何体、静物、人物石膏像、人物头像这样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但是在农村,很多学生都没有这样的条件,我们可以选择节约材料的形式,教学以线描为主。我以命题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想象,然后组织画面,组成有内容、有故事情节的画面。如:以农村为题材、永康的南桥河,硕果累累的永康芒果荔枝园,不仅形成特色,还从中给学生进行了爱家乡的思想教育。有不少 同学能够表现得相当精彩。即使是一支铅笔,能够通过构图、线条粗细深浅的变化等方面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还以一些日常用品赋予新的形象,如书、水瓶等的造型,再把固定的形象变为更多形象。一开始学生因从未接触而有些胆怯,到后来开始画自己变化的形象。这样反复练习对于学生的创造力很好的开发,同时也训练了基础造型能力。
2.色彩:中学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知识量增多,社会接触面更广,升学和就业压力促使他们的社会式进程加快,但由于知识和经验的不足,认识问题不准确不深刻,带有片面性。在色彩教学中,以演示为主,并结合一些生活实例,如民族服饰(傣族服装的颜色)、各种颜色的水果与蔬菜进行冷暖对比,如在《色彩与眼睛》一课里,展示图(不同颜色的草莓)后提问,小组讨论回答:有的说喜欢红色的草莓,因为看起来有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垂涎欲滴;有的说喜欢紫色的草莓,让人吃起来内心会有丝忧伤,有的说喜欢绿色的草莓,不仅让人一见倾心,想到轻咬一口那味儿清香。在课前(5分钟热身游戏)和课后(每日小故事、艺术名人名言)贯穿其中,进行色彩知识讲解的同时心理倾注于“情”,以美育人。
3.工艺:在教学中首先对他们的兴趣爱好进行划分,以小组为单位,一堂课里每组进行的主题都各不一样:剪纸组、果雕组、树叶画组等,让他们对这门原本单一的课程产生兴趣,教 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小组互助互动的过程里,侧重学生动手能力,体验着工艺课里的乐趣。如:除了简单的剪纸处,还可以让学生在这些基础上进行想象、创意,剪出与众不同的花样来。树叶也是农村到处可见的,用各种各样的树叶制作树叶画,学生特有兴趣。用家里的蔬果制成果雕,让学生真正体验生活带来的乐趣,体验艺术的魅力,同时使课堂更加有活力。在教学中我曾遇到过很多由于他们好奇,好动,产生的一些突发事件。如:在课前突然有个调皮的学生问我:“ 老师你会吗?”我很谦虚地说:“不太会。”在学生心中老师理所当然艺高一筹,不让孩子们失望。在教果雕组的学生时,看上去似乎简单,实际还是比较难。学生们的表现就好像对此不感兴趣,还有的学生挑衅地说:“老师,你给做一个看看。”我幸好有所准备,随手拿起果刀、甜橙,雕刻出齿状花,顿时看热闹的心理转而被吸引,“老师,再做一遍吧?”“我还没看清„„”“老师,到我这里来教教我,我还没学会„„”对一个新老师来说,自身经验的不足,在突发事件中要巧妙的控制他们的情绪,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我们传授的知识。
4.美术鉴赏:鉴赏主要是人们通过特定媒介与艺术形式逐步进入对美术作品的具体感受、体验、欣赏和鉴别的精神活动。即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一种比较深刻的认识。在美术鉴赏的基础上就能够产生一定的“美术批评”,自己根据一定的标准,对美术作品或美术现象所作出的理论分析 和判断。在农村美术教学里,学生大多数来自于农村,对美术的认识与基础薄弱,对美术鉴赏学习积极性不高,或者有的学生对此很陌生。在教学中,通过中西方文化情境来认识和理解美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操。通过各个时期美术作品中反映的各种思想、观念与艺术家所感受到的特定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背景的影响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感受,培养对多元文化包容的品格和创新精神。除了书本上的作品外,还可以走出户外,欣赏永康傣族新竹楼房,欣赏万亩芒果园、土佛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培养立志为家乡建设作贡献的思想感情。设计十年后家乡的样子、学校的样子、自己的样子„„,使学生的思维无限地得到延伸。
(五)、密切联系学校领导、教师,争取他们的支持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使领导和广大教师认识到加强美术教学的重要性,它不仅可以开拓学生视野、丰富知识、提高审美意识,还能促进学生智力、人格、修养和创造精神的全面发展,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还要密切联系班主任,了解特长生的学习情况,有的放矢,帮助其建立良好的兴趣爱好,专业课和文化课有机的结合起来。
总之,在教学工作中,美术教师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全身心投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其次要有强烈的责任感,认真负责,敢于承担;再次,要有比较雄厚的 美术专业知识储备,“欲教学生半杯水,老师必须具备一杯水,而且是源头活水!”当然,农村美术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释放,更重要的是一门艺术的演绎,具有运用自如的教学艺术很重要!让我们保持着空杯心态,登高,征服每一个高度,望远,极目更广的视野,博采,夯实更坚实的厚度,一定能使农村美术教学工作上一台阶。10
第三篇:探究农村中学教学管理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究农村中学教学管理创新中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城乡统筹步伐的加快,新课改的不断引向深入,农村中学教学管理在物(设备设施)、财(经济基础)、人(师资状况)、信(信息资源)四个方面失衡显得较为突出。研究解决失衡带来的教学管理困惑,既是课改的当务之急,也是从根本上保证农村教育的良性发展和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对此,我们认为在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内涵的基础上,结合现实,合理定位,不断创新教学管理机制,深挖内部潜力,势在必行。
一、农村中学教学管理的问题
农村中学的教学管理,主要是教学常规管理。也就是对教师个人的备、讲、练、批、辅、研等方面的要求和规范,这是教师天天面对的日常工作,更是保证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学校教学管理制度都对此制定了具体要求和评价办法,下面分别浅析存在的问题:
1、过分依赖制度,淡化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学校只依靠制度管理强行推进,使得教师的主动地位、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发挥。这样,造成了被检查与检查者的对立,致使教学管理丧失有效性,导致教师教研意识的淡化。教师教学工作就成了追求学生学习成绩,参加教研活动只是为了不受制度的处罚。如:教案书写、授课环节、教案详略、数量多少;作业次数、检测评讲、听课节次,业务学习,教研活动等都写进了教学管理制度中,且与考核、评优、评先等挂钩。显然,过分依赖制度管理,从而淡化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2、教学常规指导有停留于形式的现象,对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一定的阻碍。主要体现为:
(1)备课:备课是教师对教材的重新加工处理的过程,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学情的分析,教学预案的设臵,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学校在教学工作抽查时,只能围绕‚备课认真、环节完整、超前备课、目标明确、手段多有体现,有练习设计‛等方面记录。从听课了解的情况:有为数不少的教师抄教案;有部分教师盲目下载、照搬现成教案;有个别教师课后补教案以应付检查;教师参考用书勾画圈点少,缺乏对教学资源有效开发利用;教案设计中体现应用教具和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的不突出。
(2)上课:课堂教学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主要途径,因为教师教学方法的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新课改的理念难上三尺讲台;教师对新课标下课堂教学如何反思有迷茫;教师采取注入式的现象仍较为普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传统教学方式根深蒂固。(3)作业:学生作业的布臵与批改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业布臵欠层次、欠梯度,一刀切的现象普遍;为应付检查,注重次数,不注重作业训练的质量;作业形式单一,基本上都是布臵课本上的书面作业,缺乏补充实践性、活动性、探究性、调查性作业;能够让学生当堂完成书面作业的较少,大部分都是在课后完成。
(4)听评课:每学期学校均规定每位教师听评课的节数,其本意是促使教师之间的互相听课,进行交流互动,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但在具体实施时却不尽人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师听评课时听得多,评得少,无从思考,目的性不强;执教者和听课者互学互教的运行机制还没真正形成,缺乏主动性;检查听评课重数量、轻质量,导致个别教师借用他人的教案编写‚听课记录‛。
(5)业务学习:尽管学校规定教师每学年要读一种业务刊物、业务学习笔记要达5000字以上,目的是促进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与新课改经验,努力提高教师理论水平与业务能力。但良好的学习氛围还未真正形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业务学习还没有形成教师自觉的行为;有的教师业务学习笔记字迹潦草,敷衍塞责;有的教师为了完成任务,大段地抄写或网络下载,应付了事,没有收到效果。(6)教研活动:学校规定每个学科教研组每周要主持一次集体备课,每人每期要上一节理想课,交一篇教学案例或一篇教学论文等。同时,要求教师都要参加学校举行的各种教研活动。但在具体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部分教师参加教研活动是为了点名;教师缺乏研究的问题意识,针对性不强,教研活动的效率、效益不高;没有形成教师主动地、自觉地发表自己见解的运行机制,教师有效参与低,甚至有的教师是心不在焉。
3、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抑制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考核教
师工作,或评优选先、评职晋级都是通过‚量化‛来实现的。一般的学校对教师进行评价时都不同程度的涵盖了:表彰奖励、教研课、论文获奖(或发表)、课题研究、指导学生作品获奖(或发表)等。应该说,在目前还没有更为先进的评价制度出台前,用这种办法也是完全可以的。但事实上,‚量化评价‛却实实在在地成了不少教师投机的幌子。比如,不会写文章,没关系,只要肯出钱,一篇发表的论文便有了。一些奖项拿不到,跑跑关系便到手了……在量化时,便可堂而皇之地进入前列。诸多事实表明,如果不创新考核评价机制,它必将抑制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针对教学管理的困惑应采取的对策:
对农村中学教学管理现状存在问题的分析不是目的,而分析产生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才是目的所在。针对农村中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人本管理是营造良好科研氛围的根本。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对校长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简单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该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现代学校管理,就是要建立人本特色的学校管理模式,利用‚学习+激励‛让人更聪明地工作。扫除目前教师工作个体性和竞争性过度的障碍,为教师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经验分享和专题讨论提供平台,形成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教研氛围。由此,学校一是形成了校本教研的对话机制,教师们在这种机制下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二是大力宣扬‚任何改正都是进步‛、‚一切从沟通开始‛、‚先做人,再做事‛、‚要领导好别人,首先要领导好自己‛、‚管理是一种严肃的爱,培训是最好的福利‛等科研、管理方面的名言来激励教师奋进。三是通过‚抓苗子,搭台子,引路子‛的方式来创设良好的活动氛围,激发教师的参与意识,让他们感受研究的幸福。
(二)资源共享是促进教师科学发展的基石。
教师应是课改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之一,他们是课程改革最前沿的执行者。他们是否具备创新精神开拓意识,直接影响着课程改革的效果。学校盘活用好现有的设备设施,积极搭建‚人在家中座,尽知天下事‛的网络教育平台。一是建立学校信息中心,选配好信息技术人员,加大了校园网络的建设、研究、开发、管理和利用。二是选好骨干,搭好架子,让他们成为支撑校园网的中坚力量。三是用好班级、学科教学资源文件夹。四是开辟‚教学管理大家谈‛、‚学科百花园‛(专门收集教师们整理上传的优秀教案、优秀课例、优秀课件,拿出来与大家共享。)、‚心情驿站‛等校园网络专栏。让新的教学理念入脑进心,走进课堂。
(三)创新措施是科学有序实施科研的保证。
办好学校仅靠骨干教师是不行的,要依靠全体教师。为了科学有序地实施科研工作,必须创新工作措施,调动他们自觉参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1、开展行政引领行动。行政领导必须将自己锻造成业务型人才,在学用结合、整合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中,率先做到有学习、有讨论、有研究、有实践。学校行政除了完成好本职工作外,一是每人每学期要主持二次以上教研活动;二是每学年带年轻教师两人以上,深入课堂听评课;三是对蹲点年级教师谈一次话,了解教师的进步、听取教师的意见;四是面向全体教职工做一次学术报告或专题讲座,展示自己的学术水平,理论修养。
2、构建‚学习共同体‛。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提倡教师自主学习。一是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周一、周二下午业务学习交流会上教师随意抽签,做5分钟的‚精彩交流‛,介绍自己的读书感悟。二是开展‚推书荐文‛活动。在周教研活动中,教师间互相推荐好书好文,进行交流分享。三是瞄准集体备课,努力实现教师之间的‚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下移小课题研究重心。我们将课题研究的重心下移到班级实际和学科突出问题的诊断上,在内容‚实‛、形式‚活‛、方法‚巧‛、效果‚优‛四个方面下功夫,从做到‚五个一‛(即围绕一个课题,开展一项研究,积累一套资料,撰写一篇论文,上好一堂课题汇报课。)开始,展开求真务实的教学研究活动。
(四)过程管理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学校管理内在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体会最深的就是‚学校管理中的算术法则‛。
1、乘法法则
学校管理中的乘法法则,用公式可以表述为:A×B×C=D式中,A为布臵,B为检查,C为措施,D为管理效果。公式表明:学校管理的效果等于布臵、检查、措施三项之积。换句话说,就管理效果而言,其中任何一项为零,学校管理的效果都是零。
2、加法法则
学校管理中的加法法则,用公式可以表述为:A+B+C=D式中,A为工作准备,B为工作状态,C为总结反馈或反省思考,D为工作效果。公式表明:工作效果等于工作准备、工作状态、总结反馈三项之和。在具体的工作中,三个环节缺一不可,如果缺少其中一个环节,工作的效果都会打折扣。
上述‚算术法则‛给我们的启示是:在整个学校过程管理的活动中,学校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协调各种关系发挥教职工的积极作用,有效地使用学校的物力、财力等管理资源,而实现组织目标的。
比如在备课、上课方面:学校一是建立巡课制度和推门听课制度。二是倡议教师自觉运用各种资源,结合学科、班级实际,搞好资源整合、重组和有效运用。三是实行‚多人上一课‛的研究课模式,即每个教研组通过集体备课,推荐一人上第一轮,集体评课后,教研组再修改教案,换一人上第二轮,以次凸现教研组集体备课的功效。四是记好教后札记,积累教学经验。五是注重备课形式多样性的探索研究。
再比如在辅导学生方面:在认真分析学生学业情况的前提下,全面实施分层教学。一是制定学科补困计划,建立学困生档案。二是学校对学困生的辅导具体提出以下要求:(1)对学困生实现‚三‛优先:扮演优先、提问优先、面批优先。(2)对学困生做到‚十个一‛:帮
助制定一个小目标;有一个锻炼的岗位;每月一次上台表现的机会;每学期一次获奖的机会;每节课至少一次发言机会;一次成功的体验;每月一次谈心的时间;给每个学困生找一个好伙伴;每月一次和家长联系;每学期家访一次。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个学校的领导者,只有每天精益求精地提高自己的教学与教育技巧,只有把学校最本质的东西----教学与教育,教师与儿童摆在第一位,他才能成为一个好的领导者,成为一个有威信的、博学多识的‘教师的教师’。‛我相信:我们只要坚持正确的管理理念,一路都会是风景。
第四篇: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在提升学生文化修养和增加人文素质中有着较为显著的推动作用。尽管美术并不属于考试科目,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为学生带来了诸多乐趣,促进了学生自身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可由于很多外在的原因导致农村小学美术教学出现了众多问题,美术教育的实施,几乎是一片空白,实在令人担忧。美术教育的育人功能是其他的学科中无法代替的,但当前美术教育现实可以说与我们想象的差距还很大,尤其在农村基础教育中整个美术教育是严重缺失的,我发现美术教育在农村小学是非常薄弱的!那么我们又将如何改善这一状况呢, 本文重点谈一些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农村小学对美术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我国大多数农村小学中,艺术教育还没有它应有的地位,相当多的农村小学还没有真正重视美术课。同时,又受到我国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大多数人眼里都明显有“主”“副”课之分,片面的追求升学率,只关心语文、数学等文化课分数的高低,而忽视了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特别是一些规模小的农村小学,学生基本上无缘接受正规的美术教育。美术课成了可有可无的课程,不能引起人们的足够的重视。即使是教师随意打发一节美术课,不少领导和家长也习以为常。有些学校在课程表上安排了美术课,实际上却并未开设,有些学校虽说开设了美术课,但一到“关键”时刻,如临近期中,期末考试或是毕业考试,这些课程就只好让位于“主”课了,美术课就很难守住“阵地”了。关于这一点学校领导和老师也是持有这样的态度,表面上学校是主抓素质教育,但实质上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这种重智育轻美育的思想与现象广泛存在,美术教学存在大面积的空白。
在家庭教育方面,有许多孩子对美术产生兴趣,在家或在学校业余时间练练笔,反而被斥责为“不务正业”,关于这一点,在农村家庭中普遍存在,认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这样的思想更是让美术教育得不到重视,更无法发展,学生无法系统的接受美术基础知识教育,更谈不上通过美术教育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了。
所以,我们要转变观念,科学育人。重视美术教育,教育者要有长远的眼光和全面科学的育人观点。认识到美术学科的重要性,把审美能力的培养引进课堂,促进其它学科的学习,更新教学观念,学校要重视各方面人才的培养,包括美术人材和具有美术特长的学生的培养。
二、加强美术老师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素质
在农村小学中美术老师缺员严重,大多数学校没有专业的美术老师,只好把美术课作为“搭配”课,就是有专业的美术老师,学校也不会分他们任教美术课,而让他们任教语文或数学课,这样专业美术老师大多无用武之地,却由那些喜欢美术或略懂点美术的老师兼任。现在许多学校的毕业班由于课务而取消了美术课,只好在业余时间,安排学生画五六张作业,应付检查。美术作为艺术学科之一,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不仅要有较扎实的专业功底,还要具有系统全面的美术理论知识目前的小学美术教师队伍中,有非美术专业教师进行着美术教学,他们不具备专业知识,也不具备专业技能,课堂授课效率低,不能对学生作业有针对性的指导,也不能从美育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想像力和创造力”。所以,当务之急就是学校应加强美术师资队伍建设,抓好教师的培训工作。培训中要充分发挥业务能力较强教师的带动作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渠道提高教师的美术素养。此外,要鼓励教师不断总结经验,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挖掘乡土文化,自制乡土教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科学的态度和创业精神去研究美术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全面开展各种特色的乡土教学。
三、因地制宜,激发兴趣,让美术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美术课堂中应克服两种倾象。一方面,不能因为它课时少,对升学率无多大直接影响,或得不到某些学校领导的重视,就采取放任的态度;另一方面,不能因为强调了美术课当做是为了培养专门人才而设立的课目,对学生进行了过多的美术技能训练,或提出过高的要求。
在农村,要让学生配齐所有的美术作品不太可能,但可以让一部分学生先“富”起来,有些学生的家长对孩子的培养也很重视,教育投资意识比较强,抓住家长这个心理,就可以向家长做思想工作,为孩子买好一点的美术学习用品,班里的“富”学生多了,就会带动整个班的进步。考虑到条件差的学生还占相当大的比例,教学内容不能面面俱到,就该因地制宜做些调整,比如绘画,可以选择节材的形式,教学以线描为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构图技巧,还能培养学生的写生能力和丰富的再造想像力。
工艺课的灵活性更大,除了简单的剪纸外,还可以让学生再此基础上进行想象、创意,剪出与众不同的花样来。泥塑,没有橡皮泥,可以用泥土,泥土的大小不受限制,在农村随处可见,更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创造力。再如纸塑,我们可以利用废纸为材料进行工艺教学和创作。
总之,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美术。我们要在美术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进行改革实践,使农村美术课堂教学不断规范化、合理化。让每一节美术课都充满活力,同时用手中的画笔点亮学生的心灵,让美丽永驻天地间。
〖生成过程〗 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的话题在教育界已讨论了多年,美术教育也逐步走上了正轨,但在农村小学的美术教育中还存在着不足,例如对美术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学校的师资力量薄弱;农村经济条件制约等。对此我们可以从转变观念。科学育人,加强师资,改善条件,重视教学,因地制宜等方面进行改进。
〖创新体现〗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美育放在教育的首位,在他看来:“ 没有审美教育就不会有任何教育。”而美术课是小学全面素质教育所设置的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其目标是以审美教育为主线,以学生的智力和才能培养为核心。不言而喻,美术课具有它的整体性和特殊性,其任务不是重受教育者的短期行为和局部把握,而是注重在对受教育者的人格塑造,使其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个体品质高尚的世纪新人。
〖创新价值〗 美术教育要达到什么目的,我认为作为人类的一大社会精神行为,其本质从来就是以审美与实用共存共荣的时代要求,必须为现代化的需求和国家的精神文化建设服务,同时作为农村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美术教育是提高整个国家国民文化素质重要组成部分
第五篇:农村中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中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素质教育要求改变中国“哑巴英语”的英语教学现状,以便能真正实现为交际运用而学的目的。尽管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但英语教育的建设尚不能满足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农村中学的英语听力教学,仍然是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
【关键词】农村 中学英语 听力教学
一、正确认识听力的重要性及其地位
英语听力(listening comprehension)即获得有声信息的活动能力,同时也是一种交际能力。在英语四项技能中,它对英语学习至关重要。在一般语言活动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正如River Temerley所说:“听,是人们根据自己所了解的语言知识、予语义和语法三方面的潜力,从语流中获得信息的积极活动”,听是交际活动中实用最广泛的方式。
二、农村中学学生听力普遍差的原因
1.客观原因
(1)训练方式方法不当。对学生的听力训练并未在农村中学英语教学中得到足够的重视。教学配套设施不到位,学校并未开设专门的听力课;更没有英语语音室。教师上课只靠粉笔、课本和一张嘴。这些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初中学生英语听力的提高,滞后了英语听力教学的顺利发展。
(2)对英语文化背景知识了解不够。听力内容涵盖社会的各个方面,涉及天文、地理、历史、科技、教育、医学等诸多领域。学生往往在缺乏了解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文化背景去理解,因而造成一知半解,甚至是其完全错误的结果。所以往往听完一篇材料后对其内容一知半解,甚至不知所云,结果影响了理解。
(3)在应试教育环境下,各校攀比考分直接影响了教师对英语听力教学的研究。教师无暇顾及学生听力提高的系统研究,只是走马观花,应付听力考试。在训练学生听力时,不管哪个年级,都采用与中考一致的听力对话和短文形式,而忽略了英语听力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致使训练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2.主观原因
(1)语音的辨别能力差。部分学生对英语标准发音掌握不好,或者他们自身的英语发音与标准发音差距甚大。在听的过程中,错误的语音对听力在很大程度上产生误导作用。有时即使听到了已经学过的词,也会误听为其它词而作出错误判断,在理解上步入岐途。对词在句中朗读时的弱读、重读、连读、语气的变化、语调的升降也掌握不好,从而影响对全局的理解。对不同国家、地域、年龄、职业的人说英语的方式,学生无法较好地进行分辨。因此一些极普通的常用词在学生听起来就成了陌生的不熟悉的词,结果影响了对全篇听力材料的理解。
(2)主要内容抓不住。在听的过程中,要每个词都听懂,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不大可能的。只要听懂中心内容,就能理解领会全文。但部分学生不善于在听时抓主要内容,他们只根据材料中的只言片语就断章取义地进行理解,不能通过对各个局部的理解快速找到上下文之间的联系,结果对整段内容产生片面的理解,得出错误的结论。
(3)重要细节捕不牢。听力不仅要求学生听懂材料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而且要求学生听懂能说明主题的重要细节。对于那些影响整篇材料的重要细节更必须弄清楚,因为它们有助于对整篇材料的理解。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词义的语境判断差、猜字的技能技巧低、主要内容抓不住,重要细节也捕不牢,结果对与重大细节有关的选择题难以下手。
(4)学生心理素质欠佳。听力材料转瞬即逝,无法像阅读材料那样进行反复读。当学生处于不自信、心理状态不良时或语速快、背景噪音干扰的听力材料时,学生往往表现出焦虑和紧张。与此同时,他们有时会把听力的难度想象地过大,找不到突破口,在心理上排斥所要听的内容,从而影响听力材料的正确理解。
三、农村中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1.过好语音关,进行听力专门训练
掌握良好的语音知识是提高听力理解的基础。学好音标自然是学好英语的前提条件。农村高中学生在初中普遍没有系统地真正掌握好国际音标,许多学生将元音中的[au]读作汉语拼音中[ou],[e]读作[ i ];辅音中[ e ]、[θ ]音弄混等等,加上地方口音的影响及课堂上学生无听力条件,故而学生的听力存在的问题突出。
针对学生发音不准的实际情况,要强化语音的基本训练,集中进行音素练习、单词中的长短元音、辅音、辅音连缀等辨音练习;讲解有关连读、失去爆破、弱读和语调等的一些语音规则,要让学生多进行辨别语音、语调,单词重音及语句重音等语音知识的练习,消除语音上的障碍。熟悉美式英语与英式英语的发音特点。在此基础上一周用一节课专门进行听说练习。具体做法是:可根据学生中发音的共同难点、重点进行练习,可让学生将个人简介或小幽默等录下来,在课堂上放听,听后指出问题所在。还可以引导学生跟读、模仿,注意英语中特殊的发音现象,使他们逐渐熟悉英语的发音规律,不断培养语感,克服来自母语的干扰,从而有效地提高听力。
2.听说相结合
听与说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教师在课堂上要尽可能地说英语,循序渐进,逐步增加。还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张口说,即使说不好,甚至错误,也不能全盘否定。要在肯定其参与的前提下,帮助纠正错误,努力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促进听、说能力的提高。还可把说英语与日常学习相结合。
3.听读相结合
对文字材料边听边读有助于增强语感,识别语流。听堵截和能使词句的音、形、意在记忆中迅速统一,减少判断误差。可要求学生养成每天半小时边听边朗读的习惯,开始可以看着文字材料跟读,然后不看文字材料跟读,最后达到凭借语感独立与录音同步朗读。另外要扩大阅读,书读得越多,词汇复现率就越高,对常用词语就会越熟悉。在听时就可以免去英译汉的过程,直接领会听力材料内容。阅读速度的提高还能促进思维节奏的加快,在做听力时能跟上正常的语速。同时,不同内容的阅读还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语感、了解英美文化及文章结构,弄清它们的思维方式,从而促进听力水平的提高。
4.听写相结合
听写练习是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学生听写时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调动其所有语言知识。在听写过程中,学生直接理解,直接记忆,才能把所听到的内容完整的记录下来。听写训练起步时可以写些基本的词语和简单句型,进而听写课文的部分内容,最后听写与课文难度相当的文字材料。当一个学生能较好地写下他所听到的内容时,则证明他对文字的理解已不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