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拥抱机遇, 撬动新一轮课堂教学变革
拥抱机遇,撬动新一轮课堂教学变革
----平邑县教育信息化建设、管理与应用纪实
教育信息化是带动教育现代化、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构建公平教育和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平邑县教体局工作人员深知并积极践行。翻阅该局近年来的工作履历,每一个年头,都是一页奋斗的历史,每一页历史,都承载着平邑县教育工作者高瞻远瞩、与时俱进、奋力拼搏所付出的沉甸甸的汗水!
2009年至2014年辛勤的平邑县教育工作者紧紧围绕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的精神,以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课堂效益为核心,以实施“12345”信息化应用工程为突破口,加快推进了教育信息化建设,在资金投入、建设规模、网络教研、“三通空间”建设与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县域教育均衡发展和教学成绩的提高。2014年10月,平邑县教育体育局被山东省教育厅评选为首批“山东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同时,平邑县丰阳镇中心校被教育厅确认为首批“山东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一组组耀眼的金字招牌,是平邑县教体工作者交出的鼓舞人心的斐然成绩,成绩的获取也体现了教育厅对平邑县教体局近年来工作的肯定和鼓励。
一、建设——教育信息化的基础
1、硬件建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齐全和先进的设备是开展信息化工作的重要前提。近几年来,平邑县教育部门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累计投入8400多万元,配备了学生用计算机9941台,教师用计算机5823台,多媒体教室2813口,数字化录播室31口。实现了全县中小学教师 “人手一机”,所有班级实现了电子白板“班班通”。
建成了教育城域网,实现了县城学校1000兆光纤进校园,镇(街道、开发区)中学、中心小学100兆光纤进校园,完小、教学点20兆光纤进校园,还组建了电信裸光纤直联的镇(街道、开发区)中学、中心校和驻城中小学教育内网,基本实现了“骨干线路双千兆,百兆到学校”的高速宽带“校校通”。
2、软件建设
教育信息网是该县信息化建设的一个亮点,09年以来,我县累计投入380多万元购置了大型教育网络资源网站(高考资源网、中考资源网、小学资源网等)和管理应用软件(大集体备课资源平台、平邑县教育云平台、平邑县视讯平台等)等。
3、资源建设
利用“农远”资源卫星接收设备,电教站专人负责下载免费的农远同步课堂资源;教研室组织了340名骨干教师编写了从小学到高中各年级每一课时的四种资源:精品教案、精品学案、课堂视频和课件资源,并实现了全县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二、管理——教育信息化的前提
为更好的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我们遵循设备要“有人管、有人用”和教师要“会用、用好”的思路,采取了一系列得力措施,逐步提高了广大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提升了全县教育信息化的管理水平。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教体局成立了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教体局局长任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分管教研、电教的副局长任副组长,加强了对全县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组织领导。
二是加强队伍建设。教体局成立了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由办公室、教研室、电教站、人事科、基教科、财务科、仪器站等科室组成,各学校也成立了信息中心,由1名学校领导任主任,专职电教教师和3-4名学科骨干教师任成员,从事教育信息化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三是做好培训工作。两年来电教站组织了多媒体应用、教育云平台使用、“优课”录制、“微课”制作等十多次专题培训,参训人数达到7000余人次。
四是完善评价方案。教育信息化工程完成后,我县就将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作为教育综合督导千分制考核的重要指标,并逐年加大评估权重。教研室在每年的教学视导中,对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进行专项评价,电教站每学年对各学校电教设备的管理与应用情况进行考核。
三、应用——教育信息化的核心
以实施“12345”信息化应用工程为突破口,引导全县教师自觉应用教育信息技术撬动课堂,引发教学变革,有力地促进了县域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
“1”即一平台:教育云平台(http://60.213.17.253:8080/pingyi/)。
平邑县教育云平台是在早期的网络教研平台、学科工作室和视频点播平台应用的基础上,结合我县教育教学管理和应用的实际需求定制开发而成的,集网络研修、网络个人备课、网络集体备课、网络资源建设、班级空间、学生(家长)空间、教师空间、学校管理为一体的、互联互通的大型综合教育服务平台。涵盖全县教研员、中小学、幼儿园、高中和职业学校全体教师的教师空间和班级空间。
教师空间具有汇聚和展示教师的教育教学成果、发布个人备课、研修学习和交流教学资源的功能;班级空间可展示班级风采,是教师、学生、家长和学校之间交流与互通的大舞台。
云平台实现了教体局教研室对全县幼儿园、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的监控与管理;实现了学校对校内各科室工作、教师备课等教学活动的监控与管理;建立了按年级、学科、教材版本县域优质教学资源库,实现了共建共享的目标。开通以来,教师空间注册达到4454人,学生空间注册33343人,家长空间注册17467人,开通班级空间1906个,教师电子备课94122节,教师资源上传数量145642个。
依托云平台,老师们可以参考和借鉴平台内优秀的教案、视频和课件资源,有力地促进了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和学习,大大提高了教研、备课的质量,充分实现了骨干教师对农村中小学教师 的专业引领,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2”即两资源:大集体备课资源和优课(微课)资源平邑县大集体备课资源(http://jypt.pyxjyj.cn)。教研室组织编写的高中、初中、小学全部课程的课时资源,上传到教体局大集体备课平台上。截止目前,全县各年级各学科的课时教案达到了1万多篇,教师上传金点子案例1584个,发表或转载文章45141篇,图片20594幅,视频说课,精品课堂、专家报告、文化综艺等视频节目3000多部,“精品教案”10880个、“精品学案”10860个、“课堂视频”4370个、“课件资源”9800个,并根据教材变化及时进行更新。
“精品教案”,按照课时编写,做到教学目标分层要求,典型例题关注城乡差别,作业分层设置。“精品学案”,即学生的助学方案,包括学习目标、学前准备、课中探究、尝试应用、当堂达标。“课堂视频”,包括单元说课和课堂实录。“课件资源”,包括电子教材、创设问题情境课件、典型例题和习题、课时达标题。
通过教育城域网,把骨干教师编写的教案和学案等优质资源,传输到每一所学校、每一间办公室、每一口教室里。大型学校组织集体备课时,以骨干教师提供的课时资源为研讨平台,学校备课组长组织研讨;教学点、农村完小的任课教师,借鉴课时资源后实施个人备课;年龄偏大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可直接播放课堂视频,只做必要的辅导;课件资源中的情景创设、典型例题、课堂达标题可直接展示在电子白板上,减轻了教师上课时的工作负担,从而实现了全县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和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县域内8万多农村中小学生从中获益。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城乡师资不均衡、农村学校教学资源匮乏、教师专业化水平不一的“瓶颈”问题,缩小了城乡师资差距,推动了县域内教育的均衡发展,教学效果明显提升。
为适应新的形势,我县正在进行优课(微课)资源库建设工作,借助于“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积极开展县域“微课”制作评选大赛,打造县域优课(微课)资源库,与大集体备
课资源互融互通,推动了教师基于优课(微课)的校本研修和学生网上学习新模式的形成。
“3”即三空间:教师空间、学生(家长)空间和班级空间 云平台直接面向师生需求,开通了个人网络空间,即教师空间、学生(家长)空间、班级空间,为我县全体师生和家长提供实名注册空间,营造了一个“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无时空限制的网上工作、学习、交流的个性化环境。
学生(家长)空间:可以发布个人博文,记录学生数字成长档案。可在线创建兴趣活动小组;
班级空间:可共享学习资源,创建班级特色栏目,发布家庭作业、导学案,并能在线互动;
教师空间:能接收县、校教学研修资讯,实现教师的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发布个人博文等;能够参加教研室组织的在线网络个人备课和网络集体备课。并能够上传下载教学资源。可在线进行教育反思、理论实践等。
“4”即四化:教师备课电子化、集体备课网络化、师生交流空间化和学校办公信息化
为进一步推动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整合,我们制定下发了《平邑教育体育局关于开展实施“四化”工程,促进学校信息技术应用活动》的通知,要求各学校教师利用电子备课率达到80%;开展网络集体备课的教师达到90%;师生利用空间互动交流率达到50%;学校教学与管理工作要逐步实现信息化。
教师备课电子化:教师能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能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备课。55岁以下教师能利用相关教育资源和素材进行电子备课,每节新授课都要有电子教案,并能按学期、学科分类检索、统计。
集体备课网络化:教研员组织全县同年级、同学科的骨干教师进行网络大集体备课和网上研讨活动;学校各学科组结合本校学生实际,开展有学校特色的网络教研和交流活动,最终形成网络精品教学资源,共同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师生交流空间化:师生积极开展网络空间建设,教师、学生和家长充分利用空间进行互动交流,展示学生学习情况、班级管理动态、学生的成长历程等信息。
学校办公信息化: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加强教育教学管理,逐步实现无纸化办公。
“5”即五活动:“微课”评选活动、“优课”评比活动、电脑作品评选活动、城乡“同步课堂”教学活动、“智慧课堂”教学活动
利用微课平台,开展“微课”评选活动。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型视频教学资源,能够有效支持学生在线、移动学习,受到广泛的重视。为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建成了微课程大赛官方网站“平邑县微课程大赛平台”(http://wkds.pyxjyj.cn),教研室、电教站联合组织开展全县小学教师微课程设计与创作大赛,分为组织培训-实名注册-在线提交-调度研讨-作品评选等5个环节,活动的目的在于使广大中、小学教师深入了解微课程,积极参与微课程资源共建,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同时,组织全县各年级各学科的“微课视频”大赛,征集精品微课构建从小学一年到高中学科的“微课程”视频资源,为实施“翻转课堂”教学试点工作,提供优质资源。2015年3月分微课程大赛平台开通以来,微课上传量已达到100余节。
利用优课平台,开展“优课”评比活动。按照省、市要求,我县制定下发了《平邑县教育局关于开展“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 活动》的通知,要求各学校要按照通知要求,认真组织好该项活动,全县中小学教师根据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和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每学期要上好一个研究课,并在县内进行交流研讨;“一课一名师”,即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晒课”和“赛课”活动,使全县中小学每个学科具有典型意义的课型至少有一位优秀教师讲授,形成优质课程资源,供全县中小学教师学习借鉴。按照统筹规划、分级实施的原则,争取用3至5年时间,逐步形成覆盖全县中小学各年级各学科各主要课型的生成性、示范性优质课程资源库。目前已上传“优课”小学488节,初中176
节,高中108节;
积极开展电脑作品、课件制件评选活动。为大力普及教育信息技术知识,推进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积极探索学生信息技术兴趣活动的模式,全面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和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我县每年都积极组织开展中小学生电脑作品制作、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优质课评选、教学课件制作等活动,以活动促应用,近三年来先后有15人次获省一等,15人次获省二等奖,60人次获市一等奖。县电教站多次获省市电教活动最佳组织奖,市级电化教育先进单位等称号。
启动城乡“同步课堂”教学活动。为更好地发挥录播室和多媒体“班班通”的效益,将数字化、信息化运用于常态教学,利用30口录播室,通过“平邑县视讯平台”,实现同学校、同乡镇、全县学校间的“同步课堂”教学活动;同时实现同学校、同乡镇、全县学校教师间同步教学研究活动,做到了名师优质课堂共享。截止目前,已经进行同学校“同步课堂”教学活动500余次,同乡镇300余次,实小东城校区与丰阳中心校、魏庄中心校,街道二小与魏庄中心校进行同步课堂教学活动50余次,开展同步教学研究活动100余次。
开展“智慧课堂”一对一教学活动。为撬动课堂教学的变革,我县已在实验小学东城校区、平邑县特殊教育学校开设“智慧课堂”一对一教学班试点。每口教学班配备了平板电脑和“智慧课堂”教学软件,探讨构建在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新型教学模式:“课堂上,学生人手一台电脑终端,通过内部网络连接并配合投影仪,利用软件系统的及时反馈和实时分析功能,做到师生即时问答互动、同步共享课程内容”的教学目的,从而使课堂教学温馨并富有趣味。
我县自实施“12345”信息化工程建设与应用的做法,得到了上级教育部门的认可,多次在平邑召开现场会,并多次在省、市有关会议上做经验介绍。《中国教育报》、《山东教育报》《山东教育》、等新闻媒体都给予了报道,引起了广泛关注。周边兄弟县、市的教育部门也多次组团来我县参观考察学习。2013我县
在苏鲁豫皖接壤地区电教年会上作了典型发言,得到了与会者的好评。
实现教育信息化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条件。尽管我县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一些做法还有待进一步探讨、论证。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做好教育信息化“建设、管理、应用”这篇大文章,为推进平邑教育现代化进程、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结束语:
三年来,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平邑县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呈现出喜人的局面:班班通建设蔚然成风,课件收集和评选成为学校和幼儿园工作常规,网站建设掀起层层热潮,更重要的是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切实提高了教学技能,改进了教学手段,锻炼了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这三年仅仅是信息化建设征程中的一小步,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距离实现平邑县教育信息化的飞跃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展望未来,任重道远。我们坚信通过平邑县教体工作者的奋力拼搏,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平邑县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将不断走上新台阶,进一步为教育教学提供更优质的支撑服务,开创平邑县教育事业辉煌的新局面!
第二篇:主题教学撬动学校变革
“主题教学”撬动学校变革
——记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清华附小“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
主题是围绕小学阶段儿童发展特点及生活经验、语言习得规律、优秀文化等确定的核心词句,以及表现出的立体的、动态的“意义”群。通俗地说,主题既是打鱼的网,是教学的工具、手段和组织方式,是思维方式,也是“鱼”本身,是学生的精神“钙质”。
■本报记者 张树伟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四年级学生许馨元8岁时就有中医梦想,这个学期开始后她在学校每周一次的“水木秀场”上分享学习心得。“水木秀场”是学校“主题教学”的舞台。尤为重要的是,她“医行天下”梦想里多了一份动力。她说:“我得更努力地学好中医、学好功课,要不然那么多人都要笑话我的。”因为她告诉同学们,她要开办中医诊所,办免费的国医启蒙班。
在清华附小,学生们的梦想被父母、老师小心地呵护着。许馨元的妈妈说,孩子在学校的收获让自己明白,好的教育能点燃孩子向上、向善的激情。
主题教学实践了什么?
构建全新的主题教学体系
有一次,清华附小学生参加国际创新思维大赛,带队老师惊讶地发现,当主办方宣布大赛名次时,国内的参赛队只会为自己欢呼,甚至不会为国内同去的其他参赛队欢呼。窦桂梅校长听了这个细节后颇受刺激。她说,这说明这些孩子是小团体意识,没有集体意识,更不用说家国的概念。她觉得教育必须有传道的精神,“我们不能对优秀文化失去信心,我们的孩子需要这些文化中承载的道”。经过长期实践,窦桂梅找到了一条实现路径,即“主题教学”。
主题教学中的主题是什么?学校研究团队认为,主题是围绕小学阶段儿童发展特点及生活经验、语言习得规律、优秀文化等确定的核心词句,以及表现出的立体的、动态的“意义”群。这是一个有点学术化的表述。通俗地说,主题既是打鱼的网,是教学的工具、手段和组织方式,是思维方式,也是“鱼”本身,是学生的精神“钙质”。
主题教学最初来自窦桂梅的“三个超越”,即“基于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越教师”的实践,目的是想解决教学效率与质量问题。
经过多年的实践,“三个超越”成长为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学校教研团队探索课堂形态的重建,形成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四位一体”的主题教学实践模式。具体来说,就是明确指向语文素养与核心价值观的教学目标,重构语文课程内容,实施“长、短、微”课时设置,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学校对教学质量的研究走在前列。2003年,学校就提炼出“三个一”,即“一手好汉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的校本目标。此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完善,前后10余年,学校出版了12册《小学语文质量目标指南》。主题单元整合学习内容,用3年多时间出版《小学语文乐学手册》,并用该手册作为载体改革课堂教学方式。
清华附小2013届毕业生袁萌对《乐学手册》记忆很深:“它是我学习的好帮手。回忆在附小学习的日子,课堂教学内容丰富,有趣好玩。尤其是‘一条龙’课程,让我学到了真正适合我的知识。”
这些变革让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极大提升,哪怕是新入职的教师,也能很快地实现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有了这些依托,学校管理和教研团队开始设计主题教学的课程:一年级,行为得体;二年级,协商互让;三年级,诚实守信;四年级,自律自强;五年级,勇于担当;六年级,尊重感恩。同时,把富强、民主、爱国、文明、诚信、友善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嵌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初步实现主题教学的立人追求。
当然,主题教学仍有很多迷人的地方需要展开和落实。学校正展开更大的设想,要让“主题”落实到具体课程中,分解到不同的课堂上,让孩子在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方面形成具体的能力,具备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素养。
主题教学改变了什么?
根本上改变了学校的精神气质
这些年清华附小因推动主题教学改革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其实,只要听上一两节课,你就会发现,清华附小最核心的改变在孩子。
今年5月29日,在“首届北京国际儿童阅读论坛”上,窦桂梅讲了一节课《大脚丫跳芭蕾》,她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引发学生不间断地探究与质疑,几乎每个孩子都成了问题专家。
其实,在清华附小,孩子不但成了问题专家,而且他们的体魄、气质、精神都发生了改变。五年级(4)班的黄翰林,暑假期间在爸爸陪同下从北京骑行回山东莱州奶奶家,全程607公里,历时6天半。从采购设备到食宿规划,黄翰林一手操办。全程190多个红绿灯,他未出现一次违章,还多次提醒爸爸注意交通法规,且整个行程没有乱扔一点垃圾。路人问起,他骄傲地回答,他是清华附小的学生。
我们交给世界怎样的孩子,孩子将还我们一个怎样的世界。这是清华附小教师的共识。在他们看来,小学教育的核心任务并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和能力,价值观缺席的小学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清华附小学生要健康、阳光、乐学,更要为社会和他人的幸福承担使命。
窦桂梅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选择了清华,就选择了一生的责任”,正是这种使命感感染了教师。在清华附小实践主题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改变的是教师团队。从教学效率、教学质量这些技术层面的进步,到教育观念的更新和奉献精神的弘扬,清华附小的教师团队为改变学校做出了艰苦的努力。
这是艰难的“化蝶”过程。副校长王玲湘是小学语文界著名的特级教师,她的公开课一直是各类教师讲课比赛模仿的对象。她曾在南昌做教研员,可谓身处“掌声”之中。但来附小之后,她要融入新的团队,学习主题教学的思路。转型是痛苦的,她把这一磨砺看作是一次“破茧”历程。
这同样是充满爱与奉献的过程。有一次,记者与学校综合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建伟交谈时。一个孩子孤单地走过校园,刘建伟远远地和他打招呼,孩子走向教室。记者问:“是你班上的孩子?”她说是自己的孩子。看得出,孩子已经习惯没有妈妈陪伴,独自去学习。这个细节正是对奉献的脚注。正是这些改变和付出,塑造了一所小学的精神气质。孩子站在课堂中央,孩子站在学校中央,体现了儿童的核心素养理念。
国际著名的课程专家、《理解课程》的作者威廉·F·派纳曾用两个关键词形容清华附小的孩子在学校的状态:一是说学生在校园里有归属感,二是说学生在校园里享有权力。在专家看来,清华附小以“小学语文主题教学”为支点,撬动了学校的教育变革,塑造了全新的学校风貌,这种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的变革很有价值。
主题教学启示是什么?
培养能在真实世界生活和创造的人
“主题教学”的影响早已不再局限于语文这一学科,它所倡导的“立人观念、整合思维和儿童中心”已经成为许多教师自觉的追求,教师们度过转型的困难期后会逐步收获喜悦。
如何教孩子认识0到10各数?傅雪松老师发现过去的经验不灵了。傅老师是清华附小副校长,还是一位资深的科学教师和美术教师,现在她正着迷于做数学教师。她把数字的发展史引入课堂教学中,古希腊的数字起源、中国古代的算筹计数法、罗马数字摆在孩子面前,孩子们的认知兴奋度被充分调动起来。再配合语文课正在学习的古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并教学生认知人民币上的专用数字。此外,她还设计了画数字和手工撕数字的课。
她说:“有时觉得做老师就要做一名纯粹的老师,守着教室、守着孩子们。”像她这样沉迷教学的老师成了学校的一道风景线,如艺术与审美研究组的张家龙研究语文和音乐的整合,聂焱研究书法和美术的整合,王志兴研究科学和美术的整合……正是主题教学所倡导的整合思维,给他们带来超越后的成就感。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原所长成尚荣这样评价主题教学实践的价值,他认为,主题教学培养完整人的“主题·整合”理念,催生学校“1+X课程”育人体系,为全国课改提供思想资源及实施路径。
2011年,清华附小开始构建“1+X课程”体系。“1”代表优化整合后的国家基础性课程,“X”则是实现个性发展的特色化课程。在学校的课表中,可以看出课程整合的力度。学校的主要课程被整合为五大板块:品格与社会、体育与健康、语言与人文、数学与科技、艺术与审美。从学校课表可以看出其中的特色,比如,体育健康、经典阅读、创新实践尤为突出。课时也从原来40分钟一节课,调整为90、60、35、10分钟不等的长、短、微课时。每周五下午设“创新与实践”课,开展跨学科主题实践,如戏剧表演等。一年级(5)班张馨然说:“我特别期待周五,一下午的创新实践课,就像爱丽丝梦游仙境一样,总是有那么多的惊喜。”
体育是附小的核心课程。在附小,体育课程被分解为十余种项目,供孩子选择。轮滑、板球、棒球、足球等,在同一时间,学生打破班级限制,根据爱好组成新的班级。每个清华附小学生,至少熟练掌握两个运动项目。学校特意拿出1节课开展足球专项训练。2014年附小举办了自己的“世界杯”,每个班都有自己的足球队,代表一个“国家”参赛。
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这样评价,“1+X课程”真正适应和符合了教育的规律,抓住了小学作为基础的特定含义。这就是清华附小人的“主题”和自我教育,也是学校老师们共同的信念。
《中国教育报》2014.10.15第1版
第三篇: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2013年9月
根据湛江市教育局[2013]101号文《关于印发“湛江中小学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方案”的通知》,结合我校教育教学的实际,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课堂教学的质量,推动我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实现教学科研强校的目标,经学校行政会议研究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原则。
以《湛江市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方案》为指导,引领教师更新教育观念,确立以能力为中心的教育质量观,积极构建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协同发展的课堂教学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真正成为造就创新人才的殿堂。结合我校前几年实施的湛江市的“课堂教学八字要求”的科研成果,结合各学科实际,致力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和创新,积极构建具有学科特色的“四环节课堂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实现有效教育和高效教学。
二、工作目标:
通过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工作,使全校上下确立现代课堂教学意识,调整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课堂实施过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和态度,全面落实课程目标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分层实施,促进均衡,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通过全面开展课堂改革实验,努力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使我校逐步成为实施素质教育、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学校,逐步成为“基础扎实、个性鲜明、适应未来”一流特色学校。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为保证课堂教学改革顺利开展并取得显著成效,特成立深入推进课堂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组 长:黄兴
副组长:陈养、唐家蔼
组 员:谭再、林红连、陈田、袁小聪、陈丽娇、范小玲、陈球、吴月养
课程改革领导小组重点针对新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研究,指导课程改革的实施。
[二]、教师培训
课堂教学改革成功与否,关键在教师。教师的观念不转变,教法不转变,即使用新教
材,也可能走老路。因此,应十分重视对教师的培训。
在培训内容上,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重点,学习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教学理念、改革目标及相关的政策措施等;学习和研究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重点学习和研究所教课程的课程目标、具体内容和评估要求等;学习和研究所教课程的新编教材,了解掌握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编写思路、结构内容、课程功能、课程评价、价值取向和要求等方面的特点。
在培训形式上,我校的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上级业务部门组织的集中培训为依托,以校本培训为主阵地,以培训者和骨干教师培训为重点,以实现全员培训为目标。坚持集中培训、分散培训、教研培训、校本培训相结合的原则;教育理念、教育理论培训与广大教师的实践反思相结合的原则;典型示范和全面推动相结合的原则。
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阅读1本关于新课程理论的专著,阅读5-10篇相关论文,抓好自行培训、交流和提高,领导小组对教师的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进行常规检查。通过理论学习,要使教师转变七种观念,树立七种意识:(1)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树立目标意识;
(2)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改变,树立个性教育意识;(3)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树立主体意识;(4)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树立训练意识;
(5)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树立反馈意识;(6)由居高临下不和谐向平等融洽转变,树立情感意识;(7)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树立特色意识。[三]、课堂教学改革
基础教育的生命力在课堂,课程改革的主渠道在课堂。结合我校近几年新课程下的教学实践与研究,结合吴川市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确立我校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追求:课前抓自主预习,课堂抓效果达标,强化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确保课堂教学效率,实现师生协调发展。围绕课堂教学 的实施,具体要求:
1.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在教学中主要体现为课前学生围绕教师布置的相关任务进行个体性的学习,便于教师先学后教。自主学习主要方式是:学案导学或问题导学。2.问题探究:探究源于问题,问题的设计与提出是探究的关键。为了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克服课堂教学中的满堂灌,教师要有效地将重难点知识,转化为探究问题,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情景化”,以情景催生问题,以问题驱动教学,让师生在问题探讨中协调发展。
3.精讲释疑:课内教师要精讲,主要讲知识结构,讲重点、难点、知识的联结点,讲知识生成的过程,讲学习方法等,一般控制在10~15分钟以内。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提出问题,相互解决或教师帮助解决问题,整堂课教师讲得少,讲的精,正式授课时间少了,给学生自己用的时间多了,才能确保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与合作、练习与反馈在课堂上充分实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训练检测:训练检测,包括当堂训练和当日训练。课上讲了什么,及时巩固训练;今天学习了什么,当天训练强化,不至使学生产生遗忘,这是艾滨浩斯总结的一条认知规律。学生始终是训练过程中的主体,他们积极、愉快的参与十分重要。训练的基本要求,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的训练中,享受到机会,感受到成功,满足自己表现的欲望,从而让他们真正体验到学习给他们所带来的快乐。
四、推进方式与策略
1.围绕课改目标,实施小课题项目,深化课堂改革。依据课堂教学改革实际,科组每年选定“课题”,教研组组织教师开展校本课题研究,以研促教。
2.围绕堂改目标,强化教学巡视,现场对话促教。学校进一步完善教学巡视制度,组织校园骨干教师,通过课堂教学现场的巡视,及时发现课堂中违反教育教学规律,无效或低效教学的行为,及时帮扶与纠正。
3.围绕课改目标,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将课堂改革要求融入常规教学之中。学校结合新一轮课堂改革目标与要求,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吴川市第四中学常规教学要求》《吴川市第四中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案》,以制度规范教学。
4.围绕堂改目标,建立示范小组,全面示范引领课堂改革。全校范围内确定示范小组成员,成员包括每一个学科,示范小组严格按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要求进行施教,学校定期组织与开展示范与交流课活动。
5.围绕课堂改革目标,进一步发挥党员教学示范岗的示范引领作用。与学校党总支协
调,进一步发挥党员示范岗教师在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定期开展示范岗的教学观摩与示范活动,同时,进一步强化日常教学中的学习观摩的窗口作用。
五、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2年8月——2013年9月)
1、成立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结合我校的教学实际,制定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2、广泛宣传,组织学习,树立课堂教学新理念,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开展做好知识和理论准备。
(二)实施阶段(2013年10月——2016年7月)
1、各科组根据学科特点,开展讨论、研究。具体制定本科组的课堂教学改革“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2、以点带面,全面实施。各科组通过实验课、观摩课、示范课,重点研究、摸索“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逐步推进。
3、校级课改比赛,从2013年到2016年,有计划开展“四环节课堂教学”比赛、课件比赛、教学论文评比、教学设计评比等活动。
(三)总结阶段(2016年8月——2016年9月)
组织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成果展示活动:刻录“四环节课堂教学比赛”影像资料,进一步展示与交流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果。
第四篇:课堂教学变革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变革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变革心得体会1
非常荣幸能有机会参与本次的培训活动,总的来说可以归纳为一句话就是收获良多,各位老师让我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收获,提升。同时,也让我思考。
首先,在一位老师的小游戏中进入到我们的活动,让我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进入这次活动内容,关于主题墙创设与区域融合创设的活动。单老师讲到从以前的幼教发展到现如今的幼教,有很多的改变,但唯一未曾改变的就是游戏与主题墙的创设。游戏是幼儿不变的主题,在各个领域中,都是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教育教学。在游戏中学会,也就是玩中学。
那么如何去创设主题墙和区域使之融合呢?接下来是优秀老师们带来的精彩的分享。第一位老师,她带来了一个精彩的分享——心亮了,环境就靓了,介绍的是她们中班《我的动物朋友》,在主题墙创设上,她分了四个主题板块。
1.亮眼晶晶——猜猜我是谁。通过动物的局部的特征,猜出是哪个动物。
2.亮力而行——寻找动物之王。收集幼儿与动物交流的图片。
3.亮眼大搜索——我喜欢的动物。通过说说画画自己喜欢的动物请家长用文字记录。以家园共同完成的一项活动。从这一板块延伸到一个动物排行榜的这么一个板块,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表达出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最喜欢的动物与最害怕的动物。以及动物生活在哪里。
4.亮力大比拼——了不起的牛。为了让幼儿了解说说不同种类的牛的不同特点及作用。
在区域创设中创设的六大区:
1.美工区《动物狂想曲》
2.图书区:《我家是动物园》
3.私密角《动物私密角》
4.益智区:《亲亲小动物》
5.建构区:《动物之城》
6.生活区:《奶牛们梦工厂》。
以及后面三位老师分别介绍的大班的《动物王国》、小班的《寻觅秋意,共创乐园》中班的《香香的蔬菜》。这四位老师都结合图片与主题教学内容,向大家展示了精美又充满知识点的墙面设计与区域创设,把家园共育、主题网络、幼儿作品和集体教学巧妙地融合在班级环境创设中。几位老师在创设主题墙与区域时,都是以幼儿的.视角,想法去思考创设,这也让我重新思考,反思自己在创设主题墙和区域时是否有注意考虑到这一点呢。用老师她所总结的那句话:多维创设,知其意,创其境,学其艺。我们老师要做到认真分析,合理布局,反思。孩子们要做到学习展示拓展。
听完四位优秀老师精彩的分享,接着一位优秀老师所带来的一节大班音乐活动《超级歌会》,可以说整个活动环节有条不紊,循序渐进,老师带动孩子,调节活动氛围,但老师更多的是给孩子发言权,老师倾听,引导孩子们自己去思考,创编到集体合作,挑战,孩子们的积极性没有减反而增。孩子们既能够在活跃的氛围中学到本领又能够让孩子们学会集体合作。这是我们每位老师应该学习和做到的。老师很High,孩子的也很High,这是成功的一堂课。
在活动最后单老师指出每位老师都应该会玩,只有你会玩,孩子们才会愿意跟着你玩起来。但在教学活动中,老师在幼儿学歌词出示歌词时,尽量用图片或其他形式出示,不要以文字出现,防止幼儿园小学化。
通过本次的学习,让我收获到了很多,在主题墙创设与区域创设方面更加拓展视野,也了解了让创设过程中站在孩子的角度,与孩子们讨论思考设计,以幼儿为本,给孩子们发言权。在教学活动中,以游戏的方式让孩子学会知识点。老师要多思考一个知识点的延伸可以延伸出很多。感谢园长给我的这次学习机会,提升自己。
课堂教学变革心得体会2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课堂就是老师教学理念必须高效;学生所获必须高效;教学投入产出必须高效。高效课堂可以归纳为高效果、高效率、高效益。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为学生营造有利于自主学习的课堂环境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谈到儿童教育时,提出“六个解放”:
(1)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能想;
(2)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能干;
(3)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能看;
(4)解放儿童的嘴使他们能说;
(5)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他们能扩大认识的眼界;
(6)解放儿童的时间,使他们有空闲消化学习,干一点他们高兴的干的事情。陶行知先生的深刻见解,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那就是要构建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尊重学生的人格,信任学生的能力,倾听学生的心声,让学生敢想、敢说,为学生营造有利于他们学习、发展的课堂环境。
二、为学生创设真实具体、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其目的就是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数学素养。在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时,问题的选择非常重要,首先要做到有趣。因为创设问题情境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的情趣,若问题不能引起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这样的问题不可取。其次是问题有数学味。若问题中数学含量很少或根本不含数学问题,这样的问题也不可取。最后还要注意问题有挑战性。要有挑战学生思维的功能使学生在数学思维得到极大的开发与发展,但是在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中要注意,不能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更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所占时间不宜过长。
三、让学生在课堂上“活动”起来,参与到数学教学中去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让学生参与,让学生活动,特别是思维活动,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而给教师的定位与原来数学大纲相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是知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这就是说整个教学的课堂应成为学生活动的场所,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去动脑、动手,去创新。只有这样做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才会好。
总之,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教学变革心得体会3
7月中旬,作为省张黎辉名师工作室的成员,我有幸参加了在北戴河举办的为期5天的”指向学科核心素养骨干教师教学创新研讨会”,在此非常感谢工作室主持人张黎辉老师给我提供了本次学习的机会。
与刘德武、钱守旺、王君等几位名师大咖零距离靠近,使我渐学渐长,在一天天的学习中,使我深深地认识到在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太缺少”思考”、缺少”研究”了。
一、让”爱与尊重”成为教育的核心
”赛课专业户”王君老师,从西部偏远的乡村一步步走来,先被北京清华附中聘用为语文特级教师,又成为广东清澜山学校首席语文老师,这正是她多年来能”静下心来思考、抬起头来走路”经历的诠释,听她的讲座使我感触颇深。
1、经营课堂王君老师主张”得课堂者得天下”,教师不单是要把教学任务放到课堂教学中,更要把育人工作贯穿到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让教材牵着自己的鼻子走,教学的过程不是用教材引导教学、引导教师自身的过程,而应该换个角度,是教师指导教材、用教材为各种教育教学工作服务的过程,这是”爱”与”尊重”的体现,寓”育人”、”智学”为一体,不是只教教材,而是以”发展”为理念、以”影响”为目的。
2、经营管理王君老师还指出”教孩子的过程,就是一个放手的过程,也是自我成长的过程”,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管住学生,而是为了帮助学生管住自己;”理”即是尊重、爱、认同、接纳、相信;让学生时刻体会到”你是吃饭长大的,读书长大的,也是在爱中长大的”,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相处的关系,教育不存在”强制”、”管制”。
二、让”多向思考”成为教学的精髓
德高望重的刘德武老师,今年都是七十多岁高龄了,但还在教学的第一线孜孜不倦的耕耘着,他对所听、所讲的课都用心记录、用心分析,他的这种对工作持之以恒、认真负责的精神,无时无刻不感召着我。
1、分层设计刘德武老师从他的教学实例和年轻教师的课堂实录中,提炼和总结出,无论什么题型在设计时,都不要单一化,要避免固定了学生的思考,形成思维定势。比如”选择题选项”出示时,要有4个层面,一是答案肯定的,二是具体结果虽不确定、但归类是确定的,三是答案不确定、需要分析与推理,四是答案在指定条件之外的,特别是这第四种答案选项一定要呈现出来,不然会给学生造成认知误区;另外在”解决问题”训练时,千万不要只出一道题,而是要出一组题,进行分层题组式练习,这样可以打破学生顺理成章的思维模式。
2、三步教学刘德武老师特别强调,在一个新知学习探究过程中,一定要分成三步来完成。首先”要思考”,让学生通过抠字眼、阅读等审题方式,把握知识学习的方向,实际上思考的过程就是思维上升的过程;其次”再交流”,让学生在自主需要的过程中,主动与同伴互动、讨论,培养合作学习精神,也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同时也梳理了知识;最后”要验证”,有了先前的思考、交流,学生会产生迫切的验证欲望,这样,知识的理解、运用会水到渠成,于无形中自然天成,既锻炼了大脑,也发散了思维。
三、让”课堂革命”成为行动的旋律
高瞻远瞩的钱守旺校长,虽然头顶上有了那么多的光环,取得了那么多的成就,但在教育教学中从不故步自封,而是不分城乡,深入学校传经送宝;同时发挥群体意识,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创建了很多的”动感课堂”实验校、实验基地,他的这种”心系教育”的情怀,使我备受鼓舞。
1、终身学习钱守旺校长提出”生命中最值得投资的是自己,给自己最佳的投资就是学习”。时代的不断变迁,知识也在不断的更新,过去的”给学生一碗水,老师要有一桶水”说法已经早就落伍,当今的社会在飞速发展,物质的冲击、理念的刺激,要求”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必须是抽水机”,这让我深深的认识到,从古至今,作为一个教师首先要有与时俱进的.理念,其次要有渴求知识的欲望,最后要有坚决的学习力、执行力,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2、创新行动钱守旺校长对核心素养有他精妙阐述,”主要指学生应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要”成为能够健康发展、幸福生活、成功应对未来挑战的人“。而未来的课改走向是”立德树人,少教多学”,这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那作为一线的老师,就要深刻领会先进的教学理念,同时付诸到实践教学中,并要具备开拓创新的精神,不断自我总结、自我成长,努力做个钱校长提出的”德行品格——有正气,理想信念——有志气,胆识魄力——有勇气,人格节操——有骨气,文化修养——有底气,思维品质——有灵气,学习能力——有才气,气质情怀——有人气”的人。
5天的学习时间虽然转瞬即逝,但几位教育大咖独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却在时刻冲击着我的大脑,这是给予了我”一场知识盛宴”、”一场理念大餐”,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要在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张黎辉老师的带领下,始终以这些教育大咖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沉淀,精心思考,完善提高自身业务修为,努力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
课堂教学变革心得体会4
核心素养是现在教育的热门话题,近段时间阅读了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这本书。
全书共分为三篇内容,分别论述了核心素养的意义、核心素养导向教学观重建,以及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基本策略。
什么叫核心素养?什么是学科核心素养?为什么要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究竟如何落地?课堂教学怎样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针对我们一线教师最关心的的问题,这本书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一一阐述。
核心素养是人的素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学校教育的聚焦点和着力点。它是其他素养的基础,会生长出其他素养;它是每个人必备的素养,是一种普适应素养,适用于一切情境、一切学科;基础教育阶段是形成核心素养的关键时间,错过了这段时间,就很难形成。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核心素养的内涵“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就实际表现而言,核心素养指的是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能够综合运用特定的学习方式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内的动力系统,进行分析解决问题。关键能力包括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这三种能力是学生学习的基本能力,其他能力如创新能力、研究能力、设计能力等都是建立在其上的。这三种能力是走向成功的基石。必备品格表现在自律(自制)、尊重(公德)、认真(责任)三方面。从核心素养的形成上,我们强调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互动融合。当能力具备了积极的文化价值,具有了利他的道德情怀,才会成为众人认同的“人的素养”。也就是说,要把学科教学的`“学科关键能力”的习得过程,放到一个可以浸润、发酵的充满正能量的人文关怀中,成为有文化价值的能力、有道德的能力,即“人的素养”。
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在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关系的论述中,作者提到,核心素养相比三维目标,更加能够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也就是说,核心素养更关注教育的内在性、人本性和终极性等方面。另外,核心素养是来源于三维目标又高于三维目标的,是学科教育在高度、深度和内涵上的进一步提升。因此,核心素养更多意味着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又一次根本性转变。
第五篇:课堂教学变革心得体会
构建“导-学-析-练”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张 延 俊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课堂就是老师教学理念必须高效;学生所获必须高效;教学投入产出必须高效。高效课堂可以归纳为高效果、高效率、高效益。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为学生营造有利于自主学习的课堂环境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谈到儿童教育时,提出“六个解放”:(1)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能想;(2)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能干;(3)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能看;(4)解放儿童的嘴使他们能说;(5)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他们能扩大认识的眼界;(6)解放儿童的时间,使他们有空闲消化学习,干一点他们高兴的干的事情。陶行知先生的深刻见解,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那就是要构建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尊重学生的人格,信任学生的能力,倾听学生的心声,让学生敢想、敢说,为学生营造有利于他们学习、发展的课堂环境。
二、为学生创设真实具体、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其目的就是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数学素养。在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时,问题的选择非常重要,首先要做到有趣。因为创设问题情境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的情趣,若问题不能引起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这样的问题不可取。其次是问题有数学味。若问题中数学含量很少或根本不含数学问题,这样的问题也不可取。最后还要注意问题有挑战性。要有挑战学生思维的功能使学生在数学思维得到极大的开发与发展,但是在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中要注意,不能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更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所占时间不宜过长。
三、让学生在课堂上“活动”起来,参与到数学教学中去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让学生参与,让学生活动,特别是思维活动,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而给教师的定位与原来数学大纲相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是知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这就是说整个教学的课堂应成为学生活动的场所,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去动脑、动手,去创新。只有这样做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才会好。
总之,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导-学-析-练”教学模式应用反思
张 延 俊
泰戈尔有一句名言说得好“我们把世界看错了,却反而说世界欺骗了我们”。我们面对的是少年儿童,是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珍爱他们。时下教改顺应民意,可谓大快人心。现就“导-学-析-练”教学模式的构建作如下反思:
一.和谐课堂,快乐学习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园地,教师工作的根据地,我们应该重视课堂教学.把和谐带入课堂,使课堂充满活力。只有在宽松、平等、和谐、生动、充满活力的氛围,才能诱发学生的创造兴趣,创造思维。教师的教学艺术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应把愉快与热情传给学生,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心情愉快充满激情地投入数学学习中去。
二.生活课堂,更有意义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永远无法割舍。离开生活的数学是苍白无力的,数学只有在实践中得以延伸,生活是数学的生命之源。
教师应尽力创设情景、创造条件,将课堂与学生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激发思维。如我们学习《四边形》一章中,判断“等底等高的两个平行四边形拼在一起还是平行四边形”咋一看没错,但通过实践动手操作就会发现“等底等高的两个平行四边形拼在一起不一定还是平行四边形”。三.灵活课堂,轻松学习
学生不是学习机器,教师应合理科学安排。改变超强度、大题量、机械训练,用时间加汗水提高成绩的陈旧做法,要提倡精讲精练。只讲思路、讲方法、引导自己去发现、去探索,把学生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把思维过程还给学生,培养激励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如教学“一个钝角中去掉一个锐角,剩下的是什么角”就不能固定一个答案.再如估算“390×15”答案可以是7800,也可以是8000。凡事不可一概而论,要学生灵活掌握及运用,而实际生活中如“四年级同学去秋游,每套车票和门票49元,大约准备多少钱?”算式49×104这里49看作50,但104则看作110不能看作100,这样才合理更实际。
面对应用题不得死板硬套,应掌握方法,有些题有多种解法,有的题可从问题着手,有的题则从已知条件着手,只有掌握了方法,举一反三,就可做到轻轻松松学好数学。
四.幽默课堂,充满活力
一个有幽默感的人,定受大家的喜爱,幽默驱赶烦恼,带来欢笑。学生也喜欢有幽默感的教师,在教学中恰倒好处的课堂幽默,完全可驱赶学习的疲劳,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能开拓学生思维的敏捷和判断力,能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如一次一学生在课堂老往后转,还不时说话,我看了他几回,他仍然旁若无人视而不见,我不动声色走到他身前,话锋一转提高嗓门对着他说“你屁股上按了滚珠儿啥”从来没有听过这句话的同学一下全乐了全变精神了,看着这位同学会心地笑,接着我意外发现这下所有的学生都聚精会神地听,仿佛一下精神百倍。此时此刻我顿时明白,幽默让我让学生得到美的体验,感受到幽默的魅力。
总之,数学教学充满学问充满魅力,数学课堂更是魅力无穷。教师只有做有心人,善学善钻善创新数学课堂就会生机勃勃,课堂会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