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机遇推动甘肃发展(论坛报告参考)
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机遇推动甘肃发展再上新台阶
——在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四次主任会议上的讲话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洛桑灵智多杰
2010年7月13日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面向21世纪的一项大战略、大政策。7月5日至6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是在西部大开发深入推进的关键时期,西部地区的发展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系统总结了西部大开发1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丰富经验,深刻阐述了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了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为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指明了方向,在西部大开发历史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省人大常委会一定要深入学习会议精神,努力行使好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促进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作出积极贡献。
西部大开发10年来,我省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总体部署,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团结一致,奋力拼搏,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2000年全省的国内生产总值还不到1000亿元,而2009年达到3380亿元。人均GDP过去只有几百美元,2009年达到1888.85美元。过去,在甘肃很多地方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而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加快,2009年我省粮食总产量达到906万吨,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工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模式,加强节能减排力度,10年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历史性的跨越,1999年,甘肃只有天水一段13公里的高速公路,到2009年底,甘肃建成通车的高速公路达到1650公里,而且还有1250公里的高速公路在建设之中。铁路建设以兰渝铁路为标志,也进入了一个黄金期。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引洮工程、石羊河和黑河流域的治理工程、黄河上游重要水源补给区的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盐环定饮水工程,这些重大的生态项目一个个都在变成现实。老百姓关心的就业、就医、上学、住房、养老保险等民生问题,这10年也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可以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这10年,是我省发展最快的10年,也是发展最好的10年。
西部大开发10年,我们虽然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今天的甘肃,仍然是典型的西部欠发达省份,一些重要经济指标与东部、与全国相比差距还在拉大,在全国省区市发展中的位次居后,我省人口占全国的1.98%,而GDP仅占全国总量的1.03%,人均GDP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贫困面仍然较大,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在整体上还没有得到完全遏制。为此,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推进甘肃的大开发,促进甘肃的大发展。与10年前相比,今天的甘肃面临更多更有利的发展机遇,充满着希望。20
09年,《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甘肃的东大门融入全国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的战略高地。同年12月,国务院批复了《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这是我国第一个由国家批复的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今年1月,中央召开了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为我省藏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迎来了宝贵的机遇。特别让全省人民备受鼓舞的是,5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央出台专门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这是我省发展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7月5日至6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对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作出具体部署。纷至沓来的战略机遇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相互融合,共同创造了甘肃发展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这些政策是撬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支点和杠杆,是甘肃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基本推动力量。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和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坚定不移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把责任靠实,把措施制定到位,让政策生根结果,让项目落地开花,推动甘肃的发展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我们要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发展的形势逼人,甘肃在全国排位靠后,差距仍在拉大,甘肃要加快发展,实施追赶战略,当务之急是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继续发扬“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肃精神。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在我省的实施。要建立市场导向型的产业结构,产业开发从资源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培育增强竞争优势。必须用足用活中央的政策措施,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目标和任务,谋划甘肃的发展思路和措施。必须坚持“四抓三支撑”总体工作思路,认真推进“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发展,建立有利于甘肃又好又快发展的体制机制。
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我们地方人大常委会要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西部大开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规划的实施,充分发挥好职能作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保证这些政策和措施的全面实施。
第一,要结合加快发展的需要,提供良好的法治保障。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给我们带来了一次大建设、大发展的新机遇,我们一定要通过地方立法,为抓好新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经济大发展,法治须先行。我国改革开放30年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过程,基本上走的是一条边实践、边发展、再规范、后立法的路子,有许多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和吸取。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要切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促进甘肃的大开发、大发展。首先要从完善法治入手,依法保障、引导和促进新一轮大开发的实施。要充分发挥地方立法的作用,确保我省新一轮大开发政策的规范性、连续性、稳定性,使开发工作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创造出比前10年更加良好的投资环境。要通过地方立法,促进区域发展战略、基础设施战略、生态安全战略、社会发展战略的实施。在法律监督重点上,应加大对经济领域行政执法和司法的监督,为合作、开放、开发、发展创造良好的行政执法和司法环境。
第二,结合加快发展的需要,要强化工作监督。《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
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消除发展瓶颈制约方面,从公路建设、铁路建设、民航建设、水利建设、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具体到了许许多多的个体项目,这是前所未有的。在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构建西北地区生态安全屏障方面,列出了加大祁连山冰川和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加快石羊河、黑河、疏勒河流域综合治理,实施甘南重要水源补给区生态恢复与保护,推进黄土高原地区和陇南山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在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提出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突出发展特色优势农业。项目具体到了定西的马铃薯,河西走廊的杂交玉米,陇南的中药材和油橄榄、核桃、花椒,兰州的食用百合、苦水玫瑰,庆阳的黄花菜等等。在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方面,对甘南、临夏少数民族地区,定西、陇南等特殊困难地区,革命老区都提出了具体的发展要求。过去许多事办不成,现这些事让你办,如果我们还办不好,那就要失去历史性的机遇。所以,我们必须抓住机会,全力以赴抓好督促落实。对一些项目,在人大工作中,要适当提前介入,要在介入中做好事中监督,推动发展。要监督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严防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和大开发的整体利益,扫清大开发道路上的障碍。决不允许任何单位和个人为了眼前或者局部的小利而阻挠国家和全省发展的大利。要监督政府部门简化办事手续,提高办事效率,要通过完善制度,力争使我们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有一个大的提高,尽快把这些政策项目落到实处。省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对本部门的对口工作,要了解实情,出实招,出实力,协助常委会搞好工作监督,在省委的领导下,共同为创造甘肃的美好未来而努力奋斗。
第三,结合加快发展的实际需要,适时作出决定、决议。适时地利用决定重大事项的权力,根据新一轮开发工作的需要,作出决定、决议,着力解决好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推进我省的新一轮大开发。
第四,结合加快发展的实际需要,加大调查研究工作。要充分发挥我省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作用。当前在各级人大工作的这些同志,大多在领导岗位上工作多年,是过去10年大开发的实践者,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要深入实际,加强调查研究,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为推动新一轮大开发、促进甘肃大发展贡献力量。
(《人民之声报》2010年第45期一版作者:洛桑灵智多杰)
第二篇: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积极推进垮越式发展
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积极推进垮越式发展
论文关键词:延边州西邵大开发政策跨越式发展
论文摘要:国家批准延边州享受西邵大开发的有关政策,给延边州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宽松的政策条件.重要的是才扎扎实实地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具有十分重大的 经济 意义和 政治 意义。2001年3月8日,国务院两部办以两力、综[2001]10号文件复函吉林省政府,同意我州享受西部开发的某些政策,在实际操作中酌情予以照顾。国家批准我州享受西部大开发的决策,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少数 民族 地区的极大关心和特殊支持,也是我州加快发展的大好机遇。下面,就国家批准我州享受西部大开发的有关政策,如何抓住机遇,全力做好西部大开发这篇大文章,积极推进跨越式发展,谈几点想法。有特殊互要的战略愈义
一、西部大开发对于我州推进和实现跨越式发展其面向新世纪
在全国范围新一轮加快发展的浪潮中,参与西部大开发,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摆脱贫穷和落后的一个重要转折点。2000年,我州Gl)P达到 87.6亿元,列长春、吉林、四平、松原、通化之后。“十五”期间.我州必须实现跨越式发展,全州GDP力争跃居全省第三位。实现这种赶超.我们最大的优 势就是享受西部大开发的政策,这是其他地区所不具备的。
国家为实施西部大开发出台的相应政策,内容丰富,含金量很高.为基础建设、结构调整和生态 环境 的改善以及各类生产要索的合理配置都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具体讲,主要是:能够把我州重点项目纳入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得到国家的倾斜和照顾,特别是放宽 对项目资本金的要求.中央 财政 加大补助力度;能够得到国家财政转移支付方面的倾斜;在生态环保方面.特别是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等项目上可以得到资金上的倾科;在 税收 方面.可以享受更为宽松的政策,特别是可以获准减免企业所得税;金徽、信贷的饭度、期限等都可以获得较为宽松的支持,可以进一步拓宽招商引资领城和利用外 资渠道,争取更多的外资项目;在对外经济员易、旅游 方面可以放宽限创,促进与周边国家区城经济技术合作健康发展;在吸引人才和发展科技 教育 等方面可以享受较多的优惠政策。有了这样好的条件.加上我州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基础,特别是近几年荃础设施建设步伐较大.软硬环境不断改善,从而使我州的 跨越式发展既有宽松的政策条件,又拥有充分的现实依据。我们要以参与西部开发为契机,不断解放思想.拓宽视野,进一步理清跨越式发展的思路和措施,扎扎实 实地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以西部大开发促进我州踌越式发展必琐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十五”时期,是我国经济和 社会 发展极为重要的时期。从十五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刚刚闭幕的全国人代会,在江总书记的讲话、中共中央的《建议》、“十五”计划纲要和朱总理的 报告中,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都贯穿着加快发展的思想。我省也审时度势,提出了“发挥后发优势、推进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总要求。我州要以西部大开发为契 机,加快发展.必须把贯彻中央精神同我州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一是循序渐进与跨越式发展的关系。从 经济 发展规律来讲,加快经济发展,要从现有基础和水平出发.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赶。但欠发达地区如果仅仅眼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按部就班地发展,又 难以缩小差距.赶超先进。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方法,善于认识和发捆自身的优势,菩于发现和抓住机遇,扬长避短,直接借鉴和吸收先进地区 已经成功的经验,重点在本地区一个或几个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加速发展,做大做强,进而带动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从我州情况看.主要是依托资银条件和区位优 势,充分利用好西部开发的各项优惠政策,以支柱产业的迅速扩张带动全州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二是扩大总全与提高质童和效益的关来。跨越式发展,最终必然表现为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当然,这种总量扩张,必须是在提高经济质掀和效益基础上 的集约式的扩张,而不是粗放型的盲目扩张。当前我州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很多.而总足小,效益差是根本性的问题。这就猫要我们在实旅跨越式 发展战略 时,要以增最发展带动存量调整,多上一些牵动性强、辐射面广的大项目,扩大经济总量。同时要坚持以 市场 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科学决策,力争使每个项目都能够发挥出应有的经济效益和 社会 效益,做到像朱总理强调的那样.在提高效益的前提下实现较快的发展。
三是尽前利益与长通岌展的关系。在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上,是急功近利、不计后果.还是立足当前、,眼长远.反映了一个领导班子的思想作风和成熟 程度。一个地方的经济振兴,孺要多方面的支持,擂要长时间的努力.需要一届接着一届千,只有各级各届领导都着眼于长远、着眼于未来、着眼于持续发展,我州 经济才有可能走向跨越式发展的软道。当然,再好的战略思路都必须从当前抓起,及时解决眼前经济生活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抓具体、抓落实、抓出实效。
四是发展高断技术产业与摘好传统产业和劳动密集整产业的关系。高新技术产业以其较高的技术密集度和技术先进性,推动粉新经济的蓬勃发展,成为一 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我州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快速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必须在高新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不是要忽 视传统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重要地位。经济学 界当前一个共识就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已没有“朝阳产业”和“夕阳产业”的区别.只有先进技术与落后技术的区别。传统产业经过改造与升级后.仍然会在 新经济时代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劳动密集型产业符合发展中国家特别是落后地区的实际,在解决就业问题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改造传统产 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传统产业及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升级改造,要有
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支撑,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传统产业和劳动 密集型产业这个基础。
五是争取支持与自力更生的关系。我州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探和明显的区位优势,并具有一定物质基础.这是路越式发展的前提条件。在加快发展中.我们 一定要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依靠自身的努力摆脱困境。然而.我州目前毕竟还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工业 化程度低、资金短缺、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差,非常需要国家、省的支持和借鉴吸收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经验。目前,全球范围内正在进行经济结构大调整和 产业的升级和转移,国内发达地区多年积攀的生产要素急需寻找新的 投资 热点,以及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都为我州借助外力发展创造了条件,我们一定要利用好各项优惠政策,最大限度地把政策优势转化为推进经济增长的动力。
三、全面落实好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措施.推动我州经济踌越式发展
西部大开发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几代人坚持不懈地共同奋斗。我州进入国家西部大开发范围,可以说是长期“利好”,绝不是短期行为,是我们 加快发展、实现赶超的大好机遇。用足用活用好有关政策措施,做好西部大开发这篇文章.推进和实现跨越式发展,任务繁重,大有可为。
(一)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共识,全民参与。
要动员各种舆论宜传工具,在州内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 教育,形成全 社会 动员,全民知晓,全体参与的浩大声势。广大干部要加强学习,熟悉和掌握有关政策措施,突出重点,明确意义,研究方法,为开展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要调动企业 参与西部大开发的积极性,以国有、民营、外商 投资、股份制等各类企业为主体,以项目为纽带,以争取资金为手段,尽可能多地争取资金和项目,推动我州的建设和发展。州里近期将成立西部大开发办公室.召开实 施西部大开发的动员大会.广泛宣传在我州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提出明确的目标任务,分清各部门的职责,动员全州各族人民积极主动地参与西部大开发工 作。在抓好对内宣传的同时要积极主动地做好对外宣传,宣传延边独特的区位优势,宣传延边丰富的自然资源,宣传延边颇具特色的人文景观,宣传延边参加 西部大开发的前景,吸引国内外各类资金、技术参与我州建设。同时,积极与国家西部开发办搞好衔接,争取主动,留下好感,加深印象,争取政策倾斜;主动向省 委、省政府汇报工作,争取省里对我州享受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全面理解和支持。
(二)抓紧制定规划,及时做好起步工作。
目前,国家已经开始落实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我们根据实际,上报了一批建设项目。对此,要争取主动.及时跟上,抓好项目的跟踪落实工作,了解各方面信息,在西部大开发中抢占先机。
要制定好西部大开发规划。没有规划,工作就会陷入盲目和被动。要明确方向,重视规划的 指导 性。做到“一个适应”,“三个突出”,“五个结合”。“一个适应”是一与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相适应。西部大开发有自己的特殊性,需要我们认真研究,主动适 应,符合西部大开发口味。
“三个突出”:一是结合实际,突出延边特色。项目要有自己的特色。既有可行性,又有特殊性,要体现边疆特点、少数 民族 特点、落后地区急需发展的特点。二是根据要求.突出一些大项目。能够列入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计划的,项目不可能很小,要针对实际可能和发展需要,尽量 做大。大项目便于争取,也能振奋人心,更有利于延边今后的发展。三是考虑未来,突出超前性。延边的发展不可能停留在现有的水平上.要超前设想。特别是一些 基础设施,更要放眼长远.结合延边较长一段时间 经济 和社会发展可能报项目。“五个结合”:一是要搞好与“十五”计划的结合。西部开发规划要充分吸收“十五”计划的精华,把“十五”计划的重点项目融入到西部 开发之中,真正落到实处。二是要与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开发和长白山资源保护利用结合起来。借助西部大开发的契机和动力,促进我州在更高层次上的开放开发,实现长白山生态保护和资源的有序、可持续利用。三是与招商引资结合起来。国家在西部大开发上给予的主要是政策,用足、用活各项政策,并以此来吸引各方面的 投资,是我州各产业实施中大开发的重中之重。四是要与扶贫开发相结合。新的一轮扶贫开发将以区域为重点,我州要把更多的县市纳入到国家的扶贫区域里,充分 享受国家对贫困地区的照顾政策。五是要与兴边富民行动结合起来。国家民委组织实施的“兴边富民”行动,是配合和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我们要借助手多种方式、多种渠道.打好“边境牌”、“民族牌”和“西部牌”。
(三)以项目建设为重点,继续狠抓优质增量,扩大 经济 总量。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载体和落脚点是项目,项目是整个开发工作的关键。要围绕重点,全力以赴抓好项目的实施。首先,根据国家西部大开发 投资 导向,争取把“十五”计划中的重点项目纳入国家西部大开发盘子中。主要是突出 交通 通道、能源 水利、城市墓础设施、生态保护、支柱产业、扶贫开发、兴边富民等方面的项目。其次,项目上报要尽量多渠道。要配合国家计划正常申报项目,做好基础性工作;加强 与西部开发办的联系和沟通.争取享受更多优惠政策;发挥其他部委的积极性,为我们争取项目和资金创造条件。第三,做好项目的前期和后续项目储备工作。
参与西部大开发,还必须充分利用相关政策,搞好现有国有企业的改革、改组、改造,把扩大增童与盘活存量结合起来。对国有企业,首要的是抓好改革 问题,明晰产权关系,国有资本能够退出的.尽量要全部退出,让民营资本、外国资本取而代之,从而将企业激活,这也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动力所在。在此基础 卜,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对白麓纸业、吉林亚松、图们江石化、现通汽车、延吉卷烟厂等一批涉及全州的重点骨千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尽量规划到西部 大开发之列。要通过资产重组、兼并联营等方式,利用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培育一批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大企业或大企业集团。同时,进一步放开搞活小企 业,特别是科技型企业,促其向“专、新、特、精”方向发展,培育“小巨人”企业。
(四)继续实施开放带动战略,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
多年来,我们所坚持实施的开放带动战略与目前正在进行的西部大开发并不矛盾,二者都是推动全州经济实现踌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彼此相互促进。因此,我们不能颐此失彼.有了西部大开发搜忽视大开放,要继续实施开放带动战略.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
要继续抓好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开发。当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益强劲.我们应该乘势而上,把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开发推向析的发展阶段。要科学 规划建设好库春中俄互市资易区.充分利用已开辟的国际海陆联运航线,把边境贸易摘活、摘大。开发区建设要积极创新 管理 体侧和内部运行机侧,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支排体系,全面提升开发区的整体形象,使开发区真正成为我州“十五.新的经济“增长极”。
全力实施“十五”招商引资工程。招商引资是扩大经济总足、增强经济实力、缩小与先进地区差距的根本途径,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和原动力。我 们在认真 总结 招商引资百亿工程的基础上,提出“十五”招商引资工程。要借鉴吉、长两地的做法,成立州招商引资工作委员会,设立常设机构,以保证招商引资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性、专业性。根据国家鼓励的项目种类和延边的实际,商水准抓好项目收集啼选、可研论证、包装、管理、实施等每个环节.努力实现与国际俊例接软。进一步 拓宽投资领域,允许外商依照有关规定投资电信、旅游、市政公用企业和其他已承诺开放领域企业。推进外商并购企业.鼓励利用项目特许权、运营权与收益权 融资,大胆尝试BOT、TOT等触资方式。重视对内开放,主动与东部地区的企业衔接,吸引发达地区的资本.特别是民营资本到延边投资办厂。要大力发展对外经济 贸易。“九五”期间,全州外派劳务收入多达8亿多美元,仅去年就达到2亿多美元,我州目前还没有一个产业能够创造这么多的纯收入。要进一步拓宽 市场,扩大对外承包劳务规模。继续做好外派劳务管理工作.提高群众的防范意识.增强经营主体的守法意识,使全州对外承包劳务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 道。
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支柱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和载体.必须超前规划,加大投入力度。我州民俗旅游潜力很大.要突出特色.把朝鲜 族餐饮、歌舞、生活方式等开发为系列产品.增强其观赏性、参与性、娱乐性。延边旅游要求得大发展,必须拓宽视野,积极寻找与周边国家和地区景点、线路的结 合点.走联合促销、资裸共享、共求发展的路子。深度开发长白山冰雪旅游资像,科学搞好规划.高层次抓好产品建设,坚持办好长白山冰雪节,千方百计地变季节 性旅游为全天候旅游。
(五)实施科教兴州战略,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要实现经济上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先实现人的跨越,这是前提和基础。要牢固树立“振兴延边,人才为本”的思想,增强“跨越式发展必须依靠人才”的 观念。要按照全州“+五’人才发展规划的部署,结合我州实施跨越式发展的实际偏要,加快“人才工程”的实施步伐。一是要借助享受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有利时
机.傲好人才的引进工作。在引进上要不拘一格,引才与引智相结合,用事业、政策和良好的待遇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二是要在培养和培训本地人才上下功夫.优 化结构.加快培养,大胆使用。三是要给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创造一个良好的 环境。
发挥科技主导作用。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实现踌越式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发挥后发优势.实现 经济 整体跃升和后来居上的现实选择。我州 工业 经济荃本上是传统产业.科技水平较低,高附加值的产品很少。要依攀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引攀推动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全面加强科技工作。必须以高新技术和先进 适用技术对我州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使其尽快优化升级.提高产品的 市场 竞争力。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明晰政府、科研单位、企业三者的关系,促使科研院所尽快走向市场,实现企业化。
增强 教育 投入.切实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里上。教育作为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产业,必须为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提供智力支持和 人力 资像。要按照教育规律.加大教育投入,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实现教育的新跨越.为我州经济发展提供 动力。
加快国民经济和 社会 发展信.e.化步伐。一是要抓好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好图们江国际信息港等四大工程;二是要加快信息资探的开发利用;三是要加快普及应用步伐,发展 电子 商务、电子政务。四是加快信息网络人才的培养。
(六)转变政府职能,营造有利于跨越式发展的体制 环境。
实现跨越式发展.不能一徽而就,它不仅需要一个过程.更需要各方面的配套跨越。政府作为实施跨越式发展的主要组织者,必须按照中央政策和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加快政府机构改革步伐,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以适应市场经济和跨越式发展的迫切需要。
当前,突出的是要认真贯彻“四政”方针,搞好软环境建设。政府的中心工作是促进经济发展.推进社会进步。贯彻落实“四政”方针,要与勾画延边跨 越式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转变政府职能、转变 管理 方式、转变工作作风上下功夫,求实效,为建设“廉沽、勤政、务实、高效的政策目标创造条件。贯彻“四政,方针,不能讲在嘴上.写在纸上.而是要落实到行动 上.落实到工作中.把它作为抓工作、促发展的动力。通过深入落实“四政”方针.使我们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抓落实,共同为实现经济和社会 的整体跨越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抓住桥头堡建设历史机遇 推动云南跨越发展
抓住桥头堡建设历史机遇 推动云南跨越发展
所有的期待在这一刻汇聚,崭新的征途从这一天开启——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挺立潮头,云南正乘风破浪。5月30日,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动员大会在瑞丽隆重召开。会议提出,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倍加珍惜难得的历史机遇,倍加珍惜良好的发展势头,以桥头堡建设为契机,推动云南科学发展。
云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白恩培作动员讲话。云南省委副书记、省长秦光荣主持。云南省委副书记李纪恒,省政协主席王学仁,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罗正富,省委常委、副省长李江,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杨应楠,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张田欣,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辛桂梓,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晏友琼,副省长孔垂柱、和段琪出席主会场会议。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仇和在昆明分会场出席会议。
白恩培在动员讲话时首先指出,国务院于今年5月6日下发《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云南各族人民的亲切关怀、深情厚谊和殷切期望。他代表云南省委、省政府向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有关部委表示衷心的感谢,对支持帮助云南桥头堡建设的社会各界和为桥头堡建设前期工 作付出艰辛努力的各族干部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
白恩培指出,《意见》的下发是云南发展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对推动云南科学发展至关重要,对云南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至关重要,对云南扩大对内对外开放至关重要,对云南边疆民族地区脱贫致富至关重要,一定要充分认识其重大意义,把握精神,吃透政策,狠抓落实。当前,要紧紧抓住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全面推动桥头堡建设不断取得实效。一是紧紧围绕提高支撑保障能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二是紧紧围绕优化区域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格局。三是紧紧围绕全面提升开放水平,推动开放合作再上新台阶。四是紧紧围绕建设外向型特色产业基地,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再创新业绩。五是紧紧围绕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出新步伐。六是紧紧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建设取得新成效。七是紧紧围绕建设稳定繁荣边疆,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发展实现新跨越。
“政策是最大的机遇,是重要的资源,是巨大的推动力,是潜在的生产力。”白恩培指出,《意见》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含金量高,支持力度前所未有。政策用好了,云南的发展就会乘势而上、日新月异;政策用不好,云南的发展就会痛失良机、举步维艰。要吃透政策精神,搞好政策衔接,完善政策体系,用好用足支持政策,切实拿出实在管用的办 法和措施,把《意见》提出的各项政策措施细化到具体项目中,以完善的政策措施引导和推动桥头堡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要大胆创新体制机制,勇于打破思想障碍和体制桎梏,把先行先试贯穿到桥头堡建设全过程,不断推进各项改革。
白恩培要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加快形成全面启动、上下联动、左右互动的工作格局。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主要领导是桥头堡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要建立健全责任落实和监督检查机制,把桥头堡建设业绩考核纳入综合考核目标,加强督促检查。要完善规划方案,抓好项目实施,切实做到重点工作项目化、项目建设责任化、项目责任具体化,用项目来支撑和推动桥头堡建设,把国家给予的政策,变成实实在在的财富。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注重运用典型引路,持续不断地开展宣传活动,形成声势,振奋精神,凝聚人心。“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白恩培说,美好前景催人奋进,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云南科学发展就一定能够迈上新台阶,《意见》描绘的宏伟蓝图就一定能够实现。
秦光荣就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提出要求。他强调,国务院关于支持桥头堡建设的文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的纲领性文件,全省上下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把握文件的精神实质,特别是要围绕建设桥头堡的发展目标和突破性政策的具体内容,切实 把握文件的深刻内涵。要迅速掀起建设推进热潮,推动建立工作协调机制,为桥头堡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提出贯彻落实国务院文件的任务分解方案,进一步细化各项政策措施;抓紧上报桥头堡建设总体规划,争取尽快批准实施;组织开工一批重大项目,形成桥头堡建设热潮。要把组织好昆交会作为云南贯彻桥头堡重大部署的一项具体行动,力争取得新的成效,使昆交会及南亚国家商品展的开放性和国际性特征更加突出,使昆交会真正成为云南与国内外商贸交流的大平台。
云南省政府秘书长丁绍祥、省政协秘书长车志敏参加会议。省直有关部门、中央驻滇单位、大型企业的主要负责人等近400人参加瑞丽市主会场会议,各州市、县(市区)设分会场,近13000人参加会议。
第四篇:寄望深圳抓住发展机遇 增创新优势
寄望深圳抓住发展机遇 增创新优势
2010年07月15日
深圳特区报
甘子玉,1929年10月出生,广东省信宜市人。1975年至1978年任国家计委计划组副组长。1978年至1983年任国家计委副主任、党组成员兼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副主任。1984年至1997年任国家计委常务副主任、党组副书记(1988年5月确定为部长级)。
原国家计委常务副主任甘子玉曾经参与执行深圳经济特区建立的具体决策,参与了著名的中央50号文件的调研、起草,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以及30年来深圳改革开放事业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在深圳特区建立30周年之际,本报记者有幸约访了他。
一天早晨,记者走进甘子玉位于国家发改委的办公室。年过八旬的他,略显清瘦,精神矍铄。
“这是我找来的1986年出版的沿海城市开放和特区工作文件选编。”正是因为对深圳的深厚感情,甘子玉为此次采访做了充分准备。他从身边的袋子中小心翼翼地拿出页面已经发黄的珍贵史料,随后又拿出了厚厚的一叠资料,包括他为本次专访亲手书写梳理的当年的重要事件,以及一些与特区建立和改革开放有关的书籍和文件复印件等,复印件上还密密麻麻地写了很多注解和补充。
翻阅着这叠厚厚的资料,在两个半小时的时间里,甘子玉栩栩如生地向记者叙述了那段令人难忘的历史,并寄望深圳能抓住四个重大机遇,创造新的辉煌。
关于深圳特区建立的决策
参与调研起草著名的“50号文件”
当时,内地和香港经济差距太大,为了谋生,1978年成千上万人从深圳往香港偷渡。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的习仲勋了解到,深圳河两边差距这么大的主要原因,是香港能放手利用国际上的资金等有
论的。”他开玩笑地说,当时双方可是不断“讨价还价”。比如说,当时全国都是计划经济,不可能一搞改革开放,把两省划出来,全国各方面计划体制一下子都适应起来。而在全面计划经济下,全国财政都是统收统支的,在此背景下,地方财政相对划分出来,地方又有很大的自主权,具体怎么实施?搞财政包干,包多少,怎样包法?
他介绍说,广东省政策研究室之前对广东实施特殊政策起草了一个草案,工作组与广东省有关人员一起讨论修改。
“工作组住在广东省小岛招待所里。我和李灏同志相对年轻,所以负责具体文字改写工作多一些。后来,国外有个作家写了一本书,介绍这段历史,他说,参与讨论起草50号文件的人中就有两个广东人,言外之意是说广东人还是偏爱自己的家乡。这真是没边儿的事。”想起这个小插曲,甘子玉忍不住笑眯了眼,说,“还真是巧了,我和李灏同志都是广东人。答应接受这次专访后,我还在电话中与李灏同志聊到了这件事。这也算是那位作家的幽默吧!”
“工作组在福建也调研了8天。一路走来,大家逐步形成了统一的比较系统的意见,我们协助两省起草的向中央请示的政策性报告也修改成形了。”甘子玉说,工作组回京后,中办随即接到了正式报来的广东省委《关于发挥广东优越条件,扩大对外贸易,加快经济发展的报告》和福建省委的《关于利用侨资、外资,发展对外贸易,加快福建社会主义建设的请示报告》。经过中央领导同志审批,中央于1979年7月15日以中发197950号文件,批转了这两个报告,这就是著名的50号文件。
“50号文件里面就包括举办出口特区这一条。”他介绍说,特区内允许华侨、港澳商人和外国厂商投资办厂,实行优惠税率,可以从加工装配、轻型加工工业和旅游业入手,积累资金,逐步兴办技术水平高的项目,先在深圳、珠海试办,待取得经验后再在汕头、厦门举办。后来,两省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和举办四个特区并列为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重要部署。
“这些„特‟的内容,现在看来都是很平常的事了,没什么令人惊讶
用粮票,但随着两省城市人口的增长,发展优势经济作物和出口农副、土特产品需求的增加,粮食就供应不足了,广东要求调入更多的粮食。特别是渔火薄田的深圳,本来就一直依赖调入粮食,现在更紧张了,希望国家允许专项进口一些粮食。”他回忆说,“我们在会议上支持这个意见,当时国际粮价相对国内来说还便宜,可以进口国外一些粮食进行补充。”
“在1980年两省会议纪要(中发198041号文件)中把这个措施扩大而成„调整农业发展方针‟的一小节。”谈到这段往事,甘子玉不自觉回想起了一个趣事,笑着说:“当时国际市场上面粉便宜,大米比较贵。根据决定,有一次外贸公司就补充进口了面粉加给广东。但没想到的是,南方的深圳人和广东人不像北方人一样会做面粉食品,拿着面粉只有干着急的份。后来用多进口的小麦从其他省调换大米,才解决了广东人吃米饭的问题。当然,进口这些粮食有利于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对发展农副业生产与出口都起了很好的作用。”
“除了粮食问题,这次会议上还提出要抓紧解决能源和交通运输问题。”他介绍说,广东福建两省燃料动力均不足,交通运输紧张,问题十分突出。广东发电装机容量不足,由于煤炭运不进去,已有电厂还不能满负荷发电。当时广东常年缺电百分之二十五,枯水季节更为严重。深圳本来没电厂,电网又来不了,就更缺电了。如不抓紧解决,经济的发展就要受到极大限制。
“当时允许广东省自己用外汇免税进口石油,用柴油机发电,因为修电厂时间长,买个柴油机、汽油机容易,甚至租个列车电站,也可以凑合发电用。但成品油马上也紧张了,还是得修电厂。所以深圳后来建设了沙角A、沙角B电厂。”他说,交通也同样,那时候公路较少,根本就没有高速公路,交通运输太紧张了。
“我建议支持与外资合作,修建广深高速,并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修建。”他回忆说,“沙角电厂和广深高速,后来都是与香港爱国实业家胡应湘合作的,他是个优秀的工程专家,出资出力。因为项目大,有些需要协调的问题常要跑北京。因此我很高兴,有机会能促进深圳
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贯彻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措施。中央书记处和国务院分工由谷牧同志具体负责。还规定各有关部门都要确定一位负责同志分管有关工作。”文件总结了三年来做的主要工作:在吸收外资上初步打开了局面;以首先搞好基础设施为重点开展基本建设;引进了一些先进技术和设备;较快地发展了工农业生产;加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打击了经济领域的犯罪活动;改善了人民生活,稳定了边境地区的秩序。这个文件对特区建设的方针、政策和重要措施,又有新的发展,提出了十条措施。为此,谷牧同志回京后把有关部门分管特区有关业务的负责同志组织起来,建立了联合办公的会议制度,更及时地解决问题。
“这个文件发了之后,特区的干部和群众受到很大鼓舞,据说在深圳还鸣放鞭炮表示庆贺。特区要办,并且一定要办好的鲜明旗帜更高地举起来了。”甘子玉回忆说,此后,特区的发展迎来了“春天”。但1985年,深圳特区的发展曾遭遇一次“阵痛”,不过也因此迈上发展的新里程。
“当时的问题主要是特区基建铺的摊子铺得大了,1985年的计划安排比1984年实际增加40%,上年结转和新安排开工的项目达400多项,与此同时深圳特区发展外向型经济进展还不够,认识上不统一。”他指着当时的会议记录对记者说,为解决这一问题,1985年12月25日至1986年1月5日,谷牧受国务院委托,在深圳召开特区工作会议。到会的有广东、福建两省,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国务院29个部、委、办、局的负责干部近200人。这是到会人数最多,开会时间最长的一次。
“这次会议我也参加了。当时因为对发展外向型经济下工夫不够,外商投资游资多,投资实业少,我们在深圳看到,宾馆酒店入住率低下来了,有些宾馆酒店把部分楼层的地毯都卷起来了。对深圳经济特区的不利言论又开始出现,„唱衰‟深圳特区,对特区„能不能办好‟的疑问增多起来。„深圳不行了‟、„深圳是不是差了‟等非议再起。”甘子玉回忆说,深圳面临又一次“阵痛”。在这次会议上,谷牧同志在会议
工业生产值差不多年年翻番,城市初步成形,这是我们伟大的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设计总图的一个绚丽篇章。没有邓小平同志1979年的重大决策以及后来一系列的关怀、支持、鞭策,便没有今天深圳这一切。”甘子玉说,“我刚才所回忆的深圳建设初期的岁月,不过是为贯彻邓小平同志改革开放伟大设计的开端。在记忆中,当时党和国家领导人来深圳视察的、我个人作为陪同前来深圳的就有:1983年2月,陪同胡耀邦同志视察蛇口工业开发区,整个深圳特区还在筹建的初始,耀邦同志说要大力支持,并留下„特事特办,新事新办,立场不变,方法全新‟的要求。1990年2月,我陪同李鹏总理到深圳视察若干项目。1990年6月,我陪同江泽民总书记到深圳视察,2000年11月陪同江泽民总书记参加深圳特区20周年庆祝大会等等。领导同志们的现场指导、指示、关注,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深圳特区建设的深切关怀,这都是我们要永远铭记的。”
关于未来深圳的发展
抓住四个机遇走向发展新阶段
“30年来,深圳已经由一个仅有3万人口,三条街道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化的现代大都市,这是30年来深圳各级领导和全体深圳人团结奋斗的伟大成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深圳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上,期望深圳要立足新起点,实现新跨越,当好科学发展的排头兵,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更重要作用。”从过去回到现实,一直关注深圳的甘子玉又专门向深圳市领导同志请教,他寄望深圳在全面深入学习和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奋斗中,能抓住四个重大机遇,走向发展的新阶段。
“首先,深圳要抓住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历史机遇。”他说,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国务院放眼世界、面向未来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深圳作为一个国家创新型城市,在整个国家创新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这是非常难得的重大机遇。要好好抓住它,做好这篇大文章,一定要立足现有高新技术产业优势,紧紧围绕国家自主
第五篇:抓住发展机遇 提升发展水平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
抓住发展机遇 提升发展水平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
第三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也是衡量一个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市场经济发育、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和效率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城市基础设施条件的不断改善,对服务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解放思想,抢抓机遇,进一步提升三产水平,优化三产结构,实现三产规模化发展,在以下几个方面,我们可以有所作为:
一是科学制定发展规划。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科学的规划引导,促进我市第三产业的发展,也要从加强规划入手。要按照全市“十二五”规划的空间布局,超前谋划,科学规划,为现代三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要结合我市经济发展的战略导向及远景,以促进第三产业和沪杭城市的对接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促进交通服务、贸易餐饮、文化教育、会展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对接。要围绕我市的“家电制造、会展旅游、商贸服务、现代农业”等主导产业,全力谋划好现代服务业的创新平台和有效载体,为推进三产服务业快速发展打好基础。
二是全面实施产业集群战略。要依托我市的家电制造业特色,规划好专业市场,通过举办各类交易会、艺术节、展览会等大型活动,不断提升专业层次,打造国内、国际知名度。突出重点行业提升,围绕工业转型升级,加快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科技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大力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围绕培育消费热点,加快生活性服务业发展,重点推进现代商贸、旅游等领域发展。围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重点推进创意研发等文化产业发展。
三是不断创新发展环境。环境是第一竞争力,更是加快现代三产服务业发展的关键和前提。为此,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为做大做强三产服务业营造良好的氛围。一是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机制,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建立激励机制,努力为第三产业提供“全方位、零缺陷”服务,增进第三产业的活力和生机。二是塑造良好商务环境。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推进市场诚信体系建设,是加快现代三产服务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要积极构建诚信体系,建立健全诚信评级制度,鼓励诚信经营、公平竞争,大力引进和扶持国家、省级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构建诚信高地,努力为投资者营造公平竞争和规范有序的商务环境。三是营造良好社会环境。要着眼现代三产服务业发展大局,大力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优化全市的法制、治安环境,努力为客商提供一个平安、稳定、和谐、愉悦的投资消费环境。
四是突出重点载体建设。要抓好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通过重点打造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家电制造、文化休闲、现代商贸等产业集聚区,在全市逐步形成“多点支撑、和谐发展”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总体布局。
五是突出重点企业培育。根据《浙江省服务业重点企业认定办法和扶持政策》的精神,在我市重点行业中选择一批主营业务突出、市场竞争力强、发展潜力大的服务业企业,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发挥重点企业的引领示范作用。引导和扶持服务业企业做大做强;鼓励服务企业强强合作和品牌嫁接,实现服务品牌和产品品牌的良性互动,形成一批品牌知名高、竞争力强的服务龙头企业。
六是加强政策扶持。继续抓好已出台政策的落实工作,研究制定服务业人才培育、服务业用地保障、集聚区建设等政策措施。强化服务业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优化使用结构,确定专项资金支持重点和规模,根据需要安排服务业专项资金,支持服务业发展。
七是加强要素保障。加大对服务业发展在用地、融资、人才等方面要素的支持力度,在编制各类规划时,应明确保障服务业发展用地;在制定用地计划时,要根据需要,逐步提高服务业用地比例。对列为市重点服务业建设项目、重点服务业集聚区内的项目,在安排建设用地指标时,予以优先考虑。引导金融机构逐步增加服务业贷款规模,加大对符合条件的重点服务企业的授信额度。
在推进服务业发展中,要着力推动服务转型升级和人才强市战略,重点是“以人为本”、抓好人才的培养和人力资源的建设工作。对此,要注重发挥人才引领作用,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力度,完善人才引进、流动、评价、激励等一系列配套政策,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要多渠道引才聚智,实现人才总量迅速攀升。进一步创新人才引进方式,不断拓宽引才渠道,除了人才交流会、人才集市等传统方式引进人才外,充分利用网上人才交流会、企业研发中心、社会实践基地、著名院校合作等平台,加大人才引进和高层次人才的柔性流动,实现了人才的快速集聚。
要多元化培养开发,促进人才素质全面提高。坚持培养和开发并重,实施素质培训工程,在实践中锻炼和培养人才。要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发挥职业教育学校和培训基地的作用,加大对各类人才的培训力度。
要多方面创新机制,激发人才工作创新活力。创新人才交流机制,积极推进人才区域交流,强化与上海、杭州等地高校和人才市场合作,经常性开展大型、专场人才交流和培训活动;创新人才合理流动机制,建立优秀人才引进绿色通道,鼓励人才柔性流动;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奖励为主体、社会力量奖励为补充的人才激励机制,尧
要多途径优化环境,营造人才创业创新良好氛围。进一步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改善生态环境,强化社会管理,努力在居住、医疗、子女就读、户籍管理等方面为人才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大力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健全以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保障等为主要内容的人才工作政策体系。加大财政对人才工作的投入,保障人才政策的落实,认真执行好对各类人才的管理、分配、奖励和福利政策,发挥政策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大力宣传各类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抓好创先争优等评选活动,努力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人才发展的良好氛围。
在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中,在抓好人才工作的同时,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和国际化的方向,实行市场主导与政府推动相结合,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总量扩大、结构优化、布局完善、比重提高,加快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通过大力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强化服务业的要素保障措施,加快推进服务业重点行业发展,积极引导服务业领域创新发展。要加强对服务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加大对服务业发展在用地、融资、人才、税费、资金、品牌创新等方面支持力度,下决心、高标准地推进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促进服务业的集团化、网络化、品牌化经营,促进服务企业数量和规模的增大,形成多元经济主体参与的充分竞争格局,推进我市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