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信息化技术引领大学教学改革[合集]

时间:2019-05-12 22:59: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用信息化技术引领大学教学改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用信息化技术引领大学教学改革》。

第一篇:用信息化技术引领大学教学改革

用信息化技术引领大学教学改革——以翻转课堂为例

【摘 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高校更是在信息化的浪潮中占据主导和主体地位。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化教学已成为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有力支持,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较的优势。信息技术在高校的应用,使高校“教”与“学”的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变得可行和现实。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高校教学改革;翻转课堂

一 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云计算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教育云服务被广泛应用于高校的教师授课与学生学习当中。通过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教师和学生都在“云”上构建自己的公共和私属“领地”,在“云”上进行信息处理、开展教与学活动。

(二)数字化集成智能教室的应用

数字化集成智能教室主要是由电子白板、多点接触控制课桌、宽带多媒体教学系统、智能课堂录播系统等组成,是目前大多数高校普遍应用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在数字化集成智能教室的技术支持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和课堂组织形式完成教学,是提高高校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高校进行教学改革的技术保障。

(三)移动学习的应用

移动学习是一种新型获取信息和接受教育的学习模式,它依托于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技术,构建学习资源平台,通过移动社区、直播讲座、交流园地等资源分享的形式,打破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帮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四)普适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普适计算机技术目前在我国高校中还没有广泛普及,它在理论上、技术上、服务上还有一些与我国高校现行硬件设施、技术水平和教学需求不尽相符的地方。然而,它代表着我国高校信息化教学的发展方向,很多国内的专家学者已经开始关注这门新兴技术,并积极对其研究与调整,希望可以早日应用于我国高校教学中。

二 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教与学方式的改革

高校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改革,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同样,信息技术的进步与更新,也推动着高校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一)教学模式的改革 1.教学理念的改革

在传统的高校课堂上,由于受到时间、地点、人数、教学手段等方面的限制,通常只能采用教师讲解、学生记忆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这不仅不利于调动教师的教学热情、限制教师的教学思维,也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师可以随时随地与所有学生交流沟通、并采取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为学生创设逼真生动的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分享、判断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提升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此过程中,师生关系发生自然的过渡和转换,学生变成了课堂的主体,成为课堂的主导者和参与者,教师通过从旁指导,把握课堂方向、进行知识梳理、达到向学生传授知识、提升学生能力的目的。2.教学手段的改革

信息技术的普及以及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化,促使高校教学手段也发生变革。教学手段的变革,在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素养、锻炼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不仅是高校教学手段的变革,也是高校教育水平大幅度提升的重要标志。

首先,教师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演示实验过程、播放教学资源、与学生交流沟通,有的教师顺应科技发展潮流,利用电子教案进行授课,这一系列的变化,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意识,灵活了课堂组织形式、拓宽了学生学习渠道、丰富了教学资源,打破了传统教学只能以教材为依据,“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是大学课堂的有益变革。

其次,随着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促进了多媒体教学设计理论研究的发展,方便了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与重组,大大提高了高校教学水平。3.教师素质的提高

在信息化环境下,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

(2)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水平,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

(3)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树立信息意识,提高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加强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利用信息技术创新高校教育。4.评价体系的完善

在信息化环境下,传统的应试模式的评价体系显然已经无法适应高校的教学需求,我们要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建立新型评价体系,力求给予学生客观、全面、合理的评价,并实现以评价促进步、促发展、促提高的目的。

首先,实现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利用信息技术,对于学生整个学期的学习过程进行记录,建立电子档案袋,一方面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困扰或者偏差,并妥善解决,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将学生日常表现与期末成绩相结合,形成对学生的最终评价。

其次,实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模式。细化评价标准、灵活评价形式,获取客观公正的评价结果。

最后,丰富评价主体。要摒弃传统的教师“一笔定乾坤”的评价模式,实现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模式,达到教学相长、全面提高的目的。

(二)学习模式的改革 1.自主学习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发现新知的过程。在信息化环境下,资源高度共享,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教育资源,为他们自主学习打下了基础。与此同时,学生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与老师、同学、专家、学者进行无障碍的沟通和交流,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培养了他们热爱学习、勤于探索、乐于思考的精神。2.协作学习

在信息技术支持下,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协作学习的平台,在这一平台上,学生可以自由提问、答疑、发表见解、讨论辩驳,在沟通交流中实现自我提高与自我完善。与此同时,通过微博、微信等交流平台,还能记录学生学习过程,便于学生对自身学习情况进行回顾和反思,实现进一步的提高,也便于教师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利用Blackboard等平台还可以对资源进行进一步整合,丰富了学习功能,更加方便学生们的学习与交流。3.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需要大量的交流时间、丰富的信息资源,在传统课堂上很难满足这些条件。然而,网络平台给广大师生提供了这样一个敞开的交流场所,大家可以共同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整理,形成较为成熟的结论或观点,实现共同提高;也可以互相分享学习成果,交流学习经验,互帮互助,共同进步。4.混合式学习

所谓混合式学习,一般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师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课程特点、学生需求对不同的教学理论、教学手段和课堂组织形式进行整合,通过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相结合、课堂演示与虚拟模拟相结合、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相结合等手段,为学生打造混合学习的平台,帮助学生深度理解课堂内容、扩展学习范围和途径、灵活学习方式和方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三 大学教学新模式——翻转课堂成为现实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作业,让学生课下练习。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下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去使用优质的教育资源,不再单纯地依赖授课老师去教授知识。而课堂和老师的角色则发生了变化。老师更多的责任是去理解学生的问题和引导学生去运用知识。翻转课堂的本质是一场关于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模式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翻转”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

翻转课堂后,利用教学视频,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学生在课外或回家看教师的视频讲解,完全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而不必像在课堂上教师集体教学那样紧绷神经,担心遗漏什么,或因为分心而跟不上教学节奏。学生观看视频的节奏快慢全在自己掌握,懂了的快进跳过,没动的倒退反复观看,也可停下来仔细思考或笔记,甚至还可以通过聊天软件向老师和同伴寻求帮助。

2.“翻转”增加了学习中的互动。

翻转课堂最大的好处就是全面提升了课堂的互动,具体表现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由于教师的角色已经从内容的呈现者转变为学习的教练,这让教师有时间与学生交谈,回答学生的问题,参与到学习小组,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进行个别指导。当教师更多的成为指导者而非内容的传递者时,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们自己建立学习小组,彼此帮助,相互学习和借鉴,而不是依靠教师作为知识的唯一传播者。3.“翻转”让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更深入

翻转课堂改变了教师与家长交流的内容。大家都记得,多年以来,在家长会上,父母问得最多的是自己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比如:安静的听讲,行为恭敬,举手回答问题,不打扰其它同学。这些看起来是学习好的特征,老师回答起来却很纠结。因为在翻转课堂后,在课堂上这些问题也不再是重要的问题。现在真正的问题是:孩子们是否在学习?如果他们不学习,我们能做些什么来帮助他们学习呢?这个更深刻的问题会带领教师与家长商量:如何把学生带到一个环境,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学习者。

【参考文献】

[1] 郭保伟.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建设体系构想[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6(1).[2] 杨志和.云计算:教育信息化转型的助推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05). [3] 闰志明.王世纯,孔祥伟.教育信息化的创新扩散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8.[4] 丁煜,桑新民.教育技术在美国高校中的角色——访普林斯顿大学信息技术[J].中国大学教学,2007(2).[5] 刘树新,罗卫,李月霞.网络环境下研究生信息素质教育构建方路[J].河北工程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 邱清华,邓绍云,等.多媒体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经济研究导

刊,2009(24).[7] 王卫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邱清华,邓绍云,等.多媒体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经济研究导

刊,2009(24).[9] 刘宝存.世界一流大学发展模式的个性化选择[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6期 [10] 王立霞,刘伟.面向数字化教学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策略的制定与实

施[J].大连大学学报,2004(06).

第二篇:以信息化引领教育教学改革心得

以信息化引领教育教学改革心得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共同趋势。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教育信息化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促进科技创新的内在要求。抓住世界信息技术革命的重大机遇,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作为新时代的教师,首先,要树立现代化教育观念。教师应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即对学生的多种学习活动进行指导、计划、组织、协调,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及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

其次,要有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这就需要教师熟练掌握相关的电脑知识和有关的操作技能,了解和学习必需的软件,培养自己设计和制作课件的能力,做到能进行单机教学和网络教学。

第三篇:信息化时代下大学课堂教学改革

信息化时代下大学课堂教学改革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的许多高校也开始实行基于信息化的大学课堂的教学方式,这不仅有利于学校自身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校的教学水平,同时也能够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代共同进步。笔者就信息化时代下大学课堂教学的特征和方法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当前我国信息化时代下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紧迫性以及在今后大学课堂改革中的策略。

关键词 信息化 大学生 课堂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06.054

University 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 in Information Age

SHEN Xiang,LIU Jianjin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Guangzhou College of Commerce,Guangzhou,Guangdong 511363)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many of the college classroom also started teaching methods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which is not only beneficial to the school's own development,improve students’ achievement and school teaching level,but also to continue to adapt the development,progress with the times.It conduct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methods of classroom teaching in the information age introduced and presented under current urgency of the information age 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 and strategies in the future reform of the university classroom.Key words information;college students;class teaching;reform

信息化时代的大学课堂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所要参加的课程进行积极的认识和学习的实践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将自己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的、所掌握的各种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通过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将知识转化成日后的工作能力,使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人才。① 信息化时代下大学课堂教学的特征和方法

1.1 信息化时代下大学课堂教学的特征

大学作为学生从学校走进社会的一个过渡阶段,它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大学课堂的教学特征,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看法,比如有的学者就将大学课堂教学的这种特征归结为以下几点:(1)大学的课堂教学将科学研究注入了教学过程中。(2)能够有效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力,对大学生的个人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明确的专业目的性,或者是职业倾向性。(4)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加多样化。②

1.2 信息化时代下大学课堂教学的方法

大学课堂的教学需要遵循一定的方式和方法,才能有效进行,实现教学目标。这个过程是一个将技巧、策略和技术相结合的过程,需要对大学的教学有一定的了解,需要明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等,才能有效地进行教学。

(1)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大学中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的,也就是说,大学中所有的教学课程都是为了教学目标的实现而进行的,它的存在价值就在于此。③所以,任何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也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而存在,它是手段和途径。教学方法能否长期存在,或者说教学方法的作用有多大,都在于它能否有效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2)教师和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两个主体,教师讲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他们都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发起者、实现者和体验者。到底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也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制约,需要考虑他们自身的发展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同时作为知识接受者的学生来说,本身就要有学习热情。作为知识传授者,教师要掌握先进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3)教学方法是对技巧、技术和策略的有机结合。教学方法有很多,关键是看什么样的方法能够有效实现教学目的。最好的教学方法就是以教学内容为基础,结合学生和教学的自身特点,从而形成一种技术、技巧和策略相结合的方法。也就是说,那些脱离实际、脱离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都是不可行的,无生命力的,无意义的。④所以,一定要结合实际、结合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信息化时代下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迫切性

2.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大学课堂教学改革提出新的要求

目前我国在校的大学生,大多是我国在进入新世纪之后,在实行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从普通高中进入大学的。基础教育课程由于本身具有的众多缺陷,使人们开始对其进行改革,反对基础教学的“死记硬背”,提倡“自主学习”,反对基础教育中的机械训练式的教学方式,提倡“合作学习、参与式教学”等学习方式。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实行改革之后,各中小学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学生们更愿意接受改革后的方式,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传统的大学课堂教学,仍然是老师占主体地位,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教师开展,在课堂上教师进行讲解,学生只是在座位上听,这就不利于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利于课程的顺利开展,学生与学生之间也缺少有效沟通,造成了学生之间缺少配合,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较差。这样的教学方法正在受到信息技术的挑战,所以必须要加强对大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要想实现这一转变,就要使大学课堂教学改革与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相互衔接,从而真正实现教育的彻底改革,从而使教育走上一条健康的发展之路。

第四篇:中国科技大学用大学精神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中国科技大学用大学精神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中国科技大学在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全面贯彻中央16号文件精神和安徽省委8号文件精神,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开展文化建设的规划,持续推进文化建设与创新,广泛开展科大文化传统的研究、教育与实践,进一步弘扬科大精神,把思想政治教育辐射到班级、院系、校园,延伸到课堂之外,形成了班级、学校、社会以及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格局和育人环境,使校园文化建设呈现出蓬勃生机。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科技大学是由中国科学院所属的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以科技为背景的管理和人文学科的全国重点大学,自1958年创办至今,经历了北京初创、迁址重建、改革创新三次艰苦创业历程。50年来,中国科大科教结合实现了教科双赢。改革开放以后,学校本科毕业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达到70%;从第一届毕业生算起,迄今有40多人当选中科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其中本科毕业生中平均每1000名毕业生中就产生1名院士,为全国高校之冠;研究成果连续多年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50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充分证明,科大的优良文化传统,是学校半世纪超常规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有效的资源,新形势下只有进一步弘扬科大优良传统,学校才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克服前进道路上所遇到的各种障碍,才能不断向一流研究型大学迈进。为此,在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学校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开展了一系列关于科大精神与文化传统的征文、讨论、研究、凝练、教育、传播工作,以科大精神擎起校园文化的大旗。

二、科大文化传统的研究

50多年来,中国科技大学以良好的校风、学风著称于高校之林。建校之际,郭沫若校长亲自起草校歌,歌词中有“又红又专,理实交融,团结互助,活泼英勇”之句。1959年开学典礼,郭沫若在长篇演说中,将科大校风概括为“勤俭办学,艰苦朴素,红专并进,团结互助”。为了使学校能够有声有色地继承抗大优良传统,郭沫若校长亲自起草校歌歌词,定名为《永恒的东风》,并请抗大校歌作曲者吕骥为校歌谱曲。

中国科大50周年校庆期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来贺信,贺信中希望中国科技大学“努力办成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甚至早在1999年7月,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安徽省政府签署重点共建中国科大协议,支持中国科大创办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这份协议作为我国“985工程”签署的第一个重点共建协议而被载入史册。

在中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要实现这个宏伟理想,需要一种追求卓越、勇往直前的开拓精神。把科大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离不开科大的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光大,需要科大精神强有力的支撑。为此,学校举办“重温校训、励志成材”征文活动,并专门组织力量,成立“中国科大文化研究”课题组,从文化的视角对科大精神的本质及其规律进行再认识,进而对科大文化传统进行系统研究。

通过对科大文化的系统研究,学校形成了两点共识。一是作为学校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校训是学校精神和灵魂的象征,科大校训虽有时代的烙印,但反映了中国科技大学独特鲜明的个性和办学理念,是科大不屈不挠、昂扬向上的精神财富,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创建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内在驱动力。二是半个世纪以来,几代科大人求真务实,不断开拓,坚持将育人作为第一要务,不跟风,不追求时髦,永不服输,“敢为天下先”,在内涵发展、所系结合、育人为本、民主办学、文化创新等教育实践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时形成了坚韧不拔、勤奋刻苦、民主开放、学术自由、理实交融、创新进取的文化品格,必须永远传承下去,中国科大精神这面校园文化的大旗必须高高飘扬。

三、科大精神大讨论

正是基于以上的思考,更好地发挥科大文化资源在加强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促进一流研究型大学创建中的积极作用,2005年10月,校党委发出通知,决定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精神理念的大讨论。通知发出后,广大师生积极响应,踊跃参与,畅所欲言,献计献策,积极投入到精神理念大讨论的热潮中来。学校先后展开部分老领导、老同志、学生代表、民主党派代表、中老年教师代表、青年教师代表等系列座谈会,畅谈科大精神。随后,科大精神理念的大讨论在全校范围内铺开。很多师生、校友积极撰写文章,纷纷表述自己对科大精神的理解和看法。学校开通了“科大精神大讨论”网站,《中国科大报》还开辟“科大精神大家谈”专栏,发表文章近百篇。

在这场轰轰烈烈的的大讨论中,学校还专门邀请一些院士、校领导、资深教授、杰出校友为大学生作报告,以弘扬科大的优良传统,激发青年大学生们爱国心与报国志。当这些科学大师、青年才俊们以自己的的人生体验和切身经历向青年一代诠释自己心中科大精神的内涵与实质时,与会的莘莘学子深受感染,会场不时爆发出热烈地掌声。自2006年4月以来,中国科技大学先后举办25场以“科教报国50年”为主题的“科大精神系列报告会”,施蕴渝、朱近康、彭子成、辛厚文、郭传杰、孙显元、韩荣典、俞书勤、朱清时、李定、舒其望、吴奇、张树新、蒋华、胡成行、许武、侯建国等纷纷走上台来,用科大精神的法宝为青年一代释疑解惑。几十场报告会下来,上万人次学生接受了教育。

与此同时,各基层党组织还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活动的开展,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如演讲、辩论会、主题报告等,组织师生对科大精神理念的集体讨论,进一步回顾、整理、传播科大优良传统和文化,以充分发挥科大精神及文化传统在凝心聚力、振奋人心、培育人才、提升核心竞争力中的积极作用。

通过科大精神大讨论,广大师生普遍认识到,中国科技大学在50年的建设与发展历程中,营造了具有科大个性的文化氛围,积淀了具有科大个性的精神特质,这种氛围和特质量是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科技大学致力于“创寰宇学府,育天下英才”,培育具有创新精神、能力和现代知识结构的一流人才,致力于建设具有较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教育与科研基地,致力于推动中国科技文化的发展的不竭动力。

四、科大精神的凝练与提升

通过对科大文化传统的系统研究,以及开展科大精神大讨论,广大师生认为,中国科大在历经北京创建、南迁重建、创新跨越与内涵发展等发展阶段的同时,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的先进文化与优良传统,其内涵极其丰富。在新的历史阶段,集中地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强国报国信念。中国科大诞生于“两弹一星”的国家需求,是为新中国的科技进步、国防现代化和社会发展而建立的,目的在于为新中国的繁荣富强培养尖端人才、贡献尖端科技。科大的创建是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的英明决策,其创建者大多是开国元勋和科学大师,他的建立寄托了老一辈革命家、科学家的强国情结。因此,围绕国家目标,创造一流业绩,达到一流水准,从来就是科大人的历史使命。可以说,科大的事业与国家的发展命运与共、息息相关。二是追求卓越品格。追求卓越、勇攀高峰永远是科大人的目标。正是这样一种品格,使得科大人即便历经磨难,甚至在文革南迁濒临解体的恶劣环境下,依然能够坚忍不拔,逆境图存,并在科学的春天里展翅高飞。三是创新进取精神。科大创校之处就被《人民日报》称赞为“我国教育史和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她从一开始就尊崇的“科学与技术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学理念,被实践证明是符合教育与科研发展内在规律的,因此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在50年办学历程中,科大总是能够在办学理念、模式、教学思想、科研体制等方面,勇于进行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创新,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四是民主自由传统。创新需要宽容,需要自由的空间,需要信任和激励。民主管理与学术自由是科大的优良传统之一。科大的民主校风,集中地表现在不惟上、不惟书、不轻信、不盲从的理性精神和科学态度。相对而言,这里比较少有论资排辈,比较少有学术门户之见,比较少有学术压制。院士、专家的权威与青年才俊的闯劲并行不悖,相得益彰。科大历经挫折又几度崛起,再度辉煌,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得益于科大的民主传统,可以让每个人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施展自己的特长,能够有畅通的渠道集中众人之智慧,不断创新。五是科学务实作风。在生活中,朴实无华;在学习上,勤奋刻苦;在工作上,务实稳健;在思维方式上,理性客观;校园风物方面,也是淡雅自然。在办学思想上,科大始终按照自身的目标定位确定每一时期的办学方针和发展战略,始终保持着尊重客观规律、追求科学真理、善于独立思考、决不盲目跟风的独特个性。近年来,在高等教育大发展的热潮中,科大人坚持走“精品大学、英才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之路,坚持自己的特色与优势,不靠规模创一流,办学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五、科大精神的弘扬与传播

学校是育人场所。科大的文化传统只有代代相传,才能不断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才能培养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合格人才。50周年校庆是所有科大人的盛事,学校充分利用这个契机,精心策划和布局,全面挖掘、梳理、传播学校办学成就、优良传统和文化品格,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宣传工作,集中营造良好社会形象,提升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也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收到良好成效。

在迎校庆期间,学校宣传部门专门组织力量,经过长时间的策划、研讨、编辑、修改、审定,正式出版《中国科大报校庆纪念特刊》(50版),50周年校庆纪念特刊出版发行后,得到广大师生校友的热烈欢迎和广泛赞赏。在2006-2007年组织开展20多场报告的基础上,宣传部将报告会进行录音、录像进行整理、编辑,并结集出版(现已正式出版上、中两册)。从老校刊、校友回忆等材料中披沙拣金,搜集汇注,整理出版了《花开的声音——中国科大的那些人那些事》。宣传部还将拍摄的科大风光图片挑选出来,并配以清新自然的文字,出版了图文并茂的《科大风物》,将科大十年来的报道进行精选,结集出版了《十年关注——1998-2008年媒体报道选辑》。充分反映科大精神与文化传统的研究专著——《梅与牛——中国科大的文化传统》也经过10多次业务研讨、修改,业已通过专家终审,即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另外,全面展示在国防战线上默默奉献的科大校友成就一书——《携笔从戎——从科大走出的将军》,经过集中采访并通 过有关部门保密审查后,也即将出版。这些书籍的出版,无疑成为一本本生动的教育参考书。

学校还在新华社、安徽省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整体策划了少年班30年、中科院创新育人50年、教师节等宣传报道,集中地向社会展示了少年班30年取得的人才培养成果和经验,集中展示了中国科大创新育人的成就。50周年校庆前夕,学校推出50年不下讲台的史济怀老师的典型事迹,《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科学时报》,以及省市媒体分别陆续刊发了专题、专栏、系列深度报道等文章。校庆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各大媒体和省市媒体刊发了中国科大校庆50周年的报道。2008年9月27日,国务委员刘延东来校视察,带来了胡锦涛总书记的贺信,当天,新华社发出通稿,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全文播发,《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中央各大媒体和各省机关报均作了报道。

2009年3月,由香港凤凰卫视精心打造的校庆专题纪念片《科学的春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光荣与梦想》一经播出,更是好评如潮。

为了充分利用学校文化传统教育的各种资源(阅读资源:《科学的春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光荣与梦想》、《科大精神系列报告会文集》(上、中)、《花开的声音——中国科大的那些人那些事》、《中国科大报建校50周年纪念特刊》;环境资源:校史馆、博物馆,校风纪念碑,郭沫若、严济慈、钱学森、华罗庚、贝时璋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塑像,现代艺术中心、陶艺中心,校园内其它文化景观;仪式资源:开学典礼、迎新晚会、主题班会、教唱校歌等),从2009年新生入学开始,学校将新生文化传统教育贯穿于新生军训、入学教育的全过程,旨在帮助入学新生了解中国科大创新发展的历史、成就与建设目标、文化传统与品格、学术传统与规范、大师风采与人文环境,帮助他们尽快融入中国科大的文化氛围,形成对中国科大文化价值的认同,从而自觉传承、弘扬优良校风学风,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大人”。

实践证明,这些举措,极大地激发了青年学生爱国荣校的热情,迅速地提高了他们献身科学的积极性,有效地加强和改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校园文化建设显示前所未有得活力。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教育,陶冶了情操,提高了素质,为把自己培养成为一流的创新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几年来,学校多次获得中科院、教育部及安徽省委的表彰,其中,2008年11月,由中国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报送的《加强优良文化传统教育的思考与实践》荣获教育部2008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第五篇:信息化引领未来养猪

信息化引领未来养猪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科技运用在畜牧行业越来越多。信息化时代下,养猪行业将会发生什么样的转变,你是否做好准备跟上时代的脚步?

智能化、信息化养猪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好处?

所谓信息化养猪是通过智能化电子设备、电脑及其他设备、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搭建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可以通过远程控制,传输数据、图像、声音。实时响应猪场环境信息、猪只采食及健康状况、自动精确饲喂、育苗接种信息、发情检测、配种提醒、转栏提醒等……让你远在千里也能精确掌握猪场实时动态,一系列复杂工作在弹指间轻松管理,还原猪只放养模式,避免对猪的干扰,大大减少人力成本,提升生产管理效率。

简单几句也许您会感觉天花乱坠,很难落到实处,那么来说几个大家关注的问题:

精确饲喂:中国大约有6亿头存栏母猪,传统养殖每头母猪一年需要的饲料大概是1.2吨左右,一斤饲料的价格2.5元左右,中国一年需要的饲料总价3万6千亿。

如果都使用智能电子饲喂站,根据母猪不同时期做不同饲喂计划,精确饲喂,一年至少为国家节约500亿元饲料的浪费,养猪户将大大节约饲料开支,提升养猪效率。

膘体控制:母猪在生产之前,膘体控制非常重要,偏肥和偏瘦都会导致难产,小猪个体不均匀,产仔的成活率等后果,而精确饲喂将实现对个体精细调整,通过系统对母猪耳牌号的识别,了解母猪生产日龄,在生产的前期进行膘体调控,使其达到最佳状态。

大栏群养,解放了猪:

传统养殖将母猪囚禁在铁笼里,母猪失去了自由,易发肢蹄疾病、便秘、褥疮、产道炎症等疾病,导致母猪繁殖力下降,生活力低,使用寿命缩短。

通过智能化设备进行大栏群养,这些问题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母猪的运动量增加了,身体好抵抗力强了,母猪回归到自然繁殖的过程。不再难产,母猪的寿命更长,产子质量更高,成活率也增加,显著提升PSY指数。

100%防追尾,自由采食不打架:

母猪群养好处多,但是也会有猪只抢食打架的问题存在。一个千头场,如果每栏母猪有2-3头因为打架而导致流产,一年的损失将是20-30万,流产对母猪的伤害是巨大的,直接影响到母猪寿命以及生产效率,智能防追尾饲喂站可以有效的防止猪只进栏抢食打架,猪只可以在无干扰的情况下自由采食,为猪场提升生产效率。

24小时不间断工作,随时待命,执行力强:

我们养猪的人都知道,猪和人的生活习惯是不大一样的,有的猪只喜欢晚上采食,白天睡觉。也有的猪只半夜发情,而这个时候工作人员已经下班了,你让工作人员半夜起来喂料或者查情几乎是不可能的,就算听从指挥,也会有很多的怨气,心情好就多喂点,心情不好就不喂。几乎不可能很好的执行命令。这样喂的猪怎么可能好?

智能化设备可以24小时不间断的工作,人力是无法做到的,执行力强,人为干预少,减少应激。

远程控制,随时随地管理猪场:

猪场集团化管理是未来的趋势,如果您是拥有几个猪场老板,你不可能每天在各

个猪场来回穿梭,首先时间上跑不过来,你不可能一天听取几个场长给你做生产汇报,一般猪场至少要隔离24小时才能下产线,没有办法第一时间了解猪场状况。

信息化猪场管理可以帮你做到,通过IFS系统,你能轻松了解各个猪场生产状态、环境状况,系统自动提示关键数据,实时跟现场工作人员互动,让所有情况一览无遗,轻松管理,甚至可以在手机上安装管理软件,把猪场带在身上,随时随地管理您的猪场。

信息化管理,解放劳动力,留住高级人才:

又是一年的毕业季,某杂志报到畜牧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为5.9分,属于偏低。毕业生为择业感到迷茫与无奈,用人企业同样因人才缺口苦苦思索,为何应求双方无法达成共识?

从毕业生而言:他们不排斥自己的专业,甚至不忍心丢掉自己苦苦钻研了4、5年的专业。但是在很多人的眼里,畜牧行业和几百年前一个样,日复一日的铲猪粪,扛饲料,做着最脏最累的活,在农村培养一个大学生不容易,毕业后没有一分体面的工作,却重新回到又脏又累的行业,对他们的亲人是非常大的心理落差,备受外界的压力强大,转行的念头也就悄然上了心头。加上企业对大学生的认同感,所提供的工作环境,也许一个月的实习时间就将他们对畜牧行业彻底死心。

企业而言:如果需要发展,提升效率,就需要更多的高级人才,来提升自己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但是却不能提供他们发挥能力的平台,如果让一个高级人才一直去扫粪、抗料、巡栏干一些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确实是大材小用,也很难留住人才。

信息化猪场管理系统将解决这一困境。

母猪什么时候发情?什么时候转栏配种?什么时候产仔等等……,这些工作往往都需要大量的人力去完成,传统养殖都是靠经验去管理猪场,经验需要积累,经验的来源要看养殖人员是否愿意学习,是否肯吃苦,执行力如何,是否有人愿意传授经验,培养一个人需要很长时间和精力,培养出好的人才又因为工作环境和劳动强度等因素很难留住。

信息化猪场管理软件,有强大的系统支撑,丰富的数据分析、预警提示。分析决策有了依据,工人从巡栏、喂料、扫粪等一些粗重且技术含量低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更多的时间用于分析数据,做更有价值的事情,效率提升了,工作也更轻松。对猪而言,干预少了,减少应激,猪只想吃就吃,想睡就睡。

用一句比较通俗的话来形容信息化猪场管理:“快乐养猪,养快乐的猪” 目前国内大部分猪场的养殖人员技术水平普遍偏低,文化程度不高,基本都是以经验式养殖和粗放式管理,技术层面的人员严重缺乏,企业引进高级人才难。想要引进高级人才,也许你需要先引进信息化猪场管理系统。

如何理性选择智能化养猪设备?

智能化养猪设备,是从国外引进来的,国内也有企业自主研发生产智能化养猪设备且品牌众多,对于猪场老板来选择什么样的设备来养猪,也是非常纠结的一件事情。生产智能化设备企业各执一词,很难分辨谁更好、谁更差,我们可以通过几个方面去考察对比,应该可以给你满意的答案。1:外观设计,做工用料

我们购买任何设备第一眼看到的都是表面,首先了解产品的设计是否合理,做工是否精良,使用什么材料,常年在猪场被猪拱来拱去能否受得了这种考验。钢材

厚度是多少,表面喷漆镀锌是否均匀,如果这些做工不好,很有可能生锈腐蚀,使用寿命缩短,投资回报无法保证。2:质量稳定可靠

这点也是最关键的,如果买了设备三天两头故障,经常维修保养,效益肯定没法得到保证,甚至会影响猪场的生产成绩。3:强大的软件实力支撑

看东西要看表面,但是不能只看表面,一台设备,做得再好也是台设备,不能称作智能化或者信息化,就像智能化电子饲喂站如果只是“斗车加料瓢”,那是简单的自动喂料机,实现不了信息化的管理,要深入了解这个企业是否真正为养猪户在想问题,强大的软件管理系统,可以帮助猪场搭建一个智能化猪场管理平台,在生产管理,营养管理,环境控制,体温监测等全方位进行智能化和信息化,这才是有技术含量的,也是需要投入极大的人力和热情深入研究养猪的企业才可以做到的,强大的数据分析,追朔历史、掌控现在、把握未来,为猪场从管理上全面提升经济效益。4:优质的服务团队

当考察很多家企业对比外观、质量、价格,软件管理系统之后,为选择哪个企业的设备而烦恼的时候,不妨看看这个企业的服务,或者听听老客户的口碑,也许选择就容易多了。国人对国外的产品都比较青睐,一方面是质量还过得去,另一方面是有面子,当然价格也是比较高的,但是设备始不可能终生无故障运行,保修期过后,谁来给你的设备故障提供优质服务,也许国外的产品不一定能够很好的跟进,这个时候国内的品牌也许会比较可靠。5:企业的背景

如果一个企业不懂养猪,不了解中国的猪场状况,生产的智能化设备肯定是和实际有差距的,国外企业做得质量是还过得去,但是他们真的了解中国猪场吗? 了解企业是否有养猪的背景,是否有大型的实验猪场,是否在这个行业里有一定的知名度,这个是比较关键的。这就好比让一个不识字的人去教书是一样的。

下载用信息化技术引领大学教学改革[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用信息化技术引领大学教学改革[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当代大学思潮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当代大学思潮 [提要] 社会思潮是一定时期在某一社会得到广泛传播并对社会生活具有某种程度影响的思想趋势或思想潮流。大学应当形成以社会主义核......

    用个性引领阅读

    让语文课堂成为个性阅读的舞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那就是说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要......

    用先进文化引领企业发展

    用先进文化引领企业发展---江淮电缆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作者:刘 晓 光 企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骨干,已不在是单纯赚钱的商业机器,而是一个完整地融于世界文化交流......

    用文化引领前行

    用文化引领前行 ——中山市华侨中学林加良校长工作室印象与启思本刊记者潘孟良(题记:2011年12月的一天,记者来到中山市华侨中学采访林加良校长。在古朴典雅的校长办公室里,广东......

    大学教学改革之我见(范文)

    大学教学改革之我见 李丹 201001005109 10针推(2)班 江西中医药大学【内容摘要】从高校发展的社会环境出发,探讨大学教学现在的发展状况和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关于高校教育改革......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范文大全)

    浅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针对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我们在不断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探索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是搞好英语教学的有效途径,而改革、优化课堂,并采取各种手段来......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摘要:近些年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面临着瓶颈,而微时代的到来似乎为大学英语开启了新的航标。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的蓬勃发展,当代......

    信息化技术与(定稿)

    信息化技术与“四环八步”课堂教学的融合反思 竹溪县城关中学 鲁静 【摘 要】本文从信息技术与四环八步课堂教学方面对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常见的错误进行详细地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