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例5(5篇范文)

时间:2019-05-12 22:11: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学内容《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例5》,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学内容《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例5》。

第一篇:教学内容《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例5

教学内容:除法的含义和读写法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而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备课时间:2月25日 上课时间:2月28日 教学设计:

一、前置学习

1、情境创设

熊猫妈妈有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能放()盘? ●

2、小组合作:

先独立思考并完成(1)(2)(3)

(1)熊猫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先用小棒分一分,能放()盘。(2)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算式是:

(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你能用()里面有()个()来表示吗? 小组讨论:为什么这个算式也能用除法来表示?

你能说说这个算式中每一部分表示的意义吗?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给它取个名字吗?

二、自主探究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的名称

1、小组展示: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

2、算式是:20÷4=5(个)

3、你能说说这个算式中每一部分表示的意义吗?

4、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给它取个名字吗? 被除数÷除数=商

三、交流展示

1、对比交流

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盘,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个,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表示?

2、举例说一说什么时候用除法算式? 把()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是多少? 把()每几个放一堆,能放几堆?

四、总结提升

1、分一分,填一填(书上第一题)

每份2个,分成了()份。12÷()=()

每份3个,分成了()份

12÷()=()

每份6个,分成了()份

12÷()=()

2、说出每个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商。(书上第2题)

3、练习三的1、2、3、4

第二篇:教学内容分数与除法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五年级下册》第65~6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3的就是1的。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3张饼的是多少张

教学准备:圆形纸片、多媒体课件

课前谈话

【新授】

复习旧知,启动研究问题。【出示题组】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组除法算式,看看大家谁的反应最快?(课件)

28÷4= 2÷100= 6÷4= 0.7÷2= 9÷10=

师:两个数相除的商有可能是整数,也有可能是小数。

1÷6等与多少呢?

生①:0.1666„

师:1除以6除不尽,结果除了用循环小数,还可以用什么表示?

生②:

师:这是你的猜想,光猜想不行,我们还得验证,经天这节课我们就研究这个问题。

【评析】通过一组口算,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即两个数相除的商有可能是整数)也有可能是小数。进而提出当1÷6得不到一个准确的小数时,又该如何表示?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索的积极性,渗透了合情推理的思维方法。

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研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师:这是一个圆形纸片,把当作一张饼,如果要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多少张,该怎样列式?

生①:1÷3= 结果是多少张?(课件演示)

师:每人分得1张饼的,就是张(板书)1÷3=(张)

d)如果把3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吃,每人吃多少张饼呢?怎样列式?

生①:3÷4 师:每个人手里都有3张纸片,以小组为单位,亲自剪一剪,拼一拼,看看结果是多少?

(小组合作)

交流

生①:把每个人饼平均分成4份,每人吃一份,就吃了张。

师:谁能给他们组的想法提几个问题?

a:你们是几张几张的分的?

b:每人每次分得多少张饼?(张),c:分了几次,共分了多少张?(就是3个张就是张)

d:怎样才能看出是张?

师:谁是和他们分法一样的?还有更简单的分法吗?

生②:把3张饼摞起来分,每人分一块,就是张。

师:提出问题:

a:现在是几张几张分的?

b:每人分了这3张饼的几分之几?

c:3张饼的就是多少张饼?

d:怎么看出是张?(还得一张一张的摆)

师(小结):【课件出示】

把3张饼一张一张的分,每人每次分得张张饼,分了3次,共分得3个张,就是张;

也可以把3张饼摞起来一块分,每个人都分得了3张的,就是张(板书)3÷4=(张)

【评析】两种分法都强调分得了多少张饼,让学生初步体会了分数的另一种含义,即表示具体的数量。

借助学具,深化研究。

如果把2张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应该分得多少张?用学具分一分。

生①: 2÷3=2/3(张)

借助想象,巩固研究方法。

刚才大家都是拿学具亲自操作的,如果不借助学具,你能想像出5张饼平均分给8个人,每人分多少张吗?

生①:略。(课件演示)

(5)刚才大家研究了分饼的问题,如果不借助学具你能计算7÷9的结果吗?(7/9)

【评析】借助学具分饼、想象分的过程、抛开情境给出除法算式三个环节的呈现层次清楚,逻辑性强,为学生概括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提供了足够的操作经验。

观察算式,概括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师:大家观察这些算式,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生①: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

师:被除数÷除数=

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那么a÷b可以写成什么形式?

大家还需要补充什么?(b≠0)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分数与除法的联系,他们之间有区别吗?(小组讨论)

生:除法是一种运算,而是一种具体的数量。

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联系与区别。

小结

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发现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你能说说刚才的研究哪些是发现的,哪些又是发明的?

生1: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我们发现的,但是分饼的方法是我们发明的。

生2:用字母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我们发明的。

【评析】学生的精彩的回答说明学生已经沉浸在了本节课的探索之中,且有了自己学习数学的思考与心得,这正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所期望的。

练习

出示上课伊始的口算题组

师:大家能用分数分别表示这些除法算式的结果吗?

教师解释0.7÷2=是可以的,这种分数形式平时并不常见,随着今后的学习,大家就能把它转化成常见的分数。

【评析】本组练习使学生知道了不论被除数小于、大于或等与除数,都可以用分数形式表示商,这样不仅加深和扩展了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同时为讲假分数及分数的基本性质打下基础。

一、说课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6 ~ 66页——分数与除法。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对于分数,学生并不陌生。在三年级的时候,他们已经初步接触了分数,通过直观和动手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数的含义,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在这节课内容之前,又进一步学习了分数的产生和分数的意义,这些都是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教材 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初步沟通除法和分数的关系;例2明确指出 可以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例题后通过适当的练习,在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巩固关系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本课时内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分数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数学概念,它的意义是多层次的。在本节课之前,学生是从“行为”(平均分物体)入手认识分数的;本节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则是对分数的进一步的理解——分数可以表示除法运算的结果。在 本课教学中,我力求从这样一个角度去突出这一点。

(二)教学目标

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探索和理解除法与分数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并从中体会到用分数表示除法商的优越性。

能在几组例证的探索过程中, 初步感受数学建模思想,培养观察、比较、归纳等探究的能力。

在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发展变化规律,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三)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发现、掌握除法与分数的关系; 难点是理解两个数相除商用分数表示。

三、教法、学法 在这一节课中,我以学生熟悉的平均分问题和分数的意义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点,借助实验操作、数形结合的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索,在经历

(b ≠ 0)这一知识的形成过程中,逐步构建除法和分数之间关系的模型,学会用分数这个新的数表示除法的商。

四、教学过程

开门见山,抛砖引玉。

1.把 6 颗糖,平均分给 3 人,每人分得()颗。2.把 3 颗★平均分给 3 人,每人分得()颗。3.把 1 块月饼平均分给 3 人,每人分得()块。

【设计意图:虽然只是简单的 3 道题目,但却复习了旧知识,同时又巧妙地引出新知识,抛砖引玉,为下面的研究埋下伏笔。】 •

承上启下,初步建模

1.承接前一个问题:把 1 块月饼平均分给 3 人,每人分得多少块?

根据整数乘法的意义,列出除法算式 1 ÷ 3 ;根据分数的意义,每人可得这块月饼的,借助月饼图可知,1 块月饼的 也就是 块月饼。因此 1 ÷ 3 的商可以用分数 表示。[ 设计意图: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根据整数除法的意义列出除法算式;根据分数的意义,直接用分数表示结果;其次借助数形结合,巧妙地把除法计算与分数初步联系起来。] 2.把题目改为:把 1 块月饼平均分给 4 名、5 名、6 名同学,每人分得多少块?

3.追问:如果平均分给 7 名、8 名、9 名同学,每人分得多少块?如果是 b 名同学呢? [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初步理解:如果被除数是 1,不管除数是几,都可以用几分之一的分数表示 1 ÷几的商。初步建立 的数学模型,为下面的研究奠定基础。] •

深入探究,理解含义

出示例 2 : 把 3 块月饼,平均分给 4 名同学,每人分得多少块?

通过“估算——猜想——验证——汇报反馈-——小结”这几个环节,明确:可以 用分数 表示 3 ÷ 4 的商。

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两个预案,结合学生的汇报演示。

预案 1 : 先把 1 块月饼平均分成 4 份,每人分 1 份,就是 块;再用同样的办法平均分另外 2 块同样大小的月饼。这样每人分得 3 个 块,就是 块。预案 2 : 把 3 块月饼叠在一起平均分成 4 份,每人取其中的 1 份,就是 3 块饼的。1 份有 3 个 块,拼起来就是 1 块饼的,即 块。•

归纳类比,发现规律

1.把 3 块月饼,平均分给 10 名同学,每人分得多少块? 2.把 7 块月饼,平均分给 10 名同学,每人分得多少块? 3.把 x 块月饼,平均分给 15 名同学,每人分得多少块? 列出算式,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检测反馈,拓展提高 .用分数表示下面各题的商 ÷ 8 = 9 ÷ 13 = 9 ÷ 8 = 11 ÷ 10 = 2 .想一想,填一填 完成书本课后做一做第 2 题,并添加这一道题目

通过 =()÷(),说明除法和分数之间的互逆关系;通过

提问,“()可以是任何数吗?”引导学生思考并得出:因为除数和分母都不能为 0,所以。3 .计算下面各题的商 ÷ 7 = 1 ÷ 2 = 5 ÷ 3 = 45 ÷ 5 = 9 ÷ 3 = 4 ÷ 5 = 2 ÷ 3 = 1 ÷ 6 = 4 .解决问题(1)一位火炬手跑 1 千米 要 15 分钟,平均每分钟跑几分之几千米? 1 ÷ 15 =(千米)

(2)如果要重新铺设一块 15平方米 的主席台,需要 41 块砖,平均每块砖占地多少平方米? 15 ÷ 41 =(平方米).思考提高题: 0.7 ÷ 2 的商也能用分数表示吗?

五、教学预评及板书设计

本节课通过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通过“抛——承——探——引”这几个环节,使学生经历了(b ≠ 0)这一 知识的形成过程,较好地构建了除法与分数关系这一新的数学模型,明确可以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而且板书简明扼要,重点突出,能有效地突出教学的重点和突破教学的难点,使本课教学目标能有效达成,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

《分数与除法》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基础上,从除法的角度去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在讲这节课之前,本来以为是很简单的一节课,学生在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时也一定会很容易,唯一的难点是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我想只要借助实物圆形纸片给学生演示一下,学生就会理解了,但当我讲完这节课后,才发现我的想法太简单了,我把学生想象成理想化的学生了,这部分知识虽然有一部分学生理解了,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在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还很困难。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有以下几方面值得我去思考:

一,在学生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时,能够借助直观形象的实物图,通过动手操作、演示说明等方法,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这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但由于我在教学时,疏忽了个别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在演示说明的时候,叫的学生少,如果能多叫几名同学演示说明,再加上教师的及时点拨,我想这部分学生在理解这一难点时,就会比较容易了。

二、学生不是理想化的学生,不要指望他们什么都会,因为学生之间毕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教学“把3张饼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个同学应分多少张饼?”时,我让学生借助圆形纸片在小组内合作进行分割,在学生动手操作时,我才发现有的同学竟然不知道该怎么分,圆纸片拿在手上束手无策,只是眼巴巴地看着其他的同学分;小组的同学分完后,演示汇报时,有很多同学都知道怎么分,但说的不是很明白。在以后的备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和心理认知特点。

三、小组的全员参与不够。在小组合作进行把3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时,有的小组合作的效果较好,但有的小组有个别同学孤立,不能很好的与人合作,我想,学生在动手操作之前,教师如果能让小组长布置好明确的任务分工,让每个人都有事可做,小组合作的效果就会更好了。

四、在教学设计环节上,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过多,使整堂课显得很罗嗦,练习的时间就相对缩短了。在操作这一环节上,我设计了两次动手操作,都是分饼问题,分饼的目的是让学生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学生分了两次,但还是有的同学理解的不是很透彻,如果只让学生分一次,把这一次的操作活动时间延长一些,汇报演示时让每个类型的学生都有参与展示的机会,我想这样教师就会有充足的时间在学生汇报展示的时候给予指导,使学生真正理解分数的意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知道如何用分数来表示除法算式的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生生合作中学会倾听,收集他人的信息,在师生合作中,大胆创新勇于发现,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和思考,培养学生转化的思想。教学重点:理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 谈话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今天,老师为大家请来了几位朋友,大家看,是谁?(课件出示(唐僧、孙悟空、沙僧、猪八戒。)话说唐僧师徒4人前往西天取经,一路上风餐露宿,很辛苦。一日。他们赶了一整天的路,又累又饿。不过,运气不错,夜晚十分,他们来到了一户人家门前,打算讨些斋饭。你别说,收获真不小,(课件出示:8个鸡蛋,1个西瓜、一张饼)我们来看看有哪些食物。看到这么多食物,八戒可乐坏了,伸手就去拿,师傅急忙说:“且慢,我们还没想好怎么分呢?”同学们愿意来帮他们分分吗?可以怎样分?别急,我们先来一样一样分,先来分鸡蛋,谁来列式?为什么选择用除法?说得好!接着分什么?怎样列式?

为什么得 个?生:根据分数的意义,把一个西瓜看成“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所以每人平均分得 块。师:说的太好了。看来同学们对上节课的知识掌握的不错。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算式,在我们计算除法时,得到的商也许是整数,也许是小数,还可以用分数表示,这也说明,分数与除法之间关系,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板书课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师:刚才,我们帮唐僧师徒分完了其中的2种食物,可是还有一种食物到底该怎样分,却把他们难住了。(课件出示)

把3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能列式吗? 生:3÷4=(张)

师:都同意吗?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我们验证一下!(课件出示小组合作要求)生合作、汇报展示。

生:一张张分饼,每张饼平均分4份,每人分,三张饼,分到三个,再把3个 拼在一起,得出每人能分到 张;

生:把三张饼摞一起,平均分成4份,再把每份的3个 拼在一起,得到每人能分到 张。生:先把2张饼摞在一起,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再把剩下的1张饼平均分成4份,每人再得 张,把 张和 张拼在一起,得出每人分到 张。

师评价: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很善于思考!说的很清楚,有逻辑性!师:同学们太棒了!想出了这么多种分法,但无论怎样分,每个人都得到了 张饼,也就是说,我们验证了3÷4=(张)。

这里的,既表示把1张饼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3份是,又表示把3张饼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是。

师:大家再仔细观察这2道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生:两个数相除,在商不能得到整数的情况下,还可以用分数表示。生: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除号相当于分数线。师:用字母如何表示呢?

学生表述:a÷b= 教师板书:a÷b= 师:在除法算式中,我们通常要注意什么? 生:除数不能为零。

师:那么在分数中,我们应该要注意什么? 生:b≠0。生:分母不能为零。(教师板书 b≠0)

师:再想一想,分数与除法有区别吗? 生:除法是横着写的,分数是竖着写的。生:分数是一个数,除法是一个算式。

师:真善于观察和思考。通过同学们的积极思考和总结,我们发现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在除法中,不能得到整数的商时,我们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商,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除号相当于分数线。但我们也要知道,除法是一种运算,而分数是一种数,分数不仅可以表示除法的商,它本身也可以看作是两个数相除。师:好了,吃饱了,唐僧师徒也要上路了,让我们和他们一同上路,闯闯智慧王国)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第一关:我会填

1、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7÷13=()=()÷()()÷()= 9÷9=()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分数。9厘米=()米 59秒=()分

56平方里厘米=()平方分米 53毫升=()升 第二关:明辨是非

1、一堆苹果分成10份,每份是这堆苹果的。()2、1米的 与3米的 一样长。()第三关:解决生活问题

1、一个3平方米的菜园,种4种蔬菜,每种蔬菜平均占地多少平方米?种5种蔬菜呢?(用分数表示)

2、小明用15分钟走了1km路,平均每分钟走几分之几千米?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和闯关,你有哪些收获和感和同学、老师交流一下吧!生自由发言表述。

生:这节课我知道了当两个数相除,可以用分数表示商;

生:这节课我知道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除号相当于分数线。

生:老师,这节课我还知道了除法是一种运算,而分数是一种数,分数不仅可以表示除法的商,也可以看作是两个数相除。

师:听到同学们这节课有这么多的收获,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爱因斯坦说过:“探索真理比占有真理更为可贵。”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道路上,勇于探索!板书设计:分数与除法

a÷b= 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 义。

第三篇:除法的含义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案

教学目标:

l.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的算式和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际生活中懂得人人平等,有福同分同享,平均分配的原则。

教学重难点:除法的含义,怎样认识各部分的名称。

教具准备:

教科书第13页的例题4的图片,学具及教学过程的PPT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幻灯片①)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出现分东西的情况,比如爸爸妈妈给我们分糖等等。现在老师就手头的这些东西(竹笋),请同学上来给老师按要求分一分。

1.(幻灯片②)出示12个竹笋和4个盘子。

提问: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强调每盘要放同样多)学生上台演示独立分竹笋,然后汇报分的结果。教师演示订正:先把竹笋每盘放1个,每次分完,再把剩下的竹笋按照前面的方法继续分,直到分完为止。分的结果是每盘放3个。

小结:把12个竹笋,放在4个盘子里,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

教师:像这样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或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6份等等,都是属于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上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板书课题:除法)

二、新授课

1.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复习板书+、—、×)那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种新的符号——除法符号,除法的符号是(板书“÷”)。

指导书写:写除号时,先画一短横,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上下两点要对齐。

2.(幻灯片③)出示教科书第13页的例题4。

出示题目: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可以放几个?

教师: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

①要分的竹笋是几个?(12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

②把12平均分成几份?(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③每份是几?(是3)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

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12÷4=3

④教师再让学生回忆刚才的除法算式是怎样列的?让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幻灯片④)了解除号的来源。

⑤教师指导:12÷4=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

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并读一读算式。再互相说一说。

(幻灯片⑤)教师指导。

⑦教具操作,出示(幻灯片⑥)“把12个竹笋分别平均放在2个、3个、6个盘里的问题,并列式计算。”

3.出示(幻灯片⑦)巩固学习:15÷3=5 教师: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5除以3等于5)请一个同学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5)

教师小结:这一节课学了什么?除法的含义及读法,含义是把单位“1”(单位“1”指的是物体的总数,如12个竹笋、15除以3的15等等)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是多少;读法是用文字读出来即可。

三、基本练习。

1.出示(幻灯片⑧)读一读

8÷4=2 9÷3=3 6÷2=3 15÷5=3 16÷4=4

2.出示(幻灯片⑨)完成教科书第13页的做一做第一题。提问:一共有多少条鱼?平均分在几个盘子?每盘分几条?怎样列除法算式?(要分的鱼是15条,除号前面写15;平均分在5个盘子,除号后面写5;每盘分3条鱼,等号后面写3)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5除以5等于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把15平均分成5份,每一份是3)

通过让学生平均分、写算式,再次体会除法的意义和巩固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出示(幻灯片⑩)可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下面的小题。这是教科书第13页做一做的第2题。

练习时,可以分给每位学生10根小棒,以增加学生练习的机会。同时,让学生提出还可分成几份,再进行练习,比比谁的问题和解决问题多而好。让学生在愉快的练习活动中掌握知识。

四.课堂作业

出示(幻灯片11)完成教科书第15页练习三的第1-3题。

教师巡视,重点提示第三题,让学生讨论后写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算式?(因为它是把10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是5。因此把要分的西瓜的个数10个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放在2个箩筐中,把平均分的份数2写在除号的后面,每一个箩筐中装5个,5写在等号的后面,利用此方法再做右面的这副图。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了解除法的意义,巩固对除法算式的认识。

板书设计 除法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

除号“÷”书写:— ÷

除法:

12÷4=3

︰ 除号

读作:12除以4等于3。

第四篇:除法的含义教学反思

除法的含义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除法的含义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除法的含义教学反思1

除法是小学数学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教材在编排时从分东西引入,通过分东西使学生明确“平均分”的含义。而例4除法的含义,是学生学习除法的一个难点,本节课的教学“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关键是使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即每份分的结果同样多。教材通过平均分的实例使学生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从而引出除法。

我在设计教案时,把教学重点确定为: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算式。难点定为:理解除法的含义,由“平均分”引出除法。

在教学时注意从生活实际出发,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学生大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情境和氛围,充分运用示范演示、学生实际操作等多种形式。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些实物,借助同样多,使学生清楚的看到平均分的过程,直观的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领会除法的实际意义: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然后引出除法算式的读、写法以及除法算式的意义。教学时在知识点上,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平均分的过程,形象直观地理解除法含义,通过抓住“同样多”→“平均分”→除法含义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认识逐步加深。这样有利于学生由动作思维——建立表象——抽象思维,使学生在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能力得到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在课堂上注重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实现三为目标,立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书写除法算式,建立除法算式的数学模型,理解除法的意义,引导学生读一读、写一写除法算式,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等过程逐步引导学生认识除法。最后通过数学史的介绍,感受到数学文化的美,更进步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巩固练习时,多安排了一些实际操作题,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连一连,再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说说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整节课,通过学生亲身操作与教师示范演示相结合,学生很快的掌握了除法第一种分法的含义,同时,也很快学会了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认识了除号,突破了“除法的含义”这一数学难点。

回顾这节课,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的参与度、思维活跃度是比较积极的。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有以下几点的认识:

1、有意识地创设情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这两节说,我用了有关联的情景引入:喂养小熊猫。创设帮饲养员、小熊猫分竹笋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平台。二年级的学生喜欢动手操作,具体天象思维是他们认知的特点。数学活动中的操作既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体验、理解数学的知识。

3、创设一个能让学生大胆尝试、创造的平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教学例4时,在列除法算式的环节中,打破传统的教学,让每个学生进行算式的再创造过程,鼓励学生创造除法算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同时,在不断的交流比较中,突出除法算式所表达的含义。虽然在这一个创造环节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创造出算式来,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创造了:12—3—3—3—3=0、3×4=12、12()4=3、12÷3=4、12÷4=3,相信在有机会的前提下,多创设让学生进行创造性设计的环节,对学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4、建构主义教学认为:学生的知识建构不是教师传授与输出的结果,而是通过亲身经历、通过与学习环境间的交互作用来实现的。所以,知识是建立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原有经验的基础上的。设置问题的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进识强化。如例5是在例4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除法算式,所以有了例4的基础,例5中的探索发现,放手让学生通过分一分、说一说、写一写、议一议等学习活动,进一步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为进一步学习除法奠定基础。同时在例5的教学中初步渗透包含的意识,即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为后面的解决问题作铺垫。

5、数学的.知识的连续性很高,别像“游击队”一样到处“放枪”,应有意识地在相关系的知识点中有意渗透,让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同样,数学的思维培养也是连续性的,当能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性的培养时,别认为是浪费时间,付出了、经历过总是会有收获的,总比没有试过、没有经历过要强。

不足之处:教学语言不够精炼,尤其是教学环节的过度阶段时语言衔接不够精炼。不能够用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想法,整堂课习题和小结的时间没有控制好。

这节课,让我深深的知道,上一节课不难,上好一节课很难,上一节好课更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老师面向的是全体学生,而不是单纯的一个,两个学生,也更不要去怀疑孩子们的能力,也不要不放心或者不敢放手把问题交给孩子们去发现、去解决。课前面,其实有很多东西并不是你事先都能预见到的,只有在亲身的实践中才会发现这里不太完美,那里不太充分,一点点的修改,一点点的接近完美。我以后也会秉承这种新的教学理念,还给孩子们一片新的天空。

除法的含义教学反思2

《除法的含义》是除法学习的起始课,这节课的内容是理解除法的含义:把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以及认识除号,会写、会读除法算式。除法是一种新的运算,理解了除法的含义,还要为学生建构起除法的模型。教学过本节课之后,我有如下思考:

一.强调“平均分”,为学生建立除法概念,要求表达,把握概念的准确性

1.导入时评纪律奖纸船时引发的认知冲突、大熊猫分竹笋的情境设计,都是平均分的实践活动,激活学生已有的平均分的活动经验。又通过直观图,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竹笋的统一表象。然后结合图对平均分竹笋活动进行语言表征。这些活动都为学生建立除法概念做好了充分准备。

2.整个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要求学生把做法想法表达出来,梳理思维使之有序;多次强调“平均分”,要求学生表述准确,辨析概念,让概念在头脑中更清晰更牢固。

二.认识除法,注重建构

动手做一做,注重探索,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经历了除法建构的过程。对于二年级小学生来说,直观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呈现图片、让学生动手操作,锻炼了手脑的协调发展,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发展了数学思维能力,是自己的亲身经历,记忆更清晰,掌握更牢固。

三.发散思维,把学生思维导向宽广的领域,注重培养创新意识

1.小组合作操作环节,每组都有学具,但是不惟学具,可以有自己组不同的想法。

2.让学生创造算式这一环节,让学生进行算式表征的再创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课堂故事化,激发学习兴趣;及时鼓励,引导学生积极情感

1.把整节课各个环节串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开课时奖励小纸船引发认知冲突——乘上小船去探索——大熊猫、小猫来带领——小精灵帮忙提醒——大熊猫引领理解除法的含义(快到彼岸)——小猫带领过检验关(到达彼岸)——在彼岸休息,回顾、谈收获”。在这样一个过程中,让每个学生成为这有趣故事中主人公,实现自己的探索,体验自己的思考、荣辱、成败,引起情感共鸣,激发兴趣,使学生更乐于参与课堂活动,并从中感受到乐趣。

2.课前与学生商定,积极发言如果听到老师的“表扬”二字,下课就可领到一只彩色小纸船,表扬几次领几只,一石三鸟:控制了课堂秩序、节省了时间、引领了积极情感。

五.及时渗透数学思想与情感态度教育

1.通过明确算式中的数与平均分的对应关系,强化对除法含义的理解。通过在具体事件中理解除法含义,到去除事件提炼数字理解含义,说一说15÷5=3能表示什么,让学生体会除法算式的抽象性和概括性,渗透模型化思想。

2.鼓励学生解决问题探索多种方法,在比较中优化策略。

3.激励学生向数学家学习,从小树立远大理想。

4.让学生认识到除法与生活的联系,体会除法的应用价值。

六.不足之处

本节课目标之一是“会读、写除法算式”,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只在“创造算式”这一环节很多学生在练习本上写下了“12÷4=3”,其余环节并没有做“写除法算式”的练习,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写这个算式,只是在“改变平均分的份数”练习时,学生汇报,我又执笔了三个算式,这样做有失恰当。如果在“改变平均分的份数”练习时指名一生到黑板上书写,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写,或者专门安排一道写算式的练习题就好了。

以上是我上完《除法的含义》一课后的及时反思,总体感觉抓住了重点,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通过探索活动让学生经历了除法建构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努力让学生准确严谨表达,培养创新意识、发展数学思维。

第五篇: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说课稿

《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教材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

一、分析教材

本节内容是在乘法和“分一分”的基础上正式学习除法,除法在实际应用中就是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由于在分一分中,学生对“平均分”的意义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本节内容继续以分东西为背景引导学生着重理解除法的含义,为以后进一步学习除法做好铺垫。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本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对本节课制定以下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引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法体会除法的含义并掌握除法的读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除法的方便和干练,并理解其意义。学习重、难点: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除法算式以及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

二、说教法

1.在教学思想上,以学生为主,老师只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始终参与在教学活动中。

2.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直观法、尝试教学法、动手操作、引导探究等方法。

三、说学法

学生在 “分一分”“填一填”等活动和游戏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践,通过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手脑并用,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四、说教学设计

为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根据本年级学生认识水平,本节课的教学分以下几个环节。

环节一:引入新课

1.出示12个糖果和4个盘子。

再出示题目:把12个糖果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可以放几个?

提问: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强调每盘要放同样多)

小结:把12个糖果,放在4个盘子里,就是把12个糖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

教师:像这样把12个糖果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或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等,都是属于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上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板书课题:除法)

环节二:探究新知

1.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那今天我们学习除法,除法的符号是“÷”。

2.出示教科书第18页的例题4。

教师:“把12个糖果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

①要分的糖果是几个?(12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

②把12平均分成几份?(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

③每份是几?(是3)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

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12÷4=3

④回忆刚才的除法算式是怎样列的?

⑤教师:12÷4=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

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并读一读算式。再互相说一说。

3.出示:15÷3=5

教师: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5除以3等于5)

请一个同学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5)

这一节课学了什么?

环节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8页的做一做。

提问:一共有多少块饼干?平均分给几个人?每人分几块?怎样列除法算式?(要分的饼干是18块,除号前面写18;平均分给3个人,除号后面写3;每人分6块,等号后面写6)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8除以3等于6)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把18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6)

2.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四的第1题。

3.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四的第2题。

提问:每只小熊分的同样多是什么意思?(平均分成2份)谁会列算式?为什么这样列算式?(因为是把6粒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所以把要分的苹果的个数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分给2只小熊,把平均分的份数写在除号的后面,每一份是3,3写在等号的后面。)

4.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四的第3题。

总之,在本堂课的学习活动中,我力求让每一位孩子都参与进来,让每一位孩子都能在我的课堂里找到自信,让每一位孩子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当然,在实际的教学中定有许多不妥之处,敬请各位教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下载教学内容《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例5(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内容《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例5(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数的含义和读写教学设计[合集5篇]

    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 教材分析:本课时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认识小数》中第一教时P100~101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了万以内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以及初步......

    《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学设计

    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 教学目标: L、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的算式和写法。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18页的例......

    《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学设计

    3月多媒体授课资料 第三课时《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l.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的算......

    《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学反思

    本课时让学生在建立“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学习除法,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等式的写法和读法,教学时,首先借助学生帮助熊猫京京平均分竹笋的活动,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之后,介绍除法......

    二年级《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学设计

    二年级《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学设计 二年级《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学设计 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

    二年级《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除法的含义......

    2021重阳节含义是什么[样例5]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你知道重阳节传统俗称吗?还知道关于重阳节的含义是什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2021重阳节含义是什么_重阳节传统俗称,欢迎参阅。2021重阳......

    有余数的除法竖式、余数的含义、余数和除数的关系(5篇范文)

    第二课时课题:有余数的除法竖式、余数的含义、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授课时间:课型: 新 授教学方法:合作交流法 教具: 课 件教学内容:教材第50页例1,51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