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班化教学中师生交流的特点

时间:2019-05-12 22:50: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小班化教学中师生交流的特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小班化教学中师生交流的特点》。

第一篇:论小班化教学中师生交流的特点

论小班化教学中师生交流的特点

赵中 何彩莲

小班化教学,要求教师在班级人数较少的优势下,在任何时间与空间,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特别是关注学困生的发展,为他们创设一定条件,让他们也获得成功的喜悦。

一、尊重学困生

尊重每个学生的教育理念,是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一有血有肉、有独立人格、独特价值和潜能的人。而学困生更应该得到尊重。虽然他们受到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在各方面都比不上优秀生,但却都是一个真正的人。正像高尔基所说:“世界上最好的职位是做一个人。”教师要学会角色转换,即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要相信学困生都有追求成功的心理倾向,只要老师方法对头,学困生就可以获得成功。

二、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开发学困生智力、挖掘其学习潜能的钥匙。学因生之所以学习有困难,是因为他们受家庭、学习习惯的影响,对学习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可以运用符合小班化教育特点的方法,去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如:游戏法、尝试法、动操作法等,让学生投入到有角色、有情节的游戏活动中去,通过和老师一起交流合作,在情景交融中唤起学困生对学习的兴趣。

三、给学困生创造参与合作竞争的机会 分组教学是小班化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之一。在分组时,要把学困生分配到每个小组中,以优带差、以优助差,提出简单的问题让学困生回答,提出稍难的问题让学困生思考,为了达到集体优胜的目的,每个成员都要动手动脑,积极参加讨论,贡献自己的智慧,为本组的成功尽最大的努力。这样既给了学困生机会和权利,也赋于了义务和责任,并能激发起学困生表达的欲望,产生内驱力,让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同时在合作竞争中,由于小组的综合实力是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这就能促进组员团结协作、相互激励、彼此帮助、默契配合,从而使课堂教学气氛更活跃、也为学困生创造了参也合作竞争的机会。

由此可见,小班化教学为学困生的转化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机会,教师只要认真地把握这些事件和机会,开动脑筋,就一定能够有一个明显的转变和提高。

第二篇:小班化师生交流特点

小班化师生交流的特点 小班化教学,要求教师在班级人数较少的优势下,在任何时间与 空间,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特别是注重学困生的发展,为他们创 设一定条件,让他们也获得成功的喜悦。

一、尊重学困生 尊重每个学生的教育理念,是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一有血有肉、有独立人格、独特价值和潜能的人。而学困生更应该得到尊重。虽然 他们受到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在各方面都比不上优秀生,但却都是一个真正的人。正像高尔基所说:“世界上最好的职位是做 一个人。”教师要学会角色转换,即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要相信 学困生都有追求成功的心理倾向,只要老师方法对头,学困生就能够 获得成功。

二、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开发学困生智力、挖掘其学习潜能的钥匙。

学因生之所以学习有困难,是因为他们受家庭、学习习惯的影响,对 学习失去兴趣。所以,教师能够使用符合小班化教育特点的方法,去 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如:游戏法、尝试法、动操作法等,让学生 投入到有角色、有情节的游戏活动中去,通过和老师一起交流合作,在情景交融中唤起学困生对学习的兴趣。

三、给学困生创造参与合作竞争的机会 出稍难的问题让学困生思考,为了达到集体优胜的目的,每个成员都要动手动脑,积极参加讨论,贡献自己的智慧,为本组的 成功尽最大的努力。这样既给了学困生机会和权利,也赋于了义务和 责任,并能激发起学困生表达的欲望,产生内驱力,让大脑处于兴奋 状态;同时在合作竞争中,因为小组的综合实力是取得胜利的重要因 素,这就能促动组员团结协作、相互激励、彼此协助、默契配合,从 而使课堂教学气氛更活跃、也为学困生创造了参也合作竞争的机会。

由此可见,小班化教学为学困生的转化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机 会,教师只要认真地把握这些事件和机会,开动脑筋,就一定能够有 一个明显的转变和提升。

第三篇:小班化教学交流材料

小班化教学交流材料

经过一年的小班化教学尝试,我们发现小班化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广度,调动了学生的互帮互助精神,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并培养了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良好品质.以小班化教育为特色的学校文化建设也逐渐深入,”关心每一个、成长每一个、幸福每一个 ”的教育理念也得以真正实现.学校已初步形成了小班化教学模式流程。由于教学空间发生了变化,教师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上课形式灵活多样,教师更注重个别辅导,学生在学习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因此学生的学习能力、交往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发展,每个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都得到了显著的增强。在小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观念更新了,教法改变了,师生关系平等和谐。课堂上更多的注重激发求异见,让学生多思考、多发言、多实践、多交流,让学生充分展现了自我表演机会,学生竞争意识增强了,原本沉闷的课堂变得活跃了。通过这一阶段的小班化教育的实验,我们惊喜地发现了小班的学生不比以前的学生那么胆怯、被动了,他们的主动性由“学”的领域已开始逐渐扩展到“教”的参与。

回顾这一年的探究和实施,看到了可喜的成效,但也非常清晰地认识到实践研究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留给我们深深的思索。1.存在的问题(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够重视。

(2)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时间较少。(3)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不够明确。(4)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同学之间平等交流的意识不强。(5)教师对学生分层教学、多元的评价和考核手段不一致。2.改进的措施:

(1)加强如何实施小班化教育教学的理论学习,选择适合本校小班化教学的先进的教学方法和开放性的教学过程。

(2)实施小班化教学,要求教师用不着担心教学任务能否完成,应在每堂课留一点时间给学生质疑问难。

(3)坚持小组合作为主,竞争为次;小组之间以竞争为主,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达到学生之间资源相互利用,目标相互依赖,奖励相互依赖,身份相互依存。

(4)要创设具有民主、平等、合作的交往空间,培养学生合作 学习、共事能力、同学之间平等交流的意识。

小班化教学交流材料

闫凤云 2017.9

第四篇:小班化教学的特点

小班化教学的特点

本阶段试验的任务是探讨小班化教学的特点。我们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依据有关理论,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了方案,进行了一年的试验探讨。经过与大班额的教学反复探讨比较,认识到小班化教学具有明显的优势,其特点是:

一是有利于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

学生人数比较少,教师有更多的机会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包括学生的基础、心理、个性爱好、特长、能力等,这样在教学的设计时就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而且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对学生加强个别指导,与学生得到更充分的交流。

二是促进了师生的互动,有利于学生主动健康的发展。小班化教学中,学生在课堂内所平均占有的时间成倍增加。这样,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有更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和交流,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是师生共同发展的动力。课堂教学中是否实现师生互动,是新课程理念对课堂教学的要求。在互动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达到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充分发挥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质量,促进学生主动、健康的发展。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质疑、表达自己的独立见解以及动手实践,有利于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小班化为课程改革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三是小班化教学继承了班级授课制的所有合理内核,又克服了大班授课制的弊端,增加了个别教学的优点。

小班化教学继承了班级授课制的所有合理内核,又克服了大班授课制的弊端,增加了个别教学的优点。既不过分增加教育的成本,又可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小班教学与大班教学相比,教学成本肯定提高了,但教学效益也提高了。学生在有效时间内获得更多的学习指导,特别是享受更加充分的优质教育资源,教学质量得到更快、更好的提高。而大班教学虽然教学成本低一些,但往往是以牺牲一部分学生为代价的,这部分学生往往得不到更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而出现“吃不饱”或“消化不了”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小班化教学中可以得到比较有效的克服。

第五篇:论教学中的师生交往

论教学中的师生交往

【摘要】:教师和学生是贯穿教育过程始终的两个基本要素,教育活动主要是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往实现的。师生关系是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人(教师)与人(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古今中外教育理论界对师生关系有不同的认识,赫尔巴特的教师中心论和杜威的学生中心论都曾受到人们广泛的批评。如今,我国的素质教育需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它应是一种平等、尊重、宽容、民主、合作、友爱、真诚、互助、赞赏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协调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每一个教师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 abstract 】 : teachers and students are two basic elements throughout the course of the education process, education activity mainly through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re formed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teachers)and people(studen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s the most important relationship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Ancient and modern Chinese and foreign education theoretical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have different, herbart's dilemma and Dewey's students dilemma has been widely criticized.Now, the quality of our education needs to establish a new type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t should be a kind of equality, respect, tolerance, democracy, relationship, cooperation, admiration.friendliness, Correct

sincerity,mutual and

understanding coordin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eaching is beneficial to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quality.【关键词】: 教学;师生交往

【 key words 】 : teaching;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新课标指出教学关系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现代教育论认为师生的交往互动,是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因此,在“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现代教学理念下,师生是交互主体性的伙伴关系,两者各具独立人格且完全平等,这种新型师生关系得以建立和表现的最好形式便是课堂教学交往。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新课改的一项重要任务。面临新的挑战,教师应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加强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让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体验快乐。

一、师生交往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形成的以“传道、授业、解惑”为目的而建立的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人际关系,这种特殊关系直接影响着教育的发展,在教学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现代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没有师生关系的和谐,就谈不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育教学过程的优化,更谈不上教育教学管理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师生交往的重要性在教学中主要通过其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其价值主要有两个。其一,师生交往的工具价值。学校作为社会中传播文化、培养人才的专门机构,师生交往是科学文化继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的重要途径。其二,师生交往的目的价值。师生交往的目的是促进师生的发展,通过交往使学生的认知能力提高,教师的教育理念升华。正是在这两个意义,师生交往对教育发展具有十分特殊的作用和意义。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形成“无拘无术”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挖掘学生创造潜能的直接因素。它不仅会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对教师的爱迁移到教师所讲授的学科上来。当师生关系融洽时,彼此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中交往,学生的头脑才会像刚调好的石膏一样具有较大的可塑性,教师也能从中感受到劳动的愉快,产生新的劳动激情和态度。如果学生仇视老师、抵制教育,教师厌恶学生、消极劳动,教育就进入恶性循环,教育过程就根本无法进行。

二、当前教学模式下的师生交往现状简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因此,我国新课标实施以来,师生交往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推动下得到教育界的普遍认可和重视,广大教师把师生交往作为改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方式,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新课标教学标准,积极探索合作、互动探究的教学策略,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但是,师生交往在一定程度上还受特定模式的影响,继承着传统应试教育下的明显特征,这越来越成为教育发展的障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师生人际关系的疏远性

当今社会条件下学生与教师的价值观念和角色期待等都不断地加深加大,以致教师认为学生很难管理,而学生则要求教师的理解与支持,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师生之间没有达成有效的沟通,使师生关系逐渐疏远。据有关资料显示80%的学生课后与教师接触为零,教师由于多种因素尤其是教学任务的压力,使师生之间课堂下的互动与沟通成为可望而不可及的。这种情况教师也有苦衷,首先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以及求知欲有直接关系;其次,教师在教学以外的其他工作不易量化,通常没有同教学工作量一样列入教师的考核、评优的指标中,影响了教师加强与学生沟通和交流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二)师生情感关系的距离性

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能使其互相了解,彼此共鸣,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而目前教师与学生很少甚至没有情感的交流,使师生关系变得非常淡漠,从而导致师生情感上的距离出现这种现状的原因有很多种,但最主要的是教师以人为本的理念没有形成。“以人为本”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尊重、爱护、信任学生;学生也应该尊重和理解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形成民主、平等、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关系,这是当前学校避免师生之间情感隔阂,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三)师生教育关系的单向性

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师生之间的教育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从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双向互动关系。从交流角度分析,教育关系是一种双向互动关系,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然而,受传统教育观的影响,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担任着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和伦理道德的传播者,学生被动地接受教育,从而形成这种关系的单向性。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这种师生关系的框架中,教师只是按照教学大纲来设计教学,把学生的学习纳入固定的轨道中,造成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丧失,与教师不能进行平等地交流,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培养钻研的能力,以致对师生关系逐渐失去信任,这就使师生关系的单向性越来越突出。

三、现代教育中师生交往的特点

师生交往作为学校教育环境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特殊活动形式,有其自身的特点。正是这些独特的性质使其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师生的交往是以教师为主导的交往。

在师生交往中,教师不仅是参与者而且是主导者,师生交往是一个有教师带有主动倾向,并且带有重要交往角色的与学生共同完成的社会活动。即老师要教书育人, 要管好学生, 维持课堂纪律, 增强与学生的相互了解和认识, 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水平和艺术, 还要关心和爱护学生, 以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 四有”新人。当然学生也要努力学习, 遵守课堂纪律, 要尊重老师的劳动, 这是课堂上师生交往的基本准则。课堂上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的关系, 其核心是尊师爱生, 这里的尊也包含爱的成分即学生不仅要尊敬老师, 同时要热爱老师, 老师不仅要热爱学生, 同时要尊重学生, 老师“ 必须了解和尊重他们的权利和义务--享受快乐的权利, 担当责任的义务。” 只有这样, 才能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 驾驭学生。师生关系的主导方面在老师, 所以师生要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老师在课堂上首先要严于律已, 注意自己的教态、教风和言行, 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讲求民主, 再次就是要善于在课堂上与学生交往,听取学生的呼唤、要求和意见。处理好师生关系时一定要注意师生在课堂交往中, 教师角色交往占主导地位, 学生在角色交往只起辅导作用, 它只有为角色交往服务才有意义, 否则, 这种交往就会影响教学, 影响课堂纪律, 反过来也会影响师生关系。

(二)师生交往是以多向交往为主的交往。

传统教学中,师生交往多以单向交往为主。何谓单向交往?所谓单向交往就是信息的发出者和接受者的位置不变的交往。在课堂上, 老师系统地、有目的地、有秩序地向学生发出权威性的信息, 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接受知识, 受到教育, 就是单向交往。例如:讲述法教学就是其典型的方式。但这种交往方式往往难以取得实际效果,在低年级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对牛弹琴的不良现象,这就需要转变观念,运用双向交往, 双向交往是信息的发出者和接受者的位置不断变换的交往。其优点是信息的传递有反馈, 可以控制, 易保持其正确性, 同时课堂气氛活跃, 易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但是, 信息的发出者会随时受到信息接受者的批评或挑剔, 比较费时间, 难以有条理, 速度较慢。例如:问答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是其典型方式。双向交往能真实地沟通, 增强了解, 所以, 单向交往只有配合。在素质教育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 应该多提倡在课堂上进行双向交往。但是, 双向交往往往难以把握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 容易导致课堂上部分学生不积极参与、个别学生主导整个课堂、性格内向或不善言谈的学生不能发表自己的看法等现象。要克服这些毛病, 就要求老师课前应进行充分的准备。总之,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 究竟应该采用哪种教学交往模式, 应视教材、学生及教学情景的具体情况而定, 在能进行双向交往的地方, 应该多提倡在课堂上进行双向交往。

(三)师生交往是以师生全程参与为主的交往。

全程参与学习过程是新课程改革提倡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自主”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从学习目的的明确到学习重点的明晰,从学习方法的选择到学习形式的决定,从学习过程的推进到学习反馈的进行,师生都应该参与。这些过程中教师引导是为了配合学生,绝非包办到底。

四、构建和谐师生交往的策略 根据师生交往的特点, 师生交往的对策应以转变交往观念、把握沟通的技巧为重点。因为在师生交往沟通的过程中, 教师处于主导地位, 发挥着主导作用, 师生关系的促进和改善也应该以教师为重点, 这是由教师的地位、职责和对学生个体成长的作用所决定的。

(一)更新观念。

师生交往的观念决定和影响着师生交往的行为。因此, 转变交往观念就显的尤为重要。师生交往的新观念要求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基的思想, 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差异,理解和调适学生心理发展中的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 既要热情关怀、正确引导, 又要平等相待、以情感人。对于学生的缺点、失误或不足、要给予足够的理解、同情或宽容, 并主动帮助学生认识不足和改正失误, 消除学生的愁苦和烦恼, 以教师的人格魅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前提,师生关系也是一种人际关系,是相互的。如果没有正确的学生观,不热爱学生,又哪里谈得上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与热爱。连起码的尊重都没有,老师哪里还有尊严和威信,这样的老师又怎能保证教学质量呢?有人曾说:“爱是教育的基础”。的确,我们只能用爱来交换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2、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

大部分教师都喜欢学生,爱和学生在一起,但在为学生服务方面却做得不是那么令人满意。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时刻牢记着自己是为人师表的教师,应该为学生服务。不仅要在学习上给他们提供帮助,更要在生活中对他们关心,给他们更多的关怀。有了为学生服务,关心学生的观念,就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

(二)了解学生。

教师要走进学生,需用心研究自己的教育对象, 理解学生在不同年龄段其生理素质、心理素质、思想素质、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差异,有何兴趣爱好, 是什么脾气秉性, 对老师的态度和期望等方面的需求, 就能增强沟通的预见性和积极性, 把握沟通的主动权, 进而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因势利导、分类施教。

(三)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就是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要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看问题, 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 想象体验学生的情感与观点, 进而顺利地与学生交流。实践证明, 教师一旦改变对学生的角色认识, 能从学生的角度、立场考虑, 进行换位思考, 就能更好的理解学生、关爱学生, 理智地分析与学生的矛盾与冲突, 有效地解决与学生之间不和谐的音符, 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四)尊重理解。

尊重学生是与学生交往的基本要求, 尊重学生就是要真心地热爱学生, 就是在上课时, 别吝啬自己的眼色、微笑和赞扬给学生。课后与学生真诚地交流和沟通, 及时了解学生存在的学习、生活、情感问题和思想动态, 并及时给予积极引导和必要的帮助。在批改作业时,多留一些正面的赞美和鼓励的笔墨。当学生提问时, 不厌其烦、耐心解释, 并能让他问出兴趣来。当学生犯了错误时, 能宽容的笑一笑, 让学生感到老师宽广 的胸襟和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 从而使学生放弃一切思想顾虑,真心地与教师和睦相处。

(五)提高自身素质。

学生刚入校门时,对老师持有敬慕心理,老师是他们的引路人。他们有很强的上进心,愿意学,并且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多种方式向老师表达着这样一个信息:老师,希望您能承认我,肯定我,给我鼓励,这个时候,师生之间最容易沟通。时间久了,学生与老师熟悉起来,他们获取的知识逐渐增多,追求的目标也不断地提高。为师者如果不能让学生折服,学生就会产生“不过如此”的想法,出现了学生罢课,甚至把授课教师“请出”课堂的现象。老师要使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永不贬值,我个人认为至少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要有渊博的知识和扎实的工作、教学能力,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准备一桶水。

2、要有深厚的道德修养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学生最初的崇拜是盲目的,只有当教师自尊自爱、自强自信的人格魅力使学生深深折服时,他们才会找到人生起步的坐标点。自尊而不自负,自爱而不自封,自强而不蛮干,自信而不盲目,举止得体,儒雅可亲,刚正不阿,一身正气,正是教师人格魅力之所在。

3、要坚持学习,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自我。要不断吸取新知识充实自己,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能让自己的思维变窄甚至僵化。争取每一天站在学生面前时,都能别具一番神韵,别有一番风采。

教师必须具有过硬的自身素质,这是由教育本身的特殊需要所决定的,同时高素质所显现出来的良好形象,能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学生才乐意从情感上接纳老师。

总之,新的时代、新的时期、新的要求,教师要想对学生有效地实施教育,就必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新课改的今天,师生间应腹心相照,结成“知心之交”,教师应全面地、深入细致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情、家情、心情。和学生心与心相通,情与情相融,急学生之所急,忧学生之所忧,甘当红烛、愿作春蚕,将自己毕生精力交给学生。唯有如此,才能在新课改中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

参考文献:

【1】马卡连柯全集[M].第三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第173页.【2】董洪亮.教学组织策略与技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3】刘文俊.浅谈课堂上师生交往的特点[J].武钢职工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4】[美]詹姆斯·H·美克米伦主编,何立婴译.学生学习的社会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5】刘会龙.始析师生交往的特点与技巧[J].池州师专学报,1994年第1期.

下载论小班化教学中师生交流的特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小班化教学中师生交流的特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班化教学实践交流

    小班化教学实践交流 胡子玉 小班化教学是这学期我校的重点推进工作,因此从开学初我就积极的进行小班化教学的探索。小班化教学的优势在于它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

    浅谈小学教学中的师生交流艺术

    浅谈小学教学中的师生交流艺术 金湖县城南实验小学 杨智娟 杨爱仁 【内容摘要】:成功的教育,取决于诸多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便是师生之间语言交流的质量。人与人的交流......

    小班化教育交流材料

    且思且行——走在小班路上 小班化教育是一本理念先进、内容广博的教育大书。2010年,学校被教育局列为实施小班化教育的十所试点小学之一。至此,学校决定以小班化试点作为切入......

    浅析师生交流中的有效沟通[范文]

    浅析师生交流中的有效沟通在校园里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一边是老师口若悬河、苦口婆心、循循善诱,一边确是学生或表情木然、无动于衷;或表情淡然、眼神游离;甚或表情愤然......

    加强师生交流(精选5篇)

    加强师生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摘要】一堂成功的课程是教与学完美结合,是教师和学生相互配和、共同努力的结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始终关注自己的学生,时刻不忘通过情感、语......

    师生交流大会

    会 议 纪 要会议纪要 单位:文学院09级8班 会议名称:师生交流大会 会议地点:文学院班2楼阶梯教室 会议时间:2011年4月26日19点至21点 出席人员:张绍辉老师 秦沛鑫老师 焦凡老师 8......

    浅谈小班化教学的特点和小学英语课程的目的

    浅谈小班化教学的特点和小学英语课程的目的 所谓“小班化”教学,就是以促进学生素质提高与全面发展为目的,在减少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通过对教育的时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小班化教学中分层教学总结

    《小班化教学中“分层教学” 的实践与探索》课题阶段性总结 在过去的教学中,早已听过、见过小班化教育的优越性,当自己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小班”的老师后,更亲身感受到了小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