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职语文教学课堂中师生的有效交流

时间:2019-05-15 14:34: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谈中职语文教学课堂中师生的有效交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谈中职语文教学课堂中师生的有效交流》。

第一篇:谈中职语文教学课堂中师生的有效交流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谈中职语文教学课堂中师生的有效交流

徐秋芳

摘要:当今,为适应新形势对中职校学生的技能要求,许多中职校纷纷减少文化基础课课时,修改基础课教材,减轻基础课在校比例提高学生的技能。厌学更是中职校学生的一个突出问题,尤其是对语数英等基础学科。语文学科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和人文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促成终身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笔者以为,中职语文课堂上师生的有效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中职校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的提高及可持续发展有很大的实效。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交流呢?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师生;有效交流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操作型人才,注重学生的技能训练自然成为职业教育的一大特色,以致,中职业道德教育和技能训练往往也成为了中职校学生入学后的重头戏。在任务引领为导向的新形势下,语文课程在中职教学中又占多少分量?笔者以为,新形势下中职校语文还应重视课堂师生的有效交流。《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中给语文课程的定位是:“语文是人类活动的重要交际工具,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教育阶段的一门主要的文化基础课程”。同时新课标也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主要特征。”这些无疑是对中职语文教学基础性、工具性的强调。语言文字是表达思想的工具,文章则是作者思想的载体。“文以载道”,语文教学和德育是密不可分的。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道德情操,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充分享受语言美,艺术美,是每个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就要求语文老师责无旁贷努力探索怎样在语文教学中与师生进行有效交流,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语文教师应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各个教学环节,抓住一切契机如春风化雨般滋润学生的心田,使他们于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打好精神的底子。

一、语文课堂师生有效交流是实现德育目标的重要保证

1.课堂师生有效交流能沟通心理——德育的突破口

德育不仅需要灌输,更需要交流,而交流是“双方的内心世界的敞开,是对对方真诚的倾听和接纳,并在相互接受与倾吐的过程中实现精神的相遇、碰撞,达到相通”。有效交流首先需要心理沟通。心理上接进,师生才能相互敞开心扉,愿意把心理话向对方倾诉。只有心理上达到一种默契,师生之间才能心有灵犀,这是有效思想教育的良好而又必要的开端,是有效教学的要求。教师要做到这点,必须要把自己真正融入到学生之中,对学生以诚相待,用真情打动学生,才能冲破师生之间这堵看不见的心理围墙,共筑师生信任桥梁。在信任的基础上,教师的引导才能似点点春雨,滋润学生心田。

2.课堂师生有效交流能联络感情——德育的润滑剂

情感是一个人正常的需求,教师以自己感情的波浪去冲击学生情感的堤坝,才能以情激情,学生才能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才能亲其生而“倾”其道。这样,师生交流才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才能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有利于德育目标的有效实现。

例如,苏轼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描绘了西湖的胜奇旷阔画面,诗中的山光、水色、无不包含着作者的主观情感,激发出一股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蓬勃向上的豁达的激情。为此,只要稍加点拔,让学生反复吟诵,就自然而然地把他们带进一个美好的境界,不但使他们大饱眼福,获得内心的愉悦,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激发起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3.课堂师生有效交流能碰撞思维——德育的关键点

教育的实质是感召人,德育的真谛是改造主观世界,其核心就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思想教育不能采取行政命令的做法,只能采取沟通和疏导的方式,这种方式需要交流。

语文课堂应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进行思想上的合理碰撞,认识上的适度磨合,以达到提高认识、形成观念的目的。德育,育人先育心,疙瘩解开了,思想顺畅了,观念才能内化于心,外现于行,实现知行的统一。照本宣科和强制注入,只能适得其反。脱离生活现实空谈说教就不会有这种思维的碰撞,就不可能有有效的德育。

4.课堂师生有效交流能启迪思想——德育的落脚点

语文教学德育渗透不是在教学中牵强附会地加上点德育知识,也不是情感的随意渲泻,更不是纯粹的理论说教。首先,要捕捉最佳德育渗透时机。其次,要把握好德育渗透的“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要特别注意这个“度”的问题,超过了一定的“度”,语文教学就有可能变成政治教学,就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语文课的性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德育渗透内容上的“度”,施教时要权衡德育渗透时间上的“度”,要准确把握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与学生思想品德实际的切合“度”。既要防止“过”,又要克服“不及”,德育渗透“到位”而不“越位”,这样,恰到好处,有利于避免牵强附会、空洞说教的现象。

如学习《心愿》这一单元时,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我向学生提了三个问题。首先我问:“你是否想实现自己心中的愿望?”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想!”接着,我又问:“你认为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呢?”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发表着自己的看法。之后,我再问:“如果你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如果你想成为千里马,但是没有实现这个愿望又该怎么办?”同学们顿时陷入了沉默,接着是一阵交头接耳。过了一会儿,有学生举起手,说:“虽然如此,也要面对现实,用自己最佳的状态,积极地学习生活。”他的话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我知道这虽然是个别同学的想法,但学生们毕竟对自己的问题有了直接的思考,这些问题能引导他们如何更实际地面对生活。

二、中职语文课堂师生有效交流的途径和方法的初步探索

1.灵活运用多种交流方式——优化组合,发挥整体功效

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的方式很多,每种交流方式都有它特有的功效,将其优化组合,综合运用,就能进一步增强交流的实效性。

(1)对话语言的交流。语言交流是课堂师生交流的主要形式,语言是沟通的桥梁。语言的艺术性,感染着学生;语言的启发性,诱导着学生;语言的趣味性,吸引着学生;语言的教育性,熏陶着学生。语言的魅力,打造着课堂的魅力。通过启发性的语言,激疑、质疑、释疑,使问题贯串整个课堂,磨砺了学生思维的敏锐性和创造性;及时精彩的点评,常常促成学生思维上的飞跃;通过艺术性的语言串联,既实现了教学环节间的自然衔接,又有效地归纳、提炼和提升了课堂内容。

(2)体态语言的交流。一丝善意的微笑,一个期待的眼神,一种倾听的姿态,一个宽容的举动……恰当运用体态语言进行交流,会起到无声胜有声的功效。它像一种“场”,在磁化着学生;像一座桥,在联络着情感,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思维活跃和兴奋的主动状态,并徜徉在精神愉悦的情境中。

2.深入挖掘多种交流内涵——升华情感,实现多种收益。

交流必然也必须围绕一定的主题,否则就无法深入。挖掘交流内涵是达成交流目的、实现德育目标的根本。语文课教学挖掘交流内涵,主要从三个递进提高的层面上进行,这也反映了语文课程三维目标的要求:

一是教材层面,即围绕教材内容展开。教材是师生开展有效活动的媒介,是联系师生活动的重要环节。教师首先要教教材,学生首先也要学教材,师生的活动是围绕着教材内容而展开的。围绕教材内容有效交流探讨,也是实现语文课知识、能力和觉悟相统一的需要。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思想教材中,有很多渗透着德育思想的好材料。教学时,我们要善于挖掘出这些材料中的德育素材,适时对学生进行德育熏陶。追寻名人的思想、足迹,能受到道德的启迪,这已毋庸多言。从学生喜爱的小说如《最后一课》,散文《背影》中激发学生的爱国,爱家的情怀。

二是生活层面,即围绕生活实际展开。“教教材”是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那么,如何把教材教好?这需要对教材进行扩展和提炼。教材不是教条,语文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是师生共同参与互相配合的双边互动过程。这里面存在着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材、学生与教材之间的矛盾,这三对矛盾是语文教学的内在动力。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要达到艺术境界就是要合理地处理它们之间的矛盾,使之渐趋和谐,同处共振状态。我们追求的是教师和学生在一种和谐、融洽的气氛中,自然而然地达成德育目标;在一种共振状态下,大幅度地提高德育实效。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教学德育渗透实际上是教师的情感、作者的情感和学生的情感同步运行、相互激发的和谐共振过程。从关注教材到关注生活教学,是一个质的飞跃。

三是信念层面,即围绕价值取向展开。德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感化人”,语文课教学是一个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相互感化过程,是一个心灵撼动另一个心灵的互动过程,语文课教学的品位往往体现在塑造灵魂这个层面上。

3.学会把握多种交流技巧——综合运用,实现有效沟通

(1)有效教育时机化。时机就是教育点,就是教育的最佳切入点,把握好时机,促成飞跃,就会事半功倍,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一个严冬的早上,上课前,我班的一位学生的父母从农村来看望孩子。他们常年在外打工,可是为了不打扰孩子上课,两个人紧缩在学校门外等待放学。看到此景我很感动,就请他们到我的办公室,并帮助他们到班级里找到这位学生。面对全体同学我动情地说道:“你不要怕影响学习,这堂语文课你就不要上了,多陪父母一会,多和父母说一会话,缺的课,随后我单独给你补上”。在学生感动的同时,我引申道:“我们常常认为自己学习忙,没时间和家人交流,但是,又常常在不经意之间,发现自己却失去了很多宝贵的东西,愿这样的遗憾越少越好……”这次和学生的交流,已成为我们生命历程中的一次难忘的经历,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理论问题趣味化。理论不应是灰色的。不联系现实,缺乏生活实际的调味,理论往往是苦涩的。理论问题趣味化往往才能吸引人,引领人。

语文老师要成为“杂家”,这样才能高屋建领,游刃有余,使语文课妙趣横生。语文涉及历史、政治、地理、美术、人文等内容,所以,作为语文老师必须对这些学科有所了解。在讲古诗

词时,我经常讲到历史故事。如讲曹操的《观沧海》时,我就讲了有关《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我跨越学科界限,借用历史、政治、地理知识与学生一起评价曹操这个人物。这样就非常轻松而又明了地讲清了曹操想结束战乱,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既传授了知识,又活跃了气氛,起到一箭双雕的效果,使课堂实效性大大增强。

(3)严肃问题生活化。德育不能简单说教,要把德育教育还原到生活之中。语文教师要学会和学生“天南海北扯一扯”,“家长里短聊一聊”,“日常琐事叙一叙”(必须适度),这样才能步入学生熟知的生活,才能引领学生走进更广阔的世界。在交流过程中,师生双方都是受益者。“对学生而言,更重要的是在交流过程中拥有和体验着做人的尊严,享受着被人尊重的生命的快乐,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对教师而言,更重要的是教师在学生天真、淳朴、坦率、不畏权威的品性面前,能净化自己的心灵,陶冶自己的情操,体验到一种心灵的自由与丰富”。同时,这样会密切师生感情,融洽师生关系,这样的语文课是一种和谐与享受。它会在“谈笑”之间解决了严肃的问题,会在“不经意”之间教育了学生,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4)师生研讨平等化。师生的交流是平等的,教师不是真理的占有者,更不能拥有“话语霸权”。教师一定要把自己放在学生的年龄段和学生“同步思维”,才能使师生“同期声”。如此,学生才敢于、才愿意畅所欲言。平等交流有利于激励学生创新,课堂会因学生的创新而精彩。同时,也有利于矫正学生的不足:在创新的过程中,学生很可能暴露出思维缺陷,这些“幼稚病”如及时得到矫正,无形中又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研讨的内在需求。所以,平等是有效交流的重要基础。

总之,一定意义上讲,教学就是交流。当然,有效交流的实现要靠教师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所以,语文老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靠学识、智慧和内在品格感染和赢得学生,同时也实现自我的完善。语文老师应该巧妙充分地利用语文学科中的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道德情操,让他们逐渐完善,成熟,深沉起来,为提高学生素质尽一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燕国材, 崔丽莹.超越情商[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8:1-9.[2]胡伦贵, 萧文, 黄志勇, 刘志峰.人的终极能量开发——创造性思维及训练[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2:52-58.[3]李树荫.成功心理[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5:72-75.[4]于东辉.一只乌龟的生活智慧[M].北京: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2:7-38.

第二篇:谈语文“有效课堂”

谈语文“有效课堂”

——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

宋清义(贵州省龙里县卫华中学)

我认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目的。有效课堂应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即关注学生是怎么学,也就是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一句话,就是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也就是:

一、多给学生一些读书的时间。

语文重在与文本对话,注重文字理解,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品味、感悟,形成独特的体验。而每位学生的生活体验、情感经历、文化积淀都是不一样的,感悟文本后在他们头脑中留下的形象、意境也会不同。学生有了充分感悟文本的基础,才会有更多的感受,与作者产生共鸣。所以,语文课堂教学中还要给学生读书的权力,保证学生读书的时间。

2012年5月龙里县教育局举办“有效课堂”评比,巴江中学张毅老师在卫华中学上了《旅鼠之谜》。张老师说:这篇文章给我的感受就是两个字“震撼”。同学去读课文,究竟是什么让老师震撼呢?张老师给学生15分钟的时间让他们反复的去读课文,结果学生们给出老师想要的答案。张老师给了学生与文本足够的对话时间,还给学生读书的权利,尊重了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

二、给学生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

在实际教学中,多数教师在提问后即刻让学生回答。如果回答不出,就请学优生代替,或者自己过早地把现成的答案说出来。试想,在这极短的时间内,学生的思维能作出快速的反映吗?学生为了迎合老师的心理,只能匆忙寻找片言只语回答。表面上是气氛活跃,实际上是答非所问。所以,课堂上绝不能省略学生“自主思考”这个关键的教学环节。只有给了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学生才会把猜测的答案说得有凭有据、有条有理,甚至富有创新意义。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也就是这个道理,三、给学生一些讨论交流的时间。

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当老师提出一组精心设计的问题时,少数尖子撑局面,多数学生当听众。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学习的主体当中,一部分是主动参与了学习,一部分是被动参与学习。如何关注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差异,让这些被动参与者也主动参与学习呢?那就需要交流。课堂上,学生书读了,也思考了,自然就有了自己的思想。但这种思想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是有价值的还是无价值的,是全面的还是片面的,是陈旧的还是创新的,这就需要去和别人讨论交流了才知晓。学生有了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交流,才能在思维的碰撞中逐步走向认识的相对统一,从而自然、和谐地完成知识的建构。

九月份我到都匀参加“山东杜郎口中学教学观摩课”活动。杜郎口中学的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下发课标让学生去反复的阅读课文,小组进行激烈交流问题,最后有效的完成课堂目标。他们的教学理念是:“10+35,还课堂以学生。”他们这是充分展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总之,只有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多给学生一点活动的时间,让他们读、思、议,他们才能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才有效。

(作者简介:宋清义,1969年7月出生,男,籍贯贵州龙里,中学一级教师职称,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历。邮编:551201;通讯地址:贵州省龙里县哪旁乡卫华中学;电话:***;邮箱:879110307@qq.com)

(来源:《中国教育科学》2013年1-2期,http://)

第三篇:数学课堂中的有效交流

浅析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交流

“交流”是数学课堂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古人云:“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只有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不断进行思维的交流,智慧的碰撞,感悟的传达,体验的分享,才能使课堂呈现出缤纷的色彩。

一、传统教学中课堂交流的不足:

但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课堂交流大多为单向的,尚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平等交流,这与素质教育的目标严重相违背的。主要表现在:

1、教路单一:传统课堂教学教师的“教”,是照本宣科,教师只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由于受教学活动计划性、预设性的影响,学生和教师的活动总是受教案的束缚,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什么时间讲授,什么时间提问,给学生多少时间回答问题等都设计得“丝丝入扣”,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好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与“听众”。

2、学法单一: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方式单

一、被动,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经常处于一种紧张甚至对立的状态,信息交流处在一种不畅通的状态,课堂上很少看见人际间的交流、观点的交锋和智慧的碰撞,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学生缺少自主探索、交流、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很少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意见,致使课堂气氛沉闷、封闭。

二、有效课堂交流的必要性:

有效的讨论、交流、首先有利于学生培养自主、自信和学习的主动性,就连许多平时内向、不善言辞的同学也会活跃起来,勇于发表个人见解,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其次,有利于创造自由、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达到愉快和主动学习的目的;最后有利于学生培养与他人交往的能力,这也是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每个人生存的必备条件。

三、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有效交流的前提:

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一种平等、合作的教学气氛。师生的情感交流与合作是一切有效教学的必需的要素。任何先进的传播媒介之所以不能取代教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因为教师能创造富有情感的氛围,它既是交流的条件,也是交流的产物。因此,教师要积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构建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所谓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就是让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处于一种平等的地位,这样学生在课堂交往中才可能变被动为主动,将学习活动看作是自己主动参与、自我发展的活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作用才可能实现。例如:一个学生在回答“1200÷4”时,心一慌,报出了“3”这个答案,随即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羞的满脸通红。这时,教师示意他坐下,笑着对大家说:这个同学想考一考大家,他还没有把答案说完呢,谁能接下去说?这时候大家纷纷举起了手,有的说“是3个百”,有的说“是30个十”,还有的说“如果是1200÷400就是3了”,在这样宽松融洽的气氛下,不仅那个同学的自尊心得到了满足,同时也调动了大家交流的积极性。

四、小学数学教师培养学生掌握有效数学交流方法的途径:

只有正确的交流方法和必备的交流能力,才能保证交流活动的成效,才能确保每位学生真正地参与到交流活动当中,有效地在相互交流中完善认知,调整自我。在交流活动中:

1、引导学生学会阅读

阅读是了解和学习数学的一种常见方法,也是培养学生交流能力的一种基本策略。值得注意的是,阅读材料并不仅仅限于数学课本,学生自己写的作业、材料、数学史话和故事等都应成为他们的阅读内容。通过这种有序和广泛的阅读交流,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不同的角度和关系中了解和学习数学,学习他人思考问题的方法,分享同伴的解题策略。这既给学生的学习扩展了一个自然、亲切而有价值的空间,又能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形成良好的数学观点。

2、引导学生学会倾听

只有倾听,才有交流,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倾听,听的时候要抓住这样的几点:一听表达的大致过程,从总体上把握别人发言的要点;二是听别人解答问题的思维策略,采用的思考方法;三是听别人表达的思想有没有不严密的地方,自己准备随时进行质疑或补充。

3、引导学生学会对话

在倾听别人发言时,经过自己的思考后,还要学会对话,通过对话,把交流引向深入。可以用这样一些方法进行对话提问:一是质疑型提问,如:“你讲的我不太明白,能不能说的更清楚些?”二是反驳型提问,如“如果是这样,用你的方法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三是补充型提问,如“前面我想的跟你差不多,但是后面我是这样想的„„”

4、引导学生学会评价

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带着尊重和欣赏去倾听别人的发言,要学会合理的评价别人的观点和想法,要学会接受别人的优点,要学会从别人的发言中捕捉闪光点,并要从中受到启发,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让交流的过程成为大家共同发展的过程。

5、引导学生学会“写数学”

课堂交流大都时间是以语言进行交流,教师还可以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写数学”,就是引导学生把他们学习数学的观察发现、心得体会、反思和研究结果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并进行交流,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并且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与探索研究能力。

五、小学数学教师组织有效的课堂交流的关键: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交流的欲望

老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交流的欲望,促进学生自然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情境有多种,现实的情境比较容易让学生理解,容易提高学生参与交流的积极性;有趣的情境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这种综合性的刺激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思维的效率;探索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学生可以通过多维度的分析,从而实现多层次地解决问题,从而体验成功的感觉;辩论的情境可以最大限度地启动学生的数学思维,有助于他们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开放的情境为学生提供巨量的综合性的信息,从而为他们个性化解决问题提供帮助。

2、设计悬念,突出重点,让学生在深化知识的探索中开展交流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设计悬念,引发学生去研究和讨论,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新知的好奇心,这对促进学生提高创新意识,培养探究能力有很大的好处,这样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增强了自信心和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3、运行积极评价,增强交流成功感

在组织交流活动时,应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通过评价增强学生参与交流的乐趣,在评价交流活动时,可以让学习之间开展互评,让每个人谈自己的成绩与不足,谈其它人的成绩和长处,既看到自己的成绩又能明确今后应努力的方向,增强参与交流活动的成功感,通过参与交流中的表现和收获,使学生切身体会到通过交流活动不仅展示了自我,而且弥补了自身的许多缺憾和不足,从而使交流活动不仅是一个交流思想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培养学生交流意识和兴趣的过程。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善于及时、准确地对学生的交流思想给予肯定,对交流过程中遇到障碍的学生,教师要适当地输导、鼓励,进而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总之,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交流的价值,并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就可以发挥交流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提高学生交往合作能力,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四篇:谈中职学校车工工艺课课堂师生互动策略

谈中职学校车工工艺课课堂师生互动策略

[摘要] 中职学校专业教学有其特殊性,担任中职学校专业教学的教师如果能掌握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的特点,精心设计课堂活动,创设和谐教学氛围,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能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必能事半功倍,激发学生的潜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中职学校 课堂教学 师生互动 提高教学质量

一、引言

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课堂教学的落脚点在于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我们应该将更多的目光关注到学生身上,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学会学习,增强师生互动的。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一文中指出:要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作为教师,特别是中职的教师,我们能否做到?如何能做到?关键在哪?我认为,关键在课堂教学的有效师生互动。

二、“师生互动”教学的意义

课堂教学的有效师生互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

课堂的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协作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和学双向互动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师生互动的意义在于:第一,教师通过启发、引导、讲解、示范、督促、评价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知道“为何学”和“如何学”,使学生从愿意学、喜欢学到离开了教师也能学,这就是对中职校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方向。第二,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把以往的习惯于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中心,把课堂学习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第三,教师的因势利导,为学生创设思考、质疑、讨论、训练等活动的机会。有效师生互动强调的是师生间交流的实质性和交流的生成性。师生互动的关键是达到教师和学生间的真正交流和提升,即教师在教学中能理解学生,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发展状态调整教学节奏,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表达自我,主动探索,思考和总结,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发展者。因此,课堂教学中的良性互动,是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的保证,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三、课堂教学师生现状分析

(一)学情分析

目前中职生多来源于一些单亲家庭和留守之家,或有学习障碍或有一些不良习惯的学生。存在许多不利于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因素:一是家庭因素,有父母离异的、有独生子女的、有家境条件优越的等,他们表现出的是合作意识淡泊、任性固执、胆怯,以自我为中心。二是学习基础,中职校学生都来之于普通学校的落榜生,学习存在基础差、素质底。他们对学习所表现出态度冷漠、主动性不强,对学习上的事不感兴趣、学习习惯差、。三是社会环境,现在是网络时代,信息量大,学生接受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知识面越来越广,他们表现出对教师要求不仅仅是照本宣读,对课堂教学内容要求生动易懂,并更多的是想了解除学科知识外的有关知识和信息。

(二)师情分析

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教师在教学中更多的是关注自己的教,关注知识传授,关注完成教学任务,导致教师课前备课以“知识传授”为中心,而忽视“教”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主要表现为:教学目标设定以知识目标为主,忽略能力目标,忽略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维目标的设计,导致课堂教学目标单一。教学过程设计以教材为中心,注重知识传授,忽略对学生学情分析,忽略教学方法渗透,影响课堂教学有效实施。课堂教学以“教”为主,忽略学生的学,而出现了“填鸭式”、“强迫式”等教学现象。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状态,失去了教与学的师生互动,就很难达到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很多中职学校理论与实践脱节,不能实现一体化教学。

综述上述现状分析,要有效实施课堂教学,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每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扭转“要我学”为“我要学”?这就需要教师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教学设计中的有效师生互动来实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四、建立有效课堂互动策略

第一,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互动是基础。课堂上的情感互动包括师生情感互动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互动。课堂上的气氛应当是民主,平等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举动,注意自己的言行,把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学生才会敢讲。不轻易批评学生,多给学生真诚的鼓励,学生们的信心多是在教师的鼓励中建立起来的。当学生出现失误时,教师应及时提供热情的帮助,或是鼓励别的同学主动提供帮助。作为老师,应该善于利用我们的体态语言,注视,倾听,微笑,点头,一举一动都是在向学生传递着正面的信息。最为重要的,教师应当摆正心态,以宽容,理解的态度去对待学生,我们的课堂就可以更加的和谐,高效。我们学校实行一体化教学,车工工艺的理论老师,同时也参与实习指导,这样师生在一起的时间很多,能建立很好的情感,而且老师非常了解学生的水平,互动是有很好的基础。

第二,有效的课堂活动设计是关键。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作为课堂的设计者,指导者应充分考虑一下几个问题:

1.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活用教材。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而且这一目标得让学生也清楚。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时候为了赶进度,完成任务,教师不得不挤压互动的时间,使本来设计得挺好的互动活动来了个虎头蛇尾,学生们刚刚进入状态就噶然而止,老师匆匆做总结陈词,这样一来,不仅达不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标,常此以往还很可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使得他们不再喜欢配合教师的课堂互动,影响他们学习车工专业的积极性。我们一般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学目标非常明确。大家围绕这个目标,教材可以有选择地使用,根据时间,学生的水平活用教材。.只要我们教师去想,本来再枯燥的教学活动也会变得多姿多彩起来。3.教学活动应该利于全体同学的参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应考虑到每个同学参与的可能性,活化合作小组的结构。如:一个活动小组中可以有记录员,检查员,裁判员,报告员等,根据学生自己的能力尽可能人尽其才,保证每个人都有工作可做,都可以参与发言。比如讲到轴的加工,那我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要出来一个加工方案,最后评比出最优的设计,并要讨论为什么这是最优的设计,其它小组不足在哪里?通过这样的小组活动,每个同学都有参与到活动中来,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每个学生有动手的机会。

第三、教师教学要突破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的局限

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全面关注。并对学生提供的信息及时应对,根据师生互动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使教学充满开放性、弹性和丰富性。中职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要顾及到差生,有的理论差,但实践还可以,那可以通过实践多练习,达到最终掌握的目的。

第四、实现有效师生互动对教师的专业要求

1.深刻把握课程内容。教师既要有丰富的学科知识,深入学科交叉领域和前沿领域,又要关于挖掘本学科课程内容的多方面价值,掌握不同情境下教学内容的多种呈现形式。

2、掌握互动的技巧。很多时候看起来互动很热闹,但实质效果却并不好。究其原因,是互动流于表面、单向。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对教学适应性调整。出的问题要有质量,能促进学生多角度的思考,让学生跟上教师的思维。对学生的提问,要放得开收得回。要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或增删内容,或调整教学顺序,或调整教学方法。教师一定要深入课本,对整个学科要有较深的认识

3、及时应变,使课堂活而不乱。教学中各种突发情况经常出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使课堂活而不乱,实现有序互动。这也是对教师的很高要求。

第五篇:浅谈初中语文课堂中有效的师生交流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中有效的师生交流

【摘要】我们的课堂是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的交流,教师对于学生是一主体与另一主体之间对交流的关系,不存在谁支配谁的关系。通过对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存在的偏差的认识,从学生层面和教师层面进行分析,创设交流平台,形成有效交流的策略,提高课堂实效。

【关键词】课堂 有效 交流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1-0061-01

近日,有机会到小学听了几堂课,发现小学的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共同“玩着”,在“玩中”有所得。与初中课堂一比,显然初中的课堂“静悄悄”的多。究其原因,我想除了因学生年龄的增长,心理变化因素外,最主要的是教学中缺少有效的师生交流的平台。在这种教学中,学生只能单方面接受教师传授知识,少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疑问和见解,便以沉默的方式做出消极的反应,师生间的交流缺乏。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可见,语文教学是建立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的。教学应该是一种交往,一种沟通。良好的师生交流,可以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一、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存在的偏差

(一)师生交流启而不发

在教学过程中,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学生启而不发。于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计划,便抛出正确答案。课堂成为教师演独角戏,最终变成了“灌输式”教学,失去了师生间的平等地位,更是缺少启发性。

(二)师生交流流于形式

在很多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是象征性的,常就一些简单的是非问题上进行问答式交流。表面上是热闹的师生交流,实质上是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问题根本上谈不上启发性,建构知识更是无从谈起。如果不设置这个讨论,也不影响总的教学目标。这样的交流,只是让课堂流于形式上的热闹,并非出于学生的内心真正需要,因而是无效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已预设了标准的答案,却硬要套个师生交流的形式表现出来,无论学生怎样讨论或回答的结果如何,最终都要归结到标准答案上来。一旦学生说出标准答案,教师是如释重负。这种“陷井式”交流,会使学生失去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也是没有实效的。

这些偏差告诉我们,导致初中语文课堂师生交流低效的根本原因在于一切以教师为中心。这不仅影响了师生交流的有效性,而且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文化素养的提高,也使我们的课程改革流于形式,严重阻碍了新课程的实施与发展。

有效的师生交流,应从教师、学生两方面入手。要创设好有效交流的平台,构建起有效交流的策略,使交流取得实效。

二、创造交流平台,形成有效交流的策略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层面:

(1)认真预习,有效交流的前提

学生只有充分预习后,才能在课堂上有的放矢与教师进行交流。因此,教师在课前一定要认真布置预习作业,明确提出可操作性的预习目标,要求学生对不懂的问题作好标记,为课堂讨论做准备。

(2)小?M讨论,有效交流的方式

不懂的问题先在小组内自主探讨,解决部分问题,没解决的提出来集体讨论解决。这样做达到了精讲的目的,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小组讨论时,老师要与各小组进行沟通,除进行个别交流辅导,要注意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还要注意收集好各组共性的问题,以便集中讨论解决。

(3)尊重他人,有效交流的保障

倾听代表着理解和接受,代表着对言语者的尊重,是连接心灵的桥梁。它将使人感到被尊重,同时也将受到别人的尊重,从而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培养学生互帮互助解决难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容纳同学间不同见解的气度。

(二)让课堂焕发精彩――教师层面

(1)善于倾听,创设和谐的交流氛围

台湾心理学家黄月霞认为:“倾听是有效沟通所必备的元素,它是一种接纳的语言。”教师只有用心倾听才能了解学生在想什么,以及怎么想的。而要和学生有效交流,就要了解学生,看他的问题在哪儿,他最想知道什么,这是交流的目的所在,也是进行有效交流的前提。

(2)学科整合,创设有效的交流场景

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模拟、创设场景,引发学生交流的欲望。不仅知识点能轻松过关,还能丰富学生体验,唤起学生心底情感的共鸣。

(3)精选活动,创造有效交流的机会

课本剧、课前演讲、辩论等课堂形式,让有效的师生交流成为可能。例如在教学《羚羊木雕》时,我要学生排演课本剧,深入到主人公“我”的内心世界中去,体会“我”矛盾的心理特点。学生成了主人,他们自编自演的都很投入。同学间进行了有效的交流。教师通过学生的表演,也了解了学生的内在需求。

总之,通过教师努力创设有效交流的平台,构建起师生之间的“对话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和情感交流,让课堂成为师生互动交流的自由天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定会慢慢学会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作为教师也一定能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实效。让我们殊途同归,使师生都成为一个优秀的表达者,同时也成为一个优秀的倾听者吧!

参考文献:

[1]卢卫东《创设语文教学情境四种方式》《语文教学与研究》2016年第4期

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与“倾听”――《课程教育研究》2013年36期

[2]《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3]钱威《语文教学艺术导论》(修订本),新疆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俞新龙(1971―),男,浙江湖州人,大学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下载谈中职语文教学课堂中师生的有效交流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谈中职语文教学课堂中师生的有效交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师生交流中的有效沟通[范文]

    浅析师生交流中的有效沟通在校园里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一边是老师口若悬河、苦口婆心、循循善诱,一边确是学生或表情木然、无动于衷;或表情淡然、眼神游离;甚或表情愤然......

    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界新课改方针的不断实施与发展,各阶段的各门课程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正如火如荼。如今,传统教学方法不仅已无法......

    课堂中的有效教学

    课堂中的有效教学 【内容摘要】:学生的数学学习离不开个体的体验。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

    语文有效课堂中的教学反思童

    语文有效课堂中的教学反思新课程下的有效教学实施以来,我觉得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从“教师教给了学生多少东西”,正在过渡到“学生学会了多少东西”。 这就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激......

    谈写作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谈写作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摘要】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写作能力,需要语文教师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自觉自愿地从事写作训练,从而形成准确表达情感和思......

    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探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探究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社会当中,知识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在......

    中职《电力拖动》有效教学谈(大全5篇)

    中职《电力拖动》有效教学谈 摘要:本文阐述了中职《电力拖动》课程的特点,分析了在中职《电力拖动》中有效教学的意义及具体实施措施,以培养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阅读策略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阅读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中,先后提到了“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生要有丰富的积累”。朗读感悟直至烂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