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情感沟通

时间:2019-05-12 23:14: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语文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情感沟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语文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情感沟通》。

第一篇:浅谈语文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情感沟通

同心中学教师培训讲座稿

浅谈语文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情感沟通

无锡市江南中学

袁小明 阿合奇县同心中学

袁小明

一、重视课堂情感是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

教学活动是认知流和情感流两个方面同时交互作用的过程。在教学中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能有效促进学生认知学习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在传统教学中由于过分关注认知能力的发展、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得我们的教学成为“失去了另一半的教学”,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使得课堂失去了生命活力。本次新课程改革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就是对以往片面教学的纠正。

语文作为人文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尤其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指出应“注重情感体验”。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文心雕龙》中指出“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学生学习文本的过程,也是与作者进行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受到文中作者情感的熏陶感染,产生情感的共鸣。在语文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就是关注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关注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

当前教学中许多教师都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综合运用音乐、图片、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创设情境,努力调动学生情感,但从实际教学效果看差别很大。有些课堂情趣横生、学生沉浸其间;有些课堂死气沉沉、学生昏昏欲睡,教师虽竭尽调动之能事,但学生不为所动,依然游离于课堂之外。为什么有些情感沟通有效而有些无效,在课堂教学的情感沟通中应注意哪些方面,这些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思考。

二、对“语文教学中有效的情感沟通”的理解

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情感体验既包括学生对文本中所涵情感的体悟,也包括学生在学习中的学习情感状态和对学习的情感体验。在学习中,这两种情感体验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共同构成了学生的课堂情感体验。

由于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中影响学生课堂情感体验的因素很多,本人以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因素。语文教材中许多文章都饱含着作者独特的情感体验、人生感悟。其中部分文章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差甚远,学生缺乏相关情感体验;还有些文章所蕴涵的情感学生虽有相关体验,但感受不够强烈。这种情感的隔膜将会使学生难以对文中作者情感产生共鸣。

2、学生的学习情感状态。体验情感是一种相对要求较高的学习活动,它需要学生在深入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唤醒自己的相关情感记忆,与作者进行情感对话,产生情感的共鸣。这一切都要求学生需以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投入学习。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情感状态与教学的要求不一致、不能有效唤醒自己的相关情感记忆都是常见的情况。

3、课堂的情感氛围。课堂教学是一种集体性活动。在这一活动中,群体的学习心理往往对个体有很大的影响。良好的课堂情感氛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很强的感染、弥散功能,让学生受到感染激发,得到鼓励与促进;反之,则是一种压抑与凝滞。而营造课堂情感氛围,教师的情感状态很重要,因为在教学中教师本身就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教师的情感状态对学生具有重要的引导意义。

4、教师因素。教师是教学是组织者、引导者,教学中教师亲切的话语、热情的鼓励、及时的肯定、饱含感情的教学,对形成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情感的调动具有重要的影响。

4、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的因素。同一篇课文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给学生的情感体验是不同的。单一的教学流程、单调的教学方式可能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的运用、合作探究的课堂组织、与学生生活实际的有机结合可能令学生学习热情高涨。

“语文教学中有效的情感沟通”主要是指教师通过相关教学手段的运用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学习情感,并通过营造相应的课堂情感氛围,帮助学生唤醒情感记忆,使其与课文中的情感有效对接,进而形成自己情感体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能否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学习情感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前提;而能否有效营造相应的课堂情感氛围、帮助学生唤醒情感记忆使其与文本进行有效的情感交流是关键。

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一些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在课堂上让孔乙己去告状,讨论着朱自清的父亲穿越铁道是否违反了交通规则。从表面上看来,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气氛热烈,洋溢着欢乐的情绪。但这种表层的热烈不能掩盖其内在的空虚,完全背离了文本的本意。这种情感的调动不仅是无效,而且对学生正确理解文中作者的情感起着反向误导作用。那种表面热闹的课堂很可能是无效的课堂。文本中作者的情感始终对课堂的情感沟通起着定向、指导作用。课堂的情感氛围也不仅是快乐、热烈这一种,而应根据文本情感的特点,该婉约处给他婉约,该凝重时让其凝重,该悲愤时使其感受悲愤,只有如此才能算是有效的情感沟通。除此以外,就“语文教学中有效的情感沟通”而言,本人以为还有一层含义,即体验情感的方式应是语文的,充满着语文的气息,只有如此才能算是有效的语文教学的情感沟通。

在课改深入推进的今天,不少教师注重课堂的美感,十分重视课堂音乐的选择、课件制作的精美,在教学中大量开展拓展活动,而对文本的解读较为粗略。在那些悠扬乐曲、精美画面、煽情话语的调动下,学生也会被感动,也会获得相关情感体验,但这些情感体验的获得并不是真正语文教学中的内在情感体验,而是一种由外在其他因素引发的情感体验。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体验应该是在有效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经过艰苦的语文学习劳动,与自己的情感积淀进行沟通交流而获得的,是一种内在的独特感受。相关教学环节、教学活动的开展应该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课堂上除了有深入的情感交流外,还应有浓浓的语文味,体现着语文学习的特点。

三、语文教学中有效情感沟通的相关策略

1、重视教学之初的有效心理沟通 教学中常常看见一些教师正式上课铃还未响起便宣布开始上课,然后通过声情并茂的话语、悠扬悦耳的乐曲、色彩绚丽的图片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情感。但从实际效果看,许多学生既未受感,也未动情,仍然游离于课堂情境之外,教师白忙活一场。

在这些教学实际中,教师之所以未能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主要在于教师忽略了学生当时的学习心理,忽视了学生具体的情感需要。虽然预备铃声已经响过,但有些学生的心思并未完全集中到课堂上来,整体课堂心理还处于松散游离状态,此时教师需要采取措施,使学生将状态迅速调整到学习状态,使学生在心理上进入课堂。在公开课的教学中,由于有其他教师听课,许多学生感到心理紧张,生怕出丑,此时教师应采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缓解、消除紧张心理,使其以一种平和的心态进行学习。在借班上课的过程中,由于师生双方彼此都不熟悉,学生对教师有一种陌生疏远感,此时教师首先应让学生在心理上接纳自己,能亲之、信之。由于教学是师生双边共同活动的过程,教师要调动学生情感,首先应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为其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心理氛围,使其真正进入课堂,这是开展教学的基础、前提。只有让学生真正进入课堂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学生的学习才是有效学习。

因此,在教学之初教师应准确把握学生学习心理状态,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情感沟通,使自己的教学活动能够与学生的情感需要相统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凡是教艺精良的教师,都是深谙此理的。他们在教学中并不急于进入文本,而是以亲切自然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帮助其调整状态,激发其积极学习的情感需求。钱梦龙老师在一次借班上课过程中,面对来自跨了四所学校、五个年级的“杂牌军”,首先与其进行心理沟通,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确保了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支玉恒老师在《只有一个地球》的授课之始,先通过询问学生是否害怕、让学生鼓励老师不要害怕等方式,帮助学生消除紧张心理,进而又通过朗读权竞争的方法,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在一种积极主动的情绪状态下进行学习,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2、引导学生情感与文本蕴涵情感进行有效对接

语文教材中许多文章都饱含着作者独特的情感体验、人生感悟。部分文章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差甚远,学生缺乏相关情感体验;还有些文章所蕴涵的情感学生虽有相关体验,但感受不够强烈。这种情感的隔膜将会影响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在教学中教师如何有效的搭桥架梯,调动学生的情感储备,唤醒学生尘封的情感记忆,帮助学生消除情感上的隔膜,就成为教学的难点之一。引导学生与文本中的情感进行有效的对接,教师须准确把握学生情感的状况。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产生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灵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因此,备课时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情感需要,尽量用学生的心态和眼光去解读教材,去体察他们在阅读时可能会出现的情感障碍之处,并在教学中采用适当手段进行解决。

《背影》是蕴涵着浓厚父子深情的名篇,对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有着积极意义。在教学中本人曾以赞颂父爱的伟大、引发学生回顾平时父亲对自己的关爱的方式引入,希望能调动学生情感。但从教学实践看,学生似乎不为所动,回想不出平时父亲的关心照顾。由于学生缺乏情感的铺垫,使得整堂课只是在浅层次地解读文本,课堂缺少情感的交流共鸣,显得呆板僵硬。课后本人进行了反思,虽然平时家长对子女关怀入微,但学生认为是理所应当,并未心怀感激,意识不到这是父母爱子深情的体现。而本人授课之始充满感情的赞颂,学生觉得那只是教师个人的表演,未能唤起他们情感的共鸣,导致了课堂的缺情少感。在第二次教学中,本人从作者当时的家庭状况谈起,使学生了解到其父亲的艰难和爱子之情的可贵。简单的话语却让学生产生了情感的激荡,在文本学习中学生被文中浓浓的父子深情打动,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察到平时自己父母的无私关爱,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有一些情境的创设之所以未能有效打动学生、使学生产生情感的激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在情境设计的过程中,只从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心理状况,忽视了学生情感心理需求,使得课堂未能形成理想的“情感场”,进行有效的情感调动、熏陶。

3、在有效的语文学习中引导学生与文本情感相融

课堂情感沟通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体会文本中作者的情感。而作者的情感不是浮现在文本的表层,而是隐含在字里行间,渗透在文本的每一个词语、每一个标点和每一个句子之中。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深入研读文本的基础上,把握文中作者的情感脉搏,理清文中的情感层次,使学生产生情感的激荡,随着作者情感的变化或喜或悲,进行情感之旅。同时抓住文本中那些关键的词句用力锤打,咬文嚼字,细细品味,透过语言的表层深入体会,真正触及学生的灵魂深处。细细咀嚼那些文中的话语,品味其中的动情之处;在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的刻画中,在对环境的细致描写中,体会作者情感,感受文章意境,进行情感交流,产生情感共鸣。教师可通过范读引路,用自己积极饱满的情绪去感染学生,引导他们进入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配乐朗读、反复诵读,读出神韵,读出情味,以声传情,使整个课堂上“情融融,意切切”。同时适时引导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在头脑中再现相关情景画面,进入文章所描绘的情境,深入人物内心,去体会作者的情感历程,受到熏陶感染。

当学生对文中蕴涵的情感有所感受、体会时,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将这种情感体验与自身的生活经历相联系,与自我的情感历程相对话,使学生在文本学习中读出自我,并让学生通过一定方式将其表现出来。这种情感的表现过程既是促使其情感体验进一步深化过程,又是发展其语文能力的过程。其表现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来表现,可以让学生通过文章形式来表现,也可以通过语言训练的形式来表现。在《背影》的教学中,当学生被文中的父亲深深感动时,本人及时引导学生按照“父爱如„„”的形式写一组比喻排比句,来表现自己所理解的父爱;按照“父爱是„„”的形式写一组排比句,列举生活中体现父爱的具体事例。如果说文本阅读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被感动的话,那么这些练习则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对父爱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体验。在这种情感体验的过程中,学生丰富了自身的情感世界,发展了自己的语文能力。

4、及时调控课堂中的情感流向 课堂中学生的情感是动态的、变化的,学生的情感流向常常会偏离文本情感的基调,教师应及时进行引导、调控,因势利导,使其与文本情感实行有效对接。唐江澎老师在《生命的意义》一课教学中,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朗读,当发现学生未能准确把握保尔的感情状态时,教师让学生回顾相关小说情节,引导学生体察保尔面对战友的坟墓、思考人生意义时的心情,从而“更准确地读出他的情感”。为了让学生深入体会出保尔在说那段名言时的感情,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为什么而活?你又将怎样活着?与保尔进行心灵的对话。学生纷纷畅谈着自己的人生理想,课堂气氛变得轻松起来。这时唐老师适时进行引导,让学生明白所谈论的话题是一个严肃而重大的话题,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而且准备用整个人生去实现的诺言。并引入介绍潘子洁的生命故事,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许多学生泣不成声,课堂气氛变得凝重,学生开始用心体会保尔说这段话时的情感。这堂课之所以获得成功,主要在于唐老师成功地把握了学生的情感流向,当课堂的情感氛围出现偏离时,教师通过介绍潘子洁的生命故事进行引导,使其与文本中作者的情感基调保持一致。这种对学生情感的适时有效调控体现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和教学艺术水平。

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还应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对文本不断进行新的解读,获得新的理解,在不断的探究过程中产生情感的变化波澜。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获得新的发现、新的理解的过程,在这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丰富着自身的情感体验。在杜甫《江村》一诗的教学中,当学生感受到诗中作者平静、满足的情感后,教师组织学生齐读全诗,体会诗中作者的满足之情。进而教师再读,让学生比较师生朗读的不同之处。通过讨论探究,学生进一步领悟到隐含在字里行间作者的那种自嘲、不满足。对诗歌的再次探究解读,学生经历了“无疑—生疑—探究—解惑”的过程,对诗中作者的情感产生新的体会,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有效进行课堂情感沟通需要教师从课堂设计的整体角度进行思考,综合把握文本、作者、学生、教师等多方面因素,充分考虑每一个教学细节,体现语文学习的特质,使学生在特定的情感氛围中,发展自己的语文能力,丰富自身的情感世界,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快乐。只有如此其情感沟通才能算是有效的,其语文教学才能算是有效的。

2011.11.5

第二篇:课堂中的有效教学

课堂中的有效教学

【内容摘要】:学生的数学学习离不开个体的体验。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给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有了,学习才会有效。学生体验学习,是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能力与素养。

【关键词】:体验 再创造 做数学 说数学 学思想 用数学

一、引入:

细读《数学新课程标准》,里面提到:“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作为一个数学老师,我非常理解这句话。其实,“体验”解释为指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但是这个“体验”却让不少的老师忽略了,他们认为只要能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就可以了,学生同样会做题,同样能考到不错的成绩等等。这算这样,不少的家长反映回来的情况是,孩子小学时段的成绩还算可以,但升到初中、高中时,成绩却骤然下降,怎么学都学不好,不能理解。

二、分析原因:

之前我也是不理解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但是经过沐浴着新课程的阳光,我“豁然开朗”:教师不是“传输机”,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不少的老师还是沉浸于老一套的方法,一根粉笔、一本教材就认为可以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其实这远远不够,我们是要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有一种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有意义的过程,学会分析、学会辨识新知识。我们要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三、分享几点做法。

基于这些因素,在我几年的摸索和探究教学中,有这样几点做法跟大家分享:

(一)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再创造”的快乐。

荷兰一位数学家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例如:学习小数除法时,计算“20.44÷3.8”竖式上商5.3后,余下的3究竟表示多少呢,学生不容易理解。我不急于去答案,而是在横式上写出20.44÷3.8=5.3„„3,让学生判断是否正确。让独立思考后,果然不少学生都想到了利用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来检验:3.8×5.3+3≠20.44,得出余数应该是0.3而不是3,在竖式上的余数3表示3个十分之一,即每次除后的余数数位与商的数位要一致。这时学生欢呼起来了,原来自己也可 以像科学家那样去解决问题了。

我们要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经历,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二)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

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找一找、量一量、拼一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其实“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知识。

例如我在教学三年级“时、分、秒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自制一个钟面模型在上课时用,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课堂效果能不好吗?

又如学习面积与面积单位这节课,如果直接让学生做: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在它的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围成的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各是多少?学生直接解答有困难,我就让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验长方形纸是怎样围成长方体纸盒的,这时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解决问题,而且掌握牢固。

再如“将正方体钢胚锻造成长方体”,为了让学生理解变与不变的关系,让他们每人捏一个正方体橡皮泥,再捏成长方体,体会其体 积保持不变的道理。在学习圆柱与圆锥后,学生即使理解了其关系,但遇到圆柱、圆、长方体,体会其体积保持不变的道理。在学习圆柱与圆锥后,学生即使理解了其关系,但遇到圆柱、圆锥体积相等,圆柱高5厘米,圆锥高几厘米之类的习题仍有难度,如果让学生用橡皮泥玩一玩,或许学生就不会再混淆,而能清晰地把握,学会逻辑地思考。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

(三)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说数学”。

这里的“说数学”指数学交流。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因为“个人创造的数学必须取决于数学共同体的‘裁决’,只有为数学共同体所一致接受的数学概念、方法、问题等,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成分。”因此,个体的经验需要与同伴和教师交流,才能顺利地共同建构。

例如我教学“分数化成小数”,如果让学生把分数一个个地去除,得出、14917、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或者像教材上一样再将各2540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看分母里是不是只含有质因数2或5,最后 得出判断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方法,这样哪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呢?学生的表情是木然的,像机器一样跟着教师转,如此没有兴趣的学习,效果又能如何呢?为了打破这种传输式的教学方法,我先让学生先猜想:这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是什么原因?可能与什么有关?学生开始好像无从下手,几分钟后有学生回答“可能与分子有关,因为、都能化成有限小数”;马上有学生反驳:“、的分子同样是1,为什么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另有学生说:“如果用4或5作分母,分子无论是什么数,都能化成有限小数,所以我猜想可能与分母有关。”“我认为应该看分母。从分数的意义想,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有这样的3份,能化成有限小数;而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也有这样的3份,却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然后我再问:“这些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分母又有何特征呢?”学生们思考并展开讨论,几分钟后开始汇报:“只要分母是2或5 的倍数的分数,都能化成有限小数。”“我不同意。如7/30的分母也是2和5的倍数,但它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因为分母30还含有约数3,所以我猜想一个分数的分母有约数3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我猜想如果分母只含有约数2或5,它进能化成有限小数。”„„就这样,一节课过去了,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达、争辩,在体验中“说数学”能更好地锻炼创新思维能力,也达到了我的教学目标。

(四)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用数学”。

我们现在口头上经常说要教学结合实际生活,但是怎样结合,又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其实我们既要为学生创设条件,从他们的生 141513173437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又要引导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让他们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比如:二年级的知识,让学生采用“购物付款的经验”来理解:爸爸有一张百元大钞和36元零钱,买一件85的上衣,他怎样付钱?营业员怎样找钱?最后爸爸还有多少钱?这时学生的思维会固定在100元加36元得多少呢?再减去85元最后会得多少呢?这样在实际生活中不方便,所以我拿出1张100元和36元零钱给学生去现场体验一下,这时学生都能回答:爸爸拿出100元给营业员,营业员找给他14元,爸爸最后的钱是36+14=50元。引导学生真正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四、小结与建议。

体验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当然,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相当重要,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上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会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作为我们一线老师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和他们一起历经知识获取的过程,历经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孩子们共同“体验学习”。

第三篇: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调控课堂措施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调控课堂措施

晨光小学

李丽丽

课堂的调控是一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直接影响着一个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学习的程度。一般来说,当课堂氛围达到高潮时,学生对教师的反应是敏感而热烈的,他们会因急于想知道结果而聚精会神,积极而主动的调动自己的所有的细胞去思考老师讲的问题,在这种精神高度集中的情况下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也最强,此时学生的学习再也不是被动的吸收,而是主动的汲取,心中充满求知的欲望和解决难题后的喜悦,这是一种难得的体验。

根据我在听课和教学中的经验和体会,觉得有效调控课堂措施有以下几种:

一、精心地备课,教学思路清晰

教师只有吃透教材,弄清楚课文的重点、难点,才能在课堂中思路清晰地教学,课堂教学才能焕发主动、自主、探索的活力。比如《夜莺的歌声》这篇情节复杂、环环相扣的长文,我在设计教学时把教学重点引向了品读、研读和美读,让学生透过人物言行,在朗读感悟中凸显和活化人物形象。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时,我让学生抓住一些关键的句子,特别是表现小夜莺言行的句子去细读体会。

二、精彩生成是课堂教学激活思维的关键精心的预设是语文课堂教学有效的基础,如果能够按预设顺利实施,应该说就算基本成功了。但学生的思维是否激活,是否有利于学生语文学习的可持续性,还得关注课堂教学过程中精彩的生成。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在轻松的氛围中思维处于最好的状态。学生也只有在轻松、和谐的课堂中,才能有最理想的学习状态。教师应善于运用一些策略,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比如低年级的识字教学,通过猜谜、编儿歌、顺口溜等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认识了生字宝宝,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得开心。教师应对学生多些激情,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重视;教师在与学生之间平等相处,不要以权威自居;教学中遇到问题时,教师应与学生一起讨论,共同解决,要尊重学生的看法,容纳不同的见解。

三、加强课堂管理,调控课堂节奏 教师应注重教学环境的空间设计,将每个学生置于自己的视野范围内;能够灵活地与每位学生顺畅交往,而不应该高高在上。

四、课堂教学多创造性的设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素;激发兴趣,这确实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

五、尊重学生的奇思妙想,给生成营造成良好的氛围刘良华老师认为:“很多活力并不需要教师去培育,婴儿、小孩的身体内部已经蕴藏了活力。学校教育只要不打击、破坏小孩的活力,就已经是做了一件最有教育意义的事情。既然孩子身体内部已经蕴藏了无数的活力,教育能够做的事情并不多,教育的使命只是激励、唤醒和鼓舞。除此之外,就有可能多余而且构成破坏。”的确是这样,人的年龄越小,越是对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思维也就越具有发散性,受到的条条框框的束缚也就越少。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有一些奇思妙想。我们要构建张扬活力的语文课堂,就一定要尊重学生的这些奇思妙想,给生成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第四篇:语文有效课堂中的教学反思童

语文有效课堂中的教学反思

新课程下的有效教学实施以来,我觉得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从“教师教给了学生多少东西”,正在过渡到“学生学会了多少东西”。这就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主动精神,也要在在课堂“参与”和“活动”上不能浮躁和盲从。

我觉得要把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真正被激活出来,我们需要把课堂分成不同的教学板块,加大课堂练习容量,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就能最大限度地克服学生的各种惰性现象,提高课堂40分钟学生的学习效率,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在教学中,我认为我们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要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必须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学生的预习是我们课堂教学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可以说,预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所以,我们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要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设计与教学内容紧密衔接的预习内容,并提出具体的预习要求。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有效地实施,也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大密度、高效率。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灵活安排“讲、练”时间,促进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

课堂教学时间只有短短的40分钟,要达到最好的学效果,我们必须合理地安排课堂上讲与练的时间,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率。我觉得讲的时间不宜超过20分钟,练的时间不宜少于15分钟。就要求我们教师还必须在课堂练习题的设计和灵活使用上下功夫。在我们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的练习可以穿插在新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也可以放在课堂教学内容完成后集中完成。

三、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我们要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我们就必须要还课堂于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的民主、自由程度越高,学生自觉学习的热情就越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越高。教师只应充当一个组织者的角色,就是不包办学生的一切,让学生“戴着镣铐跳舞”,只能是事倍而功半。我喜欢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去,学生质疑,学生解疑。作为老师的我,起到的是引导作用,培养良好习惯的作用。

四、正确地处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 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应给予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与合作探究的机会,并应关注的是学生讨论与合作的实效。我觉得我们在课堂上的合作一定在避免为了“热闹”而合作的弊端。学生课堂上的合作我们需确保方式准确、活动时效、目的明

确。我觉得可以这样做:课堂合作,要做到人人有分工,人人有事做,并设定完成的时间,且合作形式灵活多样,如:就“读”来说,可以是分角色读、男女分读、分段读、表演读等等,这就避免了部分同学钻合作的空子,成为合作中不合作的人。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也是一名教师永远追求的目标。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地在教学中实践,反思,我们一定能找到一条成功的语文教学之路。

第五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课堂对话”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课堂对话”

2011级汉语言文学专业 谷俊华

【摘要】本文从创设情境,在平等互动中对话;优化预设,留出“空白”让学生对话;静心阅读,重视生本“对话”过程三点来探讨一下对话给我们的语文课堂带来的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语文课堂 有效 对话 互动 文本

语文课堂文化主要体现为一种氛围,一种人的精神气象。课堂文化的重建必须在智慧理念层次的上,从人的角度出发,体现对人的关怀和重视。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既要留有时间让学生亲历体验,阅读感悟,又要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交流,让他们把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感受和体悟释放出来,在交流中碰撞、反思,矫正先期阅读的感与知,让生生、师生间心灵对话、情感交流,让课堂洋益着生命的色彩,富有活力和魅力。

一、创设情境,在平等互动中对话

没有一个民主的机制,没有一个平等和皆的氛围,就不可能有个体之间真正意义上的互相推动。没有精神的自由,没有主体意识的存在,怎么可能形成真正的话语互动?因此,我们应带着一颗童心进入课堂,让微笑成为课堂上的一道风景,用幽默为课堂速写为无限春光。教师应摒弃师道尊严,抛开功利色彩,让学生在一种“零距离”的、活跃的心理状态下敞开心扉,自由交流,放飞思想,进行师生“视界融合”①的对话,取得心灵的沟通,让民主、平等成为我们实实在在的课堂生活。

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练习4》中口语交际“学会道歉”这一内容时,我的教学设计以创设情境为主,因为活动和富有情节的教学会使低年级学生更感兴趣。为使教学更有亲和力,学生很感兴趣。我先作自我介绍,然后进行现场采访:“我有个好朋友叫红红,星期天帮妈妈干家务时不小心把妈妈心爱的花瓶打碎了,你们说该怎么办?”“红红是不小心打碎花瓶的,向妈妈道个歉,妈妈不会生气 的。”“妈妈都喜欢诚实的孩子,如果你不说,妈妈才会生气呢!”我故意问:“可这是红红妈妈心爱的花瓶啊,肯定会生气的。”“可以这样跟妈妈说。‘我做错了一件事情。知道您会生气,可还是要告诉您,因为我想做诚实的孩子。”“果这样做了妈妈还生气,我觉得这不是一个好妈妈!”瞧多机灵的孩子啊!接着我又进行角色转换,扮演不愿意向妈妈道歉的孩子。这时的学生俨然成了老师,用各种道理进行说服。在妙趣横生⑦的情境教学⑤中,在师生互动的真情对话中,学生的语言表达得到锻炼,情感认识有了提高。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一个学习伙伴的身份参与了讨论,营造了融洽的学习氛围,使学习充满乐趣。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可见,教师有了一个开放的心态,帮会有交流的局面,才能实现 互动生成,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活跃的心理状态下敞开心扉,放飞思想,进行真情“对话”,获得心灵的沟通。

二、优化预设,留出“空白” 让学生对话

语文课堂应该像其他艺术一样讲究留白的艺术,即营造出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积极地参与,主体意识在课堂留下的空白里得以充分显示现,从而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就是说,有“空白”,才有吸引力。这里的空白,不应该仅仅是教材中空间上的空白,还应该指时间上、情感上的空白,唯有多一些空白,不要将课堂填得很满,才能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才会出现个性化思想和精彩的对话,也才能激起学生智慧和情感的火花。

以《灰椋鸟》的教学为例,下课前最后的10分钟里,教师给同学们看了一段作者徐秀娟勇救丹顶鹤、以身殉职的动画。凄美的画面、感人的叙述和动情的歌唱,深深地打动了课堂上的每一个人。比时,学生的心中一定涌动着一种 ②③情,有不吐不快之感。我是这样设计:

看到这儿,我知道同学们一定有许多的话想对林场工人说,想对徐秀娟姐姐说,想对鸟儿们说,想对大家说„„那么,就请拿起笔来,写下你心中的感言,吏可以是一首小诗。让我们的心声,在我们的笔尖倾诉,在我们的笔下流淌„„

在这里,内容的空白,情感的空白,时间的空白,都让学生可以充分地表达丰富的内心世界,在最后的3-4分钟里,交流所写的内容。在这一环节里,我们看到了学生们智慧与情感的迸发:有写给徐秀娟在姐姐的——您用年轻的生命告诉我,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保护他们。没有对动物的爱,哪会有课文中那生动优美的语句?谢谢您!有写给林场工人的——你用辛勤的劳动,为鸟儿们营造了安乐、幸福的家园,你们是无私的,我敬佩你们!更有这样的诗句——你,为了救掉入沼泽的受伤的丹顶鹤,献上了自己年轻的生命。那时,你并没有考虑个人的利益,因为你爱鸟„„

课堂教学中留空白,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交流,与文本、与作者、与课文的主人翁⑧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在交流中“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别人为这些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

三、静心阅读,重视生本“对话” 过程

让每一个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许多对话关系,如学生与文本(作者)的对话,学生与学生关于文本的对话,学生、教师关于文本的对话等等。这些都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但是,如前文所述,作品的意义是在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为前提,以每一个学生个体为对话的中心。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应该是学生个体与文本直接的、自然的、亲密的接触。为此,我们应把着力点放在引导学生个体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上,强调学

④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特性,让每一个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充分阅读,潜心会文,体验感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主动积极地从文本中汲取智慧。

让学生的精神始终保持自由活动的状态,不受任何束缚。语文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关于文本的对话,应当在充满了深厚人文关怀⑥的亲密、和谐、围炉般的氛围中进行。教师只是一个对话环境的创设者,对话教学的组织者,学生表达意见的倾听者、欣赏者与引领者,教师和学生交流的是真体验、真感受。教师不试图去控制这种对话,学生不需要看老师的眼色行事,教师要真诚地面对每一位学生的声音,要以最大的热忱和耐心去感受其内涵,以最大的宽容和信赖对待可能出现的问题,在教师眼里,每个学生的意见都值得珍视。打破了教师课堂专断造成的局面,学生就能从各种束缚中解放出来,也才能最大限度地从文本中汲取智慧,学生的智慧、灵感、才华也才能充分地得以发挥。

总之,对话是阅读教学在新课程指导下的全新理念,让我们的师生学会对话,善于对话,乐于对话,在心灵的对话中享受学习享受阅读。

注释

①对同一个对象,人们理解的视界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不断生成的。理解者对对象理解的视界同历史上已有的视界相接触,形成了两个视界的交融为一,达到“视界融合”。

②预设又称为前提、先设和前设,指的是说话者在说出某个话语或句子时所做的假设,即说话者为保证句子或语段的合适性而必须满足的前提,它是由德国哲学家、现代逻辑奠基人弗雷格于1892年提出。③指空着、未填满或未被利用的部分 ④两个或更多的人用语言交谈

⑤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无意识的心理特征,灵活、有效地创造具体、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一方面能够有效地激发、保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学习的疲劳程度,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与过程,另一方面能够缩短教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经验,接受能力之间的距离,降低教学难度,便于学生准确、快捷地感知、理解、运用教学内容,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非常积极地意义。

⑥人文关怀,一般认为发端于西方的人文主义传统,其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怀人的精神生活等。⑦形容人的谈吐、诗文等充满了美妙的意趣或洋溢着美妙的意趣。

⑧主人翁我们用的最多的是主人翁意识,其实主人翁为一成语,意思是当家作主的人。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享受对话教学》孙建锋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9年10月1日 2.《学语文情境教学:李吉林与青年教师的谈话》李吉林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8月 3.《给教师的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年6月 4.《爱弥尔》 卢梭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年5月

5.《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透视 》 方斐卿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年3月 6.《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沈龙明 中国出版社 2006年4月

7.《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常见问题分析与教学指导》 张焕梅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1年09月1日 8.《 小学语文教学法》 魏薇 齐鲁书社 2010年1月1日

下载浅谈语文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情感沟通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语文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情感沟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有效的语文教学课堂

    浅谈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课堂教学一直存在着“少、慢、差、费”的现象,耗时多,收效却甚微。曾有人这样说,数学是清清楚楚一条线,语文是迷迷糊糊一大片,不知从何下手。在新一......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情感教学

    浅谈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音乐学院 2010级 胡沁 【摘要】情感教育指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情感领域发生积极变化的教育。音乐是......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莲花山小学 张成军 语文教学法美在其中,用课文中点点滴滴的美去感染学生,用课本外方方面面的情来浸润心灵。与花草对话,与长天吟哦,与鸟虫共语,随春秋......

    有效沟通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有效沟通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开学已经三周了,作为一名新教师,自身教学经验十分的不足,需要学习的地方有很多很多,从这三周的教学课堂体会上,我深刻认识到有效的沟通在教学中的重要......

    历史课堂中的有效教学

    历史课堂中的有效教学 河南夏邑重点高中历史组 孙冬玲 翻开《现代汉语词典》,查看“效”字的注解,与本题有关的解释为“效果”——由某种力量、做法或因素产生的结果(多指好的)......

    浅谈课堂中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

    浅谈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 摘要: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为教育教学工作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对每个使用者来说应做到有的放矢。......

    浅议高中课堂中的有效教学

    浅 议 如 何 创 建 有 效 课 堂 教 学 -----以”A DEBATE”一课为例程杰咸阳市彬县范公中学 邮箱:chengjie1687@163.com联系电话:***摘要:面对高中的新课改, 全面提高......

    语文教学中如何构建“少教多学”的有效课堂(推荐)

    语文教学中如何构建“少教多学”的有效课堂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教学理解为:以教为基础,教师教多少,学生就学多少;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这种教学关系使“教学”由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