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对学校教育的认识(本站推荐)
浅谈对学校教育的认识
徐蓉菲
今年是我作为小学教师的第二年,虽然工作时间不长,但在老教师的帮助下,我渐渐的适应了学校的教育生活,身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感觉到的不仅是光荣也感觉到了压力,孩子们是每个家庭的希望也是国家的未来,努力做好一个小学教师对现在的我而言仍然是任重道远。下面是我对现代学校教育的浅显认识。
学校教育是与社会教育相对的概念。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所接受的各种教育活动。是教育制度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说来,学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在德育范畴中,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都有各自不代的优势。当这两种优势实现有机结合时,就能够增强学校德育与家庭德育的整体合力。这是一体化互动的含义之一。此外,从当前我国家庭教育的现状来看,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造成了当今家庭教育窄化、家庭德育功能弱化甚至是迷失的现象,这就需要学校将自身的优势辐射到家庭教育的范畴,与家长一道弥补历史造成的缺失,这也就体现了学校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现代学校教育的特点:学校教育自产生时起,就区别于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具有独自的特点。其特点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职能的专门性
学校教育职能是专门培养人,学校是专门教育人的场所。学校教育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比,其不同之处首要的便是学校教育的专门性。学校教育的专门性特点主要表现在任务的专一。学校惟一的使命是培养人,其他任务都是围绕着培养人来实现的。学校教育有专门教育者--教师,他们都是经过严格选拔并经过专门训练培养出来的。这样的教育者不仅学识广博、品德高尚,并且懂得教育规律,掌握有效的教育方法。学校教育还有专门的教育教学设备,拥有专门进行教育的手段。这一切都充分保证了学校教育的有效性。
2、组织的严密性
教育的特点在于对人影响的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学校教育正是体现了教育的特点。学校教育的目的性和计划性集中体现在严密组织性上。学校教育是制度化的教育。学校教育具有严密的组织结构和制度。从宏观上说,学校有各级各类、多种多样的体系结构;从微观上说,学校内又有专设的领导岗位和教育教学组织,有专司思想、政治、教学工作、总务后勤、文体活动等专门组织机构,还有一系列的严密的教育教学制度,如此等等,是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态所不具备的。
3、作用的全面性
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作用是全面的。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对人的成长影响多少都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影响的范围也往往只侧重在某些方面。而学校教育是全面培养人的活动,它不仅要关心教育对象的知识和智力的增长,也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还要重视受教育者的身体健康成长。培养塑造全面完整的社会人,是学校教育的特有职责。而这一职责也只有学校教育才能承担起来。
4、内容的系统性
适应培养造就全面完整社会人的需要,学校教育内容特别注重内在连续性和系统性。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在教育内容上一般具有片断性。即使是有计划性的社会教育,也往往是阶段性,就其知识总体来说也具有片断性。学校教育既注意知识体系,又要符合认识规律,所以,教育是系统的、完整的。教育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
5、手段的有效性
学校具有从事教育的完备的教育设施和专门的教学设备,如声像影视等直观教具,实验实习基地等等,都是学校教育的有效手段。这些都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的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这是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所无法全面提供的。
6、形式的稳定性
学校教育形态比较稳定。它有稳定的教育场所、稳定的教育者、稳定的教育对象和稳定的教育内容,以及稳定的教育秩序等等。学校教育的这种稳定性,更有利于个人的发展。当然,稳定是相对而言的,它也要有相应的改革变化。稳定不是僵化,如果把相对稳定看作是墨守成规、僵死不变,那就必然要走向反面。
总之,学校教育具有其他教育形态所不具备的独特特点,而且正是这些特点保证了学校教育的高度有效性,使它在各种教育形态中占据主导地位。
怎样办好学校教育呢?从历史经验中可知,学校教育中的教育特色为重中之重。学校教育特色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表现出的独特之处,是学校办学个性的具体体现。学校教育特色不是一种外在的形象包装,而是学校内在教育力量的综合体现。
1、学校教育特色的核心在于有一定的教育思想
学校教育特色实际上就是学校教育活动特色的体现,它具有不同的表现内容和表现形式,它或是表现在教育教学方式上,或表现在某些学科教学上,或表现在某类课外活动上。是学校主要领导办学经验的集中体现,也是广大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这种教育思想是教育特色的核心,是教育特色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教育思想不仅仅来自于理论学习,更来自于教育实践,是办学者在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2、学校教育特色的价值在于培养有个性、有特长的学生
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学校教育特色,这种特色教育不仅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在学生与教师的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其标志就是培养出一大批有个性、有特长的学生。
3、学校教育特色的基础在于学校教育的和谐发展
特色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有个性、有特长的学生,使一部分学生的能力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但这不能以牺牲另一部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代价的,学校不能把力量只集中在对部分学生的特色教育上,而减弱对其他学生的教育力度,从而造成教育力量在分布上的倾斜性。培养有个性、有特长的学生,是建立在学生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发展与全面、和谐发展的统一,这是学校特色教育的本质目标,与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
学校教育是所有教育形态中最重要的一种,它是我国培养未来栋梁的肥沃土,它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它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必须,它主导着我国的教育事业。作为从事学校教育的工作者,努力担起社会赋予我们的责任,我们义不容辞。
第二篇:对学校教育教学的一点建议
对学校教育教学的一点建议
阳朝学区:彭延菊
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
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追求的基本目标。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根据新课程理念,我们认为,提高教学有效性可以采用以下几种策略:
1、创建和谐的课堂气氛
教师应善于运用一些策略,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如多用描述性语言,少用评价性语言;教师应对学生多些激情,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相处,教师不要以权威自居;教学中遇到问题时,教师应与学生共同解决,要尊重学生的看法;处理问题应灵活,避免死板、僵化。
2、转变教学观念
多数教师认为,教学就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遵循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在教学中不能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反应。实际上,教学是一个活动变化的过程,师生在此过程中共同建构自己的世界。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兴趣爱好为出发点,而不是以教材、预定的教学设计为主。要注重教学的情意性,使课堂教学焕发出活力。
3、加强教学的互动性
要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改变以往教师—学生之间单向的教学互动,寻求建立一种有效的双向或多向的师生教学互动。教师应该做的是如何使各种互动方式有效地运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在加强教学互动性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不是绝对权威,不能以尊长的姿态与学生交往,而应以平等的姿态加入学生的交往。二是教师要建立多层次的互动,因为在教学中的互动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每一方面的层次都会对教学产生影响,充分利用多层次的教学互动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三是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运用教学的互动性,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保证。
4、加强课堂管理
在空间管理上,教师应注重教学环境的空间设计,将每个学生置于自己的视野范围内。在空间距离上,能够灵活地与每位学生顺畅交往。学生的座位不宜安排得过于死板,应方便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在时间管理上,坚持时间效益观,最大限度地减少时间的损耗;把握最佳时域,优化教学过程;保持适度信息,提高知识的有效性,并提高学生的专注率。在问题行为管理上,运用先行控制策略,事先预防问题行为,如要学生明确行为标准、降低挫折水平、保持建设性课堂气氛等;运用行为控制策略,及时终止问题行为,如鼓励和强化良好行为、运用良好的方法终止问题行为等;运用行为矫正策略,有效转变问题行为,如正确认识问题行为,遵守问题矫正原则引导学生转变问题行为等。
5、教师应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
教师应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活化教材。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实际,激起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提的问题应具有开放性,让学生有充分讨论与发展的空间和时间。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及时予以反馈,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可借助实物、媒体等增强学生的体验。
教学组织形式应趋向多元化,保障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教师应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实施个性化教学。
如何设计布置作业,提高训练的有效性?
在作业布置上,要设计合理的作业,尽量把当天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以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巩固;各年级每天的作业量不超过2小时,杜绝布置机械重复和大量抄写的作业。对于其他教辅上的练习,要有针对性的挑选习题,不必要让学生对同类型的题目机械重复,以减轻学生负担,使学生不开夜车,保证充分的休息时间。
如何设计、编制试卷,提高命题质量和测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考试作为测试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手段,有着导向、激励、反馈和调控等多方面的功能。对于试卷的设计,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题型: 继承创新又多样化。
对于生物来说,试卷的题型无非就是选择和填空(大的简答题跟填空差不多),题型比较死板,应该多增加一些开放性的题目,增加试卷的灵活性。
2.份量: 据班而定灵活掌握。
一张生物试卷到底以多少道考题为宜?这没有统一的客观标准,一般情况下,以该班大多数中等程度的学生能在考试时间内基本完成为标准。容易做的考题可以题目数量适当多些,相反,难度较大的试题题目数量应适当少些。
3.内容: 趣精活创瞻前顾后。
试卷的考查内容要具有“趣味性、精练性、灵活性、创新性”四个特征,也就是“趣、精、活、创”四个字。
“百学趣当先”。我们设计的考题无论从内容到形式和结论,都要体现一个“趣”字。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考试中解答出来,考题尽量从学生中来,贴近生活,紧跟时代,语言儿童化,丰富多彩。考题要少而精,实而不华。考题答案要有自主性、开放性、多元性,让学生个性得以张扬;创新性是民族发展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考题的形式可以由单项练习变为综合练习,内容由单学科知识考题变为融汇其他学科知识的综合考题。
总体上来说,试卷的考查内容要以近段时间所学的知识为主要考查内容,同时兼顾前所学知识,促使学生去复习巩固以前所学知识,也要考虑到以后所学知识,对学生学习后面章节知识内容起着导学的作用,也就是考查内容要瞻前顾后。
第三篇: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教育(Education),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 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而学校教育则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向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有目的、有系统、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智力、体力诸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一定社会(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这里的“人”指学校教育中的“受教育者个体”,更确切地说是指“学生”(已取得入学资格的人)。夸美纽斯说:“教育在于发展健全的个人”,卢梭说:“人是依靠教育而成的”,瑞士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杜威说:“教育即生活、即生长、即经验”。可见,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之重大。作为具有特性的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一、学校教育的特性 确立了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
学校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部分,与其它教育相比,主要区别之一:学校教育是有专门的机构和专职人员承担的,学校的任务是专门培养人(这些“人”是取得入学资格的);区别之二:学校教育是目的性、系统性、组织性最强的教育活动,同时又具有最强的可控性,不仅各级学校内部是这样,各级学校之间的关系也体现了这一特征。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中,有关影响人发展的因素理论的主要论点是:个体的发展受来自遗传、环境与教育三方面的影响,但这些因素各自在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不同,遗传是个体发展的基础,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可能,但遗传对个体发展不具决定性意义,因为没有环境的作用,遗传提供的基础不可能实现,人也不可能成为“人”。世界“狼孩”的存在就是实证。因此,使人发展成为人的决定性因素是环境。其中,作为特殊环境的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主导作用。根据现代教育理论的分类标准和分析角度,学校教育不再作为与环境、遗传并列的一个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来看待,也不只作为包含在环境中的特殊环境来看待,而是被当作一种包含着特殊个体与特殊环境的特殊活动因素,即三因素的一种特殊综合。
学校教育之所以作为特殊活动因素,是因为:㈠ 学校中进行的大量活动,尤其是普通中、小学的学校活动,其主体是由处在人生发展的某一特定阶段的青少年与承担着教育者责任的成年人共同组成的。他们之间处于多重的、独特的关系系统中,并在其活动中发生着交互影响。㈡ 学校活动是在人为设置的环境中进行的。这一环境中有意识提供的条件与活动对象,都是为实现教育目的和完成教育任务服务的。它弥漫着科学、文化和道德规范的气息,是滋养人精神力量生长的最重要的社会因素。㈢ 学校中进行的大量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的活动,是为影响受教育者成长而精心设计的,只要这类设计符合一系列基本要求,就有可能对参与活动的受教育者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二、人生阶段的独特 决定了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每个人从自己的生命历程中和对周围人的观察中,都能感受到人生发展是有阶段性的。“小孩”、“大人”、“老人”,就是对处于人生不同阶段的人群的概称。由于人的年龄差异和天赋差异,导致了人接受的教育内容与目标的阶段差异。而人的年龄特征并不是每一年龄阶段各方面特征的相加之和,应是各方面的变化特征及其他们的相互作用的特定内容与方式。
人,从离开母体、呱呱落地之日起开始计算年龄。然而,作为人生起点的零岁并不是一个真实的“零”。人从母体受孕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开始接受教育——“胎教”。胎教为胎儿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婴儿期为个体的发展准备了先决条件,婴儿期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养育。处于人生启蒙时期的幼儿,表现出的总体特征是对外部可感知世界的生动、具体的探究与认识,此时被公认为进行早期教育的最佳时期,他们正式进入学校,开始接受学校教育。人从此时始,将连续二十来年接受学校教育,将在学校里渡过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和青年期:幼儿期——人生启蒙期、童年期——心理发展时期、少年期——培养人的自我教育能力的起始阶段、青年期——形成自我意识,身体、心理发展趋于成熟。在人生的这一阶段,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人生阶段的独特决定了不同阶段学校教育的独特,人生阶段的连续决定了学校教育不同阶段间的连续。个体的发展虽然遵循一定的路线,但由于影响发展因素的多层、多样、多变和多组合性,使得每个人在人生道路上,都存在着不同方向的发展可能,甚至每前进一段,都可能会遇上许多叉道。作为有助于个体发展的学校教育,虽不能安排每个个体的发展路线,但能帮助个体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发展的自主能力,使个体发展由“自发”水平提高到“自觉”水平,矫正个体发展的偏差,弥补个体发展中的严重缺失,使个体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体。
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必须依靠两种最基本的生产:一是社会物质生产,二是人类自身再生产。而人类自身的再生产不单指人类的繁衍,还包括使个体社会化,形成社会的新生一代。显然,社会新生一代的形成必须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因此,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首先表现为:它是人类社会延续、发展必不可少的工具,是架在人类社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桥。教育的目的是直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况且,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通过影响个体的发展实现。这就决定了教育必然具有影响人发展的功能。
三、终身教育的理念 构建了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学校教育对受教育者发展的主导意义,主要应表现在帮助受教育者选择合适的发展方向上。所谓“合适”,即指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与个体特质发展的一致。教育者应帮助、创设条件,使受教育者个体特质,朝着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方向展现和发展,在个体的发展方向上加以引导,帮助个体发展的多种可能性做出判断和价值选择。在此,学校教育的目标,应符合社会发展的总方向,应立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当代水平以及所在国家的现有发展水平,使社会大环境与学校小环境能取得正向一致。与此同时,学校教育应与社会其他教育在对受教育者要求上取得和谐,以最有效地利用学校周围及其相关的其它环境因素的积极作用,尤其利用能对学校教育起补充作用的因素。既使当社会条件不利于学生健康发展时,学校也应保持自身小环境的教育独特性,增强学校教育影响的积极效应,以有效抵御其它环境中消极因素的影响。
学校教育应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不能只满足于使受教育者在学习期间达到当代社会对个体发展的要求上,应为离开学校后个体的继续发展创造条件。即增强终身教育意识,教育是一个终身的过程,既包括成人教育,也包括学前、小学、中学和大学各阶段的教育;既指的组织的学习,又指偶发性的学习。它的特征是教学内容、学习方法和技术、学习时间都具有机动性和多样性。其目的是维持和改善个人社会生活的质量,以适应社会急剧变化和科学技术不断革新的需要。学校要充分认识受教育者个体的发展情况,了解其特质和现有发展水平,把握最近发展区,以成熟的程序为依据,安排教育的目标和顺序。精心设计有利于主体发展的各种活动,使受教育者通过活动来实现发展,教育者则通过活动的指导,影响受教育者的发展。此外,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方面,应把培养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能力,以及识别、控制、利用环境的能力作为根本性任务,并惯彻到教育的一切阶段和一切活动中去,为学生提供选择的可能,教育学生学会选择,并为自己的选择做出切实的努力。学校教育只有立足于每个人一生的发展,才可能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总之,在教育活动中,人的形成是最终的“产品”,也是全部教育工作的直接目的。只有发挥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定向、形成、诱发、矫正、改造等多种功能,使人发展符合社会前进的方向,使个体特质及其潜在优势,在社会提供的可能范围内得到充分的真实发展,教育的功能才有可能发挥,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才得以真正体现。
第四篇:毕业生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评价调查表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生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评价调查表
本跟踪调查主要是针对应届毕业生在顶岗实习阶段,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以社会、企业的要求为标准,从职业道德品质、专业知识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综合素质培养、管理与服务等五个方面来评价母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具体评价内容如下,请同学们积极配合。
()1.学校在教育教学中是否重视职业道德品质的教育
A、非常重视B、比较重视C、重视D、不太重视
()2.你对学校职业道德品质、思想教育的总体评价是
A、好B、比较好C、一般D、不太好
()3.学校讲授的理论知识是否能够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A、满足B、比较满足C、基本满足D、不能满足
()4.你对学校在专业技能培养的评价
A、满意B、比较满意C、基本满意D、不太满意()5.取得《职业技能鉴定证书》对你就业和适应实际工作需要的作用
A、突出B、比较突出C、一般D、不太突出
()6.通过实际工作,你认为自己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的实践动手能力是(结合专业实际填写)()7.学校所开设的选修课程是否满足学生的需求
A、满足B、比较满足C、基本满足D、不能满足()8.你对学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工作是否满意
A、满意B、比较满意C、基本满意D、不太满意()9.你对学校体育工作是否满意
A、满意B、比较满意C、基本满意D、不太满意()10.你对学校综合素质培养的总体评价
A、满意B、比较满意C、基本满意D、不太满意()11.你对学校的辅导员(班主任)工作
A、满意B、比较满意C、基本满意D、不太满意
()12.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的服务质量
A、好B、较好C、一般D、不太好
()13.学校食堂的服务质量
A、好B、较好C、一般D、不太好
()14.学校学生宿舍的服务质量
A、好B、较好C、一般D、不太好
()15.学校学生勤工助学工作
A、好B、较好C、一般D、不太好
()16.学校对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帮助与支持的力度
A、大B、比较大C、一般D、不太大
()17.你对学校管理与服务的总体评价
A、满意B、比较满意C、基本满意D、不太满意
18、你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和其他工作的具体建议和意见:
第五篇:我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想法
我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想法
(2009-11-22 19:51:43)标签: 分类: 教学经纬
教育
我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想法
一、指导思想:
在规范“制度管理”的过程中,探索科学管理,从而走向成功管理,切实追求“有章有序、有效有劲”的管理效果,建立一个适合我校实际的管理模式。
二、工作思路:
一个目标,两个重心,四个转变。
一个目标:高质量。高质量的管理效益,高质量的教育效应,高质量的教学效果。从管理中出效益、出质量,是这学期学校工作的一个基本思想。因此,这学期把提高管理质量,取得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效果作为管理工作的主要目标。
两个重心:指的是学校管理中的两个重要部门或部位——教导处和教研组。这两个部门在学校管理工作中起到枢纽、集散、中转等作用,怎样使这两个部门部位在学校管理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取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提供最大的保障,这学期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
(一)将局部环节性的管理重心转向整体性的质量管理。
回顾以往的教学管理,较为注重的是一些局部性的环节管理。如教导部门对教学中的备课、上课、听课、作业等方面的管理,这些常规管理虽然促进了教学管理朝着规范化的方向迈进、发展,但是也带来了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不求实效的弊端,造成教师只对检查负责,只对现象负责,不对结果负责,不对学生负责的倾向。这学期主张将局部性的环节管理向整体性的质量管理转移,就是强调要终端质量,要成绩,要分数。我们应全面地看待这个成绩与分数,它是学生在校学习成长的一个重要表现,只要我们认识清楚这些成绩与分数是表示学生已掌握了对终身学习有益的知识与技能,是学生文化素质基础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我们就应该理直气壮地去抓成绩,抓分数。当然我们其他线上的管理也存在着这种形式主义的弊端。
因此,这学期在教学上不管哪一门学科都应加强高质量的意识,都应该重视应知应会与能力培养。我们将把加强形成性测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以它来动态地反映教师教学工作的好与坏,扎实地改进我们的教学工作。我们将把各班级一些学科的形成性测试和终结性考试的合格率与优秀率通报各给各位老师,并以此作为评定教师工作有成效的重要依据。教导部门一定要严格把好测试关和验收关,要保证测试内容既不超课程标准要求又不降低课程要求,要保证测试内容既反映出知识技能的获得与形成的真实情况,又反映出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将分割式的条线封闭管理式转为综合式的合作管理。
学校的管理基本实行条线管理,条线管理的优点是分工明确,但缺点是黄牛角、水牛角,各管各。条线多、头绪多,部门之间互相牵制,互相抵耗,教师疲于完成,只能应付,不能达到应有教育效果。这种状况如再延续下去,将贻害学校工作的健康发展,学校管理也该走综合之路了。如业务学习就要与政治学习挂钩;小科教学计划、作业进行严格分工,不得“到处放火,处处冒烟”;班会应结合现实、现状、中心问题进行----应改变观念,增强综合管理意识,采取联席管理、综合实施的合作方式开展工作,要想改变这种现状,除了思想认识统一外,在具体实施上首先要统筹安排。这就要求学校各线要建立定时“碰头”机制,商讨、综合、统一布置。
(三)将自上而下的计划性管理转为自下而上的问题性管理。
强调把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转为自下而上,主要是想提高工作的实效性,杜绝“点水式”和“传声筒”式的管理弊端,它意味着:
1、在学校大政方针的框架下,各线工作不能光对上负责,更要对下负责,必须符合实情,因此学校在传达与贯彻上级机关的工作任务时,必须结合校情,统筹安排,讲求实效性。
2、学校工作任务的确定主要应从实际中来、基层中来、问题中来,学校每周的工作任务应从教导处、教研组所反映上来的情况和问题加以分析、综合,再予以确定,而教导处、教研组人员要尽可能全面地将基层情况作全面反映。必须有指导,有措施,有内容、方式,有监控和评价,不能只作布置。
3、学校领导要在任务贯彻过程中,积极参与与密切关注自己职责范围内工作的过程,作过程性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
4、学校领导的工作必须接受广大教师的监督和评价。
(四)将弥散的任务管理改为清晰的目标管理。
提出这一条主要是想加强条线工作的责任意识和目标意识。反审以往的学校部门工作,学期开始的计划制定面面俱到,看似内容齐全,实质无明确目标,或者说目标很弥散,造成学期中心实施按惯性做事,按部就班布置工作,学期结束总结时,似乎什么都抓了,又似乎什么都没做成。工作目标或重点不明确,是造成“点水式”工作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这学期学校条线部门在制订工作计划时,务必要对本学期内的工作目标和重点有相当清晰的认识,并突出出来。
教研组长对教研组的常规管理也要有一学期的规划重点,要形成书面材料。
学校领导在工作期间都应实施工作业绩考核,考核的主要方式应该是考察所负责的条线工作计划在过程实施中,目标是否达成,工作是否有明显进展,要对计划落实、工作实效作出客观性评价。自觉接受教职工的考评与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