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自育自学心得体会

时间:2019-05-12 22:13: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自育自学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自育自学心得体会》。

第一篇: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自育自学心得体会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自育自学----心得体会

最近几天,我阅读了魏书生的一篇文章,他写道: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自育自学。我体会如下:

一、教育就是将孩子的优点守住守住再守住

我给孩子上第一节课的时候,经常让他们拿出纸笔,在上面写下自己的优点和长处。那些学习好、表现好的学生可能很快写好了,有些所谓“差生”就苦着脸说:“老师,我没什么长处。” 我会告诉他们:“孩子,你怎么没有长处呢?你不想来学校,但还是天天来,意志力多顽强啊;你成绩不好,父母骂、老师挖苦,但你还是每天好好坐着听课,抗挫折能力多强啊;你就算被老师挖苦了,但见到老师还是说老师好,这多宽容的心态啊……你怎么能说这些不是你的优点呢?”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很多优点和长处,教育就是要将这些优点和长处守住守住再守住,强化强化再强化。

二、你觉得孩子上课不注意听讲,不妨试试这个办法

你觉得孩子上课不注意听?那你试试这个方法——同学们,你们现在用一分钟时间抄写课文《×××》中的第二段,看你们能写几个字。一分钟到了,停!

同学们,现在给你们一分钟时间背诵课本第122页第五段,一分钟后开始默写……

你瞧瞧那些小脸儿,这一分钟里面,是不是就连平时最不爱学习的都特别认真呢?

三、让教育回归草根、回归心田,别总瞎嚷着创新 有些人,一会气马来西亚没把马航飞机找回来,一会气韩国船长没组织乘客有序撤离,可一问到自己的事情时,其实啥也没干。有些人,今天想当银河系系主任,明天想当宇宙宙长,天天忙着跟这个比,跟那个比。

我说咱们老师就别折腾这些了,让教育回归草根、回归心田。守住学生的长处,守住优秀经验,守住传统常识,别总是瞎嚷嚷着创新,教育其实很单纯,没有那么多花哨的创新。

其实教育都是一样的,培养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教育,提升他们的自学能力,让他们明白自己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受教育,那他们能更好地从学习中享受快乐、获得成就感。如果他们只是为了别人学习,成为学习的奴隶,那快乐感就降低了。

四、做好预习,往往能事半功倍

让孩子制订好计划、预习、总结、检测四个阶段的计划,一辈子、10年、1年、1天。有了目标、有了规划,做起事情来会有动力得多。

做好预习,往往事半功倍,把厚书读薄,上课的时候好好听,就算不好好听讲也别在那45分钟里让自己闲着,如果你觉得自己拔尖儿了,那就读着适合自己的书,写着适合自己的字,画着适合自己的画……

总结检测的时候,你可以鼓励孩子自己出份卷子。来个期中或者期末测验,他自己出试题,题型、难度等等,他出了题,自己再做一遍,不会的变会了,已经会的又巩固了。

五、孩子能自己做的事情就让他们自己做

让他们学会承担责任,培养他们的兴趣,从而形成习惯。孩子能自己做的事情就让他们自己做。我儿子四岁的时候就会给我洗脚了,他刚开始苦哈哈地跟我说:“爸爸,你自己不会洗吗?”我就笑着对他说:“儿子啊,爸爸哪儿有你洗得好啊,你看你捏得多好啊。”他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有价值了,就有成就感,把做事、把承担责任当成快乐。

别总说孩子的短处,说多了他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了。多看到孩子的长处,让他们从小快乐中培养大快乐。脚踏实地问心无愧地养成好习惯就行,做了总比不做好。

千万别让孩子有攀比心态,别为难孩子,也别不管不顾。

二年级三班 田文君

第二篇:学习“自育自学”教学理论心得体会

学习“自育自学”教学理论心得体会

黄湾镇晏路小学

张大鹏

很长一段时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教育看作就是他人教育。人为地将教育理解为对他人教育,则忽略了被教育者“自我教育”的意识培养和能力开发。通过7月14、15两日的“自育自学”学习,使我认识到没有自我教育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教育目的必须通过受教育者的内化才能真正实现,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而所谓“内化”,实际就是自我教育的过程。随着对受教育者主体地位的尊重,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目的发生相应的变化,自我教育将逐渐成为教育的重心。“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越来越得到大家承认。而真正的教育是激发创造欲望、培养创造才能,使学生越学越聪明、越学越增强使命感的教育。陶行知可能是最早指出中国学校教育的弊端是“重教太过”的教育家。他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叶圣陶老先生也说:“教是为了达到不用教。”何炳章先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教育,教育,就是教学生会自育,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会自学。”“自育自学”,这恰似一股春风,给我的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

一、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了教师的角色

有案例表明,中国式教育下的孩子考试能力强,但谈到实际的动手能力就逊色多了。虽然教育部门三令五申强调要狠抓素质教育,各级各类学校也在努力抓素质教育,但是在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应试教育教育仍占据重要位置。传统课堂上,教师是主角,学生只有被动听课的份儿,教师不是“满堂讲”,就是“满堂灌”,要么就是“满堂问”,学生犹如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的牛,听得是头昏脑胀,累得要死,却收获甚少。堂堂课都是老师在忙活,教师“教”的强势依旧。而“自育自学”型的课堂却注重“以人为本”,把教师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将学生及他们的需要置于中心位置,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真正使课堂变成了学生自主学习、发展的场所,而教师也由台前转变到幕后,把学生置于课堂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真正的主人。

二、“自育自学”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有意义

传统课堂上老师的讲授是从头到尾,细细碎碎,还唯恐有讲遗漏的地方,学生是带着耳朵听却没有时间和机会去深思冥想,来融入个人独特的体验,因而显得很被动。与之相比,“引导自学”型课堂是对传统课堂结构的颠覆,注重的是老师的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种新课型犹如镁光灯聚焦下的舞台,那些过去在课堂中不易看到的问题和难以察觉的不足,均被照得一览无余。在这种新型的课堂中,教师课前要充分研究教材,深挖教材,提炼出一节课中的精髓(自学重点),有针对性地把自学重点细化为若干符合学生认知特点、难易适中且易于学生接受的问题来帮助学生自学,并且要紧扣五大环节,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其自学、自悟、自动、自得。

三、“自育自学”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自育自学”型课堂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保证,因而学生个个是雄赳赳,气昂昂,精力充沛。个人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孩子们进行得是有板有眼,丝毫不马虎。因为整个课堂是环环相扣的,只有个人潜心自学,学得透彻,那么后面的环节就水到渠成了。在此课堂中老师要适时引发、点拨,此时的老师既是引导者,导演、又是指挥家,要随机应变,灵活处理可能出现的课堂生成,支持和鼓励学生的个人所得,但绝不能包办学生的感受,要给学生留下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自育自学”课堂教学重视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自学、自动、自悟、自得,真正的自我解决问题。但学生在课堂上自学,绝不是“自发学习”,更不是“放任自流地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有目的,有顺序地进行学习。而且老师也会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文及学生的实际,坚持”写、读、练、想”相结合,精心设计自学要点,注重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和实践能力,让他们能够充分感受和表达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情感、最独到的见解,学生的自学活动变成了张扬个性的舞台,课堂教学效率自然就得以提高了。

“自育自学”的教学模式对我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仔细研读何老的教育文选,细细品味、琢磨,领会其精髓并结合实际加以创新,寻求更完美的教学艺术服务于学生。

第三篇:大学教育最高境界是心灵的抵达

大学教育最高境界是心灵的抵达

——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前校长李培根教授

■本报记者 杨桂青 实习生 苏文师

“自打被视为学术机构后,人们就开始抱怨学校把太多的精力用于研究生教育。在一所优秀的大学里,本科教育却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哈佛学院前院长哈瑞•刘易斯在《失去灵魂的卓越》一书中这样写道。在岭南师范学院一场名为“问教问学”的讲座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前校长李培根用这段话来引发听众反思当前的大学教育。

李培根曾在华中科技大学2010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演讲《记忆》,在场7000多名毕业生起立高呼“根叔”,“根叔”尊称不胫而走。

根叔问教问学,对当前教育改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教育是在不断改革中发展的

面临挑战、存在问题,并非现在的教育所独有,而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

记者: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从未停止过教育改革的步伐,几乎每一所高校都在进行改革。您认为高等教育改革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李培根:在谈到高等教育改革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考虑这样几个问题。

教育改革——道耶?术耶?教育改革要避免失去灵魂的改革,这是我们最关键的问题。哈瑞•刘易斯认为,哈佛追求的卓越是失去灵魂的卓越,在科学研究上的确是卓越的,但在把年轻人培养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这一点上做得还很不够。改革中若忘记了教育之道,只是致力于教育之术,则是失去灵魂的改革。

教育宗旨——器耶?人耶?孔子讲,“君子不器”。其实“君子不器”可以从两方面讲,一个是不器己,一个是不器人。不要把自己当成一个工具,特别是教育者,既不要把自己看成是教书的工具,也不能把学生培养成工具。当前,我们的教育宗旨是建立在对教育工具意义上的理解,而不是建立在对人的意义上的理解。

社会责任——服务耶?引领耶?大学的一个重要社会责任是服务,但大学的引领作用更重要。哈佛大学前校长福斯特说:“大学的本质是对过去和未来负有独一无二的责任——而不是完全或者是哪怕是主要对当下负责。”我们今天的教育似乎主要是对当下负责。大学应该服务社会,但大学不能仅仅是社会的风向标,而应该是社会发展的发动机。尤其是一流大学,应能引领科技发展、社会思想和文化的进步。

记者:当今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在哪里?

李培根:我们应该承认今天的教育还存在不少问题。我个人认为,教育改革的重点应该是“人本”教育。《共产党宣言》里面说:“„„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不仅仅强调人的自由发展,而且强调每个人的自由发展。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说:“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自觉的活动。”马克思的这些话虽然不是专门针对教育说的,但对教育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记者: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都会在不同程度上进行教育改革。人们如何看待教育改革? 李培根:教育改革并不是某个时代、某个国家的专利,人类教育正是在持续不断的改革中获得发展、进步的。

很多有识之士都在反思时代教育问题。比如,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斯也曾深刻反省和批评当时的教育:“今天,单个的教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是一个自我牺牲的人,但是,由于缺乏一个整体的支撑,他实际上仍是软弱无力的„„一种尝试迅速地为另一种尝试所取代。教育的内容、目标和方法不时地被改变。”

这说明,面临挑战、存在问题,并非现在的教育所独有。关键是要正视问题,科学地分析、研究问题,从而提出有效解决方案。国家层面的、正确的教育理念非常重要,那是对整个国家教育宗旨的宏观指导。至于具体的教育改革方案,政府不宜过多干预,应给予大学充分的自主权。

教育活动的主体是学生

教育要晓喻人们让精神充盈人生,与“你”相遇

记者:您认为大学教育应该以教师为中心还是以学生为中心?

李培根:我认为,大学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主导。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体现的是教育者的人文情怀。

教师可能会说,这不是弱化了教师的作用吗?我觉得,越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恰恰越是有弱化教师的作用。目前,我们的教育多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形式,即我教什么,你学什么。如果教育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就要依据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最基本的莫过于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有时候,学生的问题对教师是挑战。对教师的挑战越大,教师的作用也越大,也越难以做到。总而言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就是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实践,让学生更好地成为他们自己。

记者: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发挥引导作用呢?

李培根:这里,要思考一个问题:入世为师——征服耶?适应耶?

现代化理论的重要奠基人、德国著名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认为,现代化的核心是理性。学者何爱国认为,西方的理性主义以“入世而不属世”为特征,与现实世界保持着一种高度紧张的对抗和征服关系,即“理性的征服”。这实际上是批判精神。东方的理性主义,比如儒教,特点是“入世而属世”,即“理性地适应”现实世界。

我认为,教育中“理性的征服”和“理性的适应”都需要。但中国大学教育中非常欠缺的恰恰是批判精神。大学以及大学教师对社会最重要的作用是引领作用。为了实现这种引领作用,教师首先要有批判精神,同时也要引导、启发学生,让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这对他们的成长是大有好处的。

记者:您怎样定位大学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李培根:哲学家马丁•布伯在《我与你》中将人与人的关系分为两种,一种是“我与你”,一种是“我与它”。他赞成“我与你”的关系,不赞成“我与它”的关系。

“我与它”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呢?“当我带着预期和目的去和一个对象建立关系时,这个关系即是我与它的关系。不管那预期或目的看起来是多么美好,这都是我与它的关系,因这个人没被我当作和我一样的存在看待,他在我面前沦为了我实现预期和目的的工具。”这是马丁•布伯所不推崇的。

“我与你”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呢?马丁•布伯谈到教育时说:“教育的目的非是告知后人存在什么或必会存在什么,而是晓喻他们如何让精神充盈人生,如何与‘你’相遇。真正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便是这种‘我与你’关系的一种表现。”也就是说,教师一定要把学生看作一种真实的存在、神性的存在,而不能只是看成教师职业生涯的一种工具。要把学生视为伙伴而与之相遇,根据对方的一切因素来体会这种关系。

把思维带到从未抵达的地方

最高的境界不是知识的抵达,而是心灵的抵达

记者:您认为大学生怎样理解学习的目的,什么样的学习是真正的学习?

李培根:真正的学习就是要不断地去完善自己,更好地成为你自己。具体细化为完善人格、树立崇高理想、培养看问题的视野、关心社会和未来等方面。

我们所接受的教育中,培养完善人格是很重要的。大学生在毕业后不能仅仅成为一位专家,还要成为一个和谐的人。完善人格的关键是要懂得人的意义,具备正确的价值取向以及对人的尊严、人的权利、人的责任等的认识。当然,不仅要认识自己的尊严、权利等,还要尊重别人的尊严、权利。

现在很流行的一句话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当代青年,应该是真正社会意义、政治意义上的青年,应该有理想。比尔•盖茨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中说,“哈佛大学是否鼓励他的老师去研究解决世界上最严重的不平等?哈佛学生是否从全球的那些极端的贫穷中学到了什么„„”大学生要有社会责任感,有担当。所以,同学们在理想与现实方面,既承认现实有不足,又恰恰因为现实有问题,更有责任去改善它。一个人的力量很微小,如果所有人都有这个意识,就会逐步形成一股巨大的力量。

记者:经过几年大学生活,大学生最应该收获的是什么?

李培根:现在很多大学的教育以就业为目的,一些学生的学习也是以就业为目的。这个层次是很低的。大学教育的最高境界,不是知识的抵达,不是就业的抵达,而是心灵的抵达。

记者:这样的教育就是博雅教育或通识教育吗?

李培根:谈到博雅教育,有些人把博雅教育看作通识教育,有些人把博雅教育理解成创新教育,也有一些人具体理解为书院教育。澳门大学全球事务总监兼校长特别助理冯达旋先生说,奥摩姆(Ollmom)博士曾告诉他,“把你的思维带到你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对这句话的另外一种理解是,要从大学教育中获得心灵的自由,而不是只学到一些知识。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崔琦曾在奥古斯塔纳学院读书,他说:“在此大学,我能自由自在以我个人的速度阅读、学习及思考。”“自由自在”是说处于一种心灵自由的状态。所以,冯达旋先生说:“‘博雅’不只是行动,不只是课程,不只是学习过程,最主要的是一种‘心灵的思维’。”

记者:在您看来,真正学习好的标志是什么?

李培根:严复有一段话:“其于为学也,中国夸多识,而西人尊新知。”中国人认为懂得的东西越多越好,学到的东西越多越好,而西方人尊崇新知,即新的发现、创造或创新。今天我国政府和大学都很强调创新,但大学教师做研究真正凭好奇心驱动的很少,而好奇心更能驱动创新。另外,我认为,“创新教育不是奢侈品”。创新教育不只是重点大学的事情,也是高职、中专、技校的事情,它们也有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同样,创新教育也不只是优秀学生的事情,每一个大学生都有创新潜能,只不过很多学生的潜能还没有发挥出来罢了。

记者:大学生应具备怎样的看问题的视野?

李培根:这涉及“知识视野”和“问题视野”哪个更重要的问题。我认为问题视野比知识视野更重要。问题视野就是要发现问题,即使不能发现新问题,也要善于观察问题、关注问题,这是一种很好的素养,也是一种能力。仅满足于教师教给我们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聪明的学生要去关注问题,尤其是那些大问题,包括社会的、科技的问题。

第四篇:学习的最高境界是心无旁骛

学习的最高境界是心无旁骛,钻进去。你看下现在孩子们的课本有几个孩子真正做到了把书先读厚再读薄最后变成一张学科的知识结构图。多数孩子的书基本都是空白一片。这不仅是家长头疼的,也是当老师头疼的。如果每个孩子能够做到把书上的概念定律深深理解,学完一章整理这一章的知识结构,学完一本书整理一本书的知识结构,最后考试脑子里边所有的学科知识结构图都在,学扎实考好是必然的。赞。对普通孩子而言,简单的方法就是要求把课本重点摘抄一遍,公式定理自己推导一遍,课本例题自己动手做做,都是简单的任务,要是成绩还不起来,高中就安心读职高吧。第一、理科不神秘,加大题目的训练量很重要。

第二、女生逻辑思维相对不那么发达,所以她常常学习男生的思维方式,善于给题型分类,对题目多加思考,深入的想想解题思路,收获良多。

第三、做个100天计划,一项项去完成。甘草有个学习进度表,每天写下今天任务完成情况,再写下明天的任务,一项项监督自己去完成。

第四、认真对待错题订正与总结。错题的订正与总结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是查漏补缺的黄金阶段。老师评价甘草高中几年的学科改错本是年级中做得最认真的,没有之一。

第五篇:什么是企业文化的最高境界

什么是企业文化的最高境界?

谈到企业管理,大家往往说的最多的是企业文化。究竟什么是企业文化?如何建立企业文化?什么样的企业文化才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专家、社会、以及诸多人力资源工作者给出了许多答案。这些关于企业文化的解读,使人听到激动,想到感动,现实一动不动。经笔者调查得出:目前存在的问题不仅是员工不认同企业文化,甚至抵触企业文化。就连企业决策层、管理层似乎也对企业文化不以为然,只是在说教员工的时候才提到,平时根本不在乎,甚至也有部分管理者自己企业的文化是什么也不清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情况,值得我们认真去思考。

真正的企业文化本身是建立在企业目标之上的崇高的精神追求,她蕴藏于企业一切活动之中,又凌驾在企业一切活动之上;她不是工作,而是对工作的感情;她不是金钱,而是对金钱的态度。产生企业文化不被认同的原因其实并不是企业文化本身的错,而是我们在提出、建立企业文化时没有提到这个层面上来,本来终极的精神追求却没有达到终极的精神境界,导致我们企业文化的神经衰弱。那么什么是企业文化的最高境界哪?归纳起来企业文化的最高境界也就是企业文化必须具备的四个层次-“四大皆空”。企业文化层次一,本真空。

什么是企业的“真”?这个问题最多的答案恐怕是利润。因为,股东投资的目的就是获得利润。没有利润谁会去投资?没有利润有人会拿自己的钱打水漂吗?答案是很明显的。于是在建立、宣传企业文化时无处不体现着对利润的追求。什么“全员参与齐努力,产值直奔20亿”、什么“减少成本、提升效率”等等,这样的宣传员工短时期内受到鼓舞有干劲,可是时间一长就懈怠了。由于员工的素质参差不齐,素质低的员工就会认为创造利润和我什么关系,我不还是每月千八块钱,赚钱又不分给我,才懒得理哪!素质高的员工也会因为创造的利润和所得之间巨大的落差而感到不公平,进而选择跳槽到更高薪水的企业去了。

这样的结果是企业不想看到的,追求利润本身并没有错,因为企业生存、发展离不开利润的持续获得;企业文化要为利润的产生而服务也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就出在我们把企业文化的层次定位太低,只是定位在创造利润上。创造利润不是企业文化的本真,因为利润是先天并不存在的东西。作为企业管理者要时刻清醒的认识到一点,企业的终极目标是创造价值,价值才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本真,而利润只是附产品。

试想,有人会购买没有价值的商品或服务吗?没有人购买你的产品或服务你又靠什么去获得利润哪?只有你的产品或服务有价值,被社会所认可,才会给你带来源源不断的利润。否则,一切将只能是空想。追求利润是低层次的物质追求,追求价值则是高层次的精神追求。物质追求会使人活的很累,因为永无止境,人的欲望是无穷的;精神追求会使人每天都充满斗志,她强调的是每天持续的进步。这和人生理想是一样的,当你为砌墙而砌墙时你只能成为熟练的工人;而当你为人类的美好的生活而砌墙时你将能成为伟大的建筑师。

企业文化就是要放大员工的梦想,让其在日常的工作中体会到创造的价值,在获得物质收入的同时也能看到创造的社会价值。唯此才能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这才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沧桑正道。“本真空”就是解决企业文化中“价值”与“利润”的关系,利润的“真”是“空”,而价值的“真”才叫“真”。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要重价值而轻利润。企业文化就是要将企业价值

最大化,而不是企业利益最大化。事实证明,当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同时也必将使企业利益最大化。

企业文化层次二,本性空。

大家知道人有“人性”,企业是由人组成的自然也就具备的人的本性。那么企业文化的“本性”是什么哪?有人说企业文化的“本性”就是以人为本。但究竟什么是以人为(续致信网上一页内容)本却很少有人说的清楚。常常人们把管理混乱叫做“人性化管理”,把犯过失不处理叫做“人性化”。其实这些都是对人性化管理的误读。我们说说什么是“人性”,人性就具备两方面“善”与“恶”。人性中的“恶”包括自私、不诚实、懒惰等等,管理就是要制约人性中的“恶”。人性中的“善”包括宽容、热情、勤奋等等,管理就是要宏扬人性中的“善”。

企业文化是为管理服务的,他的目的也是要抑恶扬善。这些在大部分企业的文化中都有所体现。那么为什么企业文化还是不完全被员工所认同哪?原因就在于我们倡导“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操作中却很难做到“以人为本”。企业文化要求员工有奉献精神,要求员工要爱企如家,要有职业道德。企业文化承诺给员工主人翁地位,给员工参与决策的机会;强调员工与企业共荣共生。然而金融危机来了,企业经营受到了冲击,首先想到的办法就是裁员来控制成本走出困境。在这场利益的搏弈中首先受损失的是员工,首先被抛弃的也是员工。他们能不受伤吗?还能一如既往爱企如家吗?既然不能作到就不要承诺,被欺骗的感觉谁都知道不好,这也是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文化存在的通病。

真正的“以人为本”包括了每一个人,其中也包含企业所有者。真正的“以人为本”就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最大限度的保障每一个人的利益。前提是存在这样的“一定条件”,这个条件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靠企业的每一个人创造出来的。每个人都要努力(工作)去创造这个条件,以此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到最大的利益。当这个条件无法实现时大家各奔前程,互不亏欠。“以人为本”更多的应该是一种“共赢”关系,过分的强调付出或回报都是不对的,因为那太过空洞有失偏颇,她是在保障企业与员工双方利益前提下的“以人为本”。在兴盛时企业与员工共赢,在衰落是企业与员工双输,这才是和谐社会的人本之道。[PAGE_SPLIT]

企业文化层次三,本色空。

企业文化的“本色”是什么?用一句老百姓的话形容太贴切不过了,那就是“干什么像什么,卖什么吆喝什么”。但是就是这样简单的道理,在我们构建企业文化的时候却忘记了。企业文化一定要与企业自身所在的行业、产品特色相结合。否则构建出来的文化将不是你企业的文化,可能会是一种社会文化。例如:“平等、友爱、团结、合作”这句企业文化宣传语你说是什么企业的?估计没有人能说的出来,因为这个太泛泛了,任何一家企业拿来都能用,放到哪里都可以。企业文化要体现企业的本色,而不能是放之四海为准的道理。

今天早晨在新闻中看到了中国邮政的一句广告词“责任比大山更重,脚步比长河更远”,我认为很好,短短的两句话把中国邮政的企业内涵体现的淋漓尽致。中国邮政是什么样的企业?以传递信笺、包裹为主的企业。中国邮政的员工工作在哪里?中国领土内所有的区域,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他们的身影,信笺邮寄到哪里,他们就送到哪里。中国邮政对客户的承诺是什么?无论您邮寄的是包裹还是信笺,对我们来说都是天大的责任,我们会全力以赴完成您的重托,这是对客户的庄严承诺。我认为这样的企业文化中国邮政的每一名员工都能记得住。因为他体现的中国邮政的企业特色,又说出了中国邮政对客户的承诺,同时也体现了员工的社会价

值。

时下不是有一个名词叫做“职业化”嘛,其实企业文化也要“职业化”,这个职业化就是企业的本色。只有体现企业本色的文化才能被员工铭记。

企业文化层次四,本悟空。

“悟”是禅宗的最高境界,企业文化的最高层次是“悟空”。说“空”并不是说企业文化不存在,而是说企业文化的传播方式。她对企业员工的无言的渗透,她就像春风化雨一样悄无声息的渗透于每个人的心中。她不是填鸭式的培训带来的,而是具有一种令人难以抗拒的魅力,和你的企业一接触,无论是员工、客户、还是社会便会被其文化所感染,这也就是企业文化的最高境界。企业管理者要时刻在“悟”,不仅悟管理,更要悟人生。

世间本来没有企业,是由于人们的需求导致价值的存在,创造价值人们的需求才能被满足,满足人们的需求就能带来更多的利益,于是企业产生了。员工本来不属于企业,因为他们要生存,生存需要财富,如何得到财富通过创造价值,因为只有创造价值才能获得财富,获得财富他们才能更好的生存,如何创造价值,于是他们选择了能为他们创造价值提供环境的企业,从此企业有了人才。企业和人才双方各自为对方服务,同时各取所需要。

如果单纯的强调某方面的利益,势必导致双方合作的瓦解。企业文化就是要将这些渗透给企业的每一个人,也包括老板。企业文化就是让大家清楚,只有在相互利益的吸引下大家才能走到一起;只有在较高的价值追求下才能走的更远,只注重利益不注重价值势必将企业和个人带上不归路;企业文化的终极目标提升企业员工的素质,进而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风气,她一定是积极的、公平的、无私的。

下载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自育自学心得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自育自学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销售最高境界是创造需求范文

    [销售最高境界是创造需求]一个乡下来的小伙子去应聘城里“世界最大”的“应有尽有”百货公司的销售员。老板问他:“你以前做过销售员吗?”他回答说:“我以前是村里挨家挨户推销......

    豁达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豁达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每个人的一生都注定要跨过沟沟坎坎,品尝苦涩与无奈,经历挫折与失意,所以,不要幻想生活总是圆圆满满,也不必幻想在生活的四季享受所有的春天。 豁达的人只一......

    相互欣赏,是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

    相互欣赏,是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 薛胜 我们常把欣赏学生作为教育手段之一,但效果不佳,因而困惑不解,甚至放弃欣赏学生,“专攻”如何压制学生。 教师欣赏学生,要善挖学生身上的闪光......

    师德的最高境界是师爱

    师德的最高境界是师爱 喜欢孩子的人,是发自内心的。正如不喜欢孩子的人,也是发自内心的。两种人互相难以理解。。。 我终于理解了人各有志。 去局里坐了两天办公室,实在无法......

    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不完美

    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不完美" 有时候,公司管理不规范、运作混乱自有好处,在特定的阶段里,只有残缺才是美。 作为个体的集合,组织就如一个大树林,不同的鸟儿聚在其中,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生......

    超越自我的最高境界是认识自己

    超越自我的最高境界是认识自己 这个世界没有人说不认识自己的。要是有人问,你认识自己吗?也许你会应答:“谁不认识自己呀!”接着便把自己的长相、身高、兴趣、爱好等一一道出。......

    道德修养是人生幸福的最高境界

    人的道德修养与幸福生活的关系 2011级研究生四班 马克思中国化研究专业 尹太 学号201150051440 观看了孙正聿先生的《哲学与人生》,使我对什么是哲学,哲学与人生的关系有更加......

    经营企业的最高境界是经营企业文化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经营企业的最高境界是经营企业文化 作者:延 安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1年第05期 企业核心竞争力最具体而又最有代表性是什么?资金可以筹集,技术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