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化条件下初中历史学科情感教育的体现

时间:2019-05-12 22:43: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信息化条件下初中历史学科情感教育的体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信息化条件下初中历史学科情感教育的体现》。

第一篇:浅谈信息化条件下初中历史学科情感教育的体现

浅谈信息化条件下初中历史学科情感教育的体现

限于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初中历史教学,需要渗透情感教育,用情感来激发学生,使其在强烈的情感氛围中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陶冶情操。而信息化技术高度发达为我们在学科教育中进行情感教育,创造了必备的硬件。下面谈谈我是如何充分利用信息化条件在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对学生渗透情感教育的。

一、改革传统教学手段,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设备创设优良教学情境,以境生情

为了帮助学生学好历史,我在历史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设备,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在学习《长征》一课时,我选了红军长征的几段视频,通过播放视频感染学生。雪皑皑的高山,夜茫茫的草地,红军艰难地走在长征途中,有的战士一不小心滑下了山坡,有的战士跌入泥潭再也看不见踪影。影像没有声音,教室里安静极了,我悄悄地观察学生,他们神色凝重地看着影片,有的学生脸颊上已流下热泪。学生犹如进入了当年长征的行列,有身临其境之感。在讲述教材长征情况时学生容易接受,很自然理解了红军的艰难。接着播放了一段歌唱红军的乐曲,激发了学生对红军的崇敬之情。最后,引导学生朗读《长征》一诗,进一步加强了情境的效果,升华了情感因素,在下一课时对本课进行测评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营造近似真实的历史情境,以理育情

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多种方法层层分析其严密的逻辑性、深邃的思想性使学生心悦诚服,这样培育的爱国情感会更牢固持久。吴某,初二(1)班(我任历史教学并担任班主任)学生,该学生从入学以来一直爱和同学们闹别扭,老是爱占小便宜,反正不吃亏,我从班主任方面,多次教育,找谈话,通过我的努力,有所好转,但还是不尽如人意,虽然和同学闹矛盾的次数减少了,但只要和同学出现问题,总为自己开脱,找理由。但是,升入初二以来,他变了……

初二,我们开始学习中国近代史,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侵略与反抗》,强大的西方国家侵略中国,中国人民反抗侵略者。在教学《中日甲午战争》一课时,我先从电影《甲午风云》中截取几段反映出战争前奏、战争的过程、战争的结果的电影场面,收集了邓世昌等北洋水师英雄人物的照片和甲午战争的战略立体图,再把这些影、像、图、文等资料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制作powerpoint课件。营造出一种近似真实的历史情境,从而消除了学生和这段历史的时空距离,学生很快被这种情境所吸引,融进了这段历史当中。在声情并茂的场景当中激发出学生们对英雄人物的崇敬和对清政府统治者的憎恨。我不经意间发现吴某在历史课上开始有了变化,对邓世昌的崇敬,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恨明显表现出来。又如,在学习“南京大屠杀”这一问题时,让学生分组从互联网上搜集有关日本右倾分子否定南京大屠杀的新闻资料,以便让学生掌握搜集信息、甄别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课堂教学时,让学生拿出资料提炼自己独特的见解。吴某整理的资料很有说服力,发言引来同学的一次次喝彩。

吴某变了,老师们说他变了,同学们说他变了,他不再和同学们闹意见,纵然有矛盾了他也主动承认他有错误,不仅如此他还变得爱帮助同学,抢着给老师们抱作业,从吴某的变化中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在历史教学中情感运用的必要性。

三、通过网络拓宽师生双方的学习空间,拉近彼此距离,减少代沟,以情激情

教师自身的情感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直接的、极大的影响,教师运用不同的情感进行教学,学生也会相应地做出不同的反应。随着岁月更替,老师年龄渐长,思想已有所老化,接触的新鲜事物比学生少。而作为21世纪信息时代的学生们,他们对于离他们生活比较遥远的课外知识就知之甚少了。如果我们不相互了解,不相互弥补,那师生间的距离就会拉大,学生会觉得老师跟他们没有共同语言;老师对他们的生活不加以关注,那他们自然就对老师缺乏感情。而一旦这样,势必会造成对老师所教的学科不感兴趣,师生之间就缺少良性的互动和交流。为了缩短教师和学生的心理距离,减少代沟,我借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就可将课本中所涉及的一些课外知识教给学生们。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历史的兴趣,又加深了师生间的沟通交流,活络感情。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我借助多媒体技术设备,与学生一起学习,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互动,共同探究历史知识。这样,同时借助扩音设备,让自己的教学语言饱含感情,准确、形象、具体地再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在强烈的历史氛围中,使学生为之动容,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转变课堂资源的形态,转化为历史的艺术之美,以美孕情

过去,教师上课只能依赖教材和教参,现在,信息技术可以作为教师准备教学的重要工具,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查找的资料不仅丰富百倍,而且形态多样,文字、图片、表格、动画、音频、视频……教师可以有效地将这些资料运用到课堂中来,丰富课堂内容。初中历史教学中美的内容俯首皆是。爱国主义有林则徐的“苛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如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有曹操的割发代罪,尊师敬贤有程门立雪,以天下人为公的有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豪言壮语,等等。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的同时也创造了美,如“书圣”王羲之“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美妙书法,“画圣”吴道子传神的绘画,雄伟的万里长城,壮美的布达拉宫,文化宝库敦煌莫高窟,精彩的历史文学作品……我就将网络上这些资源搜集整理,制作成精美的教学课件,把历史的艺术之美以其独特的神韵将学生带到一个神圣的殿堂,让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珍爱人类文明,并努力追求去创造更美好的艺术,为人类作贡献。

在历史学科教学中,情感是融洽师生关系的纽带,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桥梁,是点燃智慧火花的火种,是传授知识、追求真理的动力。因此,情感教育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让我们积极、大胆探索,使历史课堂成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道德培养的主阵地。

(作者单位:安徽省休宁县海宁中学)

第二篇:浅谈初中历史教学的情感教育

怎样体现新课改理念

善集中学吴文妹

新课程以来,广大历史教师围绕新理念、新课标组织教学,历史课堂中出现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从形式上看,在四十分钟的课堂里常常是欢声笑语、高潮迭起,似乎我们的历史课堂已经走进了新课程的最佳状态。但是,认真审视、研究一下目前的历史课堂教学,我认为:对新课程的理解是片面的、肤浅的,突出的表现是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致使课堂中出现了虚假的繁荣。下面,对历史课堂实践中某些教学行为进行剖析。

一、在三维目标达成的过程中不能忽视“知识”目

新课程改革反对那种不顾学生感受、体验和需要以及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的观念。但是,它并不排斥知识本身。相反,改革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基本的历史知识包含重要的历史史实和基本历史线索两部分。老师们把大量精力用在如何使教学形式多样、手段先进、方法灵活上,课堂上关注学生的体验与感悟,但是在完成知识目标的教学中常常蜻蜓点水,似乎强调基础知识就背离了课改的初衷,就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因此,要真正实现历史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不仅不能贬低知识的地位,反而应当进一步强化知识的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通过师生的活动,最大限度地充实和丰富教科书所设计的历史基础知识的框架,使文字知识“活”起来,能否做到这一点直接关系到历史知识的质量和水平,进而关系到三维目标能否有效达成。

二、实现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不能走“形式”

历史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为了给学生学习历史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老师们积极探索多种教学形式,改变过去那种严格按照教学流程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的状况,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课堂

讨论、组织辩论会、编演历史剧、开展历史知识竞赛、成语接力赛、虚拟拍卖会等都是老师们常用的教学形式。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投身其中直接参与教学,师生、生生之间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另一类诸如“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哪些?”这样的问题书中是可以找到答案的,只要给学生时间看书,学生就能归纳出来,讨论实在是画蛇添足,不但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引发争论,进出火花,久而久之还会泯灭学生思考的热情。因此,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从教学需要出发,从学生需要出发,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追求表面的形式,会远离新课程的要求。

三、创造互动式课堂不能丢掉“秩序”和“规则”

新教育观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历史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教师们的教育观、教学观、师生观不断更新,为了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老师们可谓绞尽脑汁。有些课堂确实活起来了,老师与学生平等地交流、探讨,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可是,另一个问题也随之出现了,有时候,学生一旦动起来,课堂秩序就没有了,学生们各说各的,似乎发表意见的同学或者小组与自己毫无关系。学生学习、参与的热情被激发出来。但是,在其中某一个小组阐述观点、表达成果的时候,其他小组的同学要么忙着整理自己的资料,要么说笑、吵闹,即使有个别想听的同学也听不清楚。学生们不倾听,不补充、不否定,明显的错误发现不了,老师也只是与该小组的特定成员进行单向对话,对于每个小组的成员来说,他只是了解了本小组的研究内容,而对其他小组完成的那部分知识就知之甚少了。也就是说,在这一节课里,每个学生获得的知识都是不完整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和学生一起建立起新规则,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组织,真正地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同时学会理解别人,尊重别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在追求课堂的民主、开放的同时,有共同遵守的“秩序”和“规则”。

四、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不能轻视教师的作用

“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已经成了广大历史教师的共识。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有时在气氛热烈、民主的课堂里却只能看到学生的风采,老师扮演的似乎是可有可无的角色。例如,有一位老师在讲《江南地区的开发》时,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老师在课前把问题布置给学生,由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上课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谈本小组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由于各小组准备充分,所以学生的热情很高,也讲得头头是道,但是受年龄、阅历及知识水平的限制,有些问题说得不够完整,有些观点也有失偏颇,老师在小组总结时应该予以补充和纠正。可是在一节课里老师只是在各小组间穿行,就像一个置身于世外的旁观者,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缺乏有效的指导。新课程下教师的角色确实发生了变化,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和灌输者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和合作者转变,但是教师的作用不但没有削弱,反而应该加强。这是因为,在长期的接受式的教学中,学生接受的常常是教师和书本提供的现成的结论。而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但这种“自主与探究”有时会使学生不知所措,需要指导、点拨和帮助。历史是人文学科,具有综合性、多样性的特点。从时间上看,上下五千年:从空间上看,涉及五湖四海;从内容上看,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社会生活、民俗风情等包罗万象。这些无不为学生提供了宽广的探究天地和思维空间。但不可否认的是,初中阶段学生们所获得的历史知识是有限的,辨证的思维能力不强,有些观点难免会出现偏差。这个时候的教师就是学生的引路人,把他们从偏执引向正轨。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除了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外,更应该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掌握学习策略,同时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与学生一起去寻找真理,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

除此之外,历史课堂中出现的合作的低效、提问的泛化等问题也是必须认真思考和应对的。课堂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归属和落脚点,解决现存问题,推进历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寻找缩短教育理想世界与教育现实世界距离的最佳结合点,对一线历史教师来说任重道远。

第三篇: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摘要: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能逐渐提高学生的道德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于青少年的未来成长有重要作用。因此,对于初中历史教学当中的情感教育进行研究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本篇文章对初中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问题进行了讨论分析,提出了具体的改善措施,希望能对从事初中历史教学的教师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情感教育;教育因素;初中历史教学

对于初中来讲,正是培养学生情感的关键时刻,同时,能保证同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教师应当对教材当中的情感教育因素不断挖掘,对学生的情感进行良好的培养。

一、高尚的道德感

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形成高尚的情感,道德感十分重要,同时,道德感能对人类的行为举止产生影响,从而形成情感体验。而道德感对于学生能如何发展也有重要意义,如果,道德感偏低,或是道德感不正确,则会导致日后学生步入社会之后对社会产生危害,而在如今的社会当中,有一定的道德标准,并且,人类对道德标准形成了共识,比方说,义务感,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等等。而在历史教材当中,如文天祥的正气歌,过零丁洋,如林则徐的虎门销烟以及戚继光沿海抗击倭寇等等都体现出了强烈的爱国主义,从古至今,无数的爱国先驱者闪烁强大的光辉,引导着更多中国人民朝着同一个方向共同努力。而历史教师应当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道德感,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轨道前进。

在外国也有众多诸如此类的优秀事件,如奥林匹克的长跑运动,美国的独立战争,虽然,不出自于一个民族,但是其性质都是为了祖国,为了民族,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对于伟人的介绍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对学生在内心深处产生不一样的震撼,同时培养学生朝着该方向不断努力前进。

二、积极的理智感

理智感就是人类在进行智力活动的过程中,不断追求真理而产生的满足。青少年是人类发展的未来,而对于真理,新鲜事物会充满好奇感,探索感,一个积极的理智感是热爱社会,热爱生活,乐于探索新鲜事物,而对于谬论,偏见等,会产生厌恶的行为。在对学生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目前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规律以及人类从原始社会不断进步到最终成为共产主义的整个过程进行分析,坚持自身信念,坚定共产党的领导。而在历史教材当中,如孙中山,毛润之,岳飞,希特勒等等,可以进一步进行描绘,让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什么人是对世界产生影响,什么人是对祖国,对民族产生影响。从而有一个正确的理智观念,为学生日后的成才,志向打下正确的基础。

三、正确的美感

所说的美感就是人类在审美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情感。对于历史遗迹,遗物等等,比方说,青铜器、长城、北京故宫以及达芬奇的画像、古代埃及的金字塔等等让学生进行观赏,体会,从中体会出古人的智慧以及对艺术的赞美。而通过的李大钊,列夫托尔斯泰等人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人类的人格魅力,精神魅力,进一步形成自身的正确审美。

四、改善初中历史教学情感教育的根本路径

历史教学不仅仅是在知识上让学生能够学会,学懂,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情感进一步进行培养,从而完善学生的人格,而在历史教学当中。教师应当进一步学习,紧跟时代步伐,现如今,各种媒体层出不穷,影视作品的质量也是各有千秋,对于学生的学习一定会产生影响,会导致学生误认为是正确的历史,因此,教师应当以历史唯物主义以及辩证唯物主义为根本,树立正确的思想,将知识面不断扩大,利用最准确的历史事实来教育学生,同时,在教学当中贯穿情感教育。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进行培养。让学生在成才之前先学会如何做人。除此之外,还需要赋予学生积极情感体验情景,对历史知识以及相关的历史人物进行介绍的过程中,需要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其中,体验其中所内在的民族情感,让学生能从根本上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教育的根本目的。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在历史当中穿插扮演历史角色,或是欣赏历史人物,寻访历史古迹,写相关小论文等等,来不断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对于有些学生的消极学习态度,或是消极的生活态度,应当在对学生积极情感进行培养的同时,对学生更耐心的教育工作。

五、结束语

教学,其主体是学生,而在历史教学当中,需要以学生为根本,秉着一切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来对学生进行教学,而所有的教学,如果脱离了情感,则会显得虚伪。因此,为了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发展,让学生能有健全的人格,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将价值观,人生观以及情感互相结合。并且通过这种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展示出自身的学习状况,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以及思维等互相产生摩擦,让学生的文化素质,人格,性格等不断完善,进一步升华。同时,情感教育也能让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提高,逐渐适应社会的发展,逐渐加强自身的生存能力。在初中历史教学当中,对于学生来讲,道德感,理智感,美感是最根本培养方式,只有学生有正确的美感,积极的理智感以及高尚的道德感,才能让社会的发展更具活力,而教学依照这种方向发展,才能将历史教学的根本目的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

翁家城.初中历史融入情感教育实现有效教学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8(15):147-147.[2]

陈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18(10):139-139.[3]

韩强.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情感教育[J].考试周刊,2018(8):134-134.

第四篇: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学科论文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教学的三维目标,其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目标是最终目标。对于初中历史教学而言,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意义更加重大。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是一种多层次多功能综合运用各种感官的活动,是教与学双向作用的复杂而又细致的过程。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是初中历史老师应该考虑而且必须解决的问题。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情感教育的基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课堂关系的基础,也是情感目标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教师的学识、水平、方法、为人处世,甚至对一些问题的看法,都会进行各种各样的评价,做出各种不同的反映。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有的学生会把这种反映带到课堂上。对老师有好感就学,而且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也高,对历史老师也特别崇拜,这样师生关系也就平等融洽。对老师有恶感就不学,学习历史的兴趣也就无从谈起。教师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志向要求,特别是那些对自己有看法的学生,一定要加强与他们的交流与沟通,谈一谈彼此对对方的看法,开诚布公。必要时,可以请班主任或家长做工作,形成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开展有效课堂教学。如果学生感到老师关爱自己便会产生健康的情绪,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更加有利于情感目标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现。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情感教育的根本着眼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配合的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是这个过程的出发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情感教育的根本着眼点。因此,组织课堂教学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唤起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历史的热情。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的主导作用决定着学生的兴趣、积极性、主动性,特别是教师情感的投入,更能激起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教师组织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依据历史的教学原则,让学生了解所要学习的历史知识的基本情况,然后加以理解、综合、评价和运用。在这一过程中,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发表见解以及该历史时间对今天的现实意义。并让学生展开讨论,力争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起引导作用。在这种学习情况下,学生对历史知识学得轻松,学得牢固。并且学会了学习历史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解决历史问题的实际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而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是情感教育的推动力教学方法是形成最佳课堂气氛的重要保证,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推动力。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学创造性和教育艺术性的表现,教无定法,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对象、目的、实际条件和个人的教学风格,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如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呢?具体表现在处理知识和技能的关系上,对重难点知识,要精讲多练,引导学生拓宽思维,使课堂气氛既活跃又严肃,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还要灵活运用直观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强化对知识的理解、运用。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教学内容中所要达到的情感目标也就会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作用下慢慢地被学生接受、领悟并发生感情的升华,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

挖掘感人的教学资源是情感教育的不竭的源泉历史是对过去发生的事情的真实记录,初中历史是对古今中外发生的重要事件的简单介绍,内容无所不包,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的是学生感兴趣的,有的是学生不感兴趣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每一章节的教学内容,一定要认真加以研究,精心备课。不同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不同的情感:有的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激情;有的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有的能培养学生的热爱科学的精神;有的能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品质。达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一定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感人的教学资源,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情感被激发,最终达到情感目标的实现。

五、应用科学的评价手段是情感教育的催化剂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情感目标的实现,评价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评价,能够把教师的情感自觉或不自觉传递给学生。如果学生得到老师的正面评价,他会感到成功的自豪,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就会随之提高,情感也就会得到升华。反之,则会产生消极的影响,那些对历史不感兴趣的学生就会信心不足,产生自卑。所以,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灵活运用多种评价机制。

第五篇:浅谈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

浅谈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

【摘 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核心素养包含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如何在历史学科素养下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教师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本文就此做出探析。

【?P键词】学科核心素养;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8)11-0065-02

一、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对历史课程的重视程度不足

尽管一些地区把历史科目列入中考范畴,可是由于所占分值不高,学校习惯于把历史课程列入“次重点”科目,比起语文、数学、英语一类重点科目,历史课程还是显得受重视程度较低,这集中体现在课程的编排数量上。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在初中学校必然保证每天一节,有时甚至是两节,而历史课程通常维持在每周两节。在有限的时间内,历史教师不仅要完成教学目标,还要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努力提高学生在中考时的历史学科成绩,压力可想而知。

(二)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历史教学对于学生的“三观建设”非常重要,它可以引导学生在对客观事物分析时产生纵深思维,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务实风格,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积极性普遍不高,这需要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善于运用讲授法向学生传递历史知识内容。在这种教学方式下,课堂呈现出闭合的单向模式,即历史知识与规律由教师传递给学生,却未能形成反馈机制。学生对于知识的反馈信息并没有输送给教师,教师并没有客观地掌握学生对于所授知识的掌握情况。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只能用问号来回答。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初中学习完全不同于小学,节奏快、压力大是初中学生普遍面临的问题。中考成为学生必须面对的事实,为此学生的内心是疲倦的。他们很难主动提起学习兴趣,只是把学习视为一种不得不去做的事情,目的就是为了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所以学生对于语文、数学、英语的重视程度普遍较高,而对于分值在中考所占比例并不高的历史教学并没有形成与“语数外”级别相等的重视程度,再加上教师惯用的“填鸭式”教学法,让原本学习积极性就不高的初中生更没多大兴趣。

(三)对历史核心素养的理解较为肤浅

历史核心素养是历史教师首先要明确的基本内容。只有较为深入地理解历史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历史教师在教学时才会具备丰富的理论基础,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让历史教学贴近历史学科的根本属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多数历史教师对历史核心素养的理解较为肤浅,对历史核心素养的基本构成元素――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等的认识仅停留在“初步印象”之上,并没有形成系统性的认知,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很难体现出历史核心素养的构成元素,很难让学生受到历史核心素养方面的教育。

二、学科素养下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准确设定教学目标,让课堂教学明确方向

教学目标是教师通过课堂教学需要达到的目的。准确设定教学目标,就可以让课堂教学拥有明确的方向,确保课堂教学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教学目标通常由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方面组成。教师在目标设置时不能厚此薄彼,要系统设置。比如要达到让学生掌握唐朝经济发展状况的教学目标,教师就应该运用创造性的思维对其进行分层,运用几种方式开展教学,思考在教学时如何提问、如何启迪学生的思维、如何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怎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何创造有效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等问题。

(二)运用创新的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前文提到,历史的核心素养由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五个元素构成。在历史课堂教学时,教师要运用创新的课堂教学方式,整合这五个元素,激发学生兴趣,完成教学目标。例如在以要求学生掌握唐朝经济发展的状况为教学目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准备PPT呈现的内容就是历史课本中出现的唐朝城市布局图,要求学生以导游的身份登上讲台,向其他同学介绍图中展示城市在历史进程中的经济发展与文化风格。学生展示历史进程中的经济发展与文化风格体现出了历史核心素养中的时空观念,展示的图片就是历史资料,分析历史资料的过程体现了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和解释的核心素养,对讲解城市进行全方面总结就是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判断,体现出了个人对于历史现状的价值观。

(三)加强历史核心素养的普及力度,提高教师的历史专业素养

历史核心素养关系着历史教学的实际质量,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对学生是否可以学到“纯粹”的历史知识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有必要加强历史核心素养的普及力度,让每一位历史教师都可以真正地习得历史核心素养,掌握核心素养的五个基本组成因素的丰富内涵,以此来提高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作为一位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加强学习,转变观念[1]。每位教师要深入研究课程标准,真正吃透教材,这是提高学科素养的根本。还要经常进行理论学习,努力把握学科规律,要积极参加各级培训,关注学科名师的研究动态,阅读学科相关的书籍报刊。

(四)将历史核心素养贯穿于历史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历史核心素养不仅存在于理论之中,还具有积极的实用价值。比起理论研究,它的更大作用就在于实践运用中可以全面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在课堂导入时,教师可以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把埋在心中的悬念集中在即将涉及到的历史事件之内。在课堂教学开展时,要紧紧的围绕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五个方面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运用合作学习法指导学生完成课堂教学内容。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地进行谈论和学习。在合作学习完成以后,教师进行有效的总结和评价,罗列出本堂课的主要知识点,使得学生讨论的结果都是教师本来要教的历史知识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在课程评价环节,教师要围绕历史核心素养来对课程和学生进行评价,通过评价让学生明确自己在历史知识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纠正,提高学习成绩。

2015年以来,教育部曾多次对修订的《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意见征求,之后比较正式地提出: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需要全面贯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要求[2]。“多次修订”体现出教育部对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视程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它应该成为历史教学的重点教学目标。通过依次实现历史核心素养中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历史课堂教学内容,实现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初中历史教师要紧紧地围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积极研究教学策略,准确设定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陈增学.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J].学周刊,2012(23).[2]李小芬.立足核心素养,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J].文理导航(上旬),2017(11).

下载浅谈信息化条件下初中历史学科情感教育的体现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信息化条件下初中历史学科情感教育的体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

    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 更新时间:2017-3-21 11:13:00 [摘要]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教师要寻找学生最近发展区,选取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要引......

    2011-2012下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

    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 随着我区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不断深入,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已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因此,加大对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力度,提高教师的......

    初中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有效体现

    初中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有效体现 历史学科是一门社会学类型的学科,在中学历史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肩负传授历史知识、传承传统文化、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进行爱国......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南直中学 许笑范 从心理学角度讲,情感是和人的社会性需求相联络的一种比较复杂而又稳定的态度体验,包括道德感、美感、明智感。道德感......

    浅议学科素养下初中历史时空观念的培养5则范文

    浅议学科素养下初中历史时空观念的培养 摘 要:历史学科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历史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

    小学教育信息化与学科融合简报

    小学关于 教育信息化与学科教学的融合的简报 我校信息化程度现状,我校现共有在职教师12人,其中50岁以上的有7人,中年教师3人,2名年轻老师。其中但老师,方老师,周主任及杨老师对电......

    如何做好信息化背景下的化学教育范文合集

    如何做好信息化背景下的化学教育 【摘要】 化学教学中的演示实验,通过多媒体丰富的影像资料,反复细致的演示细节,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相关概念。课后通过网络资源来自行下载......

    2014八下数学教育信息化学科教学总结1

    数学教育信息化学科工作总结 电脑与网络的普及,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优越的条件,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可以将多媒体资源运用于教育教学中。不仅为自己的提供了更加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