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感悟性写作略谈

时间:2019-05-12 22:04: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教学中的感悟性写作略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教学中的感悟性写作略谈》。

第一篇:语文教学中的感悟性写作略谈

语文教学中的感悟性写作略谈

(定兴中学 河北 定兴 072650)

【摘 要】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应“重视感悟,积极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往往注重给学生传授各种写作技巧,过多地强调语言的丰富与优美,却忽略了对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结果出现了很多问题:语言,华而不实;写人,千篇一律;状物,万物一色。多年的教学经验使我们明白,实施“感悟性写作”,是改变目前作文教学费时低效现状的一剂良药。

【关键词】语文教学;感悟性写作

“感悟”,即“有所感触而领悟”,“是人们对自然与社会中的人、事、物,景的内蕴产生的一种顿悟性认识”。所谓感悟性写作,就是在教师指导下,结合自己对所触及的对象的感悟,选择适当的语言和结构形式,正确生动地表达出来的写作活动。那么,我们应如何来进行感悟性写作呢?

1.阅读是感悟性写作的酵母 语文教材中多是声情并茂的文学作品,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熏染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的心智,雕琢学生心灵。阅读有如感悟能力的酵母,老师适时引导便能使学生从阅读中获得感动,学会感悟,具有洞察的敏锐性,从而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

然而,感悟是一种个体的自觉自得行为,不能告诉,不能灌输,亦不能复制,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能再充当一名说破道尽的灌输者。《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变换不同形式来加深学生的理解、体验,从而使学生因领会、理解、感同身受而有所悟。如在讲授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时,教师可用绘声绘色的语言,形象地再现作者的“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哀。在讲授这些文章时,还可以让学生以情带读,以撞击出学生感情的火花,掀起学生的感情波澜……通过这些举措,让学生学会品味作品中的美,进而创作出美。学生持续地阅读,将在头脑中积累下丰富的语言材料,语言材料积累多了,就会象酵母一样发酵,学生的感悟能力就会自然而然地生成。

2.生活是感悟性写作的源泉 新课标强调写作教学要让学生用真情实感表达出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我们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观察,去体会,做生活的“有心人”;并引导学生感受生活,深入体验情感,触发自己的写作灵感,形成自己的独特的真切的感受,产生打动人心的作品。如在学过了《我与地坛》,并拓展阅读了《谎言》、《母爱如粥》等一系列关于母爱的散文之后,我让学生想一想在家中为自己操劳的父母,品一品“妈妈”这个词的含义,思一思自己偶尔的任性与叛逆,然后以“母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结果收获了很多情真意切、感人至深的佳作。

3.习作练习是感悟性写作的根本 边悟边写,边写边悟;以?g促悟,以悟促写是主要方式。期中又分为三个阶段:每一阶段是基础摹写,即仿写阶段,可进行结构仿写、立意仿写、语言仿写、写作手法仿写等。如结构仿写,有开头法仿写、结尾法仿写、过渡法仿写、伏笔照应法仿写、文章波澜法仿写等;语言仿写,有描述性语言仿写、记叙性仿写、说明性语言仿写、抒怀性语言仿写、议论性语言仿写、形象生动性语言仿写(如排比句、比喻句、假设句、警策句、对偶句的运用仿写,整句、散句的运用仿写等)。第二阶段是发展练习,即独立写作阶段,在深深体悟了技法的基础上,在充分汲取了仿写阶段结果的前提下,进行独立的写作练习。可以片段练习,也可以整篇作文。第三阶段是创新练习。这是融会贯通了技法、真正体悟了写作之后的提高练习。应积极鼓励、多方设法促使学生联系生活、发挥想象,努力创新、写出有个性、有特色、有思想的好作品。

4.思维训练是感悟性写作的杠杆 “悟皆出于思,不思无由得悟”。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曾指出:“谁要想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首先应发展他的思维能力,离开了思维,单独发展语言是不可能的”。在语文教学中,诉诸学生的不是活生生的直观形象,而是语言文字。如果没有思维的积极参与,阅读就只能是消极地承受,其他智力活动只能停留在较低的层面上,例如观察只能停留在表面,想象很难对表象进行加工创造,当然更谈不上创造性的写作了。

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让他们在积极的思考中发现新问题,探求新见解,迸射出创造思维的火花。例如:在讲解《米洛斯的维纳斯》时,我鼓励学生就作者的观点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理解缺憾是一种美,完整也是一种美,美是多种多样的,以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在学习《装在套子里的人》时,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套子的事例,并以“限制和自由”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以培养学生联想力和逆向思维能力;在讲授《项链》一课时,让学生续写结尾,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考力;在教授《剃光头发后》时,让学生就“也是闲笔”,来列举能运用到这篇文章中来的写作材料。经过长期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就能逐步得到提高。以思维训练为杠杆,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激活学生的体验感悟,使学生能够把在生活和阅读中获得的感悟表达出来,并能在写作中积极、周密的思考,就会将感悟性作文高高撬起。

5.环境是感悟性写作的基石 积极创造写作环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并能持之以恒地保持下去。一是创造条件,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主要方法有创办班级作文发表园地,举办优秀习作朗诵会,向报刊推荐发表、组织参加写作比赛等等是;二是营造环境,让每个学生都能感悟写作的奥秘,体味写作的乐趣。主要方法有举办“习作一得”座谈会、开展“作文90分”(指利用学校安排的两节课连排时间进行的和写作有关的活动)有关写作的学习、讨论及训练活动、编辑“学生个人习作选”和“班级习作选”一般一学期各一本,要求有前言、有目录、有后序等);三是明确目标,因人而定任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胜任愉快地完成习作,达到自己的写作目标。把学生习作或写作能力状态分成优、良、中、下四个层次,找准其作文优缺点之所在,分别给他们定出近期,中期和远期等阶段性目标,经常性督促、检查其完成任务之情况。作文评改时做到有所侧重,即有针对性地提出个性意见和努力方向。

总之,只有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磨砺自己的感觉,在阅读中催发激活自己的感悟细胞,在思维训练中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才能使学生通过感悟,在写作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以至最终写出文质兼美、“灵气”四溢的文章来。

第二篇:写作的悟性

悟性,是秘书写作的灵魂

文章是用笔写出来的,或者是用键敲出来的,但实际上文章是用脑想出来的,是经过思考悟出来的,所以秘书实际上是靠悟性来写文章的。

那么,啥叫悟性呢?从概念上讲,这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根据我多年的感受,我的看法是:悟性这个东西,就是一种理解能力,是一种判断能力,是对知识的吸纳、理解能力,是对事物的是非曲直的判断能力。从秘书工作的角度看,所谓悟性,就是对秘书工作需要的各种知识的掌握的能力,是对领导的思路、领导的观点、领导的要求的理解能力,是对秘书写作中需要作出判断的事物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能力,用现代社会的时髦词儿讲,就是秘书对各种信息的理解、判断能力。

悟性人人有(当然呆傻蹑痴的人除外),但是人的悟性有高有低。对秘书来说,悟性高,文章就能写的好,而且进步提高也快;悟性差,肯定写不出好文章,进步提高也慢。因此练好“想功”,修炼悟性是极其重要的,这是说的悟性对秘书写作的重要性。

我的一位老领导对我曾经有过一句评语,他说:“大秘”(他常常管我叫“大秘”,我知道这是领导抬爱我)这个人很有悟性。实际上我知道自己的悟性是“半斤”还是八两”,只能说有一定的悟性。但是在多年的秘书写作实践中,我确确实实感受到悟性的重要性,若想成为一个文章写得好的秘书,必须十分注意不断提高悟性,要用“面壁十年图破壁”的精神修炼悟性。引导“悟性”,会写作文

悟性,是一种认识能力,是人们对于引导者的点拨,生活中的体验在认识上的瞬间升华,也就是平常所说的“顿开茅塞”、“豁然开朗”。如果说,借助记性积累素材是会写作文的基础,那么悟性则是会写作文的关键。学生对写作素材的积累,只是一个待用物,是“存盘”在人脑中的一个“资料库”。写作时缺少悟性,作文便会在“东拼西凑”、“移花接木”中显得杂乱无章或平铺直叙,这就需要教师注重对学生“悟性”的引导、培养。

1.熟读求悟

多读书、熟读书能帮助学生扩大眼界,打开思路,增长智慧,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新课标要求“1—2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3—4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5—6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其目的,就是让学生熟读群书,开阔思路,活跃文思。有些学生写文章如行云流水,笔到之处,文意丰富,言辞自然,这和读书多、读书熟有极大关系。同时,熟读古今名著,还可以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各种句式和修辞方法,掌握运用语言的基本规律,提高运用语言的技巧。持之以恒就会做到如叶老所说的那样:“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苈弥深”。从而熟则能悟,悟则能化,作文时就能应变而出,如泉之涌,滔滔不绝。

2.精讲促悟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强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因此,教师在语文课上应该做到精讲多导,屏弃“庖丁解牛”式的条分缕析,淡化分段,淡化中心,淡化主要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读、自研、自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并在自主学习中、教师的启迪下逐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促进悟性,达到“举一隅而以三隅反”的悟境。让学生在对千锤百炼、精挑细选的范文或例文的自主学习中,揣摩写作的方法,领悟写作的破题之意,构思剪裁,结构布局。

3.多练增悟

学生作文时的“悟性”,就是学生对积累的材料进行加工、制作、表达,也即“会写作文”。而对文章的构思加工、制作、表达关键在于掌握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其最主要的途径是靠学生的自主实践,多写多练。前人说得好“读十篇不如做一篇”,“文章硬涩由于不熟,不熟由于不做”。可见写作文是得靠自己多练,练中去悟懂写作的技法。

第三篇: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一点感论文

这几年,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语文课程改革成果骄人,课堂教学与以往相比,在许多方面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在众多的公开课中,我们学习了很多,收获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可总感觉有很多课我们平常是上不来的。那么,最常态的语文课该怎么上?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语文课堂呢?笔者认为,夯实“双基”,追求本色的课堂才是我们应追求的理想境界。正如薛法根老师说: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搞训练。

一、简简单单教语文

现在的语文课堂变得越来越复杂,形式多,花样多,让人觉得“乱花渐欲迷人眼”,但仔细咀嚼,却又感觉平淡,缺乏内涵。新课程强调学科整合,关注学生的个性张扬,但语文学科的整合绝不是各学科的大杂烩,张扬个性要以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础。不能让非语文活动占据课堂。譬如我曾听《吆喝》公开课就非常热闹,教师把文中出现的所有“吆喝”用合理的语言串起来让学生逐一模仿。学生模仿得很到位,课堂上笑声不断,掌声不断。

但反思一下这堂课学生究竟学到了什么?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了多少?课堂上展示“吆喝”的学生课前需花多少时间练习?老师课前难道就不需花大量时间指导吗?课堂看似热闹,其实轻松花哨有余而扎实严谨不足。再如《恐龙无处不在》,老师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多种恐龙图片介绍恐龙。学生看到繁多的恐龙图片惊讶不已,沉醉其中。当老师想让学生回归课本时,一堂课的三分之一时间已过。这难道不是剥夺了学生学习“真语文”的时间吗?这难道不是为了增加课堂的可观性,冲淡语文本色,甚至失去语文本色吗?所以,我们要上简单、朴实的语文课。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在深入浅出上做文章,准确地把握教材,艺术地处理教材。从而使教学内容简约、教学过程简化、教学手段简便、教学语言简洁……简单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智慧。

二、扎扎实实搞训练

学生语文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能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会听说读写,有一定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的专务是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训练,语文课中最主要的活动应该是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有专家用这样几个词概括语文课的实质:“读进去、记得住、用得出。”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感受、理解、积累和初步运用的能力。然而,现今的语文教学,字、词、句、段、篇,读、写、听、说等基础性的东西似乎被边缘化了。课堂上,见到的是师生的忙忙碌碌与喋喋不休,却很难见到教师引领学生咀嚼语言,扎扎实实地进行字、词、句、段、篇,读、写、听、说等语文实践活动;见到的是连珠炮似的提问或穷追不舍的追问,却很难看到教师挤出一点时间来让学生自己去潜心会文、静心思考、动笔写写,更难看到师生之间能够静心聆听,及时纠正学生发言时的语病……如此教学,只是虚化了语文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是一种得不偿失的做法。我们若再看看名师的课恰恰是朴实无华,注重扎扎实实训练的。

2006年我听过全国特级教师袁源老师的一节文言教学课,至今记忆犹新。仔细想想那堂课就是最普通的文言教学课:诵读课文、重点词语释义、文意的解读,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自然、淳朴、本色、不刻意雕琢。但我听后收获很大,好像有了顿悟,豁然开朗了,突然明白了:文言课文这样教很有实效,我们普通老师也可以这样教,并且同样能教好。我想这应该是我们语文课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吧!所以,我们要上扎实、高效的语文课。教师上课应注重实效,重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该训练时要大胆训练,该讲解时要主动讲解。在“训练”与“感悟”之间寻求最佳的平衡点,让“训练”与“感悟”并举。

语文学科是基础学科,母语是民族之魂,国家之根。语文课堂应该是润泽生命的殿堂,语文的本色应该是简单、朴实、扎实、高效的。希望我们的语文课堂能真正返璞归真,切实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语文素养,达到“豪华落尽见真淳,铅华洗却见本色。”的境界。

第四篇:语文写作教学

抓住时机,诱发文思

---作文教学心得 黄金扬

在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都很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要花费相同的时间和精力。相较而言,学生的听说基础厚实于读写基础,听说能力发展先于读写能力,这是因为学生在入学前就有一定基础的听说能力;而就读写来说,学习作文难度大于学习阅读难度,虽然二者都需要高度的综合能力,但阅读是学习别人现成的知识和经验,而作文则相反,是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认识和生活。因此,作文难写,写作文难成了师生们共同的苦恼。不论是成绩好或差的学生都或多或少地患有“写作恐惧症”。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人们进行大胆探索和改革,在作文教学研究中引进了“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科研新成果,试图改变作文教学少慢差的尴尬现状。这些探索在作文教学理论和实践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勿庸置疑,作文教学并未因此而全面扭转低效的被动局面。写作赢得大面积丰收的时刻尚未到来,制约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障碍心理依然存在。在写作中出现的畏惧、自卑、怠惰等消极心理是学生“写作恐惧症”的具体表现,对学生十分有害,“不仅会妨碍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而且也会因此妨碍他们探索知识的主动性,束缚了他们智力的发展,甚至会扼杀了他们体味和追求丰富人生的乐趣,远离真善美的熏陶,使学生以后的发展呈现出断层。”因此,有必要探寻“症因”,寻找矫治不良写作心理的“药方”。

“纵观有史以来的伟人和天才,他们大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倘若能给他们以再高明一些的教育,那他们一定会更伟大、更健康、更和善、更宽大、更出色、更聪明、更正直、更博学、更谦虚和更坚强。一言以蔽之,就会成为更尽善尽美的伟人和天才。”对于学生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他们之所以怕写作,主要不是因为他们的智力比别人差,更多的原因是他们身上缺乏写作所需要的动机、情感、兴趣、需要等非智力因素;当然,学生写作外部环境不佳也是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因此,要消除学生写作中的障碍心理,需要社会、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而这其中我觉得对语文老师的教学来说最重要的是课堂效果。

抓住时机,诱发文思。课堂上的教学情境是千变万化的,常有些令人动情却如电光石火,稍纵即逝的情境,一般学生往往不留意这动情的瞬间,失去作文感知的最佳时机,待事后再提起笔来,就会觉得感情“冷却”了,心境随着情境的变化,也许不再如当初那么令人激动万分了,也就难以再写出当时自己在那特定情境中的“心境”了。作为语文老师,就要善于捕捉这种作文训练的最佳时机和最佳境界,及时点破文思的“泉眼”,并将这种情感的涓涓细流导入文思的渠道,使学生产生一种“胸有所积,不言不快”的心理状态。我在平时上课时就尽可能注意捕捉适合作文的情境。如有天上课,由于前一节课的老师板书的东西学生还没有消化,而个别学生又积极擦黑板。这时,班上有些人开始在底下议论开了,有赞赏的,有嘲笑的,有埋怨的„„这时,我马上改变计划,决定上一节作文课,让大家以“擦黑板”为话题,写一篇周记。由于是刚刚亲眼所见和所闻,有些还是亲身经历的,学生写起作文来自然就有话可说了。这样的话题,都与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息息相关,学生动起笔来自然也就较为容易了。更值得一提的是,让学生学会对现实事件进行反思,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辩能力,能使学生明辩是非,从善远恶。因此,我们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或生活中的特定情境来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将这种情感体验引导到作文中来,指导学生写出情真意切、有血有肉的文章来。

第五篇:语文写作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培养(范文模版)

语文写作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培养

摘要:人文精神是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它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级目的。人文精神的获得要通过人文教育来完成。语文属于人文学科,在语文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既是它的应有之义,也是时代的大势所趋。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语文写作教学人文精神培养

建国以后至现在,我国教育的最大失误就是人文教育的遗漏。以语文教育为例,关于语文教育性质的观点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工具说、人文说和二重说(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虽然现在大多数语文工作者认可和接受了二重说,并且国家把语文的双重性质明确地写进了2001年7月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可真正主宰语文教育实践的仍是工具论观点,并在应试教育的牵引下,有愈演愈烈之势。这使本该布满人性美、情趣美,最具人文内涵的语文成了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变成一种机械的应试练习。

人文教育的遗漏带来的是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失落和学生人文精神的匮乏,而这异化了的教育已经出现了不祥的表征:一些学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严重,传统道德滑坡,理想信念冷漠,生存能力、耐挫能力下降,创造能力丧失,人格畸形发展,甚至走向了犯罪的道路。这样的人会越来越多,并且一批批考入高校或走向工作岗位,这将给祖国的建设和发展造成怎样的伤害,后果实在不堪设想。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注重人文教育及人文精神的培养是摆在每一个语文工作者面前迫切而又严重的话题。笔者想从写作教学的角度,谈一下语文教学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一、“人文精神”的内涵

人文精神的内涵是极其丰富复杂、深厚广阔的。90年代,有识之士提出了“重建”、“高扬”人文精神的口号,展开了什么是“人文精神”的讨论:有人说:“各种形态的人文思想科学地概括在一起,升华就成为一种精神——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包含了各种人文思想的闪耀。”有人说:“它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思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有人说:“人对自由精神的追求,对个性充分发展的向往,对社会正义的探索,对人与人真正平等的理想,即我们通俗地称为‘良知’的因素”就是人文精神。有人说:“人文精神要有血性和良心,要有同情和怜悯”等等不一而论。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因人的角度不同,其内涵也就变得多种多样。人们经过沉淀,对人文精神的内涵基本达成了共识:人文精神是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或者说是整个人类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它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具体说,人文精神也就是人类最可贵的求真、求善、求美的精神,它贯穿于全部人类历史,融会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过程,表现于言、行、情、理,负载于各种具体事物。人文精神集中蕴含在人文文化里,它是人文文化(即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文文化的精华和最高境界,它的获得是要通过人文教育来完成,而人文教育是人文精神培养的最主要的途径。

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语文之所以具有人文性,是由于:一方面,语言都是民族的语言,文字都是民族的文字,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都不仅仅是一个符号系统或交际工具,语言文字本身就反应着一个民族熟悉客观世界的思维方式,积淀着某种深厚的民族精神。另一方面,关注人类文化的发展,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同样离不开语文。因此,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过程,也是增长知识、提高熟悉、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启发想象、进行创造性思维、促进人际沟通、社会交往、培养合作精神、健康个性和良好习惯的过程。总之,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在教书与育人之间有一种天然的联系。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角度上说,培养一个人怎样写作,在另一个意义上就是培养一个人怎样做人。因为文章是作者精神的外化,其往往能折射出作者的人生态度、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等,所以,在语文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既是它的应有之义务,也是时代的大趋势。

二、写作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培养

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而生活中的美是无处不在的。正如罗丹说的那样“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写作教学就应该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在欣赏自然的过程中,获得广博的知识,凝铸自己优良的品格;要引导学生走到社会中去,去发现社会生活中的美好的东西,比如:坚韧、勇敢、爱心、奉献等;还要引导学生正确地观察各种人,善于发掘人的内在、本质的美。在观察的基础上,在感受美的同时,学生的心灵也将受到一次次触动。这些观察必将带着他们的情感诉诸笔端。相信学生在写出一篇篇美文的同时,也在塑造一个个美的自我,美的心灵。

2、引导学生写真话,抒真情。

曾几何时,中学的写作教学陷入误区:(1)题材限制过死。写作教学多是命题作文,而且命题的范围过窄,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令学生无话可说。(2)主题要求太高(这种“高”总是与“政治性”、“思想性”划等号)。老师总是耳提面命地指令学生:主题要深刻,要升华,要写光明,写本质,学生自觉地压抑住了不同于“高标准”要求的“个性经验”和“自己的声音”,然后生拉硬扯,人为拨高。(3)作文摸式化严重。在应试教育的牵引下,教师注重写作技巧的练习:选材立意,布局谋篇,起承转合。时间久了,学生就形成了写作的套路和模式:蜡烛——赞颂老师的奉献精神,家乡新貌——歌颂党的富民政策,小草——讴歌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们。更有甚者,有的教师压题,让全班同学背范文,结果在考试中雷同种写作教学、练习产生的恶果是:(1)抹杀了学生天真活泼的灵性,丰富多彩的个性,压抑了学生的创造力。(2)虚假文风泛滥。学生写不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写作时言不由衷,生编硬造,无病呻吟,空话、套话、大话、假话连篇。作文与做人是密切相联的,当我们某些老师津津乐道于培养了许多擅长编造“漂亮谎言”的“写作尖子”时,却往往没有意识到学生心灵的锈迹斑斑,学生精神家园的荒凉萧索,学生的人格人性的人为斫损。作文的虚伪极易滑向做人的虚伪。说假话,久而久之,会“习惯成自然,变成‘以假乱真’,甚至‘以假为真’”。<1>摩罗说:“讲话的方式就是面对世界的方式,你讲话的态度是虚假的,那么,你面对这个世界的态度也只能是虚假的。”<2>从这个角度上说,培养一个人怎样写作,在另一个意义上就是培养一个人怎样做人。那么如何摆脱写作中的虚假作风,引导学生写真话、抒真情呢?(1)确定“真诚”为作文的第一标准。综观历代文论,从《易》的“修辞立其诚”,《论语》的“诗言志”,直到鲁迅的“渊邃人之性情,崇大人之好尚”,巴金的“掏出自己的心”,贯穿始终的就是一个“诚”字。要告诫学生“诚”是我国写作的优良传统;“诚”是文章的生命,是文章的灵魂;“诚”是评价文章的第一标准,文章只有“立其诚”才能感动自己,也才能打动别人,要让学生“以我手写我口”,心口如一,人文协和。

(2)解除束缚,抒写真情。①放宽写作的内容。“春夏秋冬,走过四季都是诗;天地之间,人生百味皆成文。”客观世界的万事万物,人生的酸甜苦辣都可以入文。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取消命题作文,即使是限定性作文,范围也要宽泛些。②放宽写作的主题。要求主题明晰、正确是必要的。学生用自己的眼光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悟生活,用自己的头脑分析生活,凡是他们感到真实的、健康的、有趣的、美的、出色的或曾经被深深感动过的,都可以写进作文,既可以赞美崇高、伟大,也可以抨击丑恶和渺小,还可以传达一已的情思和心灵的震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千万“不能用自己的思维模式去套住学生的思维方式,不能用现有的道德规范约束学生的道德判定。”<3>如一位同学在作文写道:自己养了一只小猫,非常可爱,可却得病死了,自己十分伤感。老师对这篇作文的评语为:玩物丧志,格调低下。其实作文恰恰表现出这位同学纯真无邪的美好情愫,那种对生灵的热爱,对生命的珍惜,那种人与自然的亲和,这都是孩子稚嫩心灵中最美好的东西。作为教师理应加以爱护、培植和鼓励,而不是横加批评,扼杀学生美好的心灵。③放宽写作的体裁。文章的内容决定文章的形式,内容的宽泛就使得形式呈多元性,单一的形式往往束缚学生心灵和个性。所以,教师命题时应尽可能考虑到体裁是否受到限制,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思维特点的文体写作。此外还可布置学生写一些日记、周记、读书心得、名著赏析等,让学生自由书写,率性剖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写出风格炯异而又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总之,写作教学应该还学生一个心灵的自由,笔墨的自由,让学生在一个宽松愉悦的环境下,学写真文,学做真人。

3、在作文的评语中渗透人文教育。

目前,多数教师的作文评语已经形成了一套评价模式:中心明确,条理清楚,结构完整,语言通顺„„这千篇一律、冷冰冰、机械化的评语,不仅激不起学生写作的欲望,甚至还造成了师生情感上、心灵上的隔膜。中学生还处在成长期,对人生、家庭、社会会有种种的困惑和不解,有时也会产生低落、消极的情绪,这些都有可能反映到文章中来。作为教师就应凭借写评语这一契机,在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同时,不失时机地渗透人文教育,使评语成为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所以,教师的作文评语应该富有感情,布满爱心,体现出浓浓的人文关怀。在这方面,湖北的陈英俊老师做得很好。如班里一位学生在《我渴望有个完整的家》中写父亲因工伤去世,家境惨淡,流露出强烈的悲观情绪。陈老师在批语中写道:“你家庭的变故,老师同学深感同情,但要知道:‘月之圆缺,人之祸福’是无法避免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只要你挺起精神,扬起风帆,用你的优异成绩来弥补这份缺憾,换回母亲的微笑,相信奇迹多在厄运中出现!”陈老师饱含深情的话语对于身处逆境、迷惘失意的学生,无异于一副精神的良药,抚慰着他受伤的心灵,激发起他战胜困难的斗志。又如一位学生在作文中流露出厌学情绪,陈老师的评语为:“恒心是通向成功的唯一的捷径。若达·芬奇学画蛋时失去恒心,怎能留下《蒙娜丽莎》那永恒的微笑呢?世界闻名网球健将张德培不是也道出‘恒心是我成功的全部秘诀’的亲身感受吗?拥了恒心,人才会变得漂亮而高尚。”<4>

老师布满爱的评语如春风开启着学生善感的心扉,如细雨滋润着学生稚嫩的心田,学生在获得写作启示的同时,对生活、人生也能多一份理解和感悟。参考文献

<1><2>钱理群,摩罗,余杰.《语文教育的弊端及其背后的教育理念》.载钱理群.《拒绝遗忘》.汕头大学出版社,1999年5月第1版P396,P398,<3>叶海林.《作文创新贵在解放学生》《语文教学与研究》.2002年7期P21 <4>陈英俊.《在作文评语中注入爱心》《语文教学与研究》.2002年3期P14 作文不计其数。6452

下载语文教学中的感悟性写作略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教学中的感悟性写作略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写作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5篇范文)

    摘要:人文精神是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它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级目的。人文精神的获得要通过人文教育来完成。语文......

    浅谈语文写作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培养

    浅谈写作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培养 王国娟 目前中学普遍存在实用教育所造成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风气,以题海战术作为唯一或主要的教学方法,破坏了青少年人格的完整、全面的素质。人......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渗透写作知识的探讨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渗透写作知识的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055-01 写作能力是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

    浅谈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的重要性及关系

    浅谈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的重要性及关系 济南章丘圣井李福小学 蒋国成摘要:阅读与写作是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环节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认识阅读和写作的关系......

    写作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写作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但同时却是一个难点。“老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已经成了一种普遍的现象。弄清产生这种现......

    浅谈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的整合

    浅谈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的整合 最近几年,我县的中考作文时有佳作。纵观这些佳作及各年的中考的高分作文,我们不难发现,除了词汇丰富、表达流畅、书写工整等这些特点之外,还有......

    写作离不开“三感”

    写作离不开“三感” 社旗县唐庄中学王 娥 写作是一项富有创意的有趣事儿。要想作文成功,大致说来需要有“三感”。一是灵感。 从文学理论的角度看,灵感就是指在创作过程中,突......

    写作教案——通感(模版)

    写作——对称与通感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明确对称与通感手法的概念。 2. 学生能够找出文学作品中运用了对称与通感的句子或段落。 3. 学生能够在掌握概念的基础上,仿照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