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语文教学观(五篇范例)

时间:2019-05-12 22:32: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的语文教学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的语文教学观》。

第一篇:我的语文教学观

我心目中理想的小学语文课堂

平南县平南镇中心小学 李燕

学号:XY-2-033

去年11月份,我参加了园丁工程二期二批小学语文骨干教师集中培训学习,聆听专家精彩讲座,感受了名师风采,与学友交流心得体会„„这一切都使我获益匪浅,但也促使我深思了怎样的语文课堂才是充满生机、探索的课堂,才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课改专家、华东师大崔允郭博士曾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那么理想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怎样的呢?关于这一点,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倡简、务本、求实、有度;有真实、朴实、扎实;有诗意、智慧、灵动„„。但在我心目中理想的小学语文课堂应是这样的:

一、“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水乳交融。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与地位”的说明中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把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地统一在一起,既不要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教育课,也不要把语文课上成单纯的语言文字训练课,这真的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好好把握了。

一位教师执教《东方之珠》一文,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段落阅读,接着逐个出示关于浅水湾、海洋公园、铜锣湾的多媒体课件。忽而是海豚精彩表演的视频,忽而出现铜锣湾热闹的街景,忽而又是香港回归时分的视频。最后老师又让学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表达对香港的赞美之情。于是,学生有的吟诗赞颂,有的唱歌展示„„整堂课热热闹闹,好一派情趣盎然。

这是一堂典型的没有语文的“语文”课,外在的、空泛的“人文性”大红大紫,而“工具性”却备受冷落,造成文本的丢失、语文的失落。这样的课堂在我们现在的教学中并不少见,教师盲目地追求教学情境的变换、学习形式的变化;媒体手段的泛滥、高耗低效的使用;刻意地追求多学科的整合、拓展开放,却忽视了语文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引领学生体味文本语言,感悟精妙表达,学积累、习方法。这样的语文课虚张声势,完全失去了语文味。

语文学习,需要给予学生人文关怀,但不是通过这种花哨的形式来实现,而应渗透在语言文字的体悟过程中。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执教的《小珊迪》一课就淋漓尽致地实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例如:王老师在教学中抓住重点词“乞求”进行品读,要求读出“乞求”的语气、语调,既“以读悟语”,又“以读悟情”;设计“忘不了”的完形填空,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小珊迪的感受和体会,写几句最想说的话。这样的训练既是句子的扩展变说,又是对故事主人公小珊迪高尚品质认识上的升华;采用先写后说的形式与中国留德博士生的“对话”,更是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结合的经典教例。通过理解与体验,变说与对话,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学习中获得质的提升,从而夯实了学生语言文化的根基。

所以,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教师需要引领学生经历一个认识由浅入深、体验逐渐丰富的真实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扎扎实实地品味语言,实实在在地训练语言。在此基础上,再引领学生凭借自身的知识、阅历去体味、感悟文本,多角度、多层面地理解、鉴赏文本,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语言美的认同和赞赏,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和美感,在丰厚学生文学底蕴的同时丰富其精神世界,真正使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语言与精神协同发展。

二、教师与学生角色的重新定位。

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强调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生动活泼地发展。教师必须从纯粹的知识传递者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启发者、合作者、促进者和参与者转变。有人曾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比作“婚姻介绍人”,这是个非常形象的比喻。教师只是把教材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交流。学生通过读、思、议,自由发挥、自由伸展,不必循规蹈矩、亦步亦趋,凡事都得符合或趋近教师的解答,统一到标准答案上去,学生可以标新立异,大胆假设,只要自圆其说,言之有理就行,从中学会感受、体会、体验、揣 摩。教师不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是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在学生读中相机指导,或矫正目标、或提出要求、或纠正错误、或进行激励、或梳理归纳。让学生自读自悟,学生在读中悟到的方法往往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提出的问题往往是文章的重点、难点,结合问题加以疏导,就水到渠成。

如特级教师薛法根执教的《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课的一个片段:

师:沙漠旅行结束后,小骆驼又到小溪边照镜子,又碰到了小红马,你猜猜看,小红马又会说什么?

生:你真难看,还来照镜子。

师:这时候小骆驼会怎么说?

生:我的驼峰、眼毛、脚掌在沙漠里有很大的用处,你别小看我。

师:你可以编故事,也可以两个小朋友合作,一个演小红马,一个演小骆驼,把它们两个的对话演出来。

生:(各自练习,教师指名讲故事、表演,适当点评。

师:小骆驼值得骄傲的不仅是它的驼峰、眼毛和脚掌,它还有很多值得骄傲的地方。(出示补充阅读“沙漠之舟”)读一读,看看小骆驼值得骄傲的地方还有哪些?把它划下来。

生:(各自读、划。)

师:现在请你说一句话:“我感到自豪的是——。”这个“我”就是课文中的小骆驼。用一句话介绍骆驼的一个特点,一个值得骄傲的地方,用上补充阅读中的内容说。

生:我感到自豪的是我的寿命可达35—40岁。

生:我感到自豪的是我有惊人的耐力。

生:„„

师:骆驼有它感到自豪的地方,你有没有感到自豪的地方?想一想自己身上哪一点最令你感到自豪,请你写一句话:“我感到自豪的是。”

生:(各自练写。)

生:我感到自豪的是生活在美丽的祖国。

生:我感到自豪的是我的知识很丰富。

生:„„

师:同学们猜一猜老师感到自豪的是什么? 生:老师感到自豪的是您的知识很渊博。

生:老师感到自豪的是您的学生考上了好的学校。

生:„„

师:每个人都应为自己感到自豪,为别人的成功感到自豪。

这是薛老师根据课文特点,善于挖掘说话素材,把说话训练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通过编故事表演、补充阅读材料、“我感到自豪的是 ”层层深入地说话训练,让学生充分地读,畅快地说,在读中内化,在说中运用。在教师富有智慧、层层深入地引导下,学生不断跟文本“亲密接触”。与此同时,生生之间的碰撞、师生之间的交流,有力地推动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学生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智慧获得了开发,认识获得了提升,语言获得了发展,情感获得了陶冶。

由此可知,虽然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但教师依然是语文学习的组织者、点拨者,是平等对话中的首席:对于精彩句段,教师应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体悟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精妙;当学生学有疑惑时,教师要适时点拨,让其茅塞顿开;对于学生没有或无法深入研读的地方,老师要及时引导,让学生的学习、思维活动向纵深延展;当学生发表精彩见解时,教师要及时到位地作精辟评述,让学生的认识得以升华„„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师引导和学生主体的统一。

三、课前预设和精彩生成的有效结合。

课程专家余文森在谈及预设与生成时曾说过:“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由此可知,预设和生成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两者的关系。

但在现实教学中,我们有些老师却误认为“预设”就是“牵引”,每谈“预设”色变;而有些老师又认为生成是师生的“即席创造”,它犹如天马行空,不期而至,是无法预约的。于是这些老师课前不作充分预设,课上又缺少对生成调控的意识和能力,学生讲到哪儿就是哪儿,把“自主学习”与“放任自流”混为一谈。另一些老师也重视预设,但在预设中更多关注的是 教学形式多样化、多媒体运用、学科整合、拓展延伸等非语文的东西,反而不重视对文本的深入钻研,忽视了语文本位的东西,导致语文课堂上教学形式花样不断翻新,而语文的本体地位却在逐渐淡化甚至失落。这些都是因为没有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惹的祸。

《新课标》告诉我们,只有以预设为基础,才能提高生成的质量和水平;只有以生成为导向,才能提高预设的针对性和开放性;也只有这样,课堂才会收获“一地不可预约的精彩”。

如一位教师在《夜宿山寺》的课堂教学中,先让学生初读、再读、三读课文后,请学生说说诗句中写了哪些事物,并说说自己的理解,有兴趣的可以进行小组交流。但教师很快发现许多学生并没有参加小组交流,而是饶有兴趣地在画画,并发现其中一幅有问题的画,那是一张画有星星、月亮和一座倾斜的厉害的高楼。教师默许并支持了这一学习方式,并请学生对那幅画作出评价,学生很快纠正了错误,从而让学生正确地掌握了诗句中“危”字的正确解释不是“危险”而是“高”。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不再死抱“预设”,而是及时关注到了课堂的“生成”,灵活地变“节外生枝”为“点睛之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并在过程与方法中融入新知识的学习指导,使课堂闪烁智慧、富有灵性,让课堂真正因为教师对生成的及时、有效调控而活起来了。看似随意、无心,但如果教师不是有备而来,课堂上怎能这样游刃有余地顺势而导?怎能有这真正的“生成”?只有教师的这种弹性“预设”越充分,动态生成才越有可能,越有效果。可以说,预设就是对生成的丰富、拓展、延伸、超越,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

四、经典在语文课堂中淀放异彩。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语文教学要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运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将中华经典诗文融入其中,设计生动的诵读课堂,切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文化底蕴和语文能力。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以开放为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多媒体为手段,充分开发和利用中华经典诗文,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如在学完《二月映泉》,我们领略到了月光照水,水波映月的美好景象,于是学生对天上的月亮产生了美好的印象,在此基础上,老师让学生想想有关月亮的诗句,学生兴致盎然,个个脸上洋溢这喜悦的表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月落乌蹄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娥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等优美诗句从学生口中吟出,孩子们在欢笑声中享受到经典诗文带来的乐趣。

又如青年特级教师吉春亚在教学《荷花》中,在理解了诗意,感悟了诗的意境后,引导学生去诵读赞扬荷花的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渔家傲》,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也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使语言积累落到实处。这样的拓展,瞄准了衔接的“靶”,也留住了语文的“根”。

总之,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应是真实、艺术、轻松、实在的,是充满生机、探索的课堂,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在我往后的教学生涯中,我将以教学理论作指导,在课改大潮中勇于实践,不断反思,勤于总结,努力实现我心中理想的课堂。

第二篇:我的语文教学观

我的语文教学观

-----语文教学贵在“四重”

润城小学 赵伟平语文是什么?语文是动人的诗篇、精美的文章;语文是悦耳的吟诵、激情的演讲;语文是得体的表达,通畅的交流;语文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从教近十年来,语文走进了我的生活世界,走进了我的精神家园,因此,我在不断地为自己挚爱的语文事业反思与实践着。

当前,语文教学的费时低效积弊重重,众所周知。我依托教材,经过数年教学实践,重新思考语文课的教学,总结出语文教学贵在“四重”。

一、学习语文,重教给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方法。

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作为交际工具,就要掌握构成这个工具的“字、词、句、段、篇”的基本知识,掌握使用工具的“听、读、说、写、书”的基本能力。要让学生掌握大量的语文基础知识,教给方法就成了学生通往成功的一条捷径。因此,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我注重教给学生各种学习方法。比如,学习每课的生字时,不一一讲解,而让学生畅所欲言,这课中你觉得最重要的字是什么,最容易写错的是哪个,最容易记忆的又是谁,应该怎么记。这样,不仅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而且学生学习的兴趣高涨,当然识字的效果不亚于教师的逐一分析。随着学生学习自觉性的提高,我们也应不断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比如,自己归纳本课易错的读音有几个,本课易错的字是哪几个,本课的形声字有几个,本课中哪些字是形近字,容易混淆。日久天长,学生学习生字的能力不仅提高了,而且经过学生的亲自实践,效果要比老师反复强调深刻得多。然而,尽管我们想的很细致,但是学生第一次写错的字,在以后的书写中仍然会屡屡亮起红灯,针对这种现象,可以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错字专项纪录本,经常翻看,时时提醒。1

如果觉的错字本不好保存,就让学生记在生字表中,这样更容易翻看,每次写字,只要写写这些出错率高的字就可以了,这样不但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而且效果甚佳。对于词语教学,我引导学生总结出的方法是:换词法,拆词法,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联系生活实际等。对于篇的教学,我也引导学生总结了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如叙事文,找出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事件,然后用通顺的话连起来。说明文,课文写了相关事物几个方面,然后把这几个内容连起来就可以了。几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时时有方法,事事有方法,学生的语文能力水到渠成,学生的学习效率功到自然成。

二、学习语文,重教会学生学会积累。

语文新课标十分倡导古诗词的背诵和积累,小学阶段是孩子记忆的黄金期,小时候背得滚瓜烂熟的诗文到老都不会忘。老舍的儿子舒乙先生曾经说:“等到自己年纪大了。孩提时代在课本上学过的很多东西都忘记了,但唯独背诵过的一些古诗词耳熟能详,由此内化成自身的思想、性格与修养,更是如影随形般地跟随人的一生。”因而,有计划、有步骤地大量诵读经典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天天诵读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录音跟读、游戏唱读、个性领读、竞赛比读等多种形式,辅之以故事激趣、激励表彰、家校协同等措施,让学生沉浸其中,乐此不疲,保持持久的诵读积极性。

1.精选内容。诵读经典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延续时间长,值得诵读的诗文浩翰如烟,需好中选优。另外根据学生的年龄,身心发展等因素需循序渐进,积少成多。

2.抓住时机。诵读贵在坚持。学生在校时间非常宝贵,我每天抓住三个时段的时间坚持诵读:一是每天早上到校还未上课前的几分钟,每天轮流由语文小组长将背诵的内容事先抄在小黑板上,早上学生一到校即可诵读。学生神清气爽,摇头晃脑地背上一段,自然事半功倍。第二是每节语文课上课前的三、五分钟,由科代表带领大家齐读数遍。第三是每天晚上挤10-20分钟将当天诵读的内容加以巩固复习,读至会背。时间长了习惯成自然,以后不用老师提醒,小干部们会把每天的诵读安排得井井有条。除了每天诵读之外,每周还有专门一节经典诵读课,对一周来诵读的内容加以整理复习。

3.不求甚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诵读经典时同样见效。著名学者傅璇宗曾说:“我小的时候,也曾在父亲和老师的强迫下背诵了一些还不能理解的古文,虽然当时不解其意,不得要领,但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却发现那些东西已渐渐内化为自身的修养,成为思想的精髓。”经典诗文本身就意蕴丰厚,许多古诗词意境优美,只可意会不可描述;许多典籍古文言简意丰,详细讲解反显深奥,不如不讲,让学生自读自悟。许多事实证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生的历练,学生会在某一天对经典幡然醒悟,感触于心。

(二)大量阅读

除了诵读经典诗文外,我还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名篇。

1.自由阅读。每学期教师推荐书目,学生自己确定本学期的应读书目。如一二年级以带拼音的辅助读物为主,内容以童话、寓言故事为主。如《新编儿歌365夜》、《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等。三四年级引导学生阅读不带拼音的读物,内容以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科幻小说为主,如《老人与海》、《鲁滨逊漂流记》、《爱的教育》等。五六年级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小说、科普文章、人物传记等,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三国演义》、《中华上下五千年》等。自由阅读以学生利用课外时间为主,引导学生建立阅读记录本,记录好词佳句,概述主要内容、抒写感想体会,评点作品人物等,学生自由记录。时间一长,学生的阅读记录本就“硕果累累”了,我又通过多元评价、定期展览等让学生见证阅读足迹,分享阅读成果。

2.“主题”阅读。具体做法是 “主题阅读”和教材内容相结合。如学习了《牛郎织女》、《嫦娥奔月》等课文,确定本周的阅读主题为“神话故事”;二是根据学校、班级,学生拥有的图书及其它活动确定主题,如结合母亲节活动开展“感悟亲情”的主题阅读,也可以以作者或某一部作品为主题展开阅读。

三、学习语文,重培养学生思维的发展。

语文课标中,把“发展思维”列入了学生要获得的基本的语文素养之一,这是非常正确的。因为我们要通过学习语文,使儿童聪明起来,书读得越多越聪明,而智慧是要通过发展学生的思维达到的。有人把数学称为思维的体操,这是因为数学中有大量思维的方法、技巧;那么语文应该是思维的全能运动,因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思维经受着全方位的多层面的锤炼,字、词、句、段、篇与听、读、说、写、书的学习过程,无不同时包含着思维的过程。

1、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还有意识的进行一些想象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比如我在黑板上画了一条“﹋﹋”,然后让学生想象,这是什么?有的同学说这是一条蚯蚓,有的同学说这是水面的波纹,有的说这是一座座小山峰,有一个同学说,这是一条方便面,有一个学生最有意思,他说是妈妈头上的卷发……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想象的翅膀放飞了,我让学生从想一句到仿一篇,比如学了《秋天》这首诗歌,就让学生根据课文自己编一首小诗。为了防止学生有畏难情绪,我告诉学生,编的不好没关系,只要是自己的作品,那就是了不起的,伟大的,凡是著名作家都是从无名小卒成长起来的。不怕写不好,就怕你不敢。于是,学生个个摇头晃脑,一首首稚嫩的诗歌就在他们笔下诞生了。

2、培养学生的扩散性思维。比如一个很简单的例子,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先——再——然后——最后”说一句话,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这个动作如果发生在教室里,你会怎么说?我们走出教室,来到校

园,你又会怎么说?迈出校门,来到广阔的社会,又会发生什么呢?这时学生的思维已经被激活,他们七嘴八舌“来到公园,我会——”“来到电影院,我会——”等。这样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地教给了学生扩散思维的方法。

另外,我认为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顺序思维、完整思维能力。这样,不但让学生学得轻松,而且学得深刻。

四、学习语文,重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课标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以人为本,语文教学也应德育先行。而每篇语文教材,文质兼美,篇篇都是精品,都从一个角度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启迪着学生的智慧,能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学生年龄小,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我们要让他们空白的心灵丰富起来。21世纪的孩子环境优越,生活富足,但是心里却有很多的缺陷。思想是行为的动力,只有内因起了变化,学生身上无穷的潜力才能像火山一样爆发。

“四重”语文教学遵循了母语教学的规律,最终目的就是要达到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需要教师给学生授之以“渔”,又不能包办代替学生自己的语文学习与积累。我们语文教师的任务就是要通过我们的教学,让学生喜欢学语文,能自己学好语文。我在三尺教坛勤奋地耕耘着,努力去做一轮太阳,在照亮别人的同时也尽显自己的光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揣着教育改革的热情,带着不断探究的心理,去放飞教育教学的新理念!让我们满怀成功的喜悦和胜利的信心,迎接教育改革带来的新曙光!

第三篇:谈谈我的语文教学观

谈谈我的语文教学观

在大多数人的思想里,语文可能没有数学那么有系统,也不像英语那样在现代社会为人所迫切需求。很早就有人认为人们对语文课程与教学现象可能视而不见,对语文课程与教学规律也可能浑然不察。

其实,语文正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和根本,没有语文作为基础,就无法理解其他课程的教学目标,也就无法进行教与学的活动。此外,语文也是一门很有体系的课程,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就包括语文课程、语文教学等方面的问题,还有侧重理论方面的问题及侧重实践方面的问题等等。

作为刚刚步入小学语文教师行业的我来说,对语文教学的认识尚浅,但也应该有一些自己的看法。下面我就围绕语文教学及语文教学实践中的一二方面来谈谈我的语文教学观。

小学语文教学包括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等。语文教学实践包括语文教学设计的优化、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等。我认为,语文教学重在基础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教学设计就要依靠教师的备课以及所选择的上课教学方式了。

一、语文教学

(一)识字写字教学

识字与写字是低年级儿童学习汉字和书写汉字的过程,也是语文教学,甚至是所有教学形式的基础。这一阶段的教学主要侧重于对汉字的量的积累和质的提升。怎样能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这是每个小学语文教师都会考虑的问题。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我接触到了一位从事直映教育的老师,从中我初步了解到了直映认字这一部分,直映认字让我对低龄儿童的识字写字教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直映认字是把最常用的2000个汉字以不重复、贴近儿童的生活为原则组成词语,又给每个词配上一幅色彩鲜艳的图,用图来提示词语的读音,帮助理解词语的意思。图词对应,使汉字伴着图画直接映射在孩子们的头脑中,学起来更轻松快速。

如果说直映认字这种要求学生通过直接记忆直观形象的图形来联想汉字的教学方式是成功的,但它跳过了笔画、偏旁和拼音的学习,所以它也是有缺陷的。笔画、偏旁、拼音这些毕竟是基础。因此,我觉得将直映认字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才是最优的教学方式。

(二)写作教学

苏教版教材上的习作安排从低年级到高年级要求变化清晰。低年级强调长短线之分,长线安排主要强调阅读的积累和在积累基础上的表达,短线安排则是老师常说的小练笔。中年级的习作话题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没有过多的禁忌和限制,给学生铺展了更加广阔的写作空间,还提供与学生语言水平比较接近的“例文”,让学生模仿并从中领悟写法。到了高年级,习作的目的性更加明确,习作的内容和形式也有所变化,在“观察和积累”和表达方面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

对于写作教学,我觉得就像造楼一样,老师是施工员,监督学生完工并在其中作适当指导,而学生是兼工程师与造楼者为一体的人。每个学生心中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房子,这是老师不能强加于他们的,只有建造自己想要的房子,造出来的房子才是牢固的,才是充满爱与温暖的。

因此,在写作教学中,老师应该“听命”于学生。就像苏教版习作安排里的要求所说的:要善于抓住客观世界里学生愿写、想写、乐写的“物”,然后通过话题设计撩拨起学生的“情”,再以 “情”牵动倾吐思路,诉诸于语言文字。

二、语文教学实践

语文教学实践包括语文教学设计的优化、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等。我主要就语文教学设计的优化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要想达到较优的教学效果,那么教学设计是关键,而教学设计又是离不开老师的备课的。

我始终认为,语文是百科知识的大融合,而老师不是百科全书,因此必须依靠百科全书,必须做好备课工作。而在备课过程中,看教材与读课文又是必不可少的。钻研教材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教材总体布局,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悟性。朗读课文又是把握课文的基础,教师要先把课文读“活”,才能在课上带领学生进入课文中的世界,学生也会被老师的深情朗读所感动,所折服。

教学设计还包括写教案。我以前一直觉得写教案就是要把教师要讲的每句话都写下来,以及设想学生的每种回答并作出预备的回应。在见习阶段我曾上过一节课,备课写教案时,教案虽然是不规范的,却是非常具体的,几乎把我要在课上讲的每句话都写了下来,并作出不同的记号。这样做对于新老师来说,应该是踏实与认真的表现,可是随着上课经验的积累,我觉得更好的备课及教案形式应该是像于永正老师所说的“备课于心”。当然,为了使每堂课都达到“出新”的效果,还是应该根据现实因素作出相应的调整;对于一些重要的内容和资料还是应该在书本上和备课本上做好记录;要求学生回答的问题,要求大家一起解决的问题,还是应该自己先回答一遍。

总之,教学设计要从实际出发,从方便教学、利于教学出发。

当然,上好一节课,仅仅会备课,会写教案是远远不够的。那就用于永正老师的话来勉励自己吧!

“上好第一节课,如果—开头的一段话热情洋溢;板书的第一个字让学生为之赞叹;第一次朗读让学生为之感动;用丰富的表情和机灵的眼神吸引住学生;得体的幽默让孩子笑起来;充满爱意的一次抚摸让学生感到亲切;教学方法的变化让学生感到有趣,使他们注意力集中。那么,你就成功了。”

第四篇:我的语文教学观

我的语文教学观

现在,许多的教育刊物都在探讨创新,各级各类的教育主管部门不断地组织各种形式的学习和研讨活动,不断地推出各种所谓“创新教学优质课”,与此相关的音像制品也不少。这充分说明“创新”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高度的重视。

语文以其广、博的特点,使我们的教学目标具有了“全面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全日制普通初级中学教科书·新教材·语文·说明)。我们不难发现,当我们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结构和容量等发生显著变化的时候,我们为每堂课制定的教学目标的数量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仍旧包含有提高道德品质、加强思想修养、培养某方面能力等几个目标。

当前的语文教学是较为死板的,缺少激情,缺少活力。制约语文课堂教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填鸭式”、“封闭式”、“强受式”和“分析式”教学,不能真正实现“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学生没有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语文教学的突破口在哪?语文教学的突破口在怎样激活语文课堂。

一、如果把语文学习与丰富自己的心灵世界联系起来,语文学习才可能是件有意义的事情。“学习语文有什么用?”有学生用这种怀疑的口吻问我这个问题。我无以回答。我总觉得,以有用无用来评价语文,实在是难以看出有多少合适的答案。

论考试得分,语文远不如数理化那样来得直接。论学习热情,母语赶不上外语已是不争的事实----会外语已经成为某些招聘中必须跨越的门槛。论学习效率,语文学习永远不可能速成-----它如细雨润物般的耐心已经让快节奏的现代人不能适应。语文当真这样“没用”?我心的确难平,为自己有职业,更为了语文。人必须面对三个世界:生活世界、知识世界和心灵世界。

如果为了满足生活和知识两个世界,语文的确是有很多不和时宜。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一境界,语文学习的确也只能是味同嚼蜡。熟记再多的作家的名字而不去读书知人,记忆在大脑里的概念除了能给你在考试时换来可怜的几分和装点一下自己谈吐外,确是没有什么用处。在探求未知世界上,语文总是被多次质问:你有什么用? 但是,你的世界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心灵世界。如果把语文学习与丰富自己的心灵世界联系起来,语文学习才可能是件有意义的事情。而且,这种时候,我才会很自信地说:学习语文吧,它会给你一个丰富的世界,一个关乎心灵的世界。

二、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质疑。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现在语文课教师口若悬河,不是最重要的。好的语文课,要改变“课文阐释者”的旧形象,创设学习情境,促使学生爱读书,爱表达,成为学生的语言实践课,语言交流课。学生质疑问难的精神是教师培养出来的,即所谓有什么样的老师才会有什么样的学生。《实话实说》,因为主持人创设了一种无拘无束的平民化环境,观众感到愉悦、才轻松善谈。我们的教师大多是传统的教法,拿起书在讲台上讲,类似一种打针注射式的教学,学生不喜欢,只有消极抵抗。这个责任不在学生,比方说开演唱会,观众不愿听,难道能怪观众吗?上《宋定伯捉鬼》时,我让同学们评论,大胆质疑。果然有同学说:“尽管这篇文章的课前提示中说表达的是人的智能怎样战胜鬼,但我认为课文反映的这个鬼是个很老实很善良的鬼,既没有伤害人的动机,也没有伤害人的行为,却被人所骗,将人背了一路,没想到遭人暗算,被弄死,卖掉,我觉得人的所作所为还不如这个鬼诚实磊落。”气氛宽松了,有价值的问题接连提出,展开了激烈的讨论。2001年10月30日《中国青年报》头版文章《福州小学生质疑〈语文〉课本》,我觉得这类事在我们中国是很难得的,这位老师给学生创造大胆质疑的宽松环境值得我崇敬。作家王安忆有一句话:“森林,也许你一辈子都不会见到,但是它却是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你的呼吸。”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正是这样一座森林,这样的森林滋润着你的呼吸,联结你的心灵世界。走近这片森林吧,成为森林的主人;扩张这样的森林吧,让自己的灵魂充满绿色。”

培养学生评论家的眼光,学生才会质疑。目前课堂形成封闭式、接受式和分析式等陈旧教法的原因,一是学生长期受传统语文教法的束缚,没有养成课堂积极主动、大胆质疑的习惯,只习惯于老师讲的单向活动;二是有的老师本想引导学生思考质疑,开始做起来效果并不理想,对此方法失去了信心。我觉得,解决这一问题最关键的做法是要着手培养学生评论家的眼光,学生才会质疑。语文阅读教学目的就是通过对范文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明白了这一点,既摆正了教材的位置,也确立了自己的位置,范文不过是个例子罢了。

在学《谁是最可爱的人》时,我先不做任何评价,让学生对文章的特点和我们值得借鉴的地方以评论家眼光谈了十多点,如结构,选材,抒情等方面。可以说,凡是老师一般能讲到的地方他们几乎都说到了,更为可贵的是学生还提到了这篇文章的多处不足。一位同学说:“这篇文章出现用词上的重复是不应该的,作为名家名篇是应该避免的,在倒数第二段中,赞美志愿军战士时写到他们的灵魂多么地美丽和宽广’,其中‘美丽和宽广’这个短语与开头第三段中‘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中的词语重复”。另一位同学说:“文章开头说‘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这‘东西’两个字用的不妥当,‘东西’一般指的是物,从全文看,感动作者的是诸多的事而不是物,所以应该改为‘事情’”。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更有价值,敢于质疑是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精神的体现,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这种思考的过程,对初中学生来说是难能可贵的。没有批评家的眼光,就象教徒读圣经一样的顶礼膜拜,是断然提不出问题的。

三、不断创造新的教学过程,运用新的教学手段,也引导学生尝试新的学习形式,新的学习方法。我看过很多的观摩课,其中不乏组织有序,形式新颖,内容充实的好课。但也可有许多课,教师为了“创新”,整堂课花样百出,看起来形式新颖,也很热闹,但细细地探究一下,也许效果并不是太好。因为“创新”的是老师,而不是学生。教师的创新,并不等于学生创新,相信这个道理谁都明白。教师的花样再多,如果学生不能主动地加以接受并延伸,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还是不起作用。因为这些花样只是为了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其实很多教师也许本来就是这么理解的:创新不就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吗?所以他不断创造新的教学过程,运用新的教学手段,也引导学生尝试新的学习形式,新的学习方法。这当然是有好处的。在知识传授的角度上讲,它当然好过“满堂灌”。但是,我认为首先应该阐明的是,创新是目的,而不是手段,包括我们的一切教学活动、知识的学习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现在有些教师所做的则是恰好相反,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学习,为了提高成绩。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学习是很重要的,是学生成长所必需的,但学习都是为了学生能力的发展,为将来的生活做准备,为了能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是为了创新!而一切在别人的安排下,只跟着别人花样繁多的指导就可以顺利得到一切,这样的学生何用创新?何来创新?何言创新?要培养学生创新,必须先使学生主动起来,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学生没有主动意识,创新就是空谈,素质教育就会成为一种形式,学生的能力不会得到真正的提高。创新是个体主动的行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的能力,必须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只有学生主动了,才能在知识学习和身体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自己,素质教育才会不断前进。还学生“随心所欲”(拉伯雷语)的自由,不压抑、扼杀其创造天性,创新说来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四、语文的提高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应重视点滴的积累。语文的提高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应重视点滴的积累,一节课就只能解决一个问题了。对于要几节课才能完成的课文,可定出不同的目标分别在不同的课堂上解决。如《祝福》第一课时理清情节,第二课时分析人物,第三课时分析环境的作用。《荷塘月色》中能让学生体会到景中饱含的情,《我与地坛》中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感悟,《米洛斯的维纳斯》培养学生的审美直觉,《灯》让学生会用象征手法,《雷雨》理解戏剧冲突„„

五、希望我们大胆尝试,勇于探索,真正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革命。

改革创新的浪潮将五颜六色的教学方法的贝壳冲向了教与学的堤岸,我们随便拾取一颗,都会将我们狭窄的讲台装饰得别开生面。从赫尔巴特的“五段论”(预备——提示——比较——概括——应用)到杜威的“五环节”(情境——问题——观察——解决——应用),从魏书生的“教学六步”(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到钱梦龙的“三主”方针(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材为主线),教学在一个个教育家殚精竭虑的实践中已翻开了尊重权威但否定模式的新篇章。在教学原则的旗帜下,各路人马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教无定法”的实弹演练。但要记住,一节课只能恰当地运用一种教法或以一种教学方法为主。要么进行点拨,要么组织讨论,要么进行辩论,甚至将竞赛机制引入课堂,或者将课堂变成剧院,变成创作间,变成凭学生任意涂抹的画布,变成师生间唇枪舌剑的战场„„不论哪种方法都能“吹绉一池春水”,换取“满园春色”。

钱理群先生说:中学语文教育应该多一些人文教育,应该给人建立一种精神的底子。人若缺少这种底子是会有问题的,这是很可怕的事情。虽然在一节课中不可能使某种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但这也说明更不能在一节课中去培养多种能力。恨铁不成钢的老师的心情我们可以理解,欲速则不达的古训又不能不成为我们的警言。

第五篇:我的语文教育教学观

我的语文教育教学观

辽宁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 于鹤歆

2007年9月11日至10月20日,我和其他十一名大学生在辽宁省大连市第四十八中学高二年级走过了四十天的教育实习生涯。这一个多月的实习,让我受益匪浅。可以说,无论是语文教学还是班主任工作,我都在实践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吸取了很多经验,并且通过自己的深入思考、感悟,得出了一些我个人对语文教育教学的见解、观点。下面,我就来谈谈我的语文教育教学观。

一、班主任工作方面

四十天的实习班主任工作,让我对班主任这个职位有了全新的认识。如何才能搞好班主任工作呢?一番思索过后,结合我的自身实践体会,我得出两点精要结论:

(一)树立班风

教师自身形象、气质影响学生,要想树立良好的班风,首要任务就是教师自身要树立良好的形象、良好的气质。“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会有什么样的班级,也会有什么样的学生。”这句话在我们大四师范专业很流行。在实习期间,我们十二名实习生共同感想就是不同的班主任,班风真的不同,真的是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有什么样的班级。为此,语文教师若当班主任,头等大事就是为人师表,形象、气质要大方、得体,为学生起到示范作用,树立学习的“榜样”。

(二)让学生心服口服

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对老师又敬又爱呢?作为一名语文班主任老师,应做好以下三点:

1.公平。就是说对待班级任何学生都要公平。不分相貌美丑、家庭地位、成绩好坏,一律一视同仁。试想,一个奖惩、处事不公平的班主任,学生怎么会敬他爱他呢?因此,班主任老师一定要做到公平对待每一位同学。

2.课好。一个好的语文班主任老师,一定要课讲得好,否则学生表面服你,背地里并不服气。课好是搞好班主任工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为此语文老师要下功夫讲好语文课,为搞好班主任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严、松适度。换言之,师生之间保持适当的距离。在课上、在学生犯严重错误时,该严则严;在课下、在与学生交流时要和蔼可亲,让学生感到你很平易近人。使学生对班主任又敬又爱。

二、语文教学方面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语文教学是其重点。因此,搞好语文教学,也就成了语文老师的研究课题和主攻方向。那么,如何才能搞好语文教学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良好的意识

简单地说,就是在你的头脑中要不断地告诫自己争取讲堂好课,然后付诸行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在现代社会,获取资料的途径有很多,比如说图书馆,我们可以到阅览室去查资料并摘抄其中对你有帮助的资料,还可以去网上查看资料,通过点击各种语文教育教学网站,及时获取最新的或者重要资料,简单整理打印出来。把上述资料加工整理,融入你所设计的教学设计中,做好课前的备课工作。

(二)虚心学习,博采众长

作为初入中学的新教师来说,一定要做到虚心学习,向谁学习呢?主要是学校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这就如同拜师学艺,虽然我们从大学学到不少教育教学理论,但我们唯一缺少的就是实践,从这点上来讲,“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在教学过程中沉淀下来的是宝贵的而又务实的经验,我们如果能在刚入中学就寻找到这样一位能指引我们方向的“老教师”,那么在日后的教学生涯中将会顺利许多。找到前辈指点经验的同时,多听听他们和其他语文老师的课,学习他们各自好的教学环节、设计、策略等,及时体现到课堂教学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

(三)坚持学习,有恒心

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是需要有恒心的,不断学习才能提高自身素养取得进步。要想搞好语文教学,亦应如此。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这其中势必会遇到许多困难与挑战,有些人会放弃,可我觉得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你面对的是那么多可爱的孩子,那么多双渴望获取知识的眼睛,面对这样的情景,你忍心安于享乐不思进取吗?做老师是一个良心活!为了那么多双充满向往与活力的眼神,我们也要坚持学习,把最新鲜的、最富有营养的知识传授给他们,让孩子们健康成长,对学生负责。

(四)爱语文,需要激情

我们必须承认,语文教师队伍中性格各异,有内向也有外向,还有双向。面对这么多风格不同的语文教师,我还是坚持一点,在热爱语文的同时,多增添一些激情吧!作为老师,你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如果你拥有激情,同学们也会受到感染,在你充满激情的课堂上,学生们也会活跃起来,激发他们这个年龄段所独有的青春活力,课堂气氛会好很多,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善动脑筋,自觉创新

做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教学设计。需要强调的是创新的前提是符合教育教学规律,不可违背规律随意“创新”,那样得不偿失。设计出具有自己教学风格的教学设计的原因是,语文是一门“大众课”,谁都听得懂,谁也都能讲,听懂的难讲,因为要讲好是有很大难度的,要求高,压力大。为此,我们应善于学习、分析、研究,找出自己独特之处,坚持学习,常做常新,从整体体悟,从多角度引导,例如历史、政治、地理、哲学等角度,激发学生兴趣,与时俱进,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融入课堂,从古典中发现现代美,培养学生兴趣。

(六)写教学反思

语文教师应在每一节课后对自己所讲课的内容、程序、课堂互动、课外拓展、时间分配等环节进行教学反思,及时找出缺点漏洞,查缺补漏,吸取教训,以便于提升下节课的教学水平。我觉得最好写在一个专门的工作日记本上,即使没时间写的时候,也应把课堂教学过程在脑中过滤一遍,记在心里,吸收经验教训,不断进步。

(七)调整心态

从容、平和、充实。做个会生活的语文教师是绝不会让自己感到累的。生活就像文学一样,是充满艺术的,生活的艺术就在于你合理地分配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的时间。语文老师应给自己解压,调整心态,抓住重点,提高效率,让自己在轻松、愉悦的心情下工作、学习、生活。

以上是我在大学实习期间的教育教学心得、观点,我的理想是当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若如愿以偿,我将在未来的教育教学之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学习,争取为祖国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中学生!

下载我的语文教学观(五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的语文教学观(五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的中职语文教学观

    我的中职语文教学观 摘 要:长期以来,中职语文教学把提高语文基础知识和提高阅读理解和应用文写作等当作中职语文教学的全部内容,这是一种狭隘的中职语文教学观。中职语文教师要......

    我的小学语文教学观(推荐5篇)

    我的小学语文教学观 朱杖子明德小学 宋娜 语言文字是人来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汉字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蕴藏着深厚的中华文化。......

    我的教学观

    我的教学观 ——浅谈学生的培养与转化 摘要:教书育人,育人为先。怎样教,能让学生的潜力最大的发挥;育什么样的人,是我们应该一直思考的问题。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在不断地教育教学......

    我的语文实践观[★]

    我的语文实践观 生活处处有语文。 如何评价一个人的语文水平呢?我谈以下几点自己的看法:一、写一手好字 字如门面。规范、整洁、美观的文面,会让人赏心悦目,倍受青睐的。相反,面......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我的“大语文作文”教学观

    我的“大语文作文”教学观 “大语文教育”观是已故张孝纯先生创立的一种新型的、带有突破性的、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这种思想主张语文教学要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

    我的教学观(最终五篇)

    我的教学观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简洁是智慧的灵魂,数学知识原理、数学符号语言等本身就蕴涵着简约之美。简约是一种境界,一种韵味,简约背后不仅是大气、精要,还是深刻、智慧,更是超......

    晒晒我的教学观

    我的教学观与学生观 [ 2007-11-23 14:51:00 | By: 含笑儿 ]1、学生是有学习能力的个体。所以对自己作业中出现的一部分错误能够进行自行纠错(这也是学习过程中的基本要求)。教......

    我的音乐教学观

    我的音乐教学观 福安市范坑中心小学陈安铃 每个人的观点不同,每个教师的师德观也不尽相同,但教师的“教”永远要为学生的“学”服务却是必须共同遵守的原则。我的音乐教学观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