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技术视角下提高生物教学效益的研究(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2 22:06: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信息技术视角下提高生物教学效益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信息技术视角下提高生物教学效益的研究》。

第一篇:在信息技术视角下提高生物教学效益的研究

在信息技术视角下提高生物教学效益的研究

摘要: 在现代化的教学课堂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尤其要培养他们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要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探索、思考、观察、想象、质疑、实验的过程,使学生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有相应的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打下基础。本文主要是在信息技术视角下研究如何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效益,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生物

信息技术

教学效益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实现课堂教与学的互动,从而提高教学的品质和效率。在生物课堂中,教师要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利用交互式新媒体新技术信息技术的各种综合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集中学生上课学习的注意力,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凸显生物知识的特点,利用动画效果和显著的视觉效果,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生物课堂的学习中来。

一、借助信息技术的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使用信息技术,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可以随意书写、画图和进行重点的批注,并且还可以引进一些有趣味性的课件,所以信息技术远远超过了黑板的功能,使得生物教学过程富有趣味性而且快捷有效。特别是在进行动态的生物知识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信息技术进行现场的绘画,通过这种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的生物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方便教师对重要内容进行批注。并且在进行课堂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白板上进行解答,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展示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绘画功能,使学生的学习更富有趣味性,并且有助于学生与教师进行交流,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来提高课堂效率。

二、借助信息技术的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传统的多媒体教学大多是由鼠标来进行控制的,所以操作方式受到了限制,借助信息技术的放大作用和遮挡作用来展示教学重点,对细节的、重要的知识点进行放大,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思路来思考问题。此外,由于信息技术具有反馈信息的功能,所以在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及时得到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有助于教师及时进行教学计划的调整。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和重点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电脑来进行习题的解答,然后电脑把学生的答案传输给教师,上传之后学生就可以看到自己回答的问题是否正确,同时教师也可以看到每个学生的回答内容,电脑可以自动统计出学生的正确率。这样既方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又可以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根据统计出的结果,及时地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对于一些学生不懂的内容再次进行细致地讲解,对于学生已经完全掌握的内容进行重温和练习。通过使用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反馈,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得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知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能将生物世界中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具体形象,如课本中的植物细胞吸水的原理和无籽西瓜培育等知识;可以进行图像和声音的输出呈现,将微观的世界放大,将宏观的世界缩小。可见利用新媒体新技术集图像、文字、声音等于一体,能让学生多感官参与到生物教学中来,给学生的探究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学生的自学提供了长足的保障。

三、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加强教学的互动

信息技术为教师提供了相对比较直接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学过程变得方便和快捷,提高了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同时也提高了课堂的灵活性和趣味性。教师要创设有利于人际合作的课堂环境。生物教学中的教学双边互动活动,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凸显了教师在生物教学中的主导性和学生学习生物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和谐、互助、平等的教学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看法和观点,并且要鼓励学生主动参加到课堂的教学活动当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且教师要尽量把课堂内容设置得丰富些,将单一化的课堂转变为多元化的课堂,从而为学生的课堂表现创造更多的机会。

四、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动机

中学生具有追求新、奇、趣、美、乐的心理特点。现代信息技术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视等多种信息传输手段为一体,创设出的情境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容易使学生动情入境,有利于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初一新生进行第一个实验《显微镜的使用》时,我先用多媒体展示了一个长霉的馒头,然后慢慢展示霉的结构,还有一个成熟的番茄的细微构成,接着,屏幕上出现一个“小探索者”。“我们能观察到这些结构吗?”学生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像“小探索者”一样急于知道其中的奥秘。

总而言之,在现代化的教学课堂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使学生掌握基本规律,并具有相应的实践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打下全面的素质基础。

参考文献:

[1]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方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2]马颖峰.网络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网络教学模式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3]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李艺.信息技术课程:设计与建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5]张剑平.信息技术教育:概观与展望[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第二篇:提高网络环境下数学教学效益的策略研究

提高网络环境下数学教学效益的策略研

亚丁 单位:成都市蜀城中学 611230

新的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现代信息技术应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变得有意义和富有挑战性,使他们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学习中去。”这些要求是中学数学科积极开展基于网络环境教学探索的重要依据。教育专家认为:新世纪数学教学改革的出路是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一、网络环境是数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孵化器”

 网络环境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提供了一个高起点、高效率、大容量的操作平台。 1、高起点

 因为网络教学提供了让学生自主安排学习的内容、时间、地点和进度的功能,能将学生课堂内外的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同时网络教学还能很好地帮助教师构造愉快和谐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发现问题和规律,探索新的知识。因此,网络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方式方法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是新世纪数学教学与世界接轨的新起点。

 2、高效率

 一方面,网络教学能提供较好的师生交互和及时反馈,有效地实现教师对学生的监控和个别化辅导,满足学生个性差异;另一方面,网络环境下,同级同科教师之间可以实现教学信息资源共享,避免重复性的简单劳动,因而能减轻教师的工作强度,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

 3、大容量

 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本质上是学科课程与网络资源的整合。网络资源浩如烟海,恰当地利用网络中的数学教学资源,能丰富数学课堂教学,扩充知识容量,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

二、络环境下制约数学教学的“五大瓶颈”  1、教师的素质不高

 在电脑技术层面:不少数学教师目前对电脑的掌握还停留在会打字、会制表的水平上。电脑技术的落后常常导致这些教师在课堂上操作不顺畅,各种教学软件间的配合与切换混乱、生硬,课件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呈现效果单调乏味,一些最需要电脑辅助的较抽象的教学内容,往往因技术问题该动的动不了,该停的停不住,重点的内容不能实现反复播放等等,因而发挥不出网络环境固有的长处。 在教育科研层面:当前,多数数学教师的科研意识还不够浓,缺乏开展教育科研的经验,既不善于利用网络环境的优势,搜集、加工和整合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又不善于正确指导学生用好网络;既不善于研究和解决在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又不善于从网络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和教训。 2、学生的电脑技术参差不齐

 在网络环境的下,网络班学生的电脑技术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属于“零起点”,但也有一些学生的电脑操作水平达到甚至超过了教师的水平。电脑操作熟练的同学很快就能领会课堂中的内容,而操作不熟练的学生常常因技术问题拖慢或中断学习进程,影响学习效果。技术落后的同学常常不能在网上准确找到自己所需的数学学科资源,不能迅速判断筛选有用的信息,更难将这些信息重组利用。 3、适用的数学教学软件馈乏

 一方面,网上有关教育资源的网站和主页如雨后春笋,各种数学教学资源更是不计其数,但其中真正适合自己学生的实际,能达到较好效果的并不多。另一方面,数学教师由于技术和时间的原因不可能经常性地开发课件,即便花时费力地开发出的课件效果也不一定好。而一些在网络教学方面先行一步的学校又出于门户之见,不把他们已经开发好的系列数学资源与大家共享。因此,缺乏适用的数学教学软件支持的网络教学有些举步维艰。 4、经济支持脱节

 有不少学校在网络班建设的过程中,由于规划不当或前期硬件建设投入大,后续支持资金严重不足,无力添购新的教学软件,无力支付上网费用,导致先进的设备经常闲置,造成“有机用不上,有网不敢上”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学科教学的网络环境名存实亡。 5、教学评价一刀切

 教学评价方案是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发展的指挥棒。虽然网络教学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综合素质明显高于普通班,但在解题格式、书写表达方面又确实不如普通班,因此在各种类型的考试中,网络班学生的成绩并不具有明显的优势(如何发挥网络环境的优越性,提高网络环境下数学教学效益是我国当前基础教育领域中的一个崭新课题)。但一些地方不从实际出发,在教学评价上搞一刀切,在评价时间上对网络班无“缓冲期”,在评价内容上仅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再现。评价机制的滞后造成网络班教师瞻前顾后,积极性受到影响,“学生考试成绩一出现波动,就停止使用网络平台”,因而大大降低了网络的利用率,数学课堂教学成了“新瓶装旧酒”。



三、提高网络环境下数学教学效益的策略研究在新课程标准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过程和重要方式。基于网络环境的数学教学试图解决的基本问题是:①学习的趣味性、②学习的被动性、③学习的内敛性、④学习的生活化。要解决这四个基本问题,提高网络环境下数学课堂教学效益,必须克服上述的“五大瓶颈”。综合北京、上海等地在基于网络环境的学科教学先期实验的经验,结合自己近年来的实践探索与思考,笔者认为:要克服网络环境下数学教学的“五大瓶颈”,提高网络环境下数学教学效益,实现数学教学现代化,必须坚持“培训先行、资源共享、改革评价”的策略。 1、培训先行笔者认为:当前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中的主要矛盾之一,是先进的教学平台与落后的信息技术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主要方法是对师生双方进行多层次的培训。 师资培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仅是教师教学的内容,而且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不仅能帮助教师更好地传授知识,而且还能创设学习情境,成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识工具。因此,师资培训应从更新教育理念、掌握信息技术、研究适合网络环境的教学方法等三个层面入手,使培训后的数学网络教师不仅明确自己应该教什么、怎样教、怎样才能教得更好,而且更重要的是明确应该引导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怎样才能学得更主动、更扎实,以及怎样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数学活动的体验和经验,养成合作、分享的个性品质。师资培训的方法应理论联系实际,以案例分析、微格教学为主,务求实效。

 学生培训:当前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中,以集体学习、协同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个别化学习尚处于发展阶段,因而对学生的培训更要重视。在成立网络班之前就应对学生进行电脑技术、网络纪律的教育,消除他们今后学习中的障碍;进行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能力的培训,使他们能在互联网的海量信息中熟练地搜索、获取、筛选、分析、加工、存储、提取有用的信息;进行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方法的指导,排除学生因对电脑网络的好奇而偏废学习的隐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探究、体验、交往);教会学生掌握一两种学习软件(如几何画板),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等。

 2、资源共享笔者认为:当前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中的主要矛盾之二,是师生高涨的“触网”热情与开放适用的数学网络资源缺乏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出路在于团结协作,资源共享。网上的数学教学资源并不少,但是“适用、好用、够用”的数学素材却是凤毛麟角。我们必须很好地整合各地的数学资源,减少盲目开发、重复开发,真正做到数学教学资源的有序、有偿共享。在这一点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大有可为,其中强有力的参与和领导是关键。通过建立健全一套有效的工作机制,联合基于网络环境教学的学校和数学教师,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和沟通,促进数学教学信息的交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多种形式的分工合作,协同研究。有计划地多开发灵巧的积件等。只要全体网络数学教师共同努力,就一定可以源源不断地为基于网络的数学课堂教学注入活水。

 3、改革评价笔者认为:当前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中的主要矛盾之三,是积极的网络教学实践与现行评价机制相对滞后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主要方法是改革现行的评价机制。教学评价要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要有利于引导学生开展基于网络环境的研究性学习,要有利于激励网络数学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在评价方式,多用自我参照评价和自我反思评价,可采取观察、汇报、展示、答辩、评比、成长记录或档案袋评价的方法,变否定性评价为肯定性评价,变终结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

 在全球化信息化的大潮中,基于网络环境的数学课堂教学,能有效地拓展教育教学的时间与空间,将使数学教学跳出传统的樊篱,在更开放的背景下获得新的突破。虽然基于网络环境的学科教学在当前仍是一个新事物,仍处在实验阶段,但随着我国经济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和综合国力的进一步提升,它必将会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内数学课堂教学的主流。

第三篇:新课改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曾说过:课改不改不行,失败也不行,要积极稳妥的推进。应该说自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市的教育教学教研状况都有了可喜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新课程实施的保障体系、教研制度的转变上;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的转变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上。例如: 新的教育理念顺势深入人心;新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得到验证;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发生变化;课程资源得到进一步的拓宽和开发等。虽然课程改革的理念、想法很好,但是由于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是以行政方式自上而下推进的,各项准备工作并不充分,配套措施、培训、资金等方面跟不上,而且课程改革又在多个领域、多个侧面涉及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所以在实施中存在不少的问题,部分行政管理部门、校长、教师对当前推行课程改革的基础、条件和环境均不太满意,从而对改革最终能否成功表示怀疑。同时,我们在解读新课标、观摩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以及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时常也能听到、看到、遇到课改的一些问题,对其中的一些问题也存在着一些困惑,下面我就新课标的实施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

对新课改的一些感悟

(一)感悟之一:关于“情景的创设”

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体验和理解数学知识”。于是乎在这种课改潜能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十分重视“情景的创设”,不管是习题课、概念课、应用题课还是实践活动课都有一个“情景的创设”,上课一开始往往呈现这样一种教学流程:教师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学习新课„„为此,不少教师都要绞尽脑汁、煞费苦心想方设法去创设一个“情景”,当然一个好的“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能使学生主动地融入问题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中,也能够化解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然而我们在充分认识“情景”在教学中的作用的同时,要防止认识上的偏差,并非是所有的课的导入都必须有一个“情景的创设”,《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的“要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这个现实背景既可以来源于生活,也可来源于数学本身。数学教学应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绝不是所有的教学都必须从生活中找“原型”。

因此我们在“情景的创设”中,首先要注意:情景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课的内容和不同的学段来创设,切忌牵强附会,让情景成为课堂的“摆设”或使情景牵强化、庸俗化。其次,“情景的创设”必须目的明确,切忌在情景中“兜圈子”、“绕远路”。

(二)感悟之二:关于“教师的角色”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传承作用,教学以教师、教材为中心,学生只是作为知识的“容器”、“仓库”,学生的学习没有主动性可言,也就谈不上主体地位的突出。新课程强调转变教师的角色,突出学生的这一主体,这是绝对正确的。但有些教师似乎没有在新课程中找到准确的角色定位,他们由过去的:“一切都管”变为“一切不管”,课堂上教师不讲授,完全是学生的活动,还美其名曰“敢于放手”,教师的作用被淡化,渐渐迷失了方向,失去了自我。作为教育工作者,传道授业解惑仍然是教师应尽的责任,因此我们不应以否定一切的态度来看待教师角色的转变,而应该多一点辩证观点,教师不仅是知识的呈现者,而且是信息的重组者;不仅是对话的提问者,而且是疑问的激发者;不仅是学习的辅导者,而且是学习的促进者;不仅是课堂的管理者,而且是课堂的合作者;不仅是学业的评价者,而且是成长的记录者。在这里,强调后者并不等于否定前者。

教学作为一个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主体交互作用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合作的过程,任何一个教学目标的实现,既离不开学生,也离不开教师,某种程度上讲,因为学生正处于认知、情感、价值观的发展阶段,他们的知识水平和阅历有限,大部分学生对于自主学习还有一个适应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力所能及的教师要避之,学生力所难及的教师助之,学生力所不及的教师为之。

(三)感悟之三:关于“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实验中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名词,提倡合作学习几乎成了课堂教学改革的代名词。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合作学习方式的实施存在着误区。

在大多数的教师观念中,合作学习主要适宜比较简单的学习任务的完成,因而课堂中呈现出来的合作学习往往只是同学们“合作”找出老师布置的问题的答案在课本中的哪一页然后派一个代表进行回答。这显然是一个误区。因为这样简单的任务根本无须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方式更多的应该是在当学生个人遇到难以独立解决的学习任务时应用,通过合作学习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所以,“国外已有的研究认为,合作学习方式适宜

于较为复杂或较高层次的认知学习任务,适宜于绝大多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学习任务。另外,如果教学目标本身包含了人际交往品质与能力培养的话,那么,就更需要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合作中学会合作”。(《人民教育》2004年第5期盛群力文“什么样的教学任务适宜合作学习”)

在一般的合作学习中,学习好的学生不会等其他学生发言,而是首先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于走了形式。当老师问到学困生时,他们虽然往往能够答对,但这并不是他们自己思考得到的,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一些老师说,新课程让学生两极分化严重,一部分也来自以上原因。因此我们在小组合作时,一要把握好时机;二要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三要进行合理地分组;四要明确小组合作的目标。真正让小组合作在新课程的课堂上发挥作用,而不是热热闹闹走过场。

(四)感悟之四:关于“课堂评价”

标准认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要多用激励性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因此,在如今的一些公开课课堂上,每当学生回答完一个问题后,我们常能听到“你真棒”,“你真聪明”,或者“你真了不起”的表扬声,然后全班学生“啪啪啪”的鼓掌声,因此一节课上表扬不断,掌声此起彼伏,有的还能在额头上得到一颗五角星,更有的还能得到老师准备的一份意外礼物!这种现象表面上看教师已关注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情感领域,采用鼓励性语言,激励学生的学习,注重让学生享受成功的乐趣,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其实,过多外在的鼓励并不利于培养学生内在、持久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的赞赏实在太多太滥,它将失去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学生在此起彼伏的掌声中会渐渐褪去应有的喜悦,长期下去,必然带来更多的迷失。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评价的尺度,不要过多过滥,当然也要肯定和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回答,要善待学生出现的错误,一旦学生回答和解题结果与正确答案不符,应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然后在作评价。在一定的时候,对于学生的回答,我们不必匆忙地作出评价,既不要肯定,也不要否定,要善于接纳学生,乐意听学生说,给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和谐的心理环境。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才能得到发展。

三、对新课改的几点建议

(一)重学习环境,让学生参与数学教学

现代教育家认为,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因此,教师只有以自身的讲课生动有趣、教态自然大方、治学严谨认真等一系列行为在学生中树立起较高威信,才能有较大的感召力,才会唤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以真诚友爱和关怀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往,对他们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即使有时学生说得不准确、不完整,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交往沟通、求知进取、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个性的机会,教师只有善于协调好师生的双边活动,才能让大多数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例如,在讨论课上教师精心设计好讨论题,进行有理有据的指导,学生之间进行讨论研究。这样学生在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群体学习环境中既独立思考又相互启发,在共同完成认知的过程中加强思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逐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质量。

(二)重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

人的思维过程始于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与好奇心。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为学生的学习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让学生亲近数学。

三)重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

现代教学论认为: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新知识、理解新知识和掌握新知识,让学生如同“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例如教学立体图形这一节课时,可以让他们自己总结、交流他们对立体图形的感受、自己动手制作熟悉的立体图形,并根据自己的想像利用丰富图形构造生活实景。这样避免了教师一味地讲解,学生一味地记忆。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知识。又如在进行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教学时,可以组织这样的活动:⑴组织一次对称面具制作比赛。用卡片,纸板,甚至三合板来制作。要学生制作对称图案的面具,并进行比赛,参加的学生一定会在笑声中感到创造的乐趣。⑵收集有对称图案的昆虫、动物的照片,进行展览。⑶教师开始借助一幅学生非常熟悉而又滑稽的大头娃娃的头像,通

过“眼睛的不对称,让学生想办法使其变成对称”这样一个过程,使学生在游戏中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这样的过程做到了“寓知识于游戏,化抽象为形象,变空洞为具体”,使学生的学习具有形象性、趣味性。通过动手操作使数学知识不再那么抽象,理解数学也不再那么空洞。教师这样将数学教学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化活动,让学生对十分抽象的知识获得了相当清晰的认识和理解,而且,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后获得的体验是无比深刻的。

(四)重自主探索,让学生“再创造”数学

关于“再创造”,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H.Freudenthal是这样解释的:“将数学作为一种活动来进行解释和分析,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教学方法,我称之为再创造方法。”因此,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事物产生疑问并急于了解其中的奥秘时,教师不能简单地把自己知道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他们得到暂时的满足,而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积极从事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去大胆地“再创造”数学。

如在“相似三角形”一章中有这样的例题:“已知:在Rt△ABC中,CD是AB上的高线。求证:△ACD∽△CBD∽△ABC”。当把它的结论隐去改编为“根据已知条件,结合图形你能得出那些结论?”变为结论开发题时,课堂气氛立刻变得活跃,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后,提出了许多结论,如:⑴∠ACD=∠B,∠BCD=∠A ⑵△ACD∽△CBD,△CBD∽△ABC,△ACD∽△ABC(例题要求的结论)⑶CD=AD×BD,AC=AD×AB,BC=BD×AB(射影定理)等。还可以继续深入:如果把条件和结论互换,命题是否成立?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又得出了许多命题。如:⑴已知∠ACD=∠B,∠BCD=∠A,求证:CA⊥BC,CD⊥AB(成立)⑵已知CA⊥BC,AC2=AD×AB,求证:,CD⊥AB,CD=AD×BD(成立)⑶已知BC=BD×AB,AC=AD×AB,求证:,CD⊥AB,CA⊥BC(成立)⑷已知∠ACD=∠B,AC=AD×AB,求证:CA⊥BC,CD⊥AB(不成立)⑸已知∠BCD=∠A,AC=AD×AB 求证:CA⊥BC,CD⊥AB(成立)通过这样的演变和探索,大大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热情,从而达到了学生自主探究与做一题而通一类的目的。

五)重生活应用,让学生实践数学

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如数学中的数“线段条数”。图上有多少线段呢?先数单个的AB、BC、CD、DE共四条,再数中间有一个点的AC、„,然后相加,生活中的数客人数目、一栋楼房的门窗数目;用数学的知识去说明,主要指用数学知识去说明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屋顶人字架做成三角形、汽车保护拦成平行四边形、车轮成圆形等等,这其中固有物理属性等原因,另一方面,也有数学原因,诸如用到三角形的稳定性、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圆的旋转不变性,还有打台球的角度用到对称、聚光镜用到焦点等等。

记得有人说过,“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其实,面对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也不例外。任何一堂课,当你课后反思的时候,总会觉得有一些不足和遗憾。而你的教学艺术水平正是在不断解决不足和遗憾的过程中得到了提升。相信只要我们不懈的努力,认真研究和解决好以上问题,教学业务水平一定会不断提高,课程改革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书越来越难教”,这是我们一线老师的共同感慨。如何体现新理念,需要教师自我否定,“扬弃”习惯的教法,这是一个痛苦的脱变过程;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处在实验研究的初始阶段,没有标准可依,没有模式可仿,又谈何容易?感性地走近学生,学生是一个猜不完的谜;理性地研究课堂,课堂是一个解不完的结。我们只能边实践边反思边改进,努力提升自己的反思能力,才能找到更适合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方法。新课程向我们提出了新挑战,也给我们带来了新机遇,我们需要和学生一起共同学习、共同合作、共同成长。

理科教研组

2013-7-1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理科教研组

安广金

2013-7-1

第四篇:浅谈新课标下语文教学效益的提高

浅谈新课标下语文教学效益的提高

在新的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学要求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为准则,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随着新理念的贯彻,新教材的使用,新的学习方式的推广,语文课堂教学已显现出勃勃的生机,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目前的语文教学现状仍不容乐观。学生语文能力素养的下降,语文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效益和质量不高.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语文教学的收效不高呢?我们又该如何来改变这种现状呢?

我认为造成中学语文教学不高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三点:一是师生的语文视野的狭窄,教学仅仅局限于语文课本和课堂,在语文教学中作了井底之蛙,从而使语文教学陷入了死胡同,影响了教学的效果。二是教学呆板,内容苦涩,课堂死水一潭,学生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三是部分教师单纯追求课堂的热闹,重形式而轻内容,这样的教学又怎能得到效益呢?

针对语文教学的这种现状,我们又该如何来加以改进呢?语文教学要始终贯穿一个“实”字,即老实,真实,扎实。首先是老实,这主要是针对教学的实效性而言,也就是说语文教学不能出现花架子,一定要将听说读写落到实处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其次是真实,这主要是针对教学的课堂形式而言的,我们语文教师要求真务实,不能糊弄自己,欺骗他人。最后是扎实,这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学习而言,也就是说教学中要从实际出发,扎扎实实抓好学生语言基础知识,去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严格要求学生,字要规规矩矩地写,话要清清楚楚地说,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练习要踏踏实实地做,作文要认认真真地完成,该背地一定要背,要知道,考试题虽然很活,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学生扎实地掌握了知识,并作到学以致用,何愁语文教学效益不高呢?而要达到这个目的最根本的还是要加强课堂管理,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管理出效益.,可以从以下几点加以探究。

第一,在时间管理上,要探索教与学的科学比例。到底是“教”需要时间长,还是“学”需要时间长?实践证明,课堂上学生“学”的时间应该多于“教”的时间。这是由“教”的目的所决定的。教是为了学,教是为了促进学,教的多而学的少,显然是不对的。精讲多练,这是高效益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洋思中学倡导老师只讲5分种,杜郎口中学提出了10+35课堂模式(10分钟讲授+35分钟学生练习)都是十分有道理的,他们把准了课堂教学的脉搏。“精讲”要求老师备课要细、要深、要广,要抓住关键点。要求老师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精髓,讲什么,怎么讲,要一清二楚;“多练”要求老师引导学生去独立研究教材,同时提供精选的典型题目,达到一题多解,触类旁通。现时课堂教学时间管理上的弊端是:课前不进行时间设计,要么是满堂灌,要么是大“放羊”,要么是“灌”和“放”的结构不合理。

在过程管理中,可以实施目标教学法或问题教学法。在45分钟这个非常短暂的课堂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教学任务,不讲方法是绝对不行的。效益低的课堂,都是讲到那里算那里,没有计划没有目标。目标教学就是每堂课都应该课前制定出教学目标,紧紧围绕目标来开展教学活动,建立教学目标评估标准,规定在课堂内完成任务,多个课堂小目标的实现,等于完成了学期大目标或学年大目标。问题教学就是每一堂课都应该设置出本节课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围绕解决问题开展教学活动,本质上同目标教学是一致的。现时课堂教学的弊端是没有教学目标或教学目标不明确,任务不确定会导致完成度差,时间久了,效能越来越低。

第二,在教学主体上,必须突出学生的自主实践。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所以学习是学生的事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不能替代学生,老师不能是教学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要时刻去带领、去引导、去督促学生自主学习,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其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自愿学习的愿望。是通过不断地克服困难取得学习成就而形成的,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要积小步成大步,引导学生由易到难自主学习知识,培养学习兴趣,锻炼意志品质,积累学习自信。教学过程最应关注的是学习最困难的学生,他们才是培养班级学风的关键。

第三,在学习监测上,要重视问题反馈。作业与考试是监测学习效果的主要办法。要监测学习效果如何,除了课堂作业要及时检查外,每堂课还都必须布置适量的精当的课外作业,必须在下一次上课前检查完成情况,针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个别或全体的反馈,这才是全面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

第五篇:在新课改理念下如何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在新课改理念下如何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意

班佑完小:周么措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已经开始由传统的知识性教学转向现代化的发展性教学。这种课堂环境的重组和优化,大大推进了课改的深入,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条件。它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一.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新课程中,教师头脑中要有儿童意识,一切为了儿童的发展,一切为了儿童的学习。不能光考虑教师怎么教,还要考虑儿童怎么学?要用体现儿童特点的教学方式,关注儿童的生活,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通过与儿童交往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一变化是课堂环境改变的基础和推动力。在课堂上,老师要走到学生中去,和他们一起探讨学习,共同研究问题,交流彼此思想,老师不断地去点燃学生,让学生欣赏,让学生讨论,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机会,师生在课堂上是平等的,老师更多是指引者,学生像车,老师往车上加的是油,而不是上货,一节课下来,学生意犹未尽,课堂给予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热望。相比之下,我们才真正明白在课堂上摆正师生关系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们老师要蹲下去看学生,只有把自己放到与学生对等的位置上,才能赢得学生。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该深入到学生中间去,了解他们的生活圈内的事,我们应知道学生喜欢看什么书,喜欢听什么音乐,他们都谈论些什么话题等等,并力求走进他们的心里,去切实研究学生的心理发展与变化规律。只有这样,我们才会觉得我们的教育、教学是与孩子的自身成长与发展相协调一致的。二.三位一体教学目标。

新课程确立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与教学目标,这是发展性教学的核心内涵。它与传统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是截然不同的。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上,就是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探索、思考、观察、操作、想像、质疑和创新等丰富多彩的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使结论和过程有机融合起来,知识和能力和谐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努力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努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三.灵动鲜活的课堂教学

新课程的课堂较之传统的课堂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它给思维的“活”提供条件,学生得到了解放,教材变得开放了,教学过程开放了,教学时空也变得开放了。

在新课程的课堂中,学生被赋予了更多的自由和权利:独立思考、个性化理解、自由表达的自由和权利;质疑、批判教师观点或教材观点及其他权威的自由和权利;作为平等的一员参与课堂教学并受到平等对待的自由和权利;因为自己见解的独特性或不完善性乃至片面性,免于精神或肉体处罚以及不公正评价或对待的自由和权利等等。这些自由和权利大大地解放了学生的个性和潜能,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现在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展、重组,并注重教材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和融合,同时鼓励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和超越。就语文而言,它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老师更多地引导学生进入“大语文”的天地。

新课程的“教学过程”变得灵动活泼,它不再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再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而是强调预设的教案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和弹性灵活的成分,教学目标必须潜在和开放地接纳始料未及的体验。不能让活人围绕死的教案转,而是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

新课程的“教学时空”变得延展开放,它突破了传统教学封闭、狭小,眼界限于书本的籓篱。新课程突破了“课堂教学就是教室里上课”的传统观念,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不再只局限于教室,而是拓宽到生活和社会的各个领域,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实践中去学习;学生学习活动的对象也不再只限于有字的教科书,而是延伸至整个自然界和社会这部“活”的无字书。

新课程的课堂的灵动与鲜活,不仅表现在表面上内容、形式、情境上的“活”,还表现在实质上的知识吸收、经验形成、智力活动、能力手提高、情感体验、精神升华、生命发展的“活”。

下载在信息技术视角下提高生物教学效益的研究(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信息技术视角下提高生物教学效益的研究(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搞好生物实验教学提高课堂效益(汇编)

    搞好生物实验教学提高课堂效益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研究它的主要方法是科学实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如何加强和改进生物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

    搞好生物实验教学提高课堂效益[★]

    搞好生物实验教学提高课堂效益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研究它的主要方法是科学实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如何加强和改进生物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探讨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益(最终五篇)

    探讨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益 摘要:信息技术课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的的学科。但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教育过程中基本上还处于摸索阶段,没有现成的经验、......

    基于生物多样性问题的研究视角

    基于生物多样性问题的研究视角(一)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环境问题作为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的产物,在现代化和工业化进程中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在新世纪中国经济社......

    小学英语论文信息技术视角下小学英语论文_通用版

    小学英语论文-信息技术视角下小学英语论文通用版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方法,增加教学的直观效果,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它是人们进行语言交流的重要......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益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益 铜梁二中赵芳 内容摘要:历史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更新观念,用好教材,创设活跃而民主的课堂,提高学生参与度......

    文化研究视角下的大学文化

    文化研究视角下的大学文化    分类:大学学报作者:李 莉 彭世文字数:2867 来源: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5期 [摘要]从文化研究的视角,运用近年来中、西文化研究的有关范式,从文......

    强化信息技术运用 提高数学教学效益[优秀范文五篇]

    强化信息技术运用 提高数学教学效益 《新课标》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