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党校教育实效性的途径研究

时间:2019-05-12 23:38: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提高党校教育实效性的途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提高党校教育实效性的途径研究》。

第一篇:提高党校教育实效性的途径研究

提高党校教育实效性的途径研究

摘 要 由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成为主要的传播媒介,而且“90后”逐渐成为高校的主要群体,他们对网络的依赖性尤其强烈,传统的党校学习模式已不能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要,教育的有效性也在逐渐削弱。本文在立足现状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师资队伍等三大环节分别探索提高党校教育实效性的途径。

关键词 党校育人 教学内容 教学形式 师资队伍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党的委员会应建立党校,党校的主要任务是培训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这是对党校任务的明确界定,为高校党校这一“校中校”指明了方向。鉴于目前各个高校的情况,结合学校实际,本文将重点探讨针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党校教育。

1创新高校党校教育形式的必要性

1.1信息化时代要求高校党校必须进行改革

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进入21世纪后,信息将成为第一生产要素,而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互联网的普遍化。网络文化已经显现出它强大的生命力,其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随着互联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加入互联网已不再是一种选择,而是历史的必然。对个人来说,加入互联网将成为“心理年轻”的标准;对教育工作而言,加入互联网将是教学手段的一大技术突破。正如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所说:“在信息时代,教育必然信息化,而且必须率先信息化,由此去推动和引导整个社会的信息化。”在网络文化面前,高校学生教育工作几乎处于“边缘”地位。教育创新不及网页更新,教育对象正逐步“网络化”,传统的教育“阵地”正在逐渐丧失。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利用网络的积极因素,让“网”为我用,为教育服务,努力消减消极因素的影响,从而实现对学生精神、心理、人格、情感的塑造。

1.2学生群体特征要求高校党校必须进行创新

随着时间的推进,“90后”逐渐成为高校学生的主要群体,成为教育的主要对象。受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个人因素等综合影响,“90后”呈现出自身所独有的特性,具体表现在:个性张扬,自我意识强烈;思想开放,价值观念多元;渴望成功,抗挫能力不足;依赖网络,感情表达私密。正因为“90后”这些鲜明的特征,传统的“我讲你听”、“我打你通”、填鸭式、灌输式等方法正逐步失去它的吸引力,靠权威也难以行得通。只有创造一种轻松自由、平等交谈、相互尊重、互相学习的民主环境,才能发挥教育工作的影响力。

因此如何更好地把握好时代特征,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创新党校的教育形式,使党校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的大熔炉,成为为党输送新鲜血液的重要场所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2高校业余党校办学现状

早在1953年,清华大学就建立了党课制度,经过数十年的蓬勃发展,尤其是近几年随着中央对高校发展学生党员工作的重视,大学生党员的发展比例近全国发展党员总人数的40%,高校的党校办学也取得了长足性的进步,目前已相对比较系统。但就本文展开的调查结果显示,高校业余党校这一校中校的育人效果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程度,学生的接受面也较窄。综观各高校党校办学现状,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教学内容陈旧,缺乏吸引力

现行的高校党校基本实行学校统一部署、各二级分院自行管理的制度,除设置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根本宗旨、组织制度等相关章节的讲学外,还开设录像观影、小组实践等活动,形式上已突破单一性的界限,但从内容上看,仍缺乏吸引性。如录像观影基本上还局限在《焦裕禄》、《共产党宣言》等老影片,缺少时代新影片的充实,学员们将观看这些影片当做一项任务去完成,达不到内化理念的效果。

2.2实践活动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性

虽然党校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不限活动内容、活动形式,但调查结果显示,由于学员平时的课业压力大、业余生活繁忙等原因,党校各小组的实践活动基本限定在打扫卫生、参观革命纪念馆等方面,活动形式上缺乏一定的创新性。而正由于活动形式的单一性,党校学员失去了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无法达到实践育人的效果。

2.3师资力量来源固定,缺乏灵活性

从师资力量上看,党校教师一般由党务工作者担任,如校党委书记、副书记,各个二级分院的分党委(或党总支)书记、副书记,按照专长安排相应的专题。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党务工作者在走上新岗位前多由普通教师转岗而来,教师自身缺乏对党的理论知识的系统了解,由他们去担当党校专职教师,存在一定的风险性。而反之在我们的退休教师中,不乏党性修养坚定、党务经验丰富的教工党员,这些人才理应成为党校教师人才库中的一员,发挥他们的余光余热。

3提高党校教育有效性的途径研究

正因为有以上问题的存在,结合当今的时代特征、学员特点、学校实际,本文将从党校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师资队伍三大环节实现突破,切实提高党校育人的有效性。

3.1在教学内容上,突破理论专题界限,适当增加环节

理论为实践提供指导,是实践活动的基础,因此理论教学环节仍是党校育人环节的重中之重。

在教学内容上,应克服现有的不足,除开设党的理论知识专题外,增加其他系列专题讲座。其一,社会热点专题。“90后”的大学生梦想成功,他们关心国家时事政治、关注社会焦点话题,因此在党校理论教育部分可适当增加此环节,党校教师以自身独到的见解为学员答疑解惑,体现党校教育的时代性,增强党校的吸引力。其二,先锋教育专题。先锋教育培养先锋人才,通过此环节进一步树立党校学员的先进意识,提高对自身的要求。其三,开展仪式教育。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来看,仪式是一种以文化为载体,并由文化传统所规定的特有的情境教育与学习方式,它能呈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并以其特有的形式创设出相应的环境,以情境教化、凝聚、升华和固化对象的相关情感,通过现场营造的气氛来唤起参与者相似的内部情感而实现教育目的。所以,在教育中我们应注重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融合,隐性教育运用的恰当能够更好地化有形为无形,增强教育效果。

3.2在师资队伍上,跨越学校、年龄界限,充实人才库

鉴于目前党校师资来源单一的现状,可适当扩大党校教师后备人才库,进一步提升现有的党校教师人才库的质量。其一,聘请立场坚定、党性修养高、有丰富党务工作经验的退休老党员或优秀企业家代表担任教师。其二,高校党校可考虑与地方党校建立联合共建机制,实现资源上的共享,信息上的互通。其三,在党校教育环节中增加朋辈教育,安排高年级同学给低年级同学上党课,如科研团队、爱心团队、文艺团队的宣讲等,通过党校的平台,鼓励大学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同时,为保证党校教师的教学质量,增强教师投身党校教学的积极性,学校应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将党课纳入教学评估,作为教师一年的教学工作量进行考核。

3.3在教学形式上,集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为一体

实践教学设置的目的是为了让党校学员将平时所学应用到实践中,进一步巩固理论,升华思想,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在实践中寻找赠人玫瑰的快乐,发扬先锋模范作用。针对现有实践活动形式单

一、号召力不强的不足,可从以下两方面实现突破:首先,深化实践服务内涵。为增强实践活动的吸引性,动员更多的学员广泛参与,由学校或学院牵头,与地方政府或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校外党校教育实践基地,克服服务内容低端的不足,进一步挖掘服务内涵,让学员结合所学的专业知识去服务地方经济,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其次,拓宽实践活动形式。在实践活动形式上我们不应仅限于日常活动,也可适当拓宽。如对某一个嘉兴现象展开问卷调查,分析其存在的原因,为嘉兴市政府建言献策,真正体现当代大学生的价值或者通过出海报等形式引发广大市民文明出行,帮助市政府打造文明城市的重大工程,创造形成“物质丰富、精神富有”这一两富社会目标宣传工作的氛围。

网络以其灵活便捷连通的特点和高度的互动性成为实现互动双向交流的代表性媒体,因此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举办网上党校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网上党校,将学员自我教育与教师灌输相结合,实现现实网络与虚拟网络的共建。网上党校可开辟学习园地、党校师生互动交流平台等模块。在学习园地模块体现最新的时事政治内容,如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的讲话内容、中共十八大精神、最美司机吴斌的英雄事迹等。师生互动交流平台将小组讨论活动进一步得到延伸,对于共性的问题得到更好地解答。

4结语

高校党校是培育学生党员的重要摇篮,是系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的重要平台,要增强党校教育的有效性,党校的教学形式须集严肃性与活泼性为一体,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完美互动,专家队伍、朋辈队伍互相补充,从而更好更快地实现党校育人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书华,刘兵勇.新形势下提高高校党校教育有效性的途径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2).[2] 张香君.对党校教学实施教师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10(17).[3] 施永忠,邓叶芬.高等学校党校培训内容和方法创新探析[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0(1).[4] 刘明捷,达建.高校党校在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报业,2011(6).[5] 王洁敏,尹茂盛.试析仪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思想教育研究,2008(6).

第二篇:简论提高大学生廉洁教育实效性的方法和途径

简论提高大学生廉洁教育实效性的方法和途径论文摘要: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已经成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高校应从大学生主体的自我教育作用、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作用、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校园文化活动的设计和开展、社会实践的投入和参与、多方协作形成合力等方面对大学生廉洁教育方法及途径进行探索和实践,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实效性及针对性。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廉洁教育;实效性;方法;途径

教育部发出的《关于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意见》要求“从2007年起,在全国大中小学校开展廉洁教育。”在《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中,中共中央明确“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共青团组织要把廉洁教育作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这些足以表明高校加强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然而我国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看都显得相当薄弱,大学生对于廉洁教育的重要性及意义认识不足,因此,更加迫切地需要对大学生廉洁教育实效性进行探索和研究。

一、“五个有利于”:高校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廉洁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崇尚的传统美德。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都把“廉”作为传统道德的核心,无论是选拔人才还是任命官员都将“廉”作为根本,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德体系,涌现了许多恪尽职守、政绩卓著、清正廉明、严于执法的清官廉吏。而封建社会反腐与考察官员的特有文化和监督机制,如:科举制度、设置“御史”制度等,很多大学生特别是理工科的大学生并不了解多少。因此,在大学生中开展廉洁教育,将传统文化作为大学生廉洁教育丰富的理论和实践资源,一方面有利于调动大学生的自主性、自觉性,让大学生在感人的历史典故中加强廉洁意识,在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中树立廉洁观念,约束自己的行为;另一方面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2.有利于推进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更应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使之成为品德高尚、作风正派、知识渊博、技能精湛的国家栋梁之才。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接班人,其中有一部分人将来会走上领导干部的岗位,他们的廉洁素质和整体素质将很可能决定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败。在大学生中开展廉洁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廉洁意识、奉献意识,使之在学好知识,掌握技能和锻炼本领的同时,进一步培养自己的品德修养,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自觉抵制腐败贪污等歪风邪气,弘扬清正廉洁的优良传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对于实现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

3.有利于建立反腐工作的防治体系

中央颁布的《实施纲要》的核心指导思想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由此看出,中央的反腐策略体现了对预防腐败的重视,而预防腐败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教育。同时,中央强调反腐倡廉要面向全社会开展,高校作为社会重要的一部分,自然应当加入到廉洁教育的行列中。而且青年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廉洁教育,使其弄清楚什么是腐败,怎样抵制和远离腐败,对于在全社会建立起反腐工作的防治体系来讲是一个基础性工程,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有利于加快社会和谐的前进步伐

和谐社会的主体是人,只有每个社会成员都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思想品质,树立健康向上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与其他人和谐相处,友好共存,保证社会地位和权力的相对公平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而腐败是社会的毒瘤,是导致社会不公平、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全社会都要自觉抵制腐败贪污,坚持清正廉洁。在大学生中开展廉洁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树立爱国爱民的观念、公平正义的观念,正确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复杂关系,形成一个团结互助、公平友爱的社会风尚,这必将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

5.有利于促进高校学生的成长成才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特点是:有活力、有知识、有思想,同时由于涉世未深,经验不足,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了我国的各项事业的进步,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带来了唯利是图,损人利己等不良思潮,加之社会腐败和不正之风的曝光,使一些青年学生难辨是非,思想更加急功近利。目前,高校腐败案件层出不穷,高校中存在的一些不正之风,如:家长馈赠教师,招生中徇私舞弊,就业中的关系网等,也对学生的价值判断产生了误导。上述情况最终导致了大学生考试作弊、恶意欠款、弄虚作假、铺张浪费、损盗公物、违法乱纪、送礼拉票等现象的发生。高校要通过反腐倡廉的廉洁教育,帮助大学生认识腐败的危害性和本质,自觉抵制腐败文化的侵蚀。始终相信只有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修身养性,注重品德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才能成为祖国发展的有用之才。

二、高校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的主要内容

1.信念教育是核心

理想信念是指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其决定着人的价值取向。当前,社会上的各种贪污腐败现象,高校里铺张浪费、弄虚作假、诚信缺失以及对社会腐败认同或漠视等思想行为,都是由理想信念动摇而造成的。因此,要对大学生进行廉洁教育必须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弄清楚人为什么而活,人生的真正意义和价值是什么等问题;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教育大学生们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奋斗的伟大信念,引导他们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始终保持高尚的道德,正派的作风,廉洁的品行。

2.诚信教育是基础

自古以来,诚信被视为立身之本、立业之基,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诚信和廉洁是相互促进,和谐统一的关系。诚信是进德修业之本,脱离诚信谈廉洁教育只会流于形式,无法实现廉洁教育的最终目的。因此,大学生廉洁教育应以诚信教育为基础,将诚信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首要内容,并贯彻落实到德育的各个环节,无论是课堂、日常管理还是校园文化活动,都要把诚信教育的内容加进去。要联系实际,积极探索开展诚信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提高大学生诚实守信的自觉性,实现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各项目标要求。

3.规则是关键

《实施纲要》指出:反腐倡廉教育要将纪律教育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结合起来。其可以理解为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的过程中必须重视规则教育,即包括法律规则、各种道德规则、市场规则、交往规则、游戏规则等方面。规则是社会秩序的前提和保障,是个体安身立命的前提,是实现诚信、廉洁的保障。现代社会中并非无规可循,而是规则意识的淡薄。所以,要加强对大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和教育,使他们深刻了解法律、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等规则,并自觉养成遵守各类规则的良好习惯,为进入社会后遵纪守法、按章办事、廉洁从业、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履行责任、与人和谐共处等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

4.反腐教育是重点

廉洁是与腐败相对的,因此,大学生廉洁教育除了讲授廉洁相关知识外,应将腐败的知识列为廉洁教育的重点内容。应包括:腐败的基本理论知识,如概念、产生的根源、类型、危害等;国内外反腐倡廉工作的概括和有效经验,如反腐败方面的政策法规、中国党风廉政建设的优缺点等;全球合作反腐败的有关问题。通过腐败知识的学习,使大学生懂得如何加强自身修养,掌握预防腐败的措施,自觉抵制腐败;认识到我国政府惩治腐败的决心和能力以及违反法律法规、贪污腐败的严重后果,从而不断增强其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三、不断探索和创新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方法及途径,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充分发挥大学生主体的自我教育功能,为廉洁教育占据主动

廉洁教育必须有效地促进行为主体自律机能的发动,方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武汉地区曾对大学生的廉洁意识和廉洁行为做了调查,对于大学生对廉洁与腐败的区分、对腐败的关注程度、了解程度以及面对腐败现象所采取的行为措施等问题进行了调研和分析,用数据说明了当前大学生的廉洁意识和行为的特点。还有些地区对于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腐败隐患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主要集中在诚信缺失、浪费严重、学术作假、学生组织“模拟腐败”等等。这调查和研究对于有效地开展廉洁教育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自我教育的功能,使廉洁教育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学生主体表现为“我应该廉洁”、“我要廉洁”和“我想廉洁”。高校应当为学生提供各种有利条件,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鼓励学生自我激励、自创形式、自发学习廉洁方面的有关知识,使他们主动参与和乐于接受廉洁教育,自觉树立廉洁的意识,钻研拒腐防变之道,养成洁身自好的良好习惯。

2.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作用,为廉洁教育树立榜样

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班图拉认为,“人可从环境中直接学习,榜样示范是道德教育的主要手段。”《意见》也指出:“大力加强师德建设,充分发挥教师廉洁教育中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引导广大教师用崇高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以„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率先垂范‟的实际行动,影响和教育学生。不仅要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还要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廉洁教育也是如此,教师不仅作为廉洁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还要作为廉洁行为的践行者和示范者,而这样往往可以使教育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因此,学校应当加强师德建设,把廉洁教育贯穿师德建设的各个环节,不断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廉洁自律意识。通过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来营造廉洁教育的有利环境,来引领学生树立诚信廉洁的正确观念。

3.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为廉洁教育打造阵地

高校思想政治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程(以下简称“两课”)是帮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信念教育的主渠道,应当肩负着落实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重要职责。因此,高校应该立足课堂,不断丰富“两课”教育内容,探索教育的新途径,通过具体实例,将正反两方面典型结合起来,加强教育的形象性、真实性和可信性。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课堂上接受教育,为树立廉洁意识夯实理论基础。同时,除“两课”外,高校还应该积极打造廉洁教育的新阵地,在党校、青共校的课程中增加廉洁教育的专题内容,针对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优秀团员开展廉洁教育,要求他们要带头参加廉政教育的活动,主动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成为带动全体学生学习和弘扬廉洁文化的骨干力量。最终实现廉洁教育的全面覆盖、重点突出的目标。总之,开展廉洁教育如果想避免空洞的说教和收效甚微的尴尬,就必须首先明确其目标,了解其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着重从晓之以理和动之以情两个方面入手,如此,方可获得较为可靠的成效。

4.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形式,为廉洁教育构建载体

廉洁教育应当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要发挥校园文化的舆论引导作用,通过橱窗、广播、电视台、网络等媒介大力宣传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等有关政策法规,宣传廉洁教

育进校园的重要意义和方法途径,大力营造“廉洁荣、腐败耻”的校园文化环境。同时,还要积极设计和开展内容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并不断的创新活动形式,为廉洁教育搭建有效载体。如:开展廉洁知识竞赛、辩论、征文、演讲等主题比赛;大学生诚信、廉洁教育主题书画展、漫画展;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月、法制建设周,廉洁大讲堂、论坛;廉洁教育主题短信征集、廉洁教育小品、短剧大赛;典型事迹报告会、警示教育基地参观、案例分析等活动。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理论知识,加深对廉洁和腐败问题的认识,增强大学生的廉洁自律的意识。

5.深入社会开展实践锻炼,为廉洁教育提供平台

在大学生中开展廉洁教育要注重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廉洁教育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从而使学生用实际行动来切身体验廉洁的含义,提高他们的认识和觉悟。所以,要充分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社会,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如:走进工厂实习,参加党的有关政策宣讲、关注民生、参与社会热点问题的调查研究;走进社区挂职锻炼,开展尊老爱幼的爱心奉献活动、开展便民服务活动;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勤工助学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等等。这些活动可以使广大学生充分了解社会,融入社会,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意识。同时,通过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角色的扮演和与各类人群的接触,也可以帮助他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和理解廉洁与腐败的真正含义以及不同岗位的职责和要求,提高他们分辨好坏、看清是非的能力,培养他们立足岗位、廉洁奉公、关心集体、服务人民的良好作风。

6.多方协作形成合力,为廉洁教育提供保障

开展大学生进行廉洁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仅有高校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形成整体合力,这样才能营造一个廉洁的社会大环境。对于高校内部而言,需要各职能部门加强合作,既各司其职,又通力合作。大学生廉洁教育是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学校必须将其纳入党委工作计划并将其作为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应积极探索并建立党委领导,党政共管,部门配合、全员参与、监督到位的有效机制,营造廉洁教育的良好大环境,为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政策和制度保障。要增强廉洁教育的实效性,学校要不仅要优化配置校内各类资源,还要积极整合社会各类资源,与家庭和社会各个部门加强合作,互相帮助和促进,实现资源共享,共同为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提供有力条件和保障。

第三篇:加强学校德育,提高德育实效性研究

加强学校德育,提高德育实效性研究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要求,也是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归宿。

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学校教育能否培养出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的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学校德育的管理。为了提高德育的实际成效和结果,充分发挥德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整体功能,就必须加强对学校德育的研究。

一、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抓好学校德育工作。

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抓好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教育,作为学校最根本、最重大的问题,把坚持学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学校的中心任务,是当前我国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指导方针。

1.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国十分重视的大问题,是我党的一贯主张。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重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鲜明标志,是我国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毛泽东同志指出:“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邓小平同志也反复强调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指出:“毫无疑问,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他还深刻、尖锐地指出了:“十年来我们的最大失误是在教育方面,对青少年的政治思想教育抓得不够。”江泽民同志也指出:“抓好教育和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工作,直接关系到我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能否取得成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大家都要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问题,开展工作。”纵观历史,充分体现了我党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远见卓识,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的殷切期望之情。对此,我们学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人才的基地,必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努力使学生把思想政治觉悟与学术本领、红与专、德与才结合起来。

2.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新时期党对教育工作的迫切要求。邓小平同志一直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他认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将是长期的。各种腐朽落后、丑恶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在一定期限内将会继续散发着影响;国内外的敌对势力将会趁我国的改革开放之际,加紧思想灌输,同我们争夺青年一代,以实现其在中国‘和平演变’的愿望。”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使社会生活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目前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及各种社会丑恶现象给青少年学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甚至有少数青少年走上犯罪的道路„„

针对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复杂的环境和新的形势,切实加强教育工作指导思想、明确目标要求势在必行。我们根据青少年学生发展和适应时代的需要,针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和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出现的新情况,制定了《中学生学生守则》、《中学生学生行为规范》等制度,开展了对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劳动态度和道德品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生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和提高识别真善美的能力。实践研究证明:抓住了思想政治工作这一中心,学生在思想上形成了共同理想和信念,就能转化为积极向上的爱国热情。

二、端正教育思想,把学校德育摆在重要地位。

邓小平同志说:“毫无疑问,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毛泽东同志也指出:“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思想政治工作能凝聚人心,调动人的积极性、自觉性和献身精神,能激发人的创造性、主动性。作为一个学校,其目的是培养

能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是育人的特殊地方,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地位,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升学,轻素质;重结果,轻过程的思想。我认为要使学校德育工作做出实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领导重视是搞好学校德育工作的保障。

任何一项工作,没有领导的重视和推进是难以做好的。领导特别是校长要重视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着力进行德育系列的建设:如制定全面系统的具体德育目标,合理安排智育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形成多种德育途径相结合的合力网络,优化德育环境,建设校园文化等。只有领导重视,才能保证多渠道、多方位的教育途径,才能创造出德育的实效。

2.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

教育是一项宏伟的育人系统工程,要教育出具有较高政治素质的学生,除领导重视以外,还必须有政治素质高的教师。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江泽民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揭示了教师对发展教育事业起着主导性的关键作用。全面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我们的做法是:⑴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为人师表,教书育人。⑶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把政治理论水平、育人效果、师德作为衡量教师的重要内容,而不是单一凭分数论高低。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价值观,把自己定位于做高尚的人,无私奉献的人。

3.合理利用教育资源是提高学校德育的源泉。

教育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作为教育工作者就应随时地把握教育的时机,使教育在润物细无声中进行。⑴寓德育于各科教育及活动之中,把德育目标和任务渗透到教学过程中。⑵把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载体,尽可能使每一个活动都能使学生心灵受到感动、震撼和启迪。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锻炼、体验。⑶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创设优美的校园环境,让学校内的一草一木都成为教育的阵地,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熏陶,提高素质。只有教育思想正确,把学校德育摆在重要位置,才能把我们学校真正办成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基地。

三、发挥主渠道作用,增强育人效应。

我们要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就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对此,多年来,我校牢牢抓住教学这一中心工作,开展教材教法的研讨,挖掘寓于教材中的教育因素,做到融德育与智育为一体,形成教学特色,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具体有以下认识:

1.提高认识,确立观念,完善德育工作机制。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是学校教育中最基础,也是最根本的育人工程,学生成长各个过程中所需要吸收的“精神复合营养”,主要是通过课堂来提供,课堂教学中的德育也是最丰富的教育,因为课堂教学能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集中传递古今中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多种多样的精神文明的内容。因此,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具有最基础、最丰富的特征,伴随学生在校阶段的始终,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课堂教学是由各科教师来进行的,没有各科教师的参与配合和明确的责任感,发挥各学科德育功能就成为一句空话。为此,抓师德教育,增强教师育人观念是关键,强调学校教职员工人人都成为德育工作者,人人结合教学工作,把课堂教学作为德育主渠道。同时,抓提高认识,注重制度、网络建设,保证使课堂教学发挥德育功能并转向规范化、科学化,建立健全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的德育常规制度,做到定期检查、定期考核。

2.立足教材,找准结合点,让德育贯穿于教学过程中。

课堂是德育的主阵地,各学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教育最有效的途径。对此要求各科任课教师立足课本,掌握自身所任学科的特点,紧紧抓住学科优势,将学科中可以发掘出的德育内涵寓于本学科教学过程的始终,使德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3.运用电教,研究教法,增强德育效果。

充分运用电教媒体,进行直观形象的教育,如:结合教材内容播放一些爱国主义、国际主义以及有关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伟大成就等内容的录像等。电教手段的运用,向学生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又增强了爱国主义的热情,使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四、发挥家庭教育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人的个性及其发展是社会环境的产物,社会环境因素构成一个人教育影响的全部源泉。”家庭是社会环境中最主要的一种社会基本群体,是组成社会的分子。古往今来,家庭不仅是其子女赖以生存的场所,也是学生接触最早、受影响最深的教育环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日趋信息化,家庭教育的功能正在不断扩大和增强。

现在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在现实生活中,一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不能与学校德育工作协调一致,对子女百依百顺,娇生惯养,包括孩子力所能及的家务也包办代替,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一部分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拔苗助长,过分溺爱子女,把孩子逼上了“家庭小皇帝”的“宝座”,甚至出现了很多“高分低能”、“学优品劣”的学生。所有这些现象,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增添了一定的难度。由此可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作用,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势在必行,我们要做如下工作:

1.知——让家长认识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事实上,家长们总是希望自己的子女品学兼优,办事能力强,更希望他们出色成才。这些想法是与学校德育工作目标一致的,学校只要在教育活动中与家长们建立信息沟通的渠道,就可以避免出现“双方目的相同而手段各异,造成受教育者茫然不知所措,最终收效甚微”的现象。为了让家长认识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在了解家长们普遍关心的重点、热点和难点的基础上,利用家长座谈会向家长介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使家长充分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与学生健康专长的密切关系。同时也使家长明确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使家长在思想上真正与学校取得共知,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工作。同时还发挥学生自身的作用,通过学生与家长的交流,让家长把对子女的爱融入到对学校的德育工作中。

2.助——请家长参与和协助学校的德育活动。在具体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调动家长们积极参与和协助的重要性,要正确地引导家长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促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结合,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巨大潜力。

第一,为适应学校德育工作的需要,我校应采取邀请家长走进校园,与家长共同做好学生德育工作。首先,请家长到校参加观摩活动,让家长们在观看活动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子女的优缺点,从而引起重视,增强育人的责任感。通过比较,家长们找到了差距,懂得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世界的竞争很激烈”和“山外有山”的道理,认识到必须教给孩子生存的本领、独立的能力。其次,教师与家长彼此之间的接触,有利于在教育方法上取得共识,形成合力。借活动机会交流学生在校和在家的表现,从中相互沟通,共同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为教育的成功创造条件。

第二,通过家访活动,让学校德育走入家庭。学校发动教师定期进行家访活动,使学校的教育要求为学生家长所了解。有家长督促,学校检查,促进了学生自治、自理能力的提高。同时充分发挥家长的特长,让学生在不同的家庭,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开阔视野,锻炼能力。实践证明,这样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第三,让学生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我校成立了义务服务队为敬老院打扫卫生,为孤寡老人服务。学校开展了爱国奉献希望工程活动,发动师生为贫困灾区捐款捐物。

加强学校德育,提高德育的实效,是一项艰巨和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教育工作者,任重道远。我们应竭尽全力,以国家的繁荣昌盛、民族的兴亡安危为己任,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正确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振奋学生为祖国、为四化而学习的刻苦精神,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

第四篇:加强学校德育研究 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

加强学校德育研究

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

大埔县洲瑞镇中心小学

房顺康

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重要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因此,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要求,同时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归宿。

一、端正教育思想,把学校德育摆在首要位置

作为学校,其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升学、轻素质,重结果、轻过程的思想,做到领导重视,提高认识,着力进行德育系列的建设。如制定全面系统的具体德育目标,合理安排智育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形成多种德育途径相结合的合力网络,优化德育环境,建设校园文化等。

二、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增强育人效益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主要渠道、最基本的途径。我们要把德育放在首位,就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几年来,我校牢牢抓住教学这一中心工作,积极开展教材教法的研讨,挖掘寓于教材中的教育因素,做到融德育与

智育为一体,形成教学特色,提高学生全面素质,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提高认识,确立观念,完善德育工作机制。课堂教育具有全员性、全面性和全程性的特点,即每位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每个学生都是德育受益者,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都包含德育。如果没有各科教师的参与配合和明确的责任感,发挥各学科德育功能就成为一句空话。为此,抓师德教育,增强教师育人观念是关键,强调学校全体教师人人都成为德育工作者,人人结合教学工作,把课堂教学作为德育主渠道。同时,抓提高认识,注重网络建设,保证使课堂教学发挥德育功能并不断向规范化、科学化迈进。

2、立足教材,找准结合点,让德育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学校要求各科任教师立足课本,掌握自身所任学科的特点,紧紧抓住学科优势,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结合教学内容,找准道德教育的切入点,结合学生实际,不失时机地渗透道德教育,使德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3、深入教学领域,进行教学评价。领导随时深入各学科教学领域。对各学科的教学思想、政治方向、教学方法进行详细了解、监督、检查、指导。进行教学评价时,把每一堂课是否进行道德教育、是否达到德育目标作为一个重要的评价标准。

三、贯穿《守则》、《规范》,立足养成教育

我校按照县教育局部署,从学校实际出发,认真制定实施计划,积极组织师生学习宣传《守则》、《规范》开展各项活动,进一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学校良好校风、教风、学风的形成。主要做法如下:

1、成立实施领导小组,制定实施计划。我们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一位副校长专抓此项工作,确保《守则》、《规范》的贯彻落实,同时,还制定了学习贯彻执行新《守则》、《规范》的实施计划和每个月的具体工作安排,使贯彻新《守则》、《规范》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内容、有时间安排、有专人分管抓,真正把执行《守则》、《规范》工作落实到行动上。

2、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一是出版学习宣传专栏和悬挂《守则》、《规范》;二是印发学生人手一份《守则》、《规范》,让学生带回给家长看,争取社会和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三是利用升旗礼、班会课、队活动课等时间组织学生学习、理解、背诵、强化记忆,做到人心人脑;四是各学科教学中有机地渗透;五是组织红领巾小喇叭广播,通过多渠道形式的学习宣传活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3、开展“行知杯”评比等活动。在掀起学习、宣传教育活动的同时,我们还注重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学、知、行相结合。邀请法制副校长上民主法制课,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做好对学生的教育。一是加强日常行为规范的良好教育,把整个培养过程分为讲解培养阶段和习惯形成阶段;

二是抓两头,促中间,开展“学雷锋、学英雄”“遵纪守法、尊师爱校”等主题教育;三是学校不定期检查各班落实《守则》、《规范》的情况;四是开展“行知杯”学习《守则》、《规范》评比活动和征文比赛等活动,学生人人参与,力争做一位执行《守则》、《规范》的好少年。

四、发展家庭教育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社会教育是从家庭开始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乃至对孩子的整个一生都会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家庭是影响最深的教育环境。现在大多数家庭子女少,独生子女家庭也越来越多。在现实生活中,一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不能与学校协调一致,对子女百依百顺,娇生惯养,有求必应,包括孩子力所能及的家务也包办代替,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一部分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拔苗助长,过分溺爱子女,把孩子逼上了“家庭小皇帝”的宝座,甚至出现了很多“高分低能”、“学优品

第五篇:提高家长学校实效性的研究

提高家长学校实效性的研究

上传: 徐先梅

更新时间:2012-12-27 14:20:19

1、时代对家庭教育提出了更高地要求。

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这里包含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这项教育工程离开哪一项都不可能,而在这项系统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教育具有学校和社会不可替代的作用,缺乏家庭教育的孩子,在成才上更加困难。正常良好的家庭教育,是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至关重要的条件,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是孩子发展的重要保障。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显得尤为重要。“合抱之木,生于毫木;九层之台,始于垒土”,在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中,家庭教育是基础工程,家庭教育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民族的兴旺,祖国的富强,因此,做好家庭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每一个父母为此都必须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并自觉承担起一份对社会的责任,要为孩子的成才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2、家庭教育需要通过家长学校得到指导和提高。

在教子成材的过程中,我们家长手段和方法的更新大大滞后于家长们永无止尽的感情和物质投入。事实上,家长们大都根据自己的直觉和传统经验对于子女进行教育,而这种直觉和经验往往与科学的家教方式背道而驰,从而使家庭教育走入以下误区:以“神童”教育替代早期开发;以知识教育替代智力开发;以智力开发替代素质教育;以现代教育替代传统礼仪教育;以现实教育替代理想教育;以说教替代身教„„。

年轻的父母虽然从书刊、广播、电视等传媒接触了家庭教育的新观念、新知识;在家长学校里和学校召开的家长会上获得家庭教育知识;相互之间传播家庭教育信息、交流家庭教育经验。但仍然存在着如家庭教育方法简单、过分依赖学校等问题。在许多家庭中,还比较普遍地存在着用物质来作为激励方式,用打骂、剥夺孩子的交友空间、剥夺孩子的玩乐时间、破坏孩子心爱的东西和甚至在孩子的同伴或老师面前,损伤孩子自尊作为惩罚方式的现象。也有部分家长认为自己只要让孩子衣食不缺就行了,教育孩子的事就应该全部由学校承担。这些错误的教育方式,与学校的教育极不合拍,甚至严重制约着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可见,向家长推介正确的教育方法和经验,宣传现代教育观念,帮助家庭教育走出盲点和误区,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3、家长学校在指导家庭教育的实效性方面仍有待提高。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场所,学校担负着重要的任务,而家长学校则是连结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重要纽带。学校运用家长学校,向家长开展各种丰富多样的指导活动,已成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主要形式。

随着家庭教育指导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以往的指导往往居高临下,对发挥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不够重视。在指导上注重共性教育,忽视个性教育,即每个家庭教育现状,家长在教育子女中的弊端等。如果我们在指导中采用同一种方法的话,其教育效果肯定是不够理想的。因此,我们在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上,要根据家庭的特点,满足各种层次家长在教育上的需求,这样的指导工作,才会有显著的效果。

在我们以往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中,往往容易出现指导内容上的重复现象,这样也不利于调动家长对家庭教育的兴趣和积极性。我们要从学生不同年龄的发展情况来分析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变化,并指导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观念,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同样随着教育过程不断调整、趋向科学。

在指导内容上,家长学校还需要在教育内容的循序渐进、有层次进行方面进一步的加强。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家庭教育指导都需要形成相对稳定的系列内容,便于指导的可控制和内容不断地充实与完善,探索开展专题家庭教育指导的有效途径。此外,各学段的家长学校几乎是各自为政,相互衔接还有很大的空间,针对学段转换时学生、家长容易遇到和出现的问题,指导不及时、不到位,还应该在横向贯通、纵向衔接方面做有益地探索。只有不断提高家长学校在指导家庭教育中的实效性,才能更好地满足不同层面家长对家庭教育知识的需求。

二、研究目标和理论基础

1、研究目标

从家长学校在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出发,研究应该如何指导才能获得良好的指导效果,提高家长学校的实效性。

(1)转变家长陈旧的家庭教育观念和家教做法上的偏差,探索学校与家庭协调一致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良好模式;

(2)适应家长需要,精选指导内容,采用多种指导形式,提高指导者的指导能力;

(3)改变教师身份,形成以朋友式身份与家长心贴心沟通、以专家式身份与家长面对面指导,以同学式身份与家长手拉手研究、以同伴式身份与家长肩并肩培育的新型关系。

2、理论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教育水平的发展提高,使今天的学生较之以往在知识面、信息量及思想、心理水平等诸方面都有许多新的变化,不少家长对教育孩子深感力不从心。因此,办好家长学校,帮助家长真正了解孩子生理、心理及学习发展变化规律,可以为家庭教育取得成功打好基础,提供保障。以全面提高受教育者整体素质为核心内容的教育改革,更需要家庭教育相应变革的支持与配合。提高家长素质,从而提高家长实施家庭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必然会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因此,办好家长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切入点。

当前,教育的复杂程度和难度较以往明显增大,单靠学校难以胜任。长期以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各自为战甚至是学校教育孤军奋战的状况必须改变,必须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才能使学校教育在校外得到有效的延续和发展。因此,办好家长学校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契合点。

三、研究的原则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坚持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探寻恰当的方法,努力寻求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最佳切合点,以求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2、全面性原则:将教育的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使不同的学生都能从不同角度体会到家长学校给自己的家庭教育带来的变化,并从中受益。

3、综合性原则:运用多种手段密切学校与家长的联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对学生的教育与转化,最大限度的发挥家教工作的作用。

4、针对性原则:研究不同学生、不同家庭的个性特征,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计划和采用不同的措施,找到家教工作的突破口。

四、研究的方法、措施与过程

1、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为主,配合调查研究法、实验法。

2、研究措施

一是抓教学计划,要求制定家长学校授课计划,包括授课教师、授课对象、授课时间、教学进度和教学目标。

二是抓教材配备,以省编教材为主,学校补充教材为辅。

三是抓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如成立家长委员会;举办家长开放日;请专家给家长授课;召开学生、家长、教师共同参与的恳谈会;以班主任老师为主进行家长学校授课或家访;以课题研究为前提的跟踪实验;评选优秀家长,进行经验交流;请优秀毕业生返校谈“我所受到的家庭教育”等。

3、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09年2月——2009年8月,组建课题组,确定课题组成员,编写课题实验方案,对研究成员进行理论培训,作好研究前的物质准备和理论准备。

(2)研究阶段:2009年9月——2010年8月,依据方案落实任务,通过多种形式对老师的培训、家教活动的开展和对学生各种素质的训练,总结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的有效经验,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和学校的教育效益,促使学生多方面素质的提高。

(3)总结推广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2月,进一步深入研究,并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将老师、家长、学生撰写的有关家教论文进行汇编,整理成书出版,将成功经验在全校进行推广。

五、保障措施

1、家长学校工作必须得到学校领导的真正重视,在人力、物力、经费、场地诸方面提供保障。

2、家长学校工作必须与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发展思路统一不悖,并行发展,才能将家教工作与学校其他育人行为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

3、家长学校工作必须从学校的校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家长的群体特征与素质层次,因材施教,不可无的放失。

4、家长学校也要与时俱进,内容的不断更新、手段的不断变化,是吸引家长的有效方法。要研究不同学生、不同家庭的个性特征,有针对性地运用不同的工作方法和措施。

六、研究成果

预期成果如下:

1、建立家教理论资源库,使家长在家也能通过网络接受学习。将有关家庭教育的优秀文章和其他资料输入网站,形成资源库,方便家长随时请教,及时解决自己遇到的教育难题。

2、通过家长学校的锤炼,一批经验丰富、育人有方的优秀班主任脱颖而出。

3、经过研究,征集实验教师、家长和学生写的关于家庭教育的优秀论文将其汇编成册。

下载提高党校教育实效性的途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提高党校教育实效性的途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提高教育科研实效性的途径和方法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提高教育科研实效性的途径和方法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是教育改革与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必然要求......

    提高民族团结教育的实效性范文大全

    加强学习注重实践提高民族团结教育的实效性 海南省国兴中学“加强科学民族观教育,增强民族团结意识”课题组 摘要:本报告对我校实施“加强科学民族观教育,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提高集体备课实效性策略研究

    同仁回小 《促进学校内涵发展行动研究方案》课题名称:提高集体备课实效性策略研究课题实施:(负责人):冀 东 课题指导人: 提高集体备课实效性策略研究方案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小结(5篇可选)

    “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研究小结 建宁县伊家中心小学 黄福九娥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因此提高新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自然成为教师实施新课程的......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研究”学期计划 (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阶段描述: 本学期是我校区级重点立项课题“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研究”开展的第二阶段——深......

    提高 课堂实效性(★)

    关于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惠东职业中学叶肖曼 中职语文教学的发展需要语文教师不断做出反思,尤其是教学观念、教学定位、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上不断反思、不......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切实推进素质教育 “新理念、高效率”课堂展示活动,是一项长期工程,目的是促进不同年龄段教师的专业成长,特别是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从而扎扎实实地上......

    提高心理健康实效性

    如何提高小学心理健康活动课的实效性 在价值观念多元化、社会竞争激烈化、生活快节奏化、人际关系复杂化和心理冲突日渐增多的生活环境中,人们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如果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