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点亮你的政治课堂
点亮你的政治课堂
陕西省永寿县中学 周 欣 邮编:713400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高中政治课教学面貌焕然一新,从老师到学生都有了很大变化。过去的“一言堂”基本消失,代之而来的是一个全新的状态,学生积极参与,老师精心准备,课堂也比过去活跃不少,教学效果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可是,也出现了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如:教师 “不动”,学生“乱动”,“一问到底”等等。为了克服这些问题,进一步点亮政治课堂,在此谈谈自己的经验和体会。
一、问题诊断:
1、教师“过静”。
新课程改革强调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这一点无疑是非常必要的,这与传统的课堂教学只注重教师怎样教,教得怎么样相比较确实是一大进步,这一点要求教师不再作一个纯粹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的“水桶”,更重要的是作一个帮助学生学习好向导。然而,有人却片面认为: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得越少越好,甚至用具体讲了多少分钟来作为标准衡量一节课的质量,一个人教学水平的尺度,更有人戏言,教师不讲就是最高的境界。这就导致了许多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把目标一列举,问题一罗列,活动一安排,任务就算完,至于过程怎样,结果如何就不再去理会了。
2、学生“乱动”。
新课程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突出强调了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教育理论一般认为,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外三种:表层式的学习方式、深层式的学习方式和成效式的学习方式。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属于表层式的,就是被动地、机械地、表面地接受知识。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应该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他们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将学习方式向成效式转变。因此,新课程强调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活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但是,很多教师将其片面化,认为一节课当中活动越多越好,其模式基本如下:提问——讨论——发言,活动——交流——总结,课件——观看——发言。这样就曲解了新课程对动的界定,让学生误以为上政治课就是搞活动、玩小品,做游戏,看课件,至于有没有掌握知识和能力,倒是其次。用几个小品或者案例构成一节课,用一个课件完成一个任务,从而导致课堂完全流于形式,课堂活动泛滥,课堂教学秩序混乱,教学收效甚微。
3、课堂“问题太多”。
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创造情境,要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掌握知识,培养学习能力为目标,以输入信息并获得反馈信息的为内容,以沟通师生思想认知的为追求,从而帮助教师驾驭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起到点亮政治课课堂的作用。因此,我们不能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回答问题”画上等号,不能认为提问越多,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体现得越充分,而是要利用各种手段,大力开发能激起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途径,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此外,教师更加应该注重学生的能力和思维的发展,注重培养他们适应现代社会的生存能力,成为合格的现代公民。
二、解决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上,我认为应该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革现在政治课教学:
1、变教师“过静”为“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我们知道,新课程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并不否定教师讲授的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理论知识,不可能全部让他们自己去思考、讨论或者搜集资料,否则将浪费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失去对政治课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恰当的讲授,生动的举例,就会在启发引导学生的同时,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思考不能割裂开来,二者必须有机结合。教师用讲授引导学生思考,并归纳总结思考的结果;学生在思考中体验教师讲授的内容,思考教师的思维方法,学习完善自己的思维模式,参与师生互动,促进情感升华,实现教学目标。这样就能实现“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彻底改变教师“过静”的现象,点亮政治课堂。
2、变学生“乱动”为“适度动”。
新课程强调在课程实施过程为提高学生的参与,必须开展必要的学生活动;但更强调教学活动只是对学科课程、学科教学起辅助作用。因此,高中政治的课堂教学,就不应该是为了让学生开心而设计几个小品或笑话;也不应该单纯以灌输知识为核心来设计相关的活动,更不能为了追求教育现代化一味使用课件。正确的做法是:在吸引学生参与的同时,按照教学的三维目标来适度设置活动,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理解知识,更新观念和方法,让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体会过程与方法,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这些适度的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作意识,实现知识、方法、能力和情感的多重收获。
3、变“满堂问”“精心问”。
课改后,认知性、记忆性的知识 “退居二线”,创造性问题和各种能力要求提升至首要位置,因此教师应大力开发能激起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途径,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做到合理设问,巧妙发问,精心提问。设置问题既不能脱离中心,又不能让学生无从着手;既要有的放矢,又要有一定的思考空间;既不能让学生望而生畏,又不能没有“浓度”,起不到质疑和激趣的作用。此外,教师更加应该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的发展,注重培养他们适应现代社会的生存能力,成为合格的现代公民。
三、效果的保持。
把新课程改革落到实处,提高教学效果是时代赋与政治教师的历史使命和神圣职责,而要提高教学效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就要作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常规性工作,并做到持之以恒。
1、科学界定教学目标。
由于新课程的教学参考资料、学生评价方案和高考制度等相关配套方案尚未完善,处在新课程第一线的教师们都比较迷茫和彷徨。究竟课应该怎么上?对学生怎样进行评价?高考会怎么考?„„都是他们所密切关注的问题。在这一切都没有底的情况下,很多教师依然按照以往的做法,以知识为中心,以高考为目标,新课程的实施依旧处于“换汤不换药的状态”。所以,目前最紧迫的应该是我们广大教师切实转变观念,科学界定新课程的目标,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为点亮课堂作好铺垫。
2、合理处理教学内容。
课改后,由于探究性、合作性学习方式的应用,课堂上就不能只是教师掌控学生,学生被动学习的内容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可以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在课堂上展示学生的探究性成果(探究性课题是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由选择的),全班同学针对发言内容提出问题,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实际组织行之有效的讨论等到等这些教材并未规定的内容理应进入课堂之中。学生在这个过程当中肯定会得到教师没有预计到的收获。这些内容可以不是某本教材知识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的知识体系中的组成部分。那么,教师作为知识权威方面的影响肯定比以前让学生感受更深刻了。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能力、学习方式、兴趣爱好、生活经验和不同的成就感,因此,课堂教学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因材施教,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做到科学取舍,有的放夭。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中所联系的实际是带有普遍性的,把每个学生的具体的思想实际都联系起来也是不可能的。为了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就有必要让学生在学习课文后联系个人具体的思想实际,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学生在写心得体会时,必然要思考自己思想上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这一思索过程,既是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也是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过程。同时,教师也可根据学生学习的总结材料,综合进行反思,不断改革自己的教学模式,点亮自己的课堂,吸引学生的目光,重塑思想政治课的光辉形象。
结语:教无定法,只要我们深入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不断反思和总结经验教训,积极交流,多方探索,不断结合变化的实际和变化的学生来探究和改进教学模式,我们就一定能改变政治课教学的“鸡肋”现状,点亮我们的课堂,让政治课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百花园,锻炼思维的加工厂,丰富情感的加油站,美好人生的起跑线!
第二篇:让学生点亮课堂
让学生点亮课堂
——浅谈小学语文中的“先学后教”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形式已日渐表现出难以满足新课堂教学的需要。《语文新课程标准》实施建议部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基于这一理念,“先学后教”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并逐渐获得肯定。
现阶段,语文教学应当是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不能再以传统的教师教授为主,教师也不能单纯的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应当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实行“先学后教”,更有利于拓宽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交流意识
“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学生的思考只有建立在相互交流沟通的基础上,才能最大限度的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激发其探究的热情。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各展所长,实现优势互补,不但培养了他们的团队意识,也使每个人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
个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因此,在课堂上应该有意识地、尽量多地为每位学生创设展示的机会,提供展示的舞台。在班级中,根据学生的层次划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中学生的水平都有梯度,避免了“强弱”的过分悬殊。在小组讨论中,水平、能力较高的学生可以对相对较差一些的学生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另外,在实践中发现,在小组讨论中,平时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往往可以通过小组内的良好引导,提出新颖甚至是很有讨论价值的观点。这种良好的氛围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也为学生树立了自信。在《蝙蝠与雷达》一课中,我让学生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完成表格的填写训练,并根据课文内容画出蝙蝠的飞行原理以及雷达的工作原理图。通过小组内学习,学生很快完成了教学任务,课堂气氛轻松而活跃,学生掌握起来也很容易,而且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当然,小组合作学习,一定要遵循“合作”的原则,不能作形式,走过场。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视,注意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在某位学生或某个小组发言时,应让其他学生学会倾听,注意思考,善于发现不同之处。另外,教师要在交流的过程中,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给予适度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
“先学后教”顾名思义就是以“学”为开头,这里的“学”是自学的意思,这种“学”不是让学生随意的学,盲目无章法的
学。而是让学生带着教师布置的任务,有既定目标的自学。学生的自学成为一堂课的起点,是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最大特色和亮点。因此,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在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培养自学能力。
(一)充分做好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预习了解课文的阶段,其实质在于把学生引领到一个新的水平线之上,提高他们学习课文的起点。另外,预习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一个阅读和独立思维的过程,它是学生根据一定的预习要求进行独立练习的过程。在学习每个新单元之前,我都会让学生读通单元导读中的文字,抓住本单元的主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在学习每篇新课文之前,我都会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读熟课文,扫清字词障碍。由于我所教的小学中学段的学生,因此在让学生熟读课文、掌握字词的前提下让学生概括文章的大意,画出存在疑问和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前对课文有了一定的认识,培养学生自学质疑的意识,为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展开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中善用启发性问题
问题是创新的关键,也是激发学生不断去发现、去探索的动力。“学贵乎疑”,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根据课程目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问题再次回归课
文,独立找寻问题的答案,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学习,从中体验自学的乐趣。如:学习《麦哨》这篇略读课文时,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我利用多媒体出示:阅读感悟哪些句子写出了乡村孩子的淳朴可爱?哪些句子写出了孩子活动的丰富多彩?哪些句子写出了乡间景色的美丽亲切?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孩子情感的热烈活跃?学生通过自读自画很快了解了课文的内容,并在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美,激发了他们对于乡村美景的向往,每个人都有感而发,写出了自己心里想说的话,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以学带教,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变被动地接受为学生自主学习。正如陶行知先生倡导的“六大解放”中所说:解放他们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他们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他们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们的嘴,使他们能说;解放他们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取得更丰富的学问;解放他们的时间,让他们有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们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们自己高兴干的事情。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乐于学习,享受学习。但要注意的是,在课堂自学的环节中教师要注意掌控好时间,不能让学生无休止的自学和讨论,造成课堂混乱的局面,要讲求时效性,保证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率。
三、注重课堂中的及时点拨
“先学后教”中的“教”不是教师进行系统的教授,而是“点
拨”的意思,也就是教师根据学生课堂中的自学情况适时地进行点拨与指导。使学生对课文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从而上升到更高的情感层次。在学习《自然之道》一课时,在让学生体会作者及他的伙伴的错误举动给龟群带来了极大的伤害时,我向学生提出问题:想想鱼贯而出的场面是怎么样的?幼龟为什么会鱼贯而出?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通过一系列的提问使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通过想象龟群受害的惨烈景象更加理解了本文的主旨,即:大自然的规律是不可违背的。
又如在《夜莺的歌声》一课中,在学习小夜莺给敌人带路部分,分析夜莺与德国军官对话时,我适时提出问题:小夜莺所说的野兽指的是什么?他问什么这样说?学生根据课文的背景及事件内容很快分析出文中的“野兽”指的就是侵略者,很好地感受到了小夜莺的勇敢与机智,为下面地深入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可以说,语文课堂中的适度引导和及时点拨,既保证了语文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又充分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灵活和创新性,从而收到 “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课堂教学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创新思维。
四、注重当堂练习
“当堂练习”就是在课堂中完成本节课的练习题,这样不仅可以检测出学生是否都圆满的完成了本节课的任务,而且可以通过练习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练习中,学生不能
借助任何其它手段,教师也不能进行引导,让学生通过课上所学独立解决问题。当然,联系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在《花的勇气》一课的教学最后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作者最初看见草地时,感到______,因为______;扒开草后看见躲藏着的小草时,感到______,因为______;离开维也纳前,感到______,因为______;看见花的原野时,感到______,因为______;体会到小花的气魄时,心头______,因为______。通过此练习,让学生再次熟悉了文章的脉络,感悟到了小小的野花所具有的顽强的生命力,这种不屈的精神是令人敬畏的。
有效的课堂练习是“先学后教”课堂模式的有力保障,教师可以通过其强大的反馈作用,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积累经验,做到适时调整,不断完善提高。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逐渐显现出它的独特优势,我们应以此为契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为宗旨,以合作探究为手段,变以“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让学生点亮课堂,让其成为课堂中的最美风景。作为一名新教师的我,也会努力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知识和专业素养,和学生一起共同进步,让他们成为点亮我未来方向的航灯。
第三篇:让默读点亮课堂
让默读点亮课堂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默读训练 赣榆县罗阳镇中心小学 仲启强
【内容提要】
在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有些教师片面追求形式上的热闹,背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默读缺位”现象较为严重,这是违背课程改革的初衷。笔者认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把书声琅琅和静思默读结合起来,使读与悟、品与思并重。本文就当前“默读缺位”的现状、原因以及实施对策三个方面进行解读,还给学生默读的机会和静静思考的时空,使他们“读”“思”并举,在张弛有度的语文的课堂中提升语文学习的能力和素养。
【关键词】 默读 缺位 现状 原因 对策
语文教学中有两种最基本的阅读的方式:朗读和默读。《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从这两句话我们可以知道,默读既是教学目标,也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方法。从功能的角度看:默读是潜心读书,深入思考,品味情感,与文本对话的有效方式方法。
一、默读缺位现象很严重
新课标对各学段关于默读也有明确的要求:第一学段要求“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第二学段要求“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第三学段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纵观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无论是身边的教师,还是一些参加课堂教学比赛的教师,都在不同程度上忽略了默读,都在追求课堂上的“书声琅琅”,而没有或很少有默读的一席之地。
重视朗读教学,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并不是说就可以忽视默读。现在的一些教师对默读教学却不够重视,研究很少。小学生的默读能力普遍较差,甚至到了高年级还不知道怎样默读。尤其在公开教学中,教师往往怕冷场,一般很少让学生默读,即便采用,也是蜻蜓点水般地安排2-3分钟。往往是学生刚刚把课文浏览完,来不及思索,教师便迫不及待地打断学生,开始交流。更为普遍的,安排默读的时候,也很少在课堂上教给默读的方法。这不仅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也是造成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不高、小学生阅读能力差的主要原因。
二、探究默读缺位的原因
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语文课堂呼唤自由、和谐、平等,所以有的教师片面理解成有活跃的 气氛、热闹的场面才是一节好课。其实不然,相机、适度的“休止”与“空白”,让课堂出现一种灵敏的寂静的气氛也是不可或缺的。“学而不思则罔”,离开了安安静静地思考、揣摩、品位,这样的课堂又有什么生命力可言呢?探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
1.片面理解“以读为本”的内涵
“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读”是阅读教学永恒的主题。但“读”不能只理解为书声琅琅的有声朗读,还有同样重要的静思默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众所周知,语文课程目标之一是“养成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以外,“默读”算得上是人们一种最主要阅读方法,我们很难看到在图书馆、阅览室、电脑前读书查资料、读报纸、看信件时会有人在高声朗读。
2.过分追求课堂的热烈氛围
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是“动感地带”——读书声、讨论声此起彼伏,表演、作品展示形式多样„„课堂氛围热烈成为新课标下许多教师作为衡量一堂好课的重要标准。他们认为这样的课堂彰显了学生的个性与主体性。教师怕默读会造成课堂的冷场,很少肯花时间让学生潜心地去默读课文,去思考问题,认为这样的课堂往往显得生气不足,沉闷有余,担心被同行斥之为没有课改气息。往往是热闹的形式代替了学生的默读和独立思考。结果是学生课堂上表现热热闹闹,课下收获却冷冷清清。
三、“默读”让语文课堂更出彩
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特别是从中高年级起养成默读的习惯,可以提高阅读能力,使人终生受益。一些教师对“运用多种阅读的方法”理解得并不全面和深刻,也没有具体弄清阅读的真正内涵。导致教师只注重读的声音、形式和技巧,强调了学生的嘴巴,而没有重视学生的内心,把“阅”字几乎是扔掉了。我们读书是读给自己的,读的是自己的感受,并不只是为了让别人觉得好听、悦耳。
(一)静思默读有助于深入研读
“不动笔墨不读书。”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不懂的词语、问题在书上做好记号;在进一步剖析文章内容的默读时,学生应该针对一定的问题,仔细地、逐词逐句地、前后联系地默读课文,通过圈画批注,来静心研读文本,深入理解文本。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几点:1.仔细阅读,你明白了什么?这是基础性的要求。2.仔细阅读,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这是体会性的要求。3.仔细阅读,你什么地方还不明白,产生了什么疑问?这是批判性、创新性的要求。也就是说,语文课堂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清静的环境,一个品尝的境地。学生在默 读时动动笔,圈圈、划划、点点、写写,促使学生读思结合,动脑又动手。通过“圈画批注”来“潜心会文”。凭教师的分析讲解是达不到这个效果,靠小组合作也不能代替的。学生通过圈画批注,用笔耕耘在文章的字里行间里,用心徜徉在文章的人文情感中。
有位教师在教学《泉城》第一自然段时,老师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静下心来默读课文,圈画批注。用“——”划出表现泉城“泉水美、多样”的词语,用“~~~~~~”划出有关句子,在有疑问的地方打个“?”。引导学生默读、思考、理解、感悟。有的学生从“白浪翻滚”“明珠散落”这些词体会到了泉城中泉水的形态美;有的从“洪大”、“低细”等词句体会到了泉水声音美。也有的学生对“说到济南,自然会想到济南的七十二泉。”提出了疑问:“为什么说道济南就会想到七十二泉,而不是其他的一些特点呢?”就这样,学生在默读时动动笔,圈圈、划划、点点、写写,促使学生读思结合,动脑又动手,提高了默读能力。
2.静思默读有助于释疑解难
默读可以默默地思考、比较、推敲、揣摩,有更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可以根据思考的需要自由地停顿下来重复看,反复想,从而促进思考,促进理解的深入。
一位教师在教学《珍珠鸟》一文,在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后,有学生质疑:“为什么书上说‘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这个问题确实是本文理解上的一个重点,教师采用了让学生默读感悟、自主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专心默读全文进行理解。于是,学生默默研读,他们神情专注,自主探究。默读后,教师引导学生对初读时的疑问进行了讨论,大家各抒己见。有的说:“作者为珍珠鸟编了一个很温暖、舒适的笼子。”有的说:“吊兰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有的说:“作者从来都不打扰它们。” „„
有了这一番默默的研读,才有学生这样精彩的表达!所以,遇到疑难处可能是“退一步海阔天空”,让学生静下心来静思默想。通过反复默读,细细品位,引领他们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有助于释疑解难,为学生深入感悟扬起风帆。教学过程着眼于学生的探究过程,着眼于学生对教师的“摆脱”,学生反而会进入“自主得之”的“忘师”境界。
3.静思默读有助于体会情感
我们苏教版教材中每一篇文章都饱含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有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忠、对事业的追求、对信念的挚着,有赤子之心、莫逆之交、手足之谊„„感情只能用感情去触摸,感情只能用感情去领悟,感情只能在静静的读思中去体会。
如《“生命桥”》的第三段:“试跳成功!紧接着,一对对羚羊„„猎人们个个惊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有一位教师是这样处理这一段的教学:教师深情并茂地示范读了一遍,再让学生默默地读,静静地思,从这段文字当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之后课堂出现了几分钟的沉默!在一片寂静中,孩子们的眼睛开始晶莹起来!尽管在这几分钟的时间里,教师和学生没有任何一个动作或者语言的交流,但可以断定的是在潜心文本、忘我入境的平静下,学生的纯真和善良的思绪在奔涌不息。他们已经体察到了这段文字的悲剧美:在意境中曾经如此脆弱而又伟大的生命„„“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是生命的希望,却又是以老羚羊的死亡为代价的。“那情景是何等地神圣”,猎人们也“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此时所有的语言都将显得苍白无力,只有学生那静静地体味。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让学生“默读”,更能让他们沉浸在文本中,用心去感悟、揣摩文本,与作者去“对话”,与作者的心灵去碰撞,被文章中所表达的感情深深的感动。默读不只是了解课文写了什么,怎么写,有什么疑问,它还唤起了学生的独特联想、体验、认知,成为对课文的艺术再创造,带有浓厚的阅读主体的个性色彩。
我们一定要舍得时间让学生安安静静地默读,认认真真地思考。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产生独特的体验、迸发思维的火花,才能真正用心地与文本进行跨越时空的无声对话。宁静才能致远,思考才能智慧!给学生一个默默读书的机会,一个静静思考的时空,使他们在“读”“思”并举,张弛有度的语文的课堂中激情四射,神思飞扬,让我们抛却形式,摈弃浮躁,让“默读”点亮我们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彭剑飞.小学新课程教法新探[M]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4年7月第一版
2、周红央.静思默读,点亮我们的课堂[J] 语文教学通讯 2007年第九期第48页
3、栾德尚.让语文课堂静一静[J]《教学月刊》2005年第二期
4、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7月第三版
5、沈大安.小学语文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年5月第一版
6、戴丽娣.浅谈小学生默读能力的训练[J]《教学月刊》2005年第六期第19页
7、人教论坛.默读,说爱你不容易—从这些获奖课的默读安排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第四篇:让思考点亮课堂
让思考点亮课堂
辉县市文昌中学 刘玉香 183978
周五晚上本该是孩子们回家和家长享受快乐时光的日子,但是今天是12月28号,元旦要调休,所以晚上得上课。孩子们没有兴趣,我也有点倦怠。如何让今晚的课堂有效?我想了一个办法,白天讲的是《圆的对称性》,练习题比较简单,我有意把课堂的速度放慢一点,让大家在轻松愉悦的气氛里学习。首先做课本里最基本的习题,我挑了成绩有点弱的郭孟豪和李哲坤上讲台讲了两道数学题。郭孟豪别看平时不大说话,讲起题来有板有眼,特别的自信,有的同学在下面还等着看他的笑话,结果他讲的非常精彩,引来了阵阵掌声。我还特意让两位班长给他点评。郭然说:“他讲课非常的自信,不管别人怎么说,他都按照自己的思路走,说明这道题理解的很好。”任芳冉给他的点评:“虽然题讲的有点难了,但是思路非常的清晰”。他那自信的小眼笑成了一条缝。李哲坤有点紧张,手在不停地颤抖,但是还是不忘组织教学秩序,他的讲解也很精彩,也迎来了阵阵掌声。
好的开端就是课堂成功的一半。接下来做练习册,我要学生先把练习册做完,然后大家谁喜欢那道题,都可以上台来讲自己选的题,教室里安静极了,大家都在认真地做题,成绩弱的同学都主动坐到组长旁边,虚心地请组长教自己做题,希望自己有机会来黑板上露一手。组长也非常的配合,把讲题的机会让给自己组里程度差的同学,并且主动推荐他们上台学习讲题。马金稼说自己讲14题,王绍森也挑了最难的15题,剩下的13道数学题也被大家抢占完了。
组长们都在力荐自己组的学生,因为一道题,哪个组没有抢到都会惋惜好大一会。大家愉快地听着讲题,不停地发表着评论,我也把他们上台讲题的照片及时分享到家长的微信群里,和家长互动,同时把家长在群里的点赞声及时回馈给同学们,班级里气氛特别热烈,孩子们的欢笑声、点评声、互相赏识的鼓掌声在寒冬的校园上空回荡… …我问大家,这么高兴的场景有没有过年的样子,大家笑着说,孩子们齐声说,老师今天就是过年。
学习的热情高涨,就像我们见到的春晚现场一样,抢到题目的异常高兴,没有抢到的刘志豪竟然急哭了。谁说孩子没有学习的热情?是我们没有把他们热爱学习的激情点燃。因为一件事是否可持续,就看它的力量是来源于自身还是来源于外部。如果来源于自身,那么即使现在的力量再小,最终也会变得无坚不摧;若来源于外部,那么即使现在的力量再怎么强大,一旦环境改变,你也将一无所有。
下课了,张慧聪递给我一张纸条,老师,给你提提意见,以后上课你要多挑我回答问题,今天我在刘鹏立的鼓舞下举起了手。之前看过班里其他同学讲题,从他们那里我学到了很多经验,正是如此,我想做到一鸣惊人。讲题时我内心特别的慌乱,不知道您有没有看到我讲题时颤抖的双手,感受到我内心的焦灼?这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方式,真正激发了我的学习斗志。今天讲完题也倍感轻松,我以后也要鼓励自己,把您“赶下”讲台。这是哪个上课爱睡觉、做小动作的张慧聪吗?课堂上学生没有认真听讲,学生学习倦怠,我们应该从自己课堂上多找毛病,我们应该对不同的课采用适当的教法和学习方式。
两节课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再见我的2018年最后一个晚自习!我觉得我应该为即将过去的2018年写点什么,还有三天日历将被翻开,新网师把我变成了一个忙碌匆匆的教师,通过引领我阅读,让我学会了反思和写作,让我享受了健康幸福的教育生活,感恩新网师,因为有您,我不再孤单。
2018年12月28日晚自习虽然过去几天了,那天晚上发生的事情还一直一幕幕在我的眼前回演,因为基础差的郭梦豪讲了一道数学题,全班同学给他热烈的掌声后,激发了全班学生上讲台讲题的欲望。我在第三节让同学们给我写信的时候很多同学都提到了这节他们平生难忘的课。
郭梦豪说:
从现在说吧,今晚如同我的人生巅峰,从小学到初中,这是我第一次上黑板讲题,并且今晚同学们给我鼓得掌声最响亮,那时我仿佛看到了明日的太阳,这是我有了面对明日的勇气。感谢亲爱的同学们,感谢亲爱的老师。您是我此生遇到的最优秀的教师,不管如何,我都会努力学习,我不在乎结局,因为我曾经努力过。
任芳冉说:
我爱这个九二班,大家互相学习,良性竞争,互相帮助,这都是您的功劳。尤其是刚才前两节课-----2018年的晚自习。每个同学都争着讲题,听着他们略显笨拙的讲课,作为班长我真的感到很幸福。
郭吉超说:为了能上黑板展示,刘子豪学了半节课,终于把第六题学会了,想和我们大家分享。当他知道那道题已经有人讲的时候,他的泪水控制不住了,我竭力安抚但是无济于事。其实第四题我会讲,我怕我紧张会忘记,所以我给老马讲了,他说你讲的这么好为什么不去讲?我就激励他去讲,当他讲一半不会的时候,我知道我给他讲的不详细,所以我想,等他下讲台我一定给他再讲一遍。当他下讲台时同学们不准备鼓掌,我的手没有经过大脑思考已经拍了起来,随后班里同学相继鼓起掌来。他笑了,他虽然讲的不完美,但是通过讲题他很有成就感和自豪感。当我看到刘子豪因为没有抢到题而落泪,老马有点失落的表情来看,我有什么资格不努力呢?
孙欣:
老师您曾经说过,分享是一种快乐,我以前不太懂,直到今天晚上郭佳仪让我给他讲一道题,他想上黑板讲题,我费了好大的劲把他教会,看着黑板上他并不流利地展示的时候,我有一种很大的成就感,我体会到分享幸福感了,虽然是他讲的,因为是我教的,所以我真的很快乐。
克雅洁:
老师您夸我讲题讲得好,这让我发现了全新的自己,从前我都不知道我有如此的厉害,我很感激你让我回到了从前那个乐观、自信又有点害羞的我,很感谢遇到您。
王蕾:
今天这个晚自习,你问我们有没有过年的感觉?我的第一反应是:有,并且是很深很深的,我真的在这个时刻,感到了家的温暖,70多个兄弟姐妹,还有一个好妈妈,这种感觉非常幸福!
我们总说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学习不够积极热烈,我认为热烈的学习愿望、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最重要的动因。培养这种愿望的工作,是跟学校全部教学和教育工作的安排紧密联系的,并且首先是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的。
培养学习愿望,有助于巩固学生集体,加强集体主义情感,促进互相帮助的志趣。每一个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千方百计地培养这种情感,并把它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去。
苏霍姆林斯基说:思想好比火星儿,一颗火星儿会点燃另一颗火星儿。学习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它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朵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我们看不见这些根须,但是我们悉心地保护它们,因为我们知道,没有它们,生命和美就会凋谢。希望我们能够好好地研究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的动力。
刘玉香,现任辉县市文昌中学教师。工作27年,担任班主任24年。河南省骨干教师、新乡市名师、新乡市优秀班主任。曾多次获得新乡市优质课。热爱读书、写作、唱歌和徒步。喜爱用自己的激情去唤醒家长和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是她追求的目标!
第五篇:用“亮点”点亮课堂
用“亮点”点亮课堂
(此文在2012年《中学语文教学通讯》第1期发表)
郑西银 余青
在大力提倡构建高效课堂的今天,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已成为教育界许多有识之士探索的目标。2010年起,荆门市初中语文教学开展了“语文亮点教学研究”,正在努力探索一条具有地域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打造快乐高效课堂。
语文亮点教学就是从解读语文文本入手,通过对一篇课文的特色的剖析,挖掘出属于这个文本独有的特征(或核心价值)、精彩美点,即亮点,然后针对亮点设计教学方案。通过教学方案的实施,引领学生准确、合理地解读文本,发现亮点,收获亮点,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亮点教学的内容包括诗歌散文朗读教学、文本语言深度赏析指导教学、文本创作中表达技巧指导教学、文本创作中思想情感表达问题教学等等。日前,荆门市名师工作室的两名教师——聂晶和沈红丹参加湖北省青年教师语文优质课竞赛,实施亮点教学,获得了专家评委的高度评价,均获得了一等奖。我们借此谈谈实施语文亮点教学的方法和途径:
一、借我一双慧眼,探寻文本亮点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将语文性质明确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依据这一原则,新教材选编的文章大都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适合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实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我们在选择教法时,要真正做到深入解读文本,找准亮点,因材施教,上出每一课的精彩来!先看聂晶老师执教的《公输》。《公输》是一篇极具文采和文学趣味的文章,情节生动,悬念迭生;以对话为主,言辞巧妙犀利。所以聂老师在解读文本时,把“领略墨子高超的论辩艺术”和“感受墨家兼爱、非攻的思想”作为文章的核心价值,也就是文章的亮点。在教学当中,老师引导学生品味墨子的劝说技巧,理解墨子的反侵略主张,让同学们认识到和平的珍贵。再来看沈红丹老师执教的《木兰诗》。《木兰诗》文化内涵丰富,情感健康饱满,语言摇曳多姿、韵味悠长,是“乐府之奇葩,巾帼之颂歌”。那么,《木兰诗》的亮点在哪里呢?通过对文本的深刻研读,沈老师把“挖掘作品的审美内涵,领略语言文字的魅力”作为教学亮点,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获得最有价值的知识。
特级教师于永正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亮点在„语文‟里”。这句看似简单的话给了我们许多启示。
二、浓墨重彩演绎,成就魅力课堂
于漪在谈到语文有效教学时说:“教怎样的课文,达到怎样的目标,要减头绪,要削枝强干,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老师通过与文本对话,对教材中蕴含的亮点进行分析、比较、评价,感性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进而把握亮点,采取最优化教学模式,重锤敲打,能够激活课堂,让课堂魅力无限。
请看聂老师的精彩教学片段——
师:坚守道义从不杀人,公输盘说这句话时心情如何?我们请同学把这句话读一遍。(一生读)
师:你把公输盘内心的感受读出来了,此时的公输盘很生气,断然拒绝,这正中墨子下怀,那墨子针对公输盘的“吾义固不杀人”,是如何批驳的呢?
生回答,师引导:先用一个反问句“宋何罪之有”质问他。然后用了五个“不可谓”,重重否定,层层逼近,批驳公输盘的行为,让他的行为和语言自相矛盾。师:我们应该怎样读这段话呢? 生:理直气壮,义正词严 生:势如破竹,掷地有声 师:谁来为我们朗读这段话?
(一生读)师:你读得响亮,很有文言语感,不过老师觉得五个“不可谓”你读得平淡了点,其实这五个不可谓,句句都有针对性,针对公输盘可能狡辩的理由,老师想进行一个模拟对话。我扮演公输盘,为自己辨解,请一个同学扮演墨子,用书上的话来驳斥我。角色扮演朗读后,老师问:大家说说看,我们俩谁读的好?(学生肯定老师读得好。)
老师说:老师读得好可不行,老师扮演的是公输盘,作为墨子的你,应在气势上压住公输盘,要读得铿锵有力。谁还愿意和老师来读?
(一女生与老师再进行一次模拟对话)
这一次,学生的朗读义正辞言,咄咄逼人,完全压倒了“公输盘”,课堂气氛达到高潮;老师借机引导,再把五个“不可谓” 连起来全班齐读,一气呵成,感受语言的气势。
聂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精彩语段的反复诵读,既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又让学生领略到墨子论辩艺术的高超,可谓一箭双雕。正如课后专家点评所说的“创意巧读文趣生。”
三、春风化雨滋润,提高语文素养
阅读教学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有效程度。我们的语文亮点教学,由于切入口小,教学目标单一明晰,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更深入的与文本对话,与老师对话,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真正实现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从而成为亮点课堂的最大受益者。长期进行这样的教学,似春风化雨,让学生学有所获,一课一得,日积月累,进而提升语文素养。
新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十年历程,新课程理念已深入人心,语文课堂呈现出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局面。我们希望通过语文亮点教学的研究,探索出一条语文高效课堂的方法与途径,使枯燥的“阅读”教学变为愉快的“悦读”教学,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和激情,充满智慧和灵性。前不久,《初中语文亮点教学研究》在湖北省课题开题研讨会上做了示范交流,受到专家的肯定并正式获得立项。这次湖北省青年教师语文优质课竞赛,荆门市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的聂晶和沈红丹老师授课成功,更坚定了走下去的信念。
荆门市教学研究室
郑西银 荆门市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 余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