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习题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目录
一、数学习题的研究意义.......................................................................................................2
(一)复习导入,习题奠基.................................................................................................2
(二)新授过程,习题支撑.................................................................................................3
(三)课后辅导,习题巩固.................................................................................................3
二、数学习题的实施策略...........................................................................................................4
(一)遵循原则,巧妙设计.................................................................................................4
(二)变换角度,有效运用.................................................................................................5 1.提倡解答形式多样化..................................................................................................5 2.有针对性的指导作用..................................................................................................6(三)联系生活,尊重主体...………………………………………….……………………...7
三、关于数学习题研究的反思...............................................................................................8
(一)层次性的把握.………………………………………….……………………………....9
(二)多样性的支持…………………..…..………………………………………………….9
(三)兴趣性的维护…………………………………..………………………………………9 参考文献...........................................................................................................................................10 数学习题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摘要 数学习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习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生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并转化成为技能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 它是学生把知识用于实际的初步实践, 是教师了解学生和检查教学效果的一个窗口, 更是学生实现自我的梦工场。数学知识大都是通过习题形式体现的,如果学生光听教师讲解而不去做习题,是很难真正掌握知识的。因此,数学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必要途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堂没有学生练习的数学课不可能是成功的。数学习题的作用如此大,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安排呢?(建议去掉,摘要主要是对你这篇文章的主要思想进行概括性描述:文章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而且老师往往只看这个摘要就知道你的文章的价值了,所以要把你的东西在这里重点介绍,要另外加上来)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数学习题;习题设计
习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生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并转化成为技能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 它是学生把知识用于实际的初步实践, 是教师了解学生和检查教学效果的一个窗口, 更是学生实现自我的梦工场。在《新课程标准》中又十分强调把数学知识作为解决现实问题的工具, 把“ 解决问题” 作为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数学习题又是解决问题的载体,它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 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所将要阐述的是数学习题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及如何运用数学习题。数学不同于语文在生活中处处可以运用。虽然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小学生在生活中直接运用数学去解决问题的很少。那么在课堂中就需要大量的习题去练习巩固。数学习题的有效安排可以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如何对小学数学习题进行有效地安排是教师关注的重点。
一、数学习题的研究意义
数学习题有助于学生吸取新的知识,也能巩固所学的知识,促进基础知识的渗透理解,明确个知识间的练习;通过数学习题的练习有助于学生数学基本技能的形成,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提高。(建议重写:先写导入的意义再写数学习题导入的意义;
(一)复习导入,习题奠基 在数学教学中,课堂的起始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课的起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的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了基石。导入的方式很多,但每种方法中都有大量的运用到数学习题。
课前的练习对于学生是一个温顾的过程,也是一个查漏的过程,更是为“新知”做铺垫。巧妙的习题导入可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如教“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可做一个长发形木框。教学时,先出示长方形木框,让学生计算出木框的面积,然后再将长方形木框拉出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木框来启发学生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长方形面积有什么联系?另一种是对比式,如教“垂线与平行线的画法”时,先让学生举例说说什么是垂线和平行线。趁势让学生弄清:什么相同?什么不相同?通过观察比较,这样既温顾了旧知识又为新学的知识做好了铺垫。同时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这样对知识的掌握也比较深刻。
老师可以通过学生的练习,了解学生的已有学习水平,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调整新课的内容。教师也可以通过练习引出“新知”。如教学“倒数的认识”时,可以先给出几个乘积是1的两个数相乘的算式,如“2/5x5/2,4/9x9/4,1/33x33”,让学生计算出结果,在仔细观察、分析,从中发现规律,继而引出“倒数”的定义。(建议你根据导入的不同形式如复习导入,创设情境导入等来举例说明)
(二)新授过程,习题支撑
数学的学习离不开练习,教师通过习题的讲解给学生传授新的内容,学生通过习题学到更多的新知识。当然在一个知识点后安排习题,这样就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起到练习巩固的作用。特别在新授时,学生往往难以理解,这是可以安排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习题引导理解并掌握。在进行《年、月、日》教学后,可以出这样一道思考题:小美就要过9岁生日了,妈妈告诉她离她的生日还有两个月,妈妈每天在家画一幅画准备在生日那天送给小美,两个月后,小美生日到了,你猜妈妈一共画了多少副画呢?这里要结合生活实际,考虑到邻近两个月有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答案也是多样化。这样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学,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解题的技巧,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学习了“百分数应用题利息的计算”之后让学生计算利息税,学生自己开动脑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师在练习的过程中,通过学生解题的情况可以了解到学生的掌握程度,根据学生的情况合理安排上课节奏。这样,习题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思维,在积极思考不期然中生成了精彩,学习任务也得以顺利完成。及时的练习也是一个查漏补缺的过程,教师适时的点拨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三)课后辅导,习题巩固
熟能生巧。课后的数学习题起到一个巩固,延伸的作用。也可以促进“正 强化”是所学知识内化。通过练习,加强学生的记忆,防止被遗忘,也可以与已有知识建立更加紧密的练习,以确保学生将公式及时消化,并能灵活运用。如每次课后教师都会安排家庭作业。此处为何不举例?
二、数学习题的实施策略
在数学教学中,并不是数学习题越多越好,需要合理安排,抓住数学习题的特点进行有效教学。数学习题往往缺少趣味性,学生提不起兴趣,所以对习题进行有效处理,进行发掘。
(一)遵循原则,巧妙设计习题
传统的练习设计留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空间,能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但是在习题安排的适量性、针对性、生活性和梯度等方面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经过深入思考和实践总结后,在练习设计方面我做了些改进尝试,经过教学实践检验,感觉效果还是不错的。
1.立足学生,注重习题的趣味性。教育的本质是心灵的感应。教育之道,道在心灵,而不是被动的知识传递和技能的训练。所以教育,应当立足学生,回归到心灵深处激发他们学习的强烈愿望,使他们学会自我修正、自我成长。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小学数学习题设计的趣味性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例请你读出下列各数:
55500000读作:()50050005读作:()50000505读 作 :()50000550读 作 :()
这四个数的读法,我们如何改造呢?现在不让学一个一个地读 不厌其烦地写出来,而是把它放在密码的背景下要解决问题,就要正确地读出这四数才能破解密码 小凡忘记了存包箱的密码,但他忆出密码可能是55500000、50050005、50000505、50000550这四个数中的一个,并确信密码这个数只读出一个 零,这 个 密 码 是()的习题情境让学生感到兴趣,好玩,学生愿意做。
(圆周率的记忆可不可以也作为一个例子?)
2.紧扣教材,遵循认知规律,注意练习的层次性和梯度。(加上层次性的设计的原因:我想应该是班级授课制背景下学生本身的需要与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循序渐进的要求)习题的选编和处理方式一定要有层次性,习题里面包含有易、中、难不同梯度的练习问题。从而形成一连串的问题链,浅层次的记忆性问题可供单纯的机械模仿,较深层次的问题可用来掌握和巩固新知识,高层次的问题可供用来 引导学生知识的迁移和应用。题目安排可从易到难,降低坡度,形成梯度,虽然起点低,但最后要求较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得成绩一般的学生能正 确解答大部分习题,成绩优秀的学生能解答难度较高的探索性、拓展性习题,使全体同学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体会成功的喜悦。学生掌握知识有一个过程,要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必要的练习,才能加深理解,逐步掌握.练习不是目的,而是达到教学目的的手段。由此,我们要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练习,准确地把握住各部分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和难点,必须符合学生思维特点和认知、发展的客观规律.那种盲目的、机械的、重复的练习往往是无益的。这使得我们在练习设计中,更要有针对性,所有的练习设计都应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分层施教的原则,应该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不平均使用力量,容易的少练,较难理解的重点练、反复练,加强估算、巧算、心算练习。难度适中的挑战性、探究性练习,激发探索欲望。跳出机械重复、任务繁多的传统式练习,适度地布置一些探究性、挑战性的习题,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如在学习了《圆柱和圆锥》这一单元后,可以设计如下练习:请根据自己的喜好,选一块不规则的物体(如鹅卵石、土豆、苹果等)作为实验对象。再选一个透明圆玻璃杯,利用所学知识,求出所选物体的体积。这样的题目从理论上讲很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获得必需的数据,不仅需要认真测量、记录、计算,还要写出规范的实验报告,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像这类练习,既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锻炼了动手能力,又能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
3.突出习题的纠错性原则。在学生解答数学习题的过程中,由于学生对知识掌握不完整或者出现了理解上的偏差或审题疏忽等,会多次在某些知识点上出现错误。设计习题时可从学生容易发生错误和经常发生错误的地方入手,适当设计一些题目,有意布设“陷阱”,“诱使”学生步入歧途。然后,再组织学生共同探讨、辨析,找出错误的原因,归纳出预防的措施。课后通过强化练习让学生在不断产生错误和纠错的过程中进行学习,从而产生防错的“免疫力”。
(帮助孩子养成编“错题集”的习惯)
协同合作,教学相长。新课程的养成性、建构性也要求学生必须加强合作,学会合作。课程的开放性,使大量的练习已不再是个人能独立完成的,而需要与他人协同合作。教师不再仅仅是练习评改的权威,而是和学生共同参与,达到教学相长。(此段我认为放在这里有些突兀)
(二)变换角度,有效运用习题
1.提倡解答形式多样化
教师使用教材习题时, 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和习题的难易和繁简, 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等情况, 在习题的解答方式、时间、次序和主体等方面做适当改变。
(1)改变解答方法。如数据简单、运算容易, 只须掌握方法便可解答的笔答题, 可作为口答题。例218×10,126×2,125×40,430×14,360×3,教材要求 用竖式计算。通过分析, 我们发现除了430×14 ,其余的算式数据较为简单, 可以先让学生口算, 然后说一说计算的注意事项。这样做, 既可以节省教学时间, 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口头表达能力。
(2)改变解题时序。如果习题对巩固旧知识、引入新课有利时, 可作为新知教学中的复习题;如果习题用于学生练习的点评效果较好, 也可以作为讲评材料。例题
605 912 168 × 40 × 25 × 23 2020 4560 504 1824 336 22700 840 呈现了三种比较典型的错误, 教材的要求是先判断“下面的计算对吗”, 然后“把不对的改正过来”。用意在于检查学生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此题在新知教学后立即使用, 似乎有“无的放矢”之嫌。因此, 教师可以将它暂时搁置, 待批阅学生作业以后, 再决定是作为练习讲评时使用, 还是下节课教学中作为引入环节的复习题。这样处理,也许针对性更强, 效果会好一些。
(3)改变解题主体。教材习题可分为必答题和选答题(如带“※”题和思考题)。而实际上, 有些必答题思考性较强, 学困生解答有一定难度, 教师可以缩小解答的范围, 将它变为选作题。有时, 也可以扩大解题范围, 如把选答题适当降低难度, 变为可供全体学生解答的题目。思考题(用1、2、3、4、5 这五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和一个三位数。要使乘积最大, 应该是哪两个数? 要使乘积最小呢? 换五个数字再试一试。)教学时, 教师可以先设计下面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要使乘积最大, 两个乘数的最高位应该是几,三位数十位上是几? 两位数十位上是几? 通过试验, 得出符合要求的数。然后要求学生仿照类似的思维方式探究使乘积最小的两位数和三位数。
(4)改变解答步骤。(例题:你能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使等式成立吗? □□×□□=1600 , □□×□□=2400)的设计意图是要求学生根据已经确定的积写出合适的乘数。为了避免学生受“乘数末尾有0 , 积的末尾有0 ”的计算形成的定势影响,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教师可先增加“计算20 ×100、2 ×100、40 ×50、125 ×16、25 ×80 的积”这样一个思维反向的示例性环节, 然后解答第10 题。通过正、反对比, 使学生明确感知: 积末尾0 的个数不都是由乘数末尾有几个0 决定的, 从而对乘数末尾有0 的乘法有更深刻的体会和理解。
2.追求习题指导具有针对性
(1)教师使用教材习题时, 要切实转变重练习轻指导、重结果轻过程的倾 向, 加大对学生解答习题过程的监控力度, 针对习题的特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等适时适度加以提醒、点拨和指导, 帮助学生理解素材的背景与内容, 从而准确解决问题。常用的方法有:1.练习前预先提醒, 防患于未错之前如在学生解答P3 第8 题(全国13 家调查机构于1999 年底对北京、大连、长春等14 个城市进行了居民生活情况调查。调查显示, 这14 个城市家庭人均月收入是821 元。这14 个城市1999 年家庭人均年收入是多少元?)之前, 教师可以先对“人均月收入”和“人均年收入”的含义做适当解释, 帮助学生理解家庭人均月(年)收入的意思, 知道这些数据是什么时候用什么方法得到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要解决的问题, 选择必要信息, 独立进行解答。
(2)练习中适时点拨, 引领学生绕开“陷阱”。如(例题:商店一共运进845 个玩具熊, 卖出537 个。(1)已经卖出的玩具熊单价是16 元, 共收入多少元?(2)剩下的玩具熊按单价13 元卖出, 还能收入多少元?)的设计意图在于训练学生根据需要解决问题, 正确选择信息的能力。因此, 当学生解答第(1)题后,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读一读第(2)题, 通过分析比较, 使学生明白:“已卖出的”要按“每个16 元”计算, 而“剩下的”要按“每个13 元”计算, 从而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3)练习后适度评点, 帮助学生反思提高学生在解答(例题: 计算: 207270 ×40;23 ×802 , 23 ×820;60 ×305 , 60之后,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计算过的题分成“乘数中间有0 ”和“乘数末尾有两类, 再通过分析比较, 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对乘数中间有0 和乘数末尾有0 的题在计算方法上的不同点的认识和理解。
当然还有数学习题的有效使用,教师还得认真研究习题,充分挖掘教材潜力, 适度延伸和拓展教材习题, 适当的对习题进行加工和创编,提高题的利用率。
(三)联系生活,尊重主体
数学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练习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教材与生活要紧密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这样可以明白数学的应用价值,同时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挖掘学生的潜能,使每一个学习个体都有所发展。作为学生,知识的积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由不知、少知到多知的过程,它要跟随学生一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努力是很重要的因素,学校教育是不可能跟随学生一生的,所以说,我们课堂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也就是说,不应把学生看作是“容器”,而应看作是“需被点燃的火把”。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刻意地创造有利的机会,引导学生去进行观察、思考,敏锐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系统地分析问题,灵活地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和 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方法,而这些都取决于学生能否真正的参与到对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去,也就是说是否是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事实上,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被动”主要是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太主动”造成的,我们认为要改变这一点,关键在于授课的教师是否具有全新的教学理念、是否能“以儿童的眼光看待数学”、是否能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蹲下来跟孩子们沟通交流”、是否能把枯燥的数学与儿童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主宰着课堂,低估、漠视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忽视、压制学生的独立要求,造成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的不断丧失,老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听,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这种被动接受状态下的学习当然也就谈不上什么创新了。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为学生创设一种师生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的学习氛围,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平等、宽松、愉悦的课堂环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形成一种相互交往、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活动模式,然后再利用网络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创设自主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多种不同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活动和方式,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这种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贯穿在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之中,这样就给学生创造了广阔的思维空间,从而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充满了创生性,进而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灵性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讲完“圆面积”后我设计了如下问题情景:
大家都知道阿凡提的故事吗?一天巴依老爷给阿凡提出了一个这样的问题:现在有一段31.4米长的篱笆,围成一个羊圈,要求面积最大,完成了可得一只羊的工钱,完不成的话就要吃鞭子。聪明的阿凡提很快就完成了并得到了一只羊的工钱。你知道阿凡提是怎样做的吗?
再如学习了“利息与纳税”之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李奶奶有一张1000元的存款凭条,存的是3年期的整存整取。她想等到期时,把所得的利息捐赠给“希望工程”,听说大家都很聪明,所以想请大家帮她算算,到时候她可以捐给“希望工程”多少钱?通过把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课堂改革,既增添了数学的人文情趣,又让学生处在一种探讨的快乐之中,从而使学生不再感到学习数学是枯燥乏味的。同时,又激活了学生内心深处“都想成为成功者”的成长热情,增强了学生自主探讨的热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潜能,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数学习题研究中的反思
(一)把握层次性
数学课中的练习,要突出练习的层次性。大家都知道:学生是作为具体的、活生生的个体而存在的,我们设计问题时必须明确肯定学生认识活动的个体特殊性,正视他们在已有知识和学习的动机等方面的差别,所以设计问题必须有层次性。所谓层次性,指的是问题里面含有各种各样的小问题,有浅、中、难适合各层次学生的需要,从而形成一连串的问题链。浅层次的记忆性问题可供单纯的机械模仿,较深层次的问题可用来掌握和巩固新知识,高层次的问题可供用来引导学生知识的迁移和应用。练习安排可从易到难,形成梯度,虽然起点低,但最后要求较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得成绩一般的学生能正确解答大部分习题,成绩优秀的学生也能对难度较高的探索性习题,使全体同学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这部分和前面的重复,去掉!否则有抄袭之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基础练习要紧扣知识点加深训练,同时要和新知融为一体,在学中练,在练中强化;提高性的变式练习,要根据知识点和重点在基础练习的前提下,多变化形式,举一反三;拓展性的思考练习,围绕知识重点,拓展思维;不管是哪种练习,不要拘泥于书本,倡导一题多解,并在多解中寻求最佳方法,对具有创新思想见解的学生,予以鼓励。同时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体会成功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在每堂数学课都有新的收获。(把握层次性其实是让班级授课制下的每个孩子有收获,但是现实中的困难是教师的精力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孩子,而且,有些孩子表现欲很强,总是不知不觉中霸占了别人的机会,有些孩子性格内向,很容易被人忽略掉)
(二)坚持多样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安排“练习”这个环节,是有它的现实意义的。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维水平决定了他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了解教师所讲的新知,即便是通过学生间的相互合作、探索而发现的规律,也不可能个个做到能灵活运用的地步。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一些练习,新课程实施中的练习设计有它自身的特点,倡导将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呈现给学生,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水平,数学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实现学生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数学练习题的设计,应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以利于学生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要突出练习的层次性、应用性、生活性、趣味性。(你讲一个多样性就只讲一个多样性好不?哪里又来这个层次性呢!你要写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困难,比如时间有限,资源有限等等呀)
(三)保护趣味性
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教学方法能否引起学生学习动机和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紧密联系,学习动机和兴趣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积极思考的动力。首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了解数学的重要性和学好数学的必要性。再次,上课要用愉快教学方法,让学生觉得上一节数学课是那么的轻松愉快并有收获,不知不觉就度过了一节课。教师的语言要有艺术,不要干吧无味的说教,因为学生的耐性较差,大多数学生处在不自觉学习阶段,较难控制自己,所以老师授课要能从视觉和听觉影响学生的注意力,他们才能保持专心听讲、积极思考。
数学习题的是每个数学老师都要用到的,是数学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那么每个数学习题都不可小视,合理安排数学习题可以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作为一名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老师来说这是一个挑战,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我都会加强对数学习题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田万海.数学教育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2] 汪东兴.小学数学习题的有效使用,《教学与管理》,2008.06.[3] 邹长清.小学数学练习题设计的思考.莱芜日报,2009.8.27 第B04 版 [4] 钟启全,崔允漷.新课改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5] 高柏松.新课改对老师的要求.少年智力开发报.2010,第18期.中国期刊网.[6]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杨庆余,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2010重印)
第二篇:浅谈数学习题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xiexiebang推荐)
浅谈数学习题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黄建辉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也为其他学科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所有学科的基础学科。而数学的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方法、技巧等较多,对学生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协作性要求较高,所以数学课一直是学生最“头疼”的一门学科,也是学校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影响一堂数学课成功与否的因素很多,比如课堂的氛围、教师的讲解、习题的设计等等。在诸多因素中,习题设计这个因素是非常关键的,因为从数学课的特点来看,习题就是贯穿于整个课堂始终的,好的习题设计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因此,习题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堂数学课的成败。那么,怎样的习题设计才是有效的,它的作用以该怎样体现呢?
一、温故知新,巩固“双基”
复习前面所学内容往往是数学课教学的第一个环节,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解题的根本,所以我们设计的题目一定要贴紧“双基”,以题目带知识点,帮助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提升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但同时也要注意不要联系过分广泛,跨度不能过大,否则会导致学生不能抓住重点,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不能深入,效果不好。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由此可见,数学并非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他是来源于多姿多彩的现实世界的。
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只有设计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习题,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感受和体验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才能使学生通过现实世界具体形象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比如我在讲授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时,出了这样一道题:妈妈今天去超市给你买了点零食,回来后,妈妈告诉你她一共买了9瓶饮料,其中橙汁每瓶2.5元,奶茶每瓶3.2元,一共花了26元,你能不打开袋子就算出橙汁和奶茶各有几瓶吗?这是一道很简单并且很贴近生活的一道应用题,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很高,很快就有人说出了答案(拼凑出来的),我说答案是正确的,那么你们能不能用方程的方法,列出一个方程呢?这样的题目设置,既能很好的引入新课,还能让学生对物资调配(拼凑答案)有个初步的了解。
当然,我们不仅要把生活带进课堂,还要把课堂还原成生活,把课堂和生活充分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体会到“原来数学也是很有用的”。还是刚才那道题目,你能不能根据这道题的方程,编写出其他的一些生活实例呢?这样逆向思维的训练,不仅能使学生更深刻理解题意,还能训练他们的发
散思维,同时又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何乐而不为呢。
三、拓展延伸,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思维的积极性、求异性、广阔性、联想性等是发散思维的特性,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抓住这些特性进行训练与培养,既可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又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应用新学知识这个环节上,我们还可以有选择性地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题目,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比如,在讲授全等三角形证明时,在给定证明所需的两组条件后,第三组条件让学生自己设置,看能不能证明全等?进一步地,我把需要给定的条件做进一步限制,如只能设置使用角的或边的条件,你又能不能证明呢?这样设置后,多数学生可以回答第一问,但是限定条件后,可能就有部分人有困难。对于这些拓展性的内容,我们不要强求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或者一定要在课堂完成,我们可以把题目提供给部分人来完成,要承认思维的差异性和层次性。
四、促进思维深刻发展,提升创造性解题能力
“数学是思维的科学”,因此,数学的育人功能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来体现。在课后习题的设置中,除了课本中必须要做的一些题目外,我们还可以自编一些探究性或者是综合性的问题,以利于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促进思维的深刻发展。在出题时,还要注意题目的层次性,以便区分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某商场计划用9万元从厂家购进50台电视机。已知该厂家生产三种不同型号的电视机,出厂价
格分别为:甲种每台1500元,乙种每台2100元,丙种每台2500元。①若商场用9万元同时购进其中两种不同型号电视机共50台,请你提供商场的进货方案。②若商场销售一台甲种电视机可以获利150元,销售乙种可以获利200元,销售丙种可以获利250元。在同时购进两种不同型号电视机的方案中,为使销售时获利最多,你要选择那种进货方案呢?这道题的第一问较为简单,只要将可能的三种方案分别列方程计算就能得出结果,对于第二问需要进行计算后再综合分析才能得出结果,对学生的要求较高,部分学生可能不能够独立完成,教师可以和层次较好的学生共同完成,并帮助不能独立完成的学生理解问题的实质,这样层次较好的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很好的深度拓展,同时还能提高其他同学的探究能力。
总之,在习题的设计上,我们应该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做到环环相扣,逐步提高。既要有基本的练习,又要有一些变化式习题,还要有一些综合性较强的练习,这样有利于学生加强实践,拓展思维,促进知识向技能的转化。但切忌不要搞“题海战术”,也要避免一些“偏、难、怪”的题目,这样不仅不会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技能的形成,反而使学生产生疲劳、厌学的情绪,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从“题海”中找到“闻一知十”的精题,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最大限度的发挥习题在教学辅助中的作用,提高数学课的教学效率。
第三篇:浅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彬 县 中 学)
成 树 鹏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变革。站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完全有必要对教学过程重新认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教师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和实质,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但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这些需求。而传统的教学和现在的许多教学都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把学生封闭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课堂内,使其和丰富的资源、现实完全隔离,致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日益衰减。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这充分说明了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二、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探索 和发现。
数学教学过程,事实上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研究,探索的过程,继而对其进行延拓,创新的过程。于是,教师如何设计数学问题,选择数学问题就成为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而问题又产生于情境,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情景就是组织课堂教学的核心。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如网络信息,多媒体教学软件等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情景资源。例如:我在《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及《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的教学中,利用Powerpoint制作动态的平面向量课件,学生通过探索,发现了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深刻的理解了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的意义和作用。在讲解与《空间四边形》有关的问题时,如果只利用模型让学生观察,在黑板上作出空间四边形的平面直观图,大部分学生在课后解决相关的问题的时候,总自然而然的认为空间四边形两条对角线是相交的。我在教学中利用三维立体几何画板导入基本图形,现场制作旋转运动的空间四边形图形,现场添加线条,在旋转运动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空间立体图形的形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和思维能力,从而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留下空间四边形两条对角线不相交的深刻印象,在解决其它有关问题时不致出错,同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异面直线的概念,为后面的《异面直线》的教学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情景产生的作用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三、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有利于帮助学生获取技能和经验。
数学是集严密性、逻辑性、精确性、创造性与想象力与一身的科学,数学教学则要求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或提供的环境中通过积极的思维不断了解、理解和掌握这门科学,于是揭示思维过程、促进学生思考就成为数学教育的特殊要求。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数学教育中存在深藏的潜力,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获取技能和经验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例如:我在讲解《极限的概念》这一节内容之前,先要求学生自己利用网络查询并收集有关极限的资料,通过整理资料,提出与极限有关的实际问题,在通过我的动画课件,学生归纳出 2 了极限的概念,同时揭示了极限的概念的内涵。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通过网络查询并收集有关极限的资料的过程中,深深的体会到网络互动交流式的学习环境,视眼开阔,多彩多资,浩瀚无穷。
四、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有助于减轻教师的教学工作量。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庞大的书库也只有有限的资源,况且教师还要一本一本的找,一页一页的翻,这个过程耗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网络信息为教师提供了无穷无尽的教学资源,为广大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开辟了一条捷径,只要在地址栏中输入网址,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下载,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大大节省了教师备课的时间.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远程教育网校的建立,给教育工作者创建了一个庞大的交流空间, 大量的操练练习型软件和计算机辅助测验软件的出现,让学生在练习和测验中巩固、熟练所学的知识,决定下一步学习的方向,实现了个别辅导式教学。在此层次,计算机软件实现了教师职能的部分代替,如:出题、评定等,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因此,教学的发生对技术有较强的依赖性,而作为教学辅助工具的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功能就体现出来了。
五、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计算机使用技能。
远程教育网校的建立,给教育工作者创建了一个庞大的交流空间,各地各级的优秀教师云集在这个空间中,他们为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支援。通过网络交流,我们可以学习到他们新的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实践证明,经常将多媒体信息技术用于课堂教学的教师,他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总是走在最前列的。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就要求教师有相当的计算机使用技能,计算机使用技能的高低是新一代评价个人文化素质的标准。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每个人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教师,更应该积极的推动计算机信 3 息技术的发展,将多媒体信息技术用于教学课堂,这样利人又利己。
六、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的反思。
时代的发展,要求竞争者提高自身素质,也要求学校教育走在发展的最前端,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又要求教师更新教学手段,教学手段的更新主要受教育观念的支配,所以我们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真正把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来。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等的优势,良好的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它在辅助学生认知的功能要胜过以往的任何技术手段。但它仅仅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辅助工具。教学活动过程的核心,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交流过程,这个过程信息技术教育是无法取代的。在师生互动的教与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产生数学问题、促进学生思维扩散的路标。不过,我们不能盲目的使用信息技术,用它来取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所以,客观合理的将多媒体信息技术用于课堂教学,积极探索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方法,才是现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转变的观念。
第四篇:浅谈游戏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游戏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和诚路小学蔺文玺
中国近现代教育家陈鹤琴曾指出:游戏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活动,不管年龄性别,人们总是喜欢游戏的。对于各年龄阶段的学生,游戏更被赋予了更多的功能和意义。游戏活动需要多种感官同时参与,能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动口能力、动脑能力。学科教学中引入游戏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能快速、质优地完成学习任务。在大力推广素质教育的今天,“学中玩、玩中学”已经成为教学中的一个共识,游戏教学渐渐成为学科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和环节。
数学学科中的游戏式教学,不但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数感、使数学的学习更加接近生活,而且可以在游戏的同时渗透思想品德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有力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提高。游戏是数学知识获得的一个有效途径之一。马丁·加德纳说过:唤醒学生的最好办法是向他们提供有吸引力的数学游戏。利用游戏教学,可以寓教于学,使学生在轻松的游戏活动中完成学习的任务,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快乐和满足。数学游戏不只是为了轻松、为了玩,数学游戏的设计最终的目的为教学服务的,因此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合理地、有针对性地设计数学游戏,更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堂上运用游戏教学的设计要点
(1)运用游戏的目的要“明”。
教学游戏是寓教育教学内容于游戏之中,来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方式。它与一般游戏的区别在于它是应用于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目的而从事的游戏活动。它的根本目的在于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而一般游戏的目的只是在娱乐。因此,每一个教学游戏的设计都应该服从教学的需要,服从教材的需要,把抽象得甚至于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与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有机的结合起来,既要充分体现数学教学的特点,又必须充分具备游戏的特征。教学游戏的目的是“教学”,手段是“游戏”;教学为内容,游戏为形式。因此,在使用游戏教学是应注意这一点。
(2)设计游戏时构思要“精”。
一个好的游戏,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应该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也就是说,设计游戏要树立精品意识,满足学生喜欢惊奇、讨厌呆板的心理。所以在设计游戏时,一要注意不断地推陈出新,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教学中的游戏构思新点子越多,游戏过程越有新意,学生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也就越高涨。其次还要善变,千篇一律的东西不但不能引起人的注意,还会使人感到疲劳。此外,还要注意求活,在组织开展游戏时,强调教师的组织作用,更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在游戏中留有让学生创造、活动的天地,让学生用脑想、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动手做,学生始终是游戏的真正主人。
(3)组织游戏时秩序要“严”。
游戏的顺利开展,需要较为完备、严密的规则。游戏规则是根据游戏任务而提出的,每个游戏参加者必须尊属行为规范及行为结果的评判处理规定。它是游戏中控制学生认识活动和游戏进行的主要武器。教学正式通过游戏规则来引导游戏朝既定的方向发展,通过游戏规则把教学任务有机地结合起来。此外,组织游戏过程要完整、善始善终。游戏之前要讲明有关规定,游戏过程中要处理好个体与群体的关系、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游戏结束后要结合游戏开展评讲。
(4)运用游戏的时机要“巧”。
教学游戏的运用并不意味着整个课堂充满了游戏,也不意味着每一节课都非要安排游戏不可。不同的课中,不同的游戏所运用的时机不同。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等巧妙安排,灵活运用。
2.游戏可以培养正确的数学态度。
游戏还可以培养培养学生养成寻找和创造不同的思路、方法的良好学习习惯。许多研究人员都为游戏和多种不同思路之间的关系的密切程度提供了大量的事例。即使不是特意为之,也会在不经意间运用到这些思路和方法。在游戏时所用的不同思路往往就是在为某种任务或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案。爱因斯坦在1954年说过的一句话就指出了这一点:“要获得最终的或逻辑的概念的愿望,也就是玩一场结果不明的游戏的感情基础„„”这种组合型的游戏看来就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表现形式。”
3.游戏可以使学习生活化。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应该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之上,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把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与社会生活结合在一起,从而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数学,在生活情境中学到数学知识。例如:我们可以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打电话”这一个生活经验,在课堂上开展“打电话”的游戏。让学生在电话的对话之中交流学习的感受,并在打电话的情境中掌握和巩固着知识技能。在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老师做着打电话的姿势,对学生说:“我这个电话打给小胖,请问19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小胖也做着打电话的姿势回答说:“19里面有一个十,9个一。”然后让学生小组之间互相做这个游戏。这样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中游戏,这样,不仅使学生学会掌握了11~20中的每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又使学生在这个游戏中掌握了数的组成规律;还可以在游戏中比比谁打电话打的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这样的游戏使学生从所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来学习数学知识,学得轻松又愉快。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好游戏是小学生的天性。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的运用,能为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情境。每一个教学游戏的设计都必须服从教学的需要、服从教材的需要,要把抽象的甚至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与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要充分体现数学教学的特点,又必须具备游戏的特征。运用游戏的目的是“教学”,教学为“神”,游戏为“形”;教学为内容,游戏为形式。离开教学内容而设计的游戏,不是教学游戏,而是一般的娱乐游戏。因此,在运用游戏教学时要搞清游戏的目的,以游戏促教学。
第五篇:多媒体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学科整合的重要手段。教师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实现课堂教学高效益的重要载体,它能把抽象变为具体,更直观生动,具有新颖性、趣味性、娱乐性、知识性的特点;它能创造出一个和谐、高效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使数学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讲学生听,大部分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很少去思考。这就出现一种状态,教师上课前认真备课,决定讲课内容及课堂节奏,想尽一切办法要让学生弄清本节课内容。而学生上课前则不预习,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不积极思考,反正老师最后都会给出标准答案,长此以往,学生就养成了一种依赖性,始终处于被动式接受式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介入,打破了原有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在多媒体教室中两人或三人一组面对计算机学习,可以自己控制学习节奏,并通过探究自己发现规律并进行试验,激发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积极性。我在讲《7.1.2三角形中线、角平分线、高线》这一节课时,首先让学生在计算机上用几何画板软件画出一个任意三角形,再画出三条中线,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然后任意改变所画出的三角形的形状,看看这个规律是否改变?三角形的三条高有这个规律吗?三条角分线呢?在此过程中,我深入到学生之中,积极进行课堂观察,并不时地走进学生的学习之中,给他们以点拨指导。学生有了乐趣才会有兴趣,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实践证明,一个好的数学教学软件,比死啃书本要强好几十倍。
二、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学会数学观察,尤其是在几何教学中的作用非常明显。学生从看图到识图都离不开观察,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一块黑板一支笔,对照书本讲道理,学生上课时看到的几何图形基本上都是书上的或者挂在黑板上的死图,当今,多媒体的运用,把死图变活了,即由抽象变为具体了。例如,我在讲《认识立体图形》和《立体图形的三视图》这两节课时,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展示各种各样的立体图形,从不同的角度让学生去观察,这样就丰富了学生的直觉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乐趣。同时引导学生以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生活,用数学思维欣赏数学世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三、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扩大课堂容量和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具有十分丰富的表现力,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对象,既可以板演的时间,又可以拓展学生的学习资源,平时45分钟的教学时间,运用多媒体后40分钟就足够大了。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时,只要你用心设计课件,精心设计教学流程,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就能为学生学习数学打开一扇窗户。我在讲《一次函数》时,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精选了与一次函数有关的教学课件。首先让学生直观地认识一次函数,从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使学生自己发现一次函数的规律,这样的教学,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乐学善思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数学学习的兴趣问题。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既丰富了课堂容量,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在城里,多媒体是一种必要的教学手段和一门课程,而在农村学校,它就是教师教学中的新生事物,你认识它利用它,你的教学就会有质的飞跃。在此,建议我们的农村学校尽快拥有多媒体,我们的教师尽快掌握它、应用它,这是缩小城乡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