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笔画的写生与与创作1[精选]
工笔画的写生与与创作
1、选择入画角度:画什么花都要先选择好入画的花,但好花还得要选好入画的角度。不是花好任何角度都好(当然有的花每个角度都不错),在花丛中要多转,多方向看,然后才坐下来画。有的花宜于抑视,有的花宜于俯视,这要懂得看花人的习惯,比如下垂的花应该仰视,才不会垂头发蔫,象倒挂金钟垂丝海棠。比如玉兰、荷花则宜于俯视才能看见它的花蕊(一般人看花都想看看花蕊),倘画荷花采取平视,则花瓣左右上下平伸则不美,如俯视看见小莲蓬的上面,则花瓣变化就多了。还有的花宜于正面和八、九分侧面去画,例如,喇叭简状的花不宜正面去画,因为正面画不出筒的深度来,如采用七、八分侧面则容易画出它的筒状来。
2、写生须注意的问题:
(1)在写生之前要多看古今名作,学习他人的表现方法和构图方法,做到心中有效。再到生活中去,就会找入画的姿态了,回来时在整理构图的也比较容易,但也不能用他人的框框去硬套生活。
(2)造型要求准确,要经得起检查,不贪多求快(慢慢的画不象用橡皮擦去再画,以画象为准),要九朽一罢。
先看准选择入画的花的大轮廓是什么,然后由近及远、由前至后,一个瓣一个瓣的细画,画完后再检查每个瓣是否能结蒂连心,倘归心不好就要擦了再改,以画象为好,这样既做造型练习又为创作搜集素材。
(3)写生要注意搜集三手材料和记录颜色。
先把一枝花由花到枝、叶、梗全认真地画下来,既能认识它的生长规律又做了造型练习。
搜集各种花头的正面、侧面、背面、花苞、叶子的不同形象,左右前后的各种不同姿态,做为整理创作的备用资料,在构图时根据需要采用。
画缩小的各种大势,用速写方法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搜集不少构图支架,结合起来上述两手材料,就可创作出各种不同的构图。
3、整理
写生过后要经过一番整理过程,方能进行创作。
提炼取舍,概括集中;抓住主要的具有代表性的东西,也就是抓住它的特点,方能传神。工笔画不是有纹必录,而应删繁就简。比如叶子有许多叶筋,有的叶子中筋不突出就可以只画主筋,而不画复筋,如春天嫩叶;但有的叶子复筋很明显,那就不能舍,如樱花和栀子花等;有的叶子主筋分布不规律,如向日葵叶,它左右有数根侧筋必须画,方能显出它与一般叶子之不同之处,也就是它的特点。
整理步骤:写生稿子要在记忆犹新的时候进行整理。将铅笔稿勾成毛笔不能在原作上勾,要保留第一手写生资料,最好用拷贝纸蒙在原稿上进行整理,勾出主要的东西,舍去次要繁琐过多的枝叶,进行必要的艺术加工。整理时要特征具体,结构明确,不典型的要略加修改(如病态或虫咬过的,不正常枝叶),不要自然主义地都勾出来。花和叶的大小比例要突出花,叶子不可过大过多,叶子画大了相对比较花就显得小。
4、创作
要有社会主义的时代气息,方能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所喜爱。
继承传统技法,要多看古今名作,画花鸟画,不仅要专门钻研花鸟画、山水和人物画,也要多看多学,要学习他人的表现方法,各个时代的风格和特点,我们要多分析研究,不可因袭成规只学习其面貌,丢掉其实质,不要落在陈旧的窠臼中,要突破陈旧的程式。在表现手法上也要灵活,前面所讲的各种技法,是我通过几十年的学习和实践所总结的心得体会,技法多种多样,应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不可拘泥于一法,即古人所讲的“法无定法”出新不只是题材内容要出新,在表现手法上更应有所创造,对自然界中的花鸟、虫鱼、瓜果、蔬菜,我们要带着热爱生活的健康审美观去描绘它们,取其欣欣向荣、朝气蓬勃、生动活泼的形神,舍去影响主题的不必要的繁琐部分,所以对生活的再现,不是照相,而是有意识的有所夸张和剪裁,做到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1)、立意。
作画必先立意,你选择什么内容,如何去表现它,必须先要主导思想,“意”实际上就是作者在表现客观的同时表现自己的感受,表现客观所给予我的想象或联想,表现作者对客观的爱憎,以及其他的感情。这就是说你要画什么,先要对你的画的对象所理解、有所感受,然后有取舍的反映出来,再去感染别人。中国古典家具中的白描图案,就是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体现几千来中华民族的审美观点,是几千年中华民族文化的沉淀。花卉草虫是自然属性的东西,何带着不同的情感去描写它,就给这些东西披上了社会的属性。因此,创作一幅要立意,还得画出它的典型环境,就画出意来。一张好的画,不用文学说明,就引人入画,这样才算是有意境的作品。
(2)、朽稿
在创作之前要构思,要表现什么意境、采用什么内容、用什么方法能充分的表达出来,都计划好了,一切围绕你的计划进行,总之思想要领先,技法紧紧跟上。在设想意境时应找你最熟悉的、最有感受,又曾经深入过生活进行过观察体验,并搜集了丰富的资料的题材,然后要根据你的构思进行构图、制作。
如何朽稿(朽稿即是用炭条起稿):先用炭条在透明的白纸上画出主要东西的位置及次要东西的位置,把它挂在墙上看看,所布局的位置是否得当,如不合适,擦掉再画,远看近看都合适方才定稿,然后把所写生经过整理的素材蒙在这透明纸下,把它详细的勾出来,再挂起来看看,远近看着都合适了初稿即成,最好将此初稿找良师益友再给看看,正反两方面意见都要倾听,尤其是批评指教的意见更要重视,认真去分析研究进行修改,改后再挂起来看看,这样反复几遍最后再定稿,即所谓“九朽一罢”。也就是反复推敲,多次修改,最后定稿的意思。
第二篇:山水画写生与创作(20)
山水画写生与创作(20)
3.题款与印章(1)题款
题款是中国画独有的艺术特色,也是中国画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宋、元以后,题款逐渐成为画面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从而使中国画形成了以诗、书、画、印为一体的艺术形式。它们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内容,补充、深化了绘画的主题和意境,同时也增加了画面的观赏性,加大了画面的内容含量,提高了绘画的艺术感染力。
中国画1zihua.com的题款,包含“题”与“款”两方面的内容,在画面上题写诗文叫作“题”。“题”的内容体裁分有题画诗、题画记、画跋、画题等。“款”是指作者的姓名、别号、创作年月、创作地点,也有题款写的是作者的籍贯、年月。如果是赠人之作,又需要写上受赠人的姓名、字号、称谓以及请求批评指正等谦词。
题款的种类分为单款、双款、穷款、多款、长款。要根据具体情况斟酌落款。
落款的写法有很多讲究。画家在自己创作的作品上落款,一般用“写”“画”“作”等字,以区别摹古之作;如果作品师取部分前人的笔意或方法,款中往往记写“拟”“师”“仿”“宗”等。在较工细一类的作品或工笔作品中,题款时一般写“画”“制”;而在较写意或大写意的作品中,题款往往写“戏笔”“戏墨”“戏作”等。款前题诗或短文时,题款可用“题”;记载作品创作中有关情况可用“记”;对作品有评论或鉴赏内容时可题“识”;对作品有介绍和评论的内容时可写“跋”。如他人求画,用“某某属”“某某雅属”。画家主动赠画用“赠某某”“为赠”。画家题款常题一些自谦语,如请某某“教正”。如藏画者不善画,可写“清玩”“雅赏”“雅教”等;如有较高的绘画修养,可题“法正”“指教”,等等。
题款的内容包括记载作品的名称、创作年代、作者的署名;记述作品的产生过程、创作过程及其中的感受;记写作者的自我评价、创作心得、作画经历与行踪等;记述和创作有关的画史、画论、画法,借此表述自己的艺术观点和主张;在题跋中评论作品和画家,记载观赏时的情绪、体会和心得、感想,解释作品的内容,包括鉴定作品的真伪。
第三篇:工笔画理论
是吳教授的教案,我在校園網上下載下來,希望對初學的親們有幫助,,《工笔花鸟画》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美术学、绘画专业国画方向 先修课程: 总 学 时:160(绘画专业国画方向)64 学时(美术学)学
分:7(绘画专业国画方向)3(美术学)理论学时:10(绘画专业国画方向)5(美术学)讨论学时:12(绘画专业国画方向)6(美术学)开课学院:美术学院
适用专业:美术学、绘画专业
一、说明
1、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
中国工笔花鸟画表现花鸟为题材的绘画形式,花鸟画描绘对象,实际上不仅仅是花鸟,大致归纳为:花卉、翎毛、走兽、蔬果、鳞介、草虫等。花鸟画以写生为基础,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传统的绘画艺术形式之一,是美术学、绘画专业国画方向等学习的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与实践,使学生能掌握和了解中华民族传统绘画的技法技艺要领。审美特征,对工笔花鸟画构思、构图、风格流派的基本技法特征有深层的理解。并能熟炼运用这一独特地绘画造型手段来表达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与赞美。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工笔花鸟画,以讲授基本理论知识,示范作画、作品分析与讲解,要求学生进行临摹、习作练习、外出写作创作,着重技能训练,重视理论学习。
2、讲究启发式教学指导,注意因材施教,重视个性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学习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掌握工笔花鸟画的基本技法,培养其创作能力。
3、本课程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本课程的有关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基础技法。掌握运用工笔重新的基本方法,表现生活内容。
难点:如何学生是教学的难点,给学生讲授学生过程的要领和方法。
二、课堂教学时数及课后作业题型分配(绘画专业)章目
教学内容
教学
时数
教学方式或手段
课后作业
一
工笔花鸟画概述
8学时
示范范围
白描花卉技法练习一幅 二
花、鸟的结构与形态
18学时
范画讲解
三
白描花卉技法
36学时
学生临摹
花、鸟着色练习(宋代名画)二幅
四
工笔花鸟画的染色技法
38学时
学生临摹
设色花卉两幅 五
工笔花卉写生
26学时
学生临摹
写生作业稿六幅 六
工笔花鸟画创作
34学时
学生创作练习
创作一幅 七
八
合计
160学时
课堂教学时数及课后作业题型分配(美术学专业)章目
教学内容
教学
时数
教学方式或手段
课后作业
一
工笔花鸟画概述
4学时
示范范围
白描花卉技法练习一幅 二
花、鸟的结构与形态
8学时
范画讲解
三
白描花卉技法
15学时
学生临摹
花、鸟着色练习(宋代名画)二幅
四
工笔花鸟画的染色技法
15学时
学生临摹
五
工笔花卉写生
8学时
学生临摹
设色花卉两幅 六
工笔花鸟画创作
14学时
学生创作练习
创作一幅 第一章 工笔花鸟画概述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节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传统绘画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对工笔花鸟画的审美特征,有较完整的认识。
重点:认识和了解工笔花鸟画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难点:正确领悟工笔花鸟画的审美特点。
第一节:工笔花鸟画发展要领(形成、风格、演变)
第二节:工笔花鸟画独特的表现形式与特征。课后作业
简述工笔花鸟画的表现形式及审美特征。第二章 花、鸟的结构与形态
教学目的:具体讲解工笔花鸟的技法内容,通过介绍讲析工笔花鸟的基本结构与形态。使学生能掌握和了解工笔花鸟的基本方法。
重点:花鸟结构与特征。
难点:概况准确表现花鸟其特征。
第一节 花、鸟的结构讲析
第二节 花、鸟的形态变化
课后作业:临摹学习,花鸟的基本结构。
第三章 线描花卉技法与工笔花鸟画的染色技法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和运用线描、重新的形式表现花鸟画本章节的主要这学习内容是学习工笔花鸟画的重要环节。
重点:运用线和重彩形式表现花鸟、自然界植物等。
难点:学习掌握和运用。
第一节 线条的表现与要求
第二节 线与花卉的结合 第三节 线条的变化与规律
第四节 基本步骤与技法
第五节 色彩形式与变化
第六节 色彩的特殊技法
课后作业:临摹学习宋代花鸟小品两幅 第四章 工笔花鸟写生与工笔花鸟画创作
教学目的:通过去章节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工笔花鸟的学生和创作基本方法。为将来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重点:掌握工笔花鸟画学生的要领和方法。
难点:学习掌握工笔花鸟画的基本创作方法
第一节 观察与感受
第二节 提炼与概括
第三节 造境与构图
第四节 形式与内容
课后作业:学习创作练习二幅。【课程考试】
①白描花卉技法练习
一幅
②花、鸟着色练习(宋代名画)二幅
③写生创作练习作品
一幅
四、使用教材与教学参考书目 【使用教材】
《21世纪安徽省高等美术院校,教材系列》 【教学参考书目】
孙奇峰《中国画技法》
第一册花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年6月
金鸿均《中国画》
人民出版社1996年4月
《宋代花鸟小品》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2年6月
《江宏伟画册》
江苏美术出版社1998年8月
《姚舜熙画集》
福建美术出版社1998年6月
第四篇:工笔画技法(推荐)
工笔画的基本技法
课题:工笔画的基本技法
所用材料:自己画的白描、工笔画进行展示;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展示。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知识让大家掌握工笔画的勾勒、设色。教学重点:注重学习工笔画的勾勒和设色技法。
教学难点:通过讲解激发学生对工笔画的兴趣,然后通过演示让大家掌握工笔画的技法。课型:理论课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自己习作。
教学方法:通过口头讲述和作品展示进行讲述。教学内容:
一、白描
1、用笔
工笔画勾线最基本的用笔方式有以下四种:
(1)中锋用笔(2)侧锋用笔(3)逆锋用笔(4)顺锋用笔
2、勾勒(勾线)
一副好的工笔画,线是至关重要的。清代沈宗骞有如下评论:”意在笔先,趣以笔传,则笔乃作画之骨干也。骨具则筋络可联,骨立则血肉可附。”这里所说的“笔”和“骨”值得就是线。
现代画家黄滨虹先生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五条要求即:平、圆、留、重、变。
平:指的是用笔时力量要均用,不可忽重忽轻,要笔笔到位,力透纸背。
圆:指线条要圆润而富有弹性,在线的转折处更是有如折钗股般的韧性。
留:用笔要收放自如。
重:行笔时根据不同的表现对象不断的变换,或者行笔的速度上或迅疾或舒缓或棱角分明或圆润流畅。
二、设色
传统的工笔画的着色方法总体上可以分为:褪染、冲染、分染、提染、罩染、湿染、背染等。
褪染:是传统工笔绘画着色时使用较多的一种着色方法。一手执醮颜色的笔,一手拿清水笔,先以醮颜色的笔染染再用清水直接接染过去,从而使画面产生由浓到淡的变化。
冲染:也叫积水法。
分染:即分层着色,古人称之为:“三矾九染”也就是多染色的方法。提染:顾名思义,就是为了加强画面的层次感,整体感,对画面的某一局部所作的“微调”
罩染:以现代人的眼光看,罩染其实是统一的画面色调的一种方法。湿染:就是趁着湿染色。在一定的形体内,先以清水涂湿,待其要感未干,染出深浅浓淡。
背染:就是在画面的背面染色,使画面更后缀丰富。
第五篇:工笔画教案(上)
工笔画教案(上)
第一单元
工笔画的工具和材料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中国工笔画所需要的工具和材料,对其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教学要求:对传统和现代工笔画所需材料和工具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其属性、特点。
教学重点:传统工笔画所使用的工具和材料的特性。
教学难点:现代与传统工笔画使用的不同材料产生的不同效果,工笔画风格正在向多元化发展。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内容:
(一)版面材料:
工笔画所用的版面材料包括:各类纸、绢等。这是传统工笔画的版面材料。现代工笔画还使用其他版面材料,如水彩纸、高丽纸、皮纸、麻布、树脂布、棉布等。
1、绢
绢的质地光泽细润,很适合画工细严整的工笔墨画,故延用至今。绢为纯丝制就,呈平纹,有圆丝、扁丝两种,有生绢、熟绢之分。圆丝绢又称“原丝绢”,在古代绘画作品中常见。在这种绢上刷上一层胶矾水后就成为熟绢。原丝绢因未加捶砸而保持原来丝的形状,故丝与丝之间略有空隙,虽矾过但仍易漏,故目前使用者少。一般临摹古画时用,但目前也有一些画家利用这种特性,画出别具特色的工笔画。扁丝绢是捶砸后的绢。扁丝绢有丝本色和仿旧色两种,亦有未矾过需作者自己刷胶矾水的,矾过的绢质地稍硬挺,熟绢上色后不会渗开,适合工笔画的细线勾勒、多层渲染等技法,尤其适宜于表现虚幻和朦胧的效果。绢适合画淡彩法,浓淡相间法亦佳。选用绢作版面材料,应注意发挥绢的细润有光泽的特点。绢较之纸,价格稍贵,学生可根据自己经济条件选用。
此外,在裱绢时,要注意抻平绢的横竖纹,因绢丝极易歪斜,尤其是画人物画,容易造成人物变形。
2、熟宣纸
生宣纸经过胶矾水刷制或浸泡就会成为熟宣纸,其性能是不渗水,就是不洇,故适合于画工整细腻的工笔画。它的品种较多,如清水宣、冰雪宣、书画笺、云母笺、蝉翼宣等。这些纸有薄有厚,胶矾水也有浓有淡,薄者适宜画淡彩,厚者适宜画重彩,其中蝉翼宣最薄,冰雪宣最厚。云母宣有微小的云母点,一般用于画山水或花卉,另有洒金笺和各种染色纸亦属于熟宣纸类。此外,熟宣纸还有泥金纸,目前已少见,系用真金涂制。清末任伯年的巨幅条屏作品《群仙祝寿图》即用泥金纸绘制而成,其效果金碧辉煌,华贵而不失雅丽。
3、麻纸类
皮纸、高丽纸、各类民间手工制纸都属此类。
特点:纸稍厚,纤维长,略渗水。
高丽纸有条纹,便于做肌理,加之稍渗水,效果较丰富,故现代工笔画家常用。高丽纸还能吸附厚重颜料,可画重彩法的工笔画,临摹壁画也很适宜。
皮纸以温州皮纸较好,它质地较细,又呈长卷式,有数种长度和宽度,最宽为一米,最长为二十米,皮纸可矾为熟纸。
水彩纸
其性能与熟宣纸近似,水彩纸中质地较细密、比较薄的种类为好。
4、布类 ①棉布:我国西藏的唐卡就是画在棉布上的,但棉布需加工处理。在棉布上加涂一层胶水和白粉的混合剂,干后磨平磨光,此布即不渗水且光洁好用。唐卡绘制方法与重彩法相同,多用矿物色和粉质颜料。现代工笔画也有棉布的。
②树脂布:用化学合成树脂涂制而成,质地硬挺不渗水。
③麻布(亚麻布):用亚麻布原材料刷一层胶水即可。
(二)墨
传统工笔画中的黑色即为墨色。墨有油烟和松烟两种。
1、油烟墨:暖黑色。
2、松烟墨:冷黑色,用于工笔人物画中的头发和须眉。
传统工笔画中使用的黑色还有黑石脂(即石墨)、灯草灰等。灯草灰画蝴蝶很好,很绒,它是中药灯心草烧成。
现在大多数学生都选用一得阁,经济实惠。4 还有红星墨,价格稍高,如若一得阁墨略粗,可进一步研磨。
(三)笔和砚
1、笔
勾线笔:多为狼毫笔。常用的有衣纹笔、叶筋笔、大红毛、小红毛、蟹爪、拖线笔等。还有九紫一羊(兼毫)、花枝俏也很好用。
染色笔:大白云、小白云、中白云和其他软羊毫笔。纯羊毫过软,不宜用。
板刷:做底色用,可作大面积平涂和渲染,宽度可选。
2、砚
砚以端砚为佳,但其他石质硬而细密能下墨的砚也可用,端砚价格昂贵。工笔画所用的砚必须经常洗涤,否则旧墨汁分子聚合成稍粗的颗粒,会影响画面的效果,应随用随研。
(四)颜料
1、透明颜料
朱磦:研制朱砂时漂浮在最上一层的质地较 细的浅红色。
曙红:冷红色。
胭脂(焉支):色相偏冷,不稳定,易变色。
藤黄:又名月黄,有毒不可入口。
赭石:与花青调合会出现沉淀。
花青:易褪色。
2、不透明颜料
朱砂:目前锡管装朱砂并非真朱砂,临古画应用真朱砂,矿物质颜料。
石青:俗名青金石,石青色制好后分头青、二青、三青、四青等数种不同深浅的色相。头青最深,四青最浅。
石绿:俗称孔雀石。石绿也分头绿、二绿、三绿、四绿等。
3、黑色和白色
黑色:即墨色
白色:传统绘画中使用的是蛤粉
目前工笔画所用白色多为水粉色中的钛白,为锡管装,使用方便且色质稳定。
云母粉
4、金色和银色
传统的金色和银色是用纯金箔和纯银箔研制 而成,但价格较高,一般作画可用铜粉或化学合成的金银色代替。
(五)粘接剂
中国绘画的色彩,鲜艳明快历久不变,便是矾和胶的作用。
胶:一般选用明胶
矾(明矾):半透明无色块状晶体
1、胶矾的用途:
①使生绢变为熟绢
②固定色,“三矾九染”
③保护画面
2、胶矾水比例:
“二胶一矾二斤半水”即二两胶一两矾二斤半水,可换算为:明胶60克+明矾30克+水1250克
夏季:六胶四矾
春秋季:七胶三矾
冬季:八胶二矾
按比例配制胶矾水,需注意,明矾对纸、绢的腐蚀作用大,矾重易脆,画的寿命不长,尽量少 7 用矾。而胶大了,画面打滑,颜色、墨色灰白无光。配制时宁稀勿浓。调配时一定要把握好尺度。
(六)笔洗和调色盘
1、笔洗:盛水,用以洗笔和调墨、调色,陶器、瓷器、较大的盛水器皿均可。
2、调色盘:白色蘸碟,不要太大,小、深为好。
第二单元 白描花卉技法
教学目的:通过白描花卉练习,熟悉中国工笔画线条的魅力,掌握勾线的运笔及一般花卉的结构特点、生长规律。
教学要求:熟悉笔墨的属性,运笔灵活自如,对中国画的线条有一定的认识,且能与花卉形象巧妙结合,充分表现花卉的特点。
教学重点:运用线条表现出力感和快感,运用笔墨变化表现花卉的质感。
教学难点:表现白描用线的形式美感;线条与花卉形象、质感、空间感的结合处理。
教学内容:
(一)线
工笔花卉以线为造型基础,运用毛笔勾线,对线条有严格的要求,讲究用笔,追求线条的力感、快感、,所谓“工细兼力”,反对纤细柔弱的线条。
勾线之初,先练习使用中锋,避免侧锋。行笔时,笔尖走在线条中央的即为中锋,一侧的即为侧锋。中锋线条圆润浑厚,饱满而富于弹性,结实而有力感,开始练习勾线时,应注意线条转弯的地方,转弯时提笔,并轻轻转动笔管方向,使笔锋平行圆转过来,保持中锋,避免侧锋折笔即飞白。
线条产生力感的关键在于笔锋与纸面的摩擦,不能为了细,不敢用力,勾出的线浮华无力。勾线时笔按下去,使笔锋对纸面有一个压力,同时又要有一个向上的提力,两力平衡,再用一个拖的力量行笔。只压不提就是“抹”,易出现侧锋,只提不压就是“飘”,线条滑而无力,用线切忌“”“挑”“滑”。
一般勾线,都须有起笔、行笔、收笔三个动作。
1、起笔藏锋:如起笔欲向右行,先向左藏锋顿笔,再向右行,即欲右先左,反之,欲左先右,还有欲下先上,欲上先下,这样笔纸就有了摩擦。
2、行笔:行笔要稳,对纸面压力要匀。中途 转向稍停为“顿”,向后折回为“挫”,顿挫时要调整笔锋方向,不使出现侧锋。中锋圆转用笔为“转”,侧锋方拐为“折”。
3、收笔回锋:每逢收笔都须向来的方向收回,使线的结笔含蓄而有力。
(二)线条与花卉
中国画讲“应物象形”,好的线条必须与花卉的形象、质感、空间感结合得恰到好处。生动地表现花卉的生命力、精神意趣。从对象的结构出发,写出对象具体生动的形,最终达到表现对象内在神韵的目的。
勾线起笔顺序:为了不蹭脏画面,一般白描勾勒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结构关系:当两条线相遇,一线在前压住另一条线,即为前压后。
(三)边缘线与折面线的处理
花叶的轮廓线大致可分为两类不同的线条
①叶片和花瓣转折时产生的折面线和花叶的主筋,这种线要勾成饱满、富于弹性的弧线,以表现花叶挺拔的生命力。
②叶片、花瓣的边缘线,这种线变化多端。这两种线条既有对比,又要统一,既表现了花叶转折变化的多姿,又要有线条本身的节奏和韵律。
(四)线条的浓淡粗细
白描花卉靠用笔用墨表现花卉的质感,一般用较细较淡的墨勾花,较重较粗的线勾茎叶等。色彩深及厚硬的地方用线粗重、方硬,色彩浅及薄嫩的地方用线轻细、圆柔。一幅好的作品,在用线、用笔、用墨上都应考究,既有变化,又有统一,不能死搬硬套,要学会灵活运用。
(五)白描花卉的花头用笔变化及注意事项 ①牡丹、梅花、山茶的花瓣可从基部起笔,荷花、菊花、百合等花瓣可从尖端起笔。玉兰、木棉用线挺拔有力,牡丹、芍药等花瓣薄嫩多折,勾线可用细线颤笔。
②花头外轮廓要有参差、圆缺的变化,画复瓣花要归蒂连心。
③花筋的处理,花筋不明显的不勾,显著的必须勾好,可以更好地表现花瓣的转折运动,线要细而虚。
④ 花蕊的勾点:雌蕊明显的可先用中淡墨勾勒,雄蕊花丝要勾得细而有力,行笔快捷,收笔 尖细,花丝向雌蕊攒抱,花药用焦墨一点成形。
⑤花萼、花托、花柄的勾法:勾花萼的尖部用笔要顿在一起,短花柄可不勾,长花柄两条线要劲挺有力,摇曳多姿,两条边线要平行均匀,不可忽粗忽细。
(六)白描勾叶的各种变化及注意事项
①勾叶的粗细变化:叶尖薄,叶柄厚,故勾叶从叶柄起笔,由粗而细,主脉也相同,切忌主脉与边缘三条线正交于一点。
②勾长叶与花茎的方法:左臂倚案扶纸,撑住身体,右手执笔轻轻擎起手腕,用小指掌侧微微擦着纸面行笔。
③侧叶脉勾法:勾侧脉起笔时要顿笔藏锋,与主脉结合好,不要歪斜或脱节,每条侧脉的末端都指向叶尖。
(七)茎枝与树本的勾勒与皴擦
①草本茎的勾勒:两条边线平行,出枝的节间略为膨大,行笔注意平行,也要有顿挫。
②木本茎的勾勒:用皴表现树皮的纹裂和起伏,皴擦结合,表现树皮干裂粗糙,起伏转折。勾皴木本枝干多用中锋与侧锋结合,转笔与折笔互 用。注意由老本到小枝、由粗渐细的规律,出枝和生疤处隆起,曲折有形,枝干穿插以“女”字形(斜三角形)为美。
好的白描既要表现花卉的形神气质,又是画家感情和性格的流露,要练好白描就要坚持金石、书法的研习,把他们融合起来,加强线描的艺术趣味。
第三单元、工笔花卉的着染技法
教学目的:通过讲授工笔花卉的着染技法,演示工笔花卉的作画步骤,使学生学习和掌握最基本的分染、罩染、勾填、反衬等传统技法并学习一些特殊技法,能独立完成一幅作品。
教学要求:对传统技法和特殊技法能熟练运用,正确指导学生用笔、用色,对工笔花鸟画产生进一步认识和了解。
教学重点:分染、罩染、统染的区别与联系,特殊技法的表现。
教学难点: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不同,不强调光影,用线表现结构,用色丰富画面,“以形写神”、“以线造型”是传统绘画的艺术基础。教学内容:
(一)传统技法
传统工笔花鸟画技法有分染、统染、罩染和平涂、接染、点染、烘托等,下面进行一下分述。
1、分染
分染用两支笔,一支笔蘸色,一支笔蘸清水把颜色均匀地烘淡,这是表现花叶起伏、转折、明暗及层次的主要手段。分染时用一只手拿两支笔交替使用,所以首先学习一下捣笔(演示)。
2、统染
统染即统一大片的分染,用统染法分出花叶之间大的层次关系。
3、罩染和平涂
分染之后,在渲染过的画面上用透明颜色平铺的方法叫罩染,在分染前先平铺一层底色叫平涂,平涂多是用不透明的粉质色。罩染和平涂时应注意水分的把握,不要使水汪在纸上或留下干印。平涂石色时要薄,遍数多为宜。水色亦如此,以达到厚重、均匀、自然的效果。此外,上色时要等干后再上第二遍,且上过一定程度时,刷一层胶矾水,以固定颜色,“三矾九染”,使画面色彩富丽,生动 厚重。
4、接染
用两支笔各蘸上不同色彩着染,使两色趁湿相互渗接在一起的染法叫接染。接染时两支笔上水分要相当,使两种色彩自然滚动,渗接一起为好。初学可用第三支白水笔帮助接染。
5、点染
不勾轮廓线,用一支笔先蘸上一种色彩,然后在笔尖上再蘸上另一种色彩,一笔按点下去,使两种颜色自然渗和在一起,一笔成形,点出形象轮廓,这种方法叫点染。点染法多用于没骨成形。
6、烘托
大片地烘染底色,以衬托出浅色花叶的方法叫烘托。有平涂和分染两种方法。大片烘染不易均匀,可先用清水把底子铺湿,趁其半干时烘染,同时用一小笔掏空,一支排刷接染。
7、积水
先以淡墨和色彩积水成形,趁湿冲入水或其他色彩,使水和色相互冲激,干后形成班驳印迹,积水法用水要多,冲入色和水要掌握好干湿火候。
8、托色(反衬)
画的正面颜色上足后,仍不满足画面的要求,便在纸或绢的背面染色,一般在绢上效果最好。反衬一般是在完成了分染和罩染之后,翻过来在这块颜色的背面上一层与正面接近明度的石色或水色。凡绢上正面用粉,后面必反衬,着色时要与正面轮廓相合,不可出入,颜色最好上匀。
9、虚染
虚染是指渲染对象时,带有极强的随意性,可有意将墨或色染出界线之外,使画面产生空灵感。
10、立粉
用浓厚的粉质色堆积起来,点成如浮雕般立体的色粉点、线的技法叫立粉,花卉中常用立粉法来勾点花蕊。
(二)特殊技法
1、揉纸
把纸揉皱皴染底色,使底子出现自然纹裂的肌理。
2、拓拍
把纸放在凹凸不平的底子上拓印,或用丝瓜瓤、纸团等拍打底子都可以产生不同的班驳陆离的纹理。
3、喷染 喷弹大的白粉色点表现雪花,细小的色点可代替渲染大片底色,或把某一部分喷虚,制造朦胧效果,可用单色,也可用几个颜色间着喷,还可以将刷过墨或重色的纸铺平,趁湿喷清水,制造斑点效果。
4、积水法
前面已介绍过,不再赘述。
5、洒盐
在染色后趁湿洒盐,盐把颜色推开,产生肌理,干后把盐除掉,效果新奇。
6、油水混用
在国画水质色彩中混入油类或油质颜料,利用油水不相溶的原理,使墨与色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7、用蜡
画生宣空白用胶矾水,画熟纸、绢则需用石蜡,在石蜡画过的地方大片渲染水色,即留出空白。
8、绢后作画
利用绢的透明性,在绢背后勾染,正面虚虚濛濛,也可把主体画在绢上,背景画在托画的纸上,画托好后虚实对比,效果也很好。
9、洗刷 在熟纸上先上重颜色,干后,在纸下垫入有肌理的物体,如水彩纸、粗布、木板等,用刷子蘸清水小心洗刷,肌理自然生动。
10、泼墨
此法常用于大写意画中,但用于工笔画中,却可造成大气磅礴的特殊感觉。
11、驳落
完成勾线,染色后,按照形象及画面的需要,把厚薄不同的粉状颜色涂在画面之上,等厚颜料干后,有目的地将某些部分或揉或刮或用刷子刷,让其自由脱落,造成自然天成的班驳效果。
特殊技法颇多,只要从表现主题,意境出发,我们还会在传统笔墨的基础上创造出更多新鲜的技法。
(三)工笔花鸟画的用色特点 ·
1、活色。
·
2、装饰性与自然生动性相结合。·
3、用色调渲染意境。
(四)工笔花卉着染的形式和步骤
工笔花卉着染有湿染、淡彩、重彩、没骨等多种形式。
1、墨染 用浓淡不同的墨色着染,不用色,充分利用焦、浓、重、淡、清的多种层次及不同勾皴笔法来表现花卉的形质、空间,适宜表现野逸的情致。
2、淡彩
用透明水色为主进行着染的形式。
淡彩的着染步骤:
①染茎叶:叶子正面用花青或墨分染,再统染大的层次,再用绿色罩染,然后可用花青勾侧脉,如染得充分或者是小叶也可不勾。叶子反面绿色的用草绿色分染、统染,罩偏黄的草绿色,亮部分染三绿,用草绿勾侧脉。叶子反面为胭红色的可用赭石调胭脂染叶尖,用淡草绿与之接染或点染,勾胭脂脉。秋天红叶,一种方法是用墨分染底色,罩色时用草绿和赭黄、朱磦、朱砂等色接染,正面偏红,反面较浅;另一种方法是以胭脂或深曙红分染,罩染朱磦。以上两法都可用胭脂勾侧脉。
草本茎的染法与叶子反面相同。木本茎先用不同墨色勾皴之后,用赭墨与青绿色接染,一般嫩枝偏绿,老本偏赭。染完后还要用墨或用花青墨、赭墨、草绿、赭绿等色点上苔点。
②染花头:一般浅色花都以白粉平涂或以亮 面向暗部分染为底色,然后用各种色彩分染。如白色花用淡草绿加少量赭石调成芽绿分染;粉红色花用淡曙红分染;黄花用藤黄分染,最深处可在藤黄中加少量赭石分染;浅藕荷色可用曙红加少量花青分染。也可以用各色与白粉接染。
橘黄色花头用藤黄加白粉打底,用朱磦加藤黄分染。
朱红色花先用深曙红或胭脂分染,罩染朱磦。
③点花蕊:点花蕊须在花头染好后进行。雌蕊明显的先勾染雌蕊,如牡丹雌蕊用草绿和胭脂接染,用胭脂勾筋。雄蕊多数用白粉勾花丝,用浓藤黄的粉立粉法点花药。
3、重彩
用石青、石绿、石黄、朱砂、蛤粉等不透明石色为主进行着染的画法称为重彩。重彩画鲜丽凝重,有浓厚的装饰风格。现代多与淡彩法结合。石色不易染匀,必须薄涂多次,且必须在底色上罩一层胶矾水固定色。
4、没骨
没骨法是用墨线勾勒轮廓,只用着染色彩的水迹形成花叶形象的方法。
①工细没骨画法:白描稿放在纸、绢下面,然后按淡彩的分染、罩染法或用接染、点染法着染,干后勾脉,点蕊。
②接近意笔的点染法点出花叶形象,笔触自然生动,熟练的点染法也可用生宣纸画。
总之,现代工笔画的材料越来越丰富,技法越来越新颖,同学们也可根据自己的立意进行大胆的创新实践,不必拘泥于某些格式,但一些传统的技法还是不能丢弃的,在保持传统技法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使自己的画面更加完美。
第四单元 鸟类的结构与形态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鸟类结构与形态,在绘画过程中灵活运用,准确刻画鸟的形象。
教学要求:了解鸟类各部位名称,羽毛组织结构以及各部大致比例、弧度;了解鸟类的分类和特征,在绘画中突出各类鸟体不同特点。
教学重点:鸟体各部大致比例、弧度 教学难点:鸟类的分类和特征
教学内容:
(一)鸟类的结构与形体
鸟类属于恒温、卵生的脊椎动物。鸟的躯体 形成一个梭形,鸟的前肢演化为一对翅膀,全身遍被羽毛。
1、骨骼:鸟类骨骼露于体表的是嘴和下肢。上嘴骨与头愈合在一起,下嘴骨游离,由韧带与上嘴连接。下肢的股骨于胫骨大部分包在腹内,鹤类与鸡类的胫骨露出得多一些。鸟腿为跗蹠骨。鸟爪有四个脚趾,第一趾向后包括指甲在内有骨两节,由内向外数,第二趾三节,第三趾四节,第四趾五节。
2、鸟体各部名称:头部包括上额、头顶、枕部、前颈、后颈、侧颈、喉、眼先、眉线、耳羽、颊,身体包括背部、胸部、腰部、腹部、肋部、尾巴、上尾筒、下尾筒、翅膀,腿部包括内趾、中趾、外趾、后趾。
3、鸟体羽毛的组织结构:鸟体羽毛可大体分为两类,一称为“翎”,一称为“毛”。古人曾把画鸟称为画“翎毛”。
“翎”指较大的比较硬挺的羽毛,中间生有明显的羽轴,与两侧生的羽枝区别分明。翎生在翅与尾,在飞翔时起主要作用。
“毛”指比较柔细的绒毛,羽轴和羽枝区别不明显,它们起着保护体温的作用。毛的生长有一定的 走向,背面、腹面与膀上的毛走向都不同。
4、鸟的形象与体面:
鸟的头部和躯干是两个卵形,联上颈部、加上翅尾就形成鸟的形象.鸟的翅膀张开大致可分为三种翼形:方形翼(鹰翼)、尖形翼(信天翁类)、圆形翼(一般鸣禽)。
鸟的尾羽形象变化很多:如平尾(鸥、鹭等)、凸尾(如伯劳)、尖尾(如雉类)、契尾(啄木鸟)、圆尾(鸠、鹊等)、凹尾(绣眼、白玉鸟等)、燕尾(家燕)。
画鸟的角度要变化多样但不宜画正前、正后、正侧等,因为这些角度易呆板。
画鸟的形象不要照相式地自然主义的描写,可加以夸张改造,使之更美。
为了更好地塑造鸟的姿态,可以借用素描中分面的方法,用辅助线分析鸟的体面关系,这样可以帮助我们画好一些难于表现的姿态。
(二)鸟的分类和特征
鸟类按照生活地域、留居和迁徙,可分为留鸟和候鸟两大类。画鸟补景时必须注意季节的变化。鸟类按照生活习性和外形特征可分为八大类,各类鸟因食性、觅食方式和生活环境不同,形成各不相同的体型特征:
1、走禽:鸵鸟等,翅膀退化,腿长坚强,不常入画。
2、游禽:鸳鸯、鸭、鹅、雁等。游禽类颈长,嘴扁而宽,眼睛靠上,头略呈三角形,前高后低,胸部宽阔平扁,尾短小,足短并有蹼。
3、涉禽:鹤、鹭等,常栖止于浅水地带,习惯长时间站在水中等候鱼虾游来,啄而食之。涉禽颈长、腿长、嘴长、尾短。鹭鹳类趾间也有蹼,但不如游禽发达,爪四趾着地。鹤类无蹼,后趾退化不着地,前三趾分开角度较大。鹤类飞时颈蜷缩。
4、鸠鸽:鸠、鸽等。鸠鸽类头圆,上嘴基部有一对皮膜,胸宽、翅膀大、善于飞翔,腿短而强,眼、爪多为红色,多数嘴尖长。
5、鹑鸡:鹌鹑、石鸡、雉类、孔雀等。鹑鸡类食性很杂,常刨土觅食谷物种子;头部略呈三角形,前尖后宽,上嘴长于下嘴,尖弯但无钩,爪亦较强;翅膀短圆,善走,不善飞翔。鹌鹑类尾短。雉鸡类多有漂亮的长尾,头有羽冠或肉冠,脸部多裸露肉皮。
6、猛禽:鹞、鹰、雕、鹫等。猛禽类食肉,性格凶猛;头部扁平;上眼眶突出,眼大凹进,并略向前集中;嘴部粗壮弯成尖钩状,嘴的基部有蜡状膜或羽须,口裂大,延伸至眼下方;腿爪粗壮,指甲弯成尖钩状,是捕食的利器;翅膀强大厚硬,一列飞羽张开如手指状。
7、攀禽:啄木鸟、鹦鹉、翠鸟等。攀禽以善于攀缘树木为特点。啄木鸟与鹦鹉的第四趾转向后方;翠鸟的二、三趾基部相连,三、四趾并生,只能攀枝,不宜落地。
8、鸣禽:鸣禽是鸟类中最进化的一类,善飞翔,善跳跃,有声带,善鸣叫,嘴形因食性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