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谈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摘要]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之具有更大的适应社会变化能力,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道德,文化和精神素质,以确保中华民族长盛不衰。素质教育实际上是一种对青少年的基础素质的教育。基础素质大致包括身体和生理素质、心理素质以及社会文化素质三个方面。生物学教学是提高学生基础素质的重要内容,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着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生命科学知识、德育和美育知识,而且是一门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和思维能力的实验课程。搞好高中生物学教学,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
[关键词]高中生物 素质教育
1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中学阶段的人体生理卫生知识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有关的人体结构、生理、卫生知识和青春期心理健康知识,加强学生的卫生观念,指导学生通过参加适宜的体育锻炼与体力劳动,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提高学生的身体适应能力,正确对待青春期的生理变化,促使学生青春期心理的健康发育,保证身心健康成长。
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中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对身边的生命现象有许多疑惑,因而参与教学双边活动的积极性高。如果教师能结合教学内容,精心组织趣味性的材料,开启学生思维窗户,引导学生有目的、有准备的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会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对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提高综合素质的目标具有深远的意义。
3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不怕吃苦与合作互助的精神
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许多生物学的知识都可以通过观察、动手实验获得。生物实验是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开发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渠道。通过实验课教学,指导学生积极探索,发现问题,辩证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科学思维,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事物,获得有益的知识。这将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随着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单靠学校所学的知识是不能满足学生今后工作需要的,因此,搞好实验教学,教会学生探索能力,掌握独立获得科学知识的方法,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高中生物学实验过程能培养学生不怕吃苦,互助合作的精神,为学生将来的工作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4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
高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充分利用生物学科中丰富的德育内容,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促使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
4.1爱国主义教育。我国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还有许多世界著名的珍稀物种,如我国的裸子植物资源占世界首位、鸟类种类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之一,还有珍稀大熊猫、银杉等。同时我国的生物学研究硕果累累,如:1965年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81年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转运核糖核酸„„通过生物学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尊心,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4.2国情教育。通过介绍我国现阶段的人口情况,人均资源状况,如:人均耕地只占世界人均水平的1/
4、草原只占1/3等,树立危机感,使学生深刻休会到保护生物资源,控制人口,以及计划生育的重要性。
4.3生态意识教育。生态问题是当今全球的热门话题之一,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气候的异常、水灾、沙漠化、沙尘暴„„人类在承受着大自然无情的报复。通过生态学基础知识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认识到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的关系的重要性,从而身体力行地投入到自然保护中去。
4.4法律意识教育。我国颁布了《草原法》、《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婚姻法》等,通过生物学教学,可使学生深刻地加以理解法律中科学道理,规范自己行为,树立自觉遵守法规观念。
5实施美育,培养学生的正确审美观,促使学生思想情感的健康成长
美育的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感受,鉴赏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他们在思想感情上获得健康成长。
5.1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生物内容与大自然联系十分密切,它的美主要表现为形状美、色彩美和声响美等,是一般美感中最基本的形式。中学生对大自然充满着好奇,教学中尽可能地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指导他们观赏与研究大自然中美的生态景观,如:多彩的蝴蝶,多姿的鸟类,和谐的山林、田园、河流景观„„使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得到提高。
5.2培养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高中生由于受到文化修养、社会经历和生活习俗的影响,对美的感受处于初级阶段。教师用正确的审美观点,指导他们对美的事物进行美的分析、比较和鉴别,培养和提高他们正确鉴别美丑的能力,培养学生自然的和谐的审美观。
综上所述,生物学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优势学科,搞好中学生物学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通过生物课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生物学知识,形成基本生物学观点,掌握一些科学方法,为他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现代化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打下必要的基础。”可见,搞好高中生物学教学,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高中生物学教学大纲所要求达到的目的。在教学之中我们一定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现代心理学一个重要的教学原理。我们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个是一个教学艺术的问题,也是一个长期教学经验积累的问题。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要找准兴趣的诱发点。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护好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篇:谈在化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实施
谈在化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实施
太湖乡中学
谢泽平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当前我国基础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素质教育应运而生,它要求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要培养学生认识、发展、创造及动手能力,在化学教育中把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放在首位。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词:素质教育
化学教学
创新能力
一、教师自身素质的转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证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首先改变教师观点,明确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只有实施素质教育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才能适应21世纪的发展的需要。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从提高学生素质出发,把教学内部规律和教育目标,及把为什么教作为怎样教的出发点,确立以升学为本,教为学服务的意识,同时大力改进课堂教学。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教学对象都在变化,课堂教学就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适应培养目标的需要,勇于培养探索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目的。
教师要树立新型的人才观。过分教师的人才观过分强调共性,往往一个标准、一个模式,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这种人才很难适应科技迅猛发展和知识经济的挑战。为此,现代的化学教师必须树立不居一格的人才标准。不但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而且要真正把创造性、创新精神作为衡、培养人才的一项核心内容。在化学教学中要积极鼓 励学生异想天开、标新立异、敢于开拓、勇于创新。
教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和广博的知识和素养。化学教师应具备扎实的化学科学素质、化学文化素质、化学技能素质、化学应用素质、化学思维素质。只有具备扎实的基础,才能适应化学知识的积聚增长,了解化学发展的方向。专业水平不高的老师不是一个合格的老师。当今社会的发展,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不断融合,这种趋势必然会在中学化学教学内容上体现出来,这就要求未来的化学教师除了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广博的相关科学知识。中学化学教学大纲和高考大纲对学生从数学物理哲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也反映了当今科技时代对化学专门人才的综合素质的要求。
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具有较高的教学技术。化学教师要熟练运用化学教育科学理论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并在化学教学中锻炼自己的教学技术。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和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课堂教学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和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采用最佳教学手段,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课堂教学,使教学活动其真正建立在学生自己活动自己探索的基础之上,为学生思考探索发明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如为了探索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发生反应,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然后得出实验结论。在讲离子反应时,教师可设计多媒体动画,让学生总结出离子反应的实质。
二、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 当前,我们正面临着新技术革命的挑战,要培养具有适应未来挑战, 有开拓进取精神,有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只有让学生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要结合实际,把将要发现的知识,跟社会主义建设相联系,跟日常生活相联系,跟近代科学相挂钩,从而使学生认识“发现”的价值,形成良好的内在运动,进一步迸发出探索的热情。如:在学习溶液的酸碱度时,可引导学生通过自然界花色的变化,与周围环境的酸碱性有关系。又如在讲缓慢氧化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苹果和茄子在空气变色的原理,及家里收集的谷子为什么一段时间以后会有热量,还有酿酒的过程等生活的例子。又如开启汽水、啤酒瓶塞后气泡溢出,炎热的夏天池塘、水坑内泛起水泡,夏天鱼易浮在水面上层这些常见的自然现象,从而解释气体溶解度随压力增大而增大,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通过与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换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也必然会使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向素质教育靠拢。
三.加强实验教学,注重学生的科学探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不仅能为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及其变化规律提供实验事实,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所以教师首先转变思想,明确实验教学的重要性,然后在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中采取相应的措施指导学生:①明确观察的对象;②怎样观察;③怎样设计实验步骤;④怎样操作;⑤怎样处理实验中出现的异常 问题;⑥怎样书写实验报告。
教师应改革实验,精心设计实验,从一些奇妙的化学现象制造悬念,设置情景使学生产生急于探究化学原理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象“绪言”课,是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第一堂,他们怀着一种激动好奇的心,睁大眼睛看“化学”。这种好奇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时机,所以在这节课里设计一些趣味实验:①象白纸写字(课前用酚酞试剂将字写在滤纸上,实验时向滤纸上喷洒氢氧化钠溶液);②用碘蒸汽做指纹实验;③烧不坏的手帕(将浸染了70%的酒精溶液的手绢燃烧)④魔法点灯的实验,能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吸引学生去探索,去刻苦努力学习。然后教师再精心演示实验,如有些实验须提前准备,如二氧化碳使浸有紫色石蕊试剂的干花变色,如果干花浸染的不到位,实验现象就不明显。教师规范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指导学生学会分析化学现象,认识化学本质,归纳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积极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通过科学探究,可以在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体验探究的乐趣,形成和发展探究的能力。化学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并通过积极的探究去解决问题。如:湿润的石蕊试纸放在盛有浓氨水的试剂瓶上方变红,而干燥的蓝色试纸不变红,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激发学生的探究 兴趣和欲望。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将探究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突出实验的创造性,发挥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氧气的制取实验: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设计:实验室制取氧气需要哪些化学试剂(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或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或过氧化钠和水)?它们在哪些仪器中进行反应(试管、烧瓶、烧杯等)?怎样才能易于收集氧气(排气、排水)?这样的实验设计将装置原理蕴涵在探讨设计之中,既具启发性和探讨性,又包含了创造性思维训练,而且融问题、讨论、尝试、操作于一体,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技能,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意识”,同时又训练了思维及科学方法,增强了实验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质。
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深挖广掘,创设创造教育情境。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创设刺激思维的情境,设计创新型教学程序,对学生提出引起思考的问题,使课堂上充满积极的创造氛围,从而把创造教育的内容灌输给学生,最后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进而发展成为创造素质的目的。例如关于酯的概念的教学中,酯的定义为“酸与醇的反应的一类有机化合物。”但氢卤酸在一定条件下与醇反应的产物却是卤代烃。通过引导,师生共同归纳出酯的更确切的定义:“有机酸或无机含氧酸与醇反应生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称为酯。” 评史论奖,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高中化学中,结合教材,有意识地介绍若干化学史,化学家获奖情况及最新科研成果,向学生讲述科学家的奋斗史等,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造品质及标新立异的创新精神。例如,在硝化甘油的知识的教学中介绍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如何经历艰险,冒死研制成功烈性炸药——硝化甘油,并在化学上有许多发明创造,在各国共取得三百多项专利权,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逝世后,还把其创造的巨额财富部分捐献给国际社会,设立诺贝尔奖,奖励对人类有巨大贡献的人。其中获此殊荣的华人得奖者已达六位之多。激发学生青年时代认真读书,打好基础,将来像他们那样发明创造,攀登世界科技高峰,为祖国、为中华民族争光。又如在有关碱的知识的教学中,介绍我过著名科学家侯德博士,求学时创清华大学十多门功课门门满分总分一千多分的奇迹,走出社会后通过不断努力,创造“侯式制碱法”这一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制碱法,第一次在世界现代先进科技领域中,有黑头发
黄皮肤的炎黄子孙占有一席之地,成为中华民族中的“科技泰斗,士子楷模”。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最终要通过教师的活动来实现。教师思想观念,教育观念转变了实施素质教育才能有保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优化课题教学结构,使素质教育始终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以提高全民素质,振兴中华为己任,在工作中作成开拓性创新性的贡献。
第三篇:谈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谈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罗周鸿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基础教育必须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转轨,已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共识。所谓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和提高全体公民的基本素质为最终目的的教育。而小学的素质教育是指以开发儿童身心潜能,培养和提高儿童各方面素质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社会文化(包括思想品德)的传播为宗旨,以心理品质培养为中介,以身体素质训练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其最终目标是造就具有良好素质的合格公民。①
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我国公民应具备的的文化素养之一。因此,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直接影响人的文化素质、思维品质、思想品德、生理和心理素质的形成。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重智育轻德育、重讲解轻学习、重课内轻课外、重“学会”轻“会学”的现象,束缚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意识的培养。要克服这些不良倾向而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明确小学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是着眼素质、加强基础、培养智能、重视德育、发展个性,教学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地、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从而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创造。为此,本文试就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谈几点个人浅见,就教于专家和同行。
一、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
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素质教育的一大本质特征。
提高民族素质,必须从培养每一个人的素质入手,因为每一个人的素质是民族素质的基础,民族素质是每一个人素质的融合和升华。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素质的提高。在教学实践中怎样去实现这一目标呢?笔者认为,要使教学能促进全体学生的最大发展,以下两大教学措施不可缺少。
1.正确对待学生的个别差异。
首先,要相信所有智力正常的儿童都能学好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经验表明:数学成绩不佳儿童中的绝大多数都不是由于自身的智力因素造成的,主要是由于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和教学条件造成的。因此,我们不能把差生形成的原因完全归结为智力上的原因,更不能将差生和“弱智”简单地划等号。对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树立起每个学生都能学好数学的信心,这是搞好面向全体学生的根本保证。
其次,要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由于每个儿童的先天素质和后天影响在事实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这种差别的结果必然要反映为他们在学习兴趣和动机、学习气质和能力、学习方法和习惯等方面的个别差异。显然,一个地区、一所学校、一个班的学生在学习水平和学习效果上不可能整齐划一。对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承认这种客观差异,并以此为依据去有针对性地实施小学数学教学工作。
2.正确处理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
从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学生的个别差异在客观上制约着我们的教学,而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又决定了我们的教学必须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必须正确处理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通过因材施教去实现全体学生最大可能的发展。这一措施具体落实于教学实践,就要作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第一,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进行教学,使全体学生都能达到大纲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确保大面积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二,切实转化低差学生。因材施教的关键问题是解决好差生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采取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帮助差生,转化差生。首先,要关心并鼓励差生,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使他们建立起能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其次,应采取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辅导差生,帮助他们尽快弥补知识掌握上的某些缺漏。辅导差生既要注意给他们弥补知识的不足,更要注意给他们弥补学习知识的方法,让他们逐步学会学习。另外,还可以采取暂时降低某些较高要求来转化差生,先只要求他们完成大纲所规定的最基本的学习任务,使他们能亲自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树立坚强的自信心,然后再逐步提高要求,从而使他们不断进步,最终跟上全体同学的学习步伐。
第三,鼓励优等生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首先要防止优等生产生自满情绪,通过对他们提出较高学习要求,使其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其次,经常给他们适当布置一些富有思考性的习题,以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通过上述诸措施,使全体学生在“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目标体系中,每个人都能得到对他们是最大可能的发展,以此实现素质教育关于面向全体学生的客观要求。
二、教书与育人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思想品德几方面的全面发展,这既是素质教育的又一本质特征,又是它的一项核心任务。
小学是实施义务教育的第一阶段,是促进人的心理全面发展的奠基工程。在整个小学阶段,小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能力的培养,课业负担是否过重,心理素质能否得到发展,都直接影响到他们个性的全面发展,对他们的一生均有深远的影响。所以义务教育大纲中,将结合数学教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放在与“双基”和“能力”培养的同等重要的地位。
1.增强教书育人的意识。
教师要充分认识教书育人的重要性,理解思想品德教育的内涵,有意识、有目的地结合数学教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首先,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意识,提高精神品质素养教育的自觉性。其次,深入挖掘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精神品质素养教育的因素,明确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小学数学教材,作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载体,它本身就具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功能。教师可以结合教材有关内容,适时选择富有教育意义的、形象生动的插图,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以及我国数学史上的优良传统等内容,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例如,我国领土辽阔广大,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我国的长江是世界上第三大河,长6300千米。在讲“百分数的认识”时,引用这样的数据:“中国人民用占世界耕地面积7%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上21%多的人口。”简单的两个百分数,自然地进行了国情教育、人
口教育。还可以通过介绍祖冲之在1500年前计算出圆周率π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比欧洲早1000年,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由于数的产生和发展依赖于人的实践活动,数学中的一些概念和运算方法与实践密切相关,数学概念的形成不单是由于客观世界本身存在着量的规定性,还取决于人们测量、计量、度量和操作实践,因而在概念教学时,密切联系实际,向学生渗透一些“实践第一”的观点。例如,教师有意识地把加与减、乘与除、积与商、正比例与反比例、等与不等、分解与组成等种种联系形象地提示出来或让学生去发现,渗透矛盾的对立统一观点;通过引导学生发现概念之间、公式之间、几何图形之间、量与量之间、比与除法和分数之间等相互关系,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通过“变中抓定”、“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一题多变”等训练,渗透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结合课堂教学,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不畏困难的精神,养成计算仔细、思考认真、书写工整、检验一丝不苟、听讲聚精会神、答问井井有条,以及课前自觉预习、课中主动参与、课后及时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坚持学生主体性意识,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要着眼于21世纪人才素质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条件让学生主体性得到发展,培养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又有独立的人格和创造精神的开拓型人才。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归根到底,学习是学生内部的活动,谁也不能替代。因此,学生最主要的特性是主体性。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学方案,考虑课堂结构,把学生真正当成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让全体学生自始自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
1.尊重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活动中,只有对小学生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教师要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尤其是低差学生,对他们更要少批评多鼓励。从而建立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产生与教师合作的欲望。
2.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
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创设各种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积极参与主动地学习。这样也可以使学生敢于暴露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一些疑难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以此一方面让他们加深所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独立的个性。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特性”时,有的教师就是先拿出用三根木条钉成的三角形框架,让学生用力拉,怎么也拉不动,学生便对三角形的特性有了最初步的感性认识。接着又拿出一个平行四边形是的框架说:“大家都知道平行四边形是容易变形的(随手在两对角拉动几下),现在我在它的两个对角钉上一根木条,谁再来拉拉看?”学生还是拉不动,教师问:“为什么又拉不动呢?”在变化对比的情景中,使学生又进一步认识了三角形稳定性。最后请每个同学拿出三根小棒(已用它摆过一个三角形),看一看能不能摆成和刚才自
己不同的三角形。学生动手摆完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为什么不能”,从而使学生对三角形的特性有了深刻的理解。这样,从演示到实验,从静态到动态,教师讲得很少,只在关键时给予点拨、引导,把学生的思维真正激活了,讨论中大家都争先恐后发表自己的见解,真正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3.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
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让他们从小学会学习,这既是未来社会对基础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素质教育必须完成的一项基本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学习方法的教学,让学生切实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如实际操作、直观感知、抽象概括、演绎推理、迁移类推、系统整理知识等方法。通过这些方法的掌握,促进他们学习能力的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
第一,重视学生获取知识过程的教学。
传统的应试教育由于关心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主要是书面考试成绩),所以通常只注重知识结果的教学。而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根本目的的素质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学生获取知识过程的教学,让他们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得掌握数学知识的方法。搞好学生获取知识过程所要做的工作很多,其中有两大措施必须引起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一是教师要正确再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根据数学知识发展的逻辑顺序去进行再发现。如在乘法口诀教学中教师就应以乘法的含义为依据,根据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从相同加数连加的过程中概括出乘法口诀,这样使学生明确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每一句乘法口诀所表达的意思。二是要注意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展现获取知识时“想”的过程,以此帮助学生实现认知过程与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主动适应,使他们从中获得掌握知识的途径与方法。如在“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教学中就要特别重视“看第一个加数想它的凑数”、“分第二个加数”、“凑十”和“10加几”等计算步骤的展现,以此让学生主动发现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第二,教给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
如果说学习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那么思维则是这个过程的核心成份。显然,要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必须要先让他们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其一,要教给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基本的思维方法,并让他们逐步学会用这些思维方法解决学习中的具体问题。其二,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既要明确思维的起点,又要能把握思维发展的方向,使其思维过程能够顺利地进行。其三,严格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有根据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使他们的思维过程能够有序地进行。
四、切实改革评价制度②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改革评价制度。评价对教与学的活动具有诊断、反馈、激励的功能,是牵动教育全面性、导向性的一根杠杆,考什么、怎么考制约着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应试教育,就是在统考指挥棒的下面,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争取高分而学,甚至“分数”在相当程度上已成为评价学校、教师的唯一标准。而素质教育的评价应当是全面的,不仅要有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评价,而且要有对学生思想品德、认知能力和非智力因素的评价等。
1.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尤其要重视后者。
由于小学数学具有很强的前后连贯性,利用形成性评价对学习过程进行测查,对学生更有激励作用,也便于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弥补随时可能出现的漏洞,消除隐患,保证整个学科整体的教学成果。
2.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注重培养自我评价的能力。
通过自我评价,教师可以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从而推动教学的改进;学生可以增进自我控制和调节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学得主动,学得成功。
3.笔试、口试与实际操作测试适当相结合。
根据数学课的特点,除了常用笔试、口试方法外,有些内容如几何初步知识等可采用实际操作方式考核,看一看每人测量、作图、制作等的实际能力,以全面了解被试者的实际水平,进一步改进教学。
________________
第四篇: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附件一
黔东南州中小学(职校、特校、幼儿园)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登记表
(内容注明:□普通高中、□普通初中、□小学、□职校、□特校、□幼儿学校,请在□内
论文学科有: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心理、德育、思品、科学、信息教育、职教、特教、幼教、学校管理及其他。
注:此表可复印,必须订在论文首页。除最后两栏外,其余均由作者填写。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杨秀华
摘要:要实现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根本性转变,关键在于深刻领会并贯彻落实新课程的目标要求,打破传统思维和习惯,扩大教育视野,从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出发,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教育素材,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强调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并据此改变历史教学评估的手段和标准,唯其如此,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便有了源头活水和通畅的渠道。
关键词:初中历史素质教育实践探索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邓小平同志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科学技术是关键,基础在教育。教育在发展知识经济的进程中,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各类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的历史使命。中共中央在《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开创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的新局面。因此,学校贯彻和实施素质教育势在必行!但是,我们有些教育工作者对素质教育认识不够,教育观念陈旧,没有很好地把握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原则,依旧使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顺从的地位。
诚然,要贯彻和实施素质教育,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以造就“四有”新人为目标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但是,课堂教学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渠道,因此,素质教育必须落实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在课程改革和学科教育中。那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呢?下面谈点个人的见解。
一、建设一支具备高素质的历史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保证
梁启超先生在《中国少年说》指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国之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兴衰,系于教师。教师是素质教育的直接组织者和实践者,培养造就一支具备政治思想过硬、业务素质精良、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至关重要。几年的支教生涯,我深刻地体会到:当一名教师难,而当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更难。因为这份职业是特殊的,不是任何人都能胜任的。漫漫执教路,不仅使我懂得了怎样教书,更使我懂得了怎样育人,而我更懂得育人必先提高自己。人们经常把教师比喻为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表达对教师工作的敬仰。可从教师的角度看,我们考虑更多的恐怕应该是怎样让知识的蜡烛更持久灿烂。尤其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我们的许多知识已经严重老化,切不可有吃老本的思想,而应不断学习,进行知识充电,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教育部长陈至立指出:“只有具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有力地推动学生的素质教育;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只有了解当今新技术发展新成果的教师,才能站在高科技革命的高度,鼓励学生勇敢探索;只有掌握丰富知识的教师,才能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研究问题。”教师作为人力资源的开发者,为了构筑人类昨天和明天的桥梁,必须从教不息,学习不止。而历史学科有它的特点,它包罗万象,其内容涉及古今中外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和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历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在塑造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历史观和开发他们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有着包含政治课在内所有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通过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感、现实感、使命感。因此,作为一名历史教师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和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更要以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为起点,积极而主动地努力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和业务素质。教师必须不断拓展专业基础,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实践历史教学的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无论采用什么方法,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掌握,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就体现在用何种方法把教学内容变成学生的知识,并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最终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始终把引导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即个性兴趣和求知欲放在首位,努力营造“不愤不悱,不启不发”的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能有最充分的感知和理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其中丰富多采的教学活动是引发动机,激发兴趣,发展个性的最佳选择。通过小品表演、动手制作、讲故事比赛、诗歌朗诵会等有积极意义的感知活动,可以强化学生的表现欲、求知欲,进而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比如,我在讲“一国两制”的构想内容时,采用制造意境法和讲授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把历史与现实链接起来,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具体做法是:
首先是播放两首歌曲《东方之珠》、《七子之歌》和朗诵诗歌《国殇》介绍香港、澳门被分离的历史引进课文内容。让学生回忆台湾与大陆的历史,启发学生初步感悟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样顺利地将历史教育与情感教育融合在一起,引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热切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真挚
情感。
其次,实施情感教学:为了探究理性认识。我们必须实施情感教学。比如再次播放香港回归政权交接仪式录像,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为祖国的强大,洗雪国耻而自豪,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当学生一旦进入学习意境,互动课堂即为开始。教师适时展示探究问题,教学这一内容时,我设置了如下问题:问题(1):港澳台问题国家为什么要采取“一国两制”方针?启发、引导学生分析实行“一国两制”解决港澳台问题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互动学习中,我采用了制造意境法、步步诱导的方法,组织及启发学生探究、讨论、分析,结合教师串讲、归纳、小结,使学生更好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其时,这种通过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的策略,就是对学生提高思想素质的过程。问题(2)组织讨论:中国为什么能在20世纪实现香港的回归?探究这一问题时,引导、启发学生进行历史和现状的对比,得出结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走上富强之路。加强对学生进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教育。问题(3)港澳回归的历史意义是什么?问题解决之前,我先播放澳门回归政权交接仪式的录像,加深学生的印象,接着指导学生分析、归纳港澳回归的历史意义,使学生对祖国的完全统一充满信心。通过这种教学实践使得教学方式由原有的教师填鸭式的说教,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模式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学生从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使历史课变为师生互动、学生探求,主体弘扬的课堂,切实提高历史课教学的实效性,达到了素质教育要求的目的。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又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从技术层面上讲,网络技术的发展并开始逐渐打破校内与校外课程资源的划分界线,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使得课程资源,特别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广泛交流和共享成为可能,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相互转化的可能性也就越来越大。和本课程资源相关的影视、录音、录象类资料也是历史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如文献记录片一般能真实生动地再现某段历史,刻画某些历史人物,是重点利用的音视资源,比较接近历史实际的影视作品和娱乐性的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它们或多或少能够提供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有益于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感受历史,增强他们的历史感和历史理解能力。实践证明,历史课程资源是丰富多彩的,历史资源的开发必须多元化和社会化,而要实现这一切需要实现教学策略的转变,而教学策略转变的核心是要实现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根本性转变。而要实现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根本性转变,关键在于深刻领会并贯彻落实新课程的目标要求,打破传统思维和习惯,扩大教育视野,从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出发,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教育素材,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强调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并据此改变历史教学评估的手段和标准,唯其如此,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便有了源头活水和通畅的渠道。
总之,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核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21世纪是创造教育的世纪,未来需要的人才是有创新开拓能力的人才,只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国家才能富裕,社会才能不断进步作为一名历史教育工作者教师誓言告诫我面对成绩,面对荣誉,我没有陶醉,更没有固步自封,而是戒骄戒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勤奋学习新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忠诚我所热爱的教育事业,将自己的一腔热血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学生,潜心做素质教育的先行者,为培养新世纪的优秀人才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如何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心得体会
如何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心得体会
宗永红
2016年11月29日
为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们顺应时代潮流,迎接新挑战的必然选择,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现实基础,同时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如今时代更加严格要求教书育人的教师们树立起“育人为本、德育为首、注重实效”的教育观。“德高为范”,教师只有先以德修身,才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达到言传身教的效果。
学校多次开展关于素质教育大讨论活动,本人也从学习中受益匪浅,慢慢将理论知识融合与工作实践当中。下面我将结合自己在工作实践中的一些做法,谈谈自己在本职工作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如今的教育备受重视,教育方式也由从前的应试教育慢慢转向素质教育。所谓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摒弃应试教育的种种落后观念,树立素质教育的先进教育观念,比如在我的课堂教学中上,我会用最接近朋友的语气和学生们一起讨论问题。为新时代的教育者,应当尊重他们的想法和意见,做到及时的更正与尊重,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生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化。
二、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吸收素质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成果。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用行为去教育我们的学生。托马斯.马尔斯贝丁说过:“没有任何人能给我们提供人类社会远景的终极图画,但有一点可以相信,人类的每一个行动都会产生影响未来的无穷无尽的后果。”是的,榜样是最好的教员,虽然榜样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但它却教给人们许多书本上根本无法得到的东西。榜样的力量在于行动,行动比语言更能说服人、教育人、启示人。行动就是力量。因此教师的言行是孩子们学习的另一本无文字语言的书籍。我常常教育孩子们,做事情要多考虑别人的感受,让他们在小事中学会礼貌待人,尊重别人。有时候我向学生借了支红笔改作业,还给学生时,我一定会说一声谢谢,学生们也会笑着回一句:不客气。正是这些小小的事情,让孩子们从行为上学习,身传胜于言教吧。时间一长,我发现他们在文明礼仪上真的进步了很多。
三、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在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中的研究性、探索性因素,全方位、多渠道、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看到这群可爱的学生我就知道他们虽然顽皮、难教,却满眼机灵与天真。他们就像一块块璞玉,未经任何的雕琢,作为当代的教育事业者,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把这些璞玉雕琢的光芒四射,让他们全面发展。我们班的有个同学就是我印象最深的一个例子。自 教他以来这个学生不断给老师制造麻烦,打架,拿同学的作业本,他犯了太多太多令我不记得的错误,起初我认为这孩子是因为顽皮,所以我总是一次又一次苦口婆心的说道理。可是到后来也未见他真正痛改前非。我很苦恼,难道是我的思想教育做的还不到位?直到他妈妈来到学校才解除了我心中的疑惑。原来他在家里是个很乖巧的孩子,他的妈妈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儿子在学校和在家里竟是天壤之别。后来我就在想:是不是这个孩子觉得我不喜欢他,不关注他,所以认为我对他缺乏关心,缺乏重视,才会屡次犯相同的错误?于是就开始用不同的方式让他感受到我在关心他,尊重他。比如上课多让他回答问题,犯了错误在办公室和他以诚相待的交谈,成绩进步了在班上和同学们一起用掌声给他祝贺。对待学业他的态度端正了;对待老师他也很有礼貌了;对待同学说话语气也变得友善、团结了;他还找到了自己的优点,劳动能手。我想这个让人觉得头疼的孩子在我们老师的用心教育下都能够朝着灿烂的朝阳茁壮成长,那我更有信心相信我们辛勤的园丁们会在素质教育的旗帜下培育出更多朝气蓬勃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