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话“意象”会诗心 - 复杂(定稿)
对话“意象”会诗心
教学目标:
1、认知意象,了解意象的重要性。
2、掌握领会意象的方法,积累常见意象,把握意象组合方式。
3、能够通过意象的分析鉴赏体会诗词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领会意象的方法,积累常见意象,把握意象组合方式。
教学难点:能够通过意象的分析鉴赏体会诗词的思想情感。
教学方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感知意象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所以接下来,我给大家欣赏两幅画(展示PPT:松树、乌鸦),看完了这两幅画,告诉我,你想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生作答)出示诗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生再作答:(松树代表孤直、顽强,乌鸦代表衰败、荒凉)
由此引出:意象就是寄予作家个人情感的物象!就如王国维所说的“ 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二、回顾旧知识
那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在我们必修三的古诗文单元里,出现过的意象有哪些?大家一起来总结一下!
猿: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白居易《琵琶行》
(猿啼:表现凄厉、哀伤。)
杜鹃: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李白《蜀道难》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白居易《琵琶行》
(凄凉、哀伤的象征)
寒蝉: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
(悲凉的象征)
此外,还有落木、杨柳、晓风、残月、黄花、梧桐、细雨、酒等等。(学生口头作答)由此可见:意象是中国古代诗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诗歌表达感情的最主要的形式。(出示PPT:意象的重要性)
三、常见意象及分类
那么除了我们课本中出现的这些意象之外呢,在我国古典诗歌的漫长历程中,还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他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如:(展示PPT:常见意象及分类)
四、如何领会意象
欣赏完这么多的意象之后,有的同学一定会说:哎呀!这么多的意象,我哪记得住啊?但我希望同学们能够记住一句话:意象不是用来记的,而是用来领会的。那么我们如何来领会意象呢?(展示PPT:如何领会意象)
1、要有强烈的“意象”意识。
2、知道“象中之意”。知道的途径有两个:(1)生活的积累
(2)阅读的积累
3、不能孤立地分析意象(用一首诗:阮籍的《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来举例)PPT展示: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注:商风:秋风
怆悢:悲伤
这首诗只描写了凤凰这一个意象,凤凰本是高洁的象征,所以作者以托物言志的手法,以凤凰自喻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的悲壮情怀。
五、意象与意境的区分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已经领会到了意象对于古诗鉴赏的重要性,在高考中对意象的鉴赏也已成为考察的重要内容之一,所以鉴赏古诗应从意象入手,但仅仅从意象入手可以了没呢?比如说,我们在初中的时候曾经学过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原文是怎么的,大家一起来背诵一下(生背):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在这首诗里面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气氛啊?(生:孤独、悲凉)
我们为何能够感觉到这种孤独、悲凉的气氛呢?(生答:通过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天涯等这些意象营造出来的)
教师补充:对了,诗中的藤是“枯”藤、树是“老”树、鸦是“昏”鸦、道是“古”道、风是“西”风、马是“瘦”马,一系列感情色彩强烈的形容词,营造出的是萧索的风景、疲顿的旅途这样色调暗淡冷寂的画面,渲染了一种孤独、悲凉的气氛,构成了一个凄清、伤感、苍凉的意境。对表现作者天涯孤旅的情思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意象我们知道是什么了,那什么是意境呢?(展示ppt)意境就是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耐人寻味、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简言之,意境就是情景交融的境界。为了加深大家的理解,老师用了一首打油诗来形容:
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 如果意象是美人,意境就是良宵;
如果意象是鬼火,意境就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夜色;
如果意象是狼狗、铁丝网、警棍、坦克,意境即白色恐怖。
所以说,我们在鉴赏古诗应从意象入手,然后还要分析这些意象组合的意境,再由意境感悟诗情。
六、实战演练
口说无凭,下面我们一起来实际操作一下: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问:① 在诗中作者写哪几种景物?(2分)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2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通过PPT展示答题步骤 :
⑴罗列意象或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忠于原诗,发挥联想和想象力,语言力求优美。
⑵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意境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如孤寂冷清、萧瑟凄凉、恬静优美、华美壮丽、清新自然等。
⑶把握意象具体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规范格式:该诗抓住(采用)„„(意象列举)等意象,给我们描绘了„„的画面,营造了„„的氛围,从而很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该诗抓住了月落、乌啼、满天白霜、江边的枫树、渔火、寒山寺、夜、钟声等意象,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幽寂清冷的秋夜画面,表达了作者落榜后孤孑清寥、愁绪满怀的情感。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09宁夏卷)
鹧鸪天
代人赋①(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问:简述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答: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桑树萌新,蚕卵孵幼,山坡铺绿,黄犊鸣叫,夕照晚林,乌鸟栖枝。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
七、小结
1、了解常见意象及分类
意象
要有强烈的意象认识
把握意境
2、领会意象
知道象中之意:注重积累
体会诗歌情感
不能孤立地分析意象
八、结束语
第二篇:意象对话练习手册
意象对话练习参考手册
安阳洹水心理咨询服务中心 赵昆明
意象对话是本土四大心理咨询技术之一,以其快速、持久、深入、实用的特点在心理咨询领域独树一帜。尤其适合个人成长。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象。
意象对话练习让我们更清楚的知道自己,更清楚的了解他人,了解社会,完善人格,促进内在和谐,人际和谐。洹水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在学习、应用过程中整理出以下初级意象对话练习技术,个别为新创。供爱好者参考。
一、意象练习科目:意象之门。
1、看房子;
2、看山洞;
3、看动物;
4、看坑;
5、看磨盘;
6、领养动物;
7、花和昆虫;
8、恐惧的盒子;
9、看镜子;
10、照妖镜;
11、背包;
12、三个小人;
13、掌中的小人;
14、照片上的全家福;
15、孩子盒子里的秘密;
16、观想本尊;
17、开车的意象;
18、我的守护神;
19、挑武器;20、胡同中的恐惧;
21、困住你的人;22;权威的情节;
23、临街的店铺;
24、过河和过桥;
25、情绪辨别练习;
26、生活事件;
27、宽恕的意象;
28、双人意象;
29、上外星。。
二、释梦练习:
三、消除沾染联系:内心和外界的沾染、过去和现在的沾染、记忆和当下的沾染、幻想和当下的沾染
四、共情练习:
五、躯体意象练习:
六、人格分解和整合
第三篇:送别诗意象
别离诗鉴赏之意象
思远
诗歌鉴赏题在高考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近年来的考察也越来越灵活,同学们在做这类题时也会力不从心,不知从何下手,所以我们就要找到正确的方法去鉴赏古代的诗仙文豪给我们留下的经典之作。
在中国古代诗坛上,别离诗一直是诗家的重要题材„„或为拜师游学,或为求取功名,或为仕途奔走,或为生活所迫,不得不远走异域而别离亲人、恋人、友人。而这时,别离无论作为人生遭际还是作为创作题材,都会显得更为重要,更为深刻,更为壮烈,更为精彩。古时没有火车飞机,没有隧道轻轨,没有手机电脑,在交通通讯落后、路途艰险的情况下,只能“一别心知两地秋”“中间消息两茫然”。
就反映的别离形式来看,有送别、留别、赠别、酬别、话别、宴别、饯别、寄别诸多种类。而别离主题赖以生发的意象则更多,可以数出来的有杨柳、杯酒、明月、江水、芳草、眼泪、残阳、孤云、远帆、歧路等。我们用近代艺术大师也就是后来出家当了和尚,法号为弘一法师的李叔同著名的《送别》开篇,来讲解别离诗的意象问题。“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这首诗总结了古代经典离别诗所用的种种意象,“柳”、“长亭”、“芳草”、“夕阳”、“浊酒”等等意象概括了离别诗的“离愁别绪”。
一、折柳赠别
古典文学别离意象之:柳
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惯,这一古老的风俗最早出现于汉代,汉乐府有古曲《折杨柳歌》:“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
此习俗产生的原因大体有三:
1、“柳”者,“留”也,二者谐音,因而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
2、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着绵绵的情意,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
3、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
《诗经·小雅》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柳永在《雨霖铃》中写过: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王之涣有名气的《送别》是这样的: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二、芳草惜别
古典文学别离意象之:芳草
还有一种植物,也是别离诗中常常出现的意象。
在唐宋诗词中,漫漫无边际的离离芳草寄托了多少文人的别情离绪、思旧念旧之情。其中有一首大家都熟悉的诗歌: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一年一度春草绿”,草随时序而流转,最易于触动久别的忧思。
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喻离别的愁绪,让人看到离情的生生不息。
在空间的分布上,碧草连天,好像在将人的思念引向远方,遥无涯际。
古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芳草像纤柔的柳丝一样,缠缠绵绵,给人以依依不舍之情。
三、长亭饯别
古典文学别离意象之:长亭
中国古典诗歌中有许多地方表示送别,此后就成为专有的送别之地。古时在城外路旁每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
除“长亭”之外,还有南浦也是离别诗中常常出现的地名,“南浦”即南面的水滨,是著名的水滨送别地。当然,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有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和长亭一样已成为送别之地的一个专有名词了。
同学们试着想一下,能够想出哪些关于“长亭”的诗句呢?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 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李白《菩萨蛮》
四、饮酒泣别
古典文学别离意象之:酒
除折柳送别外,把酒壮行也是一种源远流长的送别形式。辛弃疾《满江红》:“问人间,谁管别离愁?杯中物。”杯中物所指的就是酒。许是因为以酒送行更宜于被人接受,也更易于尽抒胸臆,因此就数量而言,以酒送别的诗在别离诗中也是最多的。而就表情达意而言,那种悲壮激烈之情,恰好与以柳送别的缠绵悱恻形成鲜明对照。“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王维的《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在这种情况下,送者或被送者,谁也很难生出什么兴致来,真是“愁颜”难慰,别恨又添所谓“借酒浇愁愁更愁。”
除了壮行之外,借酒还可以表达当事人的交情,并寄以某种企盼和祝愿。温庭筠《送人南游》所谓“唯以一杯酒,相思隔远天”。这就是“酒”这个意象所具有的奇特内涵。
五、日暮伤别
古典文学别离意象之:夕阳。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
日暮 送别诗中常出现“日暮”、“斜阳”、“夕阳”、“暮雪”、“暮钟”等表明傍晚时分的词语。
送别诗中常出现傍晚月夜等时间意象。是古人喜欢在傍晚时分送别吗? 并非诗人喜欢傍晚时分送别,而是别离这种忧伤的情感与暮色朦胧中的苍茫感相协调。并且,傍晚时分会伴随着飞鸟归林、鱼沉潭底,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征夫来说,更能勾起漂泊之人的离情别绪。李白写了很多关于别离的诗,其中《送友人》便是很成功的一首:“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一个落日便给我们描绘出一副夕阳西下,诗人与友人执手不忍分离的图画。
除了这些意象之外,还有很多意象也是古代经典别离诗常常使用的,比如,江水、孤帆、云朵等等。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在《别赋》中如是说。“别”愁、“别”思、“别”恋在众意象中被表达的淋漓尽致,我们在鉴赏古诗的时候要深刻理解意象的意义和功能,还要从意象中分析出诗人的感情和诗词的思想。
第四篇:送别诗常用意象
送别诗常用意象 :
空间意象:长亭、灞陵、南浦;
时间意象:黄昏、月夜、清晨;
空间意象:长亭、灞陵、南浦;
杨柳、柳絮、杨花,秋、明月、夕阳,孤舟、孤帆、流水
二、“意象”与送别诗“情感”的关系
1、雨:绵长细密,如愁绪;点点滴滴,如眼泪。
雨是言情造势之首选。
2、柳:
(1)千丝万缕的柳条、纷纷扬扬的柳絮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
(2)“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
(3)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
3、子规:子规啼声哀怨动人,听起来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4、月: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的,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是一致的;再则,月亮含有思乡、思亲、多情的象征义,因而诗人常借月抒怀。
5、长亭:长亭是陆上送别之地,南浦是水边送别之所
6、酒:可表达情意也可派遣愁苦
7、兰舟:水上交通工具,代表着出行。
(三)送别诗常用的手法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物寓情,直抒胸臆,虚实结合,对写等。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但由于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商旅、归隐等原因,常常保守“悲莫悲兮生别离”的痛苦,因而古人更重离别。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送别诗词的形式标志是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例:《送魏万之京》《梦游天姆吟留别》《春夜别友人》《送友人》 送别诗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2.情感分类 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
(1)依依不舍的留恋、友人之间的真挚情感 例:《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赋得暮雨送李胄》(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2)分手之后的孤寂、凄凉、沉重、落寞 例:《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赋得暮雨送李胄》(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3)情深意长的勉励、安慰、鼓励 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4)坦陈心志的告白 例:《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5)通过对别后情境的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关切、担忧、祝福、嘱托 例:《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烟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是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6)另有表达豪迈之情的 如高适的《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送魏大从军 陈子昂(慷慨壮志、奋发向上、豪放激昂、气壮山河)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小结: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词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二、识技巧
1、比喻、拟人(略)
2、以景结情(情→景): 在诗词的收尾处以饱含深情的写景句子收束全诗。这类诗词的情先脱颖而出,尔后再以景衬情。此情是由景所触,只是为了突出激情,在表述上打破了常规顺序,先情后景,含蓄、委婉、蕴藉。注:以景结情在大类上仍属借景抒情。
3、借景抒情。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通过景物来抒情,是一种写作手法。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在文章中只写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也就是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在表现手法上,情景交融的五种形式,即一是触景生情,二是以景结情,三是寓情于景。情景与哀乐的四种关系: ① 乐景写乐情 ②以哀景写哀情 ② 以乐景衬哀情 ④以哀景写乐情
4、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情绪,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这种方式比较直观,这里仅略举例。
例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的中心句)
(1)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古人喜欢折柳送别,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折柳送别的习俗产生于汉代,产生原因大体有三点:一则,千丝万缕的柳条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二则,“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三则,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四则,正因杨柳有了以上三则意蕴,所以,古人离别之时看到杨柳更添离愁相思之苦。
(2)日暮、斜阳、暮雪、暮钟等表明傍晚时分的词语送别诗中常出现。并非诗人喜欢傍晚时分送别,而是别离这种忧伤的情感与暮色朦胧中的苍茫感相协调。并且,傍晚时分会伴随着飞鸟归林、鱼沉潭底,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征夫来说,更能勾起漂泊之人的离情别绪。
(3)月,是送别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的,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是一致的;再则,月亮含有思乡、思亲的象征义,因而古人常借月抒怀。通过月亮的烘托,抽象的别情更显得动人深长。(4)长亭、短亭、劳劳亭,古代驿道旁置亭,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送别亲朋好友时往往 在亭中设酒饯行,所以长亭也就成了一个抒写离情别绪的意象。李白的《劳劳亭歌》“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注:劳劳亭又名新亭,距建康(南京)大约十五里左右,是沿长江顺流而下的必经之地。送别之人常在此驻足,目送行人渐行渐远。后来,劳劳亭便成了离别感伤的代名词。)李白的《谢亭》 :“谢亭离别后,风景每生愁。客散青天外,山空碧水流。”(注:谢亭又称谢公亭。在宣城北面,是南齐诗人谢晀所建。后来谢亭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也便成了离愁的代名词。)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5)渡口、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 “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如:江淹“送君南浦,伤如之何”;白居易的《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注:唐朝水运发达,大运河与众多的河湖构成四通八达的水网。行旅之人出门大多乘船。“南浦”即南面的水滨,是著名的水滨送别地。像长亭一样成为唐代送别之处的代名词。)(6)酒,古人离别多设宴饯行,“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杨载《诗法家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李白《江夏别宋之悌》),故许多离别诗,都飘散着酽酽的酒香,酒里充盈着亲情、友情、故园之情、感时之情。
(7)秋,“自古逢秋悲寂寥”(刘禹锡《秋词二首》),古人在对秋景的注视中感觉到时光的流逝,感受到人生的短暂和易老,“秋”能使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遇秋而愁已成为古代文人的一种普遍文化心理。像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登高》),在暮年面对巫山巫峡的秋色,作者感到了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国势衰落,不禁发出“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秋兴八首》)的感叹,抒发了自己的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秋代表了萧条凄清,代表了寂寞抑郁,是送别诗中惯用的意象。
(8)寒蝉、船(舟)、阳关、古道、夕阳、西风、灞桥等也都是与离别有关的意象。
二、唐人送别的习俗: 折柳送别:折柳送别习俗产生于汉代,产生原因大体有(1)千丝万缕的柳条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2)“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3)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例如,王之涣的《送别》(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离别多。)王维的《送沈子福之江东》(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注:罟(gǔ)师:船夫。临圻(qí):地名。)
饮酒饯别: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例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唱歌送别:如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注:“踏歌”是民间的一种歌调,唱歌时以脚踏地为节拍。)又如,李白的“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骊歌是一首离别时唱的歌),李欣的“朝闻游子唱离歌”,许浑的“劳歌一曲解行舟”(劳歌原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后遂成送别歌的代称),“阳关三叠”(即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流传久远的离别之曲。
(五)写作技巧 送别诗运用的方法很多,鉴赏时应主要注意常见方法和技巧。(1)融情于景:诗人触而伤怀、借以言情的客观物象,不外落日余晖、流水通波、江风引雨、平沙卷蓬、云横秦岭、路绕蜀山之属,这些物象一经带着作者的离情别绪入诗,成为“人化的自然”,便构成一种荒寒而悲凉、空廓而沉深的美感景象。如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曹》:“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诗歌着力描写渲染烟雨、暮色、重帆、迟鸟、海门、浦树,交织在一起,形成离别时浓重的阴沉压抑的氛围,抒写惜别哀伤之情。
(2)移情于物(烘托):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别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意来烘托,故意将自己的感情移注于另外的人、事、物上,表面上看是“移情别恋”,实质上作者对此人、此事、此物的眷顾更深,感情也更真,能够受到“情感倍增”的效果,这就是诗词中“对写法”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言下有“物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意思。如戎昱的《移家别湖上亭》:“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诗人通过写柳条藤蔓、黄莺的伤离别表现人的情思心绪。杜牧的《赠别二首》(其二)“蜡炬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那彻夜流溢的烛泪,都在为男女主人公离别而伤心,从侧面表现了诗人不忍分离的笃挚感情。再如李白《渡荆门送别》中的“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诗人对蜀中山水怀有深挚的感情,江水流国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他的故乡,初次离别,怎能不无限眷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山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
(3)以乐景衬哀情 :写凄风苦雨固然可以烘托别离之苦,写良辰美景又何尝不能反衬离人的懊恼。景色越美,越显出欢聚的可恋和离别的难堪,美好景色反倒成为添愁增恨的因素了。如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欧阳修的《玉楼春》“洛阳正值芳菲节,秾艳清香相间发。”
(4)想象(虚写):送别诗常在作者触景生情的基础上向前推想,大抵是想像分别后自己或对方(对写法)行旅中的孤寂和在这种孤寂环境中的愁苦心情。更主要的则展示了自己对朋友的留恋和关切。如王昌龄的《送魏二》“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想象分别后友人月下船泊潇湘,“愁听清猿”,甚至在梦里也因旅夜孤独而不得安寝的幻想,借以加倍地表现离别的惆怅和对友人深切的关怀。此外还有王维的《送韦评事》“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 “今宵谁肯远相随,唯有寂寥孤馆月。”都运用这种手法。
(5)比喻:如刘过的《柳梢青•送卢梅坡》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还有李白《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王维的《送沈子福之江东》“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也运用了比喻。
三、诗歌鉴赏题型 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4答题步骤:
①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第五篇:意象诗以及文学术语
诗歌意象的艺术审美
1913年,意象派杂志《诗刊》3月号发表了由弗林特(F.S.Flint)执笔的《意象主义》(“Imagisme”),这被称为“意象主义宣言”的文章中规定了诗歌创作的三个基本原则,即:(1)直接处理无论主观或客观的“事物”;(2)绝对不用任何无益于表达的词;(3)至于节奏,要用连续的音乐性语言,而不受节拍的束缚。
意象派诗歌在创作中表现出的鲜明的艺术特征主要有三点。
第一,意象派要求诗歌直接呈现能传达情意的意象,以雕塑和绘画的手法表现意象,反对音乐性和神秘性的抒情诗,提出“不要说”“不要夹叙夹议”,只展现而不加评论。庞德概括意象诗的定义为:“意象是在一瞬间呈现出的理性和感情的复合体。” 如艾米的代表作《中年》:“仿佛是黑冰,/被无知的溜冰者,/划满了不可解的漩涡纹,/这就是我的心被磨钝了的表面。”诗歌在 “黑冰”“漩涡纹”“磨钝了的表面”等意象的显示中,瞬间传递出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诗人对人到中年茫然无奈的内心感受。
第二,意象派诗歌的语言简洁明了,不用没有意义的形容词、修饰语,去掉装饰性的花边,反对卖弄词藻,诗行短小,意象之间具有跳跃性。”如庞德作为意象派诗歌的里程碑式作品《地铁车站》:
In a Station of t he Metro
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
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一般显现,Petals on a wet, black bough.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杜运燮译)。
作者把诗中面孔与花瓣这两个意象联系起来, 用最为简洁精炼的语言去捕捉事物的形象,了了数语便勾勒出一幅意象鲜明的画面。再从选词角度来看,《地铁站里》全文没有一个动词和多余的语法链接,仅仅利用景物的排列及介词的使用便表现出丰富的动态形象。
再如美国著名意象派诗人威廉斯的《红色手推车》:“很多事情/全靠/一辆红色/小车/被雨淋得晶亮/傍着几只/白鸽。”简洁清新的诗行,将美国普通人对中产阶级生活的向往一目了然地传达了出来,以至诗歌被许多家庭主妇背诵吟唱。
第三,意象派诗歌注重意象组合的内在韵律与节奏,将意象与所蕴含的思想情感融成一体。主张按语言的音乐性写诗,反对按固定音步写诗,认为均匀的格律诗是等时性的、起催眠作用的“节拍器”。意象派诗人卡尔·桑德堡的《雾》是美国家喻户晓的诗歌代表作《, 雾》有属于它的独特的音乐感。
《雾》(Fog)
The fog comes
雾来了,on little cat feet.踮着猫的脚步。
It sits looking
他弓起腰蹲着,over harbor and city
静静地俯视
on silent haunches.海港和城市,and then moves on.又再往前走。(赵毅衡译)
意象派诗不讲规则,接近自由体诗。他们主张诗歌音乐性要自然,要注重事物内在的韵律、节奏。这在英语国家中起了推广自由诗的作用。
Puritanism:
Puritanism refers to the practices and beliefs of the Puritans.The Puritans want to purify their religious beliefs and advocate highly religious and moral principles.They accepted the doctrine of predestination, original sin and limited atonement.As a cultural heritage, Puritanism did have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American literature.American Romanticism:
The Romantic period covers the first half of the 19th century.A rising America with its ideals of democracy and equality, its industrialization, its westward expansion, and a variety of foreign influences made literary expansion possible following the nation’s political independence.Romanticism shares certain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moral enthusiasm, faith in value of individualism and intuitive perception and a presumption that the natural world was a source of goodness and man’s society a source of corruption.Transcendentalism:
The major features of T can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the transcendentalist placed emphasis of spirit, or the Over Soul, a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the universe;
2)They stressed importance of the individual;
3)They offered a fresh perception of nature as symbolic of the Spirit of God.Transcendentalism was important to American literature.It inspired a whole new generation of famous authors such as Emerson, Thoreauand Hawthorne.Imagism:
It’s a poetic movement of England and the U.S.flourished from 1909 to 1917.The movement insists on the creation of images in poetry by the direct treatment of the thing and the economy of wording.The leaders of this movement were Ezra Pound and Amy Lowell.Allegory:
A tale in verse or prose in which characters, actions, or settings represent abstract ideas or moral qualities.An allegory is a story with two meanings, a literal meaning and a symbolic meaning.unit 1 Benjiemin Franklin
unit 2 Edgar Alan Poe
unit 4 Nathaniel Hawthorne
unit 8 Mark Twain
unit14 Fizgerald
unit 15 William Faulkner
uint16 Ernest Hemingway
unti 26 Toni Morrison
American Poets:Dickinson,Ezra Pound,Longfellow,Robert Frost,Whitman
文学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