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多样化教学探析
小学语文多样化教学探析
摘要:教师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率,而教材是学生学习的第一手资料,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避免教学内容因循守旧和教学形式的单一化,在创新教学方法的同时还要注意遵循课程教学标准对语文学科的要求,不能形式化教学。所以,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综合多方面的要求,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使小学语文课堂展现出丰富多彩的多样化风采。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样化;教学分析
小学语文课堂多样化教学分析研究显示,在语文教学课堂上我们不可以将教学模式生搬硬套的应用到教学实践当中,虽然教学模式多样化的课堂更具有热闹的教学氛围,但是过多的热闹往往会使得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因此,要想使得多样化的教学取得更多的成效,就需要教师正确认识课堂多样化教学研究,不仅做到观念上的更新还要将教学模式的创新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从学生的学习角度组织教学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水平以及学习能力,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制定出适合学生的教学计划,帮助学生的更好地接受语文知识,养成勤思好问的好习惯。与此同时,教师设计的教学计划要具有自己的特色,使其既能够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还能使学生对其产生信任和喜爱。
一、创设趣味化的教学情境导入教学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习惯接受教师讲课学生听课记笔记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下的教师虽然免去经常备课的麻烦,但是学生在按部就班的学习环境下很难对语文课堂教学产生热情,即使学习很刻苦的学生也不能时刻保持高度的学习注意力,更何况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不高,因此教师在课堂引入环节不能嫌麻烦,要善于使用多样化的趣味导入法进行激趣导入新课,为学生成功进入学习的状态打好坚实的台阶。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从那几个方面激趣引入新课呢?首先,教师要善于挖掘隐含于教材中的趣味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导入新课,例如,《尊严》的教学时,教师首先播放逃难的人们日夜奔波、饥肠辘辘的片段,然后采用疑问导入法提问:你看到这个片段有什么感受?假如你是这群人中的一员,如果有人将食物送给你,你会怎样做?引起学生的主动思考,在学生的思考中给予适当的提示,在学生的回答互动中成功地引入新课;同时,教师可以合理的利用教室的多媒体设备,展示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或者音频资料,给学生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抓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使学生在感官刺激中快乐的学习语文知识。其次,利用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教师可以适当的组织游戏导入新课的方法进行教学,游戏是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之一,既能够满足学生爱玩的心理,又能够使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产生兴趣,游戏讲授新课在语文课堂上的表现很多种形式,例如《小柳树和小枣树》的教学过程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就是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环节中扮演各种角色,使学生置身于作者设置的情境中,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帮助学生更有效的理解课文,活跃课堂气氛。
二、构建丰富多彩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学习兴趣的获取是学生爱上语文教学科目的前提条件,也是教师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关键一步,因此,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进行创新和改革,应该注意抓住学生的兴趣所在,正确引导学生获得学习语文的兴趣。其一,组织语文学习竞赛,在竞争中使学生体验挑战和胜利带来的乐趣和激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这也为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使他们的思维变得活跃,语文学习劲头十足。这些竞赛包含多种项目,例如阅读竞赛,朗诵竞赛,通过竞赛设置既锻炼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又使得学生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其二,小学生课堂演讲活动。课堂演讲不属于竞赛机制,但是却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生活技能。而默写和填空比赛则能够帮助学生找到快速记忆和延时记忆的方法,获得更多的语文学习技巧。
三、规范笔记记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获得好成绩的保障,“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说的就是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学生如果能够养成勤记笔记的好习惯,学生就能够在繁多零碎的语文知识中找到学习的主要脉络,整理出适合自己复习和回忆的重要复习材料,这在学习语文中是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方法。首先,写作在于素材的积累,这些素材可以来源于生活实际也可以来源于阅读,督促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美文摘抄本,将课文中和自己的课外阅读中遇到的好的素材记录下来,每天上课之前请同学读一读,说一说自己的心得体会能够帮助学生建立随时积累好文章的习惯。其次,建议学生将自己平时生活中对自己有感触的“小事”记录下来,形成属于自己的随笔小册子。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多样化教学,有助于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帮助教师建立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王小平.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手段多样化研究[J].成功(教育),2012(04).[2]王学海.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初探[J].吉林教育.2011(10).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多样化的研究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不可缺少的手段,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实践表明,教学涉及到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材内容的特点、教学对象的差异、教师本身的素养等,决定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可能总是依靠单一的教学方法模式。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合理组织教学,让学生改变对语文学习枯燥乏味的观感,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发展。以下,笔者就自己在教学中运用的教学方法谈一些体会和认识。
一、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教学情境
多媒体教学要从教学的实际出发,不要一味地迎合现代化的教学,走向弊端。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并不是内容越丰富、使用越多和档次越高让课堂教学越有效。教师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要注重实用性,考虑到学生要学习哪些内容、教学的目的。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是以教材内容为基础的,它是教材内容的整合归纳和精华,要高于教材,精于教材,是教材的创新。这就要求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制作要注意以下方面。
1.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扎实掌握,对教材内容有清晰地了解。如作者反映的中心思想,对学生训练的内容。
2.通过多媒体能突出学习重点,突破难点。以往的教学对这些知识总是反复地讲解和练习,抽象理论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不能深入把握,掌握不牢固。而多媒体能把重点、难点直观化,符合学生的形象思维认知特点,通俗易懂,强化了记忆和理解。
3.多媒体集合文字、声音、音乐、视频等多种功效为一身,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的感官神经,利用多媒体创设的生动、形象的情境能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例如,我在《青蛙看海》一课中,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观看带着波涛声的蓝蓝的大海,一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二、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拓宽学生学习的途径
1.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
小学语文课外活动是课堂之外的学习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能巩固课堂知识,促进学生学习素质的提高。教师要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活动。课堂学习是比较严肃的,学生要认真听讲,一丝不苟地参与教学活动,长此以往,学生会产生厌倦心理,丧失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而课外活动恰恰是课内学习的补充,让学生在轻松的方式下学习,自由度更高,能使学生发现语文学习的乐趣。课内与课外的结合让学生的学习途径更广泛,提高了学习效率。
2.开展课外阅读
新课标要求小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课外阅读的量须达到400万字以上,推荐背诵的优秀篇目共有136篇,推荐学生课外阅读各类作品,例如,系列科幻小说,童话、寓言,各类历史、文化读物,以及介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常识的普及性读物等。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讲故事”“读书汇报会”“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剪贴册”“手抄报”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3.进行角色表演
教师在班内组织“话剧社”,挑选一些写作能力和表演能力较强的学生担当主角,发动全体学生参与,把一些大家感兴趣的文章改写成课本剧,或把一些较抽象的、大家不太感兴趣的内容经过想象和恰当的艺术加工,写成形象的小故事,利用一定的时间表演给同学们看。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对课文有更好的理解,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还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更能增强班级凝聚力。
4.组织竞赛
教师每学期都要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竞赛活动,如演讲比赛、作文比赛、朗诵比赛等。竞赛活动结束后,教师可将获奖作品配上作者的照片在学校橱窗内展出。这样做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鼓舞学生的语文学习劲头,在校园内形成浓厚的语文学习氛围。
课外活动的组织方式有三种,包括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集体活动要求全班所有学生都参加,例如,组织看电影、参观博物馆、参加社会活动等。小组活动是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小组长带领进行课外活动。例如,每周制定一个小组出板报、小组写周日记、进行小组阅读活动等。个人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在课外独立进行的活动。例如,让学生搜集生活中遇见的字词、写日记等。
三、促进学生的学习情感
小学生是非常感性的,他们的情感很容易被激发出来。一旦他们的认识活动能伴随着情感,那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会更丰富、更深刻、更主动。我们一直提倡“把感情带进课堂”,让学生不再畏惧教室、畏惧上课。
在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对学习有情感,教师自身必须要对教材有情感。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向学生倾注自己对教学内容的情感,使学生受到感染,将自己的思想和经历与课文内容联系在一起,产生思想上的共鸣。
一方面,教师对学生要有情感,在教学活动中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扭转师道尊严的旧观念,不能动辄批评、惩罚学生,让学生在自己权威的管制下学习,认为不听话的学生就不是好学生。这种做法让学生对教师产生畏惧感,学习上放不开,不敢大胆地说和做,生怕错了被教师批评,阻碍了个性的发展,导致学生不敢走近教师,不愿意和教师有正面的交流,师生之间关系疏远。相反,如果教师用亲和的态度面对学生,充满微笑,和学生做朋友,关爱学生,多了解他们的心声,学生对教师的观感会改变,喜欢和教师在一起,进而喜欢其所教的学科。
综上所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是针对教学的单一性而言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地研读教材,了解学生的心理和个性特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促进对知识的内化吸收。
第三篇:小学音乐课堂多样化(精选)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多样化
[摘要]我认为音乐学科是所有学科当中最富有激情、最充满活力、最能给人带来愉快的学科,很多学生都喜欢音乐,期待着上音乐课。但音乐课也不是一直都充满了阳光。为了让学生在“乐中学”、让老师在“乐中教”,让我们一起来构建快乐而多样的课堂,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向往的快乐天堂。
[关键词] 小学音乐 多样化 多媒体 培养 试听结合
情景表演 音乐游戏 器乐
小学音乐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 作为素质教育的音乐教学,必须舍弃一切单调、枯燥、令学生感到厌烦的内容和模式。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不仅要努力传播音乐文化,而且要通过音乐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发掘创新能力。改变过去由教师指导下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和自主活动,让学生在音乐实践过程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教学中不断品尝到学习音乐和获得创新的成功喜悦。一,运用多媒体优化音乐课堂教学
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和实物演奏的形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进行音乐欣赏课二胡独奏《赛马》的教学活动中,我通过让学生认识接触实物二胡、体会二胡的演奏方式、感受二胡的音色,从而引起了学生欣赏的兴趣。接着,我运用课件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利用观赏赛马的动画感受热烈欢腾的赛马情景,音画结合,更加深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深度。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个乐段所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我利用课件让学生进行比较,通过学生自主讨论,给了学生更多艺术想象和生活联想的空间。最后,我让学生进行分组创编,充分展示自己对乐曲的理解,使欣赏活动达到了一个高潮。
如:在教《小小的船》时,我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学生随《小小的船》音乐走入教室,课件上呈现出蓝蓝的天,弯弯的月,闪闪的星.学生们一下子被吸引住了,仿佛进入了梦境.在学会歌曲后,我采用黑灯来营造一份宁静,温馨的教学氛围.让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展开想象的翅膀,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着所感所想,这些早已不是歌曲中所限定的内容了.学生在学唱这首歌时,大量地注入了自己的情感,通过丰富的想象,对歌曲有了全新的理解.例如在《草原就是我的家》这一课,其中的一个环节是欣赏《草原风光片》,看后我提出了三个问题:一是看完片子后有什么收获,你能模仿马,羊,牛走路,跑步的动作和节奏吗?二是你能自己用声音来表现这些动物的声音节奏吗?三是遇到暴风雪的时候,怎样保护小动物,这三个问题的设计,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思维活跃的学生能想出较多的方法,差一些的学生也能在自己的认知水平上想出一些方法,通过自己的表现来理解音乐,体会音乐的美。
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音乐是一种非语义的信息,音乐艺术是抽象的艺术.它具有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正是这种特性,可以给人在广阔的想象天地中感受,表现和创造音乐美.同时,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我有一只小羊羔》是一首深受小朋友喜欢的儿童歌曲,歌词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他们对小动物天生就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在教学中,有个小朋友说:“老师我想把歌词内容改一改,因为我有一只可爱的小花猫,行吗? 我还能画给大家看呢.”听了孩子真诚而幼稚的话语,我欣喜地笑了:“怎么不行,大家都可以画一画,改一改.” 三,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问”是儿童好奇心和认识需要的表现形式,“问”反映了儿童对新鲜事物的注意和探索奥秘的兴趣.“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怀疑”是创造性思维的始发环节,是知识之母,也是创造之母.没有提问也就没有回答,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如果一个人对某一个问题毫无兴趣,那他就不会有什么创新.所以,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和培养学生地求知欲和好奇心.如教唱《大鹿》时,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许多可爱的动物,它们中间发生了不少恐怖而又惊险的故事.然后在背景画中贴上了一座房子,一支猎枪,再配上背景音乐.这时,有几个同学实在忍不住了,大喊了起来:“老师,你怎么还不讲故事呀 ”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头,学生有了很强的求知欲望,这节课也就成功了一半.四、视听结合
在欣赏歌曲时,学生还能借助歌词基本理解,但欣赏乐曲就比较吃力了,有时乐曲已经结束,学生还是一头雾水,只能用“好听”或“不好听”来评价乐曲,这是因为音乐比较抽象,不象美术那样具体直观。因此,我在组织教学时,尽量借用直观的事物如:录象、幻灯片、图片、实物等,帮助学生感知音乐,激发其欣赏兴趣,从而把学生引向要欣赏的音乐作品中来。例如:在欣赏《小青蛙》时,我采用了幻灯片教学,随着音乐旋律、节奏、力度的不断变化,在视屏上分别出现了夜色茫茫的田野,小青蛙玩耍、捉害虫、在荷叶上跳跃的场面;小青蛙勇敢的面对暴风雨的侵袭;风雨过后,太阳在公鸡的啼叫声中升起,小青蛙继续在绿色的田野里歌唱、欢舞的情景。这样有效地将视听完美的结合在一起,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孩子们受到作品美的感染,加深了孩子对作品的理解和对主旋律的记忆。
五、情景表演
教律动时,以往总是“教师编,学生做”这种机械式模仿,束缚了学生们的手脚和大脑。我在教学中打破这个常规,让学生自己听音乐、自己去感受、自己去理解、自己去想象,把听到的音乐用自己的手、脚 做动作去自行发挥、自我表现。在课堂上,我总是鼓励学生们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大胆地去表现自我,这既有利于自信心的树立,也利于良好个性的培养;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更能让他们感受到美的音乐、美的故事、美的课堂。例如:在欣赏《口哨与小狗》时,我看到很多学生和着那诙谐、活泼的音乐旋律,随心所欲地摇晃着脑袋,拍动着身体,一副顽皮、神气的样子,自己仿佛就是音乐中的小主人,吹着欢快的口哨,心爱的“小狗”在其身边摇着尾巴,蹦来跳去。“动”是学生表达自己对音乐感受和理解的最直接最喜爱的方式。通过表演,激发了孩子欣赏音乐的兴趣,引导他们加深对乐曲形象的联想和对乐曲的理解。
六、音乐游戏
在欣赏教学中,运用音乐游戏有利于小朋友们感受不同的音乐情绪。例如:听赏《火车波尔卡》时,我让小朋友们边听边跟着音乐做开火车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音乐所描绘的火车的鲜明形象和欢快的音乐情绪。形式多样的游戏是培养儿童认识音乐世界,提高音乐素养的良好途径。
七、让器乐教学在课堂飞翔
器乐教学中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把器乐教学作为一种音乐美的探索、表现和鉴赏过程,在指导学生学习乐器技能时,尽量避免那些枯燥的纯技术训练,将器乐技巧融于音乐作品之中,通过乐器和乐曲所蕴涵的美感来激发他们学习器乐的信心。器乐教学的真正目的在于辅助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艺术形象思维,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而不是培养演奏家、音乐家。因此,不管学生会民族的吹打乐还是会拉弦弹拔乐,不管学生会西洋的吹奏乐还是会弓弦打击乐,只要能辅助教学,为教学提供有利的服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都应该加强。这不仅能促进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更为课堂音乐艺术形象的塑造增添更亮丽的光环,给人以美的熏陶和美的享受。
总之,在欣赏音乐过程中,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和途径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内涵、意境。丰富他们的听觉感知、扩大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思维、提高音乐鉴赏力和表现力。从而达到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经过这四年的教学,通过多样化教学手段的深入运用,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双方都觉得教学效果比较好,它极大地改善了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式,把过去只能“听得见,看不着”的单调传统教学形式,变成了现在动感的“有声有色”的教学模式,大大激发了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开拓了他们的视野,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师生双方都达到各自的目的,即教师完成了教学工作,提高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同时又使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了音乐的熏陶。虽然只通过四年的教学,在教学上也学到了一些技术,但也同时感受到本组教学研究力量的不足。在今后接下来的课题研究中,如何多样化教学?这是我们今后需要继续研究探讨的问题,我决心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继续奋发,不断钻研,不断借鉴其它学科的成功经验,努力提高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与应用能力,使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更加深入,争取获得更大的成绩。
第四篇:识字教学的多样化
识字教学的多样化
荣昌县双河中心小学 语文组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从运用口头语言过度到书面语言的桥梁。一直以来,小学教育都沿用“教师讲,学生学”的传统方式,而新课程却要求改变过去那种学生死记硬背、被动学习的现状,倡导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合作的能力。我们应根据课程改革精神,集百家之长,综合应用、灵活运用多样化的识字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彻底改变单调乏味的识字教学现状。在新的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自主识字条件,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处处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激活学生主体,放手给学生一个自行学习的时空和机会,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研究的过程,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活起来,从而使他们愉快地学习,主动发展。那么怎样提高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质量呢? 我觉得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根据儿童的思维特点,变抽象为具体
识字本身是枯燥的,如果学生们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例如,在开课之初,教师就演示几个学生在学前接触过的有代表性的会意字、形声字,通过画面与文字的演变,使学生将自己头脑中的资源与眼前所见的画面产生联系,从而激起学生探索祖国文字奥秘的欲望,对学习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轻松愉快,主动识字
1、采用直观手段。
心理学告诉我们:动态的变化着的事物容易引起小学生的注意,而现实生活中,几乎每一个学生都不约而同的迷上“动画片”。针对这一现象,识字教学时,可以多媒体声像系统为先导,通过多彩的画面和美妙的音乐,诱发学生探寻知识的强烈愿望。如教“日”字,先出示“一轮红日缓缓升起”的画面,让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使他们形象感受“日”是外形。接着,凭借古代劳动人民心目中太阳的形象出示象形字“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日字的形状,再接着出示从
古至今的“日”字的演化过程,让学生感受中华汉字的博大精深;最后再学习正楷字“日”字。先认读,教笔顺,然后指导书写。这样通过动画、手眼并用等形式,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中识字,效果十分理想。
2、开展游戏活动。
小学生天性喜欢游戏,特别是一年级学生,刚刚从绚丽多姿的游戏、玩耍的世界中踏入校门,如果在他们稚嫩的心灵上过早地压上死记硬背的沉重负担,不但达不到识字的教学目的,而且会影响今后的学习。因此,要尽可能通过游戏、表演、儿歌、操作、动手模拟等活动,让他们的眼、耳、脑、手、口等一齐“动”起来,以“动”激活识字教学。比如,琅琅上口,生动有趣的儿歌,对低年级的儿童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把一些字编成通俗易懂的儿歌进行记诵,有利于学生主动识字。如教学“明”时,利用识字儿歌:“日+月=明,明亮的明”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记住了“明”这个字,还弄懂了它的意思,还渗透学习了会意字识记方法,妙趣横生。又如“一火灭、田力男”,孩子在一句简短的歌谣中加强记忆,记住了“灭”和“男”的字形,又拓展学会了它的字义。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加,学生的识字能力在逐步加强。
三、利用多种趣味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文字的兴趣
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根据低年级小学生这一特点,在教学时,我先利用实物、图画、活动、等与相关的直观景象导入,把学生带进形象的情景中。
(1)、借助猜字谜。
遇到难、易错的字,借助猜字谜教学。如教学“鲜”字:左鱼右羊;如“左右”两字:可以说成“左工右口”等等;猜字谜识字教学,幽默风趣寓教于乐,琅琅上口,易学好记,学生印象深刻,既能展现语文课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提高识字效果。
(2)、利用比赛法。
根据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我们还可以把各种练习寓于比赛之中,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更好地巩固已学的知识。
(3)、利用图简笔画识字。
这种方法主要是用于教学象形文字,如教学“从、众、木、林、森”这些字时,我利用简笔画,如教学“森”字,在黑板上勾勒出上面一棵树,下面两棵树的简笔画,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也牢记在他们的脑海中了。
(4)、多肯定,少否定。
人们都有爱听好话的心理,何况是六七岁的孩子呢?他们思想单纯,更应该哄哄捧捧。这一点,我们深有体验,小时上学时,只要老师一表扬,心里就乐开了花,干起事来劲头十足;可当老师一批评就会垂头丧气。如今的孩子比起我们当年应是更娇气,作为教师更应该呵护他们,让他们感到教师的关爱。多表扬他们,让他们看到自身的价值。于是我在上课时,对学生所回答或提出的问题多以表扬为主。常常说“你棒极了”“你的答案真妙”“你提的问题真有水平”“你真是好样的”„„当然,调动学生识字兴趣的远不止这些,如编儿歌,编顺口溜等也是简单易行的有趣话动。
四、贴近生活,联系象形字,主动识字
小学生识字,并不是从零开始的,研究表明,6岁以前的儿童就已知一千多个与汉字相应的事物。如果教师能善于调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生活体验、联系象形字,使识字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地结合起来,就能唤起学生大脑皮层中沉睡的信息,产生亲切感,提高识字效率。
比如学习“排”字,教师先出示竹排的图片,让学生观察,让学生知道竹排是江南的一种特有的水上交通工具,同船的用处一样;再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竹排的样子,学生说出竹排是长方形的,竹排是用竹竿做的,竹排是用绳子绑着竹竿做的。接着教师出示古代劳动人民心目中的“排”字,让学生对比自己心目中“排”字的外形,大脑加深印象。接着教师出示动画图案“一个小男孩正站在竹排上划水”,让学生观察再说说自己的识记生字的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很快说出“排”的偏旁是提手旁是因为竹排是用手划的原因,而“排”字后面的“非”就像竹竿和捆绑的绳子。于是,“排”字随着这个有趣的动画图片的观察,深深地扎在学生的脑海中,既准确地感知了字形,又理解了字义。
五、加强课外阅读,巩固识字成果。
虽然我们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认识了一定量的汉字,但不一定就记得很牢靠,还必须让他们经常运用,才不致遗忘。正如古人所言:“拳不离手,曲不离
口。”现在每个学生手里都有几本书,学校图书室也有一定量的藏书,而且经常对学生们开放,作为教师和家长应正确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好这方面的资源。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教师要及时作跟踪调查,了解其阅读效果。对于读书认真、效果好的学生予以表扬,对于读书欠认真的学生,加以引导和鼓励,调动其阅读的兴趣,这样才能达到巩固识字的目的,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欲望。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着眼于识字改革,对识字教学提出了更新、更科学的教学目标,这些目标,既积淀了我国传统的识字教学的宝贵经验,又体现了现代教育的最新理念,是我们走进新课程,改革识字教学的新航标,是使用新教材,提高识字教学效率的新途径。
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引下,积极探索省时高效的识字教学方略,切实培养学生主动识字、自能识字的能力,还识字教学于精彩。作为一名的一年级的教师,应该采取多样化的识字教学,让孩子们能在开发性的氛围里愉快、自主地学习。
第五篇:浅谈美育教学的多样化
浅谈美育教学的多样化
[摘要]21世纪初启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简称“新课程改革”)对各学科的教育教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学生德智体美的培养要求,相比之下对美育教学的重视程度还是略显单调和不足,但是具备良好审美和人文素质对学生的人生观培养又显得尤为重要。如今的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学生的思想观念很容易受到各?事物和文化冲击的影响,如何让学生在诸多的信息中保持判断力是美育教学的重点。信息社会要求学校、教师解放思想,杂合有利条件,多样化地进行美育教学。
[关键词]美育;教学;多样化
[中图分类号]G623.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15006502
一、小学美育的必要性
美育是指在美学的基本理论指导下,通过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而进行的审美教育活动,旨在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形成健康的审美趣味和高尚的审美理想,从而陶冶情操,提高人们感受美、欣赏美、辨别美、创造美的能力。关于美育的重要性,半个多世纪前,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说:“我坚信中国社会闹得如此之糟,不完全是制度的问题,是大半由于人心太坏。我坚信情感比理智重要,要洗刷人心,并非几句道德家言所可了事,一定要从冶情养性做起,一定要于饱食暖衣、高官厚禄等等之外,别有较高尚、较纯洁的企求。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可见美育在人心净化中的重要性,良好的审美素质是美好人生的基础,它不仅仅是个人对可见事物关于美丑的判断,更是内心关于真善美的情感判断,它直接影响到个人对社会、对国家的贡献作用。美育是情感教育,也是素质的教育、道德的教育。
二、新课改下小学美育现状
(一)没有美育教学观念,忽视美育的重要性
教育部推行素质教育多年,但是应试教育在中国还是“大行其道”,因为高考制度唯分数论的改革缓慢,学生各主科的成绩高低仍然是学校、老师、家长评定学生是否优秀的硬性指标,这造成了整个学校的美育氛围淡化,美育的重要性被忽略。
(二)美育范围狭窄,难以形成全面的美育效果
很多情况下,学校错误地将美术课、音乐课等艺术教育局限于甚至等同于美育课,艺术课程肯定是美育教学的主要部分,但是其他学科的美育开展和渗透也同样重要,不可忽视。学生在其他学科中只能被动地接受单一的知识,没有在情感、美感上得到更多的开发和解读,造成学生对这些学科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
三、发挥艺术课程在美育教学的重要作用
上面论述了美育在小学教育的现状,主要有两大方面的问题:美育重视问题、美育理论建设问题。这些问题不是一时半会儿可以解决的,需要在实践中探讨,在探讨中实践。多样化的开展美育教学是必须和必要的途径。多样化的美育教学中重要的部分是艺术教育的实施,所以艺术课程在美育教学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艺术学科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美育理论知识,做好美育教学,为各科的美育开展发挥排头兵的作用。
四、美育应贯穿于各学科的教学内容
各学科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人文素质的一大阵地。无论是数学、语文、英语、体育等课程,教师在教学课程中都应该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就拿语文课来举例子。语文教师应积极探寻课本中最能激发美好情愫的图景,精巧创设学习情境,如选配恰当的音乐,声情并茂地教授学生,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有所期待,引导、调动学生的美好情感,让他们沿着美好的情感轨道走进课文,走近作者。
另外,语文课本中几乎所有的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境美、语言美、情感美,特别是诗歌、散文等,语文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探究这些美,激活学生的情感,由情入理,寻文悟道地进行思维迁移,激起学生热烈的积极的审美愿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能力。
除了语文的美育教育,数学的简练之美、体育的动态之美、英语的口语之美等都应该是教师课堂教育探讨的重点。教师应发挥、利用各学科的特点和优势,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积极的审美情感,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
五、学校人文环境建设是美育的催化剂
学校人文环境建设是美育的催化剂,好的人文校园对学生的美育开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就拿本校来说,在人文环境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首先,原来严重影响学校美观的变压器被拆除,进而新建了现代化的以黄色调为主的大门,与新建的黄色教学楼相得益彰(如图一),充满生机活力,美丽大方。
以上这些环境建设促进了学校的人文氛围,反映了人文校园硬件设施的提高。当然,软件设施的建设也不能少,学校近年来提出的“爱的教育”特色文化建设更是将学生的美育提高到了新的高度。“爱的教育”提出的现实依据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爱为源,润泽生命”的办学理念是本校新时期下如何提高学生素质教育、教师素质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有利于美育教学的开展和提高。
六、教师个人审美和人文素质的提高是促进美育教学的动力
作为美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本身审美素质、人文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素质培养,所以教师审美或立美能力不足将会造成美育教学没有动力。
小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特别是直接授课教师的一言一行会对他们造成很大影响,所以教师具备较高的审美和人文素质是必要与必需的。只有教师本身具备较高的审美品质,才能在教学环境中落实美育教学,启发学生美的心智。另外,如何提高教师审美和人文素质是一个难点。从目前全国多数小学美育师资实际情况来看,普遍处于极其匮乏的状态。教师的提高更多的是依靠自身的学习,所以学校有义务和必要多开展例如“爱的教育”(如图六)等启发家长与教师情感的培训。
在我校不仅经常开展这样的活动,还定期请美学的专家和学者到校演讲,定期举办美育教学研讨会等。学校成立美育小组,开发建设本校的美育教学体系,开展美育优质课比赛(如图七),让所有的教师参加到美育课程中来,结合本地区、本校的文化特色探索出独特的美育良方。
总之,美育工作庞杂而微妙,它分布于学校各个课程、角落、教师、学生当中,你不观察它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可是它又是那么重要,没有它,人类文明将会日渐衰落。各小学应该重视和做好美育教学,只有这样,素质教育才会得到真正的落实,学生的人生大树才会埋下良好的种子!
[参考文献]
[1](德)席勒.美学书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5).[2]朱光潜.谈美.朱光潜全集第2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3]周俊秋.关于在小学教育专业实施美育的尝试与思考[J].山西教育,2003(10).(责编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