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计算器对数学教学内容的影响(范文)
计算器对数学教学内容的影响
(1)计算器对算理教学的影响。
在初一有理数运算教学中,学生对诸如“65-23,3725”之类的计算,都愿意使用计算器来计算。图快捷也许是人的本性,因为这些都是简单的计算,按几下计算器结果就出来了,既方便又迅速,还不会出现差错。其实这种现象并不是所谓的偷懒,反而应该被视为时代的进步。试想想,现在计算器价格非常便宜,随处都可买到,在这种情况下,谁还会用纸笔进行坚式计算呢?因此,《新课标》降低了对学生笔算能力的要求,在第二学段中将乘法限在三位数与两位数以内,而去掉了原来的三位数与三位数的乘除法,并鼓励学生用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计算。计算器的特点是快速、准确,它的广泛使用对传统计算方法的影响无疑是非常巨大的。
学生有了计算器就不想用笔了,这势必会影响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因此,我们要慎重考虑允许学生使用计算器的时间与内容,在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之前不宜使用计算器,同时对某些内容还要明确规定不允许学生使用计算器,如上述的简单计算在小学阶段应提倡口算或笔算,这样才能使学生掌握基本计算方法,打好扎实的基础。
有人担心使用计算器后,学生的计算能力会下降。实际上,许多资料表明,使用计算器后学生的计算熟练程度会略有降低,但计算能力并没有下降。比如,在计算两个多位数的乘积或多个多位数的求和时,只要按几下键即可算出结果,绝对不会出现任何差错;而若是用笔计算,花费脑力与时间不算,结果还容易出错。同时,用笔计算这样的算式,学生并不会在计算能力上得到什么实际性的提高。
在传统的数学教材中,存在着大量的计算技巧,大部分人都主张通过公式、法则结合运算技巧进行简便计算。如“用简便方法计算出2004-2002的值”,它的解法就十分巧妙,能令学生体会到解题的乐趣和数学的美妙之处。但是,这些计算技巧只能算是一种数学“杂技”,我们是不能要求每个学生都成为“杂技演员”的。因此,若不懂得解题技巧,就无法解题,但是如果利用计算器求解,则全体学生都能顺利完成计算,只是,某些技巧也许会因此而被弱化。当然,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如果要考查学生是否已掌握这些技巧,可以对此类题目做一些修改,方法有三:一是改选择题填空题为要写出计算过程的计算题;二是将数字改成字母;三是改变题目要求,比如训练学生运用平方差公式时,可将“简便计算”改为“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等。
在数学发展史上,人们一直都在为寻找更准确、更方便快捷的计算方法而孜孜不倦,许多数学家为此也花费毕生的精力。人们先后发明了算盘、竖式计算、计算尺、对数、数表、计算器、计算机等,这些工具或方法无一不是为了上述目标服务的,诚然,这些发明也极大推动了数学不断向前发展。旧的计算方法不断被新的方法所替代,推陈出新,这是历史的规律。有学者指出:将来在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时,将极少注重代数的技巧,因为只需通过手持计算器或预编程序软件就能轻松地让这些问题迎刃而解。因此,在使用计算器后,应注意弱化或淘汰某些传统的计算方式与运算技巧,让学生有时间思考其它更有趣、更实际的问题。
(2)计算器的使用要求运算结果多样化。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一直存在着一条不成文的规定;计算结果不能用近似数,要用整数、分式或根式、等表示,实际问题的计算结果也如此,除非有“精确到„„”等字句要求,才会用近似数表示。以前由于计算工具有限,这样的规定确实帮助避免了许多繁琐的计算,并且也显示了数学准确性的特点。但在如今计算器已相当普及的情况下,计算过程不仅不再繁琐,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也得到了充分保证,此时,用近似数表示计算结果是合理的,特别是在进行实际问题的计算时更应如此。鉴于此,在编写教材时,要适当加入一些允许用近似数表示结果的题目,以加强学生运用近似数的能力。
(3)计算器的使用使估算受到重视。
估算实质上是一种快速的近似计算,通过对数值作适当的扩大或缩小,得出运算结果的大致范围,最后再得出一个大致的估计值。估算在我们的传统教材中从未出现过,而现在的《新课标》却多次提到了这个问题,其中,在第一学段中就有这样一个例子:如果公园的门票为每张8元,某校组织97名同学去公园玩,带800元钱够不够?
这个例子充分说明了估算在日常生活中一直被广泛应用着,同时也表明了《新课标》对估算的重视程度(在第一学段就提及了估算)。为什么估算以前无人提及而现在却受到如此之重视?仔细推敲,一个重要的原因正是计算器运用到课堂上的结果。有了计算器这种强大的计算工具,我们的大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解放:把准确的计算工作交给计算器来做,我们的大脑只需要进行估算就可以了。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估算是以计算器作为后盾的。22估算可以给精确的计算结果提供快速检验,例如对于由按错键而得到的错误计算结果就可以用估算来进行检验。反之,计算器的使用又可以提高估算的合理性与准确性。因此,在加强计算器教学的同时也要重视估算教学,在教授学生估算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4)计算器的使用使实际问题更贴近生活。
《新课标》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并提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立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让知识与生活紧密结合。传统的数学教学虽然也重视应用,编写了大量的应用题,但是,许多应用题都是脱离实际、想当然编造出来的,如某应用题中有这样的条件:船与小岛的距离为103千米„„在实际生活中怎么会存在这样的数据呢?利用计算器,可以令编题者在编写此类问题时不再脱离实际,取材范围更广,也更自然。
其它学科与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素材,也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数学建模就是将一个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它需要有计算器、计算机软件等方面技术的支持。因此,加强计算器或计算机相关软件技术的教学,将会有利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也是当今应用数学得到蓬勃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5)计算器为统计等内容提供技术支持。
“统计与概率”现已成为《新课标》四大内容之一,它是通过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刻画,帮助人们作出合理的推断和预测。虽然“统计与概率”在现实生活中有广阔的用武之地,但由于它的计算量太大,在传统教学中难以付诸实施。现在终于有了计算器,特别是有了统计功能的计算器,能够完全解决统计中的所有计算问题。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此块内容的教学。
计算器还为大数的认识提供了技术支持。例如在众所周知的国王奖励国际象棋的发明者的故事中,国王就是对“2-1”这个数额的大小缺乏认识而最终无法兑现承诺的,假若当时这个国王有计算器在手,就不会上当了。
第二篇:浅谈计算器对数学能力的影响
浅谈计算器对数学能力的影响
四川省会理县太平片区中心小学张廷帆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器、计算机的出现,对现代数学教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标志着现在的数学教学已步入了科技信息式教学。
当前在小学四年级,就已开始了计算器的教学,将计算器引入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因为计算器的先进性,使学生的计算更加快捷、迅速、准确,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而且使学生初步接触高科技的先进性,了解科技发展对数学学习产生的积极影响以及让学生认识“数学发展科技,科技服务于数学”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都是其它计算工具所无法达到的。所以我们应该倡导学生积极使用高科技手段(计算器、计算机等)来学习数学,提高数学的学习能力。
但随着学生长时间的使用计算器,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也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其主要体现在对计算器的依赖性上,在教学实践中我就发现,许多学生使用计算器后,越来越离不开计算器,有的学生连一些口算题都要去按计算器,竟然还有个别中后进生,在笔算时似326
乎忘记了学过的笔算方法,通过计算器,一步到位,如计算×65。这类中后进生,他们———
21190
本身的计算能力就较低,不熟练,使用计算器后,更加失去了笔算训练的机会,使他们得不偿失。
传统的数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方法,计算技巧,计算能力,培养他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这是实实在在的。所以我认为在小学阶段要让学生学会使用计算器,但在平时的学习中,尽量还是少让他们使用为好,以训练他们的计算能力,总不能让我们的学生长大以后,也像传言中的美国教授那样,到菜市场买菜都需要带个计算器吧。计算器只能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辅助工具,我们要让学生学会使用辅助性工具进行数学学习,但更要注重发展他们的数学能力,防止他们对某一种辅助性学习工具产生严重的依
赖性。
第三篇:小班数学教学内容
小班数学教学内容
1.熟读1-10的单数
2.读出1-10的比像物体加深多数字的认识(1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浮水上,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迎风扬,5像秤钩秤东西,6像口哨能吹响,7像镰刀割小麦,8像麻花拧一遭,9像勺子能盛饭,10像筷子加鸡蛋)
3.1、教师组织幼儿一起玩手指游戏:长长短短,高高矮矮,大大小小,宽宽窄窄,胖胖瘦瘦,咕噜咕噜1,咕噜咕噜2,咕噜咕噜3,我们大家一起玩。
4教学目的:
1、教幼儿认识1——3的数字形。
2、让幼儿能用手指头表示数字1——3。
教学准备:
1、卡通数字1——3。
2、1——3的大数字卡以及相应图片。
3、魔术口袋以及小水果。
4、小数字卡片1——3幼儿人手一套。教学
一、开始部分:
用歌曲引出课题 :教师唱自创歌曲:“一象铅笔细又长,二象小鸭水中游,三象耳朵听声音,我们请他们来做客。”请出数字宝宝1、2、3。那么数字宝宝是不是象歌曲里唱的那样象铅笔、小鸭和耳朵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基本部分:
1、请出数字宝宝,用数字和图片相对应,让幼儿看看数字是否象歌曲中唱的一样,加深幼儿对数字的理解和记忆。
2、游戏:我出几你念几。教师随意出示大数字卡,让幼儿念出卡片上相应的数字。
3、用手指表示数字: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伸出你灵巧的小手,告诉我你的小手都有那些本领?(幼儿自由回答)那么你会用小手表示1、2、3吗?教师带领幼儿用手指表示1、2、3,同时纠正幼儿的错误手势。
4、游戏:我来说,你来比。教师说出数字,幼儿用手指来表示。同时也可以选择幼儿担任小老师。
5、游戏:看实物出手指。教师从魔术口袋中拿出相应数量的实物,让幼儿说出数字同时用手指头来表示其数量是几。
三、结束部分:小朋友们真棒,现在数字宝宝请小朋友和他们一起做游戏。带领幼儿随音乐走出活动室,(草坪上撒上1——3的小数字卡,带领幼儿玩找数字宝宝的游戏。)自由结束。
第四篇:幼儿园数学教学内容
1.小班
(1)学习按物体的某个特征进行分类。
(2)感知物体量的差异,学习按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3)认识“1”和“许多”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4)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感知多、少和一样多。(5)学习用手口一致地从左到右点数5以内的实物,并能说出总数;能按实物范例和指定的数目取出相应数量的物体,学习一些常用的量词。(6)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
(7)初步理解早晨、晚上、白天、黑夜的含义,并学习正确运用这些词汇。(8)学习区分和说出以自身为中心的上下方位;学习判断两个物体之间的上下关系,说出什么在上面,什么在下面。
(9)学习按照游戏规则进行活动,大胆回答问题;学习用语言表达操作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10)愿意参加数学活动,喜欢摆弄、操作数学活动材料,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习按要求拿取、摆放操作材料。
(11)在教师的指导下,熟悉周围环境中物体的形状和数量。2.中班
(1)认识10以内的数字,理解数字的含义,会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2)学习目测数群;学习不受物体空间排列形式和物体大小等外部因素的干扰,正确判断10以内的数量;感知和体验10以内自然数列中相邻两个数的数差关系;学习10以内的序数。(3)认识长方形、梯形、椭圆形。
(4)学习用各种几何体(如积木或积塑)进行拼搭和建造活动。
(5)学习概括物体(或图形)的两个特征;学习按物体的某一特征和数量进行分类。(6)学习按物体量(高矮、粗细、厚薄等)的差异进行正逆排序;学习按一定的规则排列顺序。
(7)能听清楚老师讲的话,能按照要求进行活动,并学习按照要求检查自己的活动。
(8)能安静地倾听老师讲话,练习讲述自己的操作活动和过程。
(9)观察、比较、判断10以内的数量关系,逐步建立等量观念;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学习新的知识。
(10)初步理解昨天、今天、明天的含义,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学会正确运用这些时间词汇。
(11)学习区分和说出以自身为中心的前后方位,学习区分和说出物体之间的上下、前后位置关系,学习按指定方向运动。
(12)能根据各个小组的活动情况,确定自己去哪组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喜欢参加数学游戏。
(13)能主动地、专心地进行数学操作活动,并对自己的活动成果感兴趣;能注意和发现周围环境中物体量的差异、物体的形状以及它们在空间的位置等。3.大班
(1)进一步按数群数数。
(2)学习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体验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包含关系、部分数与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和互换关系。(3)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认识加号、减号,初步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会解答简单的加减应用题,感知和体验加减互逆关系。
(4)学习按物体的两个以上特征或特性进行分类;学习按两个基本点特征在表格中摆放图形。
(5)按物体量的差异和数量不同进行10以内正、逆排序,初步体验序对之间的传递性、双重性及可逆性关系。
(6)认识几种常见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球体、圆柱体),能根据图形的形体特征进行分类;体验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7)学习等分实物或图形;学习自然测量。
(8)学习以自身和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会向左、向右方向运动;在日常生活中,能注意自己(或物体)在空间的位置和运动方向。
(9)能认识时钟,会看整点、半点,学会看日历,了解从星期一到星期日的名称和顺序;学习一些表示时间的词 汇;在日常生活中,知道要珍惜时间。
(10)认识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知道它们的价值是不同的。(11)能听清楚若干操作活动的规则,能按规则进行活动,并能按规则检查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能清楚地讲述操作
活动过程和结果,并能参加较多小组的活动。
(12)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归纳、概括有关的数学经验;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观察与思考问题;能通过观察、比较、类推、迁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13)积极、主动地参加数学问题的讨论;学习有条理地摆放、整理活动材料。(14)能与同伴友好地进行数学游戏;能采取轮流、适当等待、协商等办法协调与同伴的关系.
第五篇:教学内容 数学乐园
教学内容
数学乐园
教学知识目标:在游戏过程中,使学生学会调用以前的知识经验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目标:通过经历游戏活动的全过程,使学生初步感受到做事情要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教学情感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审题意识和倾听习惯。教学重点:
巩固数的组成,正确完成2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计算。
教学难点:
空间想象能力的培设情境、激趣导入
一
理解规则 示范游戏
1.课件展示——“数学乐园”大门以及迷宫布局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想和你们一块儿去“数学乐园”做游戏,你们想不想参加?
2、板书课题:数学乐园
我们来到数学乐园门口了,谁在欢迎我们 呢?(画外音:欢迎来到数学乐园做数学游戏!)
赶紧看看要玩什么游戏吧!(画外音:走迷宫)
想玩吗?你觉得我们该知道什么?(怎么玩):
怎么玩就是游戏的规则是什么样的,快来看看吧 ⑴、读懂规则。
课件出示游戏规则,教师先读规则,然后让学生读规则说说读懂了什么,互相交流,在交流过程中要使学生明确游戏的要求。
①;两人一组做游戏。②猜拳决定谁先走;
③按序号顺序走;
④走哪一格就回答哪一题,对了停在这个格子里,错了后退一格;
⑤再猜拳,决定谁走;
⑥先到终点的人获胜。、二、示范游戏玩法
黑板上出示飞行棋图纸,请一名学生和老师玩游戏。注意以下几个步骤:
①先做什么?——两人猜拳决定谁先走。
②再做什么?——赢的人选格子,放棋子
③接着呢?——翻开卡片,回答问题。④棋子放在格子里,然后呢?——再猜拳
师指导:大家会玩了吗?下面请小组两个同学开始,大家比一比谁谁回答问题全部正确,而且最先走到终点,遇到问题可以找老师帮忙。
三、汇报
解决疑难 课件内容: 出示以下几个问题:
①汽车有几个轮子?
②手机号码由几个数字组成?
③星期一的前一天是星期几? ④星期二到星期四放假,放几天 ⑤帮兵兵数一共有多少双袜子? ⑥回答小童的问题。⑦帮小刚送一封信。
⑧用6个小正方体可以拼一个大正方体吗?
总结评价:
活动结束先让孩子们自我评价游戏中的表现,在游戏中哪些题你回答得又对又快?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然后老师加以鼓励和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