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体育中等专业学校语文教学有效策略
浅谈体育中等专业学校语文教学有效策略
摘 要:在体育中等专业学校中,语文是学生的必修文化课基础科目,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知识应用能力,并为专业课学习夯实基础。本文从专业能力培养角度,分析了当前体育中等专业学校语文教学现状,并重点探讨了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旨在为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促进语文教育价值与功能实现,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体育中等专业学校 语文教学 有效策略
体育中等专业学校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专业体育人才的摇篮,其教育目标是培养思想品德好、专业素质高的高素质体育人才,以更好地满足社会相关行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语文是体育中等专业学校的基础学科,也是学生提高读写能力、开展技能学习和实现终身发展的基石,具有“双基础性”,即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应用能力,另一方面为学生的专业技术与技能学习即终身学习夯实基础。因此,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应主动适应体育中等专业教育的特点,以素质教育目标和任务为引领,以专业能力培养为导向,不断改革和创新语文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和思维能力,以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继续深造和未来职业发展夯实基础。
一、当前体育中等专业学校语文教学现状
语文课具有基础性、工具性(实用性)和发展性特征,“育智、育技、育德、育信”是语文课功能及其课程拓展的四个支柱,这也是语文育人课程建设的核心内容。语文课一要为专业课程服务,二要为人文修养养成服务,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为学生专业学习和成为高素质劳动者及继续接受高等教育和持续发展夯实基础,使学生人人成才,全面发展。体育中等专业学校语文教育是文化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从教学实践来看,由于强调专业建设和就业导向,体育中等专业学校的财力、师资有限,以及语文课程“老”、提高“慢”、效果“差”等原因,与专业课建设相比,语文课建设与改革显得相对沉寂。语文课在学校、教师和学生层面得不到重视,存在着资金、管理、师资、教师教研和学生学习精力等多方面“投入不足”的问题。多数体育中等专业学校中,除了思想政治课有来自党政方面文件的要求和保障外,语文课在学校整体教学工作中的地位都要明显低于专业课。
从学生与教师方面来看,很多学生及其家长也认为,上体育学校就是为了学得一技之长,语文这门学科不是技术课,也不能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学好学不好无关紧要。在这种错误的认识下,大多数学生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体育专业和技能学习中,而对于语文课则比较轻视。另外,不少体育学校语文教师也认为,语文是一门付出和收获难成正比的科目,其教学效果也不会立刻显现,因而,也很少去主动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积极拓展教材上的知识,创新教学手法等,长此以往,学生和教师都形成了对语文教学不重视的固化印象。
从语文课程教材来看,目前,体育中等专业学校使用的语文教材,其内容侧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审美情趣,入选的文本大多是古今中外的文学篇章,不仅偏离了体育教育的特点,也降低了语文的教学实用性。再加上体育中等专业教育时间相对较短,要想通过现有语文教材,快速达到教学目标比较困难,对于体育中等专业学校学生的专业素养,也必然会产生很大的消极影响。
二、提升体育中等专业学校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一)更新教学理念,树立大语文观
体育中等专业学校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首先应更新观念,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只有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才能够更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设计一些教学活动,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们各抒己见,逐渐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要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重视语文的基础地位,确立大语文观,把语文当做一门专业技能课来教。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体育职业岗位和专业特点以及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把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作为教学的核心工作,不能仅局限于上一堂有意义的课,要跳出课堂、跳出教师,让语文回归生活、回归社会,从社会生活中积累素材。社会是大课堂,生活是活的教科书,语文时时能学、处处能学,让学生了解社会、感悟生活的真谛,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能力。
(二)教学贴近专业需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需要先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主要有三点:首先是吸收知识点,其次是智能开发点,最后是思想教育点。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需要以这三个要点为基础,构建整个课堂的教学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明确认识到这三点的关系并进行适当处理,才能够事半功倍。例如,可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的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突出专业性。只有把教学的课程内容贴近体育各专业需求,符合本专业学生需要,才能更好地发挥语文课程的教育作用。比如,将文选阅读分成基础和专业两部分,根据不同专业差异加强相应文体的分析训练。在课文中适当增加体育文化的内容,培养学生的仁义礼智信,在提升阅读欣赏能力的同时提升文化素养。要增加表达交流及语文实践活动训练的内容,例如,口语交际、应用文写作等。实践活动训练以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生活、职业生活为载体,以活动为形式提升学生语文综合应用能力,例如,“我的体育梦想”主题班会等,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使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需要的能力。
(三)挖掘视觉文化资源,服务语文教学实践
视觉文化是伴随着信息科技与互联网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文化形式,泛指一切以图像符号为主要元素并借助视知觉形式表现的文化。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能将具有非视觉性的物象,通过视像化形式表现出来,具有强烈的形象性、直观性与表意浅白性,其在教育领域的教育价值正逐渐显现。语文教师应在教学中,积极引入视觉文化资源,使之更好地辅助语文教学,促进语文教学效果与质量不断提升。语文教学情境的构建非常关键,只有在特定的情境中,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才能得到充分激发,积极地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视觉资源构建的语文教学情境,具有现代化、多元化、立体化的特点,它重构了文化表现的形态,使语文知识的传播更加丰富、直观。例如,在学习《醉翁亭记》时,由于其创作时期是北宋,且是一篇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为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语文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将醉翁亭的四季图片及相关解说呈现给学生,借助、图、文、声音、音乐等,打造一个如身临其境般的教学情境,这样,学生就会形成对醉翁亭的直观感受,缩短与醉翁亭的时空距离,从而激发探究本课内容的兴致。教师可以再利用多媒体将作者欧阳修的简介和生平展现出来,指导学生结合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及作者被贬的经历,去体味文中“乐”的情怀,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旷达情怀,进而获得情感的共鸣与人文素质的提升。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是当今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视觉文化越来越丰富多元的背景下,体育中等专业学校语文教师也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创新,将丰富、生动的视觉资源合理融入到语文教学中,打破传统教学的间接性、模糊性和不确切性,引领学生从生动形象、色彩逼真、丰富多彩的视觉文化资源中,更好地获取蕴藏其中的文化信息,进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
(四)在写作中锻炼语文应用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强化专业核心能力
现代企业需要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人才,既能说也会写,特别是具备应用文写作能力。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除了要求学生掌握计划、总结、个人简历、求职信等具体方法外,还要根据学生的专业有所侧重,以使学生做到格式规范,文字表述正确,内容符合要求,让学生日后进入工作岗位能够驾轻就熟。表达交流能力是个人知识、智慧与能力的综合反映,语文教学中要多开展表达交流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加强口语和人际交流能力的培养。要开放语文课堂,营造交流的情境和职业化的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说、多听、多练,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的各个环节。教师还可以将课堂设置到人才交流市场,利用职场环境教会学生面试、求职。同时,多组织口语交际、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例如,组织辩论赛、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等,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中等专业学校语文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其专业素质养成,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应当遵循教育规律与语文学科特点,加强教学理念的创新,以生为本不断探寻有效教学策略,使学生的思想能在人文教育中得到洗涤和升华,能从名篇大著中找回道德约束和慎终追远的定力。
参考文献
[1]郝文博.基于人文素?|教育的体育专业生语文教学模式研究[J].语文建设,2015,(33):1-2.[2]柳磊.看大学语文教学与体育教学之间的联系[J].语文建设,2014,(23):79-80.[3]王文浩.调动学生“五觉”,提高语文课堂实效[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6,(10):28-29.[4]邱伟.视觉文化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的运用[J].文学教育(上),2015,(09):82-83.[2017-08-04].
第二篇:幼儿园体育教学有效策略初探
幼儿园体育教学有效策略初探
长海县大长山岛镇中心幼儿园 范红霞
幼儿体育活动是实施幼儿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幼儿园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体育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培养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个性品质,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然而我们也发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的今天,幼儿在家长、老师的过度保护下成长。户外运动时间很少,大多的时间被电脑、电视所占据,许多孩子因为缺少运动而身体虚弱、肥胖。我们认为幼儿期的体育活动是不容忽视的,有必要对幼儿园的体育教学活动进行优化。
一、转变观念,体育教学不容忽视
《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然而有很多教师,不热衷于户外体育活动,最大的原因是户外活动幼儿的兴奋度极高,组织起来难度很大。我们教师应清楚的认识到,体育锻炼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最主动、最积极地手段,对于幼儿活泼、开朗性格的形成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转变错误的教育观念。在教育活动中应注重避免传统的教育模式,改变幼儿模仿性学习为主的现象。应以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水平为依据,以促进幼儿主动参与活动为出发点,关注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活动过程。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主动、活泼地发展,达到体育活动的目的。
目前在家长中也出现了严重的“重视智力教育而轻体育教育”倾向和对孩子过度的保护、包办代替现象。显然这些消极因素会影响幼儿园正常地开展体育活动工作。因此我们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有关体育教育”的家长座谈会,在家长学校学员学习的期间,我们也会安排相关的知识讲座,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方法和体育活动的重要性,纠正对体育工作不正确的观念。积极取得家长的支持、配合,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以达到共同教育的效果。
二、因地制宜,丰富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内容。
农村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走出园门就是农村广阔的天地,《纲要》中提到:“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要充分挖掘大自然的教育价值,因势利导,使大自然成为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场所。我们从农村实际出发,结合本地区孩子体能发展水平,依据体育教育活动大、中、小年龄的阶段目标,充分挖掘各种有教育价值的因素,大大丰富幼儿户外体育活动内容,活动内容体现了如下特点(1)活动内容的传统性
农村有许多流传甚广的民间体育游戏,乡土气息浓,趣味性、娱乐性强,很受孩子的欢迎,这些游戏在全面锻炼幼儿身体的同时,还给幼儿带来愉快的情绪。传统体育游戏不需要很复杂的材料,也不需要很大的场地,可以随时开展,克服了农村幼儿园园内场地小、材料不足的缺点,因而我们在开展户外体育活动中充分发挥了传统乡土游戏的锻炼功能,赋予了老游戏以新的生命力,我们开展了优秀民间游戏征集活动,发动老师向自己的长辈、幼儿的家长请教,把一些有教育意义,又有体育功能的民间游戏引入到体育活动中。如“上车”“编花篮”“跳皮筋”“跳绳子”“贴人”“打怪兽”等,这些材料简单、廉价,不受场地限制的游戏,既能发展幼儿相应的动作,又能培养幼儿的交往、谦让、合作精神。
(2)活动内容的本土性
我们充分开发和利用海岛幼儿园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组织幼儿开展远足活动,让幼儿走出园门,到海边进行跳沙坑,沙滩跑、沙滩排球、沙滩足球、扔石子等体育游戏。即锻炼了幼儿体能,收到了在园内难以达到的效果,又开拓了幼儿视野,陶冶了幼儿情操。同时利用乡土资源,就地取材,自制丰富的活动器具。利用农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乡土资源,自制了丰富的体育活动器具。春夏时节,利用玉米杆制成“马”玩 2
《骑马》的游戏,的游戏;用海上养殖的圆形“浮力漂”作为保龄球、;把木头锯开做木马,用玉米梗做飞标等等,这些幼儿自己动手制作出的活动器具,比那些琳琅满目的成品器械对幼儿有更大的吸引力,大大地激发了幼儿的活动兴趣,使幼儿置身于丰富的活动环境中,激发了幼儿开展体育活动的积极性。(3)活动内容的多样性
在组织户外体育活动时,我们教师转变观念,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变教师传授为幼儿主动探索。我们以“一物多玩”、“一动多变”作为切入口,注重发挥幼儿的创造性,给予幼儿户外体育活动中的充分自由,让幼儿自由选择器材,自由结伴,自由活动,活动中老师加强观察、鼓励启发幼儿自己去探索活动,生成自己的活动方法。让幼儿探索器材的各种玩法,老师通过观察引导,对幼儿探索发现即刻加以关注,引导幼儿在活动中相互启迪、相互学习,自创游戏,以此来丰富幼儿的活动内容,使户外体育活动“活”起来。
三、面向全体幼儿,关注个体差异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十个手指有长短”,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在体育活动中对于能力较差的幼儿可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渐加大难度;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教师可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注意发挥他们的内在潜力。从幼儿实际出发,使每个幼儿在不同的水平上有所提高。例如;同一条平衡木,动作发展好的幼儿可以很顺利地头顶沙包走下来,而对那些平衡发展稍逊的幼儿则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幼儿得不到成功的体验,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从而不愿参加体育锻炼,这对幼儿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这就使我们教师在具体组织指导中要面向全体。同时也要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我们根据“跳跳就能够得着”的教育原理,着重从教学目的的提出上和活动器械的提供上遵循了“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如在游戏《过小桥》中提供器具上,我们根据幼儿平衡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平衡木、3
高翘木、自制饮料瓶组成的筒状桥三种难度不同的造型。开始不同幼儿分别尝试不同的桥。然后循序渐进要求幼儿至少过两架桥,最后要求三架桥都要过。这样做有效地激发了幼儿的成就感,使每个幼儿在自身水平上都得到提高,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和满足。我们在活动中,往往采用分组游戏和投放不同层次的游戏材料,给发展水平不一的孩子都提供有机会表现的空间和机会,从而避免了单调、划一的游戏形式,避免了消极等待现象。
幼儿园的体育活动是向幼儿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幼儿各项素质的培养都起着积极的作用,以上所述只是我们在幼儿园体育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与思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研究、不断探索,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张波
第三篇:最新浅谈提高有效体育教学的策略论文(本站推荐)
浅谈提高有效体育教学的策略
体育教学面对的学生是不一样的,其学习收益也必定会有所不同。操作意义上只能以体育课堂教学的典型要求作为基本依据,这一共性要求就是体育教学目标,即学习收益或有效体育教学是以体育教学目标作为衡量尺度的。因此,对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进一步解释应是: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是指向体育教学目标的有效体育教学时间与实际体育教学时间的比率,它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价值量度。那么提高有效体育教学的策略是什么呢?
一、激励评价策略
激励既是一种体育教学手段,又是一种体育教学氛围。传统的体育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氛围沉寂、呆板,缺乏和谐、民主与平等。有效体育教学首先要致力于营造一种和谐、民主、平等与支持性的体育学习氛围。支持学生主动参与体育学习,体验体育学习,学会与教师同学相互合作、共同探求体育知识。体育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的激励能增进、强化学生的信心,鼓励、激发学生的参与行为,因此进行有效体育教学,体育教师的激励策略(如面带微笑的期待、言谈风趣等)的艺术运用尤为重要。
二、注重学生原有基础的策略
起点行为是指学习者在进入教学情景时,本身已具有的相关知识、性向、动机、能力、特点状况等,也可以说是学生开始学习某一新单元知识之前所具有的行为或成就水平。传统的体育教学设计是以教师或教材为中心的,它要求学生适应教师的教学或体育教学的性质(包括难易度),而有效体育教学则要求体育教学应以学生为教育主体,体育教师应在恰当掌控学生的知识准备度或起点行为的基础上去因材施教。
三、设计合理课程的策略
有效的体育课程设计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因此,我们在进行体育课程设计前,根据学习者的特点,先问自己几个问题是必要的。如:学生已掌握什么?学生应该掌握什么?学生能够掌握什么?然后,根据这些问题的答案对体育课程内容进行合理设计,其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有效体育学习和应用体育知识的有益经验。同时,我们在进行体育课程设计时还要注意以下四点,即要重点组织学生学习的最主要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将此体育教学内容作为要领知识体系的一部分进行教学;通过讲解与示范这些重要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及其相互关系的方式进一步拓展体育学习内容;辅之以切实可行的体育学习活动与评价手段,使学生有机会展示能够反映预期体育教学目标的学习内容。"
四、优化体育教学过程的策略
1.理清知识点这是有效体育教学依据的主线,是实现有效体育教学的载体。体育教师理清知识点的过程就是引导体育教学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就是传承体育知识、改造体育知识、创新体育知识的过程。选准切入点、激发兴奋点、培植发散点都是以理清知识点为中心。知识点理清的过程也是体育教师这一教学主体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的过程。理清知识点要求体育教师不是简单地向学生灌输体育知识与技能,而是使学生把握体育知识的内在结构、了解体育知识的产生过程、掌握体育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能否理清知识点取决于体育教师本身对传授知识的理解和把握程度,取决于其对学生的了解程度。
2.选准切入点这是有效体育教学成功的前提,是创设良好教学情境的基础。是问题切入还是故事切入,是平铺直述切入还是悬念引发切入,是情景切入还是讨论切入,其效果绝不相同。因此,在切入点的选择上,体育教师应充分考虑两个层面:一是学生的实际;二是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结构与体系。切入点的选择应因不同的体育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氛围而不同。切入点的选择直接引领着整个体育教学过程,直接关系体育课堂教学是否富有吸引力、是否引人入胜。
3.培植发散点这是有效体育教学成功的目的之一,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种子。创新就是用已有的体育知识去固化新的体育知识,把已学过的知识、技术技能加以理解,加以发散和迁移。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培植发散点应将课拓展伸到课外,从知识延伸到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发散,素质得以提升。因此,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不断地培植发散点,把现在的体育知识与过去的体育知识,纵向的体育知识和横向的体育知识,此门与彼门的体育知识予以结合,寻求不同体育知识的发散点,为学生思维的发散和创造力的延伸埋下种子,为学生将来进行有效体育学习奠定基础。
五、注重学生主体参与策略
传统体育教学中强调以教师的讲授为中心,不注意引发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积极性。这导致了体育教师所传授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与方法未被学生真正内化并主动运用,仍停留在模仿水平,迁移性差。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进行有效体育教学,体育教师必须注重学生体育学习的主体参与性,以学生为活动主体,让学生在真正的学习活动中进行自我体育知识的学习与建构,并指导学生在体育实践中理解、掌握和运用一定的体育学习策略,学会学习,以利于有效体育教学价值量度的提升。近年来,高校体育建构的体育教学模式,都较好地抓住了学生的创造力、自学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以及自我评价能力等学习方法的培养,注重了学生主体参与的价值,这都利于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综上所述,关于有效体育教学的研究活动是极其复杂的,其中任何一个变量变化的效果都是无限的。本研究辨析有效体育教学的概念,探讨有效体育教学策略的目的在于通过系统要素的抽象,为广大体育教师及研究工作者提供有效体育教学设计的素材。我们认为,一旦这些素材被广大体育教师所掌握,并创造地加以运用,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必会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2]雷兴东,朱国团.体育教学中师生双边关系的再认识[J].体育师友,2005,(06).
[3]黄建新.浅谈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传统教学”与“创新教学”[J].体育教学,2004,(05).
第四篇:浅析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策略
浅析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6-000-01
摘要在中小学体育教育中,全面的实施素质教育,树立健康第一的重要指导思想,将体育与健康相联系,从而促进学生的锻炼以及心理健康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体育教学健康有效策略
在当前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怎样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健康第一”教学理念,真正促进学生身心两健,是中学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创新并贯彻“健康第一”理念
(一)创新
“健康第一”的理念是诸多教学理念中最具体育本质特征、最能引导体育教学向学生健康方向发展,最能将学校体育阶段效益与长远小于相结合的教学理念[1]。“健康第一”的理念是贯穿于学校体育教学中,其理念内涵体现“大体育”意识,本质在于针对中小学学校教育过分追求升学率等功利性效益而忽略人才的非智力因素培养,使学生能在身心健康的前提下,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且在此过程中达到体技学习与自身健康向统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与个性发展的目的。
(二)贯彻“健康第一”
1.制定目标。体育教学必须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热情,主动从?~体育活动,养成体育?炼的习惯,提高身心健康水平,终身进行体育的意识,同时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达到全方位“健康第一”的总目标[2]。
2.锁定教学内容。新的课标要求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基本特点选择教学内容,注重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使教和学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以增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以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健康体魄,从而提高学生健康水平[3]。
3.选择教学模式。体育教师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利用体育教学优势,制定选项学习,采用模块式进行教学。让学生走向体育,走向健康,同时根据学生自己的强项、兴趣和爱好任意选择所喜欢的体育?目进行学习。
4.教学评价的重要性。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状况,以及对学生情况的了解,教学采用的形式,制定出自己的评价体系,使我们的学生更加喜欢、热爱体育运动、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养成强身健体的习惯,直至终身体育,达到“健康第一”的目地。
二、对体育教师的要求
(一)注重思想
体育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其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要帮助学生提高健康意识,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教师必须牢固“健康第一,终身体育锻炼”的教学思想,积极探索适应学生特点的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相适应的新方法,从而有目的、有计划地改善学生身体形态和机能,达到体制将抗标准。
(二)转变教学理念
教师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健康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将学生看成发展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要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和服务者,以实际行动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三)创建新型的教学模式
体育教学模式上要求体育教师改变原有单
一、陈旧的教学模式,建立和形成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方式中不知不觉学会体育技能,使学的开心、学的有趣、大胆表现,身心愉悦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体育内容的教导
(一)体育教学内容的精选
体育教材要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照顾他们体育兴趣,满足现实的体育需要。尽可能扩大选取范围,特别是游戏性教材内容。如利用游戏,培养学生的健康心态。游戏是学生喜爱的活动项目,通过游戏,学生的思想、智力、意志、体力得到锻炼提高,特别是对那些有自卑感、较孤僻的学生,多让他们参加集体性的游戏活动,因为在游戏中,就会互相督促,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形成好的群体力量,行为互动,克服了一些不良的个性品质,使情感得到升华,促进了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个性发展。
(二)精简竞技体育内容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减少竞技体育的内容,降低动作技术难度,突出体育课程健身与娱乐的功能。内容要少而精,易于掌握,易于开展,利于终身锻炼,并且效果明显,使更多的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获得最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达到锻炼身体、促进身心健康的目的。
(三)需要适度的进行课外延伸
课外活动有着趣味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学生容易接受,愿意积极参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参加课外活动同时,它不受课堂教学中的时间、空间、形式上的极限,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深刻,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使教学活动由课内向课外自然延伸,由硬性统一课业向自主选择课业转变。学生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实际能力,选择活动内容和形式,甚至在玩的过程中完成某种“练习”,使大量无效流逝的间隙时间变得充实有意义,使玩所涉及的人、物、事变成促进自我素质提高和能力发展的活教材,把自己置身于社会大课堂中接受锤炼,使身心健康成长在课外活动时间。
总而言之,“健康第一”的理念是从体育学科的特点出发而产生的根本性指导理念。注重学生身心健康、注重提高生活质量、提倡科学文明生活方式,并且能引导学校体育向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方面发展的教学思想。
参考文献:
[1] 薛雨平,高风华.学校体育的社会化取向[J].体育与科学.2002(16).[2] 王启明.体育与心理潜能开发[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04).[3] 杨雨丰.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经济研究导刊.2008(11).
第五篇:浅议中等专业学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转变
浅议中等专业学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转变
江苏省东台中等专业学校 洪华
【摘要】
当前,我省各中等专业学体育课绝大部分仍受传统的“三段式”教学模式的影响,随着体育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对体育课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进行转变是必要的。
【关键词】
体育教学
课堂组织形式
转变
二十多年来,素质教育一直是中国教育的重大话题和课题,目前,又被提到空前的高度。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国社会经济和谐、科学、可持续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
随着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发展,将从我国国情出发,引进更多的先进的体育教学课论与方法,以推进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的进步发展,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以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随着体育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传统的“三段式”体育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改革已成为当务之急。
1、体育教学组织形式
体育教学组织形式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课的教学目标而确实的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组织结构方式。
1·1 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同体育课的类型,结构一样,都是为了实现一定的体育教学目标而服务的。对此,要遵循教与学的规律和特点,在教师的主导下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和锻炼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合理的、有效的组织结构方式,是充分调动师生两方的积极性、融洽师生关系,学生间关系,提高教学效率的组织保证。
1·2 教学组织结构方式是受一定的教学思想,一定的学生和场地器材以及内容所制约,而且各种组织形式都有自己运用的条件,体育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场地器材等因素,合理选择与正确运用教学组织结构方式,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体育课的课堂教学效益。
1·3 在我省的广大农村职业中学,主要采用的是全班教学,班内小组教学,班内个别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
1·3·1 全班教学 全班学生在教师的统一指导下,同时或相继完成同样的运动动作,这种组织形式有利于教师统一指导,获得较高的练习密度。但是,这种形式不利于区别对待,个别指导。
1·3·.2 班内小组教学 根据体育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人数、场地器材等情况和需要,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进行练习,实行教学目标的组织形式。这种组织既有利于教师有选择地指导,深入小组督促,及时解决小组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又有利于增加学生之间的交往和影响,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很好的发挥。但这样组织形式,对场地器材的要求相对较高,在我省的广大农村中学,这种方法运用起来有较大的困难。
1·3·3 班内个别指导 体育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选择地指导单个别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在老师指导下独立去完成,这组织形式有利于区别对待,但难以顾及很多学生,在现行的班级授课前的条件下,选择方法运用起来非常困难。通常,我们在体育课中上述运动方式都是综合运用的。
2、影响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因素
影响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因素,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2·1 客观因素 2·1·1 师生数量
如果学校的人数众多,而师资又比较缺乏,就采用集体教学的形式。反之,学校的学生人数较少,师资比较充裕,就可有采用个别教学的形式。
2·1·2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不足,会使人们对体育教学组织形式改革不能彻底。中学若要缩小班级规模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困难是非常大的,需要修建更多体育场,添置更多的体育器材,需要付出更多的体育费就成为问题。
2·1·3学生之间的差异
由于学生的年龄,体质和体育基础以及兴趣之间有着异同,所以体育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全面掌握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兴趣爱好,体育基础,身体发展水平等情况,体育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的一般情况,而且还要了解学生的特殊情况,根据教学实际有的放矢地选择和采用。
2·1·4影响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客观因素还有班主任态度,学校的体育教学管理、家长的态度等等。
2·2 主观因素
2·2·1体育教师所持的关于体育教学过程的认识论
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从开始就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机械地模仿,被动地学习。而现代教学理论认为,体育教学过程,不单纯是发挥教师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主导作用,而是更强调学生在学习,练习,强身健体,发展能力和个性方面的主体作用。
2·2·2 体育教师的教学
体育教师必须由过去单纯的传授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为为学生学习能力个性发展的开拓者、培养者、评价者。明确自己在教学中的责任和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有目的、有计划地确定教学目标,选择符合实际和学生具体情况的教学组织
2·2·3 体育教师的改革意识。
体育教师必须要有教学改革意识,由保守僵化的观念向开放灵活的观念转变,渗透新的时代意识,学习新的体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大胆创新。
3、中学体育组织形式改革。
现代终生教育,引发了终生体育观,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转轨等变革浪潮,无不将学校体育推向改革的浪尖。
3·1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启动,我们改变了以前“发展身体素质”指导思想 变为今天的“健康 或出现过的其它教学组织形式之长处,于是从中想取一定的成份,加以改造利用。一般来讲,体育教师教育视野比较开阔,善于学习和借鉴的,就容易产生对现有教学组织形式的不满足感,反之,则往往按***惯,传统的和老经验办,抱残守缺。另一方面,体育教师必须要有教学改革意识,由保守僵化的观念向灵活的观念转变,渗透新的时代意识,学习新的体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创新。
3·.4当前比较流行实用的教学方法是分组教学法,主要好处有:(1)、有助于组织,协调关系;(2)、有助于教师的指导;(3)、有助于同学之间的团结与帮助;(4)、定期轮换组长,又可使个人都有参与负责的机会,可以有效提高每个学生的组织能力等素质。
这种教学方法自然会有不太成熟的地方,但却让同学之间,应是伙伴兼有竞争对手的关系。
3·5体育课教学涉及的内容较为复杂,而且有的是区别于其它学科科学的特殊性,教师组织教材往往首先就受限于场地或器材等客观因素,而大多数学生往往又对所学教材项目索然无味。他们常常困惑被动的学习,单调的练习。体育课学习不过是在“放羊式”的练习中得到一时的发泄之乐,或是在严肃的队列约束中,心急火了地企盼着打球时刻的到来。相当一部分女生更是期盼着“扎堆”的闲聊,玩手机,神侃之乐„„诸如此类教学中常见的现象。
3·6我们知道,要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必须改革体育课的组织教学。组织教学要做到形式创新,灵活多变,对整节课的教学组织要作通盘的考虑,各部分之间要紧密衔接,不能出现明显的脱节。例如,有些教师只顾自己给学生一次又一次的讲解、示范,导致学生的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上不去。使得学生的模仿能力,活动能力,求知欲都不能得到满足,那么学生上体育课就是到感到无聊,乏味,不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
近10年来,随着在全国范围内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各级各类学校都在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模式,产生了如魏书生的“学导式”教学法(简称六步导学法),洋思中学“先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和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以及如皋“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等一批优秀的改革成果。这些改革成果我们都可以借鉴,结合我们体育课堂的特点,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多下功夫,尤其是改革教学组织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和主动性,保持学生能对体育学习保持高度的兴趣,教学生能以旺盛的精力更加主动积极地进行创造性的学习,能较大地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率。
4、结束语
当前,体育课程新标准赋予体育教学新的任务,要切实加强学校体育的理论研究,提供开展各项体育教学的科学理论依据,认真组织体育教学,不断提高教师的终合素质,培养教师的改革创新精神,把体育教学推上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振兴整个学校的体育事业。
【参考文献】
1、卢青 《站到学生的后面去》 [M]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3年3月
2、“活动单导学” 小课堂演绎大课改
《江苏教育研究》特约记者 袁 玥 2009年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