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开展小学生自主阅读的实践与思考
开展小学生自主阅读的实践与思考
科研工作,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方面,怎样才能服从和服务于学校的发展,把工作做实在,做到位?
一、把握定向、找准定位:定向于工作之中的主题性研究,根植于课堂之上开展实践活动。
我们的体会是:首先弄清教师能做的研究工作是什么?其次在教师时间和精力有限的客观条件下我们将这项研究定向于哪里?从哪里起步?第三研究活动的根 植在哪里?目标是什么?基于这样的认识,从学校发展的需要确定了“阅读教育”这个主题,从教师的工作实际出发,将这项研究定向于班主任语文教学活动之中,研究活动根植于语文课堂教学之上,使之成为教师可做的研究,真正成为草根性的研究,回归了教师科研工作的本真。由此总结出我们科研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即定位于工作之中选择主题,围绕主题收集资料进行学习,植根于教学活动中,围绕主题实施教学,开展研究活动。开展研究活动的方法是:①收集、梳理问题,确定课题或主题。②分析原因,制定对策。③实践活动,研究解决。④经验总结,形成报告或总结反思
二、如何开展自主阅读的实践研究:(干什么?怎样干?)2011年我们在探究语文学习规律时,阅读教育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并围绕这个主题开展了学习和研究。2014年在教育局申报的省级课题《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育,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总课题时,我们拟定了《小学生自主阅读的实践研究》这一课 题开展语文学科的教学研究。
课题研究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序列工程,它涉及到教师对课题的认识、理解和把握、研究过程的管理、课堂教学中具体操作、相应评价工作、各项活动的开展等等,绝不是进行某个单项训练就能达成目标的,所以,面对复杂的工作,实践中必须梳理整合,理清思路,循序渐进,逐步推进。通过学习研究提高教师对课题的理解和认识,认识变,态度变,促进教师行为变,逐步克服教师教学惯性,从而不断深化课题研究,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一)、明确思路(干什么)
多年来,灌水小学立足于学生发展为目标,积极落实课题研究工作,因为学生的发展才是学校的发展,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从自主阅读研究入手,遵循语文学习规律,建构了以快速识字→朗读→自主阅读→即兴习作为链条的纵向研究序列目标,目标落实上,做到纵向贯通,整体把握,落实年段目标做到瞻前顾后,循序渐进,有效衔接。如:识字量达到了,才有可能进入阅读。这是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同时伴随着阅读的开始,年级不同,要求不同。除了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训练外,还确立了诸如识字方法、自主阅读方法、观察方法、习作指导等横向学习内容。为了实现“学生自主阅读”这一核心目标,教学过程中做到三个结合:识字与阅读相结合;阅读与积累相结合;积累与说写相结合;一句话就是学习和应用相结合。以方法学习、兴趣培养、应用训练为支撑,贯穿教学的每个环节当中,使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更加清晰明确,自然充实了课堂教学的内涵。
(二)、强化落实(怎样干)
工作必须要具有目标意识和落实意识,目标好定,落实困难,所以,我们将研究活动根植于“课堂教学”之上,找准起点,分清主次,狠抓落实,努力抓出成效。具体夯实了三个方面:抓课堂、抓活动、抓评价。
1、抓课堂
根植于“课堂教学”之上,紧抓不放。首先确立各年级教学重点,构建研究体系,形成研究序列,让教师知道干什么,确立的研究重点如下:一年级:识字与阅读;二年级:识字与朗读;三年级:初步学习自主阅读;四年级:深入学习自主阅读;
五、六年级:独立自主阅读与习作。研究重点不是研究唯一点,其它研究任务要围绕研究重点展开。如每个年级目标的完成都涉及到方法的指导,兴趣的培养。不同的年级都涉及到积累与应用,积累什么?怎样积累?怎样才能使积累的东西内化成自己的东西?都是要研究解决的问题。经过研究不难发现这个目标体系是一个纵横的,渐进式体系。因此纵向目标落实要做到瞻前顾后,循序渐进,有效衔接,横向到边,训练到位。
为了落实这个研究重点,我们立足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落实,先后开展了6种课型的研究,即:识字课、朗读课、口语交际课、阅读课、习作指导课、读书汇报课,通过示范课引领,让教师会上课,逐渐过渡到上好课,而今我们把研究重点放在了阅读课与习作指导课研究上,因为这两种课型使用频率最高,且教师掌握困难。落实过程中,我们坚持以观摩课为牵动,落实课题研究内容,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在摩课的过程中席校长亲自深入班级听课,亲自给授课教师点评指导,亲自进行辅导讲座。在席校长的带动下,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分包语文学科,几位教导主任分包年级进行定向跟踪指导,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顺利地通过了研究的瓶颈期,由此可见,校长重视是开展研究活动的根本保障,大家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突破难关。
2、抓活动
学生各项能力的形成绝对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在大量的载体活动中锻炼出来的,这是一个内化的过程,所以,学校设计丰富多彩的载体活动至关重要。
实践中,我们建立了三 级学生活动管理体系,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全镇(每学期一次);年组(每月一次);班级(每周一次)。我们深知各项活动最终都会不同程度落实到班主任头上,班主任工作往往疲于应付而最终懈怠,因而学校注重各项工作的协调与整合,要求整体工作要努力围绕课题实施,协调三级活动内容与时间,减轻教师、学生压力,提升活动效果,形成以教学为中心,全校工作一盘棋的良好局面。
围绕年段目标抓好课内外阅读、积累、应用指导,围绕学习内容开展学生展示活动,学校先后开展了识字竞赛、朗读、讲故事比赛、积累展示、写字比赛、“文明、聪明从读书开始”主题家长会活动、学生读书交流、星级常规评比活动等。这就是游戏原理,做到学习与应用相结合,从而达成阶段目标。
3、抓评价
自课题实验以来我们丰富了学生评价工作的内容。围绕课题目标建立了多元的学生能力评价体系,夯实8项评价内容。即识字、朗读、口语交际、写字、积累、自主阅读与即兴习作、课外阅读、基础知识检测等。运用评价导向机制促进阶段目标达成。
学校每学期均要组织一次集中检测,其它各组随时检测,每次检测都要一个个学生过筛子,虽然耗时费力,但牵动作用巨大,大力地推动了课题实验工作的开展。在指导和检测中教导处的领导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三)、成效
通过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师生自主阅读氛围不断提升,教与学的方式悄然发生着改变,学生学习能力和精神面貌较之以前有显著提高。
目前,根据已毕业的学生情况调查看,升到初中的学生突出表现是学生有自信,展示欲望强,学习兴趣高,敢于表达,善于表达,说写水平及领悟能力突出。
今年召开了两次现场会,开放了课堂教学,进行了朗读、阅读、积累、即兴作文等展示活动。之前先后迎接内蒙古通辽市开发区辽河镇中心小学、河北省万全县育才小学、北京市第十八中学附属实验小学以及山东、沈阳、丹东、东港等地区考察团到我校考察自主阅读工作;沈阳市教育专家协会领导、国家督学冯振飞、李锦韬、中国教育报记者陈中原到校考察自主阅读教育工作后均给予了充分肯定,领导、学者的到校给我们工作以莫大的支 持与鼓舞。
(四)、感悟与思考
1、我对自主阅读的认识
通过第一阶段的研究,我觉得无非是通过自主阅读的训练,扎实了听说读写的训练内容,落实了听说读写的课程标准要求,实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新课程理念。所以,开展自主阅读实践是实施语文新课程理念教学的一个有效途径和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关注了学法指导,重视了阅读,夯实了积累,学用结合而已。如:第一实现了正确流利读文及语感培养的基本要求,重视了阅读指导,重视了阅读实践,提升了阅读量。由课内遍及到课外,是过去的几十倍或上百倍。
第二各年级都强化了积累,而且适时大量积累。我想说的是:积累要与应用结合,否则就影响了知识内化,积累要与现实生活结合,否则容易成为书呆子。积累与应用相结合才能促进知识内化,使学生成为有思想会表达的人。积累要关注经典,毕竟学生的时间、精力、大脑空间有限。不难看出,现在我们所关注的问题都是过去轻描淡写,一带而过忽略的东西,如今我们又捡起来,抓住了,抓实了,做到位了而已。
第三通过已经毕业学生的表现可以证明,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完全可以实现自主阅读,即兴说写,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这一目标,这是学生发展的内置潜能。也是我们继续坚持实验的实践依据。
不同的是:识字要求有变化,落实起来有难度。一年级结束要求及早尽快认识1500~2500常用字,尽早引导学生进入阅读。有人说,如此大量识字,加重学生负担,有悖新课程理念,我的想法是:负担是相对的概念,有方法,有兴趣,不可能成为负担,另外着眼于学生能力发展这一目标,灌输一点识字绝对没有大碍,这是关乎远功近弊的一个问题,为了孩子将来能够自主学习,这样做也无可厚非。但是这样做是否科学,有待进一步探索验证。
2、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不同区域出现了平行班间的差异性。主要是实验者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有待今后加强学习指导,提高教师对课题研究体系的认知、理解、内化,操作方法上的把握等,今后要加强课堂教学指导和监管。
其次,对学生的一些表现、反应跟踪调查数据收集不够,这是今后亟待加强的工作。
3、我对实验所持的态度
做研究,做教育不能性急,要有农民的心态,在耕耘中期待秋天的收获„„每个年段都有精彩,六年一个轮回,过程中充满了期待。要步步为营,循序渐进。序是什么?是学生的承载力和训练达到的程度、兴趣和学习方法提供的程度等。忽视兴趣培养就是一种扼杀。一辈子都不想再读一页书。学得会才有兴趣,所以方法指导运用很重要。好在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目标引领,如:识了一定量的字,就能阅读,然后在阅读的基础上,可以有感情的朗读等,每个阶段都有目标,每个阶段都有奔头。这就是游戏 原理。为了学生的发展,就要一直关注学生的情况,这是进行下一步段研究的根本依据。
4、下一段的工作
孩子对这种教学方法是否感兴趣以及这项实验对孩子能力形成的影响力怎样?有待进一步观察、测试和调研,我们将从孩子的阅读兴趣、习惯、技巧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调查,这也是我们下一段要做的工作。
总之,落实“自主阅读”目标涉及到方方面面,只要我们在学习时,提供方法指导,指导实践应用,循序渐进,每个阶段都为孩子提供展示的平台,每个阶段都让孩子有成就感,孩子们就会饶有兴趣地有信心地走进自主阅读,实现自主学习,自我教育,必然会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达到水满自溢,水到渠成的效果。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发展打好基础,让孩子学会自主阅读,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第二篇:关于自主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自主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济宁十三中2008级13班孟祥政
我国目前由于人口过多,难以管理,所以对全部同学布置统一的作业。而因为并不是全部的同学都是一样的,为了更好的使程度不一的同学有最最有利于自己学习的作业,自主学习应运而生。它可以使了解自己的优秀同学做更有利于自己学习的事,以节约时间并提高成绩。
凡是自主学习,就必须要有自觉性与控制性,一旦失去了自觉,,失去了自我控制,便失去了它的意义。这就类似于把自主学习变成了一个不完成作业的“权 利”。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只有在限制下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只有自主学习在一定的制度下时,才能发挥出它真正的作用。例如建立自主作业明确的作业规定,规定自主作业的同学哪些作业必须做,哪些作业可以不做,但不做的同时又要有相同于完成作业的作用。当然老师也应及时检查或抽查这一类同学的作业。
自然并非所有自主作业的同学都可以找到最有效的作业,所以我支持让各位自主作业的同学互相看到别的自主作业同学的作业,取长补短以吸收养分,提高选择的作业的质量。
不单单是语文一科,各个学科都应该推行自主作业。千里马如果与别的马吃同样多的食物,无论如何也无法成为千里马。人才如果只是疲于完成作业,中国也难有真正的人才。
第三篇:学生自主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学生自主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斯宾塞曾说,记住你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别人来管理的人。班主任工作头绪多,工作任务重,常常很忙碌,特别是初中九年级班主任,经常忙得焦头烂额。作为一名班主任,每天都很忙是可怜的,而每天不知道为什么忙是可悲的。一名成功的班主任不应该事必躬亲,不应该当“保姆”,而要充分重视和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引导他们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有效地调动全体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自理、自立能力,促进班级持续健康地发展。近年来,笔者在班级管理的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大胆创新,勇于实践,探索出了一条学生自主管理之路,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学生自主管理的具体做法
1.目标引领,让学生“想”自我管理
自定目标,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自己的管理者。管理心理学认为,目标是激励活动动机的诱因和手段。根据美国心理学家佛隆的期望理论公式:激发力量=效价×期望值。该公式表明,如果一个学生把某种教育目标的价值看得越大,估计能实现的概率越高,该目标所能焕发的内部力量也就越强。按照这一理论,我一开始就将学生置于管理的中心位置,让每位学生自定《 个人成长计划 》《 自我约束计划 》等。在制订计划时,我告诉学生:“自己制定的目标一定要建立在自己力所能及的基础上,必须切合实际,不能遥不可及。”每个学生都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自己能够实现的目标,小到日常学习生活,例如每天为班级做一件小事,随手关门窗、捡起地上一张纸片等;大到阶段目标、中考目标、人生规划等。学生自定的目标有别于外控管理中强加给学生的制度、目标。学生自己最了解自己,最明白自己该做什么,该如何做。实践证明,自己管理自己最有发言权,一个人独立作出的选择,才能真正对它负责,才能勇敢地面对,不怕挫折,不畏艰难,实现目标。
自定班规,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的管理者。班规是班级建设的制度保证。实行学生自主管理,一定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班规的制定权和评价权交给学生,唤起学生对班级的责任感和荣誉感。班规制定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要通过反复修改,营造一种家庭舆论氛围。实践中,我按照“制定―修改―答辩―再修改―表决―通过实施”的程序进行,反复的修改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我们是反对的,什么是集体荣誉需要的,什么是集体荣誉不允许的。从班规的制定、修改,到宣誓,推行签字制,学生和班主任都要签字,让学生知道班主任也是班级大家庭中的一员,班规对其同样具有约束力。班规制定好后,我采取誓约法,对既定的目标进行全体宣誓,在班长的带领下,举起右手,紧握拳头,庄严宣誓,然后郑重写上自己的名字,庄严神圣的气氛、凝聚有力的誓言,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形成了难以忘记的定势效应,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自律的意识,为实施自主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搭建平台,让学生“会”自我管理
坚持民主选拔,建设过硬班干部队伍。班级的领头羊对一个班级很重要。因此,在班干部的任用上,我给每个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报名。对于班长的选用,我采取报名、演讲、匿名投票的方式,选出学生心目中的班长。班长选定后,由班长制定班干部聘任方案,贴出招聘公告,并由班长商讨聘任人员,由于他们对班上每个学生都十分了解,考虑得很周全,既照顾到每个人的意愿,又坚守了原则。这样,权力就真正交给了学生,自主管理的框架就形成了。
开展星级评选,激励学生追求卓越。按照学校开展“十星级”学生评选活动要求,学期初我组织学生学习“十星级”学生评选标准,明确活动的目的意义和具体要求;每月月初,要求全体学生填写星级学生申报表,让学生自定目标,争创结合实际的星级标准;每月月末,结合班主任、各科任老师及班干部的评价,填报本月学生“星级评价表”,每位学生对照月初下发的“星级学生申报表”,做好自我监督和自我批评、检查,同时制定下个月的星级标准。通过这一做法,学生树立了目标,自己约束自己,争做“十星级”学生。
打造特色班会,激发自我管理活力。在班会组织上,以民主推荐的方式确定每次班会的主持人;在内容选取上,以每周出现的问题或学生关注的热点为重点;在形式创新上,采取交流讨论、主题演讲等方式,既解决了班上一些突出的问题,也培养了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例如,开学初举办“我的目标我清楚”主题班会,让学生学有奔头;学期中举行“我能为班级做什么”演讲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上台演讲,讲出自己最真实的想法;举办“我爱我班”主题班会,让学生发现班级的优势,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3.营造氛围,让学生“能”自我管理
充分信任,放权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唤起人实现自主教育,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凡是学生自己的事,都让学生自己去做。这就好比孩子学走路,世界没有任何一个母亲因怕孩子摔跤,而不让其学走路,总是让他们在跌爬中慢慢学会了走路。我们要把班级的管理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去干。开学时,新选举出来的班长很有责任心,但性格腼腆,又从未当过班长,所以缺乏信心。记得轮到我们班升国旗时,全班同学一致推选他当升旗手,而他连站在升旗台上的勇气都没有。但就是这样一个班长,我时刻不忘鼓励他,开始每当班上有事时,他都来听我的意见,我总会给他说:“你觉得呢?自己拿主意,你觉得可以就行,没有必要问我,只需告诉我结果。”几次之后,他没有了依赖思想,对班级工作细致思考,班级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在班上威信越来越高。其实,在班级管理中,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学生对学生的管理,往往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而且比我们想得更全面。
强化引导,帮助学生。让学生成为当事人,学会自我管理,学生能解决的问题绝不插手,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及时干预,巧妙地做到把成绩送给班干部,树立他们的威信,把棘手的问题留给自己,让他们做事踏实。但在“放与收”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度,放权不是放任,班主任要发挥引导、监管作用,管方向、管全局,发现并推荐可用之人,让更多的学生找到位置,有事可做,激发学生做事的热情,维护学生做事的耐心。
及时反思,评价学生。从学生的成长规律看,初中生往往意志薄弱,缺少恒心,在主体意识形成过程中常出现不自觉的行为反复。针对这一特点,我组织他们不断进行自我反思,要求他们坚持写《 自我管理长跑日记 》,记录自己的生活、学习情况,反思自己的言行,每周一次小总结,每月一次大总结,期中、期末组织评比,逐步提高学生自我观察、自我认识、自我分析的能力,使他们在自我反省中发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并及时矫正。准确评价学生,坚持以“自评”为主,定量与定性的方法相结合,使学生在成长中随时改进发展中的不足,从而实现和谐、主动发展。
二、学生自主管理取得的成效
一是学生自律能力有了新提高。在自主管理过程中,学生有了自我提高的空间和愿望,并真正在这个管理的舞台上做出了一番成绩,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观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更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学生逐渐在班集体中改他律为自律,增强了学生责任感,养成了良好的品质。
二是班级凝聚力有了新增强。班级实现了自主管理,特别是班干部轮换制和值日班长制度,使每位学生都有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班级凝聚力大幅增强,班风好、学风浓,班级稳定而有活力。
三是班主任自身有了新收获。实行自主管理后,班主任从繁杂的琐事中解脱出来,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研等工作中,着重了解并研究学生,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从而使研究有更多探索性、支撑性、指导性的东西,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实现了德育过程的最优化。
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希望我们所有班主任都能在学生自主管理中不再忙碌、体会幸福,在教育引导中师生同成长、实现双赢。
(作者单位:陇县崇文中学,陕西 陇县,721200)
第四篇:关于“自主学习”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关于“自主学习”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是指学习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情况通过不同的手段和途径,对学习活动进行选择,学习的目的明确,学习者在教师的引导下努力获取新知识进而增强自己学习能力的一种行为变化的过程。顾名思义,在教学中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求教师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的受教育地位转变到主动的求知地位上来,在教学活动中,做到‚教学做‛合一。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养成自觉地寻求知识、获取知识的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国外对自主学习的研究由来已久。齐默曼是当今美国非常著名的自主学习理论研究者之一,下面是他的自主学习模型:
自我评价与监控
(学生根据对先前表现和结果的 观察与记录,判断自己学习的效能)
策略结果的监控
(学生把注意力集中于学习结果 和策略过程二者之间的关系上 以确定某种策略的有效性)
目标设置与策略计划
(学生分析学习任务,设置具体的学习目标以及规划,或者改 为达到目标所选用的策略
策略执行的监控
(学生试图在结构化的情境中使用某种 策略,或者在执行中监控其精确性)
这种螺旋梯进式的模型,使学生能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自己的学习能力,完善自己的学习策略,并逐步成为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应该说,这种教学构想的前景是非常诱人的,也符合我们老一代语文工作者孜孜以求的‚教书教到不要教,作文改到不要改‛的美好愿景。但是,如果原封不动地把它照搬照抄过来,在中华民族这块文化土壤上并不会结出多么灿烂的果实。
从新课程实施以来的教学实践看,对‚自主学习‛进行概念式图解的课例屡见不鲜,主要表现在教师组织学生自学时无明确具体的任务、无方法指导,听之任之;学生也不知道学什么、怎样学、更不清楚要学到什么水平,学后无反馈,评价也不到位,使‚自主‛走进了‚自流‛的误区。
我们认为,在现今的条件下,把‚自主学习‛定位在‚教师有效指导下的学生的主动学习‛似乎更加贴切,也更加符合教与学的实际。这里的‚主动学习‛,其首要特征是学生学习时的主动性,其次是学生学习时的独立性。主动性主要体现在学生‚愿学‛、乐学;独立性则体现在学生‚会学‛、能学,并‚相信自己能学好‛。教师的‚有效指导‛,就是要使学生从不愿学习到愿意学习,从不会学习到善于学习,从不相信自己能学好到相信自己能学好。从而凸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得到同步的和谐的发展,在教学这个层面上促进课程改革主要目标的有效达成。
使学生‚愿学‛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树立学生的学习责任感;使学生‚会学‛的要领是对学生进行正确适宜的方法指导;使学生‚相信自己能学好‛的途径是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能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课堂教学中,似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愿学、乐学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从众多的语文教学论文中,不乏能看到‚激趣五法‛、‚激趣八法‛之类的经验。应该承认,这些从实际教学中总结出来的方法,都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推广价值。但从来‚教无定法‛,如果拘于这些方法,而不能灵活运用教育心理学的普遍原理,最终很可能走上流于形式的程式化歧路。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兴趣源自两种动力——内驱力和外驱力,只有内驱力才是真正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持续的有效的源动力,而产生内驱力的根本动因是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时,应尽可能与学生民主协商学习任务,应给学生以一定的选择空间。
下面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桥之美》的教学案例。师:大家预习课文了吗?现在要求你们分组交流‚桥之美‛美在何处,大家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好。还按照原来的分组,讨论时间为8分钟,之后每组指派一人发言,说出你们的答案。看哪个小组讲出的答案最多最准确。下面我们就开始分组讨论吧!
(学生按要求小组交流约8分钟。期间音乐《安妮的仙境》)
师:下面请各小组代表发言
(各组代表发言,教师随时把握气氛,让学生在了解本文主要意思的基础上发挥想象,生发开去,能够自己欣赏出美在何处。学生归纳的最多的一方面是桥自身的结构美,另一方面是桥在大环境中所展现的形式美)
以下的学习,同学们围绕“桥之美”,联系生活,对祖国山河的美和文中优美的句子进行了欣赏与分享。具体过程略。)
上述案例中,教师没有按照传统的小说教法,从梳理情节入手,再分析人物,归纳主题,总结写作特点等等;而是不惜花费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去欣赏、品味、交流‚桥之美‛,并配上优美的音乐,展示给学生欣赏。一上课就把学生引入美的境界,使学生对‚桥之美‛产生了无限的好奇,浓厚的兴趣。在交流的过程中,又用美妙的音乐唤起学生对美的体验,品味美的意蕴。学生们积极开动脑筋,在品味文章遣词造句之精、桥之美时,说出自己的见解并主动与老师交流,与同学争论,朗读课文时也是抑扬顿挫,有声有色。语言积累水到渠成,课堂气氛也很活跃。
二 强化学习法指导,使学生会学、善学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达尔文也曾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可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教师要善于‚授之以渔‛,引导学生学会‚织网‛‚捕鱼‛的方法,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获取无穷无尽的知识之‚鱼‛。
忽视学法指导或是不懂学法指导是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学法的重要性,吕叔湘先生所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学生掌握学法,就可以受用一辈子。‛ 所以,学校教育应着眼于教会学生学习。自主课堂把大部分的时间交给了学生,如果学生的学习是缺乏方向与方法的,光有形式而缺乏实效,势必会引起教育上的倒退。记得湖北特级教师洪镇涛先生在一次公开课上,为了启发学生对学法重要性的认识,讲述了‚吕洞宾点石成金‛的神话故事后问学生道:‚同学们,如果有可能的话,你是想要那一堆堆闪闪发光的金子,还是想要吕洞宾那神奇的手指?‛学生经过热烈讨论,一致表示:要吕洞宾的手指!因为有了这神奇的手指,金子就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洪镇涛先生抓住时机,顺势引导:‚这和我们的学习是多么的相似呀!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比单纯的死记硬背更重要、更有价值。正确的学法就是那神奇的手指!同学们切记:21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 如果我们的语文课,能让学生真正乐学并善学,则语文老师再也不用 担心教学质量的问题了。
但是,语文课中的学法指导不是简单、空洞的说教,而是自然的融合、巧妙的渗透。正如宁鸿彬老师所说:‚课堂上教师要向学生传授读写听说的方法,但这些方法的传授,并不是脱离课文教学孤立地进行,而是从教材的实际出发把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和传授阅读的方法巧妙地结合起来进行。‛例如教学《夏感》时我们是这样指导学生自学的:学习写景散文,不妨从理清文章结构入手。写景散文最常见的结构是总分结构。理清结构,可以先逐段概括内容要点,再把内容相近的段并成部分,归纳出每部分的大意,然后再把大意依次衔接起来。
步骤一:阅读全文,逐段概括内容要点。
步骤二:把内容相近的段并成部分,归纳出每部分的大意。步骤三:得出文章结构。
要求学生按照以上方法,逐段概括主要内容并理出本文结构。结果,在教学当中,学生的学习思路非常清晰,在后面的多课教学中,我们也是不断强化这种把握作者思路和作品结构的方法,学生获益匪浅。
下面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散步》为例,说说我校是如何突出学法指导以打造语文自主学习课堂的。
第一步:整体感知: 用提纲挈领的阅读方法能让我们更快更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提纲挈领法‛又叫‚抓关键法‛,题目往往就是文章的‚纲‛与‚领‛,请你阅读全文,把和题目‚散步‛相关的信息补充完整。可以采用围绕题目‚散步‛提问题的方式。
例:什么人散步?
你还可以提什么问题,请把问题写下来,并尝试自己回答。第二步:精读细赏
1.文中的景物描写如一束清新雅丽的小花,看似普通其实意蕴悠长,请你找出景物描写的段落认真品读,从词语的运用入手看作者是怎样写出早春的特征的。
问题: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说说哪些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2.写人叙事的文章离不开人物分析,请分别找出文中与儿子、奶奶、妈妈、爸爸有关的句子(分别标上序号①②③④),反复品读,说说他们分别是怎样的人?
方法与步骤:可采用跳读法,每读一遍课文找一个人物的相关句子,概括一个人物的性格。例如第一次跳读就专找与儿子有关的句子,划出来都标上序号①)然后进行品读,在相应地方用批注法概括性格。后面的人物如此类推。
3.品析语言的对称美。对称美是本文的艺术亮点之一。事物大多是成双成对的,把两个方面集中在一起说,力求把句子写得整齐一点,就可以构成这样对称的句子。对称的句子有对称美,两两互相映衬,富有情趣;对称的句子和散句连缀在一起,又让文章显得摇曳生姿。
例如第1段: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例如第4段:有的浓,有的淡。
请你找出几例这样的句子进行品读,体味语言的对称美。而在整个教学过程老师要要重视指导学生自悟和总结学法。
三 让学生有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并相信自己能学,能学好。
许多老师经常在口头上说要改变教育观念,但是在具体操作中仍保留着落后的教育模式的惯性,总是不相信学生,不放心学生,认为以前讲得那么多,那么细,那么透,都还有那么一部分学生不懂,要是真放手了,岂不是更糟?这是教师首先应该解决心理问题和认识问题。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并不是老师讲得越多,学生就越有知识,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尽最大限度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
因此,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要考虑如何为学生争取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每节课应给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与领悟,特别是语文教学,主要是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的品味等手段来传授给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世界观。比如在阅读教学中至少要保证有一半的时间是学生自己阅读与体会的,写作教学中让学生花大把时间动手写作更是十分必要的。
在这方面,杜郎口中学堪称全国典范。杜郎口中学是一所地处鲁西南平原上的农村初中,曾经连续10年在县里考试成绩居倒数之列,如今,杜郎口镇中学用了8年的时间,探索出了一条既能保持升学率,又能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新的教学模式。‚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参与为特色,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老师用极少的时间进行点拨。这种模式被称为‚10+35‛(教师讲解少于10分钟,学生活动大于35分钟),或者‚0+45‛(教师基本不讲)模式。
教师在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悟,杜绝教师的“言语霸权”;要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鼓励自圆其说,关注弱势群体,激励原创学习,让学生能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以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总之,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赋予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的时间,为学生创设善思、勤问的良好学习空间,设计适应学生发展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体会教学的目的,领悟学习的精髓,并受用终生。
第五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思考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思考
上传: 黄根平更新时间:2012-5-24 6:34:49
近年来,我国的大部分小学都相继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已经开始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时代的变革,体制的更新,社会生活节奏的急速加快,受社会和成人的影响,小学生的心理也日趋复杂化,有些心理上存在严重的问题,有的学生性格孤僻,不和别人接触,缺少简单的人际关系,有的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经常和别的同学产生矛盾等等,尤其是农村孩子受着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心理健康问题比城镇孩子更严重,因此小学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基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一、提升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教师若春风,为学生播撒品德的种子;教师如明灯,为学生照亮心智的世界;教师是灯塔,为学生指引前行的方向!”这些美妙的比喻,都是社会普遍对教师职业崇高性的肯定。对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往往收效甚微,有时甚至会使学生起到逆反作用,教师能否捧出自己的一颗火热的爱心,是能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最重要、最关键的一个条件。当教师应用心理学原理帮助学生时,不少心理问题便迎刃而解。但是教师问题是制约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开展的瓶颈问题,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大量的心理学理论和技术作基础,现在许多教师所具备的专业知识还十分有限。因此,提高老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势在必行,就需对教师进行专业化的师资培训,从目前的情况下看,短时间内对众多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训不太现实,可根据农村学校的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可采用专家下校指导、短期培训、教师自我进修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使农村中小学的教师尽早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并能灵活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独特的工作方法。
二、营造和谐的校园和班级环境氛围
“景美则心旷,心旷则神怡,神怡则智清,智清则学佳。” 校园的自然环境应是和谐优美,校园文化也应是意蕴丰赡的,学校和班级要为中小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一个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是培养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有了这些美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才能使中小学生感觉到学校和班级的温暖可爱,它会使中小学生有种幸福感、安全感、依赖感、自尊感、目光远大感。学校和班级的环境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有一种潜移默化和渗透感染的力量,最容易为中小学生所感知、仿效和接受,成为中小学生行为的指南和方向。学校做到“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使他具有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加自我教育的能力,使中小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校尊敬老师,友爱同学,助人为乐,热爱学习和劳动,遵守校纪校规,合理安排好学习和休息时间,做到劳逸结合。
三、增强家长对孩子心理教育健康的认知度
“父母是孩子的良师益友。”现今家长的威严不被孩子所接受,取而代之的是知心朋友,而在农村,大部分的家庭父母外出打工,生活由祖辈照顾,再加上农村的信息比较闭塞,家长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所以很少有人知道什么是“心理健康”,诸如“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心理治疗”这些名词更是闻所未闻,也无人对此提什么要求。家长只懂得在物质上满足孩子,而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与否,却懒得过问。很多家长甚至认为,只要把孩子送到学校,一切教育问题都是教师的责任,与家长无关。因为家长的文化水平有限,对教育缺乏正确认识,对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严重缺乏,学校应通过开家长会,向家长发放教育子女的宣传单,向家长宣传有关教育子女的方法、宣传正确的人才观,宣传家长如何对自己的孩子因人施教,向学生家长宣传一些教育、心理学知识和生理卫生知识等,让家长懂得孩子需要平等对待,需要尊重,懂得正视自己孩子的价值,不盲从他人,经常看一些有关家庭教育书刊,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同时家长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用自己开朗的性格、坚强的意志、健康的情感影响和教育自己的孩子,每天抽一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跟孩子讲讲话,谈谈天,静心听一下孩子的心声,和孩子一起探讨分析遇到的困难,给孩子一些引导和帮助,使他们逐渐形成一种独立的、完善的人格、健全的心理品质,成为未来的有用人才。
四、重视社会文化对孩子心理教育健康的影响力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社会文化对中小学生的影响是双重的,它既能改变、净化和鼓舞人的灵魂,也能损害、压抑和毒化人的灵魂,对成长中的中小学生尤其如此。课后业余时间有些学生在街上游荡、玩耍,家长和学校不能有效的监管,由于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孩子们缺乏辨别能力,长期沉浸于虚幻风络世界,容易受有害影视作品的影响,网络游戏大多以攻击、打斗、暴力、色情为主要内容,长期沉浸其中就容易使孩子误认为这种通过伤害他人而达成目的的方式是合理的,从而将网络虚拟暴力用到现实生活中,使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严重受到影响。社会应当干预中小学生所接触的社会文化环境,引导他们健康地发展。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加以概括、凝练,以独特的方式再现出来,因而是对孩子进行思想、道德、人文和审美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社会生活的重要手段。艺术作品的主要特点是具有鲜明的形象性、暗示性、感染性和模仿性,在接受者的意识中创造出独特的“第二现实”,因而具有强烈的说服作用和鼓舞作用。特别是文学、影视、戏剧作品所塑造的形象鲜明的人物,往往成为中小学生爱戴和崇拜的对象和理想的化身。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结合力度尤显不足,对学生心理影响难以形成合力,学生的心理健康光靠一个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改革教育方法,开辟多种沟通渠道,营造一个“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不仅如此,还要加强农村学校与城镇学校之间的联系,经常交流经验,探讨心理健康教育中碰到的问题,实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缩小农村学校与城镇学校之间的差距,也可以组织学生与城镇学校联谊,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倾诉,学会交流,取得共同的进步。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道路是坚难曲折的,这就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有力结合,使中小学生真正树立正确的荣辱观、道德观,培养素质型、能力型的人才,携手并肩为祖国的未来创建一片健康、美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