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直初中生物第三次_校际合作教研_活动在盐城市明达中...
市直初中生物第三次“校际合作教研”活动在盐城市明达中学举行
2010年5月21日下午,盐城市市直初中生物第三次“校际合作教研”活动在盐城市明达中学举行。市教科院许海云老师、市直初中20余名生物老师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由市直初中生物兼职教研员、盐城市初级中学生物教研组长张雪梅老师和明达中学施哨春老师主持。
本次“校际合作教研”活动的主题为:“如何加强实验课教学”。活动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与会人员观摩了明达中学张丽华老师开设的《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课,并就这节课进行了评课交流。首先张丽华老师就自己的教学构思进行了阐述,然后盐城市初级中学朱爱霞、吴红权、明玥、田家炳中学徐军、第三中学朱加盛、盐阜中学王小军、夏华珍、文峰中学刘健、盐城高级职业学校邹东、明达中学李大平、施哨春、赵丽、蒋溪兵、陈艳芹等老师分别作了精彩点评。大家一致认为:教者学科素养高,教学过程设计精细,恰当地体现了自主性、探究性、生成性和适度的开放性,教学效果显著。同时与会老师也务实地提出了进一步优化实验课教学的一些细节上的建议。
第二阶段,研讨“如何加强实验课教学”。盐城中学朱爱霞老师、明达中学李大平老师作了专题发言,交流如何加强实验课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张雪梅老师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她首先分析了当前实验
学生展示
学生展示
学生实验
专心听课
研讨交流
研讨交流
研讨交流
研讨交流
第二篇:市直初二年级语文“校际合作”教研活动
附二:
结合单元主题,设计特色教案
——由执教《苏州园林》想到的
盐城市初级中学
周丽
在11月26日举行的市直中学校级合作教研活动中,我执教了《苏州园林》一课。在教案设计方面我放弃了传统的从说明文角度解读的阅读方法,结合最新苏教版教材编排课文的特点,紧扣本单元“人与环境”的主题,将探索鉴赏苏州园林“自然之趣”作为学习的主要活动展开,不仅使学生深入了解到苏州园林的造园艺术,而且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但是这一点也引起了一些听课老师的质疑,有老师觉得还是从说明文角度解读比较妥当。关于这一点我有一些想法,不成体系,啰嗦如下:
近年来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教学模式逐渐从以前的划字词、分层次、概括段落大意、归纳中心思想、分析写作特色中摆脱出来,形成了更为符合语文学科特点和学生学习规律的新模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陈旧的教学思想依然影响着绝大部分教师。一篇课文不按照预设程序完整进行下来不放心,不把各个知识点教全不放心,各个知识点不教扎实不放心„„其中也包括我在执教《苏州园林》这篇课文时遇到的:不按旧的上法来上不放心。《苏州园林》真的不可以从其他角度来解读吗?我们需要先回顾下目前苏教版教材的特点。
新修订过的苏教版教材更大程度地体现了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更多地关注人类,关注自然,尊重多样文化,更紧密地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提供给教师更多的发挥空间和拓展余地。而教师,也应积极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敢于挑战权威思想,不囿于教参的介绍解析,独立思考文本的阅读价值,发掘文本的特点,找到解读文本的最佳切入点,使学生在每一次阅读课中都能获得新的体验。
新的苏教版教材一个重大的亮点即是围绕“主题”编排课文,打破了以往以文体为主线的传统编排体系。语文教材组织从选文的单篇排列,到组合成若干单元,再由单元组成教材,是母语教材走向现代化的一个显著标志,符合学生学习语文的认知特点和他们的心理发展规律,有利于达成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课程目标。从各单元的主题可以看出:七年级上下两册和八年级上册3册教材,主题丰富,贴近生活,重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八年级下册则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不同文体的特点,着重培养阅读相应类型文章的能力;九年级上下两册重在指导阅读文学作品的方法,提高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不同课文有不同的知识点和能力点,而单元主题则给我们提供了相对集中的解读角度,如能紧扣主题进行文本设计,不仅教师能教得轻松,学生也会学得轻松,学得高效。我为我自己的教案设计找到了理论依据,那么按单元主题来设计教案是不是切实可行呢?我还有一个教案设计的例子。
七年级下册贾平凹的《月迹》,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月散文,构思、语言、主旨、寓意等多方面都值得挖掘探讨。课文所在单元的主题是“童年趣事”,而这篇文章的确又是一切就着孩童的言行、感受和心理来写,充满了童真童趣,所以我们就可以以“趣”为突破口进行教案设计。围绕“趣”字层层展开,学生在感悟文中孩子们赏月乐趣的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的情感体验,获得了阅读文本的乐趣。
以上的教学设计思想与教材的编写思想是一致的,我们还可以从课后“探究•练习”中得到验证。《苏州园林》课后“探究•练习”四的问题就是这样的:“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为了创造人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美,是怎样刻意追求自然之趣的?结合课文中的例子说说你的感受。”再有七年级上册课文《春》的“探究•练习”三:“围绕‘春花、春草、春风、春雨、春勤’等绘春的几个方面,编制一期以‘春意常在’为主题的壁报。班级美术小组为这篇课文集体创作一幅‘春’的插图”。以上作业就是针对单元主题“多彩四季”进行设计的,学生在收集资料、绘画创作的过程中,可以以多种方式,从多个角度、多条途径感悟春的美丽和内涵。
以上的举例充分证明了按单元主题设计教案的可行性,所以我们在设计教案的时候,应该以旧的教案设计思路为参照,更多地从新版教材课文编排的实际出发,结合文本自身的特点,不断寻求变化和创新,最终实现有效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第三篇:2016静中校际联谊教研活动总结
静边初级中学 校际联谊教研活动总结
阳春三月,山花烂漫。迷人的春天,我们又齐聚美丽的流江河畔。拉开了静边镇校际联谊教研活动的帷幕。有效的课堂教学,历来是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如何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如何有效利用教材,如何对课堂进行合理组织,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等等,这些关乎课堂有效性的实际问题成了当下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为此,在县教育局的指导和我校的精心筹备下,青丝中心校、白兔中心校、鹤林中心校、花龙中心校等四个兄弟学校,为了提高学校的教学教育质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用性、科学性。于2016年3月17日相聚在美丽的静边初级中学,开展了校际联谊教研活动。本次活动本着为进一步推进新课程的改革,激励教师钻研教材、加强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能力、积极开展参与式教学。每所学校派3名教师在本校献课,其他兄弟学校派教师观课,利用上午的1、2、3节课的时间完成授课,第四节课按小组讨论,提出意见和建议。
本次活动为静边片区各学校开展参与式教学搭建了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参与活动的教师们表示,通过此次观摩、研讨活动受益良多。3月17日下午,随着各学科组的研讨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本次活动也圆满降下帷幕。下面将本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精心筹划和准备,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校际联谊活动在我校开展的时候,我校对这次活动非常重视,认真准备,精心组织,灵活调度,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1、高度重视,充分动员
开学不久,各校就已进入此次活动的准备阶段。为了让全体教师对本次活动有全面充分的了解,各校召开了全体教职工大会,要求每位老师只要是当节无课的老师,都要去参加观课。希望老师们认真准备,借此次活动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技能,可持续性地进行课堂教学方式的探索和创新。
2.认真备课,齐出精品
各校教师带着科研探究的精神与高度的热情精心备课,就每一个课堂细节反复揣摩推敲,精益求精。学科组的老师们进行了多次集体备课,每个老师都提供教学资料或建议,共同打磨一堂好课。在精备教材的同时,老师们也认真地“备学生”,使教学设计更贴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做到细致的“双备”。不仅如此,各校选拔推荐的教师们对自身的教学设计要求非常高,力求在教学上体现出 “实验性、创新性、示范性”,上出新课标的理念与精神。由于有了这样的精心准备,在本次活动中3位授课教师张春霞、刘红兵、的课各具特色,整体效果好,得到了听课教师的好评。
二、认真开展教研研讨,推层出新,力求效果。
研讨按照授课老师介绍教学思路-听课老师交流-各校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点评等环节进行。
在研讨中,授课老师介绍了整个教学设计的过程,比较详细地谈到对教材的理解,对现阶段学生学习情况的掌握程度,教学切入点的选择,对新课标的理解及渗透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理念等内容。听课老师在发言中畅谈自己的体会和受到的启发,并将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积累的经验与同行交流探讨。老师们的交流不囿一课一书如何讲好,而是在整个学科文化及培养学生能力、塑造其思想、陶冶其精神等更高的层次进行探讨交流,大家踊跃发言,气氛热烈。
随后,各校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进行了整体点评。大家一致指出:(一)本次教研课的特点:
1、新:教者方法新;学者表现新;听者耳目新。
2、活:启发思维活,质问设疑活,培养能力活。
3、动:探究式互动,合作式互动,交流式互动。(二)本次活动取得的成绩:
通过听课,讲课教师做到了认真备课,课下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在讲课中体现了教学目标明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明显体现。内容准确,重难点突出,注重双基的落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富有启发性、灵活性,体现了各学科的特点。在交流中,大家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成长。它既解决了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又打开了教师的思路,有利于教师的扬长避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是教师们求同存异、共同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的平台。本次课堂观摩活动得到各校领导和教师们的广泛关注。表现出了以下的亮点:
1、展现了我校每位教师的独特教学风格,推广、学习了先进经验,展现了不同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教学艺术,促进了参与式教学的运用与实践。
2、通过本次活动促进了教师对教材教法的钻研,在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有效性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收获。
3、深入探寻了新课程理念下课堂的教学规范。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4、通过对同一课题的对比研究开展了实质性的讨论与反思,促进了反思和实践的优化,对加快教师专业成长起到了促进作用。
5、通过本次教研活动,反思了我校集体备课活动的现状,在探索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上进行了经验的积累,同时也给我们教师 “个人自备、分头施教”提供了一个参考的模式、学习的范本。
6、促进了教师在课堂中优势互补,老师之间互相启发,智慧共享,增强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它切实提高了集体备课的效益及公开课研讨活动的实效性,从而构成教师的群体合作学习。
三、找准差距和不足,积极改进课堂教学。
活动中值得借鉴的东西很多,但留下的反思更多,因此也就想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
1、个别课堂老师的激情不足。学生非常期盼你多给她一些笑容一些鼓励,哪怕是一句话会让她终身难忘。
2、课堂上有些讨论性的问题才刚刚展开就急于匆匆收场,有的学生根本还没有来得急思考,未免有些流于形势。
3、鼓励学生发言,肯定学生成绩极其必要,但对知识的正确客观的评价也同样重要,有的老师对学生回答中的偏差没有及时指导,这样容易使全班同学迷惑不解。
4、有的教师不够重视板书设计,一堂课缺乏有效的板书导航或点题。
5、有的教师只注重学生举手发言的多,热热闹闹一堂课,而忽视了学生一节课的真正收获是多还是少。
有人曾这样评价我们的老师:“平凡的老师在叙述,称职的老师在讲解;优秀的老师在示范;伟大的老师在启发。”校际联谊的每一次活动,其实都是在检验我们的工作态度,教学能力和自身素质是否在提高。相信通过这次专项研究活动,我们能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找到自身的差距和不足,促使教师去主动专研教材,转变教师角色,改变旧有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打造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让学生更能喜欢和接受的教学课堂。
总结人:苗亮 静边初级中学 2016.3.28
第四篇: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开展合作学习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开展合作学习
永定县汤湖学校
邱育增
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家埃利斯曾说过:“如果让我举出一项符合‘改革’这个术语的教育改革的话,那就是合作学习。因为它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合作学习如果不是当代最大的教育改革的话,那么它至少是其中最大的之一”。这句话如果在几年前听到,我们也许是不太在意,甚至怀疑。但是我们现在却有了新的发现和新的理解,青少年学生现在常常把竞争看成是重要的品质和手段,而忽略了合作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如果说竞争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生存本领,那么合作则是现代社会更为重要、更需要学习和养成的生存本领,是人际和谐共处的基础。如何让学生更真诚地合作,更和睦地相处,已经日益成为非常重的教育课题。基于此,新课程强调交往、互动、共识、共享、共进式的学习,倡导合作化的学习方式,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思考。本文就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开展合作学习浅谈几点认识,请同行们给予批评和指正。
一、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
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
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我国也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多年来,根据这种基本理论试从以下多方面努力,推进合作学习。
1.面向全体:转变教育观念,同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新课程、新教材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重视“尖子生”,忽视“中间生”,冷落“后进生”的现象。合作互助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都互相支持、互相鼓励,使人人都能学懂、学会,从而达到面向全体。
2.全面发展:合作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动手能力、集体主义及善于与他人合作的良好心理品质,通过参与、合作、互助的学习活动,促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协调地发展。
3.主动发展:合作学习是基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法,它能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的那种单一化、模式化、教条化、静态化的弊端,促进学生生动
活动且主动全面的发展,合作学习承认学生间的个别差异,允许学生主动和谐地发展,通过因材施教,分流达成,注重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自主发展,从而达到“共同发展”与“差异发展”的目的,较好地协调了全面发展与主动发展的辩证关系。
二、合作学习的方法
目前,许多教师对合作学习还停留在一个浅层次的理解上,其中最突出的是把小组学习等同于合作学习。当然这种说法从“合作”的本意出发,抓住了合作学习的外在特征。但是如果把合作学习简单地理解成是几个人凑在一起,就一个问题进行研究的学习方式,那么这种理解是比较肤浅的,自然没能抓住合作学习的一种方法而已。实际上合作学习有许多种方法,如:1.小组游戏竞赛法;2.切块拼接法(交错学习法);3.共同学习法;4.小组调查法;5.成绩分练法;6.小组辅助个别学习;7.计算机辅助合作学习法;8.思考——配对——分享法;9.大脑动脑筋法。下面略讲几种方法:
1.小组游戏竞赛法: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所创设的合作学习方法中最早的一种。在竞赛中,学生们同来自其他小组的成员进行竞争,以便为他们自己的小组赢得分数,学生们在3人组成的“竞争桌”旁进行竞赛,竞争对手是过去的学业成绩方面有相似记录的同学。这种方法在教学中分四个环节进行,102
即教师全班授课,小组学习,教学竞赛,成绩评定。合作学习小组的主要作用在于同学之间互教互学,保证所有成员都学会教师讲授的内容,为每周举行的教学竞赛做准备。比赛时按原有的学习水平抽取各小组能力同质的学生,代表各自的学习小组参加游戏竞赛,每个成员都给小组积分,比赛后按各小组成员积分所得总成绩进行表彰。如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的第19章第二节“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便可采取这各方法。
2.共同学习法:是由明尼苏达大学的约翰逊兄弟等人研究开发的一种合作学习方法。它要求学生在由4—5人组成的异质小组中一起共同学习,完成某一任务,小组共交一份作业,依小组的成绩给予表扬和奖励,这一方法强调小组进行共同活动、讨论,以促进小组得高分。如北师大七年级下册第13章第四节“当代主要疾病和预防”。
3.小组调查法:是由以色列特拉维大学的沙伦夫妇创设的,是一项普通课堂组织计划。学生们在小组中运用合作性探究,小组讨论和合作性设计展开学习活动。在这一方法中,学生们组成2—6人小组。在从整个班级都学习的单元中选出一个小课题之后,各小组再将小课题分割成个人任务,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并开展必需的活动以准备小组报告。最后,各个小组做一下介绍或展览,向全班交流他们的发现。如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的第24章第四节“家居环境与健康”可采用这种方法。
三、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合作学习教学的成效离不开集体授课的基础,同时也离不开学生个人学习这个前提。合作学习中的集体讲授是经过师生合作设计的,它清晰地告诉学生每个单元或每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和学习的具体要求,时间短,密度高,起到统领课堂或整个单元学习的作用,有较强的启发探究价值。其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
1.准备阶段:就是要明确任务,有三种方式:(1)学生自己发挥并提出知识难点。(2)在重点或难点知识中筛选。
(3)残缺引思,去推测和预计可能的结论。
根据以上三种方式的任务所采用的方法:学生质疑的问题较难,老师可精心设计、引导,无论是重点、难点部分,还是“残缺部分”,既可以是教学内容中的细节,也可以是教学内容中的精要。此阶段对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产生内心需要,促使形成对学生目标的认识及个人见解起了重要作用。
2.实施阶段:分课内、课外、小组进行实施,其方式有:(1)检查式,学生常用于预、复习阶段,多采用读一读,写一写,算一算,默一默的方法。(2)讨论式:常用于质疑解难,交流反馈,延伸拓展。多采用一人做中心发言,大家补充,由组长归纳,或由组长分配,大家分别完成任务的一部分,最后
组长归纳总结。(3)表现式:常用于巩固、联想、练习、展示时,多采用创造、表演、演讲等方式。以上这些都属于组内合作,通过组内交流,可使学生更多地参与;通过组内启发,可将个人独立思考转化全组共同认识成果,通过组内帮助,又可提高学习的正确率;通过组内合作能促进学生养成更多的合作精神,为提高小组的学习效率奠定基础。
另外,实施阶段还有一种组际交流,其方式有:(1)推派式:指定专人汇报,或组内成员轮流担任。(2)随机式:按座位号随机指名汇报。(3)车轮式:先由组内一人发言,然后组内其他成员作补充,或是对其他小组自发地进行补充、提高。通过这种组际交流,可让更多的学生有了“代表集体”的机会,通过组际启发,还能将小组共同认识转化为全班的认识成果,通过组际同学互助,还可纠正小组的全局性错误,通过组际竞争,也可促进小组深化讨论。
3.评价阶段:主要是集体性评价,可采用自评或互评。“自评”是学生自我评价;“互评”是要求组内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又包括组际之间的相互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判断学习结果的正误,学习方法是否选择得当。通过此阶段可让小组成员明确,讨论得出的结果属于集体的结果,每个学生拥有分享权,受到肯定的是整个小组学习的成功,而非谋一名成员,旨在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自己努力学习并帮助他人学习的双重责任感以
及锻炼学生对评价的心理承受能力。
四、反思
合作学习使每位学生都有主动学习和创新的机会,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成员之间必须相互了解,彼此信任,经常进行交流,相互帮助和支持,同学之间建立起一种融洽、友爱的亲密伙伴关系,在小组中,每个人都有大量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有机会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增进学习效果,又培养了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以实现认知、情感与技能教学目标的均衡发展。当然,开展合作学习也暴露了很多问题,其中外显与内隐的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此为课堂时间很难把握,教学设计及安排难度较大,生物探究合作材料的收集较难,学习成果的评价指标和体系建立较难,合作学习是每节课都必须进行的吗?是不是没有了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就不能称其为有创新的课堂、符合课改要求的课堂教学?这些都需要再实践、探索。
第五篇:小组合作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应用课题研究方案
小组合作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应用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性质和任务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新课改的有效途径。我市已把初中生物实验操作考试列为中考的一部分。在新课改的实施中,教师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实效性,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纪律的教育;精心设计好实验教学过程,明确每堂实验课的教学目标,科学地准备实验材料,科学地预见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预备处置方案,同时还要注重小组合作的实效性;并且必须加强教师在实验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合理地把握有限的课堂时间,从而有效地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实效性。
二、课题意义
新课程改革在我市推广已有多年。新课程的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实验教学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新课改的有效途径。初中生物教材学生课堂实验共42个,这充分体现了生物新课标指出的:“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当前生物实验教学正面临着教学理念的更新、现代实验教学手段的实施以及怎样提高学生实验自主探究能力等多重任务,并且我市已把生物实验操作考试列为中考的一部分,因此在新课改的理念下,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如何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实效性,成为诸多生物教师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难题。
三、课题研究的步骤
1、实验开始前,通过学生问卷调查他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分组倾向、意愿及期望等方面内容。
2、正式实验周期为一年,第一学期为第一阶段,第二学期为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所有实验班除进行常规教育外,还要进行与同学合作行为、小组实验、科学探究方法的培养。
第二阶段,对照班进行传统的班级教学;实验班则以“小组合作学习”丰富课堂教学,为测评统计阶段。以生物学科形成性检测成绩、学习目的性、求知欲、自信心等方面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统计比较,得出结论。
四、课题研究的具体方法
(一)、更新教学理念,加强实验操作的纪律教育
从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实验教材的安排来看,学生探究实验有23个、观察实验有13个,教师演示实验有6个,这42个实验都需在课堂上完成。初中学生好奇心强、又特别好动,只要一提上实验课,学生就情绪高涨,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但学生一进入实验室,由于好奇心的趋势,很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到实验器材和材料上,会出现许多学生忙着摆弄材料、急于观察、甚至不听教师讲解便动手操作等现象,忽略了教师讲解的实验原理以及实验器材的使用,从而导致教师讲授的实验操作的技巧、注意事项,数据的记录、分析、处理等方法难以有效贯彻,最终会使实验效果不理想。因此,要提高实验教学的实效性首先必须要更新教学理念,加强实验操作纪律教育。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实验课的良好纪律和遵守实验室规则是上好实验课的保证,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使学生实验顺利进行,教师必须向学生强调遵守实验课的纪律和实验室规则的重要性。加强纪律教育,使学生明白并自觉遵守,以保证实验室内环境安静和实验的顺利进行;同时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每个实验完毕后,认真整理好实验器材,并及时总结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要培养好实验助手或实验小组长,让他们在实验中协助教师指导好本组的其他学生并加强本组的纪律管理,使教师能集中精力辅导学生。
(二)、精心设计好实验教学程序 提高实验课堂的实效性
1、明确每堂实验课的教学目标
初中学生因年龄特点,注意力往往容易被一些无关的内容所吸引。如有的学生在《练习显微镜的使用》实验中,往往把注意力放在写有字母b的玻片上,而忽略了显微镜正确使用的方法。所以,在做实验之前必须让学生知道实验的目的和要求,这也是实验教学中的重点。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方向,思维方向,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认真进行实验操作。
2、科学地准备实验材料
因地制宜,科学地准备实验材料往往会达到非常好的效果。如《观察花的结构》实验,正值冬季,桃花无处可寻,教师可用替代材料如:羊蹄甲、百合花等,上课时与桃花模型一起对照观察,可以达到同样实验效果。观察《叶的表皮细胞》时,用蚕豆叶替代,蚕豆叶的表皮很容易撕取,这样既节约时间,又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效果。《观察小鱼尾鳍》的实验中用泥鳅替代不仅成本低而且简便易行,实验效果好。只要处处留心,生物实验材料几乎都可以在当地找到合适的替代材料。一些实验材料可以发动学生自己采集和培养,如《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和《观察蚯蚓》等实验让学生参与采集和培养,这样不但能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获得对生物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的感性认识。
3、科学地预见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预备处置方案
教师在设计实验教学程序时,首先应认真构思好学生在实验和观察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以及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现象、失败的原因要尽可能考虑细致,尽可能多设几个“为什么”,以激发学生思维。比如,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时,可以设计如下的思考题:(1)所切的馒头多大最适宜做实验?(2)取唾液时应该注意什么?怎样才能尽快获得较多的纯净唾液?(3)实验装置在37°C左右的温水中要保持多长时间最适宜?(4)怎样控制水温?若水温过低或过高会出现什么现象?其次,在每个实验教学前,教师应按课本的实验要求,认真做几遍,使自己的实验操作规范、熟练。在演练中还要研究和摸索学生可能发生的问题以及实验成败的关键,要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实验中及时提醒学生,确保每个学生都成功。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中,我通过课前实验注意到只有对馒头碎屑和唾液混合后充分进行“振荡”,才有明显的实验现象,不然经37℃水浴后滴碘液,只要一振荡,试管底部的淀粉与碘结合,试管中仍出现蓝色,从而导致实验失败。所以在学生做实验前一定要对学生强调馒头碎屑和唾液混合后的“振荡”是关键。教师只有及早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现象、失败的原因进行仔细的分析思考,才能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让学生少走弯路,避免学生出现无事可做的现象,从而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4、在进行科学探究实验中,注重小组合作的实效性
我们知道小组合作进行探究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实效的有效手段。因此在生物教学中,一般我们都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教师在给予评价时也是以小组为单位,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又能使教师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去组织教学。但一些教师为了合作而合作,在教学中出现合作学习泛滥化和自由化的现象,以本人在《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的研讨课为例,在进入“探究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的环节时,我采取了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每提出一个问题后,就让学生分成几个组探究讨论,没注意各小组成员的搭配和合作学习过程的控制,使有的女生不敢用手去触摸猪的心脏,而是用笔代替手,有的甚至坐在那当观众,由于时间太紧,我也来不及去一一指正,学生观察交流的时间过少,以至于学生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时都出现错误。虽然这堂课的课堂气氛热闹,但是部分学生没有主动参与,只是听取别人的意见,学生思考不足,最后导致课堂计划的内容没有完成,课堂实效性不高。所以为提高实验课的实效性,我们在小组合作进行科学探究实验中应该注意:1)把教学内容、目标、方法有机地结合,明确探究的主题,精心设计有价值的有一定难度的探究问题。2)在分组活动前慎重确定组员,避免随意性。分组以中等生为基准,充分考虑学生的性别、性格及平时成绩等因素,明确组长职责,注意课堂氛围的驾驭能力,让每一位学生能够真正地动起来,并有足够的时间探究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3)教师既要肯定学生的正确答案,又要对错误的回答予以矫正。4)注重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
5、注重实验总结
实验结束后除认真填写实验报告,还应对每一个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记录的实验数据进行思考、分析、归纳总结,找出实验中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同时还要对实验中成功之处进行总结提炼。
(三)、加强教师在实验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对一些技巧性较强的实验操作,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加强指导作用并采取以下不同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如《练习使用显微镜》一课时,由于这是学生进行的第一次进行动手实验,教师可采取模仿教学,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先讲解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然后对显微镜使用的三大步骤:取镜安放、对光、观察;一一讲解,做到边讲要点、边做示范,学生跟着进行模仿操作。学生模仿操作完后,再让学生独自操作一两遍,经过几次这样的训练,学生就基本上学会使用显微镜了。这种实验教学方法的好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步骤。学生一旦掌握了规范的实验操作步骤,即可进行分步教学的方式训练学生。如《制作并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和蕃茄果肉细胞》实验,把实验分为“擦—滴—取—展—盖—染—吸”七个步骤。每个步骤教师先讲实验操作的要领、做示范,然后学生再独立操作、观察。学生操作观察时老师巡回辅导,一个步骤完成后再进行下一个步骤。教师可在辅导过程中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说出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洋葱表皮细胞近似长方形,番茄果肉细胞近似球形,它们都有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教师再补充说明,植物细胞都有细胞膜,但它太薄,而且紧贴细胞壁,用光学显微镜是不易观察到的,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不同的植物细胞形态不同,但它们都有相同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这样不仅给学生提供独自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而且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逐渐学会观察实验现象,收集实验信息,学会归纳总结得出结论,从而主动获得知识。经过分步实验的教学训练后,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独立操作。如《观察叶片的结构》在实验,实验前要求学生认真看书熟悉实验目的、方法、步骤、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药品。根据实验要求,弄清实验重点和操作的顺序,然后再进行操作。教师在操作过程中应巡回指导,若发现实验过程中出现了共同错误,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即时纠正,这样就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独立实验的能力。通过以上循序渐进的训练后,学生便能正确熟练地使用显微镜、解剖器等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从而具备了独立实验操作的能力。
五、成果的主要形式
(一)、开始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分组倾向、意愿及期望等各方面没有显著差异,特别是分组倾向一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分别有部分学生选择了“自由组合”的分组方式,因此教师在分组时只部分考虑学生的这一愿望,重点防在隐性分组上。
(二)、对课堂上学生发言次数的观察结果。
(三)、以生物学科形成性检测成绩、学习目的性、求知欲、自信心等方面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统计比较,得出结论。
总之,教法无边,只有明确实验目标,精心设计好实验教学过程,科学的做好实验前的各种准备,加强教师的指导,细化实验步骤,注重小组合作的实效性,才能真正提高实验课堂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