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小学语文新课改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时间:2019-05-12 23:15: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解决小学语文新课改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解决小学语文新课改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篇:如何解决小学语文新课改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如何解决小学语文新课改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我们欣喜地看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明显转变: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转为开始比较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课堂上出现了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二是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发生了变化,一些教师能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三是教学手段也逐步现代化,现代信息技术及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极大地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一些“先天不足”,给语文课堂带来鲜活的气息和充满生机的活力.但是,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新课改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我想谈一点儿自己的看法;

一、要加强朗读训练

语文阅读教学问题不少,主要表现为“三多一少”:即空洞繁琐的分析多,把一个原本好好的整体(课文)搞得支离破碎;作用不大的板书多,老师在黑板上密密麻麻地写了一大板,学生忙于做笔记,老师讲得一点儿也听不进去;不必要的提问多,使有限的时间耗费在问问答答当中,而学生所得甚少;而学生潜心读书的时间少。

现在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中,“三多一少”的现象非常严重,这样一来,致使学生逐渐对书面语言感到生疏,不能掌握和灵活运用书面语言来表情达意。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和习作都有不少困难,特别是农村的中小学,很多学生读不好书,写不通话,为了克服这种毛病,我们这些语文老师必须转变观念,从应试教学中转变过来,把阅读教学的立足点要转移到以读为主的教学实践上来,将朗读训练贯穿于阅读教学始终,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原原本本地读,平心静气地读,整体联系地读。要读出声、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读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在读中整体感知,理解文意;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在读中积累语言,学习表情达意的技巧。

二、要慎用多媒体课件

现在的阅读教学多媒体盛行,似乎不用多媒体,就不能体现现代化。有的教师指导学生读课文不用书,而是读屏幕,教材中精美的插图不利用而非要将其做成多媒体。明明是需要学生通过文本描述来实现自我想象、联想、体验与感悟的,却被教师精心制作的多媒体画面同化到一种认知与体验上去。其实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首先要清楚为什么要用?它的作用究竟有多大?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毕竟是工具,必须为我所用。那种完全用课件的演示取代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活动,用事先设计的课件演示流程取代学生思维的发展轨迹的做法是很不妥的。学生在课堂上的真实生成状态自始至终是我们的关注点和着眼点,教学的进程,课件内容的呈现始终应围绕他们的需求进行及时调控,而不能被预设的某种“电子教案”所羁绊,人机交流不能简单取代人际间的互动。

语文学科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通过揣摩、品味、联想实现多姿多彩的再造想象和个性化的情感解读。如果一味以标准化的图像直觉取代语言感知,那就无情地侵占了学生的想象空间,粗暴地践踏了学生独特的体验,从而背离了语文教学的目标。

所以说,我们使用多媒体课件不要只注重形式。要因需而用,适时适度,恰到好处;要用在关键处,用在点子上,使复杂的简单化,抽象的形象化,平面的立体化。多媒体不是万能的,传统教学手段也不都是落后的。我们经常使用的、近年来在语文课堂上好像不多见的传统的小黑板、教学挂图、卡片等,是成本低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三、课堂教学要追求“三实”——即“真实、朴实、扎实” 当前某些课堂教学存在一些弊端。审视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由于一些老师对课程改革的理念并没有吃透,于是,在课堂上就出现了很多“化简为繁”的“风景”:一节课上,一会儿合作学习,一会儿探究学习:一会儿表演课本剧;一会儿讨论对话„„声光电多媒体,各种现代化教学设施一拥而上,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然而,在这热闹景象的背后,却是对语文本位的迷失。

新课程提倡学科融合,并非是在语文课上充斥非语文活动。“融合”,即将相关学科的有价值的教学内容、形式,融入语文教学中。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活动、游戏、画画、表演„„是借种种形式活跃、辅助、促进语文学习。

其实我们语文教育所要追求的目标是要把复杂的课文教简单了,把深奥的道理教浅显了。要把语文课上得清爽简洁,干净利落,这是一种境界。千万不要叠床架屋,不要拖泥带水,不要把课堂教学搞得太过于繁杂,更不要让语文课堂成为一个大杂烩!怎么样才能语文课达到“三实”呢?《月光曲》是一篇传统课文,是比较容易教得“复杂”的课文,而有一位老师却处理得格外“简洁”:先引导学生欣赏音乐《月光曲》,继而阅读课文将音乐形象转化为文字,再看图画。然后讨论三个问题:贝多芬为盲姑娘弹奏的第二首曲子在旋律上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盲姑娘兄妹为什么陶醉在乐曲中?把音乐、文字、图画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讨论,对课文内容便有了深切的感悟和体验。你看,一首乐曲、一幅画,三个问题,多么简洁,多么清晰,孩子们从从容容而不是手忙脚乱地读懂了课文,提升了阅读理解能力。

最后,我们认为,实施新课程,需要我们将课标的新理念转变为我们的自觉行为,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实践——反思——再实践”,甚至自我否定。如此,我们才能与新课程比童年、共成长。

第二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程序的重要依据,是检验、评价教学效果和修正教学过程的重要依据,是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朝着正确方向运行并最大限度的取得时效的重要保证。但是,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时对教学目标的设计问题都缺乏应有的重视和研究。这直接导致在教学目标设计上,经常出现一下问题:

1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活动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

在日常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写教案时先把教参上的教学目标抄下来,在考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时候,也许已经忘记了所抄的教学目标。有的教师则首先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完成了,还没有写教学目标。

2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但目标的确定没有目的性

这教学目标,要么是抄来的,自己并没有认真思考;要么未经认真分析和研究,是凭着自己大概的感觉写出来的;要么要按照一般的格式,千篇一律地写出来。

3教学目标不全面

很多教师在一般情况下是注重知识和能力目标,忽视学习过程、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

4教学目标太笼统,不够具体,也不好检验

一些教参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都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些教师在教案上也这么写。但是,课文体裁不同,语言特点和感情特点也不同,朗读方式、方法、策略和每节课朗读训练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从朗读教学的目的来说,是重在理解课文,重在体验情感,还是重在传情达意?这些问题不弄清楚,朗读教学目标是难以实现的。

5教学设计过程没有回应、落实教学目标

有一位教师写的《迷人的张家界》一课的教案,“教学目标”中的“认知目标”有两项:认识本课7个生字;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可是整个“教学过程”就是围绕对张家界景点的认识和体会张家界景色的美来进行的,对7个要求会认得字只字不提,对阅读中如何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如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如何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也没有任何设计。

教学目标包括教学总目标(课程目标)、学期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等不同层次。在这里只讨论课时教学目标。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想确定一节课高效、实用的教学目标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

1教学目标明确

这主要不是指教案上是否有“教学目标”这一项,而是指教师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头脑中是否清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是否一直“惦记”这些目标,是否“清醒”自己在干什么,为什么要做这些事。

2教学目标全面

按照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教学目标可划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从表面形式来说,教学目标主要有行为目标、生成目标和表现性目标。按照《标准》中课程目标的表述,教学目标也可以分为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所谓“全面”,不是说要“面面俱到”,而是指要体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要兼顾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

3教学目标具体

所谓“具体”,是针对过于笼统的目标来说的,上面已以朗读教学为例做了说明。笔者认为,教学目标也不能过于具体、琐碎。否则容易使教学变得机械、呆板,不利于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创造性。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要全面,但也不能太多,应该比较集中,而且要突出目标中的重点、难点。目标过于具体,也就变成了各项活动的要求,实际上是没有必要也无法全部列出的。

准确有效的教学目标设计,犹如茫茫大海中的一盏明灯,指引着教师与学生前进的航向。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要善于准确的辨别、确定航向,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这艘“小舟”在知识的海洋中能够自由、正确的航行。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存在问题其解决措施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事业的不断推进,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正在积极的融入我们的课堂教学,同时我们也取得了较好的进展,但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笔者根据自身教学经验总结,得出了一些应对策略,供大家参考借鉴。【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新课改

语文课程的教学作为学生掌握本国基础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初次接受正规教育的阶段,其主要包括教授学生识字、阅读、写作的基本能力,其次小学语文教学也是其他学科教学的基础,因为只有能识字之后才能进入更高级的学习活动。而随着课程改革事业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教学也向着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在这个过程中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笔者根据自己平时教学经验,总结了一些相关的策略,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语文课程形态模糊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带着学生逐字逐句的通过讲读的形式完成课堂授课,这样一来学生既阅读了课文,教师也完成育人的目的。这种方式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有着极大的帮助,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通过这种简单的教学方式,学生很难掌握到一些其他的知识。如在一些发达国家的语文教学中,他们的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完成阅读与课文的讲授,更多的是注重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

2.语文课程中理解与表达失当

语文作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种工具,其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运用语言来让学生充分认知事物并且用自己的语言将它表达出来,其更倾向于学生的理解与表达欣赏能力的训练。纵观我国的语文课程的教材安排,其中自主阅读部分还是占了其中较大的部分,而关于学生的理解与表达能力训练的相关内容则完全没有,从而导致了我国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表达能力出现了严重失衡。3.语文实践活动置若罔闻

目前,随着社会精神文明的不断提高,许多国家开始注重语文教学的实践活动的实施,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勇于实践的品格,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在我国,语文课程教学严重缺乏学生的实践活动,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实践能力之间严重失衡,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失衡。

二、针对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1.去伪存真,真真正正教语文

语文教学需要反璞归真,认认真真的上好语文课,这就需要教师能忍痛割爱,摒弃那些浮华的多余的伪语文的教学内容。小学语文课的教学要开展真正的语文实践活动,要在师生的互动之间来进行语言训练,并在这个过程中,让师生的能力共同得到提高。语文课改提倡学科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其中最重要的是知识的融合和内容的渗透,而不仅仅是形式的。融合与渗透更不能喧宾夺主,从而冲击语文课程的正常教学。语文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形式,但并不是完全排斥接受性学习。语文课改提倡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辅助语文教学,目的是针对现实需要来发挥辅助教学的积极作用,但也不是多多益善。许多传统的教学手段也并不一定是完全落后的,有的是万万丢不得。尤其是低、中年级的语文课主要还是需要依靠教师的示范和讲解,在教师的自身引导和带动下,学生来模仿教师,这些语文课上也考验着教师的真功夫,是不能仅仅依靠现代化教学手段包办代替的。2.舍闹取静,安安静静教语文

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应该是生动活泼的,更应该是安安静静的。语文学习活动中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读书,要让学生潜下心来,体会那些文字,要调动学生的思维,安静地学习,将学习内容融进他们的心灵里去,而低中年级的学生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有的甚至坐在椅子上都不能持之以恒的待着。语文教学要锻炼孩子的定力,让他们在安安静静的的环境中读书,并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从从容容在师生之间展开互动,开展“读、思、议、练”活动,并在课堂上专门腾出时间让学生进行表达能力的锻炼,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学会发现,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表达,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学生来说是终身受益的事情,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3.避虚就实,实实在在教语文

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求真务实,注重实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秉着朴实、诚实、真实的工作情怀,实实在在地上好语文课,同时教师的语文知识要扎实,语文课程实践训练要落到实处,教学效果要切实。教师在与学生进行对话的时候,要针对文本来展开对话,不能脱离文本来进行空谈、虚谈。师生之间对话,要紧扣教材,对教材进行深入钻研,并咬文嚼字,理解字词,掌握字词。要善于从文本中来了解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并从中去发现文本空白,从而在字里行间去揣摩作者的未尽之言,未了之情。语文学习主要强调个性化阅读,且这些是强调阅读主体的不可替代性,并不是想怎么读就怎么读,爱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个性化阅读一定要在尊重文本的前提下,通过多种多样的阅读方式,来提升学生的语文基础能力,但如果脱离了文本,即使有再新的观点,再活的形式,也不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新课改提倡锻炼学生综合性学习能力,并提倡整合语文知识和能力,时刻牢记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性学科,文以载道,文道合一,不仅要在内容上下真功夫,更不能忽视了语言训练。总之,语文课就是语文课,它的最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从而提高吸收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事业的不断推进,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正在积极的融入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要本着让小学生绽放出五彩的斑斓、追逐绿色梦想的原则,真正成为学生的组织者、参与者。因此教师要正确理解新课改的理念与宗旨,研发出最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学生长远发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参考文献:

[1]刘小娟.小学语文课堂改革不“改味”[j].新课程(中旬),2011.(11)

[2]王娟.小学语文教学的育人之“道”[j].华东师范大学,2011.(05)

[3]严欣.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转变[j].浙江师范大学,2010.(05)

第四篇:浅析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浅析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随着新一轮课改热浪的掀起与到来,广大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深思与躁动、憧憬与探索使语文教学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然而,对时下的语文课堂进行一番冷静且辨证的审视,不难发现,由于还没有真正深入地理解与悟透课标中所提出的目标要求,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 “越位”或“不到位”的游离状态。现就我校语文教学中发现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表述如下:

一、教学实践中,语文基本技能训练不到位及解决措施

比如在课堂上的复述,有的老师经常指名让一两名同学复述一下,就表示完成了这项训练了。而且,这一两名同学往往是比较优秀的。或者一些学生的复述,只是在照本宣科地背诵课文,靠的是记忆能力,而不是对文本的整合与概括。自然就没有达到吸收与内化的要求,对于这我有时也没有很明确地加以引导。由于没有面向全体学生及缺乏对学生复述的指导,没能很好地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技能。在接下去的这方面教学中,我觉得可以这样整改:目标定位要准,方法要当,时间要保证。就口语交际的训练而言,不能仅仅偏重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而对如何培养良好的听话、说话习惯和技能有所忽视。如,复述、讲故事、自我介绍等“介绍”或“独白”类的训练,要引导学生丢掉文本拐杖,抓住关键词句,在概括、整合的基础上言说。就道歉、„„对不对、做客、待客等“交往”和“讨论”类的口语交际训练。我想做到以下几点:

1、精心创设交际情境:口语交际应该是在特定的情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这种言语交际活动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就难以进行。因此,精心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情境。通过陈设实物、制作道具、播放录音以及师生语言描述促进学生的口语交际活动。

2、努力实现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它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只有交际活动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因此,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实现课堂教学中的双向互动。如“劝阻”类的说话,我们不但要引导“劝阻一方”说话,让他“能言善劝”,也要引导“被劝阻一方”说话,让他“能言善辩”。

3、多给学生口语交际的实践机会。不但要坚持在教学活动中培养,还要重视在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多实践。

二、要求学生课外阅读积累形式游离及解决措施

把提高写作能力当成了课外阅读的唯一目标而且把课外阅读的范围窄化为课标推荐的阅读篇目。经过三番五次地揣摩课标和几番细思量,我觉得应该根据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经验,进一步有计划地开列出不同于课程标准“建议”的富有特色的篇目清单。因为,课标中的“建议”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和自由度,并不是一份完整的、封闭的“推荐书目”。建议中提到的那些中外名著、诗篇,都是举例性的,而不是强制性的、界定性的。对“建议”举例之外的优秀读物同样应该鼓励学生阅读。无疑,这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也必然有助于取得理想的考试成绩。所以在这方面我认为可以试着这样做:

1、为学生阅读挤出时间。优化作业设计,取消大量重复机械的抄写,把这些时间腾出来,让学生阅读。同时,要教育学生珍惜时间,抓紧一点一滴的时间阅读。

2、帮学生掌握阅读方法。要求学生的阅读不能书单一开就万事大吉,不少课外阅读由于缺少了老师的指导而变成了学生的“自由阅读”,因而阅读质量不高。要提高阅读效果,尤其要对那些有深度的课外读物加以指导。读物的多与少、阅读速度的快与慢、阅读的粗与精、读书的思考与练习„„都应该在教师指导的范畴。

3、为学生的阅读推波助澜。通过开展一些活动引领学生阅读。如,可以举行阅读成果汇报会,举行课外阅读朗诵会,举行读书笔记展览会,举行优秀图书推介会,„„以上活动可以分项进行,也可以把几项活动集中在一起举行,搞成一个班级“读书节”。甚至可以扩展到班级与班级之间,形成生生互动、班班互动的局面,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

三、教学活动和手段虚而不实及解决措施

由于对《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一理念的理解不到位,因而导致课堂教学中出现了非语文活动过多的现象。比如有时在语文课堂中过多地让学生唱呀,画呀,游戏呀,现在想来这确实是一种华而不实的,闹而无用的手段,在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是应该让学生尽可能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把时间和精力用在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上,用在基本技能的训

练上,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有句话叫做“语文姓语,语文课应该充满语文味道”,为此,我觉得尽可能地把不是语文或不具有语文味的东西清除出语文课堂,这是使语文课具有语文味儿的前提。

四、课堂评价语显得苍白而无力及解决措施

随着新课程的到来,新课标洋溢着人文气息的新理念总是涤荡在老师们心怀,老师们时刻不忘对孩子的评价不要吝啬赞美,于是在课堂中一味的给予学生以没有针对性的激励性评价。如,“真行”、“你真棒”“很好”等等。时间一久,我发现虽然说学生确实需要沐浴赏识的雨露,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在激励语言的评价下,即使是“平庸”的学生也变得鲜活起来了。但是一味的表扬,正如惩罚一样,并不可取。所以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一定要有所改变,更加恰当。怎样才能恰到好处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呢?首先,学生在发言时教师要认真倾听,对学生的发言加以辨析,而不是眼里盯者教案,脑中想着下一个教学环节。其次是对学生的评价要明确,不要让学生对答案有模棱两可的感觉,也不能对他们的发言不加任何的肯定或否定。最后,评价一定要有针对性。教育的评价功能在于促进学习者的发展和提高,况且教师的一句话有可能挖掘一个天才,也有可能毁灭一个天才,所以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即要谨慎又要大方。

以上四个方面是我发现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措施。我想,只要及时发现教学中的不足而又及时的采取措施补救,那么,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指日可待的。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原因以及整改措施

语文课程改革实验已经走过了几个年头,语文阅读教学也在悄然间发生了很多可喜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以读代讲”的理念得以落实。但是,在欣喜之余我们也发现,在当前的阅读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拔高要求,教学繁杂。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倡简、务本、求实、有度。教材处理要简约而不简单。因此,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挖掘、梳理、浓缩,从而使课堂教学内容化难为易,以简驭繁。其次,教师如果瞄准课文的重点,训练的难点,学生的疑点,语言发展的生长点,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拔高要求,教学繁杂”的问题。

二、教师教学死抠教材或无度拓展。

有些教师认为,凡是教材中出现的内容,都是正确的;凡是教材中提到的知识,都是重要的。因此,从字词句段篇等角度一一出题让学生回答,把学生当作规范答题的机器,不考虑问题的难易度以及学生回答问题的角度和思路。教材是最重要的、最基本的课程资源,体现了课程目标和能力培养的要求,但教材不是给教师树立一个必须遵从的“权威”,而是搭建一个创造性劳动的“平台”。新课程倡导开发的教材观,要求教师做教材的主人,成为教材的鉴赏者和开发者,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是一个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

三、朗读指导重技巧,情感体验不深刻。当前,很多教师都认识到了“以读代讲”的重要性,并努力在阅读教学中加以实施。但在实践过程中,更多的教师将重点放在朗读技巧的指导上,如重音、停顿、节奏等,或是笼统地提出朗读的要求,如“读得美一些”、“读出作者„„的感情”等。这样的指导,不能触及文本的深层,学生的朗读只能是飘浮在文字的表面,不能对课文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也无法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朗读技巧的指导是必要的,但重要的是从重点的词句入手,从学生的情感体验着眼,结合文本的内容和语言文字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教师的点拨、引导和启发,体会语句暗含的意思,学生的读才有根。在实践中可尝试以下做法

让学生了解作者以及文本创作的相关背景资料,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与文本零距离接触;借助媒体手段和教师语言等创设情境甚至再现情境,让学生感同身受;开启学生想象的大门让学生换位体验。在学生情感体验的过程中,教师加以点拨、指导,引领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达到以读代讲的目的。总之,只有用心灵引导心灵诵读心灵,才能读出形,读出意,读出情,读出味,读出神。

四、教师教学过分依赖教材和备课资料。

在备课时,一些教师大致看看课文,就急于读教材,甚至照着教参写教案,搞"教材搬家”。这中间缺少独立思考,没有“化”的过程,虽然把教学要求、教学步骤方法写在了自己的教案上,但由于没有消化,还是人家的,肯定不会收到好的阅读效果。

五、教师对教材把握不准、处理不当。

仔细分析一些课例,许多课的问题都出在教材的把握和处理上,有文意把握不准、教材理解有误、切入点找的不好,缺乏整体把握问题。引导学生钻研文本,教师必先钻研文本,才能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六、追求形式,浮华空泛

阅读教学时常遭遇这样的尴尬:教师神采飞扬、学生积极踊跃、教学进程顺利,课后反馈却很不理想。为什么?环节设计似乎没什么疏漏,学生的发言也都切合文本主题,那么问题出在哪里?

小组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手段本身无错,关键在于教师运用是否妥当。有的老师过于追求形式,使语文课堂呈现浮躁之气,其间欠缺了思考——冷静的、有深度的思考。很多时候学生没有充足“读”(尤其是默读)的时间,发言顺应老师思路,而非自我生成。更直白些讲,过分形式化的课堂,使学生的视觉听觉不断受到冲击,容易产生思维疲惫。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是根据老师的暗示,猜测老师想要什么样的答案,而不是考虑自己收获了什么。没有思考,何来感悟?浮华之下,自然只剩了空

改进措施:

1、要以情感人,引起共鸣。学生情感发展容易受到老师语言、神态的感染,在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发挥语言神态等感召效应,引起学生的情感转移,最终能达到共鸣的学习效果

2、巧设问题,启发讨论。如《六个小矮人》一文,这六个小矮人以什么来生活?他们过得幸福吗?为什么?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思考,大胆展开想象,作出判断,让学生通过这篇课文,得到启发:懂得只有靠辛勤的劳动才能获得幸福的道理

3、要借助情景,导情入文。即借助生活展现、实物演示、图画再现、播放音乐、扮演角色、语言描绘等情境的创设,来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丰富学生的经历和经验,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态度和价值观形成的统一

4、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想方设法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阅读的内容、帮助自己解决问题的伙伴;让学生自主地进行质疑问难,让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些由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通过语文课的学习,有可能成为具有生活情趣的文化人。

5、少做或者不做追求形式,浮华空泛的课堂教学。不盲目进行“精彩赏析”,不顾文本特点,经常抛出类似“读喜欢的段落”的笼统要求,忽略全局,肢解课文,造成阅读的“断层”。

总而言之,学生只有具备了广泛的阅读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才会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不断扩大自己的阅读面,增加自己的阅读量。

下载如何解决小学语文新课改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解决小学语文新课改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新课改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高中新课改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黄大 天 当前,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随着课改的深入,各种教学困惑也接踵而来,亟需我们破解......

    浅析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浅析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摘要】生物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也是高中课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门学科,但是随着教学制度的改革高中生物课堂上出现了很多问题。......

    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定稿)

    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的不断发展,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已经融入到生活和工作中的方方面面。会使用现代化的信息工具,已经成为一项必备的技能。信......

    浅谈小学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浅谈小学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065-01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

    新课改之后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精选多篇)

    课改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改在理念上给我们全新的感觉,教师们课改的积极性也很高,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总题: 一、有的老师讲得太少,学生在课堂上的收获大幅减少......

    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 目前,中学语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沿袭“一本书、一言堂、一锅煮”的传统教学模式,将备课当成“抄教案”,将上课当成“演教案”,将学生当成灌输知......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白建东 (陕西省佳县坑镇白家甲小学陕西佳县719202) 摘要: 习作是根据某种题材,把心里合理的想象写出来。习作对于学生发展语言、运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些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些问题 最常见的一种现象就是,没有把握住语文课的特点,把语文课上得不伦不类。比如,把《伟大的友谊》上成了政治课;把《把七颗钻石》上成了思品课;把《蝙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