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改之后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课改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改在理念上给我们全新的感觉,教师们课改的积极性也很高,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总题:
一、有的老师讲得太少,学生在课堂上的收获大幅减少
过去的语文课堂上教师讲得过多过细,于是语文课堂就变成了老师不顾对象喋喋不休的自我倾吐场所,学生也没有思考的空间和话语的权利,只有被动的接受。而现在的情况是老师讲授少了,课堂上乱烘烘的讨论看似热烈却没有主题,学生海阔天空胡言乱语还受表扬说有创新。结果是学生从课堂上获得的知识,反而不如以前。
二、语文基础被弱化,语文整体水平有所下降
这几年,语文教学中强调整体把握,注重感悟、熏陶,注重语文学习向课外延伸,这很好,但不能以此来否定过去的“双基”训练。现在的课堂,热闹的讨论场面多了,琅琅的读书声稀了,扎实的基础训练少了。经过两年多的课改,有些老师说,学生念错字用错字写错字以及写病句的现象比过去多了,语文基础不如以前的学生了。
三、学生语文能力好的更好,差的更差
现在的课堂上,学生思维灵活了,发言踊跃了,学习气氛空前活跃。老师的少讲精讲,带来的是学生更多的表达机会。但总的来说,所谓面向全体仍然只是课程改革努力的方向。主要发言者仍然只是少数活跃分子,而一部分沉默内向者仍然少有表达自己的机会。
四、延伸拓展与课堂教学结合得不够
这次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是旗帜鲜明地提出加强语文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但很多教师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五、评价改革跟不上,成为制约语文课程改革的“瓶颈”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和升学的压力,考试选拔的功能并没有淡化,在新的社会压力面前,升学竞争甚至更加激烈,广大师生、家长不可能不重视考试分数。理论上可以说考试不等于评价,但学习在当前早已变成一种功利行为,学生考不好,成绩上不去,把课改说得再好也不会有吸引力。
第二篇: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听了专家的讨论,感觉很精彩,也很深刻,现就自己的语文教学谈谈当前语文教学中的问题。
1、重应试,轻素质。考试的指挥棒还是束缚着我们教师,语文教师的实用性强或是说功利性强。对于要考到的内容重视的较多,而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朗读感悟只是蜻蜓点水匆匆而过,扎扎实实的语文素养难以形成。
2、公开课与常态课脱节,公开课中表演成分居多,教师展示个人的环节较多,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常态课中教师的的新课程理念没有落实到位,还是以应试为目的。常态课是扎扎实实的语文基本功训练,教师在上公开课时生搬新的教学模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给人以生疏之感。
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阅读课中学生读得太少,我们常见的公开课学生的读书时间很短,一般读上一遍,甚至一遍也未地读完老师便匆匆的进入下一环节,如不是公开课提前让学生熟读课文,教学恐怕不能顺利进行。在常态课中学生的阅读存在的问题是:教师给与学生的读书时间较多,有的教师只是让学生读几遍几遍,这几遍只是简单的重复,教师缺乏指导,即使是读书的时间多了,阅读的效果并不好。阅读教学应试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忽视自己的主导地位。教师应该在读前提出明确要求,读中教师给予充分的指导,读后及时进行评价,使每一次读都有所收获,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2、阅读教学中。公开课中,我们很容易就发现发言的、朗读的就是那么几个熟悉的声音,他们的朗读水平高、发言到位,一节课仅仅是那么少数几个同学在和教师对话交流,多数同学都是在听课,并没有积极地参与进来,他们在充当听众的角色,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又从何谈起呢?
3、阅读教学中是个性化阅读、个性化理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当前大班额也是制约阅读教学的一个因素,教师在有限的时间不可能关注到更多学生的阅读情况,制约了阅读教学的有效进行。
4、教师本身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教师素质高,语言生动幽默,充满激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感染学生,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享受到语文的美,体验到学习语言文字的乐趣,爱上语文,那么这样的教学就是高效的成功的。反之教师语言乏味,缺乏激情,就很难使学生中获得激情,产生学习的兴趣。所以说教师的素养是提高语文教学的重要因素。所以作为我们语文教师要想让学生学好语文,就必须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使自己对教学充满激情。
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及成因
教育部新课程小学语文远程教育研修活动的开展,使我了解到随着课改的深入,现在的课堂教学又出现了四个变:“教学内容由胖变瘦了,教学环节由碎变整了,读书训练由浮变实了,教学的形式由花变朴了。” 这四个变,从不同角度说了现在课堂教学的发展趋势是好的。但当前阅读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而影响阅读教学有效发展。
一、老师重视了主体而忽视了主导作用
一些教师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只管让学生尽情地说,发表自己的见解,无论学生说得如何,教师总是以“好”进行笼统评价或是不评价,生怕自己不尊重学生阅读的“独特体验”。以至于学生误认为自己怎么说都是有道理的,只要说出来就是对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主导地位的缺失,会使学生主体地位夸大并异化,这并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二、文章分析的支离破碎而失去原有的韵味
无论什么样的课文,教师总是喜欢将文章分析得“透透彻彻”的,生怕挂一漏万。好端端的课文总是被肢解得支离破碎,经过此番折腾,课文的美感从何而来,学生又怎能体会到其中的韵味呢?一堂课下来,这些“精华”始终找不到自己的“家”,课文教学的整体性非常差。
三、活动过多,避重就轻
由于语文新课程对跨学科学习的注重,小学语文阅读课便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活动,如画、唱、跳、演等等,可谓是十八般武艺全用上,煞费苦心,弄得人眼花缭乱。好好的语文课被整得像表演似的,课堂是变得热热闹闹、学生也学得“不亦乐乎”了。阅读教学失去自我,成为了表演的舞台。
四、课堂中切切实实进行语文训练的量少,课外增加了课业负担
如今的学生普遍感到作业成堆、学业负担重。看看时下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一节课40分钟,教师为学生留下了几分钟动笔作业的时间?阅读课常常是满打满算,可唯独没将学生的作业时间算在内。随着下课铃声的响起,教师便开始布置作业。这作业便成了学生课间休息娱乐的“死对头”,它占去了孩子许多休息玩耍的好时光。虽然孩子们人在教室中拼命写作业,可心早已飞到了操场上。由于语文作业常被挤在课堂外,学生的作业常常是字迹潦草、正确率低下,不能很好地起到巩固练习的作用。
五、多媒体的滥用而影响了阅读教学
时下,小学语文阅读课,尤其是公开课,许多教师都错认为不用课件就不是一堂好课,有些地方赛课,不用课件就评不上奖。有些课件做得花里胡哨,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课件只能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辅助手段,而不应成为充场面、讲排场的手段。
阅读教学虽存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作为教师要分析原因克服困难,提高课堂效率,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我认为“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就是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要有质有量,效率要高。四十分钟应该是师生紧张脑力劳动的四十分钟,是积极思维的四十分钟,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四十分钟,应该是学生获得丰收的四十分钟。
第三篇:如何解决小学语文新课改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如何解决小学语文新课改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我们欣喜地看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明显转变: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转为开始比较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课堂上出现了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二是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发生了变化,一些教师能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三是教学手段也逐步现代化,现代信息技术及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极大地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一些“先天不足”,给语文课堂带来鲜活的气息和充满生机的活力.但是,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新课改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我想谈一点儿自己的看法;
一、要加强朗读训练
语文阅读教学问题不少,主要表现为“三多一少”:即空洞繁琐的分析多,把一个原本好好的整体(课文)搞得支离破碎;作用不大的板书多,老师在黑板上密密麻麻地写了一大板,学生忙于做笔记,老师讲得一点儿也听不进去;不必要的提问多,使有限的时间耗费在问问答答当中,而学生所得甚少;而学生潜心读书的时间少。
现在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中,“三多一少”的现象非常严重,这样一来,致使学生逐渐对书面语言感到生疏,不能掌握和灵活运用书面语言来表情达意。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和习作都有不少困难,特别是农村的中小学,很多学生读不好书,写不通话,为了克服这种毛病,我们这些语文老师必须转变观念,从应试教学中转变过来,把阅读教学的立足点要转移到以读为主的教学实践上来,将朗读训练贯穿于阅读教学始终,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原原本本地读,平心静气地读,整体联系地读。要读出声、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读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在读中整体感知,理解文意;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在读中积累语言,学习表情达意的技巧。
二、要慎用多媒体课件
现在的阅读教学多媒体盛行,似乎不用多媒体,就不能体现现代化。有的教师指导学生读课文不用书,而是读屏幕,教材中精美的插图不利用而非要将其做成多媒体。明明是需要学生通过文本描述来实现自我想象、联想、体验与感悟的,却被教师精心制作的多媒体画面同化到一种认知与体验上去。其实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首先要清楚为什么要用?它的作用究竟有多大?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毕竟是工具,必须为我所用。那种完全用课件的演示取代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活动,用事先设计的课件演示流程取代学生思维的发展轨迹的做法是很不妥的。学生在课堂上的真实生成状态自始至终是我们的关注点和着眼点,教学的进程,课件内容的呈现始终应围绕他们的需求进行及时调控,而不能被预设的某种“电子教案”所羁绊,人机交流不能简单取代人际间的互动。
语文学科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通过揣摩、品味、联想实现多姿多彩的再造想象和个性化的情感解读。如果一味以标准化的图像直觉取代语言感知,那就无情地侵占了学生的想象空间,粗暴地践踏了学生独特的体验,从而背离了语文教学的目标。
所以说,我们使用多媒体课件不要只注重形式。要因需而用,适时适度,恰到好处;要用在关键处,用在点子上,使复杂的简单化,抽象的形象化,平面的立体化。多媒体不是万能的,传统教学手段也不都是落后的。我们经常使用的、近年来在语文课堂上好像不多见的传统的小黑板、教学挂图、卡片等,是成本低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三、课堂教学要追求“三实”——即“真实、朴实、扎实” 当前某些课堂教学存在一些弊端。审视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由于一些老师对课程改革的理念并没有吃透,于是,在课堂上就出现了很多“化简为繁”的“风景”:一节课上,一会儿合作学习,一会儿探究学习:一会儿表演课本剧;一会儿讨论对话„„声光电多媒体,各种现代化教学设施一拥而上,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然而,在这热闹景象的背后,却是对语文本位的迷失。
新课程提倡学科融合,并非是在语文课上充斥非语文活动。“融合”,即将相关学科的有价值的教学内容、形式,融入语文教学中。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活动、游戏、画画、表演„„是借种种形式活跃、辅助、促进语文学习。
其实我们语文教育所要追求的目标是要把复杂的课文教简单了,把深奥的道理教浅显了。要把语文课上得清爽简洁,干净利落,这是一种境界。千万不要叠床架屋,不要拖泥带水,不要把课堂教学搞得太过于繁杂,更不要让语文课堂成为一个大杂烩!怎么样才能语文课达到“三实”呢?《月光曲》是一篇传统课文,是比较容易教得“复杂”的课文,而有一位老师却处理得格外“简洁”:先引导学生欣赏音乐《月光曲》,继而阅读课文将音乐形象转化为文字,再看图画。然后讨论三个问题:贝多芬为盲姑娘弹奏的第二首曲子在旋律上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盲姑娘兄妹为什么陶醉在乐曲中?把音乐、文字、图画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讨论,对课文内容便有了深切的感悟和体验。你看,一首乐曲、一幅画,三个问题,多么简洁,多么清晰,孩子们从从容容而不是手忙脚乱地读懂了课文,提升了阅读理解能力。
最后,我们认为,实施新课程,需要我们将课标的新理念转变为我们的自觉行为,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实践——反思——再实践”,甚至自我否定。如此,我们才能与新课程比童年、共成长。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原因以及整改措施
语文课程改革实验已经走过了几个年头,语文阅读教学也在悄然间发生了很多可喜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以读代讲”的理念得以落实。但是,在欣喜之余我们也发现,在当前的阅读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拔高要求,教学繁杂。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倡简、务本、求实、有度。教材处理要简约而不简单。因此,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挖掘、梳理、浓缩,从而使课堂教学内容化难为易,以简驭繁。其次,教师如果瞄准课文的重点,训练的难点,学生的疑点,语言发展的生长点,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拔高要求,教学繁杂”的问题。
二、教师教学死抠教材或无度拓展。
有些教师认为,凡是教材中出现的内容,都是正确的;凡是教材中提到的知识,都是重要的。因此,从字词句段篇等角度一一出题让学生回答,把学生当作规范答题的机器,不考虑问题的难易度以及学生回答问题的角度和思路。教材是最重要的、最基本的课程资源,体现了课程目标和能力培养的要求,但教材不是给教师树立一个必须遵从的“权威”,而是搭建一个创造性劳动的“平台”。新课程倡导开发的教材观,要求教师做教材的主人,成为教材的鉴赏者和开发者,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是一个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
三、朗读指导重技巧,情感体验不深刻。当前,很多教师都认识到了“以读代讲”的重要性,并努力在阅读教学中加以实施。但在实践过程中,更多的教师将重点放在朗读技巧的指导上,如重音、停顿、节奏等,或是笼统地提出朗读的要求,如“读得美一些”、“读出作者„„的感情”等。这样的指导,不能触及文本的深层,学生的朗读只能是飘浮在文字的表面,不能对课文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也无法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朗读技巧的指导是必要的,但重要的是从重点的词句入手,从学生的情感体验着眼,结合文本的内容和语言文字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教师的点拨、引导和启发,体会语句暗含的意思,学生的读才有根。在实践中可尝试以下做法
让学生了解作者以及文本创作的相关背景资料,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与文本零距离接触;借助媒体手段和教师语言等创设情境甚至再现情境,让学生感同身受;开启学生想象的大门让学生换位体验。在学生情感体验的过程中,教师加以点拨、指导,引领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达到以读代讲的目的。总之,只有用心灵引导心灵诵读心灵,才能读出形,读出意,读出情,读出味,读出神。
四、教师教学过分依赖教材和备课资料。
在备课时,一些教师大致看看课文,就急于读教材,甚至照着教参写教案,搞"教材搬家”。这中间缺少独立思考,没有“化”的过程,虽然把教学要求、教学步骤方法写在了自己的教案上,但由于没有消化,还是人家的,肯定不会收到好的阅读效果。
五、教师对教材把握不准、处理不当。
仔细分析一些课例,许多课的问题都出在教材的把握和处理上,有文意把握不准、教材理解有误、切入点找的不好,缺乏整体把握问题。引导学生钻研文本,教师必先钻研文本,才能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六、追求形式,浮华空泛
阅读教学时常遭遇这样的尴尬:教师神采飞扬、学生积极踊跃、教学进程顺利,课后反馈却很不理想。为什么?环节设计似乎没什么疏漏,学生的发言也都切合文本主题,那么问题出在哪里?
小组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手段本身无错,关键在于教师运用是否妥当。有的老师过于追求形式,使语文课堂呈现浮躁之气,其间欠缺了思考——冷静的、有深度的思考。很多时候学生没有充足“读”(尤其是默读)的时间,发言顺应老师思路,而非自我生成。更直白些讲,过分形式化的课堂,使学生的视觉听觉不断受到冲击,容易产生思维疲惫。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是根据老师的暗示,猜测老师想要什么样的答案,而不是考虑自己收获了什么。没有思考,何来感悟?浮华之下,自然只剩了空
改进措施:
1、要以情感人,引起共鸣。学生情感发展容易受到老师语言、神态的感染,在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发挥语言神态等感召效应,引起学生的情感转移,最终能达到共鸣的学习效果
2、巧设问题,启发讨论。如《六个小矮人》一文,这六个小矮人以什么来生活?他们过得幸福吗?为什么?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思考,大胆展开想象,作出判断,让学生通过这篇课文,得到启发:懂得只有靠辛勤的劳动才能获得幸福的道理
3、要借助情景,导情入文。即借助生活展现、实物演示、图画再现、播放音乐、扮演角色、语言描绘等情境的创设,来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丰富学生的经历和经验,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态度和价值观形成的统一
4、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想方设法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阅读的内容、帮助自己解决问题的伙伴;让学生自主地进行质疑问难,让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些由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通过语文课的学习,有可能成为具有生活情趣的文化人。
5、少做或者不做追求形式,浮华空泛的课堂教学。不盲目进行“精彩赏析”,不顾文本特点,经常抛出类似“读喜欢的段落”的笼统要求,忽略全局,肢解课文,造成阅读的“断层”。
总而言之,学生只有具备了广泛的阅读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才会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不断扩大自己的阅读面,增加自己的阅读量。
第五篇:英语新课改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改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及对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七步”解读
清河林业局高级中学高二文科英语教师么亭亭
从去年3月份开始,我校全体教师进行了新课改学习,先后学习了铁力二中,伊春友好三中的新课改教学制度,随后我们班也进行了新课改。通过一年的课改情况,总结了一些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实施,英语教师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新课程突出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人本主义理念。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关键在于教师,只有提升英语教师对新课程的执行力,即对新课程的理解和实践能力,并以发展的教学理念作为指导,不断强化教师自身英语教学的综合素质,才能稳步推进高中英语课程改革。以下就高中英语新课改及教学谈谈自己的观点。
首先,分小组时出现的问题:刚开始时是小组里有学习好的,有学习中等的,也有学习差的,想让学习好的同学带一下学习差的同学,当通过一阵子的教学摸索,发现这样分组对于学习好的同学有些吃不消,他们总觉得自己在为学习不好的同学服务,浪费了自己的时间,而学习不好的同学又觉得总被学习好的同学管着,自己总有些不服,所以,每个小组的小组长非常的累。后来,我们又考虑按层次分组,但是又想了一下,有很多同学虽然学习不好,但是自尊心还是很强的,如果把学习不好的都分到一个小组,他们会觉得老师对他们有歧视。所以我们各科老师坐在一起开了一个会议,讨论了一下,最后讨论出一套方案:在导学案上分出层次,共有A、B、C、D不同等级的题,不同层次的同学做不同等级的题,但是属于他的等级的题他必须要完成,如果完成超出自己等级的题,评价是就多给他们加分。
其次,座位问题:刚开始排座位时是对脸做,便于小组讨论,但是经过一些日子的教学,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说在我考单词的时候,总会有一些同学想问一下别的同学,或者看别人的两眼。在小组讨论时,总会有许多同学借机说与课堂无关的话,后来我们一些老师商量把座位拉开,一共分两竖排,一排三个人,前后六个人是一小组,讨论时前边的三个就转过身来,但是由于黑板在后面,发现上课展示是同学们总是来回转身,时间久了,影响学生们的身体健康,所以学习有进行了一次讨论学习,最后决定把后边的黑板放到右面的墙上,学生们还是前后六个一个小组,不讨论时就正常坐着,避免说话聊天,讨论时前面三名同学回
过头来讨论,同学在旁边黑板展示时一侧头就看见了,实施一段时间,效果还算不错。
第三,关于评价问题:教师还需注重研究评价方法,提高评价能力,评价与教学融为一体,有利于促进教学,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全面提高,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也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要妥善结合。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兴趣、态度、参与活动程度做出评价,对他们语言发展状态做出判断,对他们的学习尝试给以肯定,重激励,重发展。由于有好多同学不在乎加分,减分,所以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奖惩制度。通过一时间的摸索,我们班的班主任小韩老师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小组是一个整体,所有问题都是算小组平均分,小组个人突出的,也加到小组分上,最后,一周总结一次,小组轮流做周报,成绩体现到周报上,然后张贴到墙上。最后一名的小组要买学习用品作为惩罚,奖励给第一小组。通过这样一个奖惩制度,全班同学对这个评估加分政策都重视起来了。
第四,就是导学案问题,也是最重要的。导学案一定要针对没一个学生的学习程度,不要过难,而且要多导少联系,尽量让他们自己学会,而且,通过我的一阶段的教学,发现导学案一定要提前发下去,让他们独立完成,然后收上来进行批阅,再发下去,给各个小组布置好下节课要展示的内容,给他们留好足够的空间。所以,在我的英语晚自习上,只是做导学案,不布置别的作业。
第五,课堂流程。在我的英语课上,我安排了小助理,当各个小组展示时,遇到不会的问题,先由小助理示意大家是否有补充的,如果没有人解答,那由小助理来解释,当小助理也解释不了的时候,在由我来解释。当小组展示完,由小助理询问大家是否有问题,有补充,如果没有,示意经行下一题。而作为老师的我,尽量不说话,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我就是负责最后点拨,评价。
下面就是我对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的“七步”最新解读:
一、检测导入
1、预习检测
从检查内容和检查对象上要注意分层次,并重点关注C层次学生(即潜能生),是否需要检查,或者检查哪些内容和哪些学生,可依照上节课导学案整理过程中和达标测评过程中
暴露的问题或学生组长反馈上来的情况而定。
2.课题导入
操作:
1、复习旧知,揭示新课
2、递进导入,引入新课
3、开门见山,直接揭示
4、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揭示目标
1、制定目标
操作: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选择制定学习目标的方式。
目的: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逐步学会学习。
2.明确目标
操作:师生总结归纳学习目标,目标明确具体,高度概括,要具有可测性和可操作性。目的:让学生明确学生任务,紧紧围绕学习目标经行下一步的学习。
3、出示目标
操作:
1、可用投影、板书、张贴等形式
2、学生齐读或教师口述
3、根据教学内容和进展分步出示学习目标
三、合作交流(对学、群学)
操作: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组织学生围绕难点学习目标探究学习,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目的:充分发挥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最大限度的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理解能力。
五、展示汇报(班组展示)
操作:
1、展示汇报时可由组内中心发言人汇报
2、教师或学生点拨,解答释疑
六、归纳提升
操作:小组学习与展示
目的: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突破难点,构建知识,巩固难点目标的达成七、当堂检测
操作:教师设计,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目的:查缺补漏,关心每一个学生
附:一个提示:问题设计,要有趣味性,启发性,导向性,层次性,创新性。
通过对高效教学模式的认真解读,我在这一年实施新了课改教学方案,遇到了一些问题,虽然采取了解决方法,但还有很多的缺点、问题有待解决,因此,我还有继续听课,听讲座,继续学习改进,争取让新课改的流程更加流畅,让课堂效果更好,让学生的成绩提高的更快!2012、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