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情感教育概述[大全]

时间:2019-05-12 23:10: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一章 情感教育概述[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一章 情感教育概述[大全]》。

第一篇:第一章 情感教育概述[大全]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调动

叶 晖

(江西省德兴市花桥小学,江西省德兴市花桥镇)

第一章 情感教育概述

第一节 情感教育的概念和现状

一、情感教育的概念

情感是人对于客观现实的态度的体验。情感是由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个体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反映了客观事物与个体需要之间的关系。它是人们学习和工作的动力。它对人的认识和行动起着调节和支配作用。一个人对事业充满着热情、热爱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他就会发挥创造性,就能做出业绩来。

随着改革的不断发展,学校教育也越来越重视情感教育。那么什么是情感教育呢?所谓情感教育,是完整的教育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个与认识教育相对应的概念,它是指把情感作为人的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对其施以教育的力量。重视情感教育,就是关注人的情感层面如何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产生新质,走向新高度;也是关注作为人的心理机制之一的情绪机制,以及与其它的心理机制一道协调地发挥作用,以达到最佳功能状态。

二、情感教育的现状

我国的教育,从整体上看,大多是在科学主义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它对于传授知识、发展智力是有益的,但由于偏重认知,忽视情感,相应地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教育目标上看:当代教育,把培养高技术、高智能的人才作为最终的教育目标,于是教学所重视的是怎样传授知识,以提高人的智商,而轻视学生情感经验的积累。

2.从教育内容上看:由于科学所关注的核心是事实,于是把明晰化、逻辑化和系统化的科学知识、理论、学说以及职业方面的专门知识、技能作为主要内容,而人的价值观、理想、情趣等都成了附属的东西。

3.从教学方法上看:由于过分强调知识的重要性以及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漠视,造成教学方法简单为单纯知识教学的方法,甚至灌输的方法。教学方法单调,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完全成为一个知识的“填充器”。

4.从教学组织形式上看:由于科学的主要任务是发现规律,掌握一般,认为一般即事物的本质,而把具体特殊看作是非本质的、偶然的、可有可无的,于是课堂教学这种重集体的形式成为最基本最主要的组织形式,甚至被看成是唯一的形式。

5.从教学评价上看:由于科学注重标准,衡量任何事物都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于是标准化的测验方式是最主要的评价方式,甚至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好坏也用分数来衡量。

这种程式化、单一化的模式,强调唯理智教育,将认知从情与意中剥离出来,将真从善与美中抽取出来,撇开情意与意志讲认知的发展,重视系统知识的传授与理性能力的开发,忽视情感经验的积累与能力的培养,学生只学到了一大堆知识,而缺乏美德、责任感、情感等,而这正是与人文精神所倡导的高尚情操、理想人格、尊重人的情感背道而驰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积极发掘情感因素,实施情感教育。

我国的情感教育在国际大环境与国内教育改革背景下,从理论与实践上进行探索,以有十多年的历程,其表现形式最突出的有“愉快教育”、“情境教学”等。

1.情境教学理论

南通师范附小特级教师李吉林老师根据他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了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运用情景进行语言训练阶段、提供情景进行观察作文阶段、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学会审美阶段。这三个阶段的每一过程都不是孤立、单独进行的,都包含着语文的知识教学、能力培养、智力发展以及情感意志的陶冶等诸多因素。就阅读教学而言,根据教材创设情景,在课堂上,把学生带入教材描写的情景,从而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语文教材,理解词句,并把语言训练贯穿其中。即把语文教学中的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的训练,都统一在情境中。同时凭借学生进入情境的内心感受,接受道德品质、审美情感陶冶。情景教学具有形象真切、情感真挚、意境广远、理寓其中的特点,正是因为这些特点,使它为学生学习语文,并通过语文促进诸方面的发展提供了一 条有效的途径。

情境教学讲究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强调兴趣的培养,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提倡把学生经常带到大自然中去,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表象,让学生在实际感受中逐步去认识世界,为学好语文,发展智力打下基础。并在创设情境的美感中,使学生从小受到美的熏陶,以“美”去激发“爱”,将教育性渗透其中。简单的说,情感教学以促进学生整体和谐发展为主要目标。教学实践表明,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情境教学,儿童身心愉快,美感丰富,有效地发展了儿童的认识能力,语言基本功扎实,没有过重的学习负担,在国家规定的课时内,获得尽可能大的发展效果。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情境教学已日益显示出它的勃勃生机。

2.愉快教育理论

我国“愉快教育”理论实践的兴起之初并不是“自上而下”的理论指导下的实践,而是一些学校在对自身教学实践的深刻反思的基础上“自下”而进行的,这即是说“愉快教育”实践的起因来自第一线教学,在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愉快教育基本思想、改革主题和整体思路,逐渐明确起来,并日趋成熟。愉快教育有以下一些特征:

(1)强调具体目标的个性化与总体目标的一致性。(2)注重潜在课程对学生的影响。

(3)强调多样化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注重激励性评价。

随着“愉快教育”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学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性。一些教育理论工作者有的直接深入到改革一线给予具体的帮助和指导;有的从理论上对一些重大问题进行学术探讨,有的则进行积极宣传和介绍。目前人们对于愉快教育中减轻负担与提高教学质量的,苦学与乐学的关系,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素质教育与愉快教育的关系,愉快教育的实质,愉快教育的人才观,学生观,教师观等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入,更加透彻,并趋于一致。

第二节 语文课程中的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以积极的情感去教育、激励学生,让学生从中得出积极的、肯定的反映,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反复性,决定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对后进生,他们因为基础薄弱或努力不够及家庭条件等因素影响,心理比较脆弱,更在乎教师对其的评价和态度。教师如引导得法,教育得当,就能激发他们的潜能,使其身心愉快地完成学业。现代教学论认为:“情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它更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所以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那么什么是语文课程教学中的的情感教育呢?

所谓语文课程中的情感教育,是指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以情感教育理论和教育心理学理论为指导,针对当代学生的情感心理发展特征,着意突出语文作为人文学科的特点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综合融汇教学流程各个构成要素的情感功能,从而达到使学生情知共进、形成健康个性、全面发展的目的。愉快教学、成功教学、语文情境教学等都属于语文情感教学的范畴。

语文课程中的情感教育本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情感和知识、能力、态度、价值观、方法、策略等,都是构成语文教学系统必不可少的要素。其存在的依据有二:一是依据语文的性质。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和大多数语文教育专家都认为,语文的性质应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对应“工具性”,有了语文知识教学和语文能力教学;对应“人文性”,则有了语文情感教学。二是依据语文教学目标的设置。语文教学目标通常由认知领域、技能行动领域、情感领域三个方面确定,它蕴含着语文教学传授知识,培养发展能力、陶冶情操的任务,体现了学习、理解、运用语言的一致性,贯穿着语文教学中的智育、德育和美育的统一。对应着三方面的语文教学目标,则分别有了语文知识教学、语文能力教学和语文情感教学。

第二章 语文课程中情感教育的意义

(一)为什么注重情感教育

近年来,随着认识主体热的兴起,哲学界已开始注重情感在人类认识活动中的作用和地位问题。“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心理学研究表明,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以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过程的统一,积极的情感对认知活动具有促进作用。

1.加强情感教育是教育目标的要求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非常重视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的智商成为首要问题,但却忽视了具有动力作用的情绪,及“富有预感”的感觉或直觉,而缺乏后者,在事业上是绝对不可能取得成功的。随着现代社会的日益复杂和高度变化,一个人事业的成功更多地取决于其非智力因素,而情感教育就涉及到一个人心理存在的  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31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页

 各个方面,包括感觉、知觉以及人与人的感情,他的态度、情绪、意志、道德观等。通过情感教育,能调节和协调人的情绪,达到塑造理想人格、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的目的。

2.加强情感教育是新时期学生情感健康发展的需要

现在的学生,虽然知识量非常丰富,但感情淡漠,缺乏感动之心,体谅之心,包容之心。在家里,常表现为任性,爱发脾气,不能体谅父母的苦心;在学校,同学之间感情淡漠,不愿帮助人,关心人,自私自利,这一状况,随着独生子女的普遍化而成上升趋势,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一状况并没有改变。由此说明,理性认识与情感体验并不是同步发展的。由于忽视了人的情感,不仅使人际关系产生大量失和的现象,而且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所以,人在情感方面的发展需要给予特别的专门的关注,重视情感世界的构建,而首先就要建立起情感教育的意识。

3.加强情感教育是完善学生品德的重要条件 德育的最终目的是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在品德行为中既包含认识和解释道德情景的认知技能和进行具体行为的操作技能,也包含属于情感领域中的动机和情感因素,而这种情感性因素在形成一种行为的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要实现品德行为的迁移必须同时完成行为者认知、操作及情感三方面的迁移,其中情感及其体验又起着核心的作用,它既是品德认识的催化剂,又是品德行为的捍卫者。情感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能推动品德认识转化为品德行为,发展为道德信念。所以,只有融认知、情感、操作三位于一体,才能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风尚。

(二)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情感是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动力。语文教学中的任何途径都要作用于学生的情感,要使学生的学习态度染上情感的色彩,就要引起学生的感受。如果不考虑学生的情感因素,虽然也能使他们学到知识和技巧,但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也就不可能使他们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2.教学的积极情感背景能激发学生语文学习激情,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积极情感背景原则,有助于克服教学中忽视情感教育的因素,促使学生勤奋学习的内在动机活跃起来。

3.教学过程中情感交流能创造出和谐的教学氛围。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交流如何,取决于学生参加学习活动时的环境气氛。积极的情感是由积极的探索活动产生的。所以,要努力将学生吸引到积极的探索中来,并使其从中体会到独立发现和探索的愉悦。

4.情感教育能陶冶情操,语文教材中的美的语言、美的思想、美的形象、美的人生,都可以对学生产生感染力量,使学生的灵魂得到净化,情感得到陶冶和升华,这也就是语文教学中思想教育的作用之所在。

第三章 语文课程中情感教育的目标和过程

第一节 语文课程中情感教育的目标

语文情感教学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系统,包含着不同阶段、不同层次,因而与之相 4 应的教育目标也就不可能是单一的、零碎的。它由总目标、阶段性目标、层次性目标有机构成。

一、总目标

语文情感教育的总目标与语文情感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即通过语文教学达到塑造健全人格的目的。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在对学生传授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培养他们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感情操,最终形成健全人格。这一总目标在最新使用的语文试验修订本的指导思想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二、阶段性目标 有学者预测:“未来语文学科的分支学科,在学段区分上必须与汉语文学科价值、质量、效率、整体联系起来,与人的发展的阶段性联系起来,构成学前汉语言语学科、小学汉语文字学科、中学汉语文章学科、大学汉语文学学科、大学后(含研究院)汉语文化学科等时域性的分支学科。”据此,可以确定从低到高每一阶段的语文情感教育目标。

1.学前阶段的言语情感教育目标

学前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自我满足、好奇心、疑惑、愤恨等,情感由外露、冲动,开始转化为内隐、沉稳,逐渐有了高级的社会情感体验。儿童的言语学习是语言学习的起点,因而这一时期的语文教育的重点是汉语言语教育,语文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母语,培养言语能力。学前儿童言语的习得不能简单地停留在对事物的辨认上,可以把口语形式的语句、语段教育分别与诗词格言、童话神话的教育联系起来、使儿童受到初步的文学熏染和浅显的人生哲理的教育。归纳起来,学前阶段的言语教育目标就是结合儿童普通汉语言语的学习,把握情感分化的契机,引导儿童情感向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2.小学阶段的文字情感教育目标

儿童进入小学后,情感伴随学习和生活条件的改变而受到激活与开发。他们在与老师、同学的交往中丰富了情感内容,兴趣爱好在扩大,责任感、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滋生,美感也有所发展。小学阶段,语文教学集中在汉语文字的学习,要求学生逐步掌握汉语的语句、语段、汉字识记和书写。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也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我国的汉语言文字是审美型文字,不仅“形美以感目”,而且“意美以感心”,那“东方式的线条是精神的轨迹、生命的经纬、情感的缆索,在创作过程中又是主体力量盈缩收纵的网络。”它凝结着华夏民族的审美情趣,蕴含着炎黄子孙的情感体验和哲理思考,不仅如此,而且汉字具有音调美、节奏美、语气美。教师可以在教学时运用各种直观的手段,如挂图等展示汉字的意义和情感内蕴,通过口头造句、作文和练习等形式体现汉字的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因此,小学阶段的文字情感教育应重在识字教育中让学生感受汉语言文字独特的音、形、意,受到情感和美的熏陶。

3.中学阶段的文章情感教育目标

与小学生相比,中学生的情感更深刻更稳定,情感范围打破原来狭小的圈子延伸到更为广阔的世界,由关注自我、周围人到关注国家、社会和人生。他们富于友谊感,也萌生了对异性的好感。自控能力提高,但情感的两极性很明显,抗挫折能力不强。在中学阶段,语文教学要求学生在掌握小学汉语文字的基础上进入汉语文章的学习,程达:《汉语学科论》,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出版,第218页 余秋雨:《文明的碎片》,春风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第312页

 对学生的感情教育主要在文章教学中进行,中学汉语文章教学,包括初中语篇教学和高中语册教学。叶圣陶先生曾经明确指出,在初中学过单篇文章后,高中生要读成本的书。中学阶段的文章情感教育目标指语文教师在语篇语册教学时要打破传统重理性分析的教法,启发学生充分感知文章情和作者意;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帮助学生确立爱憎分明的是非观和正确的友谊观,从而加强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教育;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4.大学阶段的文学情感教育目标

青年大学生的情感比较强烈,且日趋稳定和丰富,接近于社会化水平。他们即将面临复杂的社会现实,主观理想与客观际遇之间往往会互相矛盾,导致大学生情绪发展的繁复多变。大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不论是中文专业还是非中文专业,都应在前期言语、文字、文章的教育的基础上以文学教育为重点。文学是人学,而人学即情学。在文学教育中实施情感教育就在于使学生去发现作品中的情感闪光点,以满足自己的情感需要,从而正确认识自我,获得一种精神的充实和心灵的愉悦。当代作家陈建功说:“我读屈原,感到自己的卑琐;我读陶渊明,感到自己的势利;我读李白,感到自己的狭窄。”若大学生同样能产生这种“卑琐、势利、狭窄”的自责心理,则表明他们真正懂得了屈原的高尚、陶渊明的淡泊和李白的豁达,自身情感就在内省中得到了升华。大学阶段的文学情感教育目标指教师除了传授基本的文学知识和技巧外,更要把文学与现实生活、学生情感联系起来,防止他们消极情绪的蔓延;从根本上引导大学生发展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健康的爱情观;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道德修养;激励他们勇敢地面对现实,有效地调整自己的理想。

5.学后的文化情感教育目标

学后阶段相对于学校生活以后的时期。离开学校后,人步入比学校复杂得多的广阔社会。情感成熟了,变的更现实和更严肃;一种超越自我中心的情感范围日益扩大;在经历爱情、家庭、事业等一系列激动人心的情感生活中,抗挫能力和情感调控力增强。而一个人在学前和学校的教育中已全面学习了言语、文字、文章、文学等语文形态,大学毕业后的工作、学习、生活都需要把汉语文化作为语文学习的重点,汉语文化广博精深,既包括汉语言语、文字、文章、文学的文化特质,又包括一切汉语现象中所体现出的汉民族、民俗、民生的文化等。人们在开放的大语文环境中学习和研究汉语文化,不可能纯客观地吸收,而必然会融入思想情感、性格意志和生活态度,使情感和人格在文化的长期浸染中上升到更高层次和境界。

综合五个阶段的语文情感教育目标,值得提出的是,在每个阶段各有重点进行情感教育的同时,绝不能忽视相应一级的语义基本能力训练和智力开发。“汉语文学科和人的发展,始终处在终身发展的相互联结的关系长链中。”语文情感教育的五个阶段前后紧密衔接,互相渗透,不可截然分开、]完全独立;但一般来说每一阶段的目标又各不相同,不能逾越,无法超前。只有遵循语文学科分支个人的情感发展的阶段性规律,逐步达到每一阶段的语文情感教育目标,才能保证总目标的最终实现。

三、层次性目标

学生情感的发展和培养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语文情感教育的目标既依据青少年身心发展阶段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同时,学生的情感活动又有一个由浅入深的内化过程,所以,它又呈现出一定的层次性。布鲁姆从心理学角度,根据情感目标的“内化程度”,把它排成一个由低到高递进的有序连续体,即“接受→反应→ 转引自权曙明:《阅读本质论》,《语文学习》1999年第11期,第6页

程达:〈〈语文学科论〉〉,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235页。价值评价→组织→由价值或价值复合体形成的性格化”五个层级,在国内,朱小蔓教授则提出了“情动、感受——体验、理解——价值体系|、人格化”三个相互关联且相互过渡的情感教育过程的假设。语文特级教师李吉林从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探索和概括出“关注——激起——移入——加深——弥散及其融入个性”的情绪发展过程。以上三种提法既体现了共同之处,又各有特色。综合这三种提法,联系语文教学实际,本人认为语文情感教育可分为五个层级目标,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分别是:感趣——感应——感染——感悟——感化。

感趣是情感活动的起始层次。语文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唤起学生对课文形象的关注和兴趣,即“触景生情”。精心设计的情境向学生展示的是熟悉的生活场景、生动的画面、优美的音乐、角色的扮演等,这些具体的形象为学生理解课文做了准备。总之,课前阅读和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都有无意识进行的暗示作用。感趣已形成了情感的驱动功能,为情感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基础。

感应是情感的进一步激活与体验过程的开始。在学生进入情境初步感知语文形象的基础上,教师要继续诱导学生,刺激学生对感知形象作出某些反映,或产生有关的外部行为,如表情、动作等。这种感应是充满了生机和情趣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设身处地地积极感受文中的人、事、景、物,应和课文情感所产生的情感化的体验。

感染是指情感随情境而产生充满生命节律的起伏、跃动等感动性体验,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移情性体验。感染作为情感体验,比感应、感受更专注于内在心理的交流与沟通,以期产生“共鸣”性情感效应。对这种感染,学生会有自己的体验,并试着去模仿文中优秀人物的言谈举止及思想行为。

感悟是在感应、感染的基础上的理性思考。它不是一般的领悟,而是一种价值性的领悟,是情感伴随理性驱动下唤醒和实现的智慧启迪,它超越了对课文内容的简单理解而进入了一种情感自由,获得了自己心灵的体验。这种智慧可以通过小组辩论或讨论证明是否合情合理,它较之前面的,描述更进了一层。

感化是情感活动的最高层次。它是学生从艺术角度对以往情感素材积淀的一种审美判断。感化实际上就是情感的性格化或人格化。通过情感的弥散或辐射作用,沟通学生人格的各个领域,促使学生人格的全面形成。

由上所述,从感趣开始到感化结束的五个层次,其实就是从感性知觉的加强到审美能力的提升,最终到人格力量的增强。因此,这五个层次依次分别与形象感知、情感体验、理性思考和审美判断一一对应。

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语文教育本身和时代的发展都渴望着语文情感教育的雨露来滋润学生的心田,语文课程中的情感教育将会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第二节 语文课程中情感教育的过程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情境里产生,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必须创设良好的情感 【美】布鲁姆等:〈〈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二册〉〉华东师大出版社,1989年,第97页

转引自李庆明:〈〈“情境教育”的一个基本思想:以情感为纽带〉〉,〈〈课程·教材·教法〉〉1999年第9期,第15页

李吉林:〈〈为全面提高儿童素质教育探索—条有效途径〉〉,〈〈教育研究〉〉1997年第4期,第55页。氛围。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方法或多媒体创设情境教学。也可以从自身的形象或富有情感的语言感染学生,将对学生的爱渗透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安全感与依赖感,从而“亲其师”且“信其道”;在师生互动交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对话,真诚地关心学生,既做经师又当人师,架起师生心灵彼此沟通的桥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情绪饱满,振奋学生,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更多地培养学生的情商。

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促使学生实现良好的情感体验。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但“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教师必须要结合学习兴趣和动机的培养,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的热情。其次,要上好新生入学的第一堂语文课,用丰富的新颖的内容吸引学生,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打动学生,把学生引入语文天地。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开始,采用情境导入,悬念激活,朗读激情,联想引发、感情渲染气氛烘托等方法,扣住学生心弦,引发学生的探求热情,使学生“想知”、“乐知”,全身心地投入语文学习中。采用直观形象的教法,增强教学的艺术性,使学生忘身于课文展示的境界。

第四章 语文课程中情感教育原则

要充分开发上述几个构成要素之中所蕴藏的情感潜能,并在语文情感教育流程中充分发挥各要素的整体审美情感教育功能,实现全面育人的目标,必须遵循以下四个方面的教学原则。

第一节 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语文教材凝结了前人的智慧和心血,然而一部好的教材,不仅向学生提供知识信息,而且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情景交融的诗歌,富有诗意的散文,引人入胜的小说,催人泪下的剧本占相当比例,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形成高尚的人格。这些深具美感的文章,多是古今中外名篇精粹且都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无不是“情”的喷涌结晶,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在美的世界里感受真、善、美,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就应该把握文中泻泄奔腾的感情激流,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感情脉搏。这样,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就不再是抽象枯燥的文字符号,而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了。要发掘课文中蕴藏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学习中如沐春风,身临其境,与作品中的人物休戚与共了,乃至到达忘我的境界。教师应该把精力集中在“情感”上,课前广采博览,深刻透彻地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历程,写作背景,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深刻剖析作品,进入角色,挖掘出创作时的匠心,力争把作者创作时的全部激情重新释放出来。

第二节 教学过程中要寓情于理

所谓寓情于理,就是要用作品蕴涵的哲理启发学生,感染学生。文学作品主要是抒情言志而不注重说理。以理取胜就违背了形象思维的规律。“理不可以直指也,故即物以明理,情不可以显出也,故即事以寓情。”(刘大槐〈〈论文偶记〉〉)作品中的“理”,是蕴含在形象之中,凝集于画意、诗情之中的。以小见大,言近旨远,通过活生生的画面,具体的事物,阐明深刻的道理,重大的主题。

举例来说,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阐述的哲理,是题旨所在,但它是通过写景抒情表达出来的。作者变替“楼”作“记”为由“楼”发“论”,把画意、诗情凝集于哲理之中,以小见大,以洞庭一湖扩展到国家、天下,从狭隘的个人感情到“国与民的忧乐观”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在作者的说理中,有真诚的劝慰,有亲切的召唤,还有热情的期待,处处拨人心弦,引人深思,耐人寻味,作者放怀“天下”的胸襟,给人以哲理的启迪。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把学生带到作品特定的背景中,认识到“情寓于理”,从而产生对客观事物的肯定或否定的审美态度或审美评价。“像喜亦喜,像忧亦忧”在心理上产生感受,在情感上产生“移情”和共鸣,使学生性情得到陶冶,灵魂得到净化,从而摒弃消极、颓废的情感,吸取健康积极的情感,进而获得哲理美的享受。

第三节 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情感潜能

学生的情感状态不容忽视,这与他们的学习和发展息息相关。著名语文教育专家李吉林说:“没有情感,儿童就不可能获得充分、全面的发展。”如果他们自己没有学习发展的动机、兴趣和热情,那是谁也代替不了他们的。因此,面对因处在不同年龄段、不同生活环境、有着不同生理特征而有着各自独特情感世界的学生,准确、深入地把握他们情感发展的规律,充分挖掘他们的情感潜能进行语文情感教育,效果要好得多。

李吉林说:“儿童是情感的王子。”他们敏感、单纯、爱幻想、易激动,正处在形象思维的发展阶段。情感具有情境性,很容易被激起,可塑性很强。“创设情境,担任角色”常常是挖掘他们情感潜能的有效方法。对于中学生,他们的感情正处在发展期,情感丰富而多变,激情四射,富有时代气息,对生活有着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悟,多疑而又对未来充满幻想,渴望独立,常有逆反心理,情感有着很大的可塑性。可以说,谁最大限度地开发了学生的情感资源,谁的语文情感教育就最成功。

第四节 要充分利用教学环境激发情感

环境育人。教学场所中各种因素对身处其中的教师和学生的情绪所起的潜在影响也不容忽视。校园物质文化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意志和价值观等。例如,学生置身于优美、整洁的校园环境中,就能获得一种赏心悦目的精神享受,能从审美情趣的熏陶之中产生一种聚合动力,激发集体荣誉感、爱国主义情感、团队合作意识等积极情感。同样的,学生置身于整洁大方、生动活泼、充满情趣的课堂环境 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147页 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53页

 之中,就能激发他们热爱劳动、勤奋学习、乐观开朗的健康情感。总之,学校物质环境对学生精神世界的构建,积极健康情感的培养,是显性课程所不可代替的,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教学环境并积极挖掘教学环境资源,使情感教育落到实处,拓展情感教学的新思路。

综上所述,情感教育原则必须通过一堂堂语文课来体现、落实、综合。灵活地运用上述语文课程中的情感教育原则,能营造生动、活泼、民主、开放的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气氛,以激起活跃的思维,而碰撞出创造的火花,让有限的课堂生活带来无限快乐的人生。

参考文献

1.顺黄初:《语文教育论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11-12 2.吴也显:《教学论新编》,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3.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4.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5.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6.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7.黄济:《教育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8.孟昭兰:《人类情绪》,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9.邵瑞珍:《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10.张天宝:《主体性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11.曹明海、潘庆玉:〈〈语文教育思想论〉〉,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1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生生存〉〉,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13.赵厚玉:〈〈语文教育学的现代阐释〉〉,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版。14.路海东:〈〈教育心理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致谢

值此论文完成之际,非常感谢中文系各位老师的帮助,在论文思路和写作过程中,提出了诸多的宝贵修改意见。

第二篇:《情感概述》教学设计

《情感概述》教学设计

田甜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情感的涵义;

2、明确情感的功能;

3、掌握情感的分类。

二、教学重点

1、情感的分类;

2、情感的功能。

三、教学难点:

学生自身情感的调节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活动体验法。

四、教学时间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活动热身,引出课题

活动:边唱边跳 《幸福拍手歌》

(二)交流启发,理解课题

问题探讨:

1.什么是情感?

情感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

(三)身临其境,深发感悟

1.活动:你演我猜(愉快、惊奇、悲哀、厌恶、愤怒、恐惧、绝望、担忧)

问题启发 :“从这个小游戏中,你发现情感有什么作用啊?”

2、解析情感的功能

(1)调节行动

情感对行为起发起和维持的作用。

(2)信号交际

情感的信号交际功能是通过表情实现的。

面部表情是指通过眼部、面部、口部肌肉的变化来表现各种情绪状态。

肢体表情分为身体表情和手势表情。

言语表情是指情感发生时个体在语言的声调、节奏和速度等方面的特征。

(四)联系生活,明确分类

1、联系生活实例,理解分类含义

A情感的分类

激情

激情:是一种爆发强烈而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人们在生活中的狂喜、狂怒、深重的悲痛和异常的恐惧等都是激情的表现。和心境相比,激情在强度上更大,但维持的时间一般较短暂。

心境

心境: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和持久的情绪状态。生活中我们常说“人逢喜事精神爽”,指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一件喜事让我们很长时间保持着愉快的心情;但有时候一件不如意的事也会让我们很长一段时间忧心忡忡,情绪低落。这些都是心境的表现。

应激

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张和危急情况引起的情绪状态。如在日常生活中突然遇到火灾、地震,飞行员在执行任务中突然遇到恶劣天气,旅途中突然遭到歹徒的抢劫等,无论天灾还是人祸,这些突发事件常常使人们心理上高度警醒和紧张,并产生相应的反应,这都是应激的表现。

2、随堂小测试,检验学习效果

下列情况属于情感分类中的哪一种?

(1)人逢喜事精神爽

(2)范进听到自己金榜提名后,狂喜之下手舞足蹈,疯疯癫癫。

(3)《还珠格格》里的小燕子认了哥哥之后,满大街地逢人就说,异常开心。

(4)居里夫妇经过数次实验终于发现了镭元素,他们感觉非常欣慰。

(5)旅途中突然遭到歹徒的抢劫,江叶惊慌失措,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6)刚到这个学校的两个星期,晓晴感觉诸多不适应,看什么都不顺眼,做什么都打不起精神。

(7)飞行员在执行任务中突然遇到恶劣天气,不如如何是好。

(五)如何做“情感的主人”

1、“踢猫效应”

2、心理测试

3、情感调节方法

(六)共同总结,理清脉络

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点

一、情感的涵义

情感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

二、情感的功能

(一)调节行动

(二)信号交际

三、情感的分类

(一)情绪的分类

心境、激情、应激

第三篇:情绪情感概述-教案

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

一、出示实物“苹果”,聊一聊导入

同学们看这是什么?“苹果”。

怎么知道是苹果的?大家看到这个客观物体时,有一个感觉和知觉的过程。首先,你看到这个物体是什么颜色?红红的。什么形状?圆圆的。走近闻一下,是香香甜甜的。吃一口,甜甜脆脆的。这些颜色、形状、气味、味道等是感觉过程提供给我们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利用我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对眼前这个物体进行判断,这是一个苹果,这是知觉的过程。这是我们前面学习的认识过程的内容。

现在我要把这个苹果送给你,你现在是什么心情?开心,高兴。呀!这个苹果怎么是坏的呢?不能吃了。你现在是什么心情呢?失落,不开心。

我们所说的开心、高兴、不开心、失落就是情绪。

最近萨德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国内出现了强烈的抵制韩货,抵制乐天的自发行为,这种行为就是爱国主义激发是爱国行为。这里的爱国主义就是情感。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情绪和情感,第八章第一节:情绪情感的概述。

本节课我们要学习以下几项内容:

一、情绪和情感的概念及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二、情绪情感的作用

三、情绪与幼儿的健康

其中第一个教学内容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重点。首先我们来看什么是情绪情感,也就是情绪情感的概念。(一)情绪情感的概念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首先情绪情感也是人客观事物的一种反应,属于心理过程。其次,情绪情感反应的是什么呢?是客观事物本身吗? 不是,它反应的是客观事物和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如果客观事物能够满足人的需要,那么人就会产生喜爱、满意、愉快、尊敬自豪等积极的情绪和情感那,如果客观事物不能满足人的需要,就会产生憎恨、痛苦、忧愁、愤怒、恐惧等消极的情绪和情感。

第四篇: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 经典名著

《情感教育》是法国作家福楼拜的第二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重要小说,小说的副标题是“一个青年的故事”,作于1865—1869年。主人公莫罗是外省中产阶级家庭子弟,他在巴黎求学期间,爱上了一个画商的妻子,但未能得到夫人的爱情。后来他又与一位交际花媾合,有了一女。同时与各种有政治倾向的人物交往。后得到叔父遗产,重返巴黎。为挤进上流社会,追求一位大银行家的妻子,失败而返回家乡。小说在他回忆无聊的一生中结束。作者风采

居斯塔夫•福楼拜(1821-1880),生于法国北部卢昂的一个世族之家。曾在巴黎攻读过法学,后因病辍学,从事写作,以朴实、严谨、用词精当成名,被誉为“文学”,是法国名扬后世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包法利夫人》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第二部为《萨朗波》,描述公元前迦太基发生的雇佣兵和民众的起义。第三部《情感教育》是一部政治性很强的小说,是革命的1814年的形象编年史。此外,他还发表了以宗教传说为题材的《圣安东的诱惑》、《三个故事》和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布•华尔和贝居舍》(未完)。银屏再现

影片《情感教育》根据19世纪法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福楼拜的同名小说改编。

影片描写了1840—1867年间的法国现实生活,着力刻画了主人公莫罗从青年到中年的个人机遇。他出身于外省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中学毕业后去了巴黎一所大学学习法律。在船上邂逅画商阿尔努夫妇,对阿尔努太太一见钟情,到巴黎后想方设法与她交往,随后又认识了妓女罗莎妮,从此陷入了双重爱情中不能自拔,致使学业荒废。虽然他有得天独厚的资历和种种美好憧憬,但经历一番风雨后,爱情、事业的美梦都如泡沫般破碎了,终至孑然一身。

影片为我们展现了一幅错综复杂,跌荡起伏,瑰丽宏伟的社会画面。

第五篇:教育实践概述

一、教育实践概述

你更喜欢哪种研究方法,简单说说。

答:我更喜欢实验研究法

1.可以重复验证提升结论的科学性

2.可以扩大研究范围

3.通过控制变量可以让结果更加精确

4.比较容易操作具有客观性

二、教育调查研究

1.疫情期间,线上教学对学生的成绩影响如何?

答:思考维度(学生对线上教学态度、线上教学的效果、影响线上教学的因素、线上教学的成绩影响)基本信息省

(1)你每周接受线上教学的频率是多少?

(2)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你更喜欢哪一个?

(3)你的上课效率如何?

(4)你的作业完成度如何?

(5)线上教学的时候是否信息通畅?

(6)线上教学的通讯效果是否影响你的学习状态?

(7)线上教学的时候你是否满意周围的学习环境?

(8)线上教学后你是否能跟上基本的教学进度?

(9)当有不会的问题是否愿意网上请教老师?

(10)你对线上教学的看法----------

2.通过哪些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思考维度(自我价值衡量,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等方面)

(1)

上课时,尤其是进行测试或考试时你感到?

A

非常紧张

B

心情放松

C

无所谓

(2)

对你来说其他同学认为你很优秀并且很有能力吗?

A

非常重要

B

相当重要

C

一般

D

无所谓

(3)

当你从事一个高难度的学习任务时,你会?

A一定要完成B

努力去做,但不成功也无所谓

C

敷衍了事

D放弃

(4)

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你不懂或不理解的问题时?

A

向老师请教

B

与同学讨论

C

自己慢慢琢磨

D

不想去尝试着解决

(5)

你对老师布置的作业?

A

认真对待

B

偶尔做

C

简单的做难的不做

D

从来不做

(6)

如果你在课堂上努力解决难题,你为什么会这样做?

A

我想老师对我留下好印象。

B

那是我应该做的。

C

难题很有趣。

D我想知道自己能不能解决它。

E

如果我不努力攻克它,我会感到惭愧。

F

尝试和参与很有意义。

(7)

如果班上有同学不喜欢上学,你觉得主要是什么原因?

A

觉得自己成绩不好,在老师、同学面前抬不了头。

B

觉得学习枯燥、负担重,每天又要完成作业,所以学习没劲。

C

学校制度严格,班级中又有班规,使他感到不自由。

D

结交了社会上的小青年,没心思学习。

E

他也想学习,可是管不住自己。F

对自己没信心,担心考糟。

(8)你认为什么因素最容易使学习成绩下降?

A

父母从不或很少关心自己的学习。

B

自己不够努力,学习习惯不好。

C

课程多、难,适应不了。

D

老师讲课枯燥乏味,难以理解。

(9)①

你是否有最喜欢的课程?

A

B

C

介于两者之间

如果有,是哪门?

(没有可不必作答)

②你喜欢的原因是?

A

这门学科很重要

B

考好了会得到奖励

C

老师讲解生动有趣

D

学习起来很轻松

E

学了有用

F

对这门学科本身很感兴趣

(10)你认为自己来上学主要是为了?

A

学本领,获得新知识

B

将来找个好工作

C

喜欢读书

D

学校好玩

E

考大学

F

得到老师的表扬

G

父母让我来的如果你还有其它想法或建议,请写在下面:

措施:

1.提高自身学习兴趣

2.提高自我效能感

3.进行必要的归因训练

4.提供良好的环境

3.取消小学生家庭作业是否有利于其全面发展?

三、教育案例研究

1.王小刚不上学了分析步骤

(1)研究背景与意义

1.通过调查研究中国贫困地区的中小学辍学、退学情况,帮助解决问题。

2.辍学易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和影响人口素质的提高。

(2)研究问题

王小刚辍学的原因

(3)研究方案例研究法

(4)

研究对象

王小刚

校长

班主任

小刚妈妈

(5)

研究设计

分别对以上主体进行谈话,了解王小刚辍学的原因

(6)

研究结论

王小刚辍学原因为:成绩不好,教师体罚,家庭贫困

(7)

研究反思

调查受外界环境干扰

伦理问题

评价效度

时间短不够深入

2.教师惩戒权和惩罚权的区别,教师惩戒权的意义?

1.教师惩戒权的含义:通过惩治对学生不合规范的行为进行否定性制裁,从而避免其再次发生,以促进当事人规范行为的产生与巩固。促进学生更好的社会化,成功成才才是惩戒权的最终目标。

2教师惩戒权的内容:常见表现形式有批评、隔离、写检查、剥夺某种特殊权利,例如参加课外兴趣班等。

3.惩罚权:惩罚是一种体罚或者变相体罚。

4.区别:

(1)

教师惩戒权不是简单的体罚

(2)

教师惩戒权目的上为了帮助学生认识错误,改过自新;惩罚侧重让学生惧怕挨打,不敢犯错。

(3)

教师惩戒权从程度上,不以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为原则;惩罚不仅损害学生身心健康,还是一种违法行为。

(4)

教师惩戒权从手段上,虽然都是通过惩罚达到改正,前者是理解自身错误行为,后者是体痛。

(5)

教师惩戒权从效果上,前者可以帮助学生改正问题,促进师生感情,后者是被动和反抗。

5.教师惩戒权的意义:

(1)

教师惩戒权是教师的一种专业权利,基于教师职业地位而拥有的一种强制性权利。

(2)

教师的教育惩戒是学生受教育权利充分实现的可靠保障。

(3)

教师惩戒权有利于树立教师权威。

6.措施:

(1)

提高教师道德素养

(2)

提高教师知识素养

(3)

提高教师技能素养

(4)

加强教育惩戒权的立法工作,保障教师依法治教

(5)

家校共育,落实教育惩戒权

四、教育观察研究

1.简述教育观察的含义与基本类型

人们有目的,有计划的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课堂教学行为特征进行记录,从而获得教学行为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直接观察VS间接观察

参与式观察VS非参与式观察

结构式观察VS非结构式观察

2.关于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互动状况的观察提纲

一.

观察时间(计划有三次到小学观察)

1.5月7日

2.5月14日

3.5月21日

二.

观察地点

1.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2.清华大学附属小学

三.

观察对象

1.学生

观察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

观察场所:课堂和户外

2.教师

观察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

观察场所:课堂和户外

四.

观察内容

1.学生

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互动状况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的影响:

(1)

能力:A学习能力

B沟通能力

C自控能力

(2)

个性:A性格:活泼、开朗

B内向、自闭

(3)

对学生的态度:A积极

B消极

(4)

养成教育的状况:A行为习惯

B道德品质的形成3.教师

(1)

教师角色:

(2)

教师教学方法

(3)

教师指导

(4)

教师态度

五.

观察方法

(1)

直接观察法

(2)

非参与性观察法

六.

观察手段

1.获得观察资料的手段:通过人的感官观察

2.保存观察资料的手段:A人脑B文字记录C录影录音

七.

记录内容和方法

按照观察指标记录,并在观察的过程中及时记录与课题研究相关的其他信息

八.

研究人员任务分工

一位观察老师,一位观察学生

学生行为观察记录表

学校----

科目----

班级----

教学科目----

教师----

日期----

课堂行为

1.教师提问小组学生反馈

2.学生之间的沟通

3.学生课堂中遵纪守法的情况

4.学生课堂精神状况

5.学生课堂的动手能力

6.学生小组表现

课外的行为

1.活动的精神状况

2.同学间的一起游戏的行为状况

3.对游戏感兴趣的情况

4.游戏中的的合作情况

5.游戏中的竞争情况

教师行为记录表

学校----

科目----

班级----

教学科目----

教师----

日期----

课堂行为

1.教师的教学方法

2.教师的教学内容

3.教师的教学态度

4.教师的教学指导

课外行为

1.教师的指导游戏

2.教师对游戏的设计

3.教师在学生中的参与

4.教师的态度

五、教育实验研究

1.为促进学生减负,小学低年级不留家庭作业政策,有的反对,有的支持,为了验证效果,进行实验研究。

下载第一章 情感教育概述[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一章 情感教育概述[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心理学概述(推荐)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包括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和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及发展概况 1. 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情境中的基本心理规 律的科学。 2......

    情感教育故事

    情感教育故事 ------丢掉的不只是饭钵 锅圈岩乡马摆小学 杨群芳 一天早晨,天下着蒙蒙细雨,地面上湿湿的,偶尔还有一些小水坑。一路上同学们都在急急忙忙地往学校赶。因为有早自......

    幼儿园情感教育

    幼儿园情感教育 一、引言:情感教育的含义 情感教育即情感领域的教育,它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儿童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变化,产生新的情感,......

    体育教育训练学概述

    体育教育训练学概述体育学是研究体育现象,揭示体育内部和外部规律的一个系统的学科。(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人文社会学、民族传统体育学。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体......

    【精】新西兰教育概述

    环球移民(移民行业旗舰品牌) 新西兰是一个低调的国家,以绿色生态闻名全球,本地人对橄榄球的狂热远远超过对科技、教育成就的关注。实际上,新西兰的教育同样出色。新西兰曾出过三......

    “协同教育”理论概述

    “协同教育”理论概述 “协同教育”这一概念在我国学术文献中出现最早是1996年刘纯娇的《学校家庭协同教育构想》。文中指出,将这协同理论移植于教育领域,就是要探索教育系统......

    情感教育案例集

    情感教育案例集 一、前言 情感是人由客观事物和客观对象的影响引起的一种内心的感受和体验。“情感”至今仍是一个含义很广而且相当模糊的概念。它的核心意义是一种心理过程......

    情感教育探讨论文(大全5篇)

    情感教育探讨论文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