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准确把握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准确把握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根据中央和省委的要求,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并明确提出“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重点剖析存在的“四风”问题及根源,做到查摆问题准、原因分析透、危害后果明、整改措施实。,联系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实际,重点查找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个人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剖析,达到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完善、修正缺点、增强党性的目的。
在全党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重大举措。中央对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基本原则、方法步骤做出了明确规定,贯彻落实好中央要求,开展好教育实践活动,必须准确把握指导思想,必须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切入点,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持 “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体要求,牢记“奢靡之始,危亡之近”的古训,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净化党的肌体、净化党的队伍,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准确把握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深刻理解其精神实质和思想内涵,是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顺利实现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推进作风转变的重要措施和途径,是确保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不搞形式、不走过场,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的前提和保证。
第二篇:准确把握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
准确把握实践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
教育培训活动主要从法律法规、场规场纪、工作目标和业务技能等方面开展学习。在集中学习阶段,自然保护区、渔场邀请了中共克旗委党校2名教员分别就现代企业经营理念以及如何实施劳动合同法、促进社会和谐等问题向广大干部职工做了深入浅出讲解。同时要求参学干部职工在总结提高阶段结合工作实际撰写工作计划和学习心得体会文章。此次思想教育培训是严格落实第十二届一次职代会关于‚加强职工教育,以‘四有’人才建设为目标,继续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制定切合实际的职工教育计划,指导和约束广大职工努力学习业务技能,立足本职工作,培养团队精神,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遵章守制的自觉性,增强纪律观念‛会议精神的具体体现;这样的活动,达里诺尔自然保护区、渔场将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深入开展,通过经常性的职工教育,使广大干部职工认清学习的重要性,统一思想,更新观念,不断丰富阅历,增长知识,增强本领,促使职工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在形式主义方面,主要是知行不
一、不求实效,文山会海、花拳绣腿,贪图虚名、弄虚作假。有的不认真学习党的理论和做好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学了也是为应付场面,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不求甚解,无心也无力在实践中认真运用。有的习惯于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热衷于造声势、出风头,把安排领导出场讲话、组织发新闻、上电视作为头等大事,最后工作却不了了之。有的抓工作不讲实效,不下功夫解决存在的矛盾和问题,难以给领导留下印象的事不做,形不成多大影响的事不做,工作汇报或年终总结看上去不漂亮的事不做,仪式一场接着一场,总结一份接着一份,评奖一个接着一个,最后都是‚客里空‛。有的下基层调研走马观花,下去就是为了出镜头、露露脸,坐在车上转,隔着玻璃看,只看‚门面‛和‚窗口‛,不看‚后院‛和‚角落‛,群众说是‚调查研究隔层纸,政策执行隔座山‛。
5、有的明知报上来的是假情况、假数字、假典型,也听之任之,甚至通过挖空心思造假来粉饰太平。
二、在官僚主义方面,主要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高高在上、漠视现实,唯我独尊、自我膨胀。有的对实际情况不了解不关注,不愿深入困难艰苦地区,不愿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甚至不愿同基层和普通群众打交道,怕给自己添麻烦,工作上敷衍塞责、推诿扯皮、得过且过。有的不顾地方实际和群众意愿,喜欢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表态,盲目铺摊子、上项目,最后拍屁股走人,留下一堆后遗症。有的对上吹吹拍拍、曲意逢迎,对下吆五喝
六、横眉竖目,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甚至不给钱不办事,收了钱乱办事。有的对待上级部署囫囵吞枣、断章取义,执行上级决定照本宣科、等因奉此,或者照猫画虎、生搬硬套,以前怎么做就怎么做,别人怎么做就怎么做,完全不顾本地本部门实际情况。有的官气十足、独断专行,老子天下第一,一切都要自己说了算,拒绝批评帮助,容不下他人,听不得不同意见。
三、在享乐主义方面,主要是精神懈怠、不思进取,追名逐利、贪图享受,讲究排场、玩风盛行。有的意志消沉、信念动摇,奉行及时行乐的人生哲学,‚今朝有酒今朝醉‛,‚人生得意须尽欢‛。有的追求物质享受,情趣低俗,玩物丧志,沉湎花天酒地,热衷灯红酒绿,纵情声色犬马。有的拈轻怕重,安于现状,不愿吃苦出力,满足于现有学识和见解,陶醉于已经取得的成绩,不立新目标,缺乏新动力,‚清茶报纸二郎腿,闲聊旁观混光阴‛。
四、在奢靡之风方面,主要是铺张浪费、挥霍无度,大兴土木、节庆泛滥,生活奢华、骄奢淫逸,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有的修建豪华气派的办公大楼,甚至占地上百亩、耗资几个亿,搞得富丽堂皇,吃喝玩乐一应俱全。有的热衷于造节办节,节庆泛滥成灾,动辄花费几百万、几千万,劳民伤财啊!有的热衷于个人享受,住房不厌其大其多,车子不厌其豪华,菜肴不厌其精美,穿戴讲究名牌,对超出规定的生活待遇安之若素,还总嫌不够。有的要求超规格接待,住高档酒店,吃山珍海味,喝美酒佳酿,觥筹交错之后还要‚意思意思‛。有的兜里揣着价值不菲的会员卡、消费卡,在高档会馆里乐不思蜀,在高级运动场所流连忘返,在名山秀水间朝歌夜弦,在异国风情中醉生梦死,有的甚至到境外赌博场所挥金如土啊!有的作风不检点,甚至道德败坏、生活放荡,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习总书记关于四风22种表现概括
一、形式主义的表现
1、学风不正,学用脱节。
2、文山会海,空话套话。
3、弄虚作假,欺上瞒下。
4、蜻蜓点水,走马观花。
5、不切实际,不求实效。
6、落实不力,工作疲沓。
二、官僚主义的表现
1、高高在上,脱离群众。
2、跑官要官,任人唯亲。
3、急功近利,好大喜功。
4、不负责任,不敢担当。
5、吃拿卡要,与民争利。
6、表里不一,纪律松懈。
三、享乐主义的表现
1、思想空虚,精神颓废。
2、庸懒松散,不思进取。
3、迷恋特权,弄权贪腐。
4、计较待遇,追名逐利。
5、玩心太重,生活腐化。
四、奢靡之风的表现
1、讲究排场,铺张浪费。
2、大兴土木,违规建设。
3、节庆泛滥,赛事成灾。
4、违规配车,多头占房。
5、巧立名目,挥霍公款。
随着时代的发展,民众上网越来越普遍。绍兴市卫生监督所积极利用网络科技平台,有效拓宽畅通与群众、监管相对人的沟通渠道。一是建立监管业务QQ交流群,加强信息交流。自2012年起,相继建立了学校卫生工作群、绍兴职业健康交流群等,利用QQ群上传共享各种卫生标准与专项文件,供监管相对人参考知晓,在线解答相对人问题疑惑,相对人也可在群内就卫生管理事宜进行探讨,为卫生行政部门与监管相对人之间的有效互动起了桥梁作用。二是创建微信公众平台,开展卫生监督宣传。今年起,创建了‚绍兴卫生监督‛微信公众平台,每日发布卫监信息、抽检公告、卫生时讯、健康知识等民众关注的热点焦点内容,并着手筹备升级增加投诉举报、问卷调查、有奖活动等互动功能。三是利用‚二维码‛信息,促进社会群众监督。将每家监管场所特有的二维码印于卫生许可证上,民众只要通过手机‚扫一扫‛就能获得消费场所的基本信息、卫生等级、监督信息等内容,使民众查询监督信息更为方便快捷。
第三篇: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指导思想
一、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目标和思路
(一)如何充分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
编者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共16个部分、60条、300多项改革举措,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指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指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目的,部署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阐释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证,是指导中国改革发展里程碑式的纲领性文件。本报从今日起开设“新华社信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解读”专栏,对《决定》的主要内容、精神实质和重大意义进行解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35年来的伟大历程,明确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强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些重大论述深刻揭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回顾35年改革开放历程,我们深深体会到,没有改革开放,我们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没有改革开放,我国不知还要在封闭半封闭和停滞不前的状态下徘徊多久。深深体会到,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色,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时代旗帜,是中国人民最为自信和自豪的伟大创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时代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经济社会发展呼唤进一步深化改革,人民群众期待进一步深化改革,改革的步伐决不能停顿,更不能倒退。中国共产党充分认识并自觉顺应人民愿望和时代要求,反复强调必须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坚定不移把改革推向前进。这必将开启我国新一轮改革浪潮,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第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迫切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在未来7到8年的时间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在原有基础上实现新的全面提升,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实现全面提升,涉及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涉及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涉及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创新,涉及城乡区域发展格局的完善,涉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的构建,涉及党的建设制度的改革,这些必须依靠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完成。
第三,解决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继续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势头,迫切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当前,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科技创新能力不强问题,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资源环境约束加剧问题,城乡
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问题,社会矛盾多发易发问题,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问题,等等。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动力和旺盛活力。
(二)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指导思想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新的重要关头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次总部署、总动员。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的政治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全面深化改革。准确把握这一指导思想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几个基本内涵:
一是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二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改革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三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四是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我们必须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五是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三)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覆盖从现在起到2020年这8年。这是我国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两个翻一番”、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和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关键的8年。因此,党内外、国内外高度关注这次全会,特别是高度关注这次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因为,总目标不但关乎全面深化改革的前进方向,也是打赢这场攻坚战的决定性因素。
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设定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内容引人注目、内涵十分深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顶层设计,就其丰富内涵而言,包括两句话的改革目标总概括、“三个性”的改革方法论、五位一体的具体改革目标、“三个让”的改革根本目的这4个层次。
第一,两句话的改革目标总概括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
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简洁鲜明的总目标,同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相比,由于增加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至关重要的新目标,而格外耐人寻味、引人注目。
关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已被实践证明是唯一能够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制度体系。我们应当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些具体制度就不需要进一步完善了。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们党就强调指出:“党和国家现行的一些具体制度中,还存在不少的弊端,妨碍甚至严重妨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30多年来,经过几届中央领导集体的不懈奋斗,这样的情况发生了很大改变。但是,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要求,仍有很大距离。
由于制度问题更具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所以,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本次全会《决定》提出的五位一体的全面深化改革具体目标和各项重大改革措施,都是聚焦“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
比如,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各项制度建设方面,重申了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等。在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方面,围绕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也提出一系列旨在完善和健全具体制度的重大措施。其中,关于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等,都极具开创性。所有这些,都有利于从具体制度层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可以预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于全面深化改革之中,从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的。如果没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亦即人的现代化,即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制度都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了,也不等于就能自然而然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以,正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呼唤着、倒逼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尽快实现现代化。
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所强调的治理,早已有之。我们党执政以来,提出治国理政、民族区域自治等同治理相关的概念。改革开放以来,提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企业法人治理等概念。党的十六大以来,提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等概念。本次全会又提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实现有效的政府治理等概念。国家治理体系,就是对各方面存量的和增量的治理体制机制的总
概括、总称谓。
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要把我们党和国家对现代化建设各领域的有效管理,同各种范畴、各种层次、各种形式的多元治理相结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化;二是强调提高治理水平,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党的领导,通过经济市场化、社会法治化、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科学化等途径来实现。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多种信息化手段和智能化平台来辅助实现。毫无疑问,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最广泛最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国家治理的积极性,必将把走向全面小康社会的国家治理、社会治理提高到新水平、推进到新境界。
第二,“三个性”的改革方法论就是: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这是总书记在去年年底的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上,作为改革的重要方法论提出来的。此后,他又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了这一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把这“三个性”写入总目标,并体现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部署和举措之中,这既体现了对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指导,也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我国改革开放是分别从农村和沿海试点起步、点线展开的,存在系统性改革不够、全局性矛盾长期没有触及等弊端。从五位一体的全面深化改革来看,协同面更广、系统性更强,更必须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衔接。只有这样,才能使各项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合力。
第三,五位一体的具体改革目标就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这五个方面,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目标,又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具体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两个全面”表明,到2020年这8年间,要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五位一体的目标,就必须同时实现五位一体的全面深化改革目标,后者是为前者的实现提供动力、注入活力的。
同时,还应当充分估计到,深化五位一体的全面改革,就能推动实现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同人的精神进一步解放的良性互动。就能使我国西部地区以及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从担心不能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焦灼中解脱出来;使广大农民从没有更多财产权利、不能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的后顾之忧中解脱出来;使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从不能同其他所有制企业平等竞争的不公平感中解脱出来„„可以说,在本世纪第二个10年,一旦实现如此广大人群的精神解放,其势将引发的我国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创造活力进一步解放的广度和深度,恐怕是无法估量的。第四,“三个让”的改革根本目的就是: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三个让”中的前“两个让”,是对党的十六大报告精神的重申。“三个让”中的第三个“让”,则是对党的十五大报告精神的重申。这说明,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造福人民,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思想,在我们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是一以贯之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把这“三个让”组合起来,作为我们党领导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根本目的,表明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全面改革进程中,倡导劳动与资本的统一、效率与公平的统一、财富创造与财富分配的统一,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统一。所有这些,归根到底都要通过不断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来实现;都要通过把社会财富的蛋糕不断做大,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来实现。旗帜鲜明地提出这样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和根本目的,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长远指导性。习近平同志在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发表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感言时这样说:“我们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这次全会提出的各项深化改革的部署和举措,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作出的庄严承诺,已经、正在、今后还更多化为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际行动。
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设定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彰显了三个重要特点
纵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文本,梳理本次全会《决定》的内在逻辑和重大理论创新、重大实践举措,可以看到,本次全会设定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彰显了以下三个重要特点。
第一,彰显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我国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这个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这就是“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既覆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全篇,又突出体现在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所包含的“六个紧紧围绕”的具体目标之中。即: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六个紧紧围绕”,就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坚持“六个紧紧围绕”的正确方向,就能做到“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就会不断增强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激发全党全国人民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的勇气、智慧、信心。
第二,彰显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5年来,我们党在锐意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不断扩大开放方面的成功实践,为本世纪第二个10年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在总结借鉴这些重要经验的基础上,透过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自觉把握了社会脉搏、人民期待,自觉把握了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关乎全局、关乎长远的若干重大关系。这就是: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同时,《决定》还自觉把握了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五位一体改革全面深化、协同推进的关系。
第三,彰显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最大公约数。最大限度凝聚改革共识,对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成功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依据广泛深入调查研究,在对全面深化改革众说纷纭的种种诉求和建言中,找到了最大公约数,开出了突破思想观念束缚、利益固化藩篱和部门权力掣肘的正确药方,形成了包括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在内的聚焦点、着力点,找准了改革力度、发展速度、社会可承受程度的最佳结合点。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全面抓好落实,增强推进改革的信心和勇气,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从大局出发考虑问题,必将进一步凝聚共识、凝聚力量,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广泛道义支持。
所有这些,都有利于把党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广泛团结起来,把国内外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形成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的改革合力,坚定不移实现中央的改革决策部署,谱写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历史新篇章,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四)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思路
就是“六个紧紧围绕”:一是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二是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三是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四是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五是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六是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其中,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这是因为:“三个没有变”的基本国情,决定了经济建设仍然是全党的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本质上是统一的;抓住了经济体制改革这个“牛鼻子”,就可以协同推进其他领域改革。
二、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
第四篇:准确把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
准确把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
以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为重点,强化宗旨意识,树立群众观点,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突出抓好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建设,切实加强广大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使党员干部思想认识进一步深化、作风进一步转变、群众工作能力进一步提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使党员干部转作风、人民群众得实惠,把改进作风的成效真正落实到基层。
(一)强化群众观念。通过开展主题教育,进一步强化为人民服务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观念,始终把联系群众摆在首位,虚心向群众学习,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始终站稳群众立场,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第一标准,切实增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解决突出问题。重点解决组织工作布局、工作内容、政策措施、方法手段、体制机制等方面与新形势下群众对组织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不符合的问题,解决干部队伍中存在的思想上漠视群众、感情上疏远群众、工作上脱离群众的问题,推动广大干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思路更加清晰、措施更加有力、效果更加明显。
(三)改进工作作风。领导干部自上而下,带头实践为民务实清廉要求,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侈之风,把“四风”问题找准找实,深入查摆、深刻剖析、真抓真改,把整改落实到位。通过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端正学风、改进作风;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接地气、通下情、访民意;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克已奉公,勤政廉政。
(四)提高群众工作能力。深入基层,掌握实情,提高调查研究能力;倾听民意,集中民智,提高科学民主决策能力;创新群众工作手段,讲究方式方法,提高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能力。立足全县大局,高起点、高站位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谋划工作、推进落实,切实解决脱离群众的问题、服务群众不到位的问题、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
(五)建立长效机制。认真总结推广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的好经验好做法,围绕工作决策、政策措施、制度保障,载体平台等方面,着力构建富有针对性、科学性、实效性,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不断巩固、深化和拓展教育活动成果,让广大干部经常受教育,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上、把足迹留在基层、把服务落到实处。
第五篇:第五章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1
第五章 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3.1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3.1.1规划的依据
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规划的编写是根据党中央、区党、地委的相关要求以全区经济工作会议、全区农牧区工作会议、全区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国家扶贫办的相关方针政策及参与式扶贫调研分析进行的。
3.1.2指导思想
整乡推进扶贫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根本,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牧区的前奏,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保障。整乡推进扶贫是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依靠贫困群众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对贫困乡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统一规划,综合开发,整体推进的扶贫举措,其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和开发式扶贫方针,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中心,以扶贫工作到乡到村到户为重心,以改善基础生产生活条件和提高贫困群众综合素质为着力点,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发挥优势,大力实施整乡推进扶贪工程,增加群
众收入,增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现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3.1.3基本原则
一是因地制宜,资源互补的原则。一切从当地实际出发,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和各村的优势,整合资源,集中力量,突出重点,不搞千篇一律。
二是坚持群众参与的原则。把群众参与扶贫开发式贯穿于整乡推进扶贪的全过程,让群众参与到实施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规划的每个环节,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传统,增强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使贫困群众增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依靠自身的力量逐步改变贫困现状。
三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一加强、两促进”的工作要求,坚持“"五个统筹”,正确处理好“长与短”、“内与外”、“快与好”、“大与小”、“远与近”、“点与面”的关系,着眼于群众增收,着力于稳定解决贫困群众的温饱,努力实现人、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是坚持项目“短、平、快”的发展目标要求。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政府扶持与自力更生的关系,在计划投资范围内,编制整乡推进扶贫试点规划,从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短、平、快”的建设项目。
五是坚持突出重点的原则,扶贫对象要突出低收入的贫困群众;扶贫重点要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当地特色产品,特色产业,牧民经济合作组织等;扶贫效益要突出稳定解决贫困群众的基本温饱,扶持目标要突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实现小康社会奠定基础,创造条件。
3.2规划的目标任务
根据嘉黎县夏玛乡的实际情况,经过三年的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规划,力争实现“由基本解决温饱向稳定解决温饱,为实现小康奠定基础”。从而实现以下目标:
一是项目区群众人均纯收入每年增加800元,三年人均增加1000元。
二是全靠基本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牧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乡村道路进一步完善,人畜饮水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三是贫困户危房户和无房得到基本改造或新建,人畜混居现象撤底消灭,人均住房面积力争达到10平方米左右。
四是使农牧民全中的思想意识、劳动素质、文化素质有所提高。
五是缺乏生产技能的贫困户,至少有一个劳动力接受过劳动技能培训或培训转移。
六是贫困户有一项稳定增收的生产项目,组织牧民施工队、石采加工、畜产品加工、组建建材生产队、修理厂等多种合作经济建设确保稳定增收。
积极加强部门协作,实现部门联动,整合各方资源,努力实现以下社会发展目标:
一是贫困户适龄儿童入学率要达到97%以上,巩固率达到99%以上;
二是贫困群众能够饮用上方便安全卫生水,达到13行政村至少有1-3赴人畜安全饮水设施。
三是乡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各村委都要实现 “五个好”,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