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数字化学习课程资料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实施方案
初中数字化学习课程资料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实施方案
一、课题名称:初中数字化学习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背景
数字化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领域中的前沿技术,因其具有资源共享性、多媒性和交互性而成为教师所追求的目标,也是现代教育的大势所趋。当前数字化学习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在我国多数地方还处于探索阶段。
随着当今社会知识信息激增和“减负”工作的深入开展,使传统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已势在必行。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多媒体技术给传统教育带来巨大影响,引起教育工作者深思。
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编制的系列各学科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改进提供了新的机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教学效果。
探索信息时代学校教育和学生学习的有效方式,突破传统学校教育和学生创设更广阔的学习时空,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有效安排、合理组合和利用,以改变学生单一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和发展。
2.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价值
(1)建设成一个具有高稳定性、强扩展性的校园数字化。
课题研究期间,我校将充分利用校园网,并建好相应的资料库。从素质教育的高度给校园网准确定位,以更大限度地拓宽师生自主学习的时空,使教育更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2)形成数字化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
拓展教学内容,丰富数字化教学资源。数字化技术的合理应用将过去传统的、静态的书本教材形式转变为由声音、文本、图像等构成的动态教材,丰富和扩展了书本知识,使学生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学得更多、更快、更好。
教给学习方法,促进学生主动探索。校园网的建成和数字化资源的开发,缩短了师生、生生之间的距离,提高了学生学习的选择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学校将利用计算机优势,让每一个学生利用数字化资源进行学习,收集处理大量信息的方法,能够多知识重新整合与架构,主动建构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数字化教学质量。随着校园信息环境地改变,教学的方式也要发生巨大转变。教师由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应该指导学生懂得从哪里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得知识的工具和依据认识的需要处理信息的方法,使教育更具时代性。
3.完成课题的条件分析
青州经济开发区学校初中部,现有25个教学班,1350余名学生,94名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并全部取得潍坊市教师计算机中级证书。有省、市、区级教学能手、教学新秀、学科带头人22人。
近年来,我校大力开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提高教师素质》、《现代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教学的整合》、《运用信息技术资源提高学生高效阅读能力与素质》等课题研究中取得显著成效,多次获得有关研究专家的高度评价。
参与本课程研究的教师具有较强的信息技术水平和课题研究水平。为保证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课题研究成果的质量,我校将组织优秀教师参加本课题的研究,充分发挥、调动骨干教师在开发数字化课程资源的作用和积极性,使其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工作。课题组由专人负责课题研究的日常工作,协调处理研究过程中的一切问题。学校将本课题实验工作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安排一名研究人员具体负责该课题研究的协调和指导。成立课题实验领导小组和课题实验研究小组,课题实验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课题研究小组由各学科骨干教师和信息技术科教师组成,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任组长。课题研究成员平均年龄35岁左右,年富力强,精力充沛,教学经验丰富,多数曾获得县级以上教学能手、教学新秀或学科带头人称号。
学校科研氛围浓,教师教育观念新,开拓精神强,接受新鲜事物快,教学质量高。设计和开发新理念指导下的数字化课程资源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完成这一科研任务,我们有能力,有信心,有保障。
(1)在硬件方面,我校先后投资上百万元,配备了微机室、数码摄像机、卫星地面接收系统、扫描仪、彩色喷墨打印机以及104台多媒体计算机等,校园网、宽带网等全天候正常运行,教师办公人手一机,学生上微机课人手一机。学校还安装了多媒体实物投影仪、科利华电子备课系统,建立了音像资料库,学校教师全部使用电子备课,基本实现了无纸化办公。
(2)在软件方面,学校充分发挥中心初中的龙头带动作用,以科研为先导,积极进行新课程标准的数字化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使我校真正成了教研科研的中心、师资培训的中心和信息交流的中心,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教育管理和科研成果稳居全区前列。特别是教育科研,年年被青州市教育局评为先进单位。
(3)教师队伍素质高,数字化教学有保障。
建立一支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队伍,定期培养,保证研究顺利进行。在全体教师中普及了计算机和数字化的应用知识。培养骨干教师,带头编制和应用好教学软件。组织教学科研课题小组,研究数字化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
与此同时,学校积极实施名师培养工程,以提高业务素质为核心,以培养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科知识构建为切入口,以校本研修为抓手,以新课程实践为载体,以“智者论坛”为平台,以激发教师的发展内驱力为前提,培养和造就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过硬、观念先进、善于创新、有团结精神并能自主发展的教师队伍,为此,学校开展了“走近名师,提升自我”的系列活动,大大提高了老师们的业务素质。
学校在教师制定个人成长计划的基础上,以学科组,年级组为单位组建教师成长共同体,创“自己”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开设了“智者论坛”,邀请支教交流、外出学习的老师做数字化教学经验介绍。达到了凝聚八方智慧,弘扬人性正气,汇聚旺盛人气的目标。
(4)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资金到位,保证研究时空。
学校制订了数字化教育科研四优先措施,保证了本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一是安排活动优先。科研工作是学校全面工作中的一项,各项工作需密切配合,为突出科研的重要地位,确保科研工作顺利实施,学校在各项工作安排的各项活动中,优先安排科研活动。二是科研工作队伍建设优先。科研工作队伍建设关系到本科研课题研究的成败,科研工作之重要人所共知,在人员选配上优先考虑科研工作,保证了科研队伍的质量,使科研队伍更加年轻化,能创新,水平高,有活力。三是活动时间保障优先。每学期初,学校就安排专门时间进行科研活动,任何别的活动不得挤占科研活动时间,从制度上给予了保证。四是经费保障优先。为确保本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学校在资金上给予了充分的倾斜,保证了科研活动的经费开支,消除了参与研究的教师在活动经费上的后顾之忧,科研活动如鱼得水。
三、指导思想
以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贯彻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战略、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以数字化信息为基础,通过实现从环境、资源到应用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从而提高教育专业化发展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数字化化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素养。
四、研究目标
(一)开发建设初中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系统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初中学科数字化课程资源主要是让课题研究教师根据新课程的要求,结合现有成品素材型资源的基础上开发用于教师在课堂教学用中使用的数字化课程。
(二)研究探讨初中数字化课程资源教学的新模式、新规律
本着边研究探讨,边开发设计,边教学应用,边修改完善的原则,对数字化课程资源的设计、应用等问题开展实践性、实证性探讨和研究,探索利用初中学科数字化课程资源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新规律,开展数字化课程资源开发与校本课程建设相结合的应用研究。
(三)建立课程资源开发工作的新机制
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教师的积极力量,形成“广泛参与、紧密合作、和谐发展、各方受益”的资源开发研究新机制。广大课改教学的一线教师、专家和技术人员共同设计,分工协作开发,统一平台、随时更新、共建共享,促进课程资源建设工作在理论层面、应用层面、技术保障和组织管理层面的全面提升,构建课题研究工作的系统优势和整体优势。
五、研究对象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九年级学生和九年级数字化课程资源开发建设,开发阶段研究的是九年级数字化课程资源物,应用阶段研究的是九年级学生。
六、研究内容
我们承担的《数字化学习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开发用于教师在课堂教学用中使用的数字化课程。
1.学科数字化课程资源:遵照新课程标准和课改新思想,以新课标教材为参考,分学科设计开发适合于教师课堂教学使用的数字化课程,并形成系统的学科数字化课程资源。学科数字化课程资源主要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因此,要立足教师教学过程中开发设计。
2.研究性学习专题资源:主要是配合新课改设置的初中课程中利用数字化资源进行研究性学习而设计开发的专题性资源。
七、研究方法
本课题实验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是成立精干的科研队伍,选派精兵强将参与研究,学校制订了教育科研优先措施,保证研究顺利进行。结合每位教师的教学实际,主要采取经验总结法、案例研究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学校将统一研究规划、分工协作开发,在应用中综合进行评价并修改完善。
(一)统一研究规划:首先成立本课题研究组。研究组遵照总课题组要求制定学科数字化课程研究计划,定期集中进行研讨交流活动,相互学习,相互研讨,不断提高资源库开发设计的水平。同时,通过研讨交流,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对课题研究——即学科数字化课程资源和研究性学习专题资源建设的内容、形式、开发方法、格式标准、技术规范、评价体系、进度要求等随时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二)分工协作开发:研究组要根据自己制定的研究计划,具体商定开发内容,分工落实开发任务。同时又要相互协作,及时交流,统一进度,共同提高。边研究探讨、边开发设计;边教学应用、边修改完善。
八、研究目标检测体系
1.一级指标:教师会使用数字化资源服务于自己的教学,会使用相关的软件开发所教学科的课程网路资源。
1.1教师会使用常用的搜索引擎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2教师能够熟练的修改、制定需要的教学课件。1.3教师能够熟练使用相关的资源下载软件。
1.4教师拥有相关教学资源库的个人注册账号(如百度文库等)。检测方式:问卷、课件展评、专题资源搜索筛选竞赛。
2.二级指标:在一级指标的基础上,教师构建自己的个人资源库,并拥有自己的资源交流模式。
1.1教师建立自己的网上资源库,拥有个人电子信箱以及相关容量的个人网盘等,资源库分类合理,便于使用。
1.2建立自己的教研博客或者个人主页并不断更新.1.3建立自己的硬盘或者光盘资源库,分类合理并不断更新。1.4拥有自己的资源交流圈,并积极交流共享相关资源。检测方式:观察、展示点评
3.三级指标:教师能够将自己的资源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效率,并指导学生通过数字化资源展开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兴趣。
1.1教师使用多媒体或者通过微机室上课常态化。1.2教师是否对自己的资源的使用养成反思总结的习惯。
1.3学生能够会使用数字化资源,并主动通过数字化资源展开自主学习,学习兴趣高。
1.4能够拥有与学生学习交流的模式或者数字化平台,指导学生通过数字化资源自主学习。
检测方式:学生问卷调查和测试
九、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
2011年10月——2011年11月报送课题申报评审书和课题实施方案;组织课题研究培训班;召开开题大会。
(二)实施阶段
2011年12月布置学科备课组进行本学期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开发和应用研究任务。2012年1月——2012年12月对本学期课题研究成果进行初步总结,并召开课题研究交流会,评选优秀科研资源成果,并总结经验做好后继研究工作。
2013年1月布置各科备课组数字化课程资源开发和应用研究任务,2013年11月——12月对本课题研究成进行评审验收,召开课题研究成果经验交流会,邀请专家进行点评指导,推广本阶段成果。
(三)总结阶段
2014年1月——6月进行课题总结,对实验数据、实验材料、实验论文、总结报告、数字化课程等实验成果进行鉴定验收,撰写结题报告,准备解题。
十、预期研究成果 :
研究报告、论文集、课件案例集、资源库(硬盘或者光盘介质)、等。
十一、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略。
十二、保障措施:
为保证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课题研究成果的质量,我校将组织优秀教师参加本课题的研究,充分发挥、调动骨干教师在开发初中学科数字化课程资源的作用和积极性,使其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工作。具体措施及要求如下:
1、课题组由专人负责课题研究的日常工作,协调处理研究过程中的一切问题。
2、学校将本课题实验工作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安排一名研究人员具体负责该课题研究的协调和指导。
3、要成立课题实验领导小组和课题实验研究小组,课题实验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
4、课题研究小组由政治学科骨干教师和信息技术科教师组成,由信息技术专职教师任组长。
5、学校对实验教师的工作计入工作量,并制定相应的奖励政策。同时保证承担课题实验教师在实验期间相对稳定。
6、课题研究的所需经费,由学校自筹优先解决,学校将实验经费纳入年度预算,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第二篇:中学网络课程开发与应用研究工作报告
《山东省中小学网络课程开发与应用研究》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2012年,我校参与了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山东省中小学网络课程开发与应用研究》的研究任务,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已完成了该课题的预定研究任务,现将研究工作向总课题组汇报如下。
一、对本课题研究的认识
教育信息化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多媒体网络技术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网络学习的环境,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科研的新热点。创建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模式,必将促进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教学方法、手段的变革,为学生自主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良好的环境。
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有利于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形成具有学科特点的校本课程。能促进学校教育的现代化发展,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二、研究工作的具体过程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全力支持课题研究
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学校成立了以课题负责人鲍卫东校长为首的课题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课题研究工作。
(二)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高课题组全体成员的素质,确保课题研究高质高效。在“十五”期间,我校参加了省、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的五项子课题研究,参与研究人员达10多人,具有丰富的科研经验。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对参加本次网络课程开发的人员进行了信息技术培训。本课题研究人员来自各学科的骨干教师,既有语文科教研组长和专任教师,又有信息技术专任教师。他们都有自己的网站、博客、主页。这些骨干教师都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并能熟练的操作电脑和制作课件,这些都为课题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
(三)讲究策略,一课三上
为了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形成特色,我们课题组按照“一课三上”的策略:首先进行学校学科组集体备课(含媒体开发),然后进行第一次上课,学科组集体听课,课后研讨修改、提升,根据反馈信息,再对教学设计和网络课程资源进行修正,然后再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再进行第二次上课,再一次进行研讨完善、提升;然后,进行第三次上课,进行录像,教学设计和课程资源定型。直至完善后,才将资源上报省课题组。
(四)保障措施
1.设施保障。我校首先购买了2台校园网络服务器和100多台多媒体计算机,在校内连接了局域网,并建立了与宽带网的链接,保证了学校与外界沟通的实现。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校校园网建设已初具规模,各项功能已逐步健全,自今年3月份校园网第五次改版以来,我校校园网的浏览量平均每天达100多人次,特别是语文学科资源——快乐语文网站的建立为我校网上学科资源的建设起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教室内实现了“三机一幕”,先后建设了多媒体综合教室教、电子阅览室、电子资料库、多媒体网络教室,电子备课室等功能室。办公室内实现了专任教师人手一机,教师的信息化素质逐步提高,为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经费保障。课题启动后,学校在研究经费上予以全力保障。学校设立了专项研究资金,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
3.时间保障。为保障课题的顺利开展,我们制定了具体的课题活动计划,课题组成员定期进行经验交流,及时反馈和调整课题研究思路。
三、研究工作的成效
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我校以抓好教科研为先导,紧紧围绕课题目标,采取了各种有效措施,使课题研究工作开展得十分顺利,并已初见成效。
1.教学效率大大提高。使用网络教学,可以加大课堂教学容量,增加学生练习和思考的时间,从而加深理解,强化记忆,培养技能,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为推进素质教育赢得时间。同时,网络课程的开发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先进教学方法的平台。
2.能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行为和学习过程由单一的线性结构模式向多元的立体结构模式转化。
3.能使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更多的学习知识、掌握信息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四、丰硕的研究成果
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学校开发的两个资源——《女娲造人》、八上《课外古诗词背诵》,在2013年网络课程资源评选中均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我校的中期研究报告,丁文波校长、王志伟、王晓燕、李燕老师写的论文也获得了一、二、三等奖的好成绩;李燕老师和杨国志老师分别执教的八上《课外古诗词背诵》、《女娲造人》分别获得了应用优质课一、三等奖。我们开发的课程资源,得到了专家的认可,被推为全省的优秀案例。
五、研究工作的体会
通过两年多的研究,我们体会到要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学校的领导要重视,亲自参与研究的策划、组织与实施,保障研究的人力与物力的投入;学校要营造氛围,通过多种方式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加强与兄弟学校的联系,多交流、多学习。
我们开发的课程资源虽然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但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会进一步修改、完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力求把更好的资源上传到我们的平台!
第三篇:《小学数学网络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
《小学数学网络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
课题中初期阶段性研究总结
一、研究背景(问题的提出)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而信息化社会的主要标志之一是计算机的大范围普及,特别是计算机网络的处处延伸。计算机网络以其丰富的资源、快捷的信息传送等特点,对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教育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实现教育网络化既是信息时代的呼唤,又是科教兴国的需要。
新的《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更好的落实新课标的要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改变教师在教学中“主讲”的角色定位,使教师的工作重点转移到指导学生学习、研究学习方法、创建学习环境上来;为了能给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大的自由选择的可能性;为了能让学生通过教师的科学指导,在网络环境下独立自主的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了能让学生开展丰富多采的自由选择的课余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主动发展的能力。我校数学组根据学校具备比较完善的 校园网络系统的实际情况, 1
拟开展《小学数学网络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的实验研究,旨在利用校园网络,通过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立,给教师一个自由创造和自由发挥的空间,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创造学习的平台。
二、理论基础
1、素质教育理论
素质教育的三大任务是: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现代社会是信息化和数字化的社会,“读、写、算、信息处理”已成为信息社会中文化的四大支柱,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使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2、认识活动主体理论
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生产过程日益智能化,新科技革命带来挑战,现代社会急需具有创新性的人才。教育应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加强对学生主体性的培养,为社会培养既具有相应的知识技能,又具有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竞争和合作精神,以及随机应变、办事能力强、工作效率高的人才。现代教学论认为,作为认识活动主体的学生,是具备丰富个性的能动的主体,教学过程的展开,既要重科学,讲规律;又要重情感,讲创造,要把教师的主导作用放在指导学生的能动学习上来。
三、实验内容和目标
1、利用校园网络搜集数学资源,了解教师对教学资源库内容的需求,确定了课题研究的重点。
2、教师利用数学资源库进行创造性教学,形成新型的数学教学系统。
3、重视教师培训,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课题研究教师的整体水平。
(1)专家引领,提高研究人员的理论素养。
(2)专业培训,为资源库的开发和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3)资源开发教师培训,为资源库的开发提供质量保障。
(4)资源利用教师培训,为广大教师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服务。
六、研究成果
在两年多的课题研究中,数学资源库显示出了初步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正在建立小学数学新课程资源库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正在筹建“小学数学新课程资源库”。
(1)资源包:小学数学人教版第1、2、3、4、5、6册资源包。
(2)数学百科:可添加以下内容:
数学史话:介绍与本节内容相关的知识渊源、由来和数学背景。
数学故事:介绍与本节内容相关的古今中外的数学故事、名人轶事、趣事。或以童话的形式再现数学知识,并配以漫画。
生活数学:与本节内容密切相关的现代社会的工业、农业、商业和科技领域中的国内外最新数据、资料作为课程资料的补充。学生以日记的形式展示数学学习的收获体会及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内容。或展示与实践调查相关的资料。
(3)基本题库:分类建立基本题库,收集基本题、变式题、综合题、思考题和每一单元的能力测试题。
(4)真我风采:展示教师和学生风采,师生自我优秀作品展示。
2、正在筹建资源库优化组合信息资源,突出创造性教学的重点信息
我们知道,网络有天一般的广阔,海一般的容量,信息资源极其丰富。在课堂中教师怎样把握内容范围?怎样选择和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这就需要教师把握运用信息的重点。教师主要在校园网络的数学资源库内查找,避免了在众多信息中犹豫不决,受到无关信息干扰。课件中的教学内容及其呈现形式、教学过程及其控制的设计应由教师的教学设计所决定。不同的教师都有他本身不同的教学风格,教师利用制作工具自制CAI课件是一种发展趋势,也是教师自身的愿望。但教师往往为制作课件寻找素材花费大量的时间,甚至有时花很多时间收集到的素材,却因为素材的不灵活性而制约课件的表现力。
3、在资源库的支撑下,教学活动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教材、教室、学校并不是知识的唯一源泉,所以我们面向21世纪的教育开放性和活动性,要求教学不能局限与课堂、书本和校内,必须开放教育空间,拓宽教育渠道,进行开放式的教育活动。那么、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应该是融合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教学资源的,数学教学资源库的最大优势就是能为我们及时提供各类有用的信息,这是数学学习的宝库。例如:教学《辨别方位》时,教师首先布置学生
查找有关辨别方位方法的知识,这一教学环节是教学活动由课内教学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自主获取知识让更多的学生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学生通过搜索获取大量的信息资料提交给教师,教师通过筛选后,提交到资源库。在课堂上教师展示了部分资料,如:怎样看植物的生长辨别方位,怎样看太阳,星星、月亮辨别方位,还有些学生搜集到怎样辨别长沙市的方位知识,很有实用价值;„„课后,学生可进入校园网的数学资源库进行本课有目的的阅读。这一教学环节是通过提供课外学习资源,充实课堂教学资源。
4、实验中教师水平提高,科研能力增强
在这一研究课题中教师拓宽了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过去教师查阅资料、获取素材,都是各自需要什么就查什么,没有把资料系统整理,用完后就丢弃掉了。如今教师可以把收集到的资料整理成资源包后提交到资源库,形成系统,有利于后来者使用。
七、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设想
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的问题
1、资源包分类问题
科学的分类有利于教师的查找与浏览,提高使用效率。是按现有学校进行分类好还是按知识点分类好,值得进行更深一步的探讨。
2、资源重复问题
由于网上众多的教育网站是我们搜集资源包素材重要的资源来源,这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大量重复的内容。如何避免重复一致的素
材,也是今后我们研究的方向之一。
3、有效利用问题
资源库案例上交、上载资源库以后,如何使这些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并能得到经常不断的修改、完善,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
4、评价标准问题
如何对一个数学教学资源包的质量进行评价?目前还没有一个很好的评价标准。教学资源库的评价指标(如素材丰富程度、分类与检索的科学性、快速性、易用性、智能性等)的权重如何确定等,还是一个有待我们去探索的问题。
2011年11月
第四篇:初中英语网络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研究
《初中英语网络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研究》阶段性研究报告
发挥网络资源优势,打造高效英语课堂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背景
《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不难看出,将网络资源和中学英语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已成为现代中学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当今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广泛性和共享性已经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作为新世纪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在实践中应着眼于时代的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深入探索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规律,在课程实施中将课堂教学和现代信息技术有效整合,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网络资源与英语课堂教学的整合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学习的方法,拓宽学习的内容及检验学习的效果,同时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的方式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等特点,初中英语课堂就要打造一个可以实现文字、图画、声音和影像的有机结合,创造一个立体的语言环境。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活动而逼真的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能够充分利用视觉、听觉的认知,产生对语言学习的亲切感和兴趣感,从而更加激发对英语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价值
现阶段,虽然90%以上的学校配备了多媒体教室,但真正的利用率并不高,究其原因:1)有一部分教师多媒体应用技术欠缺,不能制作多媒体课件等;2)大多数教师虽然掌握了多媒体的制作,往往受到时间和精力等限制,也只是偶尔为之;3)网上符合课程改革要求和理念、适合网络环境特点的、真正能够应用到课堂教学的优质网络教育资源严重匮乏。《初中英语网络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研究》课题开发的网络课程资源恰恰能够促进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的整合,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打造高效优质的课堂。
3、课题的理论依据
教育理论家罗杰斯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他倡导教学方法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的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来组织;他所倡导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是一种辅助者与学习的主人的关系。在本课题研究的教学管理中,我们据此理论,提倡以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为主,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知识为主线的学习型课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课题的实践依据
我校的英语教师队伍庞大,在专业技术方面是高级教师,中级教师和近几年不断招聘的一批优秀的本科毕业生的有机结合,实现了经验与能力的互补、稳重和热情的交融,这为我们课题的研究和开发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我校—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滨海三中已经实施了多年的“三自主”课堂教学模式,本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在硬件方面,潍坊市近年来是全国开展教育信息化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点起步比较早的地区之一,全市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日趋完善。我校开通了校园网,实现了“班班通”,随着一批新毕业的优秀毕业生的加入以及借助教师集体研修学习,教师的多媒体使用、课件制作、网络资源检索运用等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教师不仅建有个人工作室,还有共同的教研组工作室。
二、课题的界定和理论假设:
主题资源网站:主题资源网站是一个供学生开展探究性协作学习的平台,以主题知识为导向的建设和应用项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是师生广泛参与,资源建设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研究项目的网站。
主题资源网站是指那些针对特定的人群,围绕特定的学习主题、科研主题、学习素材类事物主题,完成特定信息的搜索和提供、组织与发布,或者提供互动学习的平台的网站。主题资源网站充分发挥了信息网络的开放性、大容量等特点。课题主要就是针对网络的这一特点,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重大优势,应用于学生的学习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之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摄取网络信息的要求。
三、课题研究目标:
总体目标:让现代信息技术真正融入英语教学,创设教学情境,改变教学模式,优化教育教学信息的呈现、传递,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高效化,构建主题资源教学网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充课堂容量,优化教学过程,最终提高初中英语教育教学质量。
本课题重点是致力于探求我校初中英语学科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有效策略,觅得英语教学改革的最佳方案,解决目前教师信息化利用率不高的弊端,探索整合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使用现代信息化的水平,提高学生的素质和信息素养,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具体来说:
1、通过网络资源和英语课堂的整合加深“三自主课堂”的实践和研究,带起一批优秀教师,形成明显的学科教学特色。
2、构建起比较成熟的校园英语网络,用于“三自主课堂”教学的管理、评价,形成全校及全区英语教学特色。
3、借助“三自主课堂”的实践和研究来探索网络资源用于英语课堂,促进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发展。
四、研究内容:
本课题自立项以来,在上级教研部门的指导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下,课题组已经按照课题实施方案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
1、网络资源方面:我们根据课题领导小组的要求,开展了 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开发和应用研究 教案的开发和应用研究 内容拓展的开发和应用研究 练习反馈的开发和应用研究
2、理论方面,我校课题小组根据研究情况,撰写了研究论文和阶段性研究报告等。
五、研究对象: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初中学生及英语网络课程资源开发建设。开发阶段研究的是英语网络课程资源的建立,应用阶段研究的是相应学科的学生利用英语网络课程资源进行自主探究性的学习。学生的学龄阶段为七、八年级。
六、研究方法:
课题的研究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所以研究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基础,通过调查论证,实践活动,交流研讨,归纳总结再到具体的方案实施,使研究既有理论依据,又有实践基础。
1、调查论证法:对全体学生进行英语学习水平与习惯等各项调查,依据我校目前英语学情,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实际能力确定主题资源网站建设研究大框架,然后制定各班、各级部、各教师主题教学活动要开展的项目。
2、交流研讨法:各级部之间,各班级网站之间应不断交流网络学习中的想法做法,在取长补短中总结经验,创新英语教学的形式、内容及思路等。
3、评价反思法:英语教研组制定系列量化积分和评价守则,组织相关人员定期对班级英语学习情况和各教师教研及网站建设情况进行量化汇总,并予以公示激励。
4、案例研究法:在主题资源网站建设和创新英语教学活动中呈现出来的优秀教师和学生,要通过案例研究的形式进行总结,做到经验的不断推广和创新。
5、合作法:学校加强和周边学校的密切联系,为我校英语教学改革提供积极有利的资源。
七、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1、准备阶段:
发动师生广泛听取意见,结合学校在英语课堂上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方面取得的经验,写出该课题的实施方案;组织部分英语教师参观学习周边学校在网络资源与学科整合方面的先进经验,对实验教师进行培训,为课题的研究做好准备工作。
2、实施阶段:
每周由教研组长制定好集体教研活动项目,组织教师学习网络搜索技术,建立个人网站、个人工作室,逐步构建“滨海三中校内英语网”,实现校内网络资源共享畅通;用一年时间实现我校英语教学部备课共享;组织教师和各年级学生调查问卷和座谈,定期反馈实验效果;各班在各教师的指导下有序的开展各类活动。
3、总结阶段:
对课题研究情况工作进行全面仔细的回顾,整理、总结,形成实用有效的研究成果;评选优秀班级网站、优秀教师工作室;将在该课题实施过程中的教师和学生的心得体会编写成集;结合潍坊市“345”优质高效课堂要求编写出《滨海三中英语教学部各年级教学设计大全》。
八、研究结果:
1、建立了英语教学资源库,主要包括针对教学的优秀教案、课件、内容拓展、练习题、检测题、相关资料等资源。
2、在开发课程资源的同时,提高了教师制作网络课程资源的能力。
3、在课堂上使用网络课程资源,加大了课堂的容量,更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九、问题与思考:
1、在参与英语网络课程资源开发时,教师受到计算机多媒体制作技术的限制。
2、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问题时,不善于向专家请教。
3、在课题的研究开发中,教师的时间和精力受到学校日常杂务的影响。
在教学的同时,多向年轻教师及微机教师学习多媒体课件的制作,遇到问题时多咨询专家。
十、研究预期:
1、撰写有关本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报告
2、开发以“主题资源网站条件下的初中英语教学为主题“的学校特色课程资源。
3、撰写、收集教学案例、教学反思和研究论文。
4、网络资源下“三自主”课堂的教学管理、教学评价、课堂教学一体的现场展示。
第五篇:《小学英语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的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英语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的研究》的
实 施 方 案
课题负责人:孙 红 钱淑芳 单
位:山东省临沂湖南崖小学 时
间:2012年8月 《小学英语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的研究》的
实 施 方 案
一、课题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柏拉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认为:凡是新异的、直观形象的、灵活多样的刺激物或手段,都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唤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良好的学习情绪。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讲,新颖的活动最容易引起大脑皮层有关部位的兴奋,以致形成优势的兴奋点。在传统教学中,强调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取得教学效果的具有决定作用的因素,而学生这个主体未能参与控制。这种“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多媒体技术介入课堂教学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教师恰当地把握小学生特别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特征,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以生动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恰当的解说、感人的音响等丰富的媒体表现形式,采用故事、游戏、直观、操作、设疑等方法,创设出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甚至把知识的学习融入到新颖别致的娱乐形式中,发挥寓教于乐的学习优势,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这种浓厚的学习兴趣会使得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这也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前提。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价值
1、小学英语现状
我国的英语教学普遍存在“事倍功半”的现象。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开始到大学,英语一直都是教学的重点。各校老师为了教好这科第二语言,都付出了巨大的心血,花尽心思想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在老师的督促下,也很努力用功。但是,离开具体环境去学习语言,教学的过程单调,无意义,教学的效果也偏低。造成许多诸如“哑巴英语”、“聋子英语”之类我国特有的外语教学窘境。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综合处理和同时传递声音、文字、图像等各种信息,展现更加丰富和方便快捷的人机界面,而且可以让学生在相对真实的环境中接触语言,进而使用语言。那么教学的内容就不是单纯的填鸭式,而是如同婴儿学习母语般耳濡目染而得。在使用的过程中,语言知识又会得到不断强化,不用刻意循环机械的记忆。学生在无意识中接受外语,使用外语,把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更轻易搭建知识语感的框架,减少了心理学习的负担。多媒体技术可以涵盖大量信息和展现丰富方便的人机界面,但又受操作者的主观问题所限制。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得法,就会起到画龙点睛的神奇效果,运用不当,就会产生画蛇添足的后果。如果我们能够恰当的把握多媒体这把“双刃剑”,在教学的过程中扬长避短,就能在大大降低教师的工作量的同时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应继续认识和发挥多媒体教学无可比拟的优势,注意多媒体教学中的不足,发现问题并积极改进,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为中小学英语教学寻求更加合理有效的途径。
2、课题的界定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已经成功的走进了小学英语的课堂。在浩瀚的网络中,有很多利于小学英语教学的教学资源,有很多小学生们感兴趣的信息资源。但是怎样把这些网络资源转变为我们的教学资源,并用来突破英语教学中的重难点,更贴切地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的语境,仍然是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本次的课题研究,就是针对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展开的。本次课题研究以PEP小学英语教材为载体,涵盖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创设教学语境、多媒体和网络资源应用过程中的技术支持的研究、提高自制多媒体或网络教学课件的水平、进一步提高和发挥多媒体和网络资源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高效性及普及性等内容。
3、理论价值
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已经进入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之中,并给现代小学英语教学的改革带来了重要的契机和优势。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也正成为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在英语课堂中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辅助教学手段, 使英语教学声形并茂、情景交融, 创设出一种为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从而能以积极主动的心理去学习英语,大胆开口去表达自己,不仅充分发挥了网络媒体的优势, 而且优化了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
4、课题的现实意义
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就是: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其中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就必须以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媒体来进行教育设计。这也是我们提出该课题的一个指导思想。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也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指导思想
在网络环境下,英语学习方式主要是将学生的知识、言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在这一过程中,认知与交际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构建一个“听、说、读、写”的立体交流,互动学习的语言学习新环境。
以学校使用的PEP英语教材为基础,实现多媒体网络技术与小学英语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就是将多媒体网络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英语教学中,以学习过程为载体,达到更好地利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来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的目的。我校利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革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积极创造有力条件,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
三、研究目标
本课题总的研究目标是:整合小学英语教学与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围绕英语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从而进行超容量,更直观,更快捷,更有效的进行英语教学,全面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有效教学目标。
1、探索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与小学英语课的课程整合。通过研究,探索出如何利用网络资源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和构建网络环境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小学英语教学与多媒体网络技术应用的有效整合的方法与途径。
2、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从而进行超容量,更直观,更快捷,更有效的进行英语教学。改善学生学习英语现状,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学生获取和学习英语知识的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3、提高教师的备课与上课效率,全面实现有效教学。
4、广泛积累资料,积极进行创新,多方位、多角度地进行小学英语教学改革,从而形成我校英语教学的特色。
四、研究对象
通过对网络资源的学习和培训,加强教师队伍的网络建设,以本校三至六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五、研究内容
1、开展学科内的调查,了解各位参与教师的教学风格,对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应用情况,学生对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使用的接受情况及意见建议,新的教材对网络技术应用的要求,讨论研究确定小学英语教学与多媒体及网络应用的模式方法,组织步骤等。
2、有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探索与研究。具体研究如何整合网络教学资源,优化英语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3、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与教师专业成长的探索与研究。通过研讨,制订学校英语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标准,探索培训模式。通过培训,让教师发掘、总结、撰写有关论文,形成优秀的教学案例和经验,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4、运用多媒体,可以扩大课堂信息容量,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5、在多媒体环境下,小学英语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6、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避免“人灌”到“机灌”,实现英语教学方式的真正改变。
六、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使用现代教育网络搜索,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获取所需要的文献资料。在平时经常注意积累和搜集各种文献资料,养成习惯,持之以恒。
2、行动研究法:重视英语教师本身素质的提高,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不断地反思,不断地完善。
3、实施研究法:教师利用学习的理论知识与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在课堂中自然的运用,将多媒体网络教学真正地运用到实处。
4、经验总结法:我们做此课题研究,要求教师积累英语课堂教学案例及时进行分析反思,及时进行经验总结,促进教师提高研究能力,努力做研究型的教师。
七、研究目标检测体系
1、跟进式评价
英语作为语言学习学科,要十分强调语言的积累和语言的实践运用,要加强“积累”和“表达”。从多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考察,例如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投入程度(课堂观摩);学生课外阅读(报刊、拓展阅读、上网等)的内容和数量;学生的课外听说活动(录音、演讲会、英语角、辩论赛等)的内容和数量等。还可以进行选择性考查、口试、开放式考试、表现性评价、成长记录袋等考试方法,激励学生进步。
2、阶段质量监测评价
学期或学年质量监测是重要的阶段性的水平评价,目的是通过检测,及时发现教和学中的问题,及时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控,使学生更好地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3、调查整改评价
组织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如对课件制作的意见和建议,改进的方法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实效。
八、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1——2012.4)
(1)从本校学生的实际出发,查阅资料,组建研究队伍,确定研究对象。结合本校的教学实际,了解存在的问题,制定可行性研究方案。
(2)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进行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应用培训。成果形式:调查报告及学习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5——2013.3)(1)召开专题研讨会,了解分析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
(2)积累英语课堂教学案例及时进行分析反思,及时进行经验总结,促进教师提高研究能力。利用公开课、观摩课、课堂教学案例等进行展示。
3、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3.4——2013.6)
针对实施阶段的情况,调整、完善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并及时收集数据,研究整理资料,总结归纳,撰写结题报告,举行研究交流活动。
九、预期研究成果
1、通过公开课、实验课和案例示范等形式,对学生和教师进行直观讲授,并撰写阶段研究总结。
2、整理资料,撰写结题报告,举行研究交流活动,撰写研究成果论文。
十、保障措施
1、组织教师收集一批课题研究学习资料,提供给课题组成员学习。
2、学校为教师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在全校形成浓厚的科研氛围,并通过教研与科研相结合的方式,使课题研究落在实处,并在全校范围内推广。
3、为保证本课题按计划正常地开展,使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课题组成员要定期进行研讨、交流(至少每月一次)。
4、研究时间:2012年1月――-2013年6月 历时一年半。
5、所在单位条件:我校建有多媒体网络教室3个,各教师办公室均配备多媒体上网计算机每人一台,为课题研究提供有力的设备保障。我校各项事业发展良好,目前,广大教师正携手共进,积极投入到本课题的研究中,争取达到预期的成果。
6、学校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确保实验正常进行。
十一、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课题组负责人:
孙 红 女 临沂湖南崖小学英语教研组长 中教一级 负责课题研究的全面工作
钱淑芳 女 临沂湖南崖小学英语教师 小教一级 负责课题研究的组织工作
课题组成员:
初淑珠 女 临沂湖南崖小学语文教师 小教一级 负责课题研究的的教育教学理论支持
孙运星 女 临沂湖南崖小学英语教师
小教一级
负责三、四年级课题实验工作
何龙之 男 临沂湖南崖小学英语教师 小学一级
负责五、六年级课题实验工作
闫珍珠 女 临沂湖南崖小学英语教师 小教一级 负责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
十二、参考文献
(1)专著:鲁子问。《英语教学论》。华东大学出版社。2010:268--280.(2)专著: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63--236.(3)国家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4)专著:王松美,林继玲。《英语教育与素质教育》。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