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写作成为学生放飞心灵的场所
让写作成为学生放飞心灵的场所
——小学作文教学之浅见
写作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生活方式,是促进自我发展的重要手段。小学生作文是运用书面语的综合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学生的习作水平基本代表他的语文能力。
作文本应顺其自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悉心体味,“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但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本来最富有个性的作文变成虚假的、机械的,应训练习。学生作文千人一面,缺乏童真童趣、真话真情。如何开掘学生的写作源泉,使学生做到作文“言之有物”,谈真话,抒真情。这里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留心生活 捕捉素材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就告诉我们作文的素材问题。生活是作文的源头,小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来自现实生活。如果学生生活丰富,接触的事物多,见识广,视野开阔,感受就会深刻,写起作文来就会左右逢源,触类旁通。
小学生的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多彩。在学校里,有多种多样的活动,如学习、文体、课余兴趣等活动;在家里,有生活、家务等各种形式活动;在社会上,正逢盛世,气象万千,繁荣的市场经济,奇异的家乡变化等,这些都充满着时代特色的新鲜材料,要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必须借于对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随时记录下来,因为作文教学不光培养学生的 写作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观察是说话的前提,是思维的基础,没有细致的观察,学生是不能把话说清楚,把文章写具体的。因此,老师要有目的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用自己的眼睛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用耳朵听取大众语言,听取生活中种种声响,用心去感受生活脉搏,训练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认识世界,从客观世界中摄取多种营养,不断充实,丰富知识,陶冶情操。这从根本上说,就是让学生捕捉素材,开启学生的写作源泉。
小学生“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智能发展还处于低级阶段,意志的内控力弱,我们要根据儿童的特点,先指导定向观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并创造性表达的欲望。要注意从学生实际出发,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如组织学生参加演讲比赛,鼓励学生写日记、读后感等,让他们在实践中尝到写作的乐趣。在班级中定期举行信息交流会,让学生将个人收集的材料、写的感受进行交流,以扩充活动效果,使每个个体都能获得全体的信息量,从而使他们感受到“处处留心皆文章”,写出了生活气息浓厚、描写细致、富有真实感的习作来。这时老师需要写下醒目赞语,当众宣读,表示赞赏,激发学生对留心观察的深层的兴趣,促进乐写不疲的内驱力。在此基础上,老师还要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广阔的生活天地,随时留心观察日常生活中有意义的、有趣的事物。学生一旦养成了随机留心观察的习惯,他们捕捉生活素材的能力就会不断增强,从而头脑里的材料也就越来越丰富,写作文时便会“文思泉涌、得心应手”。
二、学好语文 积累素材
语文教材选入的文章,文质兼美,典范性强,是我们用于指导学生写作的最好范文。老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课文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 析事物,表述思想的方法。要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广泛阅读,该背的课文要背诵如流,该记的内容要滚瓜烂熟,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美文”熏陶,体味谋篇布局,达到善于借鉴运用自如的目的。同时要把作文训练贯穿于日常教学活动中。要求学生随课堂积累优美词句。因为,要使文章精彩,首先是文章有优美的语言和词语。这些内容从哪里来呢?主要靠平时的积累。要求每个学生备有一个优美词句本,每学完一课,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摘抄在本子上,并互相交流,有些词语还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练习写话。这样日积月累使学生获益匪浅。
如教《翠鸟》一文后,我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从静态到动态,又从颜色到形体等描写翠鸟的外形,使学生认识到作者是这样抓住翠鸟羽毛鲜艳及形体玲珑这两个特点,细致观察,才能写得具体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教《小摄影师》、《我不会失信》等课文后,就要训练学生通过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心理活动的特点来描写表现刻画人物,反映人物的个性特征以及内心世界等。
总之,要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习作者观察方法,表达方式,积累词汇,积累素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课外阅读 扩充素材
广泛阅读是写好文章的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小学生语言积累明显不足,写起文章来,就难免“入不敷出”。因此为学生创造阅读条件,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但是单从课文中学习知识,积累素材,是远远不够的。老师除了要引导学生认真学习课文外,还要要求学生多读课外书籍、报刊、杂志,扩大知识面,充实写作材料。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向学生推荐一些童话、寓言、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科幻小说以及中外名作名篇的编写普及本等。
在阅读过程中,应该强调学生要自备笔记本,随时摘抄妙词佳句,精彩片段,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书是前人的经验、智慧的结晶。在不同作者的笔下,同一事物是千差万别、绚丽多彩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察世界的方法,自己的风格和语言。那些动人的画面,精彩的描绘,形象的比喻等优美词句、语段、表达方法都要取之精华的作文基本功。老师要引导学生将外物转化为内物,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为自己的文章增色生辉。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也是说多读是提高学生作文的基础。小学生活泼好动,真正让他坐上数分钟,读一篇长文章,他是没有耐心的。即使让他读作文范例,他往往也是蜻蜓点水式的读法,不深入了解文章的写作技巧。这就要求教师要与他们一起欣赏好作文。可根据不同内容的文章,采取不同的读法。写景的文章可读得山清水秀、心旷神怡,有一种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之感;记事的文章,可读得扣人心弦、如痴如醉;写人的文章,可读出欢蹦乱跳、活灵活现。让学生了解文章的精句妙段,并和自己一起去读,久而久之,学生对阅读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广泛的阅读,学生就能获取各种各样的知识,同时在不同的阅读方式中,使学生产生了语感,激发了灵感,有了语感和灵感,作文就成了水到渠成,自然流泻轻松的事,下笔才能洋洋洒洒。
四、勤动笔写 用好素材
有了素材,不等于就能写出好的文章。勤能补拙,练能生巧。素材丰富了,就要引导学生用好素材,提高写作水平。好文章是写出来的,但仅仅依靠作文 课堂上学生冥思苦想,“闭门造车”,肯定达不到理想效果。指导学生写日记,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写作训练方法,日记可以把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随时记下来,内容不拘,可长可短,非常灵活。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不仅能大大增加练笔的机会,而且能使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更加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当然,引导学生写日记,关键是激发兴趣,启发自觉,一般不宜把日记作为必须完成的作业来布置。要使日记成为学生生活上的乐事,让学生想写、爱写。这样学生不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练笔的热情就能经久不衰,习惯成自然了。学生习惯了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事物,并做到专心致志,开动脑筋,选择有意义的、感受深刻的记下来,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这样写作的素材也就丰富了,写作技巧也就会逐渐提高起来。到那时,无论写人、记事或写景的记叙文,都会有血有肉,生动具体。还可以坚持写读书笔记,这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开拓写作思路,提高认识事物,表达事物的能力,又是有效提高作文能力的捷径。总之,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勤写多练,在练中用好素材,同时也会促进学生不断积累素材,提高写作水平。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不光要教给学生写作方法,更重要的是教给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摄取写作材料,在名篇中吸收营养,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提高作文水平。
第二篇:让写作成为孩子放飞心灵的载体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让写作成为孩子放飞心灵的载体
—— 浅谈小学生作文教学的返璞归真
禹州市无梁镇杨寨小学 杨俊巧
2009年4月
让写作成为孩子放飞心灵的载体
------浅谈小学生作文教学的返璞归真
禹州市无梁镇杨寨小学
杨俊巧
写作是促进自我发展和与人交流的重要手段,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生活方式。小学生作文是运用书面语的综合过程,学生的习作水平基本代表他的语文能力。作文教学不光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观察是说话的前提,是思维的基础,没有细致的观察,学生是不能把话说清楚,把文章写具体的。毕业至今,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已经12年了,对作文教学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下面我主要从留心生活捕捉素材、学好语文积累素材、课外阅读扩充素材、勤动笔写用好素材四个方面来谈谈小学生作文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懂得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懂得勤能补拙,练能生巧。学会从生活中获取写作的素材,从平时的学习中积累素材,让学生有兴趣去写,有话可写,让写作成为小学生的乐事。要让学生会写、爱写,从而开发学生的写作源泉,能用他手中的笔描绘他们多彩的生活。
作文本应顺其自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悉心体味,但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本来最富有个性的作文变成虚假的、机械的应训练习,学生作文千人一面,缺乏童真童趣、真话真情。小学作文教学在理论和实践上出现了一些错位现象,主要表现为:作文要求文学化、作文内容虚假化、作文形式单一化、作文指导程式化。那么,如何开掘学生的写作源泉,使学生做到作文“言之有物”,谈真话,抒真情,从而达到作文教学的返璞归真。这里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留心身边生活 捕捉写作素材
“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叶圣陶)。这就告诉我们作文的素材问题。生活是作文的源头,小学生 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来自现实生活。如果学生生活丰富,接触的事物多,见识广,视野开阔,感受就会深刻,写起作文来就会左右逢源,触类旁通。
小学生的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多彩。在学校里,有多种多样的活动,如学习、文体、课余兴趣等活动;在家里,有生活、家务等各种形式活动;在社会上,正逢盛世,气象万千,繁荣的市场经济,奇异的家乡变化等,这些都充满着时代特色的新鲜材料,要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必须借于对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随时记录下来,因为作文教学不光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观察是说话的前提,是思维的基础,没有细致的观察,学生是不能把话说清楚,把文章写具体的。因此,老师要有目的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用自己的眼睛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用耳朵听取大众语言,听取生活中种种声响,用心去感受生活脉搏,训练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认识世界,从客观世界中摄取多种营养,不断充实,丰富知识,陶冶情操。这从根本上说,就是让学生捕捉素材,开启学生的写作源泉。
小学生“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智能发展还处于低级阶段,意志的内控力弱,我们要根据儿童的特点,先指导定向观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并创造性表达的欲望。要注意从学生实际出发,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如组织学生参加演讲比赛,鼓励学生写日记、读后感等,让他们在实践中尝到写作的乐趣。在班级中定期举行信息交流会,让学生将个人收集的材料、写的感受进行交流,以扩充活动效果,使每个个体都能获得全体的信息量,从而使他们感受到“处处留心皆文章”,写出了生活气息浓厚、描写细致、富有真实感的习作来。这时老师需要写下醒目赞语,当众宣读,表示赞赏,激发学生对留心观察 的深层的兴趣,促进乐写不疲的内驱力。在此基础上,老师还要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广阔的生活天地,随时留心观察日常生活中有意义的、有趣的事物。学生一旦养成了随机留心观察的习惯,他们捕捉生活素材的能力就会不断增强,从而头脑里的材料也就越来越丰富,写作文时便会文思泉涌、得心应手。
二、学好课内作品 积累写作素材
语文教材选入的文章,文质兼美,典范性强,是我们用于指导学生写作的最好范文。老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课文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述思想的方法。要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广泛阅读,该背的课文要背诵如流,该记的内容要滚瓜烂熟,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美文”熏陶,体味谋篇布局,达到善于借鉴运用自如的目的。同时要把作文训练贯穿于日常教学活动中。要求学生随课堂积累优美词句。因为,要使文章精彩,首先是文章有优美的语言和词语。这些内容从哪里来呢?主要靠平时的积累。要求每个学生备有一个优美词句本,每学完一课,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摘抄在本子上,并互相交流,有些词语还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练习写话。这样日积月累使学生获益匪浅。
再教完《翠鸟》一课后,我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从静态到动态,又从颜色到形体等描写翠鸟的外形,让学生认识到作者是这样抓住翠鸟羽毛鲜艳及形体玲珑这两个特点,细致观察,才能写得生动可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教《我不会失信》、《草船借箭》、《凡卡》、《詹天佑》等课文后,就要训练学生通过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心理活动的特点来描写表现刻画人物,反映人物的个性特征以及内心世界等。
总之,要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习作者观察方法,表达方式,积累词汇,积 累素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加大课外阅读 扩充写作素材
广泛大量阅读是写好文章的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小学生语言积累明显不足,写起文章来,就难免“入不敷出”。因此为学生创造阅读条件,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但是单从课文中学习知识,积累素材,是远远不够的。老师除了要引导学生认真学习课文外,还要要求学生多读课外书籍、报刊、杂志,扩大知识面,充实写作材料。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向学生推荐一些童话、寓言、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科幻小说以及中外名作名篇的编写普及本等。
在阅读过程中,应该强调学生要自备笔记本,随时摘抄妙词佳句,精彩片段,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书是前人的经验、智慧的结晶。在不同作者的笔下,同一事物是千差万别、绚丽多彩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察世界的方法,自己的风格和语言。那些动人的画面,精彩的描绘,形象的比喻等优美词句、语段、表达方法都要取之精华的作文基本功。老师要引导学生将外物转化为内物,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为自己的文章增色生辉。
古人崇尚“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也是说多读是提高学生作文的基础。小学生活泼好动,真正让他坐上数分钟,读一篇长文章,他是没有耐心的。即使让他读作文范例,他往往也是蜻蜓点水式的读法,不深入了解文章的写作技巧。这就要求教师要与他们一起欣赏好作文。可根据不同内容的文章,采取不同的读法。写景的文章可读得山清水秀、心旷神怡,有一种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之感;记事的文章,可读得扣人心弦、如痴如醉;写人的文章,可读出欢蹦乱跳、活灵活现。让学生了解文章的精句妙段,并和自己一起去读,久而久之,学生对 阅读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广泛的阅读,学生就能获取各种各样的知识,同时在不同的阅读方式中,使学生产生了语感,激发了灵感,有了语感和灵感,作文就成了水到渠成,自然流泻轻松的事,下笔才能洋洋洒洒。
四、保证勤写多练 用好写作素材
有了素材,不等于就能写出好的文章。勤能补拙,练能生巧。素材丰富了,就要引导学生用好素材,提高写作水平。好文章是写出来的,但仅仅依靠作文课堂上学生冥思苦想,“闭门造车”,肯定达不到理想效果。指导学生写日记,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写作训练方法,日记可以把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随时记下来,内容不拘,可长可短,非常灵活。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不仅能大大增加练笔的机会,而且能使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更加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当然,引导学生写日记,关键是激发兴趣,启发自觉,一般不宜把日记作为必须完成的作业来布置。要使日记成为学生生活上的乐事,让学生想写、爱写。这样学生不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练笔的热情就能经久不衰,习惯成自然了。学生习惯了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事物,并做到专心致志,开动脑筋,选择有意义的、感受深刻的记下来,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这样写作的素材也就丰富了,写作技巧也就会逐渐提高起来。到那时,无论写人、记事或写景的记叙文,都会有血有肉,生动具体。还可以坚持写读书笔记,这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开拓写作思路,提高认识事物,表达事物的能力,又是有效提高作文能力的捷径。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不光要教给学生写作方法,更重要的是教给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摄取写作材料,在名篇中吸收营养,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提高作文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作文教学的返璞归真,才能真正让写作成为孩子放风格 Hgduysujr6 6
第三篇: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放飞心灵-自主发展乐园论文(最终版)
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放飞心灵自主发展的乐园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课堂又是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重要阵地,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就必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引导在学生在实践中主动的学习,鼓励他们去进行自我体验,珍视他们的独特感受与理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的形式,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主体发展的空间,彰显自己的个性。我们要千方百计地营建学生广阔多样的自主学习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发展,让每一堂课都能焕发生命的活力。
一、注重激趣,唤起主动学习的激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的确,老师把知识告诉学生,学生把老师讲的知识听好记好,这样,以单纯告诉的方式进行教学,如何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呢?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生的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动机。如在《 绿色蝈蝈 》一课的教学中,我布置学生在预习中根据课文内容提三个以上的问题。同学们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每人在预习本上写了二至三个问题,虽然提的水平不高,但通过这个环节基本上能画出重点词句,寻找出不理解之处,并能大胆质疑,甚至可以提出对知识本身的怀疑,这就能使学生产生查阅的动力,争论的欲
望,获胜的信心。在基本疏通了课文内容后,我再给他们一定的时间将课文中的难点或疑点集中起来,仔细地研读和讨论,这时候的问题已经可以凸现课文内容的特点、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了,同学们也因此更深刻地了解了文章的内涵,走近了作者,有的赞叹法布尔对世界的杰出贡献;有的敬仰他为了专心于昆虫的研究。而我则根据教学目标,筛选出最主要的问题,让学生以四人为一组开展讨论,找依据回答问题,课堂教学中把学生推向主动位置,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得到了极好的锻炼。这样就可以使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进入语文课堂理想的境界,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创设情景,调动学生唱响主角的积极性
“创设情景”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创设情景,是指在教学时教师围绕语文新课程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提供一种具体的生活情景,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感受,使学生乐学、学好所采取的一种教学手段。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时,应尽量从生活、实践中发掘,一开始就能吸引住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促进他们探究行为的积极性、主动性。一句隽永精警的名言,一首流传千古的古诗,一则简短而寓意深刻的寓言,甚至一片随风而落的秋叶,都能成为语文教师手中的道具。具体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声、形、色等形象多方面多角度地吸引学生,创设学习情景,调动自主探究学习积极性,是学生对课文有理解,对生活有感悟,在字里行间读出作品中的喜怒哀乐悲苦酸甜,加深学生对生活的认识。例如在学习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一课时,教师一边播放星空的画面,一边导入:“同学们,仰望如此迷人的星空,听着如此优美的乐曲,我想,画家一定会拿起画笔将它定格在画布上;作家一定会灵感喷薄而出,用语言将它定格在方寸之间,那么,我们在座的同学,你想到了什么?” 同学们会联想到星星像眼睛,像荧火虫,像钻石,像泪珠,像烟火,像一个个美好的心愿。然后教师引出我国一位著名的诗人仰望星空,写下了一首名诗,让我们一起闭着眼睛听配乐朗诵诗歌,通过录音来领略一下诗人遥望星空,用想象和联想创设的一幅世外仙境。并让学生尝试用“我仿佛看到了的画面”说说自己的听课文录音后的感受。这样通过创设具体情景,唤醒孩子们类似的生活体验来导入新课,大大地激发了学生无限的遐想和探究的兴趣,学生产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是自然而然的了。学生就能感悟到全诗展现了一副美丽、富庶、自由、幸福、美满的理想生活画卷。大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中获得一种成功的体验——学习原来如此快乐。
三、为学生创设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需要自由活动的时间,就像健康需要空气一样。学生的头脑不是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责任就是点燃火把,让它燃烧。教师不是做学生思维的保姆,要让知识成为学生思维果实。教师要善于组织开放式教学,课堂上放开手脚,让学生自主地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他们有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体验学习的快乐,感受成功的喜悦,得到创造性的发展。
在教学何其芳的诗歌《秋天》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在理解了诗歌所蕴涵的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氛围后,再进一步鉴赏和比较鉴赏这首诗,提出以下自主探究的思考范围: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些句子?为什么?你观赏到秋天的景象是怎样的?你印象中的秋景与这首诗是否一样?你能不能也以秋天为题写一首
诗?把你找到的秋天的诗歌与课文进行比较。每个同学可以用自己的方式独立或合作完成任务。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秋天美景的同学,可以说一说,讲一讲;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自己眼中秋天的美景;喜欢搜集资料的同学,可以交流课前查找有关秋天的图片资料;喜欢朗读的同学,可以尽情地读一读。还可以比较其他诗人写的不同风格秋天的诗歌。学生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收获。有语言绘声绘色描绘的,有用画的方式画出图画,有同学到前面表演秋天这个季节的感受,也有同学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外收集的精美图片和资料。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学习方式,每个学生的认知风格也不一样。教师给了学生学习方法各方面的自由选择,这是尊重学生认知风格和学习方式的体现,为自主探究学习创造了条件,同时也张扬了学生的学习个性。
让课堂成为学生彰显个性、自主发展的自由空间,关键要教师树立大语文教学观,确立主体发展意识,相信每一个学生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力。我相信,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不断探索创新,我们的语文课堂一定会大方异彩。
第四篇:让学生成为写作的主人
让学生真正成为写作的主人
【内容提要】: 长期以来,学生的写作水平低、语文成绩很难提高已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我们的作文教学存在问题。要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一要加强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二要让他们成为写作的主人,倡导自由作文,三要鼓励学生张扬个性。
【关键字】:作文教学素材积累 倡导自由作文 张扬个性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学生也最头痛写作文,每当要写作文时,不要么是没素材写,要么就是千篇一律,写老师不是深夜批改作业,就是背生病的同学上医院,再不就是语重心长一番话说得“我”幡然醒悟;写好人好事,不是乘车让座,就是拾金不昧,再不就是扶老太太过马路„„这种千人一面,千部一腔,实在是对创新能力的扼杀。
清人赵翼有诗云:“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①诗中对李杜文章的评价是否正确,我们不去评价,但提出的诗歌要“新鲜”的主张,我很赞同。反观我们小学作文教学,我认为,当务之急是,一是要加强学生的素材积累,二是要学生写作由模仿性向创新性转型,确立学生的作文训练的主动地位,充分发展学生的写作个性和创新才能。
一、加强写作素材的积累。
学生写作时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无话可说,不知道从何写起。俗话说得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的“粮草”和“米”又是什么呢?写作素材是也。由此可见发现、感知和捕捉写作素材乃是作文不可少的前提。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认为有以下五个途径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1、教会学生运用观察手段积累写作素材。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主要途径,是从事任何工作都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能力,尤其对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起到举重轻重的作用。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时,首先教师应教给学生观察方法、顺序,使他们学会有条理地观察事物。其次,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的重点、目的。重点的要让学生仔细观察,次要的、跟观察的事情无关紧要的都不必多说。另外,还要经常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景和物,及时捕捉新鲜的有意义的目标。第三,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只有仔细观察,才能看细,看得全面,才能积累素材。
2、深入生活,扩大视野,加强记忆,让学生主动地从实际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
多读、熟读,广记这是积累写作素材的有效方法。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既是事实,也是法则。教师要引导学生们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让他们在更大范围的实践中,学会全方位地接受信息并养成认真思考的品质和习惯。所以,我们要解放学生,到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去放飞“小鸟”,充分利用多种感觉器官对事物进行全方位的感触,让学
生多问几个“为什么”。没有记忆,一切都是空话,在积累写作素材时,除了要观察体验外,更为重要的是形成记忆。为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如:可以让学生摘录好词佳句、优美片段等。对于学生摘抄的内容,教师可采取点名背诵、同组互背等方式,让学生摘抄的内容牢固地储存到记忆的仓库里。当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经常谈读书体会,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得到感受。
3、积极开展活动,拓展学生生活的空间,让学生在第二课堂中积累素材。
教师要紧扣教材,经常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活动,如小饲养、小采拣、小制作、踏青、放风筝、野炊、跳绳、拔河、田径赛、球赛、故事演讲会,有教育意义的专题会及各种有趣的活动等等。教师指导学生活动应常“换”常“新”,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活动“情有独钟”。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喜欢的魅力在于不断更新”吧!在活动中多观察,教师一定要现场指导,先让学生说观察到的事物,然后纠正其观察的不足及语言组织的不足,使学生及时、准确、生动地把观察到的事物“翻译”成语言,使他们养成仔细观察、捕捉观察素材、认真思考的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积累素材的能力。其次是多动,课堂上教师如能让学生“动”起来,让他们自编自演课本剧,多练习口语交际等让他们学会说恰当的话,也是积累写作素材的一条途径。
4、启发学生思维,大胆想象,让他们在联想中积累写作素材。没有联想就没有创造,没有联想就没有创新。因此,教师在指导
学生进行观察时,应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进行积极地思维,展开丰富的联想,从而在脑海中生成种种画面。学生在习作中的想象分为细节想象和组合想象。细节想象,就是根据一定的生活环境,在头脑中对特定事物所进行的细致描绘;组合想象,就是根据多种事物的表象塑造自己头脑中对特点事物所产生的形象。如看图作文、扩写、缩写、想象描绘都是学生把自己的愿望和理解加以具体化的一个思维过程。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对事物的再思考。学生对熟知的事件往往觉得无法入手。这时,教师应充分启发学生,引出他们的记忆资料,把内存信息转化为语言。例如写《钓鱼》为题的文章,教师如能逐一提示就更好。钓鱼前,你和谁钓鱼?你做了哪些工作?到了河边你做什么?别人在干什么?你下钓之前要做什么?下钩后出现了什么现象?钓鱼时你心里怎样想的„„通过这些问题的思考,他们在脑海中就会有许多的感性材料,在写作时才感到言之有物。
5、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从而积累写作素材。
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对周围生活的敏锐观察力,而且学生能迅速地用语言文字表达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而且从日记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家庭情况一一得到反映。对学生而言,日记成了他们吐露心声的朋友。学生通过写日记,懂得了更加细心地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和人,他们的思想在写日记的过程中得到良好的自我锤炼。对生活、身边的人、周围的事物产生了更多的理解和关爱。日积月累,学生在写日记的过程中就积累了素材。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生活
中处处存在动人之处”。对学生而言,作文素材俯首可拾,很多就在学生身边。只要我们鼓励学生用心观察,勤于思考,注意积累,再加上教师适当的指导,学生那种“腹中空空,无话可说”,的局面就会得到改善。学生的写作水平也会得到一定的提高。
二、倡导自由作文
很多老师都喜欢让学生按自己的统一要求作文,我以前也是如此。认为这样利于批改,便于评讲,能更好的发现学生的问题,也可以使作文教学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但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这样做对学生是不公平的,也不符合写作的基本规律。从我们自己的写作体会看,要按照一个比较狭隘的固定的要求作文,如果不是凑巧这一方面恰好有所积累,要写出好的文章是不容易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学生的情况各不一样,我们有什么理由要求他们写自己并不想写的文章呢?当然,也许有的教师会说,考试都是统一要求的作文啊。不错,考试作文总有一个统一的要求,但是我们必须要弄清楚考试作文与平时作文的区别。我个人认为:考试作文的目的是为了测量学生的作文水平和写作能力,而平时作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和写作能力。考试作文是看结果,平时作文是重过程。如果学生根本不想写,无法写,又怎么能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呢?因此,保证学生的写作自由,倡导自由作文是非常必要也是十分有意义的。
三、鼓励学生张扬个性
在作文评价上,我们切从不可用统一刻板的标准去衡量学生,更不应以自己的喜好为尺度去评价,而是要在考虑写作基本要求的基础
上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灵活的评价尺度,尊重学生的写作个性,更为看重学生的自我表现。文章是表达思想感情最重要的方法和途径。能够恰倒好处的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能把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说清楚,就应该是好文章;能表达一种不同一般的思想认识或独特的生活体验,则更为优秀。一些优秀作文无不是这一类作文的典型代表。有些个性鲜明,不同一般的作文,即使那样的风格我们并不特别喜欢,但我们也应充分给予鼓励,并给予高分。当然,我们在改作文试卷时也可能会因此遇到一些尴尬,因为这些同学的作文,换了一个教师批改就有可能得很低的分数,而且大多数可能会在考试的时候,但我认为我们至今仍然要坚持在作文训练中重视自我表现,轻视统一标准的做法。这样做的意义不仅仅是可以培养学生写作的个性,而且对学生人格的养成也很有好处。
当然,作文不是一蹴而就的,出新更是不太容易,但我们需要从平日就锻炼学生的捕捉力,洞察力,用心生活,感悟生活。善于在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中,对名篇佳作含英咀华,揣摩品味。不禁想起宋人张载的《咏芭蕉》:“芭蕉心尽展新枝,新卷新心暗已随。愿学新人养新德,旋随新叶长新知。” ②愿以此与语文老师共勉,增添新知,与时俱进,为作文教学的灿烂明天而奋斗!
【参考文献】:
①选自《名家》陕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70页②选自《张载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45页
第五篇:放飞心灵 让快乐飞舞(推荐)
幸福路小学心理健康月团体心理素质户外拓展活动
——放飞心灵,让快乐飞舞
一、热身游戏:(自选):
(一)、游戏“桃花朵朵开”
1、活动目的:破冰,增加团体凝聚力。
2、活动方法:
教师:“桃花朵朵开!”学生集体:“桃花几朵开?!”教师:“桃花3朵开!” 学生立刻三人抱在一起,当然,不一定是3,教师喊几都可以。听教师一声哨音,学生就不许在跑动了,没有找到“组织”的,以及“组织”中人数不对的,“奖励”5个蹲起。要求学生一定要声音洪亮,整齐一致,如果没有达到要求,教师可以多喊几遍“桃花朵朵开!”
(二)、按摩操(互帮互助)
1、活动目的:放松身心,消除疲劳,调节气氛。体会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境界。
2、活动方法:
全体起立,双手放在前面一位伙伴的肩上,主持人喊节操(一二三四,二二三四,三二三四,四二三四),第一节:揉肩;第二节:捏耳垂;第三节:按太阳穴,顺时针,逆时针;第四节:十指垂头,轻揉垂头;第五节:捶肩,由左往右,由右往左;第六节:捶背,由上往下,由下往上,由下往上,在她的小腰上掐一下。。)
(三)、口香糖
1、活动目的:帮助大家打破自身的舒适区,激发活力,调节气氛,增进彼此的亲密感。
2、活动方法:
游戏开始时,请所有人一起问老师:口香糖,粘什么?老师发令:口香糖,粘肩膀。则所有人必须迅速找到另外一个人,二人的肩膀粘在一起。如果有剩下的人,则表演节目。然后大家继续问,老师继续发令。如:粘鼻子,粘耳朵,粘后背,粘前额,粘臀部,粘肚皮,粘手掌,粘脚掌,粘膝盖,粘小腿,粘大腿,粘脸颊„„
二、主题游戏:(自选)
(一)、坐地起身
1、活动目的:了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增强团队成员的归属感,激发学生的奋斗精神。
2、活动场所:空地
3、活动时间:35分钟
4、道具准备:无
5、活动方法:
1)将学员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在5人以上为佳。
2)每组先派出两名学员,背靠背坐在地上。
3)两人双臂相互交叉,合力使双方一同站起。
4)以此类推,每组每次增加一人,如果尝试失败需再来一次,直到成功才可再加一人。
5)培训者在旁观看,选出人数最多且用时最少的一组为优胜。
6、分享:
1)你能仅靠一个人的力量就完成起立的动作吗?
2)如果参加游戏的队员能够保持动作协调一致,这个任务是不是更容易完成?为什么?
3)你们是否想过一些办法来保证队员之间动作协调一致?
7、活动总结
1)别看这个游戏简单,但是依靠一个人或几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的。因为在这个游戏中,大家组成了一个整体,需要全力配合才可能达到目标。它可以帮助学员体会团队相互激励的含义,帮助他们培养团队精神。
2)另外,这个游戏还考验每个小组的领导者,看他怎么指挥和调动队员。因为这个游戏不但需要大家通力合作,还需要每个参与者的密切配合。如果步调不一致,大家的力气再大也不可能顺利完成。这种情况下,作为小组的领导者,应该想一些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可以让大家以他马首是瞻,跟随他的动作;更有效的就是想出一个口号,既可以鼓舞士气又能统一大家的节奏。
3)无论队员还是领导者都应该明白,任何一个人的不配合都会对小组的行动产生负面效果。因此,培训者应注意,在游戏结束后,要帮助完成效果不好的小组找出原因。帮助他们树立团队意识,引导他们总结自己的失误。这对学生的素质提高有很大帮助。
(二)众志成城
1、活动目的:
(1)共同体验——团队之间只有相互支持、彼此奉献才能获得成功,才能完成本以为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2)进一步强化同学相互之间的信任。
(3)以开放的心态相互了解,通过身体接触打破沟通障碍。
(4)创造轻松愉快的班级气氛。
2、活动场所:空地
3、活动时间:35分钟
4、道具准备:无
5、活动方法:
(1)、将男女生分成性别不同的两个大组。
(2)、第一次游戏:
1)全班所有女同学围成一个大圆。
2)在不借助椅子的前提下,全部坐下来(不接触地面)。
3)前面的同学坐在后面同学的腿上。
4)请保证你这样坐着就像是坐在一把椅子上。
5)鼓励所有女同学坚持,老师负责计时。
(3)、第二次游戏:
1)全班所有男同学围成一个大圆。
2)在不借助椅子的前提下,全部坐下来(不接触地面)。
3)前面的同学坐在后面同学的腿上。
4)请保证你这样坐着就像是坐在一把椅子上。
5)鼓励所有男同学坚持,老师负责计时。
(4)、第三次游戏:
1)全班所有同学围成一个大圆。
2)在不借助椅子的前提下,全部坐下来(不接触地面)。
3)前面的同学坐在后面同学的腿上。
4)请保证你这样坐着就像是坐在一把椅子上。
5)鼓励所有同学坚持,老师负责计时。
6、对比每次坚持时间的差异,引导学生进行活动分享。
(三)心有千千结
1、活动目的:让参与者从游戏中体会到协作的重要性,增强团队成员的归属感,激发学生的奋斗精神,认识到合作与奉献对整个团队的成功的促进作用。
2、活动场所:空地
3、活动时间:35分钟
4、道具准备:无
5、活动方法:
(1)、把全班分为三组,三组同学手拉手围成圆圈,并记住自己的左手和右手边分别拉的是谁,“一定要记住,你左手拉的是谁的右手,右手拉的是谁的左手,不能记错”
(2)、记住后,闭眼(轻柔的音乐响起),当听到主持人说放手时,大家立刻放手,并在一定范围内走动,要求是走得越乱越好,再当听到主持人说“停”时,大家都立住不动,迅速找到原来左、右手所牵的那两个同学,还是左手牵原来那个同学的右手,右手牵右边同学的左手
(3)、当手牵住后,在不能松手的前提下,恢复到起初的完整的圆圈。
4、再把整个班级合起来围成一个大圆,按照之前的方法解结.注:当遇到难以解开的结时,主持人要鼓励小组成员不要放弃,一定可以解开结的!前提是不能松手
6、活动分享:
(1)、生活中是不是会碰到很多结,举个例子?有没有心结?
(2)、大家是通过什么方式解开这个结的?有什么体验?
(3)、这个游戏可以体现什么,有什么收获?
(四)、同舟共济
1、活动目的(1)、培养学生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鼓励与支持。
(2)、培养学生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对团队精神的理解与感悟。
2、活动时间:大约需要20分钟。
3、活动道具:厚报纸或汽车备用轮胎若干只(内外胎均可)。
4、活动场地:室内、室外均可,以室外更合适。
5、活动方法:
(1)根据现场有的轮胎数把全体学生分成若干个竞争小组,每组人数要多于16人。
(2)给每个组10分钟的练习时间,等练习结束后,进行全班演示。
(3)将一只汽车备用轮胎放在空地的中央,看哪个组站到汽车轮胎上的人最多,时间最长。
(4)交流:小组成员是怎样达到动作一致,出色完成任务的?好主意是怎样产生的?
6、注意事项
1.主持人事先要估计出一只汽车轮胎上能站上去的极限人数,小组人数不要少于这个数。
2.游戏过程要注意安全,防止学生从轮胎上滑落。
3.合理的做法是先选出两个人作为重心,其余的人上去时要注意保持轮胎的平衡,当轮胎表面站不下时,通过背、挂、拉等保持平衡的手段,增加上轮胎的人数。
7、活动分享:
(五)、十人九足行:
1、活动目的: “十人九足”项目体现的是团队队员之间的配合和信任,本游戏主要为锻炼大家的团队合作能力及协调能力
2、活动场所:空地
3、活动时间:35分钟
4、道具准备:布绳数根
5、活动方法:
分组,每组8——12人,排成一横排,相邻的人把腿系在一起,一起跑向终点,用时最短的胜出。分成三组进行比赛,抽签决定比赛次序。
6、活动分享:
1)小组成员是怎样达到动作一致的,出色完成任务的?
2)怎样把这个游戏的意义运用到生活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