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稿)新课程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师培训的思考

时间:2019-05-12 23:29: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2稿)新课程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师培训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2稿)新课程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师培训的思考》。

第一篇:(第2稿)新课程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师培训的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加强中学体育教师培训的思考

摘 要:新课程改革给中学体育教育教学带来了全新的理念,也给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本文立足新课程背景下加强中学体育教师培训必要性和体育教师教学及培训现状分析,剖析了目前中学体育教师教育教学和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体育教师培训的基本要求、培训形式和培训的重点内容与措施。

关键词:新课程;中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培训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新课程目标给中学的体育教学活动带来了全新理念,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标准和要求。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下的中学体育教师培训工作受到广泛重视和关注,特别是随着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贯彻与实施,加强中学体育教师培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体育教学质量,对提高广大中学生的健康水平具有特别的意义。

一、新课程背景下加强中学体育教师培训的必要性

新课标的贯彻实施,意味着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和体育教学新理念,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需求,以适应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改革。为适应新体育课程的改革,就要接受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培训。新的形势下,体育教师应该掌握的不单单是专业知识丰富,还应该有边缘学科的必备知识。体育与健康的新标准给体育教学及其改革带来新的刺激和动力,给体育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改革带来更大的空间,要求体育教师必须改变传统体育教学内容单

一、学生产生精神疲劳和厌倦情绪的境况,要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选择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良好的情绪环境下活动,创设良好的教学心理环境。显然,目前的体育教师素质状况难以满足这些新要求。

加强中学体育教师培训在新形势下具有全新的意义。对体育教师的培训既有助于青年教师的培养,使他们在师德、教学、综合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而且有利于校本教材的研发工作,合理利用体育的校本资源,同时,通过培训还有利于教师间的业务交流,以达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关系到学校的办学方向和教学目标能否得到顺利贯彻实施的关键环节,通过培训,使中学体育教师加深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通过培训后的教师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达到提高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目的。

二、中学体育教师教学及培训现状分析

(一)中学体育教师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体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学体育教学的新理念、新教学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体育教师尝试并认同,在新的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性和学习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了显著提高,尤其技术教学时学生能主动听、主动练,且乐此不疲。同时,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新意识得到了有效调动。但同时体育教师存在问题也多有凸显:

一是教师角色彰显与职责的缺位。旧的传统教学模式和思想根深蒂固,教师还没有对新课程改革从内容到形式彻底吃透,教师职责出现缺位和“四多四少”现象,即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社会责任多忽视学生个体需要少;强调教师地位多忽视师生合作少;强调教师教学能力多忽视育人的职业责任少;强调劳动的传递性多忽视教与学的创造性少。

二是对新课改存有疑虑与片面认识。部分体育教师片面认识新课改精神,认为课程改革只是课堂活跃、完善教学内容的“换汤不换药”的教学方法的变化而已,对新课改的理念与价值认识模糊,对新课改的效果持有怀疑态度,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单方面修正教学方法,忽视整体提高学生素质的提高,忽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三是轻理论修养重技能演示。一些体育教师只满足自己的教学技能与演示,忽略理论的学习与提高,不愿意参加课改培训,只停顿在现有的水平,自诩“一刀鲜吃遍天”, 不重视教学水平的提高,用自己早年的 “一技之长”多年不变,难以与新课改的精神相匹配,甚至与“课程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想脱离,无法满足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开展教学活动。

四是自卑与忽略自己的价值存在。有些体育教师总感觉在学校的“底气”不足,“地位”不高,把自己的职责和任务定位于学生在中考或高考过关或合格,没有从健康第一、培养学生自我全面发展的角度定位自己的职责。

(二)中学体育教师培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根据课程改革需要不断加强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一是培训保障有力,不同程度构建了培训组织体系,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案,精心挑选有较强针对性地培训内容。二是培训师资强干,有的地方选配的讲课教师包括邀请国家课标核心组的成员、省以及大市教研室的教研员、中学一线的高级以上教师、以及高校的教授、博士等。三是形式多样,培训方式的具有开放性、多样性、参与性和研究性。但同时发现目前体育教师的培训还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校本培训问题更加突出,难以收到培训实效。具体表现在: 一是可操作性较差。不管是“内培”还是“外培”,普遍存在着只注重新课改理论和理念的学习与提高,缺乏针对“三位一体”教学目标的操作性强的实践环节的传授,受培教师培训结束仍感到一头雾水,难以收到培训效果。

二是培训形式单调。大多数体育教师的专业培训主要采取试用期培训、职务培训、基本功培训、骨干培训四种培训形式。第一种培训主要在本校内或校外进修模式进行,后三种培训主要靠本省或市内的教师进修学院、教育学院或地方教育培训机构进行,培训过程更多是在教室里传授理论专业知识。单调的培训形式无法达到学习知识与提高动手能力的目的。

三是培训管理薄弱。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难以形成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教学活动,没有有的放矢的针对教师的薄弱环节开展培训,也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往往只注重形式。有的教师只是报名,并没有参加培训听课,照样拿到培训结业证。有的通过发放信函邀请教师自愿参加培训活动,有的培训活动其实就是为了赚钱。培训活动流于形式,是在“走过场”,对培训没有做到有效的管理。

三、中学体育教师培训的模式与措施 1.中学体育教师的培训要求

一是系统性培训要求。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应构建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与其他专科的业务培训一视同仁,建立健全机构、设施。二是时代性与开放性的培训要求。在培训中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倡导新理念,传授新知识,介绍新经验。三是因地制宜的培训要求。要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做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结合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年级的教学要求来进行,增强有效性。四是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培训要求。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既要坚持理论学习,又要进行实践操作,理论联系实践。同时,培训教材的编写要有科学性、前瞻性,要实用、高效的提高体育教师基本素养和教研能力。

2.中学体育教师的培训形式

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可采用校本培训、集中培训和现代远程培训三种形式来进行。考虑到具体情况,本人认为最好以校本培训为重点,现代远程培训为基础,集中培训为辅助,三种培训形式合理搭配,做到科学协调。每种培训形式都要明确培训目标、内容、任务及方法等,注重培训的目的性、针对性、有效性,以提高教师的体育教学能力为培训重点,以培养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为主要培训目的,循序渐进、教学相长。

3.中学体育教师的培训重点与措施

体育教师的培训重点应该围绕满足新课改教学目标的各种能力培训来展开,具体包括:(1)体育教师的设计能力培训。体育课程设计是教学工作的关键环节,提高体育教师的设计能力培训成了整个培训工作的重点环节。该环节的培训工作包括:一是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分析能力,通过培训使教师能够全面了解学生个体的体育知识、运动技能、体育经验、心理状况和体育学习态度,便于强化针对性、个性化教学;二是对教材的研究定位能力,教师能够根据体育课程标准,依据各部分体育教材的不同属性和特点,分析体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明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结合教学任务,确定学生应学习的新知识、新技术动作和相关技能; 三是对教学计划的制定撰写能力,教师在全面了解学生状况和学习内容的基础上,能够做出系统化的构想与谋划,对教学内容作出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及练习方式的选择,最终形成教学计划。

(2)体育教师的研究能力培训。研究能力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发现和解决教学问题的关键因素。该环节的培训工作包括:一是信息处理能力,教师要搜集教学过程中“一手”资料和通过网络、图书、学术期刊等搜集“二手”参考资料,提高吸收前沿研究成果,借鉴他人成功经验的能力;二是科学研究能力,在资料搜集基础上要不断开展教学课题研究,撰写有关教学论文、调查及研究报告等教学研究活动,提高独立进行体育教学研究的能力;三是联系实际能力,要把研究成果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提高教师的反思研究运用能力,达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目的。

(3)体育教师的指导能力培训。教师的指导能力是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核心环节。该环节的培训工作包括:一是运动技能规律的认知能力,体育教师通过培训提高了关于运动技能的形成、运动负荷变化与控制、体育知识学习与运动认知、体育学习集体形成与变化、体验运动乐趣等教学规律的掌握,为更好地指导教学奠定基础;二是运动技能规律的运用能力,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来源于教师在动机、过程、内容、方法等方面的积极引导,要把培训中掌握的体育运动规律运用于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环境,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等方面上来;三是教学实践过程的掌控能力,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练习,及时发现学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核问题,并给与及时纠正,要具备掌控预防与纠正学生错误动作等方面的能力。

(4)体育教师的反思能力培训。体育教师的反思能力是总结教学工作,发现教学不足,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该环节的培训包括:一是提高感知觉能力,提高教师的感知觉能力,主要从视觉、听觉、触摸觉、味觉、嗅觉、语言听觉和语言动觉、空间与时间知觉和机体觉等方面进行训练,通过日记、录像和交流等途径来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进而在教学过程中转向对学生这些能力的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二是提高自我分析能力,主要是通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和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地反思,找出经验和不足,同时,教师也能及时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仪表教态、教学讲解、动作示范、组织练习等教学技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三是提高解决问题能力,针对学生和教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再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研讨、听课、评课等方式反思课堂上发生的问题,制定解决方案,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5)体育教师的评价能力培训。体育教师的评价能力关系到教学过程能否圆满完成,对师生双向检测、教学质量验收的重要环节。该环节培训主要包括: 一是教师的归纳总结能力,教师的归纳总结能力的提高是对教学质量判断的基础,是新课程评价的关键。二是教师的分析判断能力,是指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活动进行剖析、分辨、单独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能力。教师要有独到的成就和见解,要把教学过程出现的问题,经过理性思维的梳理后,变成简单化、规律化,从而轻松、顺畅地演化成学生的具体活动内容。三是教师的评价运用能力,教师能运用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评价方法,按照不同的评价目的、主体,能够做到对体育课密度、运动负荷、学生体育知识、动作技能和身体素质等做出准确的评价。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14.

[2]夏峰.要正确解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J].中国学校体育,2006(7):8-10.

[3]陈秀华.南通市《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实施的现状及问题[J].体育教学,[4]编委会.高校体育教学设计、教材编写与精品课程建设及管理考评新标准[M].北京:体育科学出版社,2009:52.[5]王皋华.体育教学技能微格训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251.

第二篇: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德育实效性思考(王和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德育实效性思考

(甘肃省会宁县实验中学

王和)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道德是树人的根本。” 初中生是青春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生观、心理发生变化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步确定,是可塑性非常强的时期。为此,要把学生的道德素养作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德育工作是学校的形象工程,是营造育人环境氛围、树立良好校风、学风、班风的基础工作,是学校外塑形象、内部挖潜的着力点。作为学校的德育工作者,应该不断加强德育方法的创新和实践,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树立切实面向全体学生,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发展,健康发展服务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才能促进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不断上新台阶。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实践与探索: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题班会课的德育教育主阵地。

要求全体教师要树立“育人第一”的思想,领会新时代的精神,树立全员德育、全程德育、全方位德育的观念,先教学生成人,再教学生成才。要求全体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每一节课的教学都要渗透德育内容,尤其要注重课堂纪律的管理和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班主任要充分利用主题班会课开展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把班会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平台。思想教育主要靠自我教育,因此,要改变上班会课由班主任唱独角戏的现象,应根据各班实际把班会课让位给学生,班主任只起引导作用。每堂班会课的目的、程序、形式最好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班的实际而制定,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作用,自己教育自已。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规范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通过检查评比和自我评价相结合、纪律制约和自我要求相结合、严格训练和积极疏导相结合等途径,将养成教育落实到实处,努力实现初中学生的基本道德素养。开学初,要着重开展“整治学风,纠正坏习惯,建设和谐校园”系列活动,从礼仪教育,规范言行入手,强化学生的基础文明素养,提出礼仪常规、行为规范简单易行的要求,持之以恒地抓,抓出成效。要强化任课老师对学生出勤情况的检查制度,各班建立《学生到课考核表册》,科任老师必须在每节课前的出勤情况进行严格检查,并进行登记、签字,有情况及时向班主任汇报。要建立健全各项德育制度,健全《班主任手册》中的学生个案记载,防差转差的台帐,学生谈话记等。加强师生之间的信息沟通,加强班级常规管理,加强班集体建设,建立校园内、校门口、校园周边值周教师、值周学生巡查制度,防止偶发事件的发生。

3、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营造班级文化氛围,提升德育品味。

校园环境是育人的隐性阵地,良好的校园环境随时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陶治着情趣,感化着心灵,发挥着巨大的教育功能。班主任要加强班级文化的建设,通过班级教室的布置、主题班会的开展、班干部的建设、期末总结评比等各种渠道,提高德育的实效。努力构建正确的舆论导向,树校园之星,树楷模之行。大力宣传先进典型事例,用身边真实感人的事教育学生,倡导人人争做“星级好学生”的良好风尚。充分利用板报、宣传栏、校园广播站等宣传阵地进行正面宣传,扩大影响,促进良好班风、学风、校风的早日形成。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德育研究活动及,坚持实践育人。

以“感恩、心育”教育贯穿活动的始终,通过研讨、座谈,征文、演讲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要做到每月一主题,有组织、有内容、有措施、有评定、有总结。让学生在活动中认知、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锻炼。召开德育经验交流会、主题班会观摩课、德育论文、成功案例评比等活动。让德育工作者在活动中有所收获,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

逐步完善“学校、社会、家庭”育人环境,逐步完善不断整合并发挥家庭、学校、社区教育的德育功能,为学生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德育环境。定期举办学生家长座谈会,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让教师了解学生在家情况,增进了解,并肩作战,切实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成立家长委员会,充分发挥社会的德育作用。依托社会力量,与居委会联系,齐抓共管,建立良好的德育环境。加强学生的法纪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新形势下德育工作形式的延伸和补充。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加以贯彻落实,要努力创造条件,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师资和教育内容,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通过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帮助学生化解各种心理问题,防止由心理因素而引发的违纪事件的发生。重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青春期教育,为学生解决实际的心理问题,发挥心理疏导的作用。切实开展中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研究和实践。加强德育安全工作,及时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加强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法纪观念,聘请区法制副校长定期来学校作法制宣传教育,使法制教育深入人心。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更要结合课程资源,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实施“问题学生”导师制,切实做好防差转差工作,不让学生违纪问题成为学校发展的绊脚石。各班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帮教,转化后进生,要继续建好有问题学生档案,关爱问题学生的健康成长,并做好个案记载工作。德育工作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指出“德育工作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工作,因此,德育工作更注重的是教给学生做人。” 做为德育工作者,更应该以人为本,立德树人,做好教书育人。

【参考文献】

[1] 李太平.德育功能·德育价值·德育目的[J].湖北大学学报(哲社版),1999,(6).[2] 薛仁宇,曹广力,贡成良等.21世纪德育内容和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华北科技学院报,2002,4(2):93-94.[3] 朱惠芳.增强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浅议[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1999,(2).3

第三篇: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思考

2013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思考

王平杰

为了使课堂教学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了使课堂教学能够较为贴切的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问题,应该是我们一线教师长期思考的话题。

一、教学目标:过程与结论的平衡

传统课堂教学目标,主要在知识的传承和技能的训练上。在这样教学目标的指导下,传统课堂教学,往往具备着传递性特点。新课程课堂教学目标,被确定在以知识传承为载体的能力培养和素质影响上。在这样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新课程课堂教学应该具备着主体性特点。

传统课堂教学在承担着知识的传承的任务的同时,又认为所要传承的知识已经被系统化呈现在教材之中,所以,传统课堂教学的实质就是“教教材”。新课程课堂教学,由于所承担的教学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和影响素质,所以,新课程课堂教学实质就应该是“用教材教”。以前笔者一直认为自己是教“物理”的,现在则觉得是在用“物理”去教授一些其他东西。

传统课堂教学注重的是所要传承的结论性知识;新课程课堂教学注重的是这些结论性的知识的获得过程。

与新课程课堂教学相应的教学目标,在注重过程的同时,不应该忽视结论性知识的把握,而是应该在过程与结论之间寻求一个合适的平衡点。

二、教学设计:预设与生成的统一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综合性过程。在上课前,需要对课堂教学做精心的设计。

传统的课堂教学预设,讲究的是把握好课堂教学的几个环节。从这个意义上看,传统的课堂教学预设,把浓重的笔墨落在了对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上,这不失为一种实实在在的做法,其中不乏合理、科学的因素,我们也从这样的做法中汲取到很多教学经验。新课程带来的新理念,要求我们对课堂教学的目标、过程乃至相应的预设等,都必须做出新的认识。与新课程的要求相适应的课堂教学预设,不仅要预设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更要预设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途径。

传统的课堂教学预设,对于达成知识传承这一教学目标来说,应该是合理的、可行的。但是,也应该看到:一味追求预设的周密,往往会把原本应该是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演绎为呆板的“教案表演剧”;一味排斥课堂教学中偶发的与教学预设相悖的生成现象,又往往会抑制学习者的能动欲望,从而在教学目标的达成上大打折扣。新课程课堂教学其目标是多重的,其主体是能动的,欲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探究性课堂教学过程中,相应的教学预设,就必须把教学目标与探究性活动中的生成统一起来。课堂教学的复杂性,教学目标的多重性,决定了教学预设的必要性;课堂教学的多变性,教学主体的能动性,又决定了目标生成的必然性。

与新课程课堂教学相应的教学设计,应注意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既要精心预设,以使得课堂教学过程顺利实施,以便在顺利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选择教学目标的达成途

精品文档

2013 径;又不排斥生成,以使得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与能动特征得到充分的尊重,以便在民主的课堂氛围里,以生成的方式使教学目标更为有效的达成。

三、学习模式:接受与探究的结合

既然传统课堂教学目标主要定位于知识的传承,那么,相应的学习模式,就应以易于实现知识的传承的接受式学习模式为宜,而学生作为接受器进入课堂时,教师理所当然地成为课堂的主宰者,课堂教学表现出“教师教的过程”。既然新课程把课堂教学目标定位于知识的传承、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影响等多重目标,那么,学习模式就应该是学生主动地探究式学习模式,而学生作为探索者进入课堂时,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就随之被确立,课堂教学自然而然的会表现出“学生学的过程”。

对两种学习模式比较后不难发现:在接受式学习模式中,学生一般会表现出被动性与依赖性等特征;而在探究式学习模式中,学生则能较为充分的表现出独立性与能动性等特征。尽管在接受式学习模式中学习者受到了较多的制约,甚至在某些方面受到一定程度的扭曲,但在知识的系统传承方面具有较高的效率;尽管在探究式学习模式中学习者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但就知识的系统传承方面而言,其成本是很高的。

其实,一方面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也会有探究式学习模式的渗透,另一方面新课程课堂教学中也需要接受式学习模式的支撑。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接受式学习模式是在教学预设下进行的学习模式的主流,探究式学习模式通常由于没有纳入教学预设,而只能是教学过程中自发的、零星的片断。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探究式学习模式则成为教学预设下进行的学习模式的主流,但仍需要适当的接受式学习模式作为必要的补充,这是因为尽管探究式学习模式,在相应的学习活动中可以获得足够的积极影响,但不容易得到相对完整的系统知识,而相对完整的系统知识对于学生进一步的探究活动是不可或缺的。

与新课程课堂教学相应的学习模式,在注意到防止作为主流的探究式模式被异化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到以接受式学习模式作为适当的补充,并要求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四、教学手段: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教学过程必须靠教学手段的支撑才能得以实施。随着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与普及,课堂教学手段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现代化;随着这些现代教学手段向课堂教学中渗透,课堂教学过程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代教学手段有着很多传统不可比拟、不可替代的优越:信息呈现形式新颖、包容信息更为宽泛、信息传递更加迅速、模拟过程非常逼真、场景切换灵活快捷等等。新课程课堂教学需要现代教学手段的支持,由于新课标下课堂教学,更多的是通过学生参与的探究性活动来完成教学任务、来达成教学目标的,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需要教师去帮助学生设置问题情景,在探究活动的进行过程当中,随着探究思路的变化,所需的情景也要求随之切换,而情景的创设与场景的切换对于 现代教学手段来说,应该是不难做到的。

近几年由于种种机会,笔者听了很多各种层次的公开课、研究课、展示课,在这些课堂教学实践中,老师们所运用的种种现代的教学手段给笔者很多启发。但是,仅就课堂教学中教学手段的运用而言,在这些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着一些较为普遍的问题:从教学手段运用的效果上看,有些现代的教学手段的运用,仅起到了展示手段的作用,忽视了手段应该服务于目标的达成,甚至于干扰了目标的达成;从教学手段运用的层次上看,有些现

精品文档

2013 代教学手段的运用,仅是把教学手段作为服务于教学目标达成的手段,忽视了教学手段本身所存在的能够丰富教学目标因素的发掘与利用;从教学手段运用的风格上看,有些现代的教学手段的运用,较为强烈的表现出了对传统的教学手段的排斥,忽视了各种教学手段间所固有的那种相互支持、相互补充的积极作用。

与新课程课堂教学相应的教学手段,既要注意到不要让教学手段的运用冲淡教学目标的达成,而要服务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又要注意到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中发掘隐含其间的起积极影响的“教育因子”,从而提高教学手段的运用层次,尤其应该注意到的是:合理运用包括传统的和现代教学手段,并使两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共同服务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五、教学评价:知识与能力的协调

课堂教学评价的着眼点通常是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过程的把握、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效果的反馈及教学目标的达成等环节。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应该围绕课堂教学的目标来设置和运作;课堂教学的评价要点也应该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来制定和确立。

对于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目标来说,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评价一般就会被认为应该从抓知识要点转为抓能力要点,着重评价课堂教学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情况。所谓的高考命题从“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表达的就是这层含义。

给能力下一个确切的定义比较困难,但至少对能力做出如下的表述应该是有一定道理的,即能力只能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够得以表现。相对于呈现在教材中的知识来说,能力显得格外抽象,能力评价显得格外难于把握。从操作层面上来看,由于知识的结论性特征,运用知识要点对传统的课堂教学实施评价时,完全可以把评价显示在课堂教学的终端;由于能力的过程性特征,运用能力要点对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施评价时,则只能把评价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同步进行。

从知识和能力的本意上看,对新课程课堂教学运用能力要点实施评价时,不应偏废知识评价;从知识和能力的特征上看,对新课程课堂教学运用能力要点实施评价时,也不应偏废知识评价。

与新课程课堂教学相应的教学评价,既要注重知识评价要点,更要注重能力评价要点,应使两者间关系在科学的评价体系中得到协调;既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实施过程性评价,又要兼顾到课堂教学的终端显示的成效,应使两者间关系在合理、可行的评价操作中得以结合。

讲评课——应追求高效

宁波万里国际学校中学

王平杰

315040 讲评课在高三各科复习课中占一定的比例,是高三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好讲评课对纠正错误、扬长避短、巩固双基、规范解题、开阔思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上好讲评课,供参考。

一、在什么时候讲

精品文档

2013 及时的评讲:学生刚考试时,们在头脑中留下的对试题解答情形的记忆表象还十分鲜明,同时在心理上他们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想知道考试结果的愿望。教师要抓住这些心理特点,及时地进行讲评。这样,学生会因对教师讲评材料的关注而集中注意力听课,并容易产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浓厚兴趣,这为教师的讲评取得良好效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及时评讲也是提高讲评质量的根本保证。及时的讲评,可让学生及时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从而进一步明确努力的目标,讲评越及时,就越有利于讲评质量的提高。所以,在考试之后,教师应尽快批改完试卷,及时进行评讲。

二、讲评前的准备

一方面是要先对答卷进行客观的分析:一是对试卷的分析,统计试卷中所考的知识点及分布情况,判断试卷的难易度和重点及难点;二是对学生答题的分析,一方面要看到学生的进步,对有创见性的解题方法应加以肯定;另一方面,要找出答卷中学生出错率较高的试题或典型的错误,仔细分析其出错原因,包括知识性失误和技能性的失误。认真统计学生解答的正确率和错误率。统计出错误的类型,并对照考核目标,分析总结产生错误的原因,构思评讲方案,作好评讲准备。

此外,还可在评讲前,将试卷提前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余自悟和讨论,通过下班辅导,教师集体备课等途径,把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收集起来,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评讲。

三、该讲些什么

评课不能从头讲到尾,是应有选择,有所侧重。否则,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间,难有成效。所以要找出重点,又针对性地进行评讲。评讲重点就是针对试卷和学生实际进行重点评析,切忌面面俱到,关键在于找到错在哪里。

哪些地方是试卷评讲的重点呢?主要是下面几个方面:全班得分率最低的试题的知识点;平时教学中疏忽,在实际检测中达成度又极低的教学“盲区”;知识点之间的“综合”“运用”这一教学目标的层次上。这些内容也不光是教师自己决定的,也要从学生的答卷和学生言谈中收集信息。教师针对学生在答卷中反映出来的对某些知识的缺漏,把一些由此而导致错误率较高的试题作为讲评的材料,有所侧重地进行讲评。同时,对一些典型性试题要纵横拓展,深化质疑,多角度,多方位来拓展知识点。

这样,讲评建立在学生强烈求知欲望上,建立在学生思维遇到阻碍的基础上,集中了学生的易错处和典型错例,切中肯綮地分析,就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印象,从而提高课堂效果。同时,这也大大缩短了讲评的周期,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另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总结失分的原因。由于细心,冷静程度,时间安排,解题速度,书写和规范性等非智力因素导致的失分应要求学生减少失误并作必要的指导;对由于学习基础差,知识理解运用能力欠佳而成绩较差的学生要予以鼓励,提出要求和目标。

四、讲评的方法

1、讲思路和规律

教师在讲评中不能简单地对答案或订正错误,而要指导学生进行考点分析即思考试题在考查什么知识点,这些知识点理解时有哪些注意点,该题是怎么考的,解题的突破口在哪里,什么又是最佳解题途径。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辨别分析能力。此外,教师在讲评时应时刻做好思路思维的示范,要将严谨,富有逻辑性的解题规范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语言与板书也应力求简洁扼要。

精品文档

2013

2、讲技巧和题型

将题型分类,总结解题方法与技巧或教会学生进行小结归纳。物理问题中,一题多解者屡见不鲜,一题多解,巧解这类题都要求学生对物理规律有深刻理解,对物理情景能分析透彻、清晰,对物理知识能综合,灵活地运用。例如:等效法、对称法、整体法、守恒法、叠加法等。又如针对不同题型的应试策略和特殊解法,公式法、几何法、图象法和比例法等。讲评时教师应有意识地贯输给学生此类技巧,日积月累就能达到提高解题速度的目的。总之,教师要强调在订正过程中应重在解法的领会,而不应停留在具体知识的得失上。

3、讲发散和变化

考试的知识点是相对稳定的,而试题不同,命题人可以随意变化题意、角度,在题设条件,问题的设问方式上推陈出新,应试者眼花缭乱,防不胜防。不少题型都是常见的,但很多试题源于课本却又高于课本,因为变换情境,学生很可能就会由于思维的定势造成失分,此时善于分析和应变最为关键。所以每道题按原题讲完之后,教师要把原题进行变化,同学生一起进行解题后的小结与反思。即对某知识从多个侧面,多个角度进行合理的发散。常见的有情境、迁移、应用、图像、综合等几种发散形式。如可以对原题的提问方式进行改变;对原题的结论进行衍生和扩展,由一般到特殊或由特殊到一般;也可把习题的因果关系倒置;还可把几条题目,几个过程进行组合等等。这种训练立足于基础,不刻意求难,注重渐进,合理性,学生感到别开生面,解题的积极性就能调动起来,思维就被拓展开阔起来。

4、拓展课本实验

物理试卷一般都有实验题,试卷的实验题目设计大部分都取材于课本中的学生实验,但又比课本中的实验有所加深,提升和变化。要重视基本实验的复习,对所做过的实验在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数据处理,误差分析进行归类和总结。物理实验题一般有两个题目,一个是做过的实验略有变动,另外一个是以熟悉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在一个新的实验背景下灵活应用的问题,可能是设计型的实验中的数据的处理问题或者测量问题等,难度一般不大,但是得分率却不高。最重要的是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最后,我们在试题评讲课的教学组织上,注意贯彻落实到“以学生求解为中心的师生双边活动”上去。试题评讲时不是只由教师直接讲授,因为如果这样,就会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被动接收的状态,从而失去“错解订正”的主动性。

5、灵活变化

试卷中的题目,答错的只是部分学生,那些答对了的学生,对教师的评讲难免会产生厌倦情绪。为此,教师必须增设一些问题,穿插在“旧”题中,或采取变角度,换换类型,改变条件等方式,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产生新的疑问,促其深思。这样既有利于扩展学生思维,调节其情绪,也便于学生整理成系统的认知结构,学生获得的这些知识越完整,越深刻,越有系统,就越容易迁移到其他情景中去,促进其智力和思维力的发展。如果增设的问题针对学生的薄弱环,则可查漏补缺。

五、讲后怎么办

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做好巩固工作:学生试卷中所反映的问题大多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要让学生在一次评讲课后就完全真正掌握是不可能的。因此,每次试卷讲评后

精品文档

2013 老师还要做有心人,采取必要的措施使学生消化讲评内容。教师应提出要求让学生认真订正试卷,正完后,教师要及时批阅订正情况,做好记载,并在下一次课上进行小结,可以布置有针对性,适量的作业,让学生有反复巩固和练习的机会,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外由于学生层次不一,教师还要针对个别学生进行面评和学法指导,这样才可以促进学生共同全面进步。

对评讲后暂时还不能解决的疑团,可告诉学生采取不求甚解的态度,暂时不清楚不要紧,以后会逐渐弄清的。这样既能减轻学生因疑惑不解而产生的心理压力,又能保持他们学习的活力与信心。

还要让学生学会反思,找出不足总结经验。对照某一知识点,某一节,某一章去联想,反思自己做过什么样的题,有什么好的方法、技巧,对典型题应注意什么,答题时自己错在哪里,原因何在,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看有何新的体会、方法。在反思中,总结规律,体会新老问题的相似之处及区别,看到问题的本质,使新老问题能够融会贯通。

所以在讲评结束后,教师应帮助学生对考试作出自我检测评估,进行质量分析,找出对应知识点存在的欠缺,吸取评讲的有效信息,查漏补缺。

测试后的试题评析,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和质量,搞好物理教学的重要方法。有效的试题评析应该做到由例及类,以例启思,使学生在评析中触类旁通,从而加深对相关概念,原理的理解。通过试题评析,真正帮助学生摆脱出“解题多多。就题论题,食而不化,似曾相识”的朦胧状态,发挥出试题评析所具有的系统训练和素质训练的作用。

在教学工作中,重视平时积累,不断吸取经验,上好试卷评讲课,让测试真正成为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方法。让讲评课,不仅能给学生豁然开朗的感觉,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减轻繁重的学习负担,提高复习效率,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精品文档

第四篇: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技能有效性的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技能有效性的思考

美术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全面发展一代新人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美术课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课程,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任务。初中美术课程标准指出:“普通初中美术课程的实施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倡导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艺术的本质、特性和文化内涵。通过美术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会用艺术思维的方式认识世界,学习艺术表现和交流的方法,提高美术素养。”“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发展,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和乐于探究的精神,鼓励想象、创造和勇于实践,用美术及其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方法表达与交流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美术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学美术教学必须围绕这一目标,结合美术教学的特点,遵循美术教学的一般原则,选择运用好相应的教学方法,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结合工作实际,我对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了探索。

一、当前中学美术课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对美术课的认识不够,美术课始终放在“无足轻重”的地位,视美术课为“鸡肋”;由于是“副科”,以及美术课的特殊性,学生对美术课也是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因为上述原因,一些美术教师思想上有些松懈,在教学上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形式主义。有些教师片面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不根据实际情况,动不动让学生分组讨论,结果是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却没有完成教学任务;二是标准化。美术课是强调个性的学科,一些教师喜欢“标准答案”,从而否认学生的思考结果和创作成果,致使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张扬;三是多媒体依赖症。由于多媒体教学的运用,有些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上课当甩手掌柜,不动粉笔不拿画笔,淡化了教师的示范作用;四是虚无主义。一些教师认为美术教学教无定法,可以随心所欲,因此上课时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等等这些原因,课堂效果不好,导致了学生对美术课产生倦怠的情绪,严重影响了美术课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必须遵循的原则

美术课堂教学具有教学的直观性、思维的自主性、教学的实践性、个体的操作和集体授课的矛盾性和创造性思维的特殊性等特点。因此,美术教学必须遵循这样的原则。

1.因材施教的原则。美术课是一门个体性很强的课程。对于欣赏课而言,同样的作品有不同感受;对于写生课而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从而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因此存在着授课的集体性,而实际操作中存在着个体性的矛盾。同时,还存在着学生个体的不同个性特征和不同的美术修养,因此存在着较大的领悟和表达语言的差异性。因此,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讲授的集体特征和操作中的个性化辅导,做到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针对不同对象的不同目标要求,二是不同对象的不同教学方法。

2.审美性的原则。美术课在审美教育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通过美术课可以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文化素养。因此,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必须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美术教师一是传授给学生审美知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二是把思想教育与传授知识、技能训练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美术课在思想情感和培养道德品质上的特殊作用,搞好学科的德育渗透;三是通过实际的操作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3.直观性原则。美术课堂是以呈现的方式展开的,不能通过语言的描述达到,比如欣赏课,必须提供给学生欣赏的作品,写生课必须给学生提供写生的器物或者人物,甚至必须到实际生活中去观察、感受、体会,才能有效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借助直观的教学手段,比如多媒体、实物等等。同时,教师的语言表述要尽可能形象和生动。写生课必须是教师的现场演示,学生的临摹,才能切身感受到线条、明暗、形体等的变化。

4.启发性原则。教师的教学内容要内化为学生的能力,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围绕教学内容进行思考。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有准确的把握,对学生实际情况了然于心,在提出问题的时候目的性和针对性强,才能拓宽学生的思路。从欣赏课引导欣赏,到写生课的引导观察创作,都离不开教师的启发。

5.创新性原则。创新是美术课的最大特点。美术课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独特的作用,既有对学生创新心理品质的培养,也有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创新的情境,又要注意学生个性发展,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和注意对学生丰富想象力的保护。

三、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美术教师如何完成制定的教学目标任务?如何把书本的知识真正转化为学生的一种审美能力?如何使课堂教学能产生实效?是每个美术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根据美术课堂教学的原则,结合教学工作实际,我认为要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以美激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上好课,教师要注意多渠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求知、充分激发自身的多种感觉器官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活跃课堂气氛。我认为,课前的激趣过程是十分重要的,没有课前的激趣活动,就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就不能有效保证课堂活动的有效开展。激趣的内容必须围绕课堂教学内容展开,不能为趣而趣,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

2.精讲善练。美术课的特点就是练。美术的技能是在训练中积累并完成的。精讲要求老师一要语言要清晰、准确、精炼,要通俗易懂,要形象生动,要富有感染力;二要把握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有真知灼见和规律性的知识;三要根据课堂实际调整讲授的内容,变换讲授的方式。教师不能为讲而讲,更不能和练无关。精讲善练“讲”是关键,讲好了练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善练是要求学生目的明确,多动脑筋,也要求老师在学生练的过程中要科学合理地分配作业练习的时间,演示的内容与课堂讲述的内容和要求完全吻合,同时根据学生的问题及时予以指导。

3.因材施教。它是教学一般原则,也是根本的方法。美术课既有对全体学生的审美教育的任务,也有发现美术人才的任务。美术教师尤其要注意学生的差异性,既要保证面的讲授,又要注意到学生个体的基本素质区别,然后区别对待,因此教学方法和教学的方式要采取多样性。在教学中,我把学生的情况进行了分类,对每个层次的学生分别制定了不同的目标要求,在辅导的时候加强针对性,基础好的要求高,加大学习分量;基础不好的,进行重点辅导;对于绘画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进行重点关注,及时找出问题进行纠正,力求做到人人有进步。

4.启发诱导。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讲授、问答、开展活动、讨论教学实验等方式,以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提高思想,发展能力。教学中,教师一要准确把握教学内容,二要了解学生的状况,对学生状况心中有数,教学时方能做到有的放矢。教师在启发学生时,要思路清晰,对症下药,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启而不发”。在启发学生的时候,教师不因循守旧,要拓宽学生的思路。

5.循序渐进。俗话说:饭总是一口一口吃。绘画是门见功夫的学问,非一日之功所能完成的;美术课的内容繁杂,必须逐层的深入。因此美术课就是要做好打基础的工作。课堂上,要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做到循序渐进。如果违反了美术课的特殊规律,会出现“欲速则不达”或“停滞不前”的弊病。我把美术课程进行了规划,把知识进行了分解成若干块,又把若干块分解成课堂上的若干知识点,做到每节课解决一个问题。在解决问题上做到“步步为营”,“小步快跑”,真正做到了水滴石穿,得到了学生的欢迎,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6.激励创新。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审美教育的最高目标。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为发展理性认识的内容,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临摹教学是必要的但是长期的“照葫芦画瓢”不但破坏了学生感知认识,而且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思维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正视美术教学的目的,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又要尊重学生的创造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美术教学中,教师要运用鼓励性评价,着眼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观察学生的细微变化,寻找闪光点,创造一个支持性的环境,不断增强学生成功的愿望,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经常对学生说:“你是惟一的,你是独一无二的,世界上没有人与你相象,因而你的作品也应该是独一无二的。”我鼓励学生尽量在作品中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展现自己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创造的欲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为了适应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我在教学预设的基础上,更多了关注了教学的生成,即时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和提出的新问题,及时予以解决。

第五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如何不断适应和实现专业发展?

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其自身和外部环境这两方面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的。因此教师专业化不仅是教师培养、教师教育的过程,而且是教师培养、教师教育的目标和发展趋势,体现了对教师专业水平和社会地位的一种肯定,地位也未达到其他专业人员的水平,因此一些教育界人士认为,当前教师职业正在由“半专业化”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专业化”成为未来教师发展的努力方向。

作为中学教师,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及其与现代教学相适应、现代教学所需的各种知识。现代科学知识日新月异,我们所学的知识不够丰富,各种新知识、新信息不断涌现,我们很快感到不能得心应手。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学习进修,否则不能应对学生的各种问题,会被学生问倒,也会削弱我们的威信。同时,一些新兴学科的出现,也要求我们去不断“充电”,学生们所涉及的知识很宽很广,也有一定的深度,教师不学习不钻研行吗?因此,教育的改革发展,首先要求教师提升自己的专业业务知识结构。

我们应该充分地学习掌握有关内容,理解领会其精神实质,并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进行探索、尝试。包括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选择、对教材的应用等等。并且在学习实践过程中,边总结整理,把看到的、想到的及时记录下来,平时养成写课后笔记的习惯,碰到好的内容及时总结成教学案例,这样日积月累,我想一定会大大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

新课程注重学生研究性学习,它要求教师能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为此,我们首先必须成为探究性的学习者和实践者,以自身的探究性的学习经验和实践能力,去更好地指导、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活动。

在教学中,课后及时总结经验:成功的是什么,不足的是什么?如何改进?长期坚持,就一定会积累不少的教学经验与理论,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向教师专业发展又跨进了一步。

另外,教师还要有广阔的教育前沿视野,敏感的教育问题意识,灵活有效的从事教育教学的能力,数学教学活动中实验的操作能力和设计能力,教学管理的能力等。所以,以后我会朝着这些方面努力,使自己早日成为一名专业化的人民教师。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新世纪的教师不再只是教师匠,而是不断地向学者型发展。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才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发展和创新,才有利于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加快对学生的培养。

下载(第2稿)新课程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师培训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2稿)新课程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师培训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学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队伍建设

    中学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队伍建设为了满足学校和教师的发展目标和需求,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改革,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用五年左右的时间,选拔、培养、造就一......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文言文语言文字教学

    新课程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研究 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正式发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进入实质性阶段,语文教育在这次新课程改革中受......

    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策略 摘要: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行为是影响教学积极性最重要的因素。教师行为对体育教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教学过程的影响、教学气氛的影响......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的思考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的思考 【摘要】我国高等中学英语新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起不同于以往的英语教育理念,更加灵活的学业目标体系,更加多元化的英语课程评价标......

    对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对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有效性的几点思考.txt你看得见我打在屏幕上的字,却看不到我掉在键盘上的泪!自己选择45°仰视别人,就休怪他人135°俯视着看你。对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

    浅析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的几点思考

    浅析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的几点思考 听力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自从2001年7月全国高考开始增加听力测试题以来,高中英语听力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更......

    关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的思考

    关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的思考 【摘 要】高中英语对学生的学习、考试与成长、发展意义深远。然而,当前的高中英语教学却存在着不少问题,文章基于此,首先概述了高中英......

    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的新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的新思考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的使用中,我深深地感受到这是一本符合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