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农村中学班主任工作的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农村中学班主任工作的“爱、细、严” 德育论文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作为班主任,尤其是作为农村中学的班主任,不但要教好书,还要用正确的、辩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然而,就笔者所处的某农村中学发现,某些班主任在工作上所表现出的职业道德淡薄、法律意识薄弱乃至道德败坏等问题层出不穷,这不得不引起社会的关注。笔者在此想从自己的工作实际出发,谈谈在新课程背景下农村中学班主任工作方面个人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新课程改革对班主任工作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在教育理念上最大的突破,是在“以学生发展为本”、“以人为本”的口号下,实现教育与课程的全面创新。这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育者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远远高于传统教育的要求,这就要求学校里的班主任应具备有更高、更广、更深业务知识和技能。而作为农村中学的班主任,就更加需要有更强的专业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班主任在道德、知识、能力上要全面提高。班主任只有具备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洞察力,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楷模,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使学生能战胜危害自己身心健康的东西。而地处农村,封建社会腐朽思想、旧文化消极因素、社会经济大潮下的负面影响等冲击,农村学生的心理比较单纯,他们没有较好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所以班主任须加以引导,使他们严格遵纪守法,形成积极向上的团结协作精神。
其次,了解并关心学生。及时全面的了解学生,分析和研究学生,这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是做好班级教育工作的基础和必要条件,是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之一。只有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掌握学生个体的思想,才能使班级思想教育工作更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同时,班主任需注意留心每一位学生,对他们的一言一行都要细心观察,对有异常反映的学生一定要真心关爱、细心分析、耐心了解,从而摸清学生的思想动态,抓住关键,及时给予必要支持和帮助,对症下药地为学生解决问题。处于农村偏远地区的学生,由于父母离异、外出打工或单亲等原因,更可能出现自闭、叛逆思想,所以,作为农村中学的班主任更加要给予学生多一点关心,多一点了解。
最后,组建班集体。班集体是为实现有共同意义的目标、共同的活动目的而组成的有纪律、有共同心理倾向的群体,是按学生年龄结构和知识水平分成的有相对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班主任要带好这个群体,最重要的就是抓好学生队伍中的骨干,用骨干带一般,通过培养班级学生骨干,形成班集体核心,再根据班级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班级工作计划,订立制度,有助于统一班级的行动目标和奋斗方向,充分发挥规划、导向、激励的作用,用正确的舆论导向来引导学生,增强集体荣誉感,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班风。农村的学生大多是性格较为内向,综合素质没有城区学生高,加之平时的锻炼不比同城区的学生多,在组建班级初期,班主任要多教给学生干部一些处事方,要多以鼓励为主。
二、农村中学班主任工作的“爱、细、严”
笔者从教以来,一直都在农村中学工作,且一直担任农村中学的班主任。在新课程改革的同时,笔者也对自己的班主任工作不断进行思考,在这重大改革中,作为一个农村中学的班主任,我又应如何有效地使班级管理工作适应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呢?从这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个人总结为以下几点:
1、爱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教学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作为一名教师,一名班主任,要时刻提醒自己,让这爱连绵不绝地赋予教育,让自己在不经意的举手投足中,注入对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时刻都感受到一种无私的、博大的爱。普通班主任尚且要做到如此,更何况是农村中学的班主任? 笔者班上有一个出名的邋遢捣蛋大王,平时不爱洗澡,还经常打架骂人,到处惹事,故意损害公物,同学们都讨厌他,不想和他同桌,更加不想和他做朋友。笔者了解情况后,没有当众责备他,而是劝诫班级同学多给一点关心,多给他一点爱,让他不觉得孤单。同时,笔者也经常找他谈话,一开始,他不屑与我交谈,但谈话次数多了,他便敞开了心扉。原来,他父母外出打工,只留他兄弟几人与年迈的爷爷在家,他是家中最大的孩子,不但要照顾经常生病的爷爷还要照顾弟弟妹妹的起居,加之父母每个月的生活费根本不够用,于是他就经常去捡破烂换取一点零用钱。原来这么懂事的一个学生竟然是留守孩童,故意打架骂人、故意损坏公物是为了引起老师同学们的关注。得知这一情况之后,笔者为了维护他的尊严,在一次主题班会上将他的“事迹”一一讲解,他得到了班级所有同学的谅解,同学们都愿意伸出手来帮助他。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他对自己有了信心并改掉了不少坏习惯,其他同学也渐渐地喜欢和他做朋友了。现在,他已经和其他学生一样,积极向上。而唯一不同的一点就是,他没有其他学生那样自在,更没有城区学生那样的物质享受。但他内心是开心的,是满足的。
在农村学校,这样的留守学生有很多,作为他们的班主任,我们要多一点关注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有如父母般的师爱,让他们从人生的低谷中走出,让他们对人生充满希望。
2、细
“细”就是经常深入细致地观察、分析、解决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教师要用平等的态度和交心的方法启发、引导他们改正错误,积极进取。
笔者所在班级中有一个这样的学生,经常与高年级的同学一起外出上网、打电游,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其父得知此事,每次都拳脚相对,不再给他额外零用钱,要求其每天踩单车上学。可没坚持多久,他犯瘾了,省下中午的饭钱和昔日的狐朋狗友泡网吧,还以多种借口骗取父母的零用钱,父母对他失去了信心,气急之下,说不要他这个小孩。这便造成他破罐子破摔的心理,经常日不回家,夜不归宿,与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青年混在一起。一开始转到笔者班级,笔者不仅没有看不起他,还处处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暗中观察他的一言一行,找他谈心,和他交朋友,对他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及时伸出援手。由于他基础较差,笔者还特别送了一本学习参考书给他。终于,笔者的行为打动了他,他逐渐把老师当成了知心朋友,开始向笔者吐露内心的真言。笔者就借机有的放矢地对他进行教育,和他一起剖析错误,鼓励他改正错误,放下思想包袱,力争上进。类似于此种情况的农村学生还有很多,大多是因为农村父母的素质不高,与孩子缺少心灵上的沟通,不能更好的与孩子进行相处,出现问题,总是用打骂孩子的方式达到教育他们的教育目的,这样一来就导致父母与孩子的代沟加大,关系越处越僵。作为农村中学的班主任不但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同时,还要细心观察与剖析学生的各种表象,真正地做学生心灵上的良师益友。
3、严
“严”即是严格要求,严格管理。无论怎样说,学生始终是学生,他们还是孩子,贪玩、好动、不定性,而且对新鲜事物容易产生兴趣,富有好奇心,且不愿受到家长和老师的约束。因此,作为班主任,笔者除了要对他们抓紧进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中学生安全公约》、等规范的学习,还结合本班的具体情况,以校规校纪为宗旨,制定班规班纪,要求人人互相监督、自觉遵守。同时,笔者对班级存在的问题及时处理,绝不拖拉。每周班会进行一周小结,对班级的好人好事,给予表扬;对班上出现的问题,提出严厉批评,督促他们及时改正。从此,学生的自觉性提高了,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在校内校外都能做到遵纪守法。
笔者任教的班级所处学校的顶楼,离学校的运动场有很大一段距离,加之,班级男生较多,大多爱好篮球等运动。学校也一再强调不能在教室门口打篮球,班级班规上也明文规定了的。一日,几位男同学见下午有体育课,早早地将篮球带到学校,待到下课铃声一响,就急冲冲地拿起篮球往教室外跑,隔壁班一男生见到此景,立刻上来拍了几下,顿时,几个男同学在教室门口玩起了“斗牛”,不料,一不小心,篮球从5楼直飞下去,班干部见大事不妙,立刻请笔者前去。虽说此事没有导致任何损伤,但影响是极为恶劣的。当时,我立刻要求相关人员去办公室跟我说明事情的原委,先对他们进行严厉地批评,同时,让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并要求他们在班级进行宣读,让全班同学以此为戒。同时,由于他们耽误体育课程,结合中考体育精神,让他们几个去操场跑圈,凡态度恶劣者,要求其家长来学校进行配合教育。
因为农村学生在安全防患意识上没有同城区学生那么高,加之,农村的家长在这方面的教育上的忽视,导致农村孩子个个胆大却心粗,凡事容易想当然。作为农村的班主任,就一定要凡事从严出发。
总之,在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作为农村中学的班主任,最重要的是师生间心灵的沟通,在工作中注意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在学生与家长之间搭建一座通往彼此心灵的桥梁。让农村中学的孩子像城区孩子一样,在新课改的推进中,不断地学习新知,不断将综合素质提高。
第二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如何不断适应和实现专业发展?
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其自身和外部环境这两方面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的。因此教师专业化不仅是教师培养、教师教育的过程,而且是教师培养、教师教育的目标和发展趋势,体现了对教师专业水平和社会地位的一种肯定,地位也未达到其他专业人员的水平,因此一些教育界人士认为,当前教师职业正在由“半专业化”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专业化”成为未来教师发展的努力方向。
作为中学教师,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及其与现代教学相适应、现代教学所需的各种知识。现代科学知识日新月异,我们所学的知识不够丰富,各种新知识、新信息不断涌现,我们很快感到不能得心应手。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学习进修,否则不能应对学生的各种问题,会被学生问倒,也会削弱我们的威信。同时,一些新兴学科的出现,也要求我们去不断“充电”,学生们所涉及的知识很宽很广,也有一定的深度,教师不学习不钻研行吗?因此,教育的改革发展,首先要求教师提升自己的专业业务知识结构。
我们应该充分地学习掌握有关内容,理解领会其精神实质,并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进行探索、尝试。包括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选择、对教材的应用等等。并且在学习实践过程中,边总结整理,把看到的、想到的及时记录下来,平时养成写课后笔记的习惯,碰到好的内容及时总结成教学案例,这样日积月累,我想一定会大大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
新课程注重学生研究性学习,它要求教师能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为此,我们首先必须成为探究性的学习者和实践者,以自身的探究性的学习经验和实践能力,去更好地指导、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活动。
在教学中,课后及时总结经验:成功的是什么,不足的是什么?如何改进?长期坚持,就一定会积累不少的教学经验与理论,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向教师专业发展又跨进了一步。
另外,教师还要有广阔的教育前沿视野,敏感的教育问题意识,灵活有效的从事教育教学的能力,数学教学活动中实验的操作能力和设计能力,教学管理的能力等。所以,以后我会朝着这些方面努力,使自己早日成为一名专业化的人民教师。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新世纪的教师不再只是教师匠,而是不断地向学者型发展。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才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发展和创新,才有利于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加快对学生的培养。
第三篇:中学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队伍建设
中学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队伍建设
为了满足学校和教师的发展目标和需求,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改革,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用五年左右的时间,选拔、培养、造就一大批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造就一批在省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专家型教师,使我校成为文化底蕴深厚、师资力量雄厚、学校管理科学、办学条件优越、教学质量优秀、办学特色鲜明和品牌优势明显的学校。
名师的培养分四个阶段进行:合格教师的培养、骨干教师的培养、学科带头人的培养、特级教师的培养。
一、合格教师的培养
(一)新教师的录用
每年春季按照上级政策,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补充新教师计划,择优录用新教师。①录用原则:坚持标准,择优录用,宁缺毋滥;②录用机构:校长负总责,党政办考核和协调,其他有关部门配合;③录用范围:以应届大学毕业生为主,以引进富有教学经验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为辅;④录用程序:首先根据学历要求确定考核对象(学历要求为本科或研究生),再对考核对象进行政治思想、知识水平、新课程理念和业务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包括面试、试教、试用等),确定录用对象,办理录用手续。
(二)培养目标
新教师经过2∽3年的第一培养期,达到我校“合格教师”标准:①能承担高中教学任务,把握教学内容,受到学生欢迎;②主讲校级公开课,积极参加校级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并获奖;③能独立命题,并达到中等水平;④能承担班主任工作;⑤每年有教研论文在市级获奖或市级刊物上发表;⑥负责校级课题的研究;⑦能参与奥赛的辅导。
(三)培养措施
1、岗前培训:培训活动由教科室牵头,教务科、党政办、学生科、总务科和高一年级组配合。时间安排在每年的八月,以20∽25天为宜。培训内容包括:①介绍学校现状和发展规划;②介绍学校青年教师培养规划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③学习国家的教育法规;④学习高中新课程理念,参加学校、市级组织的新课程培训;⑤组织专家讲座;⑥进行座谈会交流;⑦与各学科教研组长见面,安排具体工作;⑧新教师模拟上课,请评委进行听课、评课和指导。
2、构建师徒关系:新教师上岗原则上安排在高一年级任教,并担任一个班的副班主任。学校给每一位新教师聘一名班主任;聘一名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形成师徒关系,进行“教学传帮带”,具体负责新教师的培养指导工作。对新教师在德育方面要求参加相应班的班会活动、社会实践、军训、劳动和其他集体活动,课余时多下班了解情况,当班主任的助手和参谋;教学方面要求用新课程理念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每学期听指导教师或其他教师的课50节以上,并且先听师傅的课再自己上课。同时指导教老师要不定期听新教师的课,检查教案并加强指导,教科室进行考核。学校为关心新教师的成长,在工作量上减半,听课计入总工作量。
3、加强考核与评价:教科室、教务科和年级组加强对新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和检查,定期组织教育教学交流活动。十月中旬组织新教师教学比武,要求必须用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对进步快效果好的总结成绩,予以表扬;对效果差进步又不明显的要帮助找原因,跟踪指导。见习期满以前(第二年六月中旬),由教科室牵头,党政办、教务科、年级组、教研组配合,组织系统的转正考核鉴定。基本程序:①新教师写一份规范的转正申请,认真总结自己在见习期间政治思想、教育教学工作等方面的表现及效果,并填写好《转正申报表》;②教研组安排一次新教师教学汇报课,并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对新教师一年来的教育教学情况进行评议;③年级组安排主持一节班会活动达标课,并加以评议;④教研组长根据评议意见写出综合意见报学校审批;⑤对不能按期转正的原则上进行调岗试用半年到一年,仍不能胜任新岗工作的按照《聘任制方案》处理。
4、搭平台促成长:新教师转正后参与聘任上岗。跟班上高二的原则上不安排班主任;留高一“踏步”的可安排担任班主任。要求新教师在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应积极参加学校的教科研活动。学校以岗位工作为主体,以各种活动为载体。促使新教师经过2∽3年的第一培养期达到合格教师标准。教科室每学期组织一次“争做新课程理念下合格教师的活动”、“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教研优秀论文评比;教务科每学期组织一次“青年教师优质教案评选”;学生科每学年组织一次青年教师优质班会或其他活动课竞赛;工会每学年组织一次青年教师演讲、琴棋书画、歌舞和体育运动比赛;团委每学年组织一次“青年教书育人能手”评选活动。任教满三年仍达不到合格教师标准的,学校将按照《聘任制方案》予以处理。
二、骨干教师的培养
(一)培养目标
合格教师经过3∽5年的第二培养期达到我校的“骨干教师”标准:①教学形成自己的特色,教学工作居年级和本学科前列,受到学生好评;②主讲市级示范课,积极参加市级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并获奖;③能参与市级学科命题,并达到高等水平;④能承担班主任工作,工作有特色,成为学校的优秀班主任;⑤每年有教研论文在省级获奖或省级刊物上发表;⑥负责市级课题的研究,教科研成果在市内得到推广;⑦能负责奥赛的辅导,并获市级、省级奥赛奖;⑧有中学一级及以上职称的任职资格;⑨能胜任备课组长工作,能组织好本年级和本学科的教科研活动;⑩能指导新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和科研活动。
(二)培养措施
1、工作上尽量给予挑重担的机会,教学人员原则上跟班由高一到高三走“大循环”,并担任班主任。
2、充分发挥市级学科带头人和特级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每名骨干教师培养对象都由学校聘请1名市级学科带头人或特级教师进行指导培养。
3、提供学习进修的机会,对工作认真负责,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推荐外出学习,鼓励教师继续提高学历层次。
4、学校开展一系列教改、教科研、优质课竞赛等活动,为青年教师施展才华提供舞台。教师积极参加校外各级教科研活动,对成绩显著者学校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和奖励。
5、开展“新课程新理念新思路”骨干教师论坛活动,展示课改成果,展现教师风采。培养一批教育理念新、教学方法新的骨干教师。这些教师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时时刻刻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南,把握最新的教育发展态势,在实践中总结出有个人特色的教育教学体会和经验。
6、具备条件的可评选为“骨干教师”。
三、学科带头人的培养
(一)培养目标
骨干教师经过3∽5年的第三培养期使一部分骨干教师达到市级“学科带头人”标准:①教学特色鲜明,在本市具有较高知名度,教学工作居市学科前列,深受学生喜爱;②主讲省级示范课,积极参加省级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并获奖;③能参与省级学科命题和高考阅卷,并达到高等水平;④能承担班主任工作,并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成为市级优秀班主任;⑤每年有教研论文在国家级获奖或国家级刊物上发表;⑥负责省级课题的研究,教科研成果在省内得到推广;⑦能负责奥赛的辅导,并获省级、国家级奥赛奖;⑧有中学高级职称的任职资格;⑨能胜任教研组长工作,能组织好本组的教科研活动和本学科的大型集体活动;⑩能指导骨干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和科研活动。
(二)培养措施
1、学校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严格执行培养计划,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按期实现培养目标。
2、充分发挥特级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每名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都由学校聘请1名特级教师进行指导培养。
3、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要认真履行培养合同规定的责任,严格执行培养计划,刻苦学习,积极参加各类培养、培训活动,在规定培养期内实现确定的培养目标。
4、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①学校提供进修的机会,到高等学校进修学习,支持他们进修本专业研究生课程及外语和计算机应用等课程;②优先安排他们到新课改示范区学习新课程理念,负责在学校、市级、省级进行新课程改革培训和讲座;③支持参加省级学术交流和专题讲座等活动,促进他们不断更新知识,提高科研和业务工作水平。
5、制定教研目标:在教研组活动、集体备课和指导新教师方面发挥骨干作用,每学期最少主讲一次示范课;注重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岗位上的培养,给他们分任务、压担子,促使他们尽快成长。
6、具备条件的可评选为“南方中学的名牌教师”,特别优秀的可推荐参加市级“学科带头人”、市级专家的评选。
四、特级教师的培养
(一)培养目标
学科带头人经过3∽5年的第四培养期使一部分学科带头人达到“特级教师”标准:①有独特的教学风格,成为在省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专家,深受学生拥护和爱戴;②主讲国家级示范课,积极参加国家级优质课竞赛,并获奖;③能参与国家级学科命题、高考命题和高考阅卷,并达到高等水平;④能承担班主任工作,并有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成为省级、国家级优秀班主任;⑤出版与高中教育教学密切相关的专著、并担任该著作的主编或副主编,每年有两篇以上科研论文在国家级获奖或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⑥负责国家级重点课题的研究,教科研成果在全国得到推广;⑦能负责奥赛的辅导,并获国家奥赛一等奖;⑧具有国家认定的特级教师称号,具有硕士研究生的学历;⑨能胜任教研组长工作,能组织大型教科研活动,在活动的计划制订、过程实施及效果评价等方面发挥主要作用;⑩能指导学科带头人的教育教学工作和科研活动。
(二)培养措施
1、设立校长专项基金。对取得市学科带头人及以上称号的教师进行高层次培养,要求他们取得硕士学位,有条件的可以攻读博士学位;支持他们参加国内外各种学术交流或讲座活动,鼓励他们进一步提高学术层次和知名度。负责在市级、省级和国家级进行新课程改革培训和讲座。
2、支持学科带头人争取省级以上课题的研究,组建以学科带头人为负责人的课题组,并为课题组开展活动提供一切方便。
3、必要时可适当减少他们的教育教学及管理的工作量,使他们在教改、教科研及培养青年教师等方面取得更大的成绩。
4、优先解决他们的办公及居住环境和条件。
5、积极推荐“学科带头人”中的优秀者参加特级教师评选,特级教师中的优秀者推荐参加省级、国家级专家的评选。
五、建立长效培训机制
1、请专家讲座
请专家讲座就是针对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聘请专家学者来校为教师进行业务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定期请教育专家、教学专家、论文专家、课题专家、命题专家等给教师充电,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一个思考的人才能够导思,一个学习的人才能够导学”。要能导学,聆听专家讲座,更新既有观念,开拓思维视野,是一种极佳的手段和途径。认真去感受专家名师的智慧熏陶和思想启迪,感受同伴间的火花撞击,会带给我们心灵的震颤、思想的升华。当观念得以更新,视野得以开阔,联系教学实际,对照反思探究,在不知不觉间就会有质的飞跃,从而提升专业水平,使教师迅速成长。
2、送出去培训
送出去培训就是通过到全国新课改示范区,甚至到世界各地教育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学习、考察和培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增长见识,开阔眼界,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将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引入我校,有利于提升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当然教师出去培训后,必须要冷静地分析和总结,结合本校的实际,在教学改革的浪潮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开放的课堂放飞着学生的理想,我们教师也应同样伴随着开放而成长。将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引入我校时,一定要结合学校实际创造性地学习借鉴,走出具有本校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更新教育观念,深入开展研究,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提升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成就“精品”学校的未来。
3、通过各种课型的研讨、交流和总结,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教学是一门学问,教师要能用自身的魅力抓住学生的心,能用声情并茂的语言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去探索领悟知识的奥秘。
通过公开课、示范课、推门课、转转课等课型,进行积极地研讨、交流和总结,有利于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共同前进;有利于青年教师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教学经验,使自己更快地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有利于良好教学科研风气的形成,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
每个教师在长期教学活动中都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教法。听课的教师就要善于进行比较、研究,准确地评价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和短处,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吸收他人的有益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
通过各种课型的研讨、交流和总结,能给我们的身体注入新的血液,为我们的课堂带来活力。虚心向优秀教师学习,在学习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加厚教学底蕴,使我们的情感得到升华,心灵得到净化!
在学校办学过程中,努力建构优质长效培训机制,用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指导培训,积极为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的成长构筑一个可操作的平台,可施展才华的舞台,使教师自身的发展在其长度上有终身学习的持久动力,在其广度上有与时俱进的宽广视野,在其深度上有科学与人文的底蕴,真正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从而实现校内人力资源的最优化,为我校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一个坚实的支撑点。
第四篇:新课程背景下中学文言文语言文字教学
新课程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研究
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正式发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进入实质性阶段,语文教育在这次新课程改革中受到的震动可以说是最大的,面临的新问题最多。这里我们不打算全面讨论这些问题,只想就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文言文语言文字教学谈一点看法。《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下简称《语文课标》)与《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2002年修订版)》(下简称《新大纲》)都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这一表述告诉我们:基础教育阶段语文学科既不应该上成单纯的语言课,也不应该上成单纯的文学课,而应该是两者的结合,且范围还可以更广一些。因此,我们不能因为以前语文学科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出现过一些偏差,新课程提出了“人文性”而就忽略甚至完全摈弃语言教学。文言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一定比例,文言文的语言文字教学同样是不可忽视的。那么,在语文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进行文言文语言文字教学呢?下面我们谈两点意见。
一、把握汉语特点,品味语言,整合语言文字教学与文学鉴赏教学
《语文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认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这就是说,作为母语教学,我们的语文教学不能不从汉语本身的特点出发,通过品味语言,去把握其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对文言文语言教学而言这一点尤为重要。
汉语的特点很多,受篇幅的限制,下面我们举例性地来看几点:
①由于没有形态变化,汉语的词兼类现象普遍,推而广之,汉语,尤其是古汉语,词类活用现象也比较普遍。
兼类(每类只举一个义项),如:
市 名词—集中进行交易的市场。《说文解字》:“市,买卖所之也。”《木兰诗》:“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动词—交易;做买卖。张愈《蚕妇》:“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襟。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活用,如:花 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花,名词用作动词。
②动词没有时态变化。如,造:到,去。《广雅·释言》:“造,诣也。”《孟子·公孙丑下》:“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将来时)《世说新语·任诞》:“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过去时)
③古典诗文里常常不出现人称代词。如: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新的教学理念强调综合性学习,我们的理解是:综合性学习不仅指跨学科,也指一个学科内部各知识层面之间。假如我们在进行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在利用汉语特点组织语言文字教学的同时,将其扩展到文学欣赏教学中,整合语言文字教学与文学欣赏教学,可能会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有利。举两个例子。
张愈《蚕妇》诗的首句“昨日入城市”,有人以为“市”指市场,“城市”是近义词连用。这似乎也能说过去,但诗的意蕴却在无形中被削弱了许多。如果我们能从汉语词兼类现象普遍这一特点出发,将“市”理解为动词(交易),情
况就不一样了:试想一下,在未入城之前,蚕妇对她家里人,乃至其家周围的养蚕人无罗绮可穿难道不知道吗?为什么那时候不“泪满襟”呢?我们只能这样设想:她没有认识到这是普遍现象。当她入城“市(交易)”时,看到所有在市场卖丝的养蚕人都没有穿罗绮(过去市场有专门化特点,买卖同一样东西都在一个市场),而所有穿罗绮的人都不是养蚕人,此时,她的感慨才深,才会“泪满襟”。这样一来诗的意境不就出来了吗?
再看李白的那首《送友人》。显然,诗中“游子”指对方,“故人”指自我,但李白没明言“你”“我”,这对诗的理解和欣赏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呢?旅美学者叶维廉《中国现代诗的语言问题》说:“这首诗里没有人称代词如‘你’如何‘我’如何。人称代词的使用往往将发言人或主角点明,并把诗中的经验或情境限指为一个人的经验和情境;在中国旧诗里,语言本身就超脱了这种限指性(同理我们没有冠词,英文里的冠词也是限指的)。因此,尽管诗里所描绘的是个人的经验,它却能具有一个‘无我’的发言人,使个人的经验成为具有普遍性的情境,这种不限指的特性,加上中文动词的没有变化,正是要回到‘具体经验’与‘纯粹情境’里去。”就是说由于没有使用人称代词,诗中的“游子”、“故人”在有具体所指的同时,也带有了一定的宽泛性,它们和诗中那些没有时态变化的动词相配合,创造出了一个既具体又宽泛的意境,极易引发各代读者的感情共鸣,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过去由于过分强调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言文字教学和文学欣赏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成了几乎互不相连的两张皮,现在如果能将两张皮合成一张皮,以汉语的特点为联系点,在进行语言文字教学过程中系联到文学鉴赏,在进行文学欣赏教学时照应语言教学,两者相互促进,彼此融合,兴许会走出一条语文基础教学的新路子。
二、利用传统语文教学中的有益经验,古为今用,进行文言文语言文字教学 改革不是割断历史,传统语文教学中的一些有益经验已被吸收到课程改革提出的理念和方法中去了。我们应该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古为今用,更有效地开展文言文语言文字教学。下面我们借鉴训诂学的知识,举两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1.以形说义,考察字的本义,整理词义引申系列,整体把握多义词语义 汉字是表意文字,字形和字义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古人很早就懂得利用字形来分析字的本义。掌握了字的本义,一方面可以准确把握一些古典诗文中的词义,进而领悟作者的意图。同时可以拓展到现代汉语,明了一些双音词的语义构成。另一方面还可以以字的本义为基础,整理词义引申系列,整体把握多义词语义。
前者如:优,《说文解字》:“优,饶也。从人,尤声。”其本义为丰饶,充足。引申为胜任而有馀力。《论语·子张》:“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句中的“优”正是“胜任而有馀力”,并不是现代汉语中的常用义“优秀”。组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如:优厚──丰厚,沙汀《困兽记》十二:“他们最觉得不平的是,公务员的待遇远比他们优厚。”优裕──丰饶,富裕,充足。叶圣陶《倪焕之》二:“他们的生活当然并不优裕,可是男俭女勤,也不至于怎样竭蹶。”二词中的“优”的语素义都来自其本义。
后者如:属,《说文解字》:“属,连也。从尾,蜀声。”徐灏注笺:“属之言续也。《系传》曰:属,相连续,若尾之在体,故从尾是也。引申为会合之义。”
连接、连续(本义)→跟随
→归属,属于
→统属,率领(管)→嘱托
→连缀;撰写。
《史记·魏公子列传》:“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属,连续。《琵琶行》:“名属教坊第一部。”属,归属。《芙蕖》:“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属,属于。《扁鹊见蔡桓公》:“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属,管。《史记·屈原列传》:“屈平属草稿未定。”属,写作。《岳阳楼记》:“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嘱。
2.据境索义,探求词语的言语义,准确把握原文
《新大纲》要求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做到:“能根据语境揣摩语句的含义,体会语言表达效果。”语境指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狭义的语境指上下文,广义的还包括场景、涉及到的人物,甚至于语体特征等等。举两个例子。
(1)《汉书·律历志一》:“故删其伪辞,取正义,著于篇。”《隋书·经籍志》:“孔子观其周室,得虞、夏、商、周四代之典,删其善者,上自虞,下至周,为百篇,编而序之。”比较两例语境,显然两个“删”字语义不同,前者指删除,后者指筛选。
(2)《左传·僖公三十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由“往来”“共其乏困”诸词语可知“行李”应指人,此谓使者。
(3)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杨慎《升庵诗话》:“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舍、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杨氏的批评之所以可笑,是他没有考虑到诗的语境用字是不能坐实的。文言文中据境索义还可以利用辞例。所谓辞例,是指古人遣词造句所采用的某些特殊的格式,它反映了古人的某些共同的行文习惯。常见的辞例有俪偶、连文和对文。
俪偶 古人行文常喜欢将若干句法相似的句子排列在一起,这就是俪偶。俪偶句中处于相应位置上的语言单位总具有相同的语法结构。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两句相俪偶,“长林梢”与“沉塘坳”语法结构应相同,“长”是修饰“林”的,故“沉”亦应修饰“塘”,它不是动词,而是形容词,“沉塘”即深塘。
对文 处与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上下两句或本句前后两个语言单位中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同义或反义的关系,谓之对文。如:
(1)李商隐《昨日》:“昨日紫姑神去也,今朝青鸟使来赊。未容言语还分散,少得团圆足叹嗟。”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此赊字骤难索解,细案之,此为七律,对仗工整,赊字对也字,系以助辞对助辞,可无疑义。意言紫姑昨去,青鸟今来,均之匆促离散,未得团圆而已。来赊,犹云来思或来兮。”韦应物《池上》:“郡中卧病久,池上一来赊。”杨万里《多稼亭看梅花》:“先生次第即还家,更上城头一望赊!”两诗中“赊”字也都是语气词。
(2)王褒《圣主得贤臣颂》:“人极马倦。”“人极”与“马倦”结构相同,“极”语义应与“倦”同,也是疲惫的意思。《世说新语·言语》:“顾司空未
知名,诣王丞相。丞相小极,对之疲睡。”句中的“极”亦为疲惫义可证。
(3)《公羊传·宣公八年》:“去其有声者,废其无声者。”何休注:“废,置也。置者,不去也,齐人语。”《玉篇》:“废,放置也。”《庄子·徐无鬼》:“于是为之调瑟,废一于堂,废一于室。”成玄英疏:“废,置也。置一瑟于堂中,置一瑟于室内。”此例中“去”与“废”为反义关系。
连文即同义、近义词的并列连用。如:诸葛亮《出师表》:“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句中的“试用”和现代汉语不同,是两个同义词连用。《说文解字》:“试,用也。”《礼记·缁衣》:“子曰:好贤如《缁衣》,恶恶如《巷伯》,则爵不渎而民作愿,刑不试而民咸服。”刘禹锡《送裴处士应制举》:“登山雨中试蜡屐,如洞夏里披貂裘。”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进行文言文语言文字教学是一个新课题,需要深入研究,限于篇幅,我们就不多说了,期望能以此引发大家对这个问题的关注,也希望专家们给予指正。
第五篇: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班主任工作的转变
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班主任工作的转变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的目标。在学生全面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班主任必须充分认识新时代赋予班主任角色的新内涵,不断反思,更新观念,对自己的工作重新定位,这对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是非常重要的。那么,班主任如何才能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承担起这个重要责任?
一、班主任由专科型向专业型转变
传统观念下, 班主任的角色只是学科教师的一种自然延伸, 似乎任何教师只要在自身专业方面有所长都可担任。班主任工作往往是以经验为主, 凡事从做中学, 摸索前进。这种观念今天看来显然是片面的。新课程标准下的班主任, 其角色内涵是丰富的: 他不仅是“管理者”, 而且是“知心朋友”、“学习的导师”、“纪律管理员”、“父母代理人”、“心理医生”、“维权代言人”、“家、校、社会沟通的艺术家”等等。这些内涵要求班主任在了解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 运用科学的管理理论与现代的教育思想创造性地指导班级工作, 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科研型”、“专业化”的班主任。
二、班主任由传统型向创造型转变
“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个顾问,成为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和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励。”传统教育意义上的班主任往往是满足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 新课程标准下的班主任则要求积极能动且富有创造性。他们在国家教育方针与教育规律的指导下, 积极贯彻落实学校提出的教育要求, 不断寻求新的工作内容与方法, 根据自身优势和学生的特点, 富有创造性地开展班级活动, 形成风格鲜明的班集体。同时, 班主任的创造性工作观念与方法又必然对学生的人格塑造潜移默化地起着巨大作用。
三、班主任由管理型向引导型转变
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班级工作的教师, 是学生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指导者”。现实中班主任角色很容易被窄化为“管理者”, 在班级管理中经常要求学生“不能⋯⋯不要⋯⋯”等规章制度去限制学生。这种做法对于学生形成良好行为, 矫正不良习惯固然起到一定作用, 但新课程标准下的班主任不能仅满足于此, 而是更着眼于发展、挖掘学生的潜能。评价一个学生好坏不仅看其有没有过错, 而更应看其发展与创造的程度。新课程标准下的班主任不会把学生的失误看得太重, 而是与学生一起商讨如何改进与发展, 进而去创造;对学生不是简单地训斥与限制, 而是多鼓励引导。教育的本质是唤醒和鼓舞,一旦学生的内在机制被调动起来,内部产生了从无序到有序的自动力,班级事务和琐事根本就不用班主任事必躬亲,学生们自己就能解决好。当然,如果将外在的教育资源充分加以运用,则可达到更好的效果。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平行教育能力、学习规划能力、人生规划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的张扬,同样,班主任的教育机智、教育智慧也会经常充满生机和活力,班级也会在主体、民主、开放的管理观中充满生长气息,从而给学生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总之, 新课程改革首先是教育观念的改革,班主任要在新课程改革中走向成长。在学生全面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班主任必须充分认识新时代赋予班主任角色的新内涵,不断反思,更新观念,这对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是非常重要的。
[1] 卢慕稚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丛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 班华.“班主任在促进学生素质发展中的特殊地位、作用和操作系统”.《教育理
论与实践》,1999(10)
[3] 班华.“德育理念与德育改革——新世纪德育人性化走向”.《南京师大学
报》,2002(4)
[4] 陈伟.“新课程呼唤新管理”.《中小学管理》,20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