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维海灵璧县小学教学热点(5篇)

时间:2019-05-12 23:08: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范维海灵璧县小学教学热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范维海灵璧县小学教学热点》。

第一篇:范维海灵璧县小学教学热点

灵璧县小学教学热点、难点问题和解决对策

学 校 娄庄中心学校寄宿部

姓 名 范维海

任教年级

六年级

职 称

小学高级

难点问题:如何引领学生阅读赏析外国文学名著?

一、提出背景:

文学名著无论中外,都是经典作品,是每个民族、每个时代的精神的精华的凝聚,是人类最美好的创造的汇集,确实具有感染读者的潜在力量。开展小学生阅读外国文学名著活动,对于引导学生在爱国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国际理念、促进学生对异文化的理解与包容、培养具有“共生”理念的新人类具有重要的意义,是语文学科与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契合点。

二、成因分析:

我们阅读赏析外国文学作品时,要较国内作品困难,笔者归纳原因有如下几方面:

1、文化不同,背景不同,风俗习惯不同等,有些观念思想或者事情的做法不容易被我们理解,因此不能准确把握文本。

2、不了解外国文化及相关一些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大部分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因此,较难理解外国文学中人物的宗教情感,这是读外国文学的一大障碍。

3、难的地方就是外国小说这种表现手法上的特点;极度重视静态心理描写,通过人物内心世界的微妙变化,通过人物视角的转换把大小事件娓娓道来,使人觉得它拖沓,冷冰冰的,没有激情,有读不下去的感觉。

4、外国人物名字的复杂性和用中国人的标准来评价作品里的人物。

5、长篇小说篇幅较长。

三、解决对策

笔者以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外国的文学名著整组主题教学为例介绍如何引领学生阅读赏析外国文学名著的:

﹙一﹚走近外国文学名著

“近”即近观、近赏。

“近观”观单元的全貌:了解课例主要内容及作品相关背景。“近赏”,赏喜欢的一篇文章,合作探讨学习方法。

本组单元导读课的流程是这样设计的:学生通读单元课例,然后谈感受、说主要内容→小组为单位,选自己喜欢的课文共同探讨应该怎样学习这篇课文→最后指导收集四篇课例的相关背景资料,为后面的自主阅读作铺垫。目的是让学生们对文本有初步的了解,对学法有初步的认识,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过程能够有的放矢做好铺垫。

﹙二﹚ 走进外国文学名著

“ 进”即进入,包括:进入文本,感受曲折的情节;进入人物的内心,感受人物情感;进入作者的内心,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1、走进单篇,关注人物命运,收获阅读方法 本单元共有《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两部单篇。

把两篇文章放在一起学习是因为他们有一些共同点:首先,故事的主人公: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与学生年龄相仿,而且两位小主人公的身份相同-都是社会最底层的人物-穷人,他们的悲惨遭遇也很相同,从这两点来看,故事很容易激发起学生对人物命运的关注。

其次,两篇文章在写作手法上都采用了对比,反衬的表达方法。《卖火柴 的小女孩》中现实与幻象的对比;《凡卡》一文中莫斯科悲惨遭遇与乡村“幸福”生活的对比。

针对以上的共同点,我在教学设计中采用了比较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品读的重点放在女孩五次擦然火柴后看到的幻象的美好,以及火柴熄灭后现实的残酷的对比朗读中,在品读中抓重点的语句写体会,从字里行间去体会小女孩内心对温暖、食物、快乐和亲人疼爱的渴盼。而且在比较中学生深切的感受到:现实与幻想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幻想的越美好,越是衬托出了现实的悲凉,让人越发感觉到女孩命运的悲惨。

最后的拓展延伸环节布置课下阅读《安徒生童话选》,自觉填写阅读卡或做读书笔记,目的是引导学生自觉地读一些世界著名的童话故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凡卡》一文的教学思路和《卖火柴的小女孩》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凡卡》一课的教学更加体现学生的自主阅读,整篇文章的学习是运用《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学法自读自悟,教师只在难点、争论点、疑惑点加以引导。

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二是使学生掌握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即了解作品梗概及背景,抓重点语句分析人物形象。)为下面的略读课文的自主学习做铺垫。

2、走进长篇,把握精髓,评价人物

本单元的两部长篇是《汤姆•索亚历险记》和《鲁滨孙漂流记》,这两篇文章和本单元的口语交际揉和在一起学习。

这两篇文章篇幅较长,而且采用名著梗概加精彩片断的编排方式,两篇文章的主人公鲁滨孙和汤姆•索亚性格鲜明,个性突出。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和《鲁滨孙漂流记》“梗概”部分的时候,我引导学生了解这三方面的内

容:这部小说主要描写了主人公哪些经历?这部小说最吸引你的是什么?这部小说的主人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是阅读初期的真实体验。这时候的体验还是粗浅的、漫不经心的,还是远观“森林”的一个模糊的概念。但是这个体验又是极其宝贵的,它直接引起孩子“作品是否吸引人”的感觉,决定了孩子进一步阅读的动力程度。可以说,学生从“没有体验”到“有所体验”,是第一个跨越。教学的第二个环节是阅读“精彩片段”,至少要完成两个任务:第一,要找到“精彩片段”与“梗概”的“焊接点”,看看这个片段大致在小说中的哪个部分。如果我们把整部小说看作一条项链,片段仅仅是其中的一颗珠子,珠子单看或许很美,但远远比不上整条项链所散发的迷人魅力。而且,找到了这个结合点,就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联系起来了。第二,教给学生浏览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在阅读长篇作品时,通过浏览抓住精髓,边摘录精彩句段,边写写心得体会。比如,阅读精彩片段时提问:你在阅读过程中有哪些地方出乎你的意料?哪些地方令你产生了疑问?精彩片段中哪些地方你认为最精彩?对小说的主要人物,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最后的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下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和《鲁滨孙漂流记》。标记好你认为最有趣的段落,结合对汤姆和鲁宾逊的认识写一篇心得体会,也可以摘录精彩句段,或完成阅读卡片,准备参加读书交流会。

长篇作品的教学主要是自然的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和阅读反思,激发了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热情。在这些“写一写、摘一摘、填一填”的活动里,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使名著的阅读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局面。

通过长篇阅读学生掌握的阅读长篇的方法是:浏览抓精髓,摘录精彩句段写心得。

﹙三﹚回顾外国文学名著

主要是通过回顾单元学习历程,梳理学习收获,积累一些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外国名篇名著的后续热情,并且积累文学作品中富有人生哲理的语句,培养善于积累的读书习惯。

教学流程安排是:回顾整组课文学习历程→梳理学习方法→回忆经典片段,重温人物形象→推荐外国文学作品,交流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整合“日积月累”板块,积累作品中的经典名句。

﹙四﹚自主阅读外国文学名著

“读书交流会”大体教学流程是:激趣导入→分组交流阅读书目(分成安徒生童话、汤姆索亚、鲁滨孙三个小组)→小组代表或汇报读书心得,或朗读精彩语段,或展示阅读卡片→评选“课外阅读小标兵”→教师总结,介绍推荐阅读书目。实现的目标是:引导学生从课内迁移到课外,推荐类似阅读材料,指导他们开展自主阅读实践。使学生由过去的“学好一篇”过渡到“会这一类”并进而“能读此类”,并能够写读后感想。

四、后记

总之,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有意识地推荐形质兼备的外国文学名著;通过阅读,了解不同国家多样的文化,关注名篇名著中的人物;再运用恰当的教法和学法加以引领, 让学生体会到文学的乐趣,进而产生阅读赏析的渴望,在阅读赏析的过程中习得一点方法,润物细无声的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播下文学的种子,从而达到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标。

第二篇:范维琴事迹材料

范维琴同志事迹材料

范维琴,女,1953年8月出生,198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泰安市复退军人精神病院护理部主任。在党组织的培养、教育下,范维琴几十年如一日,在精神科护理岗位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无私奉献,成长为一名优秀护理工作者,曾先后被授予“山东省民政系统先进工作者”、91年泰安市“学雷锋先进个人”、97、99、07被评为市“优秀共产党员”、“三八红旗手”等光荣称号;六次荣立三等功,连续10年被泰安市卫生局评为优秀护理工作者;1999年获泰安市“振兴泰安劳动奖章”;2000年被评为泰安市“先进工作者”,2001年4月被泰安市授予“十佳文明市民标兵”称号;2001年7月被中共山东省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并将奖励的五千元现金全部捐献给我院优抚病人;02年3月被民政部、人事部授予全国民政系统“先进个人”,同年5月被民政部授予最高荣誉奖“儒子牛奖”,受到了江泽民总书记朱隆基总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03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于“先进工作者”,曾两次在泰安市各县市区做巡回报告,02、06年分别参加省第八次、九次党代会。她的事迹曾多次在各种媒体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一、爱岗敬业,无怨无悔

1976年8月,范维琴从泰安卫校毕业,分配到泰山区邱家店镇医院,从此开始了她的护士工作生涯。那时,她上进心强,不甘人后。白天,仔细观察,虚心请教;夜晚,挑灯苦读,求知若渴,很快掌握了综合护理技能。1983年5月,她调入市复退军人精神病院从事精神科护理工作。新的服务对象,新的工作环境,曾一度有些茫然,但凭着她坚实的护理技术基 本功和对复退军人的浓厚感情,不懂就问,勤学苦钻。卫生系统、民政系统举办精神科护理培训班,她每次都积极参加。一有空,她就到书店转一转。前些年工资不高,家庭负担种,但碰到精神科护理方面的书,却舍得花钱。有时实在钱不够,她就站在书架旁贪婪地读起来,直到书店关门还舍不得离开。就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毅力和锲而不舍的精神,范维琴很快掌握了精神病人护理技术,成为全院护理工作的骨干。

她时刻把弘扬南丁格尔精神作为自己终生奋斗的目标。与他同时毕业的同学有的行当了医生,有的成了管理人员,有些同学劝她:“别干这又苦又累的护士工作了。”她始终坦然地说:“红花需要绿叶陪衬,我就是当绿叶的材料,干护士工作最合适。”调入精神病院后,她先后调整过4次工作,每一次都是无条件服从,愉快接受,而且在不同的岗位上都做出了优异的成绩。担任护理部主任后,她对自己的要求更高,投入了百倍的精力,不分昼夜,不论节假日,始终工作在护理工作第一线。她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积极组织岗位练兵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努力提高全院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她主持总结的30多项临床精神病人观察法在全院推广。她积极鼓励护理人员参加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无数次地替参加学习的护士值班、照料家务,有40多名同志取得了大专以上学历。她言传身教,将自己高超的技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毫不保留地传授个每一位护理人员,积极引导她们进行临床护理工作研究。1998年至今,全院有60多篇论文在各类医学护理刊物上发表,范维琴撰写的就有12篇,并多次参加精神卫生学术研讨会。2000年,她带领护理人员到市内几家综合医院和省内同行业优抚医院学习、取经,按照新形式下优抚医院管理的新模式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和管理方法,提高了全院医疗护理整体水平。在她的严格管理下,从未发生过责任事故。

范维琴视病人如亲人,全心全意地为病人服务,在护理工作岗位上撒下了辛勤的汗水。精神科的病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对他们的治疗,不但要求用药准确,更需要心理上的辅助治疗。面对工作上的困难,她总是付出超常的耐心,细心观察病人的情绪变化,和病人谈心聊天,徐徐开导,了解他们的想法和要求。生活上更是无微不至地关心他们,病人感冒了,她把病号饭送到床头,为他们打针送药,并苦口婆心地劝说病人的亲属来院看望病人,让病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使许多病人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气和战胜疾病的信心。她常说:“把我安排到护理工作岗位,是组织对我的信任,是人民对我的信任,护理好病人,帮助他们解除痛苦,是我的职责。胆量小,慢慢练,工作难,抓紧学,工作再危险、再辛苦也不能退缩,既然选择了这一行,我无怨无悔。”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而且一干就是十几年。

二、竭诚服务,无微不至

该院的服务对象都是复退军人。老的曾在战争年代冲锋陷阵,年轻一些的也为保家卫国做出过贡献,他们曾经是最可爱的人,如今却成了最困难的人。对他们的护理工作充满着艰辛甚至危险,为他们打针、喂药,劝他们吃饭,不仅听不到一声感谢,反而经常遭到辱骂,稍不留意还会挨打。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群体,范维琴待他们如亲人,精心呵护,关怀备至。病人许平,原是抗美援朝战争时战地记者,长期的疾病折磨,使他肌肉委琐,四肢僵直麻木,生活不能自理,服药时,精神敏感,既怕热又怕凉,平卧着呛水,侧着身直往外流,特别难护理。范维琴十分耐心,每次服药、喝水、喂饭,都是将病人揽在怀里,生怕病人有什么不适。病人李进昌已 经60多岁了,由于无自知力,口服片剂特别困难,她就研成细末送服。她在老年康复病区工作时,面对的是五、六十岁以上的优抚病人,特别是从省荣军第一休养所转来的十几位老年精神病人,由于长期患病,多数精神衰退,有痴呆症状,还有些是大脑器质性病变,智能低下,经常拉在床上,尿在裤子里,有的饿了不知道吃,渴了不知道喝,冬不知道寒,夏不知道热。为了提高护理效果,增强老年病人的自理能力,她带领同志们共同组织病人进行日常行为能力的康复训练,早上定时督促起床,晚上定时督促睡觉‘手把手地教他们刷牙洗脸,饭前督促洗手,定时领他们上厕所,手把手地教,不厌其烦,经过较长时间的训练,终于使大多数病人生活有了规律,重新获得了生活自理能力。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病人汪振明,精神恍惚,目光痴呆,行为能力很差,长年卧床,像个植物人。范维琴根据季节变化和排泄多少,科学制定饮食标准,及时调整喂水量,每隔两小时就给他翻一次身,细心的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卧床多年的汪振明从未发生过褥疮。六十多岁的病人刘富贵,吃饭只知道往嘴里塞,就是不知道咽,稍有不慎就会呛食以至窒息,为此,范维琴坚持为他喂饭。又一次喂饭时,病人又抓又挠不合作,一个喷嚏,鼻涕、饭水喷了她满身满脸,她毫不在意,擦了擦脸又继续喂。对这样的病人,有时一顿饭下来需要一个多小时。正是这样细致入微的照料,使病人的生命得以延续,人道主义得以体现,党的优抚政策得到落实。

由于精神病人的心理活动异常,精神狂躁,经常出现辱骂、攻击护理人员的行为,有一次,在给一个妄想型病人服药时,病人突然用铁碗重重地砸在她的头上,一时间血流满面。在旁边的护士看到后,忙采取制止措施,还要教训这个病人,范维琴边用手捂头边说:“不要紧!他是病人,我 们要谅解他。”包扎好伤口后,又继续为这名病人倒水端饭,从心理上安慰他,取得了病人的信任。病人家属来院探望,知道了这件事感动不已:说:“连亲人做不道的事你都做到了,你比她的亲人还要亲啊。” 三、一片热心,满腔忠诚

一滴露珠,能折射太阳的光辉。一名党员的言行,能反映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在本职工作和日常生活中,范维琴热情服务,不怕吃苦,乐于助人,处处展现一名共产党员的风采。

“我是党员,理当多为别人办事,为社会造福。”这是范维琴常说得一句话,也是她从事护理工作和为人处世的指南。她的同事这样评价她:“范维琴没有堵枪眼护大坝的壮举,做的都是平常小事,可贵的是她天天这样日日如此。”

看到水管滴水,她默默的走过去拧上;厕所堵了,她拿水桶去冲;天亮了,走廊里的灯还亮着,她一个个熄灭……为病人灌肠、修脚、挤脓、端屎倒尿、换衣服擦身,这样的活她干得最多、最好。一位老复员军人精神病人十几天不大便,需要灌肠,可整个直肠被干结的大便堵塞了,灌肠管插不进去,范维琴戴上乳胶手套,一点一点往外抠。手套抠破了,弄得满手脏得不得了。好不容易抠完了,老人一生咳嗽没忍住,憋在肚子里多日的大便一下子狂喷出来,弄得范维琴浑身上下每个干净地方,但看到病人安详舒适的面容,范维琴毫不在意。

范维琴不仅对优抚病人关怀备至啊,对社会病人也是满腔热忱。她常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服务人民是我一生的追求。婆婆家邻居是位五保老人,患肺病多年,每年冬季都发病,范维琴坚持每周上门给老人查体、送药,定期送到附近医院做检查,三度春秋,直到老人去世。范维琴的事 迹报道后,她的知名度高了,社会上经常有人向她求助。学习压力大出现过一些反常行为的学生,失恋后痛不欲生的青年,其家长不好意思到医院来看病,就通过电话向她咨询,范维琴总是不厌其烦地给他们讲解有关知识,并提出护理建议。2001年8月的一天深夜,刚刚入睡不久的范维琴接到泰安建筑公司一女同志的电话,说她丈夫精神病复发,正在砸东西,还扬言要杀人。她放下电话,马不停蹄地找司机,叫医生,赶到病人家中进行简单治疗后,又把病人拉到医院。来到医院,她跑前跑后,为病人办手续,拿药打针,直到病人情绪稳定,病人家属满含热泪对范维琴表示感谢时,大家才知道事情真相。

在范维琴家里,“红本本”一大摞:立功的,嘉奖的,市里的,省里的。她看重这些,但从不自傲。院里分房子,有人提醒她:“你是多年的先进,给领导提一提,照顾照顾,全院谁也比不了。”她只是淡淡地一笑。当得知分房小组真的作为一条标准要提交职工大会讨论时,她坐不住了,硬是在这一条后加上“范维琴除外”才算罢休。2001年7月,她被授予“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并发了5000元的奖金。她分文未取,并对院领导说:“工作是大家干的,荣誉却给了我,心中时常不安。这些钱就用在优抚病人改善生活条件上吧。”

范维琴多年来默默无闻地为复退军人精神病人、为社会、为家庭无私地奉献,始终把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受到大家的好评。同事们说:“大家一起上班,看到范维琴这样,咱不学着点就太不够意思了。”而她却说:“浑身都是铁,能打几颗钉。要想干好工作,必须靠大家。”正是在她的感召下,全院上下认真实践各项承诺,努力从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形成了良好的院风。该院是“全省文明示范点”,连续 15年被山东省文明委评为“文明单位”。

四、孝敬亲长,奉献爱心

泰安人杰地灵,怀仁循礼的优秀传统铸就了范维琴忠义、仁爱、礼让的高尚品格。提起范维琴,在泰安市是出了名的好市民、好党员,在单位是出了名的好护士、好主任,在左邻右舍的眼里,她又是个好媳妇、好母亲。

前些年,孩子小,单位没宿舍,与婆婆住在一起。婆婆家距工作单位二十余里,每天要来回四趟,她从未因此迟到早退过一次,也未因天气的变化请过假、旷过工。在那段时间,工作、家务、照顾孩子,可以说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繁重的体力消耗,使她瘦了十多斤。亲友们都劝她请假休息几天,婆婆也心疼地说:“工资咱不要了,你一天跑这么多路,能受得了吗?”每到这时,她就耐心地向老人解释:“我们院人手少,工作忙,有孩子的都向咱这样,病人来了怎么办?”她的孩子五岁前,一感冒发烧就抽搐,赶上她上夜班,孩子发烧时,婆母就劝告她请假或找人换班。看着孩子烧红的脸,急粗的呼吸,也是放心不下。但她却对婆婆说:“同事都忙了一天了,谁不趁晚上忙忙家务呢?”婆母听她讲得在理,就带着孩子到值班室里与她一块上夜班。

老人支持她的工作,她也更加孝敬公婆。结婚十几年来,从未和公婆闹过意见、红过脸。家里老少十几口人,兄弟、妯娌、姑嫂之间非常团结和睦。无论工作多累,下了班就忙家务。邻居们说:平时难得看见维琴,看见她时,不是上街买菜,就是一盆一盆地洗衣服,连小叔子、小姑子的衣服都洗,总是匆匆忙忙。她爱人也理解她,每当她值班或工作忙,顾不得吃饭时,就把饭送到班上。1987年她母亲因双腿严重烫伤,住在她家里治 疗,当时下不来床,生活不能自理,她既要上班,又要照顾母亲,顾不得孩子,只好又把孩子送到婆婆家。一天下午,下班后,伺候母亲吃了饭,就骑车回家去看孩子。刚出门,听说有危重病人需要抢救,她来不及把车子和所带的东西放下,就急忙跑回来参加抢救。由于医院条件限制,需送中心医院,她来不及回家给母亲说一声就跟车走了。夜里十二点多了,领导知道她爱人出发未回来,母亲也有病,就让她回家看看。回来一推开门,只见母亲坐在地上。她惊讶地问母亲:“你怎么坐在地上?”母亲说:“你走后不久,我就想解小便,本想你一会儿就回来,可是一等不回,二等不回,我只好自己爬下来,谁知却怎么也爬不上床了。”听了母亲的话,她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止不住地流下来,她赶紧把母亲报上床,坐在床边安慰老人,当母亲知道还有病人正在抢救时,忙说:“救人要紧,你快回去吧!”她安排好母亲,已是夜里两点,含着泪又返回中心医院,进行抢救护理。

每逢佳节倍思亲。精神病人也应和正常人一样,渴望享受节日地欢乐和阖家团圆地亲情。每逢节假日,她都安排家在外地的同志回去,自己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组织病人看电视,做游戏,进行各种娱乐活动,使他们在精神上得到安慰。自1983年调来至今,她只在家中过了一个除夕夜,而且初一又上班。每年春节前婆母都和她商量:“维琴啊,今年春节就不能和领导说说回家过个年?你们妯娌三个,每年三十就缺你一个,我心里也不好受啊。”每次她总是对婆婆说:“我们院里年轻人多,人家离家远,平时很少回家,难得回家过年,亲人都回来了,见次面不容易,再说还有那么多病人也要过年呀?我把护理工作一年到头都做好,也算孝敬您老人家啦。”婆母识大体,理解、支持她的工作,每次她都毅然放弃了一家人的团聚,将满腔的关爱送到每一个病人的身边。范维琴同志不仅热爱自己的家,孝敬自己的老人,对院里的老年病人也像对待自己的老人一样,精心地照料他们。有一位老年病人,长期受疾病折磨,完全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精神痴呆,家人看成是累赘,从来没人来探望他。对这位孤残老人,范维琴给他喂饭、喂水,为他洗脸、洗脚、剪指甲,夏天单,冬天棉,为他准备地整整齐齐,虽然他瘫痪多年,吃喝拉撒在床上,但老人始终干干净净。老人去世后,范维琴为老人洗脸净身,换上新衣帽,化了妆,将最后的关怀带给了老人。许多人对此不理解,而她却说:“他是老人,我要尽晚辈的孝心;他曾是军人,我要尽老百姓的爱心;他是病人,我要尽护士的诚心。”

第三篇:威斯康星大学校长范海斯

威斯康星大学校长范海斯

在西方大学发展历程中,大学的社会服务功能萌发于美国。自1862年《莫里尔法案》颁布后,美国的一些州立大学,例如,康奈尔大学、威斯康星大学等,走上了与德国大学模式不同的道路,在教学功能和科研功能之外又拓展了大学的另一个功能,即社会服务功能。

尤其是威斯康星大学,在范海斯(CharlesRichardVanHise,1857-1918)担任校长期间成为了西方大学为社会服务的范例。有些美国教育学者甚至这样说,虽然《莫里尔法案》使美国大学开始有了“为社会服务”的概念,但没有一所大学比威斯康星大学更理解这个概念。

一、范海斯生平

范海斯(CharlesRichardVanHise,1857-1918)1876年进入威斯康星大学学习。在获得自然科学学士学位(1880)和硕士学位(1882)后,他又于1892年获得了博士学位。作为一位地质学教授,范海斯曾担任芝加哥大学的客座教授。作为一位学者,他出版过《地质学论文集》、《自然资源保护》等著作,还担任过美国地质学会(the GeologicalSocietyofAmerica)的主席(1907)和全国科学学会(the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的主席(1915)。从1904年到1918年,范海斯担任威斯康星大学校长,长达14年。自任职以后,范海斯为威斯康星大学制定了一个广泛的改革计划,旨在使大学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一直到1912年,威斯康星州立法咨询委员会主席、威斯康星大学教授麦卡锡(CharlesMcCarthy)出版了名为《威斯康星理念》(TheWisconsinIdea)一书后,威斯康星大学的办学经验开始以“威斯康星理念”闻名于美国乃至整个世界。无疑,“威斯康星理念”也可以作为范海斯提出的“为社会服务”的大学理念的代名词。虽然范海斯没有撰写过教育专著,但他在校长就职演说以及后来的演讲和通信中阐释了他的“为社会服务”的大学理念。

二、范海斯的“为社会服务”的大学理念

深受进步主义思潮影响的威斯康星州州长拉福莱特(RobertM.LaFollette)是威斯康星大学1879年的毕业生。在他就任州长期间,进步主义运动在威斯康星州达到了顶峰。拉福莱特希望威斯康星大学在州的改革中与州政府建立密切的伙伴关系,相互合作和一致行动,具体来讲,那就是威斯康星大学要为州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威斯康星大学在为州服务上作出很大努力,并成为了州政府的“智囊库”。因此,有的美国教育学者说:拉福莱特把威斯康星大学带到了众人注目的中心。

面对1900年前后威斯康星州的社会变化、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以及移民人口激增的情况,在范海斯之前的几任威斯康星大学校长,如巴斯科姆(JohnBascom)、钱伯林(ThomasChamberlin)、亚当斯(CharlesK.Adams)等,都认为威斯康星大学不是与州分离的,主张大学要为社会服务。但是,范海斯在被拉福莱特州长亲自任命为威斯康星大学校长后,他更明确地提出威斯康星大学是一个为州服务的机构。1904年6月7日,在校长就职典礼上,作为一个进步主义者的范海斯所演说的主题就是“为州服务”(servicetothestate),强调威斯康星大学应该服务于威斯康星州的目标。在校长就职演说(InauguralAddress)中,他强调说:“教学、科研和服务都是大学的主要职能。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一所州立大学,它必须考虑每一项教育职能的实际价值。换句话说,它的教学、科研和服务都应考虑到州的实际需要。大学为社会、州立大学为州的经济发展服务。”在范海斯看来,威斯康星大学不仅仅是培养学者和研究者,而是要造就人。如果威斯康星大学要为州服务,那么,它就要不惜任何代价去发展、扩大和加强创造性的工作。一所州立大学就是一个州的必要组成部分,正如手臂是人的身体的一部分一样。它既然接受了州的土地捐赠和受到州政府的资助,那它就应该是全州所有人的机构,是为州服务的机构。范海斯甚至说,威斯康星大学校园的边界就是威斯康星州的边界。因为州立大学的生命力在于她与州的紧密关系。州需要大学来服务,大学对于州负有特殊的责任。教育全州的男女公民是州立大学的任务,州立大学应该促成对本州发展有密切关系的知识的迅速增长。州立大学的教师应该用其学识专长为州作出贡献,并把知识普及于人民。

范海斯认为,大学将是一个瞭望塔,不仅在社会改革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而且成为社会服务的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他明确提出,大学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任务:一是把学生培养成有文化知识和能胜任工作的公民;二是通过学术研究活动来发展实际有用的知识;三是把知识传授给广大人民以便去解决社会政治和经济方面的问题。

作为一位大学校长,范海斯始终坚持一个理念,那就是,大学作为一个为州服务的机构应该真正地为全体人民服务。1905年2月,他在对威斯康星州出版协会的演讲中明确宣布:“在大学的仁慈影响扩展到州里每一个家庭之前,我将决不会感到满足。这就是我要去实现的州立大学理想。”在1905年4月24日给友人琼斯(G.D.Jones)律师的信中,范海斯又这样写道:“在我看来,要把威斯康星大学与州议会或民众分离是没有任何希望的。实际上,我的所有工作就是沿着为州服务这条路线而进行的。1919年2月7日,已不担任威斯康星大学

校长的范海斯在给贾斯特罗(JosephJastrow)的信中还写道:“我毫不犹豫地认为,大学为州服务这一政策是最好的。”

虽然范海斯强调大学是一个为州服务的机构,因而社会服务应该成为大学的理念,但是,他并没有忽视大学的基本精神——学术自由。1912年6月19日,范海斯在一次题为《大学的精神》(TheSpiritofaUniversity)的毕业典礼演讲中强调指出:“大学要能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它就必须实现教学自由和学习自由。大学的学术自由是决不能取消的,因为这是大学不断创新的源泉,也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源泉。”在他看来,没有学术自由,大学就失去了它的基本精神;没有这个基本精神,一个教育机构也就不是一所大学。在1913年5月23日宾夕法尼亚州城市俱乐部举办的演讲中,范海斯又一次强调了学术自由的重要性,因为大学的作用是激励、发展和提升人类文明。

范海斯用他的热情、时间和才能献身于威斯康星大学及威斯康星州,因而在大学为社会服务这一方面没有其他美国教育家能超过他。在大学与州政府的关系上,范海斯无疑是成功的。《威斯康星州杂志》(WisconsinStateJournal)的编辑早在1904年秋就写道:我们将在未来继续支持威斯康星大学。根据范海斯的大学理念,威斯康星大学很快成为了受到威斯康星州当局和民众所欢迎的一所州立大学。正因为如此,1898年,拉福莱特州长在威斯康星大学成立50周年纪念会上高兴地指出:威斯康星大学为全州人民拓宽了文化的范围。

但是,范海斯的为社会服务”的大学理念以及威斯康星大学的做法也受到了一些坚持传统大学理念的人的不满,甚至是恶毒的攻击。有的人说,威斯康星大学成了一所奶牛大学”(cowuniversity);有的人说,范海斯想利用威斯康星大学去控制一个州(tocontrolastate)。对此,范海斯给予了坚决而明确的回答。他认为,知识推广工作和专家服务既不会降低大学的尊严与水平,也不会降低各种专业的学位条件和资格的标准。实际上,早在校长就职演讲中,范海斯就曾这样说:“对我来说,我期望并绝对有把握得到来自州的大力支持,因为大学的主要职能就是增进人类的成就。我不愿承认,在一个民主社会中的州立大学的水平将会比在一个君主制度下的州立大学低。

三、大学为社会服务的方式

在大学为社会服务的模式上,范海斯认为,威斯康星大学可以采用两种方式:一是在各个不同的领域提供专家领导,二是尽可能把在大学研究计划中得到的知识传播到大多数民众。在他看来,这两种模式是互补的。

(一)大学提供专家领导

范海斯十分强调专家的作用,相信专家在任何复杂的社会中都能发挥他们的卓越贡献。在他看来,随着大学教育的扩展,大学教师应为公共机构提供实际的科学和技术帮助。因为社会公众需要大学去研究农业、畜牧业、劳动力与资本、税收等问题,并为问题的解决提供建议。大学能通过自己教师的适宜的服务行动来推动社会的最大进步,并使大学成为政府的科学和技术顾问。为了使大学更好地为州服务,范海斯主张,大学应该派教师到州政府的各个部门去,提供专家领导(亦可称为专家服务)。例如,农业试验站第一任站长、后任威斯康星大学农学院的亨利(WilliamA.Henry)教授为威斯康星州制定了一个有关农牧地区发展的庞大计划。在威斯康星大学任教的经济学家伊利(RichardT.Ely)在反对童工、支持工会和主张社会控制资源等方面为州政府提出了许多建议。威斯康星大学文理学院院长伯格(E.A.Birge)同时在州林业委员会、州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州渔业委员会等部门任职。范海斯本人也亲自担任了州政府部门的5个职务,其中包括州地理委员会主席、州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主席、州森林委员会成员、州公共图书馆委员会成员、州木林产品实验室领导等职务。在威斯康星州,威斯康星大学教授不仅在农业科学、工程、财政和教育等方面成为了州政府的顾问,而且人数在不断增加。拉福莱特的立法议案就得到威斯康星大学经济学家、政治学家、社会学家、农业学家的反复讨论和咨询。1908年,威斯康星大学有41人在州政府各部门工作。经济学家在州的经济和税务委员会发挥作用,政治学家帮助起草法案,工程学家帮助规划道路建设方案,农业学家促进农业和乳制品业发展。到1912年时,麦卡锡在《威斯康星理念》一书中写道:威斯康星大学有46人在州政府各个部门提供服务,即同时为州和大学服务。应该说,范海斯为州政府提供专家领导的想法受到人们的欢迎。威斯康星州人民把威斯康星大学当做自己的学校,称它为民众生活的“咨询工程师”。

当然,范海斯也告诫为州提供服务的教师们,希望他们“在校外承担重要的服务性工作的时候,不应当忘记最大的服务是自己的创造性的研究工作和培养新一代的学者,要尽可能地把社会服务与创造性研究结合在一起。”而且,“在可能的条件下,学生们也要参加到社会服务中去,这样可以锻炼学生们适应未来生活的能力。”

尽管范海斯的为州政府提供专家领导的思想和做法受到很多人的欢迎,但是,有些人进行了非难,指责范海斯想使威斯康星大学统治整个威斯康星州。由于威斯康星大学和威斯康星州议会正好在麦迪逊中央大道的两端,因此这更引起了某些人的联想,并对范海斯提出了是“一个州立大学”(astateuniversity)还是“一个大学州”(auniversitystate)的质问。对此,范海斯在1913年5月23日的一次讲演中进行了解释,并申明:威斯康星大学从来没有统治过全州,也将永远不会做这样的尝试。大学教授只有在受到邀请时才会提供一些建议和其它帮助,而不会擅自行动。实际上,大学教授所做的都是政府和社会所需要的。他们不会把自己的权力和观点强加于人,因为那是与大学的学术自由精神背道而驰的。

(二)大学广泛传播知识

范海斯认为,应该象19世纪的杰斐逊(ThomasJefferson)和贺拉斯曼(HoraceMann)一样去倡导教育,因为教育是一个发现人的才能和增进人的福利的工具,而且也是一个促进人的健康的工具。因此,在他看来,威斯康星大学不仅是为校园内的学生服务,而且是为全州250万人民服务的。

为了使大学更好地为州服务,范海斯提出,大学应该招收所有有充分才华的学生,并对贫困家庭的学生提供经济资助,使学生能学到实用的知识。早在1904年的校长就职演讲中,他就强调说:“州里的每一个男女青年都能选择学习语言、文学、历史、政治经济学、自然科学、农业学、工程学、建筑学、雕塑、绘画或音乐。他们发现,在州立大学里将能找到充分的机会去学习所选择的学科,直到他们成为其中的创造者。这样的机会完全是公平的,因为每个学生都有在州立大学里找到适合他需要的高深学术生活的平等权利。任何更狭隘的观点都是站不住脚的。”由此,范海斯确立了传播知识是威斯康星大学为州服务的一个模式。威斯康星大学成为了任何人可以学习任何东西的地方。

在范海斯的领导下,威斯康星大学实施有关农业方面的短期课程计划,以便迅速提高州的农业生产力。与此同时,威斯康星大学的研究也关注农业和畜牧业方面,例如,开发脂肪测试法以改进牲畜、测试土壤以改良田地等。

对于女子接受大学教育,范海斯也持有积极的态度。他认为,威斯康星大学的学生不受阶级或性别的限制,它的大门是向所有具有足够聪明才智的人敞开着的。在范海斯看来,女学生可以学好她所学习的知识,也可以使用她所学到的知识。为了招收更多的学生,把实用知识传播到更多的人,范海斯提出,要大力发展大学推广教育(即函授教育)。这样,很多人可以通过大学推广部开设的课程得到自我改善,并利用给他们提供的各种机会。在范海斯看来,真正的民主之路在于更广泛地传播实用知识。1907年,范海斯把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工学院院长雷伯(LouisE.Reber)聘到威斯康星大学,主管大学推广部工作。后来,大学推广教育也成为了威斯康星大学的一个特色。雷伯甚至说,大学推广部把大学带到了州里的千家万户,并试图为他们提供他们所需要的知识。因此,威斯康星大学在全州各地成立了地区推广教育中心,承担函授、学术讲座、公共讨论、提供一般信息等。据统计,1910年威斯康星大学开办了57个函授班,共有5000人参加听课。在这个意义上,威斯康星州实际上成了威斯康星大学的校园。

为使大学更好地传播知识,范海斯也十分重视教学的改进。当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Carnegie FoundationfortheAdvancementofTeaching)制定教师培训计划后,他立即赶到该基金会去,希望基金会能对威斯康星大学的教学工作改进提供一些建议。

总之,在范海斯担任威斯康星大学校长期间,他所主张和阐释的大学“为社会服务”的理念发展到了顶峰。当时的一位记者斯蒂芬斯(LincolnStefens)1909年曾在《美国杂志》(TheAmericanMagazine)这样写道:“威斯康星大学是一个高度体现威斯康星州人民的共同的社会意识的核心”。美国哈佛大学校长埃利奥特(C.W.Eliot)也赞赏范海斯领导的威斯康星大学“把大学送到了人民中间”。范海斯本人认为,当时美国没有一所大学能象威斯康星大学那样实现为社会服务”的理念。美国教育学者柯蒂(MerleCurti)和卡斯滕森(VernonCarstensen)则指出:“关于大学在州的生活中占有最恰当地位的理念,是范海斯的伟大贡献之一。”面对州公共机构的实际需求,威斯康星大学提供了帮助,使大学变成有实际利用价值的教育机构,更好地体现了“为社会服务”的大学理念。

第四篇:范海兴农创业大赛演讲稿

演讲稿

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叫王海,是一名退伍军人2009年转业后,响应国家大力发展农业的号召,毅然选择了自主创业,立志成为退伍军人创业的榜样。2011年是我的创业元年这一年我认识了食用菌工厂化作业的现代农业科技,经过多方考察,我和我的战友一起创建了山东鸿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着手进军现代农业领域。四年后凭借着“永不满足,敢打敢拼”的军人品质创立了河北峰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6年来解决了200多人的就业岗位,利用了当地一批闲散劳动力,月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公司同时为50余名退伍军人和应届大学生提供了就业和创业平台。公司联合农业局成立专家技术指导小组,培训菌农全面掌握食用菌种植技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余名。为10个贫困户安排务工就业增加了他们的收入,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条件。在我和我的团队的努力下目前丹海鑫融食用菌种植园区已经成为江北地区最大的秀珍菇、茶树菇生产基地。

2012年是艰辛不平凡的一年,我仿佛走过了数个春夏秋冬,创业的压力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实在是走不动了;当时我的思想动摇了,试着选择放弃和逃避,紧要关头我的爱人往前推了我一把,告诉我一定要坚持,成功就在眼前。在她的鼓励下我和我的团队手牵手磕磕绊绊的走了过去。如果没有她就不会有我今天的成就。我六年的拼搏业绩也会付诸流水,借此机会我衷心的谢谢她--我的爱人!

由于社会各界和支持和认可企业于2016年10月18日在齐鲁证劵成功挂牌上市,我本人也分别于2015年1月被共青团中央授予“第九届全国农村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2015年7月被河北省军区政治部评为“优秀自主就业创业退役士兵”等荣誉称号。

在项目立项、创建和落成的过程中我们有幸获得社会各界的鼎力相助和认可,我们也会将“振兴一方经济,造福一方人民”这一创业理念回报给社会。在此,我代表河北峰会所有创业梦想的员工们向在座的各位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

第五篇:范方海事迹

范方海——第30个教师节先进事迹展播材料

范方海,男,1956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师毕业,小学语文教师,现任黄家镇大同村(明德小学)村小负责人。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之间,时光从1979年来到了今天,土生土长的范方海老师,三十多年如一日守望着这所村小。三十多年来,他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认真履行教师职责,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立足岗位,乐于奉献,他把火热的青春献给了家乡,满腔的热血献给了父老。

刚参加工作时,民办校的条件极差,当时他教的班有60多个学生,连石凳都没有,看着孩子站着或蹲着听课,听见一些家长的抱怨声,他心里十分难过,他决心用勤劳的双手改善办学条件。于是,他多次到几公里的石场联系石板并请自己的二哥没有一分报酬用“木马”一块一块运回来,利用课余休息日同工人一道安砌,终于让孩子们用上了石桌石凳。

大同村小建造在半山坡上,上下落差近三米,整个活动场所凹凸不平,真是“晴天尘土杨,雨天起泥浆”他又带领师生“开山辟地”。不管岩石有多么坚硬,也拦不倒坚强的师生们,他们硬是用铁锤一锤一锤的打,用锄头一锄一锄地挖,用筐一点一点地运。一年后,师生们用汗水换来了500多平方米的操场。1997年,借学校改危之机,他再次带领师生自力更生。为改变办学条件他四处奔走,在上级各层面领导的支持下,运回了170多吨的灰沙煤渣等材料,可是乡村公路离学校还有一段距离,为了节约有限的资金,他身先士卒,与师生们一起,动手把材料运进学校。随后,他又带领师生动手打混凝土。石灰浆溅到眼里,擦洗干净又干;手被碱浆腐蚀了皮肤,包扎起再干;……大家齐心协力,艰苦创业,用毅力和精神“硬化”了上千平方米的操场。

范方海对学校建设是精打细算,面对贫困师生却格外关心大方。91届学生小谌,一天早上,她满脸愁容,范方海发现后,便去询问,才知道她年仅33岁的母亲意外身亡了。他立刻赶往该生的家里,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房子只有一个空架子,室内一片狼藉,跪在妻子遗体前的谌父两眼通红。他见孩子的老师来了,这个大男人失声痛哭道:“老师啊!我的两个娃儿以后怎么办啊?”当时,范方海的眼泪也忍不住夺眶而出。当时月工资只有45元的他立即摸出身上仅有的30多元钱递给了谌父,并对家长说:“有困难要克服,不管怎么样都要让孩子读书,学费大家想办法。”在他的帮助下,这两个孩子最终顺利的完成了学业,现已大学毕业,长女在兰州工业大学任教。

2000级学生小刘,三岁时被母亲抛弃,父亲常年患病,家贫如洗。小刘身体虚弱,经常生病,是范方海主动带他去看病拿药并支付医药费;天冷了,就拿自己孩子的衣服给他穿。父亲病逝后,小刘成了彻底的孤儿,无奈跟着同样一贫如洗的叔父过日子,叔父说没钱不读了,就这样,小刘辍学了。面对空空的座位,范老师心酸酸的,他决定不能袖手旁观,于是,多少个日日夜夜,他不辞辛劳披星戴月、顶风冒雨的奔走于小刘家,跟小刘叔父再三承诺:“不用交一分钱,只要你让孩子去读书就行。”也许是被范老师一颗真诚的心所打动,小刘终于回到了校园,此后,范方海承担了他读书期间一切费用。

1996年7月12日,教师谌世馨突发脑溢血昏倒了,范方海连忙组织教师将她抬到医院抢救,并两天两夜守护在病床前。那个暑假,他都在为谌老师的事奔波。后来,谌老师偏瘫了,生活不能自理,孩子又不在身边,丈夫也卧床不起,家庭经济日趋困难。在长达3年的时间里,范方海除节日购物看望外,还常组织学生为她做些家务活,一直到她迁居隆昌。

然而,面对自己的家人,他却充满了愧疚。去年10月他妻子手骨折了,孩子们都不在身边,在长达2个月的住院治疗期间,他没有请过一天假,总是等下午放学后再拖着疲惫的身躯赶往医院照顾妻子……在这种取舍之间,他化小爱为大爱、舍小家为大家。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这句写赤子难报父母恩的诗句,有不少学生把它写进给他的信中!30多年来,范方海救助和资助过上百名学生,关心了一批又一批教师,是他的关爱与无私,让许多学生改变了命运,许多教师振奋了精神,是他,让中华民族最朴实也最博大的的“爱”在这里传承并发扬广大!

作为负责人,他率先垂范、爱校如家,使他的村小管理做到了精细、勤俭。2006年新学校建成后,为了校舍校产的安全,他主动承担了义务护校的任务,在学校没有给一分钱待遇的情况下坚守校园近2000个日日夜夜。多年以来,他坚持为学生服务,每天早上六点起床为学生烧开水,然后备好清洁池中的水,7点左右为学生开校门,并守护在校门口,为了校园整洁,他还为上学学生清洗鞋上的泥。他长期坚持小修小补;哪张桌凳松动了,他会拿出工具修理;哪块砖破落了,他会找材料补好;哪儿的电路不通了,他会去查找修好。每学期开校,学校购回的卫生工具,他总要用铁丝扎牢,用铁钉扣稳。维修炊具、修剪花木、浇水施肥、校园消毒等他长期坚持做,他常说:“一个人多做点事对身体健康有益。只要身体好,干活是一种快乐,能把快乐带给大家,自己才是幸福的。”这是一位扎根村小的教师对敬业奉献的诠释,更是“辛勤的园丁”对事业的情怀。有他的默默付出,才换来了学校巨大的变化和可喜的成绩:99年、05年被评为隆昌县办学水平优秀级村小;98年,黄家镇首届村小现场会在此成功举办;2000---2001学,被评为隆昌县体育达标先进集体;2011年7月,被评为黄家镇中心学校先进党小组; 07年市基础教育现场会及县退协领导莅临学校参观;县村小管理现场会;08年省政府教育督导评估检查组莅临学校视察;2010年“王永庆基金会”国家级台办领导莅临学校详查工作。教学上,学生们评价他是个睿智而才华横溢的人。课堂上他激情飞扬、妙趣横生;他注重培养文学苗子,为他们提供参考书,经常进行课外辅导,面对面批改学生作业……在事业默默地耕耘中,虽历尽辛苦,但一路行来,他也采撷下了累累硕果:从教以来,他的班级每期都能取得年级第一或第二的好成绩,在全镇、全县同级学校中也名列前茅。96年六年级会考,升入重点中学7人。2004年六年级会考,上重点中学8人。2007年毕业会考,平均分81.2分,及格率100%,优生率62.7%。这对于一所村小来说,是多不容易啊!他以他的实践证明:“天道酬勤”“一份付出,一份收获。”在30多年来的教学生涯中,范方海曾20多次被评为省、市、县、镇、校先进教师、优秀党员、新长征突击手和师德先进个人,多篇论文、征文在市县获奖。

2012年8月,他做了心脏主动脉瓣置换手术和主动脉搭桥手术,花去现金10多万元,他只休息了两个月,10月份又重返工作岗位,忍着伤口的剧痛坚持工作。

“回首清晖来时路,古月依旧照今人。”自古就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为师准则,作为21世纪教师中的一员,站在新世纪的起点上,范老师就是这样继续用他全面发展的师魂塑造人,用无私奉献的师德陶冶人,用学贯中西的师能武装人,用高风亮节的师表鼓舞人!他扎根农村教育事业,为了那无悔的承诺,用滚烫的热血谱写着人生最壮丽的诗篇!

下载范维海灵璧县小学教学热点(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范维海灵璧县小学教学热点(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卢维海有效上课范文

    《有效上课知识建构型视野下的上课问题与对策》培训讲稿 主讲:卢维海 第一单元 师生共学的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理念 学习时间:2013年7月15日 学习地点:大水乡教育管理中心 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感悟(范红梅)

    教 学 感 悟 南八家中心校 范 红 梅 2010年6月4日 教 学 感 悟 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以为:“教师在乎什么,学生......

    申论热点围海造田(精)

    申论热点:围海造田 【社会问题的背景】 投资28亿元,填海7.23公顷、堆填人工岛,而后在岛上修建108层、高300多米的七星级酒店,这是一次壮举还是一次狂热。 2010年3月10日,海南......

    范壁小学2013——2014总结

    范壁小学 2013——2014学年度工作总结 2013至2014学年,我校按照上级领导的部署,结合我校的实际,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不断探索,不断进取,以生为本......

    范庄小学交通安全材料

    牢记安全珍爱生命 ———范庄小学交通安全材料 范庄小学位于胡村乡西南。学校始建于1986年,学校环境优美、设备完善、布局合理。目前在校学生253名学生, 7个教学班,现有在职教......

    范海联校开展师德教育月活动实施方案

    范海中心小学 开展师德建设教育月活动实施方案 根据山东省教育工会《关于在全省教职工中开展师德建设 教育月活动的通知》(鲁教工〔2017〕31 号)的通知,结合我市、县师德建设重......

    张维小学二教学工作总结

    张维小学2014年秋季学期三(2)教学工作总结 张维小学:彭松凯 随着期末的临近,本学期我担任的语文、体育、英语、音乐教学工作也即将接近尾声,回顾自己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实践,感觉既......

    达维小学教学仪器设备管理条例

    达维小学教学仪器设备管理条例 教学仪器设备是保证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建设之一。各功能室仪器管理人员要加强责任心,努力工作,切实把教学仪器设备管理好。 1、.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