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语文高效课堂中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中小组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王小燕 秦岭学校
通讯地址:灵宝市秦岭学校
电子邮箱: qwbwxy@163.com 联系电话:*** 内容提要:随着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合作学习方式将在新课程实施中发挥独特的作用,与传统教学相比,它有着许多质的不同。因此教师组织课堂的合作讨论活动不仅要吃透文本,更应该吃透学生,应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只有在学生有了充分的自我感知和理解基础上进行的讨论才是有效的。
关键词 合作学习语文教学 组织 评价 问题
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经过几年的课改,我们的课堂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好的方面,一是师生关系已经得到改善;二是课标中强调的“人文素养”“自主合作”“讨论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跨领域学习”等成了语文老师的口头禅,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了,口语表达能力也明显提高了,课内外结合已成了很多语文老师的教学行为。但是不容乐观的是:在小组合作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小组合作有形式无内容。
许多教师认为小组合作就是四人或六人一组在一起交谈,教师不需要进行任何的指导也无从指导。因此,许多的小组分配随意,学生之间由于层次不同,缺少共通的认识和体验,也无法进行正常的交流,加之教师没有任何的要求和指导,小组合作交流只成了做给别人看的一幅简单的图画。
小组讨论流于形式,主要表现在:
①讨论的问题没有讨论价值,或者是比较简单无需讨论的,或者是学生从文中能够找出来的,或者是学生独立思考就能解决的,或者是讨论也难以解决的。这就失去了讨论的意义,浪费了时间,效益不好;
②讨论不是学生自发的和自觉的行为,只是教师课堂表演的一种形式。③讨论的时间不足,多数同学没有发言的机会。
二、课堂教学重视结果,忽视过程。课堂教学很多只是简单片面地分析文章内容和思想,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对文章分析的答案。教师过于注重教学内容的完成与否,急于使学生获得问题的答案。有时,即使是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教师因为担心教学任务不能完成,而常常不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不等学生达成共识,就匆匆站出来下结论。有的教师让学生速读3分钟,便设置问题让学生回答,希望学生开展热烈的讨论。由于学生对课文的认识不全面,感受不深刻,往往停留
在生字词理解的层面上,甚至连主题都理解错了。
三、全盘否定传统的教学方法
有的教师认为,新课改就意味着对传统的彻底否定和完全抛弃,似乎全面否定与激进更能显示其改革的彻底性,因而在行动上往往全盘否定我国的传统教育,片面照搬国外的现代教育。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彻底化,即出现了把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绝对化的倾向,不管学科性质、内容、特点和学生基础如何都用这种学习方式。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合作学习,课堂上该讲的也不讲,该点拨的也不点拨,学生想跟谁交流就跟谁交流,想跟谁合作就跟谁合作。这样的课堂展现的是学生虚假的合作,失去的是教师有价值的引导以及智慧启迪、思维点拨的神圣职责。
采取对策:
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个体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学习——全班统一交流。也就是说,对于新的知识,新的信息,每个成员应该先独立思考,在独立思考中发展思维的深刻性和独创性,然后小组合作学习,每个人将自己独立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在小组内交流;小组交流后,各小组将本组的信息归纳、总结,由小组发言人向全班汇报,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交流、评价。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不是局处人,也不是旁观者,而应该是学生合作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有时还是共同学习的参与者。在开展合作学习之前,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知识辅导和技能训练;其次,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更要仔细观察各合作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采取一定的调控措施。当然,整节课不必都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进行,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来进行,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来展开教学,将集体授课和小组合作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找准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灵活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的度。
因此教师组织课堂的合作讨论活动不仅要吃透文本,更应该吃透学生,应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只有在学生有了充分的自我感知和理解基础上进行的讨论才是有效的。
作者简介:王小燕,女,出生于1982年12月。2000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语文教学。现任职称为中学二级教师。
第二篇: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黄兴川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在我校的 “主体异步教学模式下双案一体化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教改推动下,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原有的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已被打破,出现了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课堂教学中应用得最多的学习方式。它是一种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其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然而,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时机不当。在新课改的课堂教学中,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盲目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如:在教学内容过易或过难的地方设计小组讨论,在适合于学生自主探索或动手实践的地方安排小组交流,在适合于全班教学或教师引导的地方组织小组探究,使学生无所适从,结果由于时机不当,收效甚微。
2.规则不明。在课堂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立即让学生讨论,教室里马上就会出现一片热烈讨论的场面。但只要稍加注意不难发现,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有的小组两三个人同时抢着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有的小组始终只有一两个人发言,其他人一言不发,只是心不在焉地坐着;有的小组互相推辞,谁也不发言;有的小组借此机会闲聊、说笑或者干别的事。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3.时间不足。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是教师呈现问题后未留给学生片刻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不到两三分钟就叫“停止”。这时,有的小组还未真正进入合作学习主题,有的小组才刚刚开始。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
5. 评价不全。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一是偏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忽略了对学生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二是偏重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教师很少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以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进行评价,特别是很少关注那些平时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这种不公正、不全面的评价极易挫伤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不可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那么,怎样才能克服以上问题,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呢?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 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开展全班教学,而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把学生领近“最近发展区”。合作学习的“问题”,可以是教师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设计的探究性、发散性、矛盾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在质疑问难中主动提出的问题,但一节课中不宜安排过多的小组合作学习次数和时间,防止随意性与形式化。
2.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
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二是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三是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可以是组间男女生的互换或流动,也可以是组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3.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常规
小组合作学习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同时也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了困难,很容易使课堂教学产生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局面。这就需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并通过训练使之形成习惯。
(1)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小组内应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小组长应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2)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以避免小组交流“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现象;二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三是认真倾听的习惯;四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争吵。
4.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1)教师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同时,教师也应平等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并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及时地进行鼓励、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2)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没有一定的时间,合作学习将会流于形式。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在合作学习之前,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因为只有当学生在解决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成效。
5.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方式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一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二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应加强研究,努力探索,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第三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文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行,广大中小学校都在围绕着改革的精神在改革的园地中进行着一些探索。由于经验缺乏等问题,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共同关注。笔者就自己的发现谈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一、对新课改理念、新课程标准,学习、落实方面存在的问题
1、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得不到有效落实。
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我们的课堂上学生的参与面不够,回答的人次多,发言的学生少,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在状态,教师不督促,不引导,视若无睹。
2、教学中学生的独特体验和多元解读得不到有效评价和指导。
新课标要求: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但当学生的多元解读、独特体验出现时,教师对学生的独特体验和多元解读不能进行合理的评价和有效指导,缺少教学机智和智慧。
3、对“三维目标”的理解有偏差。目标是“三维”的,但有核心、有重点,这个核心、重点就是知识与能力。否则学科设立将失去意义。
4、学习理念落实不讲究实效。
新课标中的学习理念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教师运用时自主缺乏,合作浮华初中语文论文,探究虚假,致使教学效果不佳。
解决对策:
1、各校要重视新课改理论和新课标的学习,《课标》要人手一册。
2、研读要联系实际,要和本地、本校、本人的实际联系。特别要重视研究本地有资源使用、本校有条件利用、本人有能力运用的部分;能支持、帮助、改进当前课堂教学的部分,有利于提高教学成绩,有利学生发展的部分。
3、尽快地把新课改的理念和新课标的要求转化为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
二、学生个性化阅读没有占到应有的地位
新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阅读是最富有个性化的学习行为之一,读者的个性心理不同,其阅读感受和欣赏体验也必然不同。“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作品由不同的人解读,可以有截然不同的感悟。对中学生来说,阅读的作用尤显重要。但是,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学生的阅读变成了纯功利性的阅读,它以终极的意义解读为目标,以传授知识、应付考试为轴心,追求现成、确定的知识。不少教师死守教条,照搬照抄《教学参考书》上的说法,不敢越雷池半步。语文阅读教学过分强调共性,扼杀了学生的个性,使学生成为一个张开口袋等待灌注知识的回收站。
分析与对策:细心倾听,延时评价,激励学生阅读的创新精神。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思考的核心是创新。《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为此,教师不应以绝对权威的角色主宰课堂的局面,而应摒弃“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真诚地成为学生阅读活动中的合作伙伴,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阅读氛围初中语文论文,要学会倾听,激励学生勇于表现自我,大胆创新,大胆张扬自我的个性,发表自己的见解。对学生发表的见解,应给予延时性的评价,因为这种评价方式既可为学生准确理解文本内容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又可给那些异彩纷呈的答案预留更为广阔的空间。
三、课堂提问主体固定,忽视“学困生”
经常听学生抱怨“老师从来不叫我,总叫喜欢的那几个学生回答问题”。从这些抱怨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不满和挫折感。仅提问几个成绩好的学生的教师给了班级大多数成员一个消极的反应——我学习不好,老师不喜欢我,也不会关注我。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对学习越来越没兴趣,在课堂上开小差,从而导致集体斗志的丧失。还有很多教师对“学业不良”的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偏见。例如,教师等待他们回答花的时间短,没有给他们提供反馈,很少注意他们。但是,当某个学生开小差了,教师冷不丁地提起来让其回答某个问题,即提惩罚性问题。这样不利于教师的教学,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而且还很容易使师生关系僵化。
分析与对策:研究表明,教师的偏见会使学生的成绩存在显著差异。点那些积极的学生的意图是因为他们可以给出正确的答案,而使教师看起来是一个很有效率的教学。这种情况在公开课时表现得更明显论文开题报告。但是,假若教师想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成功者的话,就应该给他们每个人以同等的机会。使他们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体验成功中热爱学习。提问要面向全体,切忌针对个别学生或部分学生。我一直认为应该先提出明确的问题,再找学生回答。这样做,可以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使班级的全部或大部分学生集中精力,四、作文教学存在一些问题
(1)随意性大,体现为作文命题的随意,指导的随意,评改的随意;(2)生活积累意识欠缺初中语文论文,对生活只是照相式的观察,不重视引导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引导学生进行审美的观察,割断了语文与生活的链条;(3)漠视学生基本的思维训练,缺乏对想像力、思维敏锐性的培养;(4)批改方式单一,效益低;(5)部分教师自身写作素养差。
分析与对策:我们的老师应正确把握作文教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新课程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创造了条件。作文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材料、立意、情感和语言四个方面。要指导学生学会感悟生活,引导学生进行审美的观察,在生活中去积累、筛选写作的材料。作文教学要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思维训练,教给学生思维的基本方法,如:想象和联想、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比较思维、整合思维、抽象思维等,提高学生的立意和谋篇布局的能力。要鼓励学生在作文中抒发真情实感。
作文的批改方式要多样化,如:学生互批互改、面批、朗读比赛等。评语要避免老师写得多,学生看得少,面面俱到,流于形式。
所以,只要老师们在探索新教法的征程中,多学习,多借鉴,多反思,就一定可以多避免一些问题。这样,我们的教学就会更得法了。
本文由菏泽市牡丹区天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张编辑整理发布
投稿邮箱:hzqikan2013@163.com 责任QQ:
2850659537
第四篇:高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党岘中学
张恩辉
我校高效课堂的实施已经有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们体验了高效课堂模式所发挥的教学功能,我们看到了课堂上学生大大方方的展示自己预习成果的精彩瞬间,也看到了学生之间激烈的对抗质疑等等,当然,我们在高效课堂教学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一、质疑对抗多,任务完不成。(小组展示)
“小展示”由学习组长组织的展示,组员将学习成果在小组内进行展示汇报;“大展示”是小组在全班进行展示汇报,学生展示共性度高的问题,或者易错点、重点、难点、焦点等问题;小组成员人人参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尽可能提供展示的机会,满足个体需要,增强自信心,强化团队合作意识与集体意识;从展示的方式上来讲,体现出师生、生生的交往,可以是疑难求助、质疑对抗、文本批判、合作表演、小品表演等等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学生的展示多了更多的质疑和对抗,往往会偏离教师所预设的答案,而这答案的讨论必然要花掉课堂上不少宝贵时间,这对如期完成教学任务造成了困难。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对学习的方法总结、规律探寻、学习的新发现、新思考、新感悟或新的成果展示等,这样就避免了展示不高效的情况,也真正体现出展示环节的必要性。并要求其他同学认真、不插嘴、不私下议论;要根据展示及师生补充点拨随时记录,做好即时性巩固及导学案整理。展示者展示完后,听展者如有疑问要及时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同学可以进一步质疑对抗;质疑对抗要针对问题,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听展者主动质疑、补充要做到有抢有让、语言规范、简明扼要;进行对抗质疑时无需举手,可直接起立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进行第二次学情调查;适时引导点拨;及时评价各小组同学展示的情况,应对突如其来的问题。
二、课前不讨论,缺乏合作意识。(小组合作)
高效课堂模式的学习提倡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集体式学习,不仅仅在课堂上,在课后也应该如此。但是,不少学生课外学习时间主要是个体学习,通过一个人的力量来完成导学案的学习,而不知道寻找集体的力量,不会的题就空下不写,待到上课时只等组长说答案,有些学生存在严重的懒惰心理,不愿动脑,不会思考,坐等别人的答案。这样不利于学生动脑思考,不利于学习问题的解决,也不利于养成学生合作团结的意识。对此,我们主要是采取学生组内学习的方式来完成,这对于基础好的小组来说效果比较明显,对于基础不好的小组而言,想通过讨论来完成学习任务的确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
三、回答问题只为加分。(小组展示)
课堂上,我们经常被学生精彩的演示、自信的展示和激烈的对抗质疑所吸引,为学生的惊人创造力而暗自高兴,但同时我们也发现部分学生回答问题只是为了加分,例如:我们班的商曦元、王朝帅两位同学,上课表象最为明显。由于班上采取了加分机制,只要上课自觉站起来发言就能给自己加分,且每周都有评比,积分多的发奖。也许是积分和奖品的诱惑,上课无论我怎么引导要学会谦让,要把机会留给别的同学一些,但他两个就是不让。这主要是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和对学习的态度上出现了偏颇,孩子的出发点是很好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主要是利用课下与学生谈心,通过引导来加以改善。
四、精英学生发言机会多。(小组展示)
在教学中,为了课堂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总是那几个学习成绩好、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发言。尤其是让学生只要有不同的答案或有不同的见解,就可以站起来前说,为了节省时间不用组长点名,精英表现的更为突出,B、C层同学展示的机会也就大大减弱了,结果长此以往,其余的学生觉得反正我也抢不到机会发言,无所谓了,举起的小手渐渐的少了,有的学生因为学习基础差、性格内向,担心被同学嘲笑,而不愿发言展示,不愿表达。课堂上就只有几个精英学生包揽了课堂发言展示的机会。为避免精英展示,增强小组成员的参与度。为不同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满足个体需要,增强自信心,1、我主要采用层次性展示,比如在分工上,让组长根据本组学生的不同程度,展示的内容也不同,争取每人都有展示的机会。
2、课堂学习形式要灵活多样。一节课,既要有在全班个别发言的机会,也要有同桌讨论小组学习的机会。学生既可以面向全班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成果,也可以在小组学习讨论、互说互评的过程中,让每个学生都有课堂说话的机会,从而充分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和语言应用能力。
3、关爱学困生。可以说每所学校、每个班级都有学困生。学困生成绩差,会产生自卑心理,有的甚至过于严重,导致厌学。其实他们内心也渴望被重视、想发言,但又害怕出错被同学们笑话,内心十分矛盾。对这类学生,作为我们老师应倍加关爱他们,课下多与他们交流沟通。在生活上、学习上给予尽可能大的帮助和关心。让他们从内心消除与老师的隔阂,平时课堂上还要时刻想着给他们一些机会,及时表扬、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上才看到他们热情的微笑脸,高举的小手。
第五篇:高效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高效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我们看到了发生在学生当中可喜变化。学生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出人意料。在实践中,我深深地感觉到,小组合作交流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它决定着高效课堂中的有效学习。下面就我对高效课堂中,我们班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根据自己的一些实际的做法做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不当之处,还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在实践中,小组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学生合作不够主动,组内交流出现冷场,没有人说话。
小组成员接到学习任务后,不知道先干什么,或对某一个问题无话可说。
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是:有的同学在没有认真读书、深入思考的情况下,就开始小组讨论。他们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匆忙展开讨论,要么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不同见解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或反对,也无法做到吸取有效的内容修正自我观点。
我的解决办法是:为了能够调动组内成员讨论的积极性,我建立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记录表。内容包括:积极合作因素和消极合作因素。积极合作因素中包括:监督或观察、操作或记录、主持或服从、倾听或思考、表述自己观点,组员做到哪一点就在相应的位置上加分。消极合作因素中包括:发呆或走神、做小动作、抵触或不参与,符合哪一点就在相应的项目上减分。一周后统计出组内最佳讨论奖,最佳组织奖,最佳进步奖等。
2.学生层次不同,学习合作参与度不均衡。
通过我的观察,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大大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并能发挥出更多自主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但优等生参与自由发言和小组汇报的次数明显多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合作学习时,不少同学在小组活动中无所事事,或做与小组活动无关的事情,学习成绩好的自然成了各组名副其实的代言人,而学习困难和性格内向的学生则只是其陪衬。
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是:有的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于在人前发表意见,多数时候在合作中沉默不语。有的学生由于基础薄弱,想参与活动却又力不从心;有的同学基础较好,但不善于争取机会。小组分工不明或角色落实不到位,往往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成了各小组名符其实的常任报告
员,形成小组活动被一二个“积极分子”垄断,而其他学生陪坐的局面。
我的解决办法是:尽可能为学生,尤其是基础较差,经常失败的学生创造更多的成功机会,同时要善于发现他们的进步,并及时给予鼓励,使他感受到成功的乐趣,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当学生失败而处于情绪低谷时,我们要及时对他们进行开导,鼓励他们在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培养他们乐观,豁达地承受挫折与失败的能力。还有就是对组内成员要进行合理分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作用激发各人的个人责任,使得每个成员有事可做,对自己负责的那部分任务全力以赴。比如:可以让学生分别承担作品的创作,承担某方面的信息搜集等。这样有分有合可以保证全体成员的积极参与。除了按任务分工外还可进行角色分工,如轮流担任记录者、鼓励者、检查者、解说者、组长等。在分工中我们还要注意经常更换角色,使每个成员都轮到过各种角色,体会每个角色的工作和责任,并从中学会互相理解、体谅、支持,从而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归属感。
3.分组活动时间有限,学生合作不充分
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学生有时会对一道问题争论不休,往往浪费了很多交流的时间,导致后面题没有交流时间已经到了。老师让进行下一环节时,就匆匆结束,把合作学习变成走过场。
解决办法:设计合理的问题。教师设计的合作学习的问题在难度适中的基础上,应有一定的挑战性。问题不能太难,不能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更不能简单化,从而抹煞学生合作的兴趣,致使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小组合作学习问题的难度应该以不脱离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不超越学生当前的认识能力为标准。要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必须要对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有一个总体的设计,并事先让学生知道小组合作学习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去搜集资料,提前思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之前就对问题有了一定的思考和准备。
4、小组的凝聚力不够,经常出现争斗现象。
在小组交流中,由于意见想法的不统一,经常为了一道题会争论不休。即使最后已经明确了正确答案,事后也会因为一些其它原因导致组内产生不合。
究其原因:现在我们所教的班级中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独生子女个性较强,不甘于输给别人,就会产生嫉妒心理,比较缺乏合作意识,容易形成“自我中心”的思想,不善于与人交流,缺乏竞争、协作意识。
我的解决办法:
1、告诉学生对别人提出的质疑能耐心作出解释;专心听取别人的发言,不随意打断别人;尝试站在对方角度体会别人的看法和感受;对别人提出的合理意见和批评,勇于接受,并表示感谢。要求学生产生分歧和冲突时要以平和心态冷静处理,仔细听取别人意见,考虑其合理性,反思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对存在分歧的地方,各自明确充分地表述看法和理由,有序交流不争吵,不影响其他小组。在双方都不能说服对方时,应按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执行。
2、为了加强小组的凝聚力,使组内能够和谐快乐的学习,我经常在班级组织一些考验帮扶对子之间默契程度的游戏。如利用体育课时间,组织帮扶对子运球大赛,即:两个人背靠背来运球,这就需要两个人的协作,不能光顾自己跑得太快,这样球就会掉下来,两个人必须劲要往一处使,步伐一致才能快速到达终点。还有举行二人三足赛,帮扶对子之间要形成默契,想好第一步应该先迈哪只脚,如果不事先商量好,他们之间将寸步难行。最后通过比赛,评选出最有默契的帮扶对子,学生都有上进心,每天课余时间,帮扶对子之间总在一起练习,并让他们谈谈在一起合作的感受,久而久之,同学们之间的默契越来越多了,打架的现象也逐渐减少了。
在学生开始合作学习后,我们老师并非无事可做,根据平时上课的一些经验,我认为老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参与和观察
在学生合作过程中,我们老师应该主动参与到各小组中,成为其中的一员,观察各层次成员的各种表现,分析小组的合作学习情况,获取各种反馈信息。
2、调控与引导
有序高效的合作离不开教师的调控引导。我们老师应在全面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对合作任务、合作时间、目标高低、所给条件等进行调控,并对学生的合作学习给予引导,保障合作的顺利进行。除了直接的言语或行为指导外,我们老师还可以通过暗示、认可、奖励等多种手段来及时引导学生的合作,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合作热情。如对一个安静有序、分工制作的小组给予关注,或是赞扬某种合作的方法,其他小组也会努力这样去做。有时还可给予某个小组一些特别的奖励,如在一张专门的表上记录特别奖励的星数等。这对引导学生的合作行为会产生积极的强化作用。
3、提供帮助教授合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