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业4.0与教育设想
走近工业4.0
邢台市第八中学 贾玉民
无论是观看经济新闻,还是闲暇时浏览网页,只要和中国经济有关的报道,总会看到一些新鲜的词汇。比如“中国智造”、“中国创造”而非“中国制造”。一字之差,开始我还以为编辑不负责任,出了错别字。还比如“物联网”与“互联网”,也是容易搞错。也有一些学者在讨论“+互联网”与“互联网+”的区别,等等。在查询了相关信息后才知道最大的概念是“工业4.0”和“中国工业2025”这一划时代的概念,引申出的相关词汇。那么工业4.0到底是一个什么意思呢?它对我们又有什么样的影响?反复学习也仅仅是一个模糊的影子,我也只能算作盲人摸象,或称“管窥”吧。一.概念工业4.0 1.工业4.0是一个概念,“工业4.0”研究项目由德国联邦教研部与联邦经济技术部联手资助,在德国工程院、弗劳恩霍夫协会、西门子公司等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建议和推动下形成,并已上升为国家级战略。该战略已经得到德国科研机构和产业界的广泛认同, 这个名词由德国总理默克尔代言推广到了全世界。
德国政府提出“工业4.0”战略,并在2013年4月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推出,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德国工业的竞争力,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占领先机,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取得主导地位。
2.工业4.0是一个发展阶段,是人类科技发展的必然。
德国科技界把工业发展的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工业1.0。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通过水力和蒸汽机实现的工厂机械化可称为工业1.0。这次工业革命的结果是机械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经济社会从以农业、手工业为基础转型到了以工业和机械制造带动经济发展的模式。
第二阶段:工业2.0。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采用电力驱动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可称为工业2.0。这次工业革命,通过零部件生产与产品装配的成功分离,开创了产品批量生产的新模式。
第三阶段:工业3.0。始于20世纪70年代并一直延续到现在,电子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制造过程不断实现自动化,可称为工业3.0。自此,机器能够逐步替代人类作业,不仅接管了相当比例的体力劳动,还接管了一些脑力劳动。
第四阶段:工业4.0。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认为,未来10年,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CPS)的智能化,将使人类步入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产品全生命周期和全制造流程的数字化,以及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的模块集成,将形成一个高度灵活、个性化、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
3.工业4.0是人类工业发展的梦想,是人类工业发展的最后一次阶段。
如果“工业4.0”得以实现,可以想见未来工厂的生产流程。比如当你需要一辆汽车,你只需要打开APP,输入你的定制化要求,信息就会发送给工厂,工厂将你表达的产品种种特性转化成数据,然后通过计算来安排物料的配送,零件的打磨、以及机器的组装。最重要的是:这条流水线上每个元件都是按照你的意志生产的,它有自己的身份信息,机器也会解读这些信息,如果不符合马上就调整,然后自动装配。当然,这一过程中“人”是不参与其中的。
二.工业4.0计划的核心要素
1.发展基础要素: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机器人、智能机器、智慧工厂等。这些独立的技术领域已经取得可喜的进步,某些方面已经获得可期的突破(比如金属制品的3D打印); 2.制约进程的关键:加入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制造,也就是“虚实融合”。“虚”是指网络和信息;“实”指的是材料和设备。即:某一产品的原材料将按照自身携带的信息自动识别加工设备和加工顺序,原材料将自动与加工设备对话完成加工而不需要人的参与;
3.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网络信心安全,可以想见“大数据”包含了太多的个人信息与机构信息,如何保障隐私安全和打击网络犯罪将成为各国主要的任务。二是“地球村”的协调与管理。比如各行业标准的制定和统一,各环节的协同配合,物流通道的建设等。三.伟大的中国梦与工业4.0 1.我国的工业生产现状:
综合全国制造业的生产现状,我国应该属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即工业2.0和3.0之间。大部分制造企业处于机械化阶段,部分新型现代企业或经技术改造后的工厂虽然广泛使用了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也算实现了自动化,但距离现代化还有一定的距离。2.实现伟大梦想的实力:
(1)决心:由于各种原因,中国错失了技术革命的前几个机会,与世界发达国家拉开了很大的差距,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虽然这个差距有所减小,但在很多方面是很难弥补的。工业4.0给中国提供了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新一代领导人高屋建瓴抓住了新的工业革命的契机,适时提出了“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并已形成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识;(2)基础优势:工业4.0是一个基于经济全球化的整体工程,需要各个行业、各个部门、各类人群、不同地域间的协调配合才能实现的工程,是一个信息产品链条。因此统筹协调能力、资源完善程度至关重要,而我国在这两个方面都有突出表现。
第一,根据美国《纽约时报》的调查:中国工业拥有世界最完整的供应链条。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的国家,形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小到螺丝钉等基础零件,大至通讯、航天、高铁,这样就可以随时就地取材,整装待发;
第二,中国政府强大的组织能力和大型活动项目的组织经验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独特优势;
第三,中国对新技术更加开放,中国整个自动化技术市场规模占世界市场份额的三成以上。
3.具体安排和采取的措施:
(1)国务院提出了“中国工业2025”;
根据德国提出的工业4.0规划,工信部编制《中国制造2025》:剑指工业强国。2015年5月19日,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2)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并筹建了“亚投行”,以有远见卓识的战略构想迎接中国工业4.0的来临;
(3)在青岛建立了示范园。国内首家“工业4.0”联盟-青岛中德“工业4.0”推动联盟在青岛西海岸新区正式成立。青岛中德“工业4.0”推动联盟的成立,为促进中德两国企业、院校和机构交流合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同时也为青岛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步伐加载了新的“引擎”。
(4)国家鼓励全民创新和产业升级。国家设立400亿投资引导基金支持创新型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创客空间建设和众筹项目等。四.对未来教育的思考
小平同志多次提到“科技要发展,教育要先行”。凤凰网专栏作者水木然在他的投资报告中说:“面对工业4.0中国最缺的是对科技的信仰、对创新的冲动!”。对科技的信仰也好,对创新的冲动也罢,所有这些都是一个人的科学素养达到一定层次的自然体现,科学素养的提升显然来自于青少年时期的文化积淀。面对这一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机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创新意识,形成创新思维,给我们的基础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我认为就以下几点可以进行探讨: 1.积极开展科技进校园活动(明心)。让学生及时触摸新科技,感受飞速发展的技术成果,使其始终站在科技前沿,把握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形式可以多样,比如聘请专家做科学报告、现代科学技术展览、观看科学纪录片、参观现代企业等。2.探讨多学科整合课程(格物致之)。即多学科融合,也就是在同一个问题情境中体现不同学科的内容,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最后全面总结事物本质的课程。让学生全面看待问题,体验事物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形成严谨的的逻辑思维能力。
3.组织社团活动,做好课外活动(修身)。推动各种有益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切身感受真实的生活,培养学生应对各种困难的能力。在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合作精神、组织才能和意志力。
总之,在工业4.0时代,无论是教学形式还是教学内容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居安思危,及早突破“天花板效应”,也许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第二篇:工业4.0总结
篇一:学习工业4.0感想
学习工业4.0时代的中国制造心得体会
目前最火热的技术名词,大数据、云计算大致都看过了,现在自然也轮到了工业4.0,而且另外两个更多的是it界自己炒作的概念(虽然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我看来,大国重器,工业,第二产业,依然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最有力的表现。中国的工业化,尚没有完成,中国的真正强大,依然需要在工业上革新。纵观历史,任何一个大国的崛起,首先是工业崛起,具备了超过世界竞争对手的强大生产率。英国如此,德国如此,日本如此,美国如此。所以,按照林毅夫的说法,目前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只有美国的1/4,也就意味着中国在工业方面还有巨大的可成长空间。
谈回这本书,这本书应该是为了响应德国政府工业4.0号召,找了业界的主要发言人,进行相应的解读和阐释,应该说工业4.0更像是个政府驱动,尚不是完全的技术驱动和革新驱动。所攒的各个章节在主题思想上和实现路径上,还有观念不统一、愿景不统一、利益不统一等问题,讲工业4.0依然是盲人摸象。对于工业4.0的概念厘清,除了要靠这本书的叙述,更需要靠自己通过经验和学术背景的合理畅想。而两位译者,客观的说,也缺乏对工业界背景的深刻理解,如果没猜错的话,应该来自it界的某些具体应用领域,所以对整个工业链条的啮合也不是很清楚。文中名词都对,但总体读起来,总是像没有上油的齿轮咯吱作响。
总体来说,这本书我是浮光掠影般的过了一下,也粗略谈谈我对工业4.0的认识:(1)首先要谈的是工业4.0提出的背景。工业4.0首先是德国政府提出来的概念,德国人没有赶上美国人的信息革命,也看到了中国咄咄逼人的后发优势。为了保住德国在世界制造业上的领先地位,保证未来德国在世界大舞台中的大国地位,从而提出了工业4.0的概念。其核心是,保住德国企业未来在工业制造方面的核心竞争优势。在一个小而精悍的企业生态圈内,实现工业制造从需求到管理到制造到反馈的完美闭环,从而实现德国企业对精密制造和按需制造的可控。
(2)德国人的这种工业4.0思路,我认为是错的。工业的专业化会不断衍生出新的职业、行业和企业,即使是再智能的工程机械、再完备的工业管理平台,也无法应对人类对于制造的多样化需求,以及应对这种需求的高度专业化。
未来的工业4.0,更像是移动互联网,任何工业制成品更像是多个app共同运行之后的物理结果。
(3)正如书中所说,未来工业制造的最重要资源是数据。特别是来自于人联网和物联网中出现的数据,将极大改变制造的形态。而未来最为重要的企业机会,是来自于对于数据的融合汇聚和解读应用。特别是连接人联网和物联网的数据翻译,把人类信息翻译为机器数据,把机器数据翻译为人类信息
(4)所有希望建设通用智能制造管理平台的尝试,很有可能都只是尝试,而无法实际运营。因为工业太复杂,功能太多样,需求太丰富,专业性太强,但在某些工业流程领域实现模块化标准化,并成功孕育相应平台,还是有相当大可能性的。
(5)未来的工业制造,全球只有四个玩家,德国、日本、美国、中国。德国的优势在于标准化,日本的优势是自动化,美国的优势是信息化,中国的优势在于山寨化。这里的山寨化倒不是贬称,是中国要求别人有的自己也要有,所以在标准化、自动化、信息化三个方面并没有明显短板,处于第二三名的水平,算是综合实力最强,而且中国有四个国家中最为齐全的工业门类,也具备了最优良的工业人口基础,对于未来的工业裂变,有着较好的生存土壤。
(6)我觉得全书当中,写得最好的是第四章。而且是最适合主管科教文卫的副总理、科技部、教育部的相关人员好好研究的内容,未来工业制造,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对于科研来讲,是如何组建强耦合的大规模科研集群的问题。对于教育来讲,是如何加强在职教育培训、如何加强硕士以下级别强融合应用型的问题。这个问题关系到未来20年中国的竞争力,特别是在高技能工业专业技能人员相对短缺时代的中国全球领导力。
(7)一定要记住的谈资是四次工业革命的分类。第一次是纺织机和蒸汽机为代表的机械生产方式,第二次是以辛辛那提屠宰线和福特汽车流水线为代表的流水线的广泛应用,实现了大规模生产,第三次是以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应用,实现了工业制造的自动化。第四次是以信息技术与工业制造的广泛融合,引发工业制造的信息物理融合革命。
卷板辅助车间 康奇 篇二:拥抱工业4.0 拥抱工业4.0时代
互联网与工业的融合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内容,是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即工业4.0。中国已经是制造业大国,要进一步迈向制造业强国工业4.0,或者说信息化和自动化的融合,是必须要加重投入、加快发展的一个环节,而且中国特色的制造业也将带来很大的特殊机会和呈现几大特点:1)信息化已有了基本的发展,但是目前的自动化水平偏低,亟待提升;2)中国制造业也有庞大的市场,尤其是中低端制造业是一个庞大且有中国特色的市场;3)中国人口红利逐步消失也迫切需要提升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可以说工业4.0是中国制造业维持强势地位的必备要素。
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10月份访德期间签订“工业4.0”战略合作框架,显示出高层对制造业4.0升级改造的强力支持,工业4.0大概率将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根据媒体报道,工信部指出“作为中国版工业4.0重要抓手,互联网和工业融合创新指导意见将于2015年发布,目前前瞻性研究已经得到进展”。工业4.0作为提升中国制造核心竞争力的未来方向,必将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成为2015年工业领域一项重要政策抓手。未来围绕4.0智能工厂,国家和地方可能出台更多实质支持政策,推动产业快速进步。
与前三次工业革命相比,工业4.0较大的进步在于利用互联网激活了传统工业过程,使工厂设备“能说话、能思考”,同时实现三大功能:较大程度降低制造业对劳动力的依赖、较大程度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将流通成本降到较低。从长期来看,工业4.0时代,对于智能工厂的投入将远超过一般工业,但项目盈利能力也将显著提高,并且资本投入越大、斜率越陡峭,即投资的边际回报率越高。无论在何种经济体,工业4.0都将是制造业发展不可绕开的必由之路,是未来世界制造业较大的一波“浪潮”。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劳动力供给减少、人工成本上升和新一代劳动力制造业就业意愿的下降,对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形成了巨大制约。客观上说,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抢先进入“工业4.0”时代,以保持第一大支出产业——制造业竞争力,是中国必然选择的一个命题。
从投资的角度,可以从五个核心环节梳理工业4.0受益行业。“工业4.0”从智能工厂到智能生产的实现过程中,几个最为关键的核心环节将充分受益,主要包括互联、集成、智能生产、数据处理、产品创新。相关子行业包括:射频识别、物联网、传感器、机器视觉、智能机床、云计算、3d打印、可穿戴设备等。篇三:工业4.0 工业4.0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刘昱东
(西北工业大学 材料学院 04011203班 2012300890,陕西 西安 710072)摘要:对工业4.0的意义及发展现状进行详细的描述,并重点综述了工业4.0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提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工业4.0 德国 瓶颈 发展 转变
工业4.0 关于德国工业4.0,越来越多的人在说,也有不少的人在写。但是对于大部分听众和读者来说,它依然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国家战略,不是国际标准德国工业4.0,是德国政府出于领先意识、危机意识和机遇 意识,为了确保未来德国在世界上的经济竞争力和技术领先地位,于2013年在《德国高技术战略2020》中提出的国家发展战略,是给德国企业明确的一个努 力方向。工业4.0,意即“第四次工业革命”,其总体目标是实现“绿色的”智能化生产。
来自机械制造、自动技术和信息通信及软件开发等三个领域的十多家领头企业,作为三次工业革命的佼佼者,顺理成章地组成了第一梯队,成为德国工业4.0的研究者和践行者。
智能工厂,高于自动生产德国工业4.0的定义是“以信息物理系统为基础的智能化生产”。那么,什么是“信息物理系统”?
人体的结构,也许是最好的比拟。人体即由“物理”和“信息”两个系统组成,健壮的身体、灵巧的四肢、敏锐的感官,便相当于一个嵌入了无数传感器的“物理 系统”,人的大脑和意识,赋予了人思考、社交和活动的能力,构成了一个完备的“信息系统”,控制和操纵肌体这一“物理系统”。
用一句话概括,信息物理系统就是把物理设备连接到互联网上,让物理设备具有计算、通信、精确控制、远程协调和自我管理的功能,实现虚拟网络世界和现实物理世界的融合。
拥有上述五大功能的物理设备,不仅有“思考”能力,还有“社交”能力,并通过“社交”和“思考”,实现自我调节和完善,这便是“智能化”的概念。与自动化生 产不同的是,自动化是工人通过电脑程序控制机器,完成自动生产,是一种单向的指令。而智能化是一种多向“交流”,工人、机器、产品、原料、物流、用户等等 与生产、供应和使用有关的各个环节之间,始终保持着双向的信息互换,使生产和服务实现最优化组合。网络世界,有赖信息安全生产、供应和使用等各个环节,要 始终保持双向交流,那么问题来了,这样多节点的大数据交流、以及以此为基础的自动生产,信息安全如何保障?
这个问题,便是德国工业4.0发展的“瓶颈”所在。美国国安局前工作人员斯诺登的披露,使世人对信息的安全性产生了极大的怀疑。德国拥有世界领先的制造技术,却没有世界一流的信息技术,没有安全的“信息系统”,就无法确保“物理系统”的可靠生产。
另外,谷歌等公司的无所不在和信息滥用,也使人们不得不多思考一个问题,在工业4.0的社会里,如果所有的产品始终与工厂保持着对话,其用户还能有隐私可保吗?
事实上,许多国家都发表了类似的纲领性文件,只不过各有不同的提法,如美国的“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 划”、日本的“科技工业联盟”、英国的“工业2050战略”和中国的“智能加工”等等。自然,谁能早日实现这一战略,谁就在国际上获得了“先发制人”的先 机,拥有了标准制定者的地位。资源整合,并非创造发明德国工业4.0的目标,是在2020年至2030年之间,实现“第四次工业革命”,即“以信息物理系 统为基础的智能化生产”。
工业4.0的基础,是已经实现的前三次工业革命。按一般的划分,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后半叶,其主要 标志是以蒸汽机的发明带来的机械化生
产;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后半
叶,主要标志是以电力的发明带来的电气
化和大规模流水线生产;第三次工业革命
开 始于20世纪后半叶,主要标志是通过
信息技术和电气化的结合实现的自动化生
产。第四次工业革命,从现在开始,其主
要特征就是综合利用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
革命创造的“物理系统”和第三次工业革
命带来的日益完备的“信息系统”,通过
两者的融合,实现智能化生产。
“工业4.0”已经成为制造业的一个流
行概念。这个词起源于几年前的德国汉诺
威工业博览会(hannover messe),它被 定义为制造业的电子计算机化,包括更高
层次的互联性、更智能的设备和机器与设
备之间的通信。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水和蒸汽动力带来
的机械化。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电力的使用
可能。第三次工业革命
技术的采用,以及它们带
工业革命。相对来
然处于起步阶段。依靠
通信的机器设备,工业
4.0进一步优化。
智能工厂。智能工
工厂,它基于高科技的、人体工程学的生产线。
整合客户和业务合作伙
造和组装定制产品。
工厂将很可能在生
面具有更大的自主决策
多的是依靠机器进行工
不是依靠人类的智慧。
然制造工艺是核心,但
人更多地是起到控制、编程和维护的作用,而不是在车间进行作业。使大规模生产成为是电子工程和it来的生产自动化。工业4.0是第四次说,这一次变革仍高级的软件和能够将使工业生产工业4.0的关键是厂是一种高能效的适应性强的、符合智能工厂的目标是伴,同时也能够制而且,未来的智能产效率和安全性方能力。工业4.0更作并解释数据,而当然,人的因素仍位于德国安贝格
(amberg)的西门子电子工厂
(siemens electronic works)是新一代智能工厂的一个很好例子。这个高科技电子工厂面积为10.8万平方英尺,其内部是一组智能机器,它们能够协调从生产线到产品配送等一切要素。
在工业4.0时代,机器设备具有强大数据处理能力,它们提供的信息、统计数据和动态分析能够使生产变得更精益、更节能。
如果你在食品制造行业工作,你可能知道现在的许多生产线的能效低于60%,这意味着它们还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节约水电对现代工厂管理来说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智能工厂能够帮助企业实现环保目标。
制造业的转变
包括英国在内的其他国家也对工业4.0表现出很大的的热情。gambica和clpa等制造商和贸易机构已经对此表示支持。虽然这些国家还未宣布推出重大举措,但它们肯定已经对工业4.0作出了有力支持。
令人高兴的是,与工业4.0相关的许多技术已经出现。但是,要采用这些技术,企业需要花费巨额资金,尤其是那些希望抢先采用这些技术的公司。
对于大多数公司来说,向工业4.0的转变将是一个渐进的演变,而非一种迅速的革命。未来几年,旧系统对制造业来说仍然是必要的。
将来会是怎样?
工业4.0最终将成为制造业和工业的一个显著变化。从长远来看,工厂设备对高级软件的使用可以帮助计算机进行自动调节并作出更多的自主决策。这同时也意味着,在工厂中,目前由一个中心主机执行的任务将交由系统组件来执行。今后几年,随着智能工厂在世界各地的出现,工厂之间的 地理 边界和数据隔离可能成为过去。
结语
工业1.0是透过蒸汽推动机械化,工业2.0是由电力推动大规模生产,工业3.0是由电子信息技术推动自动化,工业4.0叫做智能化。
过去在工业1.0、2.0到3.0的时代,一定要透过原料、机械设备、工厂、运输、销售五大模块,都是固定的环节,缺一不可。
到了工业4.0时代发生了转变,这五个模块统统独立出来了,变成五个会跳动的模块。每一个模块都有自己的软件,自己的传感器,以及自己的通信系统。消费者需要什么产品,这五大模块就会自己组合,也就是同一个生产线,过去只生产一种产品,现在通过智能化生产出许多种不同产品,而且根据消费者的需求,五大模块自己进行高效整合,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以德国飞梭哈雷机车生产工厂为例,在工业3.0以前的时代,生产一台哈雷机车需要21天,因为它的生产过程全部都是固定机械化的。
但到了工业4.0的时代,一位顾客早上九点钟下单订购一个个人定制化的摩托车,这五大模块统统活了,按照顾客的需要,自己找原料,自己找工厂重新包装重新组合,在六小时之内就可以把私人定制的摩托车交给客户。
除了时间大大缩短之外,智能化还有一个不得了的进步,成本基本上下降40%。
中国目前制造业已经非常的困难,成本已经跟美国差不多了,如果美国推动工业4.0,成本再下降40%,我们哪还有竞争机会!
以德国跟英国为例,他们的成本目前比我们高10%—20%左右,只要推动工业4.0,他们的成本将比我们中国低很多,那我们中国还有希望吗!
因此只要工业4.0在全球铺开,中国制造业将全线崩溃、解体,我们不但没有成本优势,反而有成本的劣势。这就是我为什么一直在强调要提升中国制造业,打造“中国制造”的核心原因。
参考文献
[1] 【科普】工业4.0是什么?一篇文章让您读懂工业4.0.中国大数据[引用日期2015-04-16] [2] “工业4.0”开启中德合作新时代.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2014-12-19] [3] 德国联邦政府的高科技战略举措行动“工业4.0”.控制工程在
线.2013-2-21[引用日期2013-09-13] [4] 五分钟让你理解何为德国工业4.0.ofweek工控网[引用日期2015-08-13] [5] 专家讲座:中国企业如何迎接工业4.0的到来?(工信部王喜文主讲).中国信息界e制造[引用日期2015-02-14] [6] 中国首套工业4.0流水线亮相工博会.网易新闻[引用日期2014-11-12] [7] 中国首个中德“工业4.0”联盟成立.中国经济网[引用日期2015-03-13] [8] 德国,工业4.0的真相.网易[引用日期2015-03-17] 篇四:德国工业4.0考察学习心得体会
德国工业4.0考察学习心得体会
德国工业4.0考察学习>心得体会
巩端洲
2015年11月8日至15日,我有幸参加了市经信委组织的淄博市双50强企业德国4.0考察学习>培训班。去德国工业4.0学习,是当前市委、市政府在加快推动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方面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企业在互联网+背景下两化深度融合的首选借鉴之路。这次学习使我开阔了眼界、更新了思维,对德国工业4.0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企业今后如何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进一步理清了思路。
在德国期间,我们先后参观了德国大众汽车总部,听取了下萨克森州管理学院赫尔格教授关于德国4.0的讲座,实地观摩了汉诺威化工有限公司、德国大众汽车汽车配件厂、德国大众汉诺威客货汽车生产线,在不莱梅市与德国弗朗霍夫研究院有关专家进行了认真学习交流,非常荣幸地参观了世界级制药企业拜耳药业等著名企业。通过参观学习,震撼很大,感受很多。现将此次考察学习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对德国工业4.0的认识和理解
德国工业4.0的基础是已经实现的前三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后半叶,其主要标志是以蒸汽机发明带来的机械化生产;第二次工业革命始于19世纪后半叶,主要标志是以电力发明带来的电气化和大规模流水线;第三次工业革命开始于20世纪后半叶,主要标志是通过信息技术和电气化的结合和实现的>自动化生产。第四次工业革命就是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信息物理系统相结合的手段,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这就是德国的工业4.0.德国工业4.0主要分为三大主题:一是智能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二是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三是智能物流,主要通过互联网、物联网,整合物流资源,充分发挥物流资源供应方的效率,而需求方则能够快速获得服务匹配,得到物流支持。
德国工业4.0与我国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意义相近。我国在分析国内外市场的基础上,遵循产业升级与转型的客观规律,编制中长期十年规划,颁布了中国制造2025,其主线是两化深度融合,主攻方向是推进智能制造,主要形式是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都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针对制造业发展提出的战略举措。作为生产制造企业,我们必须深入学习领会中国制造2025及德国工业4.0的深刻含义,认清形势,改变思维,努力将该项工作推向深入,切实将转型升级决策措施落到实处。
二、考察学习的几点体会和启示
德国工业4.0是德国政府提出的一个高科技战略计划。为了提高德国工业的竞争力,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占领先机,联邦政府>投资数亿欧元,大力推进这一战略的实施,可见政府的决心之大、力度之大。该战略已经得到了德国科研机构和产业界的广泛认同,大部分企业对工业4.0的工作已全面展开。从这次实地参观考察的几家企业来看,也都开始了工业4.0的各项工作。德国推进工业4.0实施的一系列战略举措,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举全国之力、集中力量办大事.工业4.0作为一个新理念凝聚了德国各界的共识,并变成了共同行动,在这能看到德国强大的组织和动员能力。
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工业装备相对落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信息技术装备有待完善,大部分企业还处在2.0—3.0的水平,有些企业还处在低于2.0的水平,所以要想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目标,路还很长,困难很大,障碍不少,需要努力做的工作很多。
一是转型升级还需要一个过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形势下,低技术、低成本、低价格的优势已经失去,这类产业唯有转型升级才能生存发展。当前我们的传统产业占比重较大,设备自动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低、产出成本高,质量稳定性差,产品附加值相对低,产品竞争力弱,要想产业升级,任务非常艰巨。令人鼓舞的是,目前在政府大力推动下,转方式、调结构的各项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传统产业逐步淘汰,新兴产业在国家政策的大力引导和支持下正在崛起。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物联网等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工业制造企业向中高端产业迈进的步伐加快,自动化装备水平不断提升,中国制造2025及工业4.0的基础工作逐步完善和加强,这些都为深入推进转型升级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是企业员工技能素质的提升亟待解决。人才,是企业和社会发展最核心的要素。特别是企业,人才更加重要,企业的职能是整合资源,创新价值,创造财富.唯有人才,才能创造。由于中德教育体制、文化的不同,特别是职业教育模式的差异,普遍出现了中国产业工人技能素质不高、理论与实践脱节,职业学院的学生到企业去基本上是从零学起,给企业的人才培养工作带来了很大挑战,而一部分大学生好高骛远,又不愿意从基层干起,专业知识又不够专、不够精,缺乏在一线扎实学习的意识和耐力,眼高手低,成长慢,而且流动性大,给一线技工团队的稳定造成了一定影响。员工技能素质也是影响中国制造2025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建议在今后的职业教育培训方面也应当向德国学习,企业也应借鉴德国企业对新员工在培养方面的一些经验,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努力提高员工技能素质和水平。同时,企业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大环境下,要努力打造自己的优秀人才团队。要加大高素质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力度;培育一支高素质的技工队伍,使工业基础更为扎实;同时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提高优秀技术工人的福利待遇,吸引更多的优秀技术人才,保障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的顺利推进。
三是必须深入推进信息化、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在工业化进程中的各项工作。首先,企业负责人必须学习这方面的相关知识,提高认识,创新思维,迅速将信息化、互联网技术等工作落到实处。现在青岛等几个城市正在建立示范园区,为下一步工业企业中国制造2025的推进工作铺好了路子,也提供了捷径,并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其次要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化创新。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关键取决创新能力的提高。缺乏创新能力是制约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由于受诸多条件的限制,仅仅依靠企业自身难以较快地提高信息化创新能力,但可以通过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联合协作,获得创新能力的提高。
四是制定中长期工作目标和计划,科学规划,扎实推进。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不仅是一个国家工业制造水平的具体体现,而且也是未来制造企业市场竞争的必走之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我们与欧洲、美国、日本等先进发达国家和地区制造业的水平差距较大,要想在全球竞争中抢得先机,必须尽快赶上或超越他们的水平,我们才能在激烈的大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大多发展历史较短,在企业的人才、技术、营销、管理等方面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到2025年十年的任务十分艰巨,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提高认识,加大力度,扎实推进制定的中国制造2025的各项目标计划,不断向发达国家、优秀示范企业学习,我们的目标就一定会实现。
中国制造2025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整体工作的推进还需要各级政府的引导和一系列政策支持,凝聚全社会共识,加快转型升级。我们要紧紧抓住当前难得的战略机
遇,积极应对挑战,依靠制度和政策优势,加强统筹规划,突出创新驱动,奋力拼搏,扎实工作,尽快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篇五:工业4.0培训心得
工业4.0培训心得
工业4.0(industrie 4.0)强调“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其实质是实现信息
化与自动化技术的高度集成,旨在保持德国制造业在全球的竞争优势。当前,中国制造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受到高端制造业向发达国家回流,低端制造业向低成本国家转移的双重挤压,因此,学习和借鉴工业4.0的理念,建设智能工厂,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剂良方。——e-works总编 黄培
黄培总编的这段话很好的回答了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工业4.0,我国现在所处的状况也如他所说,nike工厂转移到东南亚,惠普在中国裁员。现在我们可能还没能达到工业4.0的高度,但是我们思想应该要有这样的高度,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这样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变革涌流中立于不败之地。
工业4.0中提到信息的层次:数据-信息-知识-智能,信息的价值=(v*t)s v—信息量;t—传播速度;s—共享范围。
工业4.0对信息的这种归类我的日常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怎么把孤立
的数据利用起来,怎样衡量获取的信息是否有价值。
第三篇:工业4.0体会
工业4.0的心得体会
今天下午进行了关于工业4.0的培训,并且学习了相关的知识,对于工业4.0有了较深的认识。其中我较深刻的一句话是:工业4.0不是一种技术,不是一种工具,而是一种可能改变人类未来几十年生产、生活方式的指导思想、理念。工业4.0指导我们进行工业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
工业4.0就是一场新的工业革命,即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或革命性的生产方式,目标是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它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信息物理系统(CPS)相结合的手段,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工业4.0才刚刚开始,但给了我们大概的方向,未来企业会变成数据的企业、创新的企业、集成的企业、不断快速变化的企业。对于整个制造业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颠覆,称之为工业革命,是毫不为过的。工业4.0是制造业发展的趋势,而这也将是中国未来的产业升级之路,也为新工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面对工业4.0,中国该做什么?中国现在是全世界第一大的制造业大国,但是现代化,信息化水平区域发展参差不齐,标准化程度低,处于工业2.0、工业3.0并存阶段。要清楚地认识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挑战。中国的工业制造领域基本处于初级阶段,想要实现工业4.0需要面临的问题太多了。从本质上来说,是否能在这一轮工业革命中占据先机,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国家未来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实力序列和话语权,乃至决定其综合国力。如今,全球主要制造业国家均已经开始推动工业4.0,我们必须结合中国本土实际情况,应对挑战,谋求自身战略利益,而不能盲从西方标准,满足于充当“代工厂”。中国如今环境污染、资源消耗等问题日益凸显。同时,发达国家高端制造回流与中低收入国家争夺中低端制造转移同时发生,对我国形成“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这些表明工业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工业4.0对中国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国必须根据本国国情,结合自身优势制定有特色的工业4.0战略,要以智能制造为主导,解决企业对密集劳动力的过分依赖,降低从生产到销售终端全流程的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是在新一轮全球产业竞争中占据先机的关键。然而想要抓住这次机遇迎接挑战,就
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提高我国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保持我国发展的活力和源泉;加快推进我国制造业的标准化,模块化,数字化,这是实现工业4.0的重要基础和前提;而人才的培养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竞争力最为核心的,及时培养人才,储备人才才是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实现转型的根本途径。
所以,工业4.0最为本质的就是智能制造,利用信息物理系统使产品从生产到结束的每个环节实现智能化,这是软件与硬件相结合实现智能制造,实现移动互联网和工业的融合。这是工业发展的一次变革,也将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四篇:工业4.0的发展趋势
1。QCC:品质保障圈。包括IQC,IPQC,FQC,OQC,QA,QE,TQC等
2。IQC:进料品质检验。企业在物料需求订单下达后,对供应商供应之产品进行验收检验。IQC正是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它的作用是保障企业物料库存的良性。视企业对物料检验标准的不同,这个部门的人数也会有所不同,可设立课,组,班,也可单独一个(规模标准决定)(全检,抽检)
3。IPQC/PQC:制程检验。在物料验收后,由于批次抽检及库区存放等原因,这一过程中也会有品质问题的产品,故在产品上线时要求对产品的首件进行品质确定,而PQC的职能就是进行首件的确认及批次生产过程中的品质规范及督导。从而提高制程品的成材率,降低成本
4。FQC:这是一个全面的单位。叫入库检验,也叫终检(制程)。在完成生产后,产品流到下线,即包装入库。在这个过程中,FQC将对产品进行全面的品质检查,包括包装,性能,外观等。保证入库品的性能,外观,包装良好且符合要求。视客户的需求及生产管控的必要可以设定全检并包装工作。说白了就是一批经过品质训练后从事包装检验入库工作的生产人员,属下线制程。亦可由生产单位来完成,FQC进行抽检入库。
5。QA:品质保障工程师。这是一个职位说明,应该说是品质保障组。它是公司内部对客诉调查改善的一个单位,进行提出制程优化方案,提高产品品质
6。QE:品质客诉处理工程师。这是一个对外进行品质说明,处理,协调的一个单位,它是直接与业务端及客户端进行协调,说明,处理的一个单位。包括系统文件控管,客诉8D回复,程序文件制订等
7.TQC:全面品质管理。它是一个新的管理理念,是把品质深入到成本,交期等领域的一个新概念。在原有的基础上对更多领域做出了要求,从而提高企业信誉进而更全面的对品质进行控管。
对于品质:
品质是企业的生命
品质是制造的而不是检验的 品质第一 品质实行:
1。建立品质管理系统,系统人数可视规模和检验收要求进行合理设定 2。建立品质管理手册,(我有手本,没有电子档不能给你了,你可以到网上搜下,应该有)。品质行为全部以品质手册进行,让品质有册可依,依册而行,从而全面系统。
3。设定品质检验标准。目前通用的是美国西点军校军需检验标准,范畴依企业而定 4。完善品控文件,依ISO要求执行即可。分四阶。(如作业标准书,职位说明书,表格,流程,规范等等)
通常来讲,与规范的品质保证体系相对应的组织应包含以下职能组织:
1,IQC或SQC,来料品质检验,管控供应商产品品质,最好至少一个工程技术人员,加几个质检员(取决于来料品类多寡及检验复杂程度,与供应商个数也有一定关系)。
2,IPQC或PQC,制程品质检验,管控生产制程的,最好至少一个工程技术人员,加几个质检员(取决于制程复杂程度,与生产部门或生产线划分也有一定关系)。3,QA或OQC,出货品质保证,管控产品出厂前的品质,并组织内部应对客户投诉等,代表客户管理产品质量。至少一个工程技术人员,加几个质检员(取决于客户品质要求的程度)。4,QS,品质体系管控。策划并维护管理品质体系,组织应对ISO认证及客户体系认证。至少一个工程技术人员,加一个以上文控人员。通常各部门负责人还要兼任内审员,在内审时,由QS统一调配交叉稽核体系运行情况。
5,流程再造与6西格玛改善组织,有些公司也归入品质管理体系中。品质管理的流程:
一、制定品质方针与目标;
二、制定品质手册与程序文件及作业指导书,记录表格;
三、制定品质标准;
四、制定品质管理的计划,QC计划,QA计划,等;
五、执行品质管理计划;
六、执行不合格处理,异常处理流程;
七、执行稽查,并及理处理不合格;
八、定期检讨品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执行改善方案。
品质管理作业流程
品管类
(一)质量管理 第一条 目的
确保产品质量标准化,提高质量水准。第二条 范围
产品及研究开发、设计。
第三条 设计质量管理作业流程 第四条 实施单位
工程部、业务部、品质管理部成品科及有关单位。第五条实施要
(一)工程部设计程科,依据收集的CNS、JIS、UL等国内外有关规格的资料,以及业务部、质量管理部回馈的市场调查 >市场调查,客户要求,客户抱怨分析等资料,设计新产品及改良现有产品。
(二)设计完成,要经试作、检验、了解生产时可能发生的问题以及是否能达到设计的质量要求。
(三)试作不合格即检查修正,再试作。
(四)试作合格即会同有关单位制定用料标准、材料规格、零件规格、产品规格、作业标准、标准工时以及 QC工程表。
(五)设计的新产品如属客户订购者,则试作合格的样品,需经业务部送交客户认可後,开始受订,由企划室作生产企划。
(六)工程资料回馈有关单位,并确实执行规格、标准、蓝图等设计变更作业。第六条 本办法经质量管理委员会核定後实施,修正时亦同。
(二)进料检验规定 第一条 目的
确保进料质量合乎标准,确使不合格品无法纳入。第二条 范围
原料,外协加工品的检验。
第三条 进料检验流程 第四条 实施单位
品质管理部进料科、加工品科、及其他有关单位。第五条 实施要点
(一)检验员收到验收单後,确依检验标准进行检验,并将进料厂商、品名、规格、数量、验收单号码等,填入检验记录表内。
(二)判定合格,即将进料加以标示“合格”,填妥检验记录表,及验收单内检验情况,并通知仓储人员办理入仓手续。
(三)判定不合格,即将进料加以标示“不合格”,填妥检验记录表及验收单内检验情况。并即将检验情况通知采购单位(物料部、采购科或外协加工科),请购单位,由其依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需要特采。
1、不需特采,即将进料加以标示“退货”,并於检验记录表、验收单内注明退货,由仓储人员及采购单位办理退货手续。
2、需要特采,则依核示进行特采,将进料加以标示“特采”,并於检验记录表、验收单内注明特采处理情况,以及通知有关单位办理入库或部分退回,或扣款等有关手续。
(四)进料应于收到验收单後三日内验毕,但紧急需用的进料优先办理。
(五)检验时,如无法判定合格与否,则即请工程部(设计工程科),请购单位派员会同验收,来判定合格与否,会同验收者,亦必需在检验记录表内签章。
(六)检验员执行检验时,抽样应随机化,并不得以个人或私人感情认为合用为由,予以判定合格与否。
(七)回馈进料检验情况,并将进料供应商交货质量情况及检验处理情况登记于厂商交货质量履历卡内及每月汇总于厂商交货质量月报表内。
(八)依检验情况对检验规格(材料、零件)提出改善意见或建议。
(九)检验仪器、量规的管理与校正。
(十)进料属OEM客户自行待料者,判定不合格时,请业务部联络客户处理。第六条 本规定经质量管理委员会核定後实施,修正时亦同。
(三)制程管理作业办法 第一条 目的
确保制程质量稳定,并求质量改善,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第二条 范围
原料投入经加工至装配成品上。第三条 制程质量管理作业流程。第四条 实施单位
生产部检查站人员、质量管理部制程科及有关单位。第五条 实施要点
(一)操作人员确依操作标准操作,且於每一批的第一件加工完成後,必需经过有关人员实施首件检查,等检查合格後,才能继续加工,各组组长并应实施随机检查。
(二)检查站人员确依检查标准检查,不合格品检修後需再经检查合格後才能继续加工。
(三)质量管理部制程科派员巡回抽验,并做好制程管理与分析,以及将资料回馈有关单位。
(四)发现质量异常应立即处理,追查原因,并矫正及作成记录防止再发。
(五)检查仪器量规的管理与校正。
第六条 本办法经质量管理委员会核定後实施,修正时亦同。
(四)成品质量管理作业办法 第一条 目的
确保产品质量,使出厂的产品送至客户处能保持正常良好。第二条 范围
加工完成的成品至出货。
第三条 成品质量管理作业流程。第四条 实施单位
质量管理部、成品科、生产部、物料部及有关单位。第五条 实施要点
(一)加工完成的成品要经过成品检验合格後,才能入库或出货。
(二)确依成品检验标准实施检验,判定不合格批则退回生产单位检修,检修後仍需再经成品检验。
(三)库存成品必需抽验,以确保产品质量,避免质量变异的产品送交客户,发现质量变异即调查原因(必要时会同有关单位),作好防止再发措施,并通知生产单位检修。第六条 本办法经质量管理委员会核定後实施,修正时亦同
(五)客户抱怨处理办法 第一条 目的
确使客户迅速获得满意的服务,对客户抱怨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以维持公司信誉,并谋求公司改善。第二条 范围
已完成交货手续的本公司产品,遭受客户因质量不符或不适用的抱怨。第三条 客户抱怨的分类
(一)申诉:这种抱怨是客户对产品不满,或要求返工、更换、或退货,於处理後不需给予客户赔偿。
(二)索赔:客户除要求对不良品加以处理外,并依契约规定要求本公司赔偿其损失,对於此种抱怨宜慎重且尽速的查明原因。
(三)非属质量抱怨的市场抱怨:客户刻意找种种理由,抱怨产品质量不良,要求赔偿或减价,此种抱怨则非属本公司责任。第四条 客户抱怨处理流程 第五条 实施单位
业务部、质量管理部成品科及有关单位。第六条 实施要点
(一)客户抱怨由业务部受理,先核对是否确有该批订货与出发,并经实地调查了解(必要时会同有关单位)确认责任属本公司後,即慎妥抱怨处理单通知质量管理部调查分析。(二)质量管理部成品科调查成品检验记录表及有关此批产品的检验资料,查出真正的原因,如无法查出,则会同有关单位查明。
(三)查明原因後,会同有关单位,针对原因,提出改善对策,防止再发。
(四)会同有关单位,对客户抱怨提出处理建议,经厂长核准後,由业务部答覆客户。(五)将资料回馈有关单位并归档。
第七条 本办法经质量管理委员会核定後实施,修正时亦同 客户抱怨处是单(略)
(六)市场质量调查办法 第一条 目的
对市场质量调查的资料作分析、研究,以改善产品质量及开发新产品,以迎合客户的质量要求。
第二条 范围
需求市场所要求的产品质量。第三条 市场质量调查的内容
客户对本公司产品所接受的程度与其所要求的产品质量,以及其他竞争产品的比较。第四条 市场质量调查流程 第五条 实施单位 业务部及有关单位 第六条 实施要点
(一)业务部以邮寄或拜访的方式,请客户填写产品质量调查表。
(二)调查表内的调查专案,即产品的质量特性,例如性能、规格、外观,以及产品价格等。
(三)整理调查资料通知有关单位
(四)有关单位由业务部提供资料,了解客户的质量要求,并了解本公司对该产品的质量要求是否某些专案要求太严、太松,以改善产品质量,及开发新产品。第七条 本办法经产品委员会核定後实施,修正时亦同。月份客户抱怨处理月报表(略
各行业有各行业的特征,不要照本宣科,如流程再造与6西格玛改善组织,有些公司也归入品质管理体系中。
通常没有通用标准,但可以参照业界标杆(同行中排名前5位的公司),设置自己的品质组织的流程管理。多练练,只有做最适合自身企业的,有可能才是最好的!
IQC:负责来料检验
QC:是负责整个品质的全称
IPQC:负责制造流程中的品质问题,贴近于产线 FQC:是组装完成时的检验,一般有全检和抽检 QA:一般是品质部门最底层的工人,做基础工作
QE:一般是品质部门的工程师,负责数据分析和改善建议
QC的七大手法: 一:旧七种工具
QC旧七大手法指的是:检查表、层别法、柏拉图、因果图、散布图、直方图、管制图。
从某种意义上讲,推行QC七大手法的情况,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公司管理的先进程度。这些手法的应用之成败,将成为公司升级市场的一个重要方面:几乎所有的OEM客户,都会把统计技术应用情况作为审核的重要方面,例如TDI、MOTOROLA等。
二:新七种工具
QC新七大手法指的是:关系图法、KJ法、系统图法、矩阵图法、矩阵数据分析法、PDPC法、网络图法。
相对而言,新七大手法在世界上的推广应用远不如旧七大手法,也从未成为顾客审核的重要方面。
可以找一家管理咨询公司,来具体解决和方案实施!,IQC或SQC,来料品质检验,管控供应商产品品质,最好至少一个工程技术人员,加几个质检员(取决于来料品类多寡及检验复杂程度,与供应商个数也有一定关系)。
2,IPQC或PQC,制程品质检验,管控生产制程的,最好至少一个工程技术人员,加几个质检员(取决于制程复杂程度,与生产部门或生产线划分也有一定关系)。
3,QA或OQC,出货品质保证,管控产品出厂前的品质,并组织内部应对客户投诉等,代表客户管理产品质量。至少一个工程技术人员,加几个质检员(取决于客户品质要求的程度)。4,QS,品质体系管控。策划并维护管理品质体系,组织应对ISO认证及客户体系认证。至少一个工程技术人员,加一个以上文控人员。通常各部门负责人还要兼任内审员,在内审时,由QS统一调配交叉稽核体系运行情况。
5,流程再造与6西格玛改善组织,有些公司也归入品质管理体系中。
基于电动机的控制与保护而研制的CPS(控制与保护开关电器)是把隔离开关、断路器、接触器和热继电器等多种传统元器件采用模块化单一结构形式全新功能集成一体的新型组合电器。CPS是英文“Control and Protective Switching Devices”的缩写
第五篇:工业4.0读后感,感想
读《工业4.0 正在发生的未来》(夏研娜 赵胜 著)有感
过去20年,互联网和以互联网为依托的信息产业迅猛发展。互联网概念、技术、产品、服务都在时时刻刻,真真切切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而在工业方面,虽然互联网带来的变革才刚刚开始,但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产业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放眼全球,发达国家利用技术优势,已经开始行动。
在欧洲,德国提出了“工业4.0”战略,试图摸索未来工业生产的新途径;在美洲,美国政府喊出了“再工业化”“能源互联网”等口号,发动了以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一系列“先进制造业”计划;而在亚洲,日本、韩国迎头赶上,工业机器人不仅得到普及,而且智能化程度正在不断提高。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度亮出“中国制造2025”的概念,被称为中国版工业4.0战略指导。据工信部部长苗圩透露,“中国制造2025”是三步走中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工信部正在参与国家织的关于智能制造重大工程的研究,花大约三年时间,选择重点领域,选择一些地区、行业做一些试点,不断总结经验,推进智能制造发展。
在苗圩眼中,德国工业4.0在内容上与我国的两化融合有异曲同工之处。他表示,工业互联网是顺应新一轮工业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点发展领域,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
何谓工业4.0,德国人称其为“工业4.0”,如果说十八世纪引入机械制造设备为工业1.0,二十世纪初的电气化为工业2.0,二十世纪70年代大规模、大批量的简单化生产模式为工业3.0,那么随着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的高度融合,网络、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软件与自动化技术的深度交织产生新的智能化、个性化虚拟网络-实体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即为工业4.0。
而在《工业4.0 正在发生的未来》(夏研娜 赵胜 著)一书中(以下简称《工业》),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全面解析工业4.0的概念,以中国的实际情况为基础,深入讨论中国的现场,形式和未来可能呈现的工业4.0的形式。在通俗的阐述概念的同时,带给读者一个全新的视野。
工业4.0,互联是主题。
“连接”是工业4.0永恒不变的主题词,而连接范围之广,几乎涵盖了所有设备、生产线、工厂、供应商、产品和客户。工业4.0顺应万物互联的发展趋势,将无处不爱的传感器、嵌入式终端设备、智能控制系统、通信设施,通过信息物理系统“编织”成一个智能网络,使得产品与生产设备之间、不同的生产设备之间、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之间能够互联互通,使得机器、工作部件、系统以及人类社会能够通过网络,持续不断地保持数字信息的交流。
智能工厂是现代工厂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是在数字化工厂的基础上,利用物联网技术、设备监控技术加强信息管理和服务,清楚的掌握产销流程、提高生产过程的可控性、减少生产线上的人工干预、即时准确地采集生产线数据,以合理编排生产计划与生产进度,并通过绿色智能手段和智能系统等新兴技术的运用,构建一个高效节能、绿色环保、环境舒适的人性化工厂。工业4.0,智能工厂是精髓。
工业4.0,工业标准化是必要条件。
所谓标准化,是指为了实现整个工作程的协调运行,提高工作效率等目标,而对作业的质量、数量、时间、程序、方法等制定统一规定、做出统一标准。在工业4.0时代,标准化的作用变得尤为关键,似乎成了看不见硝烟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成败的关键。
工业4.0,软件、大数据技术和机器人是助力。
机器人除了能在实际生产中很好的满足产品多样化生产的需求,更能解放枯燥重复工作的劳动人员,使得生产流程更加高效、快速。而工业4.0,机器人将更加智慧,机器与机器之间,人与机器之间能进行沟通,并借助海量数据提供的“经验”,对生产中复杂的状况做出精准判断;它们甚至能发展出模拟、学习的能力,懂得自行组织生产,从而不断提升生产效率。而实现这些,软件、大数据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软件、大数据技术和机器人将成为助力,加速推动工业4.0的发展。
从美国“再工业化”,到德国“工业4.0”,全球范围实体化的先进制造业正处于变革中。但反观国内,口头和纸面上的工业4.0,似乎远比生产线上的工业4.0来得多。
事实上,工业4.0有点“工业互联网+”的概念,重在生产制造的互联网化、智能化、云端化。可这毕竟是一个德国概念,在落地之前,我们有必要厘清它的本土化概念。
德国人提出工业4.0,是针对如何振兴德国工业。“德国制造”以质量取胜,下一步创新的首要任务是在保证质量优势的基础上降低成本。“中国制造”一般认为以成本取胜,其创新的首要任务应是既保证成本优势又提高质量。因此,在工业4.0的生产模式下,“中国制造”的落脚点不是“多、快、省”,而是踏踏实实追求品质,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拥有制造强国的那种“好质量”。
工业4.0不是玩虚的。如果盲目追新、浮躁创新,在没有全自动流水线、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条件下,一味玩概念,把“工业互联网+”简单变成“工业+互联网”,那么,这与工业4.0的实际距离将可能越来越远。
着眼当前,结合硅特实际,我个人觉得,应该从以下方面完善和超越。
以工业4.0的概念为导向,着眼世界,不断深化认识、开拓思维,紧随世界浪潮和国家政策导向。
直到今天,互联网技术仍在高速发展,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关注工业4.0的发展和变化,再结合企业实际,才能做到尽量和工业4.0的发展方向一致,寻找到属于企业自身的工业4.0方向和模式。也只有不断关注国家政策导向的变化,才能适时调整生产重心和结构,顺势而为,在行业激烈竞争中占据先机。
以工业4.0的标准为标尺,聚焦硅特,积极投入标准化进程,分享工业标准化的成果和经验。
《工业》一书中反复强调,工业标准化,是智能工厂也是工业4.0的必要条件,由此可见其重要性。也只有工业标准化能使我们的产品(设备)可移植,可追溯,质量、货期可控制,可优化,从而使生产达到更高效,更优质,甚至是工业4.0概念中提到的智能化、个性化。而我个人理解的工业标准化应该还包括供应商、供应链的标准化,电气、机械设计的标准化,设备配件、装配的标准化。而就硅特而言,在这些方面仍有更进一步的空间。如果能有幸参与到部分标准化的制定和推进,我将以自己的专业能力、态度和经验,与领导同事相互讨论共同进步,用最大的努力换最好的成果。
以工业4.0的思路为契机,审视自身,继续提升自我能力,书写工业4.0时代属于自己的风采。
工业4.0对于企业而言是挑战也是机遇,对于普通员工又何尝不是呢。在工业4.0时代,我们应该在夯实自身技术实力之外,了解、学习甚至掌握包括软件、控制技术、大数据技术等与工业4.0息息相关的知识和技术。不断拓宽自己的业务范围的同时,继续加深自己的专业深度,与领导同事一起,助力企业快速高效发展。
成都硅特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设计部
电气组 程虎2015-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