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现状及问题和建议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现状及问题和
建议
(1、陕西省农业工程勘察设计院,陕西 西安 710068
2、河海大学,江苏 南京 210098)
摘要:农产品质量安全不仅关系到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关系到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文章介绍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相关制度建设、国家及地方层面实践的现状,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现状;问题;建议
The Construction ofChinese Farm Product Quality and Security Traceability System :the Situation, the Problems and the Suggestion HAO Shao-li;HAO Shao-pan;PENG Yao;JIA Li-hua;QIN Yuan-ze(1.The Academe of Reconnaissance and Design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in Shanxi Province;Xi’an 710068;China 2.Hohai University;Nanjing 210098;China)
Abstract:The quality and security of farm productis not only related to public health and life safety, but also related to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social stability.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institutional construct,the practice situation of national and local level of chinese farm product quality and security traceability system, depth analysis of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suggestions.Key words:farm product;quality and security;traceability system;situation;problems;suggestion 农产品质量安全不仅关系到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关系到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10年海南毒豇豆,2011年双汇瘦肉精、河南毒韭菜、江苏西瓜膨大剂,2012年肯德基白羽鸡,2013年湖南镉大米、上海黄浦江松江段死猪、山东毒生姜、江苏假羊肉等,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了巨大挑战。2007-2010年、2012-2015年八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农产品质量安全贯穿“从田间到餐桌”的整个供应链,包括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等多个环节。外部性、各环节之间信息不对称和责任不可追溯造成的市场失灵是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有利于实现质量问题农产品召回、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追责,进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构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增强消费者农产品安全消费信心、提高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管理水平、提高职能部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提高中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现状
2002年,中国开始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2002年12月,农业部专门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农业部、商务部、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总局等单位和各地方政府都进行了相关工作,在制度构建和完善、试点追溯体系建设实践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1、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相关制度建设
(1)相关法规:2012年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农质发[2012]3号),提出“加快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相关规范,统一农产品产地质量安全合格证明和追溯模式,探索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追溯管理试点”。2011年,商务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快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商秩发[2011]376号),要求“加快建设完善的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
(2)相关技术标准:2007年9月,农业部发布《农产品产地编码规则》和《农产品追溯编码导则》,2009年4月发布《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通则》以及水果、茶叶、畜肉、谷物4大类产品操作规程,2011年9月补充发布蔬菜等产品的操作规程。目前,《农产品追溯信息系统设计指南》《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证明管理办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规范》等标准正在制定中。
国家质检总局2014年9月修订发布《商品条码 128条码》(GB/T 15425-2014),并于2015年2月实施。2004年6月发布《出境水产品追溯规程(试行)》、《出境养殖水产品检验检疫和监管要求(试行)》,应对欧盟从2005年开始实施的水产品贸易可追溯制度。至2014年6月,发布《良好农业规范(第27部分):蜜蜂控制点与符合性规范》,共27部分,并将继续为农产品生产阶段提供技术标准。2009年9月,发布《饲料和食品链的可追溯性体系设计与实施的通用原则和基本要求》。
2、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实践
(1)国家层面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
①国家质检总局下属单位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从实施“中国条码推进工程”以来,在全国建立了100多个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应用示范基地,覆盖肉禽类、蔬菜水果、加工食品、水产品、医疗产品及地方特色食品等多个领域。
②农业部2004年试点探索建立种植业、农垦、动物标识及疫病、水产品四个专业追溯体系。2006年以来,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建立“农业部种植业产品质量追溯系统”。2008年以来,农业部农垦经济发展中心建立“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展示平台”。2010年,农业部下属单位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2010年,农业部下属科研单位中国水产科学院和全国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项目组构建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网”。
③2004年4月,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八个部门确定肉类行业作为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行业,开始启动肉类食品追溯制度和系统建设项目。
④2010年以来,商务部、财政部开展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
(2)地方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
①北京市2004年承担了农业部的“进京蔬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试点项目”、2005年开展了自产蔬菜产品质量追溯试点、2008年建立并启用奥运食品安全监控和追溯系统、2013年,北京市以平谷大桃为试点,建成首个国家级出口农产品可追溯体系。
②上海、天津、山东、降水、海南、江西、陕西、四层、云南、福建、新疆等地也相应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
二、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10多年来,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也显现出一些问题,对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制约。
1、缺少强制性的法律依据。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012]20号),提出“建立健全农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制度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但并未强制实施。这与其他国家通过立法对可追溯进行强制实施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对比。2006年1月,欧盟出台并实施《欧盟食品及饲料安全管理法规》,突出强调了食品从农场到餐桌的全过程控制管理和可追溯性。在美国,2002年6月,通过《公共健康安全与生物恐怖应对法》,对食品安全实行强制性管理,种植和生产企业必须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并于次年发布《食品安全跟踪条例》,要求所有涉及食品运输、配送和进口的企业要建立并且保全食品流通过程中的全部信息记录,所有与食品生产有关的企业必须建立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
2、兼容互通的追溯标准尚未建立。澳大利亚于2001年在国家层面上建立了国家畜产品身份识别系统(NLIS),并成立配套的管理机构,成为最早对牛、羊实施追踪系统的国家之一。在中国,农业部、国家质检总局、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等部门出台了一系列规程、办法、指南、要求等标准,但是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出台的标准之间存在内容交叉、标准不统一等情况。各地方政府根据自身实际需要出台了一系列地方标准,但标准质量参差不齐。
3、部门条块分割依然较为严重。
目前,开展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的部级单位就有农业部、国家质检总局、商务部、工信部、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等多家单位。实践中,多部门、多系统、多渠道分头操作,追溯链条不对接,追溯信息不共享。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分头开展追溯工作,追溯区域难以突破,追溯领域各自为政,易出现信息孤岛。
4、市场主体参与意愿不高。
中国是典型的小农生产体系,农产品初级生产环节以农户为主,生产规模小,技术水平低,产业化、标准化程度低。分散的主体和经营,对采集全面完整的农产品追溯信息带来了巨大挑战,增加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的成本和难度,追溯体系易出现“叫好不叫座”等情况。
5、追溯信息完整性、真实性不足。
在澳大利亚,国家畜产品身份识别系统(NLIS)已经被各州和农场主广泛采纳,如果个人或者公司由于粗心大意或故意提供虚假信息,将被处以1.2万-4.4万澳元罚款。但在中国,可追溯数据的录入、跟踪,主要是凭借市场主体的自觉自律,质量难以保证。
三、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意见和建议
1、完善法律法规。
发达国家农产品质量追溯成功实施的重要保障就是有法可依。建议尽快出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方面的法律法规,明确追溯对象、追溯信息、追溯环节、追溯主体、法律责任等相关内容,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的要求提升到法律层面。同时,明确法律责任,加大对提供虚假信息行为的惩处力度,保障追溯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建立统一标准。
目前,中国可追溯体系的建设主要表现为通过开展试点的方式,在一些重点品种、大型企业、特定区域等开展。这种情况下,尤其要建立一套互通互用的可追溯标准体系,并适时将部分推荐性标准提升为强制性标准,严格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工作要求。
3、明确负责部门。
可追溯体系的主要功能包括降低外部成本、明确划分责任和传递质量信号。从可追溯体系的功能来看,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负有监管责任的部门,也应当是该系统的主要应用部门。
4、吸收运用发达国家成熟的科技成果。
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标准、技术、应用等方面发展迅速,标准不断完善,技术更新迅速,可追溯体系不断完善。我们应及时学习国际上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新技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以利用,促进科技成果尽快应用,发挥实效。
5、处理好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
农产品质量追溯具有明显的外部性和公共性,政府一方面要搭建好可追溯系统,加大支持力度,推进试点工作开展;另一方面,还要在市场经济的前提下,把握好对追溯企业的补贴和支持。
6、广泛开展宣传。
利用各种媒体开展公益宣传,普及追溯食品安全知识,正确引导公众消费。一方面,能够保证参与追溯企业的利润;另一方面,更多的公众参与到质量安全中,实现社会共治,也有利于追溯体系更加顺畅运行。
参考文献
[1]王风云,赵一民,张晓艳,等.我国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概况[J]. 农业网络信息,2008(10).
[2]马祝峰.谈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J].现代农业科技,2009(22):345~347.
[3]徐成德.发达国家农产品质量追溯的实践与借鉴[J].农产品加工·学刊,2009(9):65~68.
[4]李广领,张利丽,吴艳兵,等.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J].湖南农业科学2009(2):120~123 .
[5]刘雪梅,章海亮,刘燕德.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建设探析[J].湖南农业科学2009(8).
[6]张瑶,金海水,刘俊华.农产品质量的同质化与快速溯源系统[J].消费导刊,2010(1):202~203.
[7]王生.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建设研究[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0(1):43~45.
第二篇: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十分重视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的建设,在建立和推广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的过程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与发达国家相比,由于起步较晚,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完善
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需要对整个农业生产,“从田间到餐桌”整个过程实施监督管理,并且在出了相关问题后可以直接追溯到相关环节和相关责任人。因此就需要法律做两个方面的规定:一是关于农产品的质量问题,即怎样的农产品才是符合要求的,这需要相关法律法规作出比较明确的规定。二是在出了相关问题后该怎么认定责任。我国2006年1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虽然填补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法律的空白,但其法律体系还不健全,难以构筑起现代社会对农产品安全和食品安全的保障体系。目前中国急需建立一套完善的关于农产品追溯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度。
第三篇: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
强质量之本 固安全之基 加快推进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
日期:2014-08-11 09:45 作者:农业部副部长 陈晓华 来源:农民日报
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明确了未来几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规划纲要》立足长远,统筹全局,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指导性。各级农业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精神,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信用环境,提高生产经营主体责任意识,规范生产经营行为,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提振消费者的消费信心,确保人民群众吃得安全放心。
一、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紧迫性和使命感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是食品的源头,其质量安全倍受社会关注,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总书记在今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了保障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极端重要性。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措施,也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责任意识、诚信意识和自律意识,有利于发挥市场调控作用,有利于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效能。
近几年来,农业部按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的统一部署,强化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诚信管理,加强制度建设,引导行业自律,强化诚信监督,开展诚信示范,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当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还不健全,一些生产经营者诚信意识淡薄,制假售假、违规使用投入品、非法添加使用禁用物质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严重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打击了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也削弱了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都暴露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缺失问题。加快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步伐,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势在必行。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各级农业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紧迫性和使命感,要从全局高度理性认识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做好组织、指导、协调和保障工作,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
二、突出重点,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思路和主要任务
今后一段时期,农业部门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精神,以信息系统建设和信息记录共享为基础,以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为重点,以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为核心,强化生产经营主体诚信自律,营造诚信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到2020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基本建成,重点生产经营主体的信用信息基本实现全覆盖,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有力有效,信用体系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上发挥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幅提升,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满意度大幅提高。
(一)深入推进信用信息系统建设。信息化建设是信用体系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当前,农业领域信息化建设取得了瞩目成效,但是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信息系统建设上,还存在资源分散、信息不健全等问题。
国家层面上,要依托农业领域各行业的信息化工程,以数据标准化和应用标准化为原则,进一步充实完善相关信用信息,实现信用记录电子化存储,推进行业间信用信息互联互通,提高主体信用信息的透明度。各级农业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利用现有的农业信息化项目,完善、整合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信息,与本地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加强数据对接,及时传送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信息,加快构建信用信息共享机制。
(二)完善行业信用信息记录。各级农业部门要把行政处罚、行政许可和监管情况作为信用信息的重点内容,实行信用信息动态管理,专人记录,及时更新,保证采集的信用信息的真实性和及时性,提升信息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要依法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的征信工作,及时公布农资生产经营主体及产品的审批、撤销、注销、吊销等有关信息。鼓励和指导第三方征信机构、行业协会依法开展征信工作。要在保护商业秘密、数据及时准确的前提下,加强与食品药品、工商、质监、税务、知识产权、商务流通等行业的信用信息互通和交换共享,实现多部门信息联享、信用联评、奖惩联动,逐步形成主体全覆盖的信用信息网络。
(三)强化企业和行业的诚信责任。各级农业部门要督促生产经营主体落实诚信责任,强化自律意识,实行质量安全承诺制度,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坚决打击失信行为,积极树立行业诚信风尚。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要强化诚信守法意识,严格遵守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建立生产记录和进销货台账,实行索证索票制度,规范生产经营行为,提高自我约束能力,杜绝使用禁用农兽药和非法添加物,严格执行农兽药休药间隔期,建立内部职工诚信考核与评价制度。行业协会要把诚信建设内容纳入组织章程,制定行业自律规则并监督会员遵守,加强会员诚信宣传教育和培训,在会员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方式征集会员的信用信息,积极开展非营利性的信用等级评价。
(四)完善信用体系运行机制。制度是开展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没有完善的制度作为支撑,信用体系建设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各级农业部门围绕信用信息采集、动态管理、失信黑名单披露、市场禁入和退出、失信行为有奖举报、多部门跨地区信用联合奖惩等内容,完善规章制度,逐步实现信用体系运行规范化。及时公开信用信息,按照客观、真实、准确的原则,依法披露相对人违法失信和依法守信等重要信息。严格执行《农业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办法》,依法公开行政处罚案件信息,方便社会查询。建立褒扬守信、惩戒失信的奖惩机制,对诚信守法的生产经营主体实行奖励激励措施,对其在申请信贷、政策咨询、技术服务等方面提供各种帮助和指导。支持和鼓励有实力、信誉好的名优农资企业、农资专业合作组织直接到乡村设立经营网点,提高其市场占有率。树立诚实守信的先进典型,提高其社会声誉,形成品牌效应。同时,要建立“黑名单”制度和市场退出机制,对失信主体实行重点监管,扩大产品抽检范围,提高抽检频次。对造成恶劣影响的重大失信违法行为,依法从严惩处,并向社会公开曝光,使其失信行为众所周知,以儆效尤。加强部门联动,让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受阻。建立信用监督机制,鼓励广大人民群众通过政务微博、“12316”举报电话、电子信箱等渠道,监督举报失信违规行为。对媒体曝光的失信违规行为,要及时调查处理。
(五)努力营造诚信守法的良好氛围。各级农业部门要把诚信教育融入行业管理工作中,在核发许可证、日常监管等工作中强化对主体的诚信教育和宣传引导。充分利用阳光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和其他专业培训等途径,加大诚信教育力度。引导农资和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树立企业诚信文化理念,提高管理者的诚信文化素质,形成以诚实守信为核心的质量安全文化。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树立诚信典范,使全行业学有榜样、赶有目标。重点组织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公益活动,突出诚信主题,努力营造“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舆论氛围,让诚实守信的意识和观念深入人心。
三、落实责任,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各级农业部门要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制度措施,加快推进本地区、本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成立本地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推进工作小组,及时研究有关重大问题,指导、协调、推进本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督促各项建设任务落实到位,确保信用体系建设顺利进行。
二是强化责任落实。各级农业部门要按照指导意见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根据职责分工和工作实际,制定《规划纲要》的具体落实方案,周密部署安排,确保任务落实到位。各地、各行业协会要定期对本地区、本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情况进行总结和考核,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农业部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成效突出的地区予以表扬,对推进不力、失信行为多发地区,予以通报。
三是加大支持力度。各级农业部门要积极争取本级人民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资金支持,形成稳定的财政投入渠道,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顺利进行。各行业协会在国家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拓宽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经费来源,扎实推进本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四是推动创新示范。各级农业部门要根据本地区农业生产和发展实际,结合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等各类示范、试点项目,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作为重要内容纳入考核指标和评价体系,积极探索有效的推进模式,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整体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水平。
第四篇:浅析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现存问题及解决方案
浅析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现存问题及解决方案
经济09 ——魏光继
摘要:本文总结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标准化生产体系构筑、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等方面提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完善措施。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现存问题;监管体系;对策研究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然而我国当前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几天前,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组照片,标题为台湾街头访问—最想问大陆同胞什么问题,其中一位女士写道:你们敢吃自己国家生产的食品么?这略带讽刺的话语却让我们尴尬不已。国内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了亟待解决的“心腹大患”。
那么现存的食品安全问题具体是哪些呢?第一,中国的贫困人口加上未来的新生儿,数量在3亿左右,这些人的“吃饱”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归根结底是经济力。第二,中国有大概5亿人口的“吃好”问题需要解决,这部分人属於刚吃饱饭,但“菜篮子”还需要富起来。第三,与前两个方面不同,中国有6亿人属於「吃坏」的范畴。中国有9000万糖尿病人,高血糖、高血脂的人数也是上亿,近10%的儿童患有肥胖症(城市儿童肥胖症的的比例更是超过15%)。这部分人的情形是营养不安全、营养过剩,这又要如何解决?第四,全国13多亿人乃至全球66亿人都面对的问题—食品的卫生安全。食品中是否存在污染,重金属含量是否超标,是否有沙门氏菌等微生物污染、食源性疾病等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和化学污染?这都是人们担心的问题。最后,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也存在诸多不足,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其体系现存问题。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农业标准落后,体系不健全
(1)标准陈旧。国外的农产品标准每隔2年或5年修订1次;而在我国10年以上的国家标准占37.7%,5~10年的国家标准占33.4%。
(2)标准的配套性和可操作性差。主要表现为农产品保鲜、贮藏、运输标准数量不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太少,原则性较强;农产品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质量控制技术标准空缺;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涵盖农业生产使用的农资品种不足40%;技术标准与相关法律法规衔接配套差。
(3)对WTO农业标准的协议利用不够,国际标准化活动参与率低。发达国家大多善于利用WTO的TBT协定和SPS协定,制定近乎苛刻的技术标准,设置技术贸易壁垒;十分注意与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接轨,重视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参与率:美国80%,法国70%,英国50%),并在国际标准化活动中千方百计地争取领导权、发言权和主办权,竭力将本国标准转化为国际标准,以占领国际贸易技术制高点。而我国在制定标准时,考虑国内因素多,与国际接轨少,近年来,才开始选派专家和技术人员参与CAC活动,2001年才开始对食品法典动态和标准进行系统跟踪工作。
1.2标准化生产体系的构筑面临问题较多
(1)“小农户”与标准化生产的矛盾。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各种标准和操作规程的实施是前提,但单家独产的种养殖模式使得标准化生产实现的难度很大。
(2)常规实用技术的使用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矛盾。农药、化肥、灌溉等常规技术的大量使用,一方面确保了农作物产量的不断增加(如施肥可提高粮食单产35%~50%);另一方面,肥料、农药等常规技术产品自身的安全性、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经营不规范、使用的不合理以及盲目施用,不仅造成地下水、土壤、大气和农产品污染,而且由于农药超标使用,致使病虫抗、耐药性增强,形成农药用量逐次增加的恶性循环,收获物中农药残留量逐年提高,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农业生产环境对农业标准化实施的影响。工业“三废”和生活污水的不合理排放,致使农业灌溉用水质量下降,农田有毒物质和重金属含量增高。据报道,目前我国受镉、砷、铬、铅等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已占总耕地面积的1/5,工业“三废”污染耕地1 000多万公顷,污水灌溉农田的面积达330多万公顷,严重影响了农作物质量安全,对农业生产构成威胁。
(4)生产者的不法行为造成的影响。生产厂商和农民受商业利润驱使,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或让产品增重、早上市、外观好看等而采用不法手段或滥用科学进行生产的行为,以及地方保护主义和急功近利下政府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行为,使“毒大米”、“毒奶粉”、“染色茶”、“硫磺辣椒”等进入市场,严重扰乱了农产品市场秩序,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
问题的出现就是为了被解决的,我相信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市场规律后是能够解决该体系中的不足之处。
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措施
(1)在农业标准体系建设方面,主要考虑标准的先进实用、系统配套和贸易发展需要。一要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加大标准清理和修订力度,解决标准陈旧、技术指标落后、配套性和可操作性差、针对性不强、重点不突出等问题;二要参照国际通行做法,将现行强制性标准转化为技术法规;三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对标准实施动态管理。
(2)在标准化生产体系构筑方面,主要考虑构筑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农业产业体系的需要。一要积极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解决我国农业生产力布局不合理、结构同质化的问题,把各地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发挥出来;二要进一步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化种植(养殖)和标准化生产;三要大力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发挥龙头企业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标准化生产方面的带动作用,解决“小农户”与标准化生产的矛盾;四要严格规范农业投入品的生产、经营和使用行为,开展清洁生产技术研究,解决常规实用技术的使用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矛盾;五要加大环境监管力度,为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创造条件。
(3)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方面,主要考虑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农业贸易发展的需要。一要健全和完善技术法规体系,加快制定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为核心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风险评估制度、农业投入品登记许可和淘汰制度、例行监测制度、市场准入制度等基本制度,为农产品质量认证、检验检测和监管工作提供法律制度保障;二要在整合现有农产品质检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WTO规则中的“绿箱”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检验检测技术研究,提高质检人员素质,并根据合理布局、优化结构、重点投入、满足工作需要的原则,尽快形成层次清晰、布局合理、职能明确、反应快捷的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服务体系,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和农业贸易活动提供技术支撑;三要建立以产品认证为重点、产品认证(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为主要类别)与体系认证(以GMP、GAP和HACCP为基本类型)相结合的认证体系,遵循客观性、独立性、权威性、标准化和公开性原则,实行统一的国家认可制度,尽快培育一批运作规范、社会信誉高、符合国际通行规则要求的农产品认证机构,并努力寻求质量认证的国际合作和国际相互认可,促进农业贸易的开展;四要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系统、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等长效、稳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系统,提高预防和控制能力;五要加强对检验检测和认证机构的管理,以规范其行为,确保检验检测和认证工作能够客观、公正地进行。
其实体系只是保证食品安全的一部分,我想质量安全的保证更多还要依赖生产者的良知以及广大消费者的维权意识。食品安全的保障,不能仅仅依靠媒体的曝光,必须依靠每个人的力量,消费者必须提高自身的维权意识,利用法律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五篇:浅谈如何建设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浅谈如何建设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作者:张根良1 刘新发 高敏 钟吉林 钟瑞锋
来源:《新农村》2010年第07期
摘要:本文论述了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设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目前我国农业污染、农产品污染、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问题日趋严重,特别是三鹿奶粉事件、瘦肉精、多宝鱼、海南问题豇豆等事件的发生,对人类的健康已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因此如何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成为我国当务之急。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需要从源头抓起,这就要求各县(市)抓好当地的农产品生产,建设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以解决农业源头污染问题。2006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开始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出台为县(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也对县(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关于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为强化县级政府对农产品质量的监管和公共服务职能,尽快构建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相适应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城乡居民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现提出意见如下。1 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1)《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提出的要求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共八章五十六条,其中多次对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出要求。《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明确规定“县(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协调本行政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并采取措施,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也特别强调了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全程监管,切实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因此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是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
(2)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的需要
县级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发展迅速,目前各县(市)关于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申请如火如荼,这就需要县政府农业部门对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提出具体要求,包括统一品牌和标准、统一生产技术规程、统一投入品管理、统一技术咨询服务、统一检测和销售等。新上的基地建设项目要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的标准进行建设和发展,加强生产过程的监管,严格按《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生产过程中做好投入品使用记录,建立记录档案,实行严格的环境监测评价。
然而县级的农产品生产环境不容乐观,污染问题较为严重。一是一些农民没有按照生产规程安全、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造成农业面源污染;二是农药、肥料等超量施用、施用时期、施药方法不当造成人畜直接或间接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三是三废排放、污水灌溉等对农产品产地环境污染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堪忧。县级农业部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面狭窄、手段落后,标准化生产管理体系不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执法体制不完善等问题突出;很多县农产品质量安(下转第153页)全检测无专门的机构,农产品生产分散且规模小,对生产过程质量监控难,生产者的标准化意识薄弱。这就迫切需要县级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3)县级本身特点属性决定
县级作为基层单位,要接受和完成上级一系列的对农产品的产地检测、农产品品质的检测,是最前沿的阵地,它的工作力度直接影响农产品质量把关问题。目前全国各省已建立了280多个农产品检测中心[1],但是农药残留问题还是屡禁不止,究其原因是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基础薄弱,检测技术落后,监督约束机制不健全,使许多认证后的品牌出现名不副实的现象,引发公共健康危机和突发性中毒事件,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要做到从源头抓起,实行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面监管,就必须建立健全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县级农产品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1)农民安全生产意识不强,生产技术落后。由于农民的素质参差不齐,部分生产者的农产品安全意识不强,掌握的生产技术不全面,导致不能很好地掌握农药的科学合理使用,甚至使用违禁农药。在生产技术上,仍有很大一部分生产者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没有按照操作规程安全、合理使用农药,使用方法和技术不科学、不规范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应用未得到普及。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影响了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监管。
(2)工作经费不足,体系建设人员缺乏。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涉及的面广量大,包括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监督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制定与实施等都需要一定的工作经费。然而一直以来,县级(如高台县等[2])在这些方面的经费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建设工作。由于经费不足、人员缺乏及政策法规不到位等原因,从而影响了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工作的正常开展。
(3)基层宣传力度不够,农民群众安全意识薄弱。自《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出台后,虽然各县政府部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开展了一定规模的宣传,但一些群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知识了解还不够,依法组织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的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群众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理解的广度和深度有待加强。
(4)执法主体责任机制不完善,缺乏联动性。县级部门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市场检查方面,布置尚不合理,缺乏统一的执法部门和执法管理机制,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职责不清、监管混乱、执法主体不明的局面。例如在对农资市场检查时,有农业、工商、质量监督、公安等多个部门参与,经常业务分工不清,长此下去,势必造成执法混乱、责任混乱、市场混乱。县级农产品体系建设的建议
(1)确立指导思想,明确主要目标
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建立,首要任务是要明确指导思想,以及确定体系建设工作的主要目标。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现行农业法律法规为基本框架,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有效实施为基本目标,加强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主要目标:根据各县基本县情,用若干年时间,使县、乡(镇)、生产单位构建和完善一套精简统一、布局合理、职能明确、运转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包括检测检验体系、安全监管体系、标准化生产体系、规范化流通体系等),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覆盖全程。
(2)成立领导小组,确保经费充足
因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县级政府要高度引起重视,加大经费投入,必须成立领导小组,领导和组织开展工作,并追究领导责任,才能确保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促进农业发展。领导小组一般以分管农业副县(市)长为组长,以农业主管部门主要领导为常务副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以农业主管部门相关站办工作人员为成员,统一领导和组织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工作。
(3)制定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制度
制度是行动的准绳,只有建立制度,才能“有法可依”。《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确立了八项基本制度,包括:农产品安全管理责任制度(第3、4、5条)、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强制实施制度(总则第八条和第二章全部)、农产品产地管理制度(第三章全部)、农产品市场准入和追溯制度(第20、25、33、37条)、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制度(第39条)、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报告制度(第40条)、农产品质量安全分析和评估制度(第6、7条)、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度(第七章全部)。各县(市)可以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相关制度和本县情况具体制定适应本县特点和要求的相关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度。
(4)申请项目资金,建立农产品检测体系
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中,农产品检测是必须的。县级政府部门应该积极向上争项目争资金,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根据县情建立和完善农产品检测站,使之具备基本的农产品质量检测能力。
(5)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农产品体系建设中,农产品监管也是必不可少的。加强监管,可以有效预防不合格农产品流入市场,保护公众生命安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是法律赋予的职责,也是顺应农业发展新形势的需要。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主要包括农业投入品动态监管、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规范化流通、农产品市场准入等方面。县级农业监管部门要建立相关方面的监管制度,加大监管力度,严格按照制度要求对农产品在各项环节中的监督管理和执法检查。
(6)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和培训
广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全面提升社会公众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良好氛围。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重点加强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形成一支以乡镇农业技术人员为骨干,乡村农技员和示范大户、农业企业科技人员为主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推广队伍,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和农业生产者的整体素质。展望
当前农业要不断适应新的发展形势,着力转向“绿色、高效、现代、科学”发展,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建设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既是政府坚持依法行政的内在要求,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产业升级、促进农业增产增效的具体体现;既是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提高政府公信力、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 王冬霞,张美玲,王瑞霞.浅议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J].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5年3期
[2] 濮小英.高台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状况与对策.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8年16期作者简介:张根良(1983-),男,浙江,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办公室文秘和农产品检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