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卷烟经营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重点和难点对策分析
对卷烟经营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重点难点及对策分析
【摘要】随着国家局“卷烟上水平”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如何更好地发挥专卖执法、纪检监察职能职责,进一步加强卷烟市场检查和纪检再监督,提升卷烟规范意识,已成为各基层县(市)局(营销部)积极探讨的重大课题。本文通过对笔者所在县级烟草商业企业卷烟市场进行调查分析,结合当前卷烟经营情况进行监督的重点、难点,谈几点粗浅分析意见。【关键词】卷烟上水平监督检查 规范经营
一、当前卷烟经营情况及监督检查现状
近年来,笔者所在县级烟草商业企业在州局(公司)、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以规范经营为前提,以把握市场脉搏为重点,不断强化客户服务意识,从2011年上半年各项工作指标完成情况来看,各项工作持续有效、稳步开展,形式良好。
(一)卷烟经营情况。上半年,笔者所在县级烟草商业企业县卷烟销售情况良好,累计销售卷烟1910.85箱,同比增长7.73%,销售一、二、三类烟583.09箱,同比增长18.23%,市场份额30.51%,同比增加2.72个百分点;单箱销售收入15281元,同比增长9.6%,娇子品牌销售120.1箱,同比增长23.69 %;七匹狼系列销售9.06箱,完成全年任务的60.4%。
(二)监督检查情况。为进一步加强工作作风、工作纪律建设,规范内部生产经营秩序,县局(营销部)以开展“三项整治”
(一)人员思想认识问题。部分岗位人员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还停留在表面化阶段,本岗位工作内容还未真正领会。主要表现在:一是思想观念陈旧,对行业改革、制度更新关心不足,往往用经验、以往的工作模式解决问题,工作流程不熟悉,相关工作表格还停留在自制或A版体系上,文件执行率有待加强。二是岗位职责不明,因县局(营销部)人员少、工作兼职多,部分人员对岗位职责认识不清,工作积极性不高,所负责的工作任务了解不深,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推诿扯皮现象,工作执行力有待加强。三是创新意识不强,对上级文件精神领会不够深入,面对相关工作无从下手,相应的工作计划、实施方案也只是停留在照抄、照搬上级文件,没有真正联系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如无头苍蝇,造成结果与计划不符、旗臶与路线不统一等问题。四是工作开展不实,部分监督检查工作开展还不够深入细致,“重经营、轻管理”的思想仍然存在,仅仅靠写写文章、编编文件、整整资料、随便查查就宣告结束、草草收兵,工作开展往往流于形式、走过场,结果与实际“两张皮”。
(二)客户服务意识问题。客户经理的职能没有充分发挥,部分客户经理没有很好地履行职责。一是客户拜访不到位,对辖区内的经营户缺乏足够深入的了解,客户基础信息掌握不牢,对客户日常经营缺乏正确的分析指导。二是政策宣传不到位,在对外政策宣传上,部分客户经理未能耐心细致地向客户宣传,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对客户提出的质疑缺乏正确解释,特别是在货源
“两个至上”,始终坚持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工作方针组织开展专卖市场监管工作,但因地理原因、文化水平、民风民俗等客观原因,专卖市场监管存在严重阻碍:一是违法卷烟查办难,专卖执法人员在查获违法卷烟时,部分违法卷烟户组织家族内部人员出面干扰、阻碍,或者到县局办公区围堵、纠缠,要求退还罚没卷烟,同时县局(营销部)工作人员少、县公安局警力不足,场面难以控制,为专卖执法带来极大困扰。二是堵源截流工作难,沿江地带地处云南交界处,交通相对发达,为不法分子快速运输、转移违法卷烟提供了方便,南瓦与兄弟县局(营销部)昭觉、布拖交界。同时,沿江、南瓦距县城较远、县城至沿江路况较差,执法反应相对缓慢。三是专卖法律法规普及难,在专卖法律法规普及上,县局(营销部)结合“3.15”、“6.29”等特定节日,“五五普法”专项活动,并采取“彝汉”双语的方式,年年搞、时时传,但因文化差异、地理原因收效甚微,客户以险博利、违法经营现象仍然严重。
(五)内部监督管理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内部监督管理,县局(营销部)始终坚持“从严治内”方针,严格落实制度宣贯,配齐配备了内管人员。但此次调研发现,因近期人员调动频繁,内管人员在工作中未能及时沟通,对部分岗位变动人员了解不明,工作流程掌握不清,对重点监管“节点”未能及时清理,内部监督管理工作针对性不强。
(六)专卖许可证管理问题。因专卖执法人员少,市场走访
范日常工作流程,提高员工的工作业务技能;四是职业技能培训。要重点加强专卖管理和卷烟营销职业技能鉴定考前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员工职业技能持证比率和职业技能水平。
(二)加强督察考核,解决工作开展不得力问题。通过督察考核,进一步加快决策资源优化,帮助行业克服传统行政文化产生的惰性,巧妙消除员工对新政策的抵触情绪,从而解决布臵多、检查少,浮在上面多、深入基层少的问题,保证政令畅通,令行禁止。一是强化督察考核权威,所有督察考核工作必须要由县局(营销部)一把手亲自挂帅,督察人员要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敢于揭露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从大局出发,公平、公正地组织开展,真正树立督察考核权威。二是创新督察考核方式,可根据近期工作重点,积极采取不定时督察和专项督察的方式,在不告知督察事项的情况下,深入工作一线开展检查考核,有效遏制被检查人员补资料问题,促进工作脚踏实地开展;三是注重督察考核质量,在督察考核过程中,要认真参照工作业务流程,以行业规章制度为标准,坚决杜绝“重进度,轻质量”的督察方式,要立足“所干是否是所写”,对所检查事项要深入地进行追溯,确保督察考核工作实效。
(三)加强市场定位,解决货源分配不合理问题。要全面按照“限制大户,保护中户,扶持小户”原则,做好市场定位分析,确保货源合理分配。一是要加强沟通了解,切实掌握客户每月真实销量,科学合理地调整客户组别,在紧俏货源分配上要有意识
(五)加强市场监管,解决专卖案件查办难问题。要进一步加强专卖监管力度,从根本上保证卷烟市场的正常秩序。一是要加强市场走访频次,要充分履行同级专卖监督的职能,对客户经理、配送员工作是否访销到位、送货到位,有无漏访户、漏送户进行监督检查,认真收集零售户对访销配送工作的意见,及时反馈到销售部门,形成良好的转销联席机制;二是要积极联系公安、工商等联动执法部门,采取“事前、事中、事后”全面介入的方式,开展市场检查工作,对暴力抗法零售户,要以“狠打一个,教育一片”的工作思路,进行严厉打击,形成威慑,确保法律威严。三是要认真分析违法卷烟进入渠道,要重点加强对沿江、南瓦、车站的堵截检查,在人员允许的情况下,可选派人员素质高、办案能力强的专卖执法人员深入各条线路进行“常驻”,查找违法卷烟渠道,提高办案执法反应速度。四是要结合“彝语传专卖”活动成果,继续利用横幅、传单、新闻媒体加大专卖法律法规宣讲力度,公布举报电话,形成强大舆论攻势,掀起“维法”热潮;同时要积极利用“举报有奖”来吸引客户、民众,积极寻找、发展线人,以达到“全客户、全线人”的理想状态。
(六)加强证件管理,解决客户自律意识不强问题。要注重客户经营过程中许可证的跟踪管理,将证件管理与市场监管有机结合,进一步提高证件管理水平。一是证件管理员要进一步落实工作职责,加强市场走访力度,及时了解客户信息,严格落实资格准入制度,对经营地址变动,不符合持证条件的,违法经营超
第二篇:对“一把手”监督的难点及对策思考
对“一把手”监督的难点及对策思考中共xxxx区委副书记、区政法委书记 xx 从近年来反腐败斗争的实践看,不少腐败分子都是在“一把手”的岗位上腐化堕落的,对“一把手”监督的难点及对策思考。此前,新闻界披露的慕马大案,沈阳市“一府两院”几乎所有要害部门的“一把手”网络其中,再一次以触目惊心的事实,凸现了加强对“一把手”监督的重要性。严酷的事实一再警示我们,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和亟待解决的课题。监督“一把手”难在那里“一把手”监督难并不是一个新问题,而是一个老问题。现在有,过去也有。监督“一把手”难,有着许多深层次的因素。
一、监督意识淡薄因素。我国是一个经历了漫长封建社会发展阶段的国家,传统的特权思想、等级观念根深蒂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各级领导干部。首先,从监督客体“一把手”自身的情况来看,有些“一把手”认为自身素质高,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指挥和监督别人;对来自上级的监督,心理感到不舒服,认为是有意找“茬子”,是对自己不信任、不放心,思想上存在抵触情绪;对来自身边和下属的监督,心理不痛快,把班子内部的监督看成是拆台,把不同意见看成是“杂音”;甚至还有的对监督者进行打击报复。在这种灰暗心态支配下,一些民主作风比较差的“一把手”往往大权独揽,以“老大”为居,惟我独尊,缺乏被监督意识。“一把手”接受监督的程度,往往取决于本人的素质及对监督重要性认识的程度。其次,从监督主体干部群众来说,有相当一部分同志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既是被监督者,又是监督者,有的担心影响上下级关系,怕遭到打击报复;有的虽然对一些领导干部的错误和违法违纪行为,内心是反对的,并与之保持距离,但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有的从自身利益考虑,对“一把手”事事附和,甚至为了取悦领导,而甘于放弃党性原则。无论对监督者和被监督者,监督意识淡薄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权力过于集中因素。“绝对的权力会导致绝对的腐败”,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由于权力过分集中“一把手”个人手中,加上权力运作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很容易出现个人专权局面。一是重大决策权相对集中。近来年,虽然中央一再重申,属重要决策,如:主要干部的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的使用,必须坚持集体讨论决定,反对个人或少数人专断,但有些单位的“一把手”往往掌握着本部门、本单位人、财、物大权,个人说了算的现象,绝非个别现象,许多人认为该有的形式、该走的程序都走了,但这些表面现象的背后,实际上仍然是“一把手”说了算,决策权相对集中,就很容易形成一个人专权的局面,进而导致“一把手”的畸形行为。近年来查处的“一把手”利用职权买官鬻爵、利用财物管理权侵吞国家资才、利用重大工程项目审批权谋取私利的例子不胜枚举。二是民主集中制形同虚设。一些“一把手”民主意识淡化,在班子内部,进行重大决策时,有些班子成员虽有不同意见,但因担心与“一把手”处理不好关系或被人扣上“闹不团结”的帽子,而不敢发表意见,明哲保身,在这种情况下,班子内部的互相监督形同虚设或名存实亡。搞家长制、个人说了算,手中的权力在运作过程中往往超越组织赋予的权限,班子成员慑于“一把手”独断专行,往往委曲求全,有的甚至无原则地迎合“一把手”的需要。这种权力的相对集中现象,往往使“一把手”,处于绝对支配地位,行使权力缺乏应有的监督和判断。
三、教育监督管理不到位因素。上级组织对“一把手”监督是最为有效的长期监督。长期以来,干部教育监督管理中普遍存在重使用、轻管理、弱监督的现象,致使对“一把手”的监督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一是重选拔轻管理。各级组织对选用“一把手”是比较慎重的,但干部任职后管理跟不上,上级党组织对所管“一把手”情况,主要来自选拔任用时的考察和工作汇报了解,对“一把手”日常的思想动态、道德品德、民主作风、廉洁自律情况还难以进行全面的、动态的的掌握。少数上级领导只管提拔重用,不管教育约束,只重表面政绩考核,不深入群众了解实情,没有很好履行教育监督管理职责,这是导致“一把手”出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二是重使用弱监督。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是对干部政治上最大的关心和爱护,但有的党组织及领导在对下级“一把手”的监督上,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问题,往往只注意检查“一把手”的工作实绩,注重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忽视其思想、作风,特别是廉洁自律状况的监督。甚至还有的上级党组织和领导片面强调“能人效应”,发现“一把手”存在的问题也不及时进行认真的批评帮助,即使处理起来也往往是大事化小,避重就轻,客观上起到了姑息纵容作用。
四、监督体制不顺因素。有效的监督体制应以监督客体处于监督主体的有效监督为前提,监督主体的监督活动不受监督客体的直接制约和约束,这是保证监督主体充分独立行使监督权的必要条件。从现行的干部监督管理体制来看,并未能有效地解决对监督客体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问题。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同级班子成员不敢监督。从了解问题的角度看,班子成员对“一把手”的政治思想、领导能力、勤政廉政等方面情况最有发言权,但从实施监督的角度看,他们又处于不太有利的位置,时刻处于“一把手”的领导调控之下,处于不利位置,有的根本不敢行使这个权力。从大量“一把手”违法犯罪的事实看,几乎都是不受同级党组织的监督,大事小事一人说了算。特别是在一些单位,“一把手”党政一肩挑,更容易形成个人专断独行,调查报告《对“一把手”监督的难点及对策思考》。二是专门机关不敢监督。在目前的双重领导体下,由于纪委、监察、司法这些机关部门的领导权、人事权、财政权掌握在同级党委或行政首长手中,这就带来两个问题:(1)作为具有监督同级党委的纪检机关,由于受制于党委的领导而难以实施有效监督;(2)作为监督主体上级纪检监察机关,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法及时了解和掌握下级党政“一把手”活动情况和问题,也难以实施有效监督。三是人民群众难以监督。人民群众对腐败现象虽然深恶痛绝,但由于人微言轻,以及缺乏对领导活动和政策法规了解,特别在机构改革的情况下,大家面临着一系列涉及个人切身利益的问题,很难有效地对“一把手”行使民主监督权。
五、监督机制滞后因素。在监督主体、监督力量的协调方面,由于各种客观因素,还未能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除了党的纪检机关、行政监察机关、司法反贪机关等监督主体之外,近年来人大的监督明显加强,但由于人大监督制度不健全,职能作用发挥还不充分,其监督往往对事不对人,体现在面上的象征意义多、有针对性、实质性的处理意见少。政协的监督也是象征意义多、权威性少,在会上提提意见,产生不了多大效果。由于专门监督机关和监督部门对“一把手”的监督也缺乏明确的协调配合规则,因而没有形成对“一把手”的监督合力。
六、监督制度不完善因素。近年来,为了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我们党有针对性地制定了一系列加强党内监督的方针以及相应的规章制度。这些具有监督制约作用的法规和制度,为对“一把手”的监督提供了依据和保证。但在众多的法规和制度中,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制度目前还不完善,还存在相对滞后和不配套的问题,概括起来有“三多三少”,即应急性、临时性的规定多,注重长效治本的规定少;正面规范行为的规定多,违反规定的处置追究措施少;一般性的规定多,具体可操作的程序规定少;一些预防性、养廉性的制度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等。如,“一把手”的权限如何设置、权力运作的程序如何规范等。此外,制度建设还存在许多不尽完善的地方,一些制度缺乏刚性,惩处弹性过大,造成有制度不执行或执行不到位等,为权力寻租提供了可乘之机。鉴于上述六个方面的因素,造成了对领导干部监督难以到位,力度不大。甚至在有些地方和部门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成为上级监督不到、同级监督不了、下级不敢监督的“死角”。时间一长,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正确监督“一把手”的对策思考对“一把手”监督难,固然有监督者和被监督者认识上的问题,但更重要的是监督机制不顺和监督制度不完善问题。因此,解决对“一把手”监督难的问题,既要坚持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又要在新的形势下敢于创新,寻求探索新的思路和办法。
一、加强防范教育,增强“一把手”自觉接受监督意识。思想认识的深度决定接受监督的态度,要一步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的思想教育,强化监督管理工作。首先加大民主集中制原则的教育。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党委(党组)议事规则和程序,做到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凡属重大决策、干部任免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等,必须经集体讨论,不准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严格党内民主生活,通过“自已找、群众提”,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同时,上级党组织成员要经常通过参加下级民主生活会的形式,检查民主集中制的贯彻情况,为开展党内监督创造良好氛围。小平同志指出:“民主集中制的贯彻执行,这也是一种监督”。实践证明,党的生活监督,最有效的就是民主集中制的贯彻执行,所以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大民主集中制原则的教育力度。其次,必须进行监督意识的教育。监督意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为监督主体,要担负起监督的职责;二是作为监督客体,要自觉接受各方面的监督。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被监督者要乐于接受监督,要把组织监督、群众监督和各方面的监督看成是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而不是把监督看成是对自己的束缚。另一方面,监督者更要敢于监督、善于监督、勤于监督。监督者要不断地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加强党性锻炼,只要这样才能无私无畏,敢于监督别人。
二、突出监督重点,增强对“一把手”权力监督的有效性。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必须对症下药,突出监督重点,确保收到实效。一是慎重授权,严格把住各级“一把手”的选拔任用关。要建立纪检监察机关与组织部门的联系制度,纪检监察机关要经常向组织部门通报和提供干部廉洁自律方面的情况,为组织部门考核提拔“一把手”干部提供信息情况。组织部门对拟提拔“一把手”的干部在提交党委讨论前,应征求纪检监察机关意见,以防止素质不好的人走上领导岗位。二是合理对“一把手”特别是直接掌握人、财、物支配权的“一把手”的权力作适当分解。把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离开来,形成相互制衡的关系,促进班子成员相互间的监督。三是“一把手”须定期向上级组党织和下属干部群众专题报告廉洁自律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情况,接受上级党组织的检查考核,接受群众的公开评议。对为官不廉者要批评教育,对有严重以权谋私行为的“一把手”要及时撤换。
三、盯住关键环节,增强对“一把手”权力监督的针对性。加强对“一把手”监督必须抓住关键环节,建立和完善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将“一把手”权力置于有效监督之中。一是有效监控重大事项决策权。重大事项必须由领导班子按决策程序、议事规则集体研究决定,不得由“一把手”个人说了算。决定问题应实行投票表决制,确保决定真正代表大多数人的意见和愿意。二是有效监控人事管理权。凡单位内部干部使用、调配,都必须严格执行干部管理工作的有关规定,由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不能由“一把手”暗箱操作。三是有效监控财务支配权。完善财务审批监督制度,坚持大额度资金的使用由领导班子集体研究。要加大会计集中核算制推行力度,强化财务监控。四是有效监控建筑工程项目经营权。要实行建筑工程项目直接经营与监督审核权分离制度,严格规定“一把手”不得直接经手掌管本单位建筑工程项目。有关建筑工程的具体事宜应由分管领导负责承办,“一把手”进行监督审核。
四、理顺监督体制,增强对“一把手”权力监督的权威性。强化对“一把手”的监督,必须增强监督主体的监督权威,克服监督主体分散各自为政的局限。要针对现行领导体制下“一把手”的实际情况,突出不同的监督主体和监督方式,或者根据“一把手”不同的社会角色,采取多种监督手段,同时实施监督,使监督工作覆盖“一把手”权力运作的全过程。如可对现行的纪检监督双重领导体制进行适当的调整,中纪委、监察部以下的纪检监察机关可由同级党政领导为主、上级纪检监察机关领导为辅,改为以上级纪检监察机关领导为主、同级党委领导为辅,解决纪检监察机关对同级党政“一把手”监督存在的体制性弊端,使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有较大的独立性。
五、完善监督机制,增强对“一把手”监督管理的协调性。一是强化组织监督。要强化监督管理意识,纠正重选拔任用、轻任后监督的思想。要定期听取“一把手”的思想工作情况汇报,及时了解掌握“一把手”的思想状况和工作表现。要加强执纪执法和组织人事部门的联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参与对“一把手”的监督管理工作。二是要加强监督协作,形成对“一把手”监督的合力。形成监督合力,不权要理顺纪委、组织、审计、监察等专门监督机关和管理机构的关系,进一步加强各级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在监督“一把手”问题上,按照工作职能作好分工,同时,还应加强彼此间的协作,在监督层面上密切配合,并重视发挥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以建立全方位、多途径的监督网络,制约“一把手”权力的行使。三是强化群众监督。坚持深化群众对“一把手”从政用权行为的监督,抓好政务、财务公开制度的落实,凡是与群众利益相关的事,实行公开办事制度,增强透明度,为群众了解情况、参与监督提供条件。可采取发放征求意见表、找基层群众谈话、设立征求意见箱和举报电话等多种形式,也可聘请部分政治素质好、群众威信高的同志担任工作监督员,拓宽干部监督渠道。做到“一把手”的权力行使到哪里,领导活动延伸到哪里,监督管理就落实到哪里。
六、健全监管制度,增强对“一把手”权力监督的规范性。加强制度建设,是监督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效运行的重要保证。当前,除了坚持完善党内监督五项制度、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收入申报、收受礼品登记三项制度、经济责任审计、干部提醒谈话、诫勉谈话等干部监督管理制度外,还应从三个方面推进制度创新。一是制定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监督管理的制度。进一步明确监督内容、办法和处罚措施,规范“一把手”的从政用权行为和工作程序。二是制定调整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职务的制度。进一步明确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的标准,采取待岗、降职、免职等多种形式推动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能上能下,增强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三是完善民主评议制度。结合领导干部述廉、领导班子考察、岗位责任考核,组织干部群众对“一把手”进行评议,并扩大评议范围。对群众意见比较大、存在问题多的“一把手”,区别不同情况进行帮助教育或采取必要的组织措施。
第三篇:对“一把手”监督的难点及对策思考
对“一把手”监督的难点及对策思考中共xxxx区委副书记、区政法委书记xx从近年来反腐败斗争的实践看,不少腐败分子都是在“一把手”的岗位上腐化堕落的。此前,新闻界披露的慕马大案,沈阳市“一府两院”几乎所有要害部门的“一把手”网络其中,再一次以触目惊心的事实,凸现了加强对“一把手”监督的重要性。严酷的事实一再警示我们,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和亟待解决的课题。监督“一把手”难在那里“一把手”监督难并不是一个新问题,而是一个老问题。现在有,过去也有。监督“一把手”难,有着许多深层次的因素。
一、监督意识淡薄因素。我国是一个经历了漫长封建社会发展阶段的国家,传统的特权思想、等级观念根深蒂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各级领导干部。首先,从监督客体“一把手”自身的情况来看,有些“一把手”认为自身素质高,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指挥和监督别人;对来自上级的监督,心理感到不舒服,认为是有意找“茬子”,是对自己不信任、不放心,思想上存在抵触情绪;对来自身边和下属的监督,心理不痛快,把班子内部的监督看成是拆台,把不同意见看成是“杂音”;甚至还有的对监督者进行打击报复。在这种灰暗心态支配下,一些民主作风比较差的“一把手”往往大权独揽,以“老大”为居,惟我独尊,缺乏被监督意识。“一把手”接受监督的程度,往往取决于本人的素质及对监督重要性认识的程度。其次,从监督主体干部群众来说,有相当一部分同志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既是被监督者,又是监督者,有的担心影响上下级关系,怕遭到打击报复;有的虽然对一些领导干部的错误和违法违纪行为,内心是反对的,并与之保持距离,但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有的从自身利益考虑,对“一把手”事事附和,甚至为了取悦领导,而甘于放弃党性原则。无论对监督者和被监督者,监督意识淡薄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权力过于集中因素。“绝对的权力会导致绝对的腐败”,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由于权力过分集中“一把手”个人手中,加上权力运作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很容易出现个人专权局面。一是重大决策权相对集中。近来年,虽然中央一再重申,属重要决策,如:主要干部的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的使用,必须坚持集体讨论决定,反对个人或少数人专断,但有些单位的“一把手”往往掌握着本部门、本单位人、财、物大权,个人说了算的现象,绝非个别现象,许多人认为该有的形式、该走的程序都走了,但这些表面现象的背后,实际上仍然是“一把手”说了算,决策权相对集中,就很容易形成一个人专权的局面,进而导致“一把手”的畸形行为。近年来查处的“一把手”利用职权买官鬻爵、利用财物管理权侵吞国家资才、利用重大工程项目审批权谋取私利的例子不胜枚举。二是民主集中制形同虚设。一些“一把手”民主意识淡化,在班子内部,进行重大决策时,有些班子成员虽有不同意见,但因担心与“一把手”处理不好关系或被人扣上“闹不团结”的帽子,而不敢发表意见,明哲保身,在这种情况下,班子内部的互相监督形同虚设或名存实亡。搞家长制、个人说了算,手中的权力在运作过程中往往超越组织赋予的权限,班子成员慑于“一把手”独断专行,往往委曲求全,有的甚至无原则地迎合“一把手”的需要。这种权力的相对集中现象,往往使“一把手”,处于绝对支配地位,行使权力缺乏应有的监督和判断。
三、教育监督管理不到位因素。上级组织对“一把手”监督是最为有效的长期监督。长期以来,干部教育监督管理中普遍存在重使用、轻管理、弱监督的现象,致使对“一把手”的监督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一是重选拔轻管理。各级组织对选用“一把手”是比较慎重的,但干部任职后管理跟不上,上级党组织对所管“一把手”情况,主要来自选拔任用时的考察和工作汇报了解,对“一把手”日常的思想动态、道德品德、民主作风、廉洁自律情况还难以进行全面的、动态的的掌握。少数上级领导只管提拔重用,不管教育约束,只重表面政绩考核,不深入群众了解实情,没有很好履行教育监督管理职责,这是导致“一把手”出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二是重使用弱监督。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是对干部政治上最大的关心和爱护,但有的党组织及领导在对下级“一把手”的监督上,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问题,往往只注意检查“一把手”的工作实绩,注重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忽视其思想、作风,特别是廉洁自律状况的监督。甚至还有的上级党组织和领导片面强调“能人效应”,发现“一把手”存在的问题也不及时进行认真的批评帮助,即使处理起来也往往是大事化小,避重就轻,客观上起到了姑息纵容作用。
四、监督体制不顺因素。有效的监督体制应以监督客体处于监督主体的有效监督为前提,监督主体的监督活动不受监督客体的直接制约和约束,这是保证监督主体充分独立行使监督权的必要条件。从现行的干部监督管理体制来看,并未能有效地解决对监督客体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问题。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同
第四篇:道路工程、排水工程重点和难点分析及监理对策
一、道路工程
1、监理重点和难点分析及监理对策
1)、现况道路病害多,病害处理质量是确保整体施工质量的关键。
现况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存在的病害主要有:龟裂、网裂、裂缝、掘路下沉、道路基础损坏、波浪、坑槽、检查井沉陷等。
监理对策: 中标后必须组织施工单位对全线调查、测量工作,详细了解道路的病害情况。组织监理人员进行技术标准、规程学习,要求施工单位明确施工工艺、质量标准及安全注意事项,病害处理工序组织专业操作人员,指派专人负责。
严格要求施工单位按照设计要求和操作规程组织施工,对道路病害进行彻底处理。
2)、沥青砼路面、混凝土路面作为道路工程的最后一道工序,施工时受施工工艺、施工条件、环境条件等制约因素较多,其施工质量的好坏决定了道路工程的成败。
监理对策:
完善检测及控制手段,确保路面施工质量
(1)、路面施工时最难控制但又非常重要的是原材料的控制,原材料控制难在:a、目前建设工程多、出现原材料供不应求的现象,使不合格的原材常被施工单位混用,以次充好;b、施工单位进料时常常不通知监理,甚至有意避开监理(如:有意安排在休息天、节假日、夜间进料);因此,要求监理严格按材料进场程序进行材料验收,随时监控料场的动态,建立进料台帐,从数量、时间上严格把关;充分发挥监理中心试验室的作用,从进料数量、时间、甚至从外观变化来确定抽检频率。
(2)、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时由于工序连续紧凑,要求监理部门从原材料到摊铺现场都必须进行监督控制,做到每道工序及时检测与试验,实行动态管理制。
(3)、注意气象预报,遇雨立即停盘,同时尽量缩短施工路面长度,工序要紧密衔接。
(4)、运料车和工地备有防雨设施,做好基层及路肩的排水。
(5)、当遇雨或下层潮湿时不得摊铺沥青混合料,对未经压实好遭雨淋的沥青混合料,应全部清除,更换新料。
(6)、要求施工单位通过建立温度保证体系,确保沥青砼面层的施工质量。保证好施工各环节的沥青混合料的温度在规定范围内,具体温度要求详见施工方
案中的有关内容。温度的保证体系是:沥青及集料加热温度→沥青混合料拌和温度→沥青混合料到达现场温度→沥青混合料摊铺温度→沥青混合料初压温度→沥青混合料复压温度→沥青混合料终压温度。
3)、道路施工时,现场环境比较复杂,现况道路交通流量大,很难完全阻断交通,人流穿梭也无法控制,加上如排污、自来水、煤气、有线电视、电信、电力等管道相互交叉,导致施工现场作业面过于狭窄,也使得道路工程施工管理面临连续性差、量大、点多、零散等问题。经常会出现不能确定电信、电力、煤气、给水、供热管线等位置的问题,此时若随意施工会导致管线的中断,不仅会造成一定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而且会对道路工程正常施工带来困难。监理对策:
(1)、以建设单位为核心建立协调小组,有各承包商、监理项目部有关领导参加,建立一个完整的协调网络,责任落实到人,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渠道。
(2)、开工前召开交通管理等相关部门参加的配合会,讨论并制定详细的交通疏导方案,经交通管理部门批准后实施。
(3)、监理在组织协调项目参建各方的工作时,要建立“相关单位联系表”,明确项目参建各方的工作职责、协调关系与联系方法。利用法规和政策的允许,多向管理部门请示、汇报,让管理部门支持项目的建设工作。
(4)、施工现场协调工作应有明确的程序和时限规定,保证协调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每日应对施工现场的质量、进度、安全、文明等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5)、监理在开展现场协调工作时,对于重大问题,应强调书面形式,通过监理工程师工作联系单、指令单、通知单、备忘录等发出和答复,作为判断干扰施工责任的依据。对每一问题的协调过程都应有详细记录,对涉及进度和投资问题的协调,应及时与业主沟通,征询业主的意见。
(6)、督促施工单位按施工进度计划提前通知各管线部门到现场指出管线位置、走向、深度等情况,开挖中做好各类管线的保护工作,做到各管线部门有专人在场跟踪,施工单位有专人和机械配合开挖。
(7)、对过路的电力、电讯,施工时注意与产权单位联系保护或拆迁。如影响道路的结构,可以根据管线管理部门的意见,采取现场加固、围护等保护措施,对影响结构的管线应各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和管线管理部门共同协商解决处理方
法。
(8)、在敷设有地下管道、电缆线及通讯设施的地段施工,应事先取得管线主管部门的书面同意,提出处理方案和措施,以防损坏管线,并有管线主管部门的代表在场。
(9)、对需要迁移的地下管线,在迁移线施工完成之前,不得将原管线拆除,拆除管线必须得到主管部门的书面同意。
(10)、对城市规划部门和城市永久性标点和水准点,必须加以保护,不得损坏,如影响施工必须毁坏是时,必须取得原设置单位或保管单位的同意。4)安全文明施工,本工程在安全方面的工作有:施工用电安全、施工机械操作安全、行人及施工作业人员安全、交通安全、防噪音、防扬尘等。
监理对策:
做好人员资质审查,确保各工种(特别是特殊工种人员)持证上岗,施工、质检、安全等三类人员到位。督促检查机械的完好程度,人员操作证是否有效,是否熟悉机械操作规程。督促施工单位完善安全保证体系,做好上岗前的安全培训和安全交底工作,并在实施中,做好督促检查工作,狠抓安全措施的落实。由于道路两侧多为商铺、居民区,路口较多,人行和出入车辆较多,做好环保及文明施工的工作尤为重要,确保市民、特别是学生的正常生活。具体措施如下:
(1)、督促制定完善的环保及文明施工制度。(2)、审查环保及文明施工方案是否可行。(3)、督促环保及文明施工措施的全面落实。
(4)、做好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的单列支付,确保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落实到位。
所以为了尽可能减少扰民,安全文明施工必须高标准、高要求,精心组织施工,积极采取可行的交通组织、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尽量减少由于施工带来的对周围企事业单位及居民的影响,避免投诉事件的发生,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排水工程
1、监理重点和难点分析及监理对策
1)、道路上检查井多,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路面平整度及稳定性是本工程的重点
监理对策:
建议采用检查井盖周边加固技术,有效延缓检查井边普遍存在的沉陷、破损
问题,保证检查井周围不变形、不碎裂,具有一定技术创新。
预制钢筋笼:
安装井圈:
浇筑混凝土:
第五篇:如何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分析
如何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分析
信贷业务调查报告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对借款人(企业)经营情况进行分析,因为从受理申请开始业务人员就要思考三个问题:一是借款人(企业)为什么需要资金,贷款资金到底用到了哪里;二是贷款人(银行)是否用贷款支持了借款人的良性可持续发展;三是预期用于还款的资金来源是什么?这些来源是否存在风险。要想得出正确的判断就要详实了解借款人(企业)的经营状况,对企业经营进行全面分析。
目前对企业经营分析常见方法为SWOT分析法,即通过对被分析对象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加以综合评估与分析得出结论,确定企业的预期发展目标是否可行、经营风险是否可控、信贷资金是否给予支持。我们认为应重点进行以下五个方面的分析:
一、借款人(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企业外部环境是指存在于企业周围、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和生存发展构成影响的各种客观因素与力量,具有可变性、企业不可控制性,对企业影响较大。
外部环境因素包括宏观及微观环境因素。宏观环境因素有国家的政治经济政策、产业政策、金融货币政策、经济环境(购买力、商品供给、商品价格)、技术因素(替代可能)等;微观环 1
境因素指直接影响企业经营发展的一些外在因素,如行业性质状况、竞争者及其结构、其他社会利益集团、区域市场规模、企业所在地区的营销环境、消费者及其构成等因素。
目前我们感觉比较明显的就是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随着房地产行业调控力度不断加大,房地产行业压力会越来越大。对于国家限制类行业如高耗能、高污染、产能过剩行业,客户经理在调查时就应该充分做出分析,高压线是绝对不能碰的。
二、借款人(企业)内部资源分析
企业内部资源因素包括:企业管理状况、生产与操作、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能力、企业的品牌形象、企业的市场营销水平(包括市场占有率、产品质量、生产成本、研发能力等方面)、企业的财务能力、企业的人力资源情况、上下游客户稳定性及结算方式等因素。在企业管理状况因素中我们要了解企业的体制机制、组织结构(包括股东实力、领导能力、员工奉献程度、灵活应变的能力)、战略规划、运作流程、业务环节、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等;在生产与操作因素中我们要了解企业的生产规模、技术水平(设备、工艺流程是否先进)、产品质量、成本费用、库存周转、物流控制、服务水平等。
通过对内部资源的分析可以让我们了解企业自身实力,抗风险的能力。
三、借款人(企业)财务报告分析
对企业财务报告分析应分为会计分析和财务分析。
会计分析是评价一个企业的会计对其经营状况的反应程度,通过分析会计政策和会计核算,可以知道企业会计数字的扭曲程度,可靠的会计分析可以提高财务分析结论的可靠性。财务分析是利用财务数据评估企业当前和过去的业绩,并了解企业发展的持续性。比率分析和现金流量分析是两个常用的财务分析工具。比率分析着重评估企业在产品市场中的业绩和财务政策;现金流量分析着重分析企业的资金流动性和财务的灵活性。
我们要对企业近几年的主要资产、净资产、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及经营性现金流的简单情况做出描述,正确评价企业销售情况、货款回收情况及后期的发展态势。
四、借款人(企业)成长战略分析
通过评估企业的内部成长和外部成长因素、战略,重点分析当前经营业绩和经营战略对未来前景的影响,从而从战略高度上预测企业的未来发展。
五、借款人(企业)经营风险分析
企业风险是指企业遭受经营失败的可能性,是由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引起来的,这种不确定性来自三个方面:总体环境的不确定性、产业的不确定性、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不确定性。企业风险分析是对企业的经营风险因素进行综合评价,这需要在调查中重点阐述,并提出风险防控措施。
以上分析得出的结论会影响我们对借款人经营情况的判断,为决策人提供决策依据。这就需要客户经理调查的内容要充分,并附实际材料、分析说明、数据汇总等书面资料佐证得出的结论。我们的审查也是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所以客户经理得出的结论必须明确,假设必须合理,并能够经得住推敲。
总之我们要对企业可能出现的经营风险充分揭示,第一时间消除事实风险,同时尽可能把可以预见的贷款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目前信贷资产仍然是我行主要收入来源,每一笔信贷业务我们都应做到“放得出,收得回”,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资金的良性循环,我行才能持续健康的发展。(